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10.

【参考答案】A

【解析】句意: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在家时穿着简朴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

“鹿裘”是偏正结构,意思是“鹿皮衣”,用作动词,穿着简朴的鹿皮衣,中间不能断开,“鹿裘以处”与前面“缁帛之衣以朝”结构一致,排除CD;

“于朝”是“立”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11.

【参考答案】D

【解析】“不同”错误。“冯”,通“凭”,依仗、倚托。句意:要扶着东西才能起立/茫茫的江面让人感觉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含义相同。

12.

【参考答案】C

【解析】“莫敖大心鼓励驾车的战士深入吴军”错误,原文是“吾将深入吴军”。

13.

(1)所以那个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叶公子高。

(2)我蒙谷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是国家的大臣。如果国家祭祀祖先(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做)吗?

【解析】(1)“崇”,使…高,或提高;“丰”,使…丰,或增加;“叶公子高是也”,判断句,就是叶公子高。(2)“人臣”,一个人的大臣;“血食”,祭祀祖先;“岂”,难道。

14.最后一段莫敖子华是怎么劝谏楚威王的?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先用楚灵王喜欢细腰的故事,指出了君王的行为对国人而言影响是巨大的;②再指出楚威王不喜好贤臣的事实,劝楚威王罗纳贤臣。

【解析】由“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可知,首先用楚灵王的事例,指出因为楚灵王喜欢细腰,因而楚国的人便少吃饭,可见君王的行为对国人而言影响是巨大的;由“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可知,再明确指出“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的现实,接着假设“如果大王真是喜好贤臣的”,那么上述五种贤臣,都可以被楚威王招来,从而劝楚威王罗纳贤臣。

【参考译文】

楚威王问莫敖子华说:“从先君文王到我这一辈为止,真有不追求爵位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吗?”莫敖子华回答说:“君王您问的是哪一类大臣呢?”威王说:“您这话说的是谁呢?”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在家时穿着简朴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所以那个廉洁奉公,安于贫困,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令尹子文。从前楚国叶公子高,出身微贱,而有柱国之才;平定了白公之乱,使楚国得以安定,发扬了先君的遗德,影响到方城之外,四境诸侯都不敢来犯,使楚国的威名在诸侯中未受损伤。在这个时候,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叶公子高享用六百畛土地的租税。所以那个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叶公子高。从前,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双方对垒,士卒已经短兵相接。莫敖大心拉着驾车战士的手,望着他们叹气说:唉!各位啊!楚国亡国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吴军,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抓住一个敌人,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楚国也许还不至于灭亡!所以,那个不怕断头,不怕剖腹,视死如归,不顾个人利益,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莫敖大心。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吴国连攻三关,攻入楚都郢。楚君逃亡,大夫跟随,百姓流离失所。楚臣蒙谷在宫唐与吴军遭遇,蒙谷撇开吴军跑到楚都郢,说:‘如果有孤子可以继位,楚国大概可免遭灭亡!’于是他来到楚宫,背上楚国法律离次大典,乘船浮游于江上,逃到云梦地区。以后楚昭王返回楚都郢,百官无法可依,百姓混乱;蒙谷献出了离次大典,百官便有法可依,百姓得以治理。蒙谷立了大功,等于使楚国得以保全,楚王封他为执圭,给他封田六百畛。蒙谷生气地说:‘我蒙谷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

楚王叹息道:“这些都是古人。现在还有这样的人吗?”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楚灵王喜欢细腰女子,楚国的人便少吃饭,(使自己的腰都细起来,以致)要扶着东西才能起立,虽然想吃东西,但总是忍着饿不吃;这样饿下去,就有死的危险,可是人们无所畏惧。我听说,国君喜好射箭,大臣也会去学习射箭。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而已,如果大王真是喜好贤臣,上述这五种贤臣,都是可以被大王招来的。”

二、

10.

【参考答案】FJN

【解析】考查准确断句的能力。

句意:诸王都要出守藩国,又要营造修建宫室。兴建和征发越来越多,这难道是疲惫的人民所希望的吗?

“诸王今并出藩”中,“诸王”是句子的主语,“今并”是句子的状语,“出”是句子的动词,“藩”是句子的宾语,故应在宾语后断开,选“F”。

“又须营构”中,“又”是连词,“需营构”是谓语,故应在“J”处断开。

“兴发数多”中,“兴发数”是句子的主语,“多”是句子的谓语,而后文中“岂”是连词,意为难道,故应在“多”和“岂”之间断开,选“N”。

11.

