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PDCA循环法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尿道下裂患儿60例,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对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修正护理计划,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动态评价护理质量,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达到持续改进。结果60例尿道下裂患儿经Ⅰ期尿道成形术后,1例尿道吻合口处尿瘘并开口处狭窄;1例成形龟头裂开;3例发生尿瘘,经二次手术修补后痊愈;其余均获得满意矫治。无切口感染病例。住院天数平均缩短3~5 d。结论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提高护士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心理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PDCA循环管理法;并发症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尿道成形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1]。且手术难度大,精细度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约占10 %~50 %,常见的并发症是尿瘘、尿道狭窄、皮瓣感染、坏死、切口裂开等,对患儿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作者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本科收治的60例各种类型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尿道下裂患儿60例,其中,年龄2~12岁,平均3岁。其中阴茎体型40例,冠状沟型12例,阴茎阴囊型8例,住院天数13~20d,平均14 d。治疗方法采用Ⅰ期尿道成形术,包括阴茎下屈矫正和尿道成形。

2 方法

2. 1 计划阶段(P)回顾分析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发生尿瘘、尿道狭窄、皮瓣感染、坏死、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以及影响患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制定术前、术后具体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尿瘘、尿道狭窄是尿道下裂术后的主要并发症[2],感染、术后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疼痛、拔出尿管时球囊损伤成形尿道等是引起尿瘘、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

2. 1. 1 术前评估针对患儿病情、手术方式、年龄、心理、性格特点,照顾者知识掌握、心理准备、配合程度等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估,采取个性化护理手段,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2. 1. 2 术后评估从手术情况、患儿情况以及照顾者能力三个方面分析判断并发症发生的危险性,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有的放矢,预防术后各种并发症。

2. 2 实施阶段(D)

2. 2. 1 术前根据患儿年龄、心理特点、疾病复杂程度以及照顾者心理需求和能力等,做好皮肤准备、心理护理和术前指导。

2. 2. 1. 1 心理护理护士应该了解不同年龄阶段患儿对性心理的认知、心理变化和情绪反应,给予正确及时的关爱和引导。同时,要指导家长正确认识手术风险,主动配合护理工作。

2. 2. 1. 2 皮肤准备每日2次清洗会阴部及龟头。护士要每日检查,言传身教,现场指导、监督。

2. 2. 1. 3 照顾者能力训练和心理指导循序渐进,鼓励参与,增加信心,进行相关知识讲解,使其正确认识手术风险,了解、掌握术前卧床训练方法、局部皮肤准备、饮食等护理知识,理解心理支持的重要性,变被动陪护为主动参与护理。患儿术后长期卧床可引起便秘而导致阴茎切口出血,甚至吻合口瘘[3]。

2. 2. 2 术后了解麻醉方式、手术过程、术后护理关键点,全面评估患儿生命体征,伤口情况,引流管固定及引流情况,如手术时间≥4h,出血多,手术复杂,术后组织肿胀,哭闹挣扎等存在易引起并发症的高危因素,警惕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2. 2. 2. 1 疼痛护理根据患儿面部表情、体位变化等了解疼痛程度,分析疼痛原因,对症处理,防止伤口出血、导管滑脱。疼痛及膀胱痉挛是尿道下裂术后常见的症状,通常术后1~3 d症状最明显[4],术后3 d常规给予芬太尼镇疼泵镇痛,效果良好。

2. 2. 2. 2 切口观察除早期、足量使用有效抗生素,保持伤口局部清洁干燥外,应密切观察切口处皮肤是否存在红肿、淤血及敷料有无渗血、渗尿,一旦出现异常通知医生及时处理;对于有分泌物患儿每日2次使用稀碘伏液涂试尿道外口血迹和尿道分泌物;对于阴茎皮肤有渗出的患儿,伤口表面涂抹康复新液2~3次/ d,促进术后创面恢复,缓解术后创面疼痛,预防和减少尿瘘发生,促进愈合[5];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注意尿道口有无脓性分泌物,注意阴茎根部有无受压,是否存在潮湿等不良刺激,对异常情况及时对症处理。

2. 2. 2. 3 引流管护理术后仅保留硅胶气囊导尿管,保持引流管通畅是预防尿道狭窄发生的重要环节[6] 。术后常规使用支托架,托起盖被;引流管固定在腹部脐下,不宜固定在大腿内侧皮肤;阴茎固定在上翘的位置;多食水果,少饮用含乳饮料,预防堵塞尿管;鼓励多饮水,以利“内冲洗”,预防尿路感染;小儿尿管较细,易被血块、尿液沉渣堵塞,需多挤压,如不通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每日更换引流袋,并观察引流液的性状、颜色、量等,尿袋的固定不

可高于床面。拔出尿管时应充分抽瘪球囊,轻柔,旋转式拔出,避免暴力。

2. 2. 2. 4 饮食与活动指导术后进食以易消化、易吸收、高营养食物,适当补充水果、蔬菜及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排便不畅可予以开塞露纳肛。术后两周绝对卧床休息,避免下床后阴茎充血肿胀,影响伤口愈合[7]。2. 2. 2.

