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1原子的构成 教案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1原子的构成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 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 了解元素的类别、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关系。

学习重点

原子的内部结构

学习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具准备

1-18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也就是说原子不能再破裂,它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是不是一个不可再分割的、简单的实心球体呢?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原子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自然界的任何粒子都是可分割的,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证明原子的可分性。

投影:原子结构模型

二、新授

(一)自学

请同学们自习教材P53-P55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了解以下知识:

1.原子能否再分,是否带电?

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么样构成原子的?

3.原子核外电的排布有何特点、规律?

4.举例说明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5.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何关联?

(二)展示

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电性如何?空间如何分配?

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阅读“表3-1”完成下列问题:

①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②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③是否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原子核居于原子_________,占据的空间小,原子核外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内作______________。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做电子层。人们把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_______层,最多也只有______层。离核最近的称为_______层,能量最_______,离核最远的称为_______层,能量最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中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______个)。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钠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上图中,钠原子核外一共有______个电子层,第二层(次外层)上电子数为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

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

仔细观看图3-12填好下面的表格

元素类别最外层电子数稳定结构得失电子趋势

(化学性质)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结论: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___________有密切关系。

(三)点拨拓展

1.某些花岗岩石材中含有放射性元素氡。一种氡原子的质子数为86,中子数为36,这种氡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_。

+X

2.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X的值为_______,根据元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你能获得的信息是________。

三、小结

原子核

1.原子

金属元素

2.核外电子的排布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四、达标检测

1.用“分子、原子、质子、电子、中子、原子核”填空

带正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带电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

在原子中数值相等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2.已知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右。请回答:

(1)表示的意义:。

(2)镁元素原子核外共有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3)镁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电子。

3.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有个电子(氦有个电子)。稀有气体元素旧称惰性气体元素,它们的化学性质比较。

4.下列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中叙述错误的是()

A.原子核体积比原子小

B.原子核带正电

C.原子内部有较大空间

D.原子是实心球体

5. 下列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的是()

A B C D

6.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推测下列元素的单质与金属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A. B. C. D.

五、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人教版初中化学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初三化学上册的第一课,主要内容是原子的构成。本节课通过引入原子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原子的组成和性质,为后续学习化学提供基础。 1.1 教材内容 本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前言:介绍原子的重要性和原子学的历史背景。 •基本概念:介绍原子的定义、原子颗粒和原子的构成要素。 •原子结构:介绍原子核、电子云和电子轨道理论,探讨原子的构成和组成。 1.2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理解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掌握原子的构成要素和原子结构。 •理解原子核和电子云的概念及其相互作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2.1 教学重点 •原子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原子的组成和构成要素。 •原子核、电子云和电子轨道的概念。 2.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原子观念。

•如何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组成和结构。 三、教学准备 为了顺利展开本节课的教学,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 3.1 教学资源 •课件:准备一份包含课堂重点内容和示意图的PPT 课件。 •实验器材:根据需要准备展示实验和示范实验所需的器材。 •音视频资源:准备一些与原子结构相关的音视频资源,便于直观地展示原子的结构和性质。 3.2 教学环境 •教室布置:保持教室的整洁,确保学生的视线不受干扰。 •座位安排:将学生座位安排成小组合作的形式,方便展开课堂互动。 •实验准备:将实验器材摆放整齐,确保实验可以顺利进行。 四、教学过程 本节课采用导入—讲解—实验演示—讨论—总结的教学过程。 4.1 导入(10分钟) 1.通过一个简短的视频或故事,引发学生对原子的兴 趣。 2.提问学生:你们听说过原子吗?它有什么特点?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 学习目标 知识技能: ⒈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⒉知道同位素概念。 过程方法: 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自己提出问题、并自主地跟同学交流、自己完成讨论结果的方法,教师多创设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地总结出规律。 情感态度: 让学生充分体验交流讨论、发现规律、得出结论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有关知识的同时又体验自己学习后获得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情景设计: 展示图片: 原子结构图 引入新课: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绝大多数原子的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质子、中子和电子是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这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等方面有什么差异?请同学们运用教材表1-8中的数据进行比较。 学生活动: 阅读表1-8,比较三种粒子的质量大小、带电荷情况。有同学会问:什么是相对质量? 构成原子的微粒电子 原子核 质子中子 电性和电量 质量/kg 9.109×10-31 1.673×10-27 1.675×10-31相对质量1/1836 1.007 1.008 (2)归纳总结 构成原子的微粒之间的数量关系

