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概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红疹等症状。其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传播途径多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临床表现】

初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喉痛等。

口腔症状:舌质上出现许多小疱,薄皮不破,疼痛明显。一

两天后,这些疱变成浅表而多孔的溃疡,边缘清晰、质地硬、底部红肿。舌尖或齿龈上亦可有疱疹状改变。

皮疹症状:局部皮肤呈现出退热后的出疹现象,以手、脚和口周围最为明显。皮疹为小大小的红色凸起,周围有淡红色晕圈,容易有水疱。手掌、足底出现红色斑块,周围皮肤常有轮廓清晰的浅黄色边缘带,疹子很快在几天内褪去。

其他症状:可能出现腹泻、呕吐、乏力等症状。

【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需与其他具有皮肤和口腔症状的急性发热病鉴别:

(1)口腔症状鉴别:口腔症状是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应与

其他口腔病鉴别,如口腔溃疡病、口腔扁平苔藓、萎缩性口炎等。

(2)皮疹症状鉴别: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表现在手、足、口周围,而不出现全身广泛性皮疹,应与天疱疮、水痘、荨麻疹等疾病鉴别。

(3)发热症状鉴别:像手足口病一样具有发热等症状的疾病很多,如流行性感冒、流感、腮腺炎、百日咳等。

【诊断标准】

(1)典型手足口病:患者有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典型表现。

(2)不典型手足口病:与典型手足口病相比,可能某些症状和表现未达到典型标准,但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

【实验室检查】

(1)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

(2)口部溃疡、皮疹分泌物、咽拭子或鼻拭子涂片中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治疗】

对于无特效治疗的病毒性感染,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是主要手

段。包括:

(1)保持口腔清洁,避免食物过于辛辣刺激。

(2)对于轻度发热的患者可采取物理降温法。

(3)皮疹状况较轻者可使用轻度的外用药膏以舒缓皮肤。(4)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喝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5)对于口腔溃疡较严重者可使用口腔消炎药或外用药物治疗。

(6)个别情况下,可能需要住院治疗或特定药物治疗,需听从医生意见。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多数患者出现地热,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 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

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概述】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红疹等症状。其病原体主要为肠道病毒,传播途径多为飞沫传播、接触传播等。 【临床表现】 初期症状:发热、咳嗽、流涕、喉痛等。 口腔症状:舌质上出现许多小疱,薄皮不破,疼痛明显。一 两天后,这些疱变成浅表而多孔的溃疡,边缘清晰、质地硬、底部红肿。舌尖或齿龈上亦可有疱疹状改变。 皮疹症状:局部皮肤呈现出退热后的出疹现象,以手、脚和口周围最为明显。皮疹为小大小的红色凸起,周围有淡红色晕圈,容易有水疱。手掌、足底出现红色斑块,周围皮肤常有轮廓清晰的浅黄色边缘带,疹子很快在几天内褪去。 其他症状:可能出现腹泻、呕吐、乏力等症状。 【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需与其他具有皮肤和口腔症状的急性发热病鉴别: (1)口腔症状鉴别:口腔症状是手足口病的主要表现,应与

其他口腔病鉴别,如口腔溃疡病、口腔扁平苔藓、萎缩性口炎等。 (2)皮疹症状鉴别:手足口病的皮疹主要表现在手、足、口周围,而不出现全身广泛性皮疹,应与天疱疮、水痘、荨麻疹等疾病鉴别。 (3)发热症状鉴别:像手足口病一样具有发热等症状的疾病很多,如流行性感冒、流感、腮腺炎、百日咳等。 【诊断标准】 (1)典型手足口病:患者有发热、口腔疱疹、手足皮疹等典型表现。 (2)不典型手足口病:与典型手足口病相比,可能某些症状和表现未达到典型标准,但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 【实验室检查】 (1)肠道病毒的分离、鉴定和血清学检测。 (2)口部溃疡、皮疹分泌物、咽拭子或鼻拭子涂片中肠道病毒核酸检测。 【治疗】 对于无特效治疗的病毒性感染,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是主要手

