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篇1

【教材分析】

本课题处于初中化学第四单元第一课题,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双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单元基本概念集中,这些概念是全书的一个重点,所以本单元对于学生十分重要,它既是今后学习的理论基础,又是必不可少的工具。而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第二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的质量太小,书写和使用都很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教材还通过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生分析】

我县地处偏远地区,学生课外知识有限,而本课题内容又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课堂上需要老师尽可能的多提供一些信息,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好在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不过,他们并不知道原子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它的质量到底有多大,本课题就是要解决学生的这些问题。

【教学目标】

1. 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

构成,知道质子数、核电荷数、电子数的关系。

2. 让学生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知道中子数只和原子的质量有关,并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 通过比较、讨论、归纳等方法,逐步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重点:1。原子的构成

2.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原子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媒体】

1. 实验媒体:投影仪、挂图、多媒体

2. 学案(附后)

【教学设计思路】

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原子这种微观粒子只能靠分析宏观现象去诱发想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尽量使用多媒体、投影仪、挂图来诱发学生想象,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方法】

1、探究讨论法

新的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探究讨论促进学生多渠道地获取知识。师生不断问答,学生积极讨论,老师适当点拨和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有益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教学中我主要采用这种教学方式。

2、情景教学法

心理实验表明,人在满怀兴趣的状态下学习,注意力集中,思维最活跃,接受最快,记忆最好。所以在教学中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当重要。本课题内容抽象,对学生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3、分析比较法

让学生分析原子构成的表格,比较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以达到以下目的

a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b训练学生整理资料的技能

4、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习热情,促进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扩大教学容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

引入新课

教师展示水分解的动画

学生回忆前面讲过的分子、原子的概念

用情景教学法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回忆旧知

提出猜想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

【板书】课题1

原子的构成

学生思考,这里不用给出答案,留个悬念

利用问题把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很快引到本课重点

通过科学史实引入问题

老师介绍汤姆生发现电子的过程和卢瑟福做的а-粒子穿过金箔的实验后

提出问题:⑴原子是一个空心,还是一个实心的球体?

⑵原子能不能再分?如能,那么由哪些部分构成?

⑶原子中有带正负电的粒子,那么原子带电吗?

学生听介绍后再阅读p68内容,分组讨论

通过两个实例,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引导学生开始探究原子的结构,设计三个问题初步教会学生怎样探讨,从哪些方面探讨师生互动,得出结论

老师板书:

⑴原子是一个空心的球体

⑵原子能再分,由原子核和电子两部分构成

⑶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二者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由一小组学习组长陈述结果,其他组给予肯定或补充

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测,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利用挂图使学生较直观的看到原子结构【屏幕展示】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的图片

教师展示“原子的构成”挂图

让学生交流平时积累的有关原子弹的知识,争取找到原子弹爆炸的原因

学生观看挂图,印证上述结论学生交流后,归纳:原子弹是通过原子裂变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而制造出来的

同时在老师引导下发现:原子已经很小了,其中的原子核更小(引用书中比喻,原子如果是一个大的体育场,那么原子核就是里面的一只蚂蚁),电子就在这个相对广阔的区域内运动。

教师进一步肯定上面学生的结论

用具体实例使抽象的化学问题生活化

再次证明原子可分

利用适当的比喻使抽象的东西形象化

随着问题的不断深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微观世界

提出问题:原子核已经这样小了,它还能再分吗?

老师讲解:原子核能再分,它由更小的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但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原子核并不是一剖为二,一半是质子,一半是中子,并且在不同的原子中,质子、中子本身都一样,区别在于,不同的原子中所含的质子、中子数目不同。

【板书】1。原子的构成

原子

学生思考、讨论

1、引导学生建立世界是物质构成的,而物质是无限可分的观点

2、初步给学生建立了量变引起质变的概念。

3、很多学生会认为原子核是这样的结构,因此这里必须要提醒学生,更正他们错误的观点

引导学生继续讨论

老师提问:原子核为什么带电?

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原子核带电是由于质子带电引起,并且在同一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学生只有弄清楚原子核带电的原因,才能知道核电荷数和质子数的关系

通过展示表格让学生看到不同的原子其构成是不同的

鼓励学生多找出表中的异同点

【投影】:p68表4-2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1

1

6

6

6

8

8

8

11

12

11

17

18

17

学生观察此表,并分组讨论从表中能获得哪些信息?

