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5单元 解决问题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5单元 解决问题

第课时解决问题

1.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综合应用所学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应用所学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难点】

灵活运用面积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

1.丁丁家的客厅长6米,宽4米,面积是( )。

2.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1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4.长方形的面积是128平方米,宽是8米,长是( )米。

5.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7平方米=( )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参考答案】 1.24平方米 2.4平方米 3.121 4.16 5.900 1700 7 45

1.谈话引入。

最近,老师准备把房子重新装修。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应用你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我家的装修提些好的建议,好吗?

(PPT课件出示客厅平面图)

师:这是客厅平面图,我打算铺地砖。在铺地砖之前,你觉得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

预设生:我们要了解客厅的地面面积,地砖的大小,需要多少块地砖,等等。

2.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刚学过的面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由装修房子铺地砖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导入新课,比较自然,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

师: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回忆本单元的知识点,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习例8,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8,阅读理解。

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师:观察上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1:知道了地砖是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

生2:还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生3:要求铺满客厅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师: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先独立解答,然后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

师:谁能说说你们组的想法?

预设生1: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房间地面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块数)(随学生的回答PPT课件出示)

方法一:

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生2: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根据乘法的意义,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随学生的回答板书:长边铺的块数×宽边铺的块数=地砖的块数)(随学生的回答PPT 课件出示)

方法二:

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3.验证。

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预设生:9×200=1800(平方分米)

1800平方分米=18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地面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师:同学们想一想,根据刚才解题的过程,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单易懂?同学们可以用自己认为简单的方法解决问题。

4.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

【参考答案】3×2=6(平方米)

6平方米=600平方分米

600÷4=150(块)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小组交流讨论,明确解题思路。通过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方法。

练习1

1.一条小路长24米,宽3米。

2.一个长方形的游泳池长15米,宽12米,池底全部铺上面积为9平方分米的方

砖,2000块方砖够吗?

【参考答案】1.24×3=72(平方米) 72平方米=7200平方分米2×2=4(平方分米) 7200÷4=1800(块) 2.15×12=180(平方米) 180平方米=18000平方分米

18000÷9=2000(块) 答:2000块方砖够。

练习2

完成《完全解读》相关习题。

这节课我们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知识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要认真分析题意,想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解决问题。

作业1

教材第73页练习十六第4,6,7题。

作业2

完成《全科王·同步课时练习》相关习题。

解决问题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房间地面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块数

长边铺的块数×宽边铺的块数=地砖的块数

1.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基础上的一节综合应用课。我以情境教学法和自主学习法为主,利用情境、合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发现、主动建构知识意义,完成学习目标。首先出示例8,这一环节主要采用的学习方法是小组合作、自主交流,目的是让学生在小组交流中

互补已学知识,在师生交流中体验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让学生对知识有着深刻的记忆,实现高效课堂。

2.通过应用,使学生正确区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概念,熟练掌握、应用有关公式。让学生进一步灵活应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和周长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的意义、计算方法、计量单位有进一步的认识(区别和联系)。

由于三年级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思维能力比较薄弱,并且这部分知识相对比较独立,所以造成学生学习差异比较明显。空间观念较强的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而空间观念较差的中下层生(特别是学困生)对此知识是一知半解的,有的能说出公式,但不能灵活运用公式解决问题;有的概念不清晰,导致求图形的周长与面积公式混淆;少数学生则公式不熟练。

“周长”和“面积”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因此,实施中,一方面要认真用好教材,理解教材编写的意图,渗透先进的教学理念,充分运用教材的已有资源进行教学,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实际,多借助课件和实物图采用直观教学,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使之更加精彩,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

要铺一个长是50米,宽是16米的游乐场地面,用面积是4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来铺,需要多少块?每块地砖3元钱,铺这个游乐场地面要多少钱?

[名师点拨] 要解答需要地砖的块数,必须知道这个游乐场地面的总面积和每块地砖的面积。游乐场地面的总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需要地砖的块数。要解答铺这个游乐场地面所需的钱数,需要的条件是每块地砖的价钱和所需地砖的块数,即每块地砖的价钱×所需地砖的块数=铺这个游乐场地面所需的钱数。

[解答] 50×16=800(平方米)

800平方米=80000平方分米

80000÷4=20000(块)

20000×3=60000(元)

答:需要20000块正方形地砖,铺这个游乐场地面要60000元钱。

【知识拓展】无论是计算长度还是面积,都要认真审题,首先要统一单位,然后才能计算。

边长是18 cm的正方形,最多可以剪成面积是3 cm2的小长方形多少个?

