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白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沅赴,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广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缩素,缩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遇。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荀彧胸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握局势。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②”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

【答案】(1)A

(2)A

(3)B

(4)①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

②“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解析】【分析】(1)本句找出句中名词代词"将军〃"兖州〃"首事〃"山东〃"此〃"天下〃”要地〃“虏〃"熟麦〃"食〃“谷〃"吕布〃,虚词〃以〃"之〃"也〃"其〃"而〃"则〃,"熟麦〃意思是“成熟的麦子〃,作“收〃的宾语,意思是“抢收成熟的麦子〃,为完整动宾结构,其后断开,排除C项;"约〃的意思是“节约〃,”蓄〃的意思是“储存〃,"食〃和”谷〃都是粮食的意思,分别作“约〃和“蓄〃的宾语,意思是“节食蓄粮〃,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资〃的意思是“帮助,资助〃,“一举〃指"军事行动〃,“一举〃作"资〃的宾语,意思是“助军事行动〃,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 两项;再结合本句意思: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句子可以断开为: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故选A。(2)A项,“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说法错误,上宾之礼用于接待宾客,九宾礼是接待外交使者,两者不同。故选A。

(3)B项,“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说法错误,原文为“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由此可以看出迎皇帝到许都是曹操的想法,荀彧表示支持。故选B。

(4)①中"因〃,趁着;“奉〃,奉迎;"以〃,连词,表目的;“从〃,顺应;“从人

望〃,顺应百姓(万民)心愿;“秉〃,秉持,执;“至〃,最大的;“服〃,使动用法,使……信服;

“致〃,招致,网罗;“英俊〃,指英才;“致英俊〃,网罗英才。②中的“见〃,同“现〃,显现,败露;“情见〃,情形败露;“竭〃,衰竭;“势竭〃,声势衰竭;“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判断句,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乃〃,于是,就;“坚壁〃,指坚守壁垒;“持”;相持(对抗);“之〃,代词,代指袁绍;“操乃坚壁持之〃,曹操于是坚守壁垒

(和袁绍)相持。

故答案为:⑴A;⑵A;⑶B;

⑷①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②“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册h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参考译文】

荀彧(y U)字文若,颍川颍阴人,青少年就凭才识出名。南阳人何颙见到荀彧认为他奇异不凡,说:“这是帝王的辅佐之才啊。〃中平六年,被推举为孝廉。董卓作乱时,弃官回到家乡。等荀彧到了冀州,袁绍用贵宾的礼遇对待荀彧。荀彧每每有匡正之心。估计袁绍最终不能成就大事,就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和他交谈后大喜,说:“你是我的张良

啊。〃兴平元年,曹操东击陶谦,派荀彧守甄城。赶上张邈、陈宫据兖州反曹操,而暗地迎接吕布。张邈派人欺骗荀彧说:“吕将军来帮助曹使君打陶谦,应赶紧供应他军需物资。〃荀彧知道张邈有变,就整顿军队做好防备,因此张邈的计谋不能得逞。陶谦死,曹操想马上攻取徐州,回兵后平定吕布。荀彧劝谏说:“以前高祖占据关中,光武帝占据河内,都是先巩固根本,以控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为根本,所以能平定山东,这实在是天下的要地啊!应立即分兵讨伐,使敌寇不能西顾,乘机收割成熟的麦子,节食蓄粮,以助军事行动,则吕布不难击败。〃曹操于是大力抢收成熟的麦子,又和吕布交战,兖州于是被平定。建

安元年,献帝从河东回到洛阳,曹操打算迎接车驾,迁都到许昌。众人大多认为不可仓促行事。荀彧于是鼓动曹操说:“晋文公曾接纳周襄王而使得诸侯们如影随形,汉高祖为义帝戴孝而使得天下人心尽归。自从天子遭难,将军首举义兵,只是因为山东纷扰混乱,没有顾得上接驾,虽然在外平定祸乱,但心里却无时不在挂念着王室。趁此时奉迎主上以顺应万民心愿,执最大的公正来使天下信服,扶持大义来网罗英才。〃曹操听从了他的意见。曹操守官渡,虽然得胜但军粮就要吃完,写信与荀彧商议,荀彧回信说:“情形败露,声势衰竭,一定会有转机,这是使用非常之计的时候,不可错失良机。〃曹操于是坚守壁垒(和袁绍)相持。终于用奇兵打败袁绍。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要联名推戴曹操晋封国公,赐予九锡仪仗器物,秘密地征询荀彧的意见。荀彧说:“曹公本是发动义兵,以振兴汉朝,虽然功勋卓著,还保持忠贞之节。君子爱人要合于道德,不应该这样。〃事情就这么搁置下来。曹操心里难以平静。等到南征孙权,曹操上表请荀彧到谯郡劳军,皇帝答应了他。到了濡须,荀彧因病留在寿春,曹操赠送他食物,打开一看,却是空盒,于是荀彧服毒而死。皇帝为他难过痛惜,祭祀之日因此而不奏乐。谥为敬侯。第二年,曹操终于晋封魏公。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御书带经堂记

(清)朱书

古书契未立,天地民物之常理,灿然上下间。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备之于身,以成理万物,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至孔子不得位,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而后世奉之为六经。盖措之于身则其事精,而天下法之以为治;笔之於书则其义详,而万世繇之以为学。其道一而已矣。新城王公为御史大夫时,御书“带经堂〃额大字颁赐,朝士荣之。公侈君赐,既揭于所居之堂,而命(书)记之。

“带经〃之说,昉于汉,御史大夫倪宽少贫,常带经而锄。公生华胄,弱冠掇高科①,历显仕四十余年矣,知遇之隆,近古未有。与夫隽直卒真②贱贫之土,杂身都养赁作③间,勤不废经者,相去甚远。宽虽能使酷吏如张汤知乡学,雄才大略如汉武与语经学而悦,其得力于经,有大过人者。公文章衣被天下因公而知向学者皆是也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然则公之于经,固将与天下法之由之。

于乎!经之荒亦已久矣。以宽生平力学,不过采儒术、文封禅、邀明堂,一觞而止。经之用,顾若是与?孔子之圣,摄相三月,断焉不能使鲁为东周,仅与其徒退而讲遗经于洙泗之滨,传之其人而已。于宽又何责焉?方宽之为御史大夫也,委曲迁就,以从人主之好,位盛贵极。傥回思耰锄之余,岂不曰吾今者御史大夫之尊,殆不若乡者都养赁作,得以优游一卷之书之为乐哉!

公以天下万世所系赖之身,受六经之托,著书满家,望风求教于门下者,不可数计。名斯堂也,其将礼耕义种,与天下治人情之田乎?抑良农能稼而不能穑,藏之名山,待其人乎?朱子之诗日:“面似冻梨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公其念经之久荒,而与吾徒锄治之,则当何如也?书固荷锄之田夫也,幸得从公游,故记公堂而卒以锄田之说进。【注】①提高科,摘取科举功名。②,即“憔悴〃,③都养,为众人做饭烧菜:赁作,受

雇为人劳作。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孔子不得位得位:得志

B.勤不废经者废:停止

C.宽虽能使酷吏如张汤知乡学乡:向往

D.而与吾徒锄治之徒:弟子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无经之名,而莫非经也人非生而知之者

B.其得力于经月出壬东山之上

C.殆不若向者都养赁作奉使往来,无留北者

D.藏之名山,待其人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写伏羲、神农等远古圣王先贤深谙经文经书和孔子对六经的贡献,以此强调经学对修身养性、治学行事都十分重要。

B.文章对“带经〃之说追根溯源,盛赞倪宽“带经而锄〃的精神,认为倪宽之所以深受朝廷恩宠,官场显赫,是因力他对经书的重视。

C.针对学荒废的现象,作者以孔子为鲁相尚不能“使鲁为东周〃为例,为倪宽辩护,指出经学荒废非倪宽之过,评价有合理之处。

D.文章结尾作者揣摩新城王公为“所居之堂〃命名的日的,交代自己写作本记的缘由,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王公的敬仰钦佩。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公文章衣被天下因公而知向学者皆是也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朝士荣之,公侈君赐,既揭于所居之堂,而命书记之。

②方宽之为御史大夫也,委曲迁就,以从人主之好,位盛贵极。

【答案】(1)D

(2)B

(3)A

(4)公文章衣被天下/因公而知向学者皆是也/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5)①朝廷官员们都以此事为荣,王公为显耀君王的恩赐,将(带经堂)三个字标注在所居住的大厅之上,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②倪宽在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屈身折节,曲意逢迎,依从君王的喜好而位高权重。

【解析】【分析】(1)D项解释错误,"而与吾徒锄治之〃意思是:就和我们这些人一起来整治。徒,指一类人,一辈人。故选D。

(2)A项,而: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B项,于:①②都作介词,从。D 项,者:①助词,用在时间词后面,表示停顿,起调整音节作用;②助词,用在形容词、动词或形容词性词组、动词性词组后面,表示有此属性或做此动作的人或事物。 C 项,其:①代词,那、那些;②代词,自己的。故选B。

(3)A项,“文章开头写伏羲、神农等远古圣王先贤深谙经文经书和孔子对六经的贡献,分析错误,原文中说伏羲、神农时并无经文经书。故选A。

(4)画线句子的大意是:倪宽的文章恩泽天下人,因他而懂得重视学习的人到处都是。

辅助君王教化民众,不只是喜欢他的言论,而确实是想要让天下振兴经学教育,祛除邪恶。既然如此,那么倪公对于经书,本来就是要让天下之人效法它遵循它。“因〃后面的内容是指出“公文章衣被天下〃的原因的,因此,“因〃前要断开。“皆是也〃的“也〃是句末语气词,表示判断,“也〃后需要断开。“……不……而……〃是一个选择关系的复句,“不〃之前,“而〃之前,都需要断开。“以祛邪慝〃表示“振兴经教〃目的,前后需要断开。“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这里说的两句话,“不存于心〃与“求见诸行事〃中间需要断开。根据以上分析,断句即可。

(5)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的翻译:①荣,以……为荣;侈,夸大,显耀;记,记述。

②方,当……的时候;委曲,屈身折节;好,喜好。

故答案为:⑴D;⑵B;⑶A;

⑷公文章衣被天下/因公而知向学者皆是也/佐佑文治/不但悦所语/而欲使天下振兴经教〃以祛邪慝/又未尝不存于心/求见诸行事。

⑸①朝廷官员们都以此事为荣,王公为显耀君王的恩赐,将(带经堂)三个字标注在所居住的大厅之上,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②倪宽在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屈身折节,曲意逢迎,依从君王的喜好而位高权重。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正确与否。

