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最新名校模考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最新名校模考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名校模考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江西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三思慕其(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逸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选自《旧唐书·僧一行》)

材料二: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宇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一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有流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簌簌。既而谓其徒曰:“今目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道达耶?”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右疾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后宽乃服衰绖葬之,自徒步出域送之。

(选自《酉阳杂俎》)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一行固A辞以B疾C不应命D后步往E荆州当阳山F依沙门G悟真以H习梵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出家为僧”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寻”字含义不同。

B.“一行立于门屏间”与“提刀而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立”字含义相同。

C.“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两句中的“诣”字含义不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为了躲避武三思,出家为僧,在嵩山隐居,拜师普寂。唐睿宗时,他以生病为托词,拒绝了睿宗的征召。

B.虽然宫中人数众多,但一行仅将花名册看了一遍,就将花名册合上背诵,一连几页背诵下来,一字不差,唐玄宗对一行十分佩服。

C.卢鸿所写文章,长达几千字,且多有生字,措辞怪异;一行只看了一遍,便放在了桌上,卢鸿认为一行粗率,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D.一行曾在环境优雅的天台山国清寺跟随普寂禅师学习算法,普寂禅师十分赏识他。一行在这里废寝忘食,将算法全部掌握。

13.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

(2)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14.僧一行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二、(吉林省长春市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姬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城流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扑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10.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B.皇帝,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号。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自己的封号。

C.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D.诸侯,周初的诸侯由中央统一控制。春秋时,诸侯强大,周王室衰微,诸侯脱离周天子控制并出现割据纷争的局面。汉以后也称分封的诸王和列侯为诸侯。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国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

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心受怕地躲藏了,于是换上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擅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13.把文中画横线翻译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城流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三、(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梁字曼山,一名岑,东平宁阳人也。梁宗室子孙,而少孤贫,卖书于市以自资。

常疾世多利交,以邪曲相党,乃著《破群论》。时之览者,以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惧。今此论之作,俗士岂不愧心”。其文不存。

又著《辩和同之论》。其辞曰:

夫事有违而得道,有顺而失义,有爱而为害,有恶而为美。其故何乎?盖明智之所得,暗伪之所失也。是以君子之于事也,无适无莫,必考之以义焉。

得由和兴,失由同起。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春秋传》曰:“和如羹焉,酸苦以剂其味,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同如水焉,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是以君子之行,周而不比,和而不同,以救过为正,以匡恶为忠。经曰:“将顺其美;匡救其恶,则上下和睦能相亲也。”

昔楚恭王有疾,召其大夫曰:“不穀不德,少主社稷。失先君之绪,覆楚国之师,不穀之罪也。若以宗庙之灵得保首领以殁请为灵若厉大夫许诸?”。及其卒也,子囊曰:“不然。夫事君者,从其善,不从其过,赫赫楚国,而君临之,抚正南海,训及诸夏,其宠大矣,有是宠也,而知其过,可不谓恭乎!”大夫从之。此违而得道者也。及灵王骄淫,暴虐无度,芋尹申亥①从王之欲,以殡于乾溪,殉之二女。此顺而失义者也。鄢陵之役,晋楚对战,阳穀②献酒,子反③以毙。此爱而害之者也。臧武仲④曰:“孟孙之恶我,药石也;季孙之爱我,美疢⑤也。疢毒滋厚,石犹生我。”此恶而为美者也。

……

桓帝时,举孝廉,除北新城长。告县人曰:“昔文翁⑥在蜀,道著巴汉:庚桑⑦琐隶,风移碨磥⑧。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乃更大作讲舍,延聚生徒数百人,朝夕自往劝诫,身执经卷,试策殿最,儒化大行。此邑至后犹称其教焉。

特召入拜尚书郎。累迁,后为野王令,未行。光和中,病卒。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注]①②③④⑥⑦:都是人名。文翁,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兴教育、举贤能、修水利,政绩卓著。⑤chèn,泛指病。⑧地名。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若以宗庙之灵A得保B首领C以殁D请为灵E若厉F大夫G许诸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资”,本义“钱财”,引申为“资助,供给”,文中“卖书于市以自资”,与《谏逐客书》中“弃黔首以资敌国”的“资”都取这个义项。

B.不穀,又作“不谷”,本意是不结果实。对人来说,就是没有子女,用来比喻人没有德行,所以绝后。古代王侯以此自警、自谦。

C.“经”“传”此处指儒家的经文和传文,和韩愈《师说》中所言“六艺经传”属于同类,其中“传”是解释经文的著作。

D.“举”“召”“除”“迁”,在古代都表示官职变化,但意思有细微差别。其中,“除”指任命、授职,“迁”则指升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梁,字曼山,为人自尊自强。他虽是梁宗室后裔,但因年少时父亲早逝,家族已经落败,便依靠自己“卖书于市”来维持生计。

B.刘梁学识修养深厚。他撰写的《破群论》《辩和同之论》两文流传后世:担任北新城长时,他不但创办官学,还躬身教化,评判优劣。

C.刘梁政治理想远大。在施政告白中,他用“文翁治蜀”和“庚桑改变硬磲之俗”两个典故,表达了自己移风易俗、改良社会的志向。

D.《辩和同之论》中,刘梁列举历史上多个典型例证,分别论述君臣、人我之间“违而得道,顺而失义,爱而为害,恶而为美”的情况。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虽小宰,犹有社稷,苟赴期会,理文墨,岂本志乎!

(2)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14.在《辩和同之论》中,找出作者刘梁对“和同”加以定义的一句话,并根据此文内容用自己语言简要说明什么是“和”,什么是“同”。

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天下有至乐无有哉?夫天下之所尊者,富贵寿善也;所乐者,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也;所下者,贫贱夭恶也;所苦者,身不得安逸,口不得厚味,形不得美服,目不得好色,耳不得音声;若不得者,则大忧以惧。其为形也亦愚哉!夫富者,苦身疾作,多积财而不得尽用,其为形也亦外矣!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人之生也,与忧俱生。寿者惛惛,久忧不死,何苦也!其为形也亦远矣!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节选自《庄子·至乐》)

材料二:

余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而服车马之劳;去雕墙之美,而蔽采椽之居;背湖山之观,而适桑麻之野。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而斋厨索然,日食杞菊。人固疑余之不乐也。处之期年而貌加丰发之白者日以反黑。予既乐其风俗之淳,而其吏民亦安予之拙也。于是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南望马耳、常山,出没隐见,若近若远,庶

几有隐君子乎!而其东则庐山,秦人卢敖之所从遁也。西望穆陵,隐然如城郭,师尚父、齐桓公之遗烈,犹有存者。北俯潍水,慨然太息,思淮阴之功,而吊其不终。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①酒,瀹②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方是时,予弟子由,适在济南,闻而赋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节选自苏轼《超然台记》)

【注】①秫(shú):黏高粱,可以做烧酒。有的地区就指高粱。②瀹(yuè):煮。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

处之A期年B而貌C加D丰E发之F白者G日H以反黑

11.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夭,指少壮而死,古代常用于描述人夭亡,也可用于描述草木繁盛的样子。

B.登,指谷物成熟、丰收之意,与成语“五谷丰登”的中的“登”意思相同。

C.苟全,指苟且求全,“苟”字与《种树郭橐驼》中“苟有能反是者”中的“苟”意思不同。

D.适,指走向目的地,与《石钟山记》中“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的“适”意思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生活中人们大多以“富贵寿善”为重,以“身安、厚味、美服、好色、音声”为乐,庄子却否了这种世俗之乐。

B.庄子认为,乐与忧共存,有乐则有忧,即使是长寿的人,也衰老得糊里糊涂,长久处于忧愁之中而不死去,也是种苦恼。

C.文章极为详细地描写了超然台四方的胜景和四季的美景,是为了说明作者在既有的艰苦境况下也能够获得较大的快乐。

D.作者在超然台上凭吊古代伟人的同时,也在他“无所往而不乐”的心境中,流露出了一丝淡淡的无奈和怨楚。

13.把材料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贵者,夜以继日,思虑善否,其为形也亦疏矣!

