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时尿道管形成障碍所致。按尿道开口位置分 4 型:阴茎头型、阴茎体型、阴囊型、会阴型。

【临床表现】

尿线细,自下无射程,排尿时打湿衣裤;阴茎勃起时向下弯曲。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家族史、遗传史。

2、评估患者尿道下裂的类型及排尿情况,评估会阴部皮肤有无湿疹或溃烂。

3、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了解心理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一、术前

1、泌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术前3 日起即用肥皂水清洁阴茎、阴囊皮肤每日1 次。

二、术后

1、见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及麻醉后护理。

2、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敷料。尿液浸湿敷料,应及时更换。

3、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落,如有堵塞应及时

通知医生。

4、观察阴茎局部血运,阴茎头充血、水肿、颜色发绀提示血运不佳,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4、多饮水,每天饮水2000-2500 ml,以达到自我冲洗的目的,进易消化、高纤维、高热量食物。

5、用支架支起棉被,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减轻疼痛并避免伤口污染。术后给予雌激素应用,防止阴茎勃起而造成伤口疼痛和出血。

5、术后10-12 天拔除尿管,鼓励患者自行站立排尿,观察排尿出口和尿线。若排尿困难,通知医生尽早行尿道扩张术。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一)伤口感染

病情观察:体温变化,检测生命体征,尿液颜色和性状及尿液检查结果。

护理:1、加强观察;2、鼓励病人多饮水,可起到内冲刷作用也有利于感染的控制;3、做好伤口及引流管护理;4、有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

(二)尿瘘

病情观察:排尿通畅度,排尿形式有无改变。

护理: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

(三)尿道狭窄

病情观察:能否自主排尿,有无排尿困难。

护理:通知医生及早行尿道扩张术。心理安慰。【健康指导】

1、保持心情舒畅,避免劳累。

2、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辛辣、油腻食品。

3、多饮水,每天2 500 ml,防止尿道感染。

4、每天用药水或盐水清洗创面,减少感染。

5、术后定期扩张尿道外口,防止狭窄。

医院泌尿外科尿道下裂(会阴型)患者护理常规

医院泌尿外科尿道下裂(会阴型)患者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提供良好的身心照顾 (1)对较小的婴幼儿取得其家长的支持与配合极为重要,这样才能为患儿提供最佳的生活安排及最有效的心理安慰。 (2)较大儿童极易产生恐惧心理,从而拒绝治疗。因此,应先给予热情的态度和细致的护理,同时还要做好心理护理,说明手术的重要性以及手术后的配合,消除患儿心理上的顾虑。简要阐述手术治疗是在于达到男性站立排尿和成年后能进行性生活的目的。 2.合并尿道外口狭窄者,应行尿道外口扩张或切开。 3.拟形成尿道外的皮肤阴毛先行电解,愈合后再行手术。 4.术前灌肠,防止术后过早排便污染阴囊及会阴切口。 5.注意皮肤清洁消毒,可用1/2000新洁尔灭溶液从尿 道外口注入3ml消毒后尿道。 6.7岁以上患儿按要求备皮。 二、术后护理 1.注意伤口出血及观察阴茎头血液循环情况。 2.保持膀胱造瘘管通畅,以免过早由尿道排尿而污染切口,每日用1/5000呋喃西林液冲洗膀胱2次。

