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伴性遗传》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伴性遗传》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伴性遗传》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节。本节课讲述伴性遗传的现象和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节以及本章的其他两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在第一章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探究基因在细胞中位置的脚步而设计的。本节又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在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为他们理解本节课基因和性染色体行为一致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学生知道遗传病的概念但并不了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因此适合带领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伴性遗传。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接近成熟,而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分析思维,可以对伴性遗传的例子红绿色盲症遗传进行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发展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2)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小问题的习惯,形成探究生活中现象的意识。

(2)形成生物联系生活生产的观念,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伴性遗传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以红绿色盲的分析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所以难点为:分析红绿色盲遗传。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进行问题探究,因此我会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和讨论,得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请同学们根据PPT上的红绿色盲检查图,检测自己的色觉。此时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到检测和讨论中。之后教师引出:有一种色觉不正常的病症叫红绿色盲症,它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请大家说说什么是伴性遗传。在忙碌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教师采用这样的导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伴性遗传的学习。

2.新课展开

接下来就是我的新课展开环节,将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症,首先我会出示红绿色盲症家系图。提出问题串:①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②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③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④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通过观察思考学生能知道红绿色盲症是伴X隐性遗传病。此时我会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型图,请学生看图思考为什么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学生通过观察会

得出:因为X染色体和Y染色体形态差异,Y染色体上没有色盲基因的等位基因。整个过程我用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路,学生通过观察图得出结论,这样可以发展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接着请学生自己用表格总结出红绿色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且分析为什么色盲男性患者多于女性?通过以上的学习学生能够得出正确结论,此时我会请学生代表上讲台展示他的结果,师生对他进行评价。用表格做总结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养成对比总结的习惯。

接下来带领学生分析正常女性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正常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在学生学会如何分析遗传图解后,为了发展学生的分析能力。请学生以生物小组为单位分析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与男性红绿色盲婚配、女性红绿色盲与正常男性婚配的遗传图解。师生共同总结出红绿色盲的遗传的特点是交叉遗传、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一般为隔代遗传。

第二步是探究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特点,由于已经带领学生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做了分析,他们有了一定的分析思路和知识基础,所以我会让学生以生物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抗维生素D佝偻病遗传这一部分的内容。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我会巡视指导,参与到他们的讨论中。经过讨论,我会请一位学生化身小老师上台讲这一部分的内容,之后我会注意总结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其遗传特点是:女患者多于男患者、世代连续、男患者的母亲和女儿定是患者。

第三步是学习伴性遗传的实践应用,学习生物科学不是为了单纯的学习知识,而是为了提高生物科学素养,用知识改变生活。所以生物学习要紧密的联系实践。这一部分我会给学生多举一些例子,如通过眼色区别子代果蝇的雌雄,通过芦花羽毛区别雏鸡的雌雄,通过分析家系图决定生男生女等。生活真实的例子更能直观的体现出这一部分学习的价值。

这一部分的`知识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加深学生的理解。我会让学生做教材上的基础题,并请有兴趣的同学把拓展题也做了。通过分层次习题的练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也可以让我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便针对性辅导。

3.小结作业

在课程结尾我会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内容,总结伴X显性遗传病和伴X隐性遗传病的遗传特点,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并请同学们课后收集一个血友病患者家族的家系图,尝试分析血友病是什么遗传病。下一节课的时候进行分享。这样的作业既能应用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同时也锻炼学生搜集、分析资料的能力。

七、说板书设计

下面说一说我的板书设计,我用表格的形式把本节课的重点呈现在黑板上,做到整洁清晰、大方明了。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说课稿2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性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科学品质教育。

(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我们常常说:“探究式教学是一种理念,应该贯穿在教学过程的始终。”其含义是,并不是一提探究,就一定要动手做实验。虽然既动脑又动手的探究是最有效的探究,但是在我国大班额、课时紧的国情下,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应该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更加普遍。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三、说学法

通过观察、讨论、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和课上的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学间合作的魅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并进一步掌握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四、说教学过程

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探索愿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并达到探索目的,从而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倾听故事引起关注

故事呈现:首先煤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引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

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

《伴性遗传》说课稿3

1说教材

1.1教材分析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这一节,讲述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两个方面的知识。在性别决定方面,以人为例讲述了XY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在伴性遗传方面,以人的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关于分离规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1.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2)基础知识目标:

A、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B、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

(3)基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

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1.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和特点。

(2)教学难点: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

2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2)精心设疑激趣,以趣激学的教学方法。

(3)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4)教学用具:录像、投影片、计算机和色盲检查图。

我注重了设计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诱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的教法,使他们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能获得一仲满足、一种快乐、

3说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4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一个能鼓舞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教师就是好教师。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4.1 导入新课,激发情趣在上这节课时,我先用录像展示鸡蛋孵化→小鸡→生长发育→成鸡的简短而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这录像展示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情景?成鸡又分雌雄性别,它们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

①这些生物个体同是由鸡蛋(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为什么有的发育成雄性个体,有的发育成雌性个体?