通过分析数据培养学生整理资料的能力

巩固练习

教师归纳并

【板书】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提醒学生注意: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陈述讨论结果 1.不同的原子内质子数不同 2.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等

学生完成学案填空1-3题和填空题

学生对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容易混淆不清,所以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

及时反馈信息,教师给予及时的肯定

转入相对原子质量的学习

教师提问:原子已经很小了,它有质量吗?

【投影】

一个氢原子的质量:1.67×10-27 kg 一个氧原子的质量:2.657×10-26 kg

一个碳原子的质量:1.993×10-26 kg

学生观看投影后,发现原子有质量,只是很小

用具体的数据直观地告诉学生原子的质量到底有多小

得出公式

讲解:这样小的数字书写、使用起来都很不方便,好象用吨为单

位来表示一粒米的质量一样,因此一般不直接用原子的实际质量,而采用它的相对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2。相对原子质量

由于学生很难理解相对的意思,可举例说明

让学生阅读p69的内容,得出计算公式

①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帮助学生建立相对的概念

引导学生思考

提问:相对原子质量和实际质量的区别在哪里?

学生讨论后回答:相对质量是一个倍数关系,无单位;实际质量是真实质量,单位是千克

由学生自己找出区别,对相对原子质量的理解会更深刻

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老师指定查10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让学生分组比赛查阅p153相对原子质量表,看哪一组差得又快又准。

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情景教育

老师介绍张青莲教授的事迹

学生阅读p69的资料,

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拓展思维

巩固练习

老师讲解:电子的质量很小,只有一个质子质量的1/1836,因此可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

让学生通过查表去发现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关系【板书】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质子数+中子数,

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把p153的查阅结果p68的表相比较,去发现相对原子质量与质子数和中子数的关系

学生完成学案选择4-5和三题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教师及时评价,对学生的劳动给予肯定

【小结】本节课你学了什么?

所学知识:原子的结构和相对原子质量(学生完成)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整理、归纳本课内容,教会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堂练习】见学案

【板书设计】

课题1。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它是否就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呢

讨论结果:

⑴.原子是一个空心的球体

⑵.原子能再分,由原子核和电子两部分构成

⑶.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二者电量相等、而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提出问题:原子核已经这样小了,它还能再分吗?

1. 原子的构成

原子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2.相对原子质量

①相对原子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一个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质量和实际质量的区别:

相对质量是一个倍数关系,无单位;实际质量是真实质量,单位是千克

②相对原子质量(数值)=质子数+中子数

【学案】

一、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原子核由()构成

a 电子和质子

b 质子和中子

c 电子和中子

2、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

a 中子数

b 电子数 c相对原子质量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在化学变化中可分的粒子是( )

a 原子 b分子 c电子 d原子核

4、已知某原子的质子数为26,中子数比质子数多4,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a 26 b56 c82 d86

5、原子中决定相对原子质量大小的主要微粒是()

a质子数和中子数b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 d核电荷数

二、填空

在分子、原子、质子、中子、电子这些粒子中:

①能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____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

②显示电中性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

③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带负电的粒子是__________

④在同一原子中数目一定相等的是___________.

三、拓展应用

现有质量相同的钠、镁、铝三块金属,哪一种金属所含的原子最多?哪一种最少?为什么?

【课后作业】p70的习题1、2、3、4

《原子的构成》教案篇2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我是王。我今天分析

的内容是《原子的构成》。

依据我在教育实习中积累的经验和对现行课程标准的理解,本次说课我将分以下五部分谈谈我对这节课的理解和设计,它们分别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

首先让我们走进第一部分——教材分析:我将从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四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课题1。物质构成的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教学内容: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教材内容设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依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综合设定如下:①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②了解原子的实际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意义,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3提高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提炼规律的能力。4感受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在了解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以后,让我们再来看一下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我是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教材内容设置及

对今后教学的影响来制定教学重、难点的。

原子的构成和相对原子质量,这将是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新的物理量,因此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又将是本节课的难点;当然,引导学生通过数据分析获取信息,以及合理的使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微观世界,将是本节课成功的关键点。

