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岀,击汰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丙】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节选自(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注】①馀甘:橄榄菜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抗:抗拒

B. 时浓雾半作半止作:兴起

C. 热甚,其源殆可以熟物殆:大概

D. 断者为沼,涸者为坳坳:地面低洼处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旦日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B. 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则与一生彘肩

C. 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其孰能讥之乎

D. 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唐浮图慧囊始舍于其址

(3)下列文中相关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A. 簪指簪子,束发的饰物,玦,多呈圆环形而有缺口,因“玦”与“决”同音,故古人常以玉玦寓决绝之意。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

B. 仞,古代的长度单位,八尺或七尺为一仞。古代的数量词还有“忽微”。一寸的十万分之一称作“忽”;一寸的百万分之一称作“微”;“忽微”指极细微之事。

C. 二鼓,即二更的意思,古代夜晚用鼓打更,因此二更天也称为二鼓。二鼓相当于现在23点至凌晨1点,与《孔雀东南飞》中的“人定”是同一时辰。

D. 纨绮指精美的丝织品,可引申为富贵安乐的家境。与之意思相同的还有纨绔、罗绮等,如《望海潮》中有“户盈罗绮”。

(4)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B.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C.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巔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D. 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巔/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5)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徐霞客的游览顺序是峡谷小路到天都峰再到莲花峰,下山时从峡谷中经过栈道回到文殊院。

B. 语段二写于苏轼被贬惠洲后。作者通过描写奇山异水,表达了作者身处逆境,却不戚戚于怀,把深浓情致灌注于奇山异水中,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C. 王质的游览顺序是从市区步行而出,沿着小溪向南行走一百步,离开溪流向西又走了一百步,又沿着溪向南行走。

D. 语段三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写出山峰形态各异,生动逼真。写出作者对山水的喜爱之情。

(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

②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

③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

【答案】(1)A

(2)B

(3)C

(4)D

(5)A

(6)①每想到向上攀登已经如此,下来的时候又怎么能受得了呢?但是到底也没有多顾及这些。②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放下去五丈,还到不了底。③有的人心满意足地回家,有的人徘徊流连悠闲自得,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做。

【解析】【分析】(1)A项,“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意思是“座座山峰没有不低下去的,只有莲花峰与它抗衡”,“抗”不是“抗拒”而是“抗衡”,即与它相比肩。故选A。(2)A项,“为”分别为动词,成为;介词,替、给。B项,两个“则”都表承接,就。C 项,“其”分别为代词,那些;语气副词,表反问,难道。D项“于”分别为介词,到;介词,在。故选B。

(3)C项,“相当于现在的2点到凌晨1点”错,“二鼓”相当于“二更”,大体是现在晚9点至11点。故选C。

(4)正确断句: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既暮”为时间状语,可与后面断开;“不可留”意思完整,不能从中间断开,排除AC项;“岩巅”是整体性词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故选D。

(5)A项“再到莲花峰”错,游览顺序根据原文“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可见,是从天都峰下山回到文殊院,并未游览“莲花峰”,只不过是到达天都峰后“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眺望过莲花峰。故选A。

(6)①上,名词做动词,向上攀登;既,已经;何以堪,怎么能受得了;顾,顾及。②缒,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放;得,知道;所止,停止的地方。③或,有的人;夷犹,同“夷由”,徘徊不前;容与,悠闲自得;为,做。

故答案为:⑴A;⑵B;⑶C;⑷D;⑸A;

⑹①每想到向上攀登已经如此,下来的时候又怎么能受得了呢?但是到底也没有多顾及这些。②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放下去五丈,还到不了底。③有的人心满意足地回家,有的人徘徊流连悠闲自得,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做。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识记能力,注意总结实词知识。实词是文言文中重点,总结好这些知识阅读文言文就降低了难度。

⑵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的识记能力,注意结合句子的含义。阅读并翻译文句的内容,根据翻译判断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⑶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注意在文本中理解文化常识。阅读并翻译文本的相关内容,然后分析上下文的语境来推断答案。

⑷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断句的能力,注意正确翻译文句的内容。正确翻译了文句的内容,根据翻译判断句子的停顿。

⑸本题考查的是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注意把握文本的内容。通过翻译疏通文意,把

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把选项放到原文中辨析正误。

⑹本题考查的是文言翻译的能力,注意句子的通畅性。翻译句子先翻译我文句中的重点词,然后再翻译整句,最后一定让句子通畅。

【附参考译文】

【甲】我携同澄源、僮仆重新下到那条宛转石间的峡谷小路,到天都峰侧面,顺着光滑的石壁像蛇一样爬行而上,攀着野草,拽着荆棘,遇到大石林立的地方就越过石块,遇到像刀侧削过一样的险峻石崖就攀缘。每到手脚不容易抓住攀登的地方,澄源就一定先登上去伸下手来接应。每想到向上攀登已经如此,下来的时候又怎么能受得了呢?但是到底也没有多顾及这些,经过几次艰险,终于登上了山顶。山顶上有一个像墙壁一样直立的大石头,大约有几十丈高。澄源寻找察看它的侧面,找到了石阶,扶着我攀登上去。座座山峰没有不低下去的,只有莲花峰与它抗衡。这时浓雾忽起忽散,每来一阵,就对面不见人。远望莲花诸峰,多半隐在雾中。独自登上天都峰,我走到前面,雾就飘到我后面去了;我走到右边,雾就从左边出来了。那些松树还有盘曲挺拨纵横交错的;柏树虽然大枝干粗如手臂,(可是)都平贴在石上,好象苔藓似的。山高风大,雾气来去不定。下望群峰,有时露出来象碧绿的山尖,有时被雾淹没了象一片银海;再远眺山下,日光晶莹闪亮,别有一番天地啊。天色渐晚,于是就把双脚伸向前边,手向后按着地面,坐着往下滑;到极危险的地方,澄源肩手并用,把我接下去。过了险处,下到山坳,已经夜色笼罩了。又从峡谷中经过栈道上山,(回到)文殊院留宿。

【乙】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与小儿子苏过一起游览白水山佛迹院。在温泉中沐浴,水很热,它的源头大概能把东西煮熟。沿着山向东走,在稍微偏北的地方,有大约一百丈高的瀑布。山路曲折了八九处,每个曲折的地方就有潭水。潭水深的地方,用绳子拴住石头从上往下放下去五丈,还到不了底。潭水像雪花般飞溅,声音如雷鸣般轰响,令人既欢喜又畏惧。水边的悬崖上有几十处巨大的脚印,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佛迹。傍晚时我们顺原路返回,看着山中燃烧的火一般的夕阳,上上下下地越过几个山谷。到了江边,此时月亮从山后面出来,我们用船桨击打起朵朵浪花,玉盘似的月影倒映着晶莹的浪珠,真可以捧起来玩赏了。

回到家已是二更时分,我与苏过再次饮酒,吃着橄榄煮菜。回头看自己的影子,我精神振作不起来,再也睡不着觉。写下这些文字交给苏过。东坡老人。

【丙】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傍晚,(我们)从市区步行而出,沿着小溪向南行走一百步,离开溪流向西又走了一百步,又沿着溪向南行走。溪水上下游都是深绿色的,幽静深远,(水流徐缓)好像不想流动似的。还未走到溪水的尽头,就看到一条斜出的小路,向西高出地面几百尺。已经走到(小路的)尽头,那山的顶峰隐约青翠的地方,或许远在三十里之外:(顶峰一带的山形,)顶端尖尖的像簪子,环形有缺口的像玉玦,突出的像发髻,平圆的像玉璧。远处的树林,在烟云中时隐时现:(远处的树林)长在一起的如同欢聚,分开生长的如同别离,排列整齐的好像长枪,杂乱的好像一堆散发,(我们)在幽暗不明中根据(自己的)想象、揣度给它们命名。水有几百条支流,分散错杂,纵横参差错落:(水)绵延的形成溪流,溢出的形成水泽,断开的形成池塘,干涸的成为了洼地(山间平地)。沙洲水滩以及岛屿,有的相向而合,有的相背雨离;青碧的树藤,互相覆盖缠绕。一叶叶小舟,在水上纵横进退:(人们划着船)摘取那翠绿的是菱角:挽采那红红的

是莲花,抓举那白白的是鱼。有的人心满意足地回家,有的人悠闲自得,好像没有什么事可做。山上有座佛寺,有几十棵高大的松树,整齐地矗立在寺门的左右,松涛声一一分明,好像流水从空中坠落的声音。天色已晚不可久留,于是(我们)沿着山路从北面下来,重山叠岭,树木茂盛。一轮新月挂在高高的山顶上,月随人动,人走得慢月就慢随,人走得快月就快追。(我们)走到山脚,已是二更时分了。

我们抓紧时间游赏了不到两昼夜,东林的美景几乎游赏完毕。同行的人有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和我四个人。他们三人虽然生在世代相传的富贵人家,却都连年饱含忧患意识;我也寄居他乡,家乡在西南角的天边,伸长了脖子望了很久却不能回去。现在遇到东林山水,开口一笑,不是偶然的事情。(他们三人)都应该和道:“嘻!你替(我们)把这次游玩的事情记下来吧。”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庾冰字季坚,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会稽内史王舒以冰行奋武将军,距峻别帅张健于吴中。时健党甚众,诸将莫敢先进。冰率众击健走之,于是乘胜西进,赴于京都。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迁给事黄门侍郎,又让不拜。司空郗鉴请为长史,不就。出补振威将军、会稽内史。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冰颇任威刑,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成帝疾笃,时有妄为中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推问,果诈,众心乃定。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冰临发,上疏曰:“今强寇未殄,戎车未戢,兵弱于郊,人疲于内,寇之侵逸,未可量也;黎庶之困,未之安也;群才之用,未之尽也。”顷之,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寻而卒,时年四十九。册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祠以太牢。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江虨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三》)(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B.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C.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D.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为“辟”,大臣征召称为“征”。

B. 长史,是中国历史上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C. 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 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庾冰品行高洁。在他的带动下,家中诸弟见贤思齐,崇尚礼义,颇受社会舆论赞赏。

B. 庾冰淡泊名利。他不愿在朝廷为官,主动到地方任职;献皇后想重用他,他也没有答应。

C. 庾冰勤政贤能。他不分昼夜处理政务,敬贤礼士,提携后辈,获得上下一致好评。

D. 庾冰清廉俭朴。他不贪占公家的财物,死后没有绢做棺中的被子,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

②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

【答案】(1)C

(2)A

(3)B

(4)①(庾冰)又派司马滕含到石头城攻打叛军,攻陷石头城。庾冰功勋最大,被封为新吴县侯,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②恰逢其弟庾翼要去讨伐石季龙,庾冰便以本职兼任江州刺史,镇守武昌,作为庾翼的后援。

