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FTA--面子威胁原则

FTA--面子威胁原则

一般来说,直接、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给对方留有最少的选择余地,对对方的面子构成的威胁最大,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说话人可以采用这种礼貌策略。如果情况非常紧急,或者交际效率占首要位置,那么面子需求就要退居次要位置。如果说话人对听话人的面子威胁相当小,或可能没威胁,又或者说话人的权势明显高于听话人,或说话人能赢得第三者的支持,在诋毁听话人面子的同时不必担心丢自己的面子,那么他也可以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积极礼貌策略关注的是听话人的积极面子,就是要满足听话人的积极面子需求,使听话人所要求的个人形象与说话人在言语行为中体现的听话人的个人形象达到一致。包括寻求一致,避免不和,假设有共同点,表示伙伴关系,提高听话人的兴趣,注意听话人的需要及夸大自己对听话人的兴趣、赞同、同情等。消极礼貌策略是要维护听话人的私人领域和自我决策的权利。说话人通过承认并尊敬对方的消极面子需要,不干预听话人的行动自由来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需求。谦让,避免出风头,不夸夸其谈是其主要特征。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的策略被Brown和Levinson视为减少面子威胁策略中最为礼貌的策略。对于说话人,这一策略可以避免对听话人存在潜在的面子之嫌;对于听话人,既可以躲避潜在的面子威胁,又可以给他以表现关心他人的机会。这一策略主要包括暗示、夸张、暗喻、模糊、反语、低调陈述等。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是指说话人不使用某一特定的面子威胁行为,这样就避免了对听话人可能的冒犯。它和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的策略一样,都是以含蓄、暗示为主要特征。

摘要:布朗与列文森提出了面子威胁行为理论模式及其相应的策略,深入研究了礼貌现象。它既不同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也不同于利奇的礼貌理论,而是鲜明地反映了社会交流与人类思维灵活的交互关系。本文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出发,采用社会认知的反射性评价理论和冲突管理模式理论,并结合句法特点来研究面子威胁理论的意义。

关键词:面子威胁行为理论调控策略社会心理学基础

1.引言

布朗与列文森认为格赖斯的合作原则框架本质上是正确的,而直言不讳威胁面子的行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也遵循格赖斯所提出的准则(1987:94)。合作原则的四个准则已经“在言语交际中约定俗成”(刘润清、文旭,2006:154),以此作为达到最大效果的指导原则。然而,尽管格赖斯藉由会话含义说进一步支持他的理论,并解释了表面上违反合作原则的非合作的言语行为,但并没有阐释清楚人们生成和了解话语的根本动机。例如,X是A的学生,他想找份工作,因此A为他写了一封介绍信,如下:Dear Sir,

Mr.X’s command of English is excellent and his attendance to tutorials has been regular.

Yours,etc.

这封信并没有提供介绍信所需的足够多的信息量,因此违背了量的原则。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推测出A的隐含意义,但另一方面我们却无法抓住他提供少量信息的动机。

利奇(1983:80)认为合作原则(CP)解释了真值语义学中的命题意义,却无法阐释人们为什么不直接表达意图。鉴于CP的弱点他描述了礼貌原则(PP),认为“PP不是对CP的必要补充,而是将CP从困境中拯救出来”(ibid.)。就前文的例子而言,他认为PP的赞誉准则似乎可以解释。此外,利奇还打算研究语用学原则是如何在更大范围内以社会和心理学为指向来应用的,由此说明礼貌是人们不指明的主要动机。

就以上两个理论而言,布朗与列文森反对利奇衍生格赖斯的礼貌原则及准则。首先,他们认为“CP是社会交际中立的预设体系”(1987:5),并且我们如果没有理由就不会偏离最直接的表达方式,而PP仅解释了这一现象的理论化了的原因。其次,PP广泛的解释功能却不能解释在某些情况下PP原则本身没有得到维护,甚至没有礼貌可言。尽管他强调了交流中礼貌的普遍性,却不足以解释与礼貌相关的所有现象。再次,利奇本意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出发研究,但却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缺乏足够的说明。不同的是,布朗与

列文森的礼貌原则与社会心理学的关系更为紧密,并且格赖斯理论体系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能够从面子威胁行为理论(FTA)及其对应的礼貌策略中得到反映。

简言之,FTA模式及其策略反映了探索语言交流本质的新角度。上面的例子正说明了教师A一方面巧妙地通过不充分的信息来暗示自己勉为其难,另一方面又通过强调突出A的出勤率来最大程度地减少对A 积极面子的威胁。本文正是通过将社会学与心理学的理论结合,扩大布朗和列文森的理论基础,从而彰显其合理性。

2.FTA模式的社会心理学基础

2.1交谈双方的特点

2.1.1面子核心

Goffman(1967)扩大了面子这一概念以描述自我的社会体现——我们希望他人如何看待自己。布朗和列文森(1987)把面子概念作为他们礼貌理论的核心,将其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希望在他人那里获得的自我形象”,并将它一分为二,成为了消极面子和积极面子。前者强调个人自立,即是行为自由不被他人干涉,而后者强调联系,即是渴望自我形象获得他人肯定和赞许。个人面子的两个主要方面反映了交际双方为了自我和他人(主要指说话人和听话人)需要考虑语言的使用及其特征,因为这可能会促成实现交际目的,也可能会造成竞争性的甚至防御性的面子保全行为。尽管如此,我们在日常话语行为中有时不得不做出有损面子的行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采取补救策略来减轻对面子的威胁,而这依赖于社会成员对个人形象的共同认识以及在交流中注意它的必要性(布朗和列文森:62)。他们的礼貌策略表明面子其实是社会心理学与语言的界面,是达到有效交际的一个决定因素。

2.1.2反射性评价

沙莲香(2002:90)表明社会认知、社会知觉和自我知觉是紧密相关的,是研究“我们如何观察了解世界的”(Taylor et al.2004:67)。更确切地说,人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会对自己进行评价,而且人们根据从环境中获取的社会信息而建立某种人际关系(Fiske and Taylor,1991)。现代心理学重视有关“自我”的理论,而面子的构成因素可以重新表述为面子需求,相应地面对大众的自我形象可以通过他人对自我的反映证实。库利(1902)提出了“镜中我”这一概念,认为我们感知自己就如同他人感知我们一样,并根据他人如何对待我们来了解自己。2.2礼貌策略与冲突管理

2.2.1FTA模式

说话人与听话人双方的面子在人际交流中都易受到伤害。尽管我们不能避免面子威胁行为,但我们可以采取某些策略最大限度地减少威胁程度。布朗和列文森提出了一系列面子威胁行为的补救策略。此外,他们还坚称在选择策略时,说话人会衡量交际内容的三个方面:有效性、紧迫性及听话人的面子。在这一过程中三大社会变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式为行为对面子的威胁程度Wx=说话人与听话人的社会距离D (S,H)+相对权势P(H,S)+特定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固有的强加的绝对级Rx。

