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事诉讼法(第三版)考试重点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三版)考试重点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三版)考试重点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三版)考试重点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三版)考试重点?一、刑事诉讼法的概念(详情?见P3)

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的公安司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守的法律规范。

?二、我国刑事诉讼上的基本原则(详情?见P73)

(?一)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由专?门机关?行使原则(《刑事诉讼法》第3条第1款)

法律依据: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

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

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

除法律特别规定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含义:1.办理刑事案件的职权具有专属性和排他性。

2.专?门机关在办理刑事案件时有明确的职权分?工。

3.专?门机关必须?行使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

(?二)?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刑事诉讼法》第5条)

法律依据:?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

?人民检察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含义:1.审判权独?立、检察权独?立并?非不受党的领导。

2.审判权独?立、检察权独?立并?非不要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

3.?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社会舆论的监督。

4.?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和?人民检察院?行使检察权,必须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的各项规定。

5.?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作为?一个组织整体,集体对审判权、检察权的?行使负责。

(三)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宪法》第135条)

法律依据:?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确保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含义:1.分?工负责,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在法定范围内?行使职权,不能相互代替、相互推诿。

2.互相配合,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互相?支持,通?力合作,共同完成查明案件事实,追究、惩罚犯罪的任务。

3.互相制约,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相互约束,相互制衡,以防发?生错误或及时纠正错误,保证准确执?行法律,做到不错不漏,不枉不纵。

(四)?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诉讼实?行法律监督(《刑事诉讼法》第8条)

根据《宪法》和《?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时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对宪法和法律实施实?行监督。

主要内容:1.?立案监督 2.侦查监督 3.审判监督 4.执?行监督

(五)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刑事诉讼法》第6条)

(六)审判公开(《宪法》第125条)

法律依据:?人民法院审理案件,除法律规定的特别情况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概念:审判公开,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和宣告判决应道向社会公开,允许?人民群众旁听,允许新闻记者采访报道。

含义:1.向当事?人公开、向社会公开

2.审判公开包括法庭审理活动的公开与法庭宣判活动的公开。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

1.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

2.审判时被告?人不满18周岁的案件。

3.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案件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七)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刑事诉讼法》第11条)

含义: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辩护的权利。

2.公检法机关有义务保障被追诉?人享有辩护权。

(?八)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刑事诉讼法》第12条)

法律依据: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含义:1.确定被告?人有罪的权利由?人民法院统?一?行使,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 2.?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有罪,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程序,组成合格的独?立法庭进?行公正、公开的审理,并给予被告?人?一切辩护上所需的保障。

3.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特别区分:“犯罪嫌疑?人”与“刑事被告?人”:提起公诉前将被追究者称为犯罪嫌疑?人,提起公诉后称为刑事被告?人。

(九)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第15条)

法律依据:1.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2.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3.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4.依照刑法规定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6.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

遇以上情况诉讼阶段的不同处理?方式:

?立案阶段,采取不?立案的决定。

侦查阶段,采取撤销案件的处理。

审判起诉阶段,采取不起诉的处理。

审判阶段,符合第?一种情形,采取判决宣告?无罪的处理。

符合其他五种情形,采取裁定终?止审理或决定不受理的处理。

(?十)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刑事诉讼法》第50条)

法律依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十?一)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第16条)

法律依据:对于外国?人犯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适?用本法的规定。对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外国?人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情形:

1.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2.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公民犯罪,按我国刑法规定最低刑为3年以上有期徒刑,且按犯罪地的也应受处罚的。

3.外国?人所犯罪?行为我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

三、?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的管辖权(详情?见P113)

?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有:

1.贪污贿赂犯罪案件。

2.国家?工作?人员的渎职犯罪案件。

3.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侵犯公民?人?身权利和民主权利的犯罪案件。

4.其他可以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案件: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

?其他重?大犯罪案件;

?需要有?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

?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案件有:

1.告诉才处理的案件

2.?人民检察院没有提起公诉,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

3.“公诉转?自诉案件”,被害?人有证据证明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财产权利的?行为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且有证据证明曾经提出控告,?而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责任的案件。四、辩护的概念、种类、功能(详情?见P128)

概念:辩护,根据《刑事诉讼法》第25条的规定,是指刑事案件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辩护?人根据事实和法律,提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无罪、最轻或者减轻、免除其刑事责任的材料和意?见,以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益的诉讼活动。

种类:

1.?自?行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己针对控诉进?行辩解和反驳,?自?己为?自?己所作的辩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侦查预审、起诉、审判阶段都有权?自?行辩护。

2.委托辩护,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为维护其合法权益,依法委托律师或其他公民担任辩护?人协助其进?行辩护。

3.指定辩护,是指?人民法院为因经济困难或者其他原因?无?力聘请辩护?人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指定承担法律援助义务的律师进?行辩护。

功能:

1.有利于公安司法机关准确、及时地查明案情和正确适?用法律,防?止办案?人员的主观?片?面性。

2.有利于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对公民进?行法制宣传教育,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和接受改造,更好地完成刑事诉讼法的教育任务。

五、刑事强制措施(详情?见P145)

概念:强制措施,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等机关为了保证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强制性?方法。

种类:

1.拘传

概念:拘传,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未被挤压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询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2.取保候审

概念:取保候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交纳保证?金,保证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逃避或妨碍侦查、起诉和审判,要求其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的强制?方法。

取保候审的情形(《刑事诉讼法》第65条):

?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可能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害性的。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3.监视居住

概念: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对待定情形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用的,要求其不得离开住处或指定居所,并对其活动予以监视和控制的?一种强制?方式适?用对象(《刑事诉讼法》第72条第1、2款):

?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的

?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系?生活不能?自理的?人的唯?一抚养?人

?因为案件的特殊情况或者办理案件的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更为适宜的

?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监视居住措施的。

?符合取保候审条浅,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出保证?人,也交纳不出保证?金的,可以监视居住。

场所(《刑事诉讼法》第73条):监视居住应当在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住处执?行;?无固定住处的,可以在制定的居所执?行。

义务(《刑事诉讼法》第75条第1款):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执?行监视居住的处所

?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会?见他?人或者通讯

?在传讯的时候及时到案

?不得以任何形式干扰证?人作证

?不得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

?将护照等出?入境证件、?身份证件、驾驶证件交执?行机关保存

4.拘留

概念: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侦查过程中,在紧急情况下,依法临时剥夺某些现?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的?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性措施。

条件:必须同时具备?一下两个条件

A.拘留的对象是现?行犯或者是重?大嫌疑分?子。

B.具有法定的紧急情形之?一(《刑事诉讼法》第80条):

