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研究

篇一: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来华外宾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菜铺上的菜名对人们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它传神的表达出菜本身的特点和美好寓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菜越来越受外国友人的亲睐。

但由于中国饮食烹饪方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相关专业性强,因而容易导致中国菜名的英译错误。同样的,英语广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包括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关键词:中国菜名;面子理论;礼貌原则

Abstract

chinesedietculture,withalonghistory,isrichandprofound,whichhasbecomea nimportantwindowfortheforeigngueststogetacquaintedwithchineseculture. chinesedishnamesonthemenuhaveagoodindicationforpeople.Itvividlyexpr ess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foodandgoodmoral.Atthesametime,asourcount ryincreasinglyhasinterfacedwithinternational,chinesedishesarebecomingm oreandmorepopularamongforeigners.

however,differentchinesefoodcookingways,richfoodcultureandprofessiona lstrongbringaboutdifficultiesfortranslation.Theapplicationsofpragmaticsin cludingfacetheoryandpolitenessprincipleintheareaofdiet.samely,advertise mentisancross-culturalactivity,soweshouldconsiderthepragmaticsprinciple bothinchineseandenglish.pragmaticsinvolvesvariousaspectsoftheroies,incl udingfacetheoryandpolitenessprinciple.

Keywords:chinesedishnames;Facetheory;politenessprinciple Theapplicationofpragmaticsinadvertisement

英语广告advertisement一词产生自拉丁语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而成功的商业广告是则是通过文字信息、非文字信息(如音乐、图片等)或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以期实现销售目的。然而,在广告所采取的各种形式中,语言一直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众所周知,广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如果翻译准确,则可使持两种语言的人成功地实现交际,达到商标的目的。反之,就容易

产生失误。

一、避免语用失误广告翻译的几点注意

1、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

(1)品牌的翻译避免直译上海产“白翎”钢笔,其英译为“whiteFeather”,在英语国家无人问津,其原因在于英语中有句成语“toshowthewhitefeather”意思是“临阵逃脱”,而“白色羽毛”象征

的是“胆小鬼”。其他例子还有:Dragon(龙牌卷闸),FangFang(芳芳牌唇膏),DabaosoD(大宝soD蜜),goldencock(金鸡牌鞋油)等等。

(2)“龙”的英语对应词“dragon”被定义为“alargefierceimaginaryanimal,usuallyrepresentedwithwings,alongtailand firecomingoutofitsmouth”。见到这个字,英美顾客只会联想到“邪恶”“、

凶猛”、“残暴”、“可怕”。试想谁会去购买这么一件“可怕”、“凶神恶煞”般的商品呢?

(3)避免中文广告中口号性的翻译

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是国际广告中不容忽视的大问题。不同的语言体系有不同的表达习惯,盲目套用必将阻碍原句语用意义的传递。“高高兴兴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这条标语是在中国非常常见,而且朗朗上口,被公众用于警示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在翻译成英文诗,若套用汉语结构形式,按字面意思译为:gotoworkhappilyandcomebacksafely!则不符合英语表达方式,使西语文化中人感到困惑。其实用“Drivecarefully!”或“goodluck!”等简单的释义,就可以清晰表达了。

2、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

比如说对于一则公益广告的翻译“Thieveslovecrowds;watchyourwallet,bag,camera?”,如果我们直接套用其表达方式译为“小偷喜欢拥挤的人群,注意你的钱包,手提包,照相机??”,就会使汉语读者感觉有些古怪。因为英语中是以提醒顾客从自

身保护入手,所以可以简单译为“谨防小偷”。

3、广告翻译应注意其禁忌tabbo

无论任何国家、民族都存在许多这样那样的忌讳,我们应给予必要的尊重,这也同时会影响到出口商品的销路问题。例如,英国人不喜欢大象、颇喜欢熊猫;意大利人和西班牙人喜欢玫瑰花,忌用菊花;比利时人最忌蓝色,认为蓝色是不吉利的凶兆;土耳其人绝对禁止用花色物品布置房间和客厅,他们认为花色是凶兆;日本人忌绿色,而印度人却

喜爱绿色。为了做好国际广告的翻译工作,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搞好促销就不得不特别留意并做到熟悉有关民族的文化常识。

二、结语

英汉广告的翻译不仅要求译者有着扎实的双语功底,而且还要知晓广告语言的特点。广告翻译中的语用失误,严重影响着交际效果和产品的销量。因此,中国的产品要走向世界一定要了解异国文化,在翻译过程中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的问题,方法可以多样化,手段可以现代化,减少语用失误,提高语用能力。

篇二:礼貌原则面子理论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伦理学呵文化学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7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首次从语用的角度来研究礼貌现象,提出了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理论,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释语义和语力之间的关系,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但是他无法解释清楚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的现象。对此Leech认为,出于对礼貌的考虑,人们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因此他提出了礼貌原则,其中包括六条准则:1.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宽宏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礼貌原则无疑是对语用研究的一种贡献,但对于礼貌的得体性没有予以充分考虑,其礼貌准则的“最大”“最小”“尽量”等提法显得比较极端。于是有了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theory)。他们认为,所有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1987:61)。面子有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消极面子(negativeFace):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对自身公开形象得到赞许的需求。他们又认为,人们言谈中的言语行为都是一些所谓的“威胁面子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们的话语总会不同程度地使对方或自己一方的积极和消极面子受损。因此,在交际中,人们就会采取相应的正面礼貌策略,负面礼貌策略和间接礼貌策略来保全对方和自己的面子。brown和Levinson也认为“面子”具有普遍性,但在特定环境下他又应该受到该文化规则的制约。Leech也指出“礼貌原则”的各准

则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不同。在文明社交中,交际者必须注意顾及彼此的面子。

说到“面子”一词,它来源于汉语,西方社会学家从50年代才开始研究这一现象。戈夫曼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它是个人自我体现。交际中既要尊重别人的面子,又要考虑自己的面子,礼貌就成了一种有效的语用手段。人们遵循的往往是“求同准则”,即以接近为基础的策略,通过表明自己与对方之间某些方面的共同之处来满足对方的积极面子,或以回避为基础的策略,即通过承认并尊敬对方的消极面子需要,不干预对方的行为自由来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如果违犯了这些准则与策略,就会让人觉得“丢面子”、“丢脸”。例如:A:whatdoyouthinkofmyskirt?b:weⅡ,thecoloris

beautiful.b的回答十分巧妙,他可能不太喜欢A的裙子,但他没说“Idon’tlikeitata11.”而是采取了回避策略,这样避免了冲突,给A 留了面子。

