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草》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草》课件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草》课件草

草,古老而普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的植物。无论是在郊外的草地上,还是在城市的公园里,我们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草有着绿色的叶子和柔软的茎,给人一种舒适和自然的感觉。草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益处,同时也有着一些有趣的事实。让我们一起来探索草这个简单而神奇的植物吧。

草,作为一种常见的植物,它扎根在大地之中,稳定土壤,保护环境。在山区或者河岸边,草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减缓洪水的侵蚀。而在城市中,草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人们可以在草坪上运动、野餐或者放松身心。同时,草地还能吸收噪音,净化空气,为城市带来一片浪漫而宜人的绿洲。

除了对环境有着重要的作用之外,草还有一些有趣的生物学特点。首先,草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适应力强,能够在各种环境中生长。踩踏、摧残也难以将其击败。而且,草的繁殖能力也非常强大。它可以通过根茎的延长或者离子的发射等方式进行繁衍。这也是为什么在有些地方,草生长得如此迅速,甚至难以控制。

草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在农业领域,草是牲畜的主要饲料之一,可以为农民提供丰富的肉类和奶制品。同时,草还可以制作成家具、纸张、编织品等。在草编手艺中,我们可以看到草被巧妙地编织成各种美丽的手工艺品,给人们带来了诸多的美感和艺术享受。

草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草被赋予了许多象

征意义。诗人常常以草与山川河流、动物植物相拟,传递出一种自然、朴实、深远的感情。中国的文人墨客喜爱在草地上吟诗作画,抒发自

己的情感和思考。而在西方文化中,草被视为胜利和成功的象征。例如,足球比赛上的胜者会在草地上庆祝胜利,象征着他们的努力和合

作获得了回报。

总的来说,草是我们生活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给我们带来

了实际的益处,而且也教会我们坚韧不拔、适应环境的品质。我们应

该珍惜草,保护草地,让这片绿洲永远存在于我们的世界中。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修改)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j)

10、组歌 课型自读"点拨"练习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理解、积累“执拗、憔悴、璀璨、长吁短叹、盛气凌人”等词语;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过程与方法目标 3.强化朗读,体会诗意推进的肌理和层次,领会两首诗的思想感情; 4.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学习借物抒怀的艺术构思; 情感与价值目标 5.感悟诗作闪烁着的理性光辉,引导学生热爱自然、敬畏生命。 重点目标2、4 难点目标4 教学准备 1.结合资料了解纪伯伦的有关情况。 2.将“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生僻字注音,把词抄写在预习本上,注意字形并理解、记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一位诗人,美国前总统罗斯福曾称他“是东方刮起的第一次风暴,席卷了西方,给我们西海岸带来了鲜花”。而他带有强烈东方意识的作品被称为“东方赠给西方的最好礼物”。他就是纪伯伦。在他笔下,浪和雨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们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同时,它们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纪伯伦的《组歌》中的两首:《浪之歌》和《雨之歌》,去感受他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二、自学"点拨 (一)作者简介 纪"哈"纪伯伦(1883~1931),黎巴嫩诗人、画家。著有散文诗集《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本文选自《泪与笑》。纪伯伦认为诗人的职责是唱出“母亲心里的歌”。他的作品多以“爱”和“美”为主题,通过大胆的想象和象征的手法,表达深沉的感情和高远的理想。 (二)字词学习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chì) 祷词(dǎo) 执拗(niù) 俊俏(qiào) 衷情(zhōng) 馈赠(kuì) 憔悴(cuì) 真谛(dì) 天穹(qióng) 璀璨(cuǐ càn) 镶嵌(xiāng qiàn)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 诗词曲五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五十三

2019-2020学年度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25 诗词曲五首人教版课后辅导练习五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下列诗文默写与原文一致的一项是( )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B、老夫聊发少年狂,右擎苍,左牵黄,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苏轼《江城子·密州 出猎》) C、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论语》) D、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 记》)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对《过零丁洋》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一二句诗人回顾平生,但限于篇幅,在写法上是举出科举入仕和大战告捷一首一尾 两件事以概其馀。 B、三四句承上从国家和个人两个方面,继续抒写事态的发展和深沉的忧愤。这一联对 仗工整,比喻贴切,真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诗人的遭遇。 C、五六句喟叹更深,以遭遇中的典型事件,再度展示诗人因国家覆灭和己遭危难而颤 栗的痛苦心灵。