?(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

?(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

?(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

?(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

?(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的

?(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

?(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重?大嫌疑的

PS(《刑事诉讼法》第163条):?人民检察院在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过程中,对于具备上述第(4)种和第(5)种情形的,有权决定拘留犯罪嫌疑?人。

期限(《刑事诉讼法》第89条):对被拘留的?人认为需要逮捕的,应当在拘留后的3?日内,提请任命检察院审查批准逮捕,检察院应当在7天内决定是否批准逮捕。

综上,?一般情况下,拘留羁押的期限为10天;

特殊情况下,提请审查批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4天(即3+1?~4=4?~7天),

加上检察机关审查批捕的7天,拘留羁押的最?长时间为14天。

对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伙作案的重?大嫌疑分?子,提请批捕的时间可以延?长?至30天,

加上检察机关审查批捕的7天,拘留羁押的最?长时间为37天。

对于?人民检察院受理的刑事案件的期限:

?一般情况,认为需要逮捕的,最?长羁押时间为14天。

特殊情况,决定逮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3天,即羁押的最?长期限为17天。

5.逮捕

概念:逮捕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为防?止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避或者阻碍侦查、审判,继续犯罪,在?一定期限内依法实?行羁押、看管,暂时剥夺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条件:a.证据条件 b.罪责条件 c.社会危害性条件

逮捕的执?行程序:

a.执?行逮捕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

b.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采取适当的强制?方法,包括使?用武器和戒具

c.执?行逮捕后,应当?立即将被逮捕?人送看守所羁押

d.除?无法通知的以外,应当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

e.?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对于各?自决定逮捕的?人、公安机关对于经?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的?人,都必须在逮捕后24?小时以内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逮捕的时候,发给释放证明

f.异地执?行逮捕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被逮捕?人所在地的公安机关

六、证据的种类、功能、特性(详情?见P186)

种类:1.物证 2.书证 3.证?人证?言 4.被害?人陈述 5.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

6.鉴定意?见

7.勘验、检察、辨认、侦查实验等笔录

8.视听资料、电?子数据

特性:客观性、相关性、合法性

功能:1.证据是查明案情的惟?一?手段

2.证据是正确处理案件的基础

3.证据是进?行刑事诉讼活动的依据

4.证据是迫使犯罪分?子认罪服法的有?力武器

5.证据是使?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的保障

6.证据时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工具

七、证明责任的承担(详情?见P206)

概念:证明责任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应当收集证据、提供证据证明案件事实的责任,以及法律规定的部分当事?人应当提供证据证明?自?己诉讼主张的责任。

公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在公诉案件中,证明责任由公安司法机关承担。

?自诉案件证明责任的承担:在?自诉案件中,?自诉?人负有证明责任。?自诉?人向?人民法院提出控诉时,必须提供证据。

?八、侦查?行为(详情?见P227)

概念:侦查?行为是指侦查机关在办理案件过程中,依照法律规定进?行的各种专?门调查?工作。

种类:

1.讯问犯罪嫌疑?人

2.询问证?人、被害?人

3.勘验、检查

4.搜查

5.查封、扣押物证、书证

6.鉴定

7.技术侦查?手段

8.辨认

9.通缉

九、提起公诉应该具备的条件(详情?见P259)

概念:提起公诉是指?人民检察院代表国家奖犯罪嫌疑?人诉交?人民法院审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条件(《刑事诉讼法》第172条):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犯罪嫌疑?人的犯罪事实已经查清

2.依法应当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

?十、上诉不加刑的概念和适?用条件及意义(详情?见P303)

概念:上诉不加刑,是指第?二审?人民法院审判仅有被告?人?一?方提出上诉的案件时,不得改判重于原判刑罚的原则。

适?用条件:

1.上诉不加刑只适?用于只有被告?人或者法定代理?人、辩护?人、近亲属提出上诉的案件

2.上诉不加刑不仅适?用于第?二审?人民法院直接改判的案件,也适?用于发回重审的案件

具体规定:

1.同案审理的案件,只有部分被告?人上诉的,既不得家中上诉?人的刑罚,也不得加重其他同案被告?人的刑罚

2.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只是认定的罪名不当的,可以改变罪名,但不得加重刑罚

3.原判对被告?人宣告缓刑的,不得撤销缓刑或者延?长缓刑考验期

4.原判对被告?人宣告缓刑的,不得撤销缓刑或者延?长缓刑考验期

5.原判没有宣告禁?止令的,不得增加宣告;原判宣告禁?止令的,不得增加内容、延?长期限

6.原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但判处的刑罚畸轻、应当适?用附加刑?而没有适?用的,不得直接加重刑罚、适?用附加刑,也不得以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发回第?一审?人民法院重新审理。

?十?一、?自诉案件的范围(详情?见P343)

种类在第四点,?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的管辖权中有提到。

概念:?自诉案件是指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自?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和?支持控诉,要求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

告诉才处理的刑事案件具体包括:

1.《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诽谤案,但是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除外

2.《刑法》第257条第1款规定的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

3.《刑法》第260条第1款规定的虐待罪

4.《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罪

轻微刑事案件的定义:轻微刑事案件是指犯罪情节较为轻微,可能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案件。

?十?二、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详情?见P375)

概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是指专?门适?用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侦查、起诉、审判、执?行等诉讼阶段的?一种特别刑事诉讼程序。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案件程序的?方针和特有原则:

1.教育、感化、挽救?方针(《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4条,《刑事诉讼法》第266条)

2.教育为主,惩罚为辅原则(未成年?人保护法》第54条,《刑事诉讼法》第266条)

3.分案处理原则(《刑事诉讼法》第269条第2款)

对被拘留、逮捕和执?行刑罚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应当分别关押、分别管理、分别教育。

4.审判不公开原则(《刑事诉讼法》第274条)

5.社会调查原则(《刑事诉讼法》第268条)

概念:社会调查原则,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办理未成年?人案件时,除对案件事实和证据进?行调查、审查外,还应就导致未成年?人成?长经历、监护教育情况、犯罪之主客观因素及其形成、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未成年?人特殊性格的形成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和事件的详细情况进?行全?面、彻底的查询。特点:

1.由专职?人员承办(《刑事诉讼法》第266条第2款)

2.通知法定代理?人或其他?人员到场(《刑事诉讼法》第270条)

3.为未成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刑事诉讼法》第267条)

4.应当严格限制和尽量减少使?用逮捕措施(《刑事诉讼法》第269条)

5.附条件不起诉(《刑事诉讼法》第271条)

考验期:附条件不起诉的考验期为6个?月以上1年以下,从?人民检察院作出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之?日起计算。

被附条件不起诉的犯罪嫌疑?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考察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考察机关批准

4.按照考察机关的要求接受矫治和教育

?十三、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详情?见P379)