(3)填写下表: 原子质子 数(Z)中子数 (N) 质子数+中 子数(A) 相对原 子质量 F 10 18.998 Na 12 22.989 Al 14 26.982 交流讨论: ⑴若用X表示元素符号,Z表示原子的质子数,A表示原子的质量数,用A Z X表示图中的原子组成分别为: ⑵质量数的概念:。 (3)电性关系: ⑷质量关系 整理归纳: ⒈原子的构成是本节重点,我们需要掌握的关系式: ⑴A Z X的含义:代表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原子。 A Z X q p中各个字母的含义: A:质量数; Z:质子数; q:原子个数; p:电荷数。 ⑵电性关系: 原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 阴离子:核电荷数(Z)=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核电荷数(Z)=核内电子数—电荷数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3单元课题2原子的构成(第一课时)教案

课题一原子的组成 教材内容:新课标人教版教材初三化学(上)第四单元物质组成的神秘。课题一原子的组成,内容主要包含两个部分:研究原子的 组成和学习相关相对原子质量的相关知识。 课标要求: 标准活动与研究建议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写科普小论文:我想象中 组成的。的原子构造。 初步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看法, 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教课目的 1.知识与技术: (1)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的; (2)初步认识相对原子质量的看法,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能充足利用教材供给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 课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归纳等 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经过议论与沟通,启示学生的思想,逐渐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 和学习方法。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研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心主义看 法的教育。 教材剖析与设计思想 教材剖析 物质组成的神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学生此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行少的工具。而原子的组成又是学习物质构造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所以,原子的组成是本单元以致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要点。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看法的

基础上深入研究原子的内部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由,并介绍相 对原子质量。教材还介绍了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优秀贡献的 我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情剖析 学生在前方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累积的感性知识不充足,而 原子的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 表达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课的难点。教课策略剖析 因为本课题教材的特色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 故教材编排简短简要,内容浅易,并且许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 既加强了直观性,了如指掌,又便于进行类比、剖析,启示学生的想像。还能够初步培育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训练学生的表达 能力。 对于“原子的组成”这部分,因为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 学生缺少感性认识,所以教课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 协助手段,以加强教课的直观性。为了突出要点、打破难点,本设 计将联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构造的历史过程为主线, 指引学生睁开研究性学习活动。 教课要点:原子的内部构造、相对原子质量。 教课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课准备:①PPT 课件 ②原子放大构造模型(或图片) ③原子内部运动的动画 教课过程 创建情境 【P PT 出示】:古代哲学家庄子的话“一尺之椎 ,日去其半 ,万世不停”【设问】:这段文字的意思? 告诉我们一个什么科学道理? 【过渡】这句话告诉我们“物质是无穷可分的” ,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分子,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那么原子能否能够再分。假如能:那么我们想象的原子是什么样子的?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1原子的构成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认识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 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并初步学会分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 了解元素的类别、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关系。 学习重点 原子的内部结构 学习难点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教具准备 1-18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也就是说原子不能再破裂,它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那么原子是不是一个不可再分割的、简单的实心球体呢?大量的科学实验证明,原子不是一个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自然界的任何粒子都是可分割的,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电子,证明原子的可分性。 投影:原子结构模型 二、新授 (一)自学 请同学们自习教材P53-P55第一自然段,初步感知,了解以下知识: 1.原子能否再分,是否带电? 2.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几种,它们是怎么样构成原子的? 3.原子核外电的排布有何特点、规律? 4.举例说明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各部分所表示的意义。 5.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化学性质有何关联? (二)展示

