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0.文中画红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择正确答案的标号。

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 而U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己”的“已”意思不同。

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B.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2)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14.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1.

【参考答案】A

【解析】句意:我认为玩乐事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忧患却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句式结构一致,各自成句,排除BCD。

11.

【参考答案】D

【解析】A.正确。句意: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B.正确。刚刚;纵横。句意:张养浩刚刚十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

D.文中的“疏”指臣子向帝王进呈的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的奏章。

12.

【参考答案】B

【解析】“直接给皇帝上疏”错误,原文是“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据此可知,不是直接给皇帝上疏。

13.

【参考答案】

(1)逢父亲丧事,守孝期未满,(朝廷)又用吏部尚书的职位征召,(张养浩)坚决推辞不任职。

(2)(张养浩)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官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解析】

(1)“丁父忧”,逢父亲丧事;“召”,征召;“不起”,不任职。

(2)“出粜”,卖米;“诣”,到;“易”,换取;“吏弊不敢行”,宾语前置,“吏不敢行弊”。

14.

【参考答案】①“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②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③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④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⑤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根据“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知,“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据此也可知,他仰慕孟子,故“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

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张养浩为官也以此为标准。具体体现在:

根据“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诂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可知,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

根据“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可知,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

根据“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可知,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

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材料二: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张养浩从小就有德行和节义。有一次他出门,碰到一个人,那人把钱币遗失在路上,当张养浩发现的时候,那人已经走了,张养浩就追上去把钱还给他。张养浩十岁时就酷爱读书,一天到晚不停,他的父母担心他过于辛劳,制止了他这样做,他就白天默默地背诵,到了夜晚就关上房门,点上灯悄悄读书。

被选授为堂邑县尹。(张养浩)首先捣毁了滥设的神祠三十多所,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张养浩说:“他们都是善良的百姓,因为生活困难,被饥寒所迫,不得已而去做了强盗;已经用刑法处罚了他们,还把他们当强盗看待,这就断绝了他们改过自新的路。”做过强盗的人都感动得流了眼泪,他们相互劝诫说:“不要辜负了张公。”有一个叫李虎的人,曾经杀过人,他的同党也暴虐残忍,危害百姓,百姓不堪忍受,从前的县尹都不敢过问。张养浩到这里以后,将他们全部依法惩处,老百姓非常高兴。张养浩调离堂邑十年后,百姓仍然为他立碑,歌颂他的恩德。

元英宗继承皇位后,命令张养浩参与中书省的工作。适逢元宵节,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张养浩就上奏给左丞相拜住。拜住将奏疏藏在袖子里入宫谏阻,奏疏大概说:元世祖执政三十多年,每当元宵佳节,民间尚且禁灯;何况是庄严的帝王住所,幽深的宫廷,更应当慎重考虑。现在皇帝打算在宫禁之内张挂花灯做成鳌山,我认为玩乐事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忧患却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皇帝大怒,看过奏疏之后又高兴地说:“不是张希孟不敢这样说。”于是取消了这个计划,赏赐给张养浩一件用贵重的丝织品做的朝服,一匹帛,来表彰他的正直。逢父亲丧事,守孝期未满,(朝廷)又用吏部尚书的职位征召,(张养浩)坚决推辞不任职。

天历二年,陕西大旱,饥饿的老百姓人吃人,朝廷特派张养浩为陕西行台中丞。张养浩接到任命后,立即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分给村里的穷人,自己便登上车子去上任,碰到饥饿的灾民就赈济他们,看到饿死的灾民就埋葬他们。当时一斗米值十三缗钱,百姓拿着钞票出去买米,钞票稍有不清或破损就不能用,拿到府库中去调换,那些奸刁之徒营私舞弊,百姓换十缗只给五缗,甚至等了好几天还是换不到,老百姓处境非常困难。于是张养浩检查府库中那些没有损毁、图纹可以看得清的钞票,得到一千八十五万五千多缗,全部在它的背面盖上印记,又刻十贯和五贯的钱券发给穷人。(张养浩)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官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到关中做官四个月,从来没有回到自己家里住过,一直住在官府,一天到晚没有丝毫的懈怠。于是卧病不起,去世的时候才六十岁。

关中的老百姓,悲哀的程度像失去了父母。

二、

10.

【参考答案】JNP

【解析】句意:这个方法是用几斤铁铸成龙爪的形状,把它沉到水底,系上大绳索,用船拖拽它前行。

“其法”是主语,“用铁数斤”是状语,“为”是谓语,“龙爪形”是宾语,结构完整,后面断开,即J 处断开;

“沈之水底”是“沈之(于)水底”的省略句,“水底”后断开,即N处断开;

“系絙”是动宾结构,后面断开,即P处断开。

11.

