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3伴性遗传教案

高中生物必修2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3伴性遗传教案

第3节伴性遗传

板书设计

第2章

第3节伴性遗传1.人类红绿色盲

(1)红绿色盲的发现

(2)红绿色盲遗传病的遗传特点

2.抗维生素D佝偻病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

3.伴Y染色体遗传的遗传特点和实例

4.伴性遗传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

人教版高中学习生物必修2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一、课题:《伴性遗传》 二、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伴性遗传的看法 2〕比较基因分散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一起点和伴性遗传的特别性,申明伴性遗传的特点 3〕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技术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及图形解决分析问题的综合本事。 2〕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质问题,熟习解答遗传问题的技术、技巧。 3、感情目标: 1〕培育学生的慎重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经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转达规律培育学生辩证唯心主义的思想。三、课型与课时 新讲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育器具 幻灯片课件,多媒体,教材表示图 五、教育要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六、教育难点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七、教育形式 1.教法 伴性遗传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于是我采纳学生阅读议论、联合教师举例以及解说 表示图进行教育,最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形象思想和抽象思想相联合,产生深刻的印象。 其余,着重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究沟通,多鼓舞学生思虑并互相议论,扬长避短,并进行概括总结, 富裕发挥学生的智慧。 学法 在学法上,我从学生的特点,知识阻碍,动机和兴趣长进行分析 〔1〕开始是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要抓住学生特点,踊跃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以及学生遍布的踊跃主动参加的学习形式,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有效地培育 学生本事,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2〕此后在知识阻碍上: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学生不易理解,所 以 教育中应予以简单清楚,由浅入深的来进行分析。 〔3〕其次在动机和兴趣上:应鲜亮本课的学习目标,富裕利用教育幻灯片、教材表示图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议论,在讲堂上富裕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引起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八、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单让学生回首前面性别选择形式,人的性别选择形式是属于XY型。指导学生

高一生物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三节 伴性遗传 教案.doc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以XY 型性别决定为例,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 2.以人的红绿色盲为实例,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红绿色盲患者与正常色觉间的婚配后代色觉情况的学习,学会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认同有关近亲婚配的危害 ; 2.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色盲这一伴性遗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XY 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放大图片、色盲检查图、 四.教学方法设计: 教师讲述和谈话,学生探究、练习和推理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景: 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在两岁时就诊断为是红绿色盲患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他们就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和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你建议他们最好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红绿色盲症简介: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部分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他们把整个光谱看成两种基本的色调:长波(红、橙、黄、绿)部分为黄色,短波(青、蓝、紫)部分为蓝色。 教师投影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检测自己的视觉情况,请学生辨认以上3张红绿色盲检查图重的数字和动物分别是什么? 展示有关红绿色盲的统计: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 观看投影:红绿色盲检查图,检查自己的色觉是否正常。 创设情境吸 引学生的目光,引发探究的兴趣。

2021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含解析)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课题伴性遗传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了解伴性遗传现象的类型与特点;理解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二.理性思维——能够运用演绎推理等科学思维,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 三.科学探究——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等遗传规律,以此培养学生处理信息、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四.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和相关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课前 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基因型和表型可以有5种情况。 根据基因型和表型,进一步分析男性和女 性婚配的遗传图解。 如果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男性红绿色 盲患者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的色 觉都正常;女儿虽表现正常,但由于从父亲 那里得到了一个红绿色盲基因,因此都是 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观察不同婚配方式的 遗传图解,分析色盲基 因的来源,知道每种婚 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 例。 学习书写有 关遗传图解, 要求书写规 范。

如果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有1/2正常,1/2为红绿色盲;女儿都不是色盲,但有1/2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在这种情况下,儿子的色盲基因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 下面请同学们分析: ①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和一位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和表型会怎样呢? ②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位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情况又会如何? 通过对以上图解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表现为代代相传,具有连续现象(3)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4)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全部正常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学生自己归纳红绿色 盲遗传病特点。分析实例,应 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学 生对遗传特 点的归纳不 一定很完整, 需教师引导, 学生互相启 发、补充。

