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_【课堂实录】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课堂实录】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现象,理解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②、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遗传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③、通过对伴性遗传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

用。

②、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①对调查活动的结果进行探究

②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3)重难点突破

①通过红绿色盲调查,结合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发现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②通过减数分裂和基因分离规律的复习,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实质上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体现。

③通过书写遗传图解,掌握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规范正确书写要求。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伴性遗传之前,已学过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的知识,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色盲检查图。

[教学课时] 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准备

学生活动:色觉测试、红绿色盲调查

学生活动

书写基因型和主要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计算后代患病概率

表达和交流

归纳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探究活动

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进一步探究

研究性作业布置:

其它伴性遗传现象

[教学设计反思]

对“伴性遗传”的教学设计中,不仅仅将教学目标定位于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上,应该多引导学生问一些“为什么”,把教材中很多是结论性内容,通过问题推进的办法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可以融合资料收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遗传概率计算,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

力目标。改变过去单一的接受式学习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脑、乐于探究、勇于创新、善于合作交流的新型学习方式。

《伴性遗传》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伴性遗传之前,已学过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的知识,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学生已经会认识染色体结构,就能看懂染色体分组图,并分析出男女之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进而理解人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看书、讨论和书写性别决定图解,就能掌握性别决定这部分重点知识。

学生有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知道了红绿色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隐性)控制,就能正确书写基因型和表现型;通过对性别决定图解的书写和分析,就能看懂红绿色盲症的婚配图解,并通过书写6种婚配图解和分析其特点,就能总结出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所以,教学中通过学生介绍,启疑看书,规范书写,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循序渐进的进行重点落实。

学生能理解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就能分析其他伴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所以,教学中可以通过启疑,让学生课后先书写、先分析,第二课时再归纳总结。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本身就是学生的难点,具体应用于解决伴性遗传问题时,对学生来说就更加困难了,如果再融入遗传系谱图综合分析,就成了高中生物学中最难的内容之一了。所以,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先解决分离定律的应用,再突破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最后才是遗传系谱图的综合应用;还要通过精选例题、讲清思路、重在过手和检测反馈来进行难点突破。(第二课时完成)

《伴性遗传》效果分析

课堂中发现学生们关于讨论色盲这种伴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时,发言不是非常踊跃,有些冷场。针对这个现象,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后再将结论在全班范围内讨论,而这种形式也许会更受学生欢迎。事实证明这种方式果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课后评委也对此进行了赞扬。,同学们可以各抒己见,而且与由于屏幕总是实时更新的,前一个同学的意见会被班级所有同

学了解,有时一个小小火花会被不断扩充,小错误也能迅速被更正,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大大

增加,主动性也随之被大大激发,同学对问题的认识在深度与广度上均有所增加。

《伴性遗传》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

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

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

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

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

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同时“问

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伴性遗传》评测练习

1.下列哪种生物细胞中的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雌雄异体的生物)()

A.蓝藻 B.水稻 C.洋葱 D.果蝇

2.人类精子的染色体组成是()A.22+XY B.23+X或23+Y C.22+X或22+Y D.44+XX或44+YY

3.下图为进行性肌营养不良遗传病的系谱图,该病为隐性伴性遗传病,7号的致病基因是由

几号传下来的?()

A.1 号 B.2 号 C.3 号 D.4号

4.假如生物的某一性状总是从父亲直接传给儿子,又从儿子()

直接传给孙子,那么这一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

A.由常染色体决定的 B.由X染色体决定的

C.由Y染色体决定的 D.由环境决定的

5.一对夫妇,如生女孩,则女孩全为色盲基因携带者;如生男孩,则男孩全部正常。这对夫

妻的基因型为()

A.XBXB、XbY B.XBXb、XBY C.XbXb、XBY D.XBXb、XbY

6.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近亲结婚,在遗传理论上的依据是:近亲结婚的后代()

A .易患白化病

B .有害的显性致病基因纯合概率高

C .易患色盲

D .有害的隐性致病基因纯合概率高

7.下列遗传中,肯定不是血友病遗传的是 ( )

8.关于性染色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二倍体生物的体细胞内两条性染色体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