面子是礼貌原则中极其重要的一个概念,brown和Levinson把模糊限制语视为可维护面子的策略之一。例如:①Tosomeextent,thepaintingisbeautiful.②Youarewrong,itseemstome.第一个例子中,借助于模糊限制语“tosomeextent”发话者避免了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遵循了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原则,从而维护了另一方的积极面子。第二个例子显然是发话者在批评另一方,但“itseemstome”这一直接缓和模糊限制语使发话者的陈述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听话者

的积极面子得到了维护。再来看下面这个例子:heismoreorlessthemostrespectfulpersoninthisfield.“moreorless”属于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它的使用暗示着发话者无意将自己的意愿强加在听话者身上,是对听话者消极面子的一种维护。

礼貌为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所需要考虑的因素,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如委婉语还有避免粗俗,避免忌讳的作用,低调陈述还有审慎地做出评估和判断的作用。而社会差异,文化取向,价值取向之差异必然会导致礼貌原则的差异。即便如此,有一点是肯定的:人类言语交际如若获得成功,礼貌原则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因其与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相一致。

篇三:讨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礼貌原则对比研究

论文关键词:礼貌原则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论文摘要:礼貌原则是人们在社会

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的原则。然而中西方文化价值、自我观以及语言间接程度的差异导致了

礼貌原则差异的存在,从而影响了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与文化密切相关,语言

是文化的载体,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在社会言语交际中,必须遵守一条原则

——礼貌原则。礼貌是各社会、各群体共有的普遍现象,是人们交际活动的基本准则,是维

系人际和谐的工具和手段,是实现人与人之间成功交际的基本条件,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

标志。但不同语言和文化的国度有不同的礼貌表达方式,深刻理解中西礼貌原则的差异及其

渊源,有利于跨文化交际双方增进文化交流,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保证跨文化交际的顺利

进行。一、中西方礼貌原则概述美国语言学家grice(1967)提出了著名的言语交际中

的会话合作原则(c00pemtivenciple)。他认为在所有的语言交际中,说话人与听话人都有一

种默契和合作,使整个谈话过程所说的话符合交谈的目标和方向。其内容体现为合作原则的

四准则: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英国语言学家IJeech于l983年在gce

的“合作原则”基础上,提出了另一条语用原则——礼貌原则。“礼貌原则”概括地说就是,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把不礼貌信念的表达减弱到最低限度。具体包括六条准则:得体

准则(1.actma)【im)、慷慨准则(geneIosh蜘m)、赞扬准则(Appmhtionma)【im)、谦虚准

则(哆ma】【ill1)、一致准则(A脒Intma】【irI1)和同情准则(lhymaD【ilTI)。尽管IJeech

提出的礼貌原则的各准则在不同程度上适用于各种文化,但是不同社

会间的文化取向、价值

观、思维方式不同,所以不同文化对各个准则的选取侧重会有所不同。顾日国先生根据汉语

言文化中的礼貌特征,在Leech的理论框架基础上于l992年提出汉语礼貌五准则:贬己尊人

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二、英汉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若将Leech的礼貌原则与顾日国的产生在中国文化基础上的礼貌准则相比较,我们便会发现

二者的共性即是各个社会的普遍现象。在礼貌原则的指导下,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社会人

际交往中都努力变得更加礼貌起来,都渴求自己能够被别人接受。我们在承认礼貌普遍性的

同时必须认识到其相对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各个国家和民族,实现礼貌的方法以及在礼貌

的判断标准上存在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是在社会、历史、人文、地理等多种因素的长期影响

下逐步形成的。正是这些因素使得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对礼貌原则的运用和侧重有所不同。

[1][2][3][4]下一页1.贬己尊人准则与谦虚准则

谦虚准则相当于汉语中贬己尊人准则的一部分,即以贬己来抬别人,指以尽量缩小对自己的

标榜为准则。然而汉英礼貌原则由于产生于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在跨文化语用研究中,对

于同样的礼貌现象会存在不同的解释和反应。在汉语言文化中,贬己尊人准则是核心。在谈

到自己或和自己有关的事的时候要“贬”要“谦”,而谈到听者或者和听者有关的事的时候就

要“抬”要“尊”。“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但是中国人的“谦虚”与Leech提到的谦虚准

则在本质上是不同的。汉语中经常听到“一点薄礼,略表心意,不成敬意”、“粗茶淡饭请海

涵”、“鄙人拙见”、“不敢当”等类似的客套话,真正把对自身的贬损夸大到最大程度,以此

来表示礼貌。西方社会的人们馈赠礼物时,会直接表达自己精心挑选的礼物得到对方喜欢、

欣赏的希望,如“Ithinkitubeuset0y0u.”或“Ih0peyou’ulikeit.”出于礼貌,接受者

会当场打开礼物表达自己的喜爱之心和感激之情。另外,中国人和西方人受到赞扬后的回应

也存在很大差异。当受到称赞时,西方人会欣然接受,说“anky0u”,避免损害对方的积极面

子,符合礼貌准则。中国人受到别人赞扬时,往往是否定对方的赞美之词,贬低自己,以示

自谦。如“哪里,哪里”、“不敢当”、“我做的还不够好”等。而这种答辞在英美文化中却被

看作是虚伪、缺乏自信的表现,使西方人感到自己的话被直言否决而认为对方不讲礼貌。因

此如果按汉语思维习惯与西方人交流,则必定会造成交际失败。[!--empirenews.page--]

2.称呼上的差异上一页[1][2][3][4]下一页中国人“上下有异,长幼有序”的观念在称呼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使用称呼语时应考虑听话

