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病最佳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最佳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最佳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1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2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3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

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4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

5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

中药。

2.手足口病可能结合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

1并发脑膜炎者按照脑膜炎治疗

2并发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疗。

1.中药方剂:

1双花防毒饮方剂:金银花,野菊花,蚤休,茯苓,甘草。制法:上药加水300ml,

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药液150ml。每日

1剂,药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

2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

方剂;

3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4治疗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黄芩、白藓皮,双花,竹叶、薄荷,煎水含漱。

5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

生津,清热润咽。

2.中成药

1玉屏风口服液合板蓝根冲剂,连续服用7~10天。

2治疗口咽部疱疹,可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1日3次;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口腔炎喷雾剂对扁桃体炎效果最为

明显;对小儿口腔炎有特效;具有一定的祛痰止咳效果;雾化剂型易吸收。

3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1日3次。

3.分型治疗:

1普通型心脾积热:发热,无汗,手足口出现疱疹,其中口舌疱疹色红,疼痛剧烈,

患儿流涎较多,纳差,不能进食,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药物】大黄,黄芩,等古方化湿散。

2普通型湿热交阻:发热,无汗,手足口出现疱疹,口舌疱疹色暗红,疼痛不剧,腹胀,纳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红,苔白腻或稍黄腻。

【治法】辛开苦降,清热化湿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

【药物】生甘草,半夏,黄芩,黄连,等古方化湿散,分2次服。

3重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热、皮疹,高热,无汗,烦躁,嗜睡,烦躁,易惊,或

伴肢体痿软、瘫痪,舌红,苔白腻或黄腻。

【治法】清热化湿,镇肝熄风。

【方药】风引汤加减。

【药物】大黄,生石膏,寒水石10克等古方化湿散。

重症加减方案:热势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体阵挛重,加用薏苡仁、地龙、木瓜;便

秘减赤石脂,后期热退减石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加古方清热通络散。

4.中药预防方剂

1金银花,大青叶,绵茵陈,生苡仁,生甘草。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连续5-7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2对于口里长疱疹、有溃疡、口气臭的孩子,除了上述方子之外,还可用灯心花、藿香、生石膏、防风、淡竹叶煎水饮用,可清心火。对于食欲不振的孩子还可在灯心花方子

里增加麦芽,以开胃。

3如果孩子手足出现疱疹,则可采用外洗法,用野菊花、紫草、地肤子、苦参等煮沸,冷却至适中温度时浸泡手足,以起到清热、化湿、凉血的作用。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手足口病最佳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最佳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主要是对症处理: 1口服B族维生素,如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 2呕吐难以进食者给予输液。当口腔因有糜烂吃东西困难时,可以给予易消化的流食,饭后漱口。 3口腔溃疡给予青梅散、金霉素鱼肝油或锡类散外涂,疼痛剧烈涂以利多卡因或苯佐 卡因加硼砂甘油,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并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 4皮肤疱疹有继发感染者涂以1%甲紫; 5服用抗病毒的药物,如病毒唑、病毒灵等。若伴有发热时,可以用一些清热解毒的 中药。 2.手足口病可能结合心肌炎、脑炎、脑膜炎等病症,应及时进行治疗。 1并发脑膜炎者按照脑膜炎治疗 2并发心肌炎者按照心肌炎治疗。 1.中药方剂: 1双花防毒饮方剂:金银花,野菊花,蚤休,茯苓,甘草。制法:上药加水300ml, 浸泡30分钟,以武火大火煎煮沸腾,改用文火小火煎煮15分钟,煎成药液150ml。每日 1剂,药液分2~3次服,连续服用7~10天。3岁以下婴幼儿可减量服用。 2对急性期出现低热或无发热,流涕咳嗽,咽红疼痛,或纳差恶心,可用“银翘散” 方剂; 3高热持续,口腔、手足、臀部、四肢疱疹分布稠密,可用“清瘟败毒饮”方剂;对出现高热不退,频咳气急等并发症,可用“己椒苈黄丸合参附汤”方剂。 4治疗口疼牙龈肿:可用板蓝根,黄芩、白藓皮,双花,竹叶、薄荷,煎水含漱。 5在疾病康复期,对于口干咽痛的孩子可在沙参麦冬汤方剂里,加生地黄、芦根养阴 生津,清热润咽。 2.中成药 1玉屏风口服液合板蓝根冲剂,连续服用7~10天。

