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尿道下裂的护理 体会

小儿尿道下裂的护理 体会

小儿尿道下裂的护理 体会
小儿尿道下裂的护理 体会

小儿尿道下裂的护理体会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瞿桂玲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总结120例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 120例尿道下裂术后患儿经常规治疗及针对性护理,除20例患儿发生尿瘘,尿道狭窄8例外,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小儿尿道下裂患儿的围术期护理,均有利于手术成功。

关键词:小儿:尿道下裂;护理体会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的先天畸形,它以尿道发育不全、尿道外口开口于阴茎腹侧为基本特征。尿道下裂的发生率为新生男婴的1/600-1/300[1]。小儿尿道下裂术是目前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的一种方法,但其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病率,文献报道多在10%-15%以上,其中许多因素可导致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2],因此手术前后高质量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我科2012年6月—2013年1月,共收治尿道下裂患儿120例,经手术矫正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20例,年龄为7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2.8±0.6)岁,其中龟头型7例,阴茎型99例,阴茎根型5例,阴茎阴囊交界型3例,会阴型6例,。术后住院13~34d。术后20例患儿发生尿瘘,尿道狭窄8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2.1.1.1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的病变部位是生殖器,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患儿及家长常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患儿父母由于担心手术、麻醉、并发症或患儿今后是否能正常生活及生育等问题,会出现不良清绪。劳德琼等[3]调查显示,尿道下裂患儿父母焦虑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患儿母亲的焦虑程度高于父亲,这可能是与女性身心更敏感、更脆弱、更外露有关。Kolar M等[4]认为临床应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和舒适的环境取得家长的信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其了解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有关知识、手术的适宜年龄及治疗原则,同时对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手术的可靠性,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疼痛以及补液、注射和留置导尿的意义进行合理解释。使家长能正确认识手术治疗,消除顾虑,提高信心,变被动陪护为主动参与护理,以促进患儿顺利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

2.1.1.2 患儿的心理护理

由于阴茎尿道口异常畸形,排尿时需蹲位,不能站立排尿并经常尿湿衣裤,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已排尿方式与别人不同,患儿思想负担加重,害怕遭到别人嘲笑、歧视,容易出现自卑、羞涩、恐惧、焦虑等心理[6]。杨玉杰等[6]认为体贴入微的关怀和护理以及熟练的操作可增加患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舒缓心理紧张,降低焦虑水平,使患儿以稳定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王惠云等[7]提倡家长在病室陪伴患儿,这对患儿有很大安慰,有利于患儿健康的恢复。在病室环境营造上,尽可能符合患儿心理要求,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整洁,必要时可以在墙上或者病室各地放置患儿喜欢的卡通图画。夜间睡眠时使用柔和光线,病室温度、湿度适宜,以利于患儿保持充足的睡眠[8]。

2.1.2 会阴部护理

阴茎、阴囊处皮肤皱褶很多,细菌数量多,又因临近肛门,容易潜藏细菌[9],容易造成感染,而创口感染是造成皮肤裂开、尿瘘等最常见的原因。因此清洁皮肤很重要,术前3d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10-15分钟,交代患儿家长尽量将患儿会阴部浸泡于溶液中,强调坐浴时向上推动包皮以便于清洗包皮污垢的重要性,以达到局部消毒的效果。对包皮长的要翻转清洗,术前1d常规备皮,特别注意包皮及阴囊皱褶的清洁,目的是清洁污垢,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2.1.3肠道准备

术中由于麻醉状态可能出现肛门括约肌松弛,以致粪便污染手术区域,术后早期排便污染切口而影响切口愈合,所以术前3d指导患儿进食少渣饮食,并鼓励患儿多饮水,保持尿液清亮,以达到冲洗尿道的目的,同时术前晚及术晨予开塞露通便各一次,消除肠道内积存的粪便。术前2~3 d指导年长儿练习床上大便,以免术后不适而引起便秘。术前禁食6-8h,禁水4h,病儿禁食后应给予补液,术前遵医嘱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患儿术后去枕平卧位6h,严密监测生命征的变化。麻醉清醒后,若无禁忌,可取平卧位,48h内平卧少翻身,年龄较大或体型过胖的患儿应定时按摩受压部位,有条件的可使用气垫床,侧卧时两腿间垫一软枕,防止两腿压迫阴囊及会阴部。另外还应观察患儿体温变化,注意尿道口有无脓性分泌物[10]。术后遵医嘱予止血、抗炎、营养等静脉输液,每日开窗通风2次,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口腔护理2次/日,保证充足的水分和营养,注意保暖,减少探视人数,防止感染。2.2.3 疼痛护理

薛峻岭等[11]认为术后疼痛是由体位不适、机械摩擦、手术创伤、阴茎勃起、留置引流管、拔管后排尿不畅等原因引起。因此,脐下部至大腿上1/3上方使用支被架,以免被服压迫伤口,避免伤口与盖被之间的摩擦,还有利于观察和护理。一般患儿术后采用PECA(硬膜外自动镇痛),必要时遵医嘱予水合氯醛口服或灌肠。膀胱痉挛引起的疼痛,应调整尿道支架管的位置。如果因阴茎勃起引起的疼痛,可用冰袋内敷于大腿内侧大血管处,减少勃起的次数以缓解疼痛。我们多与患儿多接触交流,承认疼痛现实,告知疼痛是暂时的,拔除尿管后会象正常男孩一样排尿,采取批评与鼓励、控制与放松相结合的方法。分散其注意力以减少疼痛,例如讲故事、唱儿歌、新玩具等,患儿年龄较大的,可以教会松弛疗法,如深呼吸、听音乐等等心理护理以减轻患儿的疼痛。保持良好的睡眠和休息,各种护理操作也应尽量在疼痛缓解期进行,避免打扰患儿休息。

2.2.3 引流管护理

留置导尿管对于尿道下裂术后的患儿来说,不仅起到支撑、防止狭窄和有效引流的作用;同时有利于修补瘘口的愈合[10]。我们要特别注意,妥善固定(高举平台法),因为,一旦尿管脱落将导致手术的失败。根据术中情况选择固定的角度,阴茎应固定在上翘的位置,如阴茎下垂,尿道受折角导管的压迫会出现坏死,形成尿瘘。发现松动及时固定,应告知患儿避免动作过大,以免发生引流管脱出及反复牵拉引起的不适。避免导尿管受压、扭曲、折叠、堵塞、脱落,标识明显。保持引流通畅,如尿管堵塞,1-2h挤压尿管一次,予0. 9%的生理盐水冲管。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尿量并记录。指导患儿每日饮水达 1500ml,以达到

冲洗尿道的作用。严格无菌操作,每周定期更换引流袋,每日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2次,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以防止尿液逆流感染。

2.2.4 切口护理

术后24-48 h观察阴茎头部血运情况,有无水泡、血泡或水肿,若龟头发紫及时通知医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术后 3-5d拆除海绵油纱布,观察切口有无红肿、渗血、渗液,需用1:5000的呋喃西林或碘伏溶液软化并清除创面表面的结痂,保持局部的清洁。预防切口感染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4]。患儿术后局部可能产生骚痒症状,使用约束带约束患儿,避免患儿用手触碰伤口,影响切口愈合。使用支被架防止压迫、摩擦切口。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排便后用温水清洗肛门。对尿道口有分泌物及时清除,伤口局部给予金霉素眼膏外涂[12]。