5 排尿观察与指导术后12~14 d导尿管拔出后,应鼓励患儿自行排尿,排尿困难者可予湿毛巾热敷下腹部或予开塞露刺激排便。患儿有尿意时,协助患儿用清洁双手扶托阴茎,练习直立位姿势排尿。患儿排尿时认真观察其尿流、尿程、尿线变化,了解有无尿道狭窄可能。如尿液不畅、排尿费力、尿线细、滴沥不尽并伴有尿急、尿痛,出现排尿障碍症状,则有尿道狭窄的可能,应立即检查,早期采取干预措施。

2. 2. 3 鼓励家长参与护理计划的制定,适时进行健康指导。告诉患儿及家长妥善固定引流管的重要性,防止牵拉、扭曲、脱落。

2. 3 检查阶段(C)贯穿围术期护理全过程,针对护理计划、措施落实情况实时进行督导检查。

2. 3. 1 值班护士对患儿情况随时评价,并做好交接班记录。

2. 3. 2 责任护士每日对护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针对存在问题修订护理计划,提出护理措施并执行,护士长负责技术指导。

2. 3. 3 护理质量控制小组每周两次进行质量评价,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 4 处理阶段(A)

根据责任护士、值班护士、护士长及护理质量控制小组对患儿的评估、检查,分析当日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和防范措施,对于发现问题,及时和泌尿科医师及专家沟通,重新制定下一个循环方案、解决未达到的目标,直至全部解决。如此循环往复,环环相扣,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如改进护患沟通方法、进行心理疏导,术后患儿身体约束固定、尿管固定方法、拔尿管方法改进,加强医护密切合作等,动态评价护理效果,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度。

3 结果

60例尿道下裂患儿经Ⅰ期尿道成形术后,1例尿道吻合口处尿瘘并开口处狭窄;1例成形龟头裂开;3例发生尿瘘,经二次手术修补后痊愈;其余均获得满意矫治。无切口感染病例。住院天数平均缩短3~5 d。

4 结论

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提高护士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尿瘘、尿潴留、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心理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5 讨论

PDCA循环,也叫戴明循环,是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提出的,包括质量保证系统活动必须经历的4个阶段: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和总结处理(Action),PDCA循环强调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护理管理。PDCA循环管理需要护士全面参与,并与临床医生密切配合,不断发现问题,寻找对策,为临床医生改进手术方式,发现问题提供珍贵的临床依据,从而达到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的目的。

尿道下裂术后需要精细护理。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对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修正护理计划,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动态评价护理质量,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周而复始,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作者先后发现在护理过程中家长照顾能力及尿管固定、尿管拔出中尿道损伤等问题,在下一个循环中均得到了很好解决,取得积极效果。PDCA循环法以护理问题为出发点,同时注重了护理评价和护理监测[8],有效地提高了护士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提高了患者及护士的满意度,形成了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张如鸿,程开祥,王善良,等.尿道下裂手术后并发症.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9,20(1):46-48.

[2]徐丽芬,杨荆艳,昌蕴梅.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综合护理干预.护理学杂志,2010,25(6):24-25.

[3]田甫翠,王爱莲,陈立华,等.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54-55.

[4]张丽萍,陈绵绵,郭妹馨.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围手术期护理.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12):1545-1546.

[5]张旦红,周云,严向明.康复新液在尿道下裂术后伤口护理的效果分析.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9):1565-1566.

[6]袁继炎,周学锋,杨小进,等.尿道下裂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治疗体会.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00,2l(1),17-18.

[7]吴轶璇.儿童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狭窄的预防性护理.护士进修杂志,2011,

26(11):1014-1015.

