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

图回答相关问题。

2.当用1格代表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据不能用整格表示时,

可以用半格表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

整理数据。

2.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

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

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是否用1格代表2个单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条形统计图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浆

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种早餐都是什么。课件出示:

生:奶、豆浆、粥。

2.过渡:同学们喜欢这三种早餐吗?

生:喜欢。

3.导入:那老师就将这三种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教师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活动1观察数据,完成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最喜欢的早餐

牛奶

豆浆

人数

6

12

24

观察统计表,说一说得到的数据。

预设

生1: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6人。

生2:最喜欢的早餐是豆浆的有12人。

生3:最喜欢的早餐是粥的有24人。

2.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选择一种把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3.学生在组内汇报各自绘制的条形统计图,教师巡视。

4.各组汇报并展示各自的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教材96页的两个条形统计图)

活动2观察对比,交流区别

1.观察两个条形统计图并说出区别。

2.全班交流。

预设

生1:左边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1个单位。

生2:右边的条形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

3.观察这两个条形统计图,你认为用哪个条形统计图表示这里的数据比较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在全班交流。

4.小结:有时由于数据偏大,在画条形统计图时为了方便可以用1格代表2个单位。

5.同学们根据条形统计图能得到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观察条形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

6.如果最喜欢的早餐是牛奶的有5人,那么在右边的条形统计图中怎么表示?

学生组内讨论,各组汇报,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可以用半格代表1人。

操作指导

这节课主要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对比两个统计图的区别,发现“以一当一”的局限性,总结出“以一当二”的统计图。

板块三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

完成教材97页“做一做”。

(1)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的填写。

(2)同桌之间合作完成条形统计图的绘制,一个绘制8月的,另一个绘制9月的。

2.巩固提升。

同桌之间合作研究下面的问题:9月和8月比较,天气有什么变化?9月北京已正式进入秋季,你认为北京9月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操作指导

通过9月和8月天气的对比,使学生从数据中发现北京的天气特点,体会到数据中蕴涵的信息的价值。指导学生在绘制条形统计图时要细心、耐心,把条形统计图画得整齐漂亮。

板块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课堂总结。

说说本节课你的收获。

2.布置作业。

完成教材101页3题。

板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让学生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具准备:

自制多媒体课件、投影仪、学具卡、绘图工具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小朋友,你们喜欢魔术表演吗?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表演一个。(老师表演的魔术可以渗透本课教学二图合一的教学内容。)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以前学习过统计的内容?这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有关统计的知识。

二、探究新知

1、观察统计表,获取信息。

课件出示统计表:

师:这是某地区城乡人口统计表,从表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指名回答)

师:在这个统计表中,不仅能看到城镇的人口数量,还有乡村的人口数量。我们除了用统计表记录这些数据,还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呢?

(生答:统计图)

师:我们以前学过什么统计图?(生答:条形统计图)

2、根据信息,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

实物出示学具卡一:

师:仔细看,这张统计图和以前的有什么不同?

(生答:没有方格。)

该怎样来画呢?谁想来试一试?(一生前台试画)

师说明:先对准竖轴上的数,再看清年份。

师:条形画好后,可以怎样涂呢?(画斜线或涂满)请同学们对照统计表,完成学具卡一。(座位右边的同学画“乡村人口统计图”,左边的同学画“城镇人口统计图”,比一比,谁完成的又快又好!注意绘图时要用绘图工具。(师巡视)

师:谁来展示你的统计图。(评其好差)

师:看着自己的统计图,回答老师的提问:1985年,城镇和乡村的人口数量,谁的多些?(城镇)你是怎么知道的?(同桌互看统计图)你觉得这样观察起来方便吗?(不方便)

师:动动脑筋,能不能创造出一种让人观察比较起来方便的统计图?同桌可以交流一下。

3、绘制复式统计图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方法?

(生答:可以把两个统计图合成一个统计图)

师:你的办法真不错!我们该如何把它们合并成一个统计图呢?

