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椎管狭窄症(腰椎,颈椎,胸椎)几个特点

椎管狭窄症(腰椎,颈椎,胸椎)几个特点

椎管狭窄症(腰椎,颈椎,胸椎)几个特点

椎管狭窄症(腰椎,颈椎,胸椎)几个特点

根据发病的位置不同,椎管狭窄症分为腰椎,颈椎,胸椎几种,其特点分别如下:

1;颈椎椎管狭窄:一般除表现为脖子痛,头痛,头晕,肩臂放射痛等症外,还可能出现双下肢渐进性无力、麻木,间歇性跛行,步态不稳,行走困难,麻木可由脚部逐渐向上发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甚至到胸部而出现束带感,同时也可有上肢手麻木,手指不灵活,麻痛等。严重时可出现大小便异常,截瘫、四肢瘫或偏瘫等。

2;胸椎椎管狭窄:一般为慢性腰背痛,单侧或双侧下肢进行性麻木、胀痛、无力,站立不稳,行走困难,麻木多从脚部开始逐渐向上发展,严重时胸腹出现束带感,大小便异常,截瘫等。

3;腰椎椎管狭窄:长期腰骶部痛、腿痛,双下肢渐进性无力、麻木,间歇性跛性,步态不稳,行走困难,麻木可由脚部逐渐向上发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腹部出现束带感,严重时出现大小便异常,性生活障碍,截瘫、四肢瘫或偏瘫等。

1胸椎管狭窄

“胸椎椎管狭窄”的十大表现症状 https://www.doczj.com/doc/cf19046294.html, 日期:2011-04-26 14:34 来源:互联网 胸椎椎管狭窄是一种好发于中老年人群的椎管狭窄病,其表现很多,如会导致人的下肢无力、麻木等,严重者会导致瘫痪,会影响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平时注意预防的时候要多多留心病症的症状表现 下面是专家对胸椎椎管狭窄症状的介绍: 1、一般症状胸椎椎管狭窄症的发病年龄多在中年,好发部位为下胸椎,主要位于胸7~11节段,但在上胸段,甚至胸1、2段亦可遇到。 2、胸椎椎管狭窄发展缓慢,起初多表现为下肢麻木、无力、发凉、僵硬及不灵活。 3、双侧下肢可同时发病,也可一侧下肢先出现症状,然后累及另一侧下肢。约半数患者有间歇性跛行,行走一段距离后症状加重,需弯腰或蹲下休息片刻方能再走。较重者站立及行走不稳,需持双拐或扶墙行走。严重者截瘫。 4、患者胸腹部有束紧感或束带感,胸闷、腹胀,如病变平面高而严重者有呼吸困难。 5、半数患者有腰背痛,有的时间长达数年,但仅有1/4的患者伴腿痛,且疼痛多不严重。 6、大小便功能障碍出现较晚,主要为解大小便无力,尿失禁少见。 7、患者一旦发病,多呈进行性加重,缓解期少而短。病情发展速度快慢不一,快者数月即发生截瘫。 8、体检所见物理检查可发现多数患者呈痉挛步态,行走缓慢。脊柱多无畸形,偶有轻度驼背、侧弯。下肢肌张力增高,肌力减弱。膝及踝阵挛反射亢进,髌阵挛和踝阵挛阳性。 9、椎管狭窄平面很低,同时有胸腰椎椎管狭窄或伴有神经根损害时,则可表现为软瘫,即肌张力低,病理反射阴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减弱或消失;胸部及下肢感觉减退或消失。 10、胸部皮肤的感觉节段性分布明显,准确的定位检查有助于确定椎管狭窄的上界。部分患者胸椎压痛明显,压痛范围较大,有棘突叩击痛并有放射痛。伴有腿痛者直腿抬高受限。为何胸椎管狭窄易被误诊? https://www.doczj.com/doc/cf19046294.html, 日期:2010-04-02 09:24 来源:医生在线 胸椎管狭窄症为何容易被误诊? 在临床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胸椎管狭窄症很容易被误诊,下面我们先看看几个典型的案例: 案例一:一位56岁的女性病人,3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双足麻木感,伴随双下肢行走无

