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总结

第一单元除法

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计算过程中横式上不能丢掉余数。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2. 判断商是几位数?

如果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字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字小于除数,商是两位数。

3. 如何验算: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 “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 连续除以两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例如120÷15=120÷3÷5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它连续除以这两个数。例如64÷32=64÷8÷4=2

6. 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7. [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

8. 每次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先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后再计算,这样估算和笔算结合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

例如:计算432÷4时先估算:被除数最高位上4等于除数4,商一定是三位数(108),

如果你计算出432÷4=18你就马上能感觉到这题一定错了。

9.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几,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也可以说被除数里有几个除数。

例如:28÷4=7,说明被除数应该是除数7倍。被除数里有 7个除数。

10.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例如:100÷4=25商的末尾就没出现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例如:604÷4=151商的中间就没有0。

11. 数量关系式: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效×工时=工总工总÷工效=工时

12. 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想: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3. 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想: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想:彩灯一组为:1+2+3=6(个),照这样下去,89÷6=14(组)……5(个)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还多余5个;这5个再照1红,2黄,3绿排列下去,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38个去划船,每条船限坐4个,一共要几条船?

38÷4=9(条)……2(人)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一共要10条船。

例2: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现在有17米布,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17÷3=5(件)……2(米)余下的2米布不能做一件成人衣服

答:能做5件成人衣服。

第二单元年、月、日

1. 一年有12个月。(7个大月、4个小月、1个二月)

31天的是大月,大月有7个:分别是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十二月。

30天的是小月,小月有4个:分别是四月、六月、九月、十一月。

2. 平年二月是28天,闰年二月是29天。平年有365天,闰年有366天。

通常连续的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是闰年;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时间口诀:

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闰年二月二十九,平年365,闰年366,平年闰年很好判,年份除以4记心间,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单数一定是平年,如果遇到整百年,一定要用400算。

平闰年的简易判断方法:年份数为单数的一定是平年;普通年份用前两位(个位、十位)除以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的就是平年;整百年份数,用百位、千位数除以4没有余数,就是闰年,有余数的就是平年,如:1997年一看就是平年,1998年,用98÷4有余数,所以1998年是平年,2100年是整百年份,用21÷4有余数,所以2100年也是平年。

3. 一年有4个季度(季度与季节不同);1个季度=3个月。

1、2、3月是第一季度;4、5、6月是第二季度;

7、8、9月是第三季度;10、11、12月是第四季度。

第一季度是90天或91天(2月影响了第一季度的天数);第二季度是91天;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都是92天。

一年四季是指:春、夏、秋、冬(它是按农历的节气划分的)。

4. 纪念日:

1月1日元旦 3月8日妇女节 3月12日植树节 5月1日劳动节

5月4日青年节 6月1日儿童节 7月1日建党日 8月1日建军节

9月10日教师节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澳门回归1999年12月20日

5. 平年有52个星期零1天,闰年有52个星期零2天。

6. 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分针走24圈,

7、常用的时间单位有:世纪(100年)、年(12个月)、季度(3个月)、月、旬(上旬-每月1-10日;中旬——每月11-20日;下旬——每月21日至月末)、星期、日、时、分、秒。

1年=12个月=4个季度 1季度=3个月 1日=24时,

1时=60分 1分=60秒一周=7天一星期=7天

8. 计算经过时间

①在计算时间时:一般用24时计时法计算比较容易。终点时刻-起点时刻=经过时间

②在求同一天内经过的时间时,用结束(到达)时刻-起始(出发)时刻。

③如果出现跨天的时候,则:结束时刻+24时-出发时刻

或者 24时-出发时刻+结束时刻

(如:18时——第二天6时。计算:6+24-18=12小时或者24-18+6=12小时)

9. 天数的计算方法:

①计算某年的天数时要先判断那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②如果经历的时间经过不同的月份,要采用分段计算(即一个月一个地计算)。

例如:某中学从7月15日开始放假,到8月18日开学,请问一共放假了多少天?

可以这样思考:先想把七月份过完在家休息了几天,也就是从7月15日到7月31日一共有31-15+1=17(天),8月18日开学说明八月只能休息到8月17日,然后再加八月的17天,17+17=34天也就是一共放假的天数。

10. 推算星期几的方法

例:已知今天星期三,再过50天星期几?解析:因为一个星期是七天,那么由50÷7=7(星期)……1(天),知道50天里有7个星期多一天,所以第50天是星期四。

11. 制作年历或日历步骤:

(1)先查清第一天是星期几。

(2)做年历时判断该年份是平年还是闰年。

(3)休息日可用另一种颜色标出。

(4)节假日等可标注出来。

12. 一个人12岁只过了3个生日,他一定是闰年的2月29日出生的。

如果历史中某人出生于1896年2月29日,那么他到8岁才过第一个生日.(1900年是平年,没有2月29日)

13. 求周岁或周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1949年10月1日,到2013年是64周年。(2013-1949=64)14. 根据一周有7天,推算星期几:

例:1月10日是星期二,1月份中是星期二的还有哪些日子:

往前推:1月3日往后推:1月17日、1月24日、1月31日

15.[分月计算] 如6月12到8月17日是多少天?