2.2.2冲突管理模式

特定环境中恰当选择策略可以缓和面子威胁行为的后果并且推动交流顺利进行,而不当的策略可能会使冲突升级,这里的冲突并不一定指暴力冲突而是双方关系不和谐。研究者已经发现冲突模式,即人们对冲突的习惯性反映其个体差异。沙莲香(2002:80)等一些学者提倡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来研究个体的反应,一是合作性(cooperativeness),即关注他人需求、愿意满足他人需求的程度;二是坚持性(assertiveness),即关注自己需求、坚持满足自己的需求的程度。根据人们在这两个维度上的表现,可以区分五种比较典型的冲突处理方式:(1)竞争模式(confrontation)。当一方比较关注自己的需求,就倾向于忽视他人的需要,从而体现出相对权势;(2)回避模式(avoidance)。当一方对自己和他人的需求都漠不关心,即运用逃避的方式来应对冲突,尽量不使冲突公开化;(3)顺应模式(accomodation)。一方向对方让步,它高度关注对方的需求同时忽略自我的需求;(4)妥协模式(compromise)。双方都放弃部分利益;(5)合作模式(collaboration)。双方合作以获得双赢的结果。

冲突管理理论可应用到面子威胁补救策略中去。首先,直言不讳策略(bald on record strategy)有时遵从于竞争模式。布朗和列文森(1987:69)认为赤裸裸地不加任何补救策略去施行面子威胁行为遵守了合作原则,因为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合乎交际目的的信息,然而通常情况下这一处理方式并不受到青睐,只有在以下情景中例外:(1)当说话人比听话人有权势,将倾向于采取竞争模式,同时也直接损害了听话人的面子,不附加任何的补偿。在计算对面子造成的影响程度时,如果社会距离和言语行为所固有强加的绝对级别是相对稳定的,社会权势将会在面子威胁程度上起主导作用。例如,教师可能会责令某学生道:“下午把作业带来。”这个言语行为提供了信息并显而易见地维护了说话人的积极面子,但同时也可能让学生难堪。(2)人们有时采用竞争模式是因为对话双方默许了情况如相当紧迫或迫切追求交际效率时,面子需求可居次要地位。我们可能在突发事故中叫喊“起火了”或者“救命”,这类信息隐含了要求,威胁了听话人的面子,但可以得到谅解,可此类情况在生活中毕竟少见。(3)布朗和列文森强调提供帮助、请求、建议等言语行为对听话人面子造成的危害较小,因为它们不会迫使说话人做出很大的牺牲,诸如“进来”、“快坐”等客套语。这三种情况似乎并未传达说话人凌驾于听话人的含义,这是由于它们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套语,但实际上却表明了双方非对称的关系。

回避模式与竞争模式相反,主要针对非威胁面子行为的策略,在日常生活中的可行性较低,因为我们多数情况下必须得采取威胁面子的行为以达到交际目的,而逃避人际交往是不能真正维护面子的。

第三种顺应模式完全忽略了说话人的愿望,以牺牲自我的面子需求来维护他人的面子,而且单方获益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偏离了交际的出发点,事实上是一种消极的策略。

妥协模式对自我和他人需要的关注都采取了一种折中的消极方式,而主观共同努力合作、寻求双赢的合作模式体现了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同时也是FTA模式中谈话双方的基本话语原则。我们总是在交谈中自觉地选择最恰当的策略以实现个人的交流需求并维护人际关系。毋庸质疑,我们总是尽量减小强加于自我和他人面子上的威胁,因此经常应用以下两种策略:一是采用补救策略以维护积极或消极的公开威胁面子的行为,二是非公开地实行威胁面子的行为。

3.礼貌策略的句法特点

3.1省略

说话人通常在社会变量和交流动机上将自我与他人比较。请求性质的言语常常威胁听话人的消极面子,并且通常出现两种现象,即说话人采用向上比较方式而听话人采用向下比较方式。同时,社会变量将调整强加于双方的社会变量,而不完整的句子形态揭示的不仅是语法意义,更是谈话双方的共有背景,因此突出了双方的相似性。说话人可能表达:

(1)介意我吸烟吗(Mind if I smoke)?(2)有闲钱吗(Got any spare cash)?

(3)喝点什么吗(How about a drink)?

在以上的例句中双方较小的社会距离得到认可,保留了双方的积极面子。

3.2模糊限制语

模糊限制语可指在句中修饰谓语或名词短语功能的单词、短语及诸多句法形式,如反意疑问句、条件从句和被动句,都可以限定言语行为的言外之力。例如:

(4)T ake this out,will you?

(5)I assume/believe/guess/suppose/think that Harry is coming.

(6)Close the window,if you can.

以上例句都试图模糊和限制话语行为施事者的强势话语权,转移听话人的视角和说话人的责任,以增大言后效果实现的可能性。此外,它们还强调了谈话双方的主观性,例(4)和例(6)发出了命令,但对听话人消极面子的威胁分别由模糊限制语减弱了,而例(5)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话语命题的意义,变化了意义活动的范围。

4.结论

布朗和列文森演化了礼貌理论,旨在探索礼貌行为的本质,其FTA模式以面子研究为核心,可以从社会认知理论角度研究。句法变化是该模式礼貌补救策略的特点,融合了社会心理学的观点,可做进一步的证实。

参考文献:

[1]Brown,P.and Levinson,S.Politeness:Some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

[2]Cooley,C.H.Human Nature and the Social Order [M].New York:Scribners,1902.

[3]Fiske,S.T.and T aylor,S.E.Social Cognition(2nd ed.)[M].New York:McGraw-Hill,1991.

[4]Leech,G.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Longman,1983.

