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为必修《遗传与变异》的第二章第节,主要是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方式,讲述各种伴性遗传方式的特点,了解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它是在学生们学习了遗传定律,减数分裂的基础上安排的,是第一章《遗传因子的发现》内容的延续,性染色体是特殊的同源染色体,所以伴性遗传本质上也是遵循分离定律的,同时,性染色体上基因的传递规律又对遗传定律进行了补充和深化,对遗传定律完成了复习与梳理过程。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第一章学习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及自由组合定律,第二章第节学习了减数分裂,并通过第节的学习,掌握了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理解了遗传定律的实质,知道了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与性别相关联。但是,学生不知道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时有什么特点,这就需要学生进一步的学习。同时,科学家的研究方法都是通过不断的推敲和努力才成功的,教师需要在课堂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推理,让学生自主思考,主动体验,激发他们探索遗传规律的愿望。

教学策略:

伴性遗传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又能够解释一些常见的遗传病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内容。因此,要充分利用此点,通过色盲的测试,色盲被发现的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是学生进入学习情境中;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和分析,并练习遗传图解的绘制,进一步巩固遗传图解的书写规范性,真正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是学生感受到获得成功的喜悦。在此基础上,通过介绍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真正全面的了解伴性遗传。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概述伴性遗传,分析总结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举例说出与性别有关的其他几种遗传病及特点。

()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的特点,让学生练习,理解伴性遗传的规律

()通过遗传图解的绘制,培养学生规范书写遗传图解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伴性遗传的分析,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六、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

七、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课时:课时

九、教学过程

提出问题:红绿色盲在男性和

女性中的发病几率相同吗?

[板书设计]

[教学设计反思]

本节课在学习果蝇眼色遗传后在开展的新课,应该说学生学起来难度有所降低。在红绿色盲图解分析上,以探究性学习方法展开,融合资料收集、遗传病的调查、判断及推理,假设和论证、讨论、遗传图谱书写和,完成新课标确定的操作技能、信息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三个方面的能力目标。课堂中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一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相互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预期目标。而教师在教学中恰当的点拨与讲解,教学效果良好。

2023年伴性遗传教案

2023年伴性遗传教案 2023年伴性遗传教案1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 (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

人教版高中学习生物必修2第2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一、课题:《伴性遗传》 二、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伴性遗传的看法 2〕比较基因分散定律与伴性遗传,理解它们的一起点和伴性遗传的特别性,申明伴性遗传的特点 3〕理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2、技术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运用资料及图形解决分析问题的综合本事。 2〕使学生掌握伴性遗传的特点,应用规律解决实质问题,熟习解答遗传问题的技术、技巧。 3、感情目标: 1〕培育学生的慎重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经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转达规律培育学生辩证唯心主义的思想。三、课型与课时 新讲课,课时安排:1课时四、教育器具 幻灯片课件,多媒体,教材表示图 五、教育要点 1.伴性遗传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六、教育难点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七、教育形式 1.教法 伴性遗传的知识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比较抽象,于是我采纳学生阅读议论、联合教师举例以及解说 表示图进行教育,最后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的形象思想和抽象思想相联合,产生深刻的印象。 其余,着重学生独立观察发现、探究沟通,多鼓舞学生思虑并互相议论,扬长避短,并进行概括总结, 富裕发挥学生的智慧。 学法 在学法上,我从学生的特点,知识阻碍,动机和兴趣长进行分析 〔1〕开始是学生特点分析:中学生心理学研究指出,高中阶段要抓住学生特点,踊跃采纳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育形式以及学生遍布的踊跃主动参加的学习形式,这样能够引起学生兴趣,有效地培育 学生本事,促使学生个性发展。 〔2〕此后在知识阻碍上:关于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形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学生不易理解,所 以 教育中应予以简单清楚,由浅入深的来进行分析。 〔3〕其次在动机和兴趣上:应鲜亮本课的学习目标,富裕利用教育幻灯片、教材表示图以及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议论,在讲堂上富裕调换学生的学习踊跃性,引起来自学生主体的最有力的动力。 八、教育过程 〔一〕导入新课 简单让学生回首前面性别选择形式,人的性别选择形式是属于XY型。指导学生

