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椎管狭窄医院哪个好

颈椎管狭窄医院哪个好

颈椎管狭窄医院哪个好
颈椎管狭窄医院哪个好

颈椎管狭窄医院哪个好

作者:黄运绥颈椎管狭窄是一种危害很大的颈椎疾病,因为颈椎是我们身体的重要部位,所以大家要引起重视,虽然颈椎管狭窄并不是很常见,但是我们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现了颈椎管狭窄的症状就要及时治疗,那么颈椎管狭窄该如何治疗呢?颈椎管狭窄医院哪个好?

颈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

颈椎管狭窄症起病隐匿,发展较缓慢,很多在创伤或反复轻微外伤后出现症状或使症状加重。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包括疼痛、软弱及肢体痉挛,某些患者在颈后伸时可出现突然的、短暂的电击样休克感向下扩散。典型症状如下:

1、四肢麻木,无力,发凉,僵硬不灵活,脚落地似踩棉花感;颈部活动受限或不明显,步态蹒跚,易跌倒。

2、胸腹部可有束带感,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四肢及躯干感觉减退或消失,肌力减弱,站立及行走不稳,严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

颈椎管狭窄的治疗原则

颈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类似颈椎病,可以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常效果不好。故患者临床表现明显,辅助

检查示颈椎管狭窄显著者,宜积极考虑手术治疗,以免病情进展至不可逆损害,使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变差。一般情况下,手术前症状越明显,手术后的效果越不明显。

颈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既然颈椎椎管狭窄的非手术疗法效果不好,那么手术治疗怎么样呢?专家指出,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路和后路分期减压术。

(1)前路手术:对脊髓仅受到局限或节段性压迫者,经前路手术直接切除致压病灶,视需要做自体植骨融合及内固定。

(2)后路手术:一般对脊髓广泛多节段受压者宜取后路减压术。现多不提倡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因此手术治疗效果不太满意。

(3)前路和后路分期减压术:对部分患者要分期分别行前路和后路手术,依据病情,先前路手术再后路手术,或先后路手术再前路手术。但好多患者因此把肌肉长时间损伤导致病痛。

椎管狭窄症宣教

椎管狭窄症:指各种形式的椎 管、神经根管以及椎间孔的狭 窄,包括软组织(如黄韧带肥厚、 后韧带钙化等)引起的椎管容积 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由于 椎管狭窄造成对脊髓及神经、血 管卡压和刺激从而引起椎管狭 窄症的发生。 分类 椎管狭窄症一般 分两大类:先天发 育性(原发性)和 后天继发性椎管 狭窄症; 按狭窄部位可分 为:颈椎管狭窄 症、腰椎管狭窄症 和胸椎管狭窄症; 按解剖部位分为:中央型(主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和神经根孔狭窄。 病因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4)外伤性椎管狭窄 (5)医源性椎管狭窄(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临床表现: 腰椎管狭窄症早期表现为腰痛、 腰胀、腰紧束感。随着疾病的发 展,腰部的症状减轻甚至消失。 并出现下肢麻木、疼痛、无力、 发凉、皮肤感觉减退、甚至肌肉 萎缩。 典型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出现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路50-100米后必须下蹲或弯腰休息一会方能继续行走,行走一段路又出现跛行)。后期出现下肢、腿部肌肉萎缩、瘫痪、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健康指导:

预防 方法1:平时要多注意合理的劳动姿势与良好的生活习惯。搬抬重物时,髋膝弯曲下蹲,腰背伸直,重物紧压身体后,方能用力起立和迈步。当在背或扛重物时,胸稍前弯,髋膝稍屈,迈步稳,步子不宜大。睡觉时时,头颈部要自然中立位,双髋双膝稍屈,并避免机体受风着凉受潮。 方法2:坐立、或伏案工作不要太久,应该避免因长期保持一种姿势所带来的软组织疲劳,剧烈运动前,注意准备活动及保护。 方法3:对于使用腰部劳动强度大的职业,要配戴有保护作用的宽腰

颈椎压迫神经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颈椎压迫神经的治疗方法 导语:颈椎压迫神经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因为颈椎病这种疾病会导致颈椎压迫到神经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调整颈 颈椎压迫神经这种情况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因为颈椎病这种疾病会导致颈椎压迫到神经的问题,所以我们建议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调整颈椎。当颈椎压迫到神经的时候会出现相应的疼痛感,并且会导致神经出现异常。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颈椎压迫神经的治疗方法吧。 在现实生活中,颈椎椎管狭窄一旦压迫人体的神经组织的话,往往会使患者出现头晕、头痛等一系列症状,因而颈椎压迫神经怎么办成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轻型病例可采用理疗、制动及对症处理。多数患者非手术疗法往往症状获得缓解。对脊髓损害发展较快、症状较重者应尽快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按照入路不同可分为:前路手术、前外侧路手术、后路手术。手术入路的选择,应在临床的基础上充分借用CT、MRI等现代影像技术。 针对颈椎压迫神经怎么办,骨科专家高铁铮指出,病情严重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方法进行治疗,术前应明确椎管狭窄、颈脊髓受压部位,做到哪里压迫在哪里减压,有针对性的进行致压节段的减压是原则。对椎管前后方均有致压物者,一般应先行前路手术,可有效地去除脊髓前方的直接或主要致压物,并植骨融合稳定颈椎,达到治疗效果。如无效或症状改善不明显者,3~6个月后再行后路减压手术。前路及后路手术各有其适应证,两者不能互相取代,应合理选择。 颈椎管狭窄指因椎管狭窄引起脊髓或神经根受压并导致相关症状。颈椎管因先天性或继发性因素引起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狭窄,并出现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腰间盘突出 椎管狭窄 颈椎病北京协和专家有奇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411633823.html, 腰间盘突出椎管狭窄颈椎病北京协和专家有奇方 作者: 来源:《饮食与健康·下旬刊》2016年第09期 上海交大赵教授长期饱受颈椎病折磨,脖子僵硬疼痛,头疼头晕,手麻发抖,握不住东西,腿软无力,有时正说着话,因为头晕突然就说不下去了,拍片诊断为“颈椎退行性变、颈椎增生、椎间盘突出”,后经同事介绍,使用仙草活骨膏治疗,仅一礼拜,头晕消失,手麻减轻,颈托拿掉,不到一个月恢复如常人! 自治区文联有位老作家患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术后下肢不能动弹,整日瘫卧在床,床头绑着一根布绳子,每天靠拉绳子翻动身体,用仙草活骨膏,当晚就能翻身,一周下床行走,一个多月郊外旅游,欣然提笔,称赞“仙草活骨膏”,秉天地之灵气,集草木之精华,养关节,护颈腰,能轻身,抗衰老,人间仙方骨病消! 北京西城区刘先生2001年患腰4-5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腰椎唇样骨质增生,刚开始是腰疼、没多久臀部和腿也感到疼痛麻木,逐渐发展到走不了几步路就得停下休息,最后选择了手术,术后虽有减轻,可好景不长,不到两年,又复发了,比上次更加严重,没人帮忙,连床也下不去了…绝望之中,突然发现了“仙草活骨膏”,没多想就买了10盒。用后次日麻木之处就有痛感,不到两个礼拜,已能走四五里路,坐立走躺灵活自如。据其女儿介绍,多年来,其父治病所花费用,高达十万七千多元,仅在市某医院就花了三万六…而“仙草活骨膏”,仅1580元就基本解除症状,这令全家都感到十分惊喜! “仙草活骨膏”原方始于1271年,具有七百年悠久历史,元代《十药神书》描述:黑如精碳,似手抓筋骨,局部贴敷,透肤而入,活筋骨,化瘀血,通经络。原方经北京协和医院侯廷翰教授研制改进,成为蜚声中外的治疗颈腰椎病的专用奇方。侯教授自幼酷爱中医,一生淡泊名利,专攻骨科顽疾,60年治好骨关节患者十万余例。很多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椎体滑脱(增生),压缩性骨折,腰疼腿麻不能翻身,下床,行走,想做手术者,只要贴上仙草活骨膏,一夜就能翻身,数日就能下床行走,两周左右,弯腰翻身灵活自如,三个疗程后,CT显示,髓核溶解,骨刺消除,开车爬山打球跑步,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医学专家形象地称之为“不流血的中药手术刀”!