[5]T aylor,S.,Peplau,L.and Sears,D.Social Psychology[M].Beijing University: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6]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论保全和修复面子的行为

论保全和修复面子的行为 姓名:陈静恍班级:14级思想政治教育2班 一、面子理论与会话修补理论 自从戈夫曼着手研究面子以来,这种潜藏于交际背后的心理活动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目光。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理论认为,“面子”是“一个人在公众面前想要维护的自我形象”。他们把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两类。积极面子即个人正面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希望得到别人肯定和赞许;消极面子,即希望有自主的自由,不迁就别人或不受到干预妨碍。他们提出的“面子保全理论”和“面子威胁行为”(FTA)认为威胁说话人面子的行为包括威胁积极面子的道歉、忏悔、认错,也包括威胁其消极面子的答谢、接受对方的道歉等行为;而威胁听话人面子的行为包括威胁积极面子的说话人不关心听话人的情感、要求等行为,也包含威胁其消极面子的说话人主动干涉听话人的行动自由行为等。一旦面子威胁言行发生,如何挽回也成了研究的焦点。根据王晓燕(2007)的观点,会话修补反映的是说话者在“言语交际过程中清除误解,自我编辑,更正语言偏误,加强语力,力求表达的准确性,延续交际的心理认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最准确传达说话者意欲传达的语言信息”,所以会话修补算是以恢复、保全面子为目的出发的一个实质性的语言策略。 二、讨价还价中的面子威胁与会话修补 在有购买意向的讨价还价过程中,威胁面子的言行时有发生;甚至可以说,讨价还价就是一场面子保全与威胁的言语游戏。一旦任何一方的积极面子或者消极面子受到威胁,都会采取策略进行挽救。在实时会话,特别是这种目的性很强的讨价还价的会话中,会话修补的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挽回面子,促进交易继续。 下面讨价还价实例是某个服装店的一笔交易。售货员(S=Salesgirl)帮中年女顾客(G= Guest)试穿好外套后,顾客还在在镜子前留恋顾盼。S1:大姐很有眼光啊,这件衣服很衬你的气质!G:……什么价啊?S:八五折。原价668,打过折567.8G1:哦,折扣不能再低点了?S2:您看看这牌子……这个牌子的折扣已经够低了!G2:…… 那就去个零头吧。S3:这个你不说我也会的,就算560。G3:我是说550啊。留个整数。S4:……这个啊?你的整数去的也太多了啊!G4:才10元就说多了啊?S5:呃……,算了!要是你没有10元就算了吧……G5:我怎么没有?没有钱还出来买衣服?S6:大姐!大姐!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如果您刚好有的是整的50元的话就550吧!G6:就说呢。我今天是没有10元;我也不喜欢揣一把零钱。S7:是的。有人就想不起来带零钱……最后顾客付款550,交易成功。 这个例子中在顾客试穿衣服后,售货员用S1“有眼光”和“很衬你的气质”对顾客及时大加赞美,维护了顾客的积极面子;顾客得到了他人对自己的选择以及自己与衣服的适合程度的赞美之后,赢得了积极面子,确定了购买信心。在G1和G3句里,顾客还价言语干预了售货员为自己商品自主定价的自由,威胁了她的消极面子。S3中售货员主动提出去零,虽然言语上威胁到自己的消极面子,但实际上在树立自己友好和善的个人形象,维护自己积极面子的同时,也维护了顾客的有还价自由的消极面子,推进了交易继续向前。但是在G3句顾客进一步还价的言语“我是说550啊!”极大地损害了售货员的消极面子,以至于S4句中售货员明显表示了不满和抗议(“你的整数去的也太多了啊”),以至于在S5句中有意(或者无意?)地说出“要是你没有10元就算了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研究

“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研究 篇一:语用学中的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的应用 摘要 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来华外宾了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菜铺上的菜名对人们有着很好的指示作用,它传神的表达出菜本身的特点和美好寓意。与此同时,随着我国日益与国际接轨,中国菜越来越受外国友人的亲睐。 但由于中国饮食烹饪方式多样,文化内涵丰富,相关专业性强,因而容易导致中国菜名的英译错误。同样的,英语广告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语用学在实际应用中涉及多方面的理论,包括面子理论和礼貌原则。关键词:中国菜名;面子理论;礼貌原则 Abstract chinesedietculture,withalonghistory,isrichandprofound,whichhasbecomea nimportantwindowfortheforeigngueststogetacquaintedwithchineseculture. chinesedishnamesonthemenuhaveagoodindicationforpeople.Itvividlyexpr essesthecharacteristicsofthefoodandgoodmoral.Atthesametime,asourcount ryincreasinglyhasinterfacedwithinternational,chinesedishesarebecomingm oreandmorepopularamongforeigners.

however,differentchinesefoodcookingways,richfoodcultureandprofessiona lstrongbringaboutdifficultiesfortranslation.Theapplicationsofpragmaticsin cludingfacetheoryandpolitenessprincipleintheareaofdiet.samely,advertise mentisancross-culturalactivity,soweshouldconsiderthepragmaticsprinciple bothinchineseandenglish.pragmaticsinvolvesvariousaspectsoftheroies,incl udingfacetheoryandpolitenessprinciple. Keywords:chinesedishnames;Facetheory;politenessprinciple Theapplicationofpragmaticsinadvertisement 英语广告advertisement一词产生自拉丁语advertere,意为“唤起大众对某种事物的注意,并诱于一定的方向所使用的一种手段。”而成功的商业广告是则是通过文字信息、非文字信息(如音乐、图片等)或图文并茂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以期实现销售目的。然而,在广告所采取的各种形式中,语言一直是最重要和最根本的。众所周知,广告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活动,在这个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两种不同文化形成的语用原则。如果翻译准确,则可使持两种语言的人成功地实现交际,达到商标的目的。反之,就容易 产生失误。 一、避免语用失误广告翻译的几点注意 1、跨文化语用失误(cross-culturalpragmaticfailure) (1)品牌的翻译避免直译上海产“白翎”钢笔,其英译为“whiteFeather”,在英语国家无人问津,其原因在于英语中有句成语“toshowthewhitefeather”意思是“临阵逃脱”,而“白色羽毛”象征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