原子的构成 1.构成原子的粒子有哪些?电性如何?空间如何分配? 2.原子中有带电粒子,那么整个原子是否带电?为什么? 3.阅读“表3-1”完成下列问题: ①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中子数有何关系? ②不同种类的原子内部结构有何不同? ③是否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原子核居于原子_________,占据的空间小,原子核外有一个相对较大的空间,电子在这个空间内作______________。核外电子运动经常出现的区域叫做电子层。人们把核外电子在不同的电子层内运动的现象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_______层,最多也只有______层。离核最近的称为_______层,能量最_______,离核最远的称为_______层,能量最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_____个(中有一层的,电子数不超过______个)。原子结构示意图 以钠原子为例,回答图中各部分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上图中,钠原子核外一共有______个电子层,第二层(次外层)上电子数为_______,最外层电子数为_______。 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关系 仔细观看图3-12填好下面的表格 元素类别最外层电子数稳定结构得失电子趋势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 教案

学习提纲 年级:九学科:化学学期:上设计时间: 课题课题1 原子的构成课型1课时 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认识与过程: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结 合张青莲教授的卓越贡献资料,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重点1.原子的构成2.相对原子质量 学习难点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 准备 教学媒体:电脑平台 课前训练1.分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与原子的区别:——————————————————。 激趣明标一、1964年我国原子弹爆炸视频 二、时光隧道,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三、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α粒子,即氦原子的原子核)提出问题 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教材P70-71,完成下列空白 构成原子的粒子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其中____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带负电,________不带电。比如氧原子的构成可以这样描述:由_____个质子和_____个中子构成一个_____原子核,_____个电子绕氧原子核高速运动,就构成了一个氧原子。 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____________质量的____________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所得的比值。 2、考考你: (1)你能解释卢瑟福的实验现象吗? (2)你能模拟描述原子的结构吗? (3)构成原子的各微粒的电性、电量的关系如何? (4)你能书写计算相对原子质量的数学表达式吗? (5)相对原子质量跟质子数、中子数有怎样的关系?

《原子的构成》教案

《原子的构成》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工作报告、活动总结、实习报告、演讲稿、规章制度、心得体会、自我鉴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work reports, activity summaries, internship reports, speeches, rules and regulations, experiences, self-evaluation, and other sample article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

【精编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原子的内部结构。前面已经学过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性、原子的不可分性,本节课立足于此继续发展对于原子的认识:除去“化学反应”这个前提的约束,原子也具有可分性。进而深入了解原子的构成,辩证认识其中各种粒子的一些基本特点和相互关系。探索原子结构的化学史料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涵,因此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科学研究过程中的实验、假说、模型、推证等科学方法的重要作用和质疑、反思、严谨等科学态度的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微观角度认识了水的三态变化、水的电解、氢气燃烧等变化事实,并且以此为载体形成了对于分子、原子的一些基本认识。本节课帮助学生进一步发展上述认识,但鉴于目前的实验条件还难以让学生直观看到微观真相,而学生本身又处于化学启蒙阶段,缺乏推断原子结构的知识基础,因此适宜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及微观模拟动画或者示意图,变抽象为具体,辅助学生的想象、推理,促进学生的体验和理解。 三、课时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二课时: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课时2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 课时1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并能说出原子的构成; 2.知道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3.知道相对原子质量的含义,并理解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引入】播放视频:原子的结构——原子弹的基石