D、末二句则是身陷敌手的诗人对自身命运的一种毫不犹豫的选择。这使得前面的感 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表现出独特的崇高美。 【答案】: 【解析】: ?第3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词语在诗中的意思: ①弃置身______ ②怀旧______ ③翻似______ 【答案】: 【解析】: ?第4题【填空题】 本词上阕写______,下阕写______,其实是______。 【答案】:

?第5题【填空题】 表示时间变化的句子:______。【答案】: 【解析】: ?第6题【填空题】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词。 ①铁未销:______ ②磨洗:______ ③云涛:______ ④殷勤:______ 【答案】: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a)

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质 ——《组歌(节选)》教学案例 背景 语文教学的过程应当是学生的生命体验和成长过程,是他们与古今中外的哲学家、历史学家、文学家等心灵交流、精神对话的过程。然而,如今的语文教学似乎与这一切难有“缘分”,在应试教育的阴影下,语文就异化为考试升学的工具。语文教学过程就是将每篇课文肢解为若干练习题,抠字眼,抠层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个性生命中的丰富多彩的需要、欲望、兴趣、信念、追求,破僵化的法则和模式所拘禁。文章的灵魂、情韵也不见了。 如何才能还原语文教学的本质呢?叶圣陶先生说过:“读就是用眼睛听,写就是用笔来说;反过来,听就是读,用耳朵读,说就是写,用嘴巴来写。现在的语文教学,要把听、说、读、写这四个字连起来。”笔者在对纪伯伦的《组歌(节选)》这两首散文诗的教学中,始终贯穿了听、说、读、写练习,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唤起学生对自然、人情的独特的个人体验,使他们勇于表达主观感受,流露内心情感,透过富有思想和韵味的语言,可以窥见美丽的心灵,感受人生的博大,由此领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真谛,也就在某种程度上还原了语文的本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积累佳词丽句。 2.了解纪伯伦及其艺术风格。 3.了解课文内容,领悟诗中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过程与方法 1.强化朗读,感受两首散文诗中的形象特点,领悟其思想内涵。。 2.品析文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诗中多样化的拟人手法。 3.学习文中的写作技法,初步培养学生创造性地感受与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甘于奉献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热爱祖国的情怀。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感受诗作清丽流畅的语言风格。 2.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内涵。 教学难点 品味诗中意味深长的语句,理解蕴涵之中的哲理。 教学方法 1.诵读法。纪伯伦的散文诗语言清丽流畅,富含哲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性体会两首诗在辞色和声音上的美,领会拟人形象的情感内涵。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一单元-4.《灯笼》导学案+教案+说课稿(付,13)

科目:_________ 编者:___________ 教出时间: _____ 年____月 ____日审核人: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 帮扶对子签名:______

1.斡旋:调停,调解。 2.垂珠联珑:悬挂、装饰有连串珠玉宝石,形容宅弟的奢华。 3.未始:未必。 4.幽悄:幽深寂静 5.吹角连营:各个军营里接连不断地响起号角声。。 第一部分(①)作者回忆自己记忆中有关灯笼的美好记忆和情节。 第二部分(2—11):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 第三部分(12):深化主题,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 “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天性。”赏析这句话。【答案】将“飞蛾扑火”与小孩子对火的喜爱进行类比,强调了小孩子对火、亮喜欢之强烈。使内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6.文章第①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 7.第④段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 【答案】本题运用中间句(段)作用分析法。这是“我”慈母口中经常吩咐“我”的一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这句话对为生活在外挣扎的“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和极大的慰藉。强调了这句话给“我”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并引出下文“我”对小时候上灯学的回忆。 8.村头挂灯笼有什么作用? 【答案】1.有行好的意思。2. 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得到慰藉。 9.“雪夜入……马前卒”。分析这两句话。 【答案】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借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作者也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 5. 【答案】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 他们激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能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电子课本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1 藤野先生 2 我的母亲 3 我的第一本书 4列夫?托尔斯泰 5 再塑生命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献给母亲的歌第二单元 6 雪 7 雷电颂 8 短文两篇 9 海燕 10 组歌(节选)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寻觅春天的踪迹第三单元 11 敬畏自然 12 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13 旅鼠之谜 14 大雁归来 15 喂——出来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科海泛舟第四单元 16 云南的歌会 17 端午的鸭蛋 18 吆喝 19 春酒 20 俗世奇人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第五单元 21 与朱元思书 22 五柳先生传 23 马说 24 送东阳马生序 25 诗词曲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古诗苑漫步第六单元 26 小石潭记 27 岳阳楼记 28 醉翁亭记 29 满井游记 30 诗五首 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背起行囊走四方 课外古诗词诵读赠从弟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登幽州台歌送元二使安西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无题相见欢登飞来峰清平乐村居名著导读《西游记》:一个奇幻的神话世界《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名人传》痛苦和磨难造就的伟人附录欣赏唐人狂草短语结构类型表句子成分简表标点符号用法后记