【参考答案】D

【解析】考查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

A.“周”,《阿房宫赋》中也指遍及、普遍。句意:陛下所考虑的遍及万事万物/瓦楞长短不一,比全身的丝缕还多;

B.“薄”,《孔雀东南飞》中指浅薄。句意:减轻赋税/千万不要为了(一个)妇人去寻死,(你和她)贵贱不同,(休掉了她)哪里就算薄情呢?

C.“讪谤”,《红楼梦》中也指毁谤。句意:言辞激烈直率就近似毁谤/更何况那些野史中,有毁谤君主国相;

D.“恒”,《齐桓晋文之事》中也指长久。句意:一直在宫里饲养/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就会)不服从约束、犯上作乱,没有不做的了。

12.

【参考答案】B

【解析】“唐太宗面对张玄素劝谏时将自己与夏桀、商纣相比的警告”说法有误。根据原文“卿以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可知,“将自己与夏桀、商纣相比”的是唐太宗。

13.

【参考答案】

(1)如今我们上承百王征战之末(刚刚统一了天下),恰逢民生凋敝之际,一定要用礼仪制度加以节制。

(2)想到(君位)高而险,就要不忘谦虚,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害怕骄傲自满就想到要像江海那样居于百川之下。

【解析】(1)“属”,恰逢、正好等;“节之以礼制”,是状语后置的句式,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为“用礼仪制度”“凭借礼仪制度”等。(2)“自牧”,加强自身修养,“自牧”为“牧自”,是宾语前置句;“下”,居于…之下。

14.

【参考答案】张玄素:直接劝谏,指出危害;长孙皇后:借古喻今(或举例说理),委婉劝说。

【解析】根据原文中张玄素劝谏的语句“唯当弘俭约,薄赋敛,慎终始,可以永固。方今承百王之末,属凋弊之余,必欲节之以礼制”“岂有初则恶其侈靡,今乃袭其雕丽?每承音旨,未即巡幸,此乃事不急之务,成虚费之劳。国无兼年之积,何用两都之好?劳役过度,怨黩将起”可知,他是直接劝谏,指出危害。

根据原文中长孙皇后劝谏的语句“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可知,长孙皇后是借用了史书中晏子劝谏齐景公的事例,借古喻今,委婉劝说。

【参考译文】

天下不能单凭武力征服,神明不可以一味依赖。只应当大力提倡节俭,减轻赋税,慎始慎终,才可以永保江山安泰。如今我们上承百王征战末期(刚刚统一了天下),恰逢民生凋敝之际,一定要用礼仪制度加以节制。前往东都的日期还没有确定,就下令修缮东都的宫殿。诸王都要出守藩国,又要营造修建宫室。兴建和征发越来越多,这难道是疲惫的人民所希望的吗? 陛下你当初平定东都洛阳,看见那些豪华奢侈的宫殿,下令全部拆毁,所以天下安定,人们全都欣喜敬仰。哪里有开始憎恶它的奢华,现在却要承袭它的华丽装饰?(地方) 常常接到陛下出巡的旨意,而您没有马上前往巡幸,这就是从事并不紧急的事务,成为白白浪费人力物力的事情。如今国库没有两年的积蓄,哪用得着修建两个都城?老百姓的劳役过重,就会产生怨恨诽谤。”太宗对张玄素说:“你认为我比不上隋炀帝,那么跟夏桀、商纣相比又怎样呢?”张玄素回答说:“如果这座宫殿最终修好,那么就会同他们一样走到天下大乱的末路上去!”太宗叹息着说:“我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件事,于是到了如此地步。”他转过头来对房玄龄说道:“如今张玄素上表奏事,洛阳宫殿实在也不应该修建。然而地位低的人冒犯地位高的人,历来都不容易做到,要不是张玄素忠贞正直,怎么能做到呢?”