[8]上官志毅,陈冬梅,黄婷婷,等. PDCA循环在国内护理领域应用的新进展. 护理管理杂志,2009,9(2)26-27.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一、概述 尿道下裂是胚胎期尿道沟从后向前闭合不全而造成的先天性畸形。【临床表现】为尿道口位置异常,病人不能站立排尿,阴茎腹侧弯曲。 【治疗要点】1 手术分为两期:第一期阴茎矫正术,第二期尿道成形术。 二、术前护理 1、术前3天开始,每天用肥皂水清洗阴茎冠状沟、阴囊皮肤各1次,并用0.05%碘伏棉球作局部擦拭。 2、观察病人有无尿频、尿急等症状,如有应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防止泌尿系感染。 3、同外科术前护理。 三、术后护理 (一)护理诊断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或由阴茎头肿胀有关)。 2、生活自理缺陷与手术后卧位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 (二)护理措施 1、按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征。观察血运,保持局部清洁。密切观察阴茎局部情况,阴茎头有充血、水肿、颜色发绀等提示血运不佳,可能因

伤口敷料包扎过紧所致,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每天用0.05%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2次。 3、减轻疼痛用支被架支起棉被,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减轻疼痛及污染伤口的机会。 4、预防感染伤口感染是造成尿道成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积极预防。术后第2天开始自会阴部向尿道远端轻轻挤压,排出尿道内分泌物及脓液;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浸润纱条,包裹伤口,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尿管固定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通畅;尿管同时起到支架作用,操作时注意保护尿管,防止活动时牵拉脱出。 6、减轻腹压预防便秘和感冒;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伤口愈合。此外7岁以上病人需服用乙烯雌酚,防止阴茎勃起,导致继发出血和疼痛,影响伤口愈合。 7、观察排尿情况术后10~12天拔除尿管,鼓励病人自行站立排尿,观察排尿出口和尿线。若排尿正常可于1~2天后拔除膀胱造瘘管;若排尿困难,通知医生尽早行尿道扩张术。 8、健康教育术后1~2个月内限制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泌尿外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一)评估要点 1.评估患者排尿情况。 2.评估患者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规律。 3.术后观察伤口敷料和引流管情况,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4.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二)护理要点 1.正确采集血、尿标本。 2.各种引流管长短适宜,避免牵拉、打折、将引流管固定于低于引流口水平的位置、确保引流通畅、防止引流液反流。 3.留置尿管患者每日进行尿管口护理、保持尿管及会阴部的清洁、防止尿路感染。 4.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 5.拔除导尿管前需夹管训练膀胱功能。 (三)指导要点 1.指导习惯性便秘患者多食用粗纤维易消化食物。 2.指导尿失禁患者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指导进行缩肛运动,每日3次,每次30—40个。 3.有吸烟习惯的患者应停止吸烟。指导练习各种手术卧位,学会正确的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 4.鼓励患者多饮水。但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青光眼等应限制饮水量。 5.指导合理进食。

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 (一)评估要点 1.术前评估患者疼痛的性质及部位。 2.术后观察患者生命体征。 3.术后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4.术后观察碎石排出情况。 (二)护理要点 1.术前若疼痛发作,遵医嘱解痉止痛。 2.遵医嘱应用抗生素。 3.体位:给于半卧位。 4.引流管须妥善固定。 5.保持尿管引流通畅,7-10日可拔出尿管。 (三)指导要点 1.饮水,每日饮水量在2500-3000ml。控制饮食结构,少吃肉类多吃蔬菜。 2.参加有氧运动适当锻炼,在阳光下多做运动出汗。 3.生活有规律,戒烟戒酒。 4.多吃含有维生素A的食品,少吃含钙及含草酸丰富的食物。 5.术后两到三日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肾积水 (一)评估要点 1.术前评估腰部症状。 2.术后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量。