高一生物 必修二 第二章 第三节 伴性遗传 教案.doc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以XY 型性别决定为例,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 2.以人的红绿色盲为实例,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 (二)能力目标 通过红绿色盲患者与正常色觉间的婚配后代色觉情况的学习,学会分析性染色体上基因传递的特点,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认同有关近亲婚配的危害 ; 2.通过性别决定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色盲这一伴性遗传的学习,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XY 型性别决定方式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伴性遗传的规律 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放大图片、色盲检查图、 四.教学方法设计: 教师讲述和谈话,学生探究、练习和推理相结合。 五.教学过程设计: 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问题情景: 小李(男)和小芳是一对新婚夫妇,小芳在两岁时就诊断为是红绿色盲患者。如果你是一名医生,他们就红绿色盲的遗传情况和如何优生向你进行遗传咨询,你建议他们最好生男孩还是生女孩? 红绿色盲症简介:红绿色盲是一种最常见的部分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红绿色盲的人不能区分红色和绿色,他们把整个光谱看成两种基本的色调:长波(红、橙、黄、绿)部分为黄色,短波(青、蓝、紫)部分为蓝色。 教师投影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让学生检测自己的视觉情况,请学生辨认以上3张红绿色盲检查图重的数字和动物分别是什么? 展示有关红绿色盲的统计:根据我国社会普查资料得知,我国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色盲发病率仅为0.5%。 观看投影:红绿色盲检查图,检查自己的色觉是否正常。 创设情境吸 引学生的目光,引发探究的兴趣。

2021年高中生物新教材人教版(2019)必修二教案:第2章 第3节 伴性遗传 (含解析)

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第三节伴性遗传 教学设计 科目生物课题伴性遗传课 时 1课时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一.生命观念——了解伴性遗传现象的类型与特点;理解伴性遗传与遗传规律的关系。 二.理性思维——能够运用演绎推理等科学思维,对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显性和隐性基因的遗传特点进行分析。 三.科学探究——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等遗传规律,以此培养学生处理信息、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四.社会责任——关注伴性遗传理论和相关技术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并对其应用的影响作出科学的判断。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伴性遗传的特点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 课前 准备 教具:多媒体、黑板、粉笔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基因型和表型可以有5种情况。 根据基因型和表型,进一步分析男性和女 性婚配的遗传图解。 如果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男性红绿色 盲患者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的色 觉都正常;女儿虽表现正常,但由于从父亲 那里得到了一个红绿色盲基因,因此都是 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观察不同婚配方式的 遗传图解,分析色盲基 因的来源,知道每种婚 配类型色盲患者的比 例。 学习书写有 关遗传图解, 要求书写规 范。

如果女性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和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有1/2正常,1/2为红绿色盲;女儿都不是色盲,但有1/2是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在这种情况下,儿子的色盲基因是从母亲那里遗传来的。 下面请同学们分析: ①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和一位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所生子女的基因型和表型会怎样呢? ②如果一位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一位色觉正常的男性结婚,情况又会如何? 通过对以上图解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伴X染色体上显性遗传特点: (1)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2)表现为代代相传,具有连续现象(3)父患女必患,子患母必患 (4)女性正常,其父亲、儿子全部正常2、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学生自己归纳红绿色 盲遗传病特点。分析实例,应 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学 生对遗传特 点的归纳不 一定很完整, 需教师引导, 学生互相启 发、补充。

教案 2.3 伴性遗传【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版(2019)高一生物必修二

2.3伴性遗传 教案 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熟悉人类红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例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故事导入 2、红绿色盲症的自我检测 (特点一: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 3、情景导入:红绿色盲对生活有没有影响? 课件展示网上发的一个帖。 讨论:红绿色盲患者为什么不能考驾照,不能参军?法律有没有规定他们不能生孩子? 设疑:为了后代的健康,红绿色盲患者如何进行优生优育呢? 为什么这两种遗传病总是和性别相关联呢? 导入新课:伴性遗传。新课讲授: 一、人类红绿色盲 通过展示道尔顿的照片,并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以及展示交通红绿灯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展示人类X、Y染色体的扫描电镜图片讲解人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人类的性别由性染色体决定, 女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同型的,用XX表示;男性的一对性染色体是异型的,用XY 表示。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大小还是携带的基因种类和数量都有差别。许多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没有相应的等位基因。从而引出伴性遗传病的主要类型:1.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2.伴X染色体隐形遗传3.伴Y染色体遗传病。 下面我们来具体看看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幻灯片展示教材P35思考讨论中的图,边展示边讲述)