【过渡】视频中展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向日本投放原子弹的片段,从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子弹爆炸所造成的威力是非常大的,战争对人类也造成了不可想象的伤害。那么原子弹的巨大威力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需要我们从最基本的原子结构说起。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讲解】我们知道,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非常小,构成分子的原子体积同样也非常小,科学家们已测定: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乒乓球跟地球相比。其实,科学家们对原子的认识与探索也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投影】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第一次提出近代原子学说,他认为原子是微小的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建立了实心球型原子模型;之后,汤姆生发现了电子并建立了枣糕型原子模型;卢瑟福通过“α粒子散射实验”,建立了有核原子模型;到了近代,在20世纪20年代,根据量子力学形成的电子云模型被学术界广泛认可。 【过渡】虽然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但是原子也是由其它粒子构成的。人类探索原子的结构经历了漫长的过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头发里的原子世界。 【播放视频】带你走进头发的原子世界 【投影】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讲解】科学家们一致认为: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与原子相比,原子核的体积更小,只有原子体积的几千亿分之一,如果将一个原子比作一个体育场,那么原子核的体积只相当于一只蚂蚁。【提问】原子核为什么带正电? 【讲解】在原子核中,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中子不带电。 【板书】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教案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海口实验中学杜晓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内部各微粒的特征; 3、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原子结构的模型,初步建立微观世界的观念; 2、通过对不同原子的构成的比较,培养学生从文字和表格、图形中获取信息,提高对比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原子构成的发现史,形成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是无可穷尽的观点。 二、重点、难点 1、重点:原子的构成及原子内部各微粒的特征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理解及其与质子数、中子数的关系 2、难点:原子的构成及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理解 三、教学方法 讨论、启发、视频模拟、对比归纳 四、教学过程 【引入】自然界蕴藏着无数的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 浩瀚的星空,群星闪烁,距我们最近的恒星也有4.21光年。宇宙到底有多大呢?人们还在探索着。 在人们肉眼看不见的微观世界里,同样奥秘无穷,那里有细胞、病毒、分子、原子……【教师展示】老师这里有一瓶水,构成水的微粒是水分子,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可以再分;(停顿)构成这把铁尺的微粒是铁原子。 【教师】还有比原子更小的微粒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共同探讨的课题——原子的构成。

【板书】课题1 原子的构成 【教师】人类为了揭开物质世界的奥秘,经历了漫长的征途。让我们跟随科学家走过的脚步,一起去感受认识原子的艰难而曲折的历程: 1803年,道尔顿最先向全世界提出: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实心球体。恩格斯在评价道尔顿的原子论时说:“原子论的提出,是人类向未被征服的领域进攻的开始。”此后近一百年,关于原子结构的认识没有大的变化。 大约100年以后,汤姆生在原子内发现了一种更小的微粒,这种微粒叫什么呢?——叫电子,从此人们终于抛弃了原子不可分割的陈旧观念。同学们可以看着汤姆生的原子模型,电子就像西瓜籽一样均匀镶嵌在整个原子中。 又过了十几年,汤姆生的学生卢瑟福通过精密实验证明原子不是像他的老师说的那样是一个实心球体,而是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极小的核,我们把这个核叫做原子核,电子像行星一样围绕原子核高速旋转。 【提问】听了老师刚才讲述的历史故事,同学们认为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吗?原子是由什么微粒构成的呢?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教师】经过了几代科学家的努力之后,现代化学认为原子内部都是类似这样一个结构:【课件展示】原子模型 【教师】①你能从这个模型中找出原子核和电子来吗? ②原子核是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核呢?(点击“原子核”屏幕上出现了渐放大的原子核结构示意图) 【教师】(1)原子内部各粒子分别带多少电量?请大家阅读课本P70找到答案。 (2)原子核所带电荷是由什么粒子决定的?核电荷数与质子数是什么关系?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3.2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 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2、了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原子的质量 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过程与方法 1、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体验猜想和模型方法在微观世界研究中的作 用。 2、体验“发现问题——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过程,初步 应用由现象到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体会到人们对物质世界的认识是不断深入,艰难曲折的,科学实验在科学发 展历程中起到重要作用,赏析科学家的创新过程。 教学重点 原子的构成,依据现象分析本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 原子的构成 教学过程 【课前练习】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2、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 在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_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导入新课】 原子的体积很小。如果将一个原子跟一个乒乓球相比就相当于将一个乒乓球 跟地球相比。 【展示图片】 【设疑】原子究竟能否再分? (猜想)我想象中的原子结构是什么? 【展示】原子发展的历程