[名师点拨] 要解答小长方形有多少,必须知道正方形的面积和小长方形的面积,对于本题,正方形的面积÷小长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个数。

[解答] 18×18=324(cm2)

324÷3=108(个)

答:最多可以剪成108个小长方形。

铺地砖1

笑笑的卧室地面长4米、宽3米,要选购下面的正方形地砖装修:

A:边长2分米,每块2元;

B:边长4分米,每块4元。

(1)如果用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块?共要多少元?

(2)如果用边长4分米的正方形地砖,至少需要多少块?共要多少元?

(3)选用哪一种地砖比较便宜?

铺地砖2

一个房间用边长5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20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1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参考答案】 1.(1)4×3=12(平方米) 12平方米=1200平方分米2×2=4(平方分米) 1200÷4=300(块) 300×2=600(元) (2)4×4=16(平方分米) 1200÷16=75(块)

75×4=300(元) (3)选用边长4分米的地砖比较便宜。

2.5×5=25(平方分米) 25×200=5000(平方分米) 1米=10分米10×10=100(平方分米) 5000÷100=50(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5单元 解决问题

第课时解决问题 1.巩固面积和面积单位以及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综合应用所学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 应用所学面积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难点】 灵活运用面积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师准备】PPT课件。 1.丁丁家的客厅长6米,宽4米,面积是( )。 2.边长为2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1分米,面积是( )平方分米。 4.长方形的面积是128平方米,宽是8米,长是( )米。 5.9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7平方米=( )平方分米 7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45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参考答案】 1.24平方米 2.4平方米 3.121 4.16 5.900 1700 7 45 1.谈话引入。 最近,老师准备把房子重新装修。今天老师想让大家当一回小小设计师,应用你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为我家的装修提些好的建议,好吗? (PPT课件出示客厅平面图) 师:这是客厅平面图,我打算铺地砖。在铺地砖之前,你觉得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 预设生:我们要了解客厅的地面面积,地砖的大小,需要多少块地砖,等等。 2.导入新课。 师:这节课我们就用刚学过的面积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由装修房子铺地砖引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导入新课,比较自然,引起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欲望。 师:本单元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这节课我们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回忆本单元的知识点,为下面解决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学习例8,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例8,阅读理解。 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师:观察上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生1:知道了地砖是正方形的,边长是3分米。 生2:还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生3:要求铺满客厅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师: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1)先独立解答,然后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2)全班汇报交流。 师:谁能说说你们组的想法? 预设生1: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房间地面的面积÷每块地砖的面积=地砖的块数)(随学生的回答PPT课件出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知识点+练习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知识点 面积和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理解面积的意义和面积单位的意义。 面积: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1平方米: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1平方厘米: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 3.在生活中找出接近于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例子。例如1平方厘米(指甲盖)、1平方分米(电脑光盘或电线插座)、1平方米(教室侧面的小展板)。 4.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不同。长度单位测量线段的长短,面积单位测量面的大小。 5.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背熟: (1)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反过来也要会说。面积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边长是1厘米。)(2)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4)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也就是(10000平方米)。 (5)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

面积单位进率和土地面积单位: 1.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有(公顷)和(平方千米)。 ★“公顷”→测量菜地面积、果园面积、建筑面积 ★“平方千米”→测量城市土地面积、国家面积 1公顷: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公顷。 1平方千米: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2.正确理解并熟记相邻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①进率100: 1平方米 = 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 = 100平方厘米 1平方千米 = 100 公顷 ②进率10000: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 = 10000平方厘米 ③进率1000000: 1平方千米 = 1000000平方米 ④相邻两个常用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 )。 相邻两个常用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 100 )。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分一分(一)课时第一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地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能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 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导学过程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课题分一分(一)课时第二课时课型练习课 教学目标 结合具体情境地和直观操作,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2.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 3.能正确的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读写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教学难点体会学习分数的必要性。 导学过程 一、预习互测: 1.请你将这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两份。折一折 2、请你将这张长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折一折 3、把自己准备的图形平均分。 二.交流质疑 小组交流,把()平均分成()份。 三.合作探究 认识1/4、2/4、3/4、4/4。动手操作,并写出结果。 (1)把手中的正方形平均分成四份。 (2)把其中的一份涂上颜色,涂色部分就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把其中的两份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4)把其中的三份涂上颜色。涂色的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的几分之几。 (5)如果我把整张纸都涂上颜色,那么应该用几分之几表示呢? (6)4/4。4/4也就是这1张纸,所以还可以用()来表示。 四.展示交流 先小组交流结果,然后全汇报。 小结:像1/2、1/4、2/4、3/4……都是利用平均分得到的数,这就是分数。