(2)以见余之无所往而不乐者,盖游于物之外也。

14.材料二中,苏轼有哪些具体做法能够体现出材料一中庄子的观点?

五、(2023届山东省青岛市二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材料一:

韩魏公①以元勋旧德,夷夏具瞻。熙宁初,公在成奏,平凉经略使黎挺建议,欲城白塔,公许之,及本路兵马夫丁既兴,而虏骑亦至塞下,挺恐兵驶而事不济,且己任其罪,乃走使京师,具事势如此,及其可忧之状,请命于朝廷。朝廷惟责公以不当增修保障,致一路沟城惧于奔冲,而不知始建谋者,挺也。公亦不自辨明,洎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它加奖谕焉。公镇大

名,魏②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虽在疾病不出,亦许通问请命,而就决于卧内,人或以公任劳事过多,勉其略于总劾,委于佐属,而少自便安。公曰:“两词在官,人之大事或生或死,或予或夺,至此一言而决,吾何敢略也?吾恐有所不尽,而未尝辄敢有以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公当政府十有余年,赞辅三朝,黜陟群材,其入践台省,外总方镇,出于门下者过半矣。然其知恩感义于公者几稀,人或以此为说,公曰:“吾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熙宁中,留守北都,辽使每过境,必先戒其下曰:“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辽使与京尹书,故事,纸尾止押字,至是,悉书名,其为辽人尊畏如此。每使至其国,必问侍中安否。其后,公子忠彦奉使辽,辽主问尝使中国者曰:“国使类丞相否?”或曰:“类。”即命工图之。

(节选自《宋朝事实类苑·名臣事迹》)

材料二:

韩公当国时,最被司马温公激恼,然韩公包容听受,无几微见于颜面。常朝一不押班,王陶至便指为跋扈,而公亦无愠色。盖己为侍从台谏,则能攻宰相之失;己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意无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亦国家之美事也。

(节选自《鹤林玉露》)

【注】①韩魏公,即韩琦,封爵魏国公,②魏,即大名。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吾A以B至C公D之E道F荐G人H而I不J求K人L知M以N至O公P之Q道R责S人T 而U不V避W人X怨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瞻”指景仰,与《项脊轩志》中“瞻顾遗迹”的“瞻”字意思相同。

B.“洎”指等到,与《六国论》中“洎牧以谗诛”的“洎”字意思相同。

C.“济”指成功,与《蜀相》中“两朝开济老臣心”的“济”字意思不相同。

D.“攻”指抨击,与《师说》中“术业有专攻”的“攻”字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魏公接受黎挺的建议,发动所部士兵人伕兴建城池,而敌人兵马已至边塞附近,朝廷责备韩魏公修城时机不当,他却不加分辩。

B.韩魏公病中处理事务不辍,有人建议他只统领事务,把事情交给属下处理,他认为决断生死、予夺的事不可交付他人,婉言拒绝。

C.韩魏公为相十余载,辅佐三代君主,无论入朝在台省任职,还是手握军权镇守一方,都能以无愧天地、不存私心的态度对待人才。

D.辽使写信给韩魏公,都写上自己姓名以示敬畏;宋使至辽,辽人必问候韩魏公;辽国君主仰慕韩魏公,命人依其子韩忠彦图画样貌。

13.把文中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魏之牒诉甚剧,而事无大小,公亲视之。

(2)此韩侍中境内,慎勿乱需索,以辱我也。

14.韩琦为人有“贤人君子之盛德”,请结合材料概括其具体表现。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答案】

10.CDF 11.A 12.D

13.(1)普寂曾经在寺中设下斋饭,大会各方僧侣,几百里之外的人都按期前来。

(2)卢鸿吃惊了很久,对普寂说:“这个人不是大师您能够教导的,应当听任他四处游学。”

14.①不慕荣利,不畏权贵。②记忆力惊人,善于钻研。③聪慧好学,领悟力强。④懂礼貌,尊重老师。

【解析】

10.句意: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后来步行前往荆州当阳山,依傍悟真和尚学习梵律。

“一行固辞以疾”,状语后置句,“以疾”为后置状语修饰“辞”,C处断开;

“不应命”,承前省略主语的谓语部分,句意完整,单独成句,D处断开;

“后步往荆州当阳山”,动宾结构,“荆州当阳山”为“往”的宾语,句意完整,F处断开。

故CDF三处需要断句。

11.A.错误。“寻”均为“不久”之意。句意:不久出家为僧。/没有找到,不久便病死了。

B.正确。两个“立”,都讲作“站立”。句意:一行站在院门和屏风之间。/提着刀站立起来。

C.正确。拜访。/到,前往。句意:一行又曾经拜访道士尹崇。/拿着地图去到寺庙的后面。

D.正确。快。/痛心。句意:左右僧人赶紧跑过去看。/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不到正确的意见。

12.D.“跟随普寂禅师学习算法”错,原文为“一行尝至天台国清寺……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教授一行算法的不是普寂禅师,是天台国清寺一僧人;“废寝忘食”错,属于无中生有。

13.(1)“尝”,曾经;“于寺”,“师尝设食于寺”,状语后置,应是“师尝于寺设食”;“皆”,都。

(2)“久之”,很久;“从”,听任;“非……也”,判断句。

14.结合“武三思慕其(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逸匿以避之……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可概括出,不慕荣利,不畏权贵。

结合“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可概括出,记忆力惊人,善于钻研。

结合“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可概括出,聪慧好学,领悟力强。

结合“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可概括出,懂礼貌,尊重老师。

参考译文:

材料一:

武三思钦慕他的学识品行,来请求与他结交,一行逃跑藏起来,躲避了他。不久出家为僧,隐居于嵩山,向和尚普寂拜师学习。唐睿宗即位后,命令东都洛阳的留守(官职名)韦安石按照礼仪征召僧一行。一行坚决用生病为借口推辞,不遵从睿宗的命令。后来步行前往荆州当阳山,依傍悟真和尚学习梵律(印度传来的音律学知识)。

材料二:

玄宗召见一行,问道:“大师有什么本领?”一行回答说:“只是擅长记忆。”玄宗就诏令掖庭官员,取来宫人名册给他看。一行看完一遍,合上名册开始背诵,记忆谙熟,就像平素经常读的书一样。几页之后,玄宗不由得走下御榻向他施礼,称作圣人。

在此之前,一行拜嵩山普寂和尚为师。普寂曾经在寺中设下斋饭,大会各方僧侣,几百里之外的人都如期前来。当时有个名叫卢鸿的人,道行高深,学识繁富,隐居在嵩山。普寂就请卢鸿写篇文章称扬这次盛会。到那天,卢鸿带着文章到了寺里,普寂接过文章,放在桌案上。卢鸿对普寂说:“我的文章长达几千字,生字又多,言辞怪异,最好在这些和尚当中选位聪明有灵气的,我亲自教他读。”普寂就让人叫来一行。一行到了之后,微笑着展读文稿,只看了一遍,就又放在桌上。卢鸿很看不惯一行的粗率,心有责怪之意。一会儿,群僧齐聚禅堂,一行挽起袖子走了进来,高声朗读,语音雅健,整篇文章只字不漏。卢鸿非常吃惊,很久才回过神,对普寂说:“这个人不是大师您能够教导的,应当听任他四处游学。”

一行曾经到了天台山国清寺,看见寺中别院苍松成林,门前溪水潺潺。一行站在院门和屏风之间,听见院子里有人正在排列算筹,发出簌簌的声响。过一会儿,这人对他的徒弟说:“今天会有弟子前来学习我的算法,应该已经到了门口,难道没有人通报吗?”一行应声进入庭院,稽首请教算法,最后全都学到了。

