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鸟的天堂教案新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鸟的天堂教案新人教版

23鸟的天堂(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教师口述: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硕大的榕树,纷飞的众鸟,迷人的风光,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师生交流: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导入课题:1993年,一个年轻作家来这里游览,开始是失望,后来是惊喜,当许许多多白鹭、灰鹭、画眉在这片榕树林上空欢腾时,他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再后来,当年这个年轻作家巴金最终成了举国闻名的文学大师,他的这篇散文也被选进了小学课本,一代又一代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了这篇课文。从此,也永远在记忆里保存了这片神奇的绿洲,还有那数不清楚的小鸟。(板书课题:23.鸟的天堂)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设计理念:借助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鸟的天堂,激发了学生为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而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简介作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船桨树桩应接不暇

(重点指导生字“桨、桩”是后鼻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划(huàhuá)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huá 用桨拨水使船行动,如划水、划船、划艇;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如划算;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如划一道口子。(15)

(16)(17)

huà 分开,如划界、划分、划时代意义。设计,如计划、筹划、策划、出谋

划策。

②练读一读。

我和爸爸计划(huà)利用周末的时间去湖里划(huá)船。

(3)学习多音字:数(shù shǔshuò)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

shù 表示、划分或计算出来的量,如数目、数量、数词、数论(数学的一支,主要研究正整数的性质以及和它有关的规律)、数控;几,几个,如数人、数日;技艺,学术,如“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命运,天命,如天数、气数。

shǔ一个一个地计算,如不可胜数、数九;比较起来突出,如数得着;责备,列举过错,如数落;谈论,述说,如数说、数典忘祖(喻忘掉自己本来的情况,亦喻对于本国历史的无知)。

shuò 屡次,如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②练读一读。

两岁能数(shǔ)数(shù)的小孩已经数(shuò)见不鲜了。

(5)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陆续不忍舍弃或离开。

展示先先后后、时断时续的意思。

不禁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

南国抑制不住,禁不住。

留恋指我国的南部。只用在书面语言中。

应接不暇短促而频繁地振动。本课指在微风的吹动下树叶一闪一闪的样子。

灿烂形容人或事物太多,来不及接待和应付。本课指由于鸟儿太多,作者的眼睛看不过来。

茂盛光彩鲜明耀眼。

缝隙(植物)生长得多而茁壮。

颤动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

逼近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天堂靠近、接近的意思。

不可计数某些宗教指人死后灵魂居住的美好的地方。后来也用来泛指幸(18-30)

(31)

(32-34)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3.朗读课文,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具准备】课件。

3.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鸟的天堂。(课件出示)鸟的天堂

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1.鸟的天堂真美!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象。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

(1)学生用较快的速度自由读课文,独立思考。

(2)小组交流,概括总结。

(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

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大榕树的美丽: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写近看榕树时枝干和绿叶的形态,展示出大榕树的勃勃生机。在饱含情感的描写之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叹:“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众鸟纷飞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从作者的描写中,我们不仅知道了这里的鸟儿数量众多、种类繁多,而且分明感受到了它们生活的自由和快乐。

(4)试着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一读相关段落。

3.谈话过渡:我发现同学们已经被鸟的天堂的美景深深地陶醉了。这节课,我们就和巴金爷爷一起去广东新会县天马河上一个被人们称作“鸟的天堂”的地方去看一看。

【设计理念:从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情景落入手教学,旨在引领学生初步感知课文清晰的写作思路,为更好地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三、小组交流,品读释疑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指名学生读课文1—4自然段。

(1)小组交流:通过朗读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①“我们”在什么时间出游?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我们”出游的时间是傍晚。“吃过晚饭”、“热气已退”、“太阳落下了山坡”表示夏日的傍晚,(3)

(4)(5)

(6)(7)

(8)(9)

1.指名分自然段合作朗读课文第10—13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与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板书:鸟)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

(1)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从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作者和朋友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听到了鸟叫,看到了鸟飞。)

(2)作者是怎样把鸟多的特点表现出来的?(“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

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从两个“到处”感受这儿的鸟特别的多。“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从大小、颜色和姿态上感受这儿的鸟多。)

(3)快速浏览课文,把作者描写树上变得热闹了、鸟的大小、颜色、动作的句子画在书上,读出来。

①描写树上变得热闹的句子:“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②描写鸟的大小、颜色的句子:“大的,小的,花的、黑的”。

③描写鸟的动作的句子:“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设计理念:读中体会用词的准确,读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不动笔墨不读书,培养学生批注的习惯和能力。】

(4)作者看到这么多大小不一、颜色各异、动作千姿百态的鸟后,有什么感受?(“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这句话写的是“鸟的天堂”热闹的景象。“应接不暇”说明鸟多得看不过来。大榕树里全是鸟声鸟影,大小不同,颜色各异,小鸟多得不可计数。有的停着,有的飞起,有的歌唱,真是热闹非凡。与作者前一次看到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真正的鸟的天堂。)(板书:多)

(5)“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有感情地朗读这一细节描写,说说这段描写表现了什么?(既写出了这只小鸟的可爱、机灵、富有生气,又反映了作者的美好情趣和愉快的心情,也说明了这里确实是鸟的天堂,鸟儿可以在这自由自在的生活。)(板书:快乐)(24)(25)