B .XY 型生物的体细胞内如果含有两个同型的性染色体,则一定为雌性

C .性染色体只存于性腺(睾丸、卵巢)细胞中

D .哺乳动物的体细胞中含有性染色体

9. 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血友病的男孩,再生一个血友病的男孩或血友病女孩的概率分别是 ( )

A .1/4,0

B .1/2,1/2

C .1/2,1/4

D .1/4,1/2

10.有一种雌雄异株的草本经济作物,属于XY 型性别决定,但雌株是性杂合体,雄株是性纯合体.已知其叶片上的斑点是由X 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b )控制的.某园艺场要通过杂交培育出一批在苗期就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应选择:

⑴表现型为 的植株作为母本,其基因型为 .表现型为 的植株为父本,其基因型为 .

⑵子代中表现型为 的是雌株,表现型为 的是雄株.

学生书写活动清单

1、人的性别决定图解:

(只表示性染色体)

A B C D

X 亲代

2、写出人的红绿色盲相关基因型和表现型:

3、婚配图解的书写:

2、在教学中把握“两条主线”并行:一条科学知识主线、一条生物学

科素质培养主线。科学知识的主线通过课件、板书和其他教学活动来突出、强化;生物学科素质的培养则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去训练和养成,比如让学生多次书写图解,并多次对自己的图解进行纠错,这是很好的生物学科素质训练和养成的做法。

3、本节课中,学生的书写活动较多,会有学生不重视规范书写,课堂上教师要巡视,强调书写的重要性。

4、本节课中,要求学生和老师互动答疑的环节较多,老师启疑后应稍微停顿,给学生一点缓冲时间,才能让学生真正的互动起来。

6、一节好课,从课堂氛围来看,应该是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师生是否充分互动为评价标准。本节课是师生和谐、积极、互动的教学课。

《伴性遗传》课标分析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生物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掌握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努力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着体现这一教学理念的思想,这节课我针对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利用多媒体的简洁性、动态性,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从而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领悟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成功的体验和满足求知的心理.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反思1 高中生物必修2《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反思1 高中生物必修2《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必修2《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四章第五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性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1)科学品质教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过程 思路设计: 引入——提出伴性遗传的概念——伴性遗传的实例——由红绿色盲分析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总结归纳——练习——作业。 [一]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观察图片,引起关注 图片呈现:两幅漂亮“世界小姐”的照片。 引导思考:人的性别是由什么决定的? 展示正常男性、女性染色体图,提出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是性染色体。从而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 红绿色盲实例分析 1、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 思考:1、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2、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3、红绿色盲遗传病的特点是什么? 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家系图,探究红绿色盲是_X__染色体上的__隐__性遗传病。

高中生物_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 一、学习目标 1.什么是伴性遗传?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科学发展史 1、孟德尔的分离定律中,“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无”的性状分别是_______性状和_____性状。 2、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是/否)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3、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中,子一代杂交组合是___ (写出基因型,基因用W和w表示),测交实验的组合是_______ 或(写出基因型)。 4、控制果蝇眼色基因的位置。 【探究内容】 探究一伴性遗传特点分析 活动一: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背景1:调查表明:红绿色盲在我国男性中发病率占7%,女性中占0.49%。 背景2:课本P34资料分析 (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由什么基因控制的? (2)作出假设:红绿色盲是由位于__染色体上的__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 (3)调查分析,验证假设

情景1:赵女士(X B X B)与男性色盲患者结婚,生育一儿一女,女儿与正常女婿结婚(参照教材第35页,注意规范性) 遗传图解遗传系谱图女性正常×男性色盲 亲代 配子 子代 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亲代 配子 子代 (4)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①患者中___性多于___性。 ②常表现为遗传。 ③___(男、女)性患者,他的____和____一定也会患病。 活动二:运用假说演绎法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 背景:

(1)提出问题: 抗VD佝偻病最可能是由什么染色体上的什么基因控制的?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调查分析,验证假说 情景2:张女士患病(X D X d)和正常男性婚配,生育两男两女,患病儿子与正常女子结婚遗传图解遗传系谱图 女性患者×男性正常 亲代 配子 子代 男性患者×女性正常 亲代 配子 子代 (4)分析数据,得出的结论是? 伴X显性遗传病的特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中生物_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血友病为例讲述伴性遗传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学生在本节之前已学过了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的知识,已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欧洲皇家病遗传系谱图分析及课堂问题探究等,对遗传规律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血友病遗传规律。 (2)利用伴X隐形遗传病的特点推断遗传方式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2)将遗传规律应用于生活实践,密切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人类血友病的主要婚配方式。 2、伴x隐形遗传病的特点