【参考答案】A

【解析】A.“意为停止”错,应为时间词“不久”,句意:过一段时间,再移动船只疏浚其他地方。/“无法自已”的“已”是“停止”,句意: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C.正确,“资”,意为供给,句意:正适合供人们谈笑。/今驱逐宾客来资助敌国;D.正确,“罔”,意为欺骗,句意:共同做欺骗君王的事。/“罔”,通“惘”,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句意: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2.

【参考答案】B

【解析】“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无中生有,原文“宫官黄怀信以为铁爪,只列干木下如耙状,以石压之,两旁系大絙,两端钉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车绞之,去来挠荡泥沙,已,又移船而浚之”只是介绍了制作和使用方法,没有谈到效果。

13.

【参考答案】

(1)君主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下面的情况就能够到达君主那里;

(2)范子渊告诉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

【解析】

(1)“兼听广纳”,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拥蔽”,堵塞蒙蔽;“通”,通达。

(2)“属”,通“嘱”,告诉;“牒”,文书;“从”,听从。

14.

【参考答案】①皇上既没有偏信王安石的保奏,也没有偏信文潞公的上奏;②他先安排了熊本去视察,又派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

【解析】由“王介甫亦颇闻之,更下河北安抚司,令保奏。会介甫罢相,文潞公上言:‘河水浩大,非耙可浚,秋涸故其常理,虽河滨甚愚之人,皆知浚川耙无益于事。臣不敢雷同保奏,共为欺罔。’奏上,上不悦,命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按视”“上又命内供奉官冯宗道试浚川耙于汴水”可知,皇上既没有偏信王安石的保奏,也没有偏信文潞公的上奏;他先安排了熊本去视察,又派遣冯宗道去汴水做试验。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能够明辨是非,怎样叫昏庸糊涂?”魏征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能明辨是非,偏信某个人就会昏庸糊涂。君主广泛地听取和接纳意见,那么权臣就不能堵塞蒙蔽君主的耳目,下面的情况就能够到达君主那里。”唐太宗说:“好啊!”