PDCA循环法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管理方法,及时发现潜在危险因素,采取护理干预措施,预防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尿道下裂患儿60例,在常规围术期护理基础上应用PDCA循环法,对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估、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危险因素,修正护理计划,采取相应护理干预措施,动态评价护理质量,将存在的问题作为下一个循环管理强化的重点,达到持续改进。结果60例尿道下裂患儿经Ⅰ期尿道成形术后,1例尿道吻合口处尿瘘并开口处狭窄;1例成形龟头裂开;3例发生尿瘘,经二次手术修补后痊愈;其余均获得满意矫治。无切口感染病例。住院天数平均缩短3~5 d。结论在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法,可提高护士整体水平和护理质量,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心理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PDCA循环管理法;并发症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尿道成形手术是唯一的治疗方法[1]。且手术难度大,精细度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较高,约占10 %~50 %,常见的并发症是尿瘘、尿道狭窄、皮瓣感染、坏死、切口裂开等,对患儿的心理和生理发育造成很大的影响。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作者将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本科收治的60例各种类型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护理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9年1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各种类型的尿道下裂患儿60例,其中,年龄2~12岁,平均3岁。其中阴茎体型40例,冠状沟型12例,阴茎阴囊型8例,住院天数13~20d,平均14 d。治疗方法采用Ⅰ期尿道成形术,包括阴茎下屈矫正和尿道成形。 2 方法 2. 1 计划阶段(P)回顾分析尿道下裂患儿围手术期发生尿瘘、尿道狭窄、皮瓣感染、坏死、切口裂开等并发症的主要原因以及影响患儿心理健康的因素,制定术前、术后具体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尿瘘、尿道狭窄是尿道下裂术后的主要并发症[2],感染、术后局部血液循环不良、疼痛、拔出尿管时球囊损伤成形尿道等是引起尿瘘、尿道狭窄的常见原因。 2. 1. 1 术前评估针对患儿病情、手术方式、年龄、心理、性格特点,照顾者知识掌握、心理准备、配合程度等能力进行全面综合评估,采取个性化护理手段,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护理 【术前护理】 1.协助和配合医生及时做好病人术前全面检查,以了解病人全身状况,如有异常及时治疗纠正,为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2.重视病人心理护理,细心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解决病人对即将手术可能表现出的心理反应。 3.皮肤准备病人要剪指(趾)甲,病情允许的病人全身沐浴、洗头。手术前1日,手术区域按备皮范围剃去毛发,清洁皮肤。备皮前应先检查手术区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皮疹、破溃、感染等。备皮动作要轻,避免皮肤损伤。同时要注意勿使病人受凉。 4.配血及药物过敏试验术前根据不同疾病配血,保证术中有足够用血。根据术中及术后可能使用的药物做好药物过敏试验并记录。过敏试验阳性应在病历上做醒目标记,并通知主管医生。 5.胃肠道准备常规手术病人按手术部位、范围及麻醉方式给予不同的肠道准备。术前1日一般手术可服用泻药、使用甘油灌肠剂或肥皂水灌肠,以促进排除粪便。术前1日晚餐病人进清淡饮食,常规术前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水。结肠、直肠手术病人要进行特殊肠道准备,见直肠癌手术护理。 6.病情观察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有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手术区域皮肤化脓感染、女病人

月经来潮等应及时与主管医生联系。 7.保证术前休息保持病室安静,工作中走路轻、关门轻、说话轻,各项治疗操作动作轻柔。睡眠欠佳者可遵医嘱应用镇静药。 8.术日晨准备手术前根据不同要求,为病人放置胃管或尿管,并做必要的解释工作。督促不需放置导尿管的病人排空膀胱。病人应取下义齿、眼镜、手表、发夹及耳环、项链、戒指等贵重物品,交病人家属妥善保管。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予麻醉前用药,注意用药不要过早或过晚,以增强麻醉效果,使病人情绪安定。对病人进行认真确认核实,将病历、所需影像资料如X线片、CT片、MRI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所需物品认真交接后带入手术室。 9.术后用物准备根据不同部位手术要求,铺好麻醉床,准备术后用物,如全麻护理盘、氧气、吸引器、胃肠减压器、引流袋及监护仪等。 【术后护理】 1.妥善安置病人 病人返回病室后,一般需要由多人合作将其搬运至病床上。搬运病人时应保护引流管及输液管,动作轻稳、协调一致。病人放置平稳后,立即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根据医嘱和具体情况连接氧气、胃肠减压、尿管、引流袋、监测仪等,观察各种引流、液体输注等状况,询问了解手术情况,术后需要观察和注意的特殊点、需要立即执行的医嘱等。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第二节、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执行住院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评估病人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 3.围手术期护理:①根据医嘱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及准备 ②术日晨准备:测生命体征,按入手术室流程执行 ③术后回室护理:按患者术后返房流程执行 4。病情观察:根据疾病护理常规观察病情。 5。安全护理:评估患者状况,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压疮、跌倒、坠床、烫伤等) 6。饮食: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 7.饮水指导:无肾功能不全、无尿、水肿、心肺功能异常等情况时,鼓励病人多饮水,每24h 饮水量2000ml以上。 8.落实基础护理:①床单元整洁(病室、床位、床头柜) ②病人舒适(三短六洁、卧位舒适、符合治疗要求) ③管道护理(固定、通畅、按时更换) 9.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病种予以相应健康教育 二、泌尿外科专科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1.尿石症 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排尿情况。 (2)穿刺部位或伤口渗血、渗液 (3)引流管(通畅,性质、颜色、量) 护理措施 术前