2.2.5 饮食的护理

患儿术后长期卧床及活动减少可抑制肠道功能而导致便秘发生,术前3天及术后7天内给予低渣半流饮食,如鸡蛋、果汁、瘦肉末,鱼肉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并鼓励患儿多饮水软化大便。术后7d后给予予富含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并富含粗纤维的食物促进排便。向患儿及其家长讲解限制饮食的必要性,最好将排便控制在手术后三天[7]。告知家长术后过早排便的危害:排便用力,可增加切口的张力;在排便排尿中枢的控制下,常大小便一起排,可使尿液通过未完全愈合的尿道切口,产生尿道瘘;残余尿液滞留于再造的尿道内,易使切口感染;手术切口距离肛门较近,粪便中的细菌进入切口深层组织易引起感染。术后3天必要时予开塞露协助排便,遵医嘱使用缓泻剂—乳果糖等。

2.2.6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对于尿道下裂的并发症,要积极给予正确的护理干预,如手术切口观察及护理、保持引流管通畅、早期予低渣半流并制动,后期予富含纤维素饮食并适度床上活动等。排尿训练一般于尿道成形术后拔除造瘘管后第1天,观察新尿道排尿情况,很多患儿因害怕排尿疼痛而不敢排尿,易引起尿储留,甚至下腹胀痛,故应鼓励患儿自行排尿,亦可予膀胧热敷,促进排尿,向患儿家长做好必要的说明。注意观察如出现尿瘘应记录瘘口的位置、直径、尿液流出的情况,及时通知医师采取相应措施,对于一些瘘口较小的患儿,可嘱其在排尿时捏住瘘口,有利于瘘口的自然愈合。感染引起的尿瘘应加强感染控制,保持局部干燥,半年后进行尿瘘修补术。如出现排尿不畅,尿射程5~7cm,并且有尿急、尿痛等尿道狭窄现象,如要立即通知医生处理,必要时行尿道扩张[13]。

2.2.7 出院指导

出院时要认真做好家长及患儿的健康教育工作,对于活泼好动的学龄前患儿,出院时一定要嘱咐家长在半年至1年内避免剧烈活动、避免骑跨动作,防止重力对阴茎的挤压、撞击、摩擦,避免损伤愈合成形的尿道 [14]。嘱穿宽松、柔软的衣裤,避免直接摩擦会阴部,并嘱其多饮水,注意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遵医嘱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日2次,每次l5min,以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嘱患儿不要憋尿,保持大便通畅,预防感冒,防止咳嗽,避免腹内压增高造成尿瘘。教会家长观察尿线粗细及射程的远近,如尿线逐渐变细或射程变短、排尿困难,应及时就诊,必要时行尿道扩张,并定期返院复查。

3.小结

先天性尿道下裂的临床治疗较复杂,成功率较低,易发生尿瘘、尿道狭窄等并发症。完善的治疗和个性化护理是治疗成功率提高的有效保证。术前加强会阴部清洁、心理护理及胃肠道的准备,术后做好一般护理、疼痛护理、留置管道的

护理、切口护理、饮食护理、出院指导等,认为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提高手术的成功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森恺.尿道下裂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442.

2 何恢绪,梅骅.尿道下裂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149.

3 劳德琼,潘雪英,莫华.尿道下裂患儿父母围术期焦虑状况与护理[J].全科护理2009,7(7):503~504

4 Kolar M,Kolar D. Psychological aspects of genital surgery inchildhood[J]. Srp Arh Celok Lek,2003,131(3~4):176~181.

5 杨玉杰,张晓飞,葛建强.护理干预对尿道下裂残疾孤儿术前焦虑的影响[J].护理研究,2007,21(2):395~396.

6 李滢,林金玲,陈洁.心理护理对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09,15(4):33~34.

7 王惠云.Snodgrass术治疗小儿尿道下裂围术期护理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0,23(3):350~351.

8 付朝红,燕丽,郭莉.尿道瘘修补术对不同年龄患儿的心理影响及护理[J].医药论坛杂志,2009,30(9):123~124.

9 何恢绪,姚华强.尿道下裂的手术治疗进展及经验[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4,9(4):192.

10 田甫翠,王爱莲,陈立华,等.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的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1):54~55

11 薛峻岭,薛朝华,唐薇.尿道下裂患儿尿道成形术后疼痛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6,23(6):59~60.

12 Sanders C. Comparison of dressing removal following hypospa-

dias repair[J]. Br J Nurs,2003,12(15):21~28.

13 吴向阳,小儿先天性尿道下裂34例围术期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第(16):70~71

14 Gormley A,Fishwick J,Whitnall B. Home dressing removalfollowing hypospadias repair [J]. J Child Health Care,2007,11(2):158~166.

小儿惊厥的急救护理体会

---------------------------------------------------------------最新资料推荐------------------------------------------------------ 小儿惊厥的急救护理体会 小儿惊厥的急救护理体会任平1,张玉侠2(通讯作者)1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小儿外科; 2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护理部【摘要】总结了 487 例小儿惊厥的急救护理体会。 护理要点包括: 维持生命功能、改善缺氧、药物止惊、明确病因、预防并发症、心理护理及合理健康宣教等。 与此同时护理人员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贯穿于整个抢救过程始终,这对于护患关系的和谐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 经过积极救护,本组惊厥患儿中 1例死亡,其余 486 例抢救成功出院,在院期间未出现任何并发症,且患儿家长信任度和满意度较好。 【关键词】惊厥;小儿;流行病学;护理;以家庭为中心Emergency nursing experience of children s convulsion Ren Ping, Zhang Yu-xia Children s Hospital of Fudan University 【 Abstract】 To summarize the experience in nursing children withseizures. Nursingpointsincludingmaintainedvitalsigns,improvedoxygende ficit, drug to cope with seizures, pointed out etiology, prevention ofcomplications, psychological care and provided with reasonable healtheducation and so on.At the same time, 1 / 10

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 近年来有关尿道下裂的病因学研究概括起来包括几个方面。 1.内分泌因素部分病例雄激素受体和5α-还原酶缺陷。也有发现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刺激后,尿道下裂患者的雄激素增高反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人群,提示尿道下裂患者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不正常。 2.环境因素有研究发现在妊娠早期用过黄体酮保胎的新生儿中尿道下裂的发生率较高,同时有研究表明,尿道下裂患者的雌二醇和雌酮的水平增加。这些研究提示雌性激素有拮抗雄激素作用。 3.染色体异常在尿道下裂患者中的染色体畸变率较正常人群有明显增高,其中包括有常染色体畸变及性染色体畸变。 4.基因突变发现尿道下裂患者可存在雄激素受体基因,性别决定基因,5α-还原酶基因,抗苗勒管激素基因,CYP21B基因的突变。 (二)发病机制 胚胎发育过程中,阴茎腹侧尿生殖沟的发育与融合受垂体与雄激素的影响。如果雄激素缺乏,尿生殖沟两侧皱褶的融合发生障碍,致使尿道腹侧壁缺损,尿道开口于阴茎腹侧正常尿道口后方,形成尿道下裂。 根据尿道口的部位,可将尿道下裂分为阴茎头型、阴茎型、阴茎阴囊型及会阴型等4型。其中以阴茎头型及阴茎型占多数(图1,2)

尿道下裂应该如何诊断? 一.症状 1.阴茎头型尿道口位于冠状沟腹侧,常呈裂隙状,有的可并发尿道狭窄,背侧包皮长,腹侧无包皮及系带。阴茎头裸露,较细小且稍扁宽,呈球状。阴茎向腹侧弯曲,但程度较轻,多不影响性交及排尿。