概念: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程序是指在特定范围的公诉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偿损失、赔礼道歉等?方式获得被害?人谅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协议的,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可以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出从宽处理的程序。

适?用范围(《刑事诉讼法》第277条):

1.因民间纠纷引起,涉嫌刑法分则第四章、第五章规定的犯罪案件,可能判处3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

2.除渎职犯罪以外的可能判处7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过失犯罪案件。

和解的主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与被害?人

审查主体: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

和解的条件(《刑事诉讼法》第277条):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愿真诚悔罪

2.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通过赔偿损失和赔礼道歉等?方式取得被害?人谅解

3.被害?人必须是?自愿和解

?十四、强制医疗程序(详情?见P386)

概念:强制医疗程序,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对不负刑事责任且有社会危害性的精神病?人采取强制治疗措施的特别诉讼程序。

适?用对象(《刑事诉讼法》第284条):应当同时具备前提条件、医学条件和社会危险性条件。

前提条件:实施暴?力?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或者严重危害公民?人?身安全。

医学条件:强制医疗只能对经过鉴定程序确定为精神病?人的?行为?人才有可能适?用。

社会危险性条件:由于精神病?人已实施的?行为性质及精神、?生理状态等,是法律保护的社会关系处于危险状态。

定期复查制度(《刑事诉讼法》第288条):为了保障公民?人?身?自由不受?非法侵犯,强制医疗机构应当定期对强制医疗的?人的精神状况进?行重新审查。如果发现该?人没有社会危害性,就应当对其解除强制医疗措施,使其恢复?人?身?自由、回归社会。

解除强制医疗的决定机构:?人民法院。

强制医疗的监督机构(《刑事诉讼法》第289条):?人民检察院。

2016年司法考试刑诉法重点必背考点汇总

2016年司法考试刑诉法重点必背考点汇总 考点一刑事诉讼的基本范畴 1.刑事诉讼目的 刑事诉讼目的,是指国家制定刑事诉讼法和进行刑事诉讼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 关于刑事诉讼目的的理论分类,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学说: (1)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 犯罪控制模式价值体系的理论基点是:控制犯罪是刑事诉讼的主要机能,刑事程序运作的方式与取向,应循此“控制犯罪”之目标进行。刑事诉讼以惩罚犯罪的“效率”为目标与评价标准。 而正当程序模式则认为刑事诉讼目的不单是发现实体事实,更重要的是以公平与合乎正义的程序保护被告人的人权。 (2)家庭模式 该模式以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关系为喻,强调国家与个人间的和谐关系,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3)实体真实主义与正当程序主义。 对于实体真实主义而言,刑事诉讼旨在追求案件的实体真实的诉讼目的观。它强调实体对程序的优越地位,将刑事诉讼法视为实现实体正义的手段和工具。对违反程序法造成侵犯公民权利的结果,由有关部门给予个别处理,而不影响其后的诉讼行为。 实体真实主义可分为积极实体真实主义和消极实体真实主义。前者是指凡是出现了犯罪,均应发现认定并加以处罚,后者则将发现真相和保障无辜结合起来,认为刑事诉讼应包含力求避免处罚无辜的意思,而不仅仅是无遗漏的处罚任何一个犯罪者。

正当程序的目的观认为,刑事诉讼的目的重在维护正当程序。正当程序的认识论基础是:刑事诉讼无力发现客观真相,而只能通过诉讼程序内的活动接近它,并将在合法程序内认定的事实视作真实。 2.刑事诉讼构造 刑事诉讼构造是指刑事诉讼法所确立的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以及专门机关、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形成的法律关系的基本格局,它集中体现为控诉、辩护、审判三方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及其相互间的法律关系。 人类历史上出现过弹劾式诉讼和纠问式诉讼两种诉讼构造。现代西方国家刑事诉讼构造类型大致分为两类,即大陆法系国家采取职权主义,英美法系国家采当事人主义。日本二战后,在职权主义背景下大量吸收当事人主义因素,从而形成了以当事人主义为主,以职权主义为补充的混合式诉讼构造。 当事人主义诉讼将开始和推动诉讼的主动权委于当事人,控诉、辩护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中居于主导地位,适用于程序上保障人权的诉讼目的;而职权主义诉讼将诉讼的主动权委于国家专门机关,适用于实体真实的诉讼目的。、 一个国家特定时期的刑事诉讼目的与构造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他们都受到当时占主动地位的关于刑事诉讼的法律价值观的深刻影响。 考点二不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及处理 1.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及结案方法★★★

《刑事诉讼法期末考卷

A卷 福建师大网络教育学院刑事诉讼法学考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___ 1、刑事被告人在诉讼中不具有诉讼主体的地位,只是刑讯的对象,这是()的主要特征之一。 A.纠问式诉讼 B.职权主义诉讼 C.当事人主义诉讼 D.混合式诉讼 2、林某因涉嫌刑讯逼供罪被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下列关于逮捕林某的做法正确的是()。 A. 公安机关决定逮捕,公安机关执行逮捕 B. 人民检察院决定逮捕,公安机关执行逮捕 C. 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执行逮捕 D. 人民法院批准逮捕,人民检察院执行逮捕 3、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诉讼参与人是指()。 A、参加刑事诉讼的公安人员、检察人员和审判人员 B、参加刑事诉讼的所有人员 C、参加刑事诉讼的除公安、检察、审判人员以外的人员 D、参加刑事诉讼的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 4、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因此,在我国的刑事诉讼中,() A.公安机关负责对一切案件的侦查 B.公安机关指挥对一切案件的侦查 C.人民法院无权进行侦查 D.人民法院可以在公安机关指挥下对某些案件进行侦查 5、不能由基层人民法院作为一审法院的刑事案件包括() A、犯罪嫌疑人是外国人的案件 B、被害人是外国人的案件 C、被告人是外国人的案件 D、叛逃案件 6、下列哪种人员不适用回避制度?() A、审判员 B、证人 C、翻译人员 D、鉴定人 7、犯罪嫌疑人高某涉嫌抢劫,林律师接受高某的委托担任其辩护人,林律师如果想对现场目击证人杜某就抢劫的事实进行调查,必须经过()的同意。 A、被害人 B、被告人 C、杜某 D、人民检察院 8、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 A.排除合理怀疑 B.排他性 C.唯一性 D.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刑法学1期末考试复习题(带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刑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 2、犯罪:一切危害刑法所保护的合法权益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3、刑事责任:刑事法律规定的,因实施犯罪行为而产生的,由司法机关强制犯罪者承受的刑事惩罚或单纯否定性法律评价的负担。 4、主犯: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主犯。 5、正当防卫: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6、紧急避险: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7、刑罚: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人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强制性制裁方法。 8、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9、犯罪中止: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10、普通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 二、论述题 1、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 (1)危险来源不同。紧急避险的危险来源广于正当防卫的危险来源。 (2)损害对象不同。紧急避险损害的是第三者的合法权益;正当防卫只能损害不法侵害者的利益。 (3)实施条件不同。紧急避险只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正当防卫并非是制止不法侵害的最后手段(4)限度标准不同。紧急避险造成的损害只能小于所避免的侵害;正当防卫需要整体判断,有时即使造成的损害大于所避免的损害仍具有正当性。 2、死刑适用的限制条件 (1)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 (2)犯罪时不满18周岁、审判时怀孕以及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不适用死刑 (3)死刑判决必须经死刑复核程序核准后才能执行 (4)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二年执行 3、我国数罪并罚原则的适用 (1)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 (2)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3)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4、共同犯罪的成立条件 (1)行为人为二人以上。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个以上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单位。 (2)共同的犯罪行为。共同的犯罪行为指各行为人的行为都指向同一犯罪,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犯罪活动整体。 (3)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故意指各共同犯罪人认识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和行为会发生的危害结果,并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三、其他的复习范围将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1、乙于某日晚在一条僻静胡同里抢夺了一名妇女的黑色挎包,内有2000元人民币。在此案件的案情事实中,对犯罪构成没有意义的是? A.实施了抢夺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B.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C.行为人具有刑事责任能力 D.行为人选择了晚上在僻静胡同里作案 2、我国刑法分则将犯罪划分为10类,其划分的根据是? A.同类客体 B.犯罪对象 C.直接客体 D.一般客体 3、甲患有抑郁症欲自杀,但无自杀勇气。某晚,甲用事前准备的刀猛刺路人乙胸部,致乙当场死亡。随后,甲向司法机关自首,要求司法机关判处其死刑立即执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没责任能力,不承担故意杀人罪的责任