贞观八年,陕县丞皇甫德参上书触怒了唐太宗,太宗认为这是毁谤。侍中魏征进言道:“自古以来上书奏事,往往言辞激烈直率。如果不激烈直率,就不能打动人主的心。言辞激烈直率就近似毁谤,希望陛下仔细考虑他的建议是否可行。”太宗说:“不是您就不能讲这样的话。”

唐太宗有一匹骏马,特别喜爱它,一直在宫里饲养,后来没有生病却突然死掉了。太宗迁怒于养马的宫人,将要杀掉他。长孙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了要杀人,晏子列举养马人的罪状:‘你养马而马死了,这是你第一条罪状。让国君因马杀人,百姓知道了,必定怨恨我们国君,这是你第二条罪状。诸侯听到这个消息, 必定轻视我们齐国,这是你第三条罪状。’齐景公于是赦免了养马人。”太宗的怒气才消解。他又对房玄龄说:“皇后在各种事情上竭诚开导我,对我很有好处。”

太宗曾对苑西监穆裕大发脾气,下令在朝堂上杀掉他。当时高宗为皇太子,急忙进谏,太宗的怒气才消退。太宗说:“自从我治理天下以来,虚心接纳正直的意见, 皇太子从小在我身边,经常看见我欢迎直谏之臣,就养成了这样的习性,所以才有今天的进谏。”

三、

10.

【参考答案】B

【解析】句意:现在如果我们去攻打韩国,就等于是劫持周天子,劫持周天子是一个恶名,而且也不见得能获得什么利益,反而落得一个不仁不义的坏名。进攻天下人都不愿意进攻的地方,这是危险的。

“劫天子”,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所不欲”构成所字结构,作“攻”的宾语,动宾结构完整;“危”,是对前面情况“攻天下之所不欲”的判断,此处应单独成句,以显示强调。因此应在“危”前断开,排除A。

11.

【参考答案】C

【解析】

12.

【参考答案】C

【解析】“张仪主要败在急于争名夺利上”错误,结合司马错的话“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可知,攻韩劫天子的结果是得恶名,未必利,很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故张仪之败应在罔顾秦国国情,急躁冒进,不考虑后果上。

13.

【参考答案】

①蜀国,是一个西边偏僻的国家,用戎狄作为首领,并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祸乱;

②因此如果攻占了蜀国,但天下人不会认为我们暴虐;即使抢走蜀国的一切财富珍宝,诸侯也不会认为我们贪婪。

【解析】①“夫蜀,西僻之国也”,判断句;“长”,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作为首领;“乱”,祸乱。②

【参考答案】①考虑了秦国地少民贫的现实条件;②更易于施行并有名利双收的好处;③不会招到天下人的非议和注意;④没有像攻韩那样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解析】结合“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可概括出,他考虑了秦国地少民贫的现实条件。结合“蜀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可概括出,他的策略更易于施行并有名利双收的好处。结合“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诸侯不以为贪”可概括出,这样做不会招到天下人的非议和注意。结合“今攻韩劫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韩自知亡三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可概括出,这样没有像攻韩那样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参考译文】