部编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解决问题》名师教案 一、学习目标 (一)学习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72页例8及做一做。 解决问题是在学生认识了面积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是结合生活中常见的情境铺地砖展开的,通过“阅读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体会“制定的计划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逐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加深对面积的含义和除法含义的理解,了解所学习的知识有什么用处、如何用,加强了前后知识之间的联系,体现了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核心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积累用图示学习数学的经验,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学习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通过画图理解分析题意,感悟用“画图”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的方法,体会几何直观的价值。 2.在教师的指导下制定出解题计划,并能表述清楚,正确解答,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学习重点 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五)学习难点 借助示意图分析数量关系,制定解题计划 (六)配套资源 实施资源:《解决问题》名师教学课件。 二、学习设计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先画一画,再填空

(1)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摆正方形,每行能摆()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你是怎么想的?能摆()行,你是怎么想的?共有()个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2)在一个长8分米,宽6分米的长方形中,摆长是2分米,宽是1分米的长方形,每行能摆()个,你是怎么想的?能摆()行,你是怎么想的?共有()个这样的长方形。 (二)课堂设计 1.复习旧知 (1)40里面有()个2。算式: 150里面有()个5。算式: 7200里面有()个9。算式: (2)填空 5平方米=()平方分米 9分米=()厘米 70分米=()米 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40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00厘米=()分米 (3)一块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这块菜地的面积是()平方米。 (4)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2厘米,它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为新课的学习找到着眼点,对除法的意义、单位间的换算和面积的计算进行回顾,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巩固和激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问题探究 这节课,我们运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例题探究。 ①阅读理解 课件出示主题图,自己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这些信息中,还看到了什么? ②画图分析题意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面积单元导语

本单元共包括四个大的知识点: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1.面积和面积单位 该部分知识共包括例1、例2和例3三个例题。教材通过例1首先让学生初步认识什么是面积,并感知面积的含义;例2通过比较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大小,来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例3让学生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并会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该部分的知识共包括例4和例5两个例题。例4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找到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同时推导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例5让学生感知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该部分的知识共包括例6和例7两个例题。例6让学生通过计算和换算掌握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例7是让学生根据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计算面积,并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例8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应用。 4.解决问题 该部分知识包括例8这一个例题。例8教学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加强直观教学,丰富学生的直接体验,创设充实的实践活动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主动探究,主动获取结论,通过量一量、比一比、估一估、摆一摆、画一画等

数学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研究过程;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测量、操作等实践活动,探索、交流、比较和评价,使学生从中学会估测的方法,鼓励估测方法的多样化;联系实际,探索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要创设具体情景让学生经历对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的再发现过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面积计算公式,并联系实际,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解释的习惯;加强新知识的应用,让学生感觉到是在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设计 第1课时面积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第61页例1、例2,及第62页的做一做。 内容简析 例 1 使学生直观认识面积的概念;例2让学生理解引入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包括为什么要有单位和用什么图形作面积单位两方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单位测量图形的面积。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应用意识,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理解面积的意义,能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教师通过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感受面积大小的判断方法,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本课时中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方法,正确建立面积单位概念,区分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加强对抽象概念的把握。 承前启后链 复习:长方形、正方形的认识。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

2023年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15篇)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案人教版篇一 1、给学生足够的自学空间。 改革课堂,把学习空间还给学生,是从教育实践中获得的方法。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来熟悉题目中的信息,所以这种设计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给予学生足够的信任,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完成这节课的学习任务。 2.引导学生体验解题的全过程。 本设计遵循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与阅读、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三个环节,尤其突出了“分析与解答”的过程,引导学生以发言的形式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先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表达清楚,再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最后回顾反思。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一次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巩固了解决问题的几个步骤,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1、教师准备:ppt课件。 2.学生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校牌。 (一)复习导入。 1、课件出示下列复习题。 (1)5平方米=()平方分米