16. 求经过多少天:主要分析是否包含开始时间

如果包含开始时间:结束时间-开始时间+1

例:图书展从5月3日举办到5月25日结束,一共举办多少天?

25-3+1=23(天)(包括5月3日)

例:7月5日放暑假,9月1日开学,一共放几天?

(不在同一月份的,需要分别求出期间的每个月各放了几天)

7月:31-5+1=27(天)(包括7月5日)

8月:共31天

所以27+31=58(天)共放了58天。

第三单元平移和旋转

1. 平移是物体沿直线运动,本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旋转是物体绕某一点或轴运动,本身方向发生改变。物体进行平移和旋转运动形状和大小都不改变。

2. 判断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

(1)图形平移的方向按箭头指向用上、下、左、右来叙述。

(2)确定平移距离要先找好一组对应点或对应线段,对应点或对应线段之间的距离就是图形平移的距离。

3. 看、画平移图形:弄清方向,数对格数;画平移图形:弄清方向画箭头,确定——点数格数,再画出整个图形。(平移的特点:图形、大小、方向不变;位置改变。)

4. 画平移图形的方法:

(1)要把平移图形各个顶点按指定的方向和格子数平移到新的位置,描出各点。

(2)把各点按顺序连接起来,得到平移后的新图形。

5. 物体沿着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平移的特征:平移时物体的形状、大小、方向都不改变,只是位置变了。

6. 旋转:物体绕着一个点或一个轴运动的现象叫旋转。旋转的特征:旋转时物体的形状、大小都不改变,只是自身的方向和位置发生变化。

注意点:钟摆的运动是旋转。

第四单元乘法

1. 口算乘法:

①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用整十数0前面的数与两位数相乘,计算出结果后,再在积的末尾添上1个0。(如:30×32=960;想:3×32=96,在96的末尾添上1个0,是960.)

②整十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两个乘数相乘,可以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然后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后面添几个0。(如:30×40=1200;想:3×4=12,在12的末尾添上2个0,是1200)

③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略

2. 乘法的估算一般有这样几种方法:比谁大;比谁小;在谁左右。

(1)估算积比谁大。例如29×42可以把这两个乘数看作接近它们同时又比它们小的整十数,29看作20,42看作40,20×40=800,所以29×42一定比800大;

(2)估算积比谁小。例如29×42可以把29和42这两个乘数都看成比它们大又接近它们的整十数,29看作30,42看作50,30×50=2000,29×42的积一定小于1500。

(3)积在谁左右:可以把两个乘数看成与它们最接近的整十数,例如要知道29×42大约是多少,因为29≈30 , 42≈40,所以29×42≈1200。29乘42的积在1200左右。

(4)乘法的估算必须会用四舍五入法。

如乘法估算:81×68≈5600,就是把81估成80,68估成70,80乘70的5600。

3. 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4. 0乘任何数都得0。

5. 乘法验算:交换两个乘数的位置。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从相同的角度观察不同的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2. 根据从两面看到的视图形状来推测物体的形状,不要认为物体的形状只有一种,有的物体形状不同,但从某一面或两面看到的视图却是相同的。

3. 这个单元还出现数小正方体的个数的题目,数小正方体时,一定要一层一层有序地数,一定要数清楚被压住或挡住的小正方体的个数。

4.小学数学中,观察物体一般从正面、侧面(右侧)、上面观察。观察一个长方体,最多同时看到3个面。

第六单元千米和吨

1. 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作单位。千米可以用符号“km”表示。

世界上最长的三条河流是尼罗河长6671千米,亚马逊河6400千米,中国的长江6300千米。南京长江大桥有6772米,大约7千米。

2.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1米=100厘米.

3. 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

100袋10千克的大米重1吨、50个体重25千克的小朋友体重是1吨。

4. 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5. 基本换算方法:先确定单位的大小,再依据正确的进率写出数据。

技巧:大单位搭配小数据,小单位搭配大数据

6.选择合适的单位,要记住生活中的例子:

一粒花生米大约重1克,一枚一角硬币约重2克,一枚一元硬币约重6克,

2袋500克的盐重1千克。书包重约3千克。三年级小学生体重30千克,成年人体重约70千克。

卡车的载重量约5000(千克),轮船的载重量约5000(吨)

第七单元轴对称图形

1.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就是对称轴(折痕两边的图形方向相反)。

2. 画轴对称图形:先根据对称轴确定方向,再找准对称点,最后连线画出整个图形。

3.有的轴对称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很多条对称轴。例如这个

条对称轴,而有5条对称轴。

4. 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有:长方形(24条)、等腰三角形(1条)、等边三角形(3条)、圆形(无数条)等。

5. 字母是轴对称图形的有:A、B、C、D、E、H、I、M、O、T、V、U、W、X、Y。

6.阿拉伯数字是轴对称图形的有:0、1、3、8 (手写体)

7.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第八单元认识分数

1. 把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几份就是它的几分之几。平均分的份数作分母,所取的份数作分子。