3.嘱多饮水,尽量减少尿道感染的发生,常规使用抗生素及止血药物。 4.术后使用镇静药,10岁以上病人应服乙烯雌酚,防止阴茎勃起而出血。 5.会阴型术后病人2天后进流食,以免过早排便而污染伤口。 6.注意避免敷料污染,如尿液浸湿或粪便污染敷料,应及时更换。 7.为防止尿道内分泌物积聚或积脓引起尿道感染致尿道皮肤瘘,每日用消毒棉球由尿道近端向远端轻柔挤压2~3次,使分泌物从尿道外口排出。尿道支架管于术后7~9天拔除,若为导尿管则术后10~12天拔除。 8.术后10~12日可试行排尿,如无感染,术后2周拔除膀胱造瘘管。如尿道切口感染,可继续留置膀胱造瘘管2周,如仍不愈合可能已形成尿瘘,可拔除膀胱造瘘管,半年后再行尿瘘修补。 9.鼓励进食含纤维丰富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用开塞露塞肛,同时,排便时切忌用力,以免小便从引流管周围渗出,影响成形尿道愈合,形成尿瘘。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名称:外科--—泌尿外科——-疾病 组稿者:许沈蕊审核者:王银芝批准者:院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执行时间:2014年 07月 一、执行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二、术前护理 (一)评估和护理要点 1、备齐常规化验,并检查各项报告完整。 2、术前3d清洗会阴部每日2次,对包皮长者要翻转清洗. 3、术前1d备皮,范围包括腹部和两侧大腿皮肤及阴毛,沐浴。 4、术前1d流质饮食,术前晚清洁灌肠,晚8时以后禁食.术晨用盐水灌肠。 三、术后护理 (一)评估及观察要点 1。了解患者的麻醉及手术的方式、部位,了解术中异常情况等,做好预见性护理。 2.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3.观察伤口敷料及引流情况,做好疼痛评估与护理。 (二)护理要点 1、按麻醉术后护理常规。 2、减轻疼痛。疼痛常因手术创伤引起的切口疼痛和留置尿管、血块刺激引起膀胱痉挛或尿道肌肉痉挛发生疼痛,阴茎勃起可使疼痛加剧,以术后1~3天最为明显。对年龄小的患儿,术后安排其家长陪住,满足患儿的心理依赖,并让其家长协助护理人员安抚患儿.对疼痛反应较强烈时,要根据医嘱给予镇静止痛药。静脉镇痛泵留置2-3 d可有效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应用山莨菪碱可减少膀胱痉挛,避免疼痛引起躁动致尿道出血或损伤.支架支起棉被,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减轻疼痛及污染伤口的机会.防止局部受压,在阴茎敷料外用0.5~1kg 沙袋压迫,防止切口渗血,减轻水肿,若行尿道海绵体提升者毋须沙袋压迫. 3、观察血运,保持皮肤清洁.密切观察阴茎局部情况,阴茎透有充血、水肿、颜色发绀等情况提示血运不佳,可能因伤口敷料包扎过紧所致,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4、预防感染。伤口感染是造成尿道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积极预防。病人年幼,自知能力差时,要有专人守护,防止抓脱伤口敷料,造成感染;如伤口敷料被尿液渗湿,应及时通知医生更换敷料.每日用0。05%的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两次. 5、减轻腹压。术后无渣流质2周,预防便秘和感冒;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伤口愈合,此外7岁以上病人还需服用乙烯雌酚,防止阴茎勃起,导致继发性出血和疼痛,以免影响伤口愈合。 6、观察排尿情况。注意尿液有无血块、沉淀物,集尿袋每日更换1次。注意尿液是否外漏,导尿管通畅,勿扭曲、受压。术后10~12天拔除尿管,鼓励病人自行站立排尿,观察排尿出口和尿线。若排尿困难,通知医生尽早性尿道扩张术。若排尿通畅,仅有针眼漏尿时,嘱患者排尿时可捏住针眼,2周后能自行闭塞,如漏孔过大,待半年后修复。 7、为促进切缘愈合,可红外线灯照射,每天二次。 (三)并发症 1。尿瘘发生率高,发生原因是由于新形成的尿道或尿道口有狭窄、止血不彻底导致血肿形成、止血结扎线过多及切口感染等。为此,形成尿道的皮瓣越向远端越要宽些,防止尿道狭窄,用电凝器止血,可防止异物存留。止血必须彻底,防止血肿形成。一般采用手术补瘘.

小儿外科小儿尿道下裂的疾病健康教育

小儿外科小儿尿道下裂的疾病健康教育 一、尿道下裂的基础知识 (一)什么是尿道下裂?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指因前尿道发育不全,尿道开口于正常尿道口近侧至会阴之间的任何部位,常伴有阴茎下弯畸形,严重时常需蹲位排尿。严重尿道下裂和阴茎弯曲的新生儿在出生时可能会出现不典型外阴,导致难以迅速、准确地判断其性别。 (二)尿道下裂有哪些类型? 尿道下裂依据尿道口的位置不同可分为以下四型。 1.阴茎头、冠状沟型前者尿道外口位于龟头腹侧,后者尿道外口位于冠状沟腹侧的中央,即包皮系带部,系带常缺如。阴茎头扁平并稍微向腹侧弯曲,其腹侧有一浅槽。患儿能站立排尿,阴茎勃起时阴茎能挺直。此类患儿一般不需手术治疗。有些患儿合并有尿道口狭窄,尿线变细,影响排尿,则须做尿道口扩张或切开扩大。 2,阴茎体型尿道外口位于腹侧冠状沟至阴茎与阴囊交界处之间任意位置,常伴有尿道外口狭窄。 3.阴茎阴囊型尿道外口位于阴茎与阴囊交界处。尿道 开口往往呈裂隙状,失去尿道口的形状。