2治疗口咽部疱疹,可用西瓜霜、冰硼散、锡类散,任选1种,涂搽口腔患处,1日3次;吹敷口腔患处,或口腔炎喷剂喷患处,每日2次。口腔炎喷雾剂对扁桃体炎效果最为 明显;对小儿口腔炎有特效;具有一定的祛痰止咳效果;雾化剂型易吸收。 3手足疱疹严重者,可用如意金黄散、青黛散,任选1种,麻油调,敷于疱疹患处,1日3次。 3.分型治疗: 1普通型心脾积热:发热,无汗,手足口出现疱疹,其中口舌疱疹色红,疼痛剧烈, 患儿流涎较多,纳差,不能进食,大便秘结,舌质红,苔黄腻。 【治法】清热解毒化湿。 【方药】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 【药物】大黄,黄芩,等古方化湿散。 2普通型湿热交阻:发热,无汗,手足口出现疱疹,口舌疱疹色暗红,疼痛不剧,腹胀,纳差,大便正常或稍溏,舌暗红,苔白腻或稍黄腻。 【治法】辛开苦降,清热化湿解毒。 【方药】甘草泻心汤加减。 【药物】生甘草,半夏,黄芩,黄连,等古方化湿散,分2次服。 3重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热、皮疹,高热,无汗,烦躁,嗜睡,烦躁,易惊,或 伴肢体痿软、瘫痪,舌红,苔白腻或黄腻。 【治法】清热化湿,镇肝熄风。 【方药】风引汤加减。 【药物】大黄,生石膏,寒水石10克等古方化湿散。 重症加减方案:热势较盛,加用羚羊角粉;肢体阵挛重,加用薏苡仁、地龙、木瓜;便 秘减赤石脂,后期热退减石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加古方清热通络散。 4.中药预防方剂 1金银花,大青叶,绵茵陈,生苡仁,生甘草。水煎服,一日分两次服用,连续5-7天。本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健脾化湿之功能,适用于易感人群预防。以上为3~6岁剂量,3岁以内婴幼儿可减量服用,6岁以上者可加量服用。但体虚、容易拉肚子的孩子不要喝。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小儿手足口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经常发生在5岁以下儿童中,潜伏期最多为10d,急性起病。主要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属于一种传染病,其中最常见的是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感染途径为消化道、呼吸道和接触性传播。绝大多数患儿在经过治疗后预后良好,只有少数患儿病情非常严重,会引发多种并发症,影响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下面主要对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讲解,一起来看看吧! 一、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 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症状分为一般病例症状和重症病例症状,一般病例症状为发热、口痛、厌食以及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或者是溃疡,手、足、臀部和腿部等部位出现斑丘疹,后期转为疱疹。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比较少,其中手足部疱疹明显,皮疹数目不确定,通常少则几个多则几十个。在消退后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并且没有色素沉着,有的患儿只表现为皮疹或者是疱疹性咽峡炎,一周内即可痊愈,预后效果良好[1]。有的患儿则皮疹表现不明显,单一部位只表现为斑丘疹(如图1)。重症病例因为病情进展十分迅速,在发病1-5d左右会出现脑膜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和循环障碍等,情况危急,甚至导致死亡,存活下来的患儿可留下后遗症,危害性极大。因此,临床症状包括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表现。神经系统表现中患儿精神差、头痛、嗜睡、容易受惊、谵妄,严重者会直接昏迷,存在眼球运动障碍、肢体抖动、共济失调,无力或者急性弛缓性麻痹,查体后可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阳性和脑膜刺激征。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咳嗽,咳嗽中带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合并肺水肿患儿肺部还可闻及湿啰音或者是痰鸣音。循环系统表现为患儿面色苍灰、四肢发凉,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增加,合并心肌炎患儿会出现心率变快或者是减慢,脉搏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降低。

