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上册第3课课件

四年级上册第3课课件

四年级上册第3课课件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大榕树的奇特和美丽,体会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受到热爱大自然,热爱美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陆续”、“应接不暇”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利用网络展开多层面的拓展阅读,进一步了解“鸟的天堂”的相关资料,并能较好地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尝试写简短的“解说词”。

二、教学重点:

1、了解大榕树的外形特点,体会“鸟的天堂”的含义。

2、指导学生朗读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词语。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播放群鸟齐鸣的声音

听一听,你想到了什么?说一说

2、多么令人向往的鸟的乐园呀!如果大家读了巴金先生的文章《鸟的天堂》,一定会有更多的体会的。板题、读题。

3、释题:理解“天堂”(幸福、美好的生活环境)“鸟的天堂”(小鸟的乐园)

二、泛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想一想:课文描写了什么景象?

2、交流,根据内容分段。

三、讲读第一段。

1、指名读,想想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比较: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在山头,在树梢。

太阳落下山坡,只留下一段灿烂的红霞在天边、山头和树梢。

(短句读来有韵味)

3、作者就快要到“鸟的天堂”了,他的心情是怎样的?

4、怀着喜悦的心情,轻声读第一段,感受、欣赏河面环境的幽静和景物的优美。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自读自悟。

1、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出描写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后感受最深的句子。(结尾句)

2、理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第一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加引号,第二个为什么不加引号?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朗读

3、为什么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

(大榕树周围环境安宁,景色幽静;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儿栖息;农民不许人去捉它们,鸟儿得到保护。)

二、学习第二段。

1、作者描写的大榕树有何特点?

2、理解句子: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榕树子是明亮的原因是什么?“颤动”?为什么会有这种“新生命在颤动”)

3、面对这样一株大榕树,作者不由得发出了什么赞叹?(啊!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4、指导朗读,体会联想的作用。

5、大榕树枝繁叶茂,朋友说这里是“鸟的天堂”,可我却没有看见一只鸟。这是鸟的天堂吗?第二天早晨,作者又经过鸟的天堂,看见了什么?

三、学习第三段。

1、第二天清晨,当阳光照耀在水面上,一切都显得更加光明的时候,我们再一次来到了这里。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应接不暇。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再次欣赏那热闹的场面吧!

自由地读读课文,可以坐着读,可以站起来读,可以找伙伴一起读,也可以请老师和你一起读!

2. 指导朗读2、3、4句,注意“第二只、第三只”要紧凑。`````````````1

3. 导读:作者继续拍掌,无数的鸟从榕树丛中飞了出来,这么多的鸟声,这么多的.鸟影,作者有什么感觉?理解“应接不暇”。

4. 作者终于看见这数不清的小鸟了,原来对于小鸟们来说,这一株美丽的大榕树,就是它们的――(天堂)啊!果真名不虚传。

5、读一读课本上写鸟的句子。鸟儿真多呀,我们的眼睛都看不过来了,课文中那个词说明这一点?联系上下文解释

6、面对这奇妙的景色,作者不愿离去,从心底发出赞叹。

7、小结:作者写大榕树的美丽抓住了它的枝、根、叶,也就是事物的静态来写的,(板书:静态)而写鸟则抓了鸟的活动变化,也就是事物的动态来写的,(板书:动态)这一静一动,互相映衬,写得生动活泼,富有变化,我们仿佛身临其境,像作者一样舍不得离开鸟的天堂。

四、感情朗读。

请同学们选一段你最喜欢的课文读一读。

五、总结全文。

1、课文写了作者先后两次赴新会“鸟的天堂”,所见所闻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去的时间不同)

2、这篇课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

六、课外延伸。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鸟的天堂。要想更多地领略南国风光,就请大家去读读巴金先生的《旅途随笔》。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3课《望洞庭、峨眉山月歌》教案

设计说明:

此前教学《山行》《绝句》《望庐山瀑布》等古诗,学生在入学前就耳熟能详,朗朗上口,所以上课时他们往往急欲表现其背默的本事,无法沉下心来学习体会诗歌。因此,我就将计就计,一上课先充分满足他们的表现欲,让他们展示背诵水平,然后自学生字词后默写古诗,接着才开始理解诗意,练习吟诗成诵。

课前了解了一下,〈望洞庭〉和〈峨眉山月歌〉这两首古诗孩子们普遍感到陌生,所以背诵和默写就成了一个难点。而理解是记忆的基础,根据“理解记忆”原则,本课教学拟按如下思路来进行:初读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精读品味欣赏,理解诗意;熟读成诵感悟,体会感情。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能解释诗句中带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所描绘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小组赛诗会:个人参赛,以小组为单位计分,背出古诗篇目最多的小组为胜。

2、师生评价,重在激励。

师对失败的小组说:“今天咱们再学两首,也许下次就能转败为胜。”

二、板书:望洞庭。

1、指名说题意、介绍洞庭湖。(老师适时补充或表扬)

2、谁、什么时候、在哪里望洞庭?(简介作者:刘禹锡)

三、师范读,生自读,指名读,齐读。(指导停顿、语速和语调)

四、学习生字:潭、螺。认识多音字:磨。

五、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同桌自学、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懂,需要帮助?