提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 1. 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2. 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 还是隐性基因? 讲解性染色体上的基因写法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不同,不仅要写出基因,还要表明位于的染色体。色盲基因就需要写成X b。引导学生总结下表: 通过以上讲解,明确红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 接下来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幻灯片展示婚配方式,引导学生填写课本两个遗传图解。 (1)色觉正常的女性纯合子和一个男性红绿色盲患者结婚 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的色觉都正常,女儿都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结论:父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女不传男 (2)红绿色盲基因的女性携带者和一个正常的男性结婚 在他们的后代中,儿子:1/2正常,1/2红绿色盲,女儿则都不是红绿色盲,但是有1/2是红绿色盲基因的携带者。 结论: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获得 (3)女性红绿色盲患者和正常男性结婚 后代中儿子全部是色盲,女儿是携带者 (4)女性红绿色盲携带者和男性患者结婚 后代中:儿子:1/2正常1/2 红绿色盲女儿:1/2是色盲,有1/2携带者 结论:儿子的红绿色盲基因一定是从母亲那获得,女儿的红绿色盲基因父母双方各提供1/2。通过以上婚配方式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男性的红绿色盲基因只能从母亲那里传来,以后只能传给他的女儿,可见,红绿色盲基因不是从男性传递到男性,这种传递特点,在遗传学上叫做交叉遗传,因此,在有伴性遗传病的家系中,常常可以看到男性患者的母亲表现正常,但是他的外祖父却是此病的患者。所以为什么患者男性多于女性?因为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男性只要他的X染色体上有b基因就会色盲,而女性必须同时具有双重的b才会患病,所以,男患多于女患。 二、抗维生素D佝偻症 教师讲解我们已知红绿色盲是伴X隐性遗传病。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有隐性基因,也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F2

《伴性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 2. 学生能够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掌握伴性遗传的遗传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 2. 组织学生讨论和答疑。 3. 利用PPT展示案例和图片。 四、教学内容: (1)伴性遗传概念的介绍 (2)随型遗传和伴型遗传的区别 (3)伴性遗传的典型案例:血友病 (4)伴性遗传的规律:男性一定会表现出遗传缺陷,女性只有在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隐性突变时才会表现出遗传缺陷。 (2)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母本遗传,雌性为携带者,雄性为患者。 (1)家系分析法 (2)关键子女法 (3)分子诊断法 五、教学准备: 1. 预习教材,制定教案。 2. 准备教具:PPT、案例分析材料等。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询问学生对伴性遗传的了解程度,并对前期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2. 讲授环节 (1)通过PPT,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基本规律和经典案例。 (3)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分析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练习环节 (1)组织学生认真分析典型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 (2)通过关键子女法或家系分析法,让学生尝试进行伴性遗传的遗传分析。 4. 总结归纳环节 (1)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与前期所学内容进行联系,形成完整的遗传学体系。 七、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 概念和基本规律 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遗传分析方法 八、教学反思: 该节课通过讲述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案例,让学生全面了解该遗传方式,对 于学生的遗传学知识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合作能力和 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利 用PPT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 遗传规律和遗传疾病。但是,有些学生在理解和理论联系方面仍存在欠缺,需要教师在后 期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解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和巩固,使学生对遗传学知识体系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2.3 伴性遗传-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获奖教案

伴性遗传 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探讨如何利用伴性遗传的知识指导人类本身的优生优育,从而提高人口素质。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情境创设]

