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百校联赛”一等奖

高中生物新人教版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百校联赛”一等奖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半正常半携带者

男色盲

在这个表格当中,前面

三种都是男正常分别与女正常、女携带者、女色盲婚配,后三种是男色盲分别与女正常、女携带者、女色盲婚配,第1和6种婚配方式没有必要讨论,第2种是考的最多的一种婚配方式,那么低2种婚配的特点是什么呢问男孩患病概率是多少女孩患病概率是多少子女当中患病概率是多少

从这个表格可知:男性患者多于女性,女色盲的父亲一定是色盲,若符合这个条件则是伴X隐性遗传病,否则则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后代女孩中,一半是携

带者,一半是正常

男孩患病概率:二分

之一;

女孩患病概率:0

子女中患病概率:四

分之一

Ppt

草稿

黑板

三、伴X 隐性遗传病的应用

1. 我们以人类红绿色盲症为例学习了伴X隐性遗

传病,那么你还能举其他的例子吗学习伴X隐性遗

传病有什么意义呢

2. 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另一方正常,如何选择

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小组讨论)

3、课堂练习(ppt)

1.如

血友

病;优

生优

2.参

考老

师给

出的

表格

回答

小组

讨论

得出

答案

系实际

生活,

加强学

生对遗

传病影

响人体

健康的

认识,

增强科

学优生

观的意

识。

3分

补充练习学以致用

四、总结一、小结本节课内容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二)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

二、总结判断伴X隐性遗传病解题技巧

系谱检索表

1双亲无病,子女有病

2女病人,父亲无病......................................常染色体

隐性

2女病人,父亲和儿子有病..........................伴X隐性

学生

跟着

老师

一起

总结

总结本

节课所

学知

识,让

学生再

一次理

清本节

课的重

难点

30秒

五、作业探究

课后作业

你能设计一个果蝇的杂交实验,使其子代就根据

眼色来判断雌雄吗

PS:要求各个小组合作探究,把本小组的探究

结果写到作业本交上来

下节课我们将学习:

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有哪些病例及特点与伴X 染

色体隐性遗传有什么不同

2.伴Y遗传有哪些病例及特点

型性别决定方式有什么特点与XY型性别决定方式有

什么不同

学生

课后

合作

讨论

完成

并预

习下

节课

内容

通过合

作探究

培养学

生分析

问题和

解决问

题的能

力以及

交流与

合作的

能力

30秒

板书

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实例:人类红绿色盲症

二、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

(1)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2)交叉遗传,隔代遗传

(3)女性色盲,她的父亲跟儿子都是色盲

三、伴X隐性遗传病的应用

四、总结

本节课以“教师为辅,学生为主”的宗旨进行设计,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学案新人教版必修2

第3节伴性遗传 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 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1.生命观念:能初步运用结构与功能观,说明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 2.科学思维:基于伴性遗传的规律,能根据双亲的表型对后代的患病概率作出预测。 3.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 一、伴性遗传 1.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作伴性遗传。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 1.致病基因及其位置 (1)显隐性:隐性基因。 (2)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与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 项目女性男性 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 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1)方式一 由图可知:儿子的色盲基因只能来自母亲。

(2)方式二 由图可知:男性的色盲基因只能传给女儿,不能传给儿子。 (3)方式三 由图可知:女儿患色盲,父亲一定患色盲。 (4)方式四 由图可知:父亲正常,女儿一定正常;母亲患色盲,儿子一定患色盲。4.遗传特点 (1)患者中男性远多于女性。 (2)男性患者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佝偻病及其他伴性遗传病 1.抗维生素D佝偻病 (1)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型和表型

(3)遗传特点 ①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 ②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2.伴Y染色体遗传病 请据图归纳该遗传病的遗传特点:致病基因只位于Y染色体上,患者后代中男性全为患者,女性全为正常。 四、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1.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 2.伴性遗传理论还可以指导育种工作。 (1)鸡的性别决定 性别性染色体类型性染色体组成 雌性异型ZW 雄性同型ZZ (2)根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性染色体上的基因都与性别决定有关。( ) 2.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红绿色盲患者。 ( )