颈椎病及六大类型

颈椎病及六大类型 现在很多人都患有颈椎病,颈椎病已经成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疾病,但是颈椎病又分为不同的类型,想必有很多并不知道。 青岛洪强骨科医院专家介绍到,颈椎病主要由于颈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或椎间盘脱出、韧带增厚,致使颈椎脊髓、神经根或椎动脉受压,导致一系列功能障碍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颈椎病的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第一:颈型颈椎病 由于头颈部长期处于单一姿势,造成颈部肌肉、韧带和关节劳损所致。患者主要表现为颈部易疲劳,颈项强直、疼痛,不能长久看书和写字,晨起常感颈部发紧、发僵,活动不灵活等症状; 第二:神经根型颈椎病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的类型之一,是颈椎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约占60%左右,主要是由于颈椎退变、增生,刺激和压迫了颈神经根而引起的病症。患者常感到头、颈、肩、臂和手部疼痛、麻木,且麻木多出现在手指和前臂; 第三:椎动脉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也很常见,它是在颈椎退变的基础上,引起椎动脉供血不足,而引起一系列病症。发病时,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眩晕,还伴有恶心、呕吐、复视、耳鸣、耳聋等症状。每当患者头部向后仰、低头看书、突然转头、反复左右转头时,发生眩晕。猝倒是这种病的特有的症状,往往在颈部转动时,突然发生四肢麻木、软弱无力而跌倒,但患者神志清楚,多能自己起来; 第四: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型颈椎病的类型中比较严重的一种,它是由于颈椎间盘向后突出、椎体骨质增生等原因,对颈部脊髓直接压迫而引起的。当脊髓受压后,患者可出现上肢或下肢单侧或双侧麻木、酸软无力,严重的可出现活动不便,走路不稳等症状; 第五:交感神经型颈椎病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退行性变,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了颈部交感神经引起的。由于交感神经受到刺激,引起它所支配的内脏、腺体、血管的功能障碍。患者主要表现为自感头枕部痛、头晕、偏头痛、心慌、胸闷、肢体凉、皮肤温度低等症状; 第六:凡是存在以上两种颈椎病的类型的患者,统称为混合型颈椎病。 温馨提醒:以上是关于颈椎病的类型的全面讲解,希望

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导语:颈椎椎管狭窄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得了颈椎椎管狭窄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如果不慎患了颈椎椎管狭窄就要尽快治疗。对于颈椎椎管狭窄 颈椎椎管狭窄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得了颈椎椎管狭窄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如果不慎患了颈椎椎管狭窄就要尽快治疗。对于颈椎椎管狭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要知道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我们才可以在生活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治疗它的。 大约90%以上的患者在会出现感觉障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皮肤过敏或感觉分离等现象,当感觉障碍出现后,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可有阵发性加剧,多与各种诱发因素有关。运动障碍一般发生在感觉障碍之后,主要表现为锥体束征,患者多从步态沉重、下肢无力、抬步困难、易跪倒及束带感等症状开始,并随着病程的发展症状日益加重,以致完全瘫痪。 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临床中,颈椎椎管狭窄是很常见的疾病,长期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人员很容易患上颈椎椎管狭窄,各种原因所致颈椎管狭窄呈现临床症状者称之为颈椎椎管狭窄症。此病的症状有很多,一般来说,患者会有程度不等的四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的改变,重者则呈现瘫痪。颈椎椎管狭窄症常归于脊髓型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较少见。颈椎椎管狭窄按解剖部位分为中央型(主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和神经根孔狭窄。 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在治疗颈椎椎管狭窄时,患者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的,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对症治疗,这是如何治疗颈椎椎管狭窄中最佳的方法。通常对轻型病例可采用理疗、制动及对症处理。多数患者非手术疗法往往症状获得缓解。对脊髓损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后路减压侧块螺钉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