②为什么有些性状的遗传总是与性别相关联呢?要正确回答这些

间题,就让我们来学习‘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吧!”这样置学生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中,使学生产生价值取向,注意力开始集中起来,准备主动积极投入新问题的解决过程。

4.2 基础知识目标A的学习用计算机演示“人类男女染色体组型示意图”的课件(男女不同的一对染色体在不停闪烁),让学生比较两者有什么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可以说明什么问题?通过类比、推理、归纳,很自然就可解决了这些问题,学生因而产生兴趣。在此基础上我再设问,“性染色体是怎样来决定性别的呢?”再用计算机动态模拟“人类性别决定示意图”的课件。由于此时学生正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经教师启发点拨,使学生在已有的知识的基础上,以旧为新,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地愉快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的基础知识目标A 的学习任务。在讲完新知后,用投影片提出两个问题:“生男生女是由母亲决定的,这仲说法对吗?为什么?在战争年代,一国王想让他的国家男丁多些,而制定了一条法律……。问国王能如愿吗?为什么?”让学生相互讨论,运用刚学过的知识去解决这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并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4.3 基拙知识目标B的学习首先展示“色盲检查图”这一“教具”,再通过投影片投影“一个色盲患者家系谱”,让学生从这个色盲患者家系图谱中找出特点。着重讲解色盲遗传机理,启发学生写出男女婚配六仲情况的基因型和外在表现,然后按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让学生在明胶上写出遗传方式图解,每一仲婚配的遗传方式,各请一代表到讲台,在投影仪上叙述自己的答案,并把四种遗传图解都留在投影仪上,经过讲评纠正,共同总结出色盲遗传传递规律及特点。

对于这一知识的学习,我不是将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师生主客体角色互换中得以解决,使学生实现其思维活动的两次飞跃:一是从具体到抽象的飞跃(即对色盲遗传现象的解释到X连锁隐性遗传规律的揭示);二是从抽象再回到具体的飞跃(即用红绿色盲的遗传原理用于实践,解决各种人群色盲的遗传方式),使学生做到知识和能力的同步发展,始终处于愉快、积极主动求知的精神状态之中,完成了教学目标中基础知识目标B的学习任务。

4.4 让学生对感兴趣的问题自由提问学科学的目的在干应用科学。如何运用科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间题,这是与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分不开的。针对创造性思维能力发展的特点,在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后,我安排学生进行答疑活动,即由学生自己结合新知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讨论、提问和答辩。如果学生提不出间题,就给予提示诱导,鼓励学主大胆地对已知结论和未知事物进行怀疑、联想和想象,促使学生对科学的探索形成自己新的思路、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方法,大大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活动。

《伴性遗传》说课稿4

伴性遗传生物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敬请批评指正!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理念、课时目标、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十个方面来对本课题进行说明。一、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 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4个教学知识点.本节是以初中八年级下册"人的性别遗传"及上一节果蝇的杂交实验中有关的性染色体知识为出发点,以基因的分离定律为依据,在学习了减数分裂的基础上安排的,因此研究伴性遗传传递规律是对遗传定律的应用和深化.通过对人类红绿色盲症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分析讨论,进一步明确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及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还可为今后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

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二、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三、设计理念

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四、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性目标:(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情感性目标:(1)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五、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六、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

(1)预习课文及课前预习案

(2)搜集查阅有关人类红绿色盲的资料。七、教法学法1、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及我市大班额、课时紧的情况下,确定本节教学模式:“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

创设的情境有: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情境等。每一种情境,都包含有“矛盾冲突事件”,即与学生原有的经验相矛盾的事件,激发主动探索的欲望。

具体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2)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3)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的精神,分组讨论法2、说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因此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自主探究、综合渗透、合作活动、创新发展。

八、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倾听故事引起关注

故事呈现:首先媒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获得启示:

①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②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2、盲图体验激发兴趣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

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

3、问题探讨导入新课

展示资料: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14

提出问题:

①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②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

分组讨论:每4人为一组,自由讨论。

表达交流:以4组代表各自表达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各组同意哪组。形成结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

注:“问题探讨”中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开始不容易回答出来,只需回答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即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问题探讨的习惯和能力的形成,起到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真正解决问题以正课探讨来进行。

[二]自主探究合作讨论1、资料对比突出关键

展示图片:多媒体打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色体的不同。

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介绍基因: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X有而Y没有,或Y有X没有。

联想类比:以孟德尔分离定律中人类白化病分析子代发病男女几率均等是位于常染色

体上作对象,与性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作对比,体现色盲基因和它对应的等位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段的结论。质疑过渡: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呢?2、资料分析确认位置

资料展示:展示教材中的人类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教材34页)。提出问题:(1)如果在Y染色体上会有什么表现?

(2)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其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

(3)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

(4)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

引导探索:用问题做导引,利用性染色体的结构做知识基础,处理系谱所包含的信息,形成思维链条。形成结论:参考答案:(1)患病

都为男性,并代代相传。

(2)3号和5号。

(3)没有。X染色体。

(4)因为Ⅱ代3号和5号只有一条染色体上有色盲基因,而色盲基因是隐性基因,被显性的正常基因所掩盖。

质疑过渡:从图中看出,只有男性才表现为红绿色盲,对吗?有没有其他的情况?3、继续探索挖掘根源

绘制版图:板画男女性染色体对应图,标注色盲基因及其等位基因的位置。分析填写:引导讨论,推出男女基因型及表现型,填入表格。女性男性基因型XBXBXBXbXbXbXBYXbY表现型正常正常[携带者]色盲正常色盲问题引导:

(1)XY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其上的色盲基因及等位基因应遵循孟德尔的什么定律?(2)就表格而然,男女有几种婚配方式?