一行又曾经拜访道士尹崇,借阅扬雄的《太玄经》。几天后,又去见尹崇,把书还给他。尹崇说:“这本书意旨深奥,我琢磨了几年时间,还不能通晓。您试着再研读探求一番,为什么急着归还呢?”一行说:“我已经穷究这本书的意旨了。”于是拿出撰写的《大衍玄图》和《义诀》一卷给尹崇看。尹崇极为叹服。

有一天,普寂焚香正坐。不一会儿,忽然听见敲门声,一连声地说:“天师一行和尚到了。”一行走进来,拜见普寂,行礼,礼毕,贴在普寂耳边悄声说话,表情极为恭敬。普寂只是说:“是,是,都行。”一行说完,走下台阶进入南屋,自己关上门窗。普寂就缓慢地对弟子们说:“派人去敲钟,一行和尚灭度了。”左右僧人赶紧跑过去看,一行果然像普寂所说的,已经灭度了。后来裴宽身着丧服埋葬他,亲自步行出城,送别一行大师。

二、

【答案】

10.A 11.A 12.C

13.(1)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

(2)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

【解析】

10.句意: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

“举坐”意思是“满座的”,作定语,修饰“客”,中间不可断,排除BD;

“上客”为一个词,意思是“上宾”,中间不可断开,排除C。

11.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纪传体著作”错误,应为“编年体”。

12.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错误。原文“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意思是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于是才拿出自己的筑,穿上原来的衣服,众人才得知他的真实身份。

13.(1)“使使”,派遣使者;“献之秦”,省略句,应为“献之(于)秦”,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复”,又。

(2)“客”,做客;“于”,表被动,被;“人有识者”,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识者人”,意思是“有认识他的人”;“高渐离也”:判断句式,意思是“这是高渐离”。

参考译文:

于是秦王大发雷霆,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命令王翦的军队去攻打燕国。十月攻克了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率领着全部精锐部队向东退守辽东。秦将李信紧紧地追击燕王,代王嘉就写信给燕王喜说:“秦军之所以追击燕军特别急迫,是因为太子丹的缘故。现在您如果杀掉太子丹,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一定会得到秦王宽恕,而社稷或许也侥幸得到祭祀。”此后李信率军追赶太子丹,太子丹隐藏在衍水河中,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此后五年,秦国终于灭掉了燕国,俘虏了燕王喜。

第二年,秦王吞并了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通缉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门客们都潜逃了。高渐离更名改姓给人家当酒保,隐藏在宋子这个地方做工。时间长了,觉得很劳累,听到主人家堂上有客人击筑,走来走去舍不得离开。常常张口就说:“那筑的声调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地方。”伺候的人把高渐离的话告诉主人,说:“那个佣工懂得音乐,私下说是道非的。”家主人叫高渐离到堂前击筑,满座宾客都说他击得好,赏给他酒喝。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便退下堂来,把自己的筑和衣裳从行装匣子里拿出来,改装整容来到堂前。满座宾客大吃一惊,离开座位用平等的礼节接待他,尊为上宾。请他击筑唱歌,宾客们听了,没有不被感动得流着泪而离去的。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秦始皇召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秦始皇怜惜他擅长击筑,就又赦免了他,于是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没有一次不说好。渐渐地更加接近秦始皇。高渐离便把铅放进筑中,再进宫击筑靠近时,举筑撞击秦始皇,没有击中。于是秦始皇就杀了高渐离,终身不敢再接近从前东方六国的人了。

三、

【答案】

10.ADF 11.D 12.B

13.(1)我虽然是一小小的县宰(县令),还有心怀国家的理想,苟且参与约期聚集,整理文牍(文案),

难道是我的本志吗?

(2)一个方圆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国家,(如果)让我去治理它,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

14.①故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

②和,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

③同,不分对错,一味顺从的认同。

【解析】

10.句意:如果凭借宗庙的神灵保佑,能够保全自己的头颅而亡身,请将我的谥号定为‘灵’或者‘厉’,大夫答应吗?

“宗庙之灵”是“以”的宾语,后面A处断开;

“得保首领以殁”中“以”表修饰,“得保首领”作“殁”的状语,“殁”后D处断开;

“大夫”是“许诸”的主语,其前F处断开。

故在ADF处断句。

11.D.“‘迁’则指升迁”错误,“迁”除升迁的意思外,还可表示官职调动或贬谪。

12.B.“《破群论》《辩和同之论》两文流传后世”错,由“乃著《破群论》……其文不存”可知《破群论》至今不存。

13.(1)“宰”,县令;“期会”,约期聚集;“文墨”,文牍。

(2)“如”,或者;“为”,治理;“比及”,等到;“足”,使动用法,使……富足。

14.第一问:刘梁对“和同”加以定义的一句话是“故以可济否谓之和,好恶不殊谓之同”。意思是,(所以)拿可以补益不认同之事称之为和,好恶不加区别称之为同。

第二问:理解“和”,由“以可济否谓之和”中的“济否”可知,对于不认同的事也并不完全排斥,而是以“济”作为对待不同事物的标准,如此就会形成有差别的多样性的统一。

理解“同”,由“好恶不殊谓之同”中的“不殊”可知,对于好恶不加区别,意思就是不分对错,一味顺从的认同。

【参考译文】

刘梁字曼山,又名岑,东平宁阳人。梁是刘氏皇帝宗族子孙,年少失父贫困,卖书以维持生活。

常常痛恨社会上多以利相交,以奸邪不正结成党羽,于是写了《破群论》。当时看了的人,认为“仲尼作《春秋》,乱臣知道害怕。现在这篇《破群论》之作,世俗之士(看了)难道不心里惭愧吗?”这篇文章不存在了。

又写了《辩和同之论》。文章说:

有的事情,违背常理却符合道义,有的事情,顺从事理却失去道义,有的爱却成为害,有的恶却成为美。这是什么原因呢?大抵是遇事明智,即有所得,遇事昏昧,就会有所失。所以君子对待事物,不厚不薄,没有偏向,一定要用义来加以考查。

有所得,(往往)由和而起,做事有所失,(往往)由同而起。(所以)拿可以补益不认同之事称之为和,好恶不加区别称之为同。《春秋传》说:“和好似汤羹,用酸苦来调节它的味道,君子喝它用来平和自己的心。同如同淡水,如果将淡水补充入淡水,谁能喝它呢?琴瑟演奏,音调相同,谁又能听它呢?”所以君子的行为,关系亲密却不拉帮结派,和衷共济但不苟同,用来补救过失成就正确,用来纠正丑恶成就忠正。《孝经》讲:“顺应那些美德,补救那些丑恶,就能上下和睦能够表现相互亲爱。”

往昔楚恭王有病,请来他的大夫说:“寡人德行不高,年龄尚幼就即位掌管国家。失去了先君的功业,覆灭了楚国的军队,这是寡人之罪。如果凭借宗庙的神灵保佑,能够保全自己的头颅而亡身,请将我的谥号定为‘灵’或者‘厉’,大夫答应吗?”及至楚恭王去世,大夫子囊说:“不能这样做。事君者,应该依从君王的德行,不应该依从他的过失。赫赫楚国,楚王执掌朝政,安定南海之地,归顺了各中原诸侯,他的荣耀很大了。有如此荣耀,还知道自己的过失,为何不能以恭为谥号!”诸大夫都同意。这是违逆君王的意思却得到了道义的例子。等楚灵王(即位)骄奢淫逸,暴虐无度,芋城大尹申亥遵从灵王的愿望,将灵王葬在乾溪,还把两个女儿殉葬。这是顺从君王的旨意却违背道义的例子。鄢陵之战,晋楚对峙,阳谷献酒,子反因此殒命。这是欲爱之却反而害之的例子。臧武仲讲:“孟孙忤逆我,(逆言)是治病的砭石;季孙爱护我,美言却加重我的病。美言溺爱使我病情加重,砭石还能使我活下来。”这是有的恶却成为美的例子。