4.会阴型尿道外口位于会阴部。有的患儿外生殖器严重畸形似女孩,在新生儿时期常被家长误认为女孩。 (三)尿道下裂的病因是什么? 尿道下裂是一种病因复杂的疾病,遗传、内分泌及环境因素均可能影响尿道下裂的发病。尿道下裂发病有家族聚集性,男性外生殖器的发育受雄激素影响,研究表明多种调控雄激素信号通路的基因或因子可能干预尿道下裂的发病;母亲怀孕前或孕期使用孕激素也被认为与尿道下裂的发病相关。 (四)尿道下裂有哪些临床表现? 典型的尿道下裂有三个临床特点。 1.异位尿道口正常位置无尿道开口,仅见一略为凹形的浅窝。尿道口可出现在正常尿道口近端到会阴部之间的任何一处阴茎缝或阴囊缝上。 2,阴茎下弯阴茎向腹侧弯曲,多为轻度阴茎下弯。按阴茎头与阴茎体纵轴之间的夹角可将阴茎下弯分为:轻度(<15°)、中度(15°〜35°)、重度(>35°)。 3.包皮异常分布阴茎头腹侧包皮未能在中线融合,故呈V形缺损,包皮系带缺如、全部包皮转移至阴茎头背侧呈帽状堆积,阴茎头完全暴露。 (五)尿道下裂常见的合并症有哪些? (1)隐睾和腹股沟斜疝:其尿道开口越靠近阴囊其发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尿道下裂是男性泌尿生殖系最常见的先天畸形,是由于胚胎发育时尿道管形成障碍所致。按尿道开口位置分 4 型:阴茎头型、阴茎体型、阴囊型、会阴型。 【临床表现】 尿线细,自下无射程,排尿时打湿衣裤;阴茎勃起时向下弯曲。 【治疗原则】手术治疗 【护理评估】 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家族史、遗传史。 2、评估患者尿道下裂的类型及排尿情况,评估会阴部皮肤有无湿疹或溃烂。 3、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了解心理承受能力。 【护理措施】 一、术前 1、泌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2、术前3 日起即用肥皂水清洁阴茎、阴囊皮肤每日1 次。 二、术后 1、见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及麻醉后护理。 2、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避免大、小便污染敷料。尿液浸湿敷料,应及时更换。 3、保持导尿管通畅,防止扭曲、受压、脱落,如有堵塞应及时

通知医生。 4、观察阴茎局部血运,阴茎头充血、水肿、颜色发绀提示血运不佳,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4、多饮水,每天饮水2000-2500 ml,以达到自我冲洗的目的,进易消化、高纤维、高热量食物。 5、用支架支起棉被,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减轻疼痛并避免伤口污染。术后给予雌激素应用,防止阴茎勃起而造成伤口疼痛和出血。 5、术后10-12 天拔除尿管,鼓励患者自行站立排尿,观察排尿出口和尿线。若排尿困难,通知医生尽早行尿道扩张术。 【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预防】 (一)伤口感染 病情观察:体温变化,检测生命体征,尿液颜色和性状及尿液检查结果。 护理:1、加强观察;2、鼓励病人多饮水,可起到内冲刷作用也有利于感染的控制;3、做好伤口及引流管护理;4、有感染者:遵医嘱应用抗菌药物。 (二)尿瘘 病情观察:排尿通畅度,排尿形式有无改变。 护理:卧床休息,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排便通畅,保持会阴部清洁。 (三)尿道狭窄 病情观察:能否自主排尿,有无排尿困难。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一、概述 尿道下裂是胚胎期尿道沟从后向前闭合不全而造成的先天性畸形。【临床表现】为尿道口位置异常,病人不能站立排尿,阴茎腹侧弯曲。 【治疗要点】1 手术分为两期:第一期阴茎矫正术,第二期尿道成形术。 二、术前护理 1、术前3天开始,每天用肥皂水清洗阴茎冠状沟、阴囊皮肤各1次,并用0.05%碘伏棉球作局部擦拭。 2、观察病人有无尿频、尿急等症状,如有应使用抗生素积极治疗,防止泌尿系感染。 3、同外科术前护理。 三、术后护理 (一)护理诊断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或由阴茎头肿胀有关)。 2、生活自理缺陷与手术后卧位有关。 3、潜在并发症:感染。 (二)护理措施 1、按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2、病情观察监测生命征。观察血运,保持局部清洁。密切观察阴茎局部情况,阴茎头有充血、水肿、颜色发绀等提示血运不佳,可能因

伤口敷料包扎过紧所致,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每天用0.05%碘伏棉球擦拭尿道口2次。 3、减轻疼痛用支被架支起棉被,避免直接接触伤口,减轻疼痛及污染伤口的机会。 4、预防感染伤口感染是造成尿道成形术失败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积极预防。术后第2天开始自会阴部向尿道远端轻轻挤压,排出尿道内分泌物及脓液;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浸润纱条,包裹伤口,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5、尿管固定妥善固定尿管,保持通畅;尿管同时起到支架作用,操作时注意保护尿管,防止活动时牵拉脱出。 6、减轻腹压预防便秘和感冒;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伤口愈合。此外7岁以上病人需服用乙烯雌酚,防止阴茎勃起,导致继发出血和疼痛,影响伤口愈合。 7、观察排尿情况术后10~12天拔除尿管,鼓励病人自行站立排尿,观察排尿出口和尿线。若排尿正常可于1~2天后拔除膀胱造瘘管;若排尿困难,通知医生尽早行尿道扩张术。 8、健康教育术后1~2个月内限制剧烈活动,防止伤口裂开。

[指南]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指南]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疾病多数泌尿外科疾病常出现排尿异常及血压的变化。除外科一般护理外还应注意: 1、鼓励病人多饮水。但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青光眼等病人应限制饮水量。 2、观察病人排尿情况,注意有无尿液颜色改变、尿潴留等,有异常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尿失禁病人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指导病人进行缩肛运动,每日3 次,每次 30-40 个,锻炼盆底肌的收缩功能,进而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力,减轻尿失禁的程度。 3、准确记录出入量,分别记录日/夜尿量,定时测血压。保持出入量平衡积极防治高血压,防止发生意外。 4、协助做好各项诊疗和检查:检查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5、正确采集血、尿标本,了解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确保数据准确,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6、卫生宣教 (1)向病人讲解预防感冒、泌尿系感染的卫生知识及意义。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2) 了解病人所患疾病种类及饮食要求,指导病人合理进食,如慢性肾衰病人应采用低蛋白的饮食,尽量少进食植物蛋白质, 同时保证供给充分的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当病人行血透治疗后,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补充透析丢失的部分,维持相对的正氮平衡。

