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例1及做一做。

课标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掌握用尺测量长度的方法,会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难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估测。

学习过程: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并记录在家庭作业本上。

(2)在括号里填上米或者厘米。

王东身高130()

大树高6()

课桌的长度大约是80()

(3)一支中华牌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厘米,()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米。

(二)课堂设计

1抢答热身

问题一: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问题二:你能比划下1米有多长吗1厘米呢

问题三:1米等于多少厘米

2问题探究

(1)毫米产生的意义。

活动一: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活动二:量一量——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对照自己的估计完成表格。

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怎么办

小结:数学课本的长、宽、厚都不是整厘米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

的测量它,就要用到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用字母表示记作:mm。

(2)认识1毫米以及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问:关于毫米,我们的数学天使明明也有话要说,想听吗问:尺子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听了明明的介绍,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吗请你找一找。

问: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你有什么发现

1厘米=10毫米

练一练:3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①观察1毫米的长度。

观察尺子上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比划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②测量1角或5分硬币(或公交卡、身份证等)的厚度。

让学生先测出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组织学生用食指和拇指夹住硬币,再慢慢抽出硬币,把硬币的厚度和手指间的空隙进行比较。

③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生活中接近1毫米的物体。

④读一读这些话,说说你的感受。

人的手指甲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约20天长1毫米。

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我们用的中性笔芯是用毫米作单位的,一般为:毫米毫米毫米。

活动五:估一估,量一量

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各是多少毫米再进行测量,并把之前的表格补充完整。(同桌两人可以合作完成,互相提醒操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3巩固练习。

(1)填一填20毫米=()厘米3厘米=()毫米

(2)第22页的做一做。

(3)练习五5题。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它是一个很小的长度单位,身份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我们身边有好多物品长度都可以用毫米来表示,虽然1毫米很短,但是在科研中,1毫米的误差也可能导致失败,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要细心,让我们的生活更精确。

课堂检测:

1练习五第1、2题。

3一本笔记本厚6毫米,5本这样的笔记本叠在一起厚多少毫米合多少厘米?

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1课时 毫米的认识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21——22页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学习重难点: (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2)培养估测方法。 三.学法指导: 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 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 卷尺和测绳 五.学习时间: 一课时

六.学习过程: 课前 学案自学: 一、自主学习 我能填 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 2、我知道1米=()厘米 3、我能填:2米=()厘米300厘米=()米 5米=()厘米 认识毫米: 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21-22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什么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 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

(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 (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 4、我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课中 1.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要求: 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 2.班内展示 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3.质疑探究 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自悟自得 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 .本节我学会了: .掌握不太好的是: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1、22页例1及做一做。 课标要求: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在实践活动中,体会并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米、厘米,知道分米、毫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能恰当的选择长度单位。 3能估测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掌握用尺测量长度的方法,会用毫米为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和厘米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学习重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学习难点: 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估测。 学习过程: (一)课前设计

1预习任务 (1)测量课桌面的长和宽并记录在家庭作业本上。 (2)在括号里填上米或者厘米。 王东身高130() 大树高6() 课桌的长度大约是80() (3)一支中华牌铅笔的长度大约是()厘米,()支铅笔的长度大约是1米。 (二)课堂设计 1抢答热身 问题一:我们以前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问题二:你能比划下1米有多长吗1厘米呢 问题三:1米等于多少厘米 2问题探究 (1)毫米产生的意义。 活动一:估一估——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大约是多少厘米活动二:量一量——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对照自己的估计完成表格。 问题: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时,怎么办 小结:数学课本的长、宽、厚都不是整厘米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有很多小物体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数,为了比较准确