(26)(27)(29)

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注意了课文的前后照应: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由于是在黄昏的时候,鸟儿都躲进了茂密的树叶中栖息,所以没能看到一只鸟,心里感到很失望。作者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由于是在早晨,是鸟儿活动的时间,所以看到了群鸟欢腾的情景,心里感到特别高兴,前后照应,作者发出了“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感叹。

(3)练一练:你最喜欢家乡的一处景物?认真观察后写一写,注意抓住典型景物的静态和动态特点进行描写。

五、学习写作方法

1.点面结合进行描写:本课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群鸟飞鸣的景象。文中既有“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从整体上“面”的描写。又有“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从局部“点”的描写,通过点面结合的方法,将鸟儿们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生活更加具体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2.举例:我们来到了鸽子楼。那里有许许多多的鸽子,大的,小的,黑的,白的,花的,到处都是鸽子翻飞的身影,到处都是鸽子咕咕叫的声音。我买了一包鸽食捧在手心,它们都争先恐后聚拢来,有的飞到我的肩膀上,有的飞到我的胳膊上,抢着吃鸽食。有一只鸽子直接落到了我的手上,仔细瞧它,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一双黑宝石般的眼睛,一对红色的小爪子,一张尖尖的嘴巴啄来啄去,是那么活泼机灵。(这段文字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出了鸽子自由自在活动场景来描写,点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感人画面。)

3.练一练:你一定参加过运动会?认真想想后写一写,注意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描写。

范例:在红色的塑胶跑道上只听“砰”的一声,运动员们好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向前跑去。这时,跑道两边的同学围起一堵厚厚的人墙,大家不断地高喊:“加油!加油!”,在一片片“加油”声中,运动员们争先恐后,你追卧赶,不一会儿功夫,场上便进入了白热化阶段。只见我们班的叶登峰像猛虎下山一样把其他运动员甩了半圈,不知是不是吸取了上次“龟兔赛跑”的教训,这次他再也没有松懈自己,双手使劲地摆动着,撒开两腿,奋力向终点跑去。我们也热情高涨地为他助阵呐喊:“加油!加油!后边的人快追上你了,你一定要保持第一啊!”生怕他像上次一样掉以轻心。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叶登峰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四百米地冠军。我们欢呼起来,四百米再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中告一段落。

六、课堂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作者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具体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第二天早晨群鸟活动的景(44-45)

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

2.课文分别描写了傍晚和早晨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情景,说说它们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小组交流,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是在一个“太阳落下了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的傍晚时分,这一次,他没有看到鸟,只见到高大茂盛、充满生机的大榕树。这部分重点刻画了大榕树的美丽。作者第二次来到“鸟的天堂”,是在阳光照耀下的早晨,他见到了鸟飞鸟鸣的热闹情景。文中写了鸟声、鸟影,让人应接不暇;写了鸟的形态──大、小、花、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最后,又专写了一只画眉鸟,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鸟的可爱和它们在“天堂”里生活的情景。

七、主题延伸

1.说说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①大榕树枝繁叶茂,很适合鸟儿生活。②从“当地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看出鸟儿在这里很受保护。③从“三只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可以看出这儿环境幽静。)

2.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不破坏美好的自然环境,我们该怎么做?学完这篇课文后,在这个问题上说说你有什么体会?(不乱捕捉鸟,不乱砍伐树木。)

3.假如你是一只小鸟,看到这么美的一棵大榕树,你有什么感受呢?你想不想把这种感受告诉给你的同伴呢?你将怎样召唤你的亲人、朋友来此安居呢?

【设计理念:在阅读理解,感悟朗读的基础上,进行背诵后再用这种方式让学生进行语言的输入与输出的转化训练,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实现在语文教学中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4.阅读链接:

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我爱着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的,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无处不是生命。

——选自巴金的《筑渝道上》 5.推荐阅读:

灰椋鸟

早就听说林场的灰椋鸟多。我想,灰椋鸟尖尖的嘴,灰灰的背,远远望去黑乎乎的,有什么好看的呢?可是一个偶然的机会,我看了关于灰椋鸟的电视录像、就再也忍不住了,决定亲自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我和同伴来到了林场。下了车,轻轻走进林内。棕红色的水杉落叶,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华贵的绒地毯,走在上面软绵绵的。我们选好观察位置,

便在那儿等候灰椋鸟归来。

周围静得出奇。路两边近百亩的竹林郁郁葱葱,与南段高大的人工刺槐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伴忽然喊道:“灰椋鸟!”我翘首遥望西南方向,果然有许多黑点向这边移动——灰椋鸟开始归林了。

一开始还是一小群一小群地飞过来,盘旋着,陆续投入刺槐林。没有几分钟,“大部队”便排空而至,老远就听到它们的叫声。它们大都是整群整群地列队飞行。有的排成数百米长的长队,有的围成一个巨大的椭圆形,一批一批,浩浩荡荡地从我们头顶飞过。先回来的鸟在林内不停地鸣叫,好像互相倾诉着一天的见闻和收获,又像在呼唤未归的同伴和儿女;后到的鸟与林中的鸟互相应和,边飞边鸣,很快找到自己栖息的处所,与熟悉的伙伴汇合。