1.鲁迅《藤野先生》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 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还为我的食宿操心。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饭食也不坏。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我虽然 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于是搬到 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最初是骨学。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迭大大小小的书。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一一 “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后面有几个人笑起来了。他接着便讲述解剖学在日本发达的历史,那些大大小小的书,便是从最初到现今关于这一门学问的著作。起初有几本是线装的;还有翻刻中国译本的,他们的翻译和研究新的医学,并不比中国早。 那坐在后面发笑的是上学年不及格的留级学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他们便 给新生讲演每个教授的历史。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他们的话大概是真的,我就亲见他有一次上讲堂没有带领结。 过了一星期,大约是星期六,他使助手来叫我了。到得研究室,见他坐在人骨和许多单独的 头骨中间,一一他其时正在研究着头骨,后来有一篇论文在本校的杂志上发表出来。 “我的讲义,你能抄下来么?”他问。 “可以抄一点。” “拿来我看!”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三单元-《诗经》二首 导学案+教案+说课稿(付,17)

《诗经》二首-导学案 预习导学 1、《诗经》 是我国最早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本来只称《诗》,后来被儒家奉为经典,改称《诗经》。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2、“风”“雅”“颂”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大类。 “风”又叫“国风”、“十五国风”,共160篇,为当时15个王国的土风民谣。 风格清新质朴,民歌情调浓厚,多出自下层人民之手。 “雅”是周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105篇。分为“大雅”和“小雅”,主要 用于统治者的朝会宴享,以歌功颂德为主; “颂”是统治者用于宗庙祭祀的舞乐,内容以颂扬为主,共40篇。 3、“赋、比、兴” 《诗经》大多数作品是作者以自己的生活为素材,进行具体逼真的表现,很少有幻想、夸张的内容,“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其基本表现手法为“赋、比、兴”。 “赋”:铺陈直叙的意思。 “比”:就是比喻,对人或事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兴”: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发端,以引起所要歌唱的内容。 《诗经》的诗体格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时而重章叠句、反复咏唱。其语言生动传神,并时常运用叠字、双声、叠韵等修辞手法。 学习目标 1.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把握《诗经》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和章法的节奏特点。 2.学习两首诗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体会它的表达效果。 3.体会两首诗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体会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含蓄美。 4.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精讲释疑 1、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想追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2、这首诗是如何抒发相思之情的?请具体分析。 【交流点拨】第一节四句写一个青年小伙子,见到河洲上一对水鸟的相亲相爱,听到它们一唱一和的鸣叫,自然引起自己的无限情思,何况他心目中正有着一位所爱的人儿呢!他向往着那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能够成为自己理想的配偶。 第二、三节八句写他日夜相思,须臾不能忘怀这位采荇菜的姑娘在水边劳动时的窈窕身影。难耐的相思之苦已达到了长夜不眠的程度。 第四、五节八句突然出现了“琴瑟友之”“钟鼓乐之”的欢快、热闹的场面。 这是个戏剧性的转变。幻由情生,无疑这正是这位害相思之苦的男子对未来的设想,是他寤寐求其实现的愿望。 3、《关雎》这首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引导点拨 4、《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三单元-9《桃花源记》说课稿