2023年伴性遗传教案

2023年伴性遗传教案 2023年伴性遗传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2021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含解析)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课题伴性遗传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了解伴性遗传现象的类型与特点;理解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二.理性思维——能够运用演绎推理等科学思维,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 三.科学探究——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等遗传规律,以此培养学生处理信息、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四.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和相关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课前 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基因型和表型可以有5种情况。 根据基因型和表型,进一步分析男性和女 性婚配的遗传图解。 如果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男性红绿色 盲患者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的色 觉都正常;女儿虽表现正常,但由于从父亲 那里得到了一个红绿色盲基因,因此都是 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观察不同婚配方式的 遗传图解,分析色盲基 因的来源,知道每种婚 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 例。 学习书写有 关遗传图解, 要求书写规 范。

如果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有1/2正常,1/2为红绿色盲;女儿都不是色盲,但有1/2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在这种情况下,儿子的色盲基因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 下面请同学们分析: ①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和一位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和表型会怎样呢? ②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位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情况又会如何? 通过对以上图解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表现为代代相传,具有连续现象(3)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4)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全部正常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学生自己归纳红绿色 盲遗传病特点。分析实例,应 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学 生对遗传特 点的归纳不 一定很完整, 需教师引导, 学生互相启 发、补充。

2022生物第5单元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教案2

第1讲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Ⅱ) 2。基因的分离定律(Ⅱ)1。从细胞水平和分子水平阐述基因的分离定律(生命观念) 2.解释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总结分离定律的实质(科学思维) 3。验证基因的分离定律,分析杂交实验(科学探究) 4。解释、解决生产与生活中的遗传问题(社会责任) 考点一一对相对性状的豌豆杂交实验和基因的分离定律 1.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 (1)科学之一-选材:选豌豆作实验材料. ①在传粉方面表现为自花传粉,闭花受粉→保证自然状态下都是纯种。 ②在性状方面表现为具有易于区分且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的性状。 ③在操作方面表现为花大,便于进行去雄和人工授粉操作。

(2)科学之二-操作 人工异花传粉的步骤: (3)科学之三—数据处理:实验结果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4)科学之四—研究方法:研究基因分离定律采用假说—演绎法. 2.“假说—演绎法”对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分析 (1)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实验过程

(2)分析现象、提出假说——对分离现象的解释 ①图解假说: ②结果:F2表现型及比例为高茎∶矮茎=3∶1,F2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1∶2∶1。 (3)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对分离现象解释的验证 ①方法:测交实验,即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 ②原理:隐性纯合子只产生一种含隐性遗传因子的配子. ③目的:验证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传递规律。 ④验证过程: (4)得出结论——分离定律 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控制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

相融合;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发生分离,分离后的遗传因子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3.分离定律的实质 (1)细胞学基础(如图所示) (2)定律实质: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3)发生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4)适用范围 ①真核(填“真核”或“原核”)生物有性(填“无性”或“有性”)生殖的细胞核(填“细胞核"或“细胞质”)遗传。 ②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 4.分离定律的应用 (1)农业生产:指导杂交育种。 ①优良性状为显性性状:利用杂合子选育显性纯合子时,可进行连续自交,直到不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即可留种推广使用。 ②优良性状为隐性性状:一旦出现就能稳定遗传,便可留种

教案 2.3 伴性遗传【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二

2.3伴性遗传 教案 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熟悉人类红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例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故事导入 2、红绿色盲症的自我检测 (特点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3、情景导入:红绿色盲对生活有没有影响? 课件展示网上发的一个帖。 讨论:红绿色盲患者为什么不能考驾照,不能参军?法律有没有规定他们不能生孩子? 设疑:为了后代的健康,红绿色盲患者如何进行优生优育呢? 为什么这两种遗传病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呢? 导入新课:伴性遗传。新课讲授: 一、人类红绿色盲 通过展示道尔顿的照片,并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以及展示交通红绿灯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人类X、Y染色体的扫描电镜图片讲解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 表示。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大小还是携带的基因种类和数量都有差别。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引出伴性遗传病的主要类型: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形遗传3.伴Y染色体遗传病。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幻灯片展示教材P35思考讨论中的图,边展示边讲述)

