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第1篇】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屏幕播放“小鸭子过生日”的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包括3个月,你知道春季包括哪几个月吗?由学生推测夏 秋 冬各包括哪几个月。

2 悄悄地告诉同桌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里。

3 老师想知道每个季节里有多少人过生日,用什么方法 呢?你能帮助老师吗?

(1) 先独立思考。

(2)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3) 小组间交流调查方法。

4 让学生调查全班同学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5 师:同学们帮助老师想出了这么多的调查方法,很快知道了全班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们真是太出色了!好,请同学们把调查的结果在书中涂一涂吧!生动笔涂色。

6 展示一名学生方格图,请大家观察一下,这是我们全班 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有什么发现或想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7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和判断。(请大家猜一猜老师的生日会在哪个季节里,为什么?)

8 小结

三 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1、小猫钓鱼

出示四只小猫及钓到的条数

(1)生观察后,动笔涂一涂每个小猫钓到几条鱼。

(2)涂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生交流

2、 发给每个学生星期一至星期日的统计表,回家调查一下一个星期你家扔掉多少个塑料袋。

并涂一涂(下次汇报)

四 延伸结束。

板书设计:

生 日

( 三 四 五月) 春

(六 七 八月) 夏

(九 十 十一月)秋

(十二 一 二月)冬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第2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屏幕播放“小鸭子过生日”的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一年有四个季节 (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包括3个月,你知道春季包括哪几个月吗?由学生推测夏 秋 冬各包括哪几个月。

2、悄悄地告诉同桌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里。

3、老师想知道每个季节里有多少人过生日,用什么方法 呢?你能帮助老师吗?

(1) 先**思考。

(2)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3) 小组间交流**方法。

4、让学生**全班同学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5、师:同学们帮助老师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很快知道了全班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们真是太出色了!好,请同学们把**的结果在书中涂一涂吧!生动笔涂色。

6、展示一名学生方格图,请大家观察一下,这是我们全班 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有什么发现或想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7、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和判断。(请大家猜一猜老师的生日会在哪个季节里,为什么?)

8、小结

三、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1、小猫钓鱼

出示四只小猫及钓到的`条数

(1)生观察后,动笔涂一涂每个小猫钓到几条鱼。

(2)涂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生交流

2、发给每个学生星期一至星期日的统计表,回家**一下一个星期你家扔掉多少个塑料袋。

并涂一涂(下次汇报)

四、延伸结束。

板书设计:

生 日

( 三 四 五月) 春

(六 七 八月) 夏

(九 十 十一月)秋

(十二 一 二月)冬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第3篇】

一、班级学生情况分析:

我校四年级共有47名学生。21名女生,26名男同学。结合我这十几天的教学,我认为这些学生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基本上就是在应付教师。上课缺乏积极性,课后作业完成的效果很不理想,

特别有名学生每天都不能按时完成家庭作业,而是需要在第二天返校后,在教师的监督下完成相应的功课,可是根据我的观察,这些学生的智力并没有问题,而是懒惰成性了。

同样在这些学生中,有10名左右的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特别还有些人,主动做一些课外练习,并能够在完成后,主动找老师批改,由于自己接班的时间不长,对于有些学生的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进一步的去读懂学生,为每个学生做出必要的诊断,并找到指导学生进步的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大数的认识,三位数乘两位数,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角的度量,以及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十万百万千万亿十亿百亿千亿,认识自然数,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和亿以上的数,会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体会和感受大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培养数感。

2、会笔算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

3、会口算两位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和几百几十乘一位数,

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

4、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知道它们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几种角,会比较角的大小,会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按指定度数画角。

5、认识垂线、平行线,会用直尺、三角板画垂线和平行线;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6、结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动学习图形的有关知识,发展空间观念。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运筹的思想,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建议:

1、关于第一单元大数认识这部分知识,学生已比较熟悉,或说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准备放手让学生来探讨。我会通过创设情景,让学生理解,大数产生的必要性。