法考《刑事诉讼法》复习题集(第886篇)

2019年国家法考《刑事诉讼法》职业资格考前练习 一、单选题 1.甲公司以虚构工程及伪造文件的方式,骗取乙工程保证金400余万元。公安机关接到乙控告后,以尚无明确证据证明甲涉嫌犯罪为由不予立案。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5年卷二32题,单选) A、乙应先申请公安机关复议,只有不服复议决定的才能请求检察院立案监督 B、乙请求立案监督,检察院审查后认为公安机关应立案的,可通知公安机关立案 C、公安机关接到检察院立案通知后仍不立案的,经省级检察院决定,检察院可自行立案侦查 D、乙可直接向法院提起自诉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1章>第3节>立案监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立案监督。《刑事诉讼法》第112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对于报案、控告、举报和自首的材料,应当按照管辖范围,迅速进行审查,认为有犯罪事实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应当立案;认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犯罪事实显著轻微,不需要追究刑事责任的时候,不予立案,并且将不立案的原因通知控告人。控告人如果不服,可以申请复议。”因此,控告人并非必须先申请复议,故A错误。《刑事诉讼法》第113条规定:“人民检察院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不立案侦查的,或者被害人认为公安机关对应当立案侦查的案件而 2.检察院在审查起诉时,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 A、犯罪嫌疑人甲,没有犯罪事实,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B、犯罪嫌疑人乙,犯罪情节轻微,按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 C、犯罪嫌疑人丙,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D、犯罪嫌疑人丁为聋哑人,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 【知识点】:第13章>第2节>不起诉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不起诉的适用。《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1、2款规定,犯罪嫌疑人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有本法第16条规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对于犯罪

《刑事诉讼法》专题考试试卷(一)

《刑事诉讼法》专题考试试卷(一) 姓名: 考试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 3、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5、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6、各民族公民都有用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7、刑事诉讼中,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8、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终审制。 9、未经,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10、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和其他诉讼权利。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3、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4、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5、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6、未经人民检察院起诉并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

刑事诉讼法考试重点: 1、刑事诉讼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2、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内容:通行原则(程序法定原则、无罪推定原则)与特有原则。 3、刑事诉讼基本理论范畴:诉讼主体、诉讼价值、诉讼构造、诉讼职能 4、刑事诉讼发展历史:不同历史时期的刑事诉讼模式及特点 5、刑事诉讼制度:回避制度、当事人制度、辩护制度、级别管辖与地域管辖、立案管辖 6、刑事诉讼证据的概念、特征、法定分类与学理分类 7、刑事程序:立案程序、立案监督;侦查的概念、各种侦查行为、五种强制措施(拘传、拘留、逮捕、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概念、适用条件; 8、审查起诉、起诉的含义与条件、不起诉的种类,不起诉的救济方式,补充侦查; 9、审判程序——庭前审查起诉内容,公诉与自诉案件的审理、简易程序、延期审理、反诉、撤诉; 10、法定期限:侦查、强制措施、审查起诉、一审、二审、再审、简易与普通程序的审限;审判公开、合议庭组成; 11、各种裁决; 12、上诉、抗诉、上诉不加刑;死刑复核程序概念、具体的复核程序; 13、二审程序对刑事、附带民事案件、再审程序。 14、还需要掌握刑诉法典、高法和高检相应的司法解释、六部委解释。除了课堂上过的法条, 15、这几个条文大家也要注意:《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二百零八条、第二百一十一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百六十二条、第二百七十五条第一项、第二百七十八条、第二百八十七条等法律条文。 注意:特别程序不纳入的考试范围! 考试主要集中在:刑事诉讼概述——历史——基本原则——基础理论——基本制度——刑事诉讼程序(立案——侦查——起诉——审判)这四个阶段,其中审判涉及到简易与普通;公诉案件与自诉案件;一审到二审到死刑复核到再审。