司马错和张仪在秦惠王面前争论。司马错主张秦国讨伐蜀国,张仪说:“没有讨伐韩国好。”秦惠王说:“请让我听听你们的道理。”张仪回答说:“我们先跟魏国亲近,与楚国交好,然后再出兵到三川,堵住辕和缑氏山的隘口,挡住通往屯留的路,让魏国出兵切断南阳的通道,楚国派兵逼近南郑,而秦国的军队再攻打新城、宜阳,兵临东周、西周的城郊,声讨二周君主的罪行。随后乘机侵占楚、魏两国的土地。周王室知道自己没有救了,一定会交出九鼎宝器。我们据有了九鼎,控制了地图和户籍,抉持周天子来号令天下,天下没有谁敢不听我们的命令,这才是帝王之业。至千蜀国,那是西方偏僻的国家,用戎狄作为首领。攻打蜀国,会使士兵病惫,使百姓劳苦却不足以成就威名;即使夺取了那里的土地,也算不得什么利益。臣常听人说:‘争名要在朝廷上争,争利的要在市场上争。’现在的三川地区和周王室,正是天下的大市场和朝廷,可是大王却不去争,反而争夺戎、狄等蛮夷之邦,这就距离帝王之业太远了。”司马错说:“不对,我听到过这样的话:“要想使国家富强,务必先扩张领土;要想兵强马壮,必须先使人民富足;要想得到天下,一定要先广施仁德。这三个条件具备了,那么王业就会随之实现了。’如今大王地盘小而百姓穷,所以我希望大王先从容易的事着手。蜀国是一个偏僻小国,以戎狄为首领,并且有像夏桀、商纣一样的祸乱。如果用秦国的军队去攻打蜀国,就好像派狼群去驱逐羊群一样简单。秦国得到蜀国的土地可以扩大疆域,得到蜀国的财富可以使百姓富足;虽是用兵却不伤害百姓。并且又让蜀国自动屈服。因此秦国如果攻占了蜀国,但天下人不会认为我们暴虐,即使抢走蜀国的一切财富珍宝,诸侯也不会认为我们贪婪。这样,我们只要做伐蜀一件事,就可以名利双收,其至还可以得到除暴、平乱的美名。现在如果我们去攻打韩国,就等于是劫持周天子,劫持周天子是一个恶名,而且也不见得能获得什么利益,反而落得一个不仁不义的坏名。进攻天下人都不愿意进攻的地方,这是危险的。请允许我讲明其中的缘故:周王室是天下的宗室,齐国是韩国和周国的友好邻邦,如果周天子自己知道要失掉九鼎,韩王自己清楚要失去三川,那么两国必然联合起来,共同采取对策,依靠齐国和赵国,并且向楚国、魏国求援,两国会自动地把九鼎献给楚,把土地割让给魏,这一切大王是不能阻止的,这也就是臣所说的危险所在,比不上攻打蜀国那样万无一失。”秦惠王说:“很好!我采纳你的意见。”最终秦国出兵讨伐蜀国,十月夺取了那里的土地,然后平定了蜀国,把蜀主的名号改为侯,并且派秦臣陈庄去作蜀的相国。蜀地归属秦国以后,秦国就越发强盛富足,轻视天下诸侯了。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0.文中画红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择正确答案的标号。 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 而U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己”的“已”意思不同。 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B.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2)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14.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1. 【参考答案】A 【解析】句意:我认为玩乐事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忧患却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句式结构一致,各自成句,排除BCD。 11. 【参考答案】D 【解析】A.正确。句意: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B.正确。刚刚;纵横。句意:张养浩刚刚十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 D.文中的“疏”指臣子向帝王进呈的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的奏章。 12. 【参考答案】B 【解析】“直接给皇帝上疏”错误,原文是“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据此可知,不是直接给皇帝上疏。 13. 【参考答案】 (1)逢父亲丧事,守孝期未满,(朝廷)又用吏部尚书的职位征召,(张养浩)坚决推辞不任职。 (2)(张养浩)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官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解析】 (1)“丁父忧”,逢父亲丧事;“召”,征召;“不起”,不任职。 (2)“出粜”,卖米;“诣”,到;“易”,换取;“吏弊不敢行”,宾语前置,“吏不敢行弊”。 14. 【参考答案】①“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②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③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④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⑤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根据“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知,“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据此也可知,他仰慕孟子,故“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 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张养浩为官也以此为标准。具体体现在: 根据“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诂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可知,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 根据“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可知,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 根据“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可知,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 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质检卷(C)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质检卷(C)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秋,匈奴围韩王信于马邑,信数使使胡 亡走匈奴。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与信及匈奴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汉兵击之,匈奴辄败走,已复屯聚,汉兵乘胜追之。会天大寒雨雪,士卒堕指者什二三。 上居晋阳,闻冒顿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逾句注。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安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 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欲驱,太仆滕公固徐行。至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令樊哙止定代地。上至广武赦刘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帝南过曲逆,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乃更封陈平为曲逆侯,尽食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B.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C.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D.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文中指"匈奴"。因胡地在北,越地在南,胡越可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B.什二三,意为"十之二三"。什,指由十个单位合成的一组。 C.械系,用刑具把犯人锁起来。械,这里指枷锁和镣铐之类的刑具。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专项练习(共18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下列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伐越”“自伐者无功”中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故曰圣人蚤从事焉”中的“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中的“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 D.“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中的“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2.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事请不烦出敕”中国的“敕”,指“皇帝的命令”,《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敕造”,意为奉皇命而建。 B.“乞容臣出牒处分”中的“乞”,文中义为“请求”,与《陈情表》中“愿乞终养”的“乞”意思相同。 C.“古有讨除不胜者”中的“胜”,文中义为“尽”,与《春江花月夜》中“青枫浦上不胜愁”的“胜”意思相同。 D.“帝然之”中的“然”,文中义为“认为……正确”,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然”意思不同。 3.