夕阳渐渐西沉,晚霞映红了天空,也映红了刺槐林和竹林。天上的鸟越来越少了,可是整个林子里的灰椋鸟还是不愿过早地安眠。看,这几只刚刚落在枝头上,那几只又马上扑棱棱地飞起。它们的羽毛全变成金红色的了,多么像穿上盛装的少女在翩翩起舞哇!树林内外,百鸟争鸣,呼朋引伴,叽叽啾啾,似飞瀑落入深涧,如惊涛拍打岸滩,整个刺槐林和竹林成了一个天然的俱乐部。这上万只灰椋鸟是在举行盛大的联欢会,还是在庆祝自己的节日?要不怎么会这样热闹?我被这喧闹而又热烈的场面感染了,竟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

在回来的路上,我想:鸟是人类的朋友,树林是鸟的乐园。没有林场工人的辛勤劳动,没有这几年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我到哪儿去观赏这鸟儿归林的壮观场面呢?

思考:

1.读通读懂描写灰椋鸟归林时和归林后情景的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感受作者笔下的动态美。

神奇的鸟岛

五月里的一个早晨,我们从西宁乘车向青海湖的鸟岛进发。汽车沿着青藏公路向前飞驰,翻过日月山,穿过倒淌河,来到碧波万顷的青海湖。我们驾起一叶轻舟驶向美丽的鸟岛。

踏上鸟岛,眼前的景色令人眼花缭乱。抬头望,天空中是一群群的飞鸟,红的、蓝的、白的、花的,组成一幅幅色彩夺目的锦绣画卷。低头看,满岛都是各种各样的鸟、鸟巢和鸟蛋,几乎没有我们插足的空地。湖水里,那披着彩色花衫的是斑头雁,小巧玲珑的是燕鸥,张着长长的嘴东张西望的是环嘴鹜,还有洁白的天鹅,美丽的凤头潜鸭,迈着长腿踱步觅食的黑颈鹤……我们大概数了一下,就有一百多种鸟呢!天上飞的是鸟,地上跑的是鸟,湖里游的是鸟,好一个鸟的乐园哪!

这岛上生活着十万多只水鸟,它们相处得十分融洽。如果敌害来犯,岛上所有的鸟都能团结起来,共同对敌。我们刚上鸟岛不久,就亲眼看见了一场“鸟岛保卫战”。

成功之处:

课外资料的展示帮助学生了解到巴金先生写作的鸟的天堂所在地,鸟的天堂是怎样形成的,形成的原因,形成的时间,老百姓是怎样保护它的,以及作为保护区和游览胜地,鸟的天堂的现在的情景。阅读资料有效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使学生了解到鸟的天堂是美的,这美是人为的创造出来,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存,才能创造生态美。同学们对鸟的天堂了解地越多就越喜欢这鸟的天堂,这就为下一步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知识和情感基础。

《鸟的天堂》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意境优美,感情真挚,很适合学生自己去朗读体会,去交流领悟。我抓住写树和鸟的几个重点段落的阅读,从“分”到“合”,把更多的空间和时间让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朗读揣摩,去感悟交流。让学生充分感受“树”和“鸟”互相依存的融洽关系,感悟大自然中无处不在的整体和谐性,使学生实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升华。

不足之处:

课堂上没能充分利用好电教手段。小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弱,理解事物比较直观,要领

悟文字所表达的内涵,应充分调动他们的形象思维,通过形象思维的引路,把语言文字描绘的情景“转换”成生动的“图像”材料,让学生在身临其境般的体验中陶冶情感,加深感悟效果会更好。例如课堂上利用电教手段播放“鸟的天堂”的录像,能有效地把学生带进一种特定的评议环境中,使学生神情专注而投入。再如读到“众鸟纷飞”这一部分时,播放有关录像,学生会沉浸在美妙的声频和音频之中,仿佛身临其境,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3课《鸟的天堂》说课稿+教案

23 鸟的天堂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鸟的天堂》是一篇经典的课文,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课文以精巧缜密的艺术构思和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奇特幽美、别具洞天的“鸟的天堂”的画卷。 (二)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积累“陆续、白茫茫”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傍晚和早晨的“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说说傍晚和早晨的“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的特点。(重点) 2.准确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对“鸟的天堂”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难点) 二、说教法。 根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有: 1.朗读法 通过朗读,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两次见到鸟的天堂的不同之处,领略鸟的天堂的壮观景象。要引导学生读出作者两次见到鸟的天堂情感的不同。 2.对比分析法 作者描写了两次见到鸟的天堂的不同情景,一静一动。要通过分析作者呈现的画面,引导学生注意前后两次场景的不同。 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本课准备了多媒体同步教学课件。包括作者简介,课文生字和课文讲解内容,配有适量插图,让学生更直观的感受鸟的天堂的壮观景象,避免枯燥说教形式教学。 三、说学法。 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将课前预习和课堂学习结合起来。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标出课文中不认识的字,结合课文注音和查字典识记生字。课堂学习要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习作者的表现手法,领悟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一)布置预习 1.自主识记生字,结合生字表查字典识记字音字形。 2.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3.了解课文的表现手法,说一说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 (二)本课的教学内容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课件展示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和作者简介。播放鸟的天堂的视频资料。 板书:鸟的天堂 二、学习生字词 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和查字典认读生字,同桌之间交流学习情况。 2.课件出示生字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读准字音。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生字书写,强调笔顺和书写规范。 三、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朗读课文,标出课文段落,给课文划分段落层次。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5-9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10-13自然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 2.分小组朗读两次看到“鸟的天堂”的段落,注意读出不同的语气,体会两次看到的情景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3.交流学习,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最后为什么感叹“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4.思考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写作顺序来叙述的,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提示:这一部分讲的是“我”和朋友晚饭后划船出去玩。作者展现了傍晚时分鸟的天堂附近的景色。 (二)学习第二部分(5-9段)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3课鸟的天堂教案新人教版

