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可爱的草塘》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八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本篇课文综合体现本学期学习的两个重点: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课文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课文先交代了要去草塘的原因(呆腻),接着写了草塘的美丽景色(惊喜),然后写了草塘春、冬两季丰富的物产(赞叹),最后通过写“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而深深地爱上了草塘(爱恋)。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体会草塘的美。

3、了解北大荒草塘的优美景色及丰富物产,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以及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抓住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出示课文插图,引入课题。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

1、引导交流收集的有关北大荒的资料。(教师补充介绍,使学生了解北大荒原来交通不便,人烟稀少,丰富的土地资源长期处于沉睡之中,解放以后,广大解放军官兵开发北大荒,建起了一个个机械化的国营农场,把北大荒变成了美丽富饶的“北大仓”。)

2、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并组词,集体纠正误读。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引导交流读文收获,并质疑、解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五、熟读课文,了解草塘的可爱主要体现在哪些地方。

1、学生读文思考后,集体讨论。

2、教师引导归纳:草塘的可爱主要表现在景色优美、物产丰富两方面。

六、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抄写生字、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初次走进了可爱的草塘,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__的思路,现在,请大家回想一下,草塘的可爱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吗?(景美、物丰)

2、这节课,让我们再次走进这可爱的草塘。(板题,齐读)

[设计意图:既检查了学生上节课的学习及知识掌握情况,又为下面的环节作了铺垫。]

二、精读课文,感受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

(一)欣赏草塘美丽的景色

1、课件出示阅读思考一: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草塘美丽景色的句段,认真读一读。

2、学生默读思考,勾画相关语句。

3、引导交流,相机出示有关段落,指导体会朗读。

(1)指导理解第五自然段:

①学生自由读,体会草塘大、绿的特点。

②学生再读,划出文中表示绿的词语(鲜绿、翠绿、墨绿),师课件演示几种不同的绿。

③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积累的表示绿的词语。

④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指导理解十八、十九两个自然段:

①学生齐读后,引导体会小河的水清、草塘的景美。

②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让学生充分感悟__的语言美,意境美,体会作者情感,培养学生语感。]

(二)感受草塘丰富的物产

1、课件出示阅读思考二:自由轻声读全文,找出文中描写草塘物产丰富的段落。小组合作讨论:课文从哪几方面描写草塘物产丰富的?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学生读文思考,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师相机点拨,指导朗读:(引导体会草塘的物产丰富主要表现在狍子多、野鸡多、鱼多;指导读出小丽的自豪之情和作者的惊喜与赞叹之情。)[设计意图:用讲故事的形式理解俗语,激发学习兴趣,进一步感受草塘的物产丰富,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能力。]

(三)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1、播放草塘风光片,引导学生交流感受。

2、引入阅读思考三(课件出示):快速浏览全文,想一想,随着对北大荒草塘的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对草塘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3、学生读文思考后,全班交流,师引导、板书。(呆腻、惊喜、赞叹、爱恋)

4、再次齐读课题,深化情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段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以及多种形式的朗读来感受草塘的可爱,体会作者的感情变化,体现了读中理解、读中感悟,以读促悟、以情促读的教学理念。既让学生体会到草塘的景美、__的语言美,又能使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在这期间,我还将随机使用电教媒体来辅助教学,其目的就是使教学的重点更直观、形象的呈现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学的更轻松自如一些。]

三、总结拓展

1、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指导练笔:为北大荒写一段广告词。

(1)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2)学生在班内交流广告词,集体评议。(如:茫茫草塘绿浪涌,春冬两季趣无穷。

景美物丰惹人恋,小河奇景留心中。)

[设计意图:用写广告词的形式,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通过畅谈“旅行”感受,学生可以尽情表达对草塘的赞美之情,进一步理解草塘的可爱。]

四、布置作业:

课件出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喜欢的优美句子和词语抄写一遍,积累下来。

3、你的家乡有哪些美丽的景色、丰富的物产?请选择其中一件,用一段话描写下来。

【板书设计】

呆腻

大、绿

景色美丽惊喜

水清

26可爱的草塘赞叹

狍子

物产丰富野鸡

鱼……爱恋

《草》教学设计2

一、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教学设计A]

创意说明:本设计用两个形式精粹、含蕴丰富的问题,带动对全文的阅读品析,以期达到删繁就简的艺术效果。

教学步骤:

一、导入课文。本单元课文主题是成长,我们将陆续学习古今中外六位名家反映成长的__。今天走进我们课堂的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位伟人的成长故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播放课文朗读带,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结合课前导引了解课文展现的是鲁迅先生美好的童年生活:灿烂的春光中有童真,无味的冬天里也有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满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乏快乐。

三、浏览课文,理清课文脉络。技巧提示:题目就是__的“眼睛”,是窥察__的“窗口”,它们或暗示__内容,或点明行文线索,或强化__主旨,或亮出作者观点等等。我们要善于抓住文题所透露的丰富信息来指导阅读。

内容明确:“从……到……",表示这篇__大致包括两部分,同时也告诉我们__前后两部分的内容。1~8自然段为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生活;10~24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写三味书屋的生活;第9自然段为过渡段。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四、问题探究。

1.铺垫性问题:百草园是乐园,在三味书屋,少年鲁迅是不是就没有乐趣了呢?——切入课文第二部分,探究三味书屋之乐。

学生读、圈、议,教师应重点引导学生从文字间体会作者叙述时的感情:未脱孩童稚气的鲁迅对三味书屋简陋而蕴含深意的陈设、简单而庄重的礼仪充满了新奇,对方正、质朴、博学的先生充满了恭敬,对先生开明、宽容的教育流露出感激,甚至他迂腐的神态、陶醉的吟诵也令作者极为欢心,更不用说与众多伙伴在一起“偷乐"的时光,三味书屋后园里无声的游玩,课堂上有口无心的唱读,老师入神时我们的“相宜"而乐,作者至今仍是满怀留恋与依依之情的。

小结:从这个段落里,我们看到了一颗天真调皮跳荡着的童心,更欣赏到了散文“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最高境界。

2.主问题:三味书屋的乐趣与作者在百草园时所体会到的乐趣相同吗?——引导学生用心阅读课文第一部分,并自觉把前后两部分的内容进行比较。

学生读、圈、议第一部分,教师可侧重训练学生在把握作者感情的基础上进行朗读的能力:

“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一句,轻读“似乎确凿",淡化“现在"的回忆,重读“乐园",强化“那时"的感受。