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泰尝举有道,不就”中的“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缓急,“缓急得以应援”和《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中“作息”一样都是偏义复词。 B.京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一般指首都。《宋史·欧阳修传》文中“京师”指的是开封府。 C.图籍,地图和户籍,文中“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代指北宋河北、河东、陕西三路的疆土和人民。 D.台谏,台官与谏官之合称。宋朝时以御史为台官,以谏议大夫等为谏官。 5.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秦,是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因项羽灭秦后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而得名。 B.“资其众,卒平天下”中的“卒”,终于,与《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中的“卒”意思相同。 C.“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中的“俶傥”,卓越不凡,与《报任安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中的“倜傥”意思相同。 D.“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中的“济济”,众多的样子,与成语“济济一堂”“人才济济”中的“济济”意思相同。 6.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中的“为婚”指的是结为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约为婚姻”的意思相同。 B.三晋指战国时的韩国、赵国、魏国,因从春秋时的晋国分化而来,史称“三家分晋”。 C.“以国让子之”的“让”意为让给,与《谏逐客书》中“太山不让土壤”的“让”不同。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语句解析专项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文言文语句重点字词解析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孝昭皇帝时,北军监御史为奸,穿北门垣以为贾区。胡建守北军尉,贫无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爱走卒甚厚。建欲诛监御史,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之,斩之则斩之。”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日取彼走卒前拽下堂。建曰:“斩之。”遂斩监御史。护军及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遂上奏以闻,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北军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武之心、勇猛之意,以率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臣闻黄帝《理法》曰:‘垒壁已具,行不由路,谓之奸人,奸人者杀。’臣谨以斩之,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也。’建有何疑焉?”建由是名兴。后至渭城令死。至今渭城有其祠也。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吾欲小则守,大则攻,其道若何?”仲尼曰:“若朝廷有礼,上下有亲,民之众皆君之畜也,君将谁攻?若朝廷无礼,上下无亲,民众皆君之仇也,君将谁与守?”于是废泽梁之禁,弛关市之征,以为民惠也。 文王曰:“吾欲用兵,谁可伐?”太公望曰:“密须氏疑于我,可先往伐。”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义。”太公望曰:“臣闻之:先王伐枉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不及。”文王曰:“善。”遂伐密须氏,灭之也。 楚庄王伐陈,吴救之,雨十日十夜,晴。左史倚相曰:“吴必夜至,甲列垒坏,彼必薄我,何不行列鼓出待之?”吴师至楚,见成陈而还。左史倚相曰:“追之。吴行六十里而无功,王罢卒寝。”果击之,大败吴师。 (摘编自《说苑·指武》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曰/取彼/ B.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曰/取彼/ C.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曰/取彼/ D.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曰/取彼/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欲诛监御史”与“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两句中的“诛”字含义相同。 B.“不知所以”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C.“昧死以闻”与“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 D.“王罢卒寝”与“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卒”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军监军御史为非作歹,打穿军营墙垣来经商谋利,胡建对此非常不满,让士兵斩杀了他。 B.皇帝没有处罚擅杀大臣的胡建,是因为他认为胡建并没有违背国家的礼仪,他的做法合情合理。 C.鲁哀公从孔子的话中,认识到了民心的重要性,所以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给老百姓恩惠。 D.太公望认为先王讨伐邪恶不正、地势险峻、行为过当的国家,密须国“疑于我”,因此可以讨伐。 1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贫无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爱走卒甚厚。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5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2023浙江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 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呜呼,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 惟知所用尔。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改) 材料二: 秦观:臣读五代史,见王朴为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后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非所谓天下之真材,其孰能与于此。 (选自《历代名贤确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把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 及A见B其C议D论E伟F然G益H以I为J奇K引L与M计N议O天P下Q事R无S不T 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古代既可以指平民百姓,也可以指人格卑鄙的人,本文中的“小人”指后者。 B、“数顾大臣问治道”的“顾”,与“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中的“顾”意义不同。 C、文学,一般指经学或儒学,往往包含写作方面的才能,与现代“文学”含义不同。 D、“京师之制”的“制”,意为形制、样式,与《岳阳楼记》“增其旧制”的“制”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宗多次向大臣们询问良策,文士都认为以文治为先,只有王朴等人讲求用兵之策,世宗对此很满意,后决心重用王朴。 B、王朴预测了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最先平定,并州可以在最后灭亡。后来果真像王朴说的一样,并州是最后臣服的。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最新名校模考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名校模考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江西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三思慕其(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逸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选自《旧唐书·僧一行》) 材料二: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宇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一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有流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簌簌。既而谓其徒曰:“今目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道达耶?”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右疾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后宽乃服衰绖葬之,自徒步出域送之。 (选自《酉阳杂俎》)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一行固A辞以B疾C不应命D后步往E荆州当阳山F依沙门G悟真以H习梵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出家为僧”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寻”字含义不同。 