【解析】【分析】(1)“辟”,召见并授予官职,征辟,后面省略宾语“他”,“不就”前面省略主语“他”,结合句意内容分析,应该断开,排除A项、B项。“出”,离京为官,官职为“吴兴内史”,不应该断开,排除D项。句意:司徒征召他,他没有赴任,后被征召为秘书郎,出京补任吴兴内史。适逢苏峻叛乱,派兵攻打庾冰,庾冰无力抵抗,就丢弃郡府逃往会稽。故选C。

(2)A项,“皇帝征召称为‘辟’,大臣征召称为‘征’”错误。皇帝征召称为“征”,官府征召称为“辟”。故选A。

(3)B项,“庾冰淡泊名利”错误。结合文本内容“冰惧权盛,乃求外出”“顷之,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分析可知,“主动到地方任职”是怕自己权势过大;献皇后征召不就,主要是因病,说“淡泊名利”不当。故选B。

(4)①补充句首主语“庾冰”;“遣”,派遣;“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又遣司马滕含攻贼(于)石头城(省略句、状语后置句);“拔”,攻下、攻取;“之”,代词,指石头城;“勋”,功勋;“固辞”,坚决推辞。②“会”,恰逢;“当”,要、将要、就要;“于是”,指这时,表示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某种结果;“以”,介词,因为;“领”,兼任;“以为”,把……作为,作为。

故答案为:⑴C;⑵A;⑶B;

⑷①(庾冰)又派司马滕含到石头城攻打叛军,攻陷石头城。庾冰功勋最大,被封为新吴县侯,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②恰逢其弟庾翼要去讨伐石季龙,庾冰便以本职兼任江州刺史,镇守武昌,作为庾翼的后援。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

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参考译文】

庾冰字季坚,以高雅素洁垂示风范,家中弟弟们也都受他影响,没有不尊崇礼义的,受到舆论的赞赏。司徒征召他,他没有赴任,后被征召为秘书郎,出京补任吴兴内史。适逢苏峻叛乱,派兵攻打庾冰,庾冰无力抵抗,就丢弃郡府逃往会稽。会稽内史王舒让他暂任奋武将军,在吴中抵抗苏峻偏帅张健。当时张健的党羽很多,诸将领无人敢率先进攻。庾冰率领士众攻打张健,使张建败逃,庾冰乘胜向西进军,赶到京都。又派司马滕含到石头城攻打叛军,攻陷石头城。庾冰功勋最大,被封为新吴县侯,他坚决推辞没有接受。升任给事黄门侍郎,又推辞而不受。司空郗鉴请他任长史,庾冰不去赴任。出京补任振威将军、会稽内史。庾冰担任要职后,管理政务,不分昼夜,对朝中贤臣恭敬有礼,提携后进之士,因此朝野注目,都称他是贤相。庾冰非常注重使用严刑,又核实户口数,查出没有户口的一万余人,来充实军队。成帝病重,当时有人伪造中书符,假托皇帝命令说宰相不能进宫,左右之臣都惊恐失色。庾冰神气自若地说:“这一定是假的。”查究询问,果然有诈,众人心里才安定下来。庾冰进封为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封为车骑将军。庾冰担心权力过大,便请求出京外任。恰逢其弟庾翼要去讨伐石季龙,庾冰便以本职兼任江州刺史,镇守武昌,作为庾翼的后援。临出发前,庾冰上疏道:“如今强敌尚未除尽,兵车尚未入库,士卒赢弱于外,百姓疲弊于内,敌寇的侵袭,难以估量;贫民的困厄,不曾安抚;人才的任用,未能完善。”不久,献皇后临朝听政,征召庾冰辅政,庾冰因病重推辞。不久便死去,当年四十九岁。朝廷以册书追赠侍中、司空,谥号为忠成,用太牢的规格祭祀。庾冰天性清廉谨慎,常以俭约自任。中子庾袭曾借十匹官绢,庾冰很生气,打了他,买来绢还给官府。临死前,他对长史江虨说:“我要死了,遗憾的是报国之志尚未实现,天命如此,我又能怎么办呢!我死的那天,就用我平日的衣服入殓,不要用公家的东西。”他死时,没有绢做棺中的被子。内室没有侍妾婢女,家中没有积蓄,当时的人因此称赞他。

3.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来护儿)及长,雄略秀出,志气英远。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場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进位上开府,赏物一千段。

(节选自《北史·来护儿传》)A.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B.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C.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呈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D. 会周师定淮南/所住白土村/地居疆埸/数见军旅/护儿常慨然有立功名之志/及开皇初/宇文忻等镇广陵/平陈之役/护儿有功焉/

【答案】 D

【解析】【分析】句子“所住”是所字结构,不要断开;“护儿”作后句主语,前面断开。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附参考译文】

等到长大成人,雄才大略超乎常人,志气英伟高远。遇上周朝的军队平定淮南,来护儿就回了乡里。来护儿所住的白土村,正处于两国交兵的战场,经常见到军队,来护儿常常慨然有建立功名的志向。到了隋文帝开皇初年,宇文忻、贺若弼等人镇守广陵,平定陈国之战,来护儿立有战功,晋官位上开府,赏赐财物一千段。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少勤学,弱冠得周敦颐、程颢兄弟诸书读之,恨不及登朱熹之门。熹门人叶味道谓之曰:“度正,吾党中第一人。”遂往见,首诲以求放心为本。由是往来味道、正之间,研索益精。入大学,登淳祐元年进士第。授江阴军教授,诸生守其榘度。

知台州,两辞,不许,趣命益严。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约束官吏扰民五事。取《孝经庶人章》为四言咏赞其义,使朝夕歌之,至有为之感涕者。旌孝行,作《训孝文》以励其俗。平重刑,惩哗讦,治豪横。建黄岩县社仓六十有六。节浮费,为下户代输秋苗,奏蠲五县邑河渡钱。

期年之内,乞归田里者再,皆不许。乃乞于赤城、桐柏之间采药著书,庶几有补后学,使病废之身不为无用于圣世,不许。御笔兼崇政殿说书,造朝,侍缉熙殿。彗出于柳,景纬应诏上封事曰:今日求所以解天意者,不过悦人心而已。百姓之心即天心也。闾阎之糟糠不厌,而燕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百姓之膏血日削,而符移之星火愈急,则人不悦。不公于己而欲绝天下之私,则人不悦。夫必有是数者,斯足以召怨而致灾。

后以直敷文阁知嘉兴府,至郡,首以护根本、正风俗为先务。拜宗正少卿,御笔兼侍讲。以《礼记》进讲,开陈敬恕之义。封还滥恩词头,帝从之。

进权礼部侍郎兼修玉牒,进《圣学四箴》。有疾,谢医却药,曰:“使我清心以顺天命,毋重恼我怀。”拱手三揖乃卒。诏特赠四官至中奉大夫,谥文安。景纬天性孝友,雅志冲淡,亲没无意仕进,故其立朝之日不久云。

(节选自《宋史·列传·卷一百八十四》)(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B.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C.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D. 至郡/以化民成俗为先务/首取陈述古《谕俗文》书/示诸邑/且自为之说/使其民更相告谕/讽诵/服行/期无失坠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央学校(太学)学习的学生。

B. 社仓,古代为防荒年而在乡社设置的粮仓。是民办粮仓的一种。

C. 御笔,指帝王亲笔所书或所画,也借指圣旨。文中指皇帝亲笔批示。

D. 封事,密封的奏章。臣下上书奏事,防止内容泄漏,用皂囊封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景纬读书勤奋,积极从师受学。赵景纬读周敦颐、程颢兄弟的书,跟随朱熹门人叶味道、度正学习,精深的研讨探求。

B. 赵景纬注重教化,倡导百姓行孝。他任职台州时,把《孝经庶人章》编成四言诗,歌颂孝道,让百姓早晚诵唱,收到了效果。

C. 赵景纬忠于职守,敢于劝谏皇帝。他借出现彗星一事,告诫皇帝要关心百姓疾苦,否则会召怨致灾;封还皇帝过当施恩的诏书。

D. 赵景纬性情冲淡,不汲汲于官场。他在仕途中多次请辞,双亲去世后更是无意仕进;他还曾经采药著书,对后世学者有所补益。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节浮费,为下户代输秋苗,奏蠲五县邑河渡钱。

②闾阎之糟糠不厌,而宴私之供奉自如,则人不悦。

【答案】(1)B

(2)A

(3)D

(4)①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为贫民百姓代交秋税,上奏免除五个县的河渡钱。②民间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满足,可是(官宦们)私宴的供给还和原来一样,那么百姓就不高兴。

【解析】【分析】(1)句中“书”动词,“抄写”的意思,与“示”作并列谓语,前面断开;“期”是希望的意思,作后句的谓语,前面断开。故选B。

(2)A项,“进入中央学校(太学)学习的学生”错误,诸生,指古代经考试录取而进入中

央、府、州、县各级学校学习的生员。原文有“授江阴军教授”,可见是在地方。故选A。(3)D项,“曾经”错误,原文“乃乞于赤城、桐柏之间采药著书,庶几有补后学,使病废之身不为无用于圣世,不许”,他想如此,但皇帝没有答应。故选D。

(4)重点句子,第①句,浮费:不必要开支;下户:贫民百姓;输:缴纳;蠲:免除。第②句,闾阎:平民百姓;糟糠:粗劣的食物;厌:满足;自如:和原来一样。

故答案为:⑴B;⑵A;⑶D;

⑷①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为贫民百姓代交秋税,上奏免除五个县的河渡钱。②民间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满足,可是(官宦们)私宴的供给还和原来一样,那么百姓就不高兴。【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能力。重要的文化常识是一个高中生必须具有的基本常识。复习中要注意突出重点,不纠缠于细枝末节,注意构建完整的知识网络和体系,建立知识树,同时加强积累,注重归纳,分类记忆。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做翻译题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遵循“信、达、雅”的三字原则,运用“留、删、替、补、调”的五字方法进行翻译。

【附参考译文】

赵景纬字德父,临安府于潜人。少年时勤奋好学,二十岁得到周敦颐、程颢兄弟的各种书阅读,遗憾不能到朱熹门下做弟子。朱熹的门人叶味道对他说:“度正,是我们这些人中的第一人。”赵景纬便前去拜见,(度正)首先教导他以安心为本。从此在叶味道、度正之间往来,研讨探求更加精深。进入太学,淳祐元年进士及第。任江阴军教授,学生都遵守他的规矩。