儿科住院病历--手足口病

姓名:梁仕涵性别:男年龄:2岁11月籍贯:广西都安职业:--- 婚姻:未婚民族:壮住址:广西河池市都安县电话-------- 入院日期:2013年10月9日下午15点45分 主诉:咳嗽18天病史供述者:患儿奶奶可靠程度:可靠 现病史:2013年9月21日患儿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咳嗽,为单声轻咳,无咳末鸡啼样尾声,无犬吠样咳嗽及声嘶。有痰不易咳出。伴流清涕、恶心、呕吐,为非喷射状呕吐,呕吐物中无血及咖啡样分泌物。无喘息、咽痛、胸痛、呼吸困难。无腹胀、腹泻、盗汗、皮疹。当时未予重视。9月24日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40度,热前无寒战,热时无抽搐,热退时无大汗淋漓。同时双手、双足及臀部出现皮疹,皮疹呈对称性分布,米粒样大小,部分凸出于皮面。家长自行买退烧药治疗1天,效果欠佳,未入医院就诊。9月25日患儿突然又出现呼吸困难,但无头痛、意识障碍、咯血、胸痛。遂入当地卫生院就诊,输液治疗后未见好转(具体不详),又转入宜州市人民医院,予血常规、尿常规、CT等相关检查,诊断为“支气管肺炎、手足口病”,经相关治疗后,体温降至正常,其他症状未见好转。因病情危重,于9月26日转入河池市人民医院住院,予血常规、尿常规、胸部CT、胸部彩超等检查,结果显示为“支气管肺炎、左侧脓胸、手足口病”,经13天治疗后呼吸困难及皮疹消失,其他症状未改善。医院建议家属转入我院,遂于今日15点45分收入我科。病后患儿精神不振,睡眠食欲欠佳,二便正常。无明显体重下降。 过去史:体质一般, 11个月时因“呼吸困难”入当地乡卫生院住院治疗8天,后好转出院。否认热性惊厥及哮喘发作史,否认异物吸入史,否认肝炎、结核、麻疹、水痘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药物及食物等过敏史,否认外伤史,否认血制品使用及输血史。否认接触病死禽类。其余各系统回顾未见异常。 个人史: 出生史:系足月经阴道分娩,第一胎第一产。出生时无青紫,无窒息抢救史,新生儿期一般情况好。无重度黄疸及出血史。母妊娠期体健,无服药史及感染发热史。 喂养史: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 生长发育史:生后发育及生长发育较正常,与其余正常儿童无异。 预防接种史:按程序预防接种,无接种疫苗后不良反应。 家族史:父亲一年前因意外去世。母亲体健。非近亲结婚。家族中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病史,否认遗传性疾病。 体格检查 一般测量:体温36.2℃,脉搏100次/分,呼吸24次/分,血压 96/64mmHg 体重15kg,身高94cm,头围49cm,胸围51cm,腹围51cm. 一般状况: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稍差,查体欠合作。 皮肤粘膜:皮肤温湿度正常,弹性正常,无蜘蛛痣、溃疡,无浮肿,皮肤黏膜无黄染,无色素沉着,无水肿,无皮下结节及皮疹。无皮下出血点。面色、口唇及指甲无发绀。毛发分布正常。 淋巴结:全身浅表淋巴结均未触及。 头颅及其器官: 头颅:外形大小正常,前囟、后囟及骨缝闭合。无脱发,无枕秃。无皮脂溢出,无瘢痕。 眼:外形未见异常,眉毛无脱落,双眼睑无水肿,眼球无凹陷或凸出,运动自如,双侧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角膜透明,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对光反射灵

手足口病分期

湖南省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 临床救治建议 (2013 年版)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多由肠道病毒 71型(EV71)感染引起,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部分婴幼儿可引起脑炎、脑脊髓膜炎、脑干脑炎,导致脑水肿、颅内压增高,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衰竭时可在短期内危及生命。为有效降低肠道病毒(EV71)感染重症病例的死亡率,特制定本建议。 一、临床分期与诊断要点 根据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将EV71感染分为5期。 第1期(手足口出疹期)。诊断要点为:①发热:多为不规则发热,或一过性发热,部分病例可不发热;②皮疹:手、足、口、臀等部位出疹(斑丘疹、丘疹、小疱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普通病例,绝大多数病例在此期痊愈。 第2期(神经系统受累期)。诊断要点为:①病程:多发生在病程 1-5天内;②发热:可持续高热或反复高热;③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损害,表现为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烦躁、肢体抖动、急性肢体无力、颈项强直等脑膜炎、脑炎、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脑脊髓炎症状体征。④脑脊液检查为无菌性脑膜炎改变。脑脊髓CT扫描可无阳性发现,MRI检查可见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重型,大多数病例可痊愈。 第3期(心肺功能衰竭前期)。诊断要点为:①病程:多发生在病程 5天内;②年龄:以0-3岁为主;③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 30?40次/分(按年龄);④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 140-150 次/分,按年龄,排除体温升高或哭吵),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