(2)此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与辨析能力。这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重识记,积累,掌握文言18个虚词的常规用法;当然也可以借助语境或利用教材所学作迁移联想等来推断词义。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4)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5)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句式筛选翻译】

(1)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推断文言实词可以运用语境解词法。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另外,文言实词重点还在于平时的分类积累、记忆,以上方法只能是同学们在记忆不牢、拿捏不准的时候,尝试运用。这些实词全部出自己学过的内容,在平时加强记忆即可。

(2)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的基本能力。根据句意和对文言文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根据语境判断在选项中的含义。

(3)本题考查理解辨析此类活用的能力。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此外,名词用作状语的现象在古代汉语中也很常见。在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能用作状语,古今有别。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式的辨析能力。解答本题,可结合着常见的文言文句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谓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固定句式等)分析判断。

(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6)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附参考译文】

古时文字尚未出现,天地万物之常理便显豁于世间。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依据它来修养自己,治理万物,虽无经书之名,但无一不是经书。孔子不得志时,曾著述《诗》《书》,编定《礼》《乐》,编纂《春秋》,后世尊奉它们为六经。世人放在自己身边就能行事精通,天下人取法它用来治理天下;记载在书籍里,义理详备,后世追随它用来治理学问。新城王公做御史大夫时,皇帝亲笔书写“带经堂〃匾额三个大字赏赐他,朝廷之士都深感荣耀,王公为显耀君王的恩赐,将三个字标注在所居住的大厅之上,让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带经〃一说,始于汉代。御史大夫倪宽年少贫穷,常带着经书耕种劳作。倪宽本是贵族之后,弱冠之年便摘取科举功名,官途显赫达四十余年,备受朝廷恩宠,是近年来所未有的。这与憔悴贫贱之人,在为众人烧菜做饭劳作之间,勤奋而不停止读经之人,相差很大。倪宽既能让像张汤那样的酷吏向往学习,也能让像汉武帝那样有雄才大略者与他谈论经学而感到愉悦,这与他得益于经书,必定过人之处(大有关系)。倪宽的文章恩泽天下人,因他而懂得重视学习的人到处都是。辅助君王教化民众,不只是喜欢他的言论,而确实是想要让天下振兴经学教育,祛除邪恶。既然如此,那么倪公对于经书,本来就是要让天下之人效法它遵循它。

哎!重视经书的风尚荒废也已经很久了。凭借倪宽平生的学问,也只不过是采用儒术,文饰君王祭祀天地的大典,迎合君王,赢得君王一杯赏赐的酒罢了。经书的用途,难道就像这样吗?孔子圣明,代理鲁国国相之职三个月,也断然不能使鲁国成为东周,只好与他的弟子退隐而在洙水泗水给他们讲授古代传下来的经书,并将它们传那些人罢了。那对倪宽又怎可指责呢?倪宽在担任御史大夫的时候,屈身折节,依从君王的喜好而位高权重。

只是在回想自己耕种劳作之余,倪宽难道不曾说过我现在御史大夫的尊贵,大概不如从前为他人烧饭煮菜劳作而能够悠闲自得地读一卷经书的快乐吗?

新城王公以自己天下世人所仰赖的身躯,担负传承六经的重托,著书满屋,到他门下仰望其风采向他求教的人,数不胜数。给他的大厅取名带经堂,大概是想以礼耕种,以义种植,和天下一起整修人之常情吧?还是像那农夫能耕种庄稼而不能收获庄稼,就把它藏在名山,等待那合适的人吧?朱熹曾写过“面似冻梨头似雪,后生谁与属遗经?〃的诗句,王公大概考虑读经书的风气久已被荒废,就和我们这些人一起来整治,那又怎么样呢?我本

来就是一个扛锄头的农夫,很幸运能够和王公交往,所以为王公大厅作了这篇记,最后把自己治经如耕地的见解进献给他。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周云渊先生传

黄宗羲

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越之山阴人。好深湛之思,凡经济之学,必探原板委,尤邃于易历。古之言历者以郭守敬为最。而守敬所作历经载于元史者,言理而不传其法。

自西域经纬历入中国,始闻经纬凌犯之说。然其立法度数与中历不合。毗陵唐顺之慨然欲创纬法,以会通中西。生官不果。述学乃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以毕顺之之志。古来无所谓星道者,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莫不各有成书,发前人所未发。盖博而能精,上下千余年,唯述学一人而已。

嘉靖间,赵司马访之边事,述学曰:“今岁主有边兵,应在乾、艮二州,京师可无〜也。〃已如其言。总督胡宗宪征倭,私述学于幕中,以密计,卒成海上之功。武林兵变,述学论以国运安平,不可妄动,其魁亦信述学之言多验,谋遂寝。述学在南北兵间,多

所擘画,其功归之主者,未尝引为己有,故人亦莫得而知也。

甲戌,余邂逅述学诸孙周仲,见其架上堆云渊《神道大编》数十册,其册皆方广二尺余,仲言遗书多所散失,此不能十之一二也。余欲尽抄其所有,会仲游楚,不果。丙戌乱后,于故书铺中得中经测图、地理数种,见其历宗述学之《通议》,而掩之为己有也。余读嘉靖间诸老先生文集,鲜有及述学者。唐顺之与之同学,其与人论历,皆得之于述学,而亦未尝言所得之自,岂身任绝学,不欲使人参之耶?天下承平久矣,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官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虽然,学如述学,固

千年若旦暮,奚藉乎一日之知哉。

(选自《黄梨洲文集》,有删改)(1)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尤邃于易历邃:精通

B.主官不果卒:死亡

C.京师可无虞也虞:忧患

D.谋遂寝寝:搁置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历法研究以郭守敬最有名,但他写的历经只讲规律不说方法。

B.西域传入中原的经纬历与中原不合,周述学撰写《中经》,用中原算法测量西域占象术。

C.周述学在帮助胡宗宪完成征倭之功中多有谋划,但他都归功其主子,因此没有人知道。

D.唐顺之为了独占绝学,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自己关于历法的观点来源于周述学这件事。(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

②士人以科名禄位相高,多不说学,述学以布衣游公卿间,宜其卜祝戏弄,为所轻也。(4)请简要概括周述学治学的特点。

【答案】(1)B

(2)D

(3)①周述学修正其中的错误,删除其中繁多芜杂的内容,补充历代所没有具备的地方。

②读书人用科举、名利、俸禄、官位相互攀比,大多不再谈论学问,周述学凭借平民的身份交游于公卿之间,本来就是被当作专管占卜祭祀之徒戏弄,被别人轻视的人。

(4)学问广博、学贯中西,研究精深,富有创见,著述丰厚。

【解析】【分析】(1)B项解释错误,“卒官不果〃意思是:(但从他开始做官到)任期结束都没有成功。卒:终止,结束。故选B。

(2)D项,“唐顺之为了独占绝学,从来没有对人说过……〃说法与文意不符,原文中指出“莫非他是想独占绝学〃,“莫非〃是一种推测,不是肯定的。故选D。

(3)本题需要注意以下关键词与特殊句式的翻译:①“正〃,修正;“讹舛〃,错误;“繁芜〃,繁多芜杂的内容。②“科名禄位〃,科举、名利、俸禄、官位;“高〃,攀比。“为所轻也〃是被动句式。(4)文中,“述学乃撰《中经》,用中国之算,测西域之占,以毕顺之之志。古来无所谓星道者,述学正其讹舛,删其繁芜,补历代之所未备。〃周述学还编有《神道大编》数十册,后来很多学问家都借鉴了他的思想和学术成果。由此可见,周述学学问广博、学贯中西,研究精深,富有创见,著述丰厚。

故答案为:⑴B;⑵D;

⑶①周述学修正其中的错误,删除其中繁多芜杂的内容,补充历代所没有具备的地方。

②读书人用科举、名利、俸禄、官位相互攀比,大多不再谈论学问,周述学凭借平民的身

份交游于公卿之间,本来就是被当作专管占卜祭祀之徒戏弄,被别人轻视的人。

⑷学问广博、学贯中西,研究精深,富有创见,著述丰厚。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能力。文言实词的理解,重在平时积累,但也不能死记硬背,记忆时要结合句意,注意归纳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对课文注释中有明确注明的字词要加强记忆。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但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看语意是否通顺来确定答案的

正确与否。

(2)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

要学生准确翻译理解文言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3)此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翻译题是区分度较大的题目,一定要注意直译,

注意重点字,还要注意文言句式,如果有考纲规定的“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省略句〃,在翻译中一定要有所体现。

(4)本题考查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命题主要着眼于与主要人物相关的事件、言行

等。选项设计特点多是先概括人物某方面的品质、特点,再结合材料中的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附参考译文】

周述学字继志,别号云渊,是越州山阴人。他喜欢深入精细地思考,只要是经世济民的学问,(他)一定要探究其中原委,尤其精通易历。古代那些谈论历法的人以郭守敬最有名。但郭守敬所写记载在元史中的历经,只说规律却不传授方法。

自从西域的经纬历传入中原,才听说有经纬凌犯的说法。但这种说法确立的法度多与中原历法不合。毗陵人唐顺之对此十分感慨,就想要创立纬法,来使中西之法融会贯通。(但从他开始做官到)任期结束都没有成功。周述学于是撰写《中经》,采用中原的计算方法,测验西域的占象术,来完成唐顺之的心愿。古代没有所谓星道,周述学修正其中的错误,删除其中繁多芜杂的内容,补充历代所没有具备的地方。没有不各自成书,闻发前人所没有阐发的。而且内容广博精当,上下千余年,(能做到这样的)只有周述学一人而已。

嘉靖年间,司马赵锦咨询周述学一些边防之事,他说:“今年主要部署边防军队,应该在乾、艮二州,京师就可以没有忧患了。〃后来果然如他所言。总督胡宗宪征讨倭寇,私下里将周述学安排在自己的幕僚中,向他咨询一些机密策略,最终成就在海上战胜倭寇的功绩。杭州发生兵变,周述学认为应该确保国运安定和平,不可轻举妄动,兵变的首领也相信周述学的话大多会应验,因此谋反的计划就搁置了。周述学在南北的军队中,多有所策划,他把功劳都归结到主子身上,从未说成是自己所有的功劳,因此人们都不能了解。