后路减压侧块螺钉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 症 作者:徐鸿育,谭家昌,杨有猛 【关键词】颈椎管狭窄症 颈椎管狭窄症合并下颈椎退行性不稳,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疗效好,但减压术后如何提供颈椎的稳定,值得商讨。我们采取后路减压术后行双侧侧块螺钉钢板内固定,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9年4月至2004年5月,采用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侧块内固定治疗颈椎管狭窄症并下颈椎退行性失稳33例,男17例,女16例;年龄53~81岁,平均58.5岁。其中,颈肩痛者3例,神经根症状者11例,脊髓症状者13例,神经根症状与脊髓症状并存者6例。所有病例均正规保守治疗无效或加重,脊髓MRI出现T2W1高信号,患者要求手术。所有患者均摄中立位、过伸过屈位X线片和颈椎MRI,发育性椎管狭窄者椎管矢状径与椎体中矢状径比均小于0.75,退行性颈椎管狭窄者表现为椎体后缘骨刺突入椎管、黄韧带肥厚等。过伸过屈位X片显示受压平面椎体间角度位移超过10°,或水平位移超过3mm,颈椎生理曲度中断。颈椎管狭窄症并下颈椎退行性不稳诊断明确。 1.2 手术方法俯卧位,常规局麻。由浅入深,逐层麻醉后,颈后正中纵切口,自C2 ~T 1 ,暴露C3~7 棘突和两侧椎板,暴露C 3~

7 两侧上下关节突及其外侧缘,以便确定侧块的中点。采用Magerl 技术,进钉点为侧块中点内上2~3mm处方向,向头侧与上关节突关节面平行(30°~40°),以避免损伤神经根,向外侧与矢状面成25°夹角,以避免损伤椎动脉。先用限深钻头钻孔,边钻孔边用无损伤探子探测前方、四壁有无穿透感。无异常后,用试模选取适当长度及弧度的钢板,依测深器量取螺钉长度,一般12~14mm,螺钉粗为3.5mm,旋入螺钉,依次行两侧侧块螺钉钢板固定。侧块螺钉钢板固定成功后行椎板减压。采用掀盖式椎板切除术(桐田法),切除C 3~7 椎板,剥离并切断粘连的黄韧带,使此节段脊髓得到充分减压,探查脊髓无异常变化。减压满意后,取明胶海绵覆盖在暴露的硬脊膜表面,防止术后粘连,皮下置细胶管引流,依次逐层缝合切口。 1.3 临床随访和评价方法对于13例脊髓征和6例神经根脊髓征并存者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评分法[1]评价功能状态。 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100%。疗效根据改善率分为四级,优:改善率为75%及以上;良:改善率为50%~74%;可:改善率为25%~49%;差:改善率25%及以下。对3例颈肩痛和11例神经根症状患者的疗效评价为四级,优: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良:症状明显改善偶有发生;可:症状改善,频繁发生。差:症状不减轻或加重。 1.4 结果随访4~18个月,平均15个月。13例脊髓征和6例神经根脊髓征并存者术前JOA评分为(9.49±1.95)分,术后为(14.64±3.15)分,差值为(5.15±1.20)分,改善率为74.3%。优11例,良7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为94.7%。对3例颈肩痛和11例神

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鉴别

颈椎管狭窄症的诊断与鉴别 椎弓发育障碍造成的椎管狭窄,以仅限于椎弓发育障碍的发育性椎管狭窄最常见,亦称特发性椎管狭窄。后天性椎管狭窄的主要病因是脊柱退行性改变。颈椎管狭窄症多见于中老年人,好发部位为下颈椎,以颈4~6节段最多见,发病缓慢。根据病因疾患均属的不同,颈椎管狭窄症共分为四类,那颈椎管狭窄症怎样 ●脊髓型颈椎病: 主要由于颈椎间盘突出或骨赘引起的脊髓压迫症状,多发于40~60岁。下肢先开始发麻、沉重、随之行走困难,可出现痉挛性瘫。颈部僵硬,颈后伸易引起四肢麻木。腱反射亢进,Hoffma征、Babiki征阳性。感觉常有障碍,多不规则。浅反射多减弱或消失,深感觉存在。重者大、小便失禁。正侧位X线片颈椎变直或向后成角;多个椎间隙狭窄;骨质增生,尤以椎体后缘骨刺更多见;颈椎侧位过屈过伸片,可有颈椎不稳表现。CT及MRI可观察到椎管狭窄及颈脊髓受压、病损表现。 ●颈脊髓肿瘤:

表现为脊髓进行性受压,患者症状有增无减,从单肢发展到四肢。小便潴留,卧床不起。感觉障碍及运动障碍同时出现。X线平片可见椎间孔扩大,椎弓根变薄、距离增宽,椎体或椎弓破坏。如瘤体位于髓外硬膜下,脊髓造影可见杯口样改变。脑脊液蛋白含量明显增高。CT或MRI检查对鉴别诊断有帮助。 ●脊髓空洞症: 好发于青年人,病程缓慢。痛温觉与触觉分离,尤以温度觉减退或消失更为突出,脊髓造影通畅。MRI检查可确诊,见颈脊髓呈囊性改变、中央管扩大。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 病程缓慢,颈部僵硬,活动受限,临床表现同颈椎病有许多相似之处,仅以临床症状和体征难以确诊,必须借助影像学检查。X线平片80%患者可确诊,表现为颈椎管前壁呈条状或云片状骨化阴影,必要时加摄断层片多可确诊。CT扫描可确诊,并可观察和测量骨化物形态分布及其同颈脊髓的关系。对本病的诊断MRI从影像学角度上其图像不如CT扫描。 ●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 系运动神经元性疾病,症状先上肢后下肢,呈进行性、强直性瘫痪。无感觉障碍及膀胱症状。椎管矢状径多正常,脊髓造影通畅。 ●肌萎缩型脊髓侧索硬化症: 系运动神经元性疾病,症状先上肢后下肢,呈进行性、强直性瘫痪。无感觉障碍及膀胱症状。椎管矢状径多正常,脊髓造影通畅。

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及48例CT分析

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及48例CT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标准。方法:对48例颈椎椎管狭窄的病人行x线摄片及螺旋ct扫描。结果:48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压迫症状;椎管的矢径均11mm,也要诊 断椎管狭窄。 关键词椎管狭窄临床表现 ct abstract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performance and ct diagnostic criteria.method:48 cases of cervical spinal stenosis patients to x~ray and ct scan.results:48 patients had varying degrees of symptoms of spinal cord compression;the canal is less than 11mm diameter arrow.conclusion:the symptoms of spinal cord compression in patients with even vector drive bit larger than 11mm, but also diagnosis spinal stenosis. key words spinal stenosis;clinical;ct 颈椎椎管狭窄较常见,在脊髓型颈椎病中,有40%~63%伴有特发性椎管狭窄,只有了解其狭窄程度,才能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现将我院2003~2006年收治的48例颈椎椎管狭窄病人的情况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般材料:为我院2003~2006年收治颈椎椎管狭窄48例病人,