23鸟的天堂(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教学难点】 1.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的方法。 2.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桨、桩”等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泊、涨”等,会写“桨、榕”等10个生字,会写“灿烂、陆续”等词语。 2.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欣赏图片,谈话激趣。 教师口述:看,多么迷人的画面,硕大的榕树,纷飞的众鸟,迷人的风光,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学生欣赏图片,互相交流。) 师生交流: 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导入课题:1993年,一个年轻作家来这里游览,开始是失望,后来是惊喜,当许许多多白鹭、灰鹭、画眉在这片榕树林上空欢腾时,他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鸟的天堂》。再后来,当年这个年轻作家巴金最终成了举国闻名的文学大师,他的这篇散文也被选进了小学课本,一代又一代小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诵读了这篇课文。从此,也永远在记忆里保存了这片神奇的绿洲,还有那数不清楚的小鸟。(板书课题:23.鸟的天堂)学生齐读课题。 质疑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设计理念:借助图片和简介,让学生初步了解鸟的天堂,激发了学生为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而阅读课文的兴趣。】 二、简介作者 巴金(1904年11月25日—2005年10月17日),原名李尧棠,另有笔名有佩竿、极乐、黑浪、春风等,字芾甘。汉族,四川成都人,祖籍浙江嘉兴。中国作家、翻译家、社会活动家、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巴金1904年11月生在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家庭里,五四运动后,巴金深受新潮思想的影响,并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个人的反封建斗争。1923年巴金离家赴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从此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生涯。 他的主要作品包括长篇小说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抗战三部曲《火》以及小说《寒夜》、《憩园》,散文《随想录》等。译作有长篇小说《父与子》、《处女地》。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船桨树桩应接不暇 (重点指导生字“桨、桩”是后鼻音。) ②你认为哪些词语易读错或难读,再反复读。 (2)学习多音字:划(huàhuá) ①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句子中的多音字。) 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huá 用桨拨水使船行动,如划水、划船、划艇;合算,按利益情况计较是否相宜,如划算;用刀或其它东西把物件分开或从物件上面擦过,如划一道口子。(15) (16)(17)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选9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精选9篇)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篇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及新词,会用有关词语造句,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领悟“鸟的天堂”的含义。 2、学习课文描写景物表态和动态的方法。 二、重点难点 1、体会大榕树的美和众鸟纷飞的景象。 2、体会文中人与自然友好相处和谐之美。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题解:天堂(人们通常把幸福美好的生活比喻为天堂)出示幻灯片1 师:这节语文课,我们一起跟随巴金爷爷去游览那鸟的天堂,让学生读课题,读出自己的感悟。 生读:鸟的天堂 师:评价学生突出(强调)的是“鸟”还是“天堂” 让学生一起读 师: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那你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生答:什么是鸟的天堂?鸟的天堂在哪儿?…… 师:你们带着问题初读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呢?

生答:我知道鸟的天堂是一棵大榕树。 生答:我知道鸟的天堂在广东省 生答:我想鸟的天堂一定很美好,鸟儿在那里生活一定很快乐 …… 师:作者几次经过鸟的天堂,每次给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试着说一说。 生答:作者两次去了鸟的天堂,第一次的印象最深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的印象最深的是鸟,(出示幻灯片2) 师:现在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一看那株不平凡的大榕树,请同学们把作者描写大榕树的句段找出来,好好地读一读,体会体会,也可以小组分工读。 让学生感受作者是怎样描写榕树的?分小组读(按作者由远及近的观查顺序不同,远处看到的是……,渐渐的……,近处看到的是……,按感受的不同:远看有很多株,) 师:怎样理解体会大榕树的茂盛? 生:(第8自然段的句子都可说明)出示幻灯片3 师:在理解大榕树的茂盛这一部分,同学们有没有什么要探究的问题? 生:学生可以说出自己的问题(比如说为什么说大榕树好象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为什么说每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师:这些问题提得很好,我跟大家一起来交流,我在读这一段话的时候也产生了一些问题,我把它写下来了,同学们来看(出示幻灯片4、5、6) 当我看到了大榕树的时候,我才真正领悟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表达。请同学们一起来看一看大榕树,好不好?播放光盘(12’31’’大榕树的片段) 师:同学们看了大榕树的录像,有什么样的感受? 生答:大榕树太美了;大榕树太茂盛了,大榕树太大了,…… 师:只有用这样的句子,才能表达出作者对大榕树的赞美和崇敬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鸟的天堂》 教学设计3篇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鸟的天堂》教学设计1 教材说明: 《鸟的天堂》是著名作家巴金先生的作品。文章记叙了作者和他的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所见到的不同景象,表现了大榕树的庞大、茂盛,以及被称作“鸟的天堂"的名不虚传,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中这种生命现象的热爱和赞美。 文章在表达上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抓住景物特点,进行表态与动态的描写;二是借景物描写表达感情与直接表达感情相结合。 设计思路:让学生“会学”是教学这节课的真正目的。根据教材和学生认知水*,主要向学生渗透自学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读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智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