9《桃花源记》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桃花源记》,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指导、课前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说明、时间安排七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简析:《桃花源记》是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单元第一课,第三单元是文言文单元,《桃花源记》《小石潭记》《核舟记》等几篇文章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古人的“理想”。《桃花源记》作为本单元的开篇之作,在艺术创作上也堪称经典。文章虽篇幅短小,但其文笔简洁至极而文采飞扬。陶渊明在归隐田园的第16年写作此文。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连年混战,赋役繁重,这些状况激起陶渊明思想的波澜,产生了对当权者的不满,加深了对当时社会的憎恨。但他无力改变,也不愿与统治者同流合污,只好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 2、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7~9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这样的要求“阅读浅显的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词。初步领悟作品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初一年级的学生基本能够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能读懂课文的意思。根据三维教学理念,结合文体特征,我将本课教学目标设定为: 知识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课文;○2、抓住关键词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词语;技能目标:品味语言,积累迁移,感受桃花源的美;情感目标:理解评价作者的隐逸之风及作者心中的理想社会。 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为线索,真假结合,虚实相生。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如何在准确掌握文言基础知识,疏通文意的前提下,巧妙诱发学生思维,理解作品的浪漫色彩和理想寄托,就成为本课教学的成败关键。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五单元-《壶口瀑布》导学案+教案+说课稿(付,16)

一、导学案--17、壶口瀑布 第一课时 一、回顾复习 1、导入: 毛主席曾说:“藐视黄河,就是藐视我们这个民族!”李白曾在黄河壶口感叹“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壶口,两岸石壁峭立,河口狭如壶口,河水从20多米高的陡崖上倾泻而下,形成“千里黄河一壶收”的气概。它挟而不服、压而不弯、勇往直前、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坚韧刚强的精神激励着一代代中华儿女。 2、作者简介。 梁衡,山西霍州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历任《内蒙古日报》记者、《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著名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政论家。曾荣获全国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 3.资料链接。 黄河像一条腾飞的巨龙,穿行在黄土高原的秦晋大峡谷中,当流经壶口时,宽约400米左右的河水突然收束一槽,形成特大马蹄状瀑布群。主瀑布宽40米,落差30多米,瀑布涛声轰鸣,水雾升空,惊天动地,气吞山河,为黄河第一大瀑布,也是我国仅次于贵州黄果树瀑布的第二大瀑布。 黄河壶口瀑布古已闻名,《水经注》载:“禹治水,壶口始。”明代有位诗人《壶口》一诗赞道:“源出昆仑衍大流,玉关九转一壶收。双腾虬浅直冲斗,三鼓鲸鳞敢负舟。”明代陈维藩在《壶口秋风》诗中描写到“秋风卷起千层浪,晚日迎来万丈红”。黄河西出昆仑,源远流长。雄伟多姿的龙门、世称“九河之蹬”的孟门山(位于龙门与壶口之间)与四时迷雾的壶口瀑布最为壮观,号称黄河三绝。壶口瀑布更以它气吞山河之势、声绝九霄之壮著称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反复朗读,感受壶口瀑布雄伟、壮阔的气势。 2.抓住关键语段,品味文章优美语言,掌握多角度写景的方法。 3.理解黄河壶口瀑布特点与中华民族精神之间的内在联系。

(语文教案)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是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21年春季修订版)第18课的课文,本文记述了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游览的经历,描写了雪域高原的壮美景色,一起看看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欢送查阅! 八年级下册语文优秀教案1 【知识与技能】 了解各拉丹冬,体会在描写壮美景观中所融入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抓住重点,学习文中写景的顺序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积极关注环保,为保护美好生态做出自己的努力。 【重点】学习细致观察景物,抓住重点,有序地描写景物特征。【难点】在写景的过程中,融入自己的情感。 【教法】朗读法,讨论法。 【教具】有关各拉丹冬的挂图和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长江如黄河一样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也横贯中华大地,用她的甘醇(江水)哺育着中华儿女。这条美丽而神奇的江河是多么让人亲近啊! 同学们你们知道长江发源于什么地方呢她的源头是什么样的呢今天,