难点:1、分析血友病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规律。 3、遗传图谱的解题方法及思路 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探究、讨论相结合模式;利用资料分析和遗传图解,通过质疑提出问题讨论问题依据释疑结 论表达、交流的教学方法。 2、讲练结合的方法对知识进行巩固。 四、教学设计思路 从欧洲皇室病引起的沙皇俄国的覆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引导学生观察亚历山德拉皇后的家系图,总结血友病的遗传方式。 ↓ 引导根据基因型和表现型总结伴X隐形遗传方式男性多于女性的原因。 ↓ 引导学生观察人类基因组型图小组讨论血友病只位于X染色体上的原因。 ↓ 根据基因分离定律教师分析前两种具体的遗传图解。 ↓ 根据前两种组合的教师的分析过程引导学生自己写出后两种基因图解。

高中生物_伴性遗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聚焦 通过学习说出生物性别决定的决定方式 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果蝇白眼的分析,能够简述伴性遗传的概念 运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释某些遗传遗传现象 二、重要术语 性染色体伴性遗传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超生游击队》小品片段、《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历史再现解说图、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放大图片、色盲检查图。 四.教学方法设计: 教师整体策划,学生探究、练习和推理相结合,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课件使用说明):

附:《伴性遗传--第1课时》导学案 第3章第3节伴性遗传(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生物性别的决定方式 2.简述伴性遗传的概念 3.运用伴性遗传的知识解释某些遗传现象 预习案 1.请你试一试,将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中的基因换成同源染色体(或非同源染色体),把自由自合定律抄写一遍,你觉得这种替换有问题吗?由此你联想到什么? 2.根据右图果蝇体细胞的染色体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1)果蝇体细胞内有几条染色体? (2)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如何表示? (3)请标明右图果蝇的性别 3.摩尔根最后的实验结论是什么?他所采用的这种科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探究案 探究点一:生物性别决定的常见方式(专心听讲,独立完成) 生物性别决定的其他方式:环境影响性别基因型影响性分化单倍体和二倍体型探究点二: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合作学习,积极探索) ①摩尔根选择的遗传学实验材料是什么?它有什么优点? ②完成亲代到子二代的遗传图解(眼色由等位基因R,r控制) P:(红眼雌性)×(白眼雄性) 配子: F1: (红眼雌性)×(红眼雄性) 配子: F2: 表现型: 探究点三:伴性遗传---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深入推导,提炼总结)

高中生物_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一个难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学生已学过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伴性遗传》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由果蝇的眼色遗传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再告诉学生红绿色盲是伴性隐性遗传,再讲教材中红绿色盲四个遗传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推导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一般情况,很少有学生能总结色盲遗传在上下代遗传的规律,教师只能告诉学生,并留给学生思考题: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高于女性?教学过程中虽创设了问题情境,但是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体验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的挥,关键的知识点都是由教师传授。学习的效果也不够理想,往往学生要通过许多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才能分辩出伴性遗传的种类。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采取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些素材,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体验,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内容上讲,导入环节设计是我认为完成的最好的,也是老师们比较认可的。以色盲这一典型病症进行讲解。就是这些致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 Y)上,所以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有关。之后让学生检验自己的色觉是否正常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红绿色盲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以此引入红绿色盲的发现过

程。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热爱探究生物科学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以红绿色盲为例,利用遗传图谱,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这个知识点正是本节的难点,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针对遗传图谱,设计了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一步一步理清头绪,突破难点。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供学生填表,表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学生填写。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然后根据表中的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让学生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随机结合的方式共有六种,其中第一和第六种不用研究,其余四种先由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一种,另三种让学生发挥能动性,请学生自己完成遗传图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难点的突破。然后引导学生对四种遗传图解分析、归纳,总结出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之后简单介绍其他伴性遗传疾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症是显性伴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红绿色盲不同;外耳道多毛症是伴Y染色体遗传,有了对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作基础,对于这些病症的遗传特点,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了这几种疾病的遗传规律之后,展示相对应的习题加以巩固提高,并对不同的遗传方式的遗传系谱图来加以分析、判断、理解。