的相关资料。 2.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3、初步认识联想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了解利用网络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媒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生活相关问题的主动性和习惯,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在自主探究的网络读写活动中培养兴趣,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感受祖国河山之美。 2.通过小组分工协作和信息成果集体共享,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分辨课文中的事物和联想,初步认识这些联想的作用。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句中前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鸟的天堂》

鸟的天堂 一、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书写“灿烂、竹竿、白茫茫、规律、缝隙”等词语。 2、了解大自然的更多知识。 3、培养同学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学会运用动态、静态结合的方法去写作。 5.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去“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三、教学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四、教学时间2课时 五、课前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让学生搜集有关鸟、树的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自主学习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全文,导学第1-9自然段。 二、导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同学们请看大屏幕,想不想听老师读一读?(屏幕显示)师朗诵,谁知道这段文字是哪位作家写的?对,巴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巴金写的文章,名字叫《鸟的天堂》(师板书课题),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提问:这个词常常用来比喻什么?(比喻美好的生活环境)。 2.师:那“鸟的天堂”指什么?

3.板书课题:鸟的天堂。 (二)预习要求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进行拼读,读不懂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2.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看到了什么景色? 3.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他有怎样的感慨? 4.品读课文第7、8自然段。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让学生按照预习要求,自主学习全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快速阅读全文,梳理文章的层次。 3.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测学情 1.认读生字与写字 “主干”、“枝干”中的“干”都是树干的意思,应读作“ɡàn”;“不禁”的“禁”应读“jīn”;“兴奋”的“兴”应读“xīnɡ”。 灿、规中的偏旁“火”“夫”最后一笔由捺变为点;“耀”字中的“光”最后一笔由竖弯钩变为竖提,右上部分,“羽”字中的两个横折钩都变为横折。 2.体会部分词语的含义。 3.导读描写大榕树的相关段落。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教师用课件出示大榕树的图片,让部分学生到黑板上写出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词语。 其它学生订正所写词语是否正确。 (3)让学生品读7、8自然段,感悟大榕树的特点。 (4)重点段落探究。 ①课件出示: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棵大树,树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品读后明确:“垂”字写出了榕树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枝上又生根”“不可计数”写出榕树很奇特、很壮观的景象。 ②课件出示: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3 鸟的天堂(教案)

23 鸟的天堂 1.会写“桨、榕”等11个字,理解“不可计数、应接不暇”等10个词语的意思,能用“陆续”等词语写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朗读和交流中咀嚼语言文字,品位语言,体会作者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感受人与自然、动物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受到热爱大自然的教育和美的熏陶。 3.体会静态和动态的描写方法。 ●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课文中描写“鸟的天堂”里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 意识。 ●难点 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描写方法。 1.在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榕树不同角度的图片,走近榕树,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榕树的美。同时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进行感悟、诵读,真切地体会到这的确是“美丽的南国的树”。 2.加强朗读指导与训练,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3.迁移教育,读写结合,情感熏陶与语文实践也得以完美结合。 4.抒发对鸟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这种借物抒情的写作手法值得我们效仿、学习。 1.预习提纲 (1)课前搜集有关巴金的资料。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3)再读课文,思考:从课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2.多媒体课件 一、说“天堂”。

1.人们喜欢把最美好的地方称为“天堂”。“天堂”是一个快乐的、幸福的、美好的地方,那么,你怎么理解“鸟的天堂”呢? (让鸟儿自由自在、无忧无虑、快乐幸福生活的地方) 2.过渡。 能让鸟儿自由生活、无忧无虑的究竟会是一个怎样的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跟随现代著名作家巴金爷爷的脚步,一起走进《鸟的天堂》,去看一看那是一个怎样的地方。 从课题入手,谈话激发兴趣,调动学生情绪,创设氛围,引入新课。 二、看“天堂”。 1.放声读一读课文。 读通、读顺课文,难读的生字词语可以多读几次,不懂的词语可以请教身旁的同学。 思考:你跟着作者去了几次“鸟的天堂”?分别是什么时候,看到了什么? 2.交流。 生1:第一次:黄昏——大榕树。 生2:第二次:清晨——鸟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树、鸟) 3.两次去看鸟的天堂,看到的却是不一样的景象,请问你对哪一次看到的印象更深刻一些?对树的印象更为深刻的举手,课文的哪些自然段写到了树?(第5~9自然段)鸟呢?哪些自然段写到了鸟?(第12~13自然段) 请你再去读读课文,你看到的是一棵怎样的树和一群怎样的鸟?喜欢树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树,喜欢鸟的同学请你去研究研究鸟。 4.交流。 树:(学生回答句子) 树的大:(学生回答句子) 真是一株大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棵大树卧在水面上。 (1)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树木的大。 (2)是的,这是一棵巨大的榕树。猜一猜,这棵树有多大? (3)教师简介,高15米,整棵树占地面积18亩,约1万平方米,相当于1所学校那么大。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鸟的天堂3教案新人教版