六、精读品味。

1、指名说说:读懂了哪些词句?(老师适时补充、引导、启发或肯定、表扬、激励)

2、指名交流:还有哪些词句没有读懂?谁读懂了,愿意帮助他?

3、指名汇报:谁特别厉害,能将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时间允许的话,要多请几位说)

七、读背体会,总结全诗。

作业设计:

一、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诗句的意思是:——————————————————————

2、此句中诗人把——————————比作————————————

二、认真背诵诗歌,仔细观察插图,展开丰富的想象,把〈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写下来。

————————————————————————————————————————————————————————————————————————————————————————————————————————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指名背诵〈望洞庭〉。

2、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二、导入新课。

1、昨天的赛诗会上我听到有个同学会背〈古朗月行〉,大家都会背吗?那么一起来吧。

2、翻开语文书14页,读一读这首诗,想一想这首诗和刚才背诵的〈古朗月行〉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指名交流。

相机板书课题:峨眉山月歌,指名介绍峨眉山。

三、指名读,齐读。(重点指导读准字音。)

四、学习生字:峨、眉、君。认识:羌、渝(结合三下练习1“简称

歌”“渝”是“重庆”的简称,因此诗中的渝州其实就是今天的重庆市。)

五、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在自学的基础上,同桌交流: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不懂,需要帮助?

六、精读品味,感悟诗境。

学生汇报读懂了哪些词句?还有哪些词句没有读?指名帮助。老师适时补充作者写作此诗的背景,并借助插图,帮助学生对诗句的体会。

指名把全诗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整体感悟,促进理解。

七、背诵体会,总结全诗。

作业设计:

一、默写〈峨眉山月歌〉。

二、解释加横线的词,并写出诗句的意思。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发:————————————下:————————————

1、诗句意思——————————————————————————

2、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部编版四年级上语文第三课《现代诗二首》教案

【教材分析】 《现代诗二首》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秋晚的江上》是近代诗人刘大白1923年的作品,收录在开明书店1926年版《邮吻》诗集中。这是一首描写秋天的新诗,归鸟低飞,残阳斜照,浅滩芦苇,微风嬉水,一派秋晚江上的景色。此诗形散而意浓,隽永而优美。 《花牛歌》是诗人徐志摩的作品,这首诗歌使我们体会到了童年时的乐趣。诗歌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想象,让我们在诗的世界里享受着生活的乐趣。

【作者介绍】 刘大白(1880—1932年),浙江绍兴人,原名金庆,清末举人。辛亥革命后改名刘靖裔,字大白。民国初年编《绍兴公报》因发表反对袁世凯的文章,东度日本避难,加入同盟会。1915年赴新加坡等地教授国文。次年回国编《杭州报》,并出任浙江省议会秘书长。1918年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19年任浙江教育总干事。五四运动中,与经亨颐、陈望道、夏丐尊等并称为“五四浙江四杰”。他写的《卖布谣》,是最早反映农民疾苦的有名诗篇。早期作品结集为第一本诗集《旧梦》。付印时自己曾评论说这些诗“用笔太重,爱说尽,少含蓄”,而且“传统气味太重”。后来,作者又加以增补修订分编为《丁宁》《再造》《秋之泪》《卖布谣》4本诗集。1926年末续出诗集《邮吻》,感情真挚,诗意更为圆熟。 徐志摩,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徐志摩是新月诗社成员,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31年11月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坠机去世。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人音版音乐四年级上册第3课《大家来唱》教案

《大家来唱》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演唱《大家来唱》,用优美和谐的歌声表现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 2、通过律动等方式体验三拍子音乐,结合歌曲学习三拍子指挥图式。 3、知道这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简单了解意大利的风土人情。 教学重点: 体验表现三拍子歌曲晃动的感觉。 教学难点: 二声部合唱。 教学准备: 课本、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同学们好!今天老师来给你们上音乐课,你们开心吗?老师非常开心,因为从你们的歌声中,老师感觉到了快乐;看到你们的笑脸,老师感觉到了幸福。就让我们带着这份快乐和幸福,开始我们这堂音乐课。 三、新课教学 1、歌曲背景 同学们,你们知道或听说过意大利威尼斯吗?威尼斯是一个美丽的水上城市,位于意大利东北部,它建筑在最不可能建造城市的地方——水上,威尼斯的风情总离不开水。它的风光非常美丽,歌曲也非常好听,下面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游览一下意大利威尼斯水城吧!(课件播放) 2、初听歌曲 威尼斯水城漂亮吗?那你们想不想学习威尼斯歌曲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优美的意大利威尼斯民歌《大家来唱》。请同学们竖起小耳朵,安安静静地把这首歌曲听一遍,听