高中生物_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认识染色体结构,就能看懂染色体分组图,并分析出男女之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进而理解人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识图、师生共同书写性别决定图解,就能掌握性别决定这部分重点知识。 学生有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知道了红绿色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隐性)控制,就能正确书写基因型和表现型;通过对性别决定图解的书写和分析,就能看懂红绿色盲症的婚配图解,并通过书写6种婚配图解和分析其特点,就能总结出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所以,教学中通过学生介绍,启疑看书,规范书写,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循序渐进的进行重点落实。 学生能理解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就能分析其他伴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同样的方法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和伴Y遗传病。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本身就是学生的难点,具体应用于解决伴性遗传问题时,对学生来说就更加困难了,如果再融入遗传系谱图综合分析,就成了高中生物学中最难的内容之一了。

所以,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先解决分离定律的应用,再突破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最后才是遗传系谱图的综合应用;还要通过精选例题、讲清思路、重在过手和检测反馈来进行难点突破。(第二课时完成) 《伴性遗传》效果分析 情景剧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本节课各环节设置方面,重难点突出,在引导上设置的问题由简到男,问题层次递进。本节内容要把性别决定、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四个问题解决。课容量有点大,但是通过合理安排,重难点和简单知识点的合理时间非配,本节课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其中性别决定通过识图、引导等,师生共同学习了解性别决定的过程,并掌握性别决定的两种方式,这部分点到为止。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本节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个部分。我设置了两个小组探究活动,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设置的层次递进的问题逐步总结出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总结完特点后又设置了两个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师生共同总结特点,也比较简单易懂。 《伴性遗传》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是遗传规律的深入和应用。教材中以两个遗传学的经典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知识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所以在正文中讲述了三种主要伴性遗传方式。同时本节知识与人类的遗传和优生等健康知识密切相关。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课堂教学思路如下: 1、通过情景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把本节要解决的问题与情景剧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族系谱图,推导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并总结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3、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对有关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有应用有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的 概念,并掌握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在本次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反思和改进实 践。 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是关键。在伴性遗传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在教学中,通过丰富的实例和案例,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数据、归纳总结,并引导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原因和规律。还可以结合生物学的发展历程和现实 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了解到伴性遗传在医学、农业、法医学等方面的应用,提高学生对 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选择也是关键。在伴性遗传的教学中,我试着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 法和手段,例如讲解、讨论、实验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性格特点。在讲解环 节中,要注重对学生知识的引入和讲解,帮助学生建立起相应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框架。在 讨论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互相 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在实验环节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 进行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课堂氛围的营造和管理也是重要的一环。在伴性遗传的教学中,要营造积极、活跃、 团结、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在课堂管理方面,要注重规范 学生的言行举止,引导学生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共同进步。要注重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 观点和见解,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及时给予鼓励和肯定,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创新 精神。 教学评价的科学与全面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在伴性遗传的教学中,我应该采用 多种形式的评价手段,例如课堂小测验、课堂作业、实验报告等。在评价内容上,注重对 学生基本知识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评价,如观察、思考、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问题解决等。在评价结果的分析和反馈上,要及时给予 学生肯定,同时指出不足之处,并给予合理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的 概念,并掌握伴性遗传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教师要合理选择和安排教 学内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和管理,科学全面地评价学 生的学习成果。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 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高中生物_高中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3节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能力性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认同道尔顿对科学的认真态度,并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知道人类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教学难点: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三、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 四、教学课时:1 五、教学过程