2. 用分数表示一个整体或一个物体的一份、几份时;一定要把这整体或这个物体平均分。

3.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只要把这个数除以分母,再乘分子。

4. 几分之一的含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

几分之几的含义: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几份就用几分之几表示。

5. 分数的比较大小:分母相同看分子,分子大,分数就大。

分子相同看分母,分母大,分数(反而)小。

6. 简单的分数计算: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

(3)1减几分之几:看减数的分母是几就把1写成和减数分母相同的、分子和分母相同的

分数,再计算。(1-

3

10

10

10

3

10

7

10

7. 在两个整体的数量不能确定时,不能比较它们几分之几的大小。

例如:一堆苹果的

7

10

大于另一堆苹果的

3

10

。这种说法是不合理的,因为一堆苹果与另一堆

苹果实际有几个没告诉我们,无法确定它们的

7

10

有几个,所以一堆苹果的

7

10

与另一堆苹果

3

10

无法比较。

第九单元面积

1. 面积就是物体表面的大小,或平面图形的大小。

2. 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观察法、重叠法、测量法、数格法

3. 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4. 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但面积1平方米的图形可以有多种形状,不一定是边长1米的正方形,

5.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长方形的长=面积÷宽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长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长方形的长用a表示;长方形的宽用b表示。 S=a×b

6.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正方形的面积用S表示;正方形的边长用a表示。S=a×a

7. 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00)(100)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00平方厘米

8. 当正方形周长相等时,边长、面积相等;当正方形面积相等时,边长、周长相等。

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9. 在长方形里剪最大的正方形,边长就是长方形的宽。可以剪几个,由长方形的长所决定。

10. 几个知识点:

①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形周长不一定相等;周长相等的长方形,面积不一定相等。

②周长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中,长和宽的差越小,面积就越大,其中正方形的面积最大。 面积相等的长方形和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小。

③两个长方形或正方形拼成一个新图形后,面积总和不会变,周长总和会变化。

④不同的计量单位之间不能进行比较。如: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周长和面积相等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虽然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面积是16平方厘米,但周长和面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是两个不同的计量单位,不能进行比较。

⑥思考题:甲图形的面积比乙图形的面积大。但是他们的周长相等。

⑦用20个小棒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用20个边长

1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两种情况不一样)

⑧ 当长方形周长相等时,图形越方(长、宽越接近),面积越大。当周长相等时,长和宽的

长度相差越小,面积越大;

用数量相等、长度相等的小棒围形状不同的长方形,每个长方形的周长一定相等, 但面积不一定相等。

⑨ 当长方形面积相等时,图形越方(长、宽越接近),周长越小。当面积相等的情况下,长

和宽的长度相差越大,长方形周长就越长;

用数量相等的同一种小正方形去拼不同形状的图形,这些图形的面积一定相等,但周长不一定相等。

第十单元 小数

1. 把1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也就是0.1 。

2. 把1个整体平均分成10份,每份是它的十分之一,取其中的1份,就是十分之一,

也写作0.1;取其中的3份,就是十分之三,写作0.3......这些是一位小数,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十分之几写成小数就是零点几,零点几写成分数就是十分之几。

3. 小数点是小数中整数部分与小数部分分界的标志,小数点的左边是它的整数部分,右边

是它的小数部分。(0.5的整数部分是0,小数部分是0.5;8.7的整数部分是8,小数部分是0.7)

4. 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再从低位开始算起,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加数或减数中的小数点对齐。最后记住在得数中点上小数点。

5. 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小数点后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还是相同,就比较小数点后第二位……

6. 整数的小数点在个位的右下角。(3=3.0)

记住:小数不一定比整数小。

小数比0大。(√)

小数都比1小。(×)[正例:0.6;反例:1.8]

小数都比整数小。(×)

大于0且小于1的数是小数(√)

小数是大于0且小于1的数(×)

0.4和0.8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其中有3个是一位小数(×)

第十一单元统计

1. 平均数的特点:

平均数表示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并不表示这组数据中某一个物体的实际数量。它与平均分不是一个概念。

2.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般大于这组数据中的最小数,又小于这组数据中的最大数,因此平均数应该在一组数据的最小数与最大数之间。

3. 求平均数的方法:

(1)移多补少

(2)先合再分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平均数×份数=总数

(也就是先求出一组数据的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求得平均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总结(完整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认识东、南、西、北与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确定方向(或约定方向)的方法: ①.早上太阳升起的方向是东方;②.傍晚太阳落下的地方是西方;③.指南针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④.北斗星所指的方向是北方;⑤.一般情况下,地图(或图纸上)规定向上为北。 【2】根据确定一个方向后,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或南北相对,东西相对” 绘制“十字叉”,确定其它七个方向。(P3【1】) 知道: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这些方向是相对的。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观察点就是我们所站在的位置的地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十字叉”,用箭头“↑”标出北方(没有特别说明时,一般向上为北)。(P4【2】) 【4】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如①:“甲在乙的……方”,是指:以乙为观察点,也就是以乙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方向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 (P5【3】、7【3】) 如②:“甲的……方是……”,是指:以甲为观察点,也就是以甲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甲的什么方向的事物.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绘制出“十字叉”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P8【4】)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In the second semester of third grade。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ns and n. Firstly。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eight ns: north。south。east。west。northeast。southeast。northwest。and southwest。They can determine the n by observing the sunrise and sunset。using a compass or the North Star。or by following the map's n。By drawing a cross and using the "up is north。down is south。 left is west。and right is east" rule。students can determine the other seven ns. To understand maps。students need to determine their n and use the "up is north。down is south。left is west。and right is east" rule to determine the ns of their n and surrounding objects。They can describe the route by starting from their n and following the n towards the n.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1-8单元)概念及公式大全