同桌小组商量一下,你打算怎样做?(师小组指导)

师:哪小组来说一说你们的想法?(各小组学生汇报)

课件出示学具卡二:

师:这有一张统计图,谁来试一试?(一生演示画法)其他同学仔细观察并提出你的修改意见。

师:两个条形画完就可以了吗?(涂两种颜色)

为什么要用两种颜色?(能区分开)

4、引出图例

师:为了让看图的人比较容易辨认、区分,绘图时要有图例(课件出示学具卡二上的图例)

师:请你拿出学具卡二,先标上图例,再完成这张统计图吧!(学生绘图,师巡视。)

师:谁来展示你的统计图?(其余生进行评价)

5、比较单、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单、复式两种条形统计图师:对照学具卡一中统计图,说一说今天认识的`统计图和它有什么不同?(生说)师补充说明:学具卡一中统计了一方面的内容,称为“单式条形统计图”,而学具卡二中统计了两个方面的内容,像这样的统计图,称为“复式条形统计图”。

(揭示课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比较一下,还有别的不同之处吗?(生答)

6、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师:像这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

(从一个图中同时看到了城镇和乡村人口数量的变化情况,便于观察、比较,让人一目了然。)

7、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信息。

课件出示:复式条形统计图及相关问题。

师:看着这个统计图,你会解决下面这几个问题吗?

⑴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⑵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⑶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⑷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师质疑:为什么城镇人口逐年增加,而乡村人口在逐年下降?(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巩固训练师:下面就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吧!(课件出示:四年级课外小组人数统计表)

师:请你拿出学具卡三,完成统计图,回答下面相应的问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吗?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第【3】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积木啊?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积木?他们有多少个呢?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

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

小结:小朋友们的眼睛真厉害。那像这种有横坐标、纵坐标,用条形来表示物体数量的统计图,我们就叫他条形统计图。在条形统计图上,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一眼就看出物品数量的多少。

4、操作体验,学习制作条形统计图。

(1)出示空白条形统计图纸,引导幼儿讨论制作方法。

师:你们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吗?老师帮你们每个人准备了一

张空白的条形统计图,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在这张条形统计图上该怎么记录呢?在记录统计物品的数量的时候我们该怎么记录呢?(要看纵坐标上的数字)

(2)幼儿根据原来统计图上的数据,动手制作条形统计图。

师:请小朋友拿出刚才的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上的统计结果,把他们制作成一张条形统计图吧!

(3)交流分享。先做完的幼儿可与同伴交流,全部完成后集体展示幼儿的统计图,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的统计。

师:请一个小朋友来讲讲你的统计图,你统计了什么?你能从你的统计图上一下子就看出来什么积木最多?什么积木最少吗?谁也想来说一说?

5、活动延伸。

欣赏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会经常用到条形统计图,你们在生活中见过条形统计图吗?今天老师也带来了几个条形统计图,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些条形统计图统计了什么?有多少?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一眼就看出来什么东西最多?什么最少吗?

结束:原来条形统计图有这么大的用处啊,可以不用数数就能一下子看出物品的多少。也正是因为这个优点能给我们带来很多的方便,所以很多地方会用条形统计图来统计,下课后,我们再去生活中找一找,还有哪些条形统计图吧!

【活动反思】

本课教学是在学生认识了简单的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条形统计图的特征,尤其是条形统计图中横轴、纵轴表达的意义及制作条形统计图时直条对应数据是本节课着重要突破的知识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体现:突破难点,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以及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有以下几点:

一、学生是真讨论真探究了

与以前类似教学相比,统计教学往往热闹有余,而思考不足,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多大提升。我认为这节课学生是有收获的。知识的难点真的是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的。

二、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紧扣难点,围绕“1、你知道纵轴上的这些数量是怎么设计出来的吗?2、标数据的直条该如何确定高度呢?3、为什么要在直条顶端标出相应的数据?”展开讨论先让学生再小组里说说自己的想法,发散他们的思维,让每个孩子都有说的机会。完成后用展台展示学生作业,请同学互相观察“他画的好看么,符合要求吗,完美吗?”以学生为主体展开教学,让他们指出同伴们的优缺点,我认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

三、教师引领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展开思维碰撞

在大组交流中不断围绕这三个问题进行拓展延伸。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并掌握纵轴上数量的设计,提供一组数据,请学生来设计纵轴数据,即一格表示多少数量,要参看原始数据,以及根据实际情况来定。