“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就……"一段,“不必说”“也不必说"要轻读,这是“抑"的部分,它们所引领的部分在朗读时语速稍缓,语调柔和,要体现作者回忆时的喜爱赞叹之情,同时给读者回味遐想的余地;“单是”“短短”“无限”要重读,这是作者描绘的重点,带强调意味,它引领的内容要通过甜美的语气和略带夸张而多变的语调,表现出儿童或惊喜或羡慕或有情或失望的情趣(此处不妨多费点功夫,让学生逐句揣摩和朗读)。

美女蛇的故事和雪地捕鸟两部分,可让学生绘声绘色进行想象性朗读(或讲故事)表演,体会作者玄妙的记述中表现出的儿童神奇欢乐的心理及对百草园热爱迷恋的感情,故事前后的文字是往事与回忆的衔接性语言,要读出作者宽慰反讽的叙述语调。

小结:正是因为百草园里的景、物、人、事对儿童具有一种温馨的亲和力,所以少年鲁迅才对它有一种特殊的依恋,才有了离别时的难舍。自由朗读第9

自然段,领悟作者深情。

学生比较三味书屋之乐与百草园之乐的异同。讨论后各抒己见,说“异"说“同"都行,有道理就可以。

说“同":都是儿童之乐,都表现有儿童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对草木虫鸟的独特感受、对有本事的人单纯崇拜、对自由欢乐的追求、对成人世界的无知等等。

说“异":百草园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乐土,三味书屋是严肃凝重的学堂;百草园之乐源于自然的厚赐,三味书屋之乐源于对知识与快乐的追求;百草园生活可谓“快乐无极限",三味书屋里只能暂借片刻逍遥;百草园里有朴素自然的情趣,三味书屋里有于平淡中开掘的美好情调等等。

五、主题归纳。(参考课后练习进行)

六、选择自己喜爱的句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B]

创意说明:鲁迅先生的散文,文笔朴实优美,且形象感特强,往往寥寥数笔,便使各物的形影声色如活了一般,表现出极为出色的绘影图形的描写能力。我想,教学__时,若能激发学生借助想象和个人体验,参悟文字,还原形象,效果一定很好。因此本设计采用“我给课文绘插图"的构想。

教学步骤:

一、通读课文,整体感知。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的内容、主题和作者寄寓在文中的感情以及课文的语言特点,感知这篇散文的意境美和韵味美。

二、绘制插图。教师导引:作者笔下的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像一幅幅鲜活灵动的画面,极有诱惑力。我想,对于喜爱绘画的鲁迅来说,画画他眷恋的这些时光,一定是他有闲时最美妙的消遣。况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之《后记》中也曾表示,想寻几幅插图,不知同学们能否满足他这一愿望?今天,课本就是素材,请同学们借助想象和自己的体验,把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童年生活画下来。

教师示例:老师画了一幅《先生素描》(实物投影)。我作画时用了课文中写寿镜吾老先生的一段文字:“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这里鲁迅仅用三十余字,就勾画出了先生形象,突现出他年龄、身材、须发、装束、神态等几个代表性的特点,使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

学生分组作画,选材、命名、作画、修改等均组员商量决定,分工协作。

三、插图汇编。插图展示,全班交流。先说画的名称,再说作画依托,边展示边介绍其中自创的成分和画面的表达。

评选录用充满童趣的、适合课文的、有独特创意的、有审美价值的绘画,编序编组,收录装裱成册。

四、评价补充。你觉得我们今天收录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插图》,还有哪些缺憾?若是没能完全涵盖课文内容,你能补充说说哪些文字没入画吗?若是画面的问题,还有没有改动的余地,怎么改?

五、观画激励。欣赏鲁迅先生小时最爱看的《三海经》(绘画本)中的图画。欣赏鲁迅先生辑录的《朝花夕拾》之《二十四孝图》插图。欣赏丁聪先生所配《鲁迅小说全编》插图。欣赏同学们课堂创作的插图。欣赏网上下载的相关图片。

四、下发__语言欣赏材料,自读体会。

[资料整合平台]

相关链接

程树榛《追寻伟人的足迹》(作课堂联读材料,见《中国校园文学》第3期,作者为著名作家,人民文学杂志社主编)

《儿童成长故事中的两种视角——〈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成人和儿童的反向叙述》(./-免费资源站)

王得后《〈朝花夕拾〉: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朝花夕拾》荐读材料,见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语文)

上网搜索“鲁迅",可查阅到“鲁迅纪念馆”“评读鲁迅”“鲁迅文集”“鲁迅全集”等诸多资料,进入“鲁迅纪念馆”可读到鲁迅的生平简介、大事年表、音容笑貌、回忆怀念、评论研究、相关报道、纪念场所、影音作品,还可点击“纪念场所"看到鲁迅绍兴故居等。

《草》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揣摩__的语言。

4、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诵读,理解内容,品味语言,体会景物描写的方法,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课前准备】

1、学生:

通过预习,掌握字词。通过思考,准备说童年趣事的素材。

2、教师:

准备录音带、多媒体课件以及有关童年生活的格言、歌曲或其他小资料。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字词;理解内容,体会__的.中心。

〖教学设计〗

一、整体感悟

1、导入新课(放一段音乐歌曲“童年的小摇车”):

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歌曲《童年的小摇车》中唱到“那一天,妈妈问我,童年最难忘的是什么?在朦胧的记忆中,难忘那小小的摇车”。歌曲向我们展现了难忘的童年生活,是的,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体验,也会有小小的烦恼。无论怎样,只要我们打开童年之窗,我们会发现灿烂的春光中有无限的童趣,无味的寒冬中有亮丽的风景,自由嬉戏中有烂漫的幻想,严肃的学习中也不缺乏快乐,让我们走进鲁迅的童年,探索一下他成长的足迹吧!

2、简介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用屏幕打出鲁迅的画像与介绍)。

3、学习字词:

在预习的基础上听写字词,强调自学的能力。

(用屏幕投影)

a、给加粗的字注音;

b、按拼音填空;

c、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略);

4、放录音听读课文,提出听读要求:

可将自己喜欢的词、句圈点勾画出来品味揣摩。也可以用心轻声跟读课文,初步体味文中的情趣。

(指导听读:注意力集中,揣摩朗读语气,体味其中感情。)

听读后出示思考题:

a、从__的题目来看,你认为__主要写了几方面的内容?

b、听读后找出写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部分起止句间的过渡段。

c、概述一下,这篇__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教师明确: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个题目来看,主要写了两部分的内容。

b、起止句:百草园部分从开始到“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三味书屋部分从“出门向东……”到结尾;中间“我不知道……”一段是过渡段。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一题,只要有所理解就可以,不强求统一。

二、在整体感悟的基础上,学习研读“百草园”部分。

1、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百草园为什么是我的乐园?

b、作者写了哪几件事?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写的?