(3)各种婚配方式中所生子女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如何?

完成图解:利用分离定律知识迁移引导理解色盲遗传其实质就是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上的运用。然后由教师结合基因分离定律和减数分裂知识完成男性正常与女性正常婚配、男性色盲与女性色盲婚配的遗传图解。再将学生分四组,每组书写一个,每组再选一个代表,黑板写出并说明子女表现情况,完成另四个婚配图解。[三]师生互动总结归纳

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归纳出色盲遗传的特点。

(1观察图解,色盲基因在性别间是如何传递的呢?(女--女、女--男、男--女)

(2)为什么不能由男性传给男性?(色盲基因是在X染色体上,因此色盲基因是随X染色体的传递而传递。)(3)男性的色盲基因怎样才能传给男性呢?(通过女儿,传给外孙即交叉遗传)

15

(4)从图解看色盲在男女中的发病情况怎样?(男性多于女性)

(5)从社会调查也是这样,你是否能从基因和染色体的角度加以解

释?(提示:女性染色体的构成,结合基因位置及显隐性进行分析) 归纳特点:归纳出色盲基因遗传的特点并扩展到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上。

色盲基因遗传(X隐性遗传)的特点:(1)男患者多于女患者(2)交叉遗传(3)女病儿子必病,男正女儿必正等。

问题探讨:利用“遗传图解”结合“问题链”继续探讨,拓展到抗维生素D即X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点。

(6)色盲基因在X染色体上属隐性基因,子代表现男多于女,对应的正常色觉基因则属于X显性基因,子代表现应如何?(女多于男)(7)那么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也表现为女多于男,则该病基因的位置及显隐性如何?(X显性遗传)

归纳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X显)的特点:(1)女患者多于男患者。

(2)世代遗传(3)男病女儿必病,女正儿必正等。

[四]深化理解拓展运用1、问题探索深化理解

提出问题:如果夫妇一方是色盲或抗维生素D性佝偻病患者,另一方正常,如何选择生育才能生出一个健康的孩子?分析讨论:小组讨论,达成共识,提出方案。课堂交流:交流方案,解决问题,体会优生。

2、回归实践学有所用

阅读体会:让学生自读教材的相应内容,了解伴性遗传在生产实践上的应用。有兴趣还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其它。

[五]小结知识回馈聚焦小结知识:可引导学生完成(1)伴性遗传概念(2)伴性遗传特点(3)实践中的意义

[六]课堂练习当堂反馈(略)[七]作业布置学习继续

色盲调查:调查周围有色盲或其它遗传病的人及其家系。

【《伴性遗传》说课稿】

高中生物 2.3伴性遗传说课稿 新人教版

高中生物 2.3伴性遗传说课稿新人教版 四,说教学过程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探索愿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并达到探索目的,从而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倾听故事引起关注故事呈现:首先煤体呈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引发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引导思考: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获得启示:①道尔顿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的这种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②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2,盲图体验激发兴趣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展示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认,激发其学习探究的兴趣、3,系谱展示了解特点系谱作用:人类的遗传病很多,色盲是其中的一种,人类又不能利用杂交实验来检验,只能利用家系来分析推理、从而获得人类遗传病研究的方法、认识系谱:展示"资料分析"中的色盲系谱图,了解图示各部含义、问题引导: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的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观察思考:答案男性、与性别有关、4,问题探讨导入新课展示资料:据社会调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

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提出问题:尽量让学生阅读资料提出问题、①为什么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②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分组讨论:每4人为一组,自由讨论、表达交流:以4组代表各自表达本组讨论结果,其他各组同意哪组、形成结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注:"问题探讨"中的问题难度较大,学生一开始不容易回答出来,只需回答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有关即可、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问题探讨的习惯和能力的形成,起到以问题(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作用、真正解决问题以正课探讨来进行、 [二]信息加工构建体系5,本节聚焦把握目标什么是伴性遗传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在实践中有什么意义6,资料对比突出关键展示图片:多媒体打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对比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相同和不同,体现常染色体的相同和突出性染色体的不同、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突显基因:同源段的同一位置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X有而Y没有,或Y有X没有、联想类比:以孟德尔分离定律中人类白化病分析子代发病男女几率均等是位于常染色体上作对象,与性染色体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作对比,体现色盲基因和它对应的等位基因应位于非同源段的结论、质疑过渡:是位于X染色体还是Y染色体上呢7,资料分析确认位置资料展示:展示教材中的人类红绿色盲症的系谱图(教材34页)、提