准确定位直条的高度。沟通学生知识储备,运用平均分的知识准确把握数据,从而定位直条的高度。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最新4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最新4篇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一 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 1、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注重知识的有效建构。 本节课通过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呈现复式统计表和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既复习、激活学生已有的对单式条形统计图的认知,又为后继的学习提供准备材料。接着通过提出对统计图的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才能作答的问题,让学生先遇到具体问题,再引导学生思考可以用数据来解释,并让学生尝试运用,从而切实经历复式条形统计图产生的过程,这对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动性和敏锐性是大有好处的,这也恰恰是统计观念的精髓所在。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既能让学生认识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学习是反映更丰富的信息的需要,又能体会到复式条形统计图是由单式条形统计图发展而来的,初步感悟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结构。 2、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 引导学生从统计图中发现问题,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楷纸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 1、我们学过哪些统计图?这些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2、导入新课: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统计图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对统计知识经历一个再认识的过程,并且通过比较明确各种统计图的特点,为学习新知奠定了基础。 ⊙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进行猜测。 师:在体育课上你们玩过投球游戏吗?根据你的经验猜一猜:投球时单手投得远,还是双手投得远?结果与什么有关?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已有经验进行猜测,大多数学生认为单手投得远) 2、探究验证,引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课件出示第一活动小组同学的投球情况统计表) (1)引导发问:①根据上面的表格能比较出结果吗? (能,但是比较困难) ②应该用什么方法来比较?(应该画统计图来比较) ③画什么统计图来比较更合适呢?(条形统计图) (2)讨论:怎样用条形统计图表示上面两组数据呢?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预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条形统计 图回答相关问题。 2.当用1格代表2个单位,而要表示的数据不能用整格表示时, 可以用半格表示。 过程与方法 1.体验调查、收集和整理数据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 整理数据。 2.使学生经历统计图(1格代表2个单位)的转换过程,以及数 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实际生活中的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参与意识。 2.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用1格代表2个单位绘制条形统计图的方法。能根据 统计图和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简单的问题并解答。

难点:能根据数据的大小确定是否用1格代表2个单位。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条形统计图卡片一盒牛奶一杯粥一杯豆浆 学生准备两种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卡片练习本 教学过程 板块一生活激趣,引入新知 1.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这里的三种早餐都是什么。课件出示: 生:奶、豆浆、粥。 2.过渡:同学们喜欢这三种早餐吗? 生:喜欢。 3.导入:那老师就将这三种早餐奖励给这节课表现好的三个组。现在我们看一看四(1)班的同学们最喜欢的早餐是什么?(板书课题) 操作指导 教师利用谈话导入的方式,用学生喜欢的早餐引入新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始至终都主动参与学习,又能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铺垫。 板块二探究新知,掌握方法 活动1观察数据,完成统计图 1.课件出示教材96页例2。 下面是四(1)班同学最喜欢的一种早餐(不包括主食)统计表。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范文(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范文(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问题,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 图直观地表示相应的数据,并能利用统计图进行简单的分析,学会简 单解释统计的结果并进行简单的预测。 2、让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感受统计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 会统计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会统计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面 对不同的问题应该选择不同的处理办法,发展统计观念,激发积极主 动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合理选择条形统计图或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 教学难点: 在提供的表格里准确地制作统计图 设计理念: 通过教学,能锻炼学生的统计能力,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和态度,又能让学生感受到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生活、统计可以为 生活服务,从而更好地体会统计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折线统计图“(板书)指出:谁能说说折线统计图的优点说说我们通常可以用折线统计图来描述哪些信息 2、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还学习过什么统计图 比如说,我们可以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我们学校各年级的学生人数。说说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什么 生:身高情况,收入的增长,学校学生数的增长……可以清楚地看出具体项目的数量多少情况 二、教学新课 1、观察比较,合理选择 2、制作两幅统计图 师:两种统计图各有优点,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分别读第97、98页上的两份统计表,读完后思考、讨论:它们分别用哪种统计图更合适为什么 (2)、仔细观察横轴,其实教材已经给了我们暗示:图一横轴下的一月、二月、、、、、、对着的`是一根线,只能画”点“,所以画折线统计图;图二横轴下的北京、南京、、、、、、对着的是格子,可以画直条,所以画条形统计图。 (3)、阅读”你知道吗“,了解有关”降水量“的常识。 (1)、师:现在你能把这两题用合适的统计图画出来吗 (2)、交流:图一中,你能看出哪些信息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四年级上册 P94—96《条形统计图》 【教材分析】 单式条形统计图不仅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而且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教材是以“日历的形式呈现了北京市2012年8月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这个月的天气情况清楚地表示出来,结合学生已有经验先呈现学生的表示方式:统计表、画圈圈的象形图,在此基础上,再给出条形统计图,通过条形图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感受条形图的特点,其目的是以统计一个月各种天气的天数为问题导向,引导学生经历数据分类整理和用不同方法描述数据的过程,体验从条形统计图中获得信息的方法,初步感受条形统计图具有直观形象表示数据的特点和优势,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意识和能力,有助于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的发展。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初步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学生对怎么用条形统计图描述和表达数据,及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不容易理解,因此很有必要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使学生经历统计的过程,通过整理与比较,体会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区别,凸显“条形统计图能更清楚更直观地表示数据的大小”的特点。 【设计理念】 2022版新课标指出:注重发挥情境设计与问题提出对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促进作用,使学生在活动中逐步发展核心素养;课标还指出:统计教学应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统计的基础知识,感悟数据分析的过程,形成数据意识。基于以上的课标建议,我将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依据统计的结果进行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感受统计的价值。具体来说:一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感悟统计与生活的联系。身高问题一直备受大家关注。四年级学生(大概是10岁)正处于发育关键期,让学生调查了解本班学生的身高情况,通过解决简单而又熟悉的实际问题“每个身高段的同学分别有多少人”,创设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学生的求职欲望。另外,前置作业2让孩子们收集生活中的条形统计图,进一步让学生感受条形图在生活中中应用非常广泛,统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是注意新旧知识间的联系。前置作业1通过让学生运用第一学段学习的知识去收集、整理、表示各个身高段各有多少人,让他们对比用哪种方法表示更清楚、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让学生明白条形统计图的优点。三是注重体现让学生体会用统计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四是注重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意识。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第【1】篇〗 一、单元教学内容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并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4、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5、体会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 6、发展统计观念,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及合作意识。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答,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四、单元教学安排 3课时 第1课时 平均数 一、教学内容: 平均数 二、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平均数的过程,学会寻找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总后分,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在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难点: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班级图书角的书架上层有8本书,下层有4本书。 提出问题:同学们能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吗 2、学生思考,交流讨论。 师生交流后,教师用课件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6本书了,这个6是它们的什么数(平均数)我们是如何求出平均数6的呢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优选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提高学生看统计图和分析统计图 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了认识起始格 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 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 和预测。 3、通过统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受统计在成产、生活中的广 泛应用。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 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难点:经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 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的角度 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条形统计图 1.引入:二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现在我们一起来