合作原则的违反和礼貌原则的遵守 【摘要】语用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合作原则是由美国著名哲学家,语言学家格赖斯提出的,他认为交谈双方遵循这一原则,并在会话中向对方提供相关、真实、清晰、准确的信息。事实上,人们在自然谈话状态下常常违反合作原则及其准则,基于这一现象,礼貌这一概念得到了关注和发展。不同于莱考夫、布朗和莱文森,利奇提出了与合作原则形式相仿的礼貌原则,并认为礼貌原则可以“援救”合作原则。本文将以实例介绍人们对于合作原则的违反以及对礼貌原则的遵守,同时进一步阐明礼貌原则如何“援救”合作原则。 【关键词】合作原则;礼貌原则;准则 [Abstract]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originated by the famous American philosopher and linguist H. Paul. Grice,is an influential theory in pragmatics. Conversational participants are supposed to observe this principle,provide sufficient information and speak sincerely,relevantly and clearly when talking to each other. However,it is worth noticing that speakers sometimes do violate the CP and its sub-principles in their natural talks. Based on this,another important concept—politeness is focused and developed. Differing from Lakoff,Brown and Levinson,the British Linguist G. Leech proposed the Politeness Principle analogous to the CP and he suggested that the PP could “rescue” the CP.This essay attempts to introduce the violation of the CP and the observance of the PP. And it is also devoted to set examples to illustrate how the PP rescues the CP from serious troubles. [Key words] 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s;the Politeness Principles;maxim 合作与礼貌是语用学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在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的著作中,合作已经被提升到独立原则的地位。他认为在会话中,双方必须首先愿意合作,否则就不可能继续对话,这个原则被格赖斯定义为合作原则(Cooperative Principle,简称CP)。合作原则连同四个准则被认为存在于我们的脑海,并在有意无意的指导着我们的自然交谈。我们试图清楚明了的谈论真实的、相关的和有信息量的事物,听者也会以同样的方式理解听到的话。但有趣的是,人们不会总是那样谈话。对话双方有时的确会违反合作原则和它的四个准则。虽然在他的文章中缺乏进一步的阐释,格赖斯仍旧简短的提示说,除了合作原则下的四个准则,“当然,还有其他准则(美学的,社会学的,或性格上的),比如‘讲礼貌’,这些也通常为交谈双方所遵守。”(格赖斯,1975)。在格赖斯理论的基础上,语言学家提出了礼貌的理论作为必要的补充和进一步的发展。莱考夫、利奇、布朗和莱文森都提出礼貌是,除了合作原则的规则之外,另一个交流的层次。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al,简称PP),是利奇(Geoffrey Leech)基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而提出的。作为礼貌理论的代表,它向我们阐释:讲礼貌的需求可以合理解释我们故意违反合作原则和四个准则的原因,或者我们选择暗示而不是直陈观点的理由。

会话中威胁面子的行为及调控策略

会话中威胁面子的行为及调控策略 会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普遍的交流方式。会话涉及到交谈双方,但双方各自不同的利益使言语交际产生威胁面子的行为。Leech的礼貌原则虽广泛用于调控威胁面子行为,但该原则并未明确指出具体的调控策略,仅提供了一个基本理论框架。本文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会话中常见的几种调控策略,如礼貌标记词“请”、疑问句、情态词、模糊限制语和移情人称指示语。 标签:面子威胁面子调控策略礼貌原则 一、引言 “面子”指的是人的脸面,即人的公众形象。何自然、冉永平(2006)认为,“面子”就是有选择行为的自主权以及自己的观点能得到对方的认可,具体地说,“面子”就是每个人意欲为自己争取的公共的自我形象。如果说话人的言语行为本质上威胁听话人的面子,就是一种威胁面子的行为,即FTAs(face threatening acts)。Lakoff、Brown & Levinson以及Leech等人都曾提出礼貌理论,本文基于Leech的礼貌原则,进一步阐释威胁面子行为的调控策略。 二、威胁面子行为的调控策略 Brown和Levison(1978)基于面子概念提出面子管理理论(face management view),指出礼貌的目的是为了保全交际双方的面子,即礼貌有助于减少面子威胁行为。迄今为止,发展较为完善、被普遍认可的礼貌原则有Lakoff的礼貌规则(politeness rules)、Brown & Levinson的礼貌与面子观(politeness and face view)以及Leech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礼貌强调的是交际对方(order),即听话人和第三者,而非说话人自己(self),说话人讲话时往往都尽量多给别人一点方便,尽量让自己多吃一点亏,从而在交际中使双方感到受尊重,同时反过来获得对方对自己的好感(冉永平,2001)。Grice的合作原则(Cooperation principle)及Leech的礼貌原则皆提倡以听话人为中心。 Leech的礼貌原则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它们通常用于会话分析,但并未对威胁面子行为提出具体的调控策略。在具体的会话调控中,应结合礼貌标记词“请”、疑问句、情态词、模糊限制语和移情人称指示语进行调控,从而降低威胁面子行为的发生率。 (一)得体准则和礼貌标记词“请”、疑问句、情态词 得体准则指最小限度地让别人吃亏,最大限度地使别人受益(Leech,1983:81),即减少表达有损与他人的观点。得体准则常用于请人帮忙。例如: (1)Please give it to me.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 别差异 浅谈言语行为理论中汉语道歉语的性别差异 每年的5、6月都是大学毕业生最为忙碌的日子,毕业论文往往令大多数学生头痛不已,不单是论文内容所涉及到的专业性知识,连论文格式都需要反复修改!未免到时候无法顾及过来,所以毕业生们一开始就要抱着认真的态度去写毕业论文。下面是YJBYS为大家整理的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供大家阅读参考! 论文关键词:道歉言语行为性别差异 论文摘要:道歉作为一种言语行为,是言语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复杂的言语现象,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作用。语言中的性别差异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方面,女性略高于男性,女性也更多地运用直接道歉策略,在关心策略上男女两性基本不存在性别差异。 言语行为理论是语用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道歉做为一种礼貌性的言语行为,主要用来弥补冒犯别人带来的后果,维护或顾全交际双方的积极面子。同时,道歉语也受到了许多学者的关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称赞、道歉、请求、许诺、拒绝等言语行为的性别差异都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研究表明,文化及性别的差异对言语行为的理解和使用有着很大的影响,不同国家、不同性别会产生不同的言语行为模式。本文主要以我院的部分男性与女性大学生在道歉这一言语行为上的表现,通过“语篇补全测试’’ (Discourse-completion Tests)收集资料,重点探讨汉语“道歉”言语行为男女两性在使用强势词语进行道歉以及运用直接道歉策略和关心策略上的性别差异。 一、理论依据 (一)道歉及道歉策略 早在1971年,Goffman就将道歉语定义为一种弥补性的行为。这一行为的产生源于说话者对听话者的冒犯。“道歉其实就是起着弥补性的作用,但同时又属于另外一种弥补性行为,即解释。”B rown&Levinson(1987)认为道歉是一种有损面子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说话者的正面形象。 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道歉方式,这种方式就是道歉策略。道歉策略可以包括言语行为、身体语言、以及事后的一些补偿行为等等。而我们研究的道歉策略仅限于道歉的言语行为。M. Owen与Anna Trosborg等学者对道歉语都进行过研究,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与实验对道歉语策略都有独到的见解。本文以Anna