我们将目光聚集到祖国西部的雪域高原上,去领略那里奇异的风光吧。各拉丹冬位于青海省杂多县唐古拉山乡境内。各拉丹东南北长50 千米,东西宽30千米,除主峰各拉丹冬峰外,周围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40余座,冰川覆盖面积790.4平方千米,有冰川130条。雪线高度北坡5570米。南北坡侧各有一条弧形冰川,南支姜根迪如 冰川,长12.8千米,宽1.6千米,尾部有5千米长的冰塔林,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北支冰川长10.1千米,宽1.3千米,尾部有2 千米长的冰塔林,冰桥、冰草、冰针、冰蘑菇、冰湖、冰钟乳、冰塔等构成千姿百态的冰塔林世界。 各拉丹冬地区不仅水资源丰富,还蕴藏着大量的黄铜、黄铁、水晶等珍贵矿物。在严寒的气候条件下,高山草原上仍然牧草丰富,为优良的天然草场,是白唇鹿、野驴、雪豹、顶峰雪鸡等20多种野生动 物天然庇护所。除此之外,还有野牛、野驴、藏羚羊等国家保护动物。 1.读课文第1自然段,各拉丹东的地貌特征是什么样的各拉丹东 西北阴坡尽是冰雪;东南阳坡是形态多样高峻的大山。 2.从第2自然段可知这里的气候特征怎样多严寒,总是云遮雾障的。 3.在各拉丹东考察时遇到哪些困难高山反响,缺氧,地震,寒冰,的困难是摔了一跤,以至尾椎骨折断不能很好出行了。 4.在文中描写最主要的景观是什么冰塔林。 5.文中哪一句可看出各拉丹东是长江的源头最后一自然段:那是 坚冰之下的流水之声,……开始演绎长江的故事。

(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文:大自然的语言

5大自然的语言 1.筛选课文主要信息,了解物候知识和物候学的研究意义。 2.明确说明对象,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 3.品味本文准确严谨、生动形象的说明语言。 4.积累物候知识,培养重观察、讲实证的科学态度。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 (提示:教师展示有关物候图片或者视频) 春夏秋冬,斗转星移,草木荣枯,候鸟去来,大自然丰富多彩的物候现象与人类有着紧密的关系。大自然仿佛会说话似的,会告诉我们许多有关气候的信息,使我们更好地生活、生产。那么,我们如何来看待物候现象呢?它又是怎样一回事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大自然的语言》,共同探讨大自然的奥秘。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资料助读,了解文学、文化常识 1.人物介绍。 竺可桢(1890.3.7—1974.2.7),中国卓越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当代著名的地理学家和气象学家,中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他从1936年1月1日至逝世,对每天的天气与物候均有记载,共300余万字。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物候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深,是中国物候学的创始人。 2.事理说明文。 定义:以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介绍科学道理为主的说明文。也就是说,事理说明文主要回答“为什么”的问题。 事理说明文与事物说明文的区别: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方位、类别、功能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概念、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 目标导学二:筛选信息,明确说明对象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明确:说明对象是“物候”和“物候学”。 2.本文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明确:第1段,以生动的写景笔调,写出了一年四季不同的自然现象。文章并不提“物候”二字,而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写起,完全符合人们由浅入深、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识过程。虽然还没有接触到“物候”的概念,却让读者知道了物候的种种现象。为进一步说明物候做了铺垫。 3.文章为什么采用《大自然的语言》为题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能否改为“物候与物候学”?(引导学生逐步思考) 明确:用了拟人手法。“大自然的语言”其实是“物候现象”的形象化的说法,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不能,因为“物候与物候学”是专业术语,不易理解,无法很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2020春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第1单元-2.梅岭三章 教案+说课稿+学案

《梅岭三章》教案 教学目的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3.学习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体会这三首诗所饱含的为革命献身的凛然正气。 (2)理解诗的凝炼、含蓄的语言以及多种修辞手法。 难点: 学习这三首诗构思新颖、想象奇特的写作特点。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查字典,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旌.旗悬.当.纸钱应.有涯.即为.家遍种. 2.熟读这三首诗,思考自读提示及课后练习。 二、导人 1934年10月,江西中央苏区的主力红军出发长征,那时,陈毅同志身负重伤,被留在江西担负军事指挥,并主持政府工作。1935年春,陈毅同志率部在敌人重点围攻下从中央苏区突围,转移到赣南地区进行游击战争,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这三年游击战争,是他们