2、对于第二单元角的度量采取适宜方式如:动手操作帮助学生

直观理解所学概念。并对一些结论性的知识,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概括。

3、对于计算的教学,我准备加强算理的引导,例如第三单元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进行类推迁移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对于第四单元的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更加加强对旧知识的.复习,在一定的基础上总结新的方法,并能真正的理解算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平均数教案

第1课时平均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P87例1,完成P88“做一做”,P89~P90“练习二十二”第1、2、5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经历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 3.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及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两个分别装水400g和600g的一模一样的杯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两杯水)大家看,这里有两杯水,这一个杯子里的水是400g,另一个杯子里的水是600g,你能想办法在水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让两个杯子里的水变得同样多吗? 【学情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想到以下两种办法: 预设1:将装600g水的杯子里的水倒100g到装400g水的杯子里。 预设2:先将水合起来再平均分。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活已有的经验,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2.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1)]二、探究交流,认识平均数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科书P87的主题图。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导入新课时也可以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常见的平均数(如平均成绩、平均速度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第1篇】 一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屏幕播放“小鸭子过生日”的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二 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1 一年有四个季节(春夏秋冬),每个季节包括3个月,你知道春季包括哪几个月吗?由学生推测夏 秋 冬各包括哪几个月。 2 悄悄地告诉同桌你的生日在哪个季节里。 3 老师想知道每个季节里有多少人过生日,用什么方法 呢?你能帮助老师吗? (1) 先独立思考。 (2) 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 (3) 小组间交流调查方法。 4 让学生调查全班同学每个季节过生日的'人数。 5 师:同学们帮助老师想出了这么多的调查方法,很快知道了全班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们真是太出色了!好,请同学们把调查的结果在书中涂一涂吧!生动笔涂色。 6 展示一名学生方格图,请大家观察一下,这是我们全班 同学在每个季节里过生日的人数情况,你有什么发现或想 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吗?

7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预测和判断。(请大家猜一猜老师的生日会在哪个季节里,为什么?) 8 小结 三 应用新知、拓展提高。 1、小猫钓鱼 出示四只小猫及钓到的条数 (1)生观察后,动笔涂一涂每个小猫钓到几条鱼。 (2)涂后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师生交流 2、 发给每个学生星期一至星期日的统计表,回家调查一下一个星期你家扔掉多少个塑料袋。 并涂一涂(下次汇报) 四 延伸结束。 板书设计: 生 日 ( 三 四 五月) 春 (六 七 八月) 夏 (九 十 十一月)秋 (十二 一 二月)冬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第2篇】

2021春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8单元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案+检测卷

第8 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单元教学建议 单元目标 1.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 意义。 2. 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 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 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类 推分析。 教材分析 本单元分为三个小节:第一小节平均数,第二小节复式条形统计图,第三小节营养午餐。第一小节学习的平均数是一个重要概念,第二小节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第三小节则利用前两节学过的内容解决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使学生学会了收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 课标分析 1.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

意义。 2. 认识条形统计图,能用条形统计图直观且有效地表示数据。 3. 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过程,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 能,进一步认识到数据中蕴含的信息,发展数据分析观念。 4. 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 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第8 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 1 课时平均数 教学目标: 1.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 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 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3.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 趣。 教学重点: 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及“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灵活运用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优秀教案 本单元主要学习“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平均数是一个重要的刻画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小数阶段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即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平均数是在理解了平均分及除法运算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与平均分的意义不完全一样。把一些物体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每份不一定一样多。 复式条形统计图是在掌握了复式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习的,把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就形成一种新的统计图即复式条形统计图。把根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第1课时平均数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2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培养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统计含义和应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8支铅笔