(1)协助做好KUB+IVP和腹部平片(KUB) 检查,输尿管结石病人术前拍摄定位片。 (2)观察有无急性尿闭的发生或有无结石排出。 (3)肾绞痛者,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治疗。 (4)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术)术前应检查手术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破溃。 (5)心理护理:评估病人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 术后 (1)做好双J管护理:避免做下蹲、剧烈咳嗽,以免双J管移位。 (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出血:观察伤口情况及引流管的量、色、质变化。PCNL术后夹闭肾造瘘管,根据医嘱开放,并观察肾造瘘管引流液颜色。 ②感染:观察体温变化,指导患者多饮水;保持导尿管及造瘘管的通畅。 ③尿漏:肾、输尿管微创手术的病人注意观察腹部有无胀痛症状,警惕尿漏导致腹膜炎的发生.若伤口渗液和引流液为淡黄色且逐渐增加并有尿味,提示有漏尿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④胸腔损伤:PCNL术后患者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紫绀,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吸氧、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 健康教育 (1)大量饮水,成人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2)饮食指导:根据结石分析结果进行饮食指导。 (3)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尿液化验、X线、B超、检查观察有无复发,残余结石情况。若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及时就诊。 (4)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激烈运动,以防双J管脱出,如尿道口异物感,应及时就诊。 2.泌尿系损伤 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 (2)腰腹部症状、体征. (3)排尿情况:尿液量、色、质变化。 护理措施 术前 病情观察: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目录表 1、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护理常规1 2、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护理常规7 3、精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常规12 4、隐睾围手术期护理常规16 5、膀胱肿瘤行TUR-BT围手术期护理常规21 6、尿道手术(尿道狭窄、尿道损伤、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常规.26 7、体位冲击波碎石术(ESWL )术后护理常规30 8、膀胱镜检查术后护理常规33 9、膀胱冲洗的护理常规35 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1/ 37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尿路结石又称尿石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按尿路结石所在的部位基本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临床以上尿路结石多见。 一、术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的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术前重点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及相关表现,注意患者的主诉;血尿的程度,遵医嘱记录量及颜色。 3、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重点监测体温的变化。 4、评估患者饮食尤其是饮水量的评估、睡眠、排便、用药的效果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既往病史等。 5、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6、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二)、操作要点。 1、术前常规准备及注意事项 (1)、备皮:将手术区域皮肤的毛剃掉,并清洗干净,目的时使消毒皮肤的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以减少伤感染。 (2)、洗澡:做好清洁卫生,备皮后洗澡。 (3)、肠道准备:以减少术后腹胀和立即排便的不便和痛苦,同时防止麻醉后,肠道平滑肌松弛,排便与手术台上。 (4)、禁食、水:术前8-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目的是 2/ 37

围手术期护理

围手术期的护理 一、围手术期概述 〔一〕概念 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护士从迎接病人进入外科病房到病人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护士在围手术期的重要职责是在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病人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病人平安和手术顺利实施;术后帮助病人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残障,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的。 〔二〕手术分类 按手术的时限可分为择期手术,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按手术的目的分为诊断性手术、治疗性手术、估息性手术和美容手术。 二、围手术期护理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的护理重点 〔1〕评估并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生理和心理问题,帮助病人做好心理护理和身体护理。 〔2〕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 〔3〕帮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态改变的调适方案。 2、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1〕一般资料;〔2〕既往史及健康状况:〔3〕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4〕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5〕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验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 3、手术前期病护理措施 〔1〕心理学准备:术前心理准备的意义是减轻焦虑;促进术后脉博和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减少病人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病人术后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心理护理的最根本措施;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响,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疑问,给予支持和疏导。术前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夸大手术的危险性;不理解麻醉的过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对预后悲观、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强病人的控制感,进行术前教育,有充分的精神准备,心情平静会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安排病人参加娱乐活动都可以到达效果。 1 〔2〕环境准备:病房温度应保持在18℃-20℃,湿度50%-60%,减少陪护,对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介绍病区环境。 〔3〕身体准备:帮助病人完善各种检查,护士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帮助和催促病人接受检查,对于留取样本的血、尿、便化验检查,应向病人交代各种标本的采集要求。 〔4〕皮肤准备:去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时机,皮肤准备一般在术前一天进行,病人清洁皮肤,修剪指〔趾〕甲,并备皮,备皮的范围需要大于预定的切口范围。备皮方法是剃除毛皮和去除皮肤污垢,尤其是脐

