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王付经方研究院;经方辨治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间管狭窄

王付经方研究院;经方辨治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间管狭窄

王付经方研究院;经方辨治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间管狭窄

王付经方研究院

马某,女,43岁,郑州人,有多年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间管狭窄病史,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关节沉重活动不利,受凉加重,经常汗出,倦怠乏力,呕吐痰涎,舌质淡红,苔腻黄白夹杂,脉沉弱;辨为太阳柔痉,寒凝痰阻证,治当解肌舒筋,温通筋脉,降逆化痰,兼清郁热,给予瓜蒌桂枝汤、乌头汤与小半夏汤合方,天花粉6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枚,制川乌10g,黄芪10g,麻黄10g,生半夏24g,生姜24g,炙甘草10g。6剂,以水800-10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40分钟,每次服用150ml;第2次煎煮15分钟;第3次煎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15分钟,每日1剂,分3服。

二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较前又有减轻,呕吐痰涎明显减少,以前方变生半夏、生姜为12g,6剂。

四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

五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较前又有减轻,关节沉重活动较前好转,以前方6剂。

六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黄芪为20g,6剂。

七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

八诊:诸证基本趋于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00余剂,诸证悉除;之后,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分早中晚服。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出汗辨为太阳柔痉,再根据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受凉加重辨为寒凝,因关节活动沉重、苔腻辨为痰,以此辨为太阳柔痉,寒凝痰阻证;方以瓜蒌桂枝汤调和经气,舒达筋脉,益气通阳;以乌头汤温阳散寒,益气止痛;以小半夏汤燥湿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王付医案

读经典“欲穷千里目”,须习伤寒;为名医“更上一层楼”,必用经方。 强直性脊柱炎辨治选用经方 作者:王付来源:原创更新时间:2009-2 1、乌头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杨某,男,29岁,许昌人。5年前因腰背疼痛,经检查而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几经住院及门诊治疗,并多次服用中西药,且未能有效控制疼痛,近2年来因胸背腰疼痛而影响正常行走,故前来诊治。刻诊:颈、背、胸、腰、胯疼痛沉重,恶风寒,口淡不欲饮水,大便溏,舌质淡红,苔薄略黄,脉沉。辨为寒湿阳虚夹热证,其治当温阳益气,逐寒止痛,给予乌头汤与桂枝附子汤合方加味:麻黄10g,黄芪10g,生川乌6g,生草乌6g,桂枝12g,附子15g,生姜10g,石膏15g,生天南星12g,白芍24g,地龙12g,大枣12枚,炙甘草10g。12剂,第1次煎50分钟,第2次煎煮30分钟,每日1剂,每天分3服。二诊:疼痛略有减轻,又以前方12剂。三诊:疼痛又较前有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2剂。之后,复以前方治疗50余剂,疼痛解除。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2服,以巩固治疗3个月。随访1年,疼痛未再复发。 2、甘草附子汤加味治疗强直性脊柱炎 姚某,男,33岁。4年前因腰骶部沉重疼痛渐渐加重而经CT检查,提示双侧骶髂关节面模糊,关节间隙变窄,并见部分融合,检查ESR29mm/h,CRP89mg/L。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1年来腰骶部疼痛明显加重。刻诊:腰部、双髋关节、脚跟疼痛,胸胁不舒,受凉加重,行走不便,困倦乏力,手足不温,舌淡红,苔薄略黄,脉沉。辨为阳虚骨痹证,给予甘草附子汤加味:附子10g,白术6g,桂枝12g,炙甘草6g,麻黄10g,生川乌6g,生草乌6g,黄芪24g,白芍24g,地龙12g。6剂,1日1剂,水煎服。二诊:腰胯诸疼痛减轻,手足转温,又以前方治疗40余剂,病情趋于稳定,复查ESR14mm/h,CRP6.0mg/L。之后,将前方改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分3服,以巩固治疗效果。 用方点拨:西医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中医根据病变部位在骨节如受凉加重,困倦乏力,手足不温辨为阳虚,以此用甘草附子汤温阳益气,散寒止痛,加麻黄散寒通络止痛,生川乌、生草乌,逐寒止痛,黄芪益气固表,白芍益血缓急止痛,地龙通络止痛。方药相互为用,以温阳散寒,益气补血,通络止痛。 小儿咳嗽选用加味麻黄汤治疗 作者:王付来源:原创更新时间:2009-2-6 7:15:28 浏览次数:477 余某,男,近2岁,郑州人。1年来屡屡咳嗽,在郑州多家医院曾数次住院,并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曾静脉用药、口服中药、西药、局部外用药等,均未能取得预期治疗效果。刻诊:咳嗽伴有痰音,舌淡,苔薄白,脉略浮,指纹略青。辨为风寒犯肺证,治当宣肺散寒。处方:麻黄6g,杏仁10g,桂枝6g,荆芥10g,陈皮10g,白前10g,紫菀10g,百部10g,石膏10g,炙甘草6g。4剂,每日1剂,每天分10次服。用药第2天,电话告知,其儿咳嗽已止。4剂服尽,电话告知,咳嗽未作。药后20天,又电话告知,一切尚好。