《伴性遗传》说课稿范文

• • • • • • • • • • • • • • • • •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范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伴性遗传》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伴性遗传》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伴性遗传》这一节,是新课标教材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它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本节内容中化学家兼物理学家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内容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不放过身边的小事,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同时“问题探讨”、“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2、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性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培养探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性目标: (1)科学品质教育。 (2)人口教育(优生优育) 3、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教学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整个探索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学重点。 通过性染色体的剖析、基因分离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容易书写遗传图解并进行分析。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教学教案《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掌握伴性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能力目标 (1)通过提问的方法,引导学生探究伴性遗传的概念、遗传特点,培养学生探究的科学思维方法;(2)通过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培养学生要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3)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4)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 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式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 四、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承接了上一堂课的内容,是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特殊情况,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假设中就假设控制果蝇眼色的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从而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通过讲解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特点,逐步引导学生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对学生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学生已经学习了孟德尔的两大遗传定律,又学习了该定律的细胞学基础,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和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也是有基础的,通过引导和讲解也是可以有个很好的掌握,在学生现有知识面的情况下学习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总结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并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即应用所学的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色觉的测试,让学生观察红绿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色觉测试图2张),问问学生有哪位分辨不出的。 然后再将一张道尔顿的图片呈现给学生们看,问是否认识这个人,发生在他身上有个什么样的故事,然后由老师讲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这时可以问问学生,假如当时道尔顿看到了上述两张红绿色盲检查图,能否分辨的出来?并再次追问为什么分辨不出来?红绿色盲究竟是一种什么病?当学生回答完上述的问题后,老师可以追讲抗维生素D佝偻病,并问上述两种病中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为什么上述两种遗传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呢?通过大概讲解摩尔根在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中,F2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课稿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课稿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说课稿 大家好,评委们,老师们: 我说的课题是“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本节内容是属于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遗 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中的第二部分。下面从教材分析,教法与 学法说明、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设计及本课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等几个方面介绍一下我的 教学思路和教学设想,请各位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一、教科书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性别决定与性别相关遗传》是《高中生物教材》(江苏教育版)第二卷第三章第二节,介绍了性别决定与性别相关遗传的知识。在性别决定方面,以人类为例来描述XY型 性别决定。在性相关遗传方面,以人类红、绿色盲为例,阐述了性相关遗传的现象和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主要是关于性染色体的分离规律。 2.教学目标的确立与依据 我现在是一名高一学生。对于刚刚初中毕业的学生来说,大多数学生不知道性别决定、几乎零基础、理解能力差、抽象思维能力弱的特点,加上这门课程的内容复杂,给学生学 好这门课程带来很大困难。结合对学习情况的具体分析,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以下 内容: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2、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运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养 成健康的学习态度,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和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2培养学生 自信、自立、自强、自觉的良好综合素质及团结协作的精神,为其成功的步入社会打下坚 实的基础。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① XY型性别测定法。 1 ②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交配模式及性相关遗传规律。 (2)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3)教学疑点: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时个体基因型的写法。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伴性遗传》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伴性遗传》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伴性遗传》选自人教版生物必修二第2章第3节。本节课讲述伴性遗传的现象和特点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本节以及本章的其他两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基因在染色体上》都是在第一章认识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基础上,沿着科学家探究基因在细胞中位置的脚步而设计的。本节又为《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说学情 在之前学生已经知道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为他们理解本节课基因和性染色体行为一致打下了基础。生活中学生知道遗传病的概念但并不了解伴性遗传病的特点,因此适合带领学生以探究的方式学习伴性遗传。高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已经接近成熟,而且通过之前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分析思维,可以对伴性遗传的例子红绿色盲症遗传进行探究。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资料,总结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发展分析问题,揭示事物规律的能力。 (2)通过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学习,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的过程,养成善于发现生活中小问题的习惯,形成探究生活中现象的意识。 (2)形成生物联系生活生产的观念,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问题的意识。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教学重点为:伴性遗传的特点。本节课主要以红绿色盲的分析为例学习伴性遗传的特点,所以难点为:分析红绿色盲遗传。 五、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进行问题探究,因此我会准备足够的资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对问题进行自主的探究和讨论,得出伴性遗传的特点和应用。 六、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首先是导入新课环节。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会请同学们根据PPT上的红绿色盲检查图,检测自己的色觉。此时学生会积极的参与到检测和讨论中。之后教师引出:有一种色觉不正常的病症叫红绿色盲症,它是一种伴性遗传病,请大家说说什么是伴性遗传。在忙碌的高中学习生活中,教师采用这样的导入可以很迅速的引起学生的兴趣,在不知不觉中带领学生进入本节课伴性遗传的学习。 2.新课展开 接下来就是我的新课展开环节,将分为三步进行: 第一步是探究人类红绿色盲症,首先我会出示红绿色盲症家系图。提出问题串:①家系图中患病者是什么性别?说明色盲遗传与什么有关?②Ⅰ代中的1号是色盲患者,他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中的几号?③Ⅰ代1号是否将自己的色盲基因传给了Ⅱ代2号,这说明红绿色盲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Y染色体上?④为什么Ⅱ代3号和5号有色盲基因,而没有表现出色盲症?通过观察思考学生能知道红绿色盲症是伴X隐性遗传病。此时我会展示人类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组型图,请学生看图思考为什么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学生通过观察会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的第二章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的第三节的内容。本节内容较多,分两个课时学习,但是说课稿是针对这一个课题的内容的阐述。伴性遗传是对上一节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深入,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他在教材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根据新课改所倡导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教材的特点以及高中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我确定了如下的三维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探究性的科学思维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发现、把握生活中的小问题并养成对发现的问题科学探究的意识 (2)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的能力3.情感目标 (1)认同假说-演绎推理的方法在建立科学理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认同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的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 (3)认同伴性遗传知识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价值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 四、说教法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新课改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采取了分组讨论法,探究法及图解法的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法: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每个学生的思维与学习能力都存在差异。分组讨论法可以充分培养及体现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探究法:教学的主体是学生,结合对研究性学习理论和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的认识,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法进行教学。以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图解法:运用图解法能使学生动用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中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画图和动手能力,化抽象于具体,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说学法 根据新课标要求,主张采取新课改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伴性遗传》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模块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以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规律和伴性遗传现象,进一步说明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应用。这样看来,本节内容一方面是对基因分离定律的延续与补充,另一方面,通过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两个典型案例,也为后续学习人类遗传病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此外,本节课课本中穿插的科学小故事——人类红绿色盲的发现,探究活动——分析家系图,联系生活——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等内容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处理信息和学以致用能力的良好素材。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高一下学期进行学习,从学生特点上看,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已具备初步的理论分析能力,能根据材料进行理性思考,分析提取信息,得出结论,但教师仍需进行适当地引领与指导,保证方向性与针对性。从内容上看,本节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性较强,趣味性较强,容易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前面几节内容的学习也为本节课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基础薄弱的同学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注意设置有难度梯度的问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得,保持后续学习的兴趣。 【教学目标】 结合大纲要求,学生特点与教材设置,确定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 知道:伴性遗传的定义 识记:常见的伴性遗传病 理解:各伴性遗传的遗传特点与规律 2、能力目标 (1)通过对各种伴性遗传病家族系谱图的分析,训练学生的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 (2)通过相关题目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应用伴性遗传规律解遗传题的技能、技巧。 3、情感目标 (1)通过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实例,让学生懂得,机遇很重要,可比机遇更重要的是抓住机遇的能力。 (2)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不断探求新知识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3)引领学生进入“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氛围,让学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本节整个探索过程就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点为主线展开的,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 难点:遗传系谱图的分析(以红绿色盲为例) 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遗传系谱图,通过对红绿色盲家系图的分析,不仅要总结出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还要学着应用伴性遗传规律对未知遗传型的系谱图进行分析,推断各代的基因型、表现型,难度较大,所以将其定为本节难点。 二、说教法 综合考虑课标、教材、学生以及现实情况,确定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为“教师创设情境的思维探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创设的情境主要以系谱图等问题情境为主,故事情境为辅。 教学上采用启发式教学与过程性教学,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真正参与到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教案