2.阴茎型尿道口位于冠状沟至阴茎阴囊交界处的任何部位的腹侧,尿道口远侧端的尿道板分开,不形成管状,阴茎向腹侧弯曲,尿道口愈靠近侧弯曲愈严重,影响性交及排尿,也影响生育。阴茎头及包皮形状与阴茎头型尿道下裂相同。 3.阴茎阴囊型尿道口位于阴囊的正中线上,阴囊常呈分裂状似女性大阴唇。尿道口远端形成纤维索。阴茎弯曲严重,需蹲位排尿。阴茎短小而扁平,有的甚似女性阴蒂,有的睾丸未降入分裂的阴囊或形成阴茎阴囊转位。 4.会阴型尿道口位于会阴部,阴囊分裂、发育不全,可合并隐睾,阴茎小而弯曲,极似肥大的阴蒂。整个生殖器发育似女性外阴,以致被不少父母误认为女性。需蹲位排尿。 二.诊断 阴茎头型和阴茎型尿道下裂的诊断比较容易,凭外观特点即可诊断。 尿道下裂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阴茎阴囊型和会阴型尿道下裂应注意与女性假两性畸形及真两性畸形相鉴别,特别是合并隐睾者。不论何种类型的尿道下裂,其性染色质应为阴性,性染色体为XY,尿内17-酮类固醇正常,性腺为睾丸。 1.女性假两性畸形其病因是由于肾上腺皮质某些酶先天缺陷,致使肾上腺皮质的激素合成及代谢异常,使雄激素性质的中间代谢产物增加,女性胎儿外生殖器男性化。出生后外阴继续向男性方向发展,阴蒂肥大酷似阴茎,尿道口位于肥大的阴蒂根部而极似会阴型尿道下裂,阴道狭小。其主要鉴别要点如下。①认真检查外阴:除尿道口外,尚有阴道开口;肥大的大阴唇内无睾丸。②尿17-酮类固醇检查:数值升高。③性染色质检查:用口腔黏膜上皮或阴道黏膜上皮、皮肤或白细胞,经特殊染色后检查性染色质的阳性率。本病为女性,其阳性率应高于10%。④性染色体检查:应为XX。必要时可做肾上腺影像学检查,除外肾上腺皮质肿瘤。 2.真两性畸形真两性畸形的生殖腺既有睾丸又有卵巢,或为卵睾。故外生殖器可表现出两种性别同时存在的外观,也可呈典型的尿道下裂外观。其性染色质可为阳性,也可为阴性;性染色体2/3为XX,1/3为XY。若性染色质为阳性,性染色体为XX,可排除尿道下裂。如不能确定性别或最后确诊为真两性畸形,则以性腺活体组织检查为依据。 3.需与肾上腺性征异常症相鉴别。 一.症状

尿道下裂有什么影响

尿道下裂有什么影响 *导读:患了尿道下裂的男性患者,首先,我们就来讲解,尿道开口位置主要是存在于不正常的部位,所以,对于这样一种先天…… 患了尿道下裂的男性患者,首先,我们就来讲解,尿道开口位置主要是存在于不正常的部位,所以,对于这样一种先天性的男性生殖畸形,很多人都充满恐惧感,所以,男性朋友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尿道下裂有什么影响,以便于及早做好完全准备。 影响排尿。主要是由于患者尿道的开口位置发生了变化,往往也可使得男性排尿的情况发生异常。尤其是有的患者情况比较严重,使得阴茎极度弯曲的情况下,常常可尿湿裤子,对于某些严重的情况,甚至不得不采取蹲位排尿。相关阅读什么叫尿道下裂 影响阴茎发育。尿道下裂的出现,可直接影响或者阻碍患者阴茎的发育,尤其是小儿时期,更容易受到影响。 影响性生活。尿道下裂患者成年以后,阴茎勃起的时候会影响患者阴茎的伸长甚至直接阻碍其勃起,严重影响性生活而导致性生活障碍。同时,由于精液无法正常摄入女性体内,所以往往还可直接导致女方不能怀孕。 影响心理健康。成年后的男性因为上述方面的缺陷,自然会给其心里造成阴影,从而引起不良。而若是儿童时期,有的患儿

比较严重影响到排尿,如果感觉到自己和同龄人不一样,也自然会产生自卑或者是抑郁的心理,长此以往也自然形成心理障碍。男性朋友有必要了解尿道下裂的症状是什么,以便于及早发现异常,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社会影响。一些对本病缺乏了解的人,自然会认为这是很不正常的状态,有些人或许会对此产生一样的眼光,所以往往可影响到患儿今后的结婚率。 现在大家对于尿道下裂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大家有了一定的了解,一旦患了尿道下裂患者要及时去检查,以免耽误了治疗该疾病的最佳时间,千万不要一拖再拖而导致病情恶化,若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尿道下裂的相关信息可以继续浏览有问必答网。

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排尿指导及护理

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排尿指导及护理 发表时间:2017-07-17T16:17:05.180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7期作者:刘淑娟 [导读] 尿道下裂主要是指的是由于尿道发育不全所导致的尿道开口难以达到正常位置。 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北院(儿童医院)湖南郴州 423000 【摘要】目的:对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排尿指导及护理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收治的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排尿护理干预。结果:通过开展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患者开展术后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有效的排尿指导与护理,对于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作用,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关键词】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排尿指导;护理 尿道下裂主要是指的是由于尿道发育不全所导致的尿道开口难以达到正常位置,从而引发泌尿系统畸形,尤其是对于先天性尿道下裂患儿来说,将会对其正常的排尿功能及生活质量产生严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就是开展下裂手术治疗,但是在开展手术治疗后,会在短期内影响到患者正常的排尿,若是不能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可能会引发各种严重的并发症[1]。鉴于此,为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术患者实施有效的术后护理干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主要针对此予以简单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开展尿道下裂术的患者60例,均为先天性小儿尿道下裂,于2016年1月至2017年3月间在我院开展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年龄处于4岁到11岁之间,平均(6.52.2)岁,观察组年龄处于3~12岁之间,平均(7.12.5)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为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的术后护理干预,在患者完成手术治疗后,耐心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注意事项,并严格遵循医嘱给予其相应的抗生素治疗,并对患者是否存在出血等并发症予以严密的观察记录,并要定期做好引流管的检查工作,防止患者出现术后引流管不畅的问题[2]。并要基于患儿及其家属一定的心理护理干预,这主要是因为尿道畸形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疾病,由于患儿不能站立排尿,使得其在日常生活当中容易形成一种自卑感,这就需要护理人员能够通过相应的护理干预,让患儿正视自身的疾病,并多告知其医院所收治的成功病例,以便于其能够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以积极的形态配合术后治疗与护理工作,这对于其术后恢复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手术完成之后,给予患者必要的术后护理,以便于其能够在手术之后采取正确的排尿方法与排尿姿势,要在开展临床护理工作的过程中,做好患者管道的检查工作,以便于能够保证其管道的通畅性,并要对导管予以妥善固定,在导管更换及处理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程开展操作,并要对患者的引流量、尿量等予以准确记录,并要能够保证其伤口敷料的干燥与清洁,从而有利于减轻其在恢复初期所承受的痛苦。此外,还需要在患者出院时做好其出院指导工作,叮嘱其术后恢复期的注意事项,在日常生活当中多饮水,出院之后要注意休养,在彻底痊愈之前,尽可能的避免出现剧烈运动。并要耐心的为患者家属讲解术后注意事项及复查时间,以便于其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协助好患儿的术后护理工作,并能够定期带患儿来院复查,从而有效的提升其临床治疗效果。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排尿指导与护理,具体表现为:(1)指导患儿开展排尿体位训练,在开展尿道成形术之后,拔除造瘘管之后的第一天就可以开始指导患儿开展排尿体位训练,首先让患儿保持半卧位,将杂用巾垫于患儿臀部,护理人员在患儿右侧站立,从而协助患儿应用清洁的双手将阴茎托起排尿。一段时期之后,可以指导患儿应用半蹲位、直立位排尿,护理人员协助患儿如厕之后,在患儿的身后站立,之后将双手伸入到患儿的上肢腋下,协助患儿呈半蹲位-直立位排尿,当患儿在自我感觉到有尿意时,可以指导其开展半卧位-半蹲位-直立位的排尿联系,一直到患儿能够适应正常的排尿方式[3];(2)对患儿的排尿情况予以严密观察,在患儿完成尿道成形术之后,成功将造瘘管拔除后就可以自行排尿,若是患儿自我感觉有尿意,护理人员协助其如厕,对其尿线的变化情况进行观察,通常情况下,若是尿射程处于5到7厘米,并且尿线直径明显比正常的尿线小,那么就表示患儿可能存在尿流不畅现象,对于存在尿流不畅症状的患儿,通常还伴随有尿痛、尿急症状,并且有一定程度排尿障碍。这主要是因为尿道外口、尿道吻合口等部位是尿道狭窄的多发部位,若是在观察患儿排尿时发现其存在尿线粗细及射程的变化情况,那么就极有可能是患儿存在尿道狭窄,针对此种情况,应立即为患儿开展相应的检查,并报告给主治医师进行相应的处理,否则若是延误了早期的最佳治疗时机,会导致患儿在后续的治疗当中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因此,在开展排尿指导与护理干预的过程中,做好其排尿观察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4]。 1.3 观察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8.0来处理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对于所涉及到的计数资料,应用%来进行表示,并对其实施卡方检验,若是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以P<0.05来进行表示。 2 结果 对照组出现局部缺血1例,术后感染1例,尿道瘘3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0.0%,观察组仅出现1例尿道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0%,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存在明显差异,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小儿尿道下裂的护理 体会