当初,有个叫李公义的选人陈述,请求以铁龙爪疏浚黄河。这个方法是用几斤铁铸成龙爪的形状,把它沉到水底,系上大绳索,用船拖拽它前行。宦官黄怀信承袭铁龙爪的做法,只在干木下做成像耙子的形状,用石头压着它,两旁系上大绳索,两端钉在大船上,相距八十步,各自用革车绞它,来来去去抓挠荡起泥沙,过一段时间,再移动船只疏浚其他地方。这件事交给大名安抚司去核实,安抚司命金提司管勾官范子渊与通判、知县共同试验这件东西,都说不能用。恰好范子渊回京,王安石问范子渊:“疏浚河道的铁耙、龙爪法很好,是什么缘故说不可用?”范子渊于是改变了先前的话说:“这的确是很好的方法,只是当时一起试验的官员意见不合罢了。”王安石非常高兴,立即任命范子渊为都水外监丞,设置了浚川司,让他推行这个方法。子渊于是在河上发令指使分管督察的役卒,用这两件东西疏浚河道,写上政绩说:“某日用它疏通若干步,深若干尺。”实际情况是水太深那么耙不能到底,空拽着来回,水太浅那么耙齿被泥沙阻碍,根本拽不动。恰逢都水监丞程昉要在大名河迂曲开通直河,范子渊告诉程昉说直河水浅,可上报文书给浚川司,用浚川耙疏通河道,程昉听从了他的建议。这时,天下都说浚川耙如同儿戏,正适合供人们谈笑,王安石也听到了不少,重新下令给河北安抚司,让他们向朝廷推荐人并予担保。恰逢王安石罢相,文潞公上奏说:“河水水势很大,不是耙子可以疏浚的,秋天河水干涸原本就是常理,即使是河边很愚蠢的人,都知道浚川耙对事情没有帮助。臣不敢像他们一样担保上奏,共同做欺骗君王的事。”奏章递上,皇上不高兴,命令知制诰熊本与都水、转运司共同去巡视。各个疏浚河道的人都说:“水都是夏天涨水秋天又下降,不只这一年。”于是上奏:“水位下落实在不是耙的效果。”皇上又命令内供奉官冯宗道在汴水试浚川耙。每次料位测量,有的比原来深,有的不增不减,大概各占三分之一。冯宗道每天根据实情上奏,皇上的内心逐渐醒悟。恰逢荥泽河堤水涨得很急,下诏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河堤很危险即将决口,依赖用浚川耙疏导得意幸免,全部画图来禀告皇上。皇上嘉奖了他。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0.文中画红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择正确答案的标号。 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 而U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己”的“已”意思不同。 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B.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2)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14.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1. 【参考答案】A 【解析】句意:我认为玩乐事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忧患却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句式结构一致,各自成句,排除BCD。 11. 【参考答案】D 【解析】A.正确。句意: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B.正确。刚刚;纵横。句意:张养浩刚刚十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 D.文中的“疏”指臣子向帝王进呈的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的奏章。 12. 【参考答案】B 【解析】“直接给皇帝上疏”错误,原文是“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据此可知,不是直接给皇帝上疏。 13. 【参考答案】 (1)逢父亲丧事,守孝期未满,(朝廷)又用吏部尚书的职位征召,(张养浩)坚决推辞不任职。 (2)(张养浩)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官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解析】 (1)“丁父忧”,逢父亲丧事;“召”,征召;“不起”,不任职。 (2)“出粜”,卖米;“诣”,到;“易”,换取;“吏弊不敢行”,宾语前置,“吏不敢行弊”。 14. 【参考答案】①“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②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③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④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⑤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根据“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知,“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据此也可知,他仰慕孟子,故“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 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张养浩为官也以此为标准。具体体现在: 根据“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诂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可知,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 根据“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可知,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 根据“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可知,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 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质检卷(C)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质检卷(C)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秋,匈奴围韩王信于马邑,信数使使胡 亡走匈奴。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与信及匈奴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汉兵击之,匈奴辄败走,已复屯聚,汉兵乘胜追之。会天大寒雨雪,士卒堕指者什二三。 上居晋阳,闻冒顿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逾句注。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安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 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欲驱,太仆滕公固徐行。至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令樊哙止定代地。上至广武赦刘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帝南过曲逆,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乃更封陈平为曲逆侯,尽食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B.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C.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D.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文中指"匈奴"。因胡地在北,越地在南,胡越可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B.什二三,意为"十之二三"。什,指由十个单位合成的一组。 C.械系,用刑具把犯人锁起来。械,这里指枷锁和镣铐之类的刑具。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专项练习(共18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文言文阅读一词多义选择题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下列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伐越”“自伐者无功”中的“伐”字意思相同,都翻译为“讨伐”。 B.“故曰圣人蚤从事焉”中的“蚤”与《鸿门宴》中“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意思相同。 C.“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中的“过”与《项脊轩志》中“大母过余曰”中“探望”意思不同。 D.“晋献公以垂棘之璧假道于虞而伐虢”中的“假”,意思为“借”,与《劝学》中“假舟楫者”意思相同。 2.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事请不烦出敕”中国的“敕”,指“皇帝的命令”,《红楼梦》中“敕造宁国府”的“敕造”,意为奉皇命而建。 B.“乞容臣出牒处分”中的“乞”,文中义为“请求”,与《陈情表》中“愿乞终养”的“乞”意思相同。 C.“古有讨除不胜者”中的“胜”,文中义为“尽”,与《春江花月夜》中“青枫浦上不胜愁”的“胜”意思相同。 D.“帝然之”中的“然”,文中义为“认为……正确”,与《六国论》中“至于颠覆,理固宜然”的“然”意思不同。 3.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师,指精通专业知识、讲授经书的讲师。文中“经师易遇,人师难遭”中“经师”跟《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之师是同一类老师。 B.有道,汉代举士科目,有道德、才艺的人可由此科被举荐为官。文中“泰尝举有道,不就”中的“有道”与《论语》中“就有道而正焉”中的“有道”意思不同。 C.教化,教育感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陈情表》中“沐浴清化”的“化”与文中“此非恶人,当是教化未至耳”中的“教化”意思一致。 D.太学,中国古代中央官学。文中“乃以一月奉资香,使入太学”的“太学”与《送东阳马生序》“在太学已二年”中“太学”都是古代最高学府。 4.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缓急,“缓急得以应援”和《孔雀东南飞》中“昼夜勤作息”中“作息”一样都是偏义复词。 B.京师,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一般指首都。《宋史·欧阳修传》文中“京师”指的是开封府。 C.图籍,地图和户籍,文中“与曾公亮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理远近,更为图籍”代指北宋河北、河东、陕西三路的疆土和人民。 D.台谏,台官与谏官之合称。宋朝时以御史为台官,以谏议大夫等为谏官。 5.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三秦,是指潼关以西的关中地区,因项羽灭秦后将此地封给秦军的三位降将而得名。 B.“资其众,卒平天下”中的“卒”,终于,与《孔雀东南飞》“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中的“卒”意思相同。 C.“有俶傥之士、异人并挺”中的“俶傥”,卓越不凡,与《报任安书》“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中的“倜傥”意思相同。 D.“冠盖相继,于西州为盛。盖济济焉”中的“济济”,众多的样子,与成语“济济一堂”“人才济济”中的“济济”意思相同。 6.下列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秦之在燕也,与其相子之为婚”中的“为婚”指的是结为儿女亲家,与《鸿门宴》中“约为婚姻”的意思相同。 B.三晋指战国时的韩国、赵国、魏国,因从春秋时的晋国分化而来,史称“三家分晋”。 C.“以国让子之”的“让”意为让给,与《谏逐客书》中“太山不让土壤”的“让”不同。