人的职业职务、年龄、性别、谈话场合以及同谈话人的关系等因素。如“王主任”、“刘老师”、

“张经理”、“李医生等。并且人们非常重视用自称和他称来体现礼貌。如他称:贵姓、高见、

大作等;自称:鄙人、卑职、拙见等。而英美文化中的称谓模式主要是称谓词mr./mrs./

miss./.+姓,如biug砒es,姓为gates,名为biu应称其为mr.gates。汉语文化中所

讲究的“长幼尊卑贵贱”之分在家庭内部也有充分体现。在家庭成员中有叔、伯、姨、姑、

兄、弟、姐、妹等表示辈分的称呼语。若直呼姓名则认为是不礼貌的甚至是冒犯的。在崇尚

平等的西方文化中无论地位和职位高低,人们更愿意相互直呼其名,同辈的兄弟姐妹也不例

外,这体现了朋友式的亲密关系。另外,汉语的称呼中经常出现“老”字,因为“老”是经

验和知识的象征。“老司树’、“老爷爷”、“赵老”等称呼体现了对年长者的尊重。这在西方是

无礼的,人们无法容忍。西方人害怕“老”,因为这意味着“孤独、痛苦、成为负担”。他们

不愿意用“老”这个词,尤其是女性,最不愿意被问到的就是“h0woldarey0u?”三、中

西礼貌差异的渊源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享有不同的文化系统和礼貌用语系统,由

于文化障碍所导致的信息误解,使得交际中经常出现礼貌用语的语用失误。其根源在于不同

的文化对于礼貌原则的理解和遵循程度是不同的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文化价值差异

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我国素有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之称,长期以来提

倡“礼”的精神思想。“礼”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个重要组成部分。“谦虚”是中国人的

美德,中国人的“谦虚”主要体现在“卑己尊人”上,这是在中国特定的文化环境下“礼”

在交际中的具体体现,意味着贬低自己,抬高别人。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

出得体准则,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是礼貌的。因此,西方人

对恭维往往表现出高兴与感谢,采取一种迎合而非否定的方式,以免显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

令人难堪。中国人则大都习惯否认,提倡“谦虚”和“卑己尊人”,但这种做法却会给西方人

带来面子威胁。中国人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更重要的是维系人际关系,形成和谐社会。而西方

人注重的是利用语言来表现个体的存在和价值。上一页[1][2][3][4]下一页

2.自我观差异西方社会崇尚个人奋斗和个人价值,西方人所持有的是独立的自我观,这

种自我观具有相对独立和固定的内核,因此,西方人在交际中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总是从

个体主义立场出发,强调个人的面子。他们认为尊重个人的自由权利和独立是礼貌的,反之,

则是不适合的,甚至被认为是粗鲁的。而中国人所持有的是依附性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没

有相对稳定的内核,他人和自我的关系相对不是那么清晰、分明,自我的内核依照自我和他

人的关系而定,只有当自我被放在适当的社会关系中才会有意义,才会变得完整。汉文化人

非常重视以及参与个体与团体的关系,注重集体荣誉感,在交际中,往往从集体主义文化观

出发,强调群体的面子。因此,不断给宴请的客人夹菜以表示热情,叮嘱生病的朋友添加衣

物、按时吃药以表示关心等等在汉语言文化中是礼貌的表现,但在英语文化中却被看作是侵

犯个人自主的行为。[!--empirenews.page--]3.语言间接程度差异在交际中人们并

非总是在句法或词汇上直截了当地表明说话者的意图,而是让听话者去意会其深层的寓义即

“言外之意”(i呷licatlⅡ℃)。语言使用中的这种“拐弯抹角”的现象就是语言的间接现

象(indirecⅡess),它普遍存在于语言中,具有共性,但每一种语言又有其独特的表达方式。

一般说来,礼貌程度与话语的间接程度成正比,话语越间接,语气就越委婉,给听话人留的

余地就越大。正如【eech所说,我们可以保持同一命题的内容,而只须增加这个命题言语行

为的间接性,便可以使该命题越来越礼貌。但是我们不能一概以话语表达的间接程度来确定

话语的礼貌程度,因为中西方在直率的概念上有一定的差异。英语文化属于低语境文化,人

们通常会直接、明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因此交际双方不论在批评、邀请、馈赠或拒绝时,

一般都直截了当。他们的语言直接、直率、肯定。汉语言文化是高语境文化,人们往往使用

间接的、隐含的语言来沟通。只有明确说话时的情景并借助肢体语言、空间语言以及上下文

联系后,接受者才能弄清对方所要传达的信息、观点或意见。当中国人想说“不”而不表示

“不”时,或受到赞誉却不直接接受时,西方人迷惑不解。正是这些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间接程度的差异,增加了中西方人际交往的困难。四、结语礼貌是社会现象,具有普遍性,也是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不可回避的现实。礼貌又具有文化特征,不同文化对礼貌言语行为会采用不同的准则和策略,赋予礼貌不同的内涵。由于中西方两种文化的巨大差异,导致了中西方礼貌原则及策略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重视并尊重这些差异,正确使用礼貌原则,掌握礼貌用语,避免语用失误,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以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

面子理论

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张燕--维普资 谈中西礼貌原则 On Chinese and Western Politeness Principles 浅谈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研究 论文关键词:中西方礼貌原则差异对比 论文摘要: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 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 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Levison的“面子论”及Leeeb的“礼貌原则”。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Borwn&Levi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J。但Brown&Levi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politeness)。“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列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如:“Agree,Ihaveal~waysbelieved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面子的“独立”方面就是消极面子,Levison把它称之为消极礼貌(negativepoliteness)。实施消极面子的方略主要有:最低限度地推测别人的需求和兴趣,不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给别人以充分选择的余地。比如向别人建议时,可能会说“I?denjoygoingoutfo rcofee,butIimagineyouareverybusy.”实施消极面子的所用方略的关键是不强加于人,使对方享有充分的自由和独立。在现实生活中,交际行为大都是威胁面子的,有时威胁积极面子,比如对别人的观点看法表示反对,抱怨或指责他人工作干得不好,有时说不敬的话或忌讳语电是对积极面子的威胁,这是因为说话者不顾及他人的社会价值。有时一些行为会威胁消极面子,比如命令、请求等,如果对方按照命令或请求去做,就等于他自己的行为自由受到了阻碍,受到了别人的强加。为了避免或减少对面子的威胁,并使正常交际进行下去,说话者要为自己和对方的面子作出一定的努力,这就是礼貌。 2.中国文化中的礼貌概念 许多中国学者对礼貌现象也进行了研究,并提出自己的观点与理论。顾日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礼貌”包含四个基本概念:尊敬、谦虚、热情、文雅(respecftulness,modesty,attitudinal,warmth and refinement)。尊敬是个人积极肯定别人的面子、社会地位;谦虚可以被看做是贬低自己的另外一种说法;热情是个人对别人表现出友好、关心;文雅是选用雅语,禁用秽语。何兆熊认为与B&L的面子相比,“尊敬”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_0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篇一: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摘要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来华外宾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菜铺上的菜名对人们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它传神的表达出菜本身的特点和美好寓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菜越来越受外国友人的亲睐。但由于中国饮食烹饪方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相关专业性强,因而容易导致中国菜名的英译错误。同样的,英语广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包括面子理论和