小儿尿道下裂的护理体会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瞿桂玲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回顾总结120例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 120例尿道下裂术后患儿经常规治疗及针对性护理,除20例患儿发生尿瘘,尿道狭窄8例外,余均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小儿尿道下裂患儿的围术期护理,均有利于手术成功。 关键词:小儿:尿道下裂;护理体会 尿道下裂是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的先天畸形,它以尿道发育不全、尿道外口开口于阴茎腹侧为基本特征。尿道下裂的发生率为新生男婴的1/600-1/300[1]。小儿尿道下裂术是目前治疗本病取得良好疗效的一种方法,但其术后具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病率,文献报道多在10%-15%以上,其中许多因素可导致手术失败,需再次手术,甚至造成更严重的后果[2],因此手术前后高质量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一项重要保证。我科2012年6月—2013年1月,共收治尿道下裂患儿120例,经手术矫正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儿120例,年龄为7个月至8岁,平均年龄(2.8±0.6)岁,其中龟头型7例,阴茎型99例,阴茎根型5例,阴茎阴囊交界型3例,会阴型6例,。术后住院13~34d。术后20例患儿发生尿瘘,尿道狭窄8例。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2.1.1.1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由于患儿的病变部位是生殖器,受我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患儿及家长常承受巨大心理压力,患儿父母由于担心手术、麻醉、并发症或患儿今后是否能正常生活及生育等问题,会出现不良清绪。劳德琼等[3]调查显示,尿道下裂患儿父母焦虑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患儿母亲的焦虑程度高于父亲,这可能是与女性身心更敏感、更脆弱、更外露有关。Kolar M等[4]认为临床应通过良好的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和舒适的环境取得家长的信任,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其了解先天性尿道下裂的有关知识、手术的适宜年龄及治疗原则,同时对术前各项准备工作、手术的可靠性,术后可能出现的不适和疼痛以及补液、注射和留置导尿的意义进行合理解释。使家长能正确认识手术治疗,消除顾虑,提高信心,变被动陪护为主动参与护理,以促进患儿顺利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5]。 2.1.1.2 患儿的心理护理 由于阴茎尿道口异常畸形,排尿时需蹲位,不能站立排尿并经常尿湿衣裤,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已排尿方式与别人不同,患儿思想负担加重,害怕遭到别人嘲笑、歧视,容易出现自卑、羞涩、恐惧、焦虑等心理[6]。杨玉杰等[6]认为体贴入微的关怀和护理以及熟练的操作可增加患儿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积极配合治疗,舒缓心理紧张,降低焦虑水平,使患儿以稳定的心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进行手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王惠云等[7]提倡家长在病室陪伴患儿,这对患儿有很大安慰,有利于患儿健康的恢复。在病室环境营造上,尽可能符合患儿心理要求,保持病房环境舒适、整洁,必要时可以在墙上或者病室各地放置患儿喜欢的卡通图画。夜间睡眠时使用柔和光线,病室温度、湿度适宜,以利于患儿保持充足的睡眠[8]。

尿道下裂 个案 最终版01

1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儿的护理 雷莉 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患儿的护理。方法对本例尿道下裂术后尿瘘病人的心理护理、引流管护理、皮肤护理等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排尿通畅,尿线粗,射程远,排尿时间不延长,阴茎外观及伸直满意。结论尿道下裂手术难度大 ,术后护理要求高 ,积极有效的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 ,减少并发症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护理 尿道下裂是指因前尿道发育不全,尿道开口于正常尿道口近侧至会阴部途径上,部分病例可伴发阴茎下弯。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国内报道,在出生男婴中发病率为4‰~8‰。本病典型特点为患儿异位尿道口、阴茎下弯,包皮异常分布,故需手术矫治,否则会影响患儿排尿和成年后的性功能。 1.基本资料: 病人姓名:*** 性别:男年龄:6岁床号: 43 诊断:尿道下裂术后尿瘘 病史: 患儿男,6岁,因“尿道下裂术后尿瘘1年”入院,入院诊断: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次日在静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下行尿道瘘修补术,下弯矫正术,术后诊断为:尿道下裂术后尿瘘。术后当天患儿返回病房后全麻已醒,呼吸规则,口唇无绀,阴茎处弹力绷带包扎好,外敷料清洁干燥无渗出,龟头色泽红润,未见肿胀,保留尿管固定好,通畅,引流出淡黄清亮尿液。阴囊处伤口敷料包扎好,外观干洁,未见渗出,予以一级护理,麻醉清醒4小时后普食,心电监护6小时,保留尿管接引流袋于床旁,更换引流装置qd,血凝酶组液止血、头孢硫脒组液抗感染对症治疗。术后平稳。术后第7天生予患儿拆除阴茎处弹力绷带,拆开伤口处敷料见瘘口周围少许脓性分泌物。术后第8d阴茎处伤口溢尿明显,未见尿液自尿管流出,医生予患儿0.9%NS行膀胱冲洗,冲洗时阻力较大,阴茎处伤口处仍可见明显溢尿,尿液未自尿管流出,医生予患儿拔除尿管,重置尿管,尿管固定好,通畅,引流出淡黄清亮尿液。 1作者单位: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 雷莉,女,1992年,大专,护士 邮编:610091