(3)泌尿外科老年病人居多,随生理变化,胃肠蠕动功能逐渐减慢,有发生便秘的可能。指导习惯性便秘病人多食用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从而减轻腹压。 7、掌握病人病情,及时了解其心理及要求,提出主要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整体护理。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床头交接班,包括生命体征、睡眠情况、出入量、引流量、异常化验指标、皮肤情况、各种输液管道、以及病人的主诉要求和医生的指示。 2、给予口腔护理、床上擦浴、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肢体活动、女病人会阴冲洗。 3、按要求更换各种输液穿刺部位的敷料、三通、注射泵针及注射泵管,维护输液管道通畅。 4、检查各种管道并保持其通畅,如胃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腹腔引流管、尿管,有刻度的应记录。 5、清洁病人单位,包括更换脏床单、整理床头桌。 6、整理管道和监护仪,如氧气湿化瓶换水、及时清理吸引器瓶、合理安排监护仪和电源线。 7、及时客观的记录护理记录。 前列腺增生症护理前列腺增生症护理【概念】前列腺增生是以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老年男性常见病,是前列腺细胞增生导致泌尿系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男性自 35 岁以上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 50 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评估】 1、病情评估 (1) 生命体征。 (2)排尿困难及尿频情况,评估前列腺增生程度。

泌尿外科护理_常规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执行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2.鼓励病人多饮水,一般每日饮水量2000~3000ml,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及尿盐沉积。 3.观察病人的尿量、颜色、性质,如有异常,留标本送化验。 4.有尿瘘或尿失禁者,注意会阴部清洁、干燥,保护皮肤,防止湿疹、皮炎及溃疡。 5.做好各种标本的采集工作。 6.手术前训练病人卧床排尿,以免术后不习惯,出现排尿困难。训练患者卧床排便,戒烟酒。 7.凡泌尿系统器械检查或治疗后,要注意观察可能发生的反应,如无尿、尿潴留、尿痛、血尿、寒战、发热等。 8.阴囊疾病手术后,应卧床休息,托起阴囊。 9.做好保留尿路引流管病人的护理。 (1)选择适宜的导尿管,插管操作时要熟练、轻柔、敏捷。 (2)导尿管要妥善固定,防止脱落,位置适宜,便于引流,2周更换导尿管1次。 (3)尿管保持通畅,有血块、尿沉渣、盐类沉积物阻塞尿管时,及时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4)每日一次用0.5%碘伏棉球擦洗尿道外口及导尿管近端,保持局部清洁,每周更换引流袋2次。 (5)长期留置导尿管者,拔管前应定时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 (6)肾盂造口及输尿管造口患者,原则上不冲洗造口引流管,如有梗阻或血块阻塞需冲洗时,则有医生在严格消毒下进行操作。 (7)对严重血尿及一些膀胱术后、前列腺术后的患者,可做密闭式膀胱持续冲洗。 (8)各种造口引流管或留置导尿管的固定须牢固,一旦发现导管脱落,即嘱患者卧床,并立即通知医生。 二、泌尿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1.做好心理护理,解除思想顾虑,交待注意事项,取得合作。 2.术前1日洗澡、更衣、理发、剪指甲。 3.执行术前医嘱并给予术前药物。准备术中所用物品。 4.根据医嘱术前留置尿管。按手术部位做好手术野皮肤准备工作。 5.根据医嘱查血型、备血。向患者介绍手中配合方法。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第二节、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1。执行住院护理常规。 2。心理护理:评估病人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 3。围手术期护理:①根据医嘱完善术前常规检查及准备 ②术日晨准备:测生命体征,按入手术室流程执行 ③术后回室护理:按患者术后返房流程执行 4。病情观察:根据疾病护理常规观察病情。 5。安全护理:评估患者状况,及时采取保护措施(压疮、跌倒、坠床、烫伤等) 6.饮食:根据医嘱给予饮食指导 7.饮水指导:无肾功能不全、无尿、水肿、心肺功能异常等情况时,鼓励病人多饮水,每24h 饮水量2000ml以上. 8.落实基础护理:①床单元整洁(病室、床位、床头柜) ②病人舒适(三短六洁、卧位舒适、符合治疗要求) ③管道护理(固定、通畅、按时更换) 9。健康教育:针对不同病种予以相应健康教育 二、泌尿外科专科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1。尿石症 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排尿情况。 (2)穿刺部位或伤口渗血、渗液 (3)引流管(通畅,性质、颜色、量) 护理措施 术前