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颈椎椎管狭窄是骨科常见的一种疾病,得了颈椎椎管狭窄对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危害,如果不慎患了颈椎椎管狭窄就要尽快治疗。对于颈椎椎管狭窄这种情况,我们应该要知道它的发病原因是什么,我们才可以在生活中采用正确的方法去治疗它的。 大约90%以上的患者在会出现感觉障碍的情况,主要表现为四肢麻木、皮肤过敏或感觉分离等现象,当感觉障碍出现后,一般持续时间较长,可有阵发性加剧,多与各种诱发因素有关。运动障碍一般发生在感觉障碍之后,主要表现为锥体束征,患者多从步态沉重、下肢无力、抬步困难、易跪倒及束带感等症状开始,并随着病程的发展症状日益加重,以致完全瘫痪。

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临床中,颈椎椎管狭窄是很常见的疾病,长期坐在办公室里工作的人员很容易患上颈椎椎管狭窄,各种原因所致颈椎管狭窄呈现临床症状者称之为颈椎椎管狭窄症。此病的症状有很多,一般来说,患者会有程度不等的四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的改变,重者则呈现瘫痪。颈椎椎管狭窄症常归于脊髓型颈椎病,胸椎管狭窄症较少见。颈椎椎管狭窄按解剖部位分为中央型(主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和神经根孔狭窄。 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一般来说,在治疗颈椎椎管狭窄时,患者是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进行的,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对症治疗,这是如何治疗颈椎椎管狭窄中最佳的方法。通常对轻型病例可采用理疗、制动及对症处理。多数患者非手术疗法往往症状获得缓解。对脊髓损害发展较快、症状较重者应尽快行手术治疗。

关于颈椎椎管狭窄的有关介绍,希望大家对于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好好的记住,一旦发现有相关的症状表现,及早去医院检查,配合医生的治疗,切勿忽视病情,不予理会。对自己的身体负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

椎管狭窄症的诊疗

椎管狭窄症的诊疗 发表时间:2011-09-01T08:16:31.45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20期供稿作者:李国峰[导读] 退行性变腰椎管狭窄症由于椎间盘、骨质、小关节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所致的狭窄。 李国峰 (黑龙江省塔河县人民医院 165000) 【中图分类号】R68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1)20-0164-02 【摘要】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侧隐窝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导致上述官腔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产生临床症状。颈椎管狭窄症是指某种因素致骨性或纤维性增生,导致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引起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压迫症状者。目的讨论椎管狭窄症的诊疗。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诊断与治疗。结论椎管狭窄症的治疗方法有非手术治疗(牵引、理疗、按摩及药物治疗等)与手术治疗两种,手术治疗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佳或症状严重者。【关键词】腰椎管狭窄症颈椎管狭窄症诊断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腰椎椎管、神经根管及椎间孔、侧隐窝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导致上述官腔狭窄,压迫脊髓、神经根或马尾神经而产生临床症状。 【分类】 1.先天性腰椎管狭窄(发育性或特发性椎管狭窄) 先天性小椎管,软骨发育不全症、先天性椎弓峡部不连及滑脱、先天性脊柱裂。 2.后天性腰椎管狭窄 (1)退行性变腰椎管狭窄症由于椎间盘、骨质、小关节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改变所致的狭窄。如后纵韧带骨化,黄韧带及椎板肥厚等。 (2)脊柱滑脱症后天性因素引起的峡部不连,继发脊椎滑脱。 (3)医源性腰椎管狭窄脊柱融合术后、椎板切除术后、化学溶核术后等。 (4)创伤性外伤骨折脱位后。 (5)其他椎体骨病脊柱结核、肿瘤、感染及氟骨症、畸形性骨炎等。 3.复合性腰椎管狭窄 症在先天性因素的基础上发生椎间盘退变,此类较多见。 【临床表现】 1.症状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起病缓慢,有慢性下腰部疼痛史,尤其是腰椎4~5和腰5骶1最多见。主要症状是腰腿痛,常发生一侧或两侧根性放射性神经痛。严重者可引起两下肢无力,括约肌松弛、大小便障碍或轻瘫。典型症状为间歇性跛行,多数患者当站立或行走时,腰腿痛症状加重,行走较短距离,下肢出现逐渐加重的疼痛、麻木、无力,越走越重,略蹲或稍坐后腰腿痛症状缓解。继续行走,症状再度出现并加重。不少患者骑自行车无症状。 2.体征压迫较轻,未出现持续性压迫时,后仰挤压试验可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肌力、感觉、反射多数正常。临床一般以主诉多,体征少;当出现持续性压迫后,可出现受压的马尾神经或神经根支配区的肌力及感觉减退、反射减弱或消失。侧隐窝及神经根管狭窄者出现非常类似单侧椎间盘突出症之体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受累神经根相应支配区肌力降低,感觉减退,反射减弱,但体征较椎间盘突出重。 【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正位X线片常显示腰椎轻度侧弯,关节突间、关节间距离变小,椎管横经与矢状径的测量,有退行性变。侧位X线片显示椎管中央矢状径变小,<15 mm说明有狭窄的可能。CT、MRI检查:可观察椎管的骨性狭窄部位,也可显示椎间盘、黄韧带及神经根的轮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对椎管、侧隐窝的大小进行测量。此外,可看到椎管内硬膜囊、神经根受压之情况。 【诊断】根据详细病史,临床症状和体征、X线片及脊髓造影或 CT等不难诊断,有腰腿痛,行走时加重,腰后仰挤压试验阳性,弯腰、蹲下、屈膝侧卧时可缓解,骑自行车时不疼。有典型的间歇性跛行而足背动脉、胫后动脉搏动良好,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鉴别。 【治疗】 1非手术治疗对轻症病例,采用卧床休息、牵引、理疗、按摩及药物治疗(抗炎止痛,舒筋活血),腰围保护,腰肌锻炼。同时,避免着凉与过劳,以促进神经刺激症状恢复。 2.手术治疗症状较重者,经过半年以上保守治疗无效,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有明确的神经根传导障碍,尤其有肌肉无力和萎缩者,可采取手术治疗。手术通常采用全椎板切除、减压,彻底解除椎体后部和侧隐窝的增生骨赘,彻底解除马尾及神经根的一切压迫。根据影像学资料及体征来确定减压范围,并行横突间植骨融合。近年来,研究发现椎管狭窄主要位于椎间盘与黄韧带间隙,因而多采用有限减压。 颈椎管狭窄症 颈椎管狭窄症是指某种因素致骨性或纤维性增生,导致一处或多处管腔狭窄,压迫硬膜囊与神经根,引起脊髓血液循环障碍,脊髓压迫症状者。 【分类】 1.病因分类 (1)发育性椎管狭窄胎生性椎管椎弓发育不全所致椎管矢状径狭窄。导致脊髓及脊神经受刺激或受压迫而出现临床症状。 (2)退变性椎管狭窄中年以后,颈椎逐渐发生退变,如椎间盘退变、椎体缘骨赘、小关节增生、黄韧带肥厚、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等,这些因素导致椎管狭窄引起症状。 (3)创伤性颈椎管狭窄颈部外伤、颈椎骨折、脱位。 (4)医源性椎管狭窄手术所致的颈椎失稳、椎板增厚、疤痕增生粘连、脊柱融合术后、植骨块移位等。 (5)其他骨病和肿瘤如颈椎结核、肿瘤等。

