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长度单位。当我们需要测量某个物体的长度时,

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些单位。其中毫米和分米是比较常用的单位。本文将探讨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

毫米是一个十分小的单位,是长度单位中的一种。1毫米等于0.001米,也就

是说,1米等于1000毫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毫米来表示一些非常小的尺寸,比如说针尖的直径、纤维的粗细等等,它们的长度往往在10毫米以下。

毫米的符号是“mm”。

在科技领域,毫米也是一种常用的单位。在电子器件中,元器件的尺寸越小,

它的性能通常越优秀。因此,毫米作为长度单位,对于电子器件的制造非常重要。同时,毫米也是3D打印中非常重要的单位。

分米

分米比毫米稍微大一点,是长度单位中的一种。1分米等于0.1米,也就是说,1米等于10分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分米来表示一些比较小的尺寸,比如说

书的厚度等等,它们的长度往往在1分米以下。

分米的符号是“dm”。

分米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长度单位。在建筑领域,分米是很常用的单位。比如说,测量一间房间或者一个房间的大小,我们通常会用分米来表示。分米也是很多商家打折、促销的重要单位。比如说,一些商家会把商品的价格打折到“9.9元/件”,就

是用分米来表示价格的。

相关应用

毫米和分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医学领域

在医学领域中,毫米和分米是非常重要的单位。比如说,测量一个人的血压,

我们通常会用毫米汞柱来表示。同时,在医学图像处理中,毫米和分米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需要制作X光片或者CT扫描图像,我们就需要用到毫米和分米来

表示图像的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农业领域

在农业领域中,毫米和分米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单位。在种植作物的时候,我们

通常会按照一定的密度将种子按照一定的间距种植。这一间距通常就用分米来表示。同时,在检测农作物的时候,我们也需要用到毫米和分米来测量各种数据,比如说叶子的大小、树干的直径等等。

工业生产领域

在工业生产领域中,毫米和分米也是非常有用的单位。比如说,在制造汽车的

过程中,我们需要用到毫米和分米来测量各种零部件的尺寸,以确保它们的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在制造其他各种机械零件的时候,毫米和分米也是非常有用的单位。

总结

毫米和分米是长度单位中的两种常用单位。它们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各个领域

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我们能够正确地认识和使用这些单位,那么它们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达各种尺寸和长度,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案范本三篇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分米和毫米不仅是认识长度单位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逐步掌握测量方法和技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1 / 9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二、教学新知 1、认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 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观察,你发现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观察你发现。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观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认识 ①分米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 篇一: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课题】 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教材分析】 本课为——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中信息窗1,以甜甜梦到齐天大圣为情境,以金箍棒的变化引入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认识。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并知道1米=100厘米,对1米和1厘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势表示它们的长度,同时学生初步学会了测量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能感知、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2在实际测量活动中,经历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尺子进行测量. 3.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 【教学用具】 常规:米尺、卷尺、小尺子、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多媒体:课件 【学生用具】 直尺、卷尺、一元硬币、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教师谈话:有个小朋友叫甜甜,他特别喜欢看《齐天大圣》这本书,每晚必读。这天晚上,甜甜读着、读着就睡着了,而且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他梦到谁了?预设:齐天大圣。 教师谈话:对,孙悟空有一根神奇的金箍棒,它可以变长??.变成1千米长,还可以变小,变成1分米长,放在手心里。还能变得更小,变成5毫米,放在耳朵里。 观察图上呈现的数学信息,根据图上信息对话,变成1千米长,变成1分米,变成5毫米。 教师引导:可甜甜这时急了,她不知道1毫米有多长,你知道吗? 设计意图:用学生熟悉的情境导入新课,并为本课作简洁铺垫,提出问题。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厘米、米。 (板书:厘米、米) 教师谈话:用字母怎样表示?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会用到长度单位。当我们需要测量某个物体的长度时, 我们就需要用到这些单位。其中毫米和分米是比较常用的单位。本文将探讨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 毫米是一个十分小的单位,是长度单位中的一种。1毫米等于0.001米,也就 是说,1米等于1000毫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毫米来表示一些非常小的尺寸,比如说针尖的直径、纤维的粗细等等,它们的长度往往在10毫米以下。 毫米的符号是“mm”。 在科技领域,毫米也是一种常用的单位。在电子器件中,元器件的尺寸越小, 它的性能通常越优秀。因此,毫米作为长度单位,对于电子器件的制造非常重要。同时,毫米也是3D打印中非常重要的单位。 分米 分米比毫米稍微大一点,是长度单位中的一种。1分米等于0.1米,也就是说,1米等于10分米。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分米来表示一些比较小的尺寸,比如说 书的厚度等等,它们的长度往往在1分米以下。 分米的符号是“dm”。 分米是一种非常有用的长度单位。在建筑领域,分米是很常用的单位。比如说,测量一间房间或者一个房间的大小,我们通常会用分米来表示。分米也是很多商家打折、促销的重要单位。比如说,一些商家会把商品的价格打折到“9.9元/件”,就 是用分米来表示价格的。 相关应用 毫米和分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 医学领域 在医学领域中,毫米和分米是非常重要的单位。比如说,测量一个人的血压, 我们通常会用毫米汞柱来表示。同时,在医学图像处理中,毫米和分米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需要制作X光片或者CT扫描图像,我们就需要用到毫米和分米来 表示图像的大小和位置等信息。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新青岛版二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新青岛版二班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新青岛版二班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1 一、说教材 认识分米和毫米这一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二班级的一个知识。本课学习是建立在学生学习过米和厘米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学生尺和米尺,会数学生尺上的大格和小格,知道1厘米是10小格,1米=100厘米。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下面3点:1、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会用打手势的方法比划1分米和1毫米。2、掌握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3、培育学生的学习爱好,让学生主动参加教学活动,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重点: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教学难点:理解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教法和学法 1、直观演示 通过形象生动的课件演示,学生在观察和对比中体会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领悟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老师主导,学生主体 在老师的引导下,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乐