被任命为台州知州,两次推辞,不被允许,催促的命令更加严厉。到台州,将教化百姓改变习俗作为首要事务,首先拿来陈述古的《谕俗文》,抄写给各县看,并且亲自进行讲解,让百姓互相转告、诵读、遵行,希望不要丢弃。限制官吏骚扰百姓五件事。拿《孝经庶人章》作四言诗,歌咏赞颂孝的大义,让百姓早晚诵唱,以至有人感动落泪。表彰孝顺行为,作《训孝文》来劝勉风俗。公正判刑,惩办吵闹、攻击别人的人,整治豪强。在黄岩县建造社仓六十六座。节省不必要的开支,为贫民百姓代交秋税,上奏免除五个县的河渡钱。

一年之内,两次请求还乡,都不准许。于是请求在赤城、桐柏之间采药著书,希望对后世学者有所补益,使自己废病之身对圣世还有些用处,不准许。皇帝亲笔内批兼任崇政殿说书,到朝廷,侍奉缉熙殿。彗星在柳宿出现,赵景纬应诏上密封奏章说:今日寻求缓解天意的方法,不过是取悦民心而已。百姓的心意就是天心。民间百姓的粗劣食物都不能满足,可是(官宦们)祭祀后同族亲属私宴的供给还和原来一样,那么百姓就不高兴。百姓

积累的财富一天天减少,可是官府收税的文书像流星一样越来越急,那么百姓就不高兴。对于自己不要求公正却想杜绝天下私心,那么百姓就不高兴。如果有这几样,就足以招来怨恨导致灾难。

后来以直敷文阁任嘉兴府知府,到任,首先把保护根本、端正风俗作为当务之急。任宗正少卿,皇帝亲笔内批兼任侍讲。给皇帝讲解《礼记》,阐明恭敬宽容的要义。封还皇帝过当施恩的诏敕,皇帝听从了他。

进升代理礼部侍郎兼修玉牒,进献《圣学四箴》。患病,谢绝医药,说:"让我清心以顺从天命,不要再烦恼我的心。"抱拳作揖三次就去世了。诏令特赠四级官到中奉大夫,谥号文安。赵景纬天性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平素的志趣平和淡泊,双亲去世后不想进身做官,所以他在朝廷的时间不长。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祖楷,魏殷州刺史。父谦,周荆州总管。彭少孤,事母以孝闻。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善《周官》、《尚书》,略通大义。周武帝时,为侍伯上士,累转门正上士。

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宇文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彭顾其骑士曰:“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骑士因执而锁之。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

及践阼,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数岁,转车骑将军,俄转骠骑,恒典宿卫。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甚嘉之。

上尝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彭曰:“臣少爱《周礼》、《尚书》,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上曰:“试为我言之。”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观者以为知言。后加上开府,迁备身将军。

上尝宴达头可汗使者于武德殿,有鸽鸣于梁上。上命彭射之,既发而中。上大悦,赐钱一万。及使者反,可汗复遣使于上曰:“请得崔将军一与相见。”上曰:“此必善射闻于虏庭,所以来请耳。”遂遣之。及至,可汗召善射者数十人,因掷肉于野,以集飞鸢,遣其善射者射之,多不中。复请彭射之,彭连发数矢,皆应弦而落,突厥相顾,莫不叹服。可汗留彭不遣百余日,上赂以缯彩,然后得归。仁寿末,进爵安阳县公,邑二千户。

炀帝即位,迁左领军大将军。从幸洛阳,彭督后军。时汉王谅初平,余党往往屯聚,令彭率众数万镇遏山东,复领慈州事。帝以其清,赐绢五百匹。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子宝德嗣。

(节选自《隋书·崔彭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B. 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C. 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D. 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官》,亦称《周礼》,它与《仪礼》、《礼记》并称为儒教经典“三礼”。《诗经》、《易经》、《道德经》也是儒教经典。

B. 践阼,意思是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阼阶上为主位。在这里指皇帝登基,亦作“践祚”。

C. 休沐,休息洗浴,犹休假。从汉代起,政府机关规定每五日休息一天,称作“五日休”。唐人改为“旬休”,即每十日休息一天。

D. 炀帝,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崔彭有军事才能,多受倚重。周武帝时,官至门正上士。高祖即位,被任命为监门郎将。去世后,高祖派使者吊唁祭奠,赠封为大将军。

B. 崔彭胸有胆略,才智非凡。崔彭奉命带两人去召回镇守齐州的宇文纯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他的才智,最终捉住宇文纯,成功完成任务。

C. 崔彭喜爱读书,能学以致用。年少时喜欢读《周官》、《尚书》,能够在守卫皇宫时给皇上讲君臣警惕谨慎的道理,并得到观者的肯定。

D. 崔彭射术高明,闻名于突厥。曾在武德殿一箭射中殿梁上的鸽子,因此被可汗请去。到达突厥国中后,再展射箭绝技,突厥人无不叹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

②上尝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

【答案】(1)D

(2)A

(3)A

(4)①崔彭来到距离齐州三十里远的地方,于是假装生病,在驿站停留下来。

②皇上曾经对崔彭说:“你值班的时候,我休息睡觉很安稳。你射箭骑马的本领确已超人,还稍懂学问吗?”

【解析】【分析】(1)句中“彭”“纯”是人名,“察”的主语是“彭”,“彭出传舍迎之”语意完整,看后面语意是崔彭察觉到宇文纯有观察到宇文纯心中有疑虑,担心宇文纯不听从征召,“因诈纯曰”,推知“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断句正确,排除B和C项。此外,还可依据“纯”是指宇文纯的情况,看“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的断句情况。看句意,“将密有所道”是崔彭的行为。“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是说的内容。“有所”后面应加动词语意才完整。“纯麾从骑”,是宇文纯的做法。可知“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 是正确的断句。其

他选项都存在读破句的情况。故选D。

(2)A项,解说不正确。《道德经》是老子所做,乃道家经典。该选项认为“《道德经》也是儒教经典”,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

(3)A项,分析有误。从关键词上看,选项与“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这句话有关。联系最后一段文字,可知“炀帝即位”的事实,这里的“帝”,应该是炀帝,是炀帝派使者吊唁祭奠,而非高祖。故选A。

(4)此题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①“因”,于是。“诈病”,假装生病。“传舍”,指驿站。

②“尝”,曾经。“当上”,当值,值班。“寝处”,休息睡觉。“弓马”,射箭骑马。“固”,本来,确实。“绝”,超出。“颇”,稍微。“不”,通“否”。

故答案为:⑴D;⑵A;⑶A;

⑷①崔彭来到距离齐州三十里远的地方,于是假装生病,在驿站停留下来。②皇上曾经对崔彭说:“你值班的时候,我休息睡觉很安稳。你射箭骑马的本领确已超人,还稍懂学问吗?”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参考译文】

崔彭字子彭,是博陵安平人。祖父崔楷,魏时任殷州刺史。父亲崔谦,是北周荆州总管。崔彭少年失父,事奉母亲以孝闻名。性格刚直勇敢,有军事才略,精于骑马射箭。爱读《周官》、《尚书》,粗略知晓其大概意旨。周武帝时,任侍伯上士,几经改任后任门正上士。

等到隋高祖杨坚担任北周丞相时,北周陈王宇文纯镇守齐州,高祖怕他会反叛,于是派崔彭带领两个随从骑兵去召宇文纯回朝廷。崔彭来到距离齐州三十里远的地方,于是假装生病,在驿站停留下来,派人对宇文纯说:“天子有诏书交到陈王住所,崔彭苦于疾病,不能勉强步行,希望陈王屈尊到这里来。”宇文纯怀疑事情有变故,多带随从的骑兵来到崔彭的住处。崔彭走出驿站迎接,观察到宇文纯心中有疑虑,担心他不听从征召,于是骗宇文纯说:“陈王可以令众人回避,我将秘密告诉你事情。”宇文纯挥手叫从骑走开,崔彭又

说:“将要宣读诏令了,陈王该下马聆听。”宇文纯急忙下马,崔彭回头对自己的两位从骑说:“陈王不听从皇上征召,可以把他抓起来。”两骑士于是抓着宇文纯,并把他锁起来。崔彭于是大声说:“陈王有罪,皇上征召入朝,旁人不准乱动。”陈王的随从惊愕地离去。高祖见后大为高兴,拜任他为上仪同。

等到隋高祖登基后,升任崔彭为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之职,被赐封安阳县男的爵位。几年后,改任车骑将军,随后又改任骠骑将军,一直主持宫中的值班警卫。他生性谨慎缜密,在禁宫二十多年,只要值班在仪仗之中,他就整日端坐着,从未有懈怠懒惰的样子,皇上很喜欢他。

皇上曾经对崔彭说:“你给我值班的时候,我休息睡觉很安稳。你射箭骑马技艺确已超人,还稍懂学问吗?”崔彭说:“臣小时喜欢《周礼》、《尚书》,每遇休闲假日,也不敢废弛。”皇上说:“试着给我说说。”崔彭于是就谈了君臣警惕谨慎的义理,皇上称好。旁边的人(看到这一幕的人)认为他懂得先哲教言(有见识的话)。后来加任上开府,升任备身将军。

皇上曾在武德殿宴请达头可汗的使者,有鸽子在殿梁上鸣叫。皇上叫崔彭射它,一发即中。皇上大为高兴,赐给一万钱币。到使者回去后,可汗又派使者对皇上说:“请求与崔将军见一面。”皇上说:“这一定是因为擅长射术而闻名于胡人王庭,所以来请求相见。”于是派他前往。到达那以后,可汗召来数十个擅长射箭的人,便把肉抛投在郊野,用来聚集飞鸢,派那些善射的人去射。大多射不中。又请崔彭去射,他连射数箭,飞鸢都应弦坠落,突厥人互相对视,无不赞叹敬服。可汗留住崔彭不放达一百多天,皇上赠以丝缯彩帛,崔彭才得以回朝。仁寿末年,升爵位为安阳县公,食邑二千户。

炀帝即位后,升任左领军大将军。随驾前往洛阳,崔鹏总督后军。当时汉王杨谅叛乱刚刚平定,余党到处聚集,朝廷派崔彭率数万士兵平定山东制止叛乱,又兼领慈州职事。炀帝因他清廉,赐予绢帛五百匹。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三岁。皇帝派使者吊唁祭奠,赠封为大将军,赠谥号为肃。儿子崔宝德继嗣。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豫章文献王嶷,字宣俨,太祖第二子。宽仁弘雅,有大成之量,太祖特钟爱焉。起家为太学博士、长城令。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群蛮怒,酉溪蛮王田头拟杀攸之使,攸之责赕千万,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时太祖辅政,嶷务在省约,停府州仪迎物。初,沈攸之欲聚众,开民相告,士庶坐执役者甚众。疑至镇,一日遣三千余人。见囚五岁刑以下不连台者,皆原遣。二千石官长不得与人为市,诸曹吏听分番假。百姓甚悦。封豫章郡王,邑三千户。仆射王俭笺曰:“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自庾亮以来,荆楚无复如此美政。古人期月有成,而公自日致治,岂不休哉!”二年春,虏寇司、豫二州,嶷表遣南蛮司马崔慧景北讨,又分遣中兵参军萧惠朗援司州,屯西关。虏军济准攻寿春,分骑当出随、邓,众以为忧。嶷曰:“虏入春夏,非动众时,令豫、司强守,遇其津要;彼见坚严,自当溃散,必不敢越二镇而南也。”是时纂严,嶷以荆州接蛮,虑其生心,令镇内皆缓服。既而虏竟不出樊、邓,于寿春败走。寻给班剑二十人。年四十