第二章第3节伴性遗传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以必修第一册中《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细胞的形成》和第二册中《遗传的基本规律》为基础,从学生感兴趣的人类遗传病引入,讨论: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这两种遗传病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为什么在遗传表现上与性别关联的表现又不相同。伴性遗传有什么特点。伴性遗传规律在生产实践中的其它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分析、提出假设、设法求证的科学探究能力。(3)能够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缜密的思维能力。 2.能力目标 (1)探索伴性遗传方式的本质规律,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应用人类遗传学研究中生物统计的方法。 (2)通过分工推理出红绿色盲遗传的规律,提高善于与他人合作与沟通的工作能力,提高研究效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通过伴性遗传的故事激发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2)通过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如何面对伴性遗传疾病,培养正确地人生观、价值观,融入生命教育。 (4)唤起发现人类遗传病、探索遗传病治疗方法的社会责任。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2、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遗传的规律 四、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 五、教学方法 采用探究、讨论模式结合、启发诱导、设问答疑的教学方法。 六、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指导学生调查人群中色盲症的发病情况和规律。指导学生通过网络等途径寻找资料与自己调查数据加以比较。让学生调查人群中的色盲患者的家庭情况。分析调查数据可能与资料不相符的原因。注重与现实生活相联系。该项准备工作可以使学生从生活中寻找与伴性遗传有关的红绿色盲问题进行调查、讨论和学习,通过调查发现问题“在人群中男女发病率不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把学生引入到观察、分析的积极心理活动状态,使教学中红绿色盲探究活动更能顺利开展。但其中难点是学生调查情况不可估计,教师要在课前先作好相应培训与准备工作。如教会学生设计记录表格,有关遗传病发病率的计算方法。七、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阶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段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1 一、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2(必修)──遗传与进化》人教版第二章第3节的内容,主要包含了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及伴性遗传的应用,是对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及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扩展和深化,并为第五章第3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打下基础。这一节的内容是学生日后解答遗传综合问题中的一个关键,掌握好伴性遗传与常染色体遗传的特点后,才能把握遗传概率问题的解法,所以是遗传中的一个重点突破口,也是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分析思维等能力的良机。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学孟德尔的两大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观察、思维能力和总结、推理能力,但是大部分同学对于伴性遗传的实例还是了解的很少,要求老师多加引导。安排学生积极参与到自主认知的活动中来。 三、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识记:⑴伴性遗传的概念。 ⑵伴性遗传和常染色体遗传的区别。 ⑶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应用:子女患病或正常概率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⑴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⑵培养学生的合作分析、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培养学生对日常生活一些常见问题的关注。 ⑵形成学生认真对待科学,尊重科学的素养。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红绿色盲症的遗传规律。难点:分析红绿色盲症的遗传。 (三)教学方法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便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采取引导式思维探究的方法:道尔顿发现小情境剧激发兴趣,以道尔顿家庭中色盲遗传的探究为主线,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环境,带着问题小组讨论,观察分析,综合归纳。通过观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想探究问题,又要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培养自主学习的欲望,