的测量它,就要用到一个比厘米更小的长度单位——毫米,用字母表示记作:mm。 (2)认识1毫米以及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 问:关于毫米,我们的数学天使明明也有话要说,想听吗问:尺子上的1小格就是1毫米,毫米用字母mm表示。听了明明的介绍,你能在尺子上找到1毫米吗请你找一找。 问:1厘米中间有几个小格,你有什么发现 1厘米=10毫米 练一练:3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3)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①观察1毫米的长度。 观察尺子上1毫米的长度,并用手的食指和大拇指比划出来,在小组内交流。 ②测量1角或5分硬币(或公交卡、身份证等)的厚度。 让学生先测出硬币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然后组织学生用食指和拇指夹住硬币,再慢慢抽出硬币,把硬币的厚度和手指间的空隙进行比较。 ③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生活中接近1毫米的物体。 ④读一读这些话,说说你的感受。 人的手指甲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约20天长1毫米。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新人教版

3 测量 【单元目标】 1.使学生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使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使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重点难点】 1.初步建立毫米、分米、千米和吨的观念。 2.理解“千米”的实际长度和“吨”的轻重。 1.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 本单元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灵活选用教材提供的资源,采用组织学生的测量活动(如量课本、书桌等)的形式,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促进师生互动提供条件。学生凭借自己的经历和体验,认识并理解测量的有关知识,同时形成适合自己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会逐步提高。当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提供的情境进行整体观察,注意提供的情境应该主题明确,当学生的讨论远离主题时,应该进行恰当的引导。 2.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基础,应该作为检验本单元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1吨的质量观念时,除了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外,同时还要多举一些当地学生熟悉的例子加以对比。比如,医疗保险卡、电话磁卡、储蓄卡厚度大约是1毫米等等,也可以让学生从一沓纸(或作业本)中量出1毫米,数一数有几张。让学生用作业本摞出1分米的高度,数一数有多少本等等。对于大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的感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范文(精选3篇) 小学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毫米的认识”。 一、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从知识方面来讲有厘米的认识做基础,从经验方面来讲,学生经常用到学生尺,也有用尺子进行测量的经历。这时,水到渠成的学习“毫米的认识”,能让学生对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目标 根据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历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简单的推理能力。 3、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念。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 重点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难点是:让学生建立毫米的长度观念。 四、教学准备(为了开展教学活动,我打算做如下教学准备。) 1、电教媒体 2、为每小组准备一张估测记录单和一把没有毫米刻度的硬纸版做的尺子。 3、教师准备一把米尺、一枚一分硬币、一张电话卡等。学生自己准备常用直尺。 五、教学程序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以及教法学法的选择,我把本节课的教学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在这一阶段里,我按照谈话引入、复习旧知—→实践活动、引起冲突—→现实需要、引入新课这一流程开展活动。 1、谈话引入,复习旧知 我抓住这一节课是新学期开始的第一节课这个契机,围绕“学生身高的变化”这一话题展开讨论。我准备这样设计谈话: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老师有个惊喜的发现,发现大家都长高啦!你知道你现在有多高吗?请大家估一估,这个同学的身高是多少?然后让学生进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示范课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测量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 教材分析: 测量产生于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进行量化把握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所有量中,长度是最容易感知和学习的。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毫米”是小学阶段学习的最小的长度单位。本课重在通过估测、测量等活动让学生明确毫米产生的意义,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掌握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2.经历毫米的含义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毫米产生的必要性,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 1/ 5

2/ 5

3/ 5

环节三 巩固练习 1.量一量。 2.填一填。 U盘的厚度大约3()。 身份证的长约8()。 小红身高1()38()。 3.选一选。 8张纸叠在一起,厚约1()。 A.毫米 B.厘米 C.米独立完成,校对 ①橡皮的长度,在3厘米和4厘米的中间,所以是3厘米5 毫米。 ②回形针的长度,超过2厘米,还有8个小格,所以是2 厘米8毫米。 独立填空,回答问题: ①U盘的厚度不到1厘米,所以应该填约3毫米。 ②身份证的长不到一拃,约8厘米。 ③小红身高1米38厘米。 学生思考后回答: 数学书有100多页厚度才7毫米,8张纸叠在一起肯定不到 1厘米,所以填1毫米。 巩固测量技能。 根据生活经验选择合 适的长度单位,形成良 好的长度观念。 借助已有的测量经验 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提升推理能力及长度 观念。 环节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①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 用毫米(mm)作单位。 ②1厘米=10毫米 ③我们已经学过3个长度单位了,最大的是米,1米=100 厘米。 鼓励学生畅谈自己的 收获和体会,贯通前后 知识,学会用联系的观 念结构化建构知识网 络。 环节五拓展延伸介绍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如果做科学实验或者制造一些精密仪器,精确到毫 了解比毫米更小的长度单位。 拓展学生的数学视野。 4/ 5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第 1 课时 毫米的认识(教案)