2020_2021学年高中生物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三节性染色体与伴性遗传教案1浙科版必修2

伴性遗传教 学目标知识目标 ①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现象 ②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③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④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①运用分析资料的方法,总结人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 传规律 ②利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释人类遗传病概率 ③提升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课题 ①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精神的教育 ②渗透关爱生命、珍惜生命的生命教育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 和价值观 目标 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知识点伴性遗传的概念②特点③概率计算④遗传方式的判断 考试点析遗传系谱图②计算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发病概率 能力点根据遗传病的特点分析遗传系谱图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自主探究点调查红绿色盲的发病特点 易错易混点各种遗传方式的判断和概率计算 训练点遗传方式判断和概率计算 教法与学法启发式教学、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模式“两先两后一小结”模式 教具课件、教杆等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幻灯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 抗维生素D佝偻病图。 复习回顾:在摩尔根的果蝇杂交试验中 观察两种 检查图,思考 这两种遗传病 激发学 生学习兴 趣,导入新

二、学习目标解读 三、教学过程F2代会出现白眼果蝇,而且白眼果蝇全部为 雄性,为什么? 答案:因为控制果蝇眼睛颜色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它的等位基因。 PPT展示:男性色盲的患病概率为7%,女 性色盲的患病概率为0.5% 设疑:为什么男性多于女性? 教师:人类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 病和果蝇眼色的非常相似,这种现象叫伴性遗 传。 一、伴性遗传的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的遗传总是与性 别相关联的现象叫伴性遗传。 PPT来展示知识目标: ①了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 现象 ②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③理解伴性遗传的特点 ④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师同时解读相应的能力目标、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目标。同时要根据考纲的要求对各目 标给出具体的记忆层次,并指出重难点。 二、人类红绿色盲 阅读P3资料分析,回答: ①家系中患者性别有什么特点? ②红绿色盲遗传是显性还是隐性遗传病? 与染色体的关 系。 设置悬念,激 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 解读学习目 标,明确本节 学习重难点。 阅读资料,小 组同学合作完 成遗传系谱图 课。 概念教学是 很关键的一 环 让学生以目 标为指向进 行学习,效 率更高。 培养学生的 阅读和识图 能力

2022版优化方案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学案 第二章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3节伴性遗传

第3节伴性遗传 [学习导航] 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重点]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重、难点] 3.明确鸡的性别打算方式和遗传特点。 一、伴性遗传(阅读教材P33) 1.特点: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把握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2.常见实例 (1)人类遗传病:人的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 佝偻病和血友病等。 (2)果蝇:红眼和白眼。 二、人类的红绿色盲症(阅读教材P34~P36) 1.把握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2.人的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女性男性 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 3.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主要婚配方式 ⊙点拨①XY代表一对同源染色体并非代表等位基因。 ②Y上不存在把握正常和红绿色盲的基因,但并非没有其他基因。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阅读教材P36) 1.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 2.患者的基因型 (1)女性:X D X D和X D X d。 (2)男性:X D Y。 3.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肯定患病。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阅读教材P36~P37) 1.鸡的性别打算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W。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ZZ。 2.依据雏鸡的羽毛特征来区分雌性和雄性 图例如下: 1.连线 2.推断 (1)性别都是由性染色体打算的。(×) 分析:大多数生物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打算的,有的生物的性别与基因、单倍体和环境有关。例如,爬行动物一般是由温度打算性别,像海龟、鳄鱼的性别就是温度打算的。 (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把握的性状都是与性别打算相关的。(×) 分析:如色盲等伴性遗传病,其基因也在性染色体上却与性别打算无关。 (3)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肯定患病。(×) 分析:男性只要含有红绿色盲基因就是红绿色盲患者,但女性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都含有致病基因时才是红绿色盲患者。 (4)色盲基因都是由外祖父经他的女儿传给外孙。(×) 分析:色盲基因也可由外祖母经她的女儿传给外孙。 (5)全部具有性染色体的生物,雄性性染色体组成都为XY型,雌性性染色体组成都为XX型。(×) 分析:生物体的性别打算方式不止XY型一种,像鸡的性别打算方式就为ZW型,即雌性为ZW,雄性为ZZ。 (6)伴X显性遗传男女患病比例基本相当。(×) 分析:伴X显性遗传时,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主题一伴性遗传的方式和特点 1.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结合下面色盲的遗传系谱图,探究以下问题:

人教高中生物必修2导教案: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第2课时

第二课时 导学过程自主学习 判断遗传类型?5.6所生子女患病率为多少?合作探究 1. 如何判断遗传类型? 2. 伴性遗传与遗传的基本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 3. 不同遗传类型子女患病率如何计算?质疑讲析 1. 根据遗传系谱图确定遗传的类型 (1)基本方法:假设法 (2)常用方法:特征性系谱 1O 2 3 ① ①“无中生有,女儿有病” ——必为常隐 <推导过程:假设法 i :若为常显,则1、2为aa, 3为A_; 而aa x aa J 不能成立,假设不成立; A ii :若为常隐,则1、2为A_, 3为aa; 而Aa x Aa J 能成立,假设成立; aa

iii :若为X显,则1为XY 2为乂乂,3为X A X ; 而XY x XX3 J 不能成立,假设不成立; X U iiii :若为X隐,则1 为X A Y, 2 为X A X , 3 为XX3; 而X Y x X X J 不能成立,假设不成立; X a* 综上所述,“无中生有,女儿有病” ——必为常隐) QrO A亠丄 JL 丄宀宀丄▲ 宀i I—I Lj I—I V^OZLJ [To ②③ ④ ⑤ ⑥ ⑦ ②“有中生无,女儿正常”—必为常显 <推导过程略) ③“无中生有,儿子有病”一一必为隐性遗传,可能是常隐, 也可能是X隐;要根据系谱图的其余部分及X隐的遗传特点进一步加以确定。 ④“有中生无,儿子正常”一一必为显性遗传,可能是常显, 也可能是X显;要根据系谱图的其余部分及X显的遗传特点进一步加以确定。 ⑤“母病子病,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一一最可能为“X隐” <用 假设法推导发现:该系谱假设为常显、常隐、X显、X隐均可成立,只有假设为伴Y时不能成立;也就是有四种可能性,其中最可能的是X隐。) ⑥“父病女病,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一一最可能为“ X显” < 用假设法推导发现:该系谱假设为常显、常隐、X显、X隐均可成立,只有假设为伴Y时不能成立;也就是有四种可能性,其中最可能的是X显。) ⑦“在上下代男性之间传递”一一最可能为“伴Y” <用假设 法推导发现:该系谱假设为常显、常隐、X隐、伴丫均可成立,只有假设为X显时不能成立;也就是有四种可能性,其中最可能的是伴丫。) 错误!大多数情况下,一个遗传系谱中只涉及一种遗传病;但有时也有在一个遗传系谱中涉及两种遗传病的情况。这种情况下为避免出错,最好将两种遗传分开,各画一个遗传系谱图。这样可大大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2. 伴性遗传与遗传的基本规律之间有什么关系?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1.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学教材必修2《遗传与进化》第2 章第3 节。 课标中与本节相关的次位概念是“3.2.4 概述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与性别有 关”。 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节内容,能够以人类红绿色盲或血友病的研究为例,分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概括出伴性遗传的概念,举例说出伴性遗传的类型和遗传特点及在实践中的应用。 必修2 第1 章中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阐述了遗传的分离定律与自由组合定律,第2 章引入减数分裂,从细胞层面加深对遗传定律的认识,并明确基因在染色体上。 伴性遗传的内容是基因的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应用,本节内容既是对“减数分裂”“基因在染色体上”及“遗传规律”的提升和应用,又是学习人类遗传病的基础,在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节授课对象为高一普通班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对遗传图解、配子的形成方式和后代的表现型与基因型的分析有一定基础。 但是由于这两章内容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较为困难,因此本节内容若按照常规方法教学,学生会感觉枯燥乏味,科学思维较难得到提升。 因此本节课以情境为导向,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随着情境难度的提升,让学生实现从了解、知悉到应用的深度学习过程。 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获得新知,并且利用所学的知识在新的情境中解决新的问题。 2 .教学目标 ( 1) 在给定的情境下,能提出遗传有关的生物学问题,依据家系图推断个体的基因型,确定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 ( 2) 针对具体的遗传问题,利用遗传的基本规律,书写规范的遗传图解,从亲代的性状表现预测子代的遗传类型和频率,总结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并给出恰当的遗传咨询建议。 ( 3) 利用伴性遗传的特点探究区分雏鸡性别的交配方式,利用掌握的知识与方法解决新的情境问题,达成科学思维的迁移内化。 ( 4) 通过对遗传病的分析,逐步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能在实际生活中树立男女平等、理性看待遗传病的生物学观念。 3 .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利用分离定律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2)通过分析红绿色盲症总结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遗传特点 4. 教学过程 4. 1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展示红绿色盲检测图,引入人类红绿色盲症,讲述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故事。给出男性与女性红绿色盲症的患病率,提问:为什么红绿色盲症患病率会出现性别差异呢? 引入人类性别决定方式。 4. 2 性别决定,概念初识 引导学生从男女性体细胞染色体组成图中找出男女性染色体主要差异,讲解同型染色体、异型染色体、性染色体、常染色体等概念。 展示染色体在亲子代传递图( 图1)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七、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段