日语中的礼貌策略浅析——与敬语的对比

日语中的礼貌策略浅析——与敬语的对比 作者:温玉晶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4年第17期 摘要:“礼貌通常被人们理解为说话者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采取的策略”(何自然2001)。在礼貌原则的研究中,以布朗·莱文森的礼貌策略影响最大,本文将对该理论进行简单介绍,并针对礼貌策略理论在日语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本论也将对礼貌策略理论与敬语形式进行比较,辨析其异同。 关键词:礼貌策略;FTA(面子威胁行为);敬语 中图分类号:H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7-0135-02 一、B&L的礼貌策略概述 B&L的礼貌模式中,“面子”(face)是核心概念,所以又称“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简称FST),包括“正向面子”(positive face),即希望被他人接受或与对方认同的愿望;“负向面子”(politeness face),即不想被打扰、被冒犯的愿望。因此有关礼貌问题的也分为“正向礼貌”(积极礼貌)和“负向礼貌”(消极礼貌)。B&L认为人类的交际是一种伴随着威胁上述两种面子的行为,称之为FTA(face-threatening act,面子威胁行为)。为了顺利地进行交际,必须减轻FTA。为达到此目的,按照威胁面子的程度,由小到大,一般使用以下五种礼貌策略:①不使用补救策略,直来直去;②使用积极礼貌策略(顾及对方的积极面子);③使用消极礼貌策略(顾及对方的消极面子);④非公开实施面子威胁行为(使用暗示等间接表达方式);⑤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 1.积极礼貌策略。积极礼貌策略中包含的众多子策略与日常生活中汉语所说的“礼貌”或者是日语所说的“敬语”不尽相同,B&L的积极礼貌策略归纳起来,就是理解和认同对方的想法,以双方拥有共同需求和知识为前提,强化和对方的亲密关系。 2.消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是顾及听话人消极面子的策略。B&L认为消极礼貌是以回避为基础的策略,说话者通过承认并迎合对方的消极面子需要,以不干涉对方的行动自由来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说话婉转迂回,模棱两可。 二、礼貌策略在日语中的应用 1.积极礼貌策略在日语中的应用。在B&L提出的积极礼貌策略中有15种子策略,可以大致分为三类:(1)强调说话人和听话人处于同一立场。①散髪したね、よく似合うよ。あ、ちょっと辞書してくれる?(留意对方的需求和兴趣)。②(中年の女性がきれいな若い女の

面子理论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方式问题研究

面子理论下的初中英语教学课堂提问方式问题研究 作者:柴宁宁 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6年第06期 【摘要】本文以Brown和Levinsion的面子理论为基础,探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的提问方式。在英语教师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语言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威胁面子的行为。因此,本文着重论述了怎么样看待这些威胁面子的行为及如何进行有策略的课堂提问,以期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热情度。 【关键词】面子理论初中英语课堂提问 一、引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提倡教育应当将认知与情感培养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学习者的情感态度、知识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教师在教学课堂上采取礼貌策略来满足学习者的面子需求。如何看待在初中英语课堂中威胁面子的行为?以何种方式来维护教育者与学习者的面子是本文研究的重点。因此,本文就从面子理论视角来论述怎样在初中英语教学课堂中进行有策略的课堂提问,从而维护双方的面子,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度。 二、面子理论 “面子”这一概念首先是由胡先缙介绍到西方国家的。之后美国学者Goffman于1967年在此概念基础上,较详细地讨论了人际关系。对面子进行系统研究的是Brown 和Levinson,并提出了“面子保全论”。Brown和Levinson将面子定义为:每一个社会成员意欲为自己挣得的一种在公众中的个人形象。通过与他人的交际,这种形象可以被损害,保持或增强。他们认为每个交际参与者都具有两种面子: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积极面子是希望得到别人的赞同、喜爱、欣赏和尊敬;消极面子是指不希望别人强加于自己,自己的行为不受别人的干涉、阻碍,有自己选择行动的自由。Brown &Levinson认为在会话过程中谈话双方的两种面子都会受到侵袭。因此,绝大多数言语行为都是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FTA)。在初中英语课堂中,教师与青春期的中学生的提问与回答的语言交流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威胁面子的行为。因此,如何进行有策略地课堂提问,降低面子的威胁程度显得尤为重要。 三、课堂提问中威胁面子的行为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的使用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的使用 国际商务谈判中, 双方是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在保持合作关系的前提下, 各方都想获取最大利益, 这就需要使用恰当的语言来实现, 尤其是礼貌策略。本文根据Brown和Levinson的面子论, 尤其是积极礼貌策略、消极礼貌策略和非公开威胁面子的礼貌策略, 从语用学的角度来分析礼貌策略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标签:礼貌礼貌策略国际商务谈判 一、礼貌策略 Brown 和Levinson有关礼貌的理论涉及三个基本概念:面子(face)、威胁面子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和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ies)。面子分为两种: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前者指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赞同;后者是指不希望他人干涉阻碍个人的行动自由。在言语交际中,这两种面子都有受到伤害的可能性,因为许多言语行为在本质上是威胁面子的行为。交谈中只有满足上述两种面子的需求才能达到交际的目的。为保持人际关系的融洽与和谐,人们有必要采取礼貌手段来减弱威胁面子行为的侵害程度。针对威胁面子行为,Brown 和Levinson提出了礼貌策略的5个等级:“公开地、赤裸裸施行面子威胁行为”意味着听话者以最直接的方式施行面子威胁行为;积极礼貌以“接近为基础”, 说话者表明与听话者之间有共同之处,以满足对方积极面子需求;消极礼貌是以“回避为基础”,听话者通过承认并尊重对方的消极面子的需要,不干预听话者的行动自由来满足对方的消极面子需求;“非公开施行面子威胁行为”对面子的威胁最间接,说话者的言语行为较模糊,使听话者可能从另一个角度对之加以理解,这样,说话者对特定的意图就不会有责任;“不施行面子威胁行为”指说话者不施行某一特定的面子威胁行为以避免对听话者可能的冒犯。 在决定选择哪一级礼貌策略之前,人们一般要对可能造成面子伤害程度的大小作出估计。威胁面子行为的大小取决于三种因素:权势、社会距离和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程度。如果人们认为威胁面子程度较小,就会选择直率不加修饰性策略;如果威胁面子程度较大,人们则放弃实施威胁面子行为,即选择礼貌策略不实施FTA。 二、礼貌策略在国际商务谈判中的应用 国际商务谈判是指在国际商务活动中,处于不同国家或不同地区的商务活动当事人为了达成交易,通过信息交流,就交易的各项要件进行协商的行为过程。国际商务谈判是国际商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商务谈判的延伸和发展,它是在对外经贸活动中普遍存在的,解决不同国家商业机构之间不可避免的利害冲突,实现共同利益的必不可少的手段。商务谈判都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以价格为核心的谈判。在国际商务谈判中, 礼貌语言作为“一种为求得协商和协议而获得结果的技巧”是行之有效的谈判策略,而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体现出不同的