腰椎椎管狭窄的分类及症状

腰椎椎管狭窄的分类及症状 转】腰椎椎管狭窄的分类及症状 2011 年08 月30 日星期二00:04 转载自分享最终编辑星空下的海晋汇 简介 腰椎管狭窄是指各种形式的椎管、神经管以及椎间孔的 狭窄,及软组织引起的椎管容积改变及硬膜囊本身的狭窄等引起的一系列腰腿痛及一系列神经系统症状出现。称为腰椎管狭窄症。 因为椎管的狭小,压迫了位于椎管中的马尾神经产生腰 腿痛等症状。如果椎管侧方狭窄则神经根也会受到嵌压,引刺激神经末梢;又因血运受阻则组织缺氧;静脉回流受限局部淤滞等,这些构成产生腰腿疼的病因。 起轴浆因受压中断;神经体液运转障碍;神经鞘膜相对膨胀;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因原发或继发因素造成椎管结构 异常,椎管腔内变窄,出现以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特征的腰腿痛。

分类腰椎管狭窄分为哪几类? 按国际分类法分为以下几类: (1)脊椎退变所致的狭窄:因脊椎受老年改变及劳损的影 响,而使椎板增厚,椎体骨赘增生等,使椎管产生容积上的缩小,而致狭窄、小关节肥大以及黄韧带肥厚等。 (2)复合因素所致的狭窄:先天后天畸形同时存在之狭 窄,椎间盘突出使椎管容积变小,或椎间盘突出与椎管之轻度狭窄的复合原因之狭窄。 (3)脊椎滑脱症(退化性)与骨溶解病所致狭窄。 (4)医源性狭窄:有术后的骨质增生与髓核溶解素注射所 造成的瘢痕增生粘连等。 (5)损伤性狭窄:如压缩骨折与骨折脱位。 (6)其他:畸形性骨炎(P agets病)有脊椎变形,椎管可缩 小;氟中毒也可使增生畸形,造成狭窄。引起腰椎管狭窄的病因有哪些? 从现代医学的角度来看,腰椎管狭窄的常见病因有 以下几类: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 常所致。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 所引起。

椎管狭窄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诊断标准 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其特点是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导致神经功能障碍。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椎管狭窄的患病率逐年增加,给社会和个人健康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因此,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椎管狭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将介绍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这种疾病。 一、椎管狭窄的定义 椎管狭窄是指椎管内空间狭窄,导致神经根、脊髓或脊髓血管受压,从而引起相应的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椎管狭窄可以发生在颈椎、胸椎或腰椎水平,其中以腰椎椎管狭窄最为常见。 二、椎管狭窄的症状和体征 椎管狭窄的症状和体征取决于椎管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常见的症状和体征包括: 1. 颈椎椎管狭窄:颈部疼痛、肩背痛、上肢无力、手指麻木、步态不稳等。 2. 胸椎椎管狭窄:胸部疼痛、胸闷、呼吸困难、下肢无力、排尿障碍等。 3. 腰椎椎管狭窄:腰痛、下肢疼痛、下肢无力、膝反射减弱或消失、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排尿障碍等。 三、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为了准确诊断椎管狭窄,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其中,最常用的是北美脊髓学会(NASS)和北美神经外科医师学会(AANS)

制定的诊断标准。以下是NASS和AANS共同制定的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 1. 临床表现:患者有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上述所述。 2. 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CT、MRI等影像学检查,显示椎管 内空间狭窄和神经根或脊髓受压等。 3. 神经电生理学检查:如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检查等,可帮 助确定神经功能障碍的程度和范围。 4. 治疗试验:如椎管减压手术等治疗试验,可帮助确定症状和 体征的原因和治疗效果。 四、椎管狭窄的治疗 椎管狭窄的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对于轻度和中度的椎管狭窄,可以采用保守治疗,如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对于严重的椎管狭窄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方法包括椎管减压术、椎间融合术等。 五、结论 椎管狭窄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椎管狭窄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介绍了椎管狭窄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认识和治疗这种疾病。