甲戌年间,我偶然遇到周述学的孙辈周仲,看到他的书架上堆满了周述学编撰的《神道大编》数十册,每册都长宽二尺多,周仲说遗留下来的书籍大多散失,这里的还不到(他所编写书籍的)十分之一二。我想完全抄下来据为己有,不巧周仲远游楚地,没有实现。丙戌年动乱之后,(我)在一个老书铺中搜得多种中经测图、地理书,看到其中的历法都继承周述学所写的《通议》,可他们都窃取观点据为己有。我读嘉靖年间各位老先生的文集,很少有涉及周述学的。唐顺之与周述学是同学,他和别人谈到历法,观点都是从周述学那里得到的,但他从未说过自己的观点来自周述学,莫非他是想独占绝学,不愿意让别人参与其中吗?天下持续太平已经很久了,读书人用科举、名利、俸禄、官位相互攀比,大多不再谈论学问,周述学凭借平民的身份交游于公卿之间,本来就是被当作专管占卜祭祀之徒戏弄,被别人轻视的人。即使这样,做学问就该像周述学那样,本来千年如朝夕一样,哪里能够凭借一天就可以知道的呢?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崔彭,字子彭,博陵安平人也。祖楷,魏殷州刺史。父谦,周荆州总管。彭少孤,事母以孝闻。性刚毅,有武略,工骑射。善《幽》、《尚书》,略通大义。周武帝时,为侍伯上士,累转门正上士。

及高祖为丞相,周陈王宇文纯镇齐州,高祖恐纯为变,遣彭以两骑征纯入朝。彭未至左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遣人谓纯曰:“天子有诏书至王所,彭苦疾,不能强步,愿王降临之。〃纯疑有变,多将从骑至彭所。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

避人将密有所道纯摩从骑彭又曰将宣诏王可下马。纯遽下,彭顾其骑十曰:“陈王不从诏征,可执也。〃骑士因执而锁之。彭乃大言曰:"陈王有罪,诏征入朝,左右不得辄动。〃其从者愕然而去。高祖见而大悦,拜上仪同。

及践阼,迁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赐爵安阳县男。数岁,转车骑将军,俄转骤骑,恒典宿卫。性谨密,在省闼二十余年,每当上在仗,危坐终日,未尝有怠惰之容,上苴嘉之 o

上尝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彭曰:“臣少爱《周礼》、《尚书》,每于休沐之暇,不敢废也。〃上曰:"试为我言之。〃彭因说君臣戒慎之义,上称善。观者以为知言。后加上开府,迁备身将军。

上尝宴达头可汗使者于武德殿,有鸽鸣于梁上。上命彭射之,既发而中。上大悦,赐钱一万。及使者反,可汗复遣使于上曰:“请得崔将军一与相见。〃上曰:“此必善射闻于虏庭,所以来请耳。〃遂遣之。及至,可汗召善射者数十人,因掷肉于野,以集飞鸢,遣其善射者射之,多不中。复请彭射之,彭连发数矢,皆应弦而落,突厥相顾,莫不叹服。可汗留彭不遣百余日,上赂以缯彩,然后得归。仁寿末,进爵安阳县公,邑二千户。

炀帝即位,迁左领军大将军。从幸洛阳,彭督后军。时汉王谅初平,余党往往屯聚,令彭率众数万镇遏山东,复领慈州事。帝以其清,赐绢五百匹。未几而卒,时年六十三。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子宝德嗣。

(节选自《隋书・崔彭传》,有删改)(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 将宣诏王/可下马/

B.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 将宣诏/王可下马/

C.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 将宣诏王/可下马/

D.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恐不就征/因诈纯曰/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彭又曰/ 将宣诏/王可下马/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官》,亦称《周礼》,它与《仪礼》、《礼记》并称为儒教经典“三礼〃。《诗经》、《易经》、《道德经》也是儒教经典。

B.践昨,意思是走上昨阶主位。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昨阶。昨阶上为主位。在这里指皇帝登基,亦作“践祚”。

C.休沐,休息洗浴,犹休假。从汉代起,政府机关规定每五日休息一天,称作“五日休〃。唐人改为“旬休〃,即每十日休息一天。

D.炀帝,隋朝皇帝杨广的谥号。谥号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追加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崔彭有军事才能,多受倚重。周武帝时,官至门正上士。高祖即位,被任命为监门郎将。去世后,高祖派使者吊唁祭奠,赠封为大将军。

B.崔彭胸有胆略,才智非凡。崔彭奉命带两人去召回镇守齐州的宇文纯的过程,充分展现了他的才智,最终捉住宇文纯,成功完成任务。

C.崔彭喜爱读书,能学以致用。年少时喜欢读《周官》、《尚书》,能够在守卫皇宫时给皇上讲君臣警惕谨慎的道理,并得到观者的肯定。

D.崔彭射术高明,闻名于突厥。曾在武德殿一箭射中殿梁上的鸽子,因此被可汗请去。到达突厥国中后,再展射箭绝技,突厥人无不叹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彭未至齐州三十里,因诈病,止传舍。

②上尝谓彭曰:“卿当上日,我寝处自安。卿弓马固以绝人,颇知学不?〃

【答案】(1)D

(2)A

(3)A

(4)①崔彭来到距离齐州三十里远的地方,于是假装生病,在驿站停留下来。

②皇上曾经对崔彭说:“你值班的时候,我休息睡觉很安稳。你射箭骑马的本领确已超人,还稍懂学问吗?〃

【解析】【分析】(1)句中“彭〃“纯〃是人名,“察〃的主语是“彭〃,“彭出传舍迎之〃语意完整,看后面语意是崔彭察觉到宇文纯有观察到宇文纯心中有疑虑,担心宇文纯不听从征召,“因诈纯曰〃,推知“彭出传舍迎之/察纯有疑色〃断句正确,排除B和C 项。此外,还可依据“纯〃是指宇文纯的情况,看“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的断句情况。看句意,“将密有所道〃是崔彭的行为。“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是说的内容。“有所〃后面应加动词语意才完整。"纯麾从骑〃,是宇文纯的做法。可知"王可避人/将密有所道/纯麾从骑〃是正确的断句。其他选项都存在读破句的情况。故选D。

(2)A项,解说不正确。《道德经》是老子所做,乃道家经典。该选项认为“《道德经》也是儒教经典〃,犯了张冠李戴的错误,符合题干要求。故选A。

(3)A项,分析有误。从关键词上看,选项与“帝遣使吊祭,赠大将军,谥曰肃〃这句话有关。联系最后一段文字,可知“炀帝即位〃的事实,这里的“帝〃,应该是炀帝,是炀帝派使者吊唁祭奠,而非高祖。故选A。

(4)此题注意重点字词的解释:①“因〃,于是。“诈病〃,假装生病。“传舍〃,指驿站。②"尝〃,曾经。"当上〃,当值,值班。"寝处〃,休息睡觉。"弓马〃,射箭骑马。"固〃,本来,确实。“绝〃,超出。"颇〃,稍微。"不〃,通"否〃。

故答案为:⑴D;⑵A;⑶A;

⑷①崔彭来到距离齐州三十里远的地方,于是假装生病,在驿站停留下来。②皇上曾经对崔彭说:“你值班的时候,我休息睡觉很安稳。你射箭骑马的本领确已超人,还稍懂学问吗?〃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语段断句,需要在通读文意的基础上,对不能断开的字词要研究前后语句的含义及联系,看看断在哪里语意才能明白,句子前后的联系往往都有标志可寻,只要抓住了这些标志,就可以轻松断句,同时,需要掌握语句的大意,即可得出答案。

(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答题时,应根据平时课内对文化常识的知识积累与不断复习,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然后做出判断。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理解文中某些关键性语句,如重点实词、虚词意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等,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把它表达出来。

此题考查把握文章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一要注意从原文中寻找对应信息,二要认真比较,不漏过任何字眼。命题者往往在转述中变换一些信息对答题者进行干扰,故解答这类题重在细心。

【参考译文】

崔彭字子彭,是博陵安平人。祖父崔楷,魏时任殷州刺史。父亲崔谦,是北周荆州总管。崔彭少年失父,事奉母亲以孝闻名。性格刚直勇敢,有军事才略,精于骑马射箭。爱读《周官》、《尚书》,粗略知晓其大概意旨。周武帝时,任侍伯上士,几经改任后任门正上士。

等到隋高祖杨坚担任北周丞相时,北周陈王宇文纯镇守齐州,高祖怕他会反叛,于是派崔彭带领两个随从骑兵去召宇文纯回朝廷。崔彭来到距离齐州三十里远的地方,于是假装生病,在驿站停留下来,派人对宇文纯说:“天子有诏书交到陈王住所,崔彭苦于疾病,不能勉强步行,希望陈王屈尊到这里来。〃宇文纯怀疑事情有变故,多带随从的骑兵来到崔彭的住处。崔彭走出驿站迎接,观察到宇文纯心中有疑虑,担心他不听从征召,于是骗宇文纯说:“陈王可以令众人回避,我将秘密告诉你事情。〃宇文纯挥手叫从骑走开,崔彭又说:“将要宣读诏令了,陈王该下马聆听。〃宇文纯急忙下马,崔彭回头对自己的两位从骑说:“陈王不听从皇上征召,可以把他抓起来。〃两骑士于是抓着宇文纯,并把他锁起来。崔彭于是大声说:“陈王有罪,皇上征召入朝,旁人不准乱动。〃陈王的随从惊愕地离去。高祖见后大为高兴,拜任他为上仪同。

等到隋高祖登基后,升任崔彭为监门郎将,兼领右卫长史之职,被赐封安阳县男的爵位。几年后,改任车骑将军,随后又改任骠骑将军,一直主持宫中的值班警卫。他生性谨慎缜密,在禁宫二十多年,只要值班在仪仗之中,他就整日端坐着,从未有懈怠懒惰的样子,皇上很喜欢他。

皇上曾经对崔彭说:“你给我值班的时候,我休息睡觉很安稳。你射箭骑马技艺确已超人,还稍懂学问吗?〃崔彭说:“臣小时喜欢《周礼》、《尚书》,每遇休闲假日,也不敢废弛。〃皇上说:“试着给我说说。〃崔彭于是就谈了君臣警惕谨慎的义理,皇上称好。旁边的人(看到这一幕的人)认为他懂得先哲教言(有见识的话)。后来加任上开府,升任备身将军。

皇上曾在武德殿宴请达头可汗的使者,有鸽子在殿梁上鸣叫。皇上叫崔彭射它,一发即中。皇上大为高兴,赐给一万钱币。到使者回去后,可汗又派使者对皇上说:“请求与崔将军见一面。〃皇上说:“这一定是因为擅长射术而闻名于胡人王庭,所以来请求相见。〃于是派他前往。到达那以后,可汗召来数十个擅长射箭的人,便把肉抛投在郊野,用来聚集飞鸢,派那些善射的人去射。大多射不中。又请崔彭去射,他连射数箭,飞鸢都应弦坠