从信息设计角度浅析面子威胁行为

从信息设计角度浅析面子威胁行为 作者:曾楚妍 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6期 曾楚妍 布朗和列文森认为,正因为礼貌是一个具有文化普遍性的价值观,所以才成为交流中最为 常见的目标。不同的文化对礼貌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礼貌的表现方式也不尽相同。尽管如此,人们都有获得的别人的欣赏和保护的欲望,学者们将其称为面子需求( faceneeds)。积极的面 子(positiveface)是指获得别人肯定、欣赏、喜欢以及尊重的欲望,如通过运用各类尊称来表 达关心和祝福的情感;消极面子是指摆脱侵扰以及强加的欲望,如我们在向对方提出请求时, 通常会强调由于把自己的愿望强加给了对方,因此表达歉意。 1.处理FTA的方式 在谈话时,如果我们威胁到对方的面子,礼貌则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会潜在的威胁到我 们人际的交往关系。倘若我们的行为没有达到积极或消极的面子需求,那么我们所实施的便是 威胁面子的行为(face -threatening acts,简称FTA)。为了减轻它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我们需要采取特定的手段来处理它。当FTA出现时,我们可以采取四种不同的方式:直接采取FTA,不加任何礼节性的行为(bald on record without redressive actions),积极礼貌策略(positive politeness);消极礼貌策略(negative polil,eness)以及非公开地施行面子威胁行为(off record)。显而易见,以上四种方式是按照 对面子威胁程度由高到低的次序排列的。例如: (1)直接采取FTA,不加任何礼节性的行为: 当你的期末作业不能按时完成,你想向老师申请延后几天提交。这对老师来说,肯定是个 面子问题。他既然已经定下了交作业的截止日期,因此你的请求显得并没有充分的理由。那你 会怎么做?一种可能的方式是直接采取FTA:“老师,我作业没完成,晚两天再交。”——如果 仅仅是这样,那你就严重威胁到了老师的面子,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后果,这样没有礼貌的做法,一般是不会有人采用的。 (2)积极礼貌策略: 同样的例子,我们来采取威胁性稍微少一点的方式,可以把请求与积极礼貌的策略结合起来。尝试一下这么说:“老师,我因为在学习中遇到一些困难,实在是迫不得已才没能按时完 成您的作业,请您再宽限几天可以吗?别的同学都说您特别的通情达理,我会对您感激不尽的!谢谢老师!”像这样说,就是言者把请求( FTA)与赞美结合起来,让听者获得了肯定与尊重, 他的接受程度就会高很多。 (3)消极礼貌策略: 与上例相比,威胁性更小的是方式是把消极礼貌策略用于FTA上。你可以这么说:“老师,很抱歉打扰您了!我因为个人原因没能及时完成您布置的作业,知道您非常忙,您看能否先批

二语互动课堂上会话修补的面子问题-精品文档

二语互动课堂上会话修补的面子问题 交际性的语言教学理念强调了师生互动的重要性,但学生在会话中难免出现错误,有的错误是能够自己发现并纠正的,有的错误时不能发现的,有的错误时发现了但不会或一时难以修改的。针对二语课堂中学生会话的错误,教师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扮演何种角色,才能在保全面子的前提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会话水平,是二语习得的重要课题。 一、研究背景 会话自我修补的概念由Schegloff,Jefferson和Sacks提出以来,在国内外学界引起广泛关注,也开展了多角度的深入研究。就二语习得方面,国外的学者Schegloff(1977)等人讨论的是自我启动和自我修补的优先性。Kasper(1985)区分了以内容为中心和以语言为中心两种修补模式,同样Norrick(1991)的研究关注的也是修补模式。国内学者李悦娥(1996)姚剑鹏(2008)等进一步分析了会话自我修补现象。姚剑鹏提出从社会文化视角,元认知的角度研究会话自我修补现象;李悦娥认为,在互动教学环境中,老师有责任来修补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为了有效控制课堂的教学效果,修补是“唯一可行的方式”,对二语习得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的研究固然丰富了会话修补的广度和深度,但具体在二语课堂教学中,应该采取何种策略,才能恰当的修补错误,保全学生的面子,增进学生表达的欲望和积极性,提

高课堂教学效果呢? 二、面子理论与会话修补 在二语互动课堂中,因为会话的在线性的特征,出现语误和修补是自然的现象。学生在会话中常常出现停顿、沉默、重复、补词、话语重组,意在使表达更清晰。在实际课堂中,学生在运用二语会话的在表达中,出现的错误有error(错误)和mistake (口误)之分,前者体现了语言能力的欠缺,后者可能由于紧张等因素造成。Faerch和Kasper(1983)认为发生语误的言语对说者而言是一种面子威胁行为(FTA)。会话修补的目的就是为了保全会话者的面子。 Brown和Levinson提出了“面子保全论”(Face Saving Theory),认为每一个参与社会交际的典型人(model man)都想建立自己的个人形象(public self-image)保全自己的面子,这个面子分为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和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两类。Brown和Levinson认为,一些言语行为会威胁到听话者的面子,恰当的礼貌会减轻对面子的威胁。 Schegloff,et al.提出会话语误修补存在自启自补 (self-initiated self repair)、他启自补(other-initiated self repair)、自启他补(self-initiated other repair)和他启他补(other-initiated other repair)四种类型,其中自启自补存在优先性。从这四种修补类型可以看出,会话中的错误有的是会话者可以自己察觉的,有的则是不能察觉到,涉及到会

场合与面子威胁行为计量

场合与面子威胁行为计量 面子威胁行为(FTA)理论是布朗(Browm)和列文森(Levinson)提出的,他們认为面子威胁行为的大小取决于三个普遍使用的社会因素:社会距离、相对权势和特定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的绝对级别。本文认为影响面子威胁行为大小的参数还有场合。场合对面子威胁行为大小有重要影响,主要在于场合的公开度和熟悉度。 标签:面子威胁场合公开度熟悉度 一、面子威胁行为的定义与参数 (一)面子与面子威胁行为 布朗和列文森把“面子”定义为“每个人要求他人认可的公众自我心像,是一种须情绪投入,可以丢失、维持或增加,并且在交往中需要被时时留意的东西”[1](P398),把面子分为积极面子和消极面子。积极面子是指“个人的需要至少被一些人视为可欲的”[2](P56),也就是希望被认可和欣赏;消极面子则指“每个有能力的成人的行动都不被他人妨碍或强制的需要”[2](P56),也就是说人要有自由,不受别人的控制。他们把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称为面子威胁行为(FTA)。面子威胁行为按照威胁对象分为两种,一种是威胁发话人的行为,另一种是威胁受话人的行为。 (二)布朗和列文森的估算面子威胁行为大小的公式 1.三个参数 布朗和列文森认为面子威胁行为的严重程度取决于三个普遍使用的社会因素,第一个参数是“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社会距离’(social distance,用字母D表示)”,第二个参数是“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的‘相对权势’(relative power,用字母P表示)”,第三个参数是“特定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的绝对级别(absolute ranking of impositions,用字母R表示)”[3](P86)。 发话人和受话人之间社会距离的大小是以双方交往频率的高低和双方交换物质利益或非物质利益(包括面子)为基础的。相对权势主要来自官方或非官方、身体上和经济上的物质控制和通过物质力量对他人行为的超物质控制。特定文化中言语行为本身所固有的强加的绝对级别要看说话人要求受话人为其提供服务(包括占用对方时间)的多少或要求受话人为其提供物品(包括非物质的物品如信息,表示敬意和其他面子偿还行为)的多少。[4](P208-210) 2.公式 布朗和列文森提出的估算面子威胁行为的公式为:

从礼貌语策略看「~てくれる」和「~てもらう」

从礼貌语策略看「~てくれる」和「~てもらう」 作者:禹凤兰 来源:《商情》2009年第06期 【摘要】礼貌表达的策略在日语中的运用有多种多样的方式。本文探讨的是,日语的授受补助动词「~てくれる」和「~てもらう」在祈使句和表示消极?负面事态的陈述句中的情况。其效果是,可使语气变得柔和、委婉,以达到缓解对方心理负担,缓和相互间的对立情绪,保持相互间和谐的人际关系的效果的。 【关键词】礼貌表达授受表现缓解压力 礼貌表达研究的中心人物B&L(Brown & Levinson)认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中“威胁他人面子的行为(FTA)”是很难避免的,因而人们有必要采取相应的礼貌策略。Leech将礼貌表达的理论定位于个人的语言表达技巧的研究范畴,并把礼貌原则分为以下六个准则。 “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逊准则”“一致准则”“同感准则”。 表示动作•行为之授受的日语补助动词中的「~てくれる」和「~てもらう」(以下简称受益补助动词)除了表示发话者(一方)从他人的动作•行为中受益之外,还用于表示请求对方做某事、用于嘲弄•奚落等消极负面事态。不同形态的受益补助动词的用法几乎都与礼貌策略(Politeness Strategy)相关。 本文主要结合B&L以及Leech的礼貌原则及策略,从礼貌策略的角度分两个方面对「~てくれる」和「~てもらう」的使用形式以及功能进行探讨。日常使用和学习中最为常见的单纯表示受益的用法部分从略。 一、在请求句中的使用及作用 请求行为在交际活动中是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请求行为会给被请求者造成负担,它属于B&L指出的威胁面子的语言行为,要遵循礼貌原则,在表达方式上讲究策略。请求语气的表达关键在于授受补助动词的选用,下面举出两个礼貌原则在授受表现中的应用。

面子理论及其局限性新探——基于盎格鲁中心主义思想的研究

面子理论及其局限性新探——基于盎格鲁中心主义思想的研 究 方宗祥;彭姗 【摘要】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理论一直被视为研究礼貌现象的经典理论,在语言学界影响极大;但面子理论的提出是基于英语语料,研究的也仅仅是英语文化的礼貌现象,因此该理论深受盎格鲁文化价值影响,带有浓厚的盎格鲁中心主义思想,不能全面解释其他文化中的礼貌现象.回顾了面子理论的精髓思想及其贡献,在学术界对该理论的批判性研究基础上,从跨文化交际及盎格鲁中心主义的角度,进一步探讨面子理论的局限性,并为该理论研究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提出诸多新的思考. 【期刊名称】《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0(012)003 【总页数】5页(P78-81,107) 【关键词】面子理论;礼貌;局限性;跨文化交际;盎格鲁中心主义 【作者】方宗祥;彭姗 【作者单位】南京邮电大学,海外教育学院,江苏南京,210046;南京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21004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030

在日常言语交际中,人们常常将“要面子”、“给面子”、“面子上过得/过不去”、“面子大/小”等挂在嘴边,维护面子是贯穿古今的一个重要礼貌现象;当人们考虑到自己或别人的脸或面子时,礼貌就成了很有用的语用手段[1]10。礼貌同时也是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实现平稳有效交际的手段,但是,在实际的交际活动中有时存在着 某种典型的礼貌类型,而要描述这种礼貌类型就涉及到“面子”这一概念。布朗和 列文森(B 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被学术界奉为研究礼貌问题的经典理论。 本文首先对该理论的演变过程及其主要思想进行梳理,在肯定其价值和贡献的同时, 对面子理论的局限性进行进一步探讨,着重指出该理论的提出是以英语为基础,以英 语文化中的“民族中心主义”为背景的,这样的面子理论不一定具备普遍适用性,进 而尝试为该理论的发展思路和方向提出新的思考。 一、面子理论的演变及其精髓思想 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留美人类学家胡先缙(1944)最先提出了“面子”概念;其后, 英国社会心理学家欧文·戈夫曼(Erving Goffman)在前者的基础上,发展了对“面子”概念的研究,认为面子是一个人在交往中按照能被其他人接受的方式有效地为自己 确立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戈夫曼指出,人们在交往中无时无刻不涉及“脸面工 作”(face work)[2]。“脸面”是人类行为准则之一,渗透于人际行为之中。一方面,人的行为受到面子的约束,另一方面人们也期待他人对面子给予考虑。面子的维持 和赋予取决于他人,换言之,一个人丢不丢面子归根到底掌握在他人手中。要想自己 不丢面子,最保险的方法就是不去伤害他人的面子。因此,人们在交际中总是使用礼 貌语言。 1967年,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H.P.Grice)在哈佛大学提出了言语交际中的“合作原则”(the CP)。格赖斯认为,为了完成交际目的,人们几乎总是遵守“合作原则”的,但非严格恪守,出于某种需要,人们又会故意违反合作原则,格赖斯把这种通过表面