桓帝时,被举荐为孝廉,授官北新城长。(他)告诉县人说:“从前文翁在蜀地,他的道德教化著名巴汉;庚桑楚是个小小的役夫,改变了所居碨磥山的风俗。我虽然是一小小的县宰,还有心怀国家的理想,苟且(随

意)参与约期聚集,整理文牍,难道是我的本志吗?”于是大起讲舍,聚集学生几百人,早晨夜晚亲自去劝诫,手执经卷,考试优劣,儒家的教化大为盛行。这个县到后来还称道他的教化。

特召入朝,授尚书郎。多次升迁,后任野王令,未去。光和中,病死。

四、

【答案】

10.BEG 11.D 12.A

13.(1)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

(2)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14.①材料二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超然于物外,必得其乐的道理。

【解析】

10.句意: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

“而”是连词,“貌”是下句主语,“而”前B处断开;

“貌”“发”是两个句子的主语,从面貌和头发两个方面写自己的变化,中间断开,“发”前E处断开;

“者”一般放在上句默写停顿,“者”后G处断开。

11.A.正确。

B.正确。指谷物成熟、丰收之意。句意:农业连年歉收。/各种农作物丰收。

C.正确。苟且;如果。句意:以便勉强度日。/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

D.错误。恰好;到……去。句意: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我从齐安乘船到临汝去。

12.A.“否了这种世俗之乐”错,由“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可知,不是否认这世俗之乐,而是认为这种世俗之乐很浅薄,并非真正的快乐。

13.(1)“贵者”,高贵的人;“为形”,对待身体;“疏”,忽略。

(2)“见”,看出,引申为“说明”;“无所往”,到哪里,到任何地方;“盖”,大概。

14.材料一中庄子认为“今俗之所为与其所乐,吾又未知乐之果乐邪,果不乐邪?”,即这些世俗之乐并非真正的快乐,只有超脱世俗,游于物外,才会得到真正的快乐。

材料二中苏轼“治其园圃,洁其庭宇,伐安丘、高密之木,以修补破败,为苟全之计。而园之北,因城以为台者旧矣,稍葺而新之。时相与登览,放意肆志焉”“台高而安,深而明,夏凉而冬温。雨雪之朝,风月之夕,予未尝不在,客未尝不从。撷园蔬,取池鱼,酿秫酒,瀹脱粟而食之,曰:‘乐哉游乎!’”,叙述移守胶西,生活初安,治园修台,游而得乐的情景。用具体的事实说明了超然于物外,必得其乐的道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天下有最大的快乐还是没有呢?世上的人们所尊崇看重的,是富有、高贵、长寿和善名;所爱好喜欢的,是身体的安适、丰盛的食品、漂亮的服饰、绚丽的色彩和动听的乐声;所认为低下的,是贫穷、卑微、短命和恶名;所痛苦烦恼的,是身体不能获得舒适安逸、口里不能获得美味佳肴、外形不能获得漂亮的服饰、眼睛不能看到绚丽的色彩、耳朵不能听到悦耳的乐声;假如得不到这些东西,就大为忧愁和担心。以上种种对待身形的作法实在是太愚蠢啊!富有的人,劳累身形勤勉操作,积攒了许许多多财富却不能全部享用,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不看重了。高贵的人,夜以继日地苦苦思索怎样才会保全权位和厚禄与否,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忽略了。人们生活于世间,忧愁也就跟着一道产生。长寿的人整日里糊糊涂涂,长久地处于忧患之中而不死去,多么痛苦啊!那样对待身体也就太疏远了。如今世俗所从事与所欢欣的,我又不知道那快乐果真是快乐呢,果真不是快乐呢?

材料二:

我从杭州调移到密州任知州,放弃了乘船的舒适快乐,而承受坐车骑马的劳累;放弃墙壁雕绘的华美漂亮的住宅,而蔽身在粗木造的屋舍里;远离杭州湖光山色的美景,来到桑麻丛生的荒野。刚到之时,农业连年歉收,盗贼到处都有,案件也多不胜数;而厨房里空荡无物,每天都以野菜充饥,人们一定都怀疑我会不快乐。可我在这里住了一年后,面腴体丰,头发白的地方,也一天天变黑了。我既喜欢这里风俗的淳朴,这里的官吏百姓也习惯了我的愚拙无能。于是,在这里修整花园菜圃,打扫干净庭院屋宇,砍伐安丘、高密的树木,用来修补破败的房屋,以便勉强度日。在园子的北面,靠着城墙筑起的高台已经很旧了,稍加整修,让它焕然一新。我不时和大家一起登台观览,在那儿尽情游玩。从台上向南望去,马耳、常山时隐时现,有时似乎很近,有时

又似乎很远,或许有隐士住在那里吧?台的东面就是卢山,秦人卢敖就是在那里隐遁的。向西望去是穆陵关,隐隐约约像一道城墙,姜太公、齐桓公的英雄业绩,尚有留存。向北俯视潍水,不禁慨叹万分,想起了淮阴侯韩信的赫赫战功,又哀叹他不得善终。这台虽然高,但却非常安稳;这台上居室幽深,却又明亮,夏凉冬暖。雨落雪飞的早晨,风清月明的夜晚,我没有不在那里的,朋友们也没有不在这里跟随着我的。我们采摘园子里的蔬菜,钓取池塘里的游鱼,酿高粱酒,煮糙米,大家一边吃一面赞叹:“多么快活的游乐啊!”这个时候,我的弟弟苏辙字子由恰好在济南做官,听说了这件事,写了一篇文章,并且给这个台子取名“超然”,以说明我之所以到哪儿都快乐的原因,大概就是在于我的心能超乎事物之外啊!

五、

【答案】

10.HMT 11.A 12.B 13.(1)魏州的诉讼案件很多,而事情无论大小,韩魏公都亲自处理。

(2)这里是韩侍中管辖境内,千万不要胡乱勒索,而使我受辱。14.①不计前嫌,称赞他人功绩;

②荐拔人才,不求知恩感义;

③宽容大度,人己一视同仁。

【解析】

10.句意:我按照最公正的道来推荐人,因而不求别人知道,最公正的道,责备人而不逃避别人的怨恨。

“吾以至公之道荐人”,“以至公之道”作“荐”的状语,“人”作“荐”的宾语,故“人”后断开;

“而”表示原因,“不求”作谓语,“人知”作宾语,其后断开;

“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与前句结构意志,分别单独成句。

故在HMT三处断开。

11.A.瞻,景仰,句意:夷夏之人都景仰他;瞻,看,这里有“回忆”的意思,句意:回忆旧日这些事物,就好像在昨天一样。意思不同。

B.洎,等到,句意:等到城池建成;洎,等到,句意:等到李牧因受污蔑而被杀死。

C.济,成功,句意:挺担心军队到来后事情不能成功;济,辅助,句意: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D.攻,抨击,指责,句意:就能指责宰相的过失;攻,学习、研究,句意:学问技艺各有专长。

12.B.“有人建议他只统领事务”错误,“勉其略于总劾”是说让他在统领事务的时候不要事无巨细,要简略;“婉言拒绝”表述不够准确,原文“吾恐有所不尽,而未尝辄敢有以略也。况其可以委之人乎”用反问回答,是直白地拒绝。

13.(1)“牒诉”,诉讼案件;“剧”,多;“视”,处理。

(2)“此韩侍中境内”,判断句;“慎”,千万;“需索”,勒索;“辱”,使动用法,使我受辱。

14.由“朝廷惟责公以不当增修保障,致一路沟城惧于奔冲,而不知始建谋者,挺也。公亦不自辨明,洎城成,无事,公复奏挺之功,而它加奖谕焉”可知,韩公面对黎挺推卸责任,自己被朝廷指责的情况,依然向朝廷称赞黎挺的功绩,胸怀宽广,不计前嫌。