《鸟的天堂》 一、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优美段略 2、学习生字、新词 3、理解“大榕树”与“鸟”的联系 4、写“鸟的天堂”导游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大榕树、百鸟图之美 三、教学难点:理解“大榕树”与“鸟”的联系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程序: 一、理解课题,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天堂”二字:请同学们谈一谈你对“天堂”一词的理解。 2、“鸟的天堂”,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谈自己的理解。 二、通读全文,感悟“鸟的天堂” 1、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朗读全文,边读边想“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 象。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表扬读得投入动情的学生。 3、教师组织全班交流,指名谈“鸟的天堂”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根据谈话内容随机点评。 三、指导精读,感受“鸟的天堂”之美 1、学生自读课文5、6、7自然段,感受榕树之“大”,并划出描写榕树“大”的句子,想一想为什么? ⑴指名读5、6、7自然段,组织交流从课文中哪些地方看出榕树之大。 ⑵重点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让学生体会这棵榕树的特点。(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从远处看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 2、学生自读第8自然段,体会大榕树的茂盛。 ⑴学生仔细读课文,想一想,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榕树的茂盛?应该怎样才能读好这些句子? ⑵指名读、指导读、练读、指名读。 ⑶齐读,背诵第8节。 3、略读第9自然段:“鸟的天堂”里没有鸟?指导学生读出作者的疑惑之情。 四、小结:“鸟的天堂”里没有鸟,作者疑惑不解,鸟都到哪里去了呢?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回顾导入:“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读书,教师相信,大榕树的形象已印入了每个同学的脑海,大榕树真是“鸟的天堂”吗?我们继续读书就会了解了。” 二、精读课文 1、要求学生自读十二、十三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两段那些地方写出了鸟的千姿百态,小鸟们的感觉如何?学生读课文,谈自己的感受。 2、指导读十二、十三自然段,读出由静到动,由少到多的感觉,相机引导理解“应接不暇”的意思。 3、自读——个别读——谈感受——个别读——集体读,读出千姿百态的感受为止,背诵12、13节。 4、画眉鸟的歌声真好听,假如画眉鸟有人的感情,它歌词的内容是什么,学生交流,教师相机评价鼓励。 三、赏读课文,深化理解:1、让学生比赛朗读七、八、十二、十三节。2、学生思考:大榕树和鸟之间有什么联系?学生谈体会。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23 鸟的天堂美【课堂教学教案】

23 鸟的天堂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ꎬ通过品味10至14自然段,感受鸟儿的欢腾雀跃,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2.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感受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教师导入:上节课,我们随作者第一次经过了鸟的天堂,看到了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它枝繁叶茂,静静地卧在水面上,充满着无限的生机,作者对这株大榕树进行了静态描写。第二天早上,作者又一次来到鸟的天堂,有幸目睹了百鸟欢腾,群鸟纷飞的场面,鸟的天堂呈现出完全不一样的情景,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文中描写的鸟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2.又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请抓住一两个地方给大家读一读。 三、品读课文,学习写法 1.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1)抓住两个“到处都是”体会鸟儿多。 (2)学习动态描写的方法。 (2)读中学写。 2.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 抓住“应接不暇”一词,感受鸟多和场面的热闹。 3.了解点面结合的写作特点。 四、引导发现,体会情感 1.我感到一点儿留恋。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1)指名朗读这一段。 (2)你有什么发现?

(3)作者为什么称它为鸟的天堂?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指大榕树,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作者亲身感受到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所以作者心里,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大榕树成为鸟的天堂和当地农民的保护是分不开的,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五、布置作业完成本课相关练习。 附板书: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鸟的天堂教案新人教版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课文内容。 2、认识南国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榕树上中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 3、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掌握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表达事物的方法,受到美德教育。 2.理解重点语句:“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教学难点: 学习、体会做这两次到鸟的天堂所见到的不同景象,理解动态和静态的描写方法。 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抓住重点语句情中研读,境中探究。 教学用具: 媒体课件,朗读录音,字词卡片等。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节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思考:“天堂”是什么意思? 2、“鸟的天堂”指的是什么? 二、自由读文,理解课文内容 1、思考:作者几次到鸟的天堂? 2、指名读第一次、第二次到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三、指导分段: 思考:(媒体课件出示) 1、哪几个自然段写“我们”第一次和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 2、文章开头就写了“我们”已经到了鸟的天堂么? 3、在到鸟的天堂前写了些什么? 4、最后一个自然段讲的还是我们在鸟的天堂吗? 5、课文可分几段? 四、学习第一段 讨论回答: 1、这段讲“我们”在去鸟的天堂的路上,你了解到哪些内容? 2、你从对天气和景物的描写中,可以看出“我们”又怎样的心情? 3、感情朗读第一段。 (评析:从题目的关键词语入手,设疑激趣,直奔文章重点。文章较长,第一课时从整体入手,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在教师的引导下,组织学生围绕学习问题进行讨论,将学习活动化难为易。) 第二节 一、引言:上节课我们初步的学习了课文,分了段,学习了第一段内容,那请同学们思考:师:我们已经陪伴着作者两次游览了鸟的天堂,那么,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呢? (请同学们快速读文,找书上的句子来回答。)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3 鸟的天堂》教案教学设计小学优秀公开课