观性,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逐步认识1分米、1厘米。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新 (1)实物展示平台展示一把学生尺 提问:同学们,老师这里现在有一把学生尺,你能来介绍一下有关这把学生尺的知识吗? 设计目标:让学生产生回忆,联想曾经学过的知识米和厘米,知道学生尺分大格和小格,1大格是10小格。每1大格就是1厘米。 (2)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 提问:你能猜一猜老师准备用怎样的一句话介绍这条线段有多长吗? 设计目标: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 (3)今天,我们一起来继续学习长度单位。 2、新授 (1)出示情景(课件演示)教学分米 提问:从小男孩的介绍中,你发现新的长度单位是谁了吗?(学生:分米) 活动一: 要求:1、从你的直尺中找出1分米有多长。 2、用手比划一下1分米有多长。 设计目标: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感受1分米有多长。 活动二: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相识》教案1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相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究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细心、仔细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驾驭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视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专心体会。 2.练习法。学生巩固学问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须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相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 教学学法: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育学生操作实力。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

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和实际的应用实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简单出错,采纳小组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育了学生的合作实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打算 回忆学过的二个长度单位是什么?比划一下1米长度和1厘米的长度吗? 二、教学新知 1、相识毫米,感受毫米的必要性。 2、建立毫米的表象。请你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用手比划一下。 师提问:生活哪些物体的长或厚约为1毫米? 3、学习厘米与毫米的关系追问:通过刚才比划和视察,你发觉什么? 毫米是相对较小的长度单位,通过视察你发觉。 (1)厘米与毫米有什么关系?得出1厘米=10毫米。师:拿出数学书,让学生视察其厚度,你觉得数学是多厚? (2)分米的相识 ①分米 出示一条10厘米长的小棒,让学生估,引出这条是10厘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 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看谁找到得多? 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毫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你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了吗?(课件)为什么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或厚度要用毫米作单位? 生:毫米做单位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毫米,有利于使学生更加明确毫米的作用,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探究毫米、厘米之间关系。 师: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怎样验证这个猜测?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今天我们要研究长度单位的认识,先让我们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用什么单位来量物体的长度和距离的呢?是不是用米和厘米呢? 第一部分:毫米的认识 首先,我们要研究毫米的认识。毫米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它比厘米还要小。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些小物品,例如硬币、铅笔等,来感受毫米的长度。我们可以用直尺来测量这些物品的长度,然后将长度转换成毫米。 第二部分:分米的认识 接下来,我们要研究分米的认识。分米是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比厘米和毫米都要大。我们可以用米尺来感受分米的长度,将长度转换成分米。同时,我们也要研究分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等于10厘米或100毫米。 第三部分:单位的换算