围手术期的护理

围手术期的护理

一、围手术期概述 (一)围手术期的概念 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护士从迎接病人进入外科病房到病人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外科护士在围手术期的重要职责是在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病人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病人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病人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残障,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 (二)手术分类 按手术的时限可分为择期手术、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按手术的目的分为诊断性手术、治疗性手术、估息性手术和美容手术。 二、围手术期护理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期的护理重点 (1)评估并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体护理。

呼吸道准备:目的是改善通气功能,预防术后并发症。主要措施是戒烟和深呼吸和咳嗽、咳痰训练。如病人患有呼吸系统疾病,术前应行体位引流,雾化吸入,必要时应用抗生素。 胃肠道准备:目的是减少麻醉引起的呕吐及误吸,也可以预防消化道手术中的污染。①禁食禁饮:术前12小时禁食,术前6小时开始禁止饮水。肠道手术前3天起进少渣饮食,术前1天改流食。②灌肠:除急诊手术病人严禁灌肠外,普通病人于术前晚常规用0.1%~0.2%肥皂水灌肠一次或 使用开赛露,肠道手术时需清洁肠腔。③放置胃管或肠管,一般在术日晨放置。④排便练习。 增加机体抵抗力,加强营养,促进休息和睡眠。 为适应手术,术后变化的练习。 ⑷手术晨护理:测量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异常。 检查皮肤及胃肠道准备。 嘱患者排尿,决定是否置胃管和导尿。

围手术期的护理

一、围手术期概述 一围手术期的概念 围手术期也称手术全期术前、术中及术后,指护士从迎接病人进入外科病房到病人术后痊愈回家这段时期.根据时间的不同分为:手术前期、手术中期和手术后期.外科护士在围手术期的重要职责是在术前全面评估病人的身心状况,采取措施使病人具备耐受手术的良好身心条件;术中确保病人安全和手术的顺利实施;术后帮助病人尽快地恢复生理功能,防止各种并发症和残障,实现早日全面康复的目标. 二手术分类 按手术的时限可分为择期手术、限期手术和急诊手术.按手术的目的分为诊断性手术、治疗性手术、估息性手术和美容手术. 二、围手术期护理 一手术前期病人评估及护理 1.手术前期的护理重点 1 评估并矫正可能增加手术危险性的生理和心理问题,帮助病人做好心理和身体护理. 2 向病人和家属提供有关手术的卫生指导. 3 帮助制定出院和生活形态改变的调适计划. 2.手术前期病人的评估 1 一般资料. 2 既往史及健康状况.

3 病人心理状况进行评估. 4 询问亲属对手术的看法是否支持、关心程度及经济承受能力. 5 评估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实验室检查结果及重要脏器功能. 3.手术前期病人护理措施 pagebreak ⑴心理准备:术前心理准备的意义是减轻焦虑;促进术后脉搏和血压的稳定;减少术中麻醉剂的用量,减少病人术后对止痛剂的需求;增加病人术后活动的主动性;降低手术后感染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心理护理的最基本措施:正视病人的情绪反应,鼓励病人表达自己的焦虑,感受或疑问,给予支持和疏导. 术前病人常见的心理问题:夸大手术的危险性;不理解麻醉的过程;不知道疼痛的程度;对预后悲观.解决这些问题最有效的方法是消除‘未知’,增强病人的控制感.进行术前教育,安排病人参加娱乐活动都可以达到较好效果. ⑵环境准备:病房温度应保持在18℃~20℃,湿度50%~60%,减少陪护.对新入院的病人,护士要介绍病区环境. ⑶身体准备:帮助病人完善各种检查,护士向病人讲解各项检查的意义,帮助和督促病人接受检查.对于留取样本的血,尿,便化验检查,应向病人交代各种标本的采集要求. 皮肤准备:清除皮肤上的微生物,减少感染导致伤口不愈合的机会.皮肤准备一般在术前一天进行.病人清洁皮肤,修剪指趾甲,并备皮.备皮的范围需要大于预定的切口范围.