在革命斗争中所经历的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今天,我们学习的《梅岭三章》便是陈毅同志当时写的“绝命诗”。 1.朗读这三首诗(教师范读,学生朗读、齐读,读出气势,读出感情,直至熟练背诵,亦可模仿课文录音朗读。) 2.请一个学生读小序,谈谈小序对我们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讨论并归纳:小序告诉我们这三首诗写作的时间、地点、缘由和写作背景。使我们更好地理解诗人的革命情怀,及诗人诗以明志的行为,表现了作者革命到底的决心。 3.这三首诗各着重写什么,表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怎样的革命精神?试填表说明。 内容概括表现的革命精神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4.提问:第一首诗写作上有什么特色?讨论并归纳:首句用设问,总领全篇。回首平生,豪情无限。身经百战,部下多有牺牲。后两句生发奇特的想象,如果我今日牺牲必去阴间召集旧部,率十万精兵新杀阎王。这里的阎罗,影射反动的首颌。一个“斩”字,沉着痛快,笔力千钧。

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相见欢》

相见欢 一、作者 李煜,字_______,号_______。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世称南唐后主、李后主。 二、赏析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1、词的段落称为“阕”或“片”,此词分上下两阕。在表达方式上,上阕下阕分别是哪种表达方式? 上阕________________ 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煜他选择哪些意象(景物)向我们传达出他的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以下3个诗句均写到“西楼”,你认为西楼是一个怎样的地方?总是和人什么样的情感联系在一起?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言独上西楼情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明月也是惹人愁思之物,请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是残月。换成“月如盘”,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梧桐”一词在古典诗词中,从来也是一个表现愁情的意象。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 “依约相思碎语,夜凉桐叶声声。”(陆甫之《清平乐》) “只有一枝梧叶,不知多少秋声。”(张炎《清平乐》) “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萧萧雨。”(晏殊《踏莎行》) 结合本词,梧桐表达出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这该是怎样的庭院?它会建在什么地方?它的围墙有多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阕上片是借助意象来写愁,下片是直接写愁。 3.1“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离愁本是虚的,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理解“剪”和“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一番”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别是一番滋味”?换成“亡国之痛在心头”好不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4、中心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语文_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五课《大自然的语言》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物候学的有关知识,理清影响物候来临的几个因素的说明顺序,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分析其作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培养注重观察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了解物候学有关知识的过程中,训练筛选信息的能力。 2.理清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几个因素的说明顺序。 (二)教学难点: 学习分析、推理,初步了解科学探索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积累本 教学设计 一、问题导入 师:同学们,白居易曾经写过这样一首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似桃花始盛开。常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四月平地上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诗人却在高山古寺之中意外发现了始盛的桃花,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今天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走进著名的气象学家竺可桢笔下的《大自然的语言》。 师出示古诗,让其发现信息,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熟悉的古诗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对于物候现象的初步思考,体会物候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新授过程 (一)明确目标,抓重难点 师:我们知道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目标,有了目标才能够事半功倍,学习也一样。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本课目标。 【设计意图:明确的目标让学生抓住本课学习的重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摩拳擦掌显身手

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两个多音字,辨析并组词。 2.学生齐读在文章中筛选出来的经常应用在口语表达和写作中的字词,并做好积累。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对语文预习的重视,引导学生时刻注意积累。】(三)物候知识我来谈 明确说明对象“物候学”,通过默读,对关于说明对象的主要信息进行筛选,进而总结出说明文筛选信息的方法。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默读练习,学会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通过筛选课文中相关信息,总结出在阅读中筛选信息的方法。】(四)说明顺序我来理 通过思考: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顺序能否调换,理清6—10自然段的说明顺序,为了加深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旧知,找寻说明方法,通过自由朗读,同桌交流找到说明方法。同时,跳出来,理解整篇文章的说明顺序,对逻辑顺序进行深入理解。【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说明文顺序的分析与推理,朗读练习,实现对说明方法的巩固。】 (五)优美语言我来品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边听边思考,“我听到/看到(),读出()”。学生美读,加深对生动性语言的理解。小组探究交流,第一自然段有哪些语言吸引了我们?品析句子。利用生动性的语言和恰当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练笔写作。 【设计意图:加强学生对说明文生动性语言的理解,通过品析语言,

初中语文人教版八年级下第二单元10组歌(节选)(纪伯伦)《浪之歌》《雨之歌》(g)