高中生物 第二章 染色体与遗传 第三节 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教案(2)浙科版必修2-浙科

第3节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本课时为必修2的第二章《染色体与遗传》第3节《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和性别相关联》。本课时主要由“染色体组型〞“性别决定〞“伴性遗传〞三部分内容构成。本节内容教材安排活动丰富有趣,所举实例与生活息息相关,进一步说明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与性别的联系,是《基因伴随染色体遗传》的进一步深化与拓展,也为后面《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的故事也有助于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生命观念]能运用遗传与进化观理解伴性遗传的内容。 [科学思维]理解并总结归纳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异同。 [科学探究]制作染色体组型,探究染色体组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社会责任]养成严谨的求知态度和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重点:染色体组型、伴性遗传 难点:常染色体遗传与伴性遗传的异同与判断 1.染色体组型的制作 (1)概念 将某种生物体细胞内的全部染色体,按大小和形态特征进行配对、分组和排列所构成的图像。(2)制作步骤 显微摄影〔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显微摄影〔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测量、比对、剪贴、形成染色体组型的图像 (3)结果分析 ①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 ②思考:X和Y染色体分别属于哪一组?人类只有Y染色体是端着丝粒染色体吗? (4)意义

①判断物种的亲缘关系 ②可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如唐氏筛查等。 2.性别决定 (1)性别分类 有性别生物和无性别生物〔雌雄同体、微生物、病毒等〕 (2)性别决定因素 ①由性染色体〔XY型/ZW型〕决定性别 ②由染色体数目决定性别 ③由温度决定性别 ④由年龄决定性别 3.伴性遗传 (1)概念 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2)分类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如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如色盲;伴Y遗传,如外耳道多毛症等。 (3)与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1)判断显性性 “无中生有〞为隐性,“有中生无〞为显性 (2)判断位于常染色体还是性染色体 ①看子代 Ⅰ.女儿患病/正常 Ⅱ.亲本有一方无/有致病基因