九,薨。其日,上再视疾,至薨,乃还宫。诏曰:“嶷明哲至亲,勋高业始,德懋王朝,道光区县,奄至薨逝,痛酷抽割,不能自胜,奈何奈何!今便临哭。九命之礼,宜备其制。敛以衮冕之服,温明秘器,命服一具,衣一袭,丧事一依汉东平王故事,大鸿胪持节护丧事,大官朝夕送奠。大司马、太傅二府文武悉停过葬。”

(《南齐书·列传·卷二十二》)(1)下列对文章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B.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稳/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C.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D. 旧楚萧条/仍岁多故/荒民散亡/实须缉理/公临莅甫/尔英风惟穆/江汉来/苏八州慕义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博士,秦汉时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汉武帝时五经每经设一博士,称为“五经博士”。

B. 二千石,汉官秩,又为郡守的通称。汉代郡守俸禄为两千石,即月俸百二十斗,故称。

C. 薨,死。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亮,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 衮冕,衮衣和冕,古代皇帝及上公的礼服和礼冠,在重大活动时穿戴用的正式服装。(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嶷明于吏治,平定民族纷乱。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萧嶷派张莫儿带兵将其击溃,后又令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

B. 萧嶷治政有方,赢得他人称赞。任豫章郡王时,王俭赞扬他刚到任十余天就让灾民得到了休养生息,并赞这是荆楚地区少有的好政绩。

C. 萧嶷深谋远虑,准确判断形势。敌军大举进攻,大家对此忧虑。萧嶷分析只要坚守渡口要道,敌人必然不敢进犯。最终敌人果然败退。

D. 萧嶷深受器重,皇上多次探询。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直至萧嶷死才回宫。萧嶷的丧礼规格很高,大臣早晚祭奠,文武官员停下公务送葬。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时沈攸之责赕,伐荆州界内诸蛮,遂及五溪,禁断鱼盐

②古人期月有成,而公旬日致治,岂不休哉!

【答案】(1)C

(2)B

(3)A

(4)①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②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里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

【解析】【分析】(1)句子意思是:故楚国之地萧条不振,连年多灾,饥民流离失所,实在是需要治理。你刚刚到任,社会风气一变而为肃敬,江、汉地区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表示向往。其中“仍岁多故”中“多故”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A 项;“缉理”译为“治理”,是一个词语,不能断开,排除B项;“甫尔”译为“刚刚到这里”,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故选C。

(2)B项,“月俸百二十斗”错,应是“百二十斛”,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故选B。

(3)A项,“田头拟引发蛮族大乱”错,原文是“头拟输五百万,发气死。其弟娄侯墓立,头拟子田都走入獠中。于是蛮部大乱,抄掠平民,至郡城下。嶷遣队主张莫儿率将吏击破之。命田都继其父,蛮众乃安”,可见当时田头拟已死,娄侯篡位,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僚中,由此蛮族大乱。故选A。

(4)本题关键词有①责,要求、勒索;赕,钱财;伐,讨伐;及,影响到;鱼盐,名词作动词,捕鱼、贩盐。②期月,一个月;有成,有成效;旬日,十天;致治,治理好;休,美事。

故答案为:⑴C;⑵B;⑶A;

⑷①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五溪一带居民捕鱼、贩盐。②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里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

【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常见的句首句尾语气词、句式、修辞、意思进行断句。本题可以根据句中动词、虚词、句子结构,抓住关键词,然后根据语意进行断句。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理解识记能力。文化常识的积累有助于解读文言文,文化常识一般包括官职、宗教礼仪、服饰、年龄称谓、有特殊意义的专有名词等,学习过程中注意准确积累。

(3)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梳理原文内容,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把各个选项与原文内容进行细致比对,逐个排除。(4)此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文言文句翻译首先要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重点字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语法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

【附参考译文】

豫章文献王萧嶷字宣俨,是太祖的第二个儿子。宽厚高雅,有成大器的胸襟,太祖非常钟爱他。起初做太学博士、长城县令。当时沈攸之向南方蛮族勒索钱财,讨伐荆州地区的各蛮族部落,于是影响到五溪,禁止鱼盐贩卖。这些部落大怒,酉溪蛮首领田头拟杀了沈攸之的使者,攸之索要赎罪钱千万,头拟送钱五百万,受气而死。他弟弟娄侯篡位,头拟的儿子田都逃到僚中,由此蛮族大乱,劫掠百姓,直到郡城外。萧嶷派队主张莫儿带将士击溃他们。田都在僚地内请求朝廷册封他为王,娄侯惶恐,也归降。萧嶷在郡狱中诛杀娄侯,命田都继承他父亲的王位,蛮民才平静下来。那时太祖辅佐朝政,萧嶷决定一切开支从俭,停用府州仪仗迎送物品。当初,沈攸之想聚集人马,让百姓互诉,士族和平民因罪被押被罚苦役的很多。萧嶷到任,一天就放了三千余人。被囚的凡在五年刑期以下而不牵连政事的,都予释放。因市税又多又重,就重新制定税收牌,把税还给百姓。禁止多项对商人的征税和苗籍。二千石俸禄的官长不准直接买卖东西,安排众部曹官吏轮流值事。百姓很高兴。封为豫章郡王,食邑三千户。仆射王俭写信给萧嶷说:“故楚国之地萧条不振,连年多灾,饥民流离失所,实在是需要治理。你刚刚到任,社会风气一变而为肃敬,江、

汉地区的百姓得到休养生息,其他地区的百姓都表示向往,自从庾亮以来,荆楚就没有如此美政。古人有一个月见成效的,你在十来天裹就治理好了,岂不是美事!”二年春天,北虏侵犯司、豫二州,萧嶷上表派南蛮司马崔慧景讨伐北方,又分派中兵参军萧惠朗增援司州,驻西关。北虏军渡淮水攻寿春,分骑兵从随、邓二地进发,大家对此忧虑,萧嶷说:“进入春夏以后,不再是敌人用兵的好季节,只要命令豫、司二州坚守重要渡口要道,他们看到戒备森严,会自己溃散,必然不敢越过这两镇向南进犯。”这时正戒严,萧嶷想到荆州与蛮、蛋接壤,怕他们产生二心,就令防区内都穿宽大的衣服。最终北虏没有从樊、邓出兵,在寿春败退了。不久赐给萧嶷班剑仪仗二十人。当年去世,终年四十九岁。发病当天,皇上两次探望病情,直到萧嶷死,才回宫。下韶:“萧嶷明哲而敬亲,在开国的事业中建立很高功勋,德行激励朝廷,光照家国,突然逝世,我悲痛得心如刀割,不能禁受,怎么办呵怎么办!今日临哭,九命礼仪应完备地依制办理。用衮冕服饰装殓,温明秘器,命服一套,衣一袭,丧事全照汉塞芒玉的旧例,大鸿胪持节监护丧事,大臣早晚祭奠。大司马、太傅二二府的文武官员都停下公务去送葬。”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岩山居记

[明]王袆

青岩去义乌县南十里,其山由东阳两砚峰西来,三十里至于龙门,势益宵隆,由龙门而西又二十里,是为青岩。至是山支为二.南支则重峦叠嶂,北支则崇岭峻娇,皆迄通西行。方二支之分也,有山从中出,峰享圆粹,累累若联珠,曰齐山。而其势遂卑,南北两山,势相环护,左昂右伏,当其前如龙虎。齐山俨然而中居,齐山之阳坦为平壤,广衷可一里.民居庐杂处其间者皆傅氏。其外烧以双涧,涧源出于二支之所分,夹齐山而出,至是乃合而为一。行二三里与群水汇为大被,曰新塘,而塘适当西山昂伏之会。塘外复有一小山,岿然特起,若遏水之冲者。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而草树甚繁茂,推宜为隐者之居。

初,傅氏有以才学显闻,仕为侯官主薄曰光龙者,与予外祖毋为同产,故傅氏予外家也。至正乙未之春,予始至焉,爱其双涧内属,两山外拱,清淑之气若有所钟,乃即傅氏居旁度平壤之中,买隙地数亩,结屋居之。为屋仅三数楹间,屋外植以竹木,右偏别为小轩,皮书其内。读书之余,出,缘涧而行。南涧水稍深,菖蒲生石上,与异草青翠相错,绝可爱。北涧水浅,稍雨,水激石面,声潺泼辄不休。有老梅数株,惬赛横岸侧。由双洞所合,直两山之间而西望,金华芙蓉峰近在目睫,可揽也。予于是居而乐之,若将终身焉。

或谓予曰:“仕与隐,其趋不同也,古之君子未尝不欲仕,特恶不由其道耳!吾子学先王之道.且将为世用.胡为而遮言隐耶?”予告之曰:“仕隐二趋,吾无固必也。十年以来,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今天下用兵.南北离乱.吾之所学非世所宜用.其将何求以为仕?籍使世终不吾用,吾其可以枉道而构人?则吾终老于斯,益研穷六艺百家而考求圣贤之故.然后托诸言语,著成一家之书,藏之名山,以俟后世,何不可哉?君子之行止,视时之可否,以为道之屈伸。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一山

之限一水之涯,特吾寄意于斯焉耳。吾之行止安敢固必乎哉?”

或者无以话,因疏其言揭诸壁间,为青宕山居记。

(选自《王忠文公集》)(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青岩去义乌县南十里去:离开

B. 其趋不同也趋:追求

C. 以俟后世俟:等待

D. 特吾寄意于斯焉耳寄意:寄托情感(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岿然特起苍然幕色,自远而起

B. 傅氏有以才学显闻以其无礼于晋

C. 缘涧而行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 吾其可以枉道而徇人其皆出于此乎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叙述青岩山的地理位置,山水层次错落有致,叙述条理清晰,青岩山如在目前。

B. 文章介绍了青岩山环境清幽,隐居读书观景可为至乐,又通过主客问答,表露出自己不得已而隐居的原因。

C. 青岩山环境清幽,景致优雅,因傅光龙才名显著,所以作者和他一起隐居于此,以读书为乐。

D. 作者深得孔子“用行舍藏”之旨,从文中不难感受到他有经世济民之心,对建功立业存在热切的希望。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

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①大抵双涧之外两山之间,陵谷幽邃,川原夷旷,而草树甚繁茂,雅宜为隐者之居。

②十年以来。吾南走越、北走燕,而惟利禄之是干,其劳心苦思殆亦甚矣,是岂志于隐者乎?