看几幅。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三幅图分别出示)。 2.提问:从统计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纵轴每格表示的单位量是多少? 3.小结:看来在绘制统计图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设计每格表示的单位量? 4.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活动2【导入】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第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统计表 姓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李明 141 35 王鹏 138 33 张明 139 32

高洁 143 40 田凡 142 36 2.用什么方式能更清楚直观地看出同学们身高和体重的情况? 活动3【讲授】出现矛盾,学习新知 1、猜想: 观察这个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应该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厘米?(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5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50厘米)板书:每格表示 2、验证: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先在纵轴上标出每格表示的数量,再画出条形统计图。 3、分析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分析 (1)每格表示单位量为10、20……情况? 这种方法画图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把每个格平均分太麻烦)我们用电脑帮忙,看看用这些方法画出的统计图,看到这样的统计图你们有什么想法?(课件出示按学生想法做好的统计图。分别是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材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例1。 【教材简析】 教学主要内容:本单元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统计”领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教材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将原来分散在第一学段不同年级的统计知识,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注意通过与先前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例1是1格表示1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例2、例3分别学习1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本节课教学从条形统计图的特点入手,通过条形统计图与统计表、象形图的对比,认识条形统计图。借助读图,明确条形统计图表示数量多少时直观,便于比较的特点,为例2、例3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经历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文字、图画、简单的统计表等)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初步了解了统计的意义。本单元是在学生已有