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设计20:2.3 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教师投影显示下边的红绿色盲检查图。 教师:同学们应该都做过体检,对于老师所给的图片应该也不陌生,上面三张红绿色盲检查图中的数字、动物和图形分别是什么? 学生:数字“蜻蜓”、动物“909”和图案“69”。 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如果看不清以上三张图片内容的同学,很可能就是红绿色盲患者。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据统计,我国男色盲患者的比例是7%,而女色盲患者的比例只有0.5%。了解了这些信息,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疑问,比如: 教师: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以下问题: ①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

②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 ③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我们来思考的,而且也极具研究价值的。那么现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内容:《伴性遗传》。 [师生互动] 1.红绿色盲 (1)遗传方式 教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果蝇眼色的遗传,知道了果蝇细胞内的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其中性染色体与生物的性别有关,与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我们把它叫做伴性遗传。 教师显示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教师:现在同学们所看到的是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人类细胞内染色体组成与果蝇是相似的,性染色体都是XY 型。所不同的是人体细胞内有常染色体22对。 教师:同学们知道哪张图是男性的染色体排序图,哪张是女性的吗? 学生:左边是男性的,右边是女性的。 教师:正确。 教师:同学们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呢? 学生:因为男性的性染色体是XY ,形态大小不同,而女性的性染色体是XX ,形态大小一样。 教师:那红绿色盲基因是位于哪类染色体上? 学生:性染色体。 教师:为什么? 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选派代表回答,其他组员作补充。 学生:理由:①假设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那么,男女患者红绿色盲的几率应该一样。但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大约是女性红绿色盲发病率的14倍,说明该基因不位于常染色体上,而应该位于性染色体上。②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发病率,说明该遗传病与性别有关,即该遗传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③假设该基因位于Y 染色体上。但是女性中也有红绿色盲患者,故红绿色盲基因不可能在Y 染色体上。红绿色盲基因只位于X 染色体上。 1 1 2 2 3 3 4 4 55 6 6 7 7 8 8 9 9 1010 11 11 12 12 13 13 14 14 1515 16 16 17 17 18 18 19 19 202021 21 2222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作者:刘小刚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5年第23期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Ⅱ《遗传与进化》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三节《伴性遗传》。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本节内容重点在于分析现象、总结特点、归纳规律(内在的实质)方面能力的应用,需要学生做到从现象到本质的剖析,总体学习难度较大。 教学目标: 一是说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二是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三是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应用。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各种基因型,分工合作搞清每种婚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例。教师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分别运用正推和逆推的方法进行归纳色盲遗传的特点,充分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遗传。 引导学生提出假设,分析各种婚配情况的家庭遗传谱系,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利用统计数据真实地体会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及学法指导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基本能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但本小节内容涉及到性别决定、性染色体结构和典型伴Y遗传病外耳道多毛症,因此需要在学生自学前加以扩展、介绍。 三、课时内容安排:本小节计划需要两个课时 第一课时:主要讨论伴性遗传的概念和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

第二课时:主要讨论抗维生素D的遗传特点和伴性遗传的应用。 四、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直观演示法,讲授法,自主学习法(四步教学法)。 六、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掌握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认识遗传系谱图;掌握伴性遗传基因型的书写;学会遗传系谱图的书写。 重点:学会遗传系谱图的书写 难点:掌握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以自主学习发,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内容,同时思考以下问题(8分钟): 一是结合人类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多媒体展示),回答问题:人类的基因在哪?人类的染色体有多少条?哪些是常染色体?哪些是性染色体?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成分别是什么?男性和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怎么表示?尝试简述X、Y染色体的区别?总结什么是伴性遗传? 二是学生展示结果、互评、教师作总结。 第二,组织学生探讨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 一是介绍红绿色盲病(5分钟):讲道尔顿的故事;展示“色盲检测”图,做色觉测试;展示“色盲眼中的世界”图,感受色觉异常的视觉; 二是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应用四步教学法进行)(25分钟)。 首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10分钟):阅读P34“资料分析”,思考讨论下列问题:(5分钟)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Ⅰ代1号是否将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色盲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其次,学生展示结果、互评、纠错。