完老师有问题要提问的哦!(聆听范唱) 提问: ①这首歌属于哪种演唱形式?(二声部合唱) ②二声部合唱与齐唱效果有什么不同?(使得音乐更丰富,情感更饱满,加入低声部烘托了气氛。) ③歌曲的速度是怎样的?(中速)情绪是怎样的?(欢快) 3、复听歌曲 《大家来唱》是一首意大利威尼斯民歌。歌曲3/4拍,C大调,一段体结构,由四个乐句组成。第一、四乐句曲调平稳,采用重复的手法,首尾呼应。第二、三乐句运用了旋律的模进及出现的八度大跳,把欢乐的情绪推向高潮,突出了“大家来唱”的主题,生动地描绘了快乐的孩子们围成圈,手拉手边唱、边跳、边舞的欢乐情景。 学习2/4、3/4拍子指挥图式及强弱规律。 4、进行高声部学习 ①教师范唱高声部。 ②教唱高声部歌曲。(边打手势边把歌谱唱) 5、进行低声部学习 刚才我们说这首歌是二声部合唱,加入了低声部起到烘托的作用。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低声部。 ①教师范唱低声部。(找出与高声部不同的地方) ②教唱低声部歌曲。(边打手势边把歌曲唱) 6、进行二声部合唱 ①随歌曲的旋律打节奏,轻声唱。 ②挥拍演唱歌曲。 ③师生手拉手围成圆圈表演唱。 四、小结 同学们唱得真不错,我们今天特别高兴,不但上威尼斯去旅游了,并学会了3/4的指挥图式和强弱规律,还学会了一首好听的意大利威尼斯歌曲,很有收获哦!不同的节拍有不同的韵味,让我们在歌曲《大家来唱》欢快的音乐声中结束今天的威尼斯之旅。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1单元 第3课现代诗二首 部编版

3*现代诗二首 《现代诗二首》是一篇略读课文,由《秋晚的江上》和《花牛歌》两首新诗组成。《秋晚的江上》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歌描绘了诗人在秋天黄昏时所看到的美景:疲倦归巢的鸟儿,西沉的斜阳,白花花的芦苇。诗人将静态的景物动态化,将景物人格化,为画面注入奇特的想象力,构造了一幅静谧、绚丽、和 谐的画面,流露出诗人积极、愉悦的情趣。 诗歌分两节。第1节中“归鸟”与“斜阳”构成了一幅晚归图。“驮着”将“倦鸟”和“斜阳”联系在一起,既赋予画面动感,又让画面充满情意,给人以想象空间。诗的第2节是第1节的发展,“归鸟翻翅,斜阳落江”画面充满动感,极富想象力。最后两行画面色彩迅速转换,文字间透出生机。诗的句式长短不一,读起来富有节奏感。文字简单的勾勒、修辞的妙用、夸张独特的想象构成了这幅秋江晚景图。 《花牛歌》作者为徐志摩,这首诗有四节,每一节第一行均以文字相近的诗句起首:“花牛在草地里坐”“花牛在草地里眠”“花牛在草地里走”“花牛在草地里做梦”。诗句一咏三叹、简单明朗、轻快活泼,将草毡中花牛的行动景象呈现得巧妙生动,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崇。 每一节都是一幅画。这四幅画中,花牛动静皆宜,画面动静交替变换,呈现了一种律动美,展现了花牛的可爱俏皮、悠闲自在。 本课的两幅插图能够帮助学生结合诗歌展开丰富的想象。《秋晚的江上》的插图是一轮西下的红日、三只归巢的鸟、头白的芦苇,展现了诗歌中所描绘图景,帮助学生感受诗歌的画面美。《花牛歌》的插图里有一头坐在草地里的花牛,它闭目小憩,四周是美丽的剪秋罗,有一穗被花牛压扁了,展现了花牛的可爱、顽皮和悠闲。

1.认识本课“巢、苇”等生字,理解诗歌中出现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景物构成的画面并描述。 3.抓住文中富有诗意的表达,品读语言,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自在悠闲。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第1单元 认识更大的树 第3课时 人口普查 精品教案

第3课时人口普查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借助数位顺序表,掌握大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地读、写大数。 2经历自主探索大数的读、写方法的过程,同时培养认真读、写数的良好习惯。 3密切大数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正确地读写多位数。 教学难点:掌握中间或末尾有“0”的数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学生计数器。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一、复习导入 1师:同学们,我们认识了哪些比较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你能把它们分好数级吗? 点名回答,老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 2你能读出下面的这些数吗? 526 4600 8000 10000 7250 409 7009 2021 指名回答。 小结:万以内数的读数方法:从高位读起,千位上是几就读几千,百位上是几就读几百…… 师:课前让你们收集一些比万大的数,拿出来看看,你会读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更大的数的读、写。板书课题:人口普查——大数的读写) 二、预习反馈 点名让学生汇报预习情况。(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回忆数的读写方法,使学生主动迁移。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的情况,有侧重点地调整教学方案。

七、作业布置 教材第7页“练一练”第3题。 板书设计 人口普查 ——大数的读写 19┆6123┆6800 读作:十九亿六千一百二十三万六千八百 709┆7600 读作:七百零九万七千六百 5950┆0510 读作:五千九百五十万零五百一十 先分级,用虚线把亿级、万级和个级隔开,先读高级,再读低级。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是让学生在情景中先复习数位顺序表,回顾读数、写数的方法。再认识大数的读写,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从而在相互交流中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本节课通过多次的读写,慢慢总结出方法,在总结的过程中,老师引导得比较多。 教学建议:在下节课上课前可以也让学生多读一读,写一写,进一步熟练大数的读写。

