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物理全册 7.1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7.1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2)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①此实验过程中,控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用什么方法控制?(为什么小车要从斜面上同一高度滑下?)

②哪些条件需要发生变化?用什么方法来实现这种变化?(用什么方法改变物体受到的阻力大小?)

③在实验中要观察哪些现象?记录哪些数据?观察:

记录:

(3)教师演示学生观察实验

给水平桌面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毛巾、棉布、木板),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在不同表面运动的距离。

表面状况阻力的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

毛巾

棉布

木板

(4)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三种情况下小车运动变化的情况,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引起变化的原因,从表格记录中找出变化规律。结论:

(5)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如果物体不受力

3、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对类似的实验进行了分析得出:

(2)英国科学家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一条重要的物理规律:

说明:(1)牛顿第一定律说明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靠力来维持。物体运动之所以会停下来,是由于物体受到了阻力。(2)对牛顿第一定律中“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句话的含义,我们可以理解为:物体不受力时,原来静止的物体将永远保持静止状态;原来运动的物体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不改变。

自主探究二:

惯性 1、两个棋子叠放在一起,用尺迅速打击最下面的棋子,上面的棋子落在何处?________

提问:上面的棋子为什么不和被打飞的棋子一起飞出去呢?

2、亲身体验:用纸条和钢笔帽来完成惯性实验

3、从牛顿第一定律可以知道, ________________ _ ___做惯性,也叫惯性定律。

(注:可以通俗地用物体有一种“习惯性”或叫“惰性”来理解“惯性”。就是说,一切物体都有一种“惰性”,这种“惰性”的表现就是不愿意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只要不受到外界力的作用,它就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才能迫使它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

4、应用牛顿第一定律解释惯性现象

(1)引导学生尝试用牛顿第一定律分析演示实验现象:

(2)让同学们谈一下乘坐公交车,公交车启动、刹车时身体的感受。

(3)为什么锤头松了木工师傅把锤柄在凳子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紧地套在锤柄上?

(4)讨论交流:为什么骑车的速度太快,容易发生事例?

(5)认识人们如何利用安全带防止和减小汽车发生事故时由于惯性对驾驶员和乘客造成的伤害。

【当堂训练案】

1、行驶中的汽车关闭发动机后不会立即停止运动,是因为汽车具有_________,汽车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停下来是因为_______ ___。

2、一个物体在10N的拉力下,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所受外力全部消失时,物体将()

A.立刻静止

B.运动的越来越慢,最后静止

C.仍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不会运动 B.运动的物体需要力来维持

C.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它可能没有受力

D.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它将永远运动下去

4、(多选)下列现象中,利用惯性的是()

A. 汽车刹车时的仍要向前运动

B. 跳远运动员要助跑

C. 汽车上安装有安全气囊

D. 子弹射出枪膛后,仍向前运动

5. 下列有关惯性的几种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当物体突然停止运动时才有惯性.

B.当物体突然运动时才有惯性.

C保持静止的物体才具有惯性 D物体不论处于哪种状态都具有惯性.

6.下列现象中,物体的运动状态没有发生改变的是( )

A汽车刹车后,逐渐停了下来. B.汽车匀速转弯.

C.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降落.

D.停在操场上的足球被足球运员踢了出去.

7..竖直向上托起的排球,离开手后能继续向上运动,这是由于()