【答案】(1)A

(2)A

(3)C

(4)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

(5)①大致在两条山涧以外和南北青岩之间,山谷幽深僻远,原野平坦开阔,草木特别茂盛,非常适合作为隐士的居处。

②十年以来,我在南方踏遍了吴越山水、在北方走遍了燕赵大地,只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够劳心费神的了,这难道可以说我是想要隐居吗?

【解析】【分析】(1)A项,“去:离开”错误。去:距离。故选A。

(2)A.两个“然”都是助词,放在形容词词尾,表示状态。意义用法一样。B.介词,“凭借”的意思,“以才学”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显闻”/连词,因为,连接前后分句。C.连

词,表修饰/连词,表转折。D.副词,表反洁,难道/副词,表揣测,大概。故选A。(3)C项,“作者和他一起隐居于此”理解错误。作者并没有和傅光龙一起隐居。故选C。(4)“则行”“则止”表示前面条件产生的结果,其后均应断开;“……者……也”表示判断,“者”“也”后应分别断开;“勇功智名”修饰“徒”,“勇”前应断开。

(5)①“大抵”,大致;“夷旷”,平坦开阔;“雅”,助词用于句首,无实义。②“南”、“北”都是名词做状语,在南边、在北边;“而惟利禄之是干”是宾语前置,为“而惟干利禄”,干,追求;“是岂……乎”这难道是……吗?

故答案为:⑴A;⑵A;⑶C;

⑷是故得其时则行/守穷山密林而长往不返者/非也/不得其时则止/汲汲于干世取宠/勇功智名之徒尚入而不知出者/亦非也

⑸①大致在两条山涧以外和南北青岩之间,山谷幽深僻远,原野平坦开阔,草木特别茂盛,非常适合作为隐士的居处。

②十年以来,我在南方踏遍了吴越山水、在北方走遍了燕赵大地,只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够劳心费神的了,这难道可以说我是想要隐居吗?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参考译文】

青岩山距离义乌县南部有十里之遥,这座山是由临县东阳县的两座山峰延伸过来的.(这两座山峰)往西三十里就到了龙门山,山势越发高峻,从龙门山再往西二十里,就是青岩山。到了这,山就分为两支,南青岩山峰连绵,北青岩陡峭险峻,(南北两山)都向西方曲折连绵,延伸过去。正当两山分开之处,有一座山从分支处出现,山峰圆圆地聚在一起,堆积的样子看上去好像是把珠子串起来,(这座山)叫作齐山。但齐山地势较低,南青岩和北青岩看起来是在环绕着这座齐山,左边高,右边低,齐山前面南北两山好像呈现出龙虎的形状。齐山整齐地在两山之间,齐山的南面有一块平地,方圆大约有一

里,在此聚居的百姓都姓傅。齐山外围有两条山涧环绕,这两条山涧源头就是南北青岩分开的地方,从南北两边伴着齐山向西流去,到了这块平坦的地方就合为一条水流。又往西流淌了二三里路,与许多水流汇聚成一个大池塘,叫作新塘,新塘正对着西山起伏相交之处。塘外又有一座小山,高峻挺立,好像要挡住水流。大致在两条山涧以外和南北青岩之间,山谷幽深僻远,原野平坦开阔,草木特别茂盛,非常适合作为隐士的居处。

当初,傅氏有一位因为才学出名,出仕做了侯官县的主簿,名叫傅光龙的人,和我的外婆是同母所生,所以傅氏就是我的母舅家。至正十五年春,我才来到这里,喜欢两条山涧在两山之间流淌,南北青岩朝外环绕,清和秀美之气好像聚居在这里,(我)就到了傅氏居住的地方,在那买了几亩空地,盖了房子住在里面。总共造了为数不多的几间房屋,屋子外面种上了凤竹草木,右边另外隔了一间小屋,作为藏书的地方。(我)在读书的闲暇时光,出门沿着两条山涧行走。南边山涧的流水稍深,涧石上长着菖蒲,(菖蒲)和奇花异草长在一起,青翠相杂,十分好看。北面山涧的水比较浅,下点小雨,流水冲在石头上,涧水潺潺,流个不停。有几株老梅树,枝干曲折横斜,生在岸边。这里是双涧的交汇处,正对着两山之间向西看去,金华的芙蓉峰近在眼前,好像可以揽入怀中。我在这住着很适意,似乎有终老于此的意思。

有人对我说:“出仕和隐居,这二者追求不同,古代的读书人没有不想出来做官的,只不过是厌恶当朝不用自己的主张罢了!您学习先王圣言,况且即将被当朝任用,为什么突然说要隐居呢?”我对他说:“出仕和隐居这两条不同的路,我是不会固执拘泥的。十年以来,我在南方踏遍了吴越山水、在北方走遍了燕赵大地,只是追求功名利禄,也够劳心费神的了,这难道可以说我是想要隐居吗?如今天下大乱,使用武力,大江南北战乱不断,我学的知识不适合当世,难道我一定要追求什么来做官吗?假如我始终不被当朝任用,我难道可以违背正道而曲从他人吗?那么我就在这里住到老,更要仔细研究诸子百家的著作,探究先贤的宗旨,然后通过文辞,写成自成一家的著作,把它藏在名山之中,来等后人发现它的价值,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君子的进退,要看时局是否行得通,以此来作为检验理想能否实现的标准。所以,(对我来说,)遇到好的时机就要出来做事,长期隐居在深山密林之中而不肯出山,是不对的。生不逢时就停止,急切地来干谒世俗,博取时誉,建功立业,有智谋喜欢积极入世而不懂得及时抽身退步,也是不对的。在一座山的角落里,一条山涧的边上,我特意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这里。我的进退出处怎么会固执拘泥呢?”

那人没有办法再追问我,我就整理了上面的话,张贴在我居处的墙壁之间,作为青岩山居记。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肃,字才卿,威州洺水人。金兴定二年词赋进士。尝为尚书省令史。时有盗内藏官罗及珠,盗不时得,逮系货珠牙侩及藏吏,诬服者十一人。刑部议皆置极刑,肃执之曰:“盗无正赃,杀之冤。”金主怒。有近侍夜见肃具道其旨肃曰辨析冤狱我职也惜一己而戕十一人之命可乎明日诣省辨愈力右司郎中张天纲曰:“吾为汝具奏辨析之。”奏入,金主悟,囚得不死。调新蔡令。先时,县赋民以牛多寡为差,民匿不耕。肃至,命树畜繁者不加赋,民遂殷富。濒淮民有窜入宋境,籍为兵而优其粮,间有归者,颇艰于衣食,时出怨言曰:“不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白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沅赴,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广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缩素,缩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挟澄源、奴子仍下峡路。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攀草牵棘,石块丛起则历块,石崖侧削则援崖。每至手足无可着处,澄源必先登垂接。每念上既如此,下何以堪?终亦不顾。历险数次,遂达峰顶。惟一石顶壁起犹数十丈,澄源寻视其侧,得级,挟予以登。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时浓雾半作半止,每一阵至,则对面不见。眺莲花诸峰,多在雾中。独上天都,予至其前,则雾徙于后:予越其右,则雾出于左。其松犹有曲挺纵横者;柏虽大干如臂,无不平贴石上、如苔藓然。山高风钜,雾气去来无定。下盼诸峰,时出为碧峤,时没为银海;再眺山下,则日光晶晶,别一区宇也。日渐暮,遂前其足,手向后据地,坐而下脱;至险绝处,澄源并肩手相接。度险,下至山坳,暝色已合。复从峡度栈以上,止文殊院。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节选) 【乙】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涯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 暮归,倒行,观山烧壮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岀,击汰中流,掬弄珠壁。到家,二鼓矣。复与过饮酒,食馀甘①,煮菜。顾影颓然,不复能寐。书以付过。东坡翁。 (选自苏轼《游白水书付过》) 【丙】 绍兴二十八年八月三日,欲夕,步自阛阓中出,并溪南行百步,背溪而西又百步,复并溪南行。溪上下色皆重碧,幽邃靖深,意若不欲流。溪未穷,得支径,西升上数百尺。既竟,其顶隐而青者,或远一舍外,锐者如簪,缺者如玦,隆者如髻,圆者如璧;长林远树,出没烟霏,聚者如悦,散者如别,整者如戟,乱者如发,于冥蒙中以意命之。水数百脉,支离胶葛,经纬参错,迤者为溪,漫者为汇,断者为沼,涸者为坳。洲汀岛屿,向背离合;青树碧蔓,交罗蒙络。小舟叶叶,纵横进退,摘翠者菱,挽红者莲,举白者鱼,或志得意满而归,或夷犹容与若无所为者。山有浮图宫,长松数十挺,俨立门左右,历历如流水声从空中坠也。既暮不可留乃并山北下冈重岭复乔木苍苍月一眉挂修岩巅迟速若与客俱尽山足更换二鼓矣。 追游不两朝昏,而东林之胜殆尽。同行姚贵聪、沈虞卿、周辅及余四人。三君虽纨绮世家,皆积岁忧患:余亦羁旅异乡,家在天西南隅,引领长望而不可归。今而遇此,开口一笑,不偶然矣。皆应曰:“嘻!子为之记。” (节选自(宋)王质《游东林山水记》)【注】①馀甘:橄榄菜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万峰无不下伏,独莲花与抗耳抗:抗拒 B. 时浓雾半作半止作:兴起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宇文神举,太祖之族子也。神举早岁而孤,有夙成之量,族兄安化公深器异之。世宗初,起家中侍上士。世宗留意翰林,而神举雅好篇什。帝每有游幸,神举恒得侍从。保定元年,袭爵长广县公,邑二千三百户。寻授帅都督,迁大都督、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拜右大夫。四年,进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治小宫伯。天和元年,迁右宫伯中大夫,进爵清河郡公,增邑一千户。高祖将诛晋公护也,神举得预其谋。建德元年,迁京兆尹。三年,出为熊州刺史。神举威名素重,齐人甚惮之。五年,攻拔齐陆浑等五城。及高祖东伐,诏神举从军。并州平,即授并州刺史,加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州既齐氏别都,控带要重。平定甫尔,民俗浇讹,豪右之家,多为奸猾。神举励精为治,示以威恩,旬月之间,远迩悦服。寻加上大将军,改封武德郡公,增邑二千户。俄进柱国大将军,改封东平郡公,增邑通前六千九百户,所部东寿阳县土人,相聚为盗,率其党五千人,来袭州城。神举以州兵讨平之。宣政元年,转司武上大夫。高祖亲戎北伐,令神举与原国公姬愿等率兵五道俱入。高祖至云阳,疾甚,乃班师。幽州人卢昌期、祖英伯等聚众据范阳反,诏神举率兵擒之。齐黄门侍郎卢思道亦在反中,贼平见获,解衣将伏法。神举素钦其才名,乃释而礼之,即令草露布。其待士礼贤如此。属稽胡反叛,入寇西河。神举又率众与越王盛讨平。时突厥与稽胡连和,遣骑赴救。神举以奇兵击之,突厥败走,稽胡于是款服。初,神举见待于高祖,遂处心腹之任。王轨、宇文孝伯等屡言皇太子之短,神举亦颇与焉。及宣帝即位,荒淫无度,神举惧及于祸,怀不自安。初定范阳之后,威声甚振。帝亦忌其名望,兼以宿憾,遂使人赍鸩酒赐之,薨于马邑。时年四十八。 (选自《周书·卷四十》,略有删节)(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及高祖东伐伐:征伐 B. 民俗浇讹浇:轻薄 C. 入冠西河寇:贼寇 D. 神举亦颇与焉与:参与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翰林,是翰林院的长官,为朝廷撰拟文书。翰林院的属官包括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侍读、侍讲、修撰、编修、检讨和庶吉士等。 B. 爵,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一般分公、侯、伯、子、男五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C. 别都,即陪都、辅都,指首都以外另设的副都,一般和首都一起被称为“两京”,发挥着呼应、补充、配合等辅助性作用。 D. 露布,一种写有文字并用以通报四方的帛制旗子,多用来传递军事捷报。常常是士兵高举露布,一路快马传递捷报。也指不封口的文书、奏章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宇文神举自幼聪慧,喜好文学。他早有气量,同族兄长宇文深十分器重他;他爱好诗文,经常侍从皇帝出游。 B. 宇文神举袭爵增邑,备受器重。他先是继承父爵,食邑二千三百户;后改封东平郡公,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