礼貌原则。关键词:中国菜名; 面子理论;礼貌原则Abstract Chinese diet culture, with a long history, is rich and profound, which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window for the foreign guests to get acquainted with Chinese culture. Chinese dish names on the menu have a good indication for people. It vividly expre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od and good moral. At the same time, as our country increasingly has interfaced with international, Chinese dish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foreigners. However, different Chinese food cooking ways, rich food culture and professional strong bring about difficulties for translation. The applications of pragmatics including face theory and politeness principle in the area of diet. Samely,advertisement is an cross-cultural activity ,so we should consider the pragmatics principle both in Chinese and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研究 篇一: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来华外宾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菜铺上的菜名对人们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它传神的表达出菜本身的特点和美好寓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菜越来越受外国友人的亲睐。 但由于中国饮食烹饪方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相关专业性强,因而容易导致中国菜名的英译错误。同样的,英语广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包括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关键词:中国菜名;面子理论;礼貌原则 Abstract chinesedietculture,withalonghistory,isrichandprofound,whichhasbecomea nimportantwindowfortheforeigngueststogetacquaintedwithchineseculture. chinesedishnamesonthemenuhaveagoodindicationforpeople.Itvividlyexpr ess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foodandgoodmoral.Atthesametime,asourcount ryincreasinglyhasinterfacedwithinternational,chinesedishesarebecomingm oreandmorepopularamongforeigners.

however,differentchinesefoodcookingways,richfoodcultureandprofessiona lstrongbringaboutdifficultiesfortranslation.Theapplicationsofpragmaticsin cludingfacetheoryandpolitenessprincipleintheareaofdiet.samely,advertise mentisancross-culturalactivity,soweshouldconsiderthepragmaticsprinciple bothinchineseandenglish.pragmaticsinvolvesvariousaspectsoftheroies,incl udingfacetheoryandpolitenessprinciple. Keywords:chinesedishnames;Facetheory;politenessprinciple Theapplicationofpragmaticsinadvertisement 英语广告advertisement一词产生自拉丁语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而成功的商业广告是则是通过文字信息、非文字信息(如音乐、图片等)或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以期实现销售目的。然而,在广告所采取的各种形式中,语言一直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众所周知,广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如果翻译准确,则可使持两种语言的人成功地实现交际,达到商标的目的。反之,就容易 产生失误。 一、避免语用失误广告翻译的几点注意 1、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 (1)品牌的翻译避免直译上海产“白翎”钢笔,其英译为“whiteFeather”,在英语国家无人问津,其原因在于英语中有句成语“toshowthewhitefeather”意思是“临阵逃脱”,而“白色羽毛”象征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关于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前人做出了大量研究。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莱斯1967年提出了"合作原则"。他把说话者和听话者在会话中共同遵守的原则概括为量的准则、质的准则、关系准则和方式准则。20世纪80年代,英国语言学家利奇在格莱斯"合作原则"的基础上,从修辞学、语体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着名的"礼貌原则",其中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其核心内容为:尽量使自己吃亏,而使别人获利,以取得对方的好感,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并使自己从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礼貌原则"和"合作原则"相辅相成地运用于人们的日常交际中,对语言的使用有很广泛的描述力,是人们在会话中尽力遵守和维持的策略。礼貌既是一种普遍现象,为各社会群体所共有,又是一种个性化的交际原则,受制于不同语言群体的不同文化背景。因此,"礼貌原则"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灵活性和多样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如果说话者与听话者的文化价值观有很大差异,甚至彼此完全不能接受,礼貌的话语可能伤害对方,从而导致交际失败。因此,在成功的跨文化交际中,双文化比双语言更加重要,因为,词只有在它们使用的文化中才有意义。 中西方两种文化有着不同的礼貌评判标准和实现方略。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谦逊准则要求人们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尽量贬低自己。西方文化则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赞扬可以避免损害对方的面子,因而是礼貌的。因此,西方人对恭维往往表现出高兴与感谢,采取一种迎合而非否定的方式,以免显露出与恭维者不一致,令人难堪。中国人则大都习惯否认,提倡"谦虚"和"卑己尊人",但这种做法却会给西方人带来面子威胁。汉文化中的"礼貌"植根于儒家"礼"的传统,强调"贬己尊人"和"中庸",提倡谦虚;而西方文化深受西方自由平等思想传统的影响,强调个体和个人价值,提倡个人的自信和实事求是的态度。不同的文化心理和礼貌方式影响到英汉两种语言的跨文化交际。如果把一些汉文化认为极礼貌、极客气的词语带入英语会话,如:"请光临寒舍"等,只能使以英语为母语的受话人感到莫名其妙。这样做虽然遵守了谦逊准则,但却会影响交际的顺利进行。 此外,西方人所持有的是独立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具有相对独立和固定的内核,因此,西方人在交际中注重个人隐私和独立,总是从个体主义立场出发,强调个人的面子。而中国人所持有的是依附性的自我观,这种自我观没有相对稳定的内核,他人和自我的关系相对不是那么清晰、分明,自我的内核依照自我和他人的关系而定,只有当自我被放在适当的社会关系中才会有意义,才会变得完整,因此,汉文化人非常重视参与以及个体与团体的关系,注重集体荣誉感;在交际中,他们往往从集体主义文化观出发,强调群体的面子。中国文化自我观的另一个特点是以家族血缘为尺度,在交际中遵守近亲准则。例如,中国人在交际时喜欢问人私事,或毫无保留地披露自己的私事,因为按中国的礼貌传统,了解私事是交际一方为了缩短和对方的横向距离而做出的一种势力,表示把对方定位在一个离交际主体相对较近的位置。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摘要:跨文化交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文化差异可能会造成沟通障碍。为了改善跨文化交际,有必要研究可以应用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理论。面子协商理论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法,能够有效地解决跨文化交际中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简要介绍面子协商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分析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探讨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面子协商理论;沟通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研究】 1.言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因为不同文化所拥有的社会期望和习惯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为了改善跨文化交际,有必要研究可以应用于跨文化交际的理论。 面子协商理论是一种有效沟通的方法,它能够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地解决问题。面子协商理论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沟通,强调彼此的尊重和理解,以减少沟通中的冲突。因此,本文将重点关注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探讨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运用。 2.子协商理论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面子协商理论是一种有效沟通方法,它源于1990年代后期,由美国社会学家Dr. Maria G. Rodriquez提出,主要探讨跨文化差异在沟通过程中的影响以及克服跨文化沟通困难的方法。