刑事诉讼法复习题1

刑事诉讼法复习题(120题) 一、判断题(50) 1、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能提供证明自己无罪的证据时,应当确定其有罪。() 2、公安机关对于公民扭送、报案、控告、举报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都应当立即接受。() 3、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公安机关才有侦查权,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行使。() 4、某县公安局民警甲在办理某乙故意伤害案时,接受了本案受害人丙送来的两瓶“五粮液”白酒,乙的父亲丁有权要求甲回避。() 5、犯罪嫌疑人甲要求办理其案件的某公安局民警乙回避,作出回避决定前,乙应当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6、刑事诉讼中,公安机关负责人的回避,应当由上一级公安机关决定。() 7、毒贩甲和乙进行毒品交易的整个过程被埋伏在交易现场的某公安局侦查员摄录下来,摄有毒品交易过程的录像带可以作为该案的证据使用。() 8、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的人,不能作证人。() 9、刑事诉讼法规定,凡是知道案件情况的人,都有作证的义务。() 10、通过刑讯逼供获取的犯罪嫌疑人的口供不能作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据。() 11、只要被告人供述了犯罪事实,即使没有其他证据,也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 12、公安机关在侦查案件时,对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有罪的证据应当收集,对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无罪的证据则可以不收集。() 13、某因涉嫌抢劫被M县公安局刑事拘留,其聘请的律师要求会见某,因某的同伙王某在逃,M县公安局可以侦查过程需要为由不批准律师会见。() 14、公安机关在对犯罪嫌疑人依法进行第一次讯问后或者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有权聘请律师为其提供法律咨询、代理申诉、控告。但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不应当告知。() 15、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必须经办理案件的侦查机关批准。() 16、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时,公安机关是否派员在场,由办案部门根据案件情况和需要决定。() 17、犯罪嫌疑人聘请的律师在公安机关侦查阶段可以查阅公安机关制作的笔录等有关证据材料。() 18、在侦查阶段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只能由其本人聘请,不能由其亲属代为聘请。() 19、除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外,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不需要经过侦查机关批准。() 20、公安机关对于被刑事拘留的人,应当在拘留后的二十四小时以进行讯问。在发现不应当拘留的时候,必须立即释放。()

2016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年 7 月中央电大专科《刑法学(2)》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说明:试卷号:2108 课程代码:01711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法学;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30%);终考(纸考、比例70%) 一、选择题 1.王某驾车时不小心将李某撞至马路边沿上,李某当即失血休克。王某怕被人发现,忙驾车逃离。结果李某失血过多死亡。对王某的行为应当以(B)论处。 A.过失致人死亡罪B.交通肇事罪 C.故意杀人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2.侵犯著作权罪的行为方式表现为(ABCD)。 A.出版他人享有专有出版权的图书 B.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 C.未经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制作的录音录像 D.制作、出售假冒他人署名的美术作品 3.过失致人死亡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实施的危害行为不同 B.使用的手段不同 C.造成的危害结果不同 D.行为人的主观心理态度不同 4.某甲为某车站存包处职员。某乙存包后离去,却将手提公文箱遗忘在存包处,某甲即将该箱藏匿。当某乙返回寻找时某甲拒不承认并拒不交出。某甲的行为构成(D)。 A.贪污罪 B.盗窃罪 C.职务侵占罪D.侵占罪 5.某仓库被盗时,吴某正与刘某等人一起吃饭,没有作案时间。。但当侦查人员向刘某调查时,他却谎称当时吴某并未与自己在一起,以致公安机关将吴某作为重点嫌疑对象进行了长时间的调查。刘某的行为(B)。 A.构成诬告陷害罪B.构成伪证罪 C.构成妨害作证罪 D.不构成犯罪 6.构成挪用公款罪的行为有(ACD)。 A.个人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的 B.个人挪用公款进行营利活动的 1

刑事诉讼法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1、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特点? 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必须依照法定程序,收集能够证实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罪或者无罪、犯罪情节轻重的各种证据。严禁刑讯逼供和以威胁、引诱、欺骗以及其他非法方法收集证据,不得强迫任何人证实自己有罪。 ①非法言词证据绝对排除:非法言词证据,是指采用刑讯逼供等非法方法收集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采用暴力、威胁等非法方法收集的证人证言、被害人陈述。 ②非法实物证据相对排除:收集物证、书证不符合法定程序,可能严重影响司法公正的,应当予以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不能补正或者作出合理解释的,对该证据应当予以排除。 ③非法手段需要举证证明:举证主体:检察院;发现主体: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检察院,法院。 2、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 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是刑诉的基本目的必须保持两者的平衡统一,片面强调任何一方面,都是违背刑事诉讼法的根本宗旨的。 保障人权的内涵:(最广义)社会大众的人权;(最核心)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其他诉讼参与人(证人,律师,被害人) “刑事诉讼法的修改完善,既要有利于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又要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权,保护公民的诉讼权利和其他合法权利。” 3、我国与西方审判独立的区别?

4、不公开审理的类型? ①有关国家秘密的案件。 ②有关个人隐私的案件。 ③审判的时候被告人不满十八周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但是,经未成年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同意,未成年被告人所在学校和未成年人保护组织可以派代表到场。 ④对当事人提出申请的确属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法庭可以决定不公开审理。 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依法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任何公民包括与审理该案无关的法院工作人员和被告人的近亲属都不得旁听,但是,未成年被告人的法定代理人除外。

《刑事诉讼法》试卷A卷

新刑事诉讼法自测题 一、判断题 1、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我国刑事诉讼中正确处理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重要原则。() 2、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批准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 3、对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利用职权实施的其他重大的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的时候,经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可以由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 4、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机关管辖,如果由犯罪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更为适宜的,可以由犯罪行为发现地公安机关管辖。() 5、公安机关对管辖有争议的刑事案件,可以由人民检察院指定管辖。() 6、侦查人员的回避,由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7、在作出回避决定前,侦查人员应当停止对案件的侦查。() 8、犯罪嫌疑人在侦查人员讯问时,有权保持沉默。() 9、犯罪嫌疑人有权知道用作证据的鉴定结论的内容,但不能申请补充鉴定或者重新鉴定。() 10、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有权申请取保候审。() 11、犯罪嫌疑人在被侦查机关采取强制措施次日起,有权委托辩护人。() 12、犯罪嫌疑人有权自行书写供述。() 13、律师在侦查阶段可以为犯罪嫌疑人提供辩护。() 14、对于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的案件,公安机关应当告知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须经公安机关批准。() 15、犯罪嫌疑人聘请律师的请求必须书面提出。() 16、对于涉及国家秘密的案件,律师会见犯罪嫌疑人必须经县级以上公安机关批准。() 17、律师提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公安机关应当在24小时内安排会见。() 18、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需要聘请翻译人员的,应当经公安机关准许。() 19、律师会见在押犯罪嫌疑人时,公安机关必须派员在场。() 20、证据,是指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 21、证据应当具有合法性、关联性和客观性三个特征。() 22、公安机关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实物证据,应当经办案部门负责人批准,开具《调取证据通知书》。() 23、刑事传唤属于刑事强制措施。() 24、拘传犯罪嫌疑人应当报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负责人批准。() 25、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26、公安机关对被拘传的犯罪嫌疑人必须在公安机关进行讯问。() 27、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28、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监视居住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刑法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整理 一、单项选择题 1、犯罪概念是 A、定罪量刑的具体标准 B、划分罪与非罪的总标准 C、划分此罪与彼罪的具体标准 D、犯罪成立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2、犯罪客体是 A、犯罪行为侵犯的物 B、犯罪行为侵犯的人 C、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D、犯罪行为所违反的法律法规 3、李四带邻居家七岁小孩去河里游泳,因没看管好小孩致其在河里溺水死亡。李四应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其不作为的义务是 A、法律规定的义务 B、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 C、职务、职责所产生的义务 D、先行行为所产生的义务 4、对单位犯罪 A、以单罚制为原则,以双罚制为例外 B、以双罚制为原则,以单罚制为例外 C、一律实行双罚制 D、一律实行单罚制 5、王五欲毒死妻子,便在妻子的饭碗中放置剧毒药物。不料妻子在吃饭时,突然其三岁幼子抢着要母亲饭吃,王五害怕事情败露没有阻止,致其幼子与妻子一起死亡。王五对其子的死亡,主观方面属于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6、无认识的罪过形式是 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7、张三持刀追杀李四,王五路过见状举棒打伤了张三。王五的行为属于 A、紧急避险 B、正当防卫 C、故意伤害罪 D、防卫过当 8、任何犯罪成立都必须具备的客观要件是 A、刑法因果关系 B、危害结果 C、犯罪目的 D、危害行为 9、甲男欲强奸乙女,先将乙女禁闭于室内数十日,待乙女无力反抗时对其实施奸淫。甲男的行为属于 A、结合犯 B、连续犯 C、牵连犯 D、想象竞合犯 10、不满十四周岁的人实施故意杀人行为的 A、构成故意杀人罪,但不负刑事责任 B、构成故意杀人罪,且应负刑事责任,但免予刑事处罚 C、不构成犯罪,所以不负刑事责任 D、待其满十四周岁后,应追究刑事责任,但应从宽处理 11、有权对刑法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关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12、———— A、 B、 C、 D、 13、我国刑法规定在我国领域内的犯罪是指 A、受害人居住地在我国领域内 B、犯罪人居住在我国领域内