最后,我们要研究单位的换算。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就是将一个单位的长度转换成另一个单位的长度。例如,将1米转换成分米,就是将1乘以10,得到10分米。我们要学会在 实际问题中进行换算,加深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采用讲述法、讨论法、探究法、活动法、实践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长度单位的认识和换算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 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教学难点在于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过程和在实际测量中的灵活应用,以及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进率和培养学生的估测方法。 课后练: 为了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我们可以布置一些练题,例如测量一些物品的长度,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等等。同时,也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多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能力。

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通过展示米尺和小棒,老师让学生了解1米等于100厘米,10分米,1000毫米。学生们通过练,熟悉了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转换。在课堂上,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让学生思考和回答,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新的概念。最后,老师布置了课后练,以巩固学生的知识。

认识分米和毫米

认识分米和毫米 什么是分米和毫米? 分米和毫米是表示长度的单位,它们是公制单位制中比较常用的小单位。在日 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分米和毫米来表示纸张的大小、物品的尺寸、衣服的尺码等。 分米 分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它的符号为“dm”,是公制长度单位制中的一种基本单位。分米的定义是:一米等于十个分米,即1m=10dm。 毫米 毫米是一种长度单位,它的符号为“mm”,是公制长度单位制中的一种基本单位。毫米的定义是:一米等于一千毫米,即1m=1000mm。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常需要将分米和毫米进行换算。下面是分米和毫米的常 见换算方式。 分米和毫米的换算 1dm=10mm 毫米和分米的换算 当我们需要将毫米换算成分米时,只需要将毫米数量除以 10即可。例如:•120 mm = 12 cm •500 mm = 50 cm 当我们需要将分米换算成毫米时,只需要将分米数量乘以 10即可。例如:• 5 dm = 50 mm •8 dm = 80 mm 分米和毫米的应用 分米和毫米在测量中的应用 分米和毫米在测量中是非常常见的单位,例如: •测量一个水杯的高度为 10cm;

•查找一张A4纸的尺寸为 21cm x 29.7cm; •测量一个书桌的长度为 1.2m,即 120 cm; 分米和毫米在制作中的应用 在生产制作过程中,分米和毫米也是常见的单位,例如: •计算织物的长度与宽度; •按照标准尺寸制作衣服; •计算零件的规格尺寸等。 总结 认识分米和毫米有助于我们更加准确地进行测量和制作工作。在进行分米和毫米的换算时,只需要根据10的倍数进行计算即可。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我们应根据不同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单位,并且掌握好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

分米和毫米认识 教学设计(共5篇)

分米和毫米认识教学设计〔共5篇〕 第1篇:认识分米和毫米教学设计认识分米和毫米 淮阴小学:卢婷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第52~54页的例 1、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通过动手操作体验,进一步开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的能力。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开展估测意识。 3.能灵活运用观察、比拟、推理等学习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1毫米、1分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米尺、学生尺以及可度量长度的物体假设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么?量身高,你知道他的身高是多少吗? 预设:120厘米还有其他的说法吗?1米20厘米 我们之前学习过米和厘米,今天我们就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朋友分米。 二、认识分米 新课教授:请你给小吸管量一量他的身高量出来是多少?10cm 10cm还有一个更好听的名字叫做1分米谁能说说小吸管的身高是多少?