骨科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

骨科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 骨科腰椎管狭窄症诊疗指南 腰椎管狭窄症是指腰椎管因骨性或纤维性增生或移位导致一个或多个平面管腔压迫脊髓或神经根而而产生的临床症状。 病因 其病因主要分为四类: 一.发育性椎管狭窄。 1.先天性小椎管。患者先天性短椎弓根内聚以致椎管矢状径(椎管前后的宽度)及横径(椎管左右的宽度)变小,但年幼的时候没有症状,随着发育过程椎管和其内容物逐渐不相适应,才会出现腰椎管狭窄的症状。 2.先天性椎弓峡部不连及滑脱。由于椎体间不同程度的滑移使椎管在平面上变窄,同时存在的椎弓峡部软骨和纤维组织

增生压迫神经根,一般均在发育后期或中年后合并脊椎退行性变时才出现针状。 3.先天性脊柱裂。脊柱裂处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造成对硬膜囊和神经根的牵拉,刺激和压迫。 二.骨病和创伤: 畸形性骨炎及脊柱结核以及化脓性感染肿瘤/腰间盘突出/创伤等均可引起椎管狭窄,但这类疾病本身是明确的独立性疾病,椎管狭窄只是其病理表现的一部分。 三.退行性变椎管狭窄: 退行性变椎管狭窄是椎管狭窄最常见的原因。人到中年以后,脊柱逐渐发生退行性变,退行性变发生的迟早和程度与个体的体质/职业/劳动强度创伤有关。退行性变一般发生于椎间盘,表现为髓核组织的含水量减少,椎间隙变窄,其原有的弹性减退,不能将其承受的压力均匀地向四周传播。椎间隙狭窄

和生物力学改变可引起椎小关节的紊乱,从而续发椎管及纤维结构的肥大/增生性退行性变,引起椎管狭窄。 四.医源性椎管狭窄: 包括:手术创伤及出血引起的椎管内瘢痕组织增生及粘连: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稳定性,引起脊椎滑移:手术破坏了脊柱的生物力学,从而引起创伤性骨/纤维结构的改变:临床上还可 以见到经过反复推拿治疗的患者,椎管内有明显的粘连及骨与纤维增生,导致椎管狭窄的患者。 临床表现 1.间歇性跛行:病人直立或行走时,下肢发生逐渐加重的 疼痛、麻木、沉重感、乏力等不同的感觉,以致于不得不改变姿势或停止行走,蹲下或休息片刻后症状可减轻或消失,继续站立或行走,症状再次出现而被迫再次休息。因反复行走与休息,其行走的距离则逐渐缩短。在爬山、骑自行车时,可不出现间歇性跛行。

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与诊治要点

胸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征与诊治要点 陈仲强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100083 胸椎管狭窄症是由于发育性因素或由椎间盘退变突出、椎体后缘骨赘及小关节增生、韧带骨化等因素导致的胸椎管或神经根管狭窄,所引起的相应的脊髓、神经根受压的症状和体征。导致胸椎管狭窄症的原因,80% 以上与胸椎黄韧带骨化(OLF )有关,其次为胸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OPLL ),等。尽管早在1911 年Teacher 通过尸检证实胸椎间盘突出可以引起脊髓损害,1912 年Le Double 发现胸椎OLF 现象,但是长期以来该病不为人们所知而被认为罕见,并在很长一段时间把OLF 描述为椎板肥厚或双椎板结构。近二十余年来,随着影像诊断技术的提高和对该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发现胸椎管狭窄症并不少见,有学者通过尸检研究发现42.9% 的受检者存在有OLF 、影像学研究发现有5% 的人存在有OLF ,虽然其中只有很小一部分患者产生脊髓压迫的临床症状,但是由于其能够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生活与工作,致瘫率高,而临床诊断困难,手术治疗风险大,因而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一、胸脊柱解剖特征与意义: 1. 正常胸脊柱有20 ° -40 °生理性后凸,胸廓的保护和胸椎关节突结构特点使得胸椎的活动较小,但是在与活动度较大的颈椎和腰椎交界部则形成了应力集中点,容易发生损伤而导致椎间盘病变或OLF 。北医三院的研究发现70% 以上的胸椎间盘突出发生在胸腰段;45% 的O LF 位于下胸椎、32% 的OLF 位于上胸椎。 2. 脊髓在胸脊柱生理后凸状态下略微贴附于椎管前壁,在其他因素导致的后凸状态下,就更为接近椎管前壁。这一特点决定了对来自胸椎前方的压迫不能够像在