试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_0

试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分析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選取我院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尿道下裂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综合性临床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护理有效率为74.29%。结论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者的过程中辅以有效的临床综合护理,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恢复,有临床推广价值。 标签:尿道板纵切卷管尿道成形术;尿道下裂;临床护理 尿道下裂是指尿道开口在尿道腹侧,主要是因为尿道外口的远端、尿道与周围组织发育不全,导致纤维索牵扯阴茎形成,最终使得阴茎弯向腹侧[1]。尿道下裂开口可发生在会阴部至阴茎头间的任一部位,先天性阴茎下弯者并不全有尿道下裂,但尿道下裂都有不同程度的阴茎下弯[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选取的对象是2013年4月~2014年4月来我院诊治的尿道下裂患者70例,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尿道下裂临床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35例,其中观察组平均年龄(8.12±4.64)岁,尿道下裂为1型的患者有12例,2型的患者有23例;对照组平均年龄(8.01±4.05)岁,尿道下裂为1型的患者有14例,2型的患者有21例,所有患者阴茎均有不同程度下弯。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尿道下裂类型、年龄等),差异不显著(P>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两组患者采取同样的手术治疗方法,具体为:将牵引线缝在阴茎头上,将F8号硅胶尿管从患者尿道口插入,沿竖方向将患者远端菲薄尿道切开,然后横向将其缝合以保证上皮连续性,将尿道口作为基点,向阴茎头做尿道板瓣,然后将做成的尿道板瓣从中间竖着切开,两边进行内翻缝合最终形成一个尿道,将距离冠状沟下方0.5cm处的皮肤切开,于筋膜浅面进行脱套分离。将内板下的带蒂筋膜取出,从内侧缝合覆盖成型尿道,将成型尿道的阴茎头和外口进行缝合,从背侧包皮处将成型阴茎缝合,并对其进行包扎固定。 1.2.2护理方法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包括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定期巡查、检查伤口等。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具体如下。 1.2.2.1心理护理手术前护理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交流,对于年龄较小的患者,护理人员要指导患者家属进行手术前的安抚,尽量保证患者能顺利接受治疗。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治疗的必要性、治疗后需要注意的问题,减少患者

尿道下裂的护理

尿道下裂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全身情况及一般情况:年龄、营养状况、智力、认知能力等 2、评估患儿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既往史、生活习惯等。 3、观察尿道外口的位置、外形。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向患儿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手术治疗方式和护理进展;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目的(达到患儿站立排尿及成年后性生活等)。 3、心理护理:术前患儿年幼,由于惧怕疼痛又增加恐惧感,针对患儿年龄、体质等生理特点,在护理中运用榜样激励、促进等方法调整患儿情绪,取得配合。 4、饮食:术前应加强营养,增强患儿抵抗力,进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防止大便干燥。术前一日晚给予流质饮食,酌情给予缓泻剂,以防术后短时间排便污染伤口。 5、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个人卫生:阴茎阴囊处皮肤皱褶较多,细菌数量多,容易造成感染,清洁至关重要,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手术区域皮肤准备:术晨备皮(七岁以上患儿备皮,备皮范围:脐下至肛门)。 (二)术后护理 1、休息与活动:术毕去枕平卧 6 小时,头偏向一侧,术后卧床休息 2 周、床档保护防止坠床,使用支被架防止衣被擦碰伤口。 2、饮食护理:禁食水 6 小时后指导进食高蛋白、富含纤维饮食、多饮水、预防尿道堵塞泌尿系感染及便秘。 3、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心率、呼吸的变化。 (2)观察伤口出血及龟头血液循环情况,若出现阴茎水肿、张力性水泡一般 5-7 天可消退,若张力性水泡太大可在无菌操作下抽 出泡液。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阴茎敷料拆除前用 0.05%碘伏侵湿,避免强行拆除损伤粘膜。 (3)引流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妥善固定,尿道口护理时动作轻柔,用消毒棉球由近端向远端轻轻挤压,使分泌物自尿道外口排出。 (4)疼痛护理:动态评估患儿疼痛情况,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剂。 (5)排尿观察:术后 14 天拔除尿管。拔尿管后观察排尿情况,如尿线较细、尿分叉等需定期行尿道扩张,出现尿瘘,半年后再行尿瘘修补。 4、药物治疗:遵医嘱予以止血,预防感染、补液等支持对症治疗,酌情使用乙烯雌酚、安定等防止阴茎勃起,导致切口裂开引起尿

尿道下裂手术前患者该准备些什么

尿道下裂手术前该准备些什么 尿道下裂手术前该做些什么呢,这是患儿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避免在面临手术的时候手足无措,下面让我们来学习一下,术前该做的一些准备工作以及注意事项。 一、心理准备和术前沟通 无论是成人还是小孩,手术前都会有恐惧心理,怕痛,甚至担心因麻醉产生意外。对此,医护人员要做好心理疏通,要安抚。幼儿会惧怕穿白大衣的人,这种害怕打针的时候就普遍存在,医护人员要多接触,多逗孩子说话和玩耍,给予慈母般的关爱,拉近彼此关系。向懂事的患儿说明配合医护的必要性,使各项医疗措施容易实现。较大的孩子或成年人可能有焦虑心理,他们对手术的期望值很高,担心医生手术好坏和成功率高低,顾虑繁多,医护人员要耐心解释,倍加关爱,争取他们配合治疗。 二、皮肤准备和尿培养 术前三天,要在常规消毒尿道外口后接尿液送培养和药敏试验。皮肤准备:剃除毛发,用肥皂清洗外生殖器,术前晚洗肠,排空大便。 三、驱蛔虫 幼儿入院后应常规驱蛔虫,因为麻醉前和术后禁食,可能诱发胆道蛔虫发生。 四、围手术期抗菌素的选用 术前给予广谱抗生素或根据尿液培养给药,以预防感染。应按原则在术中给药一次,以维持血中药物浓度。可静脉给药一周,以后视情况改口服药物。 五、雌激素 术前一天开始给雌激素,以防止术后阴茎勃起,尤其是成年人。因为阴茎勃起会增加伤口疼痛,影响血运,甚至可造成伤口撕裂。 一次成功的尿道下裂手术,术前准备亦是非常重要,术前准备工作充分,才能保证不出问题,以及成功率更有保障。每一个患儿家长都希望能够一次性手术成功,在选择专业医院的前提上,多学习相应的尿道下裂知识,有时候一个细节,都对宝宝有莫大的帮助。让尿道下裂不再成为家庭难题,让每个家庭绽放出幸福的欢笑,这就是我们不断努力的方向。

宝宝尿道下裂术后护理注意事项及物品准备清单

手术注意事项 一、手术时间:11月份的第二周,11月14号(周三)办理住院,11月16号(周五)手术。 二、手术前准备事项: 1、11月第一周准备齐手术及住院的东西(准备东西清单后面另附); 2、提前联系手术医生,提前预定单人间; 3、提前安排请假; 4、手术前五天(10号开始)每天盐水浸泡会阴及阴茎,有论文说使用高锰酸钾溶液可与医生确认效果是否会更好点,论文同时要求手术前2天医护人员用碘伏清洗尿道口处,避免尿道口处感染,医生目前没说,不知提前2天住院是否会有,没有和医生问下是否需要; 5、手术前2天住院争取让宝宝适应医院环境,为后期护理做好准备; 6、手术前一般会用开塞露先排便,没有的话问下医生 7、现在开始多给宝宝吃点有营养的东西,适当运动,避免感冒,这个月以宝宝为重点,其他都先放着。 三、手术后护理 1、引流管:引流管的护理是手术成败的关键,要保持引流管的畅通、尽量保持引流管不弯曲、不受压,护士用胶布把管子固定在宝宝腹部时,要注意要求加强加固,千万不能掉落。同时要密切观察引流管的流量多少,观察是否存在组织块,有空就着看。手机定时每两个小时固定看一次尿袋和引流管,把尿袋的尿倒了,观察到两个小时内尿袋是否持续有尿,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不堵塞,管不受压。必要时用本子记录防止遗漏。宝宝吵闹时一定优先护住引流管,刚手术后尤为重要,在宝宝醒来前先固定好,做好准备。引流管出问题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2、皮肤护理:手术后观察阴茎是否有无肿胀、发紫现象。同时保持手术地方周围的干净防止发生皮肤感染,衣服要多准备勤换,便便后要清洗干净,一直躺着流汗没有及时擦干也容易引起皮肤的感染,皮肤感染会影响伤口感染要注意。手术五天后拆除纱布,需要用碘伏清洁皮肤及电磁波灯照射或红光照射,每天2次,每次30分钟,上次手术都没有,这次问下医生不然主动要求。 3、饮食:有文章指出手术当天不进食,第3天才开始排便防止创口感染,防止