落,突厥人互相对视,无不赞叹敬服。可汗留住崔彭不放达一百多天,皇上赠以丝缯彩帛,崔彭才得以回朝。仁寿末年,升爵位为安阳县公,食邑二千户。

炀帝即位后,升任左领军大将军。随驾前往洛阳,崔鹏总督后军。当时汉王杨谅叛乱刚刚平定,余党到处聚集,朝廷派崔彭率数万士兵平定山东制止叛乱,又兼领慈州职事。炀帝因他清廉,赐予绢帛五百匹。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三岁。皇帝派使者吊唁祭奠,赠封为大将军,赠谥号为肃。儿子崔宝德继嗣。

5.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昔少年读书,窃尝悴颜子以草食瓢饮居于陋巷,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相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及来筠州,勤劳林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

(节选自苏辙《东轩记》)(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限6处)

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柝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2)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作品名),后来有成语"〃形容颜回这一品质。

(3)作者举颜回的事例有何作用?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1)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析/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2)论语;安贫乐道

(3)用颜回的箪食瓢饮、甘居陋巷与自己的疲累现状对照,揭示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习的道理。

【解析】【分析】(1)本题画线句子的意思是:连旁人都忍受不了那样一种愁苦,而颜回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当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至少可以自给自养生活,也不致于对治学有所妨碍,何必弄到这样贫穷、这样自苦的地步呢。“颜子〃做主语,此前应断开;“私以为虽不欲仕〃省略主语“我〃,此前应断开;"然〃、"尚〃、"而〃,连词,引出下一话题,此前应断开。

(2)本题中,要求掌握关于《论语》的文学常识,知道“颜子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出自此书,然后根据这一句话找出相应的词语,即“安贫乐道〃。

(3)本题中,作者举颜回的事例,从手法上看,是为了与下文“及来筠州,勤劳盐米之间,无一日之休,虽欲弃尘垢,解羁絷,自放于道德之场,而事每劫而留之〃相对比,从效果上看,为了揭示本段文末的道理“然后知颜子之所以甘心贫贱,不肯求斗升之禄以自给者,良以其害于学故也〃,即: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学习。

故答案为:⑴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私以为虽不欲仕/然抱关击析/尚可自养/而不害于学/何至困辱贫窭自苦如此

⑵论语;安贫乐道

⑶用颜回的箪食瓢饮、甘居陋巷与自己的疲累现状对照,揭示做官忙碌奔波的处境会妨害

学习的道理。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能力。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内容大意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

⑵本题考查把握作家作品的能力。这类题目的解答需要学生在熟悉并掌握相关名著内容及情节的前提下,根据题目要求作答。学生平时学习中应该多读名家名著,一方面扩展知识面,提高文学修养;另一方面也有利于解答题目。

⑶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

【附参考译文】

我年少读书时,曾暗暗奇怪:颜回箪食瓢饮,住在陋巷,连旁人都忍受不了那样一种愁苦,而颜回始终不改变他认为快乐的生活方式。我暗自认为,即使不想当官,但做个守门打更的小吏,至少可以自给自养生活,也不致于对治学有所妨碍,何必弄到这样贫穷、这样自苦的地步呢。等到我来了筠州,在管理盐米事务之间勤来苦去,没有一天的休息。虽然想抛弃世俗,解脱束缚,自由放任于道德修炼的地方,但是,办一件事,每每遭受阻碍而滞留任上。这样以后,我才懂得颜回为什么甘心贫贱,不肯做一名追求斗米薪俸而糊口的人,确实是因为他害怕对治学有所妨碍啊!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虞奕字纯臣。第进士。崇宁,提举河北西路常平,洛、相饥,徙之东路。入对,徽宗问行期,对日:“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帝悦。既而西部盗起,复徙提点刑狱。时朝廷将遣兵逐捕,奕条上方略,请罢勿用,而自计讨贼,不阅月可定。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宰相主抟策,数月不效,卒用奕议,悉降之。擢监察御史。亲祭北郊,燕人赵良嗣为秘书丞侍祠,奕白其长曰:“今亲卫不用三路人,而良嗣以外国降子,顾得预祠事,可乎?〃长用其言,具以请,不报。阳武民佣于富家,其室美,富子欲私之,弗得,怒杀之,而赂其夫使勿言。事觉,府县及大理鬻狱,奕受诏鞫讯,皆伏辜。自何承矩创边地为塘泺,有定界。既中贵人典领,以屯田开拓为功,肆侵民田,民上诉,屡出使者按治,皆不敢与直。奕曲折上之,疏其五不可,诏罢屯田。加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入为开封少尹。故时大理、开封治狱,得请实蔽罪,其后率任情弃法,法益不用。奕言:"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从之。迁光禄卿、户部侍郎。睦州乱,以龙图阁直学士知镇江府。寇平,论劳增两秩。还为户部。内侍总领内藏,予夺专己,视户部如僚属。奕白宰相日:“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入侵其官。〃即自劾不称职。诏徙奕工部。袭庆守张漂使郡人诣阙请登封,东平守王靓谏以京东岁凶多盗,不当请封。为政者不悦,将罪靓,奕言:“靓忧民爱君,所当奖激,奈何用为罪乎?〃靓获免。未几卒,年六十,赠龙图阁学士。

(节选自《宋史・虞奕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B.

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C.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D.廷尉持天下平/京师诸夏/本法且不行/何以示万国/请自今非/情法实不相当/毋得辄请/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路是宋朝行政区划名,河北路地处北宋北部,旧分东、西两路,后并为一路。

B.大理即大理寺,是宋代的司法机关,掌管刑事案件的审理,长官为大理寺卿。

C.秩指年终考评根据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文中指根据功过确定的官职级别。

D.封指封禅,历代帝王都把封禅作为国家祭祀大典,封指祭地,禅指祭天。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虞奕善用策略,剿灭贼寇。西部出现盗贼,朝廷派兵追捕无效,最终采用虞奕计谋,降服了盗贼;睦州出现叛乱,虞奕因平定贼寇有功而加官。

B.虞奕忠于职守,尽心履职。皇帝要去北郊祭祀,虞奕对秘书丞赵良嗣以降臣的身份陪同祭祀提出质疑,得到上级长官支持,此事得以上报朝廷。

C.虞奕秉公执法,据实断案。阳武富家子对民妻欲行不轨,未遂而杀人,府县及大理官员受贿后枉断官司,虞奕接受诏命据实审案,涉案人员最终伏罪。

D.虞奕仗义执言,奏罢屯田。中贵人以屯田开荒邀功,侵占民田,激起民愤,虞奕不顾前来查处的使者阻拦,上疏反对屯田,朝廷最终取消屯田制。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退即行,流民不以时还,则来岁耕桑皆废矣。

②计臣不才,当去之而易能者,不可使他人侵其官。

【答案】(1)C

(2)D

(3)D

(4)①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②考虑到我才能不足,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的人侵占了这个职守。

【解析】【分析】(1)句中“诸夏本〃的意思是“国家的表率〃,不要断开;“非情〃的意思是“禁止任情〃,不要断开。故选C。

(2)D项,应该是祭天为封,祭地为禅。故选D。

(3)D项,朝廷派出的使者并未阻拦虞奕上疏,只是他们调查后都不敢对此直言。虞奕亲自把事情的曲折经过向朝廷汇报,上疏说明五条反对意见,朝廷才下令取消屯田。故选D。

(4)此题注意,退:退下后;行:出发;以时:按时;则,假如,连词;耕桑:农耕桑种;计:考虑;易:换;侵:侵占;其:这,代词。

故答案为:⑴C;⑵D;⑶D;

⑷①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②考虑到我才能不足,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的人侵占了这个职守。

【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标点也讲求一定的技巧,做题时应把握准语意,根据语法结构、逻辑规律作出判断。解答本题应首先明白语句大意,只有明白了大意才能对语句进行断句。

(2)此题考查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贵在平时的积累,经常翻阅经典,遇到不明白的就请教和查证。也可以分类整理,便于查询和记忆。

(3)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鉴赏作品的形象的能力。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从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和关键词语的误译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

(4)此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翻译句子首先理解文句大意,将所要翻译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贯后连,把握大意;其次确定考查重点,命题者在命题时从文段中选择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识点,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重点实虚词等,要通过审题抓住命题意图,确定考查点;然后连缀词义成句,直译求“字字落实〃(留、册h换),意译求“文从字顺〃(调、补、变);最后认真审读检查,书写规范清楚。在确定文言句子中的语法现象全部落实到位后,做到书写规范清晰。

【附参考译文】

虞奕字纯臣。进士及第。崇宁时期,为河北西路常平提举,洛、相地区发生饥荒,他被调往河北东路。入宫对答,徽宗问他出发日期,回答道:“我退下后就立刻出发,假如流散的百姓不能按时回乡,那么来年的农耕桑种就全部荒废。〃皇帝很高兴。不久西部出现盗贼,他又调任提点刑狱。当时朝廷准备派兵追捕,虞奕逐条呈上策略,请求不要用兵,而要自己设定计谋讨伐盗贼,认为不过一个月就可平定。转运使张抟以为不可行,宰相同意张抟的策略,但好几个月没有成效,最终采用了虞奕的建议,全部降服了盗贼。被提拔为监察御史。皇帝亲自去北郊祭祀,燕人赵良嗣担任秘书丞陪同祭祀,虞奕禀报自己的长官:“如今亲近卫兵不用三路人,而赵良嗣以外国降臣的身份,反而得以参预郊祠的事情,可以吗?〃长官采纳了他的建议,详尽地把这个情况向朝廷请示,没有得到回复。阳武有个平民在一个富豪家做佣工,这个平民的妻子貌美,富家的儿子想占有她,没有得逞,恼羞成怒地杀了她,又贿赂她的丈夫让他不要说出去。事情被发觉后,府县长官以及大理寺官员又在审理案件时受贿,虞奕接受诏命再审案件,涉案的人员都伏罪了。自何承矩首创在边地设立池沟,国境有了定界。宦官主管边防后,就以屯田开荒邀功,肆意侵占民田,百姓上诉,朝廷多次派出使者调查处治,这些使者都不敢据实处理。虞奕把事情的曲折经过向朝廷汇报,上疏说明五条反对意见,朝廷下令取消屯田。加官为直秘阁、淮南转运副使。朝廷召他回京担任开封少尹。过去大理寺、开封府审理案件,能够凭实证判罪,后来就都听凭私情而不依法律,法律更加被抛弃不用。虞奕进言说:“廷尉维持天下的公平,京师是国家的表率,法律尚且不能执行,凭什么做万国的示范。请求从现在起禁止任情,如果判罪跟证据不相符的,不得立即上报。〃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迁任光禄卿、户部侍郎。睦州出现叛乱,虞奕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镇江知府。贼寇平定后,论功劳升官两级。还京后担任户部侍郎。内侍官总领宫内库房,予取予夺专执己见,把户部视如僚属。虞奕禀告宰相:“考虑到臣下没有才能,应当离开职位而换上有才能的人,不可让别人侵占了这个职守。〃就自我弹劾不称职。诏命把虞奕调任工部。袭庆太守张漂派郡里的人到皇宫来请求皇帝登山封禅,东平太守王靓上谏,认为京东荒年多盗,不应当请求封禅。当权的