【教学设计】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中有8支铅笔,要分给四位同学,请大家帮我想一想,怎样分呢? 让学生想一想,然后指名发表意见,提出不同的分法。 当有学生提到给每位学生分2支时,教师引导:8支铅笔,分给四位同学,每人分2支,那么这8支铅笔刚好分完,并且每人分得的支数都相同,这种分法叫平均分。每位同学平均分2支铅笔,这里的2就是平均数。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 (1)引导学生收集信息,提出问题。 师:从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每个人收集的瓶子数一样多吗?(不一样多)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 (2)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①“移多补少”法。 师:要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小组讨论,指名汇报。教师用课件展示统计图的变化过程。 师小结:我们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使得每个人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移多补少”法,可以求出四个人平均每人收集瓶子的个数。 ②运用公式求平均数。 师: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队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吗? 小组讨论交流。师小结:要使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同样多,相当于把该小队收集的瓶子总数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因此可以先求出这组数据的总数量,再用总数量除以这组数据的总份数,求得平均数。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教案版

单元第_八_单元 _____均匀数与条形统计图 _______________课时数4课时 “均匀数与条形统计图”是学生已经学会了采集和整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统计的结果,掌握了基本的统计方法,建 立了初步的统计观点的基础长进行教课的。 本单元分为两个小节:第一小节均匀数,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在第一 教 小节学习的均匀数是统计的一个重要观点。第二小节条形统计图,让学生进材一步体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和剖析的过程,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 内容分为两个部分(见下列图)。 分 析 1.使学生理解均匀数的含义,学会简单的求均匀数的方法,领会均匀数在 统计学中的作用,并能够用自己的语音解说其实质意义。 教 2.使学生体验数据的采集、整理、描绘和剖析的过程,进一步感觉统计在 学 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3.让学生认识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能依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目 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剖析。 标 4. 经过对现实生活中有关实例的检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育学生仔细 察看的优秀学习习惯,培育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1. 理解均匀数的意义,加强均匀数计算的方法 2. 表现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色,丰富其表现形式 学 3.联合实质问题,依据统计图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剖析,进一步领会统计的作 用。 重

难点

课题均匀数P90-92 课型新讲课 1. 理解均匀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均匀数的方法。 课 2. 学生经历用均匀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累积剖析和办理数据方法,时 发展统计观点。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目 标 3. 感觉均匀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质问题的乐趣。 重教课要点:理解均匀数的含义,掌握求均匀数的方法。 难教课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均匀数的意义。 点 教如何计算均匀数?在人数不等的状况下,如何比较两支队伍的成绩? 学 核 心 任 务 (一)创建情境漫笔 1.发言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柜。 教 学 过 程 此刻,我的书架上层有12 本书,基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 帮忙,从头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同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虑,想象挪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发问:此刻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 是它们 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一样的数,经过“移多补少”的方法, 获得同样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均匀数。 今日,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均匀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七单元统计教 案 一、教学内容 认识折线统计图。 三、编排特点 第一学段:第二学段: 经历统计的过程。 单式、复式统计表 条形统计图(以1代2、5)平均数 1.由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突出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由于学生对条形统计图比较熟悉,教材由条形统计图引出折线统计图,通过对比使学生看到它们的异同点:都可以看出数量的多少,但折线统计图还能看出数量增减的变化。 2.提供富有现实意义的素材。 这一点是编排内容编排的共同特点,因为统计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教材在编排时都注意提供学生熟悉了解的现实情境作为统计的素材。 学生参观科技展的人数、身高的变化、月平均气温、病人的体温记录、旅游消费情况等。

“生活中的数学”栏目中,引入2003年北京市非典疫情的数据,使学生在了解生活常识的同时,充分认识统计的现实意义。 这一单元,我上学期就已经教了, 四、总体感觉: 1、知识条理清晰,学习难度不大,学生掌握较好. 2、与生活联系紧密,信息量大,学生乐学。 五、温馨提示: 正确把握教学目标——教参:与前面的教学要求一样,我们不要求学生会制作完整的折线统计图,只要能根据数据把统计图补充完整并描述、分析数据就可以了。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尝试制作,但并不对此作统一要求。 六、课时划分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 ?例1及做一做 ?例2及练习十九的2、3两题 ?练习十九 ?练习十九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单式折线统计图 教学重点:知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能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并学会分析折线统计图。 教学难点:能学会用折线统计图描述数据,并学会分析折线统计图。 教学准备: 1、学生调查生活中那里用到折线统计图。 2、教师准备一周天气预报的资料。 3、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你们去过科技活动中心吗?喜欢去吗? 到科技活动中心不仅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还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看,这些同学也喜欢参加科技活动,他们正在参观科技展!(课件出示例1主题图) 二、教学折线统计图。 1、师:科技中心的工作人员把1998~2003年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制成条形统计图。(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图中横轴、纵轴各表示什么?从图中可以获得哪些信息?(同桌一起说一说) 师:条形统计图通过直条的长短,很形象、直观地显示出各年参观的人数,及哪年人数最多?哪年人数最少? 2、师:某市中小学生参观科技展人数的统计图,还可以这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教案