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 作者:黄运绥颈椎椎管狭窄是指颈椎椎管发育狭小,颈椎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或者由于相邻颈椎对位不良等而引起椎管前后径变窄。颈椎椎管狭窄是椎管狭窄中常见的一种病症。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和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大致是相同的。在各种脊柱疾病中,椎管狭窄属于一种比较常见的类型,早日多数患者颈部症状不明显,患者表现的四肢症状比较多,严重干扰了大家的正常生活。 颈椎椎管狭窄的常见症状常根据测量椎管前后径来判断其狭窄程度,颈椎椎管狭窄是引起脊髓型颈椎病、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主要因素。随颈脊髓受压程度而临床症状有所不同。一般常有程度不等的四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的改变,重者则呈现瘫痪。 颈椎椎管狭窄的三种常见治疗方法: 1、封闭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可用硬膜外封闭,能消除肿胀,松解粘连,缓解症状。医疗体育可加强背伸肌、腹肌的肌力锻炼,使颈椎的稳定性增加,从而推迟颈椎关节退变演变的速度。打太极拳对本病有较好的作用。药物治疗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对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可采用镇痛消炎药物。中药治宜温通经络、强壮筋骨。

2、非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多数情况下,非手术治疗的方法对颈椎椎管狭窄患者没有特别理想的效果,如卧床休息、牵引、按摩、理疗及药物治疗等,制动及对症处理。多数患者非手术疗法往往症状获得缓解。同时应避免着凉与过劳,以促进神经刺激症状的恢复。颈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类似颈椎病,但多数患者采用这种颈椎椎管狭窄治疗方法常效果不好。 3、手术治疗:颈椎椎管狭窄的治疗方法,方法的选择一定要慎重,各种术式均有其一定的效果,大家可以结合实际病情情况合理选择,这样才能有助于大家早日。对脊髓仅受到局限或节段性压迫者,经前路手术直接切除致压病变,视需要作自体植骨融合及内固定。一般对脊髓广泛多节段受压者宜取后路减压术。

颈椎管狭窄医院哪个好

颈椎管狭窄医院哪个好 作者:黄运绥颈椎管狭窄是一种危害很大的颈椎疾病,因为颈椎是我们身体的重要部位,所以大家要引起重视,虽然颈椎管狭窄并不是很常见,但是我们也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现了颈椎管狭窄的症状就要及时治疗,那么颈椎管狭窄该如何治疗呢?颈椎管狭窄医院哪个好? 颈椎管狭窄的临床表现 颈椎管狭窄症起病隐匿,发展较缓慢,很多在创伤或反复轻微外伤后出现症状或使症状加重。临床症状呈多样性,包括疼痛、软弱及肢体痉挛,某些患者在颈后伸时可出现突然的、短暂的电击样休克感向下扩散。典型症状如下: 1、四肢麻木,无力,发凉,僵硬不灵活,脚落地似踩棉花感;颈部活动受限或不明显,步态蹒跚,易跌倒。 2、胸腹部可有束带感,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四肢及躯干感觉减退或消失,肌力减弱,站立及行走不稳,严重者可出现四肢瘫痪。 颈椎管狭窄的治疗原则 颈椎管狭窄症的非手术治疗类似颈椎病,可以早期采用非手术治疗,但多数患者非手术治疗常效果不好。故患者临床表现明显,辅助

检查示颈椎管狭窄显著者,宜积极考虑手术治疗,以免病情进展至不可逆损害,使再手术治疗的效果明显变差。一般情况下,手术前症状越明显,手术后的效果越不明显。 颈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既然颈椎椎管狭窄的非手术疗法效果不好,那么手术治疗怎么样呢?专家指出,手术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前路手术、后路手术、前路和后路分期减压术。 (1)前路手术:对脊髓仅受到局限或节段性压迫者,经前路手术直接切除致压病灶,视需要做自体植骨融合及内固定。 (2)后路手术:一般对脊髓广泛多节段受压者宜取后路减压术。现多不提倡全椎板切除减压术,因此手术治疗效果不太满意。 (3)前路和后路分期减压术:对部分患者要分期分别行前路和后路手术,依据病情,先前路手术再后路手术,或先后路手术再前路手术。但好多患者因此把肌肉长时间损伤导致病痛。

最新24颈椎病手术汇总

24颈椎病手术

颈椎病手术 颈前入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 应用解剖 手术指证 1.颈椎间盘髓核脱出,压迫脊椎产生症状者。 2.颈椎退行性改变,骨赘增生,引起脊髓和(或)神经根受压症状者。 3.病变限于2个椎间节段以内,且位于下颈段者。病变过于广泛者宜行后路减 压手术。 禁忌证 1.有严重颈椎椎管狭窄者。 2.病变广泛,超过3个椎间节段者。 术前准备 1.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包括颈椎正、侧位片和矢状面断层面。 并进行CT、MRI检查,必要时行脊髓造影,以确定病变节段。 2.节段定位。 麻醉 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 体位 病人仰卧,颈后垫一沙袋,以支持颈椎处于前凸状态。头稍偏向一侧。 手术步骤 1、切口:颈前横切口。外侧超过胸锁乳突肌前缘,内侧越过中线。如欲行第5-6颈椎间隙手术,切口与环状软骨下缘在同一平面,手术如在与其相邻的节段