刑事诉讼法重点知识(期末复习)陈光中第六版

第一编 第一章 一、刑事诉讼的特征: 1.刑事诉讼是一种国家活动,是国家机关行使国家刑罚权的活动. 2.刑事诉讼具有特定的任务,即通过刑事诉讼揭露犯罪,证实犯罪,追究犯罪人的刑事责任,惩罚犯罪人,保障无辜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利的动用具有主动性、普遍性和深刻性的特点) 3.刑事诉讼是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进行的,尤其是当事人是刑事诉讼不可缺少的诉讼主体. 4.刑事诉讼是依照法定的诉讼程序进行的. 二、刑事诉讼法的概念 (p8~9) 三、侦查权、检察权和审判权由专门机关依法行使的原则【简答题】法条(3)+主要内容 第4条: 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第290条: 军队保卫部门对军队内部发生的刑事案件行使侦查权。 对罪犯在监狱内犯罪的案件由监狱进行侦查。 军队保卫部门、监狱办理刑事案件,适用本法的有关规定。 四、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原则 第6条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贯彻实行本原则的意义: 1.坚持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就等于抓住了刑事诉讼的关键问题,为 实现刑事诉讼法的任务创造了最根本的条件. 2.坚持这个原则,就可以杜绝”枉”、”纵”现象的发生,提高司法机关办理形 式案件的质量. 五、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是协调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原则 六、检察机关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的原则的主要内容: (一)对公安机关的立案侦查活动实行监督. (二)对法院的审判实行监督. (三)对执行活动实行法律监督. 七、未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不得确定有罪原则 1、称谓:

刑事诉讼法试题及参考答案

《刑事诉讼法》试题 班级___ 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__ (以下五题任选两题,字数不低于1500字) 一、简述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的原则。 二、简述刑事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三、试论死刑复核程序的立法完善。 答:死刑复核程序,是指人民法院对判处死刑的案件进行复审核准所遵循的特别审判程序,是在人民法院内部实行的一种对死刑案件的特别监督程序。应该说刑事诉讼法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特殊程序性规定体现了立法者对有关死刑案件的特别审慎的态度,有利于贯彻少杀、慎杀,防止错杀的方针,防止死刑滥用,在确保适用死刑的正确性和统一死刑规格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权保护和司法公正的目的。但是由于这一程序在设计方面就存在着一些先天的问题和缺陷,致使上述目标的实现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首先,关于死刑核准权下放的问题。 刑法对于死刑规定的条件是: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而这个条件太过于笼统,由于不同法院和不同的法官对此条件理解不一,导致了死刑判决的适用标准不统一和判决的不公正。因此,刑诉法规定:对于死刑判决必须经过死刑复核程序,并且死刑核准权由最高人民法院统一行使。而目前的核准权的分布情况是:除了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贪污贿赂犯罪而被判处的死刑需要由最高法院复核外,其他的死刑判决的复核权则由各省法院代为行

使,这一放权行为却有悖于死刑复核程序的设立初衷。另外,核准权下放导致证据、程序上的疑点不能充分考虑,发案率,社会治安一票否决权等类似的东西使省一级高院在处理时某些环节上不太好把握,还出现了第二审程序和复核程序合二为一的现象。由于刑事诉讼法没有特意强调死刑复核庭应与二审合议庭分开,司法实践中,法院大多将二审程序与死刑复核程序合二为一。而法律之所以设置独立的死刑复核程序,就是要为死刑判决设置一道关口,以保证死刑判决的正确性。所以,将两个程序合二为一的做法忽略了死刑复核程序的独立价值,导致死刑复核程序的萎缩和虚置。 其次,关于程序启动方面。 目前的死刑复核程序由法院主动加以启动,腔辩双方对此既不能加以选择,也不能进行有效参与,这使得死刑复核程亭难以发挥其应有的效果。这样做就违背了审判的被动性特征,从而使控辩双方失去了对复核程序的有效制约,使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扩大,并且导致了书面审和审判的行政化倾向。 再次,关于死刑复核程序的审理方式问题。 目前的死刑复核程序不是通过开庭审理方式,而是沿用书面的、秘密的、单方面的审核方式,违背了审判的直接、言辞原则。另外,在目前的死刑复核程序中控辩双方的地位不对等。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进行法律监督,作为控诉方的人民检察院可以在死刑判决生效后发现确有错误时提起抗诉,还可以在罪犯执行死刑时派员临场监督,并可以提出纠正建议。由此可见,死刑复核程序是当然接受人民检察院的监督的。但是,辩护方在死刑复核程序中的法律地位却缺失了。虽然,法律规定在复核死刑过程必须提审被告人。但是,为了更好地保证被告人辩护权利的行使,笔者认为,应保证辩护律师在此阶