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1.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2. 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 还是隐性基因? 讲解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写法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不仅要写出基因,还要表明位于的染色体。色盲基因就需要写成X b。引导学生总结下表: 通过以上讲解,明确红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 接下来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幻灯片展示婚配方式,引导学生填写课本两个遗传图解。 (1)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 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的色觉都正常,女儿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结论: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女不传男 (2)红绿色盲基因的女性携带者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 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1/2正常,1/2红绿色盲,女儿则都不是红绿色盲,但是有1/2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结论: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获得 (3)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正常男性结婚 后代中儿子全部是色盲,女儿是携带者 (4)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和男性患者结婚 后代中:儿子:1/2正常1/2 红绿色盲女儿:1/2是色盲,有1/2携带者 结论: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获得,女儿的红绿色盲基因父母双方各提供1/2。通过以上婚配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可见,红绿色盲基因不是从男性传递到男性,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因此,在有伴性遗传病的家系中,常常可以看到男性患者的母亲表现正常,但是他的外祖父却是此病的患者。所以为什么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因为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男性只要他的X染色体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男患多于女患。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症 教师讲解我们已知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基因,也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 [学习导航] 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重点]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重、难点] 3.明确鸡的性别打算方式和遗传特点。 一、伴性遗传(阅读教材P33) 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把握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2.常见实例 (1)人类遗传病:人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 佝偻病和血友病等。 (2)果蝇:红眼和白眼。 二、人类的红绿色盲症(阅读教材P34~P36) 1.把握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男性 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 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点拨①XY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并非代表等位基因。 ②Y上不存在把握正常和红绿色盲的基因,但并非没有其他基因。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阅读教材P36) 1.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2.患者的基因型 (1)女性:X D X D和X D X d。 (2)男性:X D Y。 3.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阅读教材P36~P37) 1.鸡的性别打算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W。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Z。 2.依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图例如下: 1.连线 2.推断 (1)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打算的。(×) 分析: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打算的,有的生物的性别与基因、单倍体和环境有关。例如,爬行动物一般是由温度打算性别,像海龟、鳄鱼的性别就是温度打算的。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把握的性状都是与性别打算相关的。(×) 分析:如色盲等伴性遗传病,其基因也在性染色体上却与性别打算无关。 (3)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肯定患病。(×) 分析:男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红绿色盲患者,但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含有致病基因时才是红绿色盲患者。 (4)色盲基因都是由外祖父经他的女儿传给外孙。(×) 分析:色盲基因也可由外祖母经她的女儿传给外孙。 (5)全部具有性染色体的生物,雄性性染色体组成都为XY型,雌性性染色体组成都为XX型。(×) 分析:生物体的性别打算方式不止XY型一种,像鸡的性别打算方式就为ZW型,即雌性为ZW,雄性为ZZ。 (6)伴X显性遗传男女患病比例基本相当。(×) 分析:伴X显性遗传时,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主题一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结合下面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探究以下问题:

高中生物_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反思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一个难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学生已学过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为《伴性遗传》的学习作了知识铺垫。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的教学设计是这样的:由果蝇的眼色遗传引出伴性遗传的概念,再告诉学生红绿色盲是伴性隐性遗传,再讲教材中红绿色盲四个遗传案例的分析,让学生推导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一般情况,很少有学生能总结色盲遗传在上下代遗传的规律,教师只能告诉学生,并留给学生思考题:为什么红绿色盲男性高于女性?教学过程中虽创设了问题情境,但是由于缺乏学生的参与体验过程,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充分的挥,关键的知识点都是由教师传授。学习的效果也不够理想,往往学生要通过许多遗传系谱图的分析,才能分辩出伴性遗传的种类。 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现在对教学过程进行了重新设计,采取了自主探究式教学法。在教学中给学生一些素材,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探究讨论,各抒己见,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从学生角度进行教学设计,增加学生的体验,提高了课堂效率。 从内容上讲,导入环节设计是我认为完成的最好的,也是老师们比较认可的。以色盲这一典型病症进行讲解。就是这些致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X, Y)上,所以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有关。之后让学生检验自己的色觉是否正常以激发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红绿色盲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症,以此引入红绿色盲的发现过