腰椎椎管狭窄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 医学内容仅供参考,不能视为治病就医依据 椎管狭窄症(vertebral canal stenosis)从总体概念上来讲是指因组成椎管的骨性或纤维性组织异常,引起椎管内的有效容量减小,以致位于管道中的神经组织受压或刺激而产生功能障碍及一系列症状。 基本信息 •中文名 腰椎管狭窄临床症状 •外文名 Lumbar spinal stenosis clinical symptoms •易发人群 中年男女 腰椎椎管狭窄症的症状体征 1.一般概况发育性腰椎椎管狭窄症虽多属胎源性,但真正发病年龄大多在中年以后,而主要因退变所致者年龄要大于前者10~15岁左右,因此,多见于老年,本病男性多于女性,可能与男性劳动强度和腰部负荷较大有关,其发病隐渐,常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出现症状。 2.主要症状如前所述,本病主要症状为腰骶部疼痛及间歇性跛行,

腰骶部疼痛常涉及两侧,站立,行走时加重,卧床,坐位时减轻,主诉腿痛者比椎间盘突出症者明显为少,症状产生原因除椎管狭窄外,大多因合并椎间盘膨出或侧隐窝狭窄而致。 约70%~80%的患者有马尾神经性间歇性跛行,其特点是安静时无症状,短距离行走即出现腿痛,无力及麻木,站立或蹲坐少许时间症状又消失,病变严重者,挺胸,伸腰,站立时亦可出现症状,马尾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与闭塞性脉管炎的血管性间歇性跛行的不同处是后者下肢发凉,足背动脉搏动消失,而感觉,反射障碍较轻,且冷水诱发试验阳性(无必要者不需测试),椎间盘突出症的根性痛及间歇性跛行平时即有腿痛,且大多为单侧性。 尽管患者主诉较多,但在早期安静时体检常无发现,腰椎后伸诱发疼痛较前屈多,直腿抬高试验在单纯性椎管狭窄者可为阴性,但在继发性椎管狭窄症者阳性率可高达80%以上,步行时小腿无力,并有麻木感,原发性者多无肌萎缩征,但继发性病例,尤其是腰椎间盘突出症者最为明显。 归纳以上症状,即为前述的间歇性跛行,主诉多而阳性体征少以及伸腰受限三大临床特征。 3.侧隐窝型(根管)狭窄症的临床表现与椎管狭窄症者相似,侧隐窝狭窄的病例亦多于中年以后发病,男多于女,其症状亦随年龄增长,退变加剧而加重,男性之所以多见,主要因男性侧隐窝狭而深,神经周围保留间隙小,增生较重而易出现症状。 患者多有较久的腰腿痛史,腿痛常较椎管狭窄及腰椎间盘突出症者为重,亦可因劳累,外伤而发病或加重病情,神经根麻痛大多沿腰5或骶1神经根走行放射,神经根性间歇性跛行较前者更为明显,行走数百步甚至数十步即可发病,蹲位或停止步行则缓解。 检查时大多数病例无阳性体征,少数有脊柱生理弯曲消失或侧凸,但不如前者及椎间盘突出症者重,脊柱后伸可诱发或加重肢体的麻痛,但神经根已麻痹者可无,感觉障碍有无及其程度视狭窄轻重而不同,重者可出现受损神经支配区感觉,运动障碍,反射减弱或消失。 1.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本病的诊断主要根据前述的三大临床症状特