23 鸟的天堂 【课前解析】 关注课文:本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第一次是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大而茂盛,极具生命力;第二次是早晨,刻画了“鸟的天堂”里的鸟声、鸟、鸟形、鸟姿,创造了一个群鸟或飞或鸣的热闹情景。全文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 关注作者:巴金本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散文集《随想录》。“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现代文坛的巨匠。2003 年11 月,被国务院授予“人民作家”荣誉称号。2005 年 10 月 17 日,因病在上海逝世巴金文学思想的核心为:真与善。这两点之间,“真”是巴金文学思想的生命,是核心,“善”是巴金文学思想的基点,是价值。 关注动态描写与静态描写:本文先写树后写鸟,一静一动,对比强烈。静态描写时,尽管只写了树,但又处处为写鸟作铺垫。第二部分表面写鸟,但又与树相关。突出了大榕树确实是鸟自由生活的乐园,不愧为“鸟的天堂”。教学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想象画面,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特点。 【教学目标】 1.认识“桨、桩、暇”3 个生字,会写“桨、榕”等 11 个字,会写“陆续、白茫茫”等 10 个词语。 2.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说“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3.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重点】 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朗读相关段落。 【教学难点】 能说出“鸟的天堂”在傍晚和早晨不同的景色特点,初步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课前准备】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七单元-《鸟的天堂》教案金大蓉

鸟的天堂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2.有关榕树的资料、图片、作者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激发兴趣。 1.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想法?(鸟栖息的地方,鸟的乐园、有很多鸟……发挥学生想象。) 2.这个鸟的天堂在哪儿?你知道吗?(一棵大榕树) 3.介绍资料:这棵大榕树在哪儿?结合你课前查找的资料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介绍后,结合课件了解大榕树。之后,简介巴金爷爷。 4.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巴金爷爷去看一看那棵独特的大榕树。 二、自由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1.指名读文,读准字音。 投影出示练习:选择带点字的正确读音。

2.自学生字,掌握字形。 重点指导: 梢:形声字,与“稍、捎”区分。 暇:左边是“日”,注意与“瑕”区分。 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借助工具书解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 陆续:前前后后,时断时续。 展示:明显地表现出来。 留恋:舍不得离开。 不可计数:没有办法来计算,形容数量很多。 “数”这里读三声,跟“计”的意思一样,表示“查点数目”。 应接不暇:形容人或事情很多,接待、应付不过来。暇:空间。文中指鸟太多,看不过来。强调“暇”是“日”字旁。 三、理清文章的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巴金爷爷几次经过鸟的天堂?看到的景象有什么不同? 2.汇报交流。

学生: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看到的是大榕树,第二次看到了许多鸟。 学生:课文5—9自然段写的是作者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时的情景,10—13自然段写的是第二次经过时所见到的情景。 3.理清课文的脉络。 (1)作者是按游览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2)学生汇报: 课文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4)作者和朋友划船出去游玩。 (5—9)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0—13)第二次经过鸟的天堂见到的景象。 (14)作者对“鸟的天堂”的留恋和赞美。 四、分小组合作读课文。 结合课件回读课文中的重点句段。看课件插图,初步感受文中景象之美。 五、拓展 观察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看到的景象,(注意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结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众鸟纷飞的景象。 2.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描写方法。 3.有感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游仙区第一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3《鸟的天堂》(3)教案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2)

鸟的天堂 教学目标: 1、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和积累“应接不暇”、“不可计数”、“鸟影"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体会“从见闻到感想”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 3、感受作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 1.理解鸟的天堂是怎样的. 2.能分辨课文中写的具体事物与联想,认识体会联想的作用。 教学难点: 读课文描写大榕树的重点词句,运用多种媒体手段,启发学生进入情境,进行合理想象,感受大榕树蔚为壮观的美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南国风光,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交流预习,破题引入 1、直出课题. 2、交流预习中读懂的内容。 3、理解“天堂”的意思.(天堂:比喻幸福美好的环境.) 二、边读边注,感受“安静的天堂” 1、思考:作者心中的天堂是怎样的一个幸福美好的环境呢?他是如何向我们一步一步展现“鸟的天堂"的呢。 2、轻声读1~4节,用一个词表达这是一种怎样的环境? 3、出示重点句子,读出“安静". 4、小结:远离城市的喧嚣,没有人为的干扰,天堂是安静的. 三、读文品句,感受“榕树的生机”

1、边读边划,交流描写大榕树的三段语句。 2、比较品读,交流这南国的树美在哪里?体会由远及近的写作顺序. 3、重点品味第三段文字,体会“从见闻到感受”的表达方式,感受作者的情感,即对生命的赞美。 4、小结:作者在介绍大榕树时,不仅写自己看到的,更写出了自己感受到的,在读文章时要真正读懂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样的语言是需要重点体会的。 四、品读想象,感受“安全、安逸的天堂” 1、引读第10节,学习“群鸟热闹”的场面描写. 2、联系上下文,理解“鸟影”、“应接不暇”。 3、赏读“画眉鸟"的特写镜头,想象“它兴奋地叫着,声音真好听,仿佛在说” 4、读懂“兴奋”、“叶丛"的含义,联系上文,体会“安全的环境"。 5、联想鸟儿快乐、安逸的生活,学习表达. 在这株枝繁叶茂的大榕树里,鸟儿们可以,可以,可以. 6、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7、小结:整篇文章,作者先详细描写了环境即鸟的天堂,再描写天堂里的鸟,我们顺着文章的思路,一步一步体会到这个天堂是安静的,安全的,安逸的。 五、品出留恋与向往 1、作者在离开的时候,也是带着情感的,读文找出关键词 2、理解“留恋" 3、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附板书: 环境 安静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3鸟的天堂人教(部编版)