2、四人小组讨论,然后相互交流并合作补充:

最后由老师明确总结:百草园中不仅有春夏的美丽,还有惊险的美女蛇的故事,冬天的百草园因为可以捕鸟也变得别有情趣,所以百草园在那时是我的乐园。

教师小结:

写了春夏的百草园是多彩艳丽的,声情并茂,动静有趣,色味俱佳,真正是一个儿童乐园。美女蛇的故事让百草园平添了几多神秘色彩。冬天的百草园虽然无味,但雪地捕鸟却别有一道风景。

作者运用了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叙述议论相结合,一个充满生机的儿童乐园展现在我们面前,真正让人流连忘返。

(请同学们齐读“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一段。再次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那么,与百草园相比,三味书屋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呢?下节课我们继续来研读赏析。

三、作业

自由朗读课文,准备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研读三味书屋一部分的内容,品味语言,适当拓展延伸。

〖教学设计〗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百草园的内容,作者用优美的笔触将我们带入儿童的乐园──百草园。那么三味书屋究竟会怎样呢?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生活是否也像百草园那样有情趣呢?让我们研读一下。

二、研读赏析

1、请同学朗读过渡段落,体会其作用。

2、学生快速默读,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作者对三味书屋的生活选取了几个片段,用简洁的话概述。

b、先生是怎样一个人,作者对先生是怎样的态度?你对先生的理解是怎样呢?

3、四人小组讨论,然后自由发言,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教师可以帮助明确:

⑴先生知识渊博,教学认真;

⑵学生有机会跑出去玩;

⑶趁老师读书入神时游戏、画画。对先生的了解可以有不同看法,教师可以适当指导,不必统得太死。

4、引导学生揣摩语言体会__的写法:

__写得好,好在什么地方?

大屏幕出示投影:

例:①不必说碧绿的莱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中哪个内客是强调的重点?请你仿写一段话。)

②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吧,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吧,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了吧……(“我”到底知道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三、拓展延伸

1、大屏幕出示问题组:

a、下面这段话中连续使用了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了雪地捕鸟的过程。仔细品味,然后自己写一段话,或叙述做某个游戏的过程,或描写蚂蚁搬家的经过,也试着用上一系列动词。

“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体验与反思,便罩住了。”

2、请学生当场进行写作片断练习,可选取游戏、活动或劳动的过程,用上一系列动词,比一比谁用得准确。

b、口头说文,说说自己的童年趣事。

要求:扣题说文,突出趣字。

(可以小组比赛,展开竞赛,比一比,哪个组的同学说得好。)

四、作业

写一则童年趣事,或童年傻事。

要求:说真话,诉真情。600字左右。

《草》教学设计4

【设计思路】

语文教学中存在一种弊端,就是“满堂灌”。一般的语文教师象“广播员”,照本宣科,从头讲到尾,学生听得恹恹欲睡。好一点的语文教师象“相声演员”,口若悬河,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其共同点是,把一篇课文,掰碎了,嚼烂了,喂给学生,而学生却不会自己吃,吸收能力,消化能力都很差。这是长期以来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根本原因。

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实施素质教育,实行“启发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启发式不等于提问式、问答式,关键在于要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让逐步学生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分析、自己解答。因此,在语文教学

中,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而且应该让学生知道是怎么写的,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写。

本教案就是按照这个思路进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重点,深入浅出,细致分析,整体把握,一定要避免把课文搞得支离破碎,不得要领。第一部分要详讲,第二部分可略讲。

【导语设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每个人的童年都一定会由许多趣事,令人回味无穷。你能讲一讲你的童年趣事吗?(指名几个学生回答)下面让我们来学习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看看他是如何写自己的童年趣事的。《朝花夕拾》这个集子的名称就很有艺术性,“朝”本来是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早晨,童年)“夕”本来指什么,这里指什么?(晚上,成年或老年)

【解题思路】

首先,看看这个题目有没有主语?

(省略了“我”)

其次,根据题目,可以知道“我”的活动范围在哪里?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再次,想一想,作者会从哪几个方面去写。

(找几个学生回答)

从题目的示意中可以看出三点“可能”:

第一,可能告诉我们百草园是怎样的一个园子,鲁迅先生小时候在百草园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第二,可能告诉我们三味书屋是怎么样的,鲁迅先生小时候在那里学习情况如何;

第三,还可能告诉我们,他是怎么样离开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

《我的老师》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是写作者小时候的事情,时代背景有何不同?

(一个是解放初,一个是清朝末年)

【朗读设计】

1、范读。

(如有录音带就放录音带)

2、指名几个学生分别朗读。

(重点段落要让学生反复朗读)。

3、体会上面的猜测对不对,以加深对审题的认识。并思考如下问题:课文分为几部分?你对“百草园”的印像如何?

(朗读完后,找几个学生回答。对第二个问题不要求答案一致。)

【讲读设计】

一、分析“百草园”部分

“百草园”其实是一个很普通的荒凉的园子,似乎连花也没有一株。但是,我们读了以后并不觉得荒凉,而是觉得十分有趣,这是为什么?下面我们来看看鲁迅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么写。

1、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百草园”?

(1~8)

2、从哪些方面写的“百草园”?有什么变化?

(按四季变化来写,先写春、夏、秋季,后写冬季)

3、第一自然段写了些什么?

开门见山点题。

为什么用“相传”二字?

(不肯定,可能是小孩子自己取的名字)

为什么会卖?

(因为他家后来破落了,一家人离开了故乡)

“那时”、“现在”两个词,在这里的作用是什么?

(交代了时代的变化)

那时──,我的乐园;现在──野草。

“似乎”与“确凿”连用,不矛盾吗?

(真不相信,“我的乐园”怎么只有些野草呀?!所以作者用了“似乎确凿”。越是不相信它有这么大的变化,越是说明“我”对百草园的热爱和怀念。)百草园里“只有一些野草”,为何“却是我的乐园”?下面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乐园”的。

4、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春、夏、秋季的百草园的?(2~8)写了些什么?

⑴先朗读第二自然段,分析第二自然段:

这一自然段中心句是什么?

(单是……无限乐趣。这也是__的“文眼”所在。)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变化?

“不必说……也不必说……”

(略写,但很生动)

记叙的次序和方位怎么样?记叙的对象又有什么区别?

“不必说”:方位──地面上。次序──由低处到高处。对象──植物。“也不必说”:方位──空中。次序──由高处到低处。对象──动物。“碧绿的”、“光滑的”、“高大的”、“紫红的”是什么语法成分?(定语)

“鸣”是什么用法?