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教材110页第4题及第111页练习二十五的第14、第15、第17题。 1.进一步掌握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并会根据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问题。 2.进一步熟悉求平均数的思路和方法,进一步认识求平均数的数量关系,会求数量关系稍复杂的平均数。 重点: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求平均数的思路和方法。 难点:在掌握求平均数基本方法的基础上,感悟“平均数”的实际意义。 多媒体课件。 师:今天我们复习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有关知识,回忆一下,你还知道哪些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知识?(板书: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 1.复习平均数。 师:下面的说法对吗?为什么?(出示课件) 小明身高140厘米,在平均水深110厘米的小河里游泳不会有危险。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师:用四个同样的杯子装水,每个杯子分别标有水面的高度,这四个杯子水面的平均高度是多少厘米?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师:2014年小刚家平均每季度用水多少吨?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 师:张妍上次考试中,语、数、外的平均成绩为96分,其中语文95分,数学99分,那么她外语考了多少分?(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解答有关平均数的问题,进一步感悟平均数的意义,体会平均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2.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复式条形统计图和单式条形统计图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课件出示答案) 师:画复式条形统计图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打开课本第110页,完成第4题。

师:在解答上面的问题中,图例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自由回答) 师:解答上面的问题后,你能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出来吗? (学生自由回答) 师:通过复习平均数,你有哪些收获? 生1:平均数在一组数据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不代表一个具体的量。 生2:总和÷个数=平均数。 生3:平均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情况。 师:通过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你有哪些知识上的收获? 生1: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是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 生2:一种图例代表一种统计量。 生3: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形象、直观、便于比较。 生4:复式条形统计图一定要标明图例,直条的宽窄要一致。 师:通过复习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你有哪些收获? 生1:平均数描述数据的整体情况。 生2:平均数可以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便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 生3:平均数的概念与过去学过的平均分的意义是不完全一样的。 生4:平均数是一个“虚拟”的数,是借助平均分的意义通过计算得到的。 生5:描述两组不同的数据时,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表示,它也体现了数学“数形结合”的思想。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4课时 统计与数学广角教案与反思

第4课时统计与数学广角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原创不容易,【关注】店铺,不迷路! ▷教学内容 完成教科书P110第4题,P113~115“练习二十五”第14、15、17、20题。 ▷教学目标 1.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认识、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2.进一步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决方法,帮助学生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增强应用意识。 3.经历整理知识、反思学习、自我评价的过程,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合理的认知结构,激发强烈的学习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深刻理解平均数,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教学难点 掌握“鸡兔同笼”问题的解答方法。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导入复习 师:这学期“统计与概率”和“数学广角”部分你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呢?说说你的收获。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说出:“统计与概率”部分学习了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解决了“鸡兔同笼”问题。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与它们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统计与数学广角)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既唤醒了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又让他们明确了本节课复习的任务。 二、复习平均数 1.回顾平均数的相关知识。 师:怎样求平均数?