由“吾以至公之道荐人,而不求人知,以至公之道责人,而不避人怨。但无愧于天地,岂复要于人心也?”可知,韩公推荐了大批人才,并不求他们知道、感恩。

由“盖己为侍从台谏,则能攻宰相之失;己为宰相,则能受侍从台谏之攻。此正无意无我、人己一视之道,实贤人君子之盛德”可知,韩公担任侍从台谏,就能指责宰相的过失;担任宰相,就能接受待从台谏的指责,宽容大度,人己一视同仁。

参考译文:

材料一:

魏国公韩琦有大功旧德,夷夏之人都景仰他。熙宁初年,韩魏公在成奏,平凉经略使黎挺建议,想要在白塔建城,公答应了他,等到本路兵马夫丁已经准备好,敌军骑兵也到了塞下,黎挺担心军队到来后事情不能成功,并且让自己担任罪责,于是跑到京城,详细地上奏形势如此,以及战事值得担忧的的情况,向朝廷请命。朝廷只责备韩琦不应当增修城池,致使这一个地区的城池陷于奔驰的状态,却不知道最初建议谋划的是黎挺。韩琦也不为自己辩白,等到城池建成,没有战事,韩琦又上奏黎挺的功劳,朝廷下谕褒奖他。韩琦镇守大名,魏州的诉讼案件很多,而事情无论大小,韩魏公都亲自处理。即使生病不能出来,也允许通报消息请求命令,然后他在卧室内判决,有人认为韩琦担任的事务过多,请他不要再自己审核,将事务委托给助理官员和下属,从而让自己稍稍便利安适。韩琦说:“讼词在官府,人的大事或者生或者死,或者给予,或者夺取,我怎么敢简略呢?我担心自己做的不够,不曾敢有所简略。更何况是委托给他人呢?”韩公掌权十几年,辅佐三朝,罢黜

升迁群臣,他在朝廷内管理尚书台,在朝廷外,总管藩镇,出自他门下的官吏超过了朝廷官吏的一半。然而这些人知道感念韩公恩义的很少,有人以此议论,韩公说:“我按照最公正的道来推荐人,因而不求别人知道,最公正的道,责备人而不逃避别人的怨恨。只求无愧于天地,怎么能再要求人心呢?”熙宁年间,韩公留下镇守北都,辽国的使者每每经过边境,一定先告诫他的属下说:“这里是韩侍中管辖境内,千万不要胡乱勒索,而使我受辱。”辽国的使者给京兆尹写信,按照旧例,在信纸的结尾签字,到现在,写上全名,他被辽人敬重畏惧到这种地步。每每有使者到国度,一定会询问侍中是否安康。后来,韩公的儿子韩忠彦奉命出使辽国,辽国君主曾经问中原的使者说:“前来的使者与丞相一样吗?”有人说:“相似。”就命画工画下他的画像。

材料二:

韩公掌权时,最被司马温公刺激而恼怒,然而韩公包容听从接受,几乎不表现在脸色上。常朝之日一旦不领班,王陶至就指责他跋扈,而韩公也没有怨怒的神色。大概是自己担任侍从台谏,就能指责宰相的过失;自己担任宰相,就能接受侍从台谏的指责。这正是没有意念没有自我、为待别人象待自己一样的道,实在是贤人君子的美好品德,也是国家的没事啊。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德宗命李泌为相,常于便殿语及玄宗朝,尤惜谬用李林甫,因再三叹息曰:“中原之祸,自林甫始也。然以玄宗英特之姿,何始不察耶?”泌因奏曰:“玄宗盛年始初,已历则天、中宗多难之后,及降封临淄,备闻人间疾苦。又以天纵英姿,志除内难,有汉高之多异,仗萧王①之赤诚。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殪。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自初登宝位,乐近正人。惟帝之难,力所能举。上既勤俭,政事无不施行,又得良臣,天下自化。及东封之后,上每览帝籍,有自多之言。用声色为娱,渐堂阶之峻。故古语曰:“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若以勤俭为志,则臣下守法,官无邪人。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是以扬雄言:昔武帝运帑藏之财,填庐山②之壑,未为害也。今货入权门,甚于此矣。”由是泌屡以是非讽之,上怡然听从,似喜所得。 (节选自唐·李濬《松窗杂录》) 材料二: 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拔乱之志。而识度暗浅,资性猜愎,亲信多非其人,举措不由其道,赋敛烦重,果于诛杀,故关外之寇未平而京师之盗③先起矣,于是困辱于奉天④,播迁于山南,公卿拜于贼庭,锋镝集于黄屋,尚赖陆贽尽心于内,李晟、

浑瑊输力于外,故能诛夷元凶,还奉宗社。自是之后,消刚为柔,刓方为圆,逮其晚节,偷懦之政甚于祖考矣。 (节选自宋·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五) 【注】①萧王: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前的封号。②庐山:匈奴山名。 ③京师之盗:指“泾原兵变”,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④奉天:今陕西乾县。下文的“山南”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B.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C.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D.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封,指帝王行封禅事,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东封”意思不同。 B.赋敛,此处意为田赋、税收,与《捕蛇者说》中“赋敛之毒”的“赋敛”意思相同。 C.锋镝,指兵刃与箭头,泛指兵器,与《过秦论》中“销锋镝”的“锋镝”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19)(共两组16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愿深思变异之由,修政之阙,致民之安。(4分) (2)为今之计,朝斯夕斯,非是二者不务,数年之后,庶其有济!(4分) 5.请结合本文和《谏太宗十思疏》,概述奏疏的基本特点。(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出自《红楼梦》的古诗,完成6~7题。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①,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注释]①缟袂:白绢做成的衣服。苏轼曾用“缟袂”喻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半卷”“半掩”表现了赏花人和白海棠有一定距离,为后续描写白海棠之美做铺垫。 B.第二句无理而妙,把冰碾碎作为花土,用玉盆做花盆,借这样的生长环境写出白海棠的特点。 C.颔联巧用拟人,别具神韵,“偷来”句写白海棠的色泽娇艳,“借得”句写白海棠的精神品格。 D.颈联用“月窟仙人”和“秋闺怨女”的形象来烘托白海棠,赋予白海棠以神秘和悲愁的色彩。 7.从诗歌的内容和情感可以推断出这首诗的“作者”是林黛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论语》中“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的选才纳言观点与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似,成为初唐治国方略。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体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数字在诗歌中特别常见,请你选取任意两句带数字的诗句,如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最新名校模考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名校模考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江西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三思慕其(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逸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选自《旧唐书·僧一行》) 材料二: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宇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一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有流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簌簌。既而谓其徒曰:“今目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道达耶?”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右疾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后宽乃服衰绖葬之,自徒步出域送之。 (选自《酉阳杂俎》)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一行固A辞以B疾C不应命D后步往E荆州当阳山F依沙门G悟真以H习梵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出家为僧”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寻”字含义不同。 B.“一行立于门屏间”与“提刀而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立”字含义相同。 C.“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两句中的“诣”字含义不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为了躲避武三思,出家为僧,在嵩山隐居,拜师普寂。唐睿宗时,他以生病为托词,拒绝了睿宗的征召。 B.虽然宫中人数众多,但一行仅将花名册看了一遍,就将花名册合上背诵,一连几页背诵下来,一字不差,唐玄宗对一行十分佩服。 C.卢鸿所写文章,长达几千字,且多有生字,措辞怪异;一行只看了一遍,便放在了桌上,卢鸿认为一行粗率,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D.一行曾在环境优雅的天台山国清寺跟随普寂禅师学习算法,普寂禅师十分赏识他。一行在这里废寝忘食,将算法全部掌握。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 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 ..入 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鄘州羸服①欲奔行在②,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 ..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③,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关辅④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 桡弱,情不忘君。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 ..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沾丐⑤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注:①羸服:衣衫破烂。①行在: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①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①关辅:地名,指关中及三辅地区。①沾丐:给人以利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天子,我国封建社会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始于秦始皇,类似的称呼还有“皇帝”“陛下”等。