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手术配合和护理

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摘要】目的:探讨尿道下裂小儿行尿道成形术的手术配合和护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了25例在我院行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患儿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25例尿道下裂行i期尿道成形术后均于术后1~2周拔除尿管,经过精心的护理,随访4~8个月后均全部恢复正常排尿,无尿瘘发生。只有1例患儿拔除尿管后发生排尿困难,经过治疗1周后排尿恢复正常。结论:加强尿道下裂患儿尿道成形术手术配合和围术期护理,同时给予尿道成形术患儿及其家属认真细致的心理疏导,可以增强其信心,有效地降低术后并发症,切实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关键词】小儿;尿道下裂;尿道成形术;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455(2011)04-0019-02 the nursing of pediatric hypospadias urethroplasty wusulan zeng hui 【abstract】objective:to summarize the nurse experience of pediatric hypospadias urethroplasty. methods:summarize and analyze 25 examples of nuring problems of children’hypospadias urethroplasty. results:the 25 patients of pediatric hypospadias removed catheter one to two weeks after undergoing urethroplasty, all the patients restored normal

关于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

关于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09-12-14T10:57:37.67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第25期供稿作者:马淑艳闫丽荣赓文颖张丽[导读] 小儿惊厥也称“抽风”,是儿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马淑艳闫丽荣赓文颖张丽 (吉林省双辽市辽南社区卫生服务站吉林双辽 136400)【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5-0166-02 【关键词】小儿惊厥的护理体会小儿惊厥也称“抽风”,是儿科最常见的病症之一。小儿惊厥主要是某种因素引起大脑缺氧而至小儿抽风,最常见引起小儿惊厥的原因是高热,其次是低钙和小儿脑实质病变,不论哪种病因导致小儿惊厥,临床上一旦发现,应给予及时抢救和护理,以免抽风时间过久,影响大脑发育,甚至造成脑水肿,加重患儿的抽搐。如不及时救治和加强护理,不但影响患者的预后,而且易出现生命危险,所以小儿惊厥被救治后,护理工作非常重要,如何加强小儿惊厥的护理,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1 及时给予吸氧,取头偏一侧 发现小儿惊厥时先将患儿头偏一侧,确保呼吸道通畅,应给予及时吸氧,因小儿抽搐主要原因是大脑乏氧造成的,所以吸氧是抢救小儿惊厥不可缺少的步骤,在操作时,氧的流量不易过大,以免损害肺组织。待小儿惊厥平稳后,通过临床治疗,证明不再出现抽搐时方可将氧气撤掉。对抽搐时间比较长的患儿撤氧不要过早,以免继发脑水肿。氧气撤掉后应及时观察小儿的病情变化,特别是高热引起的惊厥,体温必须下降38℃左右时,方可撤氧,如体温不降,应采用物理降温或是药物降温,必要时给盐水灌肠,这种降温方式作用快,此种降温原理是先降肠温,体温也随之降低。对其引起的小儿惊厥,应及时查明原因,防止小儿再度出现抽搐。 2 及时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 小儿惊厥时保持呼吸道通畅,也是非常必要,除头偏一侧外,应及时清除患儿口腔中的异物,主要是痰液和唾液,因小儿抽搐时,也增加唾液及痰液分泌过旺,易堵住呼吸道,使氧气得不到摄入,而加重抽搐的继续,只有将口腔异物全部清除,才能确保呼吸道的畅通,才能使氧有效的被吸入,如忽视清除呼吸道异物,不但抽搐得不到及时救治,还易出现窒息,可出现生命危险,在护理时必须仔细认真的清除呼吸道异物才能确保呼吸道通畅,才能确保患儿的生命安全,才能确保抢救的成功。 3 及时应用镇静剂,控制抽搐再度发生 发现抽出患儿应用镇静剂是必要的,如对抽搐的患儿没法确诊时,先将惊厥控制住,所以镇静是控制抽搐的最先、最佳的治疗方法,待患儿抽搐被控制后在进行检查,所以护士们必须用最快的速度完成镇静治疗,应用完镇静剂后,护士们应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如再度出现抽搐,应及时报告医师们,再给补救性治疗,镇静剂应用后,再度出现惊厥,有两种原因,一是用量不足,二是患儿病情恶化,所以要求护士在执行应用镇静剂时一定要认真、仔细的按量应用,不能过量,也不能缺量,否则会给患儿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或危及患儿生命。 4 及时观察病情变化,不漏掉一个细节 小儿惊厥被抢救成功后,绝不等于万事大吉,护士们应及时进行病情变化的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医生们,及时给予治疗。在观察中不漏掉每个细节,比如室内保持清净,不许大声喧哗及响动,同时还要保持通风良好和室内的温度不宜过高,也不宜过低。在给患儿做治疗处置时,手法越轻越好,不要强光、强声、强刺激的对患儿处置,因为这些都是可能再度诱发患儿的抽搐发作。应用过镇静剂的惊厥患儿,如果早清醒可出现幻视或幻听的出现大声哭闹及尖叫,这主要是患儿出现兴奋及处于朦胧状态之中有一定关系。所以护士们要安慰好患儿及家属,使患儿达到一定的睡眠时间,以上症状才不会出现。 5 及时安慰家属,达到配合治疗 小儿出现惊厥时,家属是非常着急和害怕的。一旦患儿病情经抢救治疗后,开始稳定,可患儿的家属心里的不能安稳,所以护士们必须给予精神的安慰,使患儿的家属心里得到康复,使他们全面配合抢救与治疗,告诉家长们,在患儿安睡时,不要惊醒患儿,也不要大声谈话和过大声的响动出现,更不许家长大呼小叫的喊患儿,必须让患儿自己睡好,自己醒,才不会出现药物兴奋状态和药物没拍出之前出现的幻视和幻听症状。家属着急护士们应该理解,必须用温暖的语言进行安慰,是患儿家长们更好的配合抢救及治疗。 6 及时更换被污染的被褥,保持清洁舒适 抽搐的患儿有时拉尿在被褥上,有时呕吐也污染到被褥,必须给予及时更换,使患儿即达到清洁舒适,又不会因潮湿和过凉来刺激患儿,室内保持空气新鲜,排除各种异味。所以更换被污染的被褥是非常重要的,这就要求护士们和家长做到随时清理和清洗,确保患儿有个良好的治疗环境和舒适的睡眠条件。在更换时,要注意保温,不要用过凉和过热的覆盖物刺激患儿身体,这样不利于患儿治疗。 7 及时给患儿补充营养,增强患儿体质 患儿惊厥被治疗后,开始进食,除应用液体外,应给足够得食物进行补充营养,以免患儿造成电解质紊乱。在患儿进食时,最好给易消化,油腻小,能量大的食物,多吃水果及含热量高的食物及蔬菜。但开始患儿不宜吃得过饱。因抽搐的患儿刚康复,胃肠功能还没得到完全的恢复。一旦过量易出现积食和消化不良,给患儿身体发育造成不必要的危害,在进食时,一定让患儿少食多餐,待患儿完全康复后,在正常进食。