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含答案50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 江宁典史高君墓志铭 袁枚 高氏世居铁岭,为镶黄旗著姓。一门印绶棨戟,布列中外。其官于南者,文良公其倬,总督两江;相国公其位,提督松江。君为两公犹子。初任吴塔司巡检,调江宁典史,五年而卒。卒时年四十三。于诸高氏子弟中,官最卑,禄最微,寿最夭。然邦之人闻君死,自执法以下,至于长挽者,丈夫女子,靡不发胸击心,殷殷田田,若有所穷故,何也?君性沉厚,虽不说学,不践迹,而含舒宪章,德正应和。与人交,坦中而肃,无贤不肖皆好之。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故事:游徼簿尉,流外职也。俯项供翼,趋走于下风。居是职者,知无所表著,辄不自重,怵以利,无所不可为。君独嶷嶷自立,遇事必问于义当否。虽享钱万,不妄喝一笞。大府记下,可者诺,不可者争。争不得,必委蛇骫骳于其身以济之。以故死之日,哀声嗷嗷,赠赙襚引费者接于衢。 嗟乎!人,器也;官,水也。以君而为尉,犹以五石之匏盛杯水也,见之者皆知其不称也。虽然,君不肯以不称之故,而自贬以称之。故一切庸力行务,精心帖妥,而恢恢之量乃愈不可以测穷。然后知一命之士,原可济时孚物,而禄位之不足以格人昭昭也。世之荣贵炫赫,十百倍于君者,其相悬亦可睹矣。然则虽以君之官、之禄、之年,而见君家之诸勋臣、诸侯伯子男于地下,诚足以抗颜而无惭焉。呜呼,其可铭也已。 君为奉直大夫、銮仪卫治仪其傃公之子,名慧,字睿功,行十一。娶某氏,子四人,某,俱幼。以某年月日葬于某。铭曰: 有干有体,压百僚底。人以为必起,而竟已矣。呜呼!此之谓有命无理。振古如此,莫谅天只! (选自《小仓山房文集》)(1)对下列句中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列中外中外:朝廷内外 B.辄不自重,怵以利怵:诱惑 C.委蛇骫骳于其身以济之济:救助 D.见之者皆知其不称也称:赞扬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良公高其倬总督两江,相国公高其位提督松江,都在南方做官,高君是他俩的侄子。 B.高君可以的就答应,不可以的就去力争;力争不得,必定会屈身逢迎权贵来助人。 C.高君虽官位不高、俸禄不丰,但一切尽力行事,精心安排,处理事情合适妥当。 D.高君去世时,一片嗷嗷的哀号声,为丧事送来钱财衣物拿来费用的人络绎不绝。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无宛财,戚里之贫者,幞囊抱釜至君家而炊焉。 ②然后知一命之士,原可济时孚物,而禄位之不足以格人昭昭也。 (4)请简要概括高君“足以抗颜而无惭”的原因。 【答案】(1)D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最新统编版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叔夜,字嵇仲,侍中耆孙也。以荫为兰州录事参军。献所为文,知舒、海、泰三州。复献文,召试制诰;赐进士出身,迁右司员外郎。 使辽,宴射,首中的。辽人叹诧,求观所引弓,以无故事,拒不与。还,图其山川、城郭、服器、仪范为五篇,上之。从弟克公弹蔡京,京迁怒叔夜,摭司存微过,贬监西安草场。久之,召为秘书少监,擢给事中。进礼部侍郎,又为京所忌,以徽猷阁待制再知海州。 宋江起河朔,转略十郡,官军莫敢婴其锋。声言将至,叔夜使间者觇所向,贼径趋海濒,劫巨舟十余,载掳获。于是募死士得千人,设伏近城,而出轻兵距海,诱之战。先匿壮卒海旁,伺兵合,举火焚其舟。贼闻之,皆无斗志,伏兵乘之,擒其副贼,江乃降。 靖康改元,金人南下,叔夜再上章乞假骑兵,与诸将并力断其归路,不报。徙邓州。四道置帅,叔夜领南道都总管。金兵再至,钦宗手札趣入卫。即自将中军,子伯奋将前军,仲熊将后军,合三万人,翌日上道。十一月晦,至都,帝御南薰门见之,军容甚整。入对,言贼锋方锐,愿如唐明皇之避禄山,暂诣襄阳以图幸雍。帝颔之。闰月,帝登城,叔夜陈兵玉津园,铠甲光明,拜舞城下。帝益喜,进资政殿学士,令以兵入城,俄签书枢密院。连四日,与金人大战,斩其金环贵将二人。帝遣使赍蜡书,以褒宠叔夜之事檄告诸道,然迄无赴者。城陷,叔夜被创,犹父子力战。车驾再出郊帝日朕为生灵之故不得不亲往叔夜号恸再拜众皆哭帝回首字之曰嵇仲努力金人议立异姓,叔夜谓孙傅曰:“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移书金二帅,请立太子以从民望。二帅怒,追赴军中,至则抗请如初,遂从以北。道中不食粟,唯时饮汤。既次白沟,驭者曰:“过界河矣。”叔夜乃矍然起,仰天大呼,遂不复语。明日,卒,年六十三。讣闻,赠开府仪同三司,谥曰忠文。 (节选自《宋史·张叔夜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024届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0篇精选(36-40,含答案)

2024届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100篇精选(36-40)第三十六篇袁炜传 袁炜,字懋中,慈溪人。嘉靖十七年会试第一,殿试第三,授编修。炜性行不羁,为御史包孝所劾,帝宥不罪。进侍读。久之,简直西苑。撰青词,最称旨。三十五年,阁臣推修撰全元立掌南京翰林院,帝特用炜。炜疏辞,愿以故官供奉。帝大喜,立擢炜侍讲学士。甫两月,手诏拜礼部右侍郎。明年,加太子宾客兼学士,赐一品服。逾月迁礼部尚书,加太子少保,仍命入直。炜自供奉以后,六年中进宫保、尚书,前未有也。 先是二月朔,日食微阴,炜言不当救护。礼部尚书吴山不从,得谴去。帝闻炜言善之,遂以代山。及七月朔,又日食。历官言食止一分五杪,例免救护。炜乃阿帝意上疏言:“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臣等不胜欣忭。”疏入,帝益喜。其冬,遂命以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入阁典机务。累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建极殿大学士。四十四年春,疾笃,请假归,道卒,年五十八。赠少师,谥文荣。 炜才思敏捷。帝中夜出片纸,命撰青词,举笔立成。遇中外献瑞,辄极词颂美。帝畜一猫死,命儒臣撰词以醮。炜词有“化狮作龙”语,帝大喜悦。其诡词媚上多类此。以故帝急用之,恩赐稠叠,他人莫敢望。 自嘉靖中年,帝专事焚修,词臣率供奉青词。工者立超擢,卒至入阁。时谓李春芳、严讷、郭朴及炜为“青词宰相”。而炜贵倨鲜淟,故出徐阶门,直以气凌之。与阶同总裁《承天大志》,诸学士呈稿,炜窜改殆尽,不以让阶。诸学士不平,阶第曰任之而已。其后炜死,阶亦尽窜改之。炜自负能文,见他人所作,稍不当意,辄肆诋诮。馆阁士出其门者,斥辱尤不堪,以故人皆畏而恶之。(节选自《明史·袁炜传》) 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 B.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 C.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 D.陛下以父事天/以兄事日/群阴退伏/万象辉华是/以太阳晶明/氛祲销烁/食止一分/与不食同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 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 ..入 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鄘州羸服①欲奔行在②,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 ..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③,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关辅④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 桡弱,情不忘君。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 ..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沾丐⑤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注:①羸服:衣衫破烂。①行在: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①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①关辅:地名,指关中及三辅地区。①沾丐:给人以利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天子,我国封建社会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始于秦始皇,类似的称呼还有“皇帝”“陛下”等。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题含答案 一、(2021·成都模拟)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马燧,字洵美。大历中,汴将李灵耀反,帝务息人,即授以汴宋节度留后。灵耀不拜,引魏博、田承嗣为援,诏燧与淮西李忠臣讨之,师次郑。灵耀多张旗帜以犯王师,忠臣之兵溃而西。燧军顿荥泽,郑人震骇。忠臣将遂归,燧止之,忠臣乃还收亡卒,复振。忠臣行汴南,燧行汴北,败贼于西梁固。灵耀以锐卒八千,号“饿狼军”,燧独战破之,进至浚仪。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迁河东节度留后,进节度使。太原承鲍防之败,兵力衰单,燧募厮役,得数千人,悉补骑士,教之战,数月成精卒。造铠必短长三制,称士所衣,以便进趋。为战车,冒以狡猊象,列戟于后,行以载兵,止则为阵,遇险则制冲冒。器用完锐。居一年,辟广场,罗兵三万以肄,威震北方。 建中二年,朝京师,封豳国公,还军。李怀光反河中,诏燧为河东保宁、奉诚军行营副元帅,与浑瑊、骆元光合兵讨之。于时天下蝗,兵艰食,物货翔踊,中朝臣多请宥怀光者,帝未决。燧以“怀光逆计久,反覆不可信。河中近甸,含之屈威灵,无以示天下”,乃舍军入朝,为天子自言之:“且得三十日粮,足平河中。”许之。贼将徐廷光守长春宫城。燧度长春不下,则怀光固守,久攻所伤必众,乃挺身至城下见廷光。廷光惮燧威,拜城上。燧顾其心已屈,徐曰:“我自朝廷来,可西向受命。”廷光再拜。燧曰:“公等朔方士,自禄山以来,功高天下,奈何弃之为族灭计?若从吾言,非止免祸,富贵可遂也。”未对,燧曰:“尔以吾为欺邪?今不远数步,可射我。”