A.排球受到向上的托力

B.排球受到惯力

C.排球具有惯性

D.排球受到惯性的作用

4387.沪科版初中物理沪科版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教案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学案课题:《牛顿第一定律》课型:_____新授___课时:__1个课时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3.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难点:惯性的认识 三、学习过程: (一)牛顿第一定律 提出问题:很多人与伽利略的“辩论”: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很多人——如果要使一个物体持续运动,就必须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伽利略——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 我同意很多人的观点,因为。 我同意伽利略的观点,因为。 自学课本16页的探究实验,小组讨论回答一下问题: 1.本实验装置设计的意义是什么? 2.每次实验都需从斜面上的同一高度下滑,为什么? 3.为什么选择棉布和木板不同的材料? 4.几次实验中是否需用同一辆小车? 参考课本所示进行实验,记下每次小车停下时的位置,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表面状况阻力大小小车运动的距离S∕m 棉布 木板 结论: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这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速度减小的越。 推理: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力,它将。 5、牛顿总结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概括出了牛顿第一定律: (二)惯性 1.自学课本16页惯性部分,并小组讨论试着解释“想想议议”上的相关内容。 (1)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 (2)火车沿直线匀速行驶,坐在车上的乘客竖直向上抛出苹果,苹果会落回手中吗?(3)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最下面一个,情况会怎么样? 2.小组讨论为什么汽车的后窗上常贴有“请保持车距”的字样?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教师复备栏学生笔记栏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第七章《力与运动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

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第一课时) 八年级班组姓名 学习目标 1.利用探究实验和推理的方法得出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并能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简单的问题。 课前准备 1.复习回忆 (1)力的作用效果有和。 (2)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是指和两个方面。 2.预习记录 通过预习课文,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疑问,请简要在课本作出标记和记录: 合作探究 一、牛顿第一定律 活动1. 1.阅读课本第125页,自古以来,人们对力与运动的关系有两大观点 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 伽利略的观点是: 2.阅读课本第126页信息窗后思考,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条件是什么? 3.课本第126页图7-3中,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是怎么延长小球的运动路程的? 活动2.完成课本第126页的“实验探究” 1.提出问题:运动物体不受其他物体作用,实际是说运动物体不受_________。 2.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 三次实验都是让滑块从顶端滑下,其实就是要保证滑块从滑下,这是为了让滑块在从斜面滑到平面时,___________相同。 3.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除了把实验数据如实在课本第127页的表格中,还要记录下实验中的困难及改进方案

结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摩擦力越,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 假如平面完全光滑,不受任何力,运动的物体将__________________ 填一填 阅读课本第128页 1.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的作用时,总保持或者 这就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 2.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事实基础上,通过抽象概括出来的,虽然无法直接验证(因为没有不受力的物体),但被大家公认是正确的。 牛顿第一定律相比伽利略的实验结论,补充了什么? 现在重新想一想,地面上滚动的球,停下来的原因是什么? 本节课的收获是什么? 达标测试 1.实验:让小车在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下滑,进入水平面,水平面的表面先为毛巾,再为棉布,最后改为木板,可以观察到水平面越光滑,摩擦阻力越小,小车将滑得;进一步推理:水平面非常光滑,小车运动不受阻力,小车将以的速度。 2.在一个光滑的水平面上,用绳子拉小车做直线运动,当小车的速度达到4m/s时,绳子脱落,这时候小车在水平面上做运动,小车的速度是。 3.下列关于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 B.它是通过实验直接得出的 C.它是可以通过实验验证的 D.它是以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抽象而总结出来的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在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同时消失,将沿直线继续运动 B.原来静止的物体,只有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起来 C.原来静止的物体,不受外力作用仍保持静止 D.原来运动的物体,如果所受的外力突然同时消失,将停止运动 5.太空中的飞船,总是围绕地球高速转动,如果某一时刻,飞船受到的外力都突然消失了,那么飞船将:() A.立即静止 B.减速飞行 C.还是和原来一样,围绕地球飞行 D.匀速直线运动,飞入更远的太空

八年级物理《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沪科版

山东省临沂市凤凰岭中学八年级物理全册《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沪科版 知识目标: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能力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点: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加深对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 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发现法 教学用具: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滑块、刻度尺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探究1、牛顿第一定律 1.生活中我们已经知道:自行车、列车等运动的物体,停止施加动力,还会继续运动,. 但最终要停下来。那么,运动的物体为什么会停下来?用多媒体显示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结合紧密的现象,如:“推箱子”“敲铁钉”“踢球”“火车进站”,提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运动要靠力来维持吗? 2.提出伽利略的观点 3. 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 活动一:猜想 1.针对问题学生充分思考,小组讨论,并说明各组的猜想及理由? 2.教师统计分类 活动二:设计实验 1.针对猜想,根据新提供的实验器材,个人思考如何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 2.小组讨论后写出简单的步骤 注意:一定让学生明确操作思路 活动三:进行实验 1.根据设计进行实验,要求每组学生确定其工作要求,力求各负其责;教师强调注意事项 2.观察并如实记录在实验过程中的数据 3.及时记录在实验过程中遇到或发现的新问题