程。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是一个非常生动有趣的故事,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从而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培养学生的热爱探究生物科学的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以红绿色盲为例,利用遗传图谱,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这个知识点正是本节的难点,在难点的突破上,我针对遗传图谱,设计了一系列相关联的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一步一步理清头绪,突破难点。展示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表格,供学生填表,表中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由学生填写。从表中分析,为什么红绿色盲的患者男性多于女性?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式学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然后根据表中的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让学生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随机结合的方式共有六种,其中第一和第六种不用研究,其余四种先由教师边讲解边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一种,另三种让学生发挥能动性,请学生自己完成遗传图解,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难点的突破。然后引导学生对四种遗传图解分析、归纳,总结出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之后简单介绍其他伴性遗传疾病,如抗维生素D佝偻症是显性伴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与红绿色盲不同;外耳道多毛症是伴Y染色体遗传,有了对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分析作基础,对于这些病症的遗传特点,学生就不难理解了。 学习了这几种疾病的遗传规律之后,展示相对应的习题加以巩固提高,并对不同的遗传方式的遗传系谱图来加以分析、判断、理解。

高中人教版(2019)生物必修第二册学案23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 课堂互动探究案 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 和性别相关联 1.通过分析伴性遗传现象,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及 伴性遗传的特点。认同生命的结构与功能观。(生命观念) 2.学会构建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科学思维) 3.通过对常见遗传病的学习,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社 会责任) 设疑激趣 红绿色盲是一种遗传病,患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患病女性多于男性。请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2)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 夯基提能·分层突破——互动·探究·智涂 探究点一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师问导学】 一、仔细阅读教材P35内容,完成有关人类染色体组成的问题: (1)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________。 (2)男性个体进行正常减数分裂时,由于减数分裂Ⅰ时________________,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同时存在X、Y两条性染色体。 (3)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X、Y的同源区段,基因是________的,存在等位基因;在____________,

不存在等位基因。 【智涂笔记】 易错提醒:隔代遗传≠交叉遗传 (1)隔代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第一代患病,第二代不患病,第三代又患病的遗传特点。 (2)交叉遗传是指在遗传过程中男传女、女传男的遗传特点。 (3)两者不一定同时发生。 二、仔细阅读教材P35~37内容,分析相关遗传图解,探究下列问题: 1.色盲调查结果显示,人群中男性色盲患病率(7%)远远高于女性(0.49%),试分析出现该差异的原因。 2.有一色盲男孩,其父母亲色觉正常,外祖父是色盲,试探究该男孩的色盲基因的传递途径?从致病基因遗传角度,总结这一过程体现了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的什么特点。 3.如图为某红绿色盲家系图谱,请据图思考下列问题: (1)根据家系图谱中哪两个家庭的遗传情况可判断红绿色盲为隐性遗传病? (2)若Ⅲ-4绘图正确,请分析图中的Ⅲ-4的父母的表现型是否正确?为什么? (3)Ⅲ-4将来结婚后生育的儿子都是色盲患者吗?为什么? (4)观察该图,从男女的发病率和代与代之间的连续性分析,能得出红绿色盲遗传的哪些特点?色盲基因的传递有什么规律? 特别提醒:(1)性别相当于一对相对性状,其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 (2)性染色体决定性别是性别决定的主要方式,此外,有些生物的性别决定还与卵细胞是否受精、基因的差别及环境条件等有密切关系。