对外经贸大学-《刑事诉讼法》复习大纲1

《刑事诉讼法》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张某以营利为目的,制作、贩卖淫书淫画,公安机关依法没收张的黄书、淫画及相关书画属于()。 A.书证 B.搜查记录 C.物证 D.鉴定结论 2.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是()。 A.6个月 B.12个月 C.3个月 D.15个月 3.人民检察院负责侦查的案件有()。 A.故意伤害案 B.抢劫案 C.贪污案 D.诈骗案 4.拘传的对象是()。 A.犯罪嫌疑人 B.被害人 C.证人 D.辩护人 5.下列证据中不能成为直接证据的是() A.证人证言 B.被害人陈述 C.物证 D.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供述和辩解 6.审判人员的回避,有权决定的是()。 A.庭长 B.院长 C.审判委员会 D.同级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 7.自诉案件的证明责任承担者是()。 A.人民法院 B.公诉机关 C.自诉人 D.人民检察院 8.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职能的司法机关是()。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公安机关 D.国家安全机关 9.在被告人持有的诸项权利中,最基本的权利是() A.申请回避权 B.辩护权 C.了解被指控罪行权 D.最后陈述权 10.在刑事诉讼的各种基本原则中,协调公检法三机关关系的原则是()。 A.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B.依靠群众原则 C.保障诉讼参与人诉讼权利原则 D.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 11.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监视居住的最长期限是()。 A.6个月 B.12个月 C.3个月 D.15个月 12.被公安机关依法没收的犯罪嫌疑人贩卖的毒品属于()。 A.书证 B.搜查笔录 C.物证 D.鉴定结论 13.对于下列四种证人,谁将不受法律责任追究?()

刑事诉讼法期末考试重点

11、强制措施:是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人民检察院为保障刑事 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以及重大嫌疑分子所采取的暂时限制或剥夺人身自由的各种手段和方法的总称。 特点:对象的特定性;实施主体的特定性;人身强制性;目的的保障性;时间的暂时性;程序的法定性。 强制性措施:是指侦查机关在侦查过程中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或财产、隐私等权利的措施。 强制措施和强制性措施的区别:适用阶段不同;两者的强制力度不同;适用对象不同;适用条件和程序不同。 强制措施的适用原则:合法性原则、必要性原则、及时变更解除原则。 12、拘传:是指公安机关、检查院、法院对未被采取拘留、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 强制其到指定地点接受讯问的方法。 拘传的程序:执行拘传的人员不得少于2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应当责令其在《拘传证》上填写到案时间;拘传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在其所在市、县内的地点进行;据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个小时;讯问结束后,如果被拘传人符合其他强制措施如拘留、逮捕条件的,应当依法采取其他强制措施,如果不需要采取其他强制措施的,应当将其放回,恢复其人身自由。 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1、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2、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3、应当逮捕的犯罪嫌疑人患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哺乳自己未满一周岁的婴儿的妇女。4、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的。5、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复议、复核的。6、犯罪嫌疑人被羁押的案件,不能在法定羁押、审查起诉期限内办结,需要继续侦查或审查起诉的7、移送起诉后,检察机关决定不起诉,需要复议、复核的。8、持有有效护照或者其他有效出境证件,可能出境逃避侦查,单不需要逮捕的。 16 拘留: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在遇有法定紧急情况时对现行犯或重大嫌疑分子 依法采取的暂时限制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 拘留的条件:1正在预备犯罪、实行犯罪或者在犯罪后即时被发觉的。2被害人或者在场亲眼看见的人指认他犯罪的。3在身边或者住处发现有犯罪证据的。4犯罪后企图自杀、逃跑或者在逃的。5有毁灭、伪造证据或者串供可能更的。6不讲真实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7有流窜作案、多次作案、结合作案重大嫌疑的。 17 逮捕:人民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为保障刑事诉讼的顺利进行,依法剥夺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并予以羁押的强制措施。 6 专门机关职权: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 机关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 7 刑事诉讼主体:(1)专门机关:公检法(2)诉讼参与人:当事人、法定代理人、 诉讼代理人、辩护人、证人、翻译人、鉴定人。 8 司法机关:(1)公安机关是国家的行政机关,隶属于人民政府,在刑事诉讼中承担 着绝大多数刑事案件的侦查和执行职能。(2)人民检察院是国家法律的监督机关,监督国家法律的实施。在刑事诉讼中,主要承担着法律的监督。(3)人民法院是国家唯一的审判机关,在刑事诉讼中承担着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 9 公安机关主要职权:立案权,侦查权,执行权。 检查机关职权:侦查权,公诉权,诉讼监督权。

2010济南大学刑法总论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刑法中废除了类推,这标志着我国刑法坚持了()。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刑相适应原则 C、不株连原则 D、主客观相统一原则立场2、某高级法院副院长出版了一本刑法学教科书,对刑法的若干问题作了阐释。这种解释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D、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3、“无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只要在本国领域内犯罪,都适用本国刑法。”——这体现了()。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遍管辖原 4、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种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A、抢劫 B、贩卖毒品 C、绑架 D、投毒 5、犯罪的目的和动机存在于()的犯罪中。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6、行为人误用空枪去杀人,导致未遂的,属于()。 A、客体的错误 B、对象的错误 C、工具的错误 D、因果关系的错误 7、(),是一切犯罪构成客观方面必备的要件。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犯罪时间 D、犯罪地点 8、判断犯罪既遂的标准应采取()。 A、结果说 B、行为实施终了说 C、构成要件说 D、目的实现说 9、甲对乙实施抢劫,乙奋起抗争,恰遇甲之好友丙经过,甲请丙帮忙,共抢得乙身上钱财若干。甲、丙的共同犯罪属于()。

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复杂共同犯罪 D、必要共同犯罪、10、我国刑罚的目的应采取()。 A、惩罚犯罪说 B、改造犯罪说 C、改造与惩罚相结合说 D、预防犯罪说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有2----4个选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的选项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5分,共15分) 1、刑法的空间效力包括()。 A、时间效力 B、对地域的效力 C、对人的效力 D、追诉时效 2、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 2010济南大学刑法总论期末考试试题A、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B、尾随被害人的行为C、守候被害人的行为D、着手实施某罪构成的实行行为 3、我国刑法规定的从犯包括()。 A、起主要作用的实行犯B、起次要作用的实行犯 C、帮助犯D、被胁迫参加共同犯罪的人 4、防卫不适时的情况有()。 A、事前防卫B、假想的防卫C、防卫挑拨D、事后防卫 5、我国刑法的量刑原则是()。 A、罪刑相适应原则B、以犯罪事实为根据C、以刑事法律为准绳D、罪责自负原则6、下列哪些情节属于量刑的法定情节()。 A、累犯 B、xx C、未遂犯 D、胁迫犯 7、缓刑的适用对象是()。 A、被判处管制的罪犯 B、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罪犯 C、被判处拘役的罪犯 D、被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