实验思考:实验中用同样的小车从 __的高度滑下,目的是_________ 活动四:分析论证 1.思考、讨论、回答: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2.各组分析概括实验新得的结论是什么? 实验结论:平面越光滑,滑块受到的摩擦力越,滑块前进的距离就越。 注意:引导学生学学会运用推理的方法去研究问题 推论:假如平面没有摩擦,滑块将,且速度的大小和方向都改变(会或不会)。 3.最后师生一起得出牛顿第一定律4.对牛顿第一定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事实的基础上,经过科学推理而抽象概括出来的 表明:①“静者恒静、动者恒动”。 ②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探究2、惯性 1.用多媒体展示开车撞墙的趣图,冰上运动的力与美(吸引学生的眼球) 2.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 惯性鸡蛋实验及惯性小车实验(让学生感受身边的物理) 活动:让学生利用身边(课桌上)的东西自己做一些有关惯性的实验 打纸条观察钢笔帽的运动、推杯子或碗观察里面的水等 播放录像:固体、液体、气体也具有惯性,引导学生讨论,加深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2、对惯性的理解 (1)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属性) (2)惯性不是力。(不能说成受“惯性的作用”或“惯性力”,应该说成“由于具有惯性”) (3)惯性只与质量有关。(惯性与物体的形状、速度、受力与否都没有关系) 3、惯性既有有用的一面,也会带来危害。生活中,我们要通过学习惯性,“兴利除弊”。 组织学生观看惯性的利用与防止动画、录像讨论:生产生活中哪些是惯性带来的方便, 哪些是惯性带来的危害。, (1)利用惯性的例子:①跳远助跑;②扔东西;③用盆泼水;④撞紧松脱的羊角锤锤头; ⑤有经验的司机师傅快到目的地时,关闭发动机让车滑行等。 (2)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的例子:①司机师傅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要系好安全带;②汽车内 加安全气囊;③两辆车高速行驶过程中要保持车距等。(防撞措施) 达标反馈 1、我们骑自行车下坡时,即使不踩踏板,自行车的速度也会越来越快,这是由于受到_ ___力作用;而一旦到了水平路面,如果不踩踏板,自行车最终会停下来,这是由于受到_ _力作用。 2、关于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1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在初中阶段的学习中,学生虽然除了“惯性与质量”这一问题没有专门学习外,关于本节其他的知识都有了大致地了解,但是他们只知道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总是错的,只知道伽利略做了个理想实验就得出了牛顿第一定律。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首先应该在已有认识的基础上,纠正一些片面、不恰当的认识,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对相关问题的认识。其次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再现伽利略的斜面实验的过程,让学生深刻体会伽利略伟大的科学方法和思维历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几位科学家们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有关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发展过程 2、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理解,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理解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教育 2、通过对分组实验的探究过程,使学生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通过对生活中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发现牛顿第一定律历史过程的了解,培养学生辨证看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探究精神。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客观公正评价事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 1、科学思想的建立过程 2、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 【教学难点】对牛顿运动第一定律、惯性和理想实验的正确理解 【教学用具】自制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激趣入境 播放视频短片,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思考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力来维持?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引体验 1、《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采用不同的方式推动小车,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八年级物理 全册 牛顿第一定律 教案新版沪科版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体会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通过动手实验,用分析和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并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从对牛顿第一定律的探究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论证的能力和表述信息的能力。 (3)认识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方法,了解物理上理想实验的实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的理解, 难点: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法的实质;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学方法 以实验为中心,用分析与论证及科学推理的方法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意识。 教学准备:斜面、木板、棉布、玻璃板、毛巾、滑块、刻度尺等。 教学设计 一、复习提问,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1】提问:(1)力的作用效果表现有哪些? (2)摩擦力的定义理解。 【学生活动1】回答师的问题并了解感知力和运动在生活中关系。 【教师活动2】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引入新课: (1)让两同学分别推桌子。用力推,桌动;停止用力,桌不动。 (2)让两学生分别滚球。施力则运动,离开手后球最终停止。 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与力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 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学生活动2】根据师的要求阅读并实验,找出共性。思考师的问题,进入新课。 二、投放学案,引导自学 【教师活动1】组织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感知本节课的内容。走入学生中间,及时发现、指导学生自学。 【学生活动1】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部分。初步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教师活动2】组织学生板演,交流与讨论,形成共识。 【学生活动2】板演、交流、讨论。进一步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三、合作共建,解决问题 1、伽利略斜面小车实验 提出问题: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外力的作用,运动状态将会如何呢?