《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一、课文内容分析 《鸟的天堂》是著名文学家巴金1933 年到新会访友时所作,后来与同一时 期的散文一起收入《旅途随笔》中。这篇文章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 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景象。宽阔清澈的河流,充满生机的大榕树,活泼可爱的小鸟,构成了一幅高雅清 幽的风景画,展示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和赞美。 课文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 1 —9 自然段,写第一次经过“鸟的天堂” 时看到的景色;第二部分为第10—14 自然段,写第二天早晨经过“鸟的天堂” "时看到的情景以及对它的留恋和赞美。 本文在表达上独具匠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抓住景物特点进行静态与动态的双重描写,文章运用了先整体后部分 的方法描写大榕树,突出了它的静态之美。运用以静带动、动中寓静的方法,绘 声绘色地描写了百鸟欢闹的场景,使学生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那人与自

然友好相处的和谐之美。除此以外,文章中描写鸟儿的时候运用了先面后点的写 法,先写百鸟欢闹的场面,再具体写一只画眉在唱歌,这样的描写手法让人眼前 第二,这篇文章的细节描写细腻到位。巴金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候并没 有见到鸟,所以他第一次时着重描写了奇特的大榕树,将大榕树描绘的美丽又迷 人,在描写大榕树时先写远看榕树的情景,再具体描写近看树枝和树叶的特点, 大榕树的勃勃生机跃然纸上。巴金第二次去“鸟的天堂”时如愿见到了鸟儿,并 且看到了群鸟在大格树上乱飞的壮丽景观,将鸟的天堂的动态之美描写得淋漓尽 致。巴金主要描写了鸟儿的叫声、鸟儿的身影和鸟儿的形态——大、小、花、 黑;还写了鸟的各种姿态——叫、飞、扑;然后又着重描写了一只画眉鸟,采 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可爱的鸟儿和它们在这个天堂里生活情景。在这一段文 字中既展现了鸟儿的数量与种类繁多,又表现了它们的快乐、自由。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已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 的意思,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够在学习中感受作者对 自然与生命的热爱和赞美。但学生对动静结合的表达方式理解不够到位, 本课将 引导学生通过对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学习,感受主旨、积累文字并迁移运用。 三、教学目标

牟平区第二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 第七单元 23《鸟的天堂》说课稿 新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23

23.《鸟的天堂》说课稿 各位老师: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课题是《鸟的天堂》,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生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几个方面来说一说我这堂课的设计。 一、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鸟的天堂》是国家统编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3课,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巴金,课文记叙了他和朋友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所见所闻,重点写了静态大榕树和群鸟活动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生命力的热爱和赞美.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动静结合,谴词造句精妙准确,韵味十足,表达情感充沛,细腻,描写生动细致,充满了诗情画意。 2。说教学目标 我根据新课标中“知、情、意”三个维度,再结合本课的特点,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出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认知目标:认识课文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灿烂、白茫茫、规律、缝隙、照耀、树梢、静寂”几个词语.积累文中好词佳句。 技能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学习作者“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及抓住事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 情感目标: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南国的美丽风光,体会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的确定固然离不开教材所提供的内容,及其所能训练的能力体系,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状态和认知水平,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师施教的对象,更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为此,我确定了以上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想象《鸟的天堂》的美丽景象,体会作者两次途经《鸟的天堂》的不同感受. 难点:体会描写大榕树特点的语句。

那么,如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呢?我是这样设计的,语文这门学科是通过文字来体会意境和情感的,然而,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很不完善,理解能力低下,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老师常常运用语言叙述,挂图展示,板书分析的方式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本课,我想充分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把课文、图片、声音、录像等组合成课件,向学生展示大榕树的远景和近景,树叶的样子、颜色等等,这种图文声像并用的场景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认知能力,在突破重难点上也会有显著的效果。 4.说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大榕树的挂图、相关课件、生字卡片等。 学生准备:制作小鸟图片、查阅《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搜集有关大榕树的资料,以备课堂交流。 二、学生分析 五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学习习惯,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读书提问的能力。因本课的阅读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如何在阅读活动中边读边想的方法不明确,在实践中应怎想,想什么不够明晰.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三、说教法 在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为了达到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解决疑难,我具体运用了以下几种教法,情景设置法——主要是激发学生情感,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讲授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点拨法——是教师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伺机点拔,让他们展开联想和想象,拓展思路。在以上几种教法中点拨法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 四、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此,作为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并强调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本次教学我运用了以下几种学法,勾画圈点法——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勤动笔墨积极读书的好习惯。讨论法——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悬念法——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这样针对性较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