人不高兴,准备治罪王靓,虞奕说:“王靓忧民爱君,理所当然应当奖励,为什么要对他治罪呢?〃王靓获得免罪。不久虞奕去世,享年六十岁,追赠为龙图阁学士。

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莹,华阴人也。梁龙德中,始解遇为康延孝从事。后唐同光中,延孝镇陕州,会庄宗伐蜀,命延孝为骑将。将行,留莹监修金天神祠。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明宗即位,以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莹时在郡,以前官谒之,一见如旧相识,即奏署管记。高祖历诸镇皆从之,累使阙下,官至御史大夫,赐金紫。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相X套随幕,人或短之。及入相, 以敦让汲引为务。监修国史日,以唐代故事残缺,署能者居职,纂补实录及修正史二百卷行于时,莹首有力焉。少帝嗣位,拜守中书令。明年,检校太尉本官,出为晋昌军节度使。是时,天下大蝗,境内捕蝗者获蝗一斗,给粟一斗,使饥者获济,远近嘉之。及契丹陷京城,契丹主迁少帝于北塞,莹与冯玉、李彦韬俱从。契丹永康王代立,授莹太子太保。周广顺初,遣尚书左丞田敏报命于契丹,遇莹于幽州。莹得见华人,悲怅不已,谓田敏曰:“老身漂零寄于此,近闻室家丧逝,弱子无恙,蒙中朝皇帝倍加存恤,东京旧第本属公家,亦闻优恩特给善价,老夫至死无以报效。〃于是南望稽直,涕泗横流。未几,莹卒于幽州,时年六十七。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契丹主闵而许之。及卒,遣其子易从、家人数辈护丧而还,仍遣大将送至京师。周太祖感叹久之,诏赠太傅,仍赐其子绢五百匹,以备丧事,令归葬于华阴故里。

(节选自《旧五代史・赵莹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8.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C.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D.功既集/忽梦/神召于前亭待以优礼/谓莹曰/公富有前程/所宜自爱/因遗一剑一笏/觉而骇异/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平民衣服,始任官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使其从者衣褐〃中,褐指平民衣服。

B.实录,一般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或私人记录祖先事迹,是纪传体的一种。

C.嗣位,指继承君位,我国封建王朝奉行嫡长子继承制,但历史上并不都是由嫡长子继承皇位的。

D.稽首,《周礼》“九拜〃里最隆重的拜礼,是臣子拜见君父的常见礼节。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莹提拔后学,着力修史。担任宰相之后,他就将提拔后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又选拔

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修补实录、正史。

B.赵莹治理蝗灾,方法巧妙。担任晋昌军节度使时,天下发生蝗虫灾害,他以捕捉蝗虫换发救灾粮食,获得成效,受到称赞。

C.赵莹他乡为官,心念故土。赵莹跟随少帝到了契丹,后担任太子太保,但是在见到中原来的使臣时,伤感不已,向南悲叹流泪。

D.赵莹客死他乡,归葬故里。赵莹六十七岁时在幽州去世,儿子和其他家人护送他的灵柩回到中原,并且得到周太祖的赏赐和追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初,莹为从事,丁母忧,高祖不许归,以粗条衰随幕,人或短之。

②莹初被疾,遣人祈告于契丹主,愿归骨于南朝,使羁魂幸复乡里。

【答案】(1)C

(2)B

(3)A

(4)①当初,赵莹担任从事时,遭逢母亲的丧事,高祖不许他返回,他穿着粗布丧服随队供职,有的人因此非议他。②赵莹刚染上疾病时,派人向契丹君主祈求,希望归葬于中原,让羁旅游魂有幸返回故乡。

【解析】【分析】(1)本题画线部分,“功既集〃作状语,意思是“祠庙建成之后〃,其后断开;“神召于前亭〃作“梦〃的宾语,“忽梦神召于前亭〃意思是“忽然梦见神仙在前亭召唤他〃,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前程”是“富有”的宾语,“公富有前程〃意思是“你有远大的前程〃,是表意完整的一句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

(2)B项,“实录,一般记录某一皇帝统治时期的大事,或私人记录祖先事迹,是纪传体的一种〃理解有误,实录,应该是编年体的一种。故选B。

(3)A项,“赵莹提拔后学,着力修史。担任宰相之后,他就将提拔后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又选拔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修补实录、正史〃表述有误。原文“以敦让汲引为务〃的意思是“以敦厚谦让提拔后学为己任〃,不能理解为“他就将提拔后学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又选拔他们中有能力的人员修补实录、正史〃的说法对原文翻译理解不当,原文是“署能者居职〃,意思为“赵莹便任命有才能的人任其职”,选拔的人员不一定就是他提拔的。故选A。

(4)本题重点词语和句式:①从事:官职名称;丁忧:遭逢……的丧事;短:形容词作动词,非议、诋毁。②被:遭受;遣人祈告于契丹主:状语后置句,派人向契丹君主祈求;幸:有幸;复:回去、返回。

故答案为:⑴C;⑵B;(3)A;

⑷①当初,赵莹担任从事时,遭逢母亲的丧事,高祖不许他返回,他穿着粗布丧服随队供职,有的人因此非议他。②赵莹刚染上疾病时,派人向契丹君主祈求,希望归葬于中原,让羁旅游魂有幸返回故乡。

【点评】⑴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

⑵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的熟记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记忆。积累时可

以分类积累,比如古代官职、官职升降词汇、天文、地理等,这样对于记忆更容易一些。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文意的把握,完成这类题,熟读精思是关键,对文本要反复阅读,结合上下语境仔细推敲。具体到每个选项,考生需要找到原文答案出处和选项进行对比:对比关键细节(词语);对比添加的内容,出题人容易添加文中没有的内容迷惑考生;对比人物、时间、地点。

⑷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包括实词理解能力、虚词理解能力、句式理解能力、整体理解能力。完成这类题型,需要考生课下多读、多记,尤其熟记120个实词、18个虚词,掌握四类特殊句式:判断句、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总的来说,翻译题需要做到关注字词句,落实得分点。

【附参考译文】

赵莹,华阴人。后梁龙德年间,开始担任康延孝的从事。后唐同光年间,康延孝镇守陕州,时逢唐庄宗讨伐蜀国,令康延孝担任骑兵将领。将要出发时,留下赵莹监修金天神祠。祠庙建成之后,忽然一天梦见神仙在前亭召唤他,并用优厚的礼仪来款待他,那神仙对赵莹说:“你前程远大,应该自己珍惜。〃便送给他一把箭一根笏,赵莹醒来后感到惊异。明宗继承帝位,任命晋高祖为陕府两使留后,赵莹当时就在陕府,以原官的身份谒见晋高祖,两人一见如故,高祖就上奏任命他为管记。高祖镇守各镇他都跟随着。高祖多次派他进宫朝见皇上,官至御史大夫,赏赐黄金紫服。当初赵莹担任从事时,碰上母亲的丧事,高祖不让回归华州服丧,赵莹就穿着粗布丧服随队供职,有人因此非议他,等到入阁为相,以敦厚谦让提拔后学为己任。监修国史时,因唐代历史残缺,赵莹便任命有才能的人任其职,加强修纂补编实录,撰修正史二百卷在当时刊行,赵莹出力最多。晋少帝即位,拜为守中书令。第二年,任检校太尉本官,外出担任晋昌军节度使。这时,天下飞蝗为害甚重,他下令:在境内捕杀蝗虫一斗者,供给米粟一斗,使饥饿的人得以渡过难关。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他。等到契丹攻陷京城后,契丹国主迁徙少帝到北方塞上,赵莹与冯玉、李彦韬一起跟从前往,契丹永康王即位,任命赵莹为太子太保。后周广顺初年,周太祖派尚书左丞田敏向契丹禀报,在幽州碰上了赵莹。赵莹见到中原汉人,悲叹惆怅不已,并对田敏说:“老朽漂零异乡寄居在这里,最近听说妻室去世,孩儿无恙,幸蒙朝廷皇帝倍加抚恤存爱,东京旧宅本来属于公家,也听说皇上优待恩宠特别给予好的价钱收购,老夫至死无以报答。〃于是向南叩头,涕泪横流。不久,赵莹在幽州去世,时年六十七岁。赵莹刚染上疾病时,便派人祈求禀告契丹国主,希望让他这把老骨头送回后周,让羁旅他乡的魂魄有幸复归故土,契丹国主哀怜并答应了他。等到去世,就派他的儿子赵易从和家中几位人护丧回归,还派遣大将护送到京城。周太祖感慨良久,下诏追赠太傅,还赏赐他的儿子五百匹丝绢,以办理丧事,并让送回安葬在华阴故里。