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3 第三课时教案 人教版PEP

人教PEP四年级英语上册教案Unit 3 my friends第三课时教学重点: 学习书写英文字母Ss, Tt, Uu, Vv的大小写和学习拼写单词:teacher, student 教学难点: 1.大写T,U的笔顺和小写t的书写格式。 2.单词spoon , van的发音。 教具准备: 1.图片snake, tiger, umbrella, USA, vest violin, van 2.写有大小写Ss, Tt, Uu, Vv的字母卡 3.单词卡student, teacher 4.教材相配套的教学录音带 教学过程: (一)热身、复习(Warm-up/Revision) 1.听写。教师发给学生每人一张四线三格纸,教师随意读出字母Aa-Rr,学生要在纸上书写所听到的字母。听写完毕后学生要把写好字母的纸交给教师。 2.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认读字母。 3.复习单词。注:要求听说的单词,让学生看图说单词。要求听、说、认读的单词,让学生看单词卡读单词,并说出中文含义。 (二)呈现新课(Presentation) 1.教学字母Ss(出示字母课件)和教学单词spoon 教师问学生:Are you a student? 学生回答:Yes, I am a student. 教师出示图片,学生说出snake。 教师让学生说一说student和snake的第一个字母是什么。学生回答:s。教师出示单词卡student,让学生认读。然后,教师出示字母卡,让学生辨别字母Ss的大小写。 教师说: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个以字母s打头的单词。教师拿出一把小勺,教说spoon。注意p 在这个单词中的发音。 教师:这三个词都是以字母s打头的单词。谁还记得怎样写大小Ss?可让学生书空或在黑板上书写。对书写笔顺正确的学生给与表扬,如书写错误,教师可再找其他学生书写。 教师在四线三格中教学字母大小写Ss。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3课时 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平行线间的距离(教案)

第3课时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平行线间的距离(教案)教学内容教材P59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从直线外一点到已知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会测量点到直线的距离,会利用垂直线段的性质解释一些 生活现象。 2.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提升观察能力、实践能力,体会数和形 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 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画出点到直线的垂直线段,理解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尺、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分别过点A画BC的垂线。 (学生板演,并画出垂足) 2.师:同学们都知道了什么是垂直,掌握了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 的方法,这节课我们在此基础上,继续学习有关垂直的很重要的知识: 点到直线的距离与平行线间的距离。(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的方法,一方面考查学生上节课知识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探究点1 点到直线的距离 课件出示P59例3第(1)题。

师:想一想,画一画,从直线外一点A 到这条直线画线段,你能画多少条? (学生独立画图,然后回答) 师:这些线段中有没有最短的?哪一条最短呢?(全班展开讨论) 预设:学生通过测量能发现与已知直线垂直的那条线段最短。 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作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小试牛刀课件出示《典中点》“基础导学练”的题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探究“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知识的全过程,学生不仅能获得知识,而且能学习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猜想、验证、得出结论”。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动手操作的能力,发展其初步的空间观念。 探究点2 平行线间的距离 课件出示教材P59例3第(2)题: (2)下图中,a∥b。在a上任选几个点,分别向b画垂直的线段。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师:按照题目的要求在平行线a 和b 之间,任意画几条垂直线段。然后量一量这些线段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先自己动手画一画,然后量一量) 预设:学生会发现这些垂直线段的长度都是相等的,即使再画几条,长度也是一样的。 小结:端点分别在两条平行线上,且与平行线垂直的所有线段的长度都相等,即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处处相等。(源于点拨)

四年级上册书法教学设计:第3课 《重心平稳》教学设计

第3课《重心平稳》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书法是中国古典艺术的一朵奇葩,在文字发展的历史上,没有哪一国的文字像中国的汉字这样发展成为一门独有的艺术形式,它是无声的音乐,是纸上的舞蹈。它以其抽象、灵动、丰富的线条给人以复杂多样的审美感受。书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的多重能力的培养,如:观察力、想象力、专注力等。小学生练书法应从楷体入手,四年级上册教材继续以《多宝塔碑》为范本,教学字的结构及偏旁的写法。 【学情分析】 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就通过练字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书法指导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读帖,通过观察字形,揣摩写法,学生掌握正确的书写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颜真卿及作品《多宝塔碑》。 2、初步培养学生热爱书法的兴趣,产生愿意写字的欲望。 3、让学生掌握重心平稳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重心平稳的方法。 难点:书写汉字做到重心平稳。 【教学过程】 一、猜人物,走近颜真卿 1、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上的是什么课吗?喜欢书法吗?我来考考大家,这是一道抢答题,抢答开始课件展示: A、他是中国唐代书法家,祖籍琅琊临沂,曾四次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B、他的楷书具有庄严雄伟,圆润浑厚的气派,他使中国楷书在唐代达到了顶峰阶段。 C、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 D、他的书法作品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麻姑仙坛记》等。