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治疗 周炎;明江华;李亚明;陈庆;马永刚;邓明;刘世清 【摘要】目的探讨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及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6年7月本院收治的24例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龄39~80岁,平均年龄(57.54±8.6)岁,病程6~36个月.24例患者术前影像学显示颈、腰椎2个以上节段椎管同时受压,临床表现为四肢麻木,间歇性跛行,行走不稳无力,上、下肢病理征阳性等.选择行单纯颈椎手术20例,单纯行腰椎手术2例,颈、腰椎分期手术2例.术前测量C36椎管矢状径比值,比较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颈椎及腰椎的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24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平均出血量(277.1±141.8) mL,手术时间(134.6±40.6) min.术前测量C36椎管矢状径比值的加权平均数为0.736±0.086.24例患者术后随访18~36个月,平均(24.2±5.1)个月.所有患者切口均I期愈合,均未发生医源性神经损害;术后2例出现伤口脑脊液渗漏,经对症处理后愈合;2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经神经营养及康复锻炼后均获得良好恢复.末次随访时颈椎及腰椎JOA评分分别为 (13.8±1.8,23.0±2.4),较术前(7.7±1.8,12.3±2.3)显著升高(P<0.05),颈椎及腰椎JOA评分平均改善率为(67.6±14.2)%及(64.8±11.9)%.末次随访时ODI评分(27.4±7.6)较术前评分(56.5±6.9)显著降低(P<0.05).结论颈、腰椎多节段椎管狭窄症临床并不少见,部分患者伴有发育性颈椎管狭窄.手术优先处理主病灶,可达到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期刊名称】《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年(卷),期】2019(016)002

腰椎椎管狭窄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又称腰椎椎管狭窄综合征,多发于40岁以上的中年人。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基本概述 腰椎椎管狭窄症 疾病概述 腰椎椎管狭窄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疾病别名 腰椎管狭窄症 疾病分类 腰椎椎管狭窄症 普通外科 疾病描述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导致腰痛及腰腿痛等常见腰椎病的病因之一,按部位可分为中央型(主椎管)狭窄症、侧方型(侧隐窝)狭窄症及神经根管狭窄症三大类,按病因可分为先天发育性及后天继发性两种。“间歇性跛行”是本症的临床特征,表现为安静或休息时常无症状,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痛、麻木、无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一段时间后缓解,方能继续行走。随病情加重,行走的距离越来越短,需休息的时间越来越长。 疾病病因 腰椎椎管狭窄症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有先天性的腰椎管狭窄,也 有由于脊柱发生退变性疾病引起的,还有由于外伤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或 腰手术后引起椎管狭窄。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退变性腰锥管管狭窄症。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加,椎间盘发生退变,造成韧带的增生肥厚及椎体与小关节的增生肥大,使得一个或多个平面的椎管有效容积变小,导致马尾与神经根受到压迫,从而引起腰腿痛等症状。王主任打了一个生动形象的比喻这就好比年久失修的自来水管,由于内壁生锈, 管壁增厚,管腔狭小,出水越来越小,终致管腔阻塞,水流中断。 原发性腰椎椎管狭窄 单纯由先天性骨发育异常引起的,临床较少见;继发性腰椎椎管狭窄: 由椎间盘椎体、关节退化变性或脊椎滑脱、外伤性骨折脱位、畸形性骨炎等。其中最常见的是退行性椎管狭窄症,主要病理表现为:椎管壁各组织退变引起增生、肥厚,使管腔容积减少。早期由于椎间盘退变、髓核脱水膨胀力减小,椎间隙变窄致使黄韧带及后关节囊松弛、脊椎不稳,发生椎骨假性滑脱,到皮椎管腔变窄。晚期,可继发椎间纤维环向后膨出,后纵韧带肥厚、骨化、椎体后缘唇样增生隆起、后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关节突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黄韧带肥厚增生、小关节增生内聚、骨性和纤维性结构退变导致的腰椎中央管、神经根管或侧隐窝狭窄引起其中内容物——马尾神经、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目录 一、疾病简介 二、疾病类型 三、发病机制 四、病理生理 五、临床表现 六、疾病鉴别 七、影像学检查 八、疾病治疗 九、术后护理 十、疾病预后 十一、疾病预防