高中语文2023高考文言文重点字词语句解析专项练习(共四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文言文语句重点字词解析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孝昭皇帝时,北军监御史为奸,穿北门垣以为贾区。胡建守北军尉,贫无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爱走卒甚厚。建欲诛监御史,乃约其走卒曰:“我欲与公有所诛,吾言取之则取之,斩之则斩之。”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日取彼走卒前拽下堂。建曰:“斩之。”遂斩监御史。护军及诸校皆愕惊,不知所以。建亦已有成奏在其怀,遂上奏以闻,曰:“臣闻军法,立武以威众,诛恶以禁邪。今北军监御史,公穿军垣以求贾利,私买卖以与士市,不立刚武之心、勇猛之意,以率先士大夫,尤失理不公。臣闻黄帝《理法》曰:‘垒壁已具,行不由路,谓之奸人,奸人者杀。’臣谨以斩之,昧死以闻。”制曰:“《司马法》曰:‘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也。’建有何疑焉?”建由是名兴。后至渭城令死。至今渭城有其祠也。 鲁哀公问于仲尼曰:“吾欲小则守,大则攻,其道若何?”仲尼曰:“若朝廷有礼,上下有亲,民之众皆君之畜也,君将谁攻?若朝廷无礼,上下无亲,民众皆君之仇也,君将谁与守?”于是废泽梁之禁,弛关市之征,以为民惠也。 文王曰:“吾欲用兵,谁可伐?”太公望曰:“密须氏疑于我,可先往伐。”管叔曰:“不可。其君天下之明君也,伐之不义。”太公望曰:“臣闻之:先王伐枉不伐顺,伐险不伐易,伐过不伐不及。”文王曰:“善。”遂伐密须氏,灭之也。 楚庄王伐陈,吴救之,雨十日十夜,晴。左史倚相曰:“吴必夜至,甲列垒坏,彼必薄我,何不行列鼓出待之?”吴师至楚,见成陈而还。左史倚相曰:“追之。吴行六十里而无功,王罢卒寝。”果击之,大败吴师。 (摘编自《说苑·指武》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曰/取彼/ B.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曰/取彼/ C.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曰/取彼/ D.于是当选士马日/护军诸校列坐堂皇上/监御史亦坐/建从走卒趋至堂下拜谒/因上堂/走卒皆上/建跪指监御史曰/取彼/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建欲诛监御史”与“立诛杀曹无伤”(《鸿门宴》)两句中的“诛”字含义相同。 B.“不知所以”与“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两句中的“所以”含义相同。 C.“昧死以闻”与“不求闻达于诸侯”(《出师表》)两句中的“闻”字含义不同。 D.“王罢卒寝”与“供养卒大恩”(《孔雀东南飞》)两句中的“卒”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北军监军御史为非作歹,打穿军营墙垣来经商谋利,胡建对此非常不满,让士兵斩杀了他。 B.皇帝没有处罚擅杀大臣的胡建,是因为他认为胡建并没有违背国家的礼仪,他的做法合情合理。 C.鲁哀公从孔子的话中,认识到了民心的重要性,所以他采取了一系列政策给老百姓恩惠。 D.太公望认为先王讨伐邪恶不正、地势险峻、行为过当的国家,密须国“疑于我”,因此可以讨伐。 13.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贫无车马,常步,与走卒起居,所以慰爱走卒甚厚。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5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2023浙江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 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呜呼,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 惟知所用尔。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改) 材料二: 秦观:臣读五代史,见王朴为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后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非所谓天下之真材,其孰能与于此。 (选自《历代名贤确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把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 及A见B其C议D论E伟F然G益H以I为J奇K引L与M计N议O天P下Q事R无S不T 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古代既可以指平民百姓,也可以指人格卑鄙的人,本文中的“小人”指后者。 B、“数顾大臣问治道”的“顾”,与“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中的“顾”意义不同。 C、文学,一般指经学或儒学,往往包含写作方面的才能,与现代“文学”含义不同。 D、“京师之制”的“制”,意为形制、样式,与《岳阳楼记》“增其旧制”的“制”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宗多次向大臣们询问良策,文士都认为以文治为先,只有王朴等人讲求用兵之策,世宗对此很满意,后决心重用王朴。 B、王朴预测了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最先平定,并州可以在最后灭亡。后来果真像王朴说的一样,并州是最后臣服的。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名校文言文最新模考试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模考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南通市202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测试语文试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孔融字文举,孔子二十世孙也。融幼有异才。时河南尹李膺有重名,敕门下简通宾客,非当世英贤及通家子孙弗见也。融年十余岁,欲观其为人,遂造膺门,语门者曰:“我,李君通家子孙也。”膺见融,问曰:“高明父祖,尝与仆周旋乎?”融曰:“然。先君孔子与君先人李老君,同德比义而相师友,则融与君累世通家也。”众坐奇之,佥曰:“异童子也。”山阳张俭,以中正为中常侍侯览所忿疾,览为刊章下州郡捕俭。俭与融兄褒有旧,亡投褒。遇褒出,时融年十六,俭以其少不告也。融知俭长者,有窘迫色,谓曰:“吾独不能为君主邪!”因留舍藏之。后事泄,俭得脱走,登时收融及褒送狱。融曰:“保纳藏舍者融也,融当坐之。”褒曰:“彼来求我,罪我之由,非弟之过,我当坐之。”兄弟争死,融由是名震远近,为后进冠盖。司徒大将军辟举高第,累迁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年三十八。承黄巾①残破之后,修复城邑,设庠序,举贤才,显儒士。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融在北海,自以智能优赡,溢才命世,当时豪俊皆不能及。亦自许大志,且欲举军曜甲,与群贤要功,自于海岱②结殖根本,不肯碌碌如平居郡守。然其所任用,好奇取异,皆轻剽之才。至于稽古之士,谬为恭敬,礼之虽备,不与论国事也。高密郑玄,称之郑公,执子孙礼。及高谈教令,盈溢官曹,辞气温雅,可玩而诵。论事考实,难可悉行。 融在郡八年,仅以身免。帝初都许,是时天下草创,融不识时务,又天性气爽,颇推平生之意,狎侮太祖。太祖③外虽宽容,而内不能平。御史大夫郗虑知旨,以法免融官。十三年,融对孙权使,有讪谤之言,坐弃市。 (选自《三国志》卷十三注,有删节) 【注】①黄巾:指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因头包黄巾而得名。②海岱:海指北海,岱指泰山。③太祖:指曹操。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 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B.