延长(>2秒);⑤血糖升高,外周血白细胞(WBC升高,心脏射血分数可异常。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及时发现上述表现并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第4期(心肺功能衰竭期)。诊断要点为:①多发生在病程 5天内;②呼吸异常:呼吸急促或窘迫、呼吸减慢或节律异常,口唇紫绀,咳粉红色泡沫痰或血性液体; ③持续血压降低或休克。④亦有病例以严重脑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肺水肿不明显,出现频繁抽搐、严重意识障碍及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等。此期病例属于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重型,病死率较高。 第 5 期(恢复期)。诊断要点为:体温逐渐恢复正常,对血管活性药物的依赖逐渐减少,神经系统受累症状和心肺功能逐渐恢复,少数可遗留神经系统后遗症状。 二、早期识别重症病例 3岁以下婴幼儿,病程在4 天内,注意交感神经亢进表现。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提示为重症病例: (一)持续高热:体温(腋温)>39C,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二)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或烦躁不安,呕吐、易惊、频繁惊跳、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三)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 (四)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40-150 次/分,按年龄,排除体温升高或哭吵),出冷汗、四肢凉、皮肤花纹、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 (五)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超过15X 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六)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起,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普通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诊断标准 (一)临床诊断病例。 1.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 2.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 3.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临床诊断困难,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 4.无皮疹病例,临床不宜诊断为手足口病。 (二)确诊病例。 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1.肠道病毒(CoxA16 、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oxA16、EV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3.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CoxA16、EV716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三、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 (一)持续高热不退。(二)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三)呼吸、心率增快。(四)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五)高血压。(六)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七)高血糖。 八、治疗 (一)普通病例。1.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 2.对症治疗:发热等症状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二)中医治疗。 1.普通病例:肺脾湿热证基本方药:甘露消毒丹加减 中成药:蓝芩口服液、小儿豉翘清热颗粒、金莲清热泡腾片、抗病毒口服液等。 2.普通病例:湿热郁蒸证基本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 中成药: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等。 3.重型病例:毒热动风证基本方药:羚羊钩藤汤加减 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紫雪丹或新雪丹等;热毒宁注射液、痰热清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等。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修订稿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 片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儿科鉴别诊断