(1)协助做好KUB+IVP和腹部平片(KUB)检查,输尿管结石病人术前拍摄定位片。 (2)观察有无急性尿闭的发生或有无结石排出. (3)肾绞痛者,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治疗。 (4)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术)术前应检查手术穿刺部位皮肤有无红肿、破溃。 (5) 心理护理:评估病人心理状况,做好心理疏导。 术后 (1)做好双J管护理:避免做下蹲、剧烈咳嗽,以免双J管移位。 (2)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出血:观察伤口情况及引流管的量、色、质变化.PCNL术后夹闭肾造瘘管,根据医嘱开放,并观察肾造瘘管引流液颜色。 ②感染:观察体温变化,指导患者多饮水;保持导尿管及造瘘管的通畅。 ③尿漏:肾、输尿管微创手术的病人注意观察腹部有无胀痛症状,警惕尿漏导致腹膜炎的发生。若伤口渗液和引流液为淡黄色且逐渐增加并有尿味,提示有漏尿发生,应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④胸腔损伤:PCNL术后患者若出现胸痛、呼吸困难,紫绀,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吸氧、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 健康教育 (1)大量饮水,成人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 (2)饮食指导:根据结石分析结果进行饮食指导。 (3)定期检查:定期进行尿液化验、X线、B超、检查观察有无复发,残余结石情况。若出现腰痛、血尿等症状及时就诊. (4)避免重体力劳动和激烈运动,以防双J管脱出,如尿道口异物感,应及时就诊. 2.泌尿系损伤 按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生命体征。 (2)腰腹部症状、体征。 (3)排尿情况:尿液量、色、质变化。 护理措施 术前 病情观察:

泌尿科护理常规 - 副本汇总

目录 一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二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三危重患者护理常规 四泌尿外科腹腔镜手术一般护理常规 五腹腔镜肾上腺手术护理常规 六腹腔镜肾肿瘤手术护理常规 七腹腔镜嗜铬细胞瘤手术护理常规 八膀胱肿瘤手术护理常规 九前列腺增生手术护理常规 十尿道下裂手术护理常规 十一睾丸下降不全术护理 十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手术护理常规 十三肾肿瘤手术护理常规 十四肾造瘘术护理常规 十五肾脏挫裂伤的护理常规 十六肾盂切开取石术护理常规 十七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护理常规 十八包皮环切术护理常规 十九睾丸肿瘤手术护理 二十钬激光碎石术护理常规 二十一泌尿外科诊疗技术操作护理常规 (膀胱冲洗的护理常规、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 ①做好入院介绍,热情接待病人及家属。②向病人介绍术前处理的程序、意义,麻醉方式、麻醉后反应及注意事项。③介绍术后可能留置胃管、导尿管、引流管、氧气管的目的和意义。 2、根据病情鼓励患者多饮水,一般饮水量3000/日,保持尿量1500/日以上,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水肿者应控制水、钠、蛋白质摄入量;给病人饮食知识的指导,改善营养状况,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3、协助各项检查, 凡泌尿系统器械检查或治疗后,应观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血尿、寒颤、高热等,必要时遵医嘱处理。及时正确收集、送检标本,密切观察尿量、颜色、性质。如有异常报告医师。 4、促进睡眠和休息。如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解除心理压力,使病人舒适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5、保留导尿病人注意保持引流通畅, 并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及性质,会阴护理每日2次,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尿瘘或尿失禁者,应保持会阴部皮肤的清洁干燥,防止湿疹,糜烂发生。 6、有吸烟习惯的病人入院后应戒烟。 7、对高血压病人监测血压。 8、指导病人练习各种手术卧位,学会正确的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 9、术前一日皮肤准备、沐浴、更衣、做皮试、配血。 10、术前12小时禁食,6-8小时禁饮,按医嘱灌肠、插胃管。 11、术晨观察体温是否正常,女病人月经是否来潮,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12、备好术中所需的药品,按医嘱给予手术前用药。 【术后护理】 1.观察呼吸的性质和速度,呼吸道是否通畅。手术后病人去枕平卧6-8小时,如 病人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呕吐物. 全麻手术病人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2升/分。 2.观察体温、脉搏、血压以及皮肤的颜色,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的测量和记录。 3.观察病人术后恶心,呕吐,腹胀情况以及肠蠕动恢复,肛门通气情况,根据医 嘱给予饮食。对于手术不能进食的病人做好口腔护理,并由静脉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和营养。 4.鼓励病人多饮水,每24小时饮水量达2500-3000ml(排除肾功能不全、无尿、 水肿、原发性高血压、心衰等),24小时总尿量维持在1500ml以上。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全本) 前列腺增生症是指前列腺组织增生所致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男性。 护理常规】 1、观察病人排尿情况,注意有无尿流变弱、尿潴留等, 有异常通知医师及时处理。 2、鼓励病人多饮水,促进尿液排出,但要避免过量饮水。 3、指导病人进行盆底肌锻炼,增强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力,减轻尿失禁的程度。 4、定期测量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水平,观察病情变化。 5、指导病人正确使用药物,如α1受体阻滞剂、5α-还原 酶抑制剂等,缓解症状。 6、协助病人进行手术治疗后的恢复训练,如排尿训练、 盆底肌锻炼等。 7、进行卫生宣教,讲解前列腺增生症的病因、预防和治 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如避免饮酒、辛辣刺激性食物等。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主要表现为排尿困难,是由前列腺细胞增生导致泌尿系梗阻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和