2024届广西名校新高考高三上学期1月仿真卷(一)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4届广西名校新高考高三上学期1月仿真卷(一)语文试卷及参考 答案 广西名校2024届新高考高三仿真卷(一)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年来,我国在5G、AI、物联网、大数据、VR等领域持续发力,促进措施接续出台,进一步丰富拓展5G应用场景。以5G为代表的各类数智应用已逐步融入各领域,智慧生活已来到我们身边。 ①_________ “以往,上下班高峰期,总是人多车少,公交要等很久。”福建厦门市民李红告诉记者,近期,高峰时公交车频次增多,等车时间明显缩短。 “聪明的车开上智慧的路。”据厦门鹭城巴士集团有限公司品牌服务中心负责人董丹丹介绍,厦门公交集团联合福建移动打造5G智慧“公交大脑”,为3500多辆公交车装上“5G安全节能智慧诱导系统”,实现“5G智慧公交”规模化运营。

根据平台“流量、流时、流向”实时分析,厦门公交在上下班高峰期人流密集区域智慧投放“区间灵活公交”450余辆,改变此前固定线路、固定班次模式,实现“人多车多、人少车少”高效运营。 新技术助力,不但提高出行效率,还提升了市民乘车体验。同时,新技术也给市民生活带来了新方便。 ②_________ 走进莫高窟第285窟1:1复制洞窟,戴上AR眼镜,以九色鹿为原型的数字导览员“敦敦”数智形象正将游客带入1400多年前的西魏时期。 古典华丽的穹顶,五彩斑斓的彩绘壁画,在5G与AR技术结合运用下,洞窟立体重现在游客眼前。在“敦敦”引领下,真实世界和数智世界相互交融,眼镜里原来静态的壁画“活”了起来。 今年1月,由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等机构联合研发的“敦煌AR智能导览”系统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敦煌艺术展中投入使用,备受游客追捧。AR眼镜结合AI引擎、图片识别、3D场景展陈与互动等技术,让游客得以360度全景式、沉浸式“走入”敦煌壁画背后的历史与文化中。 ③_________ 从西北大漠,到东南沿海,数智技术的拓展应用,让更多人感受到跨越时空界限的全新体验,也让人感受到新兴经济的向上之势。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全国甲卷第4题文言文阅读分层精准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全国甲卷第4题文言文阅读分层精准练习题 一、真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周尧卿,字子余。其先汝阴人。尧卿警悟强记,七岁善赋诗,弱冠以学行知名。天圣二年登进士第,积官至太常博士、通判饶州。卒,年五十三。有文集二十卷,《诗》《春秋》说各三十卷。尧卿十二丧父,忧戚如成人,见母氏则抑情忍哀,不欲伤其意。母异之谓族人日是儿爱我。如此多知孝养我矣。卒能孝养,志如母之言。其于昆弟,尤笃有爱。执母丧,倚庐三年,席薪枕块,虽疾病不饮酒食肉。或勉之以礼,曰:“《礼》‘老病不止酒肉’,意或不胜丧耳。病且未老,忍及此耶?”葬之先期,躬自负土。有告之曰:“古之贫无以葬者或然,今子何自苦?”泫然流涕曰:“过是,虽欲竭力,复可得乎?”尧卿为人简重不校,有慢己者,必厚为礼以愧之。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罄而后已。所至称治,民有去思。尝知汀州宁化县,提点刑狱杨纭入境,微伺刺史善否,有被刑而耘苗者,纭就询其故。对曰:“贫以利故,为人直其枉,令不可欺,而我欺之,我又何怨?”纭至邑,不复他察,第以所闻荐之。庆历间,范仲淹举经行可为师表,未及用而卒。尧卿之学,不惑传注,问辨思索,以通为期。其学《诗》,以孔子所谓“《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孟子所谓“说《诗》者,以意逆志,是谓得之”。考经指归,而见毛、郑之得失,曰:“毛之《传》欲简,或寡于义理,非‘一言以蔽之’者也。《笺》欲详,或远于情性,非“以意逆志’者也。是可以无去取乎?”其学《春秋》,曰:“左氏记之详,得经之所以书者。”至三传之异同,均有所不取,曰:“圣人之意,岂二致邪?”欧阳修以文表其墓曰:“若周君者,事生尽孝,居丧尽哀,而以礼者也。君学长于毛、郑《诗》,《左氏春秋》。” (节选自《隆平集·儒学行义》) 1.文中画框(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在答题卡上勾选相应位置。 母异A之B谓C族人曰D是儿E爱我F如此G多H知孝养我矣。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席薪枕块,文中指居丧时睡在柴草上,枕在土块上,以表示悲伤哀苦之意。 B.何怨,怨恨什么。“多歧路,今安在”中“安在”表示在哪里,两者结构相同。 C.蔽,有涵盖、概括之义。文中“一言以蔽之”意思是用一句话来概括《诗经》。 D.逆,意为揣度、预料。与《送东阳马生序》中“寓逆旅”的“逆”意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尧卿从小聪明懂事,十二岁时父亲去世,他虽然年幼,但忧伤悲痛如同成年人。见到母亲则能抑制住自己的情感,强忍哀痛,唯恐让母亲伤心。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诸子散文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诸子散文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 王曰:“若是其甚与?” 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 曰:“可得闻与?” 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 曰:“楚人胜。”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诉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 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土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面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 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 ..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之教,申之以孝悌 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孟子·齐桓晋文之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B.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荀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文专题训练 多文本专练(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 多文本专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①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②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③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邵)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节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文本二: ①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②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节选自《荀子·劝学》)文本三: ①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②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cú 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③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yuán)。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节选自《姚鼐·登泰山记》)1.秦观《精骑集·序》文中第①段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杂记文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复习:杂记文类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止斋记 段从周 公【注】受事九郡,务求简靖。其风概严而不猛,有犯,恻怛以处之,毋贷.。故名声莫不闻。每语同僚,曰:“尔来宦途不再,岁经涉万有余里,游已倦矣!安.得幽闲之地,茸一容膝之斋,其中唯竹与菊是植,终日燕坐,诚可乐也!”他日又谓余曰:“我得斋名矣。”举所得,云:“行年六十,官三品,亦是人生合止时。以止名斋可乎?子为我记之。”余谢曰:“公精力未衰,中外属望,方期大用,膏泽天下,岂容止乎?且余不敏,安敢承教?”公笑曰:“子言侈矣,止此,于我为过,敢有他望,以重其过?其毋愧我。”遂不敢复辞,勉为之说。 曰:“止之时义大矣哉!止有两义:有止而止者,行而止者。止而止者,时行则行,时止则止。如蹇之险而止,如蒙之坎而止,止其时也。行而止者,谓行其事也,所止者,理而已.。如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此即止其所也。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盖当止而止,既不失其时;当行而止,又皆得其所。由此观之.,止之为义,非特专主辞禄去位,闭门却扫,与夫高蹈远引,遁世无闷之谓也。历观前人处止之义不同,有功成名遂全身远害而止者;有知足不辱恶盈好谦而止者;有委心乘化乐天知命而止者,如汉之留侯与二疏及晋之陶渊明是已。是止也固异,夫知进而不知退既得患失暨不量其才之称否而買之煮万万也然皆非圣人之止也,圣人之止何如?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也。噫!为能尽止之之道者,其唯圣人乎?孟子不曰:自有生民以来未有孔子也。又曰:乃所愿则学孔子也。公如处止之道,愿以孔子为法,庶无慊于孟氏矣。敢此以为《止斋记》。” (有删改)[注]公,指赵孟颊。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知进A而不知退B既得C患失D暨不量其才之称否E而冒之者F万万也G然皆非H圣人之止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贷,宽容、宽恕,与成语“责无旁贷”中的“贷”意思不同。 B.安,哪里,与《琵琶行并序》中“恬然自安”的“安”意思不同。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古代诗文阅读练习(共两组,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子厚讳宗元。七世祖庆,为拓跋魏侍中,封济阴公。曾伯祖奭,为唐宰相,与褚遂良、韩瑗俱得罪武后,死高宗朝。皇考讳镇,以事母弃太常博士,求为县令江南。其后以不能媚权贵,失御史。权贵人死,乃复拜侍御史。号为刚直,所与游,皆当世名人。 子厚少精敏,无不通达。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 贞元十九年,由蓝田尉拜监察御史。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永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为深博无涯涘,而自肆于山水间。 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 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元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 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故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 (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 1.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每对一处给1分,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名声A大振B一时C皆慕D与之E交F诸公G要人H争I欲令J出K我L门下M交口N荐誉O之P 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讳”是古时称死去的皇帝或尊长的名字;作墓志铭一般当称死者的官衔,因韩愈和柳宗元是笃交,故直接称柳宗元的字“子厚”。 B.“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科举殿试时录取分为三甲,考中一、二、三甲录取的统称进士。 C.“拜”是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方式,也指授予官职、任命等。“大人”,指在高位者,如王公贵族,也用于称呼父母长辈。 D.“集贤殿正字”是官名,掌校勘书籍;司马是州刺史的佐官之一,唐中叶后一般用来安排贬斥之官,这两个职位都有实权。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柳宗元自幼聪慧超凡,通情达理。发表议论旁征博引,贯通古今,让世人折服;识见高远,令公卿显要赞誉举荐。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练习(含答案)