八年级物理全册 7.1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新版)沪科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 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阅读“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先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5

课题: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 2.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方法。 3.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4.知道什么是惯性,能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重点: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难点:能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学习过程】 一、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观察课本P125图,思考相关的问题。这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的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但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与同学交流。 二、牛顿第一定律 1.自学课本P126信息窗,了解伽利略观点。 2.科学探究 (1)将滑块放在斜面上,放手让滑块滑下,到水平面上后会立即停止前进吗?

猜想:你认为滑块在木板上前进的距离远近与哪些因素有关? 影响滑块前进距离的因 素 (2)思考:如果要研究滑块在水平面上前进的距离和水平面对它的摩擦力的关系,你认为应该如何进行?你能设计出一个研究方案吗? 学法指导:让其它因素相同,通过改变水平面的情况(即让滑块在粗糙程度不同的表面上运动),再比较前进的距离与摩擦力的关系。 相同因素包 括 改变的条 件

(3)实验中应观察哪些现象?比较哪些量?你能设计一个记录 表格吗? (4)(4)分别实验,观察、记录、完善表格。 (5)思考分析: a、三种表面谁光滑,摩擦力最小?从三次实验现象可以得到怎样的描述? 。 b、若表面更光滑,则滑块所受摩差力 将,前进距离,速度减小的程度。 c、若表面光滑到摩擦力为零滑块会怎 样 比较推理的结果,能得到结论: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会。 想一想静止的物体在不受外力时,会。 至此牛顿总结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思考讨论:该定律能直接用实验验证吗?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案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并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牛顿第一定律的发现,学会利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 2.认识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推理得到的,感受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即“实验+推理”科学研究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实验探究活动的参与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并认识到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及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实验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节物理课,希望同学们踊跃发言,积极探究,下面,请同学们观看视频,看航天员在太空吃食物时的场景。 播放视频:杨利伟在神舟五号上的DV 思考:为什么手与食物脱离后仍然会运动呢?要想弄明白这个问题,让学们一起来学习第八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板书:8.1 牛顿第一定律)课件展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预习案 1.运动需要力来维持吗?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做实验得出吗? 3.如果静止的物体不受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4.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任何力,物体会处于什么状态? 5.什么是惯性?惯性与什么有关?静止的物体有惯性吗? 6.请举出生活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危害的实例。 (三)课内探案 自主探究一:牛顿第一定律 1、提出问题:维持运动需要力吗? 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对“运动的物体会停下来“的解释。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认为: 科学家伽利略却通过理想实验,运用逻辑推理,对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提出了质疑。伽利略认为: 对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观点进行评价,并谈谈自己的看法。 对同一种现象,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给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释。都有其理由。到底哪个说法正确,仅仅靠思辨不能回答,让我们自己动手、动脑来探究论证吧。2、实验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设计: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2)理解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属性;知道惯性的大小与物体 的质量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斜面实验、 演示伽利略的斜面实验及推理,关注实验、分析、推理、“理想实验”的方法。 (2)通过对生活中常见事例和实验的 分析,纠正对惯性的一些错误认识,注意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亚里士多德、伽利略和牛顿等科学前辈对“运动和力的关系”不懈的探究历程,领略伽利略“理想实验”的科学魅力,感悟科学道路的艰辛曲折。 (2)通过对惯性利弊的分析讨论,懂得任何事物都存在两面性。 (3)通过了解安全带、安全气囊和头枕的作用,感悟生命的宝贵, 体会尊重交通法规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法规。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及内容。该定律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而得,内容较难借助例证来验证。 难点:转变学生的经验概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三、教学用具: 斜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滑块、刻度尺