2、不错,好多同学答对了,但老师还想考考大家,刚才提到的书法作品,你对哪一部比较熟悉?《多宝塔碑》,是的,因为我们的书法课本就是用《多宝塔碑》作为习字的范本。那么你们了解《多宝塔碑》吗?下面就让我们走近《多宝塔碑》。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书法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书法课不应该单纯为了书写而教学,了解书法作品的出处和书法家的生平,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提高学生的书写兴趣。 二、学习新知,重心平稳 1、了解过《多宝塔碑》,下面我们接着对《多宝塔碑》的结构进行探究,那就是重心平稳。(板书) 2、我们先来做一个“要跌倒”小游戏,谁愿意来试一试? 我说你做表演:两手侧平举,左脚离地尽量抬起,身体尽量右倾。还能再向前吗?为什么?学生回答,要倒,不稳。 此时身体的重心已经前移,身体不能保持平衡了。我们在运动中要注意保持身体的重心平稳,这样可以避免受到伤害。我们写字也要注意字的重心平稳,才能把字写漂亮。 板书:重心平稳 我们先看一组字,现在你能说说这些字重心不稳的问题出在哪儿吗?学生回答。 聿、重:要把竖画写直。字的重心点在哪儿?字的笔画中有竖,我们必须——把竖写直,横呢?横要平。对,横平竖直。贴板书。 ,出示“甫”的正确与错误的写法,学生比较,那个字写得好,为什么? 师总结:是啊,汉字的形式多样,形态变化繁多,但无论字形怎么变化,都必须做到重心平稳,其实也就是老师平时所说的端正。 3、想想我们平时写字的时候,老师是不是反复要求要把字写端正?但怎样才能写端正。这就是下面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1)课件出示例字“自” a、与病例进行比较,哪个字好,好在哪? b、总结:我们要想做到重心平稳,必须要做到横平竖直。 2)课件出示例字“半”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优秀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优 秀教案范例 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鸟的天堂》优秀教案范例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不同角度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加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2.培育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实力。 3.通过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4.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前后两次对鸟的天堂的描写,体会事物的静态和动态。 2.课文里五次提到鸟的天堂,为什么有的加引号,有的没有加呢? 3.体会鸟的天堂的美激励学生在阅读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用各种喜爱的方式表达感受。 教学难点 1.大榕树为什么长得那么奇妙,学生了解不多,可能会

有疑问,要讲清晰。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教学手段:自制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设计意图:从巴金的角度来感受文中描写的鸟的天堂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命景观之美,增加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过程: 一、谈话 1.什么是天堂?(指名回答) 2.板书鸟的天堂鸟的天堂会是什么样子呢 二、根据要求读书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想想自己读了课文后感觉是什么?在旁边写上批注。 3.把不理解的地方打上问号。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在有生字、词语的地方留意订正读法。 2.谈自己读的感受。 3.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相互沟通。 四、简介本文作者及课文有关学问 巴金本文是1933年作者到广东新会访友时,路过鸟的天堂后写下来的。鸟的天堂实际是写什么呢?鸟的天堂实际是指大约有500年树龄的一株大榕树,它位于广东省新会市

小学数学人教版四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3课时 点到直线的距离

第3课时点到直线的距离 教学内容 教材第59页的例3和“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3 通过让学生实验、尝试,发现点到直线间垂直线段最短的性质,这也是垂线段最重要的性质。然后给出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为后面学习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高做准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两条直线的垂直和平行关系,知道点到直线的距离,能画出表示点到直线距离的线段。 2.使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学会用合适的方法画垂线,并能进行相关测量。 3.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善于倾听他人的看法的习惯,培养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的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能画出表示点到直线距离的线段。 教学难点:能应用垂线段最短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与学法 1.在教学中主要让学生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阐述、动眼观察四个层面的梯度性学习,系统深入地掌握知识,以拉近学生与知识的距离。 2.在学法上主要利用知识迁移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独立探索完成,自主探索出垂线段最短。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以思入境法:为了使大山里的人们走出大山,工人叔叔决定往深山里修 一条公路。修路时遇河要架桥,如果遇到大山怎么办? 学生讨论、猜想、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1)绕路需要多费时间、费能源。(2)火车爬山也不太现实。(3)直接通过隧道好像更好一些。 谈话:对!可以修隧道,今天这节课就一起跟随老师,在以下的学习中共同研究关于这方面的数学知识。 师板书:点到直线的距离。 【品析:在回顾旧知识的同时,将情境引入到学生很少接触的架桥和铺路的问题上,引发学生思考,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做好兴趣铺垫。】 故事导入法:听说有一次,老鼠遇到了一只猫, 当时它俩同时在古松洞口发现了对方,然后同时朝石 渡门冲去,只是它俩分别走了两条不同的路,结果,老 鼠安全逃走了。大家猜一猜,其中第几条路是最近的 路?你知道为什么吗? 【品析:课的开始充分考虑了知识本身的“序”,了解学生的起点,搭好新旧知识的桥梁。学生对于“距离”的概念其实并不陌生,在本学期第三单元“认识射线、直线”时,就已经认识了点到点的距离,而且在实际生活应用和练习中也经常接触。因此,首先联系生活,复习回忆点到点的距离,强化“距离”的两个重要特征:最短、线段,为后续的新知学习奠定了基础。】 课件展示法:课件出示智慧老人提问: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 关系有哪几种特殊情况?特殊在哪儿?学生展开讨论,根据讨论情况,课件分别呈现预先准备的几种情况。然后安排大家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较远处画一个点A,并利用工具经过点A画出已知直线的垂线。学生画图,指名到黑板上板演并指出垂足。然后点评并及时导入课时: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学习有关垂直的重要知识——点到直线的距离(板书课题)。 【品析:利用知识的迁移,先帮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体系,搭好新旧知识的桥梁,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小学英语PEP四年级上册Unit 3 第一课时