围手术期PDCA案例

围手术期管理PDCA 案例为加强我院围手术管理,规范围手术期各项医疗行为,保障医疗质量安全,根据医院评审相关的管理理论,医务部质控办应用PDCA循环管理流程对我院围 手术期相关内容进行管理,希望能通过寻找问题、总结原因、制定目标及采取改进措施,从而形成长效机制,持续推进围手术期管理工作。 一、背景及计划阶段P 2012 年4月前我们仅对手术开台时间、术前手术部位标示、术前安全核查、术前相关准备、手术预防使用的抗菌药物进行重点监管。 1. 围手术期管理现状 (1)手术部位标示:术前个别手术科室未标示,且全院手术标示记号五花八门,各种形状,无统一规范的标记。 (2)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前三方不能同时进行安全核查,手术安全核查表合格率低,经常没有手术医师或麻醉师未签字。 (3)术前准备:《病程记录》、《术前小结》无上级医师签字。术前相关法律文书(如住院患者诊疗知情同意书、授权委托书、输血治疗同意书、术前谈话记录、相关植入材料使用同意书)填写不完善或无主管医师签字。个别急诊手术术前没有《首次病程记录》,且无任何术前相关检查。 (4)开台时间:各手术室开台时间仍偏晚。 (5)手术预防使用的抗菌药物:1类切口手术2012年1月至4月波动在 98.3%-100%之间。 (6)手术进行中接听电话、谈论和手术无关话题。 2. 分析原因 (1 )手术部位未标示原因分析:部分手术医师认为对患者病情已经很熟悉了,没有必要再进行手术部位标示。 (2)手术安全核查:手术医师原因:90% 的手术医师认为手术前一日对手术患者进行标识,对病情掌握全面,已经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标识和手术方式。有些医师认为护士或其他人员已核对过,具有侥幸心理,对三方共同核查不够重视。手术安全核查执行率达不到100%,绝大部分是因为手术医师未进行核对,未及时填写安全核查表造成的;麻醉医师原因:麻醉医师认为手术前一天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患者

手术室运用PDCA循环提升访视护士对四类手术访视流程改造的达成率

提升手术室护士对四类手术访视流程改造的达成率 主题选定: 国际手术室护士协会(AORN)规定:术前、术后访视是手术室护士的一项职能和职责。我院手术室自20世纪90年代初就已建立《手术病人术前、术后访视制度》,要求手术室护士开展手术病人围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这也使得手术室的护理业务,从单纯的手术室内扩展到术前访视、术中护理、术后回访三个方面,让手术病人得到连续和完整的护理,从而以最佳的心理状态助力躯体早日康复。 过去,我们手术室一直对四类及以上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和术后回访。该工作由“会诊11-7”班护士执行,她们必须具有2年以上的手术室工作经验,从事访视工作的周期为1年,每次轮值1周。 可是,我们在日常质控活动中发现,医院无法监控会诊班护士的工作质量,而旦手术室的访视工作职责不明确.宣教形式和内容单一,访视时间太少,林林总总的原因直接影响会诊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和访视质量,同时也间接影响手术病人围术期的护理质量。 毫无疑问,医院实有必要优化手术室会诊护士的访视工作。 现况调查与原因分析: 我院专门设计《手术室会诊班护士对访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 1.设计时参照了院内护理部编制的手术医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5个层面,采取5级分制,无记名填写问卷。该调查活动共发放问卷68份,回收68份,有效回收率100%以满意度分值在4分及以上的问卷

为满意,3分及以下的为不满意。 图1手术室会诊班护士对访视工作满意度调查问卷 查检结果见表1: 表1会诊班护士对访视工作满意度的调查结果 根据以上调查结果。我们运用鱼骨图进行原因分析。 1 .访视时间不足(见图2)。我科设有会诊班护士1名,根据浙江省护理学会的要求,需对四类及以上手术的病人进行术前访视和术后随访。由于实际工作需要,访视时间限制在3小时之内。随着手术量剧增(尤其是四类手术量),以及各人对会诊流程的熟悉度不一、沟通技巧不一、工作责任心不一、病房护士的不支持,使访视护士在3小时内无法完成工作,而且对工作麻痹,流于形式,不仅影响访视效果,更影响工作积极性。 2 .宣教形式单一(见图3)o主要体现为访视内容不足、访视形