面子协商理论的基本原理是以双方的利益为基础,强调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通过沟通来破除文化的鸿沟。实现双赢的目的,找到多样的折衷方案,达成双方能够接受的解决方案,以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和对抗。 面子协商理论的主要特点有:1)双方尊重:强调尊重他人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推崇双方合作,避免文化冲突;2)社会知识:认识到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念及相关社会知识;3)沟通主动性:双方都担负起沟通的责任以及解决问题的主导地位,尊重彼此的利益;4)多样的折衷方案:寻求一种能够满足双方可接受的折衷方案,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冲突。 3.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面子协商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跨文化交际需要双方都尊重、理解对方的文化,面子协商理论可以帮助双方了解对方的价值观,避免文化冲突,营造一个融洽的氛围,增进彼此的相互理解。 面子协商理论能够帮助跨文化交际者合理分配权力,提高沟通的双向性,有效管理沟通层面的文化冲突,实现双赢。同时,面子协商理论还可以有效促进双方的沟通,寻求一种能够双方都接受的折衷方案,减少沟通中的冲突和紊乱。 4.论 跨文化交际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文化差异的影响,可能会造成沟通障碍。面子协商理论是一种有效沟通方法,它可以有效地解决

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的非对称性研究

礼貌是语用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一种复杂的社会和文化现象,其核心是面子。国内外的许多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在西方,礼貌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初。最具影响力的理论是Leech的礼貌原则以及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随着礼貌理论的发展,Ron Scollon 和Suzanne Wong Scollon提出整体面子系统的概念,并强调面子的双重性,对称性以及非对称性。在中国,顾曰国的研究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他首次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礼貌原则。本文所应用的理论包括:文化与礼貌,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以及RonScollon和Suzanne Wong Scollon的礼貌原则。三个理论紧密结合从整体上构成论文的理论基础。文化和礼貌密不可分。礼貌是文化的基础,没有文化,人类无法生存。基于文化的不同,在同一种文化中视为礼貌的行为在另一种文化中可能是不礼貌的行为。因而导致了礼貌行为的非对称性。礼貌策略随着文化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为了增进跨文化的交流,研究礼貌理论和策略是非常必须的。礼貌作为语用学理论,首次被Brown和Levinson系统化。无论何种文化,面子都是礼貌原则的核心概念。因此,Brown和Levinson礼貌理论的核心是面子。他们把面子定义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随着礼貌原则的发展,Ron Scollon和SuzanneWong Scollon指出面子是一种系统。并从面子的双重性和面子系统的角度来分析面子理论。本文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礼貌原则进行研究,分析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是否与中国大陆的礼貌使用原则相一致,以及Ron Scollon和Suzanne Wong Scollon 的面子系统是否真正地对跨文化交流有益。本文采用数据统计的方法对Brown和Levinson,Ron Scollon和Suzanne Wong Scollon的礼貌原则在中国的适用性进行了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来收集语料。调查对象共180人,分别来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并接受过不同层次的教育。本文中的调查问卷围绕Brown和Levinson的礼貌原则以及Ron Scollon和Suzanne Wong Scollon的面子系统而设计。依据调查问卷所得数据,通过分析中外被调查对象所采用的礼貌策略的频率分布,探讨了中外礼貌策略的差异,并指出礼貌原则非对称性的内在原因,即:信息非对称。信息非对称是一个经济术语,指的是交际中的一方拥有比另一方更多的信息。信息非对称导致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如定式,偏见,文化休克等。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非对称性特点体现在:人际关系,文化语篇以及非语言交流等几方面。本文强调了跨文化交际中礼貌原则非对称性的礼貌策略,以及非对称性的礼貌策略给我们的启示,目的是:使我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提高对信息非对称性的重视,尽量减少交际双方的误解,成功地进行交际。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与面子研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与面子研究 作者:杨柳青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11期 【摘要】礼貌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本文旨在介绍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与面子的研究情况。从跨文化交际的背景、礼貌与面子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发展情况三方面进行阐述,进而说明学习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礼貌原则对跨文化交际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礼貌面子跨文化交际 一、介绍 语言作为展现人类与众不同这一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能够让人们传达与接收信息。很多研究学者指出语言的一个重要的宏观功能是可以有效地掌控人际关系。在语言学中,这一观点已经通过礼貌原则被深入地探讨过。 二、跨文化交际的背景 跨文化交际(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这一领域起源于美国,之后它从学术领域一路拓展到了日常会话中。以跨文化交际为关键词在美国国会图书馆中进行搜索,相关的书籍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在此之后相关的馆藏又有了实质性的增加。Edward T. Hall被普遍认为是跨文化交际这一领域的奠基人。跨文化交际这一概念曾出现在了他的一部具有影响力的作品《无声的语言》中,书中他就强调交流形成了文化的核心。这与Franz Boas的观点一致,与此同时Hall 用更加复杂的方法讨论了文化就是交流,交流就是文化(‘culture is communication and communication is culture’)这一观点。早期关于跨文化交际的出版物可以被清晰地划分为三类:一是关于军队的;二是关于商业的,尤其是日本—美国;三是关于传教和宗教研究的,直到现在这三类仍是跨文化交际相关出版物的主流话题,只是变得更加趋于多样化。 三、礼貌 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关于提升礼貌这一概念的研究。大部分的研究都在区分我们平常所说的表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礼貌’和语言学中用来描述谈话者如何处理交流过程中关于面子这一问题的‘礼貌’。有一份历史考察分析了我们平时所说的‘礼貌’。‘礼貌’起源于汉字‘礼’。研究学者认为‘礼’最经典的解释是孔子(551-479)提出的,但它与之后出现的‘礼貌’却不一样。直到两三百年后,‘礼’等同于‘礼貌’才被广泛接受,意为说到‘礼’(即‘礼貌’),就是让自己谦逊的同时尊重他人。放低自己,尊重他人一直是‘礼貌’现代释义中的关键词。