早在公元前5—4世纪,古代希腊哲学家留基伯爵德谟克利特认为万物皆由大量不可分割的微小物质粒子组成,这种粒子叫做原子,各原子没有质的区别,只有形状、大小和位置的差异. 1803年,英国化学及物理学家道尔顿认为同一元素的原子,性质和位置都相同,不同元素的原子性质和质量都不同. 1897年,美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认为原子的模型为枣糕型,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 1909年至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和他的合作者通过α离子的散射实验证明了原子核带正电,提出了原子结构的核式结构学说。 即: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 【展示】构成原子粒子的电性和质量,表3-1几种原子的构成。 【分组讨论】观察表格,思考下列问题 1、质子数与中子数相等吗? 2、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吗? 3、不同种原子之间有哪些区别? 4、大家还能发现那些规律? 【教师小结并板书】 【课堂练习】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知识要点课标要求 1.原子的构成(重点)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 2.相对原子质量(重点)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学会查相对 原子质量表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日本对我国进行了非常不人道的侵 虐,当时穷凶极恶的日本侵略者最后为什么会投降呢?那是因为 美国给日本投了两颗原子弹,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巨大杀伤力摧毁 了日本最后的斗志……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 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其他变化或方法原子还可以再分吗? 交流讨论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原子的构成。 归纳总结 1.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核电荷数)就是所有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根据分析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的数据可知: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

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探究点二 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 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如何表示呢? 交流讨论 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归纳总结 (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 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12 1 *碳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 (3)跟质子和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拓展 原子的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 与性质 测定得出,绝对的 比较得出,相对的 数值 与单 位 非常小,单位“千克” 大于1,单位“1”,一般不写 以碳 12为 例 1.993×10-26kg 12 联系 (原子质量越大,其相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原子的结构》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出guo教案栏目。 教学目标 1.理解原子的概念、原子与分子的比较、原子的可分性。 2.了解原子的构成。 3.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与原子质量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1.重点、难点:原子和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2.疑点:(1)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2)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3.解决方法:以讲解为主,设计出一个个问题情境。利用实验,幻灯及比较表格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思考讨论,在教师的帮助下,自然地得出结论。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既然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很小的微粒,那么分子还能不能再分呢?以下先看一个实验: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观看氧化汞分子分解的示意图。

[讲解]:氧化汞分子由更小的微粒构成,受热时这些微粒彼此分开,成为汞的微粒和氧的微粒,这种微粒叫原子。 [板书]:一.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学生活动]:观察讨论氧化汞受热后发生的是什么类型反应?生成了哪些新物质? [提问]: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讲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只是重新组合;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变成新的分子,而原子仍然是原来的原子,所以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但在其他变化中(如原子核反应)中原子可以再分成更小的微粒;大多数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但也有些物质(如金属、稀有气体等)是由原子构成的,还有一些物质(如氧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 [教师活动]:对比分子的特征,引导学生归纳出原子的特征。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思考、讨论并找出原子的特征。 [板书]:2.特征: (1)原子有一定的体积和质量。 (2)原子在不停地运动。 (3)原子间有一定间隔。 (4)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5)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只是发生重新组合。 [巩固提问]: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课时 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教案与反思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圣哲学校蔡雨欣 第一课时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了解原子结构中的一些规律及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以及原子结构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 (2)了解原子结构模型建立的历程,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对原子结构模型的认识发展史切入,提高学生学习原子结构知识的兴趣,同时让学生体会科学探索过程的艰难曲折。 【重点】