儿内科常见疾病之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支气管肺炎) 1.支气管异物:本病亦有咳嗽,呈呛咳,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一侧呼吸音减低〔双肺呼吸音不对称〕,有异物吸入史,行胸部CT有助于鉴别 2.支气管哮喘:本病亦有咳嗽伴气喘,双肺可闻及哮鸣音,具有反复喘息史,肺部哮鸣音,支气管扩张剂治疗有效者,一般有过敏史及家族史,可作出明确诊断。3肺结核:患儿有预防接种史,无长期低热、盗汗,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不大,故可除外。 鉴别诊断:〔小儿腹泻〕 1.细菌性痢疾:亦属于婴儿肠病的一种,表现为除解粘液样外,亦有感染性中毒病症,大便检查可有大量白细胞、红细胞或脓细胞,大便培养可明确。 2.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多表现为感染性中毒病症之外的腹胀、呕吐,解果酱样大便,行腹部平片示肠壁积气,肠管僵直,行腹部平片可明确诊断。 3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病症,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转为正常. 鉴别诊断:〔手足口病〕 1.疱疹性口腔炎:有发热、拒食、流涎、口腔疱疹史,但该病不伴手足、臀部疱疹,考虑该病的可能性不大。 2.水痘:有低热、烦躁、全身皮肤同一时期出现不同形态皮疹,伴瘙痒,但该病口腔内不出现疱疹,可与之鉴别。 3.脓疱疮:本病以夏季多见,多因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感染引起,全身皮肤可见疱疹,疱疹中央破溃后有浓液流出,局部皮肤瘙痒,抗生素治疗有效。鉴别诊断:〔脑干脑炎〕 1.颅内占位病变.:有明显颅内压增高病症,如头痛、呕吐等,经头颅CT或MRI 检查可鉴别; 2.结核性脑膜炎:患儿无低热、盗汗、食欲减退等病症,可通过脑脊液、PPD实验、血清结核抗体检查可鉴别; 鉴别诊断:〔地中海贫血〕 1.缺铁性贫血:常有缺铁诱因,血清铁蛋白减低,骨髓外铁粒幼红细胞减少,红细胞游离原朴啉升高,血红蛋白电泳正常,铁剂治疗有效,可鉴别; 2.传染性肝炎:地中海贫血可伴有肝脾肿大,黄疸,少数病例还可有肝功能损害,易误诊为传染性肝炎。但是通过慢性贫血病史,家族遗传性以及红细胞形态观察,血红蛋白电泳检查可以鉴别。 其它: 1.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有明显的流行病史,局部病症 较轻,全身病症较重。常有高热、头痛、四肢肌肉酸痛等,病程较长。 双下肢无力查困 2.多发性肌炎:儿童期多伴有皮肤损害,除肌无力外,伴肌肉胀痛和压痛,除血清酶活性增高外,血沉增快及有关免疫指标阳性,肌活检可见肌纤维变性、坏死、炎性细胞浸润,血管内皮增生,肌电图可见自发性纤颤和正相尖波。 3.先天性肌病:病情相对稳定,非进行性加重,血清酶活性正常,肌活检可见病理改变〔中央轴空,线状体、肌管,肌纤维类型不均衡。 腹痛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一、诊断标准 结合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病原学检查作出诊断。 (一)临床诊断病例 1.流行病学史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流行季节,当地托幼机构及周围人群有手足口病流行,发病前与手足口病患儿有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临床表现符合上述临床表现。极少数病例皮疹不典型,部分病例仅表现为脑炎或脑膜炎等,诊断需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 (二)确诊病例 在临床诊断病例基础上,具有以下之一者即可确诊。 1.肠道病毒(CV-A16、EV-A71等)特异性核酸检查阳性。 2.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CV-A16、EV-A71或其他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 3.急性期血清相关病毒IgM抗体阳性。 4.恢复期血清相关肠道病毒的中和抗体比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升高。 二、鉴别诊断 (一)其他儿童出疹性疾病 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与儿童出疹性疾病,如丘疹性荨麻疹、沙土皮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风疹以及川崎病等鉴别;CV-A6或CV-A10所致大疱性皮疹需与水痘鉴别;口周出现皮疹时需与单纯疱疹鉴别。可依据病原学检查和血清学检查进行鉴别。 (二)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 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症病例表现相似。对皮疹不典型者,应当结合流行病学史并尽快

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A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结果作出诊断。 (三)脊髓灰质炎 重症病例合并急性弛缓性瘫痪时需与脊髓灰质炎鉴别,后者主要表现为双峰热,病程第2周退热前或退热过程中出现弛缓性瘫痪,病情多在热退后到达顶点,无皮疹。 (四)肺炎 重症病例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肺炎鉴别。肺炎患儿一般无皮疹,胸片可见肺实变病灶、肺不张及胸腔积液等,病情加重或减轻呈逐渐演变的过程。 三、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 重症病例诊疗关键在于及时准确地识别第2期和第3期,阻止发展为第4期。年龄3岁以下、病程3天以内和EV-A71感染为重症高危因素,以下指标提示患儿可能发展为重症病例危重型: 1.持续高热体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 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头痛、眼球震颤或上翻、呕吐、易惊、肢体抖动、吸吮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 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 4.循环功能障碍心率增快(>160次/分)、出冷汗、四肢末梢发凉、皮肤发花、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 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外周血白细胞计数≥15×109/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 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8.3mmol/L; 7.血乳酸升高出现循环功能障碍时,通常血乳酸≥2.0mmol/L,其升高程度可作为判断预后的参考指标。 四、治疗 (一)一般治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 手足口病(Hand foot and 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5岁以下儿童多发。手足口病是全球性疾病,我国各地全年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7.01/10万~205.06/10万,近年报告病死率在6.46/10万~51.00/10万之间。为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手足口病的临床管理,降低重症手足口病病死率,有效推进手足口病诊疗工作,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新进展制定本指南。《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同时废止。 一、病原学 肠道病毒属于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手足口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主要致病血清型包括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A组4~7、9、10、16型和B组1~3、5型,埃可病毒(Echovirus)的部分血清型和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等,其中以CV-A16和EV-A71最为常见,重症及死亡病例多由EV-A71所致。近年部分地区CV-A6、CV-A10有增多趋势。肠道病毒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力。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患儿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手足口病隐性感染率高。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可通过感染者的粪便、咽喉分泌物、唾液和疱疹液等广泛传播。 (二)传播途径 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通过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手、毛巾、手绢