【学情预设】学生会说到“移多补少”“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 【学情预设】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也可以区分不同组数据的总体情况,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 2.课件出示教科书P113“练习二十五”第14题。 (1)师:怎样理解“平均水深1.1m”?所有的地方都是1.1m吗?可以结合平均数的知识想一想。 (2)学生独立思考后同桌相互说一说。 (3)全班交流汇报。 【学情预设】他说得不对,因为平均水深1.1m,有的地方会比1.1m深,有的地方会比 1.1m浅,所以身高1.4m的李兵要下河游泳可能会有危险。 (4)师小结:平均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不能代表总体中的个例,所以同学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灵活地对待。 3.课件出示教科书P115“练习二十五”第17题。 (1)小组讨论后组内交流。 ◎教学笔记 【教学提示】 “统计”内容的复习,要突出统计量的意及统计图中相关信息的理解。 【教学提示】 第14题的教学,应充分展开讨论,让学生发表意见,也可让学生去设计一组可以得到平均数1.1,但差异较大的数据,从而体会平均水深1.1m的含义。 (2)指名汇报,说说你的理由。 【学情预设】她的成绩是171cm,用5次的平均成绩不合适,因为跳远成绩是取跳得最好的那一次成绩。 【设计意图】复习中突出平均数的统计学意义,让学生不仅学会求简单的平均数,更要引导学生从数据处理分析的角度把握求平均数的方法,体会平均数的含义,用平均数进行比较、描述、分析一组数据的状况特征,感受平均数的应用价值,体现平均数在统计学中的地位。 三、复习复式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课时教案+教学反思

第8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1课时平均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90~9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平均数的含义以及求平均数的方法。 2.加深对“平均分”和“平均数”意义的理解。 3.运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有关平均数的问题,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的实际意义和应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同学们收集了一些矿泉水瓶,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例1主题图) 2.从图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3.你对“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是怎样理解的? (假设每人收集的数量相同,这个数是多少) 师说明:这个相同的数量我们叫它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 (1)观察图:横轴分别表示什么?谁收集的个数最多?谁最少?他们每个人收集的数量同样多吗?(不一样多)(2)你能想办法把他们4个人收集的瓶子数量变成同样多吗? 小组内讨论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各自的方法,并在投影前演示。 (3)师边重复演示边归纳:刚才有几位同学通过把多的瓶子移出来,补给少的同学,让每个同学的瓶子数量同样多,这种方法叫做“移多补少法”。 (4)现在每个人的瓶子同样多吗?是多少个? 师强调13个就是这4个同学收集瓶子数量的平均数,并在课件上做标记。 (5)还有不同的方法吗?指名学生板演计算过程。 你是怎么想的?还有谁和这个方法一样。互相交流一下。 师归纳:我们通过计算先求出总个数,再平均分也能得到平均数是13个。 (6)观察比较平均数13个和每个学生收集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有的个数比平均数多,有的个数比平均数少。)刚才求几个比较小的数的平均数我们可以通过移多补少或计算的方法得到。如果数字大怎么解决呢?平均数又有什么作用呢?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统计教案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课题名称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科目数学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认识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继续让学生自主探索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了解它的意义和作用,讨论和交流两种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联系和区别。并根据统计 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作出合理的判断和决策。进而从更高的角度认识统计图,进一步发展统计观念。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在第一学段( 1-3 年级)学习了较多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和复式统计表,经历了把两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表的过程。再加上上节课刚学习了制作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的方法。因此本节课学生已经有了充分的知识储备。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会绘制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2、会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 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在生活中找到复式统计图,并能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 习品质。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了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突出 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我主要采用: 1、自学、展示、点拨指导教学法:此方法贯穿整节课的始终,通过让学生自学可以锻炼学生自学 能力,展示交流可以锻炼学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点拨指导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 导作用。 2、合作交流互补法:通过同学之间相互讲解、操作等方法让学生开动脑筋,互相讨论,找出 解决问题的途径。 3、练习促进法:通过有针对性地练习,使学生形成技能技巧。以教法促学法,本节课学 生的学法应是自主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图片挂图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单元教案-第8单元-复式条形统计图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材第95~97页的内容及第98页练习二十三。 1.经历将两个相关联的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认识横向和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自主探索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感受图例的作用。 2.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过程,在描述和分析数据的统计过程中,进行合理的判断和决策。 3.通过对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品质,以及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重点: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理解单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异同,并能在有纵轴、横轴的图上用复式条形表示相应的数据。 难点:能看懂复式条形统计图,并尝试在复式条形统计图中尽可能多地获取信息并作出合理的分析与预测。 多媒体课件。 (出示教材第95页例3情景图和统计表) 师:读统计表,说说你能读出哪些已知条件。 生: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某地区城镇和乡村人口数分别为21万、27万、35万、46万和58万、54万、49万、43万。 师:根据统计表给出的数据,你能分别完成城镇和乡村人口的条形统计图吗?今天我们就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板书) 1.认识纵向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观察教材第95页给出的某地区城镇(乡村)人口统计图,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横轴表示年份,纵轴表示人数,一格代表10万人。 师:你能独立把“某地区城镇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投影展示)