三年级数学(1-8单元)概念及公式大全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东北对西南,东南对西 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一共有8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南与北相对,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2、验算除法: (1)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内容和行数、列数。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 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比如: 30×500=15000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 3.几个个特殊数: 25×4=100 ,125×8=1000 25×8=200 ,125×4=500 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 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总结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概念总结 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 东与西相对 南与北相对。东→南→西→北 按(顺)时针方向转。 2. 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绘制的。 3. 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现了指四方向的――司南 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 笔算除法顺序 确定商的位数 试商 检查 验算。 2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余数 ÷商=除数 3 0除以任何数 0除外 都等于0 0乘以任何数都得0 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4 笔算除法时 那一位上不够商1 就添0占位。 最高位不够除 就看两位上商。 5,除法计算时 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6. 2、3、5倍数的特点 2的倍数个位上是2、4、6、8、0的数是2的倍数。 5的倍数个位上是0或5的数是5的倍数。 3的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 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比如 462 4+6+2=12 12是3的倍数 所以462是3的倍数。 7关于倍数问题 两数和÷倍数和=1倍的数 两数差÷倍数差=1倍的数 例 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 甲乙两数的和是24,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 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加起来就相当于乙数的6倍了 而它们加起来的和是24。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6倍是24。所以乙数为24 甲数为 4×5=20 同样

若已知甲数是乙数的5倍 甲乙两数之差是24 求甲乙两数 这里把乙数看成1倍的数 那甲数就是5倍的数。它们的差就相当于乙数的4倍了 而它们的差是24。 这也就相当于说乙数的4倍是24。所以乙数为 24÷4=6 甲数为 6× 5=30 8.和差问题 (两数和—两数差)÷2=较小的数(两数和+ 两数差)÷2=较大的数 例:已知甲乙两数之和是37,两数之差是19,求甲乙两数各是多少?如图: 解:假设乙数是较大的数。乙:(37+19)÷ 2=28 甲: 28-19=9 9.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如图,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0.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 ……,求被 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根据除法中“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规则,余数最大应是7,最小应是1。 再由公式:商×除数+余数=被除数,知道被除数最大应是6×8+7=55,最小应是6×8+1=49。 ②少年宫有一串彩灯,按1红,2黄,3绿排列着,请你猜一猜第89个是什么颜色? 由图可知 彩灯一组为 1+2+3=6 个 照这样下去 89÷6=14 组 (5) 个 第89个已经有像上面的这样6个一组14组 还多余5个 这5个再照1红 2黄 3绿排列下去 第5个就是绿色的了。 ③加一份和减一份的余数问题。 例1 38个去划船 每条船限坐4个 一共要几条船 38÷4=9 条 ……2 人 余下的2人也要1条船 9+1=10条。 答 一共要10条船。 例2 做一件成人衣服要3米布 现在有17米布 能做几件成人衣服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文老师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八个方向。 1. 辨认方向的方法:可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也可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2. 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 相对的。 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3. 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4. 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什么方向等。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 【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线。 2.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p5做一做;p9做一做;) 3.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 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前面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乘法口诀做除法的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除法估算:493÷8≈,把493估成480,而480是8492,然后再口算480÷8得60,所以493÷8≈60。 (二)笔算除法 1.【除数是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先除被除数的前一位;如果不够除,再除被除数的前两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到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不够商1,用“0”占位。(每一次除得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 2.【判断商是几位数的方法】:先看被除数的最高位,被除数最高位大于或等于除数,则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相同;如果被除数最高位小于除数,则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 3.【除法的验算方法】: (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被除数; 如:128÷4=32,用乘法验算,被除数=除数×商,即4×32=?,得数如果是128,则除法算式算对 了,否则算错了。 (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如:417÷4=104……1,用乘法验算,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即4×104+1=?,得数 如果是417,则除法算式算对了,否则算错了。4.注意关于0的一些规定: (1)0不能作除数。 (2)相同的两个数相除商是1。 (3)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特别提醒: 1.口算、估算、笔算除法的方法和格式,其中中间、末尾有0的要特别注意。口算题可以直接列式计算;估算题要注意书写格式(用“≈”,约等号): 2.解决问题中注意看清题目意思,按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需要估大还是估小,有或者不管大小)。 第三单元:《统计》 知识要点: 1. 会看横向条形统计图及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完成的统计图上一定要标记数据。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总结 第一单元除法 1.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 从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 哪一位上不够商1就商0;每次除得的余数要比除数小。 计算过程中横式上不能丢掉余数。要养成验算的好习惯。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2. 判断商是几位数? 如果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字大于、等于除数,商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字小于除数,商是两位数。 3. 如何验算:除法用乘法来验算。 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 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4. “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没有意义;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5. 连续除以两个数=除以这两个数的积。例如120÷15=120÷3÷5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它连续除以这两个数。例如64÷32=64÷8÷4=2 6. 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任何数本身; (4)任何数减0都得任何数本身。 7. [半价出售](原来的价格÷2=现在的价格) 8. 每次计算三位数除以一位数时要先估计一下商是几位数后再计算,这样估算和笔算结合可以提高我们计算的正确率。 例如:计算432÷4时先估算:被除数最高位上4等于除数4,商一定是三位数(108), 如果你计算出432÷4=18你就马上能感觉到这题一定错了。 9. 被除数除以除数商是几,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也可以说被除数里有几个除数。 例如:28÷4=7,说明被除数应该是除数7倍。被除数里有 7个除数。 10. 被除数的末尾有0商的末尾不一定有0。 例如:100÷4=25商的末尾就没出现0。被除数中间有0,商的中间不一定有0; 例如:604÷4=151商的中间就没有0。 11. 数量关系式: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工效×工时=工总工总÷工效=工时 12. 锯木头问题 王叔叔把一根木条锯成4段用12分钟,锯成5段需要多长时间? 想:锯成4段只用锯3次,也就是锯3次要12分钟,那么可以知道锯一次要:12÷3=4(分钟);而锯成5段只用锯4次,所需时间为:4×4=16(分钟) 13. 巧用余数解决问题。 ①()÷8=6……(),求被除数最大是(),最小是()。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附各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概括 四则运算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3、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4、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一单元除法 直接上图,除法计算法则都在里面了: 1、判断商的位数:

①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商的位数跟被除数相同,如864÷4=(商是3位数),312÷3=(商是3位数) ②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字<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少一位,如246÷6=(商是2位数) 。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除到哪一位不够商1时,则添0,分为两种情况: 注意:商中间、末尾的0起着占位的作用,不能随便少去! 3、计算时我们要养成先估算,再计算,最后再验算的好习惯。 除法的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时候不必算出准确的结果,而是把一些数看成和它接近的整十、整百、整千,然后进行计算,这样的计算就叫做估算。除法估算举例:312÷3≈300÷3=100 除法的验算:能除尽: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5、辨析容易混淆的文字题: 例:(1)甲是176,乙是甲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甲”已知时,用“乘法”) 乙:176×6 (2)甲是1584,是乙的6倍,乙是多少?(“的”字左边的“乙”未知时,用“除法”) 乙:1584÷6 6、乘除法混合运算法则: (1)算式里只有乘除法,要依次计算。 (2)一个数连续除以另外两个数,相当于除以那两个数的乘积,例如:200÷2÷4=200÷(2×4)。 第二单元图形的运动 1、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叫轴对称图形,那条直线就是对称轴。 2、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的两个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初步认识: (1)张叔叔在笔直的公路上开车,方向盘的运动是(旋转)现象。 (2)升国旗时,国旗的升降运动是(平移)现象。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 除法估算:493÷ 8≈,把493 估成480,而480 是三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知识要点: (一)认识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 南八个方向。 1. 辨认方向的方法:可借助太阳等身边事物辨别方向, 也可借助指南针等工具辨别方向。 2. 根据一个方向确定其它七个方向,知道哪些方向是 相对的。 南←→北,西←→东;西北←→东南,东北←→西南。 3. 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先确定好观察点,把选好 的观察点画在平面图的中心位置,再确定好各物体相 对于观察点的方向。在纸上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绘制,用箭头“↑”标出北方。 4. 看懂地图。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置,以自己所 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 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向:谁在谁的 什么方向等。 (二)看简单的路线图描述行走路线。 1. 【看简单路线图的方法】:先要确定好自己所处的位 置,以自己所处的位置为中心,再根据“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确定目的地和周围事物所处的方 向,最后根据目的地的方向和路程确定所要行走的路 线。 2. 【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以出发点为基准,再看哪 一条路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路线描述出来(先向 哪走,再向哪走)。有时还要说明路程有多远。(书: p5 做一做;p9 做一做;) 3. 综合性题目:给出路线图,说出去某地的走法,并根 据信息求出所用时间、应该按什么速度行驶、或几时 能到达、付多少钱买车票等等。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一)口算除法 1. 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用被除数0 前面数除以一位 数,算出结果后,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 的结果后添几个0。 (2)【想乘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所 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把三位数看成几百几十或整百的数, 再用口算除法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乘法口诀做除法的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 近或等于被除数的最高位或前两位,几百或几十就是 所要估算的商。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总结 数学是一门学科,它是描述和研究数量、结构、变化以及空间关系的科学。在三年级下册的数学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概念。以下是对这些概念的总结: 一、数字与运算 1. 数字的认识:我们学会了阿拉伯数字,并能够正确读写、比较数字的大小。 2. 加法与减法: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概念和加法算式的计算方法,以及减法的概念和减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3. 乘法与除法:我们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概念和乘法算式的计算方法,以及除法的概念和除法算式的计算方法。 二、数的拆分与组合 1. 数的展开与合并:我们学习了将一个数展开成多个数的和,并学会了将多个数合并成一个数。 2. 数的进位与退位:我们了解了进位和退位的概念,能够在加法和减法运算中进行进位和退位的操作。 三、数的序数与位置 1. 数的序数:我们学会了用序数词来表示一个数在一组数中的位置,如第一、第二、第三等。 2. 数的相对位置:我们学习了在数轴上确定一个数的位置,并能够比较不同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图形与空间 1. 点、线、面、体:我们学习了图形的基本要素,了解了点、线、面和体的概念。 2. 二维图形:我们认识了常见的二维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形,并能够辨认它们的特征。 3. 三维图形:我们初步了解了常见的三维图形,如立方体、球体和圆柱体,并能够分辨它们的形状和特点。 五、数据收集与分析 1. 数据的收集:我们学习了如何进行简单的数据收集,例如通过调查问卷或实地观察来收集数据。 2. 数据的整理与呈现:我们学会了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并能够用图表的形式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3. 数据的分析与解读:我们初步掌握了通过观察和分析数据图表来得出一些简单推断和结论的方法。 通过三年级下册的数学学习,我们对数字与运算、数的拆分与组合、数的序数与位置、图形与空间以及数据收集与分析等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这些概念为我们打下了坚实的数学基础,为今后更高级的数学学习奠定了基础。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东西是两个相对的方向,南北是两个相对的方向。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方法〔1〕口算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百数。在口算时,首先应将整百数看做是由几个百组成的,几个百除以一位数,商是几个百,即为几百。〔2〕几百几十数除以一位数,商为整十数。在口算时,要先将几百几十数看做是由几个十组成,几个十除以一位数,商是几个十,即为几十。 2、估算方法:在进行除法的估算时,首先要将被除数看做是与它最为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再用这个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去除以一位数,就可以得到估算的结果了。 3、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1〕十位数和个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的,先用除数除被除数的十位,商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然后除被除数的个位,商写在被除数的个位上。〔2〕一位数除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不能被整除的,先用除数除被除数的十位数,有余数的,余数必须比除数小。余下的数要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后再继续除。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被除数那一位的上面。 4、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还是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起,如果被除数的百位数比除数大或与除数相等,那么商写在百位上。如果被除数的百位数比除数小,不够除,就要将百位数与十位数合起来再除以一位数,得到的商写在被除数的十位上。 5、被除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除法〔1〕被除数中间有0,假设百位数不能被整除,就要将余下的数和十位上的0合起来再除。假设百位上的数可以被除数整除,十位上的0除以除数等于0,要写在商的十位上。〔2〕被除数的末尾有0的除法,也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起,假设除到十位数时正好可以除完,那么商的末尾就要写上一个0。假设除到十位数时并没有被整除完,就要将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0合起来,再除以除数。 6、商中间有0的除法:计算除法的时候,在求出商的最高位以后,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那一位上面写0。有几位连续不够商1,就要连续用几个0占位。 7、商的末尾有0的除法〔1〕商的末尾有0而且没有余数。在算除法时,当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正好除尽,被除数的后面还有一个0或几个0,就要在商的后面同样写上一个0或几个0。〔2〕商的末尾有0同时还有余数的。在算除法时,如果除到被除数的十位正好除尽,同时被除数个位上的数比除数小,就可以不必再除,只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被除数个位上的数就是余数。 8、除法的验算方法〔1〕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要检查除法算的对不对,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的方法来验算。如果积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如果积不等于被除数,说明计算错误。〔2〕有余数除法的验算方法。验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再加上余数的方法来验算。商×除数﹢余数=被除数,说明计算正确。 第三单元统计 1、条形统计图:在直角坐标系上,用条形的上下或长短来表示统计数量的大小的图形,叫做条形统计图。常见的有横向条形统计图和纵向条形统计图。统计图中的一格可以代表一个单位,也可以代表假设干个单位。在统计的数据比拟大时,起始格与其他格可以表示不同单位量。 2、平均数:一组数据相加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结果叫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作为不同组数据比拟的一个指标。 3、求平均数的方法〔1〕移多补少法〔2〕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第四单元年、月、日 1、一年有12个月,一个月是31日的月份有一、三、五、七、八、十、十二月,一个月是30日的月份有四、六、九、十一月,平年二月28日,闰年二月29日。 2、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时,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3、平年全年365天,闰年全年366天。 4、24时计时法:在一日的时间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第一圈从夜里12时〔也就是0时〕到中午12时,是12小时;第二圈从中午12时到夜里12时〔也就是第二天的0时〕,也是12小时。 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先用表内乘法把两个因数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的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末尾添上几个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1、口诀要牢记: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东北对西南 ,东南对西北东→南→西→北,是按顺时针方向转; 3、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一共有8个方向: 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和西南;南与北相对, 东与西相对,西北与东南相对,东北与西南相对; 4、知道其中一个方向,可以通过顺时针方向按东、南、西、北的顺序确定其它的方向; 5、判断一个地方在什么方向,先要找到一个物体为观察点 ,再进行判断; 6、判断方向我们一般使用:指南针和借助身边的事物;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就发明了指示方向的——司南; 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1、口算时要注意: 10除以任何数0除外都等于0; 20乘以任何数都得0; 30加任何数都得原数; (4)任何数减0都得原数 ; (5)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先用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得数的末尾加上几个0. 2、验算除法: 1 被除数÷除数=商 2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被除数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3、笔算除法的顺序:确定商的位数,试商,检查,验算; 4、笔算除法时,那一位上不够商1,就用0占位;最高位不够除,就向后 退一位写商;