(动词作形容词用,作状语)

动词跟名词的搭配有何特点?

(非常恰切:鸣蝉──长吟;黄蜂──伏;云雀──窜)

本段着重写的是什么?

(泥墙跟──无限趣味。紧扣题目)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以点带面,局部代表全局,整个百草园更是──趣味无穷)

写了些什么?有什么趣味?

(动物,植物,我的活动)

“低唱”、“弹琴”是什么修辞手法?

《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 2、理解课文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今天我们所学的《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以前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了解作者 王愿坚,现代作家。1944年参加革命,1953年深入老根据地,采访了许多革命前辈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从而激发了创作热情,丰富了创作题材。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王愿坚连续写了10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本文就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王愿坚,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当代作家。创作《党费》《粮食的故事》《七根火柴》《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本文是作者从1976年底到1977年7月连续写的十篇以长城为题材的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 2、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 3、解决字词 (1)注音 焦灼( zhuó)踉踉跄跄( liàng qiàng )愠怒( yùn)霎那( shà)蔫巴( niān )抽噎( y ē)绽(zhàn )开湿漉漉(lù lù) 飒飒( sà sà) (2)解释 ①警戒:军队为防备敌人的侦察和突然袭击而采取的保障措施。 ②焦灼:非常着急。 ③踉跄:走路不稳。 ④愠怒:愤怒,生气。 ⑤惶惑:疑惑,畏惧。 ⑥蔫巴:枯萎。 ⑦抽噎:抽搭。

古诗《草》教学设计

《草》的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一年级第三单元第7课的第二首古诗《草》 教学目标: 1. 会认“离、枯、荣、烧”4个生字,会写“原、岁、尽、吹”4个生字。 2. 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3. 学习野草顽强生长的精神,感受春天的美好。 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背诵《草》 教学难点:理解离离、岁、荣、尽等字的意思及诗句的意思。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背古诗。 2、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你们猜猜是什么? “早有苗头”(草。)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随机手拿一棵小草提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你对什么季节的草最感兴趣?为什么呢?(学生回答、教师时时肯定、鼓励。) 3、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的古诗《草》,看看诗中写了小草的什么特点?(板书:草) 二、范读课文,学生领会。 1、听准读音和速度。想一想老师是怎么读的,注意停顿和重音。 三、借助拼音自己读课文。找文中生字圈出来。 四、指导朗读。

1、学习生字、新偏旁(掌握音、结构、偏旁、组简单容易的词),随机板书。 2、分组读、指名读课文。 (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í,后一个“一”读yì (2)注意纠正错音。 (3)注意读出节奏。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五、再读古诗,理解诗意。(不能严格要求理解,只要学生跟随老师大致了解即可) (一)第一行:离离原上草 1、引导看文插图,图上有些什么?(学生回答后订正)这是什么地方?(大草原)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很密、很好) 2、教师讲解“离离”(板书:离离)、“原”的意思。指名读,说说这行诗讲什么。还可以怎么讲?(茂盛的野草长满了整个原野。或:多茂盛啊!原野上的野草!或:原野上的野草长得多么茂盛啊!)学生练说。 (二)第二行:一岁一枯荣 1、指名读这一句(平舌音:岁)齐读这一句。 2、“岁”是什么意思?“一岁”呢?(一年)用“岁”说一句话。 3、你们知道小草一年中有几次变化吗?(2次)你发现了什么?(小草绿一次,黄一次) 4、用学生上课精神状态举例理解,“枯”,就像有的同学无精打采趴在桌子上;“荣”,就像坐得端端正的,精神充足的样子,很专心的。“一枯荣”的意思:一次枯萎,一次茂盛。谁能把这行诗的意思讲出来?讨论,叙述:野草每年的秋冬都枯萎一次,春夏季节又一次茂盛地生长起来。

初中七年级语文《草》教学设计

初中七年级语文《草》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草》,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文言文的 基本阅读技巧,了解草的特点及其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写 作能力,使其能够准确理解和表达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3. 情感目标:通过《草》的学习,培养学生对自然、对生命的 热爱和关注,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草》的 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从字词、句子到篇章的层层解读,《草》这一文言文作品的语言理解和表达。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 1. 导入与整合(15分钟) (教学手段:教师提问、学生讨论) 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回顾有关自然的课堂内容,如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力量等,并将这些内容整合到今天的 新课《草》的学习中。 2. 预习导入(10分钟)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跟读) 2.1 教师以朗诵的形式给学生听一段《草》的课文,引发学生 对文中描写自然的感受。 2.2 教师讲解《草》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以及《草》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2.3 学生跟读课文,感受文言文的韵味。 3. 阅读与理解(20分钟) (教学手段:小组合作、教师点拨) 3.1 学生分成小组,互相讨论《草》中描写自然的部分,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3.2 教师点拨学生对于文中难懂句子或词汇的理解,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的困惑。 3.3 学生继续独立阅读全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文学鉴赏(15分钟) (教学手段:教师讲解、学生讨论)

古诗《草》教学设计

古诗《草》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古诗《草》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同学们咱们学过几首古诗?你能背给大家听吗?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新的诗,题目是“草”,(板书课题)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的。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借助拼音学生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 2.认读生字卡片,扫清字音障碍。 3.再读课文,质疑。 (三)学习古诗,理解意思。 同学们在哪儿见到过草?(路旁、校园、公园、草原)小草不像花朵那样鲜艳多彩,它是极为平凡的,甚至于我们都不去注意它。诗人要写小草什么呢? 1.理解第一行诗句。 (1)出示挂图。 这幅图画的是什么地方?(草原) (2)你从哪句诗中知道的?(离离原上草)这里的“原”是平原。 (3)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引导学生说出“茂盛”一词。“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盛。 (4)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2.理解第二行诗句。 (1)“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我今年七岁了。……) “七岁”,也就是从出生到现在已七年了。一岁就是一年。 (2)一年当中,草有哪些变化呢?引导学生说出:春天小草发芽了。夏天,小草很茂盛。秋天小草变黄了。冬天小草干枯了。 (3)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请两三位同学说,通过比较确认谁说得好。(一年当中,草茂盛一次,干枯一次。) 3.理解第三行诗句。 (1)“野火烧不尽”的尽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选择“完”的解释。 (2)“尽”是完的意思。冬天的草都干枯了,大火一烧,用不了多长时间肯定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为什么说烧不尽呢?看书上插图,同桌讨论。得出:因为地下的草根没烧着。 (3)请同学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野火是不能把野草完全烧掉的。因为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埋在泥土里;是烧不到的。 4.理解第四行诗句。 (1)生是什么意思?(生长) (2)试说这一句的意思。 (春风一吹,野草又会重新生长。) 5.朗读全诗说诗的意思。 (四)小结 1.从古诗中我们看到了,凶猛的野火把小草烧得干干净净,可到了春天,小草又铺满草原。你觉得小草怎么样?(引导说出小草生命力顽强)2.用赞美小草的`语气背这首诗。