四、指导自学 活动一:引导提问 1、例举与亚里士多德观点一致的生活经验①:对课本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拉力,课本运动,撤去拉力后,课本等停了下来;②:陷入雪地里的汽车施加水平的推力,汽车就沿水平方运动了。撤去推力车就会停下来 ③:静止的足球用脚施加力后会飞出去;④:铁锤敲击钉子,钉子向下运动陷入木板。 2、由上述生活经验你得出的结论是 3、由伽利略的思想实验,你支持哪个观点?你的问题是 活动二:猜想 1、个人猜想猜想的理由 2、小组猜想猜想的理由 活动三:设计实验 你的实验内容与步骤是: 1 2 3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设计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方法 (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了解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2.过程和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观察法的单独使用无法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观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态度,了解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2)通过大量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方法 2、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 3、了解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难点: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方法 2、理解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并利用惯性解释生活现象。 【教具】小车、小球、惯性演示器、斜面、毛巾、棉布、玻璃、木板、玻璃杯等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 1.利用矛盾冲突 通过学生经验概念与科学概念的冲突,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兴趣,最终得出牛顿第一定律,这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主要是通过大量实验活动1和2与生活经验产生不同结论形成冲突。引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通过实验活动3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影响不同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然后通过实验活动4,引出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利用伽利略理想课件的演示提出理想化 思想,引导学生利用理想化模型推断物体的运动,(实践证明学生可以在此时推 出结论,即可以理解这抽象概念)然后用课件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接下来是把一系列的活动思路进行小结,强调牛顿第一定律的理想性,是来自实验推理、合乎逻辑的定律,即使这样由推理得出的结论也必须经过实践的检验。 强调牛顿第一定律中的“一切”、“不受外力”和“总保持”的含义,同时组织 学生进行语言描述。 利用实验活动5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解释:物体运动的改变必须有外力的作用,不然要么就不动(静止)要么就一直运动下去(匀速直线运动)从中引出惯 性。实验活动6惯性实验(估计时间不够)用媒体演示有关惯性的现象,演示利 用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2.利用实验活动 实验活动1:学生缓慢地推桌面上的书和文具盒等(最好是推重一点的物体, 不容易产生活动2中才需要产生的现象),引出亚里士多德的结论。 实验活动2:组织学生用力推课本,引出伽利略的结论。 实验活动3:用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经过布面和桌面。 实验活动4:用小车从斜面上滑下经过粗布面、光滑布面和光滑桌面。 实验活动5:推静止在桌面上的小车。 实验活动6:惯性实验、小车上放置木块,拉动小车,观察木块。 3.利用媒体演示 课件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课件演示:flash课件(伽利略理想实验)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_《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精品教案1