师:在补充上面的统计图时,需要注意什么? 生:注意横轴上的年份和纵轴上的人口数要对应,另外,画出长条后还要在上方标出数据。 师:自己把“某地区乡村人口统计图”补充完整。 学生汇报: 师:补充了上面的两幅条形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条形统计图是用不同长度的直条表示数量的多少。 师:如何在一个统计图里描述上面你们所说的这些信息呢? 师:如果把上面的两幅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在一起,就能得到下面这幅条形统计图,在这幅统计图中,右上角表示的就是这幅统计图的图例,其中表示城镇人口,表示乡村人口, 在数学上,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以后就得到复式条形统计图。 师:你能试着把这幅统计图补充完整吗?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生: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 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1篇】 一、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形成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法、策略,并不断提炼为基本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活动。 二、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的措施: 1、将深入学习、借鉴目标尝试教学的教学模式的一些做法和教学案例,积极参加市局和学校组织的新课改教学教研经验交流、案例研究、专题研讨、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大胆尝试课堂教学改革。 2、充分备课、精心上课。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认真钻研教材,深入了解学生,精心选择教法学法,优化教学设计;上课前要对教材知识点、难点突破方法、学法、教学程序、训练习题等充分内化,准备好课件、教学用具或仪器等。在课堂上要机智灵活,突出重点,精讲少讲,学生多动。 3、认真解读数学课程标准,解析并把握小学数学新课程的内容要点,把握教材所体现的理念精心挖掘教材内部的创造性因素。开展专题研究,重点研究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以及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本学期继续完善评价体系,注重学生成长过程的评价,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加强多元化全方位的评价尝试,

更多的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改变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来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业绩。 4、积极向有经验的教师学习,吸取好的经验为我所用。继续参加上课、观课、议课、思课活动,促进教学水平提高,同学科、跨年级互相听课与交流,自觉进行反思,及时写下教学随笔、教学案例及教育故事,分析课改中的成败得失,相互借鉴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5、关注习惯养成,培养能仁学子。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要从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为主抓手,加强基本知识和能力培养的示范引领,全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一个班级的班风学风,学生的学习习惯直接制约着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学期根据班级学生实际,各自学科特点,共同制定出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措施计划,进而形成阶段性重点培养目标。力争学期结束时,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教育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总之,教学改革是一项长远的工作,在此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我将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将课改之路坚持走下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平均数与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设计【 第2篇】 一、学生情况简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2复式条形统计图人教版

《复式条形统计图》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

复式条形统计图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5页例3及相关内容。教学目标: 1.体验数据的、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统计在 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让学生经历将两个单式条形统计图合并成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能初步掌握其绘制方法,能发现信息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精神、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能力及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4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良好学习品质并体会到助人为快乐之本思想。 教学重点: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能对信息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学)具准备:相关课件、学案(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教学流程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谈话存疑 1.参观校园。 课件出示天门小学校园场景图,带大家参教学流程 带领学生一道欣赏美丽的校园,增进师生之间的亲切感,自然引入新知调查。设计意图 观,简要介绍天门小学,并请生说说想了解天门小学的哪些情况。 2出示天门小学三年级学生统计的1~3年级男、女生人数的复式统计表。 请生说说据统计表所知道的信息。 3绘制单式条形统计图,回顾绘制方法。 (1)师:统计表中的数据能在统计图中表示出来吗?需要绘制几张统计图呢? 预设学生可能出现两种情况: 其一,将统计表中信息分别绘制在两个统计