1、指一指一分米。从哪到哪是1分米?同桌互相说一说。组织交流。1分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所以我们能够得出什么结论?1分米=10厘米感受一分米的长短。我们直接来比划出1分米,不能动喔!请同桌用直尺量一量,哪些人比划得准呢?感受到1分米了吗?那赶快把它画下来。 2、画一画一分米,交流易错点。 3、找一找,请你静静地观察,谁先找到就送给你。〔学生说出第1个,老师验证;第二个学生自己验证,找对肯定,找错说建议。〕 4、数一数在米尺上能不能找到1分米呢?出示米尺图,指名答复。板书:1米=10分米 5、估一估。小朋友们对1分米啊,已经很有感觉了。有了这个1分米,我们就能估出身边很多物体的长度。比方说我们的课桌,请你用自己身体尺创造出的1分米去估一估课桌的宽、课桌的高大约是几分米呢?用手势告诉我,谁估得准呢? 6、量一量想要知道刚刚估的数据对不对我们就要准确的测量,再同桌合作用米尺量一量。学生量,交流。 三、认识毫米 过渡我们今天还有一个新的朋友他有点害羞,我们一起把他找出来好不好出示降雨量图适当解释降雨量完善板书认识分米和毫米。 1.指一指:1mm 有多长呢?想一想,哪里可以找到1毫米? 结合学生的发言,通过课件演示,小结:是啊,尺上有很多小格,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 〔课件在不同小格闪红线〕请小朋友在自己的尺上指一指,同桌互相指一指。都找到1毫米了吗? 2.找一找:小朋友真棒!在自己的尺上找到了1毫米,那我们桌上还有这么多材料,你能不能也找到1毫米呢?请你来找一找,用尺子量一量。〔板书:指、找、量〕 学生交流、展示、验证、体验,感受1毫米: 例:学生说磁卡的厚度是1mm,5角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mm。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 毫米、分米的认识 设计意图: 导入部分,让学生经历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过程,引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让学生感到分米和毫米的建立是日常测量的需要。 本节课注意从感性入手,借助直观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动手操作的积极性。通过看、数、比、量使学生对长度单位1毫米、1分米形成深刻的印象,建立表象。然后通过对直尺的观察,放手发动学生独立探索厘米与毫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会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巩固练习部分,设计习题使学生灵活掌握所学知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3、在实际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的形成过程。 教学用具: 米尺、学生直尺、准备测量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测量物体长度时,要用到长度单位,我们学过的长度 单位有哪几个? 生:米和厘米。 师:请大家用手势表示1米大约有多长?1厘米呢? 生:用手势表示1米、1厘米的长度。 师:量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生:回答哪些物体的长度用米作单位合适,哪些用厘米合适。 师:现在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测量一下桌面的长度、课本的长度、硬币的厚度,汇报时要汇报你测量了物体哪一部分的长度,长度是多少? 生:进行分组测量,并按要求进行汇报。 师:在测量中同学们是不是遇到什么问题了? 生:谈测量中遇到的问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 师:板书课题――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师点评: 通过实际测量,学生发现了已有知识解决不了的问题,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新课。 1、认识毫米。 师:拿出直尺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生:找0刻度、再找1厘米、2厘米。 师:观察直尺1厘米之间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用mm 表示,1毫米比1厘米短。 生:观察。 师:用铅笔尖数一数1厘米里有几个小格。 生:10个。 师:10个小格,就是10毫米。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厘米和毫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生:学生讨论。 师:通过数我们知道1厘米=10毫米。 师:板书――1厘米=10毫米(mm) 师: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哪些物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用手在直尺上比一比1毫米有多长,估计身边哪些物品的厚度是1毫米。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六篇 《分米和毫米的认识》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学会估测,提高估测能力。 3、组织有效的活动,激活参与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2、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教学具准备: 每人一条1分米长的纸条,1分硬币,磁卡,1厘米、1米的纸条,直尺,白纸1叠、米尺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身高图。 问:你知道这个小朋友在干什么吗?(量身高)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小朋友的身高是多少,齐读:1米32厘米

这里面用到了两个什么单位?(长度单位)分别是什么?(板书:米厘米) 2、复习米和厘米。 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贴出1米纸条。问:你感觉1米比较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1厘米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贴出1厘米的纸条。问:你感觉1厘米的长度怎样?所以我们一般用厘米作单位来量一些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导入。 我们感觉1米和1厘米的长度相差太大了。如果我们要去量课桌的长,用米作单位太大了,用厘米作单位又太小了,所以我们今天要认识米和厘米之间的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分米。(板书) 二、思索探究,交流共享: (一)认识分米 1、师贴出纸条,指出:这张纸条的长就是1分米。 请学生也拿出相同的纸条,问:这张纸条的长就是什么? 2、我们周围哪些物体的长大约是1分米?举例说明。(插座的四条边、软盘的边) 3、师:分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那么它们之间有没有什么关系呢?怎样证实你的猜测?用直尺量一量纸条。得出结论,板书:1分米=10厘米 4、判断:读:我的文具盒,长大约20厘米,宽大约10厘米。 你能换种说法吗?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件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件 《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件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提供到的《毫米和分米的认识》课件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参考学习!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2、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3、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长度。 4、逐步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 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硬币、磁卡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引发思考 师:(出示市场上新上市一种儿童饮料)你能先估计饮料盒的高度,再测量出它的高吗? 学生汇报测量的结果。 (生可能出现8厘米、8厘米半、8厘米5小格、8.5厘米、8厘米5毫米等) 师:同学们测量时8厘米多的部分不够1厘米,我们用厘米无法