刚才说到教学重难点的确定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说课的第二部分——学情分析。在认知方面,学生已经了解了分子、原子的概念,但对微观世界的了解还不深入;在能力方面,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想象能力以及通过数据的对比分析获取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心理方面,他们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求知欲强,好奇心胜,思维活跃。

中学化学的难点和分化点大多存在于理论课,针对这些情况,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进行理论课的学习,在课堂上我将采用适当的教法同时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在本课题中我将引导学生采用以下三种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即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使积极自主的课堂在学生的质疑、争论、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自然生成。

与学法相对应,为达成教学目标,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将主要采用启发讲授法,并辅以引导探究法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争使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

综合以上所有分析,我将教学资源进行了重新组合,安排如下教

学板块:导入新课,讨论探究,课堂小结,作业布置,我将以教学过程当中这四个环节为主线,来讲解本节课的具体设计。

首先是创设情境,在这个环节,首先我用多媒体展示一系列的图片,这组图片将带领学生从熟悉的宏观世界进入微观世界,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在这组图片中学生会从我们熟悉的分米大小开始,以逐步放大的途径进行一次奇妙的旅行,学生会看到:细胞、dna、原子和原子核、质子和中子。采用这一组图片的目的是引领学生逐步走进微观世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本节课学习创设探究的氛围。

图片展示后提出以下问题“以前我们学习了分子和原子,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但是它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么?”一些细心的同学通过刚才的观察可能已经看到原子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但也有些同学可能没有注意到,此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在此导入新课,为学生展示原子的构成的图片,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原子已经很小了,而其中的原子核更小,电子就在这个相对广阔的区域内运动。然后放大原子核,通过讲解告诉学生:原子核还能再分,它由更小的质子和中子构成。并引导学生写出原子的构成。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原子的构成,我将向学生简要介绍原子构成的发现史,并用多媒体演示卢瑟福做的a-粒子穿过金箔的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刚才所学分析卢瑟福得到的结论,让学生积极思考、大胆猜测、分组。

《原子的构成》教案篇3

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就。

教学重点、难点

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核素和同位素的概念

教学方法

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讨论相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新课引入视频观察、思考、讨论提出问题:1、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如果原子可以再分,它是由哪些更小的微粒构成的呢? 2、相对原子质量定义为“某原子的质量与C-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C-12原子是什么原子?阅读、归纳与整理联系上节课,从哪个原子结构模型就可以说明?从哪个结构图可反应出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质子、中子和电子的质量、相对质量和电量学生有了原子结构的新知识,能否进一步解析卢瑟福原子结构模型?说明从微观角度分析研究问题能力,化学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发展。空间想象力还未建立起来!应该对学生讲一个形象比喻,体育场与蚂蚁的关系。教师讲解:科学研究证明,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设疑】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为什么加”绝大多数”呢?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带电荷情况、质量大小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7中的数据进行比较阅读表1-7,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请

同学们比较一下质子、中子、电子带电荷情况,看看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中子不带电、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原子显电中性,说明每种原子中核内的质子数跟原子核外的电子数相等。教师追问:从微粒的质量大小分析,你认为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还是原子核外?为什么?相对于整个原子来说,原子核外某个电子的质量能否忽略不计? 学生展开讨论,大部分学生快就得出结论,相对于原子来说,原子核外某个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教师提问:请某位同学来总结一下有关原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电子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若这位同学不能完整总结出来,再请另一位同学来补充)教师引导: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注释,理解C-12原子的构成、相对质量的含义。被提问的同学回答: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电子的质量可以忽略不计,质子跟中子的质量基本相等。同时多数同学会提出下列问题:什么是相对质量?根据刚才同学们的研究,大家已获得一些共同的认识。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子的质量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的质量大小由核中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决定,由于原子显电中性,所以原子核内的质子数跟核外电子数相等。请同学们与同桌一起完成教材第30页“问题解决”。结束后请同学代表发言,汇报讨论结果。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讨论。有的小组会提出一些问题,如:什么是质量数?“AZX”是含义是什么?为什么在“AZX”中不直接标出中子数、电子数?等等。对于这些问题,由于难度不大,教师不一定要直接回答,可以让学生之间经过交流后自己解决,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还可以根据当时的教学活动情况和学生的个别