《伴性遗传》学情分析 学生以学过分离定律,减数分裂及基因与染色体关系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同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完成知识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但是也要考虑到我校学生基础比较差,应适当降低难度,放缓速度。 《伴性遗传》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在知识方面学生通过合作探究初步掌握了伴X隐性遗传病、伴X 显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了解了伴性遗传遗传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提高了学生资料分析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伴性遗传》教材分析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是遗传学中的基础知识。这一部分主要 涉及到染色体和基因的相关知识,通过对遗传物质及其传递规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更 好地理解遗传规律,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些 问题需要反思并改进。 教材内容的组织和呈现方式需要更加具体和生动。对于中学生来说,学习生物遗传学 的抽象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具体的案例、 实验或图片等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染色体和基因的结构、功能和遗传规律。这样 能够增加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遗传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理论知识 和实践操作相结合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适当增加相关的 实验内容,并引导学生开展实验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可以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染色 体和基因的变异,加深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实验操作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践动手 能力和科学研究意识。 在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遗传学中有很多经典的遗传 实验,可以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引导学生思考,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分析 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小研究或个人课题,通过实际的数据采集和分析,让学 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学习动力。 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遗传学是一个发展比较迅速 的学科,新的研究成果、实验方法和数据在不断涌现。教师应该及时了解最新的研究进展,为学生提供最新的知识和实验案例。教师还应该创建良好的交流平台,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激发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的积极性。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遗传学的基本原 理和实践应用。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注意教材内容的具体呈现、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和 思维创新能力的提高,同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交流平台。通过这些改进措施,可以提 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高中生物_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倾听故事,引起关注 在欧洲,血友病在皇室中蔓延,这引起了欧洲各皇室的恐慌,被称作家族魔咒。在我国血友病也很常见,本节课我以一则视频导入新课,视频中一位女性的两个哥哥因患血友病相继去世,而她却幸免于难,难道血友病只传男不传女吗?从而引出这种病可能与性别有关联,从而提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盲目体验,激发兴趣 (l)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 (2)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问: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对于色盲的学生,要告诉他们:如果你是色盲患者也不必为此而羞愧,道尔顿虽色盲而他却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 3、系谱展示了解特点 (l)系谱作用:人类的遗传病很多,色盲是其中的一种,研究人类的遗传病,我们不能做遗传学实验,但可以从家系图的研究中获取资料。 (2)认识系谱:展示“资料分析”中的色盲系谱图,了解图示各部含义。二、课堂探究 (一)伴X隐性遗传病的探究 1、为什么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 教师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染色体组型图,引导学生分析X染色体和Y染色体在形态上的差别。说明色盲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而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的原因。 2、问题引导: (1)就表格而然,男女有几种婚配方式? (2)各种婚配方式中所生子女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3、完成图解:由教师完成男性正常与女性正常婚配、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再即将学生分四组,每组书写一个,每组再选一个代表,黑板写出并说明子女表现情况,完成另四个婚配图解。 (1)观察图解,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女--女、女--男、男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中生物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通过案例分析、实验观察等方式向学生介绍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表现形式。通过对伴性遗传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我们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 伴性遗传的概念和规律较为抽象和复杂,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通过听讲和课后习题来学习和掌握伴性遗传的知识,但这种传统模式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容易导致学生对伴性遗传的概念和规律理解不够深入和透彻。我们在教学中需要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比如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伴性遗传的实验操作难度较大,需要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设备,不太适合在普通的教学实验室中进行。学生往往很难通过实验来直观地观察和探究伴性遗传的现象和规律,这对于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针对这一问题,我们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引入虚拟实验、模拟实验等新型实验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计算机模拟、虚拟实景等方式来进行伴性遗传实验,从而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伴性遗传的相关知识。 伴性遗传的案例分析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背景和逻辑思维能力。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地接受案例分析的结果,缺乏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的机会,导致学生在伴性遗传的案例分析能力方面缺乏实践和训练。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他们从案例中找出规律和启示,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伴性遗传的教学需要我们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和深入地掌握伴性遗传的知识。希望今后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能够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加丰富和有效的支持。