B.“一行立于门屏间”与“提刀而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立”字含义相同。 C.“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两句中的“诣”字含义不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为了躲避武三思,出家为僧,在嵩山隐居,拜师普寂。唐睿宗时,他以生病为托词,拒绝了睿宗的征召。 B.虽然宫中人数众多,但一行仅将花名册看了一遍,就将花名册合上背诵,一连几页背诵下来,一字不差,唐玄宗对一行十分佩服。 C.卢鸿所写文章,长达几千字,且多有生字,措辞怪异;一行只看了一遍,便放在了桌上,卢鸿认为一行粗率,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D.一行曾在环境优雅的天台山国清寺跟随普寂禅师学习算法,普寂禅师十分赏识他。一行在这里废寝忘食,将算法全部掌握。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真题+优化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真题练习 (一)(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 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二)(2022年全国甲卷) 文言文阅读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10. 【参考答案】A 【解析】句意: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在家时穿着简朴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 “鹿裘”是偏正结构,意思是“鹿皮衣”,用作动词,穿着简朴的鹿皮衣,中间不能断开,“鹿裘以处”与前面“缁帛之衣以朝”结构一致,排除CD; “于朝”是“立”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11. 【参考答案】D 【解析】“不同”错误。“冯”,通“凭”,依仗、倚托。句意:要扶着东西才能起立/茫茫的江面让人感觉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含义相同。 12. 【参考答案】C 【解析】“莫敖大心鼓励驾车的战士深入吴军”错误,原文是“吾将深入吴军”。 13. (1)所以那个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叶公子高。 (2)我蒙谷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是国家的大臣。如果国家祭祀祖先(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做)吗? 【解析】(1)“崇”,使…高,或提高;“丰”,使…丰,或增加;“叶公子高是也”,判断句,就是叶公子高。(2)“人臣”,一个人的大臣;“血食”,祭祀祖先;“岂”,难道。 14.最后一段莫敖子华是怎么劝谏楚威王的?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先用楚灵王喜欢细腰的故事,指出了君王的行为对国人而言影响是巨大的;②再指出楚威王不喜好贤臣的事实,劝楚威王罗纳贤臣。 【解析】由“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可知,首先用楚灵王的事例,指出因为楚灵王喜欢细腰,因而楚国的人便少吃饭,可见君王的行为对国人而言影响是巨大的;由“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可知,再明确指出“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的现实,接着假设“如果大王真是喜好贤臣的”,那么上述五种贤臣,都可以被楚威王招来,从而劝楚威王罗纳贤臣。 【参考译文】 楚威王问莫敖子华说:“从先君文王到我这一辈为止,真有不追求爵位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吗?”莫敖子华回答说:“君王您问的是哪一类大臣呢?”威王说:“您这话说的是谁呢?”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在家时穿着简朴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所以那个廉洁奉公,安于贫困,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令尹子文。从前楚国叶公子高,出身微贱,而有柱国之才;平定了白公之乱,使楚国得以安定,发扬了先君的遗德,影响到方城之外,四境诸侯都不敢来犯,使楚国的威名在诸侯中未受损伤。在这个时候,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叶公子高享用六百畛土地的租税。所以那个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叶公子高。从前,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双方对垒,士卒已经短兵相接。莫敖大心拉着驾车战士的手,望着他们叹气说:唉!各位啊!楚国亡国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吴军,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抓住一个敌人,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楚国也许还不至于灭亡!所以,那个不怕断头,不怕剖腹,视死如归,不顾个人利益,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莫敖大心。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吴国连攻三关,攻入楚都郢。楚君逃亡,大夫跟随,百姓流离失所。楚臣蒙谷在宫唐与吴军遭遇,蒙谷撇开吴军跑到楚都郢,说:‘如果有孤子可以继位,楚国大概可免遭灭亡!’于是他来到楚宫,背上楚国法律离次大典,乘船浮游于江上,逃到云梦地区。以后楚昭王返回楚都郢,百官无法可依,百姓混乱;蒙谷献出了离次大典,百官便有法可依,百姓得以治理。蒙谷立了大功,等于使楚国得以保全,楚王封他为执圭,给他封田六百畛。蒙谷生气地说:‘我蒙谷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最新模考试题练习(共17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模考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2023年深圳市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 1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断句的标号。涂对一处得1分,超过三处不得分。(3分) 公孙枝A得B而C说D之E献F诸G缪公H三日I请J属K事L焉。 2.2023届佛山市普通高中教学质量检测(二) 汉中郡,本附庸国,属蜀。周赧王三年,秦惠文王置郡,因水名也。汉有二源,东源出武都氐道漾山,因名漾;西源出陇西西县蟠冢山会白水经葭萌入汉,始源曰沔,故曰“汉沔”。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可加句读,请圈出正确断句的标号。(3分) 西A源B出C陇D西E西县G嶓H冢I山J会K白水M经N葭O萌P入Q汉 3.2023年云南省第二次高中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 吴王大喜。伍子胥谏曰:“不可。……胥闻越王勾践昼书不倦,晦诵竟旦,聚死臣数万,是人不死,必得其愿。胥闻越王勾践服诚行仁听谏进贤士是人不死,必得其名。……”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可加句读,请圈出正确断句的标号。(3分) 胥A闻B越C王D勾E践F服G诚H行I仁J听K谏L进M贤N士O是P人Q不R死 4.河北省石家庄市2023届高三毕业班教学质量检测(二) 使彘恭子将新军……使令狐文子佐之,曰:“昔克潞之役,秦图败晋魏颗却退秦师于辅氏亲止杜回其勋铭于景钟。至于今不育,其子不可不兴也。”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可加句读,请圈出正确断句的标号。(3分) 秦图败A晋B魏颗却C退秦师D于辅氏E亲止F杜回G其勋H铭于景钟 5.2023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初,选人李公义陈言,请为铁龙爪以浚河。其法用铁数斤为龙爪形沈之水底系絙以船曳之而行。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断句的标号。(3分) 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 而U行 6.厦门市2023届高三二检语文 范公讳景文,字梦章,生而端亮,行醇谨。诸生时,即以天下为己任。登万历四十一年癸丑进士,授东昌府推官,署其门曰“不受嘱,不受馈”,众称“不二公”,狱多平反。时值大饥条荒政躬自赈恤全活以亿万计己未,擢吏部稽勋司主事。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断句的标号。(3分) 时A值B大C饥D条E荒F政G躬H自I赈J恤K全L活M以N亿O万P计Q己R未 7.华中师大一附中2023届高三第二次学业质量评价检测 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其疾之在体也。 (选自欧阳修《琴说》,有删改)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断句的标号。(3分) 既 A 而 B 学 C 琴 D 于 E 友 F 人 G 受 H 宫 I 声 J 数 K 引 L 久 M 而 N 乐 O 之 P 不 Q 知 R 其 S 疾 T 之 U 在 V 体 W 也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 B.质胜文.则野文:华美、文采 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迩:远处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子 ..何莫学夫《诗》 B.譬如平地 .. C.大学 ..之道 D.小人 ..喻于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就有道.而正焉 B.策之不以其道. C.任重而道.远 D.朝闻道.,夕死可矣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精品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译文及试题详解(答案)