交际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及其交际中的运用

交际礼貌原则礼貌原则及其交际中的运用 人与人之间的交际,必然存在一定的目的,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必然需要遵守一定的原则,采取一定的策略。礼貌原则是不容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西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六个准则: 策略准则,是指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该原则是人们交际时最经常采用的准则,它构成了英语语言文化礼貌原则的核心。这与西方的文化是息息相关的。在西方,人们普遍比较重视自我,隐私权等个人权利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所以,在交际中维护这些较受重视的权利就要求人们注重一定的策略。 慷慨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如果在一次交际中只有一方受益,另一方没有任何层次上的受益,那么,这样的交际是很难维持下去的。 赞扬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加对他人的赞扬。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夸奖,在交际中适当而真诚的夸奖能使人心情愉悦,创造和谐的交际氛围,从而使交际顺利进行。 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在交际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夸大自己,炫耀自己,会令对方感到不悦,不利于交际的进行。 赞同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每个人都渴望被赞同被认可。在交际中,应当学会赞同对方。先表达相同的意见,再表达不同的意见,才能更容易被接受。 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良好的交际氛围是交际成功的前提,对他人的厌恶不利于交际的

进行,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就要遵循同情准则。 Leech的礼貌原则总结了西方交际的一些准则,是很典型的概括。然而,中国的文化决定了其交际原则有自己的特色。 顾日国先生在《礼貌、语用与文化》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中国传统意义上的“礼貌”包含四个基本概念:尊敬、谦虚、热情、文雅。在这四个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结合Leech的礼貌原则,提出了适合于现代汉语的几条中国式的礼貌准则;“自卑而尊人”与贬己尊人准则;“上下有义,贵贱有分,长幼有等”与称呼准则;“彬彬有礼”与文雅准则;“脸”、“面子”与求同准则;“有德者必有言”与德、言、行准则,得体准则,慷慨准则,和求同准则。 虽然中西方礼貌原则不尽相同,却都受到语境的约束。在一定的语境中显得礼貌的话语,在其他语境中可能显得不够礼貌或过分礼貌;对说话者一方来说是礼貌的行为,对听话者一方来说却不一定感到礼貌。例如:中国人一般认为对别人表示关心、热情是礼貌的表现,相互询问一些情况可以缩短彼此的距离。因此在初次见面时会互相询问对方的年龄、收入、职业等等。但是这在英语为母语的国家里则往往被看做是对个人隐私的侵犯。 语言礼貌是个动态的过程,存在于现实的交际中。言语行为是否礼貌要受到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这两个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仅仅能说一口流利的外语是不够的,要结合语境,使自己的语言得体、有礼。 为了交际的顺利进行,我们应该加强这样一种意识:汉文化重视谦逊准则,而西方文化则突出得体准则。这一点从日常生活的例子中可略见一斑。 在日常生活中,恭维别人或是被别人恭维是司空见惯的,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恭维的应答却是不同的。You are verybeautiful,(你很漂亮。)汉文化注重谦逊准则,要求人们尽量减少对自己的表扬,尽量贬低自己。所以,中国人对这句话的应答往往是谦恭的,或是否认的。西方文化则认为欣然接受对方的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 在不同文化中,礼貌是一种基本原则,也是文明交流的基本保证。礼貌原则可以指导个人在不同民族文化传统中遵守的礼仪,以避免在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问题。随着全球化正在加速发展,跨文化交际也越来越重要,理解不同文化文明的礼貌原则显得尤为重要。 在跨文化的情境中,个人的礼貌表现可以给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带来更多的愉快感和信任感。这可以防止文化冲突和对触发这些冲突的文化差异的无知。此外,礼貌原则还有助于改善跨文化沟通的效率,使得交流变得更加有效,提高跨文化的信任,以及改善跨文化的工作效率和服务。 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主要包括:一是文化尊重原则,尊重与自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尊重他们的传统和习俗,并尊重他们的文化自信心;二是礼貌对话原则,即在口头沟通中,对对方进行尊重和礼遇,避免言语伤害;三是共赢原则,通过跨文化交流,让双方都能受益,实现跨文化交流的真正价值;四是宽容原则,即在交流中,要有耐心,及时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接纳不同的观点,拓宽思维活动空间。 在实践中,跨文化礼貌原则也表现为礼仪、行为和情感礼遇等多种问题,如正确礼节礼仪表示,比如在跨文化交流中,男士需要扶老人椅子,女士应该把衣服叠好,男士不要弱智女士,女士需要保持温婉的态度等。其次,在行为举止方面,应该遵守并维持文化传统,如在中国,人们需要在会面中要礼貌微笑,双方谈判要避免高声斗嘴,

保持温和的礼貌态度等。最后,在情感表达方面,避免使用讽刺性、指责性等不礼貌的语言,做到“相互尊重、不攻击”,以及“虚心听取、友善沟通”,以礼尚往来,理解对方的情绪体验。 综上所述,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对缓和跨文化交流中可能出现的冲突和问题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跨文化交流,就必须认真遵守礼貌原则,并在实践中有效地运用礼貌原则的各种规则,以保证跨文化交流的顺利进行。