经验的基础上,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条形统计图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初步建立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本节课,我从学生熟知的冰雪活动入手,充分利用观察、操作、对比等学习方法,让学生在比一比、说一说、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中,掌握读图的方法,经历数据分析的过程,感受统计的价值。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用条形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能根据图中信息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测。 2.在情境中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作出合理地判断和推测。 【教学设想】 本节课,我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和应用意识而展开,创设了贴近学生生活的冰雪活动情境。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能读取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并解决问题。通过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第【1】篇〗 一、教学内容 西师版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二课时。课本121页至123页中的“课堂活动”1,2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白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2、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应用意识。 3、使学生知道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教学难点:图例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过程 1、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区别: 师: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 生:...... 师总结:单式条形统计图只表示一种人或事物的'变化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表示两种(或几种)人和事物的变化情况,单式条形统计图没有图例-------复式条形统计图有图例。 五、生活中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1、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经常用到,各式各样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孩子们想一想当统计什么对象的时候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 师:总结:当统计对象不止一个的时候,我们就需要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2、师:老师在网上也收集了一些不同类别的统计图。 (1)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 生:...... (2)这是一幅什么统计图? 生:...... 师总结:我们今天学习了复式条形统计图,以后还会学习更多的统计图。如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等。 (3)师:请看这幅统计图,并回答问题。 生: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一格代表5毫米。 生:在东部,7、8、9月份降水量最高。 生:在()部,()季度降水量最低。 1、纠错练习 (1)刚才我们一起看了这么多的统计图,请孩子们观察这幅统计图。 这是小明画的统计图,回答图下面的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 《条形统计图》教案篇一 一、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四年级上册第九单元75—78页。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数据整理的方法,学会绘制和分析统计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学生前面学习的统计知识的一个延续和发展,也是后面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学好这部分内容非常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系统,培养统计能力,发展统计观念。 二、说学情: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对数据的统计过程有所体验,也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法,还能根据统计结果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具有初步的统计意识和能力。另外四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喜欢探究发现学习,接受知识的能力也较强,而且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学习方法及策略。这些都是我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资源。 纵观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对教材的剖析,我确立了该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充分感受条形统计图的特点,知道条形统计图的意义和用途; 2、使学生与老师一起经历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过程,了解制作条形统计图的一般步骤,初步学会制作条形统计图,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渗透统计思想,培养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制作条形统计图的步骤。教学难点:横轴位置的确定与纵轴单位长度的划分。 重点:是复式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和读图能力。 难点:是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四、说教法学法: 如何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完成上述目标呢?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我主要采用“探究发现教学法”,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了解——尝试动手制作——掌握规律——运用规律等主动探索、交流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全面、全程地参与到探索活动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与自主学习的能力。主要的学习方法是:运用旧知迁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讨论学习法等。另外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意识,注重合作学习过程中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做好预习,搜集各种统计图。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我是这样设计的: 五、说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播放20xx年中国申请20xx年的世界博览会的视频,问:同学们,你们知道20xx年12月3日是什么日子吗?你知道当时各个城市的得票数吗?学生课前已经搜集好。 2、为了便于分析,整理出的数据,我们可以制成统计表,出示统计表,还可以制成什么?学生经过前一天的预习,能说出还可以制成统计图。 3、你知道有哪些统计图吗?把你搜集到的统计图给我们展示一下,师也出示各种统计图,并就其中的一张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观察,你能看懂这张统计图上表示的数量各是多少吗?或者问,你能获得哪些信息?让学生讨论,互相说一说,初步感受到条形统计图是用直条的长短表示数量的多少的。此题可以用实物投影出示。 4、条形统计图怎样画呢?它有什么样的特点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和研究条形统计图。板书课题。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94-95页以及相关的练习。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属于第二学段“统计”领域。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初 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建立初步的数据 分析观念。本节课教学的主要内容是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教材编写特点:本册教材将原来分散 在第一学段不同年级的统计知识,重新梳理、整合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因此,教材在编排本单元内容时,十分注重该知识与生活的联系, 注重在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侧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教学目标 1. 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 计图的意义。 2. 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涂制一格代表一个或几个单 位的条形统计图。 3. 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 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进