高中生物_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会认识染色体结构,就能看懂染色体分组图,并分析出男女之间性染色体组成上的差异,进而理解人的XY型性别决定方式。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识图、师生共同书写性别决定图解,就能掌握性别决定这部分重点知识。 学生有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知道了红绿色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隐性)控制,就能正确书写基因型和表现型;通过对性别决定图解的书写和分析,就能看懂红绿色盲症的婚配图解,并通过书写6种婚配图解和分析其特点,就能总结出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所以,教学中通过学生介绍,启疑看书,规范书写,分析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循序渐进的进行重点落实。 学生能理解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就能分析其他伴性遗传病的遗传规律,同样的方法分析伴X显性遗传病和伴Y遗传病。 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本身就是学生的难点,具体应用于解决伴性遗传问题时,对学生来说就更加困难了,如果再融入遗传系谱图综合分析,就成了高中生物学中最难的内容之一了。

所以,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先解决分离定律的应用,再突破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最后才是遗传系谱图的综合应用;还要通过精选例题、讲清思路、重在过手和检测反馈来进行难点突破。(第二课时完成) 《伴性遗传》效果分析 情景剧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本节课各环节设置方面,重难点突出,在引导上设置的问题由简到男,问题层次递进。本节内容要把性别决定、伴X隐性遗传、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四个问题解决。课容量有点大,但是通过合理安排,重难点和简单知识点的合理时间非配,本节课按计划完成了教学任务。其中性别决定通过识图、引导等,师生共同学习了解性别决定的过程,并掌握性别决定的两种方式,这部分点到为止。伴X隐性遗传病(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本节的大部分时间都放在这个部分。我设置了两个小组探究活动,学生根据提供的材料和设置的层次递进的问题逐步总结出伴X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总结完特点后又设置了两个案例分析,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学生掌握的比较扎实。伴X显性遗传、伴Y遗传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师生共同总结特点,也比较简单易懂。 《伴性遗传》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是遗传规律的深入和应用。教材中以两个遗传学的经典实例--人类的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基因分离定律知识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重点考查学生理解和应用能力,所以在正文中讲述了三种主要伴性遗传方式。同时本节知识与人类的遗传和优生等健康知识密切相关。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课堂教学思路如下: 1、通过情景剧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把本节要解决的问题与情景剧的形式呈现出来,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族系谱图,推导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并总结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3、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对有关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有应用有进一步认识和了解。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2

伴性遗传 教学目的 〔一〕知识要求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要求 学会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通过遗传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熟悉解答遗传问题的技能、技巧。 〔三〕品德要求 1.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 教学重点 1. XY型性别决定方式。 2.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 1. 人类红绿色盲的婚配方式和伴性遗传规律 教学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办法 色盲遗传。 [解决办法] 以人的色盲为例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可把色盲遗传的四种主要婚配的遗传图解归纳成一个总图解,这样就把知识化繁为简,便于学生掌握色盲基因的传递方式,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教学难点及解决办法 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

[解决办法] (1)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讲解例题和练习,应用伴性遗传原理解决特定情境中的新问题。 3.教学疑点及解决办法 伴X显性遗传。 [解决办法]通过比较和练习有关习题,对以上遗传知识作一般的了解。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方法 讲授、谈话和复习(注意启发式教学)。 五、教具准备 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X和Y染色体的对应关系图。 XY型性别决定图解,色盲检查图,关于色觉的四种婚配情况的汇总图解。板书内容投影片。多媒体教学设备。 六、学生活动设计 1.授课前可组织课外活动小组的学生进行色盲普查,并对色盲患者作家谱调查。 2.让学生在图中找出男女染色体组成的区别,认识性染色体的作用。 3.分析XY型性别决定方式,提出问题,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4.引导学生动手写出色盲遗传的几种婚配的遗传图解,分析总结色盲遗传的特点。 5.通过课堂提问,启发学生思考、讨论和归纳小结。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通过银幕显示,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目标。知识目标是: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能力目标和德育目标应在教学中表达。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20:2.3 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教师投影显示下边的红绿色盲检查图。 教师:同学们应该都做过体检,对于老师所给的图片应该也不陌生,上面三张红绿色盲检查图中的数字、动物和图形分别是什么? 学生:数字“蜻蜓”、动物“909”和图案“69”。 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如果看不清以上三张图片内容的同学,很可能就是红绿色盲患者。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据统计,我国男色盲患者的比例是7%,而女色盲患者的比例只有0.5%。了解了这些信息,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疑问,比如: 教师: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以下问题: ①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