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 不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C.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 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D.又国人无后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为棺木而殡葬之/郡人甄子然孝行知名早/卒融恨不 及之/乃令配食县社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老君,即老子,姓李名耳,又称老聃,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向他问礼。 B.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代指官吏,也指超群出众。文中指孔融被任官。 C.庠序,商周时地方学校名,后泛指学校,如《齐桓晋文之事》中的“谨庠序之教”。 D.弃市,古代的一种刑罚,即在人群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用来警示民众。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孔融幼时机智敏捷。他在拜访李膺时说孔李两家世代交谊深厚,得到众人的称赞。 B.孔融主动藏匿哥哥的老朋友张俭,事情败露被捉后,与哥哥争死,由此名声大振。 C.孔融在任职期间面对因战乱造成的残破局面,采取一系列措施努力恢复社会秩序。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论语》十二章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学而》) (2)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 (3)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 (5)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6)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论语·泰伯》) (8)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论语·子罕》) (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10)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论语·颜渊》) (11)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12)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论语·阳货》)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就有道而正.焉正:匡正 B.质胜文.则野文:华美、文采 C.君子喻.于义喻:知晓,明白 D.迩.之事父,远之事君迩:远处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小子 ..何莫学夫《诗》 B.譬如平地 .. C.大学 ..之道 D.小人 ..喻于利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A.就有道.而正焉 B.策之不以其道. C.任重而道.远 D.朝闻道.,夕死可矣 4.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说苑》专项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高考语文文言文专题复习:《说苑》专项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楚庄王好猎,大夫谏曰:“晋、楚敌国也,楚不谋晋,晋必谋楚,今王无乃耽于乐乎?”王曰:“吾猎将以求士也,其榛藂刺虎豹者,吾是以知其勇也;其攫犀搏兕者,吾是以知其劲有力也;罢田而分所得,吾是以知其仁也。”因是道也,而得三士焉,楚国以安。故曰“苟有志则无非事者”,此之谓也。 高宗者,武丁也,高而宗之,故号高宗。成汤之后,先王道缺,刑法违犯,桑、谷俱生乎朝,七日而大拱,武丁召其相而问焉。其相曰:“吾虽知之,吾弗得言也。”问诸祖己,曰:“桑、谷者,野草也,而生于翱,意者国亡乎?”武丁恐骇,饬身修行,思先王之政,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明养老。三年之后,蛮、夷重译而朝者七国,此之谓存亡继绝之主,是以高而尊之也。 宋大水,鲁人吊之曰:“天降淫雨,溪谷满盈,延及君地,以忧执政,使臣敬吊。”宋人应之曰:“寡人不佞,斋戒不谨,邑封不修,使人不时,天加以狭,又遗君忧,拜命之辱。”君子闻之曰:“宋国其庶几乎!”问曰:“何谓也?”曰:“昔者夏桀、殷纣不任其过,其亡也忽焉;成汤、文、武知任其过,其兴也勃焉。夫过而改之,是犹不过也,故曰其庶几乎。”宋人闻之,夙兴夜寐,早朝晏退,吊死问疾,戮力宇内。三年,岁丰政平。 楚昭王有疾,卜之曰:“河为祟。”大夫请用三牲焉,王曰:“止古者先王割地制土祭不过望江汉睢漳楚之望也祸福之至不是过也不谷虽不德河非所获罪也遂不祭焉。仲尼闻之曰:“昭王可谓知天道矣,其不失国,宜哉!” 邾文公卜徙于绎,史曰:“利于民,不利于君。”君曰:“苟利于民,寡人之利也。天生烝民而树之君,以利之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侍者曰:“命可长也,君胡不为?”君曰:“命在牧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吉孰大焉。”遂徙于绎。 (节选自《说苑·君道》)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高中语文2023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断句新题型练习(共10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断句新题型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安徽吉林黑龙江云南四省2023年高三联考】 昔者,陈成恒相齐简公,欲为乱,惮齐邦鲍、晏,故徙其兵而伐鲁。鲁君忧也。孔子患之,乃召门人弟子而谓之曰:“诸侯有相伐者尚耻之今鲁父母之邦也,丘墓存焉,今齐将伐之,可无一出乎?”颜渊辞出,孔子止之,子路辞出,孔子止之,子贡辞出,孔子遣之。 (节选自《越绝书·越绝内传陈成恒》) 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写出断句的序号。 诸A侯B有C相D伐E者F尚G耻H之I今J鲁K父L母M之N邦O也 2.【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七】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诸生试观侪辈【同辈】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已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 给材料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用“/”断句。 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 3.【广东省惠州市2023届高三下学期语文模拟预测】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先王耀德不观兵。夫兵戢而时动,动则成,观则玩,玩则无震。是故周文公之《颂》曰:‘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节选自《国语·祭公谏穆王征犬戎》) 用“/”给下面的文段短句 先王之于民也懋正其德而厚其性阜其财求而利其器用明利害之乡以文修之使务利而避害怀德而畏威故能保世以滋大 4.【山东省青岛市2023年高三年级第一次适应性检测】 臣光曰:为治之要莫先于用人而知人之道圣贤所难也是故求之于毁誉,则爱憎竞进而