病理改变。男性35岁以上前列腺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 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 评估方面,需要考虑病人的生命体征、排尿困难和尿频情况、尿潴留发生的频率及肾脏功能受损害的程度、心、肺和肝功能状况、既往排尿困难治疗的经过和效果、是否合并泌尿系感染或结石以及是否服用抗凝药物等。此外,还需要考虑病人对前列腺增生的认知程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以及自理能力。 在术前护理方面,需要预防泌尿系感染,鼓励多饮水,注意个人卫生,勤换衣裤。病人因尿频和排尿困难而害怕喝水,需要向其讲明饮水的意义,并记录其排尿情况。如果出现排尿困难,膀胱区憋胀,有尿不能完全排出,应通知医生给予留置尿管或膀胱造瘘术,同时口服抗生素。此外,还需要了解病人心肺功能和排便情况,对于惯性便秘病人可口服缓泻药物,保持排便通畅。配合手术治疗,口服雌激素,使前列腺体缩小变硬,减轻充血,有利于手术。在术后护理方面,需要观察出血情况,给予持续膀胱冲洗,密切观察尿管颜色,调节冲洗速度。如果出现创面大量渗血,应立即通知医生,重新固定尿管,同时给予止血和输血治疗。此外,还需要观察冲洗液有无外渗现

尿道下裂的护理常规

尿道下裂的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的全身情况及一般情况:年龄、营养状况、智力、认知能力等 2、评估患儿生命体征、饮食、睡眠、排便、既往史、生活习惯等。 3、观察尿道外口的位置、外形。 二、护理措施 (一)术前护理 1﹑向患儿及家属说明术前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协助完成各项辅助检查。 2﹑向患儿及家属讲解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手术治疗方式和护理进展;讲解手术的必要性及目的(达到患儿站立排尿及成年后X生活等)。 3、心理护理:术前患儿年幼,由于惧怕疼痛又增加恐惧感,针对患儿年龄、体质等生理特点,在护理中运用榜样激励、促进等方法调整患儿情绪,取得配合。 4、饮食:术前应加强营养,增强患儿抵抗力,进食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 食物,防止大便干燥。术前一日晚给予流质饮食,酌情

给予缓泻剂,以防术后短时间排便污染伤口。 5、做好术前常规准备,如个人卫生:y茎阴囊处皮肤皱褶较多,细菌数量多,容易造成感染,清洁至关重要,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手术区域皮肤准备:术晨备皮(七岁以上患儿备皮,备皮范围:脐下至肛门)。 (二)术后护理 1、休息与活动:术毕去枕平卧6小时,头偏向一侧,术后卧床休息2周、床档保护防止坠床,使用支被架防止衣被擦碰伤口。 2、饮食护理:禁食水6小时后指导进食高蛋白、富含纤维饮食、多饮水、预防尿道堵塞泌尿系感染及便秘。 3、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心率、呼吸的变化。 (2)观察伤口出血及龟头血液循环情况,若出现y茎水肿、张力性水泡一般5-7天可消退,若张力性水泡太大可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泡液。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y茎敷料拆除前用0.05%碘伏侵湿,避免强行拆除损伤粘膜。 (3)引流管护理:保持尿管通畅,妥善固定,尿道口护理时动作轻柔,用消毒棉球由近端向远端轻轻挤压,使分泌物自尿道外口排出。 (4)疼痛护理:动态评估患儿疼痛情况,遵医嘱给予解痉止痛剂。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一般疾病护理常规【范本模板】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目录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2)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4) 膀胱肿瘤护理 (8) 泌尿系结石护理 (12) 尿道下裂护理 (16) 肾损伤护理 (18) 膀胱损伤护理 (21) 尿道损伤护理 (23) 精索静脉曲张护理 (26) 鞘膜积液护理 (28) 肾癌护理 (29) 肾结核护理 (31) 肾积水护理 (34)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多数泌尿外科疾病常出现排尿异常及血压的变化。除外科一般护理外还应注意: 1、鼓励病人多饮水。但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青光眼等病人应限制饮水量。 2、观察病人排尿情况,注意有无尿液颜色改变、尿潴留等,有异常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尿失禁病人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指导病人进行缩肛运动,每日3次,每次30-40个,锻炼盆底肌的收缩功能,进而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力,减轻尿失禁的程度。 3、准确记录出入量,分别记录日/夜尿量,定时测血压.保持出入量平衡积极防治高血压,防止发生意外. 4、协助做好各项诊疗和检查:检查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5、正确采集血、尿标本,了解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确保数据准确,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6、卫生宣教 (1)向病人讲解预防感冒、泌尿系感染的卫生知识及意义.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2)了解病人所患疾病种类及饮食要求,指导病人合理进食,如慢性肾衰病人应采用低蛋白的饮食,尽量少进食植物蛋白质,同时保证供给充分的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当病人行血

透治疗后,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补充透析丢失的部分,维持相对的正氮平衡。 (3)泌尿外科老年病人居多,随生理变化,胃肠蠕动功能逐渐减慢,有发生便秘的可能。指导习惯性便秘病人多食用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从而减轻腹压. 7、掌握病人病情,及时了解其心理及要求,提出主要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整体护理。