4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2)长方形菜地长8米,宽5米。这片菜地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16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学生独立完成、修改后的交流报告。 设计意图:通过以上复习题,进一步明确了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巩固了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公式以及在实际中的应用,使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得以巩固和激活,为新课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教材72页例8。 (1)请学生说一说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生1:我知道客厅的长是6米,宽是3米。 生2:我知道地砖是方形的,边长3厘米。 生3:要解决的问题是“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理解题意。 师:要求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就是求什么? 生1:就问一个长方形客厅的地板能铺多少块瓷砖? 生2:就是找出一个长6米,宽3米的大长方形里,可以放多少个边长3米的小正方形。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第5单元 认识面积

第5单元面积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有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

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 (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逻辑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角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示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斤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示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

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面积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一、复习内容教材P60—P75的学习内容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经历整理、交流、解决问题等数学活动过程,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并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利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学生的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活动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3、在示范、交流中,孩子能够配合老师初步学会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进行单元整理复习。 三、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活旧知。 今天老师能和同学们共同上这节课,老师非常高兴,你们高兴吗?那我找一名同学来和老师互相击一下掌,来预祝我们合作愉快吧! 现在请同学们观察我们两个的手你们发现了什么?(老师的手大)那么老师的手大,换句话说就是老师手的面积比这位同学的大。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将和老师一起对《面积》这一单元进行整理与复习。 2、利用思维导图分类整理,梳理知识。 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我们数学课本的60-75页,回忆本单元都学习了哪些内容? (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解决问题)学生配合老师利用思维导图,针对本单元学的前三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举例说明并完成相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解决问题教案

第5单元面积 第 6 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进一步熟悉面积单位的大小,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能力。 3. 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中体验到数学的 价值,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 小明家的客厅地面长6(m),宽4(m),面积是(24m2)。 2. 一个边长为2 米的正方形,面积是(4 平方米)。 3.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1 分米,面积是(121 平方分米)。 4. 小明家装修,要贴地砖,你会根据这个情境提出什么问题?[ 小 组讨论交流] [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课前检测 1. 学生自查、互查预习单。 2. 预习存疑,二次探究。 3. 通过预习,你收获了什么? 三探索新知 1. 出示教材P72例8。 铺客厅地面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2. 解决问题。

师:观察情境,从中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知道地砖是正方形的, 它的边长是3 分米。 生2:我知道客厅地面的长是6 米, 宽是3 米。 生3:我知道要解决的问题是给客厅地面铺地砖,求一共要用多少块地砖。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总结:知道客厅地面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 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砖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要用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分别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用乘法计算出一共要用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方法二: 6×3=18(平方米) 6 米=60 分米 18 平方米=1800 平方分米 3 米=30 分米 3×3=9(平方分米)60÷3=20(块) 1800÷9=200(块)30÷3=10(块) 答: 一共要用200 块地砖。20×10=200(块) 答: 一共要用200 块地砖。[ 板书] 师: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 验证:9×200=1800( 平方分米),1800 平方分米=18 平方米, 正好与客厅地面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 板书] 四当堂检测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解决问题(教案)教学设计

第5单元面积 第7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2、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 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71页例7。 出示例7标识牌和问题。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 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 (1)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

后添几个“0”。 (2)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 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 方法二: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以6400平方厘米=64平方分米 2、学习教材第72页例8。 出示例8。 教师: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 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 方法一:6×3=18(平方米) 18平方米=1800平方分米 3×3=9(平方分米) 1800÷9=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方法二:6米=60分米 3米=30分米 60÷3=20(块) 30÷3=10(块) 20×10=200(块) 答:一共要用200块地砖。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 课 件www.5y https://www.doczj.com/doc/1219310041.html, 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每位乘积不满十),并且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主要内容有:口算乘法、笔算乘法。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本单元的口算乘法主要包括两项内容,第一项内容是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它是在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二项内容是估算,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它是在学生学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掌握了乘法的基本口算方法的基础上教学的。口算是笔算的基础,也是估算的基础。教材先安排口算,在扩大学生的口算范围的同时,为学生学习新的估算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方法做