高中生物_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同时,高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完成知识上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染色体吗? 讲解XY染色体: (3)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 体和Y染色体非同源区,色盲 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 色体上?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婚 配类型。) (4) 分组写出下面4组遗传图 解: (请同学到黑板上练写,强调 遗传图解的书写格式。) 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总结 色盲遗传的特点: 1.从红绿色盲的家系图 及遗传方式分析男性和女性 的患病几率一样吗?为什 么? 2.①、③组属于正反交组 合,结果与豌豆髙茎矮茎正反 交有何不同? 3.①组男性色盲患者的 致病基因能传给儿子和孙子 吗?能传给外孙吗?这种现 学生思考,回答 学生在学案上练习写遗传 图解 学生活动:黑板练写 学生分组讨论回答,总结 出伴X显性遗传病的遗传 特点: 特点一:男性患者多于 女性患者 特点二:交叉遗传。 特点三:隔代交叉遗传 探究、讨论模式结 合:通过家系遗传图 谱分析遗传现象→ 提出问题→讨论 问题→提出依据 释疑→结论,教师 进行适当的引导,通 过问题推进的办法 提高学生质疑、假 设、探究的能力,体 现本节的能力目标。 以学生为主体, 肯定学生的能力,引 发继续学习的兴趣。 落实学生的遗传图 解的书写能力,解决 学生眼高手低的毛 病。 遗传图解的书写格 式是教学重点,在上 一章已经学习过,通 过学生回答既回顾 所学知识,又可联系 遗传的基本规律等 知识,使学生认识到 伴性遗传也遵循遗 传的基本规律。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 的能力,落实本节课 的能力目标。

高中生物_【课堂实录】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总结伴性遗传的特点和规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现象,理解伴性遗传与遗传基本规律的关系 ②、理解伴性遗传的原理和遗传规律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③、通过对伴性遗传规律的总结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概括、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认同观察、提出假说、实验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 用。 ②、认同科学研究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大胆质疑和勤奋实践的精神。(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①对调查活动的结果进行探究 ②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3)重难点突破 ①通过红绿色盲调查,结合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在探究中发现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②通过减数分裂和基因分离规律的复习,理解红绿色盲的遗传实质上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体现。 ③通过书写遗传图解,掌握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规范正确书写要求。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伴性遗传之前,已学过减数分裂和性别决定的知识,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和色盲检查图。 [教学课时] 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高中生物_一轮复习之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一轮复习之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导入】通过遗传学模式生物之一——果蝇的研究入题。回顾果蝇作为实验材料的优点,并介绍至少有6项诺贝尔奖的产生与果蝇有关,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首先简要回顾萨顿假说,从而引发对摩尔根验证实验的回顾。摩尔根的研究过程严格遵循了假说演绎法,因此复习这一部分知识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用假说演绎的思路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步:红眼雌与白眼雄杂交,F1全红,F1相互交配,F2中出现性状分离,红眼:白眼=3:1,但白眼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这里将亲子代性状性别等信息完整呈现,带领学生迅速进入知识情境。 第二步提出假说,解释现象。摩尔根的实验结果首先再次确认了果蝇的红白眼性状遗传符合孟德尔的基因分离定律,但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白眼性状只出现在雄性个体中。针对这一结果,摩尔根做出了“控制白眼性状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Y上没有相关的基因”这一解释。这一步骤要求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写出遗传图解,在课堂上,教师将其中部分书写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展示,由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最终呈现标准的图解。遗传图解是解遗传题的基础,完整而规范的书写是高效准确解题的前提,因此要对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进行必要的强调。 第三步设计实验,验证假说。一个假说的成立,不仅要能解释已有的实验现象,还应能预测未发生的实验结果。此处引导学生按照

孟德尔实验的步骤考虑设计一个测交实验,即F1与白眼个体杂交,这一步学生课前预习时完成。由于此处F1涉及雌雄个体,学生写出了两种杂交组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哪一种测交能更好地证明假说。经过讨论,学生会发现亲本为隐雌和显雄的杂交,子代性状和性别相关联,表现分明。通过自己发现得出的结论更加印象深刻,在此后的解题训练中更容易理解、接受、能够灵活运用。这是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形成。 第四步总结归纳,得出结论。摩尔根最终通过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此后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荧光标记直观呈现出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通过这一部分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真理的发现是学者们不断努力和科技不断进步的结果,形成正确的生命观念以及为科学发展付出努力的社会责任意识。 接下来以高考题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分析高考题除了对知识基础的夯实,更重要的是对解题思维的培养,对答题规范性的训练。通过前期的学情了解,发现叙述性题目是学生的弱点,所以设置一个分析某观点依据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从题干中找到答题的线索,根据题目的条件设置来理顺答案,才能与标准答案高度契合【二】伴性遗传。 果蝇红白眼实验牵出了性染色体。那么自然界的性别究竟是如何决定的?这是性别决定的问题,内容简单,学生可以自己进行简单总结。教师将重点转到对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内容上。首先必须呈现XY染色体图片,罗列出基因在性染色体上可能的3个位置:伴X遗