教师投影显示下边的红绿色盲检查图。 教师:同学们应该都做过体检,对于老师所给的图片应该也不陌生,上面三张红绿色盲检查图中的数字、动物和图形分别是什么? 学生:数字“蜻蜓”、动物“909”和图案“69”。 教师:同学们都有这样的常识,如果看不清以上三张图片内容的同学,很可能就是红绿色盲患者。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据统计,我国男色盲患者的比例是7%,而女色盲患者的比例只有0.5%。了解了这些信息,同学们一定会有很多的疑问,比如:教师:同学们是否思考过以下问题: ①红绿色盲与哪种染色体有关?它是由显性基因控制还是隐性基因控制的? ②为什么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 ③红绿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 这些问题都是很值得我们来思考的,而且也极具研究价值的。那么现在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新的内容:《伴性遗传》。 [师生互动] 1.红绿色盲 (1)遗传方式 教师:在上一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果蝇眼色的遗传,知道了果蝇细胞内的染色体可分为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两种,其中性染色体与生物的性别有关,与性染色体相关的遗传我们把它叫做伴性遗传。 教师显示经整理后的男、女成对染色体排序图。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要求老师多加引导。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认知的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⑴伴性遗传的概念。 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⑶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一些常见问题的关注。 ⑵形成学生认真对待科学,尊重科学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难点: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便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采取引导式思维探究的方法:道尔顿发现小情境剧激发兴趣,以道尔顿家庭中色盲遗传的探究为主线,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带着问题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综合归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又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欲望,

伴性遗传精编版

恩平第一中学课时教案200 8学年第二学期

一、伴性遗传 1 .概念:P180位于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联系的遗传方式。 由于性染色体是决定性别的遗传基础,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上必然是与性别相联系的。 例如:色盲、血友病等 1 • 介绍红绿色盲症 2.红绿色盲的发现者,他是如何发现红绿色盲的?情感教育点: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怀 疑。 [资料分析]关于红绿色盲的社会调查及数据显示。 说明:统计此病中国男子发病率为7%女子仅为0.5%,说明与性别有关。 [新课推进与过渡]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遗传病,为什么会出现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这样的现象?哪些组合诞生的后代中发病率会高?一起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 生物学的研究有多种方法:实验法、观察法等。孟德尔采用的就是实验法,他用的实验材料是豌豆。如果要研究人类的遗传现象就不能采用实验法,而要采用调查法。1958年我国进行过一次遗传学方面的人口调查。调查发现,遗传病的 发病率呈现家族特征。 研究素材分析:以下是一个色盲家系。请同学们运用你所学过的遗传学分析 方法分析一下色盲的遗传有什么特点。由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典型的色盲家系 (图5- 2): 从这个家族的遗传情况看,能发现什么特点?发病的多是男性,隔代遗传 男多女少,说明什么问题?与性别有关 在X染色体还是在丫染色体上?X,因为有女性患者 确定显隐性?介绍“无中生有”是隐性,“有中生无”是显性 得出推论:色盲基因可能是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 现代遗传学的研究也已经证实,导致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非同源区段内,在丫染色体上没有等位基因。

《伴性遗传》公开课教案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对人群中红绿色盲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为主线,在引入伴性遗传的概念后,引导学生逐层剖析调查结果,得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和特点,并例举其他病例进行讲解说明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它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该部分既是已学过的减数分裂和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在实际生活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且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这种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学生有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知道了红绿色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隐性)控制,就能正确书写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且还能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所以,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先解决分离定律的应用,再突破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最后才是遗传系谱图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教课设计一.教课目的 1.概括伴性遗传的特色;练习绘制遗传图解。2.剖析遗传图解,总结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要点难点 要点:伴性遗传的特色 难点:剖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课过程 学生活动 鉴别红绿色盲检查图 察看检查表,比较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总结特色,并得出红绿色盲遗传跟性别相关的结论。 察看染色体构成图。得出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的。达成性别决定的遗传图解。 用染色体的知识解说红绿 色盲跟性别相关的原由。 认识 X 和 Y 染色体的特色 察看家系图,判断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仍是隐性基因 写出男性和女性控制色觉 的基因型,并依据女性患者和男性患者的基因型研究 男患者多于女患者的原由。规范书写遗传图解 合作研究达成,小组展现研究成就 总结伴 X 显性遗传的特色 说出伴 Y 遗传特色。 总结伴性遗传的观点 解决实质问题教师的组织和指引 展现检测色觉的图片,引出红绿色盲。 展现生物兴趣小组检查表 学校表现型共计 高一高二 男女男女 一中 正常1045203282286275 色盲1761100 二中 正常1273265245342421 色盲2180130 指引学生比较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人数,有什么特色? 红绿色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吗? 展现正常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图,指引学生察看男女染 色体的异同点,得出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 的。并依据学生的遗传图解剖析儿女性染色体的根 源。 指引学生用染色体的知识解说红绿色盲跟性别相关 的原由。 简单介绍科学家对 X 和 Y 染色体的研究以及对红绿色 盲基因的研究。 展现某色盲家系系谱图,判断红绿色盲遗传是显 性遗传仍是隐性遗传? 性别 女性男性 种类 基因型 表现型 正常 色盲正常色盲 正常 〔携带者〕 写出以上基因型形成的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 教课企图 惹起学生兴趣, 引出红绿色盲疾 病 指引学生认识到 红绿色盲遗传与 性别相关让学生 认识到男性的 X 染色体只好根源 于母亲传给女儿, Y 染色体只好根 源父亲传给儿子 得出控制色盲 的基因位于性 染色体上 让学生认识到 色盲基因只位 于 X 染色体上 得出结论:红绿 色盲是由 X 染色体上的隐 性致病基因控 制的。 重申性染色体 上基因型的写 ②亲代:女性正常×男性色盲 ③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正常 ④亲代:女性携带者×男性色盲 法 重申遗传图解 书写的规范性