精确表示测量的物体长度时,我们需要用到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 [设计意图:通过小小饮料盒的'测量活动,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体会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一)认识毫米 1.认识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师: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识?1毫米在直尺上怎样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长度是1毫米。)把你找的1毫米指给同桌看一看。 让我们来一次体验之旅:时间2分钟,在你们的学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动手测量一下验证验证。看谁找到得多? 生1:通过测量我发现1分硬币的厚度约是1毫米。 生2: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磁卡厚度约是1毫米。 生3:通过测量我发现字的宽度约是1毫米。 生4:通过测量我发现1张光盘厚度约是1毫米。…… 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住1毫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捏一捏1张光盘或1分硬币或1张磁卡厚度、比手势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间观念)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后,让学生自主地去寻找1毫米,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主动的在头脑中建构1毫米的表象。] 2.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毫米。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毫米是常用的长度单位。你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了吗?(课件)为什么这些物体的长度、高度或厚度要用毫米作单位? 生:毫米做单位测量结果更加精确。 [设计意图:寻找生活中的毫米,有利于使学生更加明确毫米的作用,同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探究毫米、厘米之间关系。

分米、毫米的认识

分米和毫米的理解 【目标预设】 1.使学生通过测量、观察、估计、交流等活动,理解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建立1分米和1毫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能够使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 3.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中提升参与学习的意识,体验学习的快乐,增强对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的表象,学习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表象,并能在实际应用中合理选择。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话: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自己的身高并板书。米和厘米是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或距离用什么做单位?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呢? 伸出你们的小手,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1厘米的长度。 其实,在长度单位的王国中,还有比厘米大但是比米小的单位,也有比厘米还小的单位呢,让我们一起去研究研究好吗? 二、探索新知 (一)理解分米 1、引入分米: 1.读一读 (1)季老师这有一个新的文具盒,我很想知道文具盒的长和宽是多少,你们想不想看看是怎么测量的啊?(播放课件) 学生读长度:文具盒长约是20厘米,宽约是10厘米。 师:你还能换一种说法来描述文具盒的长和宽吗? 学生回答:文具盒长约是2分米,宽约是1分米。 (2)像这样10厘米长的线段我们还能够用另一个单位来表示长度——分米(板书课题:分米)分米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长度单位。 2.认一认 (1)师:请你拿出直尺,看看1分米到底有多长。(学生上台数一数) 也就是说1分米相当于多少厘米?(板书:1分米=10厘米)学生齐读。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除了0~10厘米之间一段是1分米之外,你还能找出1分米吗?同桌互说。(1~11、2~12…) 3.画一画。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目的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毫米和1分米的实际长度。 2.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相邻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 3.会进展相邻长度单位之间的化聚。 教具学具投影仪,投影片,米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厘米是长度单位,并且知道用直尺可以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这里有一条线段,我用直尺量它的长度,谁知道这条线段的长是多少?〔投影片〕 〔1〕〔4厘米〕 〔2〕我们再看这一条线段长度有多少?〔在投影片上用直尺度量〕 师:有的说这条线段大约长4厘米,有的说大约长5厘米,这就是说用厘米不能准确地量出这条线段的长度,我们怎么办呢? 二、新授 师:今天我们首先要学习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演示投影片:一个学生在制作飞机模型的情境图。问学生做飞机模型