伴性遗传说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说课环节: 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伴性遗传"。首先是我的说课环节,主要包括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首先是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1.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它以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规律,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别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根底,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已经学习了"基因别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等相关内容,掌握了根本的遗传规律。且高二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本节课学习伴性遗传的知识做好了准备。在此阶段,学生虽有一定认知能力、对事物探究有热情、但目的性不强,探究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根底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适当的教学策略,使新知识有效地整合进学生原有的知识网络中,使学生的知识体系得到丰富和开展。 3.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特点及其婚配方式。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别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展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概述伴性遗传的概念和特点 2.能力目标: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出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3.情感目标:①认同道尔顿勇于成认自己是红绿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②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的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 三、教法学法 1.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展教学: ①提问式教学②点拨式教学③探究式教学 2.教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 ①观察分析法②合作学习法③自主探究法④总结归纳法 指导学生通过课堂上的探究活动和分析、讨论过程,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新课 1.以高三学生毕业前要进展体检,其中一项便是色盲检查,从而引出红绿色盲。

高中生物_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遗传基本规律和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考纲要求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Ⅱ) 3、伴性遗传(Ⅱ) 二、知识体系 三、核心概念 1、同源染色体 2、等位基因 3、相对性状 4、性状分离 四、常用方法 含义作用 杂交基因型不同的同种生物体之间 相互交配 Ⅱ将不同优良性状集中到一起,得到新品种; Ⅱ显隐性性状判断 自交Ⅱ植物的自花(或同株异花)受粉 Ⅱ基因型相同的动物个体间的交 配 Ⅱ可不断提高种群中纯合子的比例;Ⅱ可用于 植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测交杂合子与隐性纯合子相交,是一 种特殊方式的杂交 Ⅱ验证遗传基本规律理论解释的正确性; Ⅱ可用于高等动物纯合子、杂合子的鉴定 正交与反交是相对而言的,正交中父方和母 方分别是反交中母方和父方 Ⅱ检验是细胞核遗传还是细胞质遗传;Ⅱ检验 是常染色体遗传还是性染色体遗传 五、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

1、Aa (1)测交比例: (2)自交基因型比例:自交表现型比例: Ⅱ显性纯合致死:3:1——2:1 Ⅱ隐性纯合致死(或淘汰aa)AA比例: Aa比例: Ⅱ不完全显性:3:1——1:2:1 (3)两种自交类型的解题技巧 Ⅱ杂合子Aa连续自交n次,Fn中杂合子比例为 Ⅱ杂合子Aa连续自交,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自交n代后,Fn显性个体 中,纯合子比例为2n-1 2n+1 ,杂合子比例为 2 2n+1 。 (4)两种自由交配类型的解题技巧 Ⅱ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n次,Fn中杂合子比例为,显性纯合子比例为,隐性纯合子比例为 Ⅱ杂合子Aa连续自由交配n代,且逐代淘汰隐性个体后,Fn中显性个体 中,纯合子比例为 n n+2 ,杂合子比例为2 n+2 。 (5)以常染色体隐形遗传病为例: Ⅱ男孩患病= aa概率 Ⅱ患病男孩= 2、AaBb (1)自由组合 (2)基因互作 (3)连锁互换 3、X A X a (1)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2)伴X显性遗传的特点: (3)杂交组合:隐性雌与显性雄杂交,F1: (4)以伴X隐性遗传病为例 Ⅱ男孩患病= X a Y/XY Ⅱ患病男孩= (5)XY同源区段的基因型: (6)X a花粉不育: 4、AaX B X b (1)一定自由组合 (2)性反转:aa使雌性反转为不育的雄性,AaXX×AaXY后代雌雄之比: 六、小结 1、仔细审题,标记和提取有效信息(规范使用草稿纸) 2、确定显隐性和基因的位置等基本信息 3、遗传图解是基本工具,结合填空法,在亲子代之间推导(规范基因、基因型和遗传图解的格式) 4、概率问题要分析清楚“ ××× 中的××× ” 5、探究分析要“假说——演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