【精品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译文及试题详解(答案)

【精品解析】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卷新课标2卷文言文阅读译文及试题详解(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材料二: 太宗曰:“古人临阵出奇,攻人不意,斯亦相变之法乎?”靖曰[注]:“前代战斗,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斯安足以论兵法也?若谢玄之破苻坚,非谢玄之善也,盖苻坚之不善也。”太宗顾侍臣检《谢玄传》阅之,曰:“苻坚甚处是不善?”靖曰:“臣观《苻坚载记》曰:‘秦诸军皆溃败,唯慕容垂一军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垂子宝劝垂杀坚,不果。”此有以见秦师之乱。慕容垂独全,盖坚为垂所陷明矣。夫为人所陷而欲胜敌不亦难乎臣故曰无术焉苻坚之类是也。”太宗曰:“兵有分聚,各贵适宜。前代事迹,孰为善此者?”靖曰:“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此兵能合不能分之所致也。吴汉讨公孙述,与副将刘尚分屯,相去二十里,述来攻汉,尚出合击,大破之,此兵分而能合之所致也。”太宗曰:“然。得失事迹,足为万代鉴。” (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 [注]靖:指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夫为人A所B陷而欲胜C敌D不亦难乎E臣故曰无术焉F苻坚之类G是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既为人所陷害,还想战胜敌人,不就难了吗?所以我说,没有智谋的就是苻坚这一类的人。“为...所”表示被动,“而”属于句中虚词,“敌”做“胜”