差异再适当补充一些实例,让学生分析研究,在这个基础上,就为学生在后续学习“核素”“同位素”、等基本概念打下了基础。讨论结果:1、质量数( A )=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且只要知道上述三个数值中的任意两个,便可推算出第三个。2、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表示为AZX课堂练习:1、钠原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那么它的中子数是多少?2、钠离子的质量数为23,质子数为11。那么它的中子数是多少?核外电子数是多少?3、硫原子的质量数为32,中子数为16,那么它的质子数是多少?核外电子数是多少?4、硫的二价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8,中子数为17,那么它的质量数是多少?5、氢氧根离子的质子数是多少?电子数是多少?……(做成图表)[讨论]回答:1、中子数为122、中子数12;电子数103、质子数16;电子数18 4、因为 S2- 核外电子数是18,即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后,是18,那么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6,则16+17=335、质子数是9;电子数是10夸克的发现【解决】根据以上所学,知道C-12指的是什么原子?【设疑】1、分子由原子构成,绝大多数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等基本粒子构成。那么基本粒子可不可再分呢?2、夸克的发现对我们有何启发?学生阅读《拓展视野》栏目小组讨论与交流学习核素、同位素概念指导学生阅读:P31—P32 提出问题:1、什么是核素?2、什么是同位素?课堂练习:下列的粒子中有几种核素,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有;元素有种① 11H ② 126C ③ 168O ④ 21H ⑤ 178O ⑥ 31H ⑦ 188O ⑧ 146C强调:质子数( Z )相同:表示同一元素,中子数( N )不同,质量数(A)不

同,原子也不同。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的,同位素是原子的互称。[讨论]回答: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具有相同的质子数,但中子数不一定相同。学生回答:人们把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称为一种核素。绝大多数元素存在多种核素。我们把质子数相同、质量数(或中子数)不同的核素互称同位素。核素有8种,其中互为同位素的有:①④⑥;②⑧;③⑤⑦。元素有三种。归纳:元素: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既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核素:具有一定质子数和一定中子数的原子;同种核素特征: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也相同。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同位素的应用学生阅读P32《拓展栏目》——同位素的应用然后归纳总结;课堂小结:学生回答:同位素的应用1、医学中于显影、诊断、治疗、消·毒等;2、农业上的辐射育种技术,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3、146C的放射性被应用于考古断代4、21H、31H是制造氢弹的材料;

作业布置:P33第2、3、4题

板书设计

《原子的构成》教案篇4

教学目标:

知识: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情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教案:原子的构成

2.3原子的构成 一、原子的构成 【知识解读】 1.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3.原子的结构: ①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③原子核中,一定有质子,但不是所有的原子核都有中子:如氢原子,原子核中只有一个质子,没有中子。 ④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同种元素的原子有很多种, 它们的质子数相同,但是中子数不同。如氢原子有三种,分别 叫氕pi ē、氘d āo 、氚chu ān 其结构如图: ⑤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⑥原子里含有带电微粒,但是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它们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恰好完全中和。 ⑦原子中,原子核位于原子中心,体积很小。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 ⑧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二、原子结构示意图(热点) 【知识解读】 1、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高速运动且分层排布。1-20号元素每个电子层上最多容纳的电子个数为 2、8、8。 2、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时(只有一个电子层时,电子数为2个),原子很难得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称为稳定结构。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都是属于8电子的稳定结构(He 最外层电子数为2) 3、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金属元素原子),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达到稳定结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个的原子(大多数非金属元素原子),易得到电子而达到稳定结构。 4、元素的化学性质是由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 三.相对原子质量 1.相对原子质量: (单位为1,通常省 略不写。)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3.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⒈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⒉知道同位素概念。 过程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地跟同学交流、自己完成讨论结果的方法,教师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地总结出规律。 情感态度: 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设计: 展示图片: 原子结构图 引入新课: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8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 阅读表1-8,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有同学会问:什么是相对质量? 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 原子核 质子中子 电性和电量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31相对质量1/1836 1.007 1.008 (2)归纳总结 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3)填写下表: 原子质子 数(Z)中子数 (N) 质子数+中 子数(A) 相对原 子质量 F 10 18.998 Na 12 22.989 Al 14 26.982 交流讨论: ⑴若用X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的质量数,用A Z X表示图中的原子组成分别为: ⑵质量数的概念:。 (3)电性关系: ⑷质量关系 整理归纳: ⒈原子的构成是本节重点,我们需要掌握的关系式: ⑴A Z 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A Z X q p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A:质量数; Z:质子数; q:原子个数; p:电荷数。 ⑵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 4.1《原子的构成》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资源分析】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课题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由于本课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强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像。 【教学策略分析】 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材中穿插了多张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将教材中的图、表复印放大、剪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1原子的构成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 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 了解元素的类别、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关系。 学习重点 原子的内部结构 学习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具准备 1-18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也就是说原子不能再破裂,它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是不是一个不可再分割的、简单的实心球体呢?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原子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自然界的任何粒子都是可分割的,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证明原子的可分性。 投影:原子结构模型 二、新授 (一)自学 请同学们自习教材P53-P55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了解以下知识: 1.原子能否再分,是否带电? 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么样构成原子的? 3.原子核外电的排布有何特点、规律? 4.举例说明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5.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何关联? (二)展示