人教版(2019)必修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教案

课题: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教材分析】本章的三节内容在第一章的基础上,继续按照科学史的顺序,围绕孟德尔提出的遗传因子的物质实体及其在细胞中的位置展开 【学情分析】已经具有初步认知。 【单元教学目标】 生命观念:主要是生命的物质观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假说演绎法,重视模型法的训练。 科学探究:本章安排了多个探究活动,从不同侧面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社会责任:伴性遗传内容既能帮助学生理解伴性遗传规律,也能引导学生关注伴性遗传理论的应用,从而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教学重点】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假说和实验证据,伴性遗传的遗传规律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时数】3 受精作用 【教学目标】(1)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2)理解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受精作用的过程和模拟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的变化。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1)若针对于一个初级精母细胞,只能经历一次减数分裂,因此,其非同源染色体的组合一旦确定之后,不能再更改,该初级精母细胞所产生的含有不同染色体组成的精子为两种。 (2)若对于某个生物个体而言,由于精巢中含有许多初级精母细胞,不同的初级精母细胞,可能发生不同的非同源染色体组合,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 (一)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1.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 (1)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类型有2种; (2)一个含n对同源染色体的卵原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卵细胞类型有1种; (3)体细胞含有n对同源染色体的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类型有2n种。 2.四分体时期有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联会出现四分体,四分体中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这对生物的遗传有何重要意义? 可以产生不同类型的生殖细胞,增加了生物的变异,增强了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二)受精作用 自学找出以下内容,同学展示成果 1.概念: 精子和卵细胞相互识别、融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过程: 精子的头部进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外面→卵细胞细胞膜外面出现了一层特殊的膜以阻止其他精子再进入→精子的细胞核与卵细胞的细胞核相遇→二者的染色体会合。 3.结果: 受精卵的染色体数恢复到体细胞的数目,其中有一半的染色体来自精子(父方)另一半来自卵细胞(母方)。 4.意义: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2019_2020学年高中生物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第3节伴性遗传教学案新人教版必修第二册

第3节伴性遗传 学习目 标核 心素养 1.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特点。(重点) 2.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重、难点) 3.明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和遗传特点。1.通过分析伴性遗传现象,认同生命的结构与功能观。 2.学会构建人类遗传病的系谱图。 3.通过对常见遗传病的学习,了解遗传病对人类的危害。 一、伴性遗传 1.概念: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遗传,与性别相关联的现象。 2.常见实例:人类红绿色盲、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果蝇的眼色遗传等。 二、人类红绿色盲 1.人类的X、Y性染色体 X染色体携带着许多基因,Y染色体上携带的基因比较少,因此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 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Y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3.人类正常色觉和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型 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表型正常正常(携带者) 色盲正常色盲 (1)女性正常和男性色盲: (2)女性携带者和男性正常: (3)女性色盲与男性正常:

(4)女性携带者与男性色盲: 5.遗传特点 (1)男性患者人数多于女性患者。 (2)男性色盲的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且只能遗传给女儿。 三、抗维生素D佝偻病——伴X显性遗传 1.基因位置:位于X染色体上。 2.基因型和表型 3.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人数多于男性。 (2)男性患者与正常女性婚配的后代中,女性都是患者,男性正常。 四、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根据伴性遗传的规律,可以推算后代的患病概率,从而指导优生。2.伴性遗传还可以指导育种工作。 (1)鸡的性别决定 性别性染色体类型性染色体组成 雌性异型ZW 雄性同型ZZ