8.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日:“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子日:“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注,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论语・里仁》)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共两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10.文中画红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选择正确答案的标号。 其A法B用C铁D数E斤F为G龙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O絙P以Q船R曳S之T 而U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为停止,与成语“无法自己”的“已”意思不同。 B.课,原意为根据一定标准对官吏进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渊记录下来以备考核的业绩。 C.“资谈笑”的“资”,意为供给,与《谏逐客书》中“逐客以资敌国”的“资”意思相同。 D.“共为欺罔”的“罔”,意为欺骗,与《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的“罔”意思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候补官员李公义提议用铁龙爪疏浚黄河河道,宰相王安石认为这种浚河的方法很好,于是他设置浚川司,并派范子渊前去依法施行。 B.宫官黄怀信在铁龙爪的基础上,以铁、木、石为材料,制作了更为大型的浚川耙,配合绞车同时使用,可以高效地疏浚黄河河道。 C.王安石推行使用浚川耙,但是百姓都认为这并不奏效,王安石又把浚川之事交由河北安抚司负责,要求推荐有能力的官员去实施。 D.荥泽河的水位上涨,情势危急,判都水监俞充前往治理,他使用浚川耙疏通河道,成功地避免了决堤,上报朝廷后受到皇上赞赏。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拥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 (2)子渊属昉称直河浅,牒浚川司使用耙浚之,昉从之。 14.对于新工具浚川耙效用的争议,皇上体现出明君应有的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1. 【参考答案】A 【解析】句意:我认为玩乐事小,然而关系重大;值得高兴的少,忧患却很多。我希望(皇上)把崇尚节俭思虑深远作为准则,把喜好奢侈及时行乐作为警戒。”“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句式结构一致,各自成句,排除BCD。 11. 【参考答案】D 【解析】A.正确。句意: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麻烦您手下的人;B.正确。刚刚;纵横。句意:张养浩刚刚十岁。/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地方; D.文中的“疏”指臣子向帝王进呈的分条记录或分条陈述的奏章。 12. 【参考答案】B 【解析】“直接给皇帝上疏”错误,原文是“即上疏于左丞相拜住。拜住袖其疏入谏”,据此可知,不是直接给皇帝上疏。 13. 【参考答案】 (1)逢父亲丧事,守孝期未满,(朝廷)又用吏部尚书的职位征召,(张养浩)坚决推辞不任职。 (2)(张养浩)命令米商凭钞票上的印记把米卖给他们,到府库验明数目来换取银两,于是那些官吏再也不敢营私舞弊。 【解析】 (1)“丁父忧”,逢父亲丧事;“召”,征召;“不起”,不任职。 (2)“出粜”,卖米;“诣”,到;“易”,换取;“吏弊不敢行”,宾语前置,“吏不敢行弊”。 14. 【参考答案】①“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②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③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④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⑤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根据“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可知,“养浩”来源于孟子的“我善养吾浩然之气”,据此也可知,他仰慕孟子,故“希孟”是仰慕孟子的意思。 吴师道认为,孟子坚守道义,主张仁政,张养浩为官也以此为标准。具体体现在: 根据“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诂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可知,张养浩任堂邑县尹时,惩恶扬善,用德义教化民众; 根据“世祖临御三十余年,每值元夕,闾阎之间,灯火亦禁;况阙庭之严,宫掖之邃,尤当戒慎。今灯山之构,臣以为所玩者小所系者大所乐者浅所患者深伏愿以崇俭虑远为法以喜奢乐近为戒”可知,参议中书省事时,刚正不阿,犯颜直谏; 根据“既闻命,即散其家之所有与乡里贫乏者,登车就道,遇饿者则赈之,死者则葬之……到官四月,末尝家居,止宿公署,终日无少忠。遂得疾不起,卒年六十”可知,任陕西行台中丞时,勤政爱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公孙丑问):“请问,老师擅长哪方面?” 孟子说:“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请问什么叫浩然之气?” 孟子说:“难说清楚啊。它作为一种气,最为盛大,最为刚强,靠正直去培养它而不伤害它,就会充塞天地之间。它作为一种气,要和义与道配合;没有这些,它就会萎缩。它是不断积累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地有过正义的举动就取得的。如果行为有愧于心,气就萎缩了。”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最新统编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颗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乡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热麦约食菱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白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自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沅赴,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广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缩素,缩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2023年新高考语文高频考点专项练习(含答案):专题九 文言文阅读质检卷(C)

专题九文言文阅读质检卷(C)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秋,匈奴围韩王信于马邑,信数使使胡 亡走匈奴。白土人曼丘臣、王黄等立赵苗裔赵利为王,复收信败散兵,与信及匈奴谋攻汉。匈奴使左右贤王将万余骑,与王黄等屯广武以南,至晋阳。汉兵击之,匈奴辄败走,已复屯聚,汉兵乘胜追之。会天大寒雨雪,士卒堕指者什二三。 上居晋阳,闻冒顿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上复使刘敬往使匈奴,未还,汉悉兵三十二万北逐之,逾句注。刘敬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业行,上怒,骂刘敬曰:“齐虏,以口舌得官,今乃安言沮吾军!”械系敬广武。 帝先至平城,兵未尽到,冒顿纵精兵四十万骑,围帝于白登七日,汉兵中外不得相救饷。帝用陈平秘计,使使间厚遗阏氏。阏氏谓冒顿曰:“两主不相困。今得汉地,而单于终非能居之也。且汉主亦有神灵,单于察之。”冒顿与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乃解围之一角。会天大雾,汉使人往来,匈奴不觉。陈平请令强弩傅两矢外乡,从解角直出。帝出围,欲驱,太仆滕公固徐行。至平城,汉大军亦到,胡骑遂解去。汉亦罢兵归,令樊哙止定代地。上至广武赦刘敬,曰:“吾不用公言,以困平城。吾皆已斩前使十辈矣。”乃封敬二千户,为关内侯,号为建信侯。帝南过曲逆,曰:“壮哉县,吾行天下,独见洛阳与是耳!”乃更封陈平为曲逆侯,尽食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匈奴和亲》 1.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B.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C.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D.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信恐诛/九月/以马邑降匈奴/匈奴冒顿因引兵/南逾句注攻太原/至晋阳/ 2.下列对文中加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文中指"匈奴"。因胡地在北,越地在南,胡越可指北方和南方的各民族。 B.什二三,意为"十之二三"。什,指由十个单位合成的一组。 C.械系,用刑具把犯人锁起来。械,这里指枷锁和镣铐之类的刑具。

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课内外实词比较分析限时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

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新题型之文言文阅读课内外实词比较分析 限时练(教师版)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三总复习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降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遣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隐若一敌国矣。”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薨,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诏特赐曰忠侯。 (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 1.(2023新高考全国Ⅱ卷)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用以禁止喧哗的器具。 B.差强人意,文中指表现较差,不能令人满意,后来的意思转变为勉强令人满意。 C.尊重,文中是尊贵显要的意思,现在一般表示敬重、重视,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材料一: 德宗命李泌为相,常于便殿语及玄宗朝,尤惜谬用李林甫,因再三叹息曰:“中原之祸,自林甫始也。然以玄宗英特之姿,何始不察耶?”泌因奏曰:“玄宗盛年始初,已历则天、中宗多难之后,及降封临淄,备闻人间疾苦。又以天纵英姿,志除内难,有汉高之多异,仗萧王①之赤诚。故英威一震,奸凶自殪。而夙尚儒学,深达政经。自初登宝位,乐近正人。惟帝之难,力所能举。上既勤俭,政事无不施行,又得良臣,天下自化。及东封之后,上每览帝籍,有自多之言。用声色为娱,渐堂阶之峻。故古语曰:“贫不学俭而俭自来,富不学奢而奢自至。'若以勤俭为志,则臣下守法,官无邪人。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是以扬雄言:昔武帝运帑藏之财,填庐山②之壑,未为害也。今货入权门,甚于此矣。”由是泌屡以是非讽之,上怡然听从,似喜所得。 (节选自唐·李濬《松窗杂录》) 材料二: 德宗愤积世之弊,悯王室之卑,南面之初,赫然有拔乱之志。而识度暗浅,资性猜愎,亲信多非其人,举措不由其道,赋敛烦重,果于诛杀,故关外之寇未平而京师之盗③先起矣,于是困辱于奉天④,播迁于山南,公卿拜于贼庭,锋镝集于黄屋,尚赖陆贽尽心于内,李晟、

浑瑊输力于外,故能诛夷元凶,还奉宗社。自是之后,消刚为柔,刓方为圆,逮其晚节,偷懦之政甚于祖考矣。 (节选自宋·司马光《稽古录》卷十五) 【注】①萧王:汉光武帝刘秀登基前的封号。②庐山:匈奴山名。 ③京师之盗:指“泾原兵变”,建中四年(783年),泾原镇士卒兵变,攻陷长安。④奉天:今陕西乾县。下文的“山南”指太华、终南两山以南之地。 1、下列对文中画框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B.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C.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D.及嗜欲稍深则政/亦怠矣/故林甫善为承迎上意/招顾金玉/讬庇左右/安国委相之迹/如是则百吏可知/ 2、下列对文中加粗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封,指帝王行封禅事,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东封”意思不同。 B.赋敛,此处意为田赋、税收,与《捕蛇者说》中“赋敛之毒”的“赋敛”意思相同。 C.锋镝,指兵刃与箭头,泛指兵器,与《过秦论》中“销锋镝”的“锋镝”

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 (含答案)

2024年高考语文专项训练--文言文专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阖闾元年,始任贤使能,施恩行惠,以仁义闻于诸侯。仁未施,恩未行,恐国人不就,诸侯不信,乃举伍子胥为行人,以客礼事之,而与谋国政。阖闾谓子胥曰:“寡人欲强国霸王,何由而可?”伍子胥膝进,垂泪顿首曰:“臣,楚国之亡虏也,父兄弃捐,骸骨不葬,蒙罪受辱,来归命于大王,幸不加戮,何敢与政事焉?”阖闾曰:“非夫子,寡人不免于絷御之使。今幸奉一言之教,乃至于斯,何为中道生进退耶?”子胥曰:“臣闻谋议之臣,何足处于危亡之地,然忧除事定,必不为君主所亲。”阖闾曰:“不然。寡人非子,无所尽议,何得让乎?吾国僻远,顾在东南之地,险阻润湿,又有江海之害。君无守御,民无所依,仓库不设,田畴不垦。为之奈何?”子胥良久对曰:“臣闻治国之道,安君理民,是其上者。”阖闾曰:“安君治民,其术奈何?”子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仓廪治兵库。斯则其术也。”阖闾曰:“寡人委计于子。”子胥乃使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周回四十七里。筑小城,周十里,陵门三。城郭以成,仓库以具,阖闾复使子胥、屈盖馀、烛佣习术战骑射御之巧。六月,欲用兵,会楚之白喜来奔。阖闾见白喜而问曰:“寡人国僻远,东滨海,侧闻子前人为楚荆之暴怒,费无忌之谗口,不远吾国,而来于斯,将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国之失虏,前人无罪,横被暴诛。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故来归命,惟大王赐其死。”阖闾伤之,以为大夫,与谋国事。吴大夫被离问子胥曰:“何见而信喜?”子胥曰:

“吾之怨与喜同,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下之水,因复俱流。’胡马望北风而立,越燕向日而熙。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离曰:“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子胥不然其言,与之俱事吴王。 (节选自《吴越春秋·阖闾内传第四》) 1.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划分句读,其中有六处需要划分,请在答题卡相应位置涂黑。 子胥曰:“凡A欲B安C君D治E民F兴G霸H成I王J从K近L制M远N者O必P先Q立R城S郭T设U守V备W实X仓Y廪Z治兵库。斯则其术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行人,指出征的人或出行的人,也指掌管朝觐聘问的官员。文中是后者。 B.弃捐,抛弃,弃置。多指文人不得于时或妇女不得于其夫,也婉言人死。 C.进退,指进攻和退却,也有增减等义。文中是偏义复词,指退隐不参政。 D.胡马,文中指异族铁骑,与“不教胡马度阴山”中的“胡马”含义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阖闾即位后,因为吴国当前国力衰微,难以让百姓和诸侯们信服,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5月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大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2023浙江义乌市高三适应性考试)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王朴字文伯,东平人也。少举进士,为校书郎,依汉枢密使杨邡。邡与王章、史弘肇等有隙,朴见汉兴日浅,隐帝年少孱弱,任用小人,而邡为大臣,与将相交恶,知其必乱,乃去郡东归。 世宗即位,迁比部郎中。世宗锐意征伐,已扰群议,亲败刘旻于高平,归而益治兵,慨然有平一天下之志。数顾大臣问治道,选文学之士徐台符等二十人,使作《为君难为臣不易论》及《平边策》,朴在选中。而当时文士皆不欲上急于用武,以谓平定僭乱,在修文德以为先。惟朴等言用兵之策,谓江淮为可先取。世宗雅已知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引与计议天下事无不合,遂决意用之。显德三年,征淮,以朴为东京副留守。还,拜户部侍郎,迁枢密使。 朴为人明敏多材智,非独当世之务,至于阴阳律历之法,莫不通焉。朴性刚果,又见信于世宗,凡其所为,当时无敢难者,然人亦莫能加也。世宗征淮,朴留京师,广新城,通道路,壮伟宏阔,今京师之制,多其所规为。其所作乐,至今用之不可变。其陈用兵之略,非特一时之策。至言诸国兴灭次第云:“淮南可最先取,并必死之寇,最后亡。”其后宋兴,平安四方,惟并独后服,皆如朴言。 六年春,世宗遣朴行视汴口,作斗门,还,过故相李谷第,疾作,仆于坐上,舁归而卒,年五十四。世宗临其丧,以玉钺叩地,大恸者数四。赠侍中。 呜呼,王朴之材,诚可谓能矣。不遇世宗,何所施哉?世宗之时,外事征伐,攻取战胜;内修制度,议刑法,定律历,讲求礼乐之遗文,所用者五代之士也,岂皆愚怯于晋、汉,而材智于周哉? 惟知所用尔。 (选自《新五代史·周臣传》,有删改) 材料二: 秦观:臣读五代史,见王朴为周世宗决平边之策,然后知朴者,天下之真材也。……朴尝为世宗画平边之策,……故朴以大而脆者为易,小而坚者为难,易者宜先,难者宜后,则所以先吴而后并也。皇朝受命,四方僭伪次第削平,皆如其策。非所谓天下之真材,其孰能与于此。 (选自《历代名贤确论》,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加句读,请把写出正确答案的序号。(3分) 及A见B其C议D论E伟F然G益H以I为J奇K引L与M计N议O天P下Q事R无S不T 合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人,古代既可以指平民百姓,也可以指人格卑鄙的人,本文中的“小人”指后者。 B、“数顾大臣问治道”的“顾”,与“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中的“顾”意义不同。 C、文学,一般指经学或儒学,往往包含写作方面的才能,与现代“文学”含义不同。 D、“京师之制”的“制”,意为形制、样式,与《岳阳楼记》“增其旧制”的“制”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宗多次向大臣们询问良策,文士都认为以文治为先,只有王朴等人讲求用兵之策,世宗对此很满意,后决心重用王朴。 B、王朴预测了各国灭亡的次序:淮南可最先平定,并州可以在最后灭亡。后来果真像王朴说的一样,并州是最后臣服的。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文言文阅读最新名校模考练习(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名校模考练习 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一、(江西省百师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一轮复习联考语文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武三思慕其(一行)学行,就请与结交,一行逸匿以避之。寻出家为僧,隐于嵩山,师事沙门普寂。睿宗即位,敕东都留守韦安石以礼征。一行固辞以疾不应命后步往荆州当阳山依沙门悟真以习梵律。 (选自《旧唐书·僧一行》) 材料二: 玄宗既召见一行,谓曰:“师何能?”对曰:“惟善记览。”玄宗因诏掖庭,取宫人籍以示之。周览既毕,覆其本,记念精熟,如素所习读。数幅之后,玄宗不觉降御榻,为之作礼,呼为圣人。 先是,一行师事普寂于嵩山,师尝设食于寺,大会群僧,居数百里者,皆如期而至。时有卢鸿者,道高学富,隐于嵩山。因请鸿为文,赞叹其会。至日,鸿持其文至寺,其师受之,致于几案上。鸿请普寂曰:“某为文数千言,况其宇僻而言怪,盍于群僧中选其聪悟者,鸿当亲为传授。”乃令召一行。既至,伸纸微笑,止于一览,复致于几上。鸿轻其疏脱,而窃怪之。俄而群僧会于堂,一行攘袂而进,抗音兴裁,一无遗忘。鸿惊愕久之,谓寂曰“非君所能教导也,当从其游学。” 一行尝至天台国清寺,见一院,古松数十步,门有流水。一行立于门屏间,闻院中僧于庭布算,其声簌簌。既而谓其徒曰:“今目当有弟子求吾算法,已合到门,岂无人道达耶?”一行承言而入,稽首请法,尽受其术焉。 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借扬雄《太玄经》。数日,复诣崇,还其书。崇曰:“此书意旨深远,吾寻之数年尚不能晓,吾子试更研求,何遽还也?”一行曰:“究其义矣。”因出所撰《大衍玄图》及《义诀》一卷以示崇。崇大嗟服。 一日,普寂禅师焚香端坐。坐未久,忽闻叩门,连云:“天师一行和尚至矣。”一行入,诣寂作礼,礼讫,附耳密语,其貌绝恭,寂惟云:“是,是,无不可者。”一行语讫,降阶入南室,自阖其户。寂乃徐命弟子云:“遣钟,一行和尚灭度矣。”左右疾走视之,一行如其言灭度。后宽乃服衰绖葬之,自徒步出域送之。 (选自《酉阳杂俎》)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圈出正确答案的序号。 一行固A辞以B疾C不应命D后步往E荆州当阳山F依沙门G悟真以H习梵律 11.下列对文中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寻出家为僧”与“未果,寻病终”《桃花源记》两句中的“寻”字含义不同。 B.“一行立于门屏间”与“提刀而立”庖丁解牛》两句中的“立”字含义相同。 C.“一行又尝诣道士尹崇”与“执图诣寺后”(《促织》两句中的“诣”字含义不同。 D.“左右疾走视之”与“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屈原列传》)两句中的“疾”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行为了躲避武三思,出家为僧,在嵩山隐居,拜师普寂。唐睿宗时,他以生病为托词,拒绝了睿宗的征召。 B.虽然宫中人数众多,但一行仅将花名册看了一遍,就将花名册合上背诵,一连几页背诵下来,一字不差,唐玄宗对一行十分佩服。 C.卢鸿所写文章,长达几千字,且多有生字,措辞怪异;一行只看了一遍,便放在了桌上,卢鸿认为一行粗率,但事实证明他错了, D.一行曾在环境优雅的天台山国清寺跟随普寂禅师学习算法,普寂禅师十分赏识他。一行在这里废寝忘食,将算法全部掌握。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附参考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练习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文本一: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高祖始受隋 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士,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 ..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 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 ..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注】桃茢:桃杖与扫帚。古代用以毕邪除秽, (选自《论佛骨表》韩愈(唐代),有删改)文本二: 中使迎佛骨至京师上留禁中三日乃历送诸寺王公士民瞻奉舍施惟恐弗及有竭产充施者有然香臂顶供养者刑部侍郎韩愈上表切谏,上得表,大怒,出示宰相,将加愈极刑。裴度、崔群为言:“愈虽狂,发于忠恳,宜宽容以开言路。”癸巳,贬愈为潮州刺史。 自战国之世,老、庄与儒者争衡,更相是非。至汉末,益之以佛,然好者尚寡。晋、宋以来,日益繁炽,自帝王至于士民,莫不尊信。下者畏慕罪福,高者论难空有。独愈恶其蠹财惑众,力排之,其言多矫激太过。

高中语文2023新高考最新名校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共三篇,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模考试题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