要看图纸吗?制作时对尺寸的要求高不高?它需要用到比厘 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一〕毫米的认识。 1.请学生观察直尺,找一找1厘米的刻度,1厘米有多长呢? 2.老师在投影仪上映出1厘米的长度,让学生数一数直尺上把1厘米又平均分成了几个小段? 师:我们把1厘米的长度平均分成了10个小段,每一小段的长度我们就把它叫做1毫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板书:毫米mm〕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刚刚我们量的这条线段长多少呢?〔4厘米5毫米〕 3.让学生举例说明1毫米有多长。 4.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和五分硬币的厚度各有多少毫米。师:刚刚那条线段长4厘米5毫米,也就是几毫米呢? 〔因为1厘米=10毫米,4厘米=40毫米,所以4厘米5毫米=45毫米。〕 〔二〕分米的认识。 1.出示一根米尺后提问:这根米尺长多少?把1米平均分成100小段,每小段长多少?假如把1米平均分成10小段,每小段长多少? 师:〔出示学具长1分米的小棒〕我们把这条长10厘米的线段叫做1分米,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的长度单位。〔板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分米毫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目标〗 1. 通过用直尺测量实物的长度,认识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体会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 2.明白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3.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4.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进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教材分析〗 分米、毫米的认识是本单元测量中第一节的内容。《标准》中指出对此内容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的生活体会以及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本节课是以厘米那个长度单位为纽带,将米、分米和毫米联系起来。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认识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教材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多种活动,建立丰富的表象,逐步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通过观看、数一数尺上的刻度,动手量一量,用手势比一比,动口说生活中的实例等多种活动,感知、体验、建立丰富的表象。让学生在进行估测、实际测量比较、验证的过程中强化表象,从而逐步形成空间观念。每次测量时,都要先估量,再测量,让估测活动贯穿于整个测量过程之中。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分校是一所公有民办学校。学校师资力量强大,教学设施先进。学生来自长春市区,同意过良好的学前教育,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适应,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本节课是在学生认识厘米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学生对测量的方法差不多把握,有一定的用直尺测量的能力。对毫米和分米虽没有正式的接触,但学生尺上有毫米,在生活中对毫米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学中应通过学生动手测量常见物体长度的活动,激发学习新的长度单位的需要,借助测量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长度表象。由于生活中学生缺乏测量物体长度的体会,又专门少用到分米、毫米这两个长度单位,因此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表象专门难建立。因此,我选择学生周围熟悉的物体,小棒是数学课经常摆弄的学具,IC卡是学生给家长打经常要用到的。(注:我校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

数学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重要工具。它是一门古老而崭新的科学,是整个科学技术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化,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学在社会各个方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及教学反思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一】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2、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在建立长度观念时,对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关系,比较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米尺;直尺、一分硬币、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猜一猜,老师的身高是多少? 学生猜完后教师说明:老师的身高是1米68厘米。 师:米和厘米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两个长度单位,请大家用手势比划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米作单位? 师:请大家再用手势表示一下,1厘米大约有多长?量哪些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师:我们每天上课都要用到数学1号本,你们知道数学课本的长和宽大约是多少厘米吗?自己量一量。 生:1号本的长比17厘米多,比18厘米少,它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 师:1号本的宽比13厘米多,比14厘米少,那究竟有多长呢? 要想比较准确地量出1号本的宽,就要用一个比厘米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来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毫米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观察操作,探究新知 1、认识毫米。 (1)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拿起直尺认真观察: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以外,还有刻度线吗? (还有一些小刻度线,这些小刻度线把1厘米又分成了一些小格。) 教师指出:直尺上的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2)看大屏幕上放大的直尺图。 提问:从0刻度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到刻度1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从刻度1到刻度2是几厘米?数一数,在刻度3到刻度4之间有多少个小格? 提问:这就是说,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得出:1厘米=10毫米 (3)教师让学生量一量1分硬币的厚度,看够不够1毫米。 量完后教师说明: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师生共同用手势表示1毫米:先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轻轻地夹住1分硬币,再用左手慢慢地把硬币抽出来,在右手的拇指和食指之间有一条小缝,它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教师指出: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4)教师让学生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几毫米?

分米毫米的认识[精选合集]

分米毫米的认识[精选合集] 第一篇:分米毫米的认识 《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 毫米和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经历感知、认识、猜想、判断、测量、应用等学习过程,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能正确运用毫米、分米表示物体长度。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要一段时间内形成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建立 1 毫米和 1 分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分米和厘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区分四个长度单位,正确建立长度表象 教学用具:厘米尺、米尺、1 分硬币、小棒(10 厘米长)厘米小棒、一元硬币、电话卡、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师:同学们,六一儿童节刚刚过去,你玩的开心吗?(开心)小明小朋友过的也非常开心,太开心了,现在还意犹未尽呢。这不,昨晚又做了个甜甜的梦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梦见了谁。(展示课件,生答孙悟空。) 师:同学们喜欢孙悟空吗?(喜欢) 孙悟空厉害吗?(厉害) 孙悟空有一个能降妖除魔的宝贝,你知道是什么吗?(金箍棒) 师:同学们懂得真多,那我们一起来看看金箍棒有多厉害。(展示视频) 师:金箍棒能大能小,能变长能变短可真是厉害。关于长度单位,我们上一年级的时候学过两个,谁还记得,举手回答。(生答:米、