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教案 [教学目标] 1.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举例说出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 伴性遗传的特点。 解决方法:通过学生绘制的遗传图解和准备的资料,引导学生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 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解决方法:展示准备的红绿色盲家系图,提出问题;同时让学生大胆绘制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图解并分析、回答问题。 [教学过程] 导入: 1、课件显示红绿色盲检查图,简单说一下色盲症的发现,介绍色盲知识:就是不能辨别色彩,即辨色能力丧失。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患者不能像正常人一样区分红色和绿色。 提问:红绿色盲在男性和女性中发病几率相同吗? 学生回答:不同。 还有一种人类遗传病叫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种病与红绿色盲不同,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导入新课:伴性遗传的概念,即控制此病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在遗传上总是和性别相关联,这种现象叫做伴性遗传。 [教学意图] 通过辨认、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便于新课的讲授。 讲授内容 2、色盲遗传家系图谱分析 课件显示红绿色盲家系遗传图谱,认识系谱,分析图谱,对“资料分析”的两个讨论题进行讨论: (1)该遗传病是显性遗传病还是隐性遗传病?是如何判断的? (2)致病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此问题学生不好回答,可以用假设法,假如是伴Y的,会推出与遗传图相矛盾的结果)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伴X隐性遗传。 3、学生自主填写并展示色觉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强调:书写时应注意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的写法,先写性染色体,后将基因写在性染色体的右上角。 4、写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各产生几种类型配子?位于性染色体上的 B、b基因,在遗传时遵循分离规律吗? 复习减数分裂的知识,引导学生注意XY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XY 也会分离,红绿色盲的遗传实质上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具体体现,把红绿色盲遗传规律转化为简单的分离定律。 5、不同基因型的随机婚配方式有几种?教师写在黑板上,分析哪两种不用写遗传图解。 6、除X B X B ×X B Y 、X b X b ×X b Y外,写出其余4种婚配方式的遗传图解。计算每种婚配方式中男女患病的概率。

高二生物高效课堂资料伴性遗传教案

高二生物高效课堂资料 伴性遗传教案 一、课程标准:概述伴性遗传。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伴性遗传的概念以及伴性遗传的特点。 2.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3.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婚配方式,总结总结伴X显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二)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特点,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伴性遗传传递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发现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小故事,学习科学家——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且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2.通过红绿色盲家系图谱的分析,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谨踏实的工作学习态度。 3.在了解常染色体遗传及伴性遗传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近亲婚配对人口素质产生的危害,更好的理解国家为何要禁止近亲结婚。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遗传系谱图的识别和判断。 2.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特点。 (二)教学难点 1.通过分析人类红绿色盲,总结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2、通过分析抗维生素D佝偻病,总结伴X显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四、教学策略及手段: 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下驱动学习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分析色盲遗传图解,根据各种婚配子女基因型和表现型及其比例,揭示伴X隐性遗传的一般规律。