10《组歌》(节选)同步练习 荆门市京山县石龙中学:陈光荣 一、基础积累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炽.热( ) 海誓.山盟( ) 祷.词( ) 急躁.( ) 礁.石( ) 俊俏.( ) 彻夜不寐.( ) 镶嵌.( ) (二)、根据下列拼音写汉字 璀càn( ) 酷xiào( ) 长xū( )短叹kuì( )赠 夜lài()人静.憔cuì( ) 千山万hè( ) zhàn( )开 áo( )翔心fēi( ) 铁tí( ) (三)、文学常识填空 《浪之歌》《雨之歌》选自(国籍)诗人、画家著的散文集《》,另外他还著有散文诗集《》《》等。 (四)、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成都五牛俱乐部一二三线球队请的主教练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国人,其雄厚财力令其他甲B球队望其项背 ....。 B、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 C、今年初上海鲜牛奶市场燃起竞相降价的烽火,销售价格甚至低于成本,这对消费者来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 ....。(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 ) D、北京大学"五四剧社"为百年校庆排练的话剧《蔡元培》是否会以全新的风格出现在舞台上,大家都拭目以待 ....。(五)、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 A、孩子的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远不是一两句话就能奏效的。 B、知识分子一般眼界比较开阔,富有正义感,民族的荣辱、国家的盛衰,往往更能激起他们的一腔报国之情。 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 D、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六)、巴以冲突由来已久,争取和平是两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在一次联合国会议上,巴勒斯坦领导人阿拉法特发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说,最后一段是:“我是带着橄榄枝来的,也是带着一个自由战士的枪来的,请不要让橄榄枝从我手中滑落。” 这一段话表明了阿拉法特对今后巴以关系的鲜明态度,每一句都意味深长。从这几句话中,你听出了哪三种信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训练 (一)课内精段阅读 语段一:浪之歌 ①我同海岸是一对情人。爱情让我们相亲相近,空气却使我们相离相分。我随着碧海霞来到这里,为的是将我银白的浪花与金沙铺就的海岸合为一体;我要用自己的津液让它的心冷却一些,别那么过分炽热 ②清晨,我在情人耳边发出海誓山盟,于是他把我紧紧楼抱在怀中;傍晚,我把爱恋的祷词歌吟,于是他将我亲吻。 ③我生性执拗,急躁;我的情人却坚忍而有耐心。 ④潮水涨来时,我拥抱着他;潮水退去时,我扑倒在他的脚下。 ⑤曾有多少次,当美人鱼从海底钻出海面,坐在礁石上欣赏星空时,我围绕她们跳过舞;曾有多少次,当有情人向俊俏的少女倾诉自己为爱情所苦时,我陪伴他长吁短叹,帮助他将衷情吐霉;曾有多少次,我与礁石同席对饮,它竟纹丝不动,我同它嘻嘻哈哈,它竟面无笑容。我曾从海中托起过多少人的躯体,使他们从死里逃生;我又从海底偷出过多少珍珠,作为向美女丽人的馈赠。 ⑥夜阑人静,万物都在梦乡里沉睡,惟有我彻夜不寐;时而歌唱,时而叹息。呜呼!彻夜不眠让我形容憔悴。纵使我满腹爱情,而爱情的真谛就是清醒。

2020春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优质课件-第二单元-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导学案+教案+说课稿

一、导学案-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学习目标】 1、把握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3、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重点难点】 1、体会课文中的补充说明的作用和含义。 2、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自主预习案】 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遗hái ()骨gé()zhě()皱追sù() 劫()难蟾蜍()陨()石携()带 2、解释词语 劫难:__________ 追溯:__________ 天衣无缝:________ 致密:__________ 【课内探究案】 一.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6500万年前,在地球上生活了1.6亿年的恐龙突然灭绝了,这成了生物史上最大的谜。不同地域恐龙化石的发现意味着什么?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是什么?阿西莫夫的两篇短文对此分别做了回答。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恐龙无处不在》和《被压扁的沙子》。 本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见上)。 二、自主探究,释疑解惑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3.你怎么看待科学家们的推断? 4.对于6500万年前恐龙的灭绝,科学界存在着哪两种对立的理论?各自的依据是什么? 5.作者在本文中意在说明恐龙是怎样灭绝的? 三、合作探究,你问我答 1、两篇短文各自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2、两篇短文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说明的角度不同。试比较。 3.本文题目《被压扁的沙子》是否离题太远?换成《恐龙是怎样灭绝的》不好吗? 4、揣摩语言,感受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3)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4)即非常纯的沙子。 (5)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教师提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这五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重点字音字形集锦(最新教育部编人教版)