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能综合运用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进行数据分析,作出合理地判断和推测。 教学用具 课件作业单调查表 情境串说明 本节课以“校运会准备工作”为主题,创设了以下几个情境,将条形统计图的教学都融入到这一大情境之中。 情境一:运动会小集体项目现场调查 10月份秋高气爽,最适合举行全校趣味运动会了。我设计了四年级想要增加一个运动会的小集体项目的情景,通过现场调查,获得数据,比较统计表、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的区别,认识条形统计图。教学一格代表一个的单位的知识。 情境二:“购买水果”现场调查 运动会举行的时候,同学们的体力会消耗比较大,为了在休息时补充同学们的体力,家委会想为同学们准备一些喜欢吃的水果,于是我设计了一个“购买水果”的情景。通过学生现场调查,获取数据,加以分析,制作条形统计图。(预设教学1格代表2个单位的知识。)情境三:选择个人项目运动员 运动会除了有小集体项目,还有个人项目,我们要选拔一分钟仰卧起坐的运动员,于是我设计了“选拔个人项目运动员”的情景。给出课前调查数据,要求学生制作条形统计图。教学一格代表5个或10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能对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表示出来。 2、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2、经历读统计图、交流信息、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从统计图中获取信息、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体验用统计图表达表达交流数据的特点,认识统计图的价值。 教学重点认识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能用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给出的数据提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尝试教学法课型新授课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时数 1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二战前期德国势头很猛,英国从敦刻尔克撤回到本岛,德国每天不定期的对英国狂轰乱炸,后来英国空军发展起来,双方空战不断。 为了能够提高飞机的防护能力,英国的飞机设计师们决定给飞机增加护甲,但是设计师们并不清楚应该在什么地方增加护甲,于是请来了统计学家,统计学家将每架中弹之后仍然安全返航的飞机的中弹部位描绘在一张图上,然后将所有中弹飞机的图都叠放在一起,这样就形成了浓密不同的弹孔分布。工作完成了,然后统计学家信心十足的说没有弹孔的地方就是应该增加护甲的地方,因为这个部位中弹的飞机都没能幸免于难。 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的统计有什么作用吗? 【设计意图:炫我两分钟给学生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绽放其生命色彩。能够提高学习数学的情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尝试小研究 尝试小研究: 研究一: 1.从上面的统计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2.这个统计图一个格表示几个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3.自己提出问题并解答。 研究二: 1.完成课本91页,试一试:根据统计表,完成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模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模板(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模板第【1】篇〗 教学目标 1.经历收集分析简单数据的过程,体会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2.初步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3.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 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2022 #FIGHTING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理解一格表示一个单位。 难点: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绘制简单条形统计图。 2022 #FIGHTING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每天你们的妈妈都要根据天气情况为你们增减衣物。要想准 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你有什么办法? 生:看天气预报 师:是的,要想准确的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可以看中央台《新 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

师:那你经常看天气预报吗?谁能说说图中各种图形表示的天气? 揭示课题:天气预报是利用了有关统计分析的知识准确知道第二天的天气情况的,今天我们就来继续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询问生活中的天气情况,引导学生注意收集生活中的数据,同时为揭示课题做准备) 二、自主探究,引出方法 1、(课件)出示北京市2012年8月天气情况记录表。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生:晴天9天,阴天6天,多云9天,阵雨5天,雷阵雨2天。 生:天气比较好,晴天多。 师:观察的可真仔细,有没有漏算的呢? ⑴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我们要统计什么?用什么方法可以统计出这些数据呢? 生:数数 师:好的,这是最直接的办法。还有其他的吗? 师:除了数数,还可以画“√”、画“○”、写“正”字等方法。同学们找出的这些方法来统计数据都是可行的。但用写“正”字这一方法即方便,又不易出错。 ⑵表示数据 师:我们已经通过画“正”字、直接数数等方法统计出了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那么如何才能清楚地将他们表示出来呢?你有什么好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优秀8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优秀8篇 《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课标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材第105页例2和106页做一做。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让学生在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并学习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1、采用讨论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发现数据中体现的问题。 2、结合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整理数据,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在练习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统计、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教育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点: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对学生进行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教育。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方法:探究发现教学法、情景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对比图例,引入新课。 1、出示统计表 我国1997年和1999年自然保护区数量统计表年份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1997年124392843261999年壹伍5402一叁84492、出示统计图 提问:根据一张统计表,老师画出了两张统计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统计图有什么相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师:图2这个条形统计图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板书课题: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刚才通过两种复式统计图比较,我们知道横向复式统计图与纵向复式统计图只是形式上的不同,在其他方面都是相同。如果数据的种类不多,但是每类数据又比较大时,用横向统计图表示较为方便。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学习例2 1、谈话引入:同学们,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人家里都买上了小轿车、面包车。同时,还有大客车、货车等车辆给人们提供了不少的方便。为了给这些车辆停车带来方便,我们会修建很多停车场,让不同类型的车辆停放在停车场的不同位置。那么,如果你是停车场的管理员,就要对停车场的各种车辆数量进行统计,然后从统计的数据中收集有用的信息。如何才能更好地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呢?这就要用到复式条形统计图。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 2、课件出示例2统计表 ①提问:请大家说说从这张统计表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教师:这是一张复式统计表,根据统计表我们可以知道有甲乙两个停车场,分别停有轿车28辆和24辆,面包车12和10辆,大客车6辆和7辆,货车4辆和3辆。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精推3篇)〖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第【1】篇〗 一、导入: 1.[课件显示],说说这是什么时候的情景? 2.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富裕了,观念变了,过 节的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还有两个多月我们将来迎来6年的新 春佳节,你们准备怎样过好6年的春节呢? 指名学生回答。(5~6个) 2.根据大家的回答,老师大致作了一下调整,主要有以下几种 情况。 [课件显示] 请两个同学统计一下人数。(每个同学选择一种) [操作课件,师按统计结果填好人数] 通过老师和学生的合作共同完成了这张统计表,你从表中知道了 什么? 二、新授 (一)绘制方块图 1.如果老师准备用这样一个方块表示5人,你能把表中的数据 用 这样的方块表示出来吗?会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请各小组组长打开①号信封,信封里的每个方块纸张表示5人,小 组合作在职操作纸上把方块摆一摆,如果遇到问题小组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解决? 2.交流。 (二)绘制条形统计图 1.初步感知: 请同学们看几个图。[课件展示一组统计图] 观察最后一幅图,比较看统计图和看统计表我们获得的信息的质量有什么不同? [定格最后一幅]类似这样的统计图你还在什么地方看过?[指名回答] 说明:这样的统计图叫(板)条形统计图,板书并读题。 2.学习画法: 指方块图: ①我们将这样的方块直接画成直条,就形成了条形统计图。 [课件]如果将这样的一个单位长度表示5人,表示x人的就应该是这么高,按序把四种情况说完。添上横、纵轴,这就是条形统计图了。 ②从这张统计图中你又能知道什么?怎样看出来的?[多指名几位学生说说] ③学画法: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第【1】篇〗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94-95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特点,会在条形统 计图中表示出数据,能根据条形统计图中的信息作出简单的判断和推测。 2、在情境中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培养学 生的数据意识和统计能力。 3、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体会条形统计图在生活中的 作用和价值,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特点,能进行简单的数据 分析。 教学难点 在特定问题中,怎样确定一格代表几个单位。 教学准备 课件作业单 情境串设计说明