一、疾病简介 在临床上,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以及长期腰骶、臀、腿痛,双下肢渐进性无力、麻木,并在行走或后伸时加重。另一临床特点是鞍区(会阴部)感觉异常和大小便功能异常。 临床统计表明,腰椎管狭窄发生最多的是腰4、5节段,其次是腰5、骶1节段。腰4、5和腰5、骶1节段位于脊柱最下面,承受的压力最大,而且由于骶骨固定,不参与产生活动时的协调缓冲作用,因此上位各节段的活动最终集中作用于这两个部位。同时腰椎各方向活动频繁,骨性和纤维性结构更容易出现增生,从而导致获得性的椎管狭窄。目前CT和MRI已广泛用于临床,从而使本病的诊断更加容易。 二、疾病类型 (一)按狭窄发生时间分有先天发育性后天获得性二种 1先天发育性腰椎管狭窄 主要是由于椎节在生长过程中发育不良造成的,导致椎管本身或神经根管狭窄,致使神经受到刺激和压迫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此类仅占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1-2%。 2后天获得性腰椎管狭窄。

后天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腰椎的退行性变化 ( 俗称“老化”)引起的。包括黄韧带的肥厚与松弛或钙化、小关节和椎体后缘骨质的增生肥大等病理解剖改变。当狭窄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神经压迫症状, 当狭窄严重时会产生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为会阴区感觉异常和大小便、性功能障碍。 其它疾病导致腰椎管狭窄的,还有很多,详见"合并症""疾病鉴别"。 (二) 按狭窄发生位置分有 1. 中央部狭窄型(主椎管型) 中央部狭窄型是由于椎板和黄韧带肥厚及椎间盘退变或伴有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前后径(矢径)小于10mm应考虑为腰椎管中央部狭窄。

椎管和椎间孔结构、椎管狭窄和椎间孔狭窄关系与区别及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临床表现及病因

椎管和椎间孔结构、椎管狭窄和椎间孔狭窄关系与区别及椎间孔狭窄、椎管狭窄临床表 现及病因 椎管和椎间孔 椎管。脊柱由一块块椎骨组成,而椎骨不是实心的,中后方有孔洞,椎骨上下堆积形成脊柱,这些孔也形成一个中空管道,就是椎管。 椎间孔。椎管里面走行着重要脊髓和神经,这些脊神经根从椎管两侧的孔发出。脊神经根从椎间孔发出后,最后到达躯干和四肢,控制肢体等部位的活动和感觉。 椎管狭窄和椎间孔狭窄关系以及区别 两者之间关系。椎管狭窄是一个比较广泛定义,椎间孔狭窄属于椎管狭窄一种。按照解剖位置不同,椎管狭窄可以分为中央管狭窄、侧隐窝的狭窄,椎间孔的狭窄。 两者之间区别。椎管狭窄是整个椎管狭窄之后,压迫到椎管里面的脊髓和硬脊膜,在压迫平面以下,都会产生肢体的无力、感觉异常,甚至会产生截瘫的症状。 椎间孔狭窄是神经根孔和动静脉孔狭窄,是神经和动静脉出椎管位置出现狭窄,产生症状是相应神经根受压和动静脉症状。 椎间孔狭窄出现在颈椎,病人出现颈椎椎间孔狭窄的情况,首先会压迫在椎间孔内走行的椎动脉。如病人椎间孔狭窄比较轻,这种情况只是导致轻度椎动脉受压,就会引起轻度颅脑后循环缺血症状,导致头痛、头晕、恶心、呕吐以及视力和听力改变。

其次,椎间孔内有神经根,这些神经根主要支配上肢的感觉及运动,当椎间孔狭窄时就会刺激神经根而出现肢体特别是上肢的麻木、无力的症状。 椎间孔狭窄详细讲解 椎间孔内的神经 椎间孔狭窄分类及病因 椎间孔狭窄分为动态狭窄、静态狭窄。 静态狭窄又分为硬性狭窄、软性狭窄和混合性狭窄。硬性狭窄即骨性狭窄,主要是由小关节增生内聚、椎体后缘骨质增生、黄韧带以及后纵韧带钙化引起;软性狭窄主要由椎间盘髓核组织向椎间孔内突出、黄韧带肥厚内陷、椎管内滑膜增生引起。 椎间孔内韧带致狭窄因素 椎间孔出口区横韧带的存在将椎间孔出口区分成上下两个间隔,神经根则从韧带下间隔中穿出,而韧带下间隔的高度比相应椎间孔高度低了3l% 。椎间孔出口区横韧带使神经根在椎间孔出口区矢状面上的通道空间明显减小,比中央区更为狭窄。 动态致狭窄因素