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重点字音字形集锦(最新教育部编人教版) 第一单元 1.《社戏》 ān duo 絮叨xù dāo 怠慢dài màn家眷jiā juàn 蕴藻yùn zǎo ū géán chán āo miǎo ú shuǐ皎洁jiǎo jié舒展shū zhǎn 朦胧méng lóng 归省guī xǐng 行辈háng bèi 偏僻piān pì照例zhào lì 欺侮qī wǔ宽慰kuān wèi 踊跃yǒng yuè屹立yì lì ō好歹hǎo dǎi 嘱咐zhǔ fù礼数lǐ shù 惮dàn钳qián 2.《回延安》 盏zhǎn 登时dēng shíéi zi 油馍yóu mó ǎo pàǎn kuàng 3.《安塞腰鼓》 óng rén 恬静tián jìng 亢奋kàng fèìàn 束缚shù fùī bàn 闭塞bì sè冗杂rǒng zá 严峻yán jùn 震撼zhèn hàáng bó辐射fú shè 渺远miǎo yuǎn 大彻大悟dà chè dà wù 叹为观止tàn wéi guān zhǐá rán ér zhǐ 4.《灯笼》 ēng sòng 领域lǐng yùò xuán 静穆jìng mù思慕sī mùàng wǎng] āng rán 褪色tuì sè燎原liáo yuán ī xī rán 暖融融nuǎn róng róng 马前卒 mǎ qián zú人情世故rén qíng shì gù

5.《大自然的语言》 萌发méng fā次第cì dìān rán 孕育yùn yù农谚nóng yàn 海棠hǎi táng 悬殊 xuán shū āo shēng nì jì周而复始zhōu ér fù shǐ 花香鸟语huā xiāng niǎo yǔ草长莺飞cǎo zhǎng yīng fēi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臀tún 骨骼gǔ gé漂移piāo yí流逝liú shì ě zhòu 携带xié dài 两栖liǎng qī彗星huì xīng 潮汐cháo xī劫难jié nàn 致密zhì mìǔn shí ī sù天衣无缝tiān yī wú fèng 7.《大雁归来》 ùǎān mò迁徙qiān xǐ赌注dǔ zhù沼泽zhǎo zé瞄准miáo zhǔn 狩猎shòu liè 盘旋pán xuáān rǎāo qǐng 凋零diāo líng 枯燥kū zào 稀疏xī shū 弥漫mí màn 目空一切mù kōng yī qiè 偷偷摸摸tōu tōu mō mō 8.《时间的脚印》 掸dǎn 踪迹zōng jì装置zhuāng zhì烘烤hōng kǎo 腐蚀fǔ shí沙砾shā lìān lùōu hè 龟裂jūn liè帷幕wéi mùǎi kū shí làn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书 八年级方案多篇合集由好会员“362286719”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能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八年级方案1 根据新公布《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内容,通过深化学习体会《大纲》精神,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际,特制定如下一系列教学工作方案,以便使自己的工作能有序地开展。 一、教材简析 本学期所使用的是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20__年初审订通过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本教材分为阅读和综合性学习两大局部,书后还有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和附录等内容。其中阅读分为以下六个专题,即战争、爱、建筑、科学、古诗文、自然山水;综合性学习也有六个专题,分别是:世界何时铸箭为犁、让世界充满爱、说不尽的桥、走上辩论台、莲文化的魅力、怎样搜集资料等。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2)表达现代意识(3)弘扬人文精神(4)突出开放性(5)注重策略引导。 二、班级学生现状分析^p

通过七年级一学期的教学,从整体来看,这两个班级的学生大多数同学爱好语文学习,好的习惯(课堂听讲,记笔记,发言提问)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才能也在原来的根底上有了较大的进步。有非常之一的同学语文根底较好,语文成绩优异。另有非常之三的同学语文根底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如今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非常浓重。 三、教学目的 1、德育浸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开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安康高深的审美情趣,进步学生的文化品位。开展安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是初中三年的最终目的,本学期要创造一个良好的气氛,打下根底。 2、学习目的:课程目的根据知识和才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各单元的“单元说明”中都根据这三个方面设计了单元教学目的。本册教材在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他们掌握一定的方法方面设计的学习目的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