解读跨文化交际中“面子”问题的奥妙

解读跨文化交际中“面子”问题的奥妙 摘要:全篇通过对中西“面子”的文化内涵、理论渊源及其理解差异的对比,结合 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某些观点,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由于“面子”问题而产生误解 的原因,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失败。 关键词:面子文化交际差异克服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在现代生活中,许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都会因为“面子” 不成而导致交际失败。“面子”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们到底该如何解读其 中的奥妙,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呢? 一、关于“面子”的研究 中西方各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渊源。中国人的“面子”源于中国历史悠久 的“礼”。尽管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不同,他们都相互依存,只要不超过“礼”的界 限就为适度,社会就能达到“和合”。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就明白了自己的社会角 色地位(此为“正名”),就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言语就顺达了(此为“言顺”)。否则,便是“名不正,言不顺”,就是“失礼”,就会“丢脸”,就是“大逆不道”。同时,中国又是一个以群体为主要取向的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们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维系社会关系至高无上。“谦虚”及与之相 适应的“卑己尊人”的礼貌行为是人人所崇尚的。顾曰国在《礼貌用语与文化》(1992)一文中总结出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礼貌准则,主要有四方面的含义,即 尊重他人、谦虚、热情、文雅得体。归结起来也可分为三项:贬己尊人,热情周到,言行得体。这些准则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融 洽着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呈现和合的景象。而这种景象,于全社会为“礼”,于个人则为“面子”。 相对于国内,国外已经有了Leech的“礼貌原则”(the Politeness Principle,简 称PP)和“讽刺原则”(the Irony Principle,IP)、Brown and Levinson 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或称“面子威胁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s,FTAs)以 及作为这些理论的基础的Grice的“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CP)和 他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等影响较大的理论。 Leech是在提出两对称之为“自身”(self)和“他人”(other)、“惠”(benefit)和“损”(cost)的概念后,推出自己的礼貌准则的:1、策略准则和得体准则 (Tact maxim);2、宽厚准则(Generosity maxim);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5、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 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这些准则的作用在于它们解释了为什么有的 话语比较礼貌、有的不那么礼貌。这六条礼貌准则又可归纳为三项:1、损惠准 则(得体,宽宏);2、褒贬准则(赞誉,谦逊);3、求同准则(一致,同情)。它们传达的意义更为明确: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往往有意违背合作原则,而使话语 变得委婉含蓄,以期达到减低贬损、增加褒惠,最终取得求大同的效果,以使正 常交往顺利进行。 Brown and 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fman的定义基础上,根据Goffman的 理论,面子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但Brown and Levinson的面 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他们根据个人需要 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 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 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跨文化语境下礼貌用语比较思考-最新范文

跨文化语境下礼貌用语比较思考 英文电子商务信函是对外贸易交往的重要沟通方式之一,在对外商务活动中,如何得体地向对方提出请求对于面子观念极重的中国人而言显得尤为重要。语用学理论的提出,如言语行为理论[7][8](P7-17)、会话原则、面子理论[9]、礼貌原则[10]等,为广大学者研究请求策略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相继出现了诸如Gibbs、Blum-Kulka、Liao等的研究。[11][12][13] 他们的研究成果对跨文化语用失误及跨文化交际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关于商务人士请求言语策略的研究并不多见,主要有苏文妙基于文化价值观与交际风格对英汉请求言语行为的对比研究,敖世翠对英语中介语请求言语行为的调查研究,易之对请求言语行为在中英文化中的差异分析等。[1][2][3] 言语策略的实施与社会文化有极为密切的关系,作为国际商务交流中普遍使用的沟通方式,电子商务信函深受跨文化差异因素的影响。建立关于请求言语策略的跨文化对比框架对研究中外请求言语行为的异同很有必要。本文将从语篇层面入手,借用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对中美两国的电子商务信函的请求策略使用差异进行描述和分析。一、理论背景 “面子保全论”是Brown和Levinson在Golfm-an“面子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的礼貌模式,该理论认为在人际交往中要尽可能地采取一些策略,不伤害双方的面子。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理论,请求言语行为从本质上来说具有面子威胁性,请求策略的使用得当与否

将影响到交际双方的关系进展。[14](P49) 请求行为的发出者会出于对接受方面子的考虑或者避免强加意愿给对方,而对自己的请求言语行为表现出犹豫不决。[15]由于请求行为可能对需求的提出造成潜在的干预,请求行为的发出者有必要采取合适的策略降低强加程度,从而顺利实现请求意愿,礼貌策略因此被广泛运用于请求言语行为中。语言交际中礼貌是言语者满足面子需求所采取的理性行为,为了保住言谈双方的面子,使用礼貌语言对于双方谈话的进展极为关键。Leech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会话交际的礼貌原则,他认为人们在礼貌会话中往往遵循礼貌策略,努力缩小自身与他人之间的分歧,以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10] 顾曰国根据我国社会现状提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礼貌原则,即贬己尊人准则、称呼准则、文雅准则、求同准则和德言行准则。这些言语行为理论准则对请求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日常交际中大量使用的三种主体请求策略的提出,即:直接策略、习惯性间接策略和非习惯性间接策略[11],也为广大学者研究请求言语行为提供了借鉴。国外学者对跨文化语用研究十分普遍,以Blun-kulka和Olshtain为代表对跨文化言语实现模式的研究,通过对八种语言与文化中请求与道歉两种言语行为的分析,探索了言语行为实现中的语用原则及特征。[12][16] 而国内目前有关英文电子商务信函跨文化语境下请求策略的对比研究并不多见。事实上在跨文化交际背景下,不同社会或个体在语用或社会语言规则的使用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必须熟悉交际