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生物《伴性遗传》教案

上海市吴淞中学高二生物《伴性遗传》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高中生命科学第3册第8章遗传与变异的第2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性别决定、伴性遗传两部分,主要讲述了生物的性别决定类型、原理和伴性遗传的三个种类及特点。【学情分析】 本节知识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联系,很多内容学生都能从生活中找到相关的经验,而且本节知识的学习能够解答学生生活中的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如很多遗传病为什么在不同性别的人群中发病率不同,并且与本章第一节遗传规律的内容也有所联系,因此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会非常感兴趣,同时,本节也是生命教育很好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节课的教学资源进行深入的生命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教学策略】 因为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教学过程中以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作为为主线,结合生活实际逐一对相关知识进行讲解。在此过程中突出教师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思考,相互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利用PPT 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向学生展示相关的图片和资料,给学生一个较为直观具体的认识,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性别的决定与性染色体的关系。 (2)知道常见的伴性遗传的例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区别性别决定的两大类型。 (2)归纳比较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和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及伴Y染色体遗传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懂得人类应遵循自然规律,不应人为选择人类性别。 (2)关注将遗传学知识更好地与生活实践、人体保健的结合。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XY型性别决定类型。

(2)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的特点。 2、教学难点 红绿色盲遗传规律。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伴性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

《伴性遗传》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及其基本规律。 2. 学生能够了解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表现形式及影响因素。 3. 学生能够掌握伴性遗传的遗传分析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 三、教学方法: 1. 讲授法结合案例分析法。 2. 组织学生讨论和答疑。 3. 利用PPT展示案例和图片。 四、教学内容: (1)伴性遗传概念的介绍 (2)随型遗传和伴型遗传的区别 (3)伴性遗传的典型案例:血友病 (4)伴性遗传的规律:男性一定会表现出遗传缺陷,女性只有在两条X染色体上都有隐性突变时才会表现出遗传缺陷。 (2)伴性遗传的传递方式:母本遗传,雌性为携带者,雄性为患者。 (1)家系分析法 (2)关键子女法 (3)分子诊断法 五、教学准备: 1. 预习教材,制定教案。 2. 准备教具:PPT、案例分析材料等。 六、教学过程:

1. 导入环节 (1)引入课题,让学生了解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和目标。 (2)询问学生对伴性遗传的了解程度,并对前期学习内容进行复习。 2. 讲授环节 (1)通过PPT,讲解伴性遗传的概念、基本规律和经典案例。 (3)讲解伴性遗传的遗传分析方法,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3. 练习环节 (1)组织学生认真分析典型案例,提出自己的观点。 (2)通过关键子女法或家系分析法,让学生尝试进行伴性遗传的遗传分析。 4. 总结归纳环节 (1)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点,并与前期所学内容进行联系,形成完整的遗传学体系。 七、板书设计: 伴性遗传 概念和基本规律 表现形式和传递方式 遗传分析方法 八、教学反思: 该节课通过讲述伴性遗传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案例,让学生全面了解该遗传方式,对 于学生的遗传学知识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在案例分析环节,学生的合作能力和 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利 用PPT和案例分析的方式,加深了学生对伴性遗传的理解和认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 遗传规律和遗传疾病。但是,有些学生在理解和理论联系方面仍存在欠缺,需要教师在后 期课堂上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解答。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将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和巩固,使学生对遗传学知识体系形成更清晰的认识和理解。