原子结构的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难点】 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知识点一原子的结构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第53页,完成下列填空: 1.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中子不带电。 2.原子核内质子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因此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4.核内质子数不同,原子的种类不同。 【合作探究】 仔细分析第53页表3-1中的相关数据,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答: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含有中子,如普通氢原子的原子核不含中子。 【跟进训练】 1.下列各种粒子,带负电荷的是( A ) A.电子B.中子 C.质子D.原子核 2.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B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教案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相对原子质量三部分内容。第一部分重点介绍原子的构成,同时介绍了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然后又形象的介绍了原子的大小以及原子中各部分的大小和运动情况。 离子的形成是本课题的核心,是教学重点。为了说明离子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就必须介绍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和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层结构的特征与其化学性质的关系,为教学作一个铺垫。因此教材编写了“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材第二部分主要讲核外电子运动的特点,它有不同于宏观物体运动的规律,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学生对电子层的理解有一定困难,是教学的难点,但不是教学的重点。此处只要求学生对核外电子分层排布有一个初步观念就可以了。至于原子结构示意图,仅仅作为原子结构的一种表达手段,教学上不作要求,习题上也不要求会画。 第三部分介绍相对原子质量。由于原子很小,它的质量也很小,所以书写和使用都不方便,于是采用相对原子质量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考虑到此时学生尚无同位素的知识,不便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按各种天然同位素原子所占的一定百分比计算出来的平均值,所以此处只能要求学生对相对原子质量做含糊的、初步的了解(将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作为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使用)。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与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3)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学习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在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之间架起一座桥梁。 (3)运用形象恰当的比喻减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神秘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教育。 (2)逐步提高学生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1.原子的构成。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教学难点】 1.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2.核外电子排布。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先播放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的资料短片,然后教师简要结合国际形势“印巴核竞争”,指出“核力量”是一个国家国防实力的象征……继而“问题激疑”引入新课。 [问题激疑]为什么“原子弹的爆炸”会产生如此巨大的能量呢?要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原子结构的奥秘。 二、推进新课 1.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结构第一课时-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三单元构成物质的奥秘 课题2 原子的结构(第1课时)教案设计 隆回九龙学校罗安 一、【教材分析】 《原子的结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2 第1课时的内容。本节教材将视野放到了微观的世界,它沿着发现问题(矛盾)——实验现象分析——建立模型——解释现象的思路进行编写,可以弥补学生直接经验不足的局限,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在教学的过程中不必拘泥于对概念定义的文字辨析,防止学生死记硬背。可以这样说,本节课是初中化学知识链中的重要一环,它将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 二、【学情分析】 初中生易于接受宏观的感性认识,而对于微观的抽象知识则难以理解。本课题之前学生对微观世界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对原子的构成认识起来将十分困难。因此要用模型、图片、表格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从而架起从宏观到微观的桥梁。 三、【设计理念】 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教师重在引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合作,以理论为基础的合作探究式教学。力求做到两个体现和三个突出。体现新课程改革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以理论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突出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同时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以便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说出原子的结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能通过分析、推理得出原子的电性关系、数量关系; ②了解原子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的。 2、过程与方法 了解原子结构模型的发展历程,初步应用宏观和微观相结合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体会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 ②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原子的构成。 六、【教学过程】 包括以下几个环节:【知识回顾,情境导入】【自主学习,感悟新知】【合作交流,领悟新知】【盘点收获,整理所学】【达标检测,巩固提升】以理论探究活动为核心,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做出猜想、构建模型验证猜想,从而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跨越。

人教版初中初三年级九年级化学上册 原子的构成 相对原子质量 精品导学教案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三维目标要求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阅相对原子质量表。 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象、归纳、概括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进行加工。 2.通过学习知道建立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教学难点 相对原子质量概念的形成。 情境导入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向日本本土投掷了两颗原子弹,原子弹爆炸(如图)产生了巨大的杀伤力。原子弹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威力呢?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原子的构成 提出问题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通过其他变化或方法可以将原子再分吗?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 归纳总结 1.构成: 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2.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1)原子不显电性,是由于原子核所带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所带负电荷数电