5、计算除法时,记住每一次减得的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三单元统计 1、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统计项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2、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是更有利于数据的观察、比较和分析; 3、复式统计表的制作步骤:1、确定统计表的名称;2、确定统计表的行列 内容和行数、列数;3、制作表头一般分为三栏; 4、填写数据并核对;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先把0前面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 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比如:30×500=15000 可以这样想,3×5=15,两个因数一共有3个0,在所得结果15后面添上3个0就得到30×500=1500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再与第二个因数十 位……上的数相乘; 3.几个个特殊数:25×4=100 , 125×8=1000 25×8=200 , 125×4=500 4.相关公式:因数×因数=积积÷因数=另一个因数 第五单元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围成一个图形的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周长;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3.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cm2 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①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②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③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已知面积求长:长=面积÷宽已知面积求边长:边长=面积开平方 已知面积求宽:宽=面积÷长已知周长求边长:边长=周长÷4 已知周长求长:长=周长÷2-宽 地砖的块数=房间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 每块地砖的面积=房间的面积÷地砖的块数 房间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块数 5.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是100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复习) 一、位置与方向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找观测点:在(谁)的什么方向,(谁)就是观测点,要在观测点上画作标,画箭头看方向。 二、平均数 1、平均数×份数=总数 2、总数÷平均数=份数 三、判断商是几位数 1.、判断商是几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够除商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商是两位数。 四、年、月、日 1、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闰一日,一日要在二月加。 2.、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3.、七大,四小,一平。 4、两天的时间分开算,24小时是关键。第一天时间直接减,第二天时间再相加。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9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 五、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4、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5、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6、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7、面积: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8、面积: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9、长方形的周长=(长+宽)的和×2。 10、长度: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11、长度: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1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3、面积:正方形的边长=面积÷边长。 14、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5、长度: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6、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8、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9、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0、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1、边长的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 22、1公顷=10000平方米。 23、1 平方千米=100公顷。 24、公顷通常测量广场、机场、车站、果园、农田。 25、平方千米通常测量国家面积、海面、湖面、省市面积。 26、面积相同周长不一定相同,周长相同面积不一定相同。 27、余数一定小于除数,除数不一定大于余数。 28、周长与面积单位不相同,所以无法比较大小。 三年级下数学概念题库 1、除法: 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位数判断看百位是否够除;够除商就是三位数,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②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③商中间或末尾有0,关键看所除的那一位是否够商上1,不够商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全集