高中语文新高考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孤且窭,事母谨甚。淹究经术,性謇特,高自标树。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不肯造请贵势,补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魏征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征薨,乃取女。人问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素善张亮,亮抵罪,故贬吉安丞。道南海,舟师持酒脯请福,义方酌水致祭。是时盛夏,涛雾蒸涌,既祭,天云开露。人壮其诚。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祭奠礼,清歌吹龠,登降跽立,人人悦顺。而亮兄子皎自朱崖还,依义方。将死,诿妻子,愿以尸归葬,义方许之。以皎妻少故与之誓于神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显庆元年,擢侍御史,会中书侍郎李义府纵大理囚妇淳于,迫其丞毕正义缢死,无敢白其奸。义方疾当世附离匪人以欺朝廷,内决劾奏,意必得罪,即问计于母。母曰:“昔王母伏剑,成陵之谊。汝能尽忠,吾愿之,死不恨。”义方即上言:“天子置公卿大夫士,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不得独是独非也。今陛下抚万邦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帝方安义府狡佞,恨义方以孤士触宰相,贬莱州司户参军。岁终不复调,往客昌乐,聚徒教授。母丧,隐居不出。卒,年五十五。 (选自《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斜体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皎妻少故/与之誓于神/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B.以皎妻少/故与之誓于神/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C.以皎妻少故/与之誓于神/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D.以皎妻少/故与之誓于神/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2.下列对文中标红加粗词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诣京师”与“乃强起扶杖,执图诣寺后”(《促织》)两句中的“诣”字含义相同。 B.“解所乘马以遗”与“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出师表》)两句中的“遗”字含义相同。 C.“欲水火相济”与“直挂云帆济沧海”[《行路难(其一)》]两句中的“济”字含义相同。 D.“履霜坚冰”与“天戴其苍,地履其黄”(《少年中国说》)两句中的“履”字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征想将夫人侄女嫁给王义方,王义方因为魏征正处高位,不愿趋附权贵而拒婚;魏征去世后,王义方却主动上门求娶以报答魏征的知遇之恩。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真题+优化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真题练习 (一)(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 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武侯曰:“善”。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公笑,有喜色。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景公曰:“诺。”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 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晏子则指出,喜爱有才德的人,同情没能力的人,是守国的根本。 D.叔向反对晋平公在春天筑台,认为那样做会耽误农时,如果只顾自己安身立命,就不会被后世称为人君。平公于是停止了筑台的劳役。 (二)(2022年全国甲卷) 文言文阅读 齐助楚攻秦,取曲沃。其后秦欲伐齐,齐、楚之交善,惠王患之,谓张仪曰:“吾欲伐齐,齐、楚方欢,子为寡人虑之,奈何?”张仪曰:“王其为臣约车并币,臣请试之。”张仪南见楚王,曰:“今齐王之罪其于敝邑之王甚厚,敝邑欲伐之,而大国与之欢。大王苟能闭关绝齐,臣请使秦王献商于之地,方六百里。若此,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而私商于之地以为利也,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王大说,宣言之于朝廷曰:“不榖得商于之田,方六百里。”群臣闻见者毕贺,陈轸后见,独不贺。楚王曰:“不榖不须一兵不伤一人而得商于之地六百里寡人自以为智矣诸士大夫皆贺子独不贺何也”陈轸对曰:“臣见商于之地不可得,而患必至也。”王曰:“何也?”对曰:“夫秦所以重王者,以王有齐也。今地未可得而齐先绝,是楚孤也,秦又何重孤国?且先绝齐,后责地,必受欺于张仪。是西生秦患,北绝齐交,则两国兵必至矣。”楚王不听,曰:“吾事善矣!子其弭口无言,以待吾事。”楚王使人绝齐。张仪反,秦使人使齐,齐、秦之交阴合。楚因使一将军受地于秦。张仪知楚绝齐也,乃出见使者曰:“从某至某,广从六里。”使者反报楚王,楚王大怒,欲兴师伐秦。陈轸曰:“伐秦,非计也。王不如因而赂之一名都,与之伐齐,是我亡于秦而取偿于齐也。”楚王不听,遂举兵伐秦。秦与齐合,楚兵大败于杜陵。故楚之土壤士民非削弱,仅以救亡者,计失于陈轸,过听于张仪。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二》)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最新名校模考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名校模考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江西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三思慕其(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逸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选自《旧唐书·僧一行》) 材料二: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宇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一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有流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簌簌。既而谓其徒曰:“今目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道达耶?”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右疾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后宽乃服衰绖葬之,自徒步出域送之。 (选自《酉阳杂俎》)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一行固A辞以B疾C不应命D后步往E荆州当阳山F依沙门G悟真以H习梵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出家为僧”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寻”字含义不同。 B.“一行立于门屏间”与“提刀而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立”字含义相同。 C.“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两句中的“诣”字含义不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为了躲避武三思,出家为僧,在嵩山隐居,拜师普寂。唐睿宗时,他以生病为托词,拒绝了睿宗的征召。 B.虽然宫中人数众多,但一行仅将花名册看了一遍,就将花名册合上背诵,一连几页背诵下来,一字不差,唐玄宗对一行十分佩服。 