五.课时要求:1课时 六、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在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解释摩尔根试验中,学生已经开始学习有关伴性遗传的知识,因此,在开始进入本课题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前面所学知识,启发学生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摩尔根的果蝇杂交实验说明了说明?(萨顿的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2.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什么染色体上?(性染色体——X染色体上) 3.果蝇红眼和白眼性状的遗传与前面所学的其他性状的遗传有什么不同之处?(果蝇 眼色的遗传与性别相关联) 在这基础上,教师可导出“伴性遗传”的概念——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也就是说总是和性别相关联的现象,就叫做伴性遗传。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然后导出:通过研究红绿色盲来学习伴性遗传特点是本节课的主干线,为了了解人类红绿色盲,教师可以在大屏幕上出示几幅有关测试红绿色盲的图片,让学生判断一下自己是否属于色盲患者,并简要指出红绿色盲对于人类本身造成的危害,引出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过程。 教师讲述:在我国,男性患者的比例高达7%,而女性患者只有0.7%,为什么男性色盲的发病率远大于女性呢?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问题学习新课。 新课学习 1.简单地介绍人类红绿色盲症的发现过程,激发学生兴趣。 教材呈现的英国著名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十分生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很好的情感教育。 教师可以绘声绘色地讲述这个小故事,引导学生思考:从道尔顿发现色盲的过程中,你获得了什么样的启示? 通过挖掘这段文字的内涵,可以引导学生从兴奋的激情状态回归到理性思考状态,为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做准备。 2.利用遗传学图谱,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

人教版生物高中必修二《伴性遗传》教案

伴性遗传 一、伴性遗传 1.概念:位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表现出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方式。 2.人类的伴性遗传病 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1.鸡的性别决定 (1)雌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异型的,表示为ZW 。 (2)雄性个体的两条性染色体是同型的,表示为ZZ 。 2.实例分析 重点聚焦

1.什么是伴性遗传? 2.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 3.伴性遗传在实践中有什么应用? [共研探究] 在婚前体检中,汤姆辨别不出红绿色盲检查图中的图形,被医生确定为红绿色盲,而他的父母色觉都正常。根据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请思考分析人类的染色体组成 (1)正常男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Y,正常女性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 (2)只有一部分生物具有性染色体,主要有XY型和ZW型。有些生物无性染色体,如玉米是雌雄同株的植物,无性染色体。 (3)男性个体进行正常减数分裂时,由于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分离,因此次级精母细胞不可能同时存在X、Y两条性染色体。 (4)X、Y是一对特殊的同源染色体。X和Y染色体都有一部分与对方不同源,但也有一部分是同源的。二者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在X、Y的同源区段,基因是成对的,存在等位基因;在非同源区段,不存在等位基因。 (5)色盲基因b位于X染色体的非同源区段。请填写下表:

2.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1)汤姆是色盲,他的妻子露丝色觉正常,但露丝的父亲是色盲。请思考露丝婚后所生的孩子会患有色盲吗?请写出遗传图解进行说明。 提示:由题意可以判断露丝为红绿色盲女性携带者,他们婚配的遗传图解如下: 根据遗传图解得出:露丝婚后所生的男孩中,色盲和正常概率各为1/2;所生女孩中,携带者和色盲的概率各为1/2。 (2)汤姆的外祖父是色盲,则色盲基因的遗传途径为:外祖父→母亲→汤姆。 (3)为什么色盲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是色盲患者? 提示:男性只有一条X 染色体,当女性为色盲时,基因型为X b X b ,其中一条X 染色体必然来自于父亲,故父亲的基因型为X b Y ,表现为色盲;色盲女性若生一个儿子,则必将一条X 染色体传给儿子,故儿子的基因型为X b Y ,也是色盲。 (4)一对表现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白化病(A 、a)和色盲(B 、b)的孩子,据此确定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X B X b 和AaX B Y 。

高中生物_第四节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课堂教学思路如下: 1、通过辨认、识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小情景的设计,提高学生对红绿色盲的认识,通过设疑激发学生思考,从而引入新课; 2、通过分析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家族系谱图,推导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方式,并总结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3、通过情景模拟,使学生对有关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有应用有进一步认识和了解。[教学方法] 为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安排1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 概述性别决定类型和伴性遗传的概念; (2) 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二、重难点分析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规律 三、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