古诗《草》教学设计

古诗《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认识并会写“枯、荣” 3、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4、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插图 一、课前准备 齐读白居易的一首古诗《江南好》,跟学生介绍白居易是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他一生作诗很多,尤其是叙事诗《琵琶行》和《长恨歌》极为有名,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到他的这些优秀诗文。 二、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昨天的课文中学到的小草是什么样子吗? 在你的眼里草又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要去看看听听在诗人白居易眼里的草是什么样的?,齐读《草》 三、诗歌加插图,学习诗歌 1.出示诗歌; 看来这首诗对同学们而言是耳熟能详呢?那么你能提出你不明白的地方吗?能产生问题的人才是会思考的人! (预测学生会提出不能理解的诗歌中的词语或者是句子) 看来大家对整首诗的理解还是感觉到有点困难的!没关系,在接

下来的学习中,我们会慢慢理解这首诗的意思的。大家别着急! 2.请看第一句诗“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语?预测生: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始人、校原(可能与“园”的组词相混,相机解释:“原”是指广阔的没有遮挡的;“园”则是人工围建的) 嗬!小朋友知道的还真不少!请大家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刚才那么多词语中的哪个? ――草原! 师:大家同意吗?是的。这里的“原”就是指的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插图回答。 预测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生:草原上的草长得很茂盛。 生:草原上的草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师:说得太美了。聪明的小朋友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 生:“离离”就是茂盛的意思。 生:“离离”就是草长得很茂密,一棵挨着一棵。 师:说得完全正确!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生:“离离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长得非常茂盛。 师:谁能看着图,说得再具体一点?(强调把话说完整,说具体。) 3.师:很好!再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 预测生:我今年8岁了。 大家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你们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 生:(齐声)8年了! 师:8岁是8年,1岁呢? 生:(齐声)1岁就是一年! 师:1岁就是一年,那么,一年有几个季节呀?

《草》教学设计2篇

《草》教学设计2篇 《草》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围绕草塘的“可爱”,描写了草塘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北大荒的赞美之情。课文是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形成思路的:课文先交代了要去草塘的原因(呆腻),接着写了草塘的美丽景色(惊喜),然后写了草塘春、冬两季丰富的物产(赞叹),最后通过描写“我”在水泡子里逮鱼和看到河水倒映出草塘的美景,而深深地爱上了草塘(爱恋)。 设计思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兴趣。”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看到自己是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求特别强烈,而让学生主体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恰恰能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精神需要,这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本节课让学生通过读书实践,“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语言美的特点”和“阅读的乐趣”,以读为本,以读促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掌握文中生字、生词;理解“情不自禁”含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草塘景色和小河景色的两段文字,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积累好词好句。(也可自主选择更喜欢的段落进行背诵)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观的图片和影音的展示以及多读来体验语言的美和自然的美;抓住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北大荒的可爱,培养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感受草塘中的美。

教学重点:了解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体会“我”的思想感情变化。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以前我们浏览过许多美丽的.景色。(放映多媒体课件)本册教材前部分课文中介绍的旅游胜地张家界的奇峰怪石、辽阔的内蒙古大草原、水上城市威尼斯、雄奇壮丽的长江三峡。(利用直观的图片激发起学生对美好事物的喜爱)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是哪里?(播放草塘图片)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来快乐地游览“可爱的草塘”。 既然草塘是可爱的,那作者初到北大荒是一种什么感觉?(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腻”是什么意思?(板书:呆腻) 作者为什么会呆腻呢?(那是因为他不识草塘)(板书:不识草塘) 二、学习“风景优美” 1、小丽见了我呆腻了,决定领我去散散心。他们来到了草塘边上,眼前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指名读5、6自然段,) 2、草塘有什么特点?(生自由读第5自然段)(草塘又大又美)(多媒体出示文字) 3、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大、绿。“茫茫的跟蓝天相接”、有层次的“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得发亮”) 4、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作者喜爱吗?你能不能试着读出来?(学生试读)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

《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板书:草 ⑴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着名的诗人。 ⑵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①个人读; ②同桌读; ③指名读; ④检查读。 ⑶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草》教学设计

常州市武进区剑湖初级中学周云 学习目标: 1、整体感知,理清情节,从中感悟周副主席的高尚人格 2、揣摩人物描写的方法,学习如何通过文学语言展现人格魅力 学习过程: 导语:翻开历史的画卷,是无数的革命先烈和战士用生命换来了今天我们甜蜜而安逸的生活环境,标题草所展示的不再是你读到的富有顽强生命力的草,也不是你看到的滚着晶莹露珠的草,而是争夺红军战士生命展现革命家高尚人格的草。 一、整体感知悟精神 1、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用简要的语言概述这篇课文主要内容。 二、抓住线索理情节 战士误食野草班长摸黑报告――撇开毒草忙救人引出担架设悬念――主席下令辨毒草不顾安危尝毒草――平易近人议吃草启迪战士悟真理 三、揣摩妙点品人物 1、跳读课文,圈点勾画出文中高潮部分对周副主席的神态和动作的描写。 2、分角色演读,在跳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朗读高潮部分,并能通过一定神态和动作来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要求:小组成员自选认为自己最有把握的角色,并确保每一个人都担当一定的角色,组长注意调控。) 教师点拨:要求能抓住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草时的一系列动作和神态,以体现主席的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高度关注战士生命的高尚品质。 3、评析人物:同学们可以用一个或长或短的句子来说说你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或认识。 教师点拨:周副主席有着关爱战士胜过关心自己的高尚人格,有着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英雄气概。 3、师生共同小结:从情节入手,剖析小说的人物,可以感受其丰富的内心世界。 四、比较阅读显能力 比较阅读《七根火柴》思考:

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主人公是谁? 2、假如让你来围绕这篇小说的情节设计一次活动,你准备如何安排?写出你的方案。(可以以历史博物馆的解说员的身份介绍七根火柴,可以以招聘导演和演员的形式从人物入手理清情节) 3、阅读同一位作家的两篇文章,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可以从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角度去思考) 五、作业设计 选择一位你熟悉的人物,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动作、和神态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白居易《草》语文教学设计