汉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及功能

汉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及功能 何自然教授把汉语模糊限制语分成两类: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和缓和型模糊限制语。本文使用此种分类方法,并将政治、经济、科技三个具有代表性领域常用的模糊限制语作为例子,对汉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功能进行详细分析。模糊限制语的恰当运用不仅能使语言表达更加得体、灵活,语气更加含蓄委婉,还能在言语交际中保全面子,维系双方合作关系。 标签:模糊限制语语用分类语用功能 一、引言 1965年,美国加利福利亚大学L.A.Zadeh教授发表论文《模糊集》(Fuzzy Sets),模糊理论由此诞生。1979年,伍铁平教授发表论文《模糊语言初探》,该文被认为是国内最早使用模糊理论研究语言模糊性的论文。学术界认为该论文掀起了国内研究模糊语言学的热潮。 模糊限制语是模糊语言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国内外学者研究兴趣浓厚。1972年,札德率先提出“模糊限制性”(linguistic hedges),指出它的功能是限制模糊词的模糊程度。1973年,拉可夫(https://www.doczj.com/doc/4319204880.html,koff)首次在论文《模糊限制语:语义标准和模糊概念逻辑的研究》(Hedges:a study in meaning criteria and the logic of fuzzy concepts)中使用模糊限制语(hedges)这个术语。该术语指“故意将意义变得更加不模糊或更加模糊的词语”。 1985年之后,我国学术界开始初步探索模糊限制语的一些功能。其中,语用学角度及语义学角度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极大地提高了模糊限制语的使用效率。在使用汉语进行言语交际的过程中,人们也大量地使用模糊限制语。政治、经济、科技三个领域广泛使用模糊限制语,具有鲜明的代表性。本文以这三个领域的模糊限制语为例,深入探讨汉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及功能。 二、汉语模糊限制语的语用分类 模糊限制语可以从词性、句法功能、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分类。我国学者伍铁平(1999)从句法和语义角度提出了四种分类方法。何自然在1985年《外国语》第5期发表《模糊限制语与言语交际》,将模糊限制语分为变动型(Approximators)与缓和型(Shields)两大类。这与E.F.Prince及其同事从语用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的分类十分接近。 (一)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变动型模糊限制语可以改变话语结构的原意,限定或者修正所涉话题的真值程度和范围,证明事实与话题在某些程度上接近,但是不与话题完全相同。这类模糊限制语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两类:即“程度变动语”和“范围变动语”。 1.程度变动型模糊限制语 第一类是限制变动程度的模糊词语,可称为程度变动语。指的是听话人从说话人口中听到有关于原话题、却又与原话题不同的概念(何自然,1985:28)。它是对原话语意义的真实程度进行变动的词语,如:“有几分”“少许”“有些”“略微”“非常”“相当”“几乎”“差点”。 (1)从中央到基层的各级党组织,必须用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 (2)我们已收到了大批来自其它地区买主的询盘。 (3)非Archie现象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现象,对于定量的评价储层的含油气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中的礼貌问题

汉语使役性言语行为中的礼貌问题 作者:汉娜 来源:《社会科学动态》2017年第10期 摘要:使役性言语行为为日常交际会话中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使役”的交际目的决定了其实施力上存在相应的难度,比较容易破坏会话双方关系,在这种前提下的言语表达和礼貌策略的选择便体现得尤为重要,也是社会语言学、语用学等学科研究中特别值得学者们重视的部分。本文拟在分析解读西方礼貌核心理论框架基础上,结合汉语使役言语行为现象,对西方和东方迥异文化背景下汉文化中使役性言语行为在使役方式、使役背景因素以及礼貌策略选择上有何差异性问题进行探讨,指出以西方社会文化、价值观为土壤的西方理论在适用于东方文化解释问题时的文化不适切性,也同时期望反映出汉民族文化语言的鲜明特色,加深我们自己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关键词:使役;言语行为;礼貌;面子;汉文化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17)10-0063-04 关联理论指出任何言语行为都为一定语境下,伴随一定意图和目的的复杂动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意图和目的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其实施的难易性,为了较好地达成意图,人们总是会有意识无意识地采取一些策略,比如建立、维护或提升交际双方和谐的人际关系,包括常规性的礼貌策略、间接性言语行为的使用等。其中,使役性言语行为其“使役”的性质本质上让行事效果难度增大,在这种前提下的言语表现和礼貌策略的选择便体现得尤为重要,是社会语言学及语用学研究中特别值得学者们重视的部分。 一、言语交际的礼貌理论 围绕语言交际,人们不断探寻礼貌的语言表现与礼貌等级及其对语言选择的影响。礼貌现象研究起源于格赖斯,经过莱可夫和戈夫曼的探索性研究,出现了利奇的礼貌原则和 Brown&Levinson(以下简称B&L)的礼貌策略为代表的集大成者。这些理论大大推动了最近30余年来各国语言中的礼貌现象研究,各国学者对其既有肯定赞扬,也有质疑和批评。 目前在对言语交际中的礼貌现象进行论述和解释的理论中,利奇的礼貌原则和B&L的礼貌策略两者影响最大。由于B&L理论核心为面子理论,“面子”的类似表达在汉文化中也存在,有可比较分析的价值,因此本文着重结合该理论进行考察分析,下面简要对其理论进行概述。 B&L将Goffman主张的面子(face)分为“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所有人内心都具有的希望得到别人赞同、理解的欲求和“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作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所具有的、不希望被他人所打扰的欲求这两种面子。B&L认为人类的交际是一种伴随着威胁

国外礼貌原则概述

国外礼貌原则概述 作者:杨美玲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16期 摘要:早期国外礼貌的研究学者主要以言语行为作为理论依据,在语用学范围内寻找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礼貌原则。对礼貌的相关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语用等级观、会话契约观、面子维护观、会话准则礼貌观。[1] 关键词:礼貌原则研究 一、语用等级观 以斯潘塞·奥蒂( Spencer-Oatey)的研究为代表。1992 年,他指出布朗和列文森和利奇的理论存在文化倾向性,为更合理地解释跨文化交际,他提出了礼貌的语用等级观,第一,体谅的需要:自主还是强加;第二,评价的需要:赞誉还是批评,关心或者不关心;第三,关系身份的需要:统治还是从属。[2] 二、会话契约观 以弗雷泽(Fraser)的研究为代表。采用的是社会语言学方法,他认为交际受到会话契约的制约,交际中的礼貌原则取决于双方地位、权势和义务等因素的影响,交际者应当了解交际规则,根据交际事件或特定情景去采纳不同的礼貌等级,有礼貌就说明遵守了会话契约。此外,他还指出,礼貌规则(norms)可根据交际者的直觉或对地位权势、说话人的角色以及环境特征等因素的确认而再次协商。 与布朗和列文森、利奇的研究相比,弗雷泽的礼貌观较粗糙,在实际运用中操作性不强,因此未能产生广泛的影响。 三、面子维护观 以戈夫曼(E.Goffman)、布朗和列文森(Brown & Levinson)的研究为代表。戈夫曼阐释了面子的概念,“面子是社会交往中人们有效地为自己赢得的正面的社会价值,是一种公众形象”。[3] 布朗和列文森继承并发展了戈夫曼的面子观点,对面子理论产生重大影响。分别于1978 年发表文章《语用使用的普遍性:礼貌现象》,1987年出版专著《礼貌:语言使用中的一些普遍性》,在这些著作中他们系统阐释了的“面子维护观”。具体而言,面子包括三部分:面子的界定、威胁面子的行为(简称 FTA)和“以礼相待”的弥补策略。每个人都有“面子”,在某种程度上,“面子威胁行为”就是言语交际失误行为,交际者应竭尽全力为自己和对方留面子,以免造成难堪或关系恶化,首要之道就是要学会使用礼貌语言。”[4]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