、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引起感染;还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三)易感人群 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 三、发病机制及病理改变 (一) 发病机制 肠道病毒感染人体后,主要与咽部和肠道上皮细胞表面相应的病毒受体结合,其中EV-A71和CV-A16的主要病毒受体为人类清道夫受体B2 (Human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2,SCARB2)和P选择素糖蛋白配体-1(P-selectin glycoprotein ligand-1,PSGL-1)等。病毒和受体结合后经细胞内吞作用进入细胞,病毒基因组在细胞浆内脱衣壳、转录、组装成病毒颗粒。肠道病毒主要在扁桃体、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结大量复制后释放入血液,可进一步播散到皮肤及黏膜、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心脏、肝脏、胰脏、肾上腺等,引起相应组织和器官发生一系列炎症反应,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少数病例因神经系统受累导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及IL-10、IL-13、IFN-γ等炎性介质大量释放引起心肺衰竭。 神经源性肺水肿及循环衰竭是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主要死因,病理生理过程复杂,是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后神经、体液和生物活性因子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病理改变 死亡病例尸检和组织病理检查发现:淋巴细胞变性坏死,以胃肠道和肠系膜淋巴结病变为主;神经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表现为脑干和脊髓上段有不同程度的炎性反应、嗜神经现象、神经细胞凋亡坏死、单核细胞及小胶质细胞结节状增生、血管套形成、脑水肿、小脑扁桃体疝;肺部主要表现为肺水肿、肺淤血、肺出血伴少量的炎细胞浸润;还可出现心肌断裂和水肿,坏死性肠炎,肾脏、肾上腺、脾脏和肝脏严重的变性坏死等。 四、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检查诊断方法

手足口病的检查诊断方法 一、检查方法 实验室检查 1、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数大多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2、血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 3、病原学检查:特异性EV71核酸阳性或分离到EV71病毒。 4、血清学检查:特异性EV71抗体检测阳性。以补体试验结合最为敏感,起病后10~20天可获得阳性结果。 5、脑脊液检查: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危重病例多核细胞可多于单核细胞),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时,脑脊液细胞数可增多,蛋白升高。 6、在临床诊断基础上,EV71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EV71病毒或EV71IgM抗体检测阳性,EV71IgG抗体4倍以上增高或由阴性转为阳性,可确诊。 物理学检查 1、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 2、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 3、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 4、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 二、鉴别诊断 1、其他儿童发疹性疾病:手足口病普通病例需要与丘疹性荨麻疹、水痘、不典型麻疹、幼儿急疹、带状疱疹以及风疹等鉴别。可根据流行病学特点、皮疹形态、部位、出疹时间、有无淋巴结肿大以及伴随症状等进行鉴别,以皮疹形态及部位最为重要。最终可依据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测进行鉴别。 2、其他病毒所致脑炎或脑膜炎:由其他病毒引起的脑炎或脑膜炎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CMV)、EB病毒、呼吸道病毒等,临床表现与手足口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重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 文章目录*一、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二、手足口病的饮食*三、手足口病的消毒方法 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1、手足口病的初期症状 手足口病发病初期,孩子会先有发热、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像上呼吸道感染一样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以后手、足的指及趾背部出现椭圆形或梭形的水泡,疱的周围有红晕水疱的液体清亮,水疱的长轴与皮纹是一致的。 然后水疱的中心凹陷变黄、干燥、脱掉(脱屑),另外指、趾端有散在的比较坚硬的淡红色丘疹或者疱疹。 同时在口腔里,如嘴唇、舌口腔粘膜、齿龈上也有散在的水疱,但口腔里的水疱很快破溃而形成灰白色的小点或灰白色的一层膜其周围有红晕,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 2、手足口病的发病原因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的2、4、5、7、9、10、16型等,B组的1、2、3、4、5型等;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等。其中以肠道病毒71型和柯萨奇病毒A16型较为常见。 肠道病毒适合在湿、热的环境下生存与传播,对乙醚、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75%酒精和5%来苏亦不能将它灭活,但对紫外线