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及治疗 手足口病是病毒引起的。当孩子受到病毒感染后,先有2-7天的潜伏期,然后会出现低热、不舒服、胃口差、喉咙痛等症状。1-2天后,孩子的口腔中出现红色水疱疹并很快破溃成2-3毫米的小溃疡,分布在舌、牙龈、颊部等处,造成孩子口腔疼痛,流口水,拒绝进食等,随后在手掌、足底出现红色的斑丘疹,有些还出现含有浑浊液体的水疱,同样的疹子也可以出现在臀部。受到感染的孩子体温在38.5℃左右,持续2-3天。 上述症状包括几个生理动作,一是胃口下降,代表身体将能量调动用于对抗病毒,导致胃需要的能量不足,因此身体自动降低食欲以减少身体负担,此时,身体无力消化食物,却又需要大量的养分来对抗病毒,这个时候的食物重点就是一定要改为流质食物,并且用新鲜干净的蔬菜、水果汁代替主食(米饭面条),提供新鲜水分(净化水)、维生素、矿物质、和少许糖分,保证能量供应,并重点支持免疫系统。 增加身体的免疫能力,减少身体的负担,提供养分支持身体修复,这是对付手足口病的关键。 具体方案: 日常预防: 一、不要给孩子吃垃圾食品,包括油榨食品、糖果、蜜饯、饼干、烧烤等等,甜食会伤害肠道。这些都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损害及身体的免疫水平下降,给病毒的入侵带来机会。 二、补充蛋白质,可以喝鸡汤、骨头汤,少须肉末,可以补充蛋白质粉; 三、常喝蔬菜水果汁,调节体内酸碱平衡,增强体质。 四、补充维生素C1000毫克,提高免疫力。补充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治疗: 一、大量喝蔬菜水果汁,替代水,可以喝些开水,但不能够多,否则身体会更虚弱,一天两杯就好,其他都以蔬菜水果汁为主。 二、补充蛋白质,可以喝鸡汤、骨头汤,少须肉末,可以补充蛋白质粉 三、天然维生素C5000毫克以上,必要时可加大到2万毫克 四、锌补充品 五、松果菊与大蒜素 六、SOD 七、情况严重可以直接使用谷光苷肽; 八、如果有并发症,可以使用NAC来帮助黏膜组织恢复。 九、病好后,要补充维生素A或者类胡萝卜素来帮助黏膜修复。 十、康复前后,最好还能够提供乳酸菌来帮助改善肠道环境。

幼儿园手足口病小常识

幼儿园手足口病小常识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主要影响婴幼儿和幼儿园儿童。它通常在夏秋季节发生,病毒传播迅速,给孩子们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威胁。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和防范手足口病,本文将介绍一些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小常识。 1. 手足口病的病因和传播途径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传染给他人。当一个患者咳嗽、打喷嚏或接触到物体表面时,会释放病毒,其他人通过吸入病毒或接触到病毒后再接触口、鼻或眼睛,就会感染手足口病。 2. 手足口病的症状和表现 手足口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喉咙痛、口腔溃疡、皮疹等。发热通常在感染后的1-2天内出现,喉咙痛和口腔溃疡则是病情进展的早期症状。皮疹往往出现在手掌、脚心和口周等部位,可以是红疹、水疱或溃疡。 3.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预防措施 为了防止手足口病在幼儿园传播,有以下几点预防措施: - 加强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剪指甲等。 - 给孩子提供健康的饮食,增强免疫力。 - 避免与患病儿童亲密接触,减少传播风险。