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21~22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 通过实际测量,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2. 经历测量、比划、估一估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测意识。 3.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教学难点理解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和进率。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等。 学法:自主探究法、练习巩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回忆一下,我们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 预设: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米和厘米。 师:米和厘米有什么关系? 预设:1米=100厘米。 师:你能估一估你的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吗?试一试吧! 设计意图要注意让学生根据自己已经建立的长度观念进行估测,目的在于回顾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为毫米的学习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 探究点1 认识毫米 1. 估一估,量一量。 课件出示问题: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和厚各是多少厘米?(学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估得准确吗?用尺子量量看!注意测量时尺子的用法! 全班交流:能说说你量的是多少吗? 预设1:我量出的长是26厘米…… 预设2:我量出的宽不到19厘米…… 预设3:我量出的厚度不到1厘米…… 师:不到19厘米、不到1厘米这些长度具体是多少呢? 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毫米。 师:观察自己的刻度尺,我们还发现在每一厘米中间 还有许多小格,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毫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较精确时,可以用毫米(mm)作单位。 探究点2 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1. 课件出示直尺。 师:数一数,1厘米里有多少毫米? 预设:1厘米里有10个小格,也就是 10毫米。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课件配合演 示) 师小结:1厘米=10毫米。 2. 感悟1毫米的长度。 师: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或厚度是1毫米? 预设1:身份证大约厚1毫米。 预设2:银行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 探究点3 用毫米作单位表示测量结果 师:你知道生活中测量哪些物品一般用“毫米”作单位吗?(学生自由回答)师科普:我们用的中性笔芯是用毫米作单位的,一般为:0.35毫米,0.5毫米,0.7毫米。暴雨红色预警信号:3小时内降雨量将达100毫米以上。我们的手指甲约10天长1毫米。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用毫米作单位的有好多。

《毫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的认识》教案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演讲致辞、策划方案、合同协议、规章制度、条据文书、诗词鉴赏、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speeches, planning plans, contract agreements, rules and regulations, doctrinal document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说课稿,借助说课稿我们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怎样写说课稿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 一、说教材: 《分米、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度量能力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的。 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学生通过使用直尺,已经有了一些感性认识,计量单位分米虽然不常用,但它对学生理解长度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是很有必要的。新的课程标准的根本目的在于为个体的发展服务。个性的和谐,理性的培养,情操的陶冶,身心发展的平衡等都是新课标所追求的目标。基于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除了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这个知识目标外,重在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存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简单的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二、说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情感态度、培养能力的关系。在《分米、毫米的认识》教学中,为了不让学生一味的接受和积存知识,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我们注重借助直观教具和多媒体,运用多种方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让学生分小组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他们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轻松的氛围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一系列活动,互相合作,集体探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5篇)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5篇) 《毫米的认识》说课稿1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义务教材第四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是在同学认识了长度单位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使同学进一步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为同学今后进一步学习长度单位间的化聚和其他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先通过让同学用米尺丈量黑板的长度引入新的长度单位,接着用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等方法,让同学认识这些长度单位,理解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的布置是这样的:T1、2、3、6是实际操作题,使同学掌握丈量的方法,T4是填计量单位。T5是分米、厘米、毫米间的换算,以巩固单位间的进率。 2、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以和同学的实际情况,我根据新课程的理念,从知识技能、数学考虑、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几方面动身,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同学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厘米和毫米;建立分米,厘米和毫米的正确表象。 (2)、让同学在实际丈量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 (3)、让同学在活动中提高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形成