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电性如何?空间如何分配? 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阅读“表3-1”完成下列问题: ①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②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③是否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原子核居于原子_________,占据的空间小,原子核外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内作______________。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做电子层。人们把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_______层,最多也只有______层。离核最近的称为_______层,能量最_______,离核最远的称为_______层,能量最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中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______个)。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钠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上图中,钠原子核外一共有______个电子层,第二层(次外层)上电子数为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 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 仔细观看图3-12填好下面的表格 元素类别最外层电子数稳定结构得失电子趋势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掌握相对原子质量的计量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析卢瑟福的a粒子轰击金箔对的实验,了解原子的内部结构。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索过程,形成化学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认识,同时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认识原子的构成,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难点:通过对a粒子轰击金箔实验的分析,掌握原子的结构。 三.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原子弹爆炸的图片,二战期间日本无条件投降除了中国人民的骁勇善战以外,还有美国向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扔了两颗原子弹,可见原子弹的威力之大。那原子的构造到底是什么样的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2.讲授新课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也就是说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不能再分的。那能不能将原子通过其他的方式进行再分呢? 生:能/不能 师:下面我们就跟随科学家们的研究脚步来了解原子的结构。 道尔顿在提出物质是有原子构成的,原子不可被创造也不可被毁灭,并提出原子是一个实心球体的假说。但是很快被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否定了。 汤姆森通过分析高压放电管的阴极射线,发现原子中有电子,从而引导学生得出原子是可分的。并提出“葡萄干布丁”模型。 后来他的学生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金箔的实验来研究原子的结构。 生:a粒子有三路径:①穿过金箔,说明原子内部的空间很大;②方向发生偏转,说明遇到了带正电荷的粒子,同性相斥;③极少数粒子被反弹,说明遇到了极大阻力。 师:这个极为坚硬,很小,带正电的核称为原子核。经过后来的研究发现,虽然原子核很小,仍是可分的,分为质子和中子。那质子、中子和电子之间有什么关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本教案是笔者讲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原子的构成》一节公开课的教学设计,《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本节 课得到了听课教师的肯定,同时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值得反思的地方。 一、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能描述构成原子的各粒子的电性、电量和质 量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利用图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培养运用想象、归纳等获取信息的方法;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良 好的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2 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本节在学生已有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基础上进一 步探究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知识结构,本节只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初步了解。由于缺乏粒子的观 点和微观想象力,对初三学生来说,研究一种看不见粒子的构成比较 困难。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借助直观的视频图片,通过分析宏 观现象去诱发学生的微观想象力;引导学生对课本上图表分析讨论、