- 保持教室和公共区域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 - 做好幼儿园的通风工作,保持空气流通。 4.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幼儿园中有手足口病患者,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将患病儿童隔离,避免传播给其他儿童。 - 告知家长并建议其及时就医。 - 对幼儿园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特别是公共区域和玩具。 5. 幼儿园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一般情况下,手足口病是自限性疾病,不需要特殊的治疗。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法缓解孩子的症状: - 控制孩子的体温,保持适宜的室温。 - 给孩子提供流质和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和刺激性食物。 - 给孩子多喝水,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 使用药物缓解症状,如退烧药、口腔溃疡药膏等。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幼儿园传染病,但只要我们加强预防和控制措施,就能有效减少其传播。通过了解手足口病的病因、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健康。希望家长和幼儿园能够共同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环境。

怎样治疗儿童手足口病

怎样治疗儿童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病,也是宝宝容易患上的疾病。那么怎样治疗儿童手足口病?下面是店铺整理的治疗儿童手足口病的方法,欢迎阅读。 儿童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普通病例 (1)一般治疗 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 由于儿童手足口病是一种以儿童为主体的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所以考虑到儿童身体各项功能不及成人,因此建议中医和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2、重症病例 (1)呼吸、循环衰竭治疗 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 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 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 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适当给予镇静、镇痛。如有肺水肿、肺出血表现,应增加PEEP,不宜进行频繁吸痰等降低呼吸道压力的护理操作。 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心功能、有创动脉压监测调整液量)。 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 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压时可应用胰岛素。 继发感染时给予抗生素治疗。

(2)恢复期治疗 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 功能康复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3)抗病毒药物治疗 常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中药等,这些抗病毒药物能明显缩短发热及皮损愈合时间,减轻疱疹疼痛。 (4)免疫调节药物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转移因子、胸腺肽等药物,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可以抵抗病毒感染和防止病毒性疾病的复发。 (5)抗感染治疗 注意口腔清洁,局部可用漱口药物含漱、涂抹,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口腔,防止患儿对皮肤疱疹进抓挠,以防破溃感染。 (6)支持疗法 饮食宜清淡,加强营养、补液,做好口腔护理,可取西瓜霜或思密达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同时还要加强对症治疗。 如何护理手足病的口宝宝 一旦发现孩子有手足口病的症状,要立即带孩子到医院诊治。按医生的嘱咐服药,并让孩子卧床休息。必要时可服用小儿咽扁冲剂、板蓝根冲剂等药物。取西瓜霜涂搽口腔患处,每天2—3次,同时每天用生理盐水清洁患儿的口腔。 1、及时隔离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应及时隔离2周,对密切接触者一定要隔离观察7~10天。患儿的粪便及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餐具、玩具等应及时清洗消毒,在阳光下暴晒,以免传染其他孩子。 2、饮食清淡,多喝水发热时注意多喝温开水。患儿嘴痛,宜提供清淡稀软的流食或半流食。温度不要高,以免加重嘴痛。如果患儿因嘴痛而不能进食,应及时去医院输液。 3、注意让患儿保持卫生。勤给患儿洗手,并将指甲剪短,以防抓破疹子;保持患儿的手足部位及衣着、寝具的清洁,避免污染破溃了的疹子,造成皮肤感染。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药方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药方 中医治疗手足口病药方 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当疫苗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 中药治疗手足口病疗效颇佳,既能消除、缓解症状,又可缩短病程。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六一散等;在发病的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治疗手足口病,中药方效果好,全株苍耳或千里光水煎加盐坐浴半小时,金银花,茵陈,大青叶,野菊花水煎当茶饮.薏米,绿豆煮稀饭吃,数日可好。中医治疗手足口病药方介绍: 手足口病属于少阴病热证。脏腑定位在心脾胆。方用四逆散北柴胡(15克)炒枳实(15克)生白芍(15克)炙甘草(15克)女子多会出现白虎汤证,脏腑定位在大肠,脑。如出现大热、大渴、大汗、大烦、脉洪大的表现,热不随汗解,恶热而不恶寒,亟当清热,白虎汤主之。知母18克生石膏45克(碎) 甘草6克(炙) 粳米18克多种散剂合用治小儿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小儿常见的传染病,西医治疗手足口病目前尚无理想的特效药物。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院的医生们以清热解毒、凉血去湿、调脾助运、养阴生津为治法,将长期行之有效的经验散剂加以比较、补充,最终筛选出三散联合应用。经临床2000余例患儿应用,达到了症状迅速减轻、病程明显缩短、治愈率高的可喜疗效。 小儿手足口病是上世纪80年代新发现的一种发疹性传染病,年龄一般在5岁以下,尤以婴幼儿多见,夏秋季节易于大范围流行。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手、足、口腔黏膜出现疱疹或溃疡。齐市中医院儿