The first period Part A Let’s talk & Let’s play 内容分析 本课是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Unit 3第一课时。本单元学习的主题是向他人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对好友的性格和外貌特征进行描述。教学内容主要是通过展示学生们介绍好友的情景来展开的。教学重点是能够听、说、认读核心句型“—What’s his name? —His name is Zhang Peng.”“He’s tall and strong.”“Who’s he?”“He has glasses and his shoes are blue.”;能够听、说、认读单词“strong, friendly, quiet, hair, shoe, glasses”。 本课时重点围绕Part A. Let’s talk中的对话故事展开,在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大意的基础上,分角色扮演对话中的角色,练习对话中的出现的“—What’s his/ her name? —His/ Her name is…”句型询问他人名称并回答以及“He’s/She’s…”“He/ She has…”描述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特征的句型。随后利用Let’s play板块设置的游戏活动,巩固强化学生对句型的认识。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够在图片、PPT和老师的帮助下理解对话大意。 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够在小组中进行角色扮演。 3.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What’s his/ her name? —His/ Her name is…”询问他人姓名并能够回答;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He’s/She’s…”“He/ She has…”描述人物的性格和外貌特征。 4.能够进一步巩固对核心句型“He’s/She’s…”“—What’s his/her name? —His/ Her name is…”的理解与运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层层递进的对话,逐渐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能对已学句型“My name’s…”进行巩固,同时可以导入“his”,稍加点拨,加以强化操练。学生能很快掌握“his”的用法,加强知识结构的前后联系。通过学生喜欢的画画活动,让他们发挥自己的绘画技能,画出人物,并用本课的核心句型做介绍,提升语言运用的真实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语境真实的对话,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之间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第五单元 第3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课题 第三课时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在“画长方形和正方形”这节课教学之前,学生已学习过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垂线的画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作图能力,教学中引导和点拨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进行归纳总结。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时,对正确的见解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大大调动了其他学生的积极性并增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勇气。这样其他学生就能自主地给予补充修正,充分发挥协作学习的作用,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利用画垂线的方法准确地画一个已知长和宽的长方形。 过程与方法 经历解决“画长方形”问题的过程,体验类推的思想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画法。 教学难点 准确地画出长方形,应用垂直与平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白纸、三角尺。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识,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你们认识这两个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学生都能很快说出这两个图形分别是长方形和正方形。学生可能会说它们都有四条边,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对边互相平行、邻边互相垂直的特征学生估计不容易想到,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边的位置关系来思考并发现。 师:你们能画出一个指定了长和宽的长方形吗?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画长方形和正方形。(板书课题:画长方形和正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回忆旧知识,让学生从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中提取出互相垂直的线段,构建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为探究新知奠定了基础。 二、自主探究,掌握新知 1.阅读与理解。 课件出示教科书P60例4。 师:认真读题,大家读懂题目的要求了吗? 学生能读出题目要求的是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 2.分析与解答。 师:我们该怎样画这样的长方形呢?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呢? 先想一想,再和同桌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想到长方形的邻边互相垂直,可以用画垂线的方法来画。画完后还要保证对边互相平行而且相等。 师:你们打算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学生想好后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选取几幅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全班展示,让学生找一找其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会发现有的长方形邻边没有真正垂直,有的长方形长和宽长度不准确。 师:画图时,我们该怎样避免发生这样的问题,把长方形画标准呢? 针对邻边没有真正垂直的问题,学生会想到利用画垂线的方法来解决;而长和宽长度不准确,需要用尺子把每一条长和宽都测量准确。 师小结:先画出长方形的长,再用画垂线的方法画出两条宽,最后连接两条宽。长和宽的长度必须用尺子测量准确,不能有误差。(课件同步演示) 【设计意图】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构建画法,并让学生自主尝试画图过程。接着针对学生作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讨论出解决方法,最后达成共识,形成规范的作图方法。 3.回顾与反思。 师:我们该怎么检查我们画的长方形是否规范呢? 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学生会想到利用三角尺上的直角来量一量邻边是否垂直,再用尺子来测一测长和宽的长度是否符合要求。 4.迁移与巩固。 (1)课件展示教科书P60“做一做”第1题。 师:用我们刚刚讨论出的方法画出这个长方形。