泌尿外科护理常规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般疾病护理常规 多数泌尿外科疾病常出现排尿异常及血压的变化。除外科一般护理外还应注意: 1 、鼓励病人多饮水。但肾功能不全、高血压、青光眼等病人应限制饮水量。 2 、观察病人排尿情况,注意有无尿液颜色改变、尿潴留等,有异常通知医师及时处理。尿失禁病人注意保持局部皮肤的清洁,指导病人进行缩肛运动,每日 3 次,每次30-40 个,锻炼盆底肌的收缩功能,进而提高膀胱括约肌的收缩力,减轻尿失禁的程度。 3 、准确记录出入量,分别记录日/ 夜尿量,定时测血压。保持出入量平衡积极防治高血压,防止发生意外。 4 、协助做好各项诊疗和检查:检查前向病人及家属做好解释工作,减轻紧张情绪,取得合作。 5 、正确采集血、尿标本,了解采集标本的注意事项,确保数据准确,为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6 、卫生宣教 (1)向病人讲解预防感冒、泌尿系感染的卫生知识及意义。为手术的顺利实施,做好准备。 (2)了解病人所患疾病种类及饮食要求,指导病人合理进食,如慢性肾衰病人应采用低蛋白的饮食,尽量少进食植物蛋白质,同时保证供给充分的热量,以减少体内蛋白质的消耗;当病人行血透治疗后,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以补充透析丢失的部分,维持相对的正氮平衡。 (3)泌尿外科老年病人居多,随生理变化,胃肠蠕动功能逐渐减慢,有发生便秘的可能。指导习惯性便秘病人多食用粗纤维易消化的食物,以保持排便通畅,从而减轻腹压。 7 、掌握病人病情,及时了解其心理及要求,提出主要护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整体护理。 危重疾病护理常规 1 、床头交接班,包括生命体征、睡眠情况、出入量、引流量、异

常化验指标、皮肤情况、各种输液管道、以及病人的主诉要求和医生的指示。 2、给予口腔护理、床上擦浴、呼吸功能康复训练、肢体活动、女病人会阴冲洗。 3、按要求更换各种输液穿刺部位的敷料、三通、注射泵针及注射泵管,维护输液管道通畅。 4、检查各种管道并保持其通畅,如胃管、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腹腔引流管、尿管,有刻度的应记录。 5、清洁病人单位,包括更换脏床单、整理床头桌。 6、整理管道和监护仪,如氧气湿化瓶换水、及时清理吸引器瓶、合理安排监护仪和电源线。 7、及时客观的记录护理记录。 前列腺增生症护理 【概念】前列腺增生是以排尿困难为主要表现特征的老年男性常见病,是前列腺细胞增生导致泌尿系梗阻而出现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男性自35 岁以上前列腺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50 岁以后出现临床症状。 【评估】 1、病情评估 (1)生命体征。 (2)排尿困难及尿频情况,评估前列腺增生程度。 (3)尿潴留发生的频率极肾脏功能受损害的程度。 (4)心、肺及肝功能状况。 (5)既往排尿困难仅进行治疗的经过及效果。 (6)有无合并泌尿系感染或结石。 (7)两周内是否服用抗凝药物,如华法令、阿司匹林等。 2、对前列腺增生的认知程度及心理承受能力。 3、自理能力。

泌尿外科疾病护理常规

一泌尿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减轻病人的焦虑,恐惧: ①做好入院介绍,热情接待病人及家属。 ②向病人介绍术前处理的程序、意义,麻醉方式、麻醉后反应及注意事项。 ③介绍术后可能留置胃管、导尿管、引流管、氧气管的目的和意义。 2、给病人饮食知识的指导,改善营养状况,以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3、及时正确收集、送检标本,密切观察尿量、颜色、性质。如有异常报告医师。协助各项检查。 4、促进睡眠和休息。如保持安静、整洁的环境,解除心理压力,使病人舒适等,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静剂。 5、根据病情鼓励病人多饮水,一般饮水量3000ml/日,保持尿量1500ml/日以上,肾功能不全、高血压、水肿患者应控制水、钠盐、蛋白质摄入量。 6、保留导尿病人注意保持引流通畅,会阴护理每日2次,引流袋每日更换一次。 7、尿瘘或尿失禁者,应保持会阴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湿疹、糜烂发生。 8、凡泌尿系器械检查或治疗后,应观察有无尿频、尿急、尿痛、尿潴留,血尿、寒颤、高热等。 9、戒烟 10、对高血压病人监测血压。