2021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教案: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2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教案 科目生物课题第1 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课时 2 课时一.知识目标 1.阐明细胞的减数分裂的概念 2.阐述精子的形成过程 3.比较精子与卵细胞的形成 教学目标与 4.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DNA 的数量变化等 核心素养 5.理解配子中染色体组合的多样性 6.简述受精作用过程及其意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比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分析问 题并认识事物实质的思维能力;通过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变化规律的认识,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讨论、巩固练习,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变化规律的认识,使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是维持亲、子代之间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一致的重要条件:减数分裂产生遗传物质不同的 配子,是有性生殖后代具有丰富变异的重要原因,进而明确有性生殖在生物的生殖方式上 有着更高级的进化地位。 教学重点: 1.减数分裂的概念 2.精子形成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3.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数量变化 4.受精作用的过程 教学难点: 1.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特征 2.比较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 3.简述分离过程中染色体和DNA 的数量变化 课前准备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橡皮泥、细树枝、纸卷

第1课时 情境导入: (一)减数分裂 让学生们观看课件中的果蝇体细胞和配子的染色体图,比较果蝇体细胞与配子中染色体 组成及数目的不同,并引导学生根据此图回答下列问题: 1.配子的染色体与体细胞的染色体有什么差别 2.针对这幅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或猜想? 之前我们学过有丝分裂,提问学生有丝分裂的特征,提问,刚刚果蝇的配子是有丝分裂 后产生的吗? 实际上这是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是由德国动物学家魏斯曼提出的,叫做减数分裂。他 从理论上预测: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必然有一个特殊的过程使染色体的数目 减少一半;受精时,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染色体数目得以恢复正常。 教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的区别是什么?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思考并回答。(有丝分裂: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复制一次,结果形成两个与亲代染色体数目相学同的细胞;减数分裂:细胞分裂两次,染色体复制一次,分裂后成熟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 过那么减数分裂是怎么进行的呢?下面我们结合哺乳动物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来进行探讨 程一、精子的形成过程 高等动物的减数分裂都是发生在有性生殖器官内,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精子都是在睾丸 中形成的,让学生观察书中19页图2-1,并接着讲解,睾丸里有许多弯弯曲曲的曲细精 管,曲细精管里有大量的精原细胞,通过有丝分裂来增殖的。结合课件讲解精子的形成 过程,提问:1.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 2.什么叫同源染色体? 3.什么叫联会? 4.什么叫四分体?交叉互换发生在哪里?根据书20页图2-3来讲解 再利用多媒体展示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各个时期的特点 提问: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期,染色体有什么特殊的行为? 利用多媒体讲解简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让学生观察、理解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染色体行

高中生物必修2教案-第2单元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二章第1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1) 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二模块《遗传与进化》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第一课时。本节内容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如细胞学、染色体和有丝分裂的基础之上,并与第一章孟德尔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密切相关,因此,其在模块二中的地位十分重要。通过对减数分裂的学习,学生对细胞分裂的方式、实质和意义产生全面而深刻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加深对前面所学的遗传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本节课的设计理念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积极探索创设一个可以让学生在其中自由探究和自主学习的环境,并且开展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体现以学生进行主动思维、参与并且活动、同时经历一个从具体的动手实践和不断创新到知识的归纳和升华的过程。 二、教学目标 (1)(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减数分裂的概念。 2.通过精子的形成过程掌握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二)过程与方法 1.观察有丝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的染色体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 2.通过列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表,训练学生的归纳、总结、比较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发生一系列规律性变化,通过受精作用使生物前后代之间能保持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引导学生了解生命是运动的、有规律的。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精子的形成(减数分裂)过程及图解 2.教学难点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的数目变化 四、学情分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细胞、染色体、有丝分裂、有性生殖等相关知识,这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但学生在学习本节时还需要大量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学生毕竟有着基础和其它方面(如空间想象及思维能力、兴趣、动机、毅力、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差异,因此要进行因材施教。从疑问的设置,到问题的回答要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从基础知识的掌握,再到能力的培养,包括探索创新能力,学习兴趣等,教师要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相应点拨。 五、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讲解法、实验法。 六、课前准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