归纳总结,从而加强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兴趣。3 重点和难点重点: 原子的构成、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形成。4 教学过程导入: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在其他情况下能不能再分呢?(在此投影原子弹的爆炸图片,课前发原子弹爆炸的相关知识卷)如果能再分,原子由什么构成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原子的构成,教案《《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教师活动: 多媒体投影原子的发现过程,播放卢瑟福a粒子散射模拟视频。提问视频中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 补充a粒子是带正电荷的微粒,异性电荷相互引吸,同性电荷相互排斥。提问为什么大多数a粒子能直线通过,极少数被直接弹回?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 原子内有一个很大的空腔,使绝大多第一文库网数a粒子能直线通过。 2 原子内还有一个体积很小,但质量很大且带正电荷的核,极少数a粒子被直接弹回。设计意图: 学生了解了原子的发现过程,通过a粒子散射模拟视频,微观的内容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的构成。教师活动: 投影课本70页图4-1原子的构成示意图,投影电子运动视频。得出结论: 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教师活动: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1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2)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2、过程与方法: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2)了解人类对原子结构的探索。 二、教学重难点 知道原子的结构,建立物质无限可分的观点。 三、预学设计 在预习的基础上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1)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自己的假设。 (2)预习“联想与启示”,试着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 四、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物质的.原子重新组合生成新的物质的过程。那么不同的原子(如氢原子和氧原子)有什么差异呢?上述问题的答案要从原子的内部去寻找,这就涉及到又一个新的问题:微粒—原子能不能分成更小的微粒?以“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为题,提出你的假设。 思考假设:我想:原子是一个实心球。原子象一个乒乓球。原子象一个气球。原子是一个空心球。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原子结构的求知欲讲述:在大家心目中的原子是一个没有内部结构的圆球。但是,经过20世纪整整一个世纪的努力,科学家们不但打开了原子的大门,而且发现小小的原子内部结构复杂,构成原子的基本粒子已经发现了很多种,至今仍然在探索中。人类对原子内部结构的认识是一部壮丽的史诗——1897年汤姆生发现电子,说明原子并不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1911年卢瑟福发现原子核。结合联想和启示,播放α粒子轰击金箔的动画。你能试着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解释吗?交流讨论:大多数的α粒子能穿透金箔,说明金原子内部有很大的空间,α粒子一穿而过。一小部分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路线,发生了偏转。说明原子内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信息技术教案、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原子的构成》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化学

《原子的构成》教案_教师资格面试初中化学 初中化学《原子的构成》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深入认识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而核外电子带负电;学习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 2.通过对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关系的研究,初步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3.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 验在科学发展历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原子的构成,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难点】 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以及原子不显电性。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讲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带负电的电子,人 类揭开了原子内部结构的秘密。 【提出问题】原子由哪些部分构成?电子是带负电的,为什么原子显 电中性性呢?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原子的核电荷数与核外电子数的关系后 就有答案了。 (二)探究新知 【动画演示】原子由位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这 些电子绕着原子核的中心运动,就像太阳系的行星绕着太阳运行一样。同学们可以看动画模拟演示。 【提出问题】结合动画,提问:原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原子核又是由什么微粒构成呢? 【学生回答】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包括质子和中子。 【提出问题】原子内各微粒的带电情况如何? 【视频播放】多媒体播放卢瑟福α-粒子散射实验,结合实验现象分析带电情况。 【学生回答】原子核内存在带正电的粒子,核外电子带负点。 【教师讲解】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而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 【展示图片】呈现表3-1中几种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教案(鲁教版化学)

第三节原子的构成 知识梳理 1.原子的结构 (1)原子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________和带负电的________两部分组成。 (2)在原子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________,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________,中子不带电。 (3)在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很小,只有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836,故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 (4)每一个原子只有一个原子核,_________的多少决定了原子的种类,所以同一类的原子中,其核内的________一定相同。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原子核核外电子(2)正电荷负电荷(3)原子核上(4)核电荷数质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原子结构示意图 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的________并不相同,因此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图2-5 图2-5是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圆圈表示________,圆圈里的数字表示________,弧线表示________。 答案:能量原子核核内质子数电子层 3.离子 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________,带正电荷的离子叫做________,例如: ________、________等,带负电荷的离子叫做________,例如: 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离子阳离子H+Fe2+阴离子OH-Cl- 4.相对原子质量 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原子核内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相对原子质量 疑难突破 怎样理解原子可分又不可分? 剖析: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将原子分成更小的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再分。 1897年,汤姆森发现了电子,并认识到电子是所有原子中共有的粒子,从而说明了原子是可分的。我们现在已经知道:质子和中子构成了原子核,原子就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两部分构成的,所以原子不是实心球体,它一般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问题探究 问题如何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初三化学《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是可以再分的,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原子核外的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可以画出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3.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性质。 4.了解离子的形成过程,认识到除了分子和原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6.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能应用相对原子质量解题。 二、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离子的形成过程; 3.核外电子的排布; 4.相对原子质量。 三、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离子的形成过程; 3.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四、知识讲解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 原子核 原子构成 中子(不带电) 电子(—)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不显电性:质子和电子带等量异种电荷 原子中:质子数= 核电荷数= 电子数=原子序数