和干燥敏感。各种氧化剂(高锰酸钾、漂白粉等)、甲醛、碘酒都能灭活病毒。病毒在50℃可以被迅速灭活,但1mol浓度二价阳离子环境可以提高病毒对热灭活的抵抗力,病毒在4℃可以存活1年,在-20℃可以长期保存,在外环境中病毒可以长期存活。 3、手足口病的传播途径 3.1、与病人进行密切接触。众所周知,手足口病是一种传染性较强的疾病,所以,与病人密切接触想不被感染到也有些困难呢。 3.2、被病毒污染过的物件,例如毛巾、口杯、餐具等。宝宝身体的抵抗能力比较弱,因此凡是被病毒污染过的物品,让宝宝接触之后都有可能导致这种疾病的发生。 3.3、饮用水、食物不干净。肠道病毒可以说是最容易被感染到的了,当饮食或是饮用水出现问题,宝宝就更容易感染上病毒了。 3.4、唾液等咽喉分泌物。唾液等咽喉分泌物中含有的病毒,很容易通过空气传播,而使得宝宝感染上这种病毒。 手足口病的饮食第一阶段:病初。嘴疼、畏食。饮食要点:以牛奶、豆浆、米汤、蛋花汤等流质食物为主,少食多餐,维持基本的营养需要。为了进食时减少嘴疼,食物要不烫、不凉,味道要不咸、不酸。这里介绍一个小窍门—用吸管吸食,减少食物与口

手足口病特征

手足口病特征 【导读】健康一直以来都是人类的一个大难题,无论人们的科学和医学水平如何发达,也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免受病痛的折磨。其中要属小孩子得病最为让人心焦了,手足口病就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而且非常喜欢袭击小孩子。了解手足口病特征能够让家长及时判断,好做治疗。下面百科将为您详细介绍手足口病的信息,跟着一起来看看吧~ 提起手足口病想必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如果要直接说说手足口病的特征,那么应该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明白手足口病的特征有助于及时判断疾病,然后早些治疗。下面为大家介绍手足口病特征有哪些。 一、普通病例表现: 1、急性起病,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状。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手足口外,亦可见于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可见于躯干及四肢,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儿童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出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甚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手足口病潜伏期 手足口病分布极广泛,无严格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冬季的发病较为少见。本病常呈暴发流行后散在发生,该病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手足口病还有一个潜伏期,那么手足口病潜伏期为多少呢? 手足口病潜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以夏秋季较为流行。 手足口病潜伏期一般为3-6天,发病初期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咳嗽、流鼻涕、恶心、呕吐等,发热情况可持续4-5天。手足口病的其它症状中,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一般无疼痛及痒感,痊愈后不留痕迹。 除此之外,口腔内会有疼痛的溃疡,导致吞咽困难,食欲减退;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皮疹不痒,斑丘疹在5天左右由红变暗,然后消退。手足口病的并发症并不常见,在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引发病毒性脑膜炎。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 简介 手足口病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口腔溃疡和皮疹。然而,手足口病的症状和体征与其他疾病相似,因此在诊断时需要进行鉴别。本文提供了一个用户友好、易于理解的手足口病鉴别诊断模板,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患者的疾病。 鉴别诊断模板 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关实验室检查,可以进行以下疾病的鉴别诊断。 1. 手足口病 •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手足口病患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皮疹(手、足、臀部)。 •体征:无特殊体征。 •实验室检查:可进行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2. 疱疹性咽峡炎 •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疱疹性咽峡炎患者。 •症状:发热、咽痛、咽峡溃疡、水疱。 •体征:扁桃体充血、喉部炎症、水疱破溃后形成溃疡。 •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抗体检测。 3. 口炎 •病史:近期有无进食过辛辣食物、药物或刺激性物质。 •症状:口腔疼痛、溃疡。 •体征:口腔黏膜发红、溃疡面。 •实验室检查:无。