第1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学情分析: 对于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概念,学生们并不陌生,但绝对在头脑中会有很多的错误的前概念,如何突破学生们头脑中错误的前概念,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将是本节课的重点工作同时也是难点工作。 教材地位: 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三大定律之一,具有重要的地位。它将运动和力的关系进行了联系,在学习了《熟悉而陌生的力》对力的概念和力的基本种类(弹力、重力和摩擦力)有了较深入的学习后,紧接着牛顿第一定律将力和上学期学习的运动的知识联系了起来,同时也为后续学生打下基础,可以说本节课的内容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同时教材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出亚里士多德的观点,通过信息窗介绍了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紧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探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最后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惯性的概念。可以说教材的设计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符合初中生的认知特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熟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2、知道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知道惯性的概念并能用惯性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摩擦力对运动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引出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演示实验引出惯性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科学想象能力,并有意识的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内容及惯性概念。 难点:惯性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法:讲授法、启发法、演示实验法。学法:学生分组实验。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理解 1.“一切” 2.“没有受到外力” 3.“总保持” 4.“或” 二、惯性 (一)定义:任何物体都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二)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10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成果显示,学习效果取决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实践、即动手又动脑,创设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情景,激发他们学习《科学》的积极性。 【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思维习惯是:直观形象思维能力较强,抽象的理性思维能力较弱,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因此“小车实验”是本节的关键内容,是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思维支撑点。 【教材分析】 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也是力的合成和力的平衡等内容学习的基础。其内容设置上有利于从以下三方面体现了新课程基本理念:(1)注重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2)贯彻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3)注重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 能叙述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确认力并非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 进一步理解“控制实验条件”的方法。 能力目标: 1.培养和提高实验设计与操作、现象描述、总结归纳等能力。 2.学习“归纳推理”这一科学方法 情感目标: 1.通过对牛顿第一定律得出过程的体验,感受科学成果往往是多人智慧的结晶。 2.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材重、难点】 重点:牛顿第一定律。 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过程。 【教学原理】 启发教学原理,循序渐进原理,知智统一原理。 【教学方法】 讨论法探究法情境教学法。 【教具准备】 1.斜面、斜面小车、直尺、木板、毛巾、棉布、玻璃板、长方形木块、棋子。(每组一套) 2.教学课件。 【案例描述】 一、引入新课: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学生实验(1):将木块放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木块不动。用手轻推木块,木块移动,松手后木块马上静止不动。 设问:⑴木块为什么会运动⑵为什么会停下来?⑶你能得出什么结 论?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猜想:⑴因为手的推力使木块移动了。⑵因为不用力了,所以木块不动 了。 ⑶推力是维持木块运动的原因。 (设计意图:运用实验激发学生求知欲,同时深化力的概念。) 学生实验(2):将木块放在玻璃板上,用手推动木块后放手,木块仍能继续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了下来。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教案设计: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过程设计备注 (一)引入新课 力和运动有关系吗?(情景创设,引入新课) 播放视频:有趣的太空生活。 航天员在太空舱中游走穿梭,就像鱼儿在水中游泳一样; 航天员用吸管把水挤到空中,然后去喝空中漂浮的大水珠; 航天员洗刷时,随手去拿飘在空中的牙刷、牙膏、剃须刀等; 航天员互传桔子、苹果,然后去吃飘过来的水果。 观看后请学生尝试在教室内再现以上的某个情景。 学生尝试后得出结论:教室内无法再现。 【思考与讨论】 太空舱中的情景在教室内为何无法重现? 太空是一个几乎不受力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一切物体都可以随拿随放,而在地 球上,一切物体都受重力,把物体拿到空中静止释放后,物体并不能静止在原处,而是要 落下来。 得出结论:力和运动是有关系的。以此引出课题:第五章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 (二)新课推进 一、力和运动有什么关系呢? 1、亚里士多德 【阅读与思考】 结合课本101页的内容,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并引导学生得出下列问题的答案。 (1)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是什么,他凭什么得出观点的? 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察和直觉。 (2)造成亚里士多德得出错误观点的原因是什么? 由于地面环境中重力和摩擦力的干扰。 【过渡引导】一边解说引导,一边用小车演示 其实,最先悟出这一原因的是17世纪意大利的物理学家伽利略。他观察到,在推力 作用下运动的小车,撤去推力后,小车并不是立刻停止,而是运动了一段时间才停下来的。 撤去推力,小车仍可以运动,这就说明:“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这一观点,并不是力和 运动的真正关系。为了找出力和运动的真正关系,伽利略巧妙的设计了一个实验,这个实 验把他深邃的思想和超人的睿智体现的淋漓尽致,那么,这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实验呢? 2、伽利略的实验 (1)实验过程 (动画展示:层层设问,步步深入,让学生经历 伽利略的思考过程,体验理想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装置介绍:两个对接的粗糙斜面,中间用圆弧相连。 师:让小球从一个斜面的某一个高度静止释放,小球的运动情况如何?试描述出来。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物理全册《7.1 科学探究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目的学习】对静止的木箱施加一个水平方向的推力木箱沿着水平方向运动。撤去推力后,木箱停了下来。 一、你观察并思考过下列现象吗? 惯性现象牛顿定律课件首页新课引入师生:观察实验中看到的现象,并小 幻灯 用铁锤敲击铁钉,钉子向下运动陷入木板。停止敲惯性现象牛顿定律课件首页新课引入