②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 ③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我们来思考的,而且也极具研究价值的。那么现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内容:《伴性遗传》。 [师生互动] 1.红绿色盲 (1)遗传方式 教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果蝇眼色的遗传,知道了果蝇细胞内的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其中性染色体与生物的性别有关,与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我们把它叫做伴性遗传。 教师显示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现在同学们所看到的是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人类细胞内染色体组成与果蝇是相似的,性染色体都是XY 型。所不同的是人体细胞内有常染色体22对。 教师:同学们知道哪张图是男性的染色体排序图,哪张是女性的吗? 学生:左边是男性的,右边是女性的。 教师:正确。 教师:同学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学生:因为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 ,形态大小不同,而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形态大小一样。 教师:那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哪类染色体上? 学生:性染色体。 教师: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选派代表回答,其他组员作补充。 学生:理由:①假设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男女患者红绿色盲的几率应该一样。但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大约是女性红绿色盲发病率的14倍,说明该基因不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应该位于性染色体上。②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说明该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即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③假设该基因位于Y 染色体上。但是女性中也有红绿色盲患者,故红绿色盲基因不可能在Y 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 1 1 2 2 3 3 4 4 55 6 6 7 7 8 8 9 9 10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2021 21 2222

《伴性遗传》公开课教案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对人群中红绿色盲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为主线,在引入伴性遗传的概念后,引导学生逐层剖析调查结果,得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和特点,并例举其他病例进行讲解说明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它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该部分既是已学过的减数分裂和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在实际生活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且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这种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学生有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知道了红绿色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隐性)控制,就能正确书写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且还能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所以,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先解决分离定律的应用,再突破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最后才是遗传系谱图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要求老师多加引导。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认知的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⑴伴性遗传的概念。 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⑶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一些常见问题的关注。 ⑵形成学生认真对待科学,尊重科学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难点: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便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采取引导式思维探究的方法:道尔顿发现小情境剧激发兴趣,以道尔顿家庭中色盲遗传的探究为主线,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带着问题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综合归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又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欲望,

《伴性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 2. 学生能够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掌握伴性遗传的遗传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 2. 组织学生讨论和答疑。 3. 利用PPT展示案例和图片。 四、教学内容: (1)伴性遗传概念的介绍 (2)随型遗传和伴型遗传的区别 (3)伴性遗传的典型案例:血友病 (4)伴性遗传的规律:男性一定会表现出遗传缺陷,女性只有在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隐性突变时才会表现出遗传缺陷。 (2)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母本遗传,雌性为携带者,雄性为患者。 (1)家系分析法 (2)关键子女法 (3)分子诊断法 五、教学准备: 1. 预习教材,制定教案。 2. 准备教具:PPT、案例分析材料等。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询问学生对伴性遗传的了解程度,并对前期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2. 讲授环节 (1)通过PPT,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基本规律和经典案例。 (3)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分析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练习环节 (1)组织学生认真分析典型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 (2)通过关键子女法或家系分析法,让学生尝试进行伴性遗传的遗传分析。 4. 总结归纳环节 (1)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与前期所学内容进行联系,形成完整的遗传学体系。 七、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 概念和基本规律 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遗传分析方法 八、教学反思: 该节课通过讲述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案例,让学生全面了解该遗传方式,对 于学生的遗传学知识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合作能力和 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利 用PPT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 遗传规律和遗传疾病。但是,有些学生在理解和理论联系方面仍存在欠缺,需要教师在后 期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解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和巩固,使学生对遗传学知识体系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伴性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及处理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3节内容。《生物课程标准》中 提出本节要求是概述水平,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 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几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教学設计为高三复习课,复习课的教 学一定要体现出“复习”的特色,在注重夯实双基的前提下,要避免出现新课式的重复, 趋重避轻。再结合我校“问—讲—练”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 1.伴性遗传的类型及特点 2.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对家族系谱图进行分析研究推导出遗传病的遗传方式。 2.通过遗传图解的学习,明白伴性遗传的规律特点,初步运用遗传规律解决一些遗传 现象。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体验科学家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尊重科学的精神。 2.认识遗传病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三、重难点分析 1.重点:伴性遗传的类型与特点 2.解决办法:逻辑推理、科学素养的培养。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 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 规律,分别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进行归纳各种伴性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3.难点: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4.解决办法: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能力。由学生先对系谱图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并 自己总结判断的方法,教师加以总结,并即时进行练习巩固。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进行再巩固和提升,并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过程 1、直接引入复习课题,通过一个思考题引入本节教学。 2、给出本节教学重难点: 重点:伴性遗传的类型与特点 难点:系谱图中单基因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分析 (二)讲授内容 1、通过两个例子给出伴性遗传概念及类型 根据关键词“性染色体”,“与性别有关”,简单复习性别决定相关知识。 3、课件展示X,Y染色体的形态,引出伴性遗传的几种方式 4、以红绿色盲为例分析总结版X隐性遗传特点 (1)展示表格,让学生根据表格内容提示,填写色盲相关的基因型。 (2)多媒体展示各种婚配方式。 (3)让学生学出其中四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分析并总结学生在书写遗传图解过程中存在的错误。 (4)多媒体展示四种婚配方式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并提问让学生总结出其遗传特点。 (5)课件展示某色盲患者的家族系谱图,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看图思考。 (6)教师总结并要求学生理解记忆伴X隐性遗传特点。 5、伴X显性遗传特点教学 (1)给出表格让学生填写抗维生素D佝偻症相关基因型。 教师给出某抗生素D佝偻病患者家族系谱图,分析伴X显性遗传特点。 教师总结伴X显性遗传特点及实例 课件简单介绍伴Y遗传特点及实例