王付经方研究院;经方辨治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间管狭窄

王付经方研究院;经方辨治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间管狭窄 王付经方研究院 马某,女,43岁,郑州人,有多年强直性脊柱炎、颈椎间管狭窄病史,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关节沉重活动不利,受凉加重,经常汗出,倦怠乏力,呕吐痰涎,舌质淡红,苔腻黄白夹杂,脉沉弱;辨为太阳柔痉,寒凝痰阻证,治当解肌舒筋,温通筋脉,降逆化痰,兼清郁热,给予瓜蒌桂枝汤、乌头汤与小半夏汤合方,天花粉6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0g,大枣12枚,制川乌10g,黄芪10g,麻黄10g,生半夏24g,生姜24g,炙甘草10g。6剂,以水800-10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40分钟,每次服用150ml;第2次煎煮15分钟;第3次煎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15分钟,每日1剂,分3服。 二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略有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较前又有减轻,呕吐痰涎明显减少,以前方变生半夏、生姜为12g,6剂。 四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 五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较前又有减轻,关节沉重活动较前好转,以前方6剂。 六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仍倦怠乏力,以前方变黄芪为20g,6剂。 七诊: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较前又有减轻,以前方6剂。 八诊:诸证基本趋于好转,又以前方治疗100余剂,诸证悉除;之后,又以前方变汤剂为丸剂,每次6g,每日分早中晚服。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出汗辨为太阳柔痉,再根据颈椎胸椎腰椎僵硬疼痛、受凉加重辨为寒凝,因关节活动沉重、苔腻辨为痰,以此辨为太阳柔痉,寒凝痰阻证;方以瓜蒌桂枝汤调和经气,舒达筋脉,益气通阳;以乌头汤温阳散寒,益气止痛;以小半夏汤燥湿化痰。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腰椎管狭窄(教学及宣教)