4. 药物反应 •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服用了某种药物。 •症状:口腔疼痛、溃疡、皮疹。 •体征:依赖于具体药物反应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无。 5. 其他病毒性感染 •病史:患者是否近期接触过其他病毒性感染患者。 •症状:发热、口腔溃疡、皮疹。 •体征:依赖于具体病毒感染的特点。 •实验室检查: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 6. 扁桃体炎 •病史:近期有无咽痛、发热等症状。 •症状:咽痛、发热、吞咽困难。 •体征:扁桃体充血、扁桃体表面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积脓。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病原学检查。 结论 通过分析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结合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以对手足口病进行鉴别诊断。然而,鉴别诊断同样需要综合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疱疹性咽峡炎、口炎、药物反应、其他病毒性感染和扁桃体炎等。在实际临床工作中,医生需要对病情进行全面分析、综合判断,以确定最终的诊断结果,并制定适当的治疗方案。

手足口病历

姓名:*** 住院号:20100***第1页 住院记录 姓名:*** 家庭地址:*** 性别:女入院日期:*** 年龄:3岁记录日期:*** 民族:汉病史陈述者:患者父亲 籍贯:### 可靠程度:可靠 主诉:手、足、口处疱疹1天。 现病史:患者父亲代述:于1日前晨起发现患儿口中、手、足有多个散在斑丘疹、小疱疹,疱疹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疱内液体较少。患儿进食困难,遂送来我院门诊就诊,门诊经各项检查后以“手足口病”收住入院。患者自发病以来,无头晕,无恶心、呕吐等症状。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平时健康,无手术史及外伤史;无皮肤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个人史:患者生于原籍,否认有肝炎,结核等急慢性传染病接触史,预防接种及时。 家族史:父母体健,否认有家族性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 体温:37.2℃;脉搏:84次/分;呼吸:23次/分;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楚,精神尚可。手及足有多个散在斑丘疹、小疱疹,疱疹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疱内液体较少,其余皮肤及粘膜未见黄染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大小如常,无畸形。眼睑无浮肿,结膜无充血及苍白,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灵敏。鼻通气畅,无分泌物,口唇红润,口腔两侧粘膜有大小不等5个小疱疹,基底部发红,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

姓名:*** 住院号:20100***第2页 大,颈部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对称无畸形,双肺呼吸动度一致,语颤无增减,无胸膜摩擦音,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罗音,心前区无隆起,心界不大,心率 8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未见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及反跳痛,未触及包块,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四肢活动自如,无畸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 血常规提示: HB:129g/L,WBC:11.5×109/L,N:0.636,L:0.278,M:0.086。 初步诊断: 手足口病 医师签名: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及图片教学文稿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临床表现预防及图片 手口足病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病,一般3、4月份患病儿童开始增多,夏季可达高峰。 手足口病通常是有潜伏期的,一般为3-4天,抵抗力好的宝宝,一般症状较轻并可自愈,但有些症状较重的多为突然发病,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4~7天,7天以上者少见。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此种皮疹有时在患儿臀部及肛周也可见到。在临床上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皮疹在发病当天或第二天出现,1-2天后出齐,先是玫瑰色红斑或斑丘疹,1天后既有部分皮疹形成水疱,,主要见于手指或脚指掌面,指甲周围,以及足跟 边缘,婴幼儿或皮疹多者,还见于手掌、足底、臀部、大腿内侧及会阴部,有时膝、肘部也可见到。疱疹成卵圆形,内含浆液一般不破溃继发感染少见,可于2-4天后吸收干燥,成深褐色结痂,脱痂后不留瘢痕。 在口腔两颊粘膜与唇内舌边软腭也散在有红斑与疱疹,口腔疱疹易破溃出现溃疡,患儿吃东西疼痛,并拒绝进食,流口水等。

手口足病症状: 1、大多数患儿是突然发病,首先表现为发高烧,体温多在38度以上,同时伴有头痛,咳嗽,流涕等症状,体温持续不退,体温越高,病程越长,病情也就越重。 2、患儿发热的同时或发热1-2天后,可在他们的口腔粘膜、唇内见到疱疹,疱疹破溃后会形成溃疡,疼痛感较重,患儿常表现出烦燥、哭闹、流口水,不吃饭等不适。 3、口腔疱疹后1-2天可在患儿的手心、足心及小屁屁上看到皮肤斑丘疹,以脚心部最多,疱疹呈圆形或椭圆形扁平小至米粒,大至豌豆大,较硬并内有混浊液体疹子周围绕以红晕。 4、小儿手足口病的疹子较少出现在躯干及面部,一般7天左右就能消退,不会造成瘢痕,更不会留下印迹。 5、小儿手足口病是一种病情较轻的自愈性疾病,绝大部分患儿预后较好,少数重症患儿可合并心肌炎、脑炎、但这种可能很小。 6、整个病程大约在1周左右结束,一般不会并发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护理得当,不会在皮肤上留下任何色素痕迹或疤痕。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14种鉴别诊断,你掌握了吗?