白居易《草》语文教学设计 白居易《草》语文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体会诗情。 【教学目标】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运用“四读”(读通、读懂、读熟、读好)方法学习现代文《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板书:草 ⑴ 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

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 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① 个人读; ② 同桌读; ③ 指名读; ④ 检查读。 ⑶ 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 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上的草长得怎样?”由此引导学生理解“离离”的意思。 (草很茂盛的样子) 这时老师又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把“离离原上草”的意思说一说。 ⑵ 连续板画,显示变化: 讲到“一岁一枯荣”一句时,先引导理解: 岁:出生9年,就是9岁。 荣:山上有草有木,与“枯”是反义词。 每年有四个季节,接着教师连续画“春夏秋冬”四幅草原图。 发芽──茂盛──变黄──干枯。 师:“谁能说说这四幅图的意思?一年中有哪两次最明显的变化?” 老师又让学生把词语“荣”、“枯”贴到对应的图画下。最后用自己的话来说说“一岁一枯荣”的意思。 学生们能根据黑板上的画,说出草原上一年四季的变化,较好地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

《草》白居易教学设计 大家学过白居易的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教学设计白居易的草,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草》教学设计《草》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语文》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古诗两首》中第一首。是唐代白居易写的一首送别诗,课文选的是前四句。低年级儿童对古诗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采取“以读带译”的教法,即先读通、读熟、读懂、读好译文,然后再读读通、读熟、读懂、读好古诗。在讲解古诗时,一是通过古今诗歌对照解词、析句、翻译;二是画诗为画,使诗句内容形象化。最后配以诵读、吟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内容,体会诗情。 1、利用字理知识学习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具准备】 VCD、生字卡片。 1课时。 一、运用“四读”方法学习现代文《草》:原野上长满了又多又密的草,每年都枯死一次又茂盛一次。野火无法把它们烧完,一到春天又生长起来了。 “读通、读懂、读熟、读好”具体体现了“感知、领悟、积累、应用”这一习得语言的规律,显示了它的科学性。 二、借助现代文学习古诗

1、揭示课题读古诗: 刚才同学们认真地学习了《草》。接下来我们学习一首内容相同的古诗《草》。板书:草 ⑴这首诗的作者是白居易。这首诗的产生还有一个故事呢!传说白居易16岁那年,他带着自己的一篇诗稿去拜见大名人顾况。顾况一看白居易这个名字,就开玩笑说:“长安的大米很贵啊,‘居’在这里不‘易’啊!你有什么本事?”白居易拿起一支毛笔,在墙上“唰唰唰”就写起来,当写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两句时,顾况拍着手说:“好好好!有这样的才能,你在长安居住就容易了。”后来,在顾况的指导下,经过自己努力,成为了著名的诗人。 ⑵课文《草》是选取这首诗前四句,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①个人读; ②同桌读; ③指名读; ④检查读。 ⑶要求学生把:离离、原、岁、枯、荣、尽等“字眼”,在现代译文《草》中找出对应的词语,用“O”标出。 2、析词、解词、翻译: ⑴全景板画,从词悟句: 在讲“离离原上草”一句时,教师用彩色粉笔在黑板上勾画出一幅简单的草原图。教师说:“谁能看图说说,原野

二年级《草》教学设计

二年级《草》教学设计 二年级《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4、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一、课前交流:儿歌欣赏《春晓》(课件1),齐背古诗《静夜思》(课件2)、《画》(课件3) 二、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大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好诗。这些诗可美了,今天,咱们再来学一 首《草》(课件4)。 三、简介作者(课件5):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大诗 人白居易写,他写《草》的时候才16岁呢!(领读题目和作者) 四、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1、出示全诗(课件6):范读、带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出示诗的节奏(课件7),领读;分角色读、小组读。 五、感知诗歌 1、齐读全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自由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六、探究诗歌。 1、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课件8)。 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抓住句中的“原”字进行教学)原野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抓住句中的“离离”进行教学)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课件9)。 抓住句中的“岁”字进行教学:用“岁”说一句话?岁和 年是什么关系?一年有几个季节?哪几个? 抓住句中的“枯”“荣”进行教学: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 化呢?(看图说一说各个季节的草的不同特点。) 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枯” 和“荣”是什么意思?) 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学习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课件10)。_ 烧不尽”就是烧不……到了冬天草叶子都枯黄了,大火一烧,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是什 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二年级《草》教学设计

二年级《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情感。 3、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4、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 一、课前交流:儿歌欣赏《春晓》(课件1),齐背古诗《静夜思》(课件2)、《画》(课件3) 二、导入新课:小朋友们,我国古代出了很多很多大诗人,他们写了很多很多好诗。这些诗可美了,今天,咱们再来学一首《草》(课件4)。 三、简介作者(课件5):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写,他写《草》的时候才16岁呢!(领读题目和作者) 四、初读诗歌,读准字音、节奏 1、出示全诗(课件6):范读、带读、指名读,读准字音。 2、出示诗的节奏(课件7),领读;分角色读、小组读。 五、感知诗歌 1、齐读全诗,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是怎么知道的? 2、自由读课文,说说哪些地方看不懂? 六、探究诗歌。 1、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课件8)。 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抓住句中的“原”字进行教学) 原野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抓住句中的“离离”进行教学) 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2、学习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课件9)。 抓住句中的“岁”字进行教学:用“岁”说一句话?岁和年是什么关系?一年有几个季节?哪几个? 抓住句中的“枯”“荣”进行教学: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看图说一说各个季节的草的不同特点。) 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谁看出来了?“枯”和“荣”是什么意思?) 谁能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3、学习第三句“野火烧不尽”(课件10)。_ 烧不尽”就是烧不……到了冬天草叶子都枯黄了,大火一烧,就会把草烧得干干净净,白居易为什么说烧不尽呢?是什么没烧完?联系下一句想一想。 4、学习第四句“春风吹又生”(课件11)。 “又”是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 指名说说第四句的意思。 5、齐读诗歌,读出感情(课件12)。 第一句:突出“离离”,读出小草的蓬勃生机; 第二句:突出“枯”“荣”,读出草因四季的变换出现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景象; 第三句:突出“尽”,读出野火的猛烈; 第四句:突出“又”,读出小草生命的顽强。 正是因为小草的这种顽强的生命力才使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赞美它。学完这首诗你有什么想对小草说的吗? 七、拓展延伸,背诵古诗 1、《草》这首诗原来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原诗的后边还有下面的内容呢!(课件13)(齐读)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听儿歌、唱儿歌《赋得古原草送别》 3、背古诗:指名背、齐背 八、总结