A.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B.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C.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D.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窃以为君市义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疾”意思是“快速、迅速”,与《屈原列传》“疾王听之不聪也”的“疾”含义不同。B.“矫”意思是“假托”,与《归去来兮辞并序》“时矫首而遐观”中的“矫”字含义不同。C.“就”意思是“到、前往”,与《陈情表》“辞不就职”中的“就”字含义不同。 D.“谢”意思是“认错,道歉”,与《孔雀东南飞并序》“多谢后世人”中的“谢”字含义相同。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谖到薛地后召集欠债的乡民,以孟尝君的名义免除了乡民的债务,为孟尝君买回了义,但孟尝君并不能理解他的行为,为此还心中不快。 B.齐王托词孟尝君是先王之臣,因此不敢任用他,孟尝君回到薛地,受到了乡民的欢迎,方才明白冯谖的用心,但冯谖认为还不能高枕无忧。 C.孟尝君派冯谖游说梁惠王,宣称诸侯谁先得到孟尝君,便可国富兵强,于是梁惠王罢免自己的丞相,派使者用重金聘请孟尝君,孟尝君并未答应。 D.齐王亲自给孟尝君道歉,声称自己是受到了奸臣的迷惑,希望孟尝君能回国任职。冯谖提醒孟尝君,向齐王请求在薛地建先王宗庙,最后宗庙建成。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冯谖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2)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5.文本一与文本二对冯谖焚烧债券一事的记载方式有何不同?文本一为何选择这种记载方式?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王含作庐江郡,贪浊狼籍 ..。大将军王敦护其兄,故于众坐称:“家兄在郡定佳,庐江人士咸称之!”时何充为敦主簿,在坐,正色曰:“充即庐江人,所闻异于此!”敦默然。旁人为之反侧,充晏然,神意自若。 (节选自《世说新语·方正》)文本二: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练习(共15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文言文断句最新题型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 1.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夫A为人主B者C非欲养D祸于E内而疏F忠臣G硕士H于外I盖其渐J积而势K使之L然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陈夷行曰:“此所谓借寇兵资盗粮也,不如击之。”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 2.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今天A德城兵才B千余C若D战E不利城F陷G必矣H不若I以恩J义抚K而安之L必M不为N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德裕曰:“彼吐谷浑等各有部落,见利则锐敏争进,不利则鸟惊鱼散,各走巢穴,安肯守死为国家用!今天德城兵才千余若战不利城陷必矣不若以恩义抚而安之必不为患纵使侵暴边境,亦须征诸道大兵讨之,岂可独使天德击之乎!” 3.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今天A 德城兵才B 千余C 若D 战E 不利城F 陷G 必矣H 不若I 以恩J 义抚K 而安之L 必M 不为N 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士君子之有勇而果于行者不以立节行谊而以妄死悲名岂不痛哉!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4.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士A君子B之有勇C而果D于行者E不F以G立H节I行J谊K而L以M妄N死O悲P名Q 岂R不S痛T哉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今者复来怀州田猎,忠谏不复至洛阳矣。四时范田,既是帝王常礼,今日怀州,秋毫不干于百姓。凡上书谏正自有常准臣贵有词主肯能改。如斯诋毁,有似咒诅。 5.文中画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黑龙江名校联盟2024 届高三12月模拟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黑龙江名校联盟2024 届高三模拟测试 语文试题 (本试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个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5题。 材料一: 作为情感学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人的情感是自然天生的还是后天习俗培养的,换言之,基于生命科学的情感自然说或基于社会人类学的情感建构说,给情感学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视野。正是借鉴了这样的研究视野,使得我们面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关于从“礼仪之家”的人物身上延伸出的“大旨谈情”的主题,有了新的思考。 在《红楼梦》中,宝玉、黛玉和宝钗三人的情感关系,常被视为木石姻缘与金玉姻缘的象征性对峙。木石表示质朴,金玉表示富贵。但让人觉得奇怪的是,金项圈之于薛宝钗、通灵宝玉之于贾宝玉,是摆在故事主体的明面中,而金与玉的相配,又是被薛宝钗的大丫鬟莺儿在小说中直接提及的。但草木之于林黛玉、顽石之于贾宝玉的关系,却并没有在贾宝玉和林黛玉出生后的人间直接提及,也并不为世人所知晓,毋宁说,这是作为两人的前世传说,发生在一个神秘的世界里。这样,贾宝玉最多也只能在梦中,以自己对木石姻缘的认同,来抗争世人熟悉的金玉姻缘。同样,当我们解释贾宝玉对林黛玉倾情相许时,固然可以从理性角度,来分析林黛玉不说让贾宝玉追求功名富贵的混账话,以说明叛逆者的共同志趣是感情的基础。但他们第一次见面,彼此都有久别重逢的熟悉感,似乎又不是理性所能解释得清楚的,从而让这种近乎神秘的感觉,给男女情感互生爱慕的非理性留出了空间。 男女之情在《红楼梦》中虽然占有最大的比重,但没有缺席的亲情、友情,在《红楼梦》中同样有着耐人寻味的呈现。 王熙凤与秦可卿虽是亲戚关系,但感情之深,又非比寻常。当秦可卿不幸夭折时,王熙凤为宁国府协办丧事,其中有一段写早起进宁国府而先到可卿灵前祭拜,极为传神:凤姐缓缓走入会芳园中登仙阁灵前,一见了棺材,那眼泪恰似断线之珠滚将下来。院中许多小厮垂手伺候烧纸。凤姐吩咐得一声:“供茶烧纸。”只听一棒锣鸣,诸乐齐奏。早有人端过一张大圈椅来,放在灵前,凤姐坐了,放声大哭。于是里外男女上下,见凤姐出声,都忙忙接声嚎哭。一时贾珍尤氏遣人来劝,凤姐方才止住。 当凤姐看见棺材,眼泪如断线之珠滚落下来时,这是真情的自然流露,而当她吩咐烧纸,丧乐奏响时,她开始发声哭泣,这可以说依然有真情的宣泄,但也是礼仪的呈现,并以这种外现的礼仪,给了周边人一个暗示,需要有相应的礼仪来配合。于是接下来写一句“里外男女上下,都忙忙接声嚎哭”,注意,“忙忙”还有“接声”,加上重在声音而非泪水的“嚎哭”,似乎也暗示了周边之人的哭,似乎在礼仪的实践中,已经缺少了相应的情感内核。 与此相对照的是,探春对自己的生身母亲赵姨娘包括舅舅赵国基等并不流露出丝毫的同情,那种基于主子立场而对本质上是奴才身份的人自觉划清界限,完全恪守了礼仪规范的言行,是否也有着对内心自然情感的压抑? 而抄检大观园事件发生时,探春又以主子身份保护自己的丫鬟,这里仅仅是考虑了礼仪要求的主奴互相支撑,还是有情感因素在? 类似的问题,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4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模考试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江西省2024届新高三第一次大联考语文试题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魏文侯过段干木之闾而轼①之,其仆曰:“君何为轼?”曰:“此非段干木之闾欤?段干木盖贤者也,吾安敢不轼?段干木光乎德,寡人光乎地②;段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其仆曰:“然则君何不相之?”于是文侯请相之,段干木不肯受。则文侯乃致禄百万,而时往问之。于是国人皆喜,相与诵之曰:“吾君好正,段干木之敬;吾君好忠,段干木之隆。”居无几何,秦兴兵欲攻魏,司马唐谏秦君曰:“段干木贤者也,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秦君以为然,乃案兵,不攻之。魏文侯可谓善用兵矣。尝闻君子之用兵,莫见其形,而攻已成,其此之谓也。野人之用兵也,鼓声则似雷,号呼则动地,尘气充天,流矢如雨,扶伤舆死,履肠涉血,无罪之民,其死者量③于泽矣,而国之存亡、主之死生,犹未可知也,其离仁义亦远矣!魏文侯见段干木,立倦而不敢息。及见翟璜,踞于堂而与之言。翟璜不悦。文侯曰:“段干木,官之则不肯,禄之则不受。今汝欲官则相至,欲禄则上卿至。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无乃难乎?” (节选自《吕氏春秋》) 材料二: 段干木者,晋人也。少贫且贱,守道不仕。魏文侯欲见,造其门,其逾墙而避。文侯以客礼待之,出过其同而轼。其仆问曰:“干木布衣也,君何轼?”文侯曰:“段干木,贤者也。不移势利,怀君子之道,隐处穷巷,声驰千里。吾敢不轼乎?干木先乎德,寡人先乎势;干木富乎义,寡人富乎财。势不若德贵,财不若义高。”又请为相,不肯。夫文侯名过齐桓公者盖能尊段干木敬卜子夏友田子方故也。 (节选自皇甫谧《高士传》) 【注】①轼:凭轼,古人乘车时表示敬意的动作。②地:指地位、权势。③量:满。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夫文侯A名B过C齐桓公者D盖能尊E段干木F敬G卜子夏H友I田子方J故也。 11.下列对材料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相,解释为“让……做相国”,和《鸿门宴》中“使子婴为相”中的“相”用法相同。 B.以为,解释为“认为”,和《过秦论》中“铸以为金人十二”中的“以为”词义不同。 C.责,解释为“要求”,和“求全责备”“责人从宽,责己从严”中的“责”词义相同。 D.布衣,指粗布做成的普通衣服,常用来代指平民百姓;文中指段干木是个平民百姓。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文侯听从车夫的建议,请段干木做国相,但段干木不肯接受。魏文侯就送给段干木优厚的俸禄,并且时常前往看望他,此举受到国人的称赞。 B.和魏文侯用兵不同,鄙陋无知之人用兵,在战场上和敌人奋勇拼杀、一争高下,使无辜百姓尸横遍野,即便如此,也未必能挽救国家之亡、国君之死。 C.魏文侯对段干木敬重有加,而对翟璜却傲慢无礼。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段干木是个看轻官位、俸禄的贤者,而翟璜却要官得官,要俸禄得俸禄。 D.魏文侯认为,段干木虽隐处穷巷,却声名远扬,而自己虽然地位显赫,富有财富,但声名远远比不上段干木,理应对他凭轼以表敬意。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魏礼之,天下莫不闻,无乃不可加兵乎?