小学音乐人音四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第3课快乐的校园-《哦-十分钟》

《哦,十分钟》教案 一、教案背景 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音乐 课时:1课时 教学资源:钢琴、互联网、课件、篮球、短绳、毯、悠悠球 二、教学课题 《哦,十分钟!》是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第七册第四单元快乐的课间中的一首表演歌曲。 三、教材分析 课间、课余时间是学生们放松、快乐的时刻,在教育部〃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中,使学生能够更加生动、活泼地学习与生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用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哦,十分钟》同时能够表现歌曲所表达的“朝气蓬勃”、“欢乐愉悦”的幸福童年生活的歌曲主题。 (2)在音乐活动中掌握四二拍的强弱、指挥图示。 (3)准确演唱两处切分音04 3 .043 2.过程与方法 学习用体验、合作学习的方法,在听、唱、奏、创编等多种音乐实践活动中学习歌曲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准确有感情地演唱歌曲,用歌声表现出快乐的心情。 2.创编课间游戏的节奏,配合歌曲进行演奏,从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 并用明亮、富有弹性的声音学唱歌曲 3.准确演唱两处切分音0 43 .043 四、教学方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本课我采用了情境法、欣赏法、讨论法、练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通过听唱法、小组合作学习学会歌曲。 五、教学过程: 教学中通过组织教学、新歌学唱、创编活动几个环节进行组织教学。 4.随《兔子舞》的音乐律动进教室 5.师生问好新歌学唱 1.师:同学们,当你们看见这几个字时你想到了什么?【课件出示课题】那么, 下课10分钟你们都玩些什么?心情怎么样? 生:跳长绳、玩陀螺、踢健、散步…… 2.师:今天老师带给你们一首好听的歌曲,你来听一听他们的课间十分钟做了些什么?歌曲的情绪如何?【课件】 生:看看蓝天、吹吹清风、玩球……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歌曲。《哦,十分钟!》 3.学习歌曲拍号(四二拍读法、强弱规律、指挥图示) 4.再听歌曲【课件出示歌谱】 生:边听边看歌词随着歌曲轻轻拍手,感知强弱

青岛版《科学》六制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动物王国》3《鸟》教学设计

《鸟》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鸟》是青岛版(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动物王国》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以鸟类的特征为线索,探究鸟类的共同特征,巧妙地把鸟类共同特征和辨别某一动物是否属于鸟类有机结合,让学生从共性认识到个别辨别,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并学会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某一动物是否属于鸟类。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创设情境,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探究内容与鸟有关;指导学生提前准备研究材料,便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开展。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找一找鸟类的共同特征,引发学生对鸟的外形、翅膀、鸟喙等的思考;根据鸟类的共同特征,辨别其他动物是否属于鸟类。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以“保护鸟类”为主题做一张手抄报,将探究拓展到课外。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动物的常识已经有较多的认识,能够观察鸟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体形、鸟爪、鸟喙等。鸟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动物,身边有各种各样的饲养或野生鸟类。鸟类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书籍、电视或亲身观察,知道一些不系统的零散信息。怎样辨别某一动物是否属于鸟类,这是学生不能熟练掌握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像鹦鹉、啄木鸟、猫头鹰这样的动物属于鸟类。 2.知道鸟类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卵生。 科学探究目标: 1.在教师引导下,能细致观察鸟的外形,总结出鸟类的共同特征。 2.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鸟类的共同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 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树立保护动物的意识。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鸟类的图片和文字资料、记录单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师出示谜语,引入课题 1.[PPT 1出示]课题《鸟》 2.[PPT 2出示]谜语 “千里飞翔爱热闹,常在晴空打呼哨,光送信来不送报,见谁都把姑姑叫”。 学生猜谜语。 教师出示谜底——鸽子。 教师板书课题:鸟。 二、观察鸟,找一找鸟的共同特征。 活动一:观察鸟的外形特点 1.[PPT 3出示]鹦鹉、啄木鸟、猫头鹰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对鸟进行观察?它们的身体有什么特点?羽毛有什么特点? [PPT 4出示]小组交流 学生观察讨论,分组进行交流、记录。 [PPT 5出示]三种鸟的外形特征 学生汇报:鸟的体形是流线型的,羽毛轻且排列紧密等。 2.[PPT 6出示]鸟喙放大图 教师提出问题:这是鸟的哪一部分? 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这是鸟的喙。不同的鸟长着不同形状的喙,有弯勾状的,有扁铲状的,有鞋钉状的等。每一种喙都与鸟进食有关,吃什么食物,就长什么样的鸟喙。 6.[PPT 7出示]鸟类的共同特征 师生总结:鸟类共同特征是身体表面有羽毛,有喙。 活动二:鸡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1. [PPT 8出示]鸟的图片 教师提出问题:鸡是怎样繁殖后代的?