腰椎管狭窄症 概述 腰椎管狭窄症是骨外科常见病之一,近年来己逐渐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的重视,国外资料报道60%的腰腿病为腰椎管狭窄所致。其因组成椎管的骨性或纤维性组织异常,引起椎管内之有效容量减少,以致位于管道中的神经组织受压或刺激而产生功能障碍及一系列症状。 腰椎管狭窄症发病机制 腰椎椎管狭窄症是骨科的常见病,其发病原因十分复杂,有先天性的腰椎管狭窄,也有由于脊柱发生退变性疾病引起的,还有由于外伤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或腰手术后引起椎管狭窄。其中最为多见的是退变性腰椎管管狭窄症。 (1)发育性腰椎管狭窄:这种椎管狭窄是由先天性发育异常所致; (2)退变性腰椎管狭窄:主要是由于脊柱发生退行性病变所引起。 (3)脊柱滑脱性腰椎管狭窄:由于腰椎峡部不连或退变而发生脊椎滑脱时,因上下椎管前后移位,使椎管进一步变窄,同时脊椎滑脱,可促进退行性变,更加重椎管狭窄。 (4)外伤性椎管狭窄:脊柱受外伤时,特别是外伤较重引起脊柱骨折或脱位时常引起椎管狭窄。 (5)医源性椎管狭窄:除因为手术操作失误外,多由于脊柱融合术后引起棘间韧带和黄韧带肥厚或植骨部椎板增厚,尤其是后路椎板减压后再于局部行植骨融合术,其结果使椎管变窄压迫马尾或神经根,引起腰椎管狭窄症。 (6)腰椎部的各种炎症:各种畸形如老年性驼背、脊柱侧弯、强直性脊柱炎、氟骨症、Paget氏病及椎节松动均可引起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 典型的症状可包括:长期腰骶部痛、腿痛,双下肢渐进性无力、麻木,间歇性跛性,行走困难。其中麻木可由脚部逐渐向上发展到小腿、大腿及腰骶部,腹部出现束带感,严重时出现大小便异常,截瘫等。做腰部过伸动作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是诊断椎管狭窄症的重要体征。 腰椎管狭窄症辅助检查 1.腰部正侧位X线片; 传统X线平片仍是首选方法,X线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价值已得到广大学者肯定。 2.腰穿及椎管造影; 能直接在荧光屏上动态观察造影剂在椎管内的流动情况,通过多角度检查,可以显示椎管全貌。 3.CT及CTM检查;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 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黄韧带肥厚增生、小关节增生内聚、骨性和纤维性结构退变导致的腰椎中央管、神经根管或侧隐窝狭窄引起其中内容物——马尾神经、神经根受压而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障碍。 目录 一、疾病简介 二、疾病类型 三、发病机制 四、病理生理 五、临床表现 六、疾病鉴别 七、影像学检查 八、疾病治疗 九、术后护理 十、疾病预后 十一、疾病预防

一、疾病简介 在临床上,腰椎管狭窄症是引起腰痛或腰腿痛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主要临床特点是神经性间歇性跛行,以及长期腰骶、臀、腿痛,双下肢渐进性无力、麻木,并在行走或后伸时加重。另一临床特点是鞍区(会阴部)感觉异常和大小便功能异常。 临床统计表明,腰椎管狭窄发生最多的是腰4、5节段,其次是腰5、骶1节段。腰4、5和腰5、骶1节段位于脊柱最下面,承受的压力最大,而且由于骶骨固定,不参与产生活动时的协调缓冲作用,因此上位各节段的活动最终集中作用于这两个部位。同时腰椎各方向活动频繁,骨性和纤维性结构更容易出现增生,从而导致获得性的椎管狭窄。目前CT和MRI已广泛用于临床,从而使本病的诊断更加容易。 二、疾病类型 (一)按狭窄发生时间分有先天发育性后天获得性二种 1先天发育性腰椎管狭窄 主要是由于椎节在生长过程中发育不良造成的,导致椎管本身或神经根管狭窄,致使神经受到刺激和压迫而引发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此类仅占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1-2%。 2后天获得性腰椎管狭窄。

后天获得性腰椎管狭窄症是由于腰椎的退行性变化 ( 俗称“老化”)引起的。包括黄韧带的肥厚与松弛或钙化、小关节和椎体后缘骨质的增生肥大等病理解剖改变。当狭窄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神经压迫症状, 当狭窄严重时会产生马尾神经综合征,表现为会阴区感觉异常和大小便、性功能障碍。 其它疾病导致腰椎管狭窄的,还有很多,详见"合并症""疾病鉴别"。 (二) 按狭窄发生位置分有 1. 中央部狭窄型(主椎管型) 中央部狭窄型是由于椎板和黄韧带肥厚及椎间盘退变或伴有椎间盘突出所致。腰椎管前后径(矢径)小于10mm应考虑为腰椎管中央部狭窄。