尿道下裂术后护理

尿道下裂术后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02T14:13:00.933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15期作者:朴今顺[导读] 其中以尿瘘最常见,其发病率可达15%~30%[1]。做好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延边大学医院住院登记室吉林延吉 133000 关键词:尿道下裂;术后护理 尿道下裂是小儿泌尿系中较常见的先天性畸形,国内外报道男婴发病率分别为2~3% 发病率很高,多在出生时即被发现。手术是唯一可选择的治疗方法,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较高,常见的并发症有尿瘘、尿道狭窄、皮瓣感染坏死切口裂开等。其中以尿瘘最常见,其发病率可达15%~30%[1]。做好术后护理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 本组9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12个月~12岁不等,均为出生时发现尿道口异常、阴经下弯、尿流程喷洒状而尿湿衣裤,不能站立排尿,均采用尿道成形术。术后55例一次愈合、24例二次愈合、术后尿瘘15例。 2.术后护理 2.1生命体征观察:术后回病房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定时检测体温,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保持呼吸道通畅。麻醉未清醒前取去枕平卧,头偏向一次,防止吸入性肺炎或窒息。 2.2疼痛护理:疼痛及膀胱痉挛是尿道下裂常见的症状,疼痛常与术后创伤及膀胱痉挛有关,术后1~3天症状最明显,术后疼痛可在家长同意下使用止痛泵,同时给患儿讲故事,看儿童书,看电视节目等尽量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2.3引流管护理:一般术后带回膀胱造瘘管和再造尿道留置支架。要保持膀胱造瘘管通畅。由于小儿造瘘管比较细,容易被血块及尿液沉渣物阻塞,固需多挤压,保持引流管通畅。如有不通畅,除检查尿管有无扭曲,受压等原因外,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冲洗使其保持通畅。尿袋每日更换一次尿袋不高于膀胱水平以防尿液逆流引起感染。一般术后10~12天拔出尿道留置支架,术后3周拔出膀胱造瘘管。 2.4切口感染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是尿道下裂术后防止感染的重要环节。术后用支架托使会阴部祼露,切口可用弹力绷带均匀轻加压包扎,包扎时压力需适中,不要过大,以防止新尿道坏死。敷料一般2~3天拆除。观察切口愈合情况,若有痂皮或血痂形成,应用盐水纱布湿敷后除去,若发现创面感染应早拆除缝线。新尿道口每天用碘伏消毒2次,消毒后用磁疗灯照射15~20分钟,可促进切口处血液循环,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 2.5饮食的护理:术后第二天给予易消化、易吸收高营养饮食,以保证充足的营养需求,营养状况差的患者可静脉补充营养,还要提供足够的纤维素、鼓励患者多饮水以保持大便的通畅,防止排便用力而导致支架管周围漏尿及增加吻合口张力而引起伤口裂开影响伤口愈合,多饮水能达到内冲洗作用,以利于膀胱造瘘管保持通畅。避免进食牛奶及豆制品以防腹胀、便秘。便秘患儿可适当口服缓泻剂或开塞露纳肛。 2.6排尿护理:膀胱造瘘管2周后开始夹闭,由新尿道试排尿观察是否通畅及射程情况,注入生理盐水100~300毫升,然后让患者站立排尿,最初排尿时疼痛,要鼓励患儿勇敢面对排尿,注意观察再造尿道排尿是否通畅、尿线是否粗、尿线有无下斜、有无狭窄及漏尿能否站立排尿。夹管1周后排尿情况良好可拔出造瘘管。 3 出院指导 3.1注意保持会阴部温暖防止因皮瓣遇冷收缩而导致排尿困难,每日温水坐浴、勤换内裤、保持会阴及外生殖器清洁。注意观察尿线粗细的变化,如果尿线逐渐变细,并出现排尿困难及时就诊。 3.2以发生尿瘘的患者及家属讲解尿瘘发病率15~30%,尿瘘处理需术后半年瘢痕组织软化、血液供应恢复后再行修复术。小的尿瘘有尿液引流通畅情况下有自愈的可能性。 参考文献: [1] 吴阶平.主编.吴阶平泌尿外科[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505 [2] 唐守贤.小儿尿道下裂术后护理.吉林医学.2009.30.4

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小儿惊厥的急救及护理体会 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引起惊厥的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感染性常见于脑膜炎、高热惊厥和中毒性脑病;非感染性常见于癫痫大发作及婴儿痉挛症、低血糖、低血钙及药物中毒。回顾66例小儿惊厥的体会,主要护理措施为惊厥的紧急处理、一般护理、对症护理、基础护理、药物护理,而且在做治疗的同时,做好家属的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也是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因素。 标签:小儿惊厥;急救;护理 惊厥是儿科常见的急症,是指由于神经细胞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发生不自主的强直性或阵挛性收缩,同时伴有意识障碍的一种神经系统功能暂时紊乱的状态[1]。临床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凝视或斜视,局部或全身肌群出现强直性或阵挛性抽动,持续数秒或数分钟,有时发作持续超过30 min 或2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恢复者称为惊厥持续状态。 1 一般资料 本组66例小儿惊厥患者,其中男46例,女20例,最大的13岁,最小的1个月,因呼吸道感染伴惊厥的56例,有癫痫病史的3例,颅内出血的3例,中毒性脑病2例,低钙抽搐2例。 2 结果 患儿经及时的抢救、吸氧、控制惊厥、抗感染等对症护理及支持治疗后,症状缓解,均治愈出院。除有癫痫病史的患儿留有后遗症外,其他均未留有后遗症,无一例死亡。 3 讨论 3.1 急救措施 3.1.1 防止窒息患儿发生惊厥应就地抢救,保持镇静,切勿大声喊叫或摇晃患儿,因为轻微的刺激都会延长患儿的抽搐时间,所以必须保持安静。立即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以防止衣服对颈胸部的束缚影响呼吸,及时清除口鼻咽分泌物及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以防误吸引起窒息[2]。 3.1.2 控制惊厥惊厥的首要处理措施是控制惊厥。可通过针刺人中、合谷穴。仍不能止惊者,首选安定每次0.2~0.3 mg/kg,最大剂量不超过10 mg,直接静脉注射速度为1 mg/min,用后1~2 min生效,对安定药物敏感者注射过程中即可缓解;还可用10%水合氯醛溶液保留灌肠,每次0.5~0.6 ml/kg,常用于1岁以内的患儿。 3.1.3 迅速吸氧流量0.5~1 L/min,对1岁以内的患儿给予面罩吸氧为佳,较大儿给予鼻导管吸氧,可及时改善缺氧症状,减轻脑水肿。 3.2 护理措施 3.2.1 一般护理患儿发生惊厥时,要加强安全防护。发作时在上下磨牙处放置牙垫或压舌板,以防止舌咬伤;应拉起栏杆并夹置棉垫,同时移开床上硬物,防止患儿抽搐时造成损伤;若患儿发作时倒在地上,应就地抢救,及时移开可能伤及患儿的一切物品,切勿用力强行牵拉或按压患儿肢体,以免骨折或脱臼;并在患儿的手中或腋下垫上纱布,防止皮肤摩擦受损[1]。对有可能再次发生惊厥的患儿要有专人守护,以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 3.2.2 对症护理对惊厥的性质应予鉴别,并给以针对性护理。高热惊厥,多见于1~3岁患儿,呈高热病容状,体温达39~41℃。这种情况采取的首要措施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尿道下裂是指因前尿道发育不全,尿道开口于正常尿道口近侧至会阴部途径上,部分病例可伴发阴茎下弯。 【护理常规】 1.术前 (1)饮食护理:进食普食,饮食中应多添加蔬菜、水果预防患儿便秘,会阴型尿道下裂手术前晚进流食。 (2)练习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 2.术后 (1)饮食护理:清醒后给予少量流食,术后第1日起鼓励多饮水以起到冲洗尿道、排出细菌及炎性物质的作用。多吃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尿液和排便通畅。 (2)体位护理:平卧位并适当约束四肢。 (3)引流管护理:妥善固定留置导尿管,不能提拉导尿管,按要求定期更换引流袋,做会阴护理每日2次,尿道口用莫匹罗星等抗生素软膏封闭防止逆行感染,保持引流通畅,详细记录24h尿量。 (4)切口护理:严密观察龟头部血供情况,若皮色发绀,明显肿胀,应及时通知医师。7d左右可开包,打开敷料后注意观察包皮水肿情况。 (5)排除增加腹压的因素,患儿保持安静、排便通畅,必要时使用镇静药、缓泻药。