本节课以“早餐店开业调查”为主题,创设了以下几个情境,将条形统计图的教学都融入到这一大情境之中。 情境一:调查四(2)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早餐 王阿姨想在学校对面开一个早餐店,开业前想对本班学生喜欢的早餐情况进行调查。教师在课前借助小程序发布调查问卷,收集本班学生的调查数据,通过比较统计表、象形统计图的特点引出新知的学习——认识条形统计图。认识一格代表一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情境二:调查四(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早餐 调查四(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早餐,教师课前通过举手的方式调查了邻班四(1)班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早餐,并将统计结果整理成统计表。让本班学生应用方法,依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条形统计图,巩固新知并拓展教学1格代表2个单位的知识。 情境三:抽样调查全校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早餐 校门口早餐店是面向全校学生提供餐饮服务,教师采取设置抽样调查问卷的方式扩大统计数据,使调查更全面。此环节让学生口述绘制全校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早餐条形统计图时,如何确定一格代表几人,进一步深化新知,教学一格代表5个或多个单位的知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引入:王阿姨想在学校对面开一家早餐店。 问:怎样调查出四(3)班同学最喜欢的是哪种早餐? 二、解决问题,探究方法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范文3篇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范文3篇 在教育的百花园中,百花吐艳离不开园丁爱的奉献。今天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份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条形统计图》教案范文一 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把简单的复式条形图补充完整。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3、培养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以及与他人讨论、交流的能力。 课前学习 根据阅读材料,帮助学生回顾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及其分析方法。 课上交流 把我们课前的有关内容相互交流一下 1、你选择了哪一个统计表,为什么这样选? 2、介绍统计图的各部分名称,怎样画好直条?(要准确反映数量、还要注意美观。复习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这是我们以前学习的单式条形统计图。 注意:如果纵轴上是以一代十,如何较准确的反映数量,举例说明。明确:只有准确绘制,才能准确反映现状。 3、你在图中得到哪些信息? 自主探索 1、设置悬念,用认知矛盾凸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必要性; 如果用一个统计图来反映该县的人口状况,你准备利用哪一个统计图?为什么?用一个直条表示两种不同的数量显然是不行的,怎么解决?