王付经方研究院;经方辨治慢性支气管炎

王付经方研究院;经方辨治慢性支气管炎 王付经方研究院 许某,女,31岁,郑州人,有多年慢性支气管炎病史,2年前又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心悸,心烦,胸闷,咳嗽,气喘,因受凉加重,痰多色白,倦怠乏力,面色潮红,手足烦热,盗汗,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弱。辨证为心阴阳俱虚夹肺寒饮证。其治当滋补阴阳,调养心神,宣降散寒,以炙甘草汤、麻黄汤与小半夏汤合方加味:人参6g,生姜24g,生地黄50g,桂枝10g,阿胶珠6g,麦冬12g,麻仁12g,大枣30枚,麻黄10g,杏仁15g,生附子3g,生半夏24g,炙甘草12g。6剂,以水800-10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40分钟,每次服用150ml;第2次煎煮15分钟;第3次煎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15分钟,每日1剂,分3服。 二诊:心悸、心烦、咳嗽减轻,盗汗减少,以前方6剂。 三诊:心悸、心烦较前又有减轻,仍有咳嗽因受凉加重,以前方变生附子为5g,6剂。 四诊:心悸、心烦基本消除,咳嗽、气喘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 五诊:心悸、心烦未再发作,咳嗽、气喘较前又有好转,以前方6剂。 六诊:胸闷、咳嗽基本消除,仍有轻微气喘,以前方6剂。 七诊:病情稳定,又以前方治疗50余剂,诸证悉除,经复查心电图,各项指标恢复正常。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心悸、心烦、盗汗辨为阴虚,再根据舌质淡,苔薄白辨为阳虚,因咯痰色白、咳嗽因受凉加重辨为肺寒饮,又因倦怠乏力辨气虚,以此辨为心阴阳俱虚夹肺寒饮证;方以炙甘草汤滋补阴阳,调养心神;以麻黄汤宣肺散寒,降肺止逆;以小半夏汤醒脾燥湿化痰,加生附子温阳散寒。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经方集』王付经方研究院:经方辨治肾病综合征

『经方集』王付经方研究院:经方辨治肾病综合征 王付经方研究院 马某,女,57岁,郑州人,有多年肾病综合征病史,近因病友介绍前来诊治。刻诊:全身浮肿,早晨眼睑水肿较甚,自觉发热,怕冷,小便夹泡沫量少(尿蛋白+++,隐血++),腰酸困痛,头晕(血压155/100mmHg),手足不温,口微渴,舌红少苔,脉沉细弱。辨证为太阳风水夹热,肾阴阳俱虚证。其治当发表通阳,清热利水,滋补阴阳,以越婢汤与肾气丸合方:麻黄18g,石膏24g,生姜10g,大枣15枚,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0g,附子3g,桂枝3g,生甘草6g。6剂,以水800-1000ml,浸泡30分钟,大火烧开,小火煎煮40分钟,每次服用150ml;第2次煎煮15分钟;第3次煎煮若水少可酌情加水,煎煮15分钟,每日1剂,分3服。 二诊:水肿减轻,仍怕冷,以前方变附子为生附子、桂枝各为5g,6剂。 三诊:水肿较前又有减轻,头晕好转(血压145/100mmHg),以前方6剂。 四诊:水肿较前又有减轻,小便夹泡沫量少明显好转(尿蛋白+,隐血+),仍腰酸困痛,以前方加川牛膝30g,6剂。 五诊:水肿基本消除,腰酸困痛明显减轻,以前方6剂。 六诊:头晕较前又有好转(血压125/90mmHg),水肿消除,手足温和,以前方6剂。 七诊:水肿未再出现,小便夹泡沫量少明显好转(尿蛋白+,隐血-),以前方6剂。 八诊:诸证基本消除,又以前方治疗100余剂,诸证悉除,复查尿蛋白-,隐血-,血压125/85mmHg)。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颜面眼睑水肿、口微渴辨为太阳风水夹热,再根据手足不温、怕冷辨为阳虚,因舌红少苔辨为阴虚,又因腰酸困痛、头晕辨为肾虚,以此辨为太阳风水夹热,肾阴阳俱虚证;方以越婢汤