【精品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译文及试题详解(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苻坚之类G是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既为人所陷害,还想战胜敌人,不就难了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的就是苻坚这一类的人。“为...所”表示被动,“而”属于句中虚词,“敌”做“胜”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 文言文翻译类试题 专项练习(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类试题专项练习 (含解析)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翻译类试题专项练习 1、下类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 ) A.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 译:凡是长安城里(种树)以观赏游览的有钱有势的人家以及种树卖果的人。 B.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译:立即要谋杀单于,还有什么比处死更重的刑法呢?应当都叫他们投降。 C.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译:主意还没有拿定,(赵王想要)寻找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人,(但是)没有找到。 D.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译: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力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 2、下列句子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译文:沛公第二天跟从一百多骑兵来拜见项王。 B.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译文:杀人唯恐不能杀尽,处罚唯恐不能用尽(酷刑)。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译文:越国别国而把远地当做边邑,您知道这是很困难的。 D.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译文:樊将军因为走投无路、处境困窘而来归附我。 3、选出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 ) A.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君子的品德好比风,小人的品德好比草,草受风吹拂,一定顺风而倒。 B.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 要使老百姓严肃认真、尽心竭力并且服从劝导,该怎么办

C.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是君子就得像个人!有了高尚的道德才像个人。 D.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如果国家有危险却不去扶持,即将被推翻却不去救助,那还要用宰相干什么呢 4、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我父亲出任宰相,我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年少无知,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B.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沛公奉上一杯酒,祝福项伯健康,并和他结为儿女亲家。)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亡和生存看作一样是荒诞,把长寿和夭折看作相同是胡闹。)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实在令人羞愧,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了。) 5、下列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穷饿无聊,追购又急——贫穷饥饿没有事做,追捕得又很紧急 B.将藏之于家,使来者读之,悲予志焉。——我将把这些诗稿藏在家中,假使后来的人读到它,会同情我的志向。 C.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被大义所激励,踏上死地而不反顾,这又是什么缘故呢 D.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也明白死和生的差别是巨大的,普通老百姓对国家有重大的意义。 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女子也不高兴,因为男子的行为反复无常。 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生下来没有特异之处,只是善于借助外物罢了。 C.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等到燕太子丹把荆卿刺秦当作计策,才加快祸患的到来。 D.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奋起飞翔,鹏展开的双翅就像天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说苑》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说苑》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劲有力也;罢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 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谷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问诸祖己,曰:“桑、谷者,野草也,而生于翱,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 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狭,又遗君忧,拜命之辱。”君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昔者夏桀、殷纣不任其过,其亡也忽焉;成汤、文、武知任其过,其兴也勃焉。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 楚昭王有疾,卜之曰:“河为祟。”大夫请用三牲焉,王曰:“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过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不祭焉。仲尼闻之曰:“昭王可谓知天道矣,其不失国,宜哉!” 邾文公卜徙于绎,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君曰:“苟利于民,寡人之利也。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侍者曰:“命可长也,君胡不为?”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遂徙于绎。 (节选自《说苑·君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新高考)高中语文《新书-谕诚》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详解)