2、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1)、如果让你来帮他们完善,你准备怎么做?(讨论)以1985年为例子小组讨论、交流:怎么表示?注意什么?注意区分两种数量,什么方法区分? (2)、把剩下的绘制完成。明确:从外观上看,与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相同之处?又有什么区别呢?揭题——复式条形统计图 3、分析研究复式条形统计图,看图回答问题: (1)、哪年城镇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2)、哪年乡村人口数最多?哪年最少? (3)、哪年城乡人口总数最多?哪年最少? (4)、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 能反映刚才单式条形统计图的信息吗?除了这些,还能看出什么信息?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交流,明确:城市人口逐渐增多,乡村人口逐渐减少,城市和乡村的人口数量差距逐年增大,人口总数逐年增加。 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信息能说明什么问题呢?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提高,乡村人口不断转为城镇人口,所以乡村人口不断减少,城镇人口不断增加,所以城乡人口差距逐年增大。 4、突出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意义: 以上这些信息都是在单式统计图中看不到的。复式统计图使我们更加完整的表达了文章所表达的意思。通过对这个统计图的描述和分析,发现了很多的信息,了解了很多情况,复式条形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和意义。 5、社会问题的渗透: 通过分析这个复式条形统计图,我们发现该县的人口总数逐年增加。人口总数不断增加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是个严峻的社会问题,不仅是我国,也是世界性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的关注。 介入一段简短的文字,显示世界人口问题 世界人口的数量以惊人的速度在增长。1950年,世界人口只有25亿,到1987年,达50亿,经短短6年,到1999年增加到60亿,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公开课教案第【1】篇〗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条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构图特征:横坐标是统计的物品种类、纵坐标是统计的物品数量。 2.能根据前后统计图的对比,明白条形统计图一眼就能看出数量的多少,并能独立制作完成条形统计图。 3.体验统计活动的乐趣。 4.通过各种感官训练培养幼儿对计算的兴致及思维的准确性、敏捷性。 5.让幼儿懂得简单的数学道理。 活动准备 1.每组桌面玩具:齿轮积木8个、雪花积木5个、子弹积木7个、圆圈3个、聪明棒6个。 2.条形统计图范例一幅。 3.小统计图人手一张,水彩笔,空白条形统计图。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学习统计的兴趣。 师:小朋友,你们有没有发现在你们身后的桌子上有很多的积木

啊?那我们怎样才能知道桌上有哪些积木?他们有多少个呢? 小结:哦,像这种先把要统计的物品分一分类,再数一数,最后再把统计结果记录下来,就是统计。 2、运用已有经验进行统计。 (1)幼儿按要求尝试用自己的方法统计出物品的数量。 师:在统计的时候呢,一桌5个小朋友,担会请小朋友自己去选择,统计一下你们桌上的东西并把统计结果记录在桌上的统计图上。在统计的时候可要细心一点,别统计错了。 (2)交流统计结果,巩固、复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师:请一个小朋友说说你的统计结果。(老师把他的统计结果记录在大的统计表里) 小结:从这张图上你们能看出统计了哪些东西?他有多少吗?(一起看图说一说) 3、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1)出示条形统计图,引导幼儿观察、认识条形统计图。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记录方法,看,这里也有一张统计图,你能看懂这张图吗?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他表示什么意思?有什么用?(重点引导孩子从横纵坐标上看出物品的数量)(2)比较前后两张统计图。 师:这张统计图和刚才我们画的统计图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要用条形来制作统计表呢?(通过观察条形的高矮可以一眼就看出哪种物品数量多,哪种数量少)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公开课教案(精推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公开课教案第【2】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多个单位),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形象地表示数据。 2、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统计能力。 实验目标: 1、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运用知识的迁移,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主动参与新知的探索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本班学生在学校春季运动会中踢毽子比赛的一段录像,并把踢毽子的成绩统计表做例1。 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统计。 二、合作学习,探案求知 1、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的统计表。

教师:从收集的统计表中,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小红踢120个,小方踢100个,小红比小方多踢20个…… 教师:从统计表中我们可以获得很多信息,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制成统计图吗怎么制呢学生可能回答:可用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画3根就可以表示3个同学。 教师:1格表示多少呢(课件出示1格表示1个)如果1格表示1个,小红踢的毽子个数要画多少格(课件动态展示画出120格)学生产生冲突:画120格好麻烦哟。教师质疑:那怎么办有什么好的办法来表示呢学生可能会想到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 教师:小组合作学习,思考讨论。①用1格表示多少合适呢说说想法。②小组内绘制出条形统计图。用投影仪展示小组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课件展示用1格表示2个,5个,10个,20个时绘制的条形统计图 教师:观察比较这些统计图,在这里用1格究竟代表多少合适呢通过学生的观察比较,他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答案。 学生1:用1格表示10个比较合适;120个就画12格;100个就画10格,90个就画9格。 学生2:用1格表示2个,5个也可以,只是画的格子要多些。……教师结合学生画的统计图的美观方面进行适当评价。 教师:现在用1格表示10个来完成书上116页的统计图。 2、教学例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