(学习笔记)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

(学习笔记)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 (学习笔记)运用经方治疗疑难病的思路与方法作者:王付 经方中医刘卫红08.09 07:03阅读1077 由于疾病种类的复杂性、多变性及类似性,又因临床工作者掌握的医学知识具有一定的专业性、局限性以及片面性,所以在临床中可能遇到诸多疾病无法进行准确的诊断与有效的治疗。每一位临床医生都会面临疑难杂病的挑战。如能准确辨证、合理运用经典方剂进行治疗,常常能取得不错的效果。运用经方辨治疑难杂病的基本原则:从病证表现中辨清病变属性,从疾病演变规律中寻找内在关系,从复杂多变的症状表现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病变证机中确立相应的治疗方药。主要有如下几个方法: 1 运用基础方 所谓基础方就是方的基本作用点是针对病变证机而非局限在病变部位,如四逆汤是辨治所有阳虚的基础方,百合地黄汤是辨治所有脏腑阴虚的基础方,以此把经方基础方归纳为阴虚基础方、热证基础方、寒证基础方、气郁证基础方、瘀血证基础方、痰热证基础方、寒痰证基础方等。在临床中无论是辨治西医疑难杂病还是中医疑难杂病,都可从复杂多变的疑难杂病中分解为最基本的证型以选用基础方。 2 运用代表方 所谓代表方就是方的主要作用点是针对病变部位,如泽漆汤是辨治肺热证的代表方,半夏泻心汤是辨治脾胃寒热挟虚证的代表方,风引汤是辨治肝热生风证的代表方,非此则不能取得辨治肺热证或脾胃寒热挟虚证或肝热生风证的最佳效果。以此把经方代表方归纳为肺热证代表方、肺寒证代表方、肺虚证代表方等,又如心阳虚证代表方、心气郁证代表方、心阴阳俱虚证代表方,以及肾病证代表方、肝病证代表方、大肠病证代表方等。在临床中无论是辨治西医疑难杂病还是中医疑难杂病,都可从复杂多变的疑难杂病中分解为最基本的脏腑病

(九)葛根汤——肩凝,臂疼,颈椎增生,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

(九)葛根汤——肩凝,臂疼,颈椎增生,强直性脊柱炎,坐 骨神经痛 70肩凝——张德超医案 《浙江中医杂志》1958年3期报道应用根汤治疗肩背疼痛的效用及其治例。作者根据《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葛根汤证的论述,采用本方加减治疗风寒湿邪凝结所至的表实性肩背疼痛(肩凝),通过实际观察,效果满意。如患者陈某,男,43岁。颈项肩背酸痛,拘急不能转侧,病起仓卒,实证居多。处方:葛根6克,麻黄1.8克,桂枝1.8克,白芍9克,甘草4.5克,生姜9克,火枣6枚。 一剂而愈,为巩固疗效,续服一剂。《经方应用》 论:越是病起仓卒者,越是多属外感病。经阳伤外寒,多见卒病。 黄元御医学研究 读《伤寒论》学古中医,每天分享三条提纲,研究黄元御学术理论,为每一个想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学者,提供交流的平台。 59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1肩凝——张德超医案 徐姓妪,年五旬外,秋凉后,因感受风寒外邪,致肩胛部痹痛,牵引项背,强急不舒,肩关节活动障碍,手臂不能上举,颇为痛苦,恶寒,无汗,如是者已一候。曾在某医院就诊,诊断为肩胛周围炎,服用保太松等药,效不巩固。舌苔薄白,脉浮。证由风寒客于太阳经脉,经脉痹阻,络脉不和,致成肩凝症。拟方发散风寒,柔和筋脉。用仲景葛根汤。葛根15克,麻黄6克,桂枝6克,白芍9克,甘草3克,生姜3片,大枣5枚,伸筋草9克,服一剂后,得汗痛缓,续进二剂,痹痛若失,活动自如。《经方应用》 72臂痛——闫云科医案 周某,男,23岁,城内油漆工。正月中旬,虽已立春,然忻州仍北国风光,塞风寡冽。周因工期紧迫,劳作至子夜。室内汗出湿衣,外出感受风寒,当晚腰背四肢疼痛不已,右臂尤甚,不能持物,不能

王付运用乌头汤经验探索

王付运用乌头汤经验探索 钱兆丰;王付 【摘要】乌头汤是出自《金匮要略》的一首著名方剂,是治疗气虚寒湿骨节痹证的代表方,临床辨治由风寒湿邪引起的痹症类疾病有显著疗效.现通过剖析方药配伍,研习仲景原文精神,并结合导师王付教授临床应用乌头汤辨治强直性脊柱炎、心肌炎、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运动神经元病等疾病的经验,探索乌头汤在临床中的诸多应用.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年(卷),期】2018(016)007 【总页数】4页(P86-89) 【关键词】乌头汤;经方;王付;金匮要略;历节病;三叉神经痛;心脏病;类风湿关节炎【作者】钱兆丰;王付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 450000;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00 【正文语种】中文 乌头汤出自《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篇,由麻黄、芍药、黄芪、炙甘草、乌头5味药组成,主要针对风、寒、湿引起的关节疼痛、肿大为主证的病症。导 师王付教授是研究经方临床应用的领军人物,善于运用经方辨治多种疑难杂病并取得理想疗效,其结合多年临床经验及理论研究,认为乌头汤是辨治气虚寒湿骨节痹