量相等,但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数(即核电荷数)就是所有质子所带的电荷数(中子不带电),而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因此,核电荷数=质子数,由于原子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等,所以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分析教材中“几种原子的构成”数据可知:①在原子中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②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如氢原子。③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不同。 探究点二相对原子质量 提出问题原子虽小但也有质量和体积,它的质量如何表示呢? 讨论交流阅读教材讨论归纳,了解相对原子质量。 归纳总结 1.定义:国际上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表达式: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碳12原子质量×1,12。 3.跟质子和中子相比,电子质量很小,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即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知识拓展原子的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的对比: 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来源与 性质 测定得出,绝对的比较得出,相对的续表 原子的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数值与单位非常小,单位“千 克” 大于1,单位“1”,一 般不写 以碳12 为例 1.993×10-26 kg 12 联系相对原子质量=该原 子的质量(kg) 碳12原子质量 (kg)×1 12 (原子质量越大,其相 对原子质量也越大) 板书设计 课题2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一、原子的构成 原子原子核质子(每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二、相对原子质量 1.定义: 2.公式: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原子的质量,碳12原子质量×1,12。 3.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成功之处本堂课分析和讨论原子结构的科学史料,提高学生想象力,激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3.2原子的结构--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设计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二、学情分析 [内容分析] 物质构成的奥秘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学生今后学习化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与必不可少的工具。而原子的构成又是学习物质结构理论和认识元素的基础。因此,原子的构成是本单元乃至整个初中化学学习的重点。本课题是在学生学习分子、原子的概念的基础上深入探究原子的内部构成及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并介绍相对原子质量。 [学生分析] 学生在前面两个单元学到的微观知识有限,积累的感性知识不充分,而原子的构成内容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且教材语言以结论性的叙述型语言为主,这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本设计将结合教材图表,以人类认识原子内部结构的历史过程为主线,引导学生展开探究性学习活动,在具体设计时着重关注以下两点: 1、充分利用图、表、多媒体动画、科学史料来创设情景,将抽象问题形象直观化,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2、创设条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观察图表与动画、讨论交流等方式自主学习、探究,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结合科学推理与史料的佐证认识原子的构成。 三、教学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 教学难点: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 教学过程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班别: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理解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学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逐渐树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这一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特别是培养学生辩证学习知识、树立社会主义价值观,用知识使国家富强的意识。 重难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二、课堂导入: 1、观察右图,得到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思考:原子还可以在分吗?根据你已学的知识, 你认为原子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 3、原子是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可分割的实心小球呢?如果不是,那你想象中的原子是什么样的呢? 【化学史知多少】关于原子构成的化学史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认为:原子是不可分的实心球体; 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____________,于是他提出了西瓜模型; 1911年卢瑟福提出了原子有核模型,他认为电子就像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绕核做高速运动。【著名的α粒子散射实验】 为什么我们会观察到有的α粒子可以穿透金箔,有的不行?有的方向发生改变? 结论:原子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一个实心的球体。 三、学习研讨:思考并完成以下题目 (一)原子的构成 1、原子不是简单而不可分割的实心球体,那么,它由哪些部分构成?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53图3-9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尝试从图中获得相关信息并写在下面空白处。 定义学习: 核电荷数:原子核上所带的电荷数。核电荷数在数值上与__________相等。 【思考】原子是否带电(显电性)?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结: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原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原子的基本结构,分清原子核、核外电子、质子、中子及各自的特点; 2.通过对原子构成的理解,能够对原子不显电性进行阐述,并能够应用质子数、电子数、核电荷数之间的关系解答相应的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史料图片分析养成合作、交流习惯的同时,感受如何思考与找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想像与探究的学习精神,体验探究的心情,体味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中逐步发展和进步的,激发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2.强化物质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1)了解原子的结构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3)初步认识物质结构学习中的模型方法。 二、重点难点: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 三、课时安排:1课时 三、教学过程: 【引入】本节课我们首先探索原子的构成。 【板书】课题1 原子的构成 【过渡】原子到底能不能分?如果能分,它又是由哪些部分构成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本课题的第一个问题原子的构成。 【板书】一、原子的构成 【学生活动】让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投影】打出下列讨论题: 1.原子是由哪两部分构成的? 2.原子核和核外电子都带电,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3.原子核是由哪些粒子构成的?这些粒子有什么异同? 4.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 【思考】原子核居于原子中心,它在原子中的体积如何?占很大一部分吗? 【挂图】展示“原子的构成”示意图。

(学生观看挂图,说出自己从挂图上得到的有关信息) (学生陈述自己得到的有关信息) 【思考】1.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从何而来? 2.质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3.电子数与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有何关系? 【小结】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讲解】我们可选用一种跟原子质量相近的“砝码”来表示原子的质量,这就是相对原子质量。 【板书】二、相对原子质量 【提问】什么叫相对原子质量呢?它是如何来表示原子的质量的? 阅读教材相关内容。 【讲解】1个氢原子的质量为1.67×10-27 kg,作为标准碳原子质量的1/12为1.66×10-27 kg,所以 氢的相对原子质量=≈1。 1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26 kg。 所以氧的相对原子质量=≈16。 经过这样的计算得到的数字都比较简单,便于书写、记忆和计算,对于这个计算过程大家要掌握。 【小结】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