厘米。板书:长度单位 厘米 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一米有多长吗?一厘米呢?我们还学过用字母表示米和厘米,谁还记得?(生答:m,cm。) 师:同学们看,假如孙悟空把他的金箍棒变成这样1米长,谁知道等于多少厘米?(生答)板书。 师:同学们回答的真棒,看,金箍棒又变成了这么长,这有多长呢,我们用尺子量一量。(展示课件)这是一把以什么作单位的尺子(厘米),现在金箍棒有几厘米长呢?(5厘米)从0到5表示5厘米的长度。看,又变了,变小了,这是多长呢?从0到1是多长?(1厘米)同学们看金箍棒现在到没到1厘米长(不到1厘米)。 师:对,不到1厘米,像这样测量较短的物体长度,我们就学习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毫米。一毫米有多长呢?同学们看黑板,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毫米。(展示课件)这把尺子以什么作单位?(厘米)那么从0到1这样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除了这样的大格,在尺子上你还看到了什么?(小格)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点击课件)尺子上这样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两个小格呢?........师:既然我们知道了尺子上一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那我们来看看,这根由金箍棒变成的绣花针有几毫米长呢?同学们仔细数一数。(8毫米) 二、开展活动,求新知。 (一)找找生活中的一毫米。 1分钱的厚度、银行卡和电话卡、10张纸的厚度 (二)感知一毫米。 同学们能用手比一下1毫米的长度吗? (三)动手画一画。 1、画一条5毫米的线段。(同学交流) 2、画一条10毫米的线段。(你发现了什么?) (四)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师:同学们数一数,1厘米有几毫米?(1厘米=10毫米、1cm=1mm)学生齐读。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11篇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11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说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毫米分米的认识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简析 《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安排了以学生估测数学书宽和厚,在测量时不能得到整厘米数时,自然地感悟毫米产生的需要,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它是属于量与计量中的知识,也是几何教学中所必需的。这样的编排启示我们,教学这些计量单位时,要关注几何直觉、几何想象、几何测量。分米的编排与毫米类似,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学习好这课对今后学生从事的几何测量等活动是十分重要的。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对几何教学的基本精神,本着把计算几何、证明几何转变为直观几何、发现几何的想法,把今天要学习的与几何知识有关的分米、毫米的认识的教学目标定为 ①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②引导学生探索米、分米、厘米、毫米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在对实物的估测过程中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3.教学重难点

在今后学习中,常用到这几个长度单位,它是学习面积单位体积单位的基础,非常重要,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是知道分米、毫米这二个长度单位和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 厘米、1厘米=10毫米。由于学生处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原来对米和厘米的长度观念比较淡薄肤浅,现在要求他们建立分米毫米等长度观念是较难的。故此认为教学难点是建立分米、毫米的长度单位的观念。 二、说教法 本课我拟采用以下教法: 1.直观教学法。教学时利用直尺,观看分米、毫米标准的长度,观察1毫米、1分米的长度,在脑中建立表象,并让学生用生活中典型的长度帮助学生感悟用心体会。在估测中,把估测对象与标准长度反复对比,再测量。在整个教学中,给学生正面刺激,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 2.练习法。学生巩固知识和形成各种学习技能需要反复的练习,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种主要的实践活动。在教学认识分米、毫米时,让学生去找生活中的典型例子做为参照物,在估测物体长度时,有效帮助学生估测准确些。为了达到估测相对准确,课堂上采用让学生去估测不同物体的反复练习,以帮助学生形成估测长度方面的技能。 三、说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认识和已制定的目标,我在学法培养方面做到: 1.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本节课要让学生在找、摸、量、摆的自主实验、自主探索过程中,自主地建立起毫米和分米的观念,在建立观念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的应用能力。 2.学会与人合作养成良好习惯。本课教学比较重视观察发现,估计测量,让学生有了自主动手操作和交流观察发现的机会。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们的发言,取取长补短;在估计测量中,由于毫米相对较小,容易出错,采用同学合作学习,分工完成,在课堂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