(第4-5或6-7颈椎),则切口在上述切口的上或下1cm的平面。长度5cm的切口可显露两个节段。切口只深及皮下脂肪层,不切断颈阔肌。在脂肪和肌肉之间的界面分离。尽量向上下分离,用皮肤牵开器将横切口牵拉成为一个直切口。 2、分离、暴露:顺肌纤维方向切开颈阔肌,并将其与下面的组织分离。颈浅静脉位于肌肉之下,通常在颈阔肌切开处的内侧,应避免伤及。沿胸锁乳突肌前缘分开疏松组织,将肌肉向外侧牵拉,此时可见肩胛舌骨肌,由于其肌纤维呈斜行方向,故易于辨认。其外上缘的小静脉电凝后切断。 在颈动脉和食管之间的界面用手指或剪刀分开疏松组织,此时可触到脊柱的前面,遇有小的血管可电凝切断。将食管向内侧牵拉,沿正中线切开脊柱前筋膜。显露出脊柱的前面。椎体前外侧为两侧的颈长肌。用骨膜剥离器将肌肉向两侧分离。 此时有小血管需用电凝或骨蜡止血。如术前已定位,则此时可见注入亚甲蓝的痕迹。如未定位,可在椎间隙插入一针,拍颈椎侧位片。在颈长肌下自下而上可扪到一骨性突起,是为第6颈椎椎体横突的前结节,该结节与第6颈椎的椎体相平,可借以判断节段。但在少数情况下,椎动脉不从第6颈椎横突穿入者,靠此结节来确定节段即易发生误差。 将带短齿的牵开器叶片安放在确定手术的节段椎间盘平面,短齿钩在左侧颈长肌下面。右侧颈长肌也同样牵开,两侧的叶片分别套入自持牵开器的两臂上,将叶片向两侧撑开。另一把带有无齿叶的牵开器将上、下的软组织撑开,亦可将椎体撑开器插入椎间隙中,可将椎间隙扩大1倍以上,为下一步手术创造一个良好的操作环境。

颈椎病的诊断标准

一、颈椎病的定义 颈椎椎间盘组织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病理改变累及其周围组织结构(神经跟、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等),出现相应的临床表现为颈椎病。 二、一般原则 1、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所见相符合者,可以确诊。 2、具有典型颈椎病临床表现,而影像学所见正常者,应注意除外其它疾患后方可诊断颈椎病。

3、仅有影像学表现异常,而无颈椎病临床症状者,不应诊断为颈椎病。 各型颈椎病诊断原则: 除上述原则外,各型颈椎病的诊断依据分别为: 1、颈型: (1)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2)X线片上颈椎显示曲线改变、或椎间关节不稳等表现。 (3)应除外颈部其它疾患(落枕、肩周炎、

风湿性肌纤维组织炎、神经衰弱及其它非椎间盘退行性变所致的颈肩部疼痛。 2、神经根型: (1)具有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相符合。 (4)痛点封闭无显效(诊断明确者可不作此试验)。(5)除外颈椎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症、肘管综合症、肩周炎、肱二头肌腱鞘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 3、脊髓型:

(1)临床上出现颈脊髓损害的表现。 (2)X线片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影像学证实存在脊髓压迫。(3)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肿 05a26、脊髓损伤、继发性粘连性蛛网膜炎、多发性末梢神经炎。 4、椎动脉型: 关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问题是有待于研究的问题。(1)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型眩晕。(2)旋颈试验阳性。 (3)X线片显示节段性不稳定或钩椎关节骨质增生。(4)多伴有交感症状。(5)除

颈椎管狭窄症状和治疗方法

颈椎管狭窄症状和治疗方法 一颈椎管狭窄是哪些因素引起的? 颈椎管狭窄对我们的健康有严重的威胁,而引起颈椎管狭窄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大家要注意了,在平时就要做好预防,不要让疾病有机会影响我们的健康,那么颈椎管狭窄是有哪些因素引起的呢? 由于引起椎管狭窄的发病因素是多方面的,除椎管本身发育扁平外,尚与椎板肥厚、椎弓根短、小关节肥厚或向椎管方向增长等因素有关,当然黄韧带肥厚亦与先天发育有关。 先天发育性因素。先天发育性因素主要是软骨发育不全。此种原因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是构成发病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数千例手术病例的观察发现,此种因素与家族及地区有一定关系,某些地区及家族较为多发。 由于椎管发育性狭窄,致使椎管内容积缩小,并引起局部的有效间隙下降,以致椎管内的脊髓组织处于临界饱和状态。这种患者在后天稍遇某些继发性因素,包括外伤性水肿、椎节松动不稳、髓核突出(或脱出)和骨刺形成等时,均易激惹椎管内的脊髓组织,引起神经症状。患者矢状径愈小,病情愈重;致压物愈大,症状亦愈明显。在此基础上,如果患者同时伴有后纵韧带骨化或其他病理解剖性因素,不仅病情重,且治疗困难,预后亦差。 经过上面的介绍,相信大家对颈椎管狭窄的诱发因素都有一定的了解吧,专家提醒:颈椎管狭窄对我们的危害是很大的,因此到日常生活中,一旦发现有颈椎管狭窄的症状出现,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做好检查,以免耽误病情。如果您还有其他的疑问,请咨询在线专家,进行更多的了解。 二椎管狭窄为什么偏偏找上我们? 椎管狭窄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吧,引起椎管狭窄的原因很多,可是又有人去注意呢?就是大家没有引起重视,以致于病情的进一步加重,那么椎管狭窄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1、肾气衰退:年迈体弱,肾气虚衰,气血不充,腰部筋骨失养,则致腰椎椎管组织的退行性病变,黄韧带肥厚或松弛,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小关节突肥大,腰椎间盘萎缩变性等。 2 、外伤会导致椎管狭窄:一次性外伤造成局部气血淤滞,血溢脉外导致硬膜外血肿机化、粘连;积累性劳损引起硬膜外脂肪变性或纤维化;手术后骨板增厚黄韧带肥厚,关节增生等,均可在相应部位形成狭窄。 3 、先天肾气不足:肾主骨生髓,肾中精气具有促进骨骼生长发育的功能,若肾精不足,则无以充养骨髓,骨髓空虚,骨骼则发育不良,造成腰椎椎管狭窄。 4、风寒湿邪:腰背是足三阳经循行部位。六淫之邪外侵引起经络闭阻,气血凝滞,经脉拘挛,使局部软组织缺血变性,增厚,导致腰椎管狭窄。