披而示之心。廷光感泣,一军皆流涕,即率众降。燧以数骑入其城,众大呼曰:“吾等更为王人矣!”浑瑊亦自以为不及也,叹曰:“尝疑马公能窘田悦,今观其制敌,固有过人者,吾不逮远矣!” (选自《新唐书·马燧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B.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C.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D.是时河阳兵冠诸军/田悦帅众二万助/灵耀破永平将杜如江等/乘胜距 汴一舍而屯/忠臣合诸军战不利/燧为奇兵击之/悦单骑遁/汴州平 【解析】选B。“田悦帅众两万助灵耀”,“灵耀”做“助”的宾语,故不能分开,排除A、D两项;“一舍”作“汴”的补语,不能分开,排除C项。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舍: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此处意思与成语“退避三舍”中的“舍”相同。 B.迁:古代跟官职的调动有关。根据语境,在文中是“晋升”的意思。 C.节度使: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因受职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及答案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治学(节选) (魏)徐干 昔之君子成德立行,身没而名不朽,其故何哉?学也。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民之初载,其曚未知。譬如宝在于.玄室,有所求而不见,白日照焉,则群物斯辨矣。 学者,心之白日也。故先王立教官,掌教国子,教以六德;教以六行;教以六艺;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有懿德,故可以经人伦;为美观,故可以供神明。 夫听黄钟之声,然后知击缶之细;视衮龙之文,然后知被褐之陋;涉庠序之教,然后知不学之困。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好学之谓也。 倚立而思远,不如速行之必至也;矫首而徇飞,不如修翼之必获也;孤居而愿智,不如务学之必达也。故君子心不苟愿,必以求学;身不苟动,必以从师;言不苟出,必以博闻。是以情性合人,而德音相继也。孔子曰:“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谓师人矣。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人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故学者,求习道也,若有似乎画采,玄黄之色既著,而纯皓之体斯亡,敝而不渝,孰知其素欤? 子夏曰:“日习则学不忘,自勉则身不堕,亟闻天下之大言,则志益广。”故君子之于学也,其不懈,犹上天之动,犹日月之行,终身亹亹,没而后已。 故虽有其才,而无其志,亦不能兴其功也。志者,学之师也;才者,学之徒也。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而患志之不立。是以为之者亿兆,而成之者无几,故君子必立其志。《易》曰:“君子以自强不息。” 凡学者,大义为先,物名为后,大义举而物名从之。然鄙儒之博学也,务于物名,详于器械,矜于训诂,摘其章句,而不能统其大义之所极,以获先王之心,此无异乎女史诵诗,内竖传令也。故使学者劳思虑而不知道,费日月而无成功,故君子必择师焉。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三教备而人道毕矣备:具备 B. 视衮龙之文文:花纹,彩色交错 C. 故君子心不苟愿苟:随便 D. 学者不患才之不赡赡:供养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譬如宝在于玄室乃设九宾礼于廷 B. 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 志者,学之师也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D. 故君子必择师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3)用斜线(/)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故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如寤寐焉/久而愈足/顾所由来/则杳然其远/以其难而懈之/误且非矣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上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富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怒,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卷182)(1)下列对文中画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

高考语文总复习——真题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含答案

高考语文总复习——真题试题分类汇编之文言文 (含答案)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颜太初杂文序 司马光 天下之不尚儒久矣。今世之士大夫,发言 ..必自称曰儒。儒者果何如哉?高冠博带、广袂之衣谓之儒邪?执简伏册、呻吟不息谓之儒耶?又况点墨濡翰、织制 绮组之文以称儒,亦远矣。舍此勿言,至于西汉之公孙丞相、萧望之、张禹、孔光,东汉之欧阳歙、张酺、胡广,世之所谓大儒,果足以充儒.之名乎? 鲁人颜太初,字醇之,常愤其然。读先王之书,不治章句,必求其理而已矣。既得其理,不徒诵之,以夸诳于人,必也蹈而行之。在其身与乡党无余,于其.外则不光。不光,先王之道犹蘙如也,乃求天下国家政理风俗之得失,为诗歌洎文以宣畅之。景祐初,青州牧有以荒淫放荡为事,慕嵇康、阮籍之为人,当时四方士大夫乐其无名教之拘.,翕然效之,浸以成风。太初恶其为大乱风俗之本,作《东州逸党》诗以刺之。诗遂上闻,天子亟治牧罪。又有郓州牧怒属令之清直与己异者,诬以罪,榜掠死狱中。妻子弱不能自诉,太初素与令善,怜其冤死,作《哭友人》诗,牧亦坐是废.。 于时或荐太初博学有文,诏用为国子监直讲。会有御史素不善太初者,上言太初狂狷,不可任学官。诏即行所至,改除河中府临晋主簿。太初为人,实宽良 有治行 ..,非狂人也。自临晋改应天府户曹,掌南京学,卒于.睢阳。旧制,判、司、簿、尉四考,无殿负①,例为令录。虽愚懦昏耄无所取者,积以年数,必得之。而太初才识如此,举进士解褐近十年,卒不得脱判、司、簿、尉之列以终身,死时盖年四十余。噫,天丧儒者,使必至于大坏乎!将大吠所.怪,桀桀者必见锄也?何其仕与寿两穷如此? 世人见太初官职不能动人又其文多指讦有疵病者所恶闻虽得其文不甚重之故所弃失居多余止得其两卷。在同州又得其所为《题名记》,今集而序之。前世之士身不显于时,而言立于后世者多矣。太初虽贱而夭,其文岂必不传?异日有见之者,观其《后车》诗,则不忘鉴戒矣:观其《逸党》诗,则礼义不坏矣;观其《哭友人》诗,则酷吏愧心矣;观其《同州题名记),则守长知弊政矣;观其《望仙驿记》,则守长不事厨传矣。由是言之,为益岂不厚哉! (选自《司马光集》)【注】①殿负:因欠国家赋税而考核为下等。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附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萧嵩,貌伟秀,美须髯。始,娶会稽贺晦女,僚婿①陆象先,宰相子,时为洛阳尉,士争往交;而嵩汩汩未仕,人不之异。夏荣者善相,谓象先曰:“君后十年,贵冠人臣,然不若萧郎位高年艾②,举门蕃炽。”时人不许。开元初,擢中书舍人。时崔琳、正丘、齐澣皆有名,以嵩少术学,不以辈行许也,独姚崇称其远到。十四年,以兵部尚书领朔方节度使。既赴军,有诏供帐饯定鼎门外,玄宗赋诗劳行。会吐蕃大将悉诺逻恭禄及烛龙莽布支陷瓜州,帝择堪任边者,徙嵩河西节度使,判凉州事。嵩表裴宽、郭虚己、牛仙客置幕府,以建康军使张守珪为瓜州刺史,怀保边人。于时悉诺逻恭禄威憺诸部,吐蕃倚其健噬边。嵩乃纵反间,示疑端,赞普果诛之。使悉末明攻瓜州,守珪拒甚力,虏引却。嵩又遣副将杜宾客率强弩四千,与吐蕃战祁连城下,自晨斗迄晡,乃大溃,斩一将,虏哭震山谷。帝大悦,授嵩同中书门下三品。子衡,尚新昌公主。嵩妻入谒,帝呼为亲家,仪物贵甚。初,帝委嵩择相,嵩推韩休。及休同位,峭正不相假,至校曲直帝前。嵩惭,乞骸骨。帝慰之曰:“朕未厌卿,何庸去乎?”嵩伏曰:“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因流涕。帝为改容曰:“卿言切矣,朕未能决。弟归,夕当有诏。”俄遣高力士诏嵩曰:“朕将尔留,而君臣谊当有始有卒者。”久之,进太子太师。固请老,见许。嵩退,脩莳园区,优游自怡。家饶财,而子华为工部侍郎,子衡以尚主位三品,年逾八十,士艳其荣。天宝八载卒。 (选自《新唐书·萧嵩传》,有删减)【注】①僚婿:同门女婿。②艾:对老年人的敬称。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B.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C.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 D. 臣待罪/宰相爵位既极幸/陛下未厌/得以乞身/有如厌臣/首领且不保/又安得自遂(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辈行,辈分、排行,也可指同辈的人,文中借以指学问水平相当的一群人。 B. 判,古代表示高位兼低职或出任地方官,文中萧嵩的任职属于后一种情况。 C. 幕府,本指将帅在外的营帐,后亦泛指军政大吏的府署,有时也借指将帅。 D. 晡,申时,即十五点至十七点,古时十二时辰之一,每个时辰等于两小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萧嵩还未做官,名声不显。相士夏荣却断定萧嵩将来比陆象先寿命长且家族兴盛,但时人都不认同相士的看法。 B. 萧嵩胜任边疆事务,有效解除边境危机。他知人善任,派将收复瓜州;他富有谋略,连续拒敌,使敌军溃败。 C. 萧嵩得到皇帝的恩赏,被人羡慕。出师远征,皇帝作诗送行;取得战功,被授予高官;与皇帝结成亲家,地位显贵。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2020-2021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练习(附答案) 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沈思孝传 ①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兴人也,丁卯举进士,受番禺。番禺去京师万里,宦游其地者,类多得金为能,而公独以廉洁闻。 ②时尚书殷①镇两粤,下令多不便民。几檄番禺,公力沮不奉行,遂龃龉。岭表贼炽,殷移牒浙江募甲士三千人,而大帅张元勋亦使人募如制府。及兵至广,殷以张募非己出,斥不收部。于是兵皆露刃鼓噪辕门,公召乱兵曰:“诸士卒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洶洶无乃犯上。我亦浙产,当入制府,力为诸士卒谋之。”乱卒咸涕泣谢。入见殷,公曰:“三千鸷勇,加以有死之心,祸乱不容一发,制府不暇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殷曰:“若何以为计?”公曰:“只烦两纸告谕耳。一谕大帅不授节制,辄行自募,兵俱革还。一谕以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如此则威令不损,而反侧潜消矣。”殷从公,兵乱始定。 ③适居正闻父丧不奔,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疏既入,诏下缇骑系公,杖之内庭。越五日,发遣广东神电卫②。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至恩平,县令毛凤彩郊劳公,且询来故。公曰:“抚军年已望八,班在六卿,欲杀罪人取媚权相,故来赴死,以就其功名。”毛见公往意不善,驰书以闻,粤抚使毛止公。御史孙继先上章乞还公等,始得还京。 ④明年,公历救言官。调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忠介瑞,益忤当事大臣,遂告病去。壬辰入关,即有宁夏之乱,躬擐甲胄远出穷塞,而不能扶同欺蔽,为督臣所挤,调抚河南。公又告病去。 ⑤公之历仕,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 (节选自《右都御史沈公传》)【注释】①殷:人名,殷正茂②神电卫:明代广东海防要塞 (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力沮不奉行________ ②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________ (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斥不收部() A.排挤 B.罢免 C.责备 D.拒绝 ②而反侧潜消矣() A.辗转 B.反复 C.反叛 D.惶恐 (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4)请用“/”为第⑤段画线部分断句。 (5)第④段两次写到沈思孝“告病去”,请分析其不同的原因。 (6)第②段写沈思孝劝说士卒和尚书,很有说服力,请加以分析。 【答案】(1)阻止;错误 (2)D;C