踢出去的足球,虽然会继续,但它总是会停下来的。 作业设计惯性现象牛顿定律课件首页新课引入结束课件 作业设计惯性现象牛顿定律课件首页新课引入过这个实验你可以总结出什么结 光滑表面 推理:棉布2毛巾1滑行距离 阻力大小表面材料实验次数3木板4玻璃

结束课件作业设计 惯性现象牛顿定律课件首页新课引入都要受到这个或那个力的例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B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C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运动速度将减小,最终会静止下来 D 、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一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例2、在光滑水平桌面上,用力推一原来静止的小球,使小球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当小球的速度达5m/s 时,如果撤去推力,小球将处于下列那种状态()A 、以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B 、以大于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C 、以小于5m/s 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D 、速度逐渐减小,最后停下来 D A 结束课件 作业设计惯性现象牛顿定律课件首页新课引入结束课件 作业设计惯性现象牛顿定律课件首页新课引入

小球为什么不会随木板飞出去? 如何解释上述两种现象? 结束课件 作业设计惯性现象牛顿定律课件首页新课引入用生熟鸡蛋各一个,分别放在桌面上,同时以相同的结束课件 作业设计惯性现象牛顿定律课件首页新课引入 突然启动,木块要保持原来的静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教案-7.1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观察法的单独使用无法完成科学探究活动。(3)通过学习活动,煅炼学生观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善于发现问题、自主探索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良好习惯。 (2)通过大量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实验探究的参与,强化学生分析与论证的能力 2、加深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理解 [教学难点]: 1、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2、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和惯性的正确理解 [教学方法]:矛盾冲突法、实验探究法、观察法、分析论证法[教学用具]: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幻灯片课件 学具:斜面、木板、毛巾、棉布、小车、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力和运动的概念,什么是力? 生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师:什么是运动? 生2:运动是指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师:同学们回答真好!从哲学角度说,万物皆有联系,那么从物理学角度说,力和运动有联系吗?如果有,又是怎样一种联系呢?同学们,想知道吗? 师:今天,我将与同学们一道共同探讨力和运动之间的一个最基本的