(新高考)高中语文《新书-谕诚》高考文言文阅读理解试题(附答案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20分) 汤见设网者四面张,祝曰:“自天下者,自地出者,自四方至者,皆罹我网。”汤曰:“嘻!尽之矣。非桀,其孰能如此?”令去三面,舍一面,而教之祝曰:“蛛蝥作网,今之人循绪。欲左者左,欲右者右,欲高者高,欲下者下。吾请受其犯命者。”士民闻之,曰:“汤之德及禽兽矣,而况我乎?”于是下亲其上。 楚昭王当房而立,愀然 ..有寒色,曰:“寡人朝饥时,酒二胆,重裘而立,犹惜然有寒气, 将奈我元元 ..之百姓何?”是日也,出府之裘以衣寒者,出仓之粟以振饥者。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当房之德也。 昔楚昭王与吴人战,楚军败,昭王走,屦决眦而行,失之,行三十步,复旋取屦。及至于隋,左右问曰:“王何曾惜一跨屦乎?”昭王曰:“楚国虽贫,岂爱一跨屡哉?思与偕反也。”自是之后,楚国之俗无相弃者。 豫让事中行之君,智伯灭中行氏,豫让徙事智伯。及赵襄子破智伯,豫让剂面而变容,吞炭而为哑,乞其妻所而妻弗识,乃伏刺裹子,五起而弗中。襄子患之,食不甘味,一夕而五易卧,见不全身。人谓豫让曰:“子不死中行,而反事其仇,何无耻之甚也?今必碎身糜躯以为智伯,何其与前异也?”豫让曰:“我事中行之君,与椎而衣之,与关.而枕之。夫众.人.富我,我故众人事之。及智伯,分吾以衣服,啖吾以鼎实,举袂而为礼。夫国士遇我,我故国士为之报。” (节选自贾谊《新书·谕诚》)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 B.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 C.居二年/阖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徒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 D.居二年/闺闾袭郢/昭王奔隋/诸当房之赐者/请还致死于寇/阖闾一夕而五徙/卧不能/赖楚曳师而去/昭王乃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愀然”意为容色改变的样子,与《赤壁赋》中“苏子然”的“愀然”含义相同。 B.“元元”在词典中有“黎民”和“善良”两种意思,此处只能解释为“善良”。 C.“与关而枕之”与《鸿门宴》“故遣将守关者”两句中的“关”字意思相同。 D.“众人”在文中指一般人,与《师说》中“今之众人”中的“众人”含义相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