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战略。 (4)、让同学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同学估测的意识与合作意识。 3、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都是使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4、教学关键:通过实践操作,让同学参与认一认、量一量、看一看、想一想、找一找等活动,协助同学建立分米、厘米、毫米的具体观念。 5、根据本节课的特点,为使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具上需要准备的是多媒体课件,学具需要准备大量的实物,如:图钉、铅笔、树叶、绳子、纸条、硬币等。《毫米的认识》说课稿2 一、说教材: 本节课的课题是毫米的认识,他是毫米与分米的认识的第一课时,毫米与分米的认识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有了一定的用尺子度量的能力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对于新的计量单位毫米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说教学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从一下几个方面来定位 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的产生的实际意义,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

教案《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1人教版数学三上(最新)

3 测量 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毫米、分米、千米、吨的认识和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本单元共有9个例题,分别呈现了不同的内容,承载着不同的目标。在编排上关注学生的数学现实和生活现实,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加强操作和体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感受,感悟新知识。注重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合理的估测。还详细介绍了一种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列表法。引导学生体会通过列表一一列举的策略可以解决问题,掌握运用列表策略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考过程和方法,学会数学思考。 本单元的测量在本套教科书中处于测量教学的第二阶段——理解测量。在对“毫米”“分米”“千米”“吨”的介绍中,重视学生的实际感受,通过大量的实例,让学生建立相关观念,突破难点:在推理中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知道单位之间的关系。最后列表这一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重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二年级,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以及质量单位“克”和“千克”,这是了解测量的第一阶段。学生已有这样的基础认知,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回顾旧知识,让学生建立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联系,同时在对新知识的实际感知中,体会单位之间的进率,理解测量的意义。学生在学习之前有能力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寻找一定长度或质量的生活实例的任务,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学习能力也在增强。本单元的内容能充分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生活经验,在操作中感知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1.注重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确保各项活动有效开展。本单元的教学应该建立在大量操作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身边寻找能用相关的单位测量的物体,在找的过程中体会各个单位的适用范围;要合理安排“动”与“静”的时间,注意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相结合,动手操作与认真思考相结合。 2.在推理中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知道单位间的关系。教科书中的单位换算分为两类,即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和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在学生初步掌握单位换算的思考方法后,教师要及时放手让学生在尝试练习时互相说一说推理过程,在表达中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最后引导学生梳理毫米、厘米、分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克、千克、吨之间的关系,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3.重视学生估测方法的掌握,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可采用先估测、后测量验证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用熟悉的物体作参照物的方法和测量较长距离时可运用分解的策略,体会

毫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的认识教案 毫米的认识教案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毫米的认识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毫米的认识教案1 【学习内容】 新课程人教版第21—22页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在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在这节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节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设计理念】 鉴于学生的认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引导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鼓励他们通过自己的观察、思考、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每个学生都能融入其中,体验到动脑的乐趣;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10毫米。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2、过程与方法:采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小组合作的形式,自我体验达成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单位,形成表象,并应用概念正确表

示物体的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掌握用毫米量的方法,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教师:相信同学们都看过《西游记》吧!《西游记》里面猴哥孙悟空有一样非常厉害的法宝,你们还记得是什么吗? 教师:对了,就是他的金箍棒,他的金箍棒吖,不但可以变长,还可以变短。现在猴哥一声令下:“变长!”,就变成了1米,1米=100厘米。猴哥说:“变短!”这是多长啊?金箍棒变短,变成1厘米。 金箍棒再变短,变成1毫米,但用尺子量,还没到1厘米,这究竟是多长呢?开始引入本节课的内容————毫米。 二、观察实践,探究新知。 1、介绍毫米: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我们就要用比厘米小的单位——毫米来表示。字母表示为:mm 2、学习毫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教师: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 教师: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那么小1厘米是多少毫米?(因为1厘米中间有1,2,…,10个小格,每个小格的长度是1毫米,所以1厘米是10毫米。)所以1厘米=10毫米 3、即使做练习:金箍棒再变长,让学生看看数数现在是多长。 4、在生活中找一找1毫米,介绍我找的身份证的厚度,内存卡的厚度,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都是1毫米。 5、借助手势,帮助学生1理解毫米的长度单位。 师:怎样用手表示1毫米? 6、动手操作:(1)估一估数学书的长、宽、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