孩子患手足口病的处理方法及手足口病的特征

孩子患手足口病的处理方法及手足口病的特征 孩子患手足口病的处理方法及手足口病的特征 手足口病的特征有哪些 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所所长谢立说,手足口病是杭州市重点防控的传染病之一,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但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或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患者可并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呼吸道感染和心肌炎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甚至发生死亡。 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市疾控中心答:手足口病的预防可归纳为15个字:勤洗手、吃熟食、喝开水、多通风、晒衣被。具体是——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喝开水,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剩饭剩菜加热后再吃;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都要洗手,妥善处理污物;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要充分清洗;尽量少带孩子扎闹热堆;孩子营养合理搭配好,让孩子休息好,适当晒太阳,增强免疫力;家庭成员的衣服、被褥在阳光下曝晒,经常给孩子居住的房间通风换气。 什么情况下要去医院? 市疾控中心答:得了手足口病,并不可怕,但如果病情加重就要及时去医院。 手足口病患儿的年龄越小,疾病越容易转重。因此,患儿除隔离休息外,家长要严密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防止疾病加重,记住12个字:体温高、心率快、呼吸急、精神差。如果孩子出现高烧不退、心率(脉搏)很快、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青紫、四肢发软、不爱活动、精神萎靡、总想睡觉、没有精神等症状,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就诊。 手足口病怎样护理 1、发热的护理:若患儿精神不振、怕冷、寒战、肢端发凉、呼吸加快、面色发红等,应立即测量体温。对于高热的患儿采用温水擦拭、

手足口病的名词解释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的名词解释|治疗方法 手足口病的名词解释: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 HFMD)是一种儿童传染病,又名发疹性水疱性口腔炎。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少数患儿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个别重症患儿如果病情发展快,导致死亡。该病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或破溃后形成溃疡为主要临床症状。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 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 71)最为常见。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患儿感染肠道病毒后,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口腔粘膜出现分散状疱疹,米粒大小,疼痛明显;手掌或脚掌部出现米粒大小疱疹,臀部可受累。疱疹周围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 轻症患者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恢复。 重症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重症患者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运动障碍;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面色苍灰、四肢发凉,指(趾)发绀;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的治疗方法: 轻症者可给与抗病毒、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重症患者还应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危重病人特别注意监测血压、血气分析及胸片。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 手足口病的流行期间,很多地区会采取将患病儿童在医院里进行隔离治疗,隔离时间从一周到一个月不等,甚至更长。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带来关于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的文章,欢迎阅读! 手足口病的预防和治疗 对于手足口病的预防 连翘30,紫草10,升麻10,牛子20。 水煮饮,分三次服,每日服一次。 笔者曾用此方在流行病期间给国学学校里的孩子们服用,连服五天,学校里所有孩子无一人感染疾病,效果显著。 另外可以用芳香避秽的药材,如苍术,白芷,细辛,甘松等从空气中直接作用人体,预防瘟疫。 对于已经染上手足口病的孩子,也不必着急。郭老公布过一张疗效卓越的方剂: 治疗手足口病的方剂 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30克(研碎),牡丹皮30克,红花20克,紫草20克,知母20克,栀子20克,黄连20克,甘草10克。 (成人量。每日一剂,早晚分服,3到8岁儿童,每服1/3) 患病儿童明显特征 患手足口病的儿童,除了常规温病的共性症状,(如发烧,咽红,咳嗽,鼻涕等)以外,另有一明显的特征,是病毒对消化道的影响。 手足口,顾名思义,病毒的作用集中反映在消化道和四肢末梢。患病儿童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口腔溃疡,消化道溃疡,从而造成吞咽困难,腹痛,严重影响饮食状况。 因此,在治疗手足口病的方剂中,郭老特意加入黄连和栀子,目的就是针对消化道的溃疡和充血。从而使治疗的效果大幅提高,很多孩子家长反映,孩子染上手足口后,服此方一剂病愈,效果神奇。 手足口病患病儿童明显特征