最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草》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草》教学设计 陶丽琳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 1、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2、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练习题单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师:1200多年前,在唐代长安城里有一位16岁的少年叫白居易。他的一位朋友要到边远的小城去谋生,白居易送他,一直送到长安城外。这时,只见漫山遍野绿草茵茵,正是美好的春天。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位朋友说:“居易兄啊,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了,那个小城那么偏远,那么艰苦,我都不想去了。”白居易见朋友没有信心,就说:“朋友,还记得吗?两个月前,我们来过这个地方,那时正是秋冬季节,漫山遍野全是枯草,有的山上的枯草还被野火烧光了。可是现在,你看,到处是绿草茵茵的,草又长出来了。小草的生命力都这样顽强,何况人呢!贤弟请听‘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位朋友听了后,被诗中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所感动,说:“小草都这么顽强,我们人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的。”于是,就高高兴兴的向小城

方向走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白居易的这首诗,请看大屏幕。 2、齐读课题:草唐代白居易(读两遍)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自读古诗,圈出生字,拼读生字,读准字音。 2、抽生读生字,正音。 3、自读古诗(读准,读通),边读边想,看自己能读懂那些,还有什么不懂的提出来,一会儿老师和你们一起探讨。 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 1、学习第一句“离离原上草”。 齐读这一句。 师:谁能用“原”组词? (生口头组词:原来、草原、原野……) 师:那“原”在这里是指什么? 生:草原,原野 师:“原上草”就是那里的草? 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原野上的草。 师:“离离”怎么理解?请看大屏幕,就是草长的这个样子。你看这些草长得怎么样?(生:很多、绿油油的、茂盛、茂密) 师:对,“离离”就是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出示课件)生读。 抽生说说。全班一起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2、学习第二句“一岁一枯荣”。 抽生读这一句,(读准平舌音“岁”),齐读这一句。

《草》课程教学设计

《草》课程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草》课程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1、会认“枯”和“荣”两个生字,会写“荣”、“枯”、“烧”这三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简单表达古诗的大概意思;能背诵课文。 3、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初步懂得要像小草一样的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教学重点: 1、生字的认识和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教学方法: 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阶段,谈话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上一课中刚刚讲到《找春天》,而且我们大家也都各自找

了一下春天,我发现啊,大家找到的春天都不一样,都很有自己的特色。在古代的唐朝,有一位诗人叫白居易,他找到了春天的草,并且作了一首诗《草》(出示课件),现在就让老师带大家到唐朝,看看白居易找到的春天的草是怎么样的好吗?(学生的回答肯定异口同声“好”。)那好,大家请看PPT(播放配乐诗朗诵) 二、讲授新课 1、初读课文,注意字词发音好了,现在大家把语文课本翻到第5页。我们刚才已经听了配乐诗朗读,那现在我想要听听我们的小朋友能读得怎么样?所以请同学们先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但老师有个要求:在朗读时,借助课文的注音,自学生字,争取把诗读得既正确又通顺。等一下老师会叫几位同学来朗读一下,看谁读得更好。好,开始吧。(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在大家朗读的时候,老师也仔细地观察了一下大家,大家读得都很棒。这样吧,我先请几个同学来读一下,大家都来当一回小老师,看看这位同学有没有什么字发音不太标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请三到四位学生朗读,学生在读音上可能犯的错误有平、翘舌音混淆,前后鼻音混淆。并请学生来纠正其发音上的错误。) 看来同学们都读得不错,学得也很好,刚才有同学已经指出了第二句诗中的“岁”是平舌音,“荣”是翘舌音(出示课件),确切地说“荣”在发音的时候我们的舌头是向上卷起来的。下面大家跟老师来读一遍,要注意老师是怎么发音的。——岁(领读),——岁(学生跟读),——“荣”(领读),“荣”(学生跟读)。大家读得很好,我们还有同学指出了刚才那位同学没有注意翘舌音,看来同学们都很仔细,“烧”这个字是怎么读的呢?(课件)(请同学回答,如果学生没有答对,那

古诗《草》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古诗《草》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古诗《草》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实录 执教: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余娜 点评: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郭爱香 教学目标: 1. 反复诵读,读通读顺,认识并学写生字枯、荣。 2. 能正确理解离离枯荣的意思,并体会小草顽强的生命力。 3. 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理解离离枯荣的意思。 2. 深入体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3. 理解诗意并有感情地诵读。 设计理念: 1. 以读为本,反复诵读。 2. 抓关键词,理解诗意。 3. 拓展全诗,深化主题。 教学准备:ppt课件、小草一棵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介绍作者。 (一)欣赏歌曲

播放歌曲《小草》,学生一边拍手,一边跟唱。 (二)谈话揭题 师:同学们,知道我们刚刚唱的是什么歌吗? 师:对,就是《小草》(师出示小草,并把小草粘贴在黑板上),它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首诗,诗题就是《草》。 (三)板书诗题 师:举起小手和老师一起来写这个字,上面一个草 字头,这两竖就像小草长长的叶子,下面是个早字,这 一横就像宽广的土地,草根深深地扎进泥土里。 (四)读准课题 师:谁来读诗题? 师:平舌音读的真准(或者:它是个平舌音字)。谁再来读?再请你读。请你读!全班一起读。 (五)简介作者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板:白居易) 师:想跟老师一起认识他吗? (课件出示白居易画像和简介) 师:瞧,他就是(生:白居易),你们知道吗?他可是唐代一位了不起的大诗人,一生写了很多的诗,写这 首《草》的时候,他才16岁。想读吗?点评:歌曲导入,既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从生活中熟知的信息

古诗《草》的教学设计

古诗《草》的教学设计 古诗《草》的教学设计三篇 篇一:人教版二年级下古诗两首《草》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息。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 设计说明: 本单元的主题都和春天有关,第二课《草》这篇课文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学习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小草虽然平凡但是生命力极其顽强,从而能够从内心去欣赏和学习小草的顽强精神。所以我的导入从单元主题“春天”入手,并从上节课《找春天》中的“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引出“草”这个课题,并且让孩子们说出“草”的特点。最后本课的生字只有“枯”和“荣”这一组反义词,要读准字音非常简单。所以,我直接让孩子们通过同桌合作的方式解决字音。我听过很多古诗的教学课堂,模式大致都是一样的,这一次我想做一个小尝试,就是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来进行古诗的学习。先