电性关系 不带电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负电荷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正电荷的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相对原子质量 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数值,就是这种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 某原子的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碳-12原子质量的1/12 国际单位为1,一般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三)原子核外的电子排布 电子层是用来描述运动的电子离核远近的区域不同。电子能量最低、离核最近的叫第一层,能量稍高、离核稍远的叫第二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叫三、四、五、六、七层……这样,电子可以看作是在能量不同的电子层上运动。电子的这种分层运动,又叫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最小的、最基本的化学单位。了解原子的构成对于理解化学反应和化学反应的本质非常重要。下面是一个关于原子构成的教案,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 1. 理解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2. 理解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3. 能够用元素的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来标示一个原子。 4. 理解电子的能级和轨道概念。 教学准备: 1. 幻灯片或黑板。 2. 纸板或手工制作的模型原子。 3. 元素周期表。 教学步骤: Step 1:引入(5分钟) 向学生介绍原子的概念和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 Step 2:原子的构成(15分钟) 解释原子由三种基本粒子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质子和中子位于原子的核心,电子绕核心运动。通过幻灯片或黑板让学生了解原子结构图。

Step 3:质子和中子(15分钟) 解释质子和中子的性质。质子的质量为1,带正电;中子的质 量也为1,没有电荷。通过比较质子和中子的数量,解释原子 的质量数和原子的原子序数的概念。 Step 4:电子(15分钟) 解释电子的性质和运动方式。电子是负电荷粒子,质量可忽略不计。电子绕核心运动,类似于行星绕太阳的运动。引入电子的能级和轨道的概念。 Step 5:让学生制作模型(20分钟) 让学生利用纸板或手工制作的材料制作简单的原子模型。通过实际制作,加深学生对原子结构的理解。 Step 6:讨论和练习(20分钟) 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制作的原子模型,并回答以下问题: 1. 原子由哪些基本粒子组成? 2. 质子和中子分别位于原子的哪个部分? 3. 电子的运动方式是什么样的? 4. 用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来标示一个原子的方法是什么? Step 7:展示和总结(10分钟) 请学生展示他们制作的原子模型,并总结原子的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的性质以及用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标示原子的方法。 Step 8:作业(5分钟)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原子的结构(1)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这个一级主题,是初中化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课题是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二的内容,是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教材的体系中,学生于课题1 的学习中已经认识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运动的一些特点,对分子、原子以及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也有了初步了解,这为学习原子的结构做好知识准备。 原子的结构属于微观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者采用了大量的原子结构探究之旅的资料引入课题,并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内容较为抽象,如原子结构模型、核外电子排布、离子的形成等。这些抽象概念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没有适当的知识生长点,难以被学生同化。为了使学生顺应新的认知情境,调节自己的内部结构以适应特定学习情境,从一个认知平衡走向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的认知平衡,教者首先采用了大量的原子结构探究之旅的资料引入课题,同时引领学生思考,并在其头脑中初步建立原子的结构模型。继而通过设计学生易于接受,并有强烈兴趣的短语作为活动标题,如“揭开原子结构神秘的面纱”,组织学生阅读、汇报与交流,从而走进原子的王国,并了解原子的国情。 对于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同样采用诸如“扫描电子神秘的行踪”为活动标题,再用一个个的子活动,如“探求电子的运动特点” 、“发现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识别原子的‘身份证'”、“认识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等引发学生思考、探究,将远离学生生活经验的抽象知识,用日常生活中学生酷爱的“游戏”、喜闻乐见的“词语”逐一化解,把抽象概念演绎到具体的问题解决之中,使抽象认识具体化、形象化,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三、教学过程