证的代表方,并依此方临床扩大应用至辨治强直性脊柱炎、心肌炎、三叉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运动神经元病等病患无数,取得显著疗效。笔者有幸跟随导师王付教授出诊两年余,通过总结大量病例,聆听导师点拨,略有所得,现将导师应用乌头汤辨治此类病症经验与同道探讨。 1 方药解读 乌头汤由麻黄三两,芍药三两,黄芪三两,炙甘草三两,乌头五枚组成。临床一般以麻黄9 g,芍药9 g,黄芪9 g,炙甘草9 g,制川乌9 g为1剂用量。学用乌 头汤辨治临床常见疾病,需要辨清方中诸味药物功效及特点,权衡方药配伍及用量比例,如此才能更好地运用乌头汤辨治诸多疑难杂病。 1.1 剖析方药配伍乌头汤所对应的气虚寒湿骨节痹证的基本病理病证是气虚不得固摄,寒湿肆虐经脉,经脉阻滞不通。所以治疗气虚寒湿骨节痹证,其配伍原则与方法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1]。 1.1.1 针对证机选用温阳散寒蠲痹药寒袭营卫,可导致筋脉拘急,证见关节疼痛、难以屈伸,治当温阳散寒蠲痹,使寒邪得温则去,营卫调和,筋脉关节得利,如方中乌头。《神农本草经》载乌头“除寒湿痹,咳逆上气,破积聚寒热。”《本草正义》云:“乌头主治,温经散寒……且专为祛除外风外寒之响导者。”《长沙药解》云:“其性疏利迅速,开通关腠,驱逐寒湿之力甚捷,凡历节、脚气、寒疝、冷积、心腹疼痛之类并有良功。”可见其性辛温,通络力强,善治寒湿痹症,兼有温中散寒的功效,方中配伍以奏除寒湿痹、止关节痛、通畅气机、通达血脉之效。现代药理学研究其主要成分为乌头碱,具有抗炎、镇痛、强心、升压、抗癌的作用。 1.1.2 合理配伍益气药病人素有气虚,因此才会导致寒邪侵袭肌肤营卫关节,从而形成寒湿痹症。常见气短懒言,倦怠乏力。因此在针对主要病症时,必须合理配伍益气药,使邪去又益正,如方中黄芪、甘草。《神农本草经》记载“黄耆,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

伴马尾神经沉降征阳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疗效观察

伴马尾神经沉降征阳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手术疗效观察许鹏;史建刚;叶晓健;史国栋;许国华;侯洋;袁文;贾连顺 【摘要】目的分析马尾神经沉降征(SS)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表现特点,以及行改良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LSS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依据仰卧位MRI 横断面马尾神经是否沉降分为SS阳性组和SS阴性组.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29分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前、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疗效.结果 SS阳性患者109例,SS阴性患者17例,SS阳性发生率为86.5%.SS阳性组JOA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0.2±3.4)、(22.3±3.1)、(23.1±2.3)分,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 0.05);SS阴性组JOA评分术前、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分别为(11.1±4.4)、(21.4±5.4)、(23.6±3.1)分,术后JOA评分均较术前升高(P <0.05);但是,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S 阳性广泛存在于腰椎管狭窄患者中,并不影响患者术后疗效,SS阳性仍无法作为手术效果的预判指标,改良PLIF手术对SS阳性患者效果确切.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导报》 【年(卷),期】2016(013)015 【总页数】4页(P96-99) 【关键词】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腰椎管狭窄;马尾神经;磁共振成像 【作者】许鹏;史建刚;叶晓健;史国栋;许国华;侯洋;袁文;贾连顺 【作者单位】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03;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03;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200003;上海长征医院脊柱外科,上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