面子和礼貌理论视角下中美谈判者的谈判风格研究

面子和礼貌理论视角下中美谈判者的谈判风格研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区别于其他民族,有其独特性。而“面子”观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如何使跨文化商务谈判得以顺利进行并且取得圆满便成为中美谈判者急需解决的问题。国内外有很多学者对此问题作过研究,但是有关面子问题对谈判的影响研究却甚少。 本文就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视角下中美谈判者谈判风格的不同进行了比较 细致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如萨莫瓦、霍夫斯泰德,布朗、斯考伦、贾文山,顾曰国,胡先缙等人有关文化、面子以及一些有关谈判的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三个假设。1.在商务谈判中,中美谈判者都注重维护集体面子。2.和美国谈判者相比,中国谈判者更注重把脸面和地位紧密联系起来。 3.中国谈判者在维护利益和自己脸面时和美国谈判者一样直截了当。为了验证假设,作者设计了调查问卷,分发给150位有谈判经验的谈判者,并收集了110份有效的问卷。110份的问卷调查结果基本证实了提出的假设,说明了中美谈判者在对面子问题的认识及处理方式确实是不同的。中国谈判者比美国谈判者更在乎维护面子,当集体面子和个人面子发生冲突时,中国谈判者更多的选择维护集体面子,而美国谈判者则过多的关注个人面子;中国谈判者习惯性地把面子与地位联系在一起,地位越高,面子越大,而美国谈判者则采用一种随意的态度,讲求人人平等;大多数的中国谈判者在谈判中表现得很谦虚只为维护双方的面子,美国谈判者则更为自信乐观。 通过分析问卷调查,作者也发现了一些新的观点。第一,中国是一个讲求面子的国家,这在日常生活和交际中表现得极为明显,但是在商务谈判中,当经济利益与面子发生矛盾时,很多中国谈判者会将面子放在次要位置。第二,在中国,谈判者的社会地位越高,在商务谈判中就越讲究维护面子。第三,中国谈判者也有一小部分在谈判中采取直截了当,坚决的方法面对冲突和争辩,也有小部分的美国谈判者重视集体面子和致力于建立和维护双方关系,提倡友好合作精神。 根据问卷调查结论,论文最后提出了几个在中美商务谈判中应当注意的问题,希望能对中美谈判人员有所帮助。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 用研究 篇一:跨文化交际论文题目 1. 英文原声电影赏析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2.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语用失误研究 3. 公示语翻译中的语用失误探析 4. 国内广告语言语用失误研究现状与分析 5. 全球化语境下跨文化交际失误语用归因 6.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类型及对策研究 7. 基于礼貌原则的跨文化语用失误分析 8. 跨文化言语交际中的语用负迁移 9. 浅析化妆品广告中的语用预设 10. 中西方饮食文化的比较研究 11. 中美时间观之对比 12. 浅析汉英问候语中的文化差异 13. 英汉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探析 14. 英语身体语的交际功能研究 15. 浅谈英汉身势语的表意功能之差异 16. 目标语文化的理解与跨文化交际 17. 中西文化差异对中国学生英语学生的影响 18. 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误读19. 浅析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20. 英语禁忌语的文化内涵异同研究 21. 英语学习中的文化习得 22. 英汉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23. 外语学习者的思辨能力与跨文化交际之成效 24. 培养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之策略 25. 英汉道歉语差异及原因 26. 中西跨文化礼貌语差异探析 27. 英汉语言中礼貌表达法之比较 28. 英汉习惯用语的文化内涵探源 29. 英语称赞语及其回应的异同研究 30. 中美(西)家庭教育理念的差异及其对孩子的影响 31. 中国英语学习者跨文化交际中的主要障碍研究 32. 试析跨文化交际中角色互动的作用 33. 本土文化与异国文化的冲突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34. 跨文化交际中的时间观差异 35. 论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餐桌礼仪 36. 关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37. 涉外婚姻中的中西文化冲突 38. 论跨文化广告传播中食品商标的翻译 4 39. 多媒体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40. 中西方儿童文学的差异 41. 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及其受全球化发展的影响 42. 中西传统休闲文化及

礼貌原则

礼貌原则 篇一:礼貌原则面子理论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 礼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从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伦理学呵文化学等诸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70年代开始,不少学者首次从语用的角度来研究礼貌现象,提出了与合作原则相互补益的礼貌理论,引起了国内外语言学界的广泛关注。 为了解释语义和语力之间的关系,Grice提出了“合作原则”。但是他无法解释清楚现实生活中人们有时故意违背合作原则的现象。对此Leech认为,出于对礼貌的考虑,人们才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因此他提出了礼貌原则,其中包括六条准则:1. 策略准则(尽量减少他人付出的代价,尽量增大对他人的益处); 2. 宽宏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益处,尽量增大自己付出的代价) 3.赞扬准则(尽量减少对他人的批评,尽量增强对他人的赞扬) 4.谦虚准则(尽量减少对自己的标榜,尽量夸大对自己的批评) 5.赞同准则(尽量缩小与他人的不同意见,尽量夸大与他人的相同意见) 6.同情准则(尽量缩小对他人的厌恶,尽量扩大对他人的同情)。礼貌原则无疑是对语用研究的一种贡献,但对于礼貌的得体性没有予以充分考虑,其礼貌准则的“最大”“最小”“尽量”等提法显得比较极端。于是有了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他们认为,所有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1987:61)。面子有以下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 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 对自身公开形象得到赞许的需求。他们又认为,人们言谈中的言语行为都是一些所谓的“威胁面子的行为”。也就是说,他们的话语总会不同程度地使对方或自己一方的积极和消极面子受损。因此,在交际中,人们就会采取相应的正面礼貌策略,负面礼貌策略和间接礼貌策略来保全对方和自己的面子。Brown和Levinson也认为“面子”具有普遍性,但在特定环境下他又应该受到该文化规则的制约。Leech也指出“礼貌原则”的各准则在不同文化中的重要性不同。在文明社交中,交际者必须注意顾及彼此的面子。 说到“面子”一词,它来源于汉语,西方社会学家从50年代才开始研究这一现象。戈夫曼认为,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它是个人自我体现。交际中既要尊重别人的面子,又要考虑自己的面子,礼貌就成了一种有效的语用手段。人们遵循的往往是“求同准则”,即以接近为基础的策略,通过表明自己与对方之间某些方面的共同之处来满足对方的积极面子,或以回避为基础的策略,即通过承认并尊敬对方的消极面子需要,不干预对方的行为自由来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如果违犯了这些准则与策略,就会让人觉得“丢面子”、“丢脸”。例如:A:what do you think of my skirt? B:weⅡ,the color is beautiful.B的回答十分巧妙,他可能不太喜欢A的裙子,但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

浅析语用学中的礼貌原则优秀7篇 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语言学篇一 中西方礼貌原则对比分析 不同文化类型中的“礼貌原则”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在礼貌用语中有充分的体现。礼貌是对比语言学中语用对比研究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在迥异的中西方文化中更是如此。中西方两种文化的礼貌原则有着较大的差异,了解这种差异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一、中西方“礼貌原则”的理论研究1.西方文化中的礼貌概念 西方“礼貌”理论中较有影响的理论框架当属Brown & Levinson的“面子论”及Leech的“礼貌原则”。两种理论对礼貌的内涵及外延作了较为系统深刻的研究,对不同文化领域的礼貌研究都有一定影响和借鉴意义。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man的定义基础上。根据Go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一个人来说是最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对每一个交际者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但Brown&Levin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面子有双层性,而且构成面子的双方面是相互矛盾的。在交往时,一方面我们需要与对方有所关联,或者关注对方,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面子的“关联”方面就是积极面子,Levinson把它称之为积极礼貌(Positive politeness)。“积极面子”所常用的语篇方略是:恭听对方谈话,对其表示兴趣,表示与对方有共同之处,相互以名字称呼等。如:“Agree,I have always believed that,too.”另一方面,我们要维护一定的独立性,并且向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