(6)按医嘱口服镇静药或雌激素,减轻烦躁及阴茎勃起,防止切口裂开。 【健康教育】 1.休息与活动避免剧烈活动,避免骑跨动作,穿宽松衣物。 2.饮食指导多饮水,勤排尿,夜间要保证叫起患儿饮水1次。多进食蔬菜水果,保证排便通畅。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给药。告知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 4.心理指导告知患儿及其家长疾病情况,减轻其焦虑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康复指导教会患儿家长观察有无尿线变细、排尿困难、尿频、尿急、尿痛等情况,如有尿道狭窄,应定期做尿道扩张。 6.复诊须知术后2周门诊复查,成年患者或患儿成年后应复诊向医师咨询性功能问题。

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效果的研究

小儿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对预防并发症效果的研究 发表时间:2015-12-09T15:51:11.760Z 来源:《中医学报》2015年8月作者:方维诸运青李露霜周晓敏高莲梁军 [导读]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生殖器畸形,约占小儿泌尿外科患儿的1/3。 方维诸运青李露霜周晓敏高莲梁军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广东深圳 518109 【摘要】目的:研究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在预防小儿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效果。方法:200例尿道下裂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82例:采用术前常规皮肤消毒,术后引流管常规护理,0.1%碘伏液擦拭尿道外口;实验组116例:术前3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术后引流管护理采用滴尿法观察、伤口红外线局部照射、尿道外口处涂抗生素软膏。统计两组手术后并发症中切口感染、尿瘘以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儿发生切口感染、尿瘘及尿道狭窄10例(8.6%);对照组患儿发生切口感染、尿瘘及尿道狭窄24例(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87,P<0.01)。结论:实施术前术后护理干预,能有效地减少尿道下裂术后切口感染、尿瘘及尿道狭窄的发生,对提高一期手术成功率起到确切的效果和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护理干预;效果;研究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8999(2015)8-0320-02 尿道下裂是小儿常见的先天性生殖器畸形,约占小儿泌尿外科患儿的1/3[1]。手术是治疗先天性尿道下裂的唯一方法,手术失败原因多是由术后并发症所致。其中尿瘘、尿道狭窄及感染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不仅要求精良的手术技术,积极正确的护理在预防手术并发症中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2010年1月-2014年10月以,我院采用横行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治疗尿道下裂患儿200例,随机分为两组,以研究采用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所起作用,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院2010年1月-2014年10月手术治疗尿道下裂患儿200例,其中阴茎冠状沟型40例,阴茎型98例,阴囊型62例,年龄2-10岁,平均年龄5.4- 2.3岁,住院天数10-18天,均行横行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术,术后放置尿道支架管1条,膀胱造瘘管1条。随访时间6月-10年。 1.2 方法对照组84例:术前常规皮肤消毒,术后引流管常规护理,0.1%碘伏液擦拭尿道外口。实验组116例:术前3天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10-15min,每日3次,强调坐浴时向上推动包皮以便于清洗包皮垢的重要性,手术日前晚洗肠,次晨用开塞露通便,术后引流管护理采用“滴尿法”观察,伤口红外线局部照射2次/天,20-30min/次,尿道外口处涂抗生素软膏,2次/天。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儿切口感染、尿瘘以及尿道狭窄的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四格表资料的X2检验。 2 结果 实验组116例患儿中发生切口感染4例,尿道狭窄4,尿瘘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6%。对照组84例患儿中发生切口感染12例,尿瘘及尿道狭窄各6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8.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X2=6.87,P<0.01)。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在尿道下裂手术并发症中的发生情况(例) 组别例数无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 实验组 58 53 5 8.62 对照组 42 30 12 28.6 3 结论 采用术前术后护理干预对于尿道下裂术后并发症的预防起到确切的效果和积极的作用。 4 讨论 尿瘘、尿道狭窄是尿道下裂术后常见并发症,一旦发生,患儿则不得不接受再次手术,势必增加患儿身心痛苦,也给家长增添经济负担,而且经过多次手术,难以达到阴茎外观形态满意,甚至形成尿道下裂残废,因此提高一次手术成功率至关重要,常说“三分治疗,七分护理”,由此可见护理更是关键。 4.1 重视术前备皮,可以有效减少感染的发生尿道下裂手术在会阴部实施,阴茎阴囊皮肤褶皱多,皮肤附属器丰富,利于细菌生长,又因临近肛门,容易潜藏细菌[2],创面极易受感染,而创口感染是造成皮肤裂开、尿瘘等最常见的原因。因此,会阴部皮肤护理对提高尿道下裂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术前3天应督促患儿每天洗澡更衣,尤其要彻底清洗阴茎根部及阴囊[3],并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每次10-15min,每日3次,强调坐浴时向上推动包皮以便于清洗包皮垢的重要性,10岁以上患儿会阴部需要备皮,护士动作一定要轻,谨防刮破皮肤。若皮肤有炎症或溃烂,要立即通知医生,积极治疗痊愈后,方可安排手术。常规的消毒可以清除表面的细菌,但是皮肤毛囊管内的细菌难以清除,一旦感染,则成为尿瘘产生的重要原因。 4.2 支架管及造瘘管的护理尿道成形术后常规采用膀胱造瘘管和尿道支架管并用[4]。因为单管引流一旦不畅,则易出现膀胱痉挛和不自主排尿动作,小儿十分痛苦,且常致尿液沿支架管周围出,渗到皮下污染伤口及敷料,影响伤口的愈合,导致感染引起尿瘘,因此,保持双管通畅直接关系到手术成功率的高低。首先应以胶布在下腹部加强固定,避免固定在大腿上,防止运动双腿时牵拉引流管,导致疼痛及脱落;其次,严密观察引流是否通畅,本科采用“滴尿法”,即每天无菌更换引流袋后打开引流袋的下端开关,将尿液滴入无菌透明容器,以便能随时更方便观察到引流的尿液,小儿导尿管很细,容易被尿沉渣和血凝块堵塞,所以要定时挤压引流管,并鼓励小儿多饮水或果汁,以达到自然冲洗尿道的作用,若出现引流不畅,应及时通知医生做调整,如调整后仍引流不畅,可行膀胱冲洗,以防止引流管阻塞;再次,更换引流袋时,注意无菌操作,预防感染,并注意打开活塞,防止人为因素导致堵塞而引流不畅,影响手术效果,使用支被架可防止盖被压迫各种管道引起患儿痛不适,并有利于观察与护理,患儿翻身时,注意防止引流管的打结或滑脱。 4.3 加强伤口的护理严密观察伤口有无出血及龟头的颜色,注意有无肿胀发紫或组织坏死,如有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予处理,保持阴茎包扎的敷料清洁干燥,采用红外线照射,红外线灯与阴茎伤口距离20-30cm,2次/天,20-30min/次,以保持伤口干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减轻阴茎包皮水肿,促进血肿吸收,促进伤口的愈合;尿道外口处涂抗生素软膏,有研究表明再造尿道感染的细菌是经尿道外口逆行进入的,抗生素软膏可以作为一道阻隔屏障,大大减少了感染的发生。总之,只有从术前皮肤准备、术后护理多环节着手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消除局灶性缺血性坏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