2024届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0篇精选(36-40,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0篇精选(36-40)第三十六篇袁炜传 袁炜,字懋中,慈溪人。嘉靖十七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授编修。炜性行不羁,为御史包孝所劾,帝宥不罪。进侍读。久之,简直西苑。撰青词,最称旨。三十五年,阁臣推修撰全元立掌南京翰林院,帝特用炜。炜疏辞,愿以故官供奉。帝大喜,立擢炜侍讲学士。甫两月,手诏拜礼部右侍郎。明年,加太子宾客兼学士,赐一品服。逾月迁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仍命入直。炜自供奉以后,六年中进宫保、尚书,前未有也。 先是二月朔,日食微阴,炜言不当救护。礼部尚书吴山不从,得谴去。帝闻炜言善之,遂以代山。及七月朔,又日食。历官言食止一分五杪,例免救护。炜乃阿帝意上疏言:“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臣等不胜欣忭。”疏入,帝益喜。其冬,遂命以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典机务。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四十四年春,疾笃,请假归,道卒,年五十八。赠少师,谥文荣。 炜才思敏捷。帝中夜出片纸,命撰青词,举笔立成。遇中外献瑞,辄极词颂美。帝畜一猫死,命儒臣撰词以醮。炜词有“化狮作龙”语,帝大喜悦。其诡词媚上多类此。以故帝急用之,恩赐稠叠,他人莫敢望。 自嘉靖中年,帝专事焚修,词臣率供奉青词。工者立超擢,卒至入阁。时谓李春芳、严讷、郭朴及炜为“青词宰相”。而炜贵倨鲜淟,故出徐阶门,直以气凌之。与阶同总裁《承天大志》,诸学士呈稿,炜窜改殆尽,不以让阶。诸学士不平,阶第曰任之而已。其后炜死,阶亦尽窜改之。炜自负能文,见他人所作,稍不当意,辄肆诋诮。馆阁士出其门者,斥辱尤不堪,以故人皆畏而恶之。(节选自《明史·袁炜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 B.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 C.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 D.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

2024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劝学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荀子》) (二)劝学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饮酒者游。旬朔之间,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抵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B.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C.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D.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时十一二/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B.驾,一天的行程。“驽马十驾”意思是劣马拉车走十天。 C.《荀子》,大部分为荀子自著,其余为荀子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 D.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与《师说》中“六艺经传”的“传”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子的《劝学》,善用比喻来阐述道理。像选文中的第一段,便用同类事物设喻,从相同的角度反复说明问题,强调观点。 B.荀子在《劝学》选文中的第二段,只运用了比喻论证,论证了学习应该注重积累,持之以恒,专心致志。 C.秦观在《劝学》中讲述了自己幼时读书不勤奋,成人后开始发愤读书,可是聪明却远不如从前。 D.秦观在《劝学》中说到不勤奋和善忘让他荒怠了学业,但看到孙搴答邢词中的句子,深表赞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名校2023-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二)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名校2023-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二)语文试卷(原卷版+解析版) 2023届高三二模 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艺术的最高标准,创作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一旦离开人民,文艺就会变成无根的浮萍、无魂的躯壳。人民生活是一切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只有深入人民群众、了解人民的辛勤劳动、感知人民的喜怒哀乐,才能把握时代脉动,领悟人民心声,使文艺创作具有深沉的力量和隽永的魅力。 文艺只有向上向善才能成为时代的号角。广大文艺工作者要发扬中国文艺追求向上向善的优良传统,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活泼体现在文艺创作之中,把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东西表现出来,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使人民在精神生活上更加充盈起来。 (摘自《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讲话》) 材料二 “人民性”一词指的是艺术作品中对人民大众的生活、思想、情感、愿望进行反映,呈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主体思想和基本导向。艺术作品既要反映人民的生活,更要塑造出鲜明生动、独具个性的人物形象,还要体现出当代人民的时代精神,具有高度的思想特征。我们的真实生活或许是平淡的,但它反映到作品中是集中、典型、理想的,艺术创作者通过刻画形象给人们以精神震撼,体现了文艺创作中常说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如根据民间传说“白毛仙姑”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