11、指导病人练习各种手术卧位,学会正确的深呼吸、咳嗽、咳痰的方法。 12、术前一日皮肤准备(剃手术区毛发)、沐浴、更衣、做皮试、配血。 13、术前12小时禁食,6-8小时禁饮,按医嘱灌肠、插胃管。 14、术晨观察体温是否正常,女病人月经是否来潮,并及时与医生联系。 15、备好术中所需的药品,按医嘱给予手术前用药。 【术后护理】 1、手术后病人去枕平卧6-8小时,如病人呕吐时,头偏向一侧,并及时清除呕吐物。全麻手术病人给予低流量氧气吸入1-2升/分。 2、观察体温、脉搏、血压以及皮肤的颜色,根据医嘱及时准确的测量和记录。 3、观察病人术后恶心,呕吐,腹胀情况以及肠蠕动恢复,肛门通气情况,根据医嘱给予饮食。对于手术不能进食的病人做好口腔护理,并由静脉补充足够的水,电解质和营养。 4、鼓励病人多饮水,每24小时饮水量达2500-3000ml(排除肾功能不全、无尿、水肿、原发性高血压、心衰等),24小时总尿量维持在1500ml 以上。 5、观察伤口敷料和引流管情况,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受压扭曲,遵医嘱记录引流液的性质和量,伤口敷料渗湿或弄脏应立即更换,换药时应严格无菌操作。 6、长期留置导尿者,需保持会阴清洁,每日会阴护理2次,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7、观察病人疼痛发生的时间、部位、性质及规律,为病人解释并给予安慰,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镇痛、镇静药。 8、拔除导尿管前需夹管训练膀胱功能。

尿道下裂护理常规

二十一、尿道下裂病人护理常规 一、疾病概念:尿道下裂是一种先天性尿路畸形,发病率约为1/300,是泌尿系统中常见的先天畸形,以男性为主,手术是唯一方法。 由于生殖结节腹侧纵行的尿生殖沟自后向前闭合过程停止所致,他的畸形有四个特征:尿道开口异常;阴茎向腹侧屈曲畸形;阴茎背侧包皮正常而阴茎腹侧包皮缺乏;尿道海绵体发育不全,从阴茎系带部伸到异常尿道开口,形成一条粗的纤维带。 二、评估要点: 1.询问患者的健康史、家族史、遗传史。 2.评估患者尿道下裂的类型及排尿情况。 3.评估患者的心理和社会支持状况,了解心理承受能力。 三、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患者因排尿形态改变、先天性生殖畸形,导致羞怯、自卑,应与患者多沟通,尊重患者的隐私,消除患者的恐惧。 2.术前患者会阴部用聚维酮碘消毒,每日一次。 3.术前禁食12小时,禁饮4小时,手术前1日患儿应进食少渣饮食,禁食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以免胃肠道过于饱胀。 4.术前完善各项检查如心电图、胸片、生化、血凝等。 5.并告知患者麻醉和手术的方式、术后需注意事项等。 四、术后护理 1. 了解术中及麻醉情况,按相应麻醉后护理常规。术后给予低流量吸氧并告知用氧安全。 2.饮食指导:术后6小时可进食流质,第2天进食易消化、含纤维素高的饮食,并注意多饮水,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发生,影响伤口愈合。 3.保持尿道管通畅,及时清洗尿道分泌物,保持创面干燥。(应用支架被防止伤口受摩擦、感染不利伤口愈合。) 4.保持会阴部的清洁干燥,防止大便污染伤口。 5.遵医嘱使用乙烯雌酚抗阴茎勃起,减轻伤口渗血和利于伤口愈合。

6.指导患者家属正确使用会阴支架、烤灯及会阴皮肤消毒剂。 三、健康指导 1. 交待成年患者,注意休息,3个月内避免性生活。 2. 保持外阴清洁,预防尿路感染。 3.定期门诊复查。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目录表 1、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护理常规1 2、前列腺增生症围手术期护理常规7 3、精索静脉曲张围手术期护理常规12 4、隐睾围手术期护理常规16 5、膀胱肿瘤行TUR-BT围手术期护理常规21 6、尿道手术(尿道狭窄、尿道损伤、尿道下裂)围手术期护理常规.26 7、体位冲击波碎石术(ESWL )术后护理常规30 8、膀胱镜检查术后护理常规33 9、膀胱冲洗的护理常规35 泌尿系结石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1/ 37 泌尿外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 尿路结石又称尿石症,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疾病之一。尿石症包括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及尿道结石。按尿路结石所在的部位基本分为上尿路结石和下尿路结石,临床以上尿路结石多见。 一、术前护理 (一)、评估和观察要点。 1、评估患者的病情、配合的情况、自理能力、心理状况。 2、术前重点观察患者疼痛的性质及相关表现,注意患者的主诉;血尿的程度,遵医嘱记录量及颜色。 3、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重点监测体温的变化。 4、评估患者饮食尤其是饮水量的评估、睡眠、排便、用药的效果观察药物的毒副作用、既往病史等。 5、了解女性患者是否在月经期。 6、了解患者对疾病和手术的认知程度。 (二)、操作要点。 1、术前常规准备及注意事项 (1)、备皮:将手术区域皮肤的毛剃掉,并清洗干净,目的时使消毒皮肤的药物能充分发挥作用,以减少伤感染。 (2)、洗澡:做好清洁卫生,备皮后洗澡。 (3)、肠道准备:以减少术后腹胀和立即排便的不便和痛苦,同时防止麻醉后,肠道平滑肌松弛,排便与手术台上。 (4)、禁食、水:术前8-12小时禁食,4-6小时禁饮。目的是 2/ 37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