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一、 10. 【参考答案】A 【解析】句意: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在家时穿着简朴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 “鹿裘”是偏正结构,意思是“鹿皮衣”,用作动词,穿着简朴的鹿皮衣,中间不能断开,“鹿裘以处”与前面“缁帛之衣以朝”结构一致,排除CD; “于朝”是“立”的后置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 11. 【参考答案】D 【解析】“不同”错误。“冯”,通“凭”,依仗、倚托。句意:要扶着东西才能起立/茫茫的江面让人感觉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含义相同。 12. 【参考答案】C 【解析】“莫敖大心鼓励驾车的战士深入吴军”错误,原文是“吾将深入吴军”。 13. (1)所以那个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叶公子高。 (2)我蒙谷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是国家的大臣。如果国家祭祀祖先(平安无事),我难道会去忧虑没有国君(而无官做)吗? 【解析】(1)“崇”,使…高,或提高;“丰”,使…丰,或增加;“叶公子高是也”,判断句,就是叶公子高。(2)“人臣”,一个人的大臣;“血食”,祭祀祖先;“岂”,难道。 14.最后一段莫敖子华是怎么劝谏楚威王的?请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①先用楚灵王喜欢细腰的故事,指出了君王的行为对国人而言影响是巨大的;②再指出楚威王不喜好贤臣的事实,劝楚威王罗纳贤臣。 【解析】由“昔者先君灵王好小要,楚士约食,冯而能立,式而能起,食之可欲,忍而不入;死之可恶,然而不避”可知,首先用楚灵王的事例,指出因为楚灵王喜欢细腰,因而楚国的人便少吃饭,可见君王的行为对国人而言影响是巨大的;由“君王直不好,若君王诚好贤,此五臣者,皆可得而致之”可知,再明确指出“大王您只是不喜好贤臣”的现实,接着假设“如果大王真是喜好贤臣的”,那么上述五种贤臣,都可以被楚威王招来,从而劝楚威王罗纳贤臣。 【参考译文】 楚威王问莫敖子华说:“从先君文王到我这一辈为止,真有不追求爵位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大臣吗?”莫敖子华回答说:“君王您问的是哪一类大臣呢?”威王说:“您这话说的是谁呢?”莫敖子华回答说:“从前令尹子文,上朝时身穿朴素的黑丝绸长衫,在家时穿着简朴的鹿皮衣;黎明就去上朝,太阳落山才回家吃饭;吃完早饭就顾不上晚饭,连一月的粮食也没有积存。所以那个廉洁奉公,安于贫困,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令尹子文。从前楚国叶公子高,出身微贱,而有柱国之才;平定了白公之乱,使楚国得以安定,发扬了先君的遗德,影响到方城之外,四境诸侯都不敢来犯,使楚国的威名在诸侯中未受损伤。在这个时候,诸侯都不敢出兵南侵。叶公子高享用六百畛土地的租税。所以那个为了提高爵位,增加俸禄,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叶公子高。从前,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双方对垒,士卒已经短兵相接。莫敖大心拉着驾车战士的手,望着他们叹气说:唉!各位啊!楚国亡国的日子就要到了!我要深入吴军,你们如果能打倒一个敌人,抓住一个敌人,助我一臂之力,我们楚国也许还不至于灭亡!所以,那个不怕断头,不怕剖腹,视死如归,不顾个人利益,而忧虑国家安危的,就是莫敖大心。吴、楚两国在柏举交战,吴国连攻三关,攻入楚都郢。楚君逃亡,大夫跟随,百姓流离失所。楚臣蒙谷在宫唐与吴军遭遇,蒙谷撇开吴军跑到楚都郢,说:‘如果有孤子可以继位,楚国大概可免遭灭亡!’于是他来到楚宫,背上楚国法律离次大典,乘船浮游于江上,逃到云梦地区。以后楚昭王返回楚都郢,百官无法可依,百姓混乱;蒙谷献出了离次大典,百官便有法可依,百姓得以治理。蒙谷立了大功,等于使楚国得以保全,楚王封他为执圭,给他封田六百畛。蒙谷生气地说:‘我蒙谷不是某一个国君的大臣,

全国高考乙卷(2021-2023)三年高考真题集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文言文阅读(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高考一轮复习考点专题精练】 2021-2023年全国高考乙卷真题汇总训练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2021·全国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19分) 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上怒曰:“卿欲守法,而使朕失信乎?”对曰:“敕者出于一时之喜怒,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也。陛下忿选人之多诈,故欲杀之,而既知其不可,复 断之以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上曰:“卿能执法,朕复何忧?”胄前后犯颜 ..执法,言如涌泉,上皆从之,天下无冤狱。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 乾祐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 ...,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祐为侍御史。上谓侍臣曰:“朕以死刑至重,故令三 覆奏,盖欲思之详熟故也。而有司须臾之间,三覆已讫。又,古刑人,君为之彻乐减膳 ..。朕庭无常设之乐,然常为之不啖酒肉。又,百司断狱,唯据律文,虽情在可矜,而不敢违法,其间岂能尽无冤乎?”丁亥,制:“决死囚者,二日中五覆奏,下诸州者三覆奏。行刑之日,尚食勿进酒肉,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皆令门下覆视,有据法当死而情可矜者,录状以闻。”由是全活甚众。其五覆奏者以决前一二日,至决日又三覆奏。惟犯恶逆者一覆奏而已。上尝与侍臣论狱。魏征曰:“炀帝时尝有盗发,帝令于士澄捕之,少涉疑似,皆拷讯取服, 凡二千余人,帝悉令斩之。大理丞 ...张元济怪其多,试寻其状,内五人尝为盗,余皆平民。竟不敢执奏,尽杀之。”上曰:“此岂唯炀帝无道,其臣亦不尽忠。君臣如此,何得不亡?公等宜戒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B.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C.戴胄忠清公直/擢为大理少卿/上以选人多诈冒资荫/敕令自首/不首者死/未几有诈冒事觉者/上欲杀之/胄奏/据法应流/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多文本专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多文本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 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节选自《劝学》)材料二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节选自《师说》)材料三 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教其失者也。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是故君之所不臣于其臣者二:当其为尸则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训练(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训练

庙号世祖。②于谨:时为西魏柱国大将军,封常山公。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城【A】中【B】兵【C】众【D】犹【E】强【F】乘【G】暗【H】突【I】围【J】而【K】出【L】贼【M】必【N】惊【O】因【P】而【Q】薄【R】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堑,文中指“护城河,壕沟”,与俗语“吃一堑,长一智”的“堑”意思不同。 B.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官吏为“有司”,如“授之于有司”的“有司”。C.丙辰,文中指丙辰年,我国古代以天干与地支配合记录时间,包括年月日时。D.披,文中指“翻阅”,与《促织》中“蹑迹披求,见有虫伏棘根”的“披”意思不同。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军围城时,元帝焚烧藏书,将赴火自杀,遭到侍从阻止;当他准备投降时,受到大臣们的劝阻。 B.元帝派王褒去送太子当人质,于谨的儿子要求王褒当面展示书法,王褒自称“家奴”,以表忠心。 C.元帝崇尚严酷,不但惩处高祖时放纵舞弊的官员,甚至在魏军围城时,下令处死狱中数千名死囚。 D.王夫之认为沉溺读书不理家国事,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那和沉湖于饮酒美色是一样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绐俭云:“城中埋金千斤,欲以相赠。” (2)虽熟睡,卷犹不释,或差误及欺之,帝辄惊寤。 5.针对元帝读书误国一事,王夫之认为应该怎样读书?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练习(含答案)

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练习

D.子不反亲/臣不逆主/先王之通谊也/今胡服之意非以养欲/而乐志也/故寡人愿募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侍坐,坐在尊长旁边陪伴侍奉,与《论语·先进》“公西华侍坐”中“侍坐”相同。 B.再拜,古人表示恭敬的礼节,与《鸿门宴》“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中“再拜”相同。 C.学者,指古代的圣贤,与《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中的;“学者”意思相同。 D.左右,指身边伺候的人,近臣,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宫妇左右莫不私王”中“左右”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武灵王认为教导百姓改穿胡服、改习骑马射箭一定会招来世人的批评,肥义指出聪明的人在事情还未发生前就能洞烛先机,明确支持改穿胡服。 B.公子成以中原是圣贤推行仁义教化的地方为由,拒穿胡服;赵武灵王亲自登门,指出服装礼义应力求便利,推行胡服有助雪耻,公子成于是奉行。 C.赵文规劝赵武灵王不要违背先圣教化而变更传统服饰,应当遵循礼法规定;赵王主张应与时俱进,风俗礼法随时势变化而改变才是圣人治国之道 D.赵造反对变革,认为只有遵循固有的礼制,治国教民才不会出现差错;赵武灵王辩说天下的得失虽都与是否承袭古制有关,但泥古守旧无补时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隐忠不竭,奸之属也;以私诬国,贼之类也。 (2)忠不辟危,明不距人,子其言乎! 5.在推行“胡服骑射”的过程中,赵武灵王体现出了怎样的“人君之道”?请结合两则文本简要说明。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文本二: 凡谷:成熟有早晚,苗杆有高下,收实有多少,质性有强弱,米味有美恶,粒实有息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Word版,含答案)

202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杜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 ..。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 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曹参军。会禄山乱,天子 ..入 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鄘州羸服①欲奔行在②,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右拾 ..遗。与房琯为布衣交,琯时败陈涛斜③,又以客董廷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杂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然帝自是不甚省录。关辅④饥,辄弃官去,客秦州,负薪采橡栗自给。流落剑南,结庐成都西郭。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旧,待甫甚善,亲入其家。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大历中,出瞿唐,下江陵,溯沅、湘以登衡山,因客耒阳。游岳祠,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乃得还。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旷放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少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尝从白及高适过汴州,酒酣登吹台,慷慨怀古。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 桡弱,情不忘君。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逮开元 ..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茫,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沾丐⑤后人多矣。故元稹谓:“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注:①羸服:衣衫破烂。①行在:皇帝外出停驻的地方。①陈涛斜:地名,今陕西咸阳东。①关辅:地名,指关中及三辅地区。①沾丐:给人以利益。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B.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C.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D.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曾有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B.天子,我国封建社会臣民对帝王的尊称,始于秦始皇,类似的称呼还有“皇帝”“陛下”等。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文言文专题训练双文本阅读练习(含答案)

仕者身归于君,而禄归于亲。今既去父事君,得无死其难乎?”遂辞而往,因此兵围之。白公胜谓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勇士也,今以兵围我,吾为之奈何?”石乞曰:“申鸣者,天下之孝子也,往劫其父以兵,申鸣闻之必来,因与之语。”白公胜曰:“善。”则往取其父,持之以兵.,告申鸣曰:“子与吾,吾与子分楚国,子不与吾,子父则死矣。”申鸣流涕而.应之曰:“始吾父之孝子也,今吾君之忠臣也。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今吾已不得为父之孝子矣,乃君之忠臣也,吾何得以全身?”援桴鼓之,遂杀白公胜,其父亦死,王赏之金百斤。申鸣曰:“食君之食,避君之难,非忠臣也。定君之国,杀臣之父,非孝子也。名不可两立,行不可两全也,如是而生,何面目立于天下?”遂自杀也。 (节选自《说苑·立节》)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B.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C.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D.遂入朝/楚王因授之相/居三年/白公胜为乱/杀司马子期/申鸣将往死之/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文中指逃亡,与《屈原列传》中“屈平正道直行”的“行”意思不同。 B.再,文中表示两次,与《苏武传》中“愿勿复再言”的“再”意思不同。 C.兵,文中指兵器,与《过秦论》中“收天下之兵”的“兵”意思相同。 D.而,文中表修饰关系,与《离骚》中“夫孰异道而相安”的“而”用法相同。 8.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申生派人向狐突诀别时,表明自己不愿逃跑的原因是国君年迈,国君的孩子年少,国家多灾多难。 B.白公胜作乱之时,申鸣想以身许国,他父亲以不合孝道制止他,但是申鸣依然坚持自己的想法。 C.白公胜被申鸣包围,自己不知如何应付,向石乞寻求突围之策,石乞提出的对策极其阴险毒辣。 D.申鸣认为忠孝不能两全,选择尽忠国君,使国家安定,致父亲被杀,无颜面对天下人所以自杀。 9.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之也,食其食者死其事,受其禄者毕其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