怎么办呢?如何在一个统计图中描述这些信息?请咱们四年级的同学帮帮三年级的同学,愿意吗?创设情境,让学生帮忙,激发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增强了探究的目的性。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生尝试完成 师引导要求:想办法让人一眼就读懂你绘制的统计图的意思。 师巡视,收集学生的统计图。 2.展示学生作品,评价,引出课题。 师:你能说说自己是怎样绘制的吗? 假如给这幅图起个名字,可以叫什么图呢? 大家觉得还有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教学流程 完成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是本节课要完成的技能目标。通过对学生第一次不完善作品的讨论,既沟通了与旧知识(单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的联系,又在对比和创设的当“小老师”评价教师制作情况的情境中突出了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制作要点,便于学生更好地掌握制作方法,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精品教案 一、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平均数、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地位与作用: 这样就把数据分析与解决问题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统计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数据分析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2.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特点,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在提供的样图中完成相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 3.能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进行简单的类推分析。 三、课时安排:建议用4课时进行教学。 第1课时平均数(1) 教学内容:教材P90例1,完成P92“做一做”,P93“练习二十二”第1、2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体会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简单数据的平均数。 2.经历用平均数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的数学思想。 3.增强与同伴交流的意识及体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提出问题。

师:(出示两杯水)大家看,这里有两杯水,这一个杯子里的水是400g,另一个杯子里的水是600g,你能想办法在水的总量不变的情况下让两个杯子里的水变得同样多吗? 【预设】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能想到以下两种办法: 预设1:将装600g水的杯子里的水倒100g到装400g水的杯子里。 预设2:先将水合起来再平均分。 2.揭示课题。 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先合并再平分”等方法,得到的相同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平均数。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平均数”。[板书课题:平均数(1)]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主题图,提出问题。 (1)课件出示教材P90的主题图。 师:为了保护环境,环保小队的同学们利用周末收集了很多矿泉水瓶,请大家仔细观察,你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图中的数据,说明横轴和纵轴分别表示什么,每个人收集的数量是多少,谁最多,谁最少,请学生汇报。 【预设】预设1:横轴表示数量,纵轴表示姓名。 预设2:学生可能会说出每人收集的个数,也可能会说出小明收集得最多,小亮收集得最少。 (3)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他们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同样多吗?(不一样多)(4)师:你能想办法让每个人收集的矿泉水瓶一样多吗? 2.小组合作,探究方法。 (1)师:下面请4人小组合作,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 (2)把你的想法和小组里的成员说一说。 3.小组汇报,交流算法。 (1)“移多补少”求平均数。 ①师: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呢? 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一画,移一移,直观地看出平均数。 【预设】学生可能会边操作边说“小红给小兰一个,小明给小亮两个,这时候他们4个人矿泉水瓶的数量就一样多了,都是13个”。 ②师:为什么要把小红的矿泉水瓶给小兰?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推 荐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40课复式条形统计图说课稿【第1篇】 说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提高学生看统计图和分析统计图的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绘制等活动,经历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3、通过统计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感受统计在成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应用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的方式来阐述观点的方法。 说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起始格与其它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统计图。难点:经历认识起始格与其他格代表的单位量不一致的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培养学生从统计图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并能根据统计的结果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预测。 说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复习条形统计图 1.引入:二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条形统计图。现在我们一起来

看几幅。 课件出示条形统计图(三幅图分别出示)。 2.提问:从统计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观察纵轴每格表示的单位量是多少? 3.小结:看来在绘制统计图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设计每格表示的单位量? 4.过渡: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条形统计图。 活动2【导入】看统计表,分析数据 1.观察统计表,从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第一小组学生身高体重统计表 姓名 身高(厘米) 体重(千克) 李明 141 35 王鹏 138 33 张明 139 32