《原子的构成》优秀教案范文

《原子的构成》优秀教案范文 《原子的构成》优秀教案范文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原子的构成及数量关系。 2.通过宏观模型理解微观结构,掌握微观学习思路。 3.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电性与数量关系。 2.教学难点:微观世界结构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可能同学们都不熟悉原子,但是提起原子弹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在 1945 年抗日战争的末期,美国空军将两颗原子弹投在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两个城市,使这两个城市遭受了灭顶之灾。可见原子弹的巨大威力。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于人类的重大作用。希望同学们努力学习,使用科技为人类造福。那么原子和核武器原子弹之间有什么关系?原子是一种怎样的微观粒子?相信同学们对它非常感兴趣,那就让我们共同来认识一下吧。 环节二:新课讲授 1.氧气的助燃性 【活动】多媒体展示原子结构,原子类比太阳系,围绕太阳转的行星好比核外电子,引导同学们通过类比得出原子的结构。 【问题】原子核结构? 【知识①】原子核又可以分为质子和中子。 【问题】将原子比成太阳系,我们会发现行星围绕着太阳转,是因为他们之间有一定的吸引力,那核外电子围绕着原子核运动,是不是也是因为它们之间有一定的作用力呢? 【知识②】它们之间是存在静电吸引力的,原子自身不带电,核外电子带负电,那相对应的原子核就带正电,原子核的正电来自于质子,因此质子带正电,而中子不带电。

【问题】既然原子本身不带电,那么在原子的微观结构中满足怎样的等量关系? 【知识③】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序数。 环节三:巩固提高 《探究在线·高效课堂》“基础在线”部分,氧原子、硫原子、氮原子的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O—8;S—16;N—14)。 环节四:小结作业 1.小结:引导学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作业:《探究在线·高效课堂》“能力在线”部分。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是不是和太阳系的行星一样有自己的规律呢?请同学们预习下节课内容,并思考一下这个问题,我们下节课一起交流一下。

化学德育教案--原子的构成

教学课题原子的构成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感受原子的存在 2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3、理解三种粒子是如何构成原子的,理解粒子数目间的关系。能力目标: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微粒观 情感价值: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利用化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理解三种粒子是如何构成原子的,理解粒子数目间的关系。 突破措施观察讨论联系实际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讨论探究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 【图片展示】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 【回顾讨论】观察水分解的微观示意图,你能说出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吗? 【过渡启发】原子在化学反应里不能再分。用其他方法能不能再分呢? 【播放视频】这是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视频。 【讲述,并提出问题】事实证明,原子虽小,但仍然可以再分,那么原子的结构到底是怎样的呢? 【讲述】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打开原子的大门,我们一起来探究----------原子的结构。 新授: 一、原子的发现 【思考】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的原子是什 化学变化的 实质是在化学变 化中分子可分, 原子不可分。 观看,倾听,思 考。 利用图片和视 频,结合国际 形势激发学生 的好奇心。利 用化学成就对 学生进行爱国 主义教育

么样的?请你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想象一下原子的结构。 【讲述】早在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 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是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粒构成的,即由原子构成。 【讲述】1803年,近代化学之父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提出了没有人能将原子再分的论断。他说,原子是实心球体。 【讲述】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通过实验发现了带负电荷的电子,摧毁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点,并建立了新的原子结构模型。 科学们从此叩开原子的大门,开始进一步揭示原子内部的秘密。 【讲述】1911年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α粒子散射实验”,即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 【提出问题】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记录你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现象。 【播放实验的视频】 【提出问题】根据这些现象,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呢? 【讲解】核电荷数即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目 【讲解】科学家通过不断的实验探究,获得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结论。 【播放】原子内部构成的动画 【问题讨论】构成原子的三种基本微粒质子、中子、电子各有何特点。 【小试身手】 【提出问题】请观察课本52页活动天地3-1倾听,了解历史 上“实心球模型” 的建立。 倾听,了解了历 史上“葡萄干布 丁模型” 观看视频,交流 观察到的现象: ①大多数α粒 子能穿透金箔而 不改变原来的运 动方向;②一小 部分α粒子改 变了原来的运动 方向;③极少数 α粒子被反弹 回来。 学生思考讨论交 利用化学发展 史对学生进行 热爱科学的德 育教育 对于问题的答 案,教师应该 讲透并让学 生记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