患手足口病的儿童,除了常规温病的共性症状,(如发烧,咽红,咳嗽,鼻涕等)以外,另有一明显的特征,是病毒对消化道的影响。 手足口,顾名思义,病毒的作用集中反映在消化道和四肢末梢。患病儿童容易出现食欲不振,口腔溃疡,消化道溃疡,从而造成吞咽困难,腹痛,严重影响饮食状况。

手足口病的中医疗法

手足口病的中医疗法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好发于小儿的传染病,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临床为口腔内、手、足部等部位发生疱疹,故而得此病名。它也是小儿常见的疱疹性疾病之一。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11月份多见,6~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发病年龄可从4个月的婴儿到30岁的成人,但以3岁以下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 这种病具有周期流行的规律,一般2~3年流行一次。我国近10年来有过两次较大的流行。 治疗手足口病采用中药效果最好,一般用内服药和口腔涂药相结合,无并发症者一周左右即可治愈预后良好。也可采用抗病毒药物治疗。要定时让患儿用温水冲漱口腔;禁食冰冷或辛辣有刺激的食物,不要给予咸食,以免引起疼痛而拒食;饮食要易消化,吃一些清淡、质软、温性的饭菜,多喝温开水;要让患儿有足够的休息;要保证患儿衣服清洁,避免皮疹感染。 治疗方法 急性发作期:手、足、口腔粘膜满布疱疹或溃疡,疼痛、发热烦燥,舌红、苔白或黄,指纹青紫或脉数。证因外感时邪病毒,脾胃蕴热泪盈眶郁蒸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方用自拟清热泻脾饮。药物组成:金银花、蒲公英、黄芩各10克,连翘9克,野菊花、赤芍大青叶各12克,石膏15~30克。兼高热有动风之亦者加羚羊角、蝉蜕;兼心米之炽盛者,合导赤散;若大便秘结者加大黄、生地黄苡仁;兼阴虚者加麦冬、知母;兼风热犯肺者加桑叶、苦杏仁。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恢复期:热退或微热。疱疹逐渐消退,胃纳欠佳等,此乃余邪未尽,治宜理脾助运,兼以清化。外方:谷芽、生意苡仁各15克,蝉蜕6克,钩藤、淡竹叶各9克,甘草5克。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本病中药古籍未有专门记载,但根据本病症状和特征,似属于中医“温病”、“湿温”、“时疫”等范畴,系实证、热证,治疗方法有疏风清热、清心泻火、清暑化湿、滋阴降火等。本人在临床观察本病除了手、足、口皮疹外,多兼发热、口臭、流涎、拒食、烦躁、大便秘结或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或指纹紫滞等症状和体征。多为外感时邪病毒、内有脾胃蕴热所致治宜清热泻脾,解毒凉血。在急性期间用自拟方清热泻脾饮。本方有清热解毒、凉血透疹、燥湿除烦之功。使用本方应注意病中即止,以防过用苦寒易伤脾胃,即在热渐退、皮疹缩小、其他兼症缓解时改用理脾助运兼以清化之药物,务使祛邪不伤正,邪去正安。 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主要是隔离病儿,加强婴幼儿卫生保健,以减少感染机会。同时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造宜。 手足口病是儿科常见的一种皮肤传染病,主要致病因素是柯萨奇病毒。好发于手、足、口腔粘膜处,皮疹特点是针尖到黄豆粒大小的小水泡,伴充血性斑丘疹,破溃后形成小溃疡面,周围红润、疼痛,同时伴发热或感冒症状。近年来,作者采用中成药治疗该病32例,疗效颇佳,现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复方大青叶合剂(3~10)ml/次,每日3次;炉甘石洗剂摇匀,用棉签沾取药液外擦皮疹处(口腔粘膜疱疹除外)。连用3~10天2 治疗结果用药4~5天,疱疹消失,溃疡面修复为治愈;用药10天以内热退,溃疡面缩小,皮疹渐退为有效;治疗10天症状未见改善而改用它药和出现其它合并…中医理论认为,本病的病因为外感湿热疫毒。当疫苗湿热之邪伤及肺脾两脏时,造成肺卫失和或毒邪蕴积于脾,使脾主四肢及开窍于口的功能失调,出现上述的临床特征,同时可伴有发热、流涕、微咳等类似夏季感冒的症状或流涎、拒食、烦躁等症。 中药治疗本病疗效颇佳,既能消除、缓解症状,又可缩短病程。在发病的早期和中期,一般多采用清热解毒、化湿凉血疗法,常用的药物有银花、连翘、黄芩、栀子、生苡仁、牛蒡子、蝉衣、紫草、芦根、竹叶、生石膏、黄连、灯芯草、六一散等;在发病的后期,若见手足心热、食少、烦躁不安等症,可以再加入生地、麦冬、白薇、玉竹等养阴清热之品。