颈椎病的定义、病因、病理

颈椎病的定义、病因、病理 颈椎病的概念在国际上较为含糊,常常将多种颈椎疾患混在一起,例如:颈椎间盘症、颈椎间盘脱出、椎节肥大症等。因此在英文中,常有degenerative disc disease(退变性椎间盘症)degenerative cervical spine(颈椎退变)、cervical spondylosis(颈椎关节僵硬)等不同名词。但实际上其所阐述的病症基本相似。根据多数文献及专著来看,cervical spondylosis更为大家所接受。因此,我们亦多选用此词来代表颈椎病。 一、颈椎病的定义 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其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者,称之为颈椎病。 二、颈椎病的概述 国内对颈椎病的认识起自六十年代初期,此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颈椎病的认识并不充分,甚至有个别学者采取否定的态度,基本上不承认有颈椎病一说。但随着临床医学的进展,不仅是骨科医师,而且神经外科、神经内科、中医科、针炙科、普通内科、以及理疗科医师们均发现颈椎病十分多见。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我国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及我国诊断技术的提高,使得这一问题更加突出,颈椎病已成为当前临床上的常见病与多发病。 本病虽属于以退行性变为主的疾患,但与多种因素有关,首先应该了解颈椎的解剖具有特殊性,其是脊椎中体积最小,但却又是最为灵活的椎节。其有五个关节,除了和腰椎相同的二个关节突关节和一个椎间盘外,还另有一对钩突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颈椎关节突关节相对水平,并呈首尾方向排列。颈椎间盘前凸的曲线允许颈椎的伸屈与侧弯,钩突关节和椎间盘与两侧发出的神经根切线排列对临床症状的产生与发展有着重要作用。由于此种特殊的解剖关系,以致病情错综复杂,加之个体之间的差异较大,极易与其它疾患、尤其是易与邻近组织病变所造成相似症状的疾患相混淆。此外,椎动脉及其通道,即位于颈椎侧块上的横突孔,加上椎动脉四周丰富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及其随着病变而出现各种奇特的症状就更增加了颈椎病的神秘色彩。以致常使临床医生,不仅仅是初学者,甚至工作多年的医生也会感到概念不清。 三、颈椎病的自然转归(自然史)

关于颈,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症的中医治疗(个人学术观点仅供参考)

西医的观点认为,颈,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为腰椎间盘的纤维坏破裂,髓核脱出压迫神经,或椎间盘虽未破裂,但被挤压膨出压迫神经而引起颈肩腰腿症状。所以西医的方法为手术摘除或通过牵引拉开椎间隙等方法来解除神经的压迫刺激。西方整脊理论观点相同,也认为可以通过矫正椎体来解除神经的压迫。 但关于神经压迫是是引起症状的原因,现在有一些西医专家持否定态度。有些专家甚至提出椎间盘压迫是医学界的弥天大谎。 笔者也对椎间盘压迫引起症状持否定态度。因为有很多椎间盘被摘除,或椎管狭窄甚至做了开窗手术将棘突去掉的患者,还有和原来同样的症状。既然椎间盘被摘除或椎间孔被扩充,已经不再有压迫,但症状还是原来的症状,这说明症状不是因椎间盘压迫所引起。至于有的人要问,为什么有一部份患者做手术后症状消除了呢。这完全可以用中医理论来解释,因为有一些颈肩腰腿症状属中医的实症,西医摘除手术剖筋剔骨,这属于中医泻法。这样实症消除,当然症状会消失。但对于虚症引起的颈肩腰腿痛,手术无异于雪上加霜。 而人到五十岁以后,多数会有腰椎间盘突出,尤其是体力劳动者,几乎都有椎间盘突出或膨出,有的影像看着很重,也压着神经,但有的人腰非常健康,从来没有任何症状。这说明椎间盘压迫不会引起症状或不是引起症状的原因。 根据西医理论,椎体偏歪是一种神经被压迫后的避让反应,有些人根据偏歪椎体和神经根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肩上或腋两种,不管是那一种,按这样的理论,那么椎体偏歪应当是正确的,是可以减轻症状的,而将其矫正则会加重神经压迫从而加重症状,如此说来,西方整脊手法就会和其理论相悖,并且从目前所见到的整脊来看,复位很粗糙,几乎不可以说是复位。比如西方整脊将椎体分为左右偏歪的一种,其实这种偏歪是不存在的,我们知道,一个椎体左右各有上下两个小关节突,而这两个关节突在运动中的受力和稳定性是完全不同的,那种认为左右偏歪是将同侧上下两个小关节关的急定性和在运动中受损的位移程度假定为一样的才会出现左右偏歪的情况。而这种情况是完全不存在的。那么所谓的整脊部份有效是否用中医的角度可以看做一种松动,将气滞血瘀处调开使气血得活流通。所以症状消除。中医没有神经压迫的观点,中医认为,所有这些典型的所谓颈腰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所引起颈肩腰腿痛的症状分虚症,实症两种,或者分内症,外症两种。 其中外症的情况较多,这种症状多是因筋出槽骨错缝引起或气滞血瘀引起经脉不畅而生,比如,很多患者不能翻身或不能做特定姿势,不然一动就会觉得有一根筋或一条棍子在里面别着,抽着。这就是典型的筋出槽症状,将筋归槽后症状立解。而骨错缝常会引起气滞血瘀,又分为慢性期和急性期两种,慢性期平时常会引起酸痛,不能用力等症状。而急性化火期常会引出剧痛,下肢放射麻痛等症状。盖因足少阴肾经行脊内腿后内侧,足太阳膀胱经循脊行腿后,督脉为一身阳脉之海,而督脉不通又会引起足少阳胆经或足阳明胃经症状。而将骨错缝矫正,将相关经脉调通,这些症状往往随手而解。 而内症常和脏腑有关,比如很多颈椎病患者主要症状表现在不能侧头,一侧头便会觉得颈前有一根筋抽着,即使做了所谓的小针刀松懈或手法松懈也不能持久,其实这往往和胃经,胆经,太肠经,或三焦经有关。辩证处理往往随手见效。我这里治疗了多例这样的病例,到北京大医院诊断为斜颈,但调理相关经脉藏腑症状基本都全部解决。而从未处理过颈椎。凡此种种病例很多,比如我治了几例患痔疮的患者,常常痔疮一痛,腰就会剧痛。而医院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这岂是腰椎间盘突出这么简单。所以前辈常言外症常不离于内证。诚如是。至于实症与虚症,则实症易治,虚症难调。对于很多虚症尤其是内症虚引起的颈肩腰腿症的,比如很多出现明显萎缩的,则需要相当时间才能处理掉。我曾处理了比较多的因内症引起萎缩的颈肩腰症病人,大多最少需要处理半年以上甚至更长。 所以中医治疗颈肩腰腿痛有自己的辩证思路和治疗思路。往往西医很难处理的用中医方法很轻易就处理掉了。但现在绝大多数自称为搞中医疼痛的专家,所用的完全是西医的理论和方