一、位置与方向 1、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找观测点:在(谁)的什么方向,(谁)就是观测点,要在观测点上画作标,画箭头看方向。 二、平均数 1、平均数×份数=总数 2、总数÷平均数=份数 三、判断商是几位数 1.、判断商是几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被除数百位上的数够除商是三位数,如果被除数百位上的数不够除,商是两位数。 四、年、月、日 1、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冬三十天,只有二月二十八,每逢四年闰一日,一日要在二月加。 2.、平年全年有365天,闰年全年有366天。 3.、七大,四小,一平。 4、两天的时间分开算,24小时是关键。第一天时间直接减,第二天时间再相加。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如1990年不是闰年,而2000年是闰年。 五、面积 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4、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5、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6、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7、面积:长方形的长=面积÷宽。 8、面积:长方形的宽=面积÷长。 9、长方形的周长=(长+宽)的和×2。 10、长度:长方形的长=周长÷2-宽。 11、长度:长方形的宽=周长÷2-长。 12、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13、面积:正方形的边长=面积÷边长。 14、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15、长度:正方形的边长=周长÷4. 16、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17、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8、测量土地的面积时,常常要用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平方千米。 19、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 20、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21、边长的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00平方米。 22、1公顷=10000平方米。 23、1 平方千米=100公顷。 24、公顷通常测量广场、机场、车站、果园、农田。 25、平方千米通常测量国家面积、海面、湖面、省市面积。 26、面积相同周长不一定相同,周长相同面积不一定相同。 27、余数一定小于除数,除数不一定大于余数。 28、周长与面积单位不相同,所以无法比较大小。 三年级下数学概念题库 1、除法: 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位数判断看百位是否够除;够除商就是三位数,不够除商就是两位数。 ②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必须小于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总结

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总结三年级下册数学知识总结「篇一」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在实践操作活动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口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4.经历探索口算方法的过程,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 5.理解面积的意义;认识常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6.使学生初步掌握十分之几、百分之几的分数都可以改写成零点几的形式; 7.使学生正确掌握小数的读、写法;使学生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二、学习难点: 1.使学生认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形成正确的“面积单位”概念; 3.使学生正确理解小数的含义; 4.以元为单位的小数与几元几角几分的相互改写;以米为单位的小数与米、分米、厘米的相互改写。 5.学会口算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6.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三、知识点归纳总结: 1.位置:所在或所占的地方。