《伴性遗传》公开课教案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生物必修二《伴性遗传》 [设计思路] 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倡导探索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使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生物学,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并能运用生物学的原理和方法参与公众事务的讨论或作出相关的个人决策。本节课的教学以学生对人群中红绿色盲患病情况的调查结果为主线,在引入伴性遗传的概念后,引导学生逐层剖析调查结果,得出伴性遗传的规律和特点,并例举其他病例进行讲解说明以达到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人教版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包括了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红绿色盲症、抗维生素D佝偻病和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三个教学知识点。它是以红绿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从而进一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其实质就是基因分离定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该部分既是已学过的减数分裂和基因的分离定律内容在实际生活和医学实践中的应用,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除此之外,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也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家在生活中处处留心,且对心中的疑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这种对问题研究的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品质之一;道尔顿勇于承认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布于众,这种献身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品质之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学过减数分裂和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已经掌握基因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学生有了基因分离定律的知识基础,知道了红绿色盲症是由位于X染色体上的色盲基因(隐性)控制,就能正确书写基因型和表现型。并且还能通过红绿色盲的调查活动及结合课堂的探究活动,对伴性遗传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所以,教学中应遵循让学生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先解决分离定律的应用,再突破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最后才是遗传系谱图的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能力目标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是在学习了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性状遗传的基本规律和性别决定之后编排的, 它将进一步揭示性染色体上基因的特殊遗传规律,对完善和深化遗传学规律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本节教材还是学习后面有关章节生物变异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教材在高中生 物教材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内容结构 “伴性遗传”以人类的红绿色盲遗传为实例,通过分析色盲遗传的特点,揭示性染色体上基因 的遗传行为,使学生初步理解伴性遗传的概念。人类的色盲等伴性遗传病是隐形基因控制的,近亲结婚时后代发病率增高。因此,禁止近亲结婚,是关系到我国人口素质的大事。依据教 材内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知识、教方法,更要重视能力的培养,于是 可以把教材内容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创设情景;提出问题→分析实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总结规律。 3.教学目的 根据大纲要求和以上对教材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1) 识记伴性遗传的概念,理解色盲伴性遗传的实例、特点;(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3)用遗传学知识来宣传婚姻法,禁止近亲结婚。 4.教学重点 色盲遗传的实例及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因为红绿色盲遗传实例是揭示性染色体上基因遗传 规律的基础,是学生比较完整的认识染色体上的基因的传递规律的基础,也是学习后面有关 知识的基础。 5.教学难点 以人类的红绿色盲为例,分析说明位于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的遗传规律是本节的难点,主 要原因有两个:(1)基因及其所在的染色体是微观结构,既看不见,也摸不着,而且还要 和它所控制的性状联系起来,就更抽象了,这给学生的学习也带来了困难。(2)本节教材 所介绍的色盲实例涉及两代人,而其遗传规律的总结则必须涉及几代人,教材在这里处理的 比较粗糙,学生又缺乏分析归纳的能力,这也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了困难。 二说教法 结合教材内容、学生实际及学科特点,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思维 为主攻”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1.确定探究式的教学思路 教材是以叙述介绍式的形式告诉学生什么是伴性遗传,按照这种方式进行教学,学生只是一 个被动的接受者。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也学习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方法,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结合教材内容,确定了探究式的教学思路。即引导 学生沿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总结规律”这样一条线索进行探索。通过探索,学生不仅学习了知识,还学会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采用辅助教学手段——电化教学 根据前面对教材的分析可知,本节教材很抽象,给学生学习造成了障碍。针对这个问题,教 学中采用了电化教学作为辅助教学手段,通过直观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克服学习 困难,提高学习兴趣。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说课 各位老师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伴性遗传》,这一节我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PPT) 一、首先说教材: 《伴性遗传》,是新课标教材必修 2 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以色盲为例讲述伴性遗传的现 象和规律,本章第二节“基因在染色上”已经为这节内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而这节课则进一 步说明了基因与性染色体的关系,同时也为第五章学习《人类遗传病》奠定了基础。 小故事“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症”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材料。使学生体会到科学 家对身边任何小事,心中疑惑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的严谨科学态度。同时“问题探讨” 、“资料分析”等内容也能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培养学生交流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 (PPT) 二、说教学目标 3 方面的教学 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本节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 目标: 知识目标:( 1)说出伴性遗传的概念。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3)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意义。 能力目标:( 1)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2)利用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渐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情感目标:( 1)养成正确的科学态度和观念。 (2)认识到优生优育的重要性。 这些目标的确定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可以很好的把握本节内容的重难点。(PPT)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节内容的重点:伴性遗传的特点。 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我主要从色盲基因位于 X 染色体还是 Y 染色体上,是显性遗传还是隐性遗传方面分析,先假 设再验证,从而突破教学难点。 (PPT) 四、说教法 根据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模式为:“ 教师创设情境的纯思维探究” 模式。即以任务驱动学习,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 课堂中创设的情境有:借助多媒体、网络环境,运用故事、图片资料、系谱资料及问题 引导等。每一种情境,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欲望。 (PPT) 五、说学法 学生通过对第二节内容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 很大的帮助。这节课会充分体现学生们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们 的积极性,让其自主学习。通过观察、分析去发现知识,逐渐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同学间的表达交流,体验知识获得的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体会同 学间合作的精神,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PPT) 六、说教学过程 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尝到探究性学习的乐趣,并达到探索目的,我设

初中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说课稿

初中生物《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说课稿 1 说教材 1.1 教材分析 《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这一节,讲述了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两个方面的知识。在性别决定方面,以人为例讲述了XY类型的性别决定方式。在伴性遗传方面,以人的色盲为例,讲述了伴性遗传的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实质上是关于分离规律在性染色体遗传上的作用。 1.2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结合该课的特点以及所教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思想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及人口教育。 (2)基础知识目标: A、以XY型为例,理解性别决定的知识 B、以人的色盲为例,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 (3)基本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应用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1.3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材重点:性别决定、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和特点。 (2)教学难点: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 2 说教法

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及教具进行教学: (1)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情趣教学方法。 (2)精心设疑激趣,以趣激学的教学方法。 (3)培养思维.强化训练,倡导合作共学的教学方法。 (4)教学用具:录像、投影片、计算机和色盲检查图。 我注重了设计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渴求知识、探索真理,诱发他们强烈的学习愿望的教法,使他们在知识的掌握过程中能获得一仲满足、一种快乐、 3 说学法 学习指导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愿学、乐学、主动学、会学,在于提高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因此教学该课,我确定了以下学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培养兴趣,强化思维,反复练习。 4 说教学过程 我认为。一个能鼓舞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教师就是好教师。教师在教育上的成功就是要让学生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掉信心,始终保持强烈的求知欲望。如何才能激发起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学习愿望呢?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设计的: 4.1 导入新课,激发情趣在上这节课时,我先用录像展示鸡蛋孵化→小鸡→生长发育→成鸡的简短而生动的画面,让学生说一说“这录像展示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情景?成鸡又分雌雄性别,它们在外形上有什么区别?”①这些生物个体同是由鸡蛋(受精卵)