手足口病进入高发期,14种鉴别诊断,你掌握了吗? 手足口病是以手足水疱和口腔内黏膜疹为特征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5 岁以内的儿童,多在夏秋季节流行。目前我国各省份已经陆续进入手足口病高发期,出现聚集性及暴发疫情的风险较高,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甚至组织编写了《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年版)》。 鉴于此,正确识别手足口病显得尤为重要,在此重点讨论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口腔黏膜疹最常累及舌部和颊黏膜(图1),其次为上腭、悬壅垂和扁桃体前柱。黏膜疹常先出现斑点,后出现小水疱,水疱易破溃形成小溃疡。 图 1. 手足口病黏膜受累 皮疹主要有3 种,即斑点、丘疹和水疱(图2),周围常有红晕,不伴瘙痒,大多无疼痛,通常3-4 天消退。皮疹好发于手指背面、手指指缝、手掌、手臂、足趾背面、足外侧面、足底、足跟、大腿和臀部。累及臀部时斑丘疹比水疱更为常见。

图 2. 手足口病 此外,手足口病还可出现不典型临床表现。柯萨奇病毒A6(CVA6)所致手足口病(图3)病情更严重,水疱可有疼痛,并形成大疱,皮疹分布也会更为广泛。特应性皮炎患者的手足口病皮疹(图4)倾向于发生于以前或现在皮炎的部位,且可能表现为水疱和结痂,形似疱疹样湿疹。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总结见于表 1。 图 3. CVA6 所致手足口病,大疱性损害

图 4. AD 部位的手足口病,CVA6 感染 表 1. 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 手足口病需与多种皮肤病进行鉴别,特别是表现为斑丘疹或水疱的皮肤病,以及其他累及黏膜的常见疾病,这包括疱疹性咽峡炎、疱疹性龈口炎、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皮疹、疱疹性瘭疽、水痘、疱疹性湿疹、阿弗他溃疡、虫咬皮炎、接触性皮炎、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摩擦性苔藓样疹、自身敏感性湿疹、汗疱疹等,分类详见下表(表2)。 表 2. 手足口病的鉴别诊断分类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20年版)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CoxA16)、肠道病毒71型(EV71)多见)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学龄前儿童,尤以3岁以下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均为传染源,要紧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和紧密接触等途径传播。要紧病症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显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多由EV71感染引发,致死缘故要紧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一、临床表现 暗藏期:多为2-10天,平均3-5天。 (一)一般病例表现。 急性起病,发烧,口腔粘膜显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显现斑丘疹、疱疹,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病症。部份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多在一周内痊愈,预后良好。部份病例皮疹表现不典型,如:单一部位或仅表现为斑丘疹。 (二)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在发病1-5天左右显现脑膜炎、脑炎(以脑干脑炎最为凶险)、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极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可致死亡,存活病例可留有后遗

症。 1.神经系统表现:精神差、嗜睡、易惊、头痛、呕吐、谵妄乃至昏迷;肢体抖动,肌阵挛、眼球震颤、共济失调、眼球运动障碍;无力或急性弛缓性麻痹;惊厥。查体可见脑膜刺激征,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巴氏征等病理征阳性。 2.呼吸系统表现:呼吸浅促、呼吸困难或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咳嗽,咳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样痰液;肺部可闻及湿啰音或痰鸣音。 3.循环系统表现:面色苍灰、皮肤花纹、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毛细血管再充盈时刻延长。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乃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二、实验室检查 (一)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病情危重者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 (二)血生化检查。 部份病例可有轻度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病情危重者可有肌钙蛋白(cTnI)、血糖升高。C反映蛋白(CRP)一样不升高。乳酸水平升高。 (三)血气分析。 呼吸系统受累时可有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血氧饱和度下降,二氧化碳分压升高,酸中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