PDCA循环法在提高手术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的应用

PDCA循环法在提高手术患者健康宣教知 晓率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对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使用PDCA循环法对其健康宣教知 晓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月至2023年6月该时间段本科室接收的手术 治疗的患者80例,为进一步观察PDCA循环法对该类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的影响,将选取的患者分为甲乙两组,甲组患者采用常规方式展开宣教,乙组患者在此基 础上实施PDCA循环法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观察不同宣教方式在该类患者中的 应用效果。结果:研究显示,采用PDCA循环法的方式对乙组患者宣教后,乙组 患者的健康宣教知晓率有显著的提升,且乙组患者对该种宣教方式的满意度更高,与甲组患者相比较优势显著,两组患者的研究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较大,具有统 计学意义。结论:对参与手术治疗的患者使用PDCA循环法的方式展开健康宣教,对患者健康宣教知晓率的提升有积极的临床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对该种护理方式 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关键词:PDCA循环法;手术;健康宣教;知晓率;应用效果 PDCA循环最早被美国的质量学大师休哈特所提,后被戴明采纳并推广,在临 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也被称为“戴明环”。PDCA循环是将质量管理划分为四个 阶段,也就是:规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手 术是一种迅速的外科处理方式,病人在住院24小时之内进行,然后出院。在减 少患者等候时间、降低平均住院日、降低医院交叉感染风险、提高病床周转率、 提高医院运营效率、节约医疗成本等方面,手术起到了积极的影响。护理健康教 育指的是护士对病人或健康人群进行的一种健康教育[1]。任何一个病人,都有一 定的危险性,心理上的怀疑、恐惧,以及身体上的伤害,都会影响到病人的治疗 效果。术后平均入院天数只有1天,且病人对卫生知识的要求较高。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对患者进行个体化的卫生宣传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进一步观察PDCA

泌尿外科护理计划通用版

泌尿外科护理计划 (文章一):泌尿外科标准护理计划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标准护理计划目录 (1)、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3 - 2、膀胱肿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3、体外震波碎石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4、肾、输尿管结石手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5、前列腺增生电切术病人标准护理计划6、尿道损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7、尿道下裂病人标准护理计划8、肾损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10 - - 19 - - 23 - - 30 - - 36 - - 41 - - 45 - 肾上腺皮质醇增多症病人标准护理计划皮质醇增多症又称库欣或柯兴综合征,属肾上腺疾病,分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依赖性皮质醇症和非依赖性皮质醇症。这类疾病的直接原因是血浆中内源性皮质醇增多,常因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或肾上腺皮质肿瘤引起。其临床表现有:①四肢无力及肌萎缩;②向心性肥胖、满月脸;③腹部和腹部皮肤紫纹;④精神异常,失眠,易激动;⑤高血压、低血钾;⑥骨质疏松;⑦糖尿病、或糖耐量低减;⑧性腺功能紊乱等症状。其治疗可分为垂体手术、垂体放疗、药物治疗和肾上腺手术四类。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焦虑;②自我形象紊乱;③活动无耐力;④有皮肤破损和外伤的危险;⑤潜在并发症--切口感染;⑥潜在并发症--肾上腺功能不足。 (一)、焦虑相关因素: 1 环境改变。 2 自身疾病困扰。 3 对预后缺乏信心。主要表现: 1 主诉有抑郁和烦躁感,四肢无力,

易疲倦。 2 对相关检查和护理有抵触情绪。3对环境不熟悉,有孤独感。护理目标:1 病人主诉焦虑感减轻或消除。2 病人心情舒畅,积极配合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和治疗、护理。护理措施:1 热情接待病人,提供安静、舒适、无不良刺激的病室环境,介绍有关医护人员及病室有关规章制度,消除病人的陌生感。 2 主动与病人交谈沟通,了解情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给予病人生活上关心体贴。 3 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取得共识,多探视、多关心病人,使其经常能感受来自家庭的温暖,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 讲述术前准备的重要性,以及各项检查、操作的目的,使病人能主动配合完善相关检查和治疗。 5 对病人提出的疑问给予明确、有效的答复,以消除其顾虑。 6 对病人主动合作的态度,给予及时肯定和鼓励。效果评价:1 病人的焦虑感是否减轻。2 病人精神状况如何,能否主动配合进行检查和治疗。 (二)、自我形象紊乱相关因素:1 病人形象改变,即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 2 性征改变:女性男性化、多毛、萎缩等。主要表现:1 自卑、害羞,不愿参加社交活动。 2 在乎他人的评价。护理目标:1 病人的自信心恢复。2 病人能进行正常的社交,恢复以往的生活、工作习惯。护理措施: 1 讲解本病的发病原因和临床表现,说明经过手术和药物治疗后,疾病症状和体征会逐渐消失。 2 利用同种病例已治愈的病友做现身宣教,鼓励和帮助病人恢复自信。 3 做好心理护理,找出病人不良心态之症结,及时对症疏导,使其情绪稳定,愉快接受治疗和手术。效果评价:1 病人有无心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