常见手足口病的中医辩证治疗

常见手足口病的中医辩证治疗 手足口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3],这是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暴发性、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此外亦有学者依据临床证候,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4].临床医家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是一种以手足肌肤、口咽部疱疹为主要症状的急性儿童传染性疾病。该病最早于1957年由新西兰Seddon加以描述,我国自1981年上海始见本病,主要病原为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1].现西医临床主要以抗病毒治疗为主,例如甲氰咪胍、阿昔洛维(无环鸟苷)、利巴韦林(病毒唑)、病毒灵及更昔洛韦等,均有一定疗效。此外,由于细胞因子干扰素在抗病毒感染中是最早出现的防御反应因子,也被应用于手足口病的治疗[2]。中医医生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辨证施治,随症加减,取得较好疗效。现对手足口病的中医治疗作一简要述评,以便更好地治疗并控制该疾病的发生与流行. 1 病因病机 手足口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时疫"和“温病”范畴[3],这是由于手足口病的发生具有突然性、暴发性、季节性以及极强的传染性和流行性,同时多具有发热等前期症状。此外亦有学者依据临床证候,认为手足口病属于中医学“湿温”范畴[4].临床医家对手足口病的病因病机看法不一,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1 主要由外感实邪疫毒而致 张立秋[4]研究认为:本病由于外感时行邪毒,经口鼻而入,客蕴肺脾,波及营分,外发肌肤而成.本病感受的邪毒为特殊的疫毒之邪,这种湿热之邪具有强烈 的传染性,发病初期为毒热伤及肺脾,导致肺卫失和而见发热、流涕、轻咳、咽红等感冒症状,重者出现吐泻等脾伤证候,继而毒热入血、循行全身,而脾主四肢,开窍于口,邪伤脾则手足口受邪而热,热郁为疹,毒透成疱,引起手足口部位发生红疹,渐变水疱,并且出现口痛、咽痛、流涎、拒食、烦躁以及手足痒痛等症状。马爱军[5]指出本病属于温病中的风温,病因是感受春季或冬季风热病邪。外感风热病邪,多从口鼻而入,肺居高位,首当其冲。由于肺主气属卫,与皮毛相合,卫气敷布于皮毛,邪正相争,因而病变初起可有发热。风热病邪留恋气分,酝酿淹缠,郁蒸卫表,形成皮肤的白色疱疹.肺受风热之邪,上熏口咽,故口腔部出现疼痛性小水疱,破溃后呈现灰白色糜烂或浅溃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