《伴性遗传》说课稿

《伴性遗传》讲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日我讲课的题目是高中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伴性遗传》,接下来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说说这节课.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及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生物必修2第二章第三节内容。它是以色盲为例表达伴性遗传现象和伴性遗传规律,进一步揭露了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是基因分别定律的 拓展。同时也为第五章第三节《人类遗传病》的学习确定了基础. 新课程标准要求归纳伴性遗传,属理解水平。主要观察分别定律的应用及概 率的计算,伴性遗传的基础知识,以及对实验研究能力的观察,可以说,本节是 高考的热点及难点。 二、学情分析 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掌握减数分裂、分别定律等知识,为学习本节知识打好了基础,但在性别决定方式、XY染色体等内容很陌生,是本节学习的要点,同时学好本节知识能更好地加深分别定律的理解,可以说本节内容是分别定律的延伸. 三、三维目标 依照教课大纲,结合该节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以及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色,拟订了以下的教课目标: (1)知识与技术目标: ①说出伴性遗传的看法。 ②归纳伴性遗传的特色。 ③举例说明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运用资料分析的方法,总结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规律。 ②培育研究问题能力,获得研究生物学问题的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①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②进行人口教育(优生优育)。 四、教课要点和难点 (1)教课要点:伴性遗传的特色。 整个研究过程是围绕伴性遗传的特色为主线张开的,突出了本节的教课要点。 (2)教课难点:分析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

经过性染色体的分析、基因分别定律的迁移,使学生很简单书写遗传图解并 进行分析。从而打破教课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以谈论式教课为主,辅助解说式教课、电化教课. 本节教课模式:“教师创建情境的纯思想研究”模式,即以情境(任务)驱动学习指引学生自主研究和合作作用。 (2)学法:主要运用自主学习法、研究学习法和合作学习法。 六、说教课过程 [一]创建情形导入新课 1、盲图体验激发兴趣 简要介绍红绿色盲对人类的危害。你的辩色能力如何呢? 展现红绿色盲检查图,学生识图辨识,激发其学习研究的兴趣。 2、问题商讨导入新课 展现资料:据社会检查,红绿色盲的患病男性多于女性,而人类的另一种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则女性多于男性. 谈论: ①为何上述两种病在遗传表现上总是和性别相联系? ②为何两种遗传病与性别关系的表现又不同样呢? 形成结论:与性染色体上的基因相关,属伴性遗传.借此导入新课。 [二]组织教课 3、聆听故事引起关注 故事表现:第一媒体表现道尔顿发现色盲症的故事,让一个学生绘声绘色地阅读,引起学生对色盲症的关注。 指引思虑:从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过程中获得什么启示? ①道尔顿不放过身旁的小事,对心中的诱惑进行认真的分析和研究,道尔顿 的这类认真态度是学习科学的重要质量之一; ②道尔顿勇于认可自己是色盲患者,并将自己的发现公之于众,这类献身科 学、尊敬科学的精神也是科学工作者的重要质量之一. 4、资料比较突出要点 展现图片:多媒体打出男女染色体显微图片,指引学生观察。 比较分析:指引学生分析同样和不同样,表现常染色体的同样和突出性染色体的不同. 介绍结构:板图男女性染色体的构成,认识X和Y的同源段和非同源段。同源段的同一地址基因成对,而非同源段的基因,则X有而Y没有,或Y有

高中生物《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课稿

高中生物《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说课稿 1 教材分析 “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是高中生物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它以两大遗传定律为基础,并对其进行深化和拓展,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系统认识,还提高了对生产、生活中遗传现象的解释水平。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体现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学习科学的情境,激发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 2 学生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知识及其遗传的基本规律,具有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初步建立,但不完善。另外,从心理方面来看,其专注程度易受兴趣的影响。 3 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的要求,以及对学生心理状况和接受能力的了解,我认为本节的教学目标应为: (1) 基础知识目标:知道染色体分组,理解性别决定的方式和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 (2) 思想教育目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及人口教育,使其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 能力培养目标:以教材中知识结构及遗传案例的研究过程为线索,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其中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综合和发散思维等能力。 4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XY型性别决定方式;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传递规律和特点。 (2) 教学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机理及传递规律 5 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优化课堂教学结构,结合科学史例及生活实例,把知识的传授变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让学生通过手脑并用的探究活动,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和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使学生的科学素养在主动学习科学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6 教学手段 人类体细胞染色体放大图片、色盲检查图、多媒体课件等。 7 学习方法 (1) XY型性别决定:指导学生用比较的学习方法,如区分性染色体常染色体的概念,雌、雄个体性染色体是否为同型、异型及雌雄配子的种类,确立XY型性别决定的特点。 (2) 人类红绿色盲的主要婚配方式及其伴性遗传的规律:以人的红绿色盲为例来了解伴性遗传,在教学中复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