2.方向:指东,西,南,北等方位。 3.除法: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若ab=c(b≠0),用积数c和因数b来求另一个因数a的运算就是除法,写作c/b,读作c除以b(或b除c)。 其中,c叫做被除数,b叫做除数,运算的结果a叫做商。 4.除法法则:除数是几位,先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哪位上面,不够商一,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商是小数,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数是小数,要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5.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自然数,商不变。 6.除法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几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那几个数的乘积,就是除法的性质。有时可以根据除法的性质来进行简便运算。如:300÷25÷4=300÷(25×4)。 7.被除数、除数、商的关系: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也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8.笔算除法: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9.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10.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运算;两级运算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11.第一级运算: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 12.第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 13.数据:数据也称观测值,是实验、测量、观察、调查等的结果,常以数量的形式给出。 14.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组织有目的地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使之成为信息的过程。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1.面东背西,左北右南。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面北背南,左西右东。面南背北,左东右西。 2、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3、东和西相对,南和北相对,东南和西北相对,西南和东北相对。 4.在谁的什么方向谁就是观测点,要在观测点上画坐标、画箭头、看方向。 5、我国的五座名山,合称“五岳”。他们分别是中岳嵩山、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 6、指示方向的仪器有:司南、古代罗盘、指南针。 二.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的反应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 1. 总数÷份数=平均数 2.平均数×份数=总数 三.商是几位数 1、确定多位数除以一位数商的位数方法: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大于或等于除数时,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当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小于除数时,商的位数比被除数的位数少一位。 2、没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有余数时: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3、“0”不能做除数,做除数除法没有意义,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四.年、月、日

1.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四、六、九、十一三十日,平年二月二十八天,闰年二月二十九天,平年365天,闰年366天,平年闰年很好判,年份除以4记心间,有余数的是平年,没有余数是闰年,单数一定是平年,假如遇到整百年,千万要用400算。 2. 一年12个月:七大月、四小月、一个特殊的月(2月)。 3. 平年2月28天,全年有365天,有52个星期……1天。闰年2月29天全年有366天,有52个星期……2天。 4.一年有4个季度,1、2、3月为第一季度,平年有90天,闰年有91天; 4、5、6月为第二季度,共有91天; 7、8、9月为第三季度,共有92天; 10、11、12月为第四季度,共有92天。 4.两天的时间分开算,24是关键。第一天的时间直接减,第二天的时间再相加。 5.公历年份是4的倍数的,一般都是闰年;但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400的倍数才是闰年。 6.在一日(天)里,钟表上时针正好走两圈,共24小时。所以,经常采用从0时24时计时法,通常叫做24时计时法。普通计时法一定要加上“上午”、“下午”或“晚上”等前缀。 日等 8、两种计时法的转化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三年级下册数学概念 1、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C=(a+b)×2 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C=4a 3、长方形的面积=长×宽S=ab 4、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S=a.a= a 5、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S=ah÷2 6、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S=ah 7、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8、直径=半径×2 d=2r 半径=直径÷2 r= d÷2 9、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圆周率×半径×2 c=πd =2πr 10、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πr 11、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12、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 =abh 13、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S =6a 14、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a 15、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S=ch 16、圆柱的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 S=2πr +2πrh=2π(d÷2) +2π(d÷2)h=2π(C÷2÷π) +Ch 17、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V=πr h=π(d÷2) h=π(C÷2÷π) h 18、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3 V=Sh÷3=πr h÷3=π(d÷2) h÷3=π(C÷2÷π) h÷3 19、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体 1、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1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1倍数=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

三年级数学下册汇总 全册概念整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概念整理 一、长度单位:长度单位有千米(公里)、米、分米、厘米、毫米。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米=10分米 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 1千米(公里)=1000米 1千米=10000分米 1千米=100000厘米 1千米=1000000毫米 二、质量单位:有吨、千克、克。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三、加法: 1.加数+加数=和 加法的验算方法: 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②和-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四、减法: 1.被减数—减数=差

减法的验算方法: ①被减数=差+减数 ②减数=被减数—差 五、位置与方向。 1、辨认方向的方法: 面南背北,左东右西。 面北背南,左西右东。 面东背西,左北右南。 面西背东,左南右北。 2、东与西相对,南与北相对。 3、八个方向: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南、西北。 4、地图通常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的。 六、有余数的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除数一定比余数大。 1、被除数÷除数=商 除法的验算方法:商×除数=被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2.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被除数—余数)÷商=除数 (1)已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这个数是多少?用除法计算。(2)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计算。 2、见到估算、大约、近似数用“≈” 3、除法的估算方法:除数不变,把被除数看成是除数最接近的倍数。 4、和倍应用题: 小数=和÷(倍数+1) 大数=小数×倍数或大数-小数 5、差倍应用题: 小数=差÷(倍数-1) 大数=小数×倍数或差+小数 6、除法的解错题。 公式:错误的商×错误的除数+余数=被除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