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生物《伴性遗传》教案

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生物《伴性遗传》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3册第8章遗传与变异的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性别决定、伴性遗传两部分,主要讲述了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原理和伴性遗传的三个种类及特点。【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很多内容学生都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经验,而且本节知识的学习能够解答学生生活中的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如很多遗传病为什么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发病率不同,并且与本章第一节遗传规律的内容也有所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非常感兴趣,同时,本节也是生命教育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节课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策略】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以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逐一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突出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利用PPT 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给学生一个较为直观具体的认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性别的决定与性染色体的关系。 (2)知道常见的伴性遗传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区别性别决定的两大类型。 (2)归纳比较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及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应人为选择人类性别。 (2)关注将遗传学知识更好地与生活实践、人体保健的结合。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XY型性别决定类型。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 红绿色盲遗传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作者:刘小刚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23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节《伴性遗传》。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本节内容重点在于分析现象、总结特点、归纳规律(内在的实质)方面能力的应用,需要学生做到从现象到本质的剖析,总体学习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一是说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二是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三是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应用。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进行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遗传。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分析各种婚配情况的家庭遗传谱系,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利用统计数据真实地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基本能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但本小节内容涉及到性别决定、性染色体结构和典型伴Y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因此需要在学生自学前加以扩展、介绍。 三、课时内容安排:本小节计划需要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讨论伴性遗传的概念和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第二课时:主要讨论抗维生素D的遗传特点和伴性遗传的应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四步教学法)。 六、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掌握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认识遗传系谱图;掌握伴性遗传基因型的书写;学会遗传系谱图的书写。 重点:学会遗传系谱图的书写 难点:掌握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以自主学习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同时思考以下问题(8分钟): 一是结合人类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多媒体展示),回答问题:人类的基因在哪?人类的染色体有多少条?哪些是常染色体?哪些是性染色体?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什么?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怎么表示?尝试简述X、Y染色体的区别?总结什么是伴性遗传? 二是学生展示结果、互评、教师作总结。 第二,组织学生探讨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一是介绍红绿色盲病(5分钟):讲道尔顿的故事;展示“色盲检测”图,做色觉测试;展示“色盲眼中的世界”图,感受色觉异常的视觉; 二是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应用四步教学法进行)(25分钟)。 首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阅读P34“资料分析”,思考讨论下列问题:(5分钟)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Ⅰ代1号是否将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色盲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其次,学生展示结果、互评、纠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