高洁 143 40 田凡 142 36 2.用什么方式能更清楚直观地看出同学们身高和体重的情况? 活动3【讲授】出现矛盾,学习新知 1、猜想: 观察这个统计图,横轴表示什么?纵轴应该表示什么? 请同学们帮老师想想统计图中每格表示多少厘米?(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如:5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50厘米)板书:每格表示 2、验证: 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先在纵轴上标出每格表示的数量,再画出条形统计图。 3、分析 展示学生作品,进行分析 (1)每格表示单位量为10、20……情况? 这种方法画图时你们遇到了什么困难?(把每个格平均分太麻烦)我们用电脑帮忙,看看用这些方法画出的统计图,看到这样的统计图你们有什么想法?(课件出示按学生想法做好的统计图。分别是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与反思(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与反思第【1】篇〗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学会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2.经历条形统计图的绘制过程和分析统计图中数据的过程,能根据条形图中的数据回答 并提出简单的问题,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3.体会条形统计图数据中所蕴含的信息,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条形统计图,了解它的特点和作用,能将统计表中的数据用条形图表示出来。 教学难点:学会数据分析,提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授 1.课件出示20__年8月渭南市的天气情况图: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图例中表示天气情况的各种符号。 2.师生交流后,提出问题:这个月的各种天气各有多少天你能把它们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二、探索发现

1.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 (1)整理数据 师:你怎样才能知道这个月每种天气各有多少天呢 启发学生思考并整理数据:同学们以前都学过哪些整理数据的统计方法呢 学生在交流的基础上,知道可以分别用数数、画“√”、画、写“正”字、画统计图的方法整理数据。 (2)同桌合作完成学习单(一) (3)表示数据。 师:我们通过画象形图的方法法来进行统计,已经知道了每组天气各有多少天了,那如何才能清楚的表示出来呢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在小组内完成。汇报展示。 我们组是用统计表来统计表示。 【范瑞娟专栏】《条形统计图》教案 我们组是用象形图来表示: 【范瑞娟专栏】《条形统计图》教案 (设计意图:为什么不能一眼看出各种天气的天数呢利用这一冲突让学生明确面对 凌乱的数据首先应该整理数据,即复习了旧知识又为绘制条形统计图做好了铺垫。) 三、通过象形图和条形图的比较进一步体会“条形统计图”的特点。

2023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优选3篇)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统计教案范文第【1】篇〗 一、目标 1、初步了解做条形统计图的方法,提高观察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敢于尝试和探索,并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 3、愿与同伴合作,学协商。 二、准备 1、每桌准备一份动物卡,记录数量用的纸、笔。 2、人手一份几何图形,一支粗记号笔,水果卡片一份。大统计图3张,小统计图每人一张。 三、过程 1、分类计数,记录下数量 (1)今天我给小朋友带来了许多动物卡片,可是,不小心把它搞乱了,请你们每组的小朋友互相合作把它分开,排整齐,好吗?排好后看看有哪些动物?数一数每种动物各有几只?并且用一种方法把小动物的数量记录下来。 (2)幼儿与同伴合作操作。 提问:你们是用什么方法记录下来的?表示什么意思?请小朋友介绍。

小结:刚才小朋友都很聪明,用各种方法来记录数量,可是,小朋友的记录方法只是自己知道,别人看不懂呀。那怎么办呢?今天我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一种新本领,用条形统计图来记录数量,让别人一看就明白。 2、观察条形统计图,初步了解用直条按一定顺序排列起来进行统计的方法。 (1)观察 请你们仔细看一看,这张条形统计图上有什么?表示什么意思? (2)幼儿讨论,探索图上内容所表示的意义 (3)教师小结 3、出示水果卡片,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条形统计图的方法。 (1)我这儿有许多水果,怎样才能使别人一看就知道每一种水果的数量有多少呢? (2)集体检查对错 4、通过统计几何图形,探索,尝试自己制作条形统计图 (1)观察图形。这些图形有什么不同? (2)讨论制作方法。请你们根据这些图形每人做一张统计图,那怎样来做这张统计图呢?小结:请你们先想好应怎样来分类?确定后就先画好标记,再数一数每种图形有多少?最后用直条表示出来。 (3)幼儿操作,教师指导 (4)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的统计图,你是按什么统计的?每种图形有多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