椎体变窄的常见原因是哪种

椎体变窄的常见原因是哪种 椎体变窄是指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椎体自身的变形导致椎间隙缩小,从而引起压迫和限制神经根或脊髓的情况。以下是椎体变窄的常见原因: 1. 颈椎狭窄症:颈椎狭窄症是指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关节增生等因素引起的颈椎内径变窄,造成颈椎脊髓和神经根受压。这种病症多见于年长者,其常见症状包括颈部疼痛、放射痛、肩臂疼痛和麻木。 2. 腰椎间盘突出:腰椎间盘突出是指椎间盘的纤维环外破损,导致椎间盘核物质向背侧或侧方突出,进而压迫神经根和脊髓。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腰椎L4-L5和L5-S1水平,其典型症状包括腰痛、臀部放射痛、下肢无力和麻木。 3. 椎管狭窄症:椎管狭窄症是指椎管内径变窄,导致脊髓受压。这种情况可能是颈椎、胸椎或腰椎椎体的骨骼增生、椎间盘突出、韧带肥厚等所致。其症状包括局部疼痛、放射痛、神经功能障碍等。 4.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是指脊柱在冠状面上表现出非生理性的弯曲。这种情况可能是病理性的,例如脊椎畸形、先天性骨病变等;也可能是非病理性的,例如姿势引起的或神经肌肉因素引起的。脊柱侧弯会影响到脊柱的正常结构,从而引起椎体变窄。 5. 脊椎结核:脊椎结核是由结核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骨骼疾病。该疾病最常累

及胸椎,椎体骨质受损,病灶周围软组织炎症反应引起严重的疼痛和椎间盘退化。这些病变导致椎体骨量减少,椎间隙变窄,最终引起椎体的变形。 6. 椎体骨质疏松:椎体骨质疏松是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的骨代谢异常疾病,会导致椎体容易受压缩。此外,骨质疏松还会使骨折发生的风险增加,进一步加剧椎体变窄。 7. 椎体骨折:椎体骨折是指脊椎骨折,其导致了椎体的破坏和变形。椎体骨折通常是由于外力冲击、跌倒、交通事故等导致的,而且在老年人中很常见。椎体骨折会导致椎间盘变形和神经根受压,从而引起椎体变窄。 总之,椎体变窄是由于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椎体自身的变形、骨质疏松、骨折等多种原因引起的。这些原因可以单独作用或相互关联,导致椎体变窄并引起相关的症状。针对不同的椎体变窄原因,治疗方法也会不同,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诊断后,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了解腰椎管狭窄,只用2分钟(简单专业)

了解腰椎管狭窄,只用2分钟(简单专业) 老人经常多发的腰腿疼,其实很多是因为椎管狭窄症导致的,谈起腰椎间盘突出,可能很多人都比较了解,也大概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腰椎管狭窄是怎么形成的,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恐怕很多人就不太清楚了,那我们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椎管狭窄的那点事儿。 在讲病之前,先了解一下正常的结构。 01 什么是椎管 脊柱是由一块块带孔的骨头组合起来的,而这些带孔的骨头摞在一起,就形成了椎管。椎管里面主要走行的是脊髓,脊髓又分叉出很多神经根。这些神经根经过椎管两侧的椎间孔走出。 椎管的前壁由椎体后面、椎间盘后缘和后纵韧带构成,后壁为椎弓板、黄韧带和关节突关节,两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02 腰椎管狭窄的原因 椎管狭窄可以分为先天和后天两种。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包括营养、外伤等原因造成的先天性椎管狭窄。大部分人开始可能不出现任何症状,但到中年以后,由于脊柱的一些老化或损伤,会有椎管狭窄症的症状及体征出现。 2、后天因素导致的椎管狭窄:这个主要是因为脊柱的退化引发的: (1)间盘突出:当间盘突出时,突出的间盘会占用管腔的位置,从而导致椎管狭窄。 (2)黄韧带、后纵韧带肥厚:当脊柱出现退化不稳定时,黄韧带及后纵韧带受到的应力增高,常常会导致其变性或断裂,而长期的损伤、修复过程必然使黄韧带、后纵韧带增厚,那么椎管官腔的空间就会变小,从而导致椎管狭窄。 (3)椎小关节增生:所谓的椎小关节,指的两个椎体之间的关节。正常的椎小关节表面是有软骨的,活动也比较自如。但是当脊柱发生