C.卢鸿所写文章,长达几千字,且多有生字,措辞怪异;一行只看了一遍,便放在了桌上,卢鸿认为一行粗率,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D.一行曾在环境优雅的天台山国清寺跟随普寂禅师学习算法,普寂禅师十分赏识他。一行在这里废寝忘食,将算法全部掌握。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宋史 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2023年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项:宋史 练习题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 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美芹十论》献于 朝,以讲和方定,议不行。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出为湖北转运副使,改湖南,寻知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今朝廷清明,比年赖文政、陈子明相继窃发,至烦大兵翦灭。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诏奖谕之。 又以湖南控带二广,草窃间作,岂惟风俗顽悍,抑武备空虚所致。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岩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 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虎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加右文殿修撰,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籴者配,强籴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吏民各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民赖以济。时逮其责领运籴,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粜。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 减,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 ,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六十·辛弃疾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 B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 C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 D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尝谓/人生在勤/当以力田为先/故以稼名轩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乾道,是宋孝宗的年号。一般一个皇帝可能使用一个或多个年号。 B .迁,调动官职。与《屈原列传》“顷襄王怒而迁之”中的“迁”字相同。 C .赤子,文中是百姓的代称;现在则是用来指对故土怀有纯真感情的人。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10. 【参考答案】A 【解析】句意: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在家时穿着简朴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 “鹿裘”是偏正结构,意思是“鹿皮衣”,用作动词,穿着简朴的鹿皮衣,中间不能断开,“鹿裘以处”与前面“缁帛之衣以朝”结构一致,排除CD; “于朝”是“立”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11. 【参考答案】D 【解析】“不同”错误。“冯”,通“凭”,依仗、倚托。句意:要扶着东西才能起立/茫茫的江面让人感觉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含义相同。 12. 【参考答案】C 【解析】“莫敖大心鼓励驾车的战士深入吴军”错误,原文是“吾将深入吴军”。 13. (1)所以那个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叶公子高。 (2)我蒙谷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是国家的大臣。如果国家祭祀祖先(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做)吗? 【解析】(1)“崇”,使…高,或提高;“丰”,使…丰,或增加;“叶公子高是也”,判断句,就是叶公子高。(2)“人臣”,一个人的大臣;“血食”,祭祀祖先;“岂”,难道。 14.最后一段莫敖子华是怎么劝谏楚威王的?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先用楚灵王喜欢细腰的故事,指出了君王的行为对国人而言影响是巨大的;②再指出楚威王不喜好贤臣的事实,劝楚威王罗纳贤臣。 【解析】由“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可知,首先用楚灵王的事例,指出因为楚灵王喜欢细腰,因而楚国的人便少吃饭,可见君王的行为对国人而言影响是巨大的;由“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可知,再明确指出“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的现实,接着假设“如果大王真是喜好贤臣的”,那么上述五种贤臣,都可以被楚威王招来,从而劝楚威王罗纳贤臣。 【参考译文】 楚威王问莫敖子华说:“从先君文王到我这一辈为止,真有不追求爵位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吗?”莫敖子华回答说:“君王您问的是哪一类大臣呢?”威王说:“您这话说的是谁呢?”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在家时穿着简朴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所以那个廉洁奉公,安于贫困,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令尹子文。从前楚国叶公子高,出身微贱,而有柱国之才;平定了白公之乱,使楚国得以安定,发扬了先君的遗德,影响到方城之外,四境诸侯都不敢来犯,使楚国的威名在诸侯中未受损伤。在这个时候,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叶公子高享用六百畛土地的租税。所以那个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叶公子高。从前,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双方对垒,士卒已经短兵相接。莫敖大心拉着驾车战士的手,望着他们叹气说:唉!各位啊!楚国亡国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吴军,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抓住一个敌人,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楚国也许还不至于灭亡!所以,那个不怕断头,不怕剖腹,视死如归,不顾个人利益,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莫敖大心。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吴国连攻三关,攻入楚都郢。楚君逃亡,大夫跟随,百姓流离失所。楚臣蒙谷在宫唐与吴军遭遇,蒙谷撇开吴军跑到楚都郢,说:‘如果有孤子可以继位,楚国大概可免遭灭亡!’于是他来到楚宫,背上楚国法律离次大典,乘船浮游于江上,逃到云梦地区。以后楚昭王返回楚都郢,百官无法可依,百姓混乱;蒙谷献出了离次大典,百官便有法可依,百姓得以治理。蒙谷立了大功,等于使楚国得以保全,楚王封他为执圭,给他封田六百畛。蒙谷生气地说:‘我蒙谷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