八年级物理全册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全册: 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亚里士多德与伽利略的思想冲突。 2.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和方法。 3.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4.了解惯性,并了解利用惯性和防止惯性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 2.通过实验活动了解观察法的单独使用无法完成科学探究活动。 3.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观察、分析与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树立科学的探究态度,了解科学的探究思路和方法。 2.通过大量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点难点】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 难点: 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 教法: 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 学生准备:学案、小车、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 【教学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开门见山,阐述课题:前面几章学习了运动和力基础知识,这一章开始我们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第一节课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多媒体播放古代人劳动的漫画,边播放边说,人推车走,不推车停,由此看来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运动,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不运动——这是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说的,不是我说的。是这样吗? 学生活动:学生观看漫画,人推着车子,汗流浃背,推车的人放下车,一边擦汗,一边叹气。 通过看漫画思考问题。 教师活动:下面你就利用桌子上的器材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让学生利用桌子上的器材,自主设计实验,分别研究: 1.力推物动,力撤物停。 2.力撤物不停。 教师巡回指导,提出问题:物体的运动是不是一定需要力? 学生活动:利用桌子上的器材: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做实验: 1.桌子上铺毛巾,小车放在毛巾上,推它就动,不推就停。 2.撤去毛巾,让小车在桌面上,推一下小车,小车运动一段距离才停下来。 教师活动:你还能举出其他的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吗? 刚才的两个实验为什么会出现两种现象呢?矛盾出在哪呢? 学生活动:学生举例讨论,比如:自行车蹬一段时间后停止蹬车,自行车会滑行一段距离;溜冰;冰面上踢出去的冰块。 点评:通过举例进一步理解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对比。通过对比实验可以进行逻辑推理,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没有摩擦,那小球会怎样? 学生活动:用小球做对比实验 A.使斜槽和桌面吻合,让小球从斜槽上滚下,标出滚动距离。 B.在桌面上放玻璃板,使斜槽和玻璃板吻合,让小球从同样的高度滚下,标出滚动的距离。 对比发现,接触面越光滑,滚动距离越远。总结得出:小球运动停下来的原因是摩擦力。如果接触面非常光滑,小球会永不停止。 点评: 1.对比实验,找出问题的本质,从而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关系。

新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七章 力与运动 第一节 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_19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设计 泸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七章第一节: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整体设计思路】 新课改教育理念提出“倡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本节课我本着新课改的思想,改变以往教师“一言堂”的教学模式,努力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方面,注重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思考与讨论、交流与合作的空间;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每一位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的设计方面,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理解,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的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回答做出积极肯定的评价,并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形成师生之间的多向反馈渠道。最终使学生学会知识,掌握技能,经历过程,体验方法,培养勇于探索,不畏艰险,挑战权威的科学精神。 【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牛顿第一定律是力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重力、摩擦力等力学知识的基础上,首次将力和运动联系起来,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的知识。“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在初中物理力学知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后面惯性、平衡力等力学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教材比较注意科学地编排内容,它把理论联系实际,还把物理知识融入到生活中去,能够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从而充分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本节课需要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安排学生实验并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学情分析:人们大脑中对于运动和力的关系大多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相同,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理想定律,是物体在不受力的情况下的运动规律,与人们人生活实际有脱节不相符的现象,这就造成学生在理解上会出现困难。这也是学生难于理解的原因。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阻力对物体的运动的影响。 2、通过实验,认识牛顿第一定律。 3、知道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022年沪科版物理《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精选教案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牛顿第一定律, 常识性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对小车实验的分析、比拟, 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教学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推理过程. 课前准备 斜面、小车、毛巾、棉布、木板、微机、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实验批驳亚里士多德的观点. 演示1: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 使它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 撤掉推力, 木块(或板擦)立即停止. 分析: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类似的现象(如推桌子). 这些现象从外表上看, “必须有力作用在物体上, 才能使物体继续运动, 没有力的作用, 物体就要停下来. 〞即板擦的运动需要推力去维持. 于是,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根据这些现象总结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 这种观点在历史上曾被沿用两千多年, 但是沿用两千年是否就一定正确呢?也可能有人曾表示过疑心或有人认为就是错误的, 但没有能说服别人的理由. 演示2:在桌面上推动木块(或板擦), 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 用力推出, 木块或板擦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 分析:推力撤掉, 木块(或板擦)还要向前运动, 与亚里士多德的观点不符. 讨论:木块:静止―→运动―→静止. 这两个过程中是否都有力存在?在这两个过程中力的作用是维持原来的运动状态还是改变运动状态? 二、新课教学 探究点牛顿第一定律 1.伽利略的奉献:理想实验. 实验探究:阻力对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让学生阅读教材P126-127实验探究, 完整地看一遍实验内容. 分组实验: 如下图, 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物体, 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观察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后, 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桌面上运动的距离, 每次记下小球停下时的位置.

校八年级物理《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教案(新版)沪科版

7.1科学探究:牛顿第一定律

第(1)课时 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 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 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 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 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 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姿势正确) 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 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 课题:书写练习1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