退化后,关节表面的软骨磨损,出现骨与骨之间的摩擦,从而产生骨质增生。(原理类似于我们的手经常干活、摩擦会长茧子。)这些增生的骨质占用椎管或椎间孔的位置,从而出现椎管狭窄。 (4)椎体滑脱:当椎体发生错位滑脱时,因为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 (5)脊柱外伤: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03 腰椎管狭窄症的症状 一般椎管狭窄的患者主要的特点是症状重,但临床体征轻。 1、下腰痛:疼痛一般比较轻微,卧床休息则减轻或消失,一般腰向前屈没有症状,后伸时症状明显。 2、明显的腰腿痛症状和间歇性跛行:这是椎管狭窄的症状表现最主要的一点。患者常在步行一、二百米,甚至是十几米时产生腰腿痛,弯腰休息一会或下蹲后症状会立即减轻或消失,若继续再走,不久疼痛又出现。脊柱后伸时症状加重,前屈时症状减轻。 3、马尾神经压迫症:出现马鞍区的症状与体征以及括约肌的症状,严重者可以导致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甚至造成下肢不完全性瘫痪。 4、神经根管狭窄引起相应的神经根受压迫或受刺激症状及体征。有些病人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另一些表现为持续性放射性神经根症状,多为酸痛、麻痛、胀痛、窜痛,疼痛的程度不同。神经根症状的部位与受压神经根有关,表现为相应的神经根性分布区针刺觉减弱、痛觉异常、肌肉力量减弱及腱反射异常。 04 腰椎管狭窄症怎么治 腰椎管狭窄并不等同于腰椎管狭窄症。很多人片子上可以看到腰椎管狭窄,但没有不适症状,这种情况是不需治的。只有当影像上有腰椎管狭窄,并有相应症状,我们才称之为腰椎管狭窄症,这时候才需要治。

颈椎椎管狭窄—搜狗百科

颈椎椎管狭窄—搜狗百科 (1)发育性颈椎椎管狭窄 颈椎由于发育因素,各颈椎的椎管容积较正常狭窄。颈髓横断面,中央部较厚而两侧较薄。在成人的颈髓中部前后径为8~10mm,椎管前后径如过于狭小,可以直接压迫颈髓、神经根及硬膜,支配部分软组织的交感神经纤维也容易被压迫而引起血管痉挛。颈椎椎管发育性狭窄是引起脊髓型颈椎病的主要因素。 病人在青少年时期,虽然有颈椎椎管发育性狭窄的现象,但由于代偿功能,一般都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成年以后,因为颈椎发生退变,而头颈部经常受到外伤或劳损,样可逐渐出现一些脊髓症状。颈椎的X线片检查,多数病人颈椎排列良好,无明显的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或移位,主要表现为椎管前后狭窄,在颈椎中下部椎管狭窄的程度较重。 无症状的成年人,颈椎2~7椎管的前后径在14.5mm以下属于发育性椎管狭窄。 (2)骨质增生性椎管狭窄 病人年龄为40岁以上,由于颈椎椎间盘退变,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引起椎管前后呈不同程度的狭窄,为临床上常见的神经根型、椎动脉型或脊髓型颈椎综合征的发病原因。椎管狭窄部位在颈椎4~颈椎6,部分病人在颈椎3或颈椎7。椎管狭窄还可以因为压迫脊髓而出现症状。 临床上不少成年人或老年人,虽然椎体骨质增生明显,但因为其椎管前后径较大,而没有任何症状。 (3)失稳性椎管狭窄 颈椎失稳多为中年以上的病人,因颈椎间盘、韧带及关节囊等组织退变或损伤造成;年纪较轻的病人可因为颈部外伤而致颈椎半脱位;少数病人因颈椎病手术之后,相邻颈椎因为代偿性活动增大而失稳。颈椎屈曲性损伤的病人,由于寰椎横韧带损伤,前曲时寰椎向前移位,寰齿间距达3~10mm。后伸活动时,失稳颈椎可后移位1~4mm,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