颈椎病分型及对症治疗

颈椎病分型及对症治疗 颈椎病分形表: 各型颈椎详细说明:颈肌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髓型 1、颈肌型颈椎病 1.1 什么是颈型颈椎病 颈型颈椎病临床上极为常见,是最早期的颈椎病,也是其他各型颈椎病共同的早期表现。以颈部症状为主,故又称局部型。由于症状较轻,往往重视不够,以致反复发作而使病加重,不少反复落枕的病人多属此型。以往不少人不承认此型.因而在文献中提到的较少。 颈型颈椎病,又称韧带关节囊型颈椎病,急性发作时常被俗称"落枕"。该型颈椎病多因睡眠时枕头高度不合适或睡姿不当,颈椎转动超过自身的可动限度,或由于颈椎较长时间弯曲,一部分椎间盘组织逐渐移向伸侧,刺激神经根,而引起疼痛。"落枕"也不排除非颈椎因素。如颈部股肉受寒出现风湿性肌炎、项背肌劳损或颈部突然扭转等,亦可导致"落枕"样症状。 1.2 颈型颈椎病症状 以颈部本能、痛、胀及不适感为主,常在清晨醒后出现或起床时发觉抬头困难,患者常诉说头颈不知放在何种位置为好。约半数以病人颈部活动受限或强迫体位,个别病人上肢可有短暂的感觉异常。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可以缓解。 此型颈椎病病程较长,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且常反复发作或时轻时重。慢性病程患者主诉头部转动时发生奇异的响声。发作时,患者头部偏向患侧,以缓解疼痛及不适。 从大量的临床观察证实,此型实际上是颈椎病的最初阶段,也是治疗的最有利时机。因而这个类型的提出,对于颈椎病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本病源于颈椎退变的开始,由于髓核与纤维环的脱水、变性与张力降低,进而引起椎间隙的松动与不稳。椎节的失稳不仅引起颈椎局部的内外平衡失调及颈肌痉挛,且直接刺激分布于后纵韧带及两例根袖处的窦椎神经末梢,并出现颈部症状。 临床上以青壮年发病居多,少数人可在45岁以后才首次发病。主要表现为局部疼痛,颈部不适感及活动受限等。常诉说不知把头部放在什么位置为好,症状常于晨起、劳累、姿势不正及寒冷刺激后突然加剧。早期可有头颈、肩背部疼痛,有时疼痛剧烈.不敢触碰颈肩部,触压则痛,约有半数病人头颈部不敢转动或歪向一侧,转动时往往和躯干一同转动。颈项部肌肉可有

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 OPLL 治疗知识

张立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083 1960 年Tsukimoto 首先报道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 tudinal ligament ,简称OPLL )导致的颈脊髓病。由于黄种人中的高发倾向,目前的大宗研究报告均来自日本和中国。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于1980 年发表了国人OPLL 的临床研究报告,目前国内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OPLL 病因尚不明确。OPLL 好发于颈椎,也可发生于胸椎。OPLL 可压迫脊髓导致慢性脊髓病的症状;颈椎OPLL 但没有合并慢性脊髓病症状者,在颈部受到轻微外伤时,易于出现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 颈椎OPLL 由于在椎管内占位,可直接压迫脊髓而引起相应的慢性颈脊髓病,其临床表现与脊髓型颈椎病相似,称为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或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椎OPLL 。 颈椎OPLL 的发生发展均较缓慢,颈脊髓对于渐进性的压迫又有很大的耐受性和适应性,因此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且进展缓慢。但颈椎OPLL 一旦出现脊髓损害表现,往往为不可逆性进展;颈椎OPLL 出现脊髓压迫症状的时间一般在中年以后;合并发育性颈椎管狭窄以及有颈椎不稳定者可以较早出现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 轴性症状:在出现脊髓损害症状之前或同时,病人可以有轻微的颈部钝痛或僵硬等颈部轴性症状。另外,颈部活动受限一般比较明显,特别是侧屈。颈部活动受限的程度显然与OP LL 在纵向上的范围有关,纵向上范围越长,椎间运动越少。 治疗 治疗原则

仅有颈部轴性症状,而没有颈脊髓损害症状者可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卧床休息、颈围领制动、口服消炎止痛药、活血化瘀中药、局部外用药、理疗等。严禁对OPLL 所致椎管狭窄的患者行颈部重手法推拿按摩及大重量牵引治疗,以免导致严重的脊髓损伤。 由于颈椎OPLL 出现脊髓损害后,往往为不可逆性进展,因此,对于已经出现慢性脊髓损害或者无骨折脱位型颈髓损伤的颈椎OPLL 应当尽早手术治疗。手术的作用包括减除静态压迫因素,以及通过融合手术消除颈椎椎间不稳定,从而达到缓解脊髓神经损害症状的目的。 综合文献报告,目前手术治疗OPLL 所致脊髓病及神经根病的总有效率为70% 左右。 颈椎OPLL 手术入路及方式的选择尚有争论。由于颈椎OPLL 多数合并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OPLL 也常常对脊髓造成多节段的压迫,减压难以充分彻底;而且前路手术操作复杂,出现脑脊液漏及术中损伤脊髓的风险较大,因此颈椎OPLL 目前多选择后路减压手术。 术前准备 影像学资料: 颈椎病合并OPLL 的确诊有赖于影像学检查,全面准确的影像检查和分析有助于判断OPLL 的病情,制定周密的手术方案。颈椎病合并OPLL 患者手术前应当进行X线平片、CT 及MRI 检查。 X线平片 X线平片是OPLL 首选的检查方法。在已明确OPLL 诊断者,还应加拍颈椎过伸过屈位侧位X 线片,其价值在于可以发现颈椎不稳定节段,此处很可能伴有脊髓损害。在检查下颈椎时,因有肩部阴影的重叠,可使后纵韧带的骨化难以清楚显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