好必要的准备。并且,在估算和笔算教学活动中,又可以进一步巩固口算。这样,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本单元的笔算乘法的内容是两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习了笔算多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的笔算乘法分两个层次编排。先出现不进位的,突出乘的顺序及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帮助学生理解笔算的算理。接着,编排进位的,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需要进位的笔算过程,帮助学生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是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因为,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学习多位数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基础。而且,为学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因数是更多位数的乘法问题,奠定了基础。 本单元加强了“解决问题”的教学。首先,把计算内容都置于实际生活的背景之下,如送报纸(送信)、估座位、购书等。让学生在现实问题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探讨计算方法。然后,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有意义的、联系生活的情境材料,让学生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是十分有利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关于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范文集锦六篇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初步掌握用一位数除两位数、除整百整十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迅速地进行口算, 2,培养学生认真口算和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 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口算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 理解用一位数除的算理,正确进行口算 四、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口答。 (1)24是由几个十、几个一组成的?84呢? (2)42个十,90个十各是多少? 2、口算: 36÷3 24÷2 30÷3 60÷6 48÷4 84÷4

80÷2 90÷3 (二)教授新课: 出示主题图: 1、根据你的观察,你看看这幅图里面有哪些数学信息? 2、你能用你已有的知识解决途中提出的问题吗? (1)3次就能运完这60箱,赵伯伯平均每次运多少箱? (2)你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和你小组里的同学商量商量。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工具帮助你说明你的思路。 3、小组汇报:解题思路 (1)想口诀二三得六2×3=6,6÷3=2,60÷3=30。 (2)20×3=60,60÷3=30。 (3)把60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0,60÷3=30。 第一个问题轻松解决,第二个问题也没问题。 2、王叔叔有600箱西红柿,他也运3次就运完了,王叔叔平均每次运多少箱?(你是怎样计算的?小组里面说说。) 600÷3=200(箱)。 3、李阿姨要运240箱黄瓜,也运3次,李阿姨平均一次运多少箱?这题如何考虑? 240÷3=。 4、小结: 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在计算时可以如何思考? 可以想口诀,还可以用以前学的乘法运算来思考,还可以用数的组成的知识来解决。只要能正确的计算,什么方法都可以。 (二)课堂练习:做一做。

2021新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 教案教学设计(5课时,含教学反思)

5 面积 第1课时认识面积 (1) 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5) 第3课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7) 第4课时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9) 第5课时解决问题 (12) 第1课时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 教材第61页例1、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在观察、比较、拼摆、度量等数学活动中,进一步理解面积的含义,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中,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合理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 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比一比:请学生说一说两个物体的面哪个面大?哪个面小? (3)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①教师示范:课桌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面的面积…… (板书:认识面积) ②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动作与语言相结合,先说说身边物体的面积;再通过想象,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 2.认识图形的面积。 (1)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圆等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课件出示认识的平面图形) 预设:这些图形也有大小。 (2)这些图形也有大小,谁来说说它们的面积? 预设:正方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这个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3.及时练习。 (1)完成第61页“做一做”。(课件出示)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面积》精品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地位与作用: 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还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8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教材P61~62例1、例2及“做一做”,教材P64“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丰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感知面的存在与面的大小,并结合具体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2.尝试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初步感悟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合理性,为后续学习面积单位作准备。

3.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面积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用正方形等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 1.在直观比较中引出“面积”。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P60情境图。 师:教室里,同学们正在打扫卫生,请大家想一想,如果两个同学用同样的速度(擦黑板的快慢程度)来擦黑板和国旗,谁先完成呢?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比国旗面大。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黑板的面、国旗的面,面是什么意思?面在哪儿呢? 学生通过指、摸,说出黑板、国旗的面。 师: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面的面积。(板书)(2)揭示课题。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认识面积)2.初步理解面积的含义。 (1)在“摸面”活动中感受面的存在,初步感知“面积”。 师:你能像刚才那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 【预设】学生凭直观感觉知道物体的表面大小不同,可能会说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分别摸一摸这些面,同桌间也互相说一说物体的面,充分感受面的存在。 (2)理解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面积呢? 课件出示学习过的平面图形。 【预设】引导学生说一说各种平面图形的面积,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大小就是三角形的面积……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面积》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面积单元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本单元的内容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内容的结构如下: 这些内容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学好本单元的内容,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2.教材编写特点。 (1)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的概念较多,也较重要。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 (2)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及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都有重要意义。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3)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这是防止概念混淆,促成概念精确分化,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以面积单位为例,教材所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 (4)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体验。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