常德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常德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霸字伯饶,蜀郡成都人也。年数岁而知孝让,虽出入饮食,自然合礼,乡人号为“张曾子”。七岁通《春秋》,复欲进余经,父母曰:“汝小未能也”,霸曰:“我饶为之”,故字曰“饶”焉。后就长水校尉樊鯈受《严氏公羊春秋》,遂博览《五经》。诸生孙林、刘固、段著等慕之,各市宅__其傍,以就学焉。举孝廉光禄主事,稍迁,永元中为会稽太守,表用郡人处士顾奉、公孙松等。奉后为颍川太守,松为司隶校尉,并有名称。其余有业行者,皆见擢用。郡中争厉志节,习经者以千数,道路但闻诵声。初,霸以樊鯈删《严氏春秋》犹多繁辞,乃减定为二十万言,更名《张氏学》。霸始到越,贼未解,郡界不宁,乃移书开购,明用信赏,贼遂束手归附,不烦士卒之力。童谣曰:“弃我戟,捐我矛,盗贼尽,吏皆休。”视事三年,谓掾史曰:“太守起自孤生,致位郡守。盖日中则移,月满则亏。老氏有言:‘知足不辱。'”遂上病。后征,四迁为侍中。时皇后兄虎贲中郎将邓骘,当朝贵盛,闻霸名行,欲与为交,霸逡巡不答。众人笑其不识时务。后当为五更,会疾卒,年七十。遗赖诸子曰:“昔延州使齐,子死嬴、博,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诸子承命,葬于河南梁县,因遂家焉。将作大匠翟酺等与诸儒门人追录本行,谥曰“宪文”。 (选自《后汉书·张霸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B.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C.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D. 因坎路侧/遂以葬焉/今蜀道阻远/不宜归茔/可止此葬/足藏发齿而已/务遵速朽/副我本心/人生一世/但当畏敬于人/若不善加己/直为受之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狄》是中国现存最旱的一部编年体史书,家典箱之一,它记事简略,语言简练,很多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 B. 处士又称为“隐士”“高士”,是古代对有德有才而又隐居不愿做官的人的称谓,后也泛指没有做过官的读书人。 C. 老氏指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著有《南华真经》。 D. 五更是古代的荣誉称号,相传周天子为提倡孝悌,设“三老五页”以父兄之礼尊养年老德高、阅事深的退休官员。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霸熟知礼仪,深受众人敬重,他幼年即懂得孝顺礼让,讲究合乎礼仪,从人认为他可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精选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战国策目录序 曾巩 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矣,宜放而绝之。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注】《崇文总目》,书目总集。北宋景佑年间,由翰林院士王尧臣等人编纂而成。(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同“缺”,空缺 B. 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暗中,悄悄地 C. 固将明其说于天下坚决 D. 放而绝之,莫善于是舍弃,废弃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而疑其不可考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B. 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C.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所以游目骋怀 D. 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吾其还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泉州市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泉州市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凝,字成庶,绛州人。少孤,依其舅宰相郑肃,肃命儿与凝约为师友。举明经、进士,皆中。尝著《京城六岗铭》,为文士所称。历台省,浸知名,擢累礼部侍郎。不阿权近,权豪请托不行,因而衔之,出为商州刺史。驿道所出,吏破产不能给,而州有冶赋羡银,可以优州之吏奉。凝不取,则以市马,故无横扰,人皆慰悦。僖宗立,召为兵部侍郎。坐举非其人,以秘书监分司东都。咸通中,凝两佐宣城使幕,备究人之利病,涤除积弊,民俗阜康。王仙芝之党屠至德,势益张,凝遣牙将孟琢助池州守。贼益兵来攻,实欲袭南陵,凝遣樊俦以舟师扼青阳,俦违令,轻与贼战,不胜,凝斩以徇。诸将闻,皆股栗,以死缀贼,贼不能进。时江南环境为盗区,凝以强弩据采石矶,张疑帜,遣别将马颖解和州之围。明年,贼大至,都将王涓自永阳赴敌,凝大宴,谓涓曰:“贼席胜而骄,可持重待之,慎毋战。”涓意锐,日趋四舍,至南陵,未食即阵,死焉。监军收余卒数千,还走城,沮留无去意,卒又恣横不能禁。凝让曰:“吏捕蝗者,不胜而仰食于民,则率暴以济灾也。今兵不能捍敌,又恣之犯民生业,何以称朝廷待将军意?”监军词屈,趣亲吏入民舍夺马,凝乘门望见,麾左右捕取杀之,由是不敢留。贼乘胜而来,守有备。贼急攻数月,御备力殚。会大星直寝庭坠,术家言宜上报疾不视事以辟祸,凝曰:“东南,国有所出,而宣州为大府,吾规脱祸可矣,顾一方何赖哉?誓与城相存亡!”吏民请曰:“贼之凶势不可当,愿尚书归款退之,惧覆尚书家族。”王凝曰:“人皆有族,予岂独全?”既而贼退去。未几,卒,年五十八,赠吏部尚书,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王凝传》)(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坐举非其人坐:因……而获罪 B. 贼益兵来攻益:增加 C. 凝斩以徇徇:徇私 D. 未食即阵,死焉阵:上阵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明经”意为“明于经术”,唐朝时指以经义所取之士,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B. “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首。 C. “舍”,古代行军一宿或三十里为一舍,“日趋四舍”为“一天急赶一百二十里”。 D. “谥”指古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带褒贬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凝颇有文才,官位多次升迁。王凝在科考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所写的文章被当时文士称誉,后来名声逐渐传播,经多次升迁后担任朝廷重要官职。 B. 王凝清廉自守,羡银用之有道。驿道支出巨大,虽然州里有从冶炼征收的盈余税钱来改善州里官员收入,但王凝用之于公,以羡银购买马匹供给驿馆。 C. 王凝治军从严,严惩违纪军士。王涓的残部放纵蛮横,王凝对此严厉责备,监军无话可说,后来监军让士兵抢百姓马匹,王凝查明真相,并予以严惩。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一轮复习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复习题(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禼,字公才,邛州依政人。第进士,为汾州司法参军。郭逵宣抚陕西,辟掌机宜文字。种谔擅纳绥州降人数万,朝廷以其生事,议诛谔,反故地归降人,以解仇释兵。禼上疏曰:“谔无名兴举,死有余责。若将改而还之,彼能听顺而亡绝约之心乎?不若谕以彼众饿莩,投死中国。边臣虽擅纳,实无所利,特以往年俘我苏立、景询辈尔。可遣询等来,与降人交归,各遵纪律,而疆场宁矣。如其蔽而不遣,则我留横山之众,未为失也。”又徙逵帅鄜延,为逵移书执政,请存绥州以张兵势,先规度大理河川,建堡砦,画稼穑之地三十里,以处降者。若弃绥不守,则无以安新附之众。援种世衡招蕃兵部敌屯青涧城故事。朝廷从之,活降人数万,为东路捍蔽。夏人屡欲款塞,每以虚声摇边。诏问方略,禼审计形势,为破敌之策以献。遣裨将曲珍、吕真以兵千人分巡东西路。夏人方以四万众自间道欲取绥,道遇珍,皇骇亟战,真继至,夏众败走。交趾叛,诏为安南行营经略、招讨使,总九将军讨之。禼以郭逵老边事,愿为裨赞,于是以逵为宣抚使,禼副之。逵至,辄与禼异,固争不能得。禼分遣将吏伐木治攻具,设伏击之,斩首数千级,馘其渠酋,遂皆降。元祐初,梁乙埋数扰边,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既而以重兵压境,诸将亟请益戍兵为备,禼因遣人诘夏,夏兵遂去。乙埋终不悛。使间以善意问乙埋:“必欲寇,第数来,恐汝所得不能偿所亡。能改之,吾善遇汝。”遗之战袍、锦彩,自是乙埋不复窥塞。禼乃纵间,国中疑而杀之。五年,拜端明殿学士,迁太中大夫。卒,年六十五。 (节选自《宋史·赵禼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B.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C.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D. 禼知夏将入侵/檄西路将刘安曰/夏即犯塞门/汝径以轻兵捣其腹心/后果来犯/安等袭洪州/俘斩甚众/夏遂入贡/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移书,古代指传递书信,在文中,赵禼替郭逵给执政大臣写信,提出多条建议。 B. 款塞即叩塞门,指外族前来通好或到边界表示归顺,与“窥塞”“寇边”相对。 C. 交趾原指中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盘腿而坐的姿势,后与“安南”都指越南北部。 D. 学士原指读书人或学者,文中是一种官职名称,主要从事掌管典礼、撰述等工作。(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赵禼精于谋略,为国屡立功勋。他能审时度势,为朝廷献破敌之策;梁乙埋多次侵扰边关,他以武胜之,以文劝之,最后用离间计将其除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