PEP四年级上英语Unit 3第3课时Part A Let’s spell 优质课教案

The third period(第三课时) Part A Let’s spell ▶教学内容与目标 课时教学内容课时教学目标 Let’s spell ·能够感知并归纳o-e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能够读出符合o-e发音规则的单词 ·能够根据单词的读音拼写出符合o-e发音规则的单词 ▶ 1. 能够感知并归纳o-e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则。 2. 能够读出符合o-e发音规则的单词。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单词的读音拼写出符合o-e发音规则的单词。▶教学准备 PPT课件、语音例词单词卡等。 ▶教学过程 Step 1: Warm-up & Lead-in① 1. Enjoy a song. Play the song—Friends. Ask students to sing after the recording. (出示课件) 2. Let’s chant. Play the chant for “i-e” in Unit 2 on the PPT. Get students to chant together. (课件出示:教材P16 Let’s spell板块中Read, listen and chant 部分的chant内容) Play the chant for short sound of “o” on the PPT. Get students to chant together. (课件出示:PEP三下教材P40 Let’s spell板块中Listen,repeat and chant部分的chant内容) Step 2: Presentation 1. Read the words.② T: Today, we have a new friend. Look! Show the picture of Mr Jones on the PPT.(课件出示:教材P26 Mr Jones的图片)Lead in the words of this section. Teaching purpose① 以歌曲来热身,可以使学生在韵律中集中注意力,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欢快的氛围中准备本课内容的学习。吟唱两首和i-e及o相关的歌谣,在律动中复习o的短音发音规律,为本节课的语音教学做铺垫。 Teaching purpose② 逐步出示语音例词,使学生在语境中理解词汇的含义。 第 3 页共7 页

四年级上册数学.4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

爽爽文库汇编之 第3课时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P51例3,完成教科书P51“做一做”,P54~55“练习九”第1、4、10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将规律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中。 2.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培 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发现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积的变化规律的探究策略。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研究规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51例3中两组算式。 师:请你们观察这两组算式中的因数,你们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谈到这些算式中一个因数相同,另一个因数不同;也可能会发 现第(1)组算式中的第一个因数没变,第二个因数在变大;或者发现第(2)组算式中的第二个 因数没变,第一个因数在变小。 2.引入课题。 师:请你们先计算再观察它们的乘积,你又有什么发现? 【学情预设】学生会发现积也在变化。 师:同学们可真会观察,我们发现了在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的变化一定会引起这个算 式中积的变化,其中的变化规律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 积的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将例题中的两组算式直接抛给学生,让学生在计算的基础上通过对比、观 察分析,初步感知乘法算式中“因数变化会引起积的变化”这一现象的存在,并为研究“积 的变化规律”打好基础。 二、概括规律 1.分层发现并概括规律。 课件再次出示教科书P51例3第(1)组算式及答案。 【教学提示】 这个环节只需 要让学生意识到在 乘法算式里积会随 着因数的变化而变 化,不要求他们说 出具体的变化规 律。

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3课《现代诗二首》优质教案

3* 现代诗二首 课前解析: 关注文本:本课选择了两首现代诗:《秋晚的江上》《花牛歌》。第一首描写了秋江傍晚,余晖浸染的绚丽美景;第二首描绘了一幅花牛在草地上闲暇惬意的生活图景。两位诗人通过优美的文字、独特的意境,带给我们生动的画面和美的感受,也给读者在文字中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关注语言:《秋晚的江上》,行文巧妙。全文未用“秋”“晚”任何一字,就在诗歌中做出了回应:“秋”字呼应诗中“头白的芦苇”,点出了季节;“晚”字呼应诗中的“归鸟”“斜阳”,点出了时间。《花牛歌》每一节寥寥数语,却都是一幅画:花牛坐在草地上,压扁了剪秋萝;花牛在草地里睡觉,天上白云悠悠;花牛甩动小尾巴在草地里散步;花牛在草地里做梦,夕阳偷偷落到了西山的青峰之上。诗中四幅画面动与静交替变化,呈现了一种律动之美,也展现了一头可爱俏皮、悠闲自在的花牛。诗歌一节一韵,云随情生,朗朗上口,将花牛自由、俏皮、悠闲的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关注插图:文中的插图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丰富的想象。 教学目标: 1.认识“巢、苇”等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感受秋晚江上的美景、花牛的悠闲。 难点:边读边想象,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景物和画面。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引发探究(出示课件2) 1.观察课本插图,激发学习兴趣。 提问:请同学们观察课本两幅插图,说说这两幅图上是什么动物。 引导:它们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两首现代诗的主角。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简介作者。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共10篇)(共21页)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共10篇)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四年级日记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一):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课作者是? S版语文教科书四年级上册——3《芦苇》作者:徐刚 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上册——3《鸟的天堂》作者:巴金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第三课(二):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文 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1课《观潮》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 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 第3课《鸟的天堂》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

第4课《火烧云》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5课《古诗两首》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6课《爬山虎的脚》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7课《蟋蟀的住宅》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9课《巨人的花园》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0课《幸福是什么》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1课《去年的树》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

第12课《小木偶的故事》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3课《白鹅》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4课《白公鹅》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5课《猫》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6课《母鸡》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7课《长城》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8课《颐和园》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第19课《秦兵马俑》 教案设计教学分析知识拓展练习题课件下载课文朗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