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朗读,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说出诗歌大意,体会诗人的感情,初步懂得要像小草那样不怕困难、顽强不屈。 3、启发儿童想象,让学生感受小草蓬勃生长的美感,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 2、理解?离离?、枯?、荣?、尽?的词义。 3、懂得句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故事导入 1、紧扣单元主题“春天”。师:昨天在第一课《找春天》中我们一起寻找春天,还记得春天的眉毛是什么吗?全班齐答:草。师板书课题,“草”。指名读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2、师:小草看起来很平凡,但是你们有没有观察过它呢,它有什么特点?生:草是绿色的,草的生命力顽强。 3、师:1200多年前,在唐代长安城里有一位16岁的少年叫白居易。他的一位朋友要到边远的小城去谋生,白居易送他,一直送到长安城外。这时,只见漫山遍野绿草茵茵,正是美好的春天。马上就要分别了,这位朋友说:“居易兄啊,这一去不知什么时候才能见到你们了,那个小城那么偏远,那么艰苦,我都不想去了。”白居易见朋

二年级下册《草》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

二年级下册《草》的教学设计(通用5篇)二年级下册《草》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小草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教学重点】 1、学会6个生字,认识5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 一、复习导入新课 1、导言: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前面刚刚学过的几首古诗吗?谁能背给老师和同学们听听?(学生背,略。)几位同学都背得这么流利,而且很有感情。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古诗《草》。这首诗摘选于《赋得古草原送别》的前四行诗句。 出示灯片1

草 唐代白居易 离离 / 原(yun)上/ 草, 一岁( su )/ 一枯 / 荣。 野火 / 烧 / 不尽, 春风/ 吹(chuī)/又(yo)生。 2、这首诗是1000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白居易写的。(领读题目和作者。) 这首诗有4个生字,大家看拼音,读一读。(学生拼读,指明读。) 二、听录音朗读课文(师:在灯片标出读法。) 三、学习课文 1、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读一遍,看看这首诗是写什么的,哪些地方看不懂。 (这首诗是写草的。是从题目看出来的) 2、这首诗是写哪儿的草呢?请看“离离原上草”中的“原”字。谁能用“原”这个字组个词?(原因原来高原草原原子弹原人)

小结:嗬!同学们知道的还不少!请想一想,“离离原上草”的“原”是指黑板上的哪一个词语?(草原)大家同意吗?是的。/Article/List/List_24.shtml这里的“原”就是草原。“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 3.问:草原上的草长得怎样呢?出示一幅“草原图”(指名回答) (草原上的草长得很高,很密。茂盛,一棵挨一棵。绿油油的,一眼望不到边。) 小结:说得大美了。聪明的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一定知道“离离”是什么意思了。谁说说?(就是草长得很茂盛,一棵挨着一棵。老师把这一句的意思连起来说说。) 4、看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谁能用“岁”说一句话?(指 5、名 6、回答) (刚才有同学说的句中都有“岁”字。他今年8岁了,也就是说,他从生下来到现在几年了?8岁是8年,1 岁就是一年。) 问:一年有几个季节?(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草有哪些变化呢?出示四季草图(指名说说) 小结:小草一年当中,有两次明显的变化,绿一次,黄一次。

《草》教案

《草》教案 《草》教案1 目的要求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国的思想感情。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背诵部分段落。 教学重点 1、了解北大荒草塘的美丽景色、丰富物产。 2、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学难点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教具学具自制幻灯片鹏博士软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去双龙洞的路上的景色、从外洞到内洞的特点。 2、指名说说《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检查预习。 1、__写了什么地方的景物?对于北大荒,你了解哪些? 2、课文写了北大荒的什么? 3、出示幻灯片,检查字词读音。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己练习,给课文分段。 2、讨论课文的分段。 四、指名逐段朗读,并说一说主要内容。 五、复习部分生字。 六、布置作业: 读读课文,想一想草塘的可爱体现在什么地方。 第二课时 一、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二、说说草塘的可爱体现在什么地方。 三、体会在草塘边上看到的美丽景色。 1、指名读读"说走就走---茫茫的跟蓝天相接"。 2、这一段中,哪句写了草塘的美? 3、从这三句话中,你体会到的哪些特点? 讨论分析。

4、有感情的朗读本段。 四、体会小丽介绍的草塘的春、冬两季的特有景象。 1、请两名同学朗读小丽和我的对话。 2、小丽介绍了哪两件事情?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五、体会草塘刀映在河里的美景。 1、自由朗读"我举目四望--显得更白了"。 2、多媒体显示思考练习四第二题。 3、体会美景。 六、练习背诵。 第三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体会我思想感情的变化。 1、提出要求。这篇是按事情的经过叙述的,在事情的发展的过程中,我的思想感情也在一步一步的发生变化,你们能把我们思想感情的线索理出来吗? 2、学生自学思考,同桌互相讨论。 3、集体讨论。 三、复习部分生字。 四、完成读读写写练习。 五、布置作业。

《草》教学设计

Follow your own way of living, live happily, and live like yourself. Why care so much, go your own way bravely, and let others talk about it.通用参考模板(页眉可删) 《草》教学设计 《草》教学设计1 一. 歌曲导入: 1. 今天我们先来欣赏一段歌曲,播放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2. 你们听出歌曲里唱的是哪儿了吗?----------草原 3. 那么你们想了解,游览草原吗?好,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草原的__------《草原的早晨》 4.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复习字词: 1. 草原上牧民啊都非常的好客,热烈欢迎咱们去他们的大草原上做客呢!可是,他们有一个条件:凡是过了生字关的游客才允许他去大草原游玩呢,你们想试试吗? 2. 出示生字词,要求:开火车读。读对的跟读两遍;读得不对,大家就把小嘴闭的紧紧的 三. 正文学习:

1. 好,带上了生字朋友,现在就让我们跟随牧民的脚步去看看草原的早晨吧!出示课件 2. 来到了大草原,你最想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呢?(学生想象) 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学生放声读课文) 3. 把你最喜欢的段读给大家听! 4. 同学们在读课文的时候有没有遇到不懂的问题呢?(带着问题学课文)好,接下来,让我们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把这些问题解决掉。 学习第一段: 1. 大家读了这么多,老师也想把第一段读一读!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创设情境,播放音乐)“啪!啪!”此时音乐戛然而止 2. 你们看,春姑娘来到了草原上,小草长出来了,草原又变绿了,而且草原上到处是绿色,这真是——铺满新绿的草原! 3. 小草长出来了,草原上的牛啊,马啊,羊啊又可以吃到鲜嫩的草了,牧民也开始忙碌起来。天刚蒙蒙亮,人们还在睡梦中时,远处传来了响亮的鞭声,是谁这么早抽响了鞭声?(牧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