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最全考点总结

司法考试刑事诉讼法最全考点总结 编者前话:刑事诉讼法相对于司法考试的其它科目来说是比较好得分的,因为它的知识点没有那么复杂,也很好记忆。小编为大家总结了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知识点,大家要把这些牢牢 记住。 一、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需要重点掌握的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和刑事司法协助原则;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原则。 (1)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原则重点掌握该原则的含义,以及法院、 检察院独立行使职权的范围。 (2)具有法定情形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原则。熟记六种法定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形,并能正确的掌握在各个阶段出现六种情形之一的处理方法。 (3)刑事司法协助原则。掌握狭义的刑事司法协助和广义的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及其 差别。 (4)追究外国人刑事责任适用我国刑事诉讼法的原则。重点掌握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 免权的外国人的犯罪的解决方法。 二、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和诉讼参与人 1、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 刑事诉讼中的专门机关主要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另外还包括国家安全机关、军队保卫部门、监狱、走私犯罪侦查机关。重点掌握各个机关的职权,以及人民检 察院和人民法院的组织体系。 2、诉讼参与人 诉讼参与人是指参加刑事诉讼活动,享有一定诉讼权利并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司法人员以外的人,在我国主要分为两类——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了解他们各自包括的人员以及各自的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结合《刑诉解释》第207~216条,重点掌握法律对单位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单位被害人的特别规定;重点掌握证人的条件。 三、管辖 我国刑事诉讼中的管辖包括职能管辖(即立案管辖)和审判管辖,其中前者是处理公检法等机关之间在立案方面的分工,后者确定法院上下级之间和不同法院之间地域的管辖。理解掌握立案管辖的依据及其范围,审判管辖的分类,特殊管辖的内容。

刑事诉讼法复习题)

刑事诉讼法(复习题)

————————————————————————————————作者:————————————————————————————————日期:

刑事诉讼法(复习题) 一、名词 1、刑事诉讼:诉讼是一种三方组合,其最一般的含义是:处于平等对抗地位、有纠纷的双方向处于中立地位的裁判方告诉其纠纷,并请求裁判方解决其纠纷的活动。在现代社会,诉讼是国家司法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司法权通过诉讼活动得以实现,从而达到解决社会纠纷、实现法律正义的目的。 2、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调整的对象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揭露、证实、惩罚犯罪的活动。它的内容主要包括刑事诉讼的任务、基本原则与制度,公、检、法机关在刑事诉讼中的职权和相互关系,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权利、义务,以及如何进行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等。 3、刑事诉讼模式:刑事诉讼模式,又称刑事诉讼结构或刑事诉讼构造, 是指控辩审三方主体进行刑事诉讼的基本方式,或者说,在刑事诉讼进行中,控辩审三方主体的法律地位及其法律关系的基本格局。包括:1是职权主义模式2当事人主义3混合主义 4、自由心证证据制度:自由心证证据制度:是指一切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以及证据的取舍及其证明运用,法律不预先作出规定,均由法官或陪审团根据自己的理性和良心自由判断,根据其形成的内心确信认定案情的一种证据制度。 5、诉讼效率: ,6、审判组织,7、诉讼参与人,8、当事人,9、被告人,10、被害人,11、自诉人,12、管辖,13、立案管辖,14、审判管辖,15、级别管辖,16、地区管辖,17、回避,18、辩护,19、委托辩护,20、自行辩护,21、指定辩护,22、代理,23、证据,24、证明责任,25、拘传,26、取保候审,27、监视居住:监视居住是指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限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规定的期限内不得离开住处或者指定的居所,并对其行为加以监视、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一种强制措施。 28、拘留, 29、逮捕:逮捕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依法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进行羁押并予以审查的一种最为严厉的强制措施。 30、立案,31、侦查,32、搜查,33、鉴定,34、通缉,35、起诉,36、公诉,37、自诉,38、判决,39、裁定,40、执行。 二、简答题 1、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2、弹劾式诉讼的特征 3、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特征 4、国民党政府的《刑事诉讼法》确立的原则 5、人民检察院在刑事诉讼中的法律地位 6、人民法院的职权

刑法期末测试(二)

期末测试二 一、单选 1.我国刑法关于刑法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从旧原则 B从新原则 C从旧兼从轻原则 D从新兼从轻原则 2.关于因果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乘坐公交车时与司机章某发生争吵,狠狠踹了章某后背一脚。章某返身打甲时,公交车失控,冲向自行车道,撞死了骑车人程某。甲的行为与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B乙以杀人故意瞄准李某的头部开枪,但打中了李某的胸部(未打中心脏)。由于李某是血友病患者,最后流血不止而死亡。乙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C丙与同伙经预谋后同时向王某开枪,同伙射击的子弹打中王某的心脏,致王某死亡。由于丙射击的子弹没有打中王某,故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D丁以杀人故意对赵某实施暴力,导致赵某遭受濒临死亡的重伤。赵某在医院接受治疗时医生存在一定过失,未能挽救赵某的生命。丁的行为与赵某的死亡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3.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在押的犯罪嫌疑人乙趁机逃走,但刚跑到监狱外的树林即被抓回。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甲构成私放在押人员罪 B甲、乙是事前无通谋的共犯 C乙不构成脱逃罪 D甲主观上是过失,乙是故意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5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与该幼女发生了性关系,甲对其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B 15周岁的乙为勒索财物绑架人质并杀害人质的,乙虽不构成绑架罪,但应对故意杀人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因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的行为同贩卖毒品的社会危害性相当,因而15周岁的丙参与走私、运输、制造毒品的,应承担刑事责任 D 15周岁的丁抢劫了爆炸物,由于刑事责任年龄的原因,不承担刑事责任 5.甲与乙素有仇怨。一日,两人在菜市场相遇,乙故意拦住甲百般辱骂,甲挥舞拳头作势欲打乙,乙拿起旁边卖肉摊上的一把屠刀将甲杀死。乙的行为属( )。 A故意杀人 B紧急避险 C防卫过当 D正当防卫 6.对胁从犯的理解,错误的是() A胁从犯在主观上不愿意或者不完全愿意参加犯罪 B胁从犯参与犯罪是自己的意志所无法抗拒的 C胁从犯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比较消极 D胁从犯可以转化为主犯 7.甲与乙有仇,一日,甲向乙家扔掷一枚手榴弹,结果不仅将乙炸死,还引起大火,将房屋烧毁数间。甲的行为属于() A想象竞合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构成数个犯罪,应数罪并罚 8.甲男明知乙女只有13周岁,误以为法律并不禁止征得幼女同意后的性交行为。于是在征得乙女的同意后与乙女发生了性交。甲的行为属于下列何种情形? A幻觉犯,不构成强奸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