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2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2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2 新人教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2 新人教版

世界的文化杰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可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回忆更多的内容,使学生在自学中受到深刻的教育。②让学生在课余阅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学艺术作品,加深对这类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了解西方社会的现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教学难点:

通过对本课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概述了世界近代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教法设计:

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探究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故事导入:利用引言导入(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贝多芬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2.情景剧导入:(设计如下)

让一位同学扮演贝多芬先生,另一位同学扮演他的朋友“公爵”先生。二人对话如下:

贝多芬说:“我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最看不惯那些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人;最讨厌那些以权压人、附庸风雅的人。”正说着来了一位朋友。

“公爵”先生走上台来,说到:“亲爱的朋友,好久不见,非常想念你。”二人拥抱。“我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想请阁下到寒舍去演奏,不知可否?”

贝多芬说:“为何事而举办演奏会呢?”

公爵说:“有几位法国朋友到我这里玩。”

贝多芬说:“什么朋友?”

公爵说:“法国军官。”

贝多芬一听,忙说:“对不起,我不能为这种专门侵略别国的人演奏。”

公爵听后,非常生气的说:“我命令你必须去演奏,否则……”哼

贝多芬也非常生气的说:“不可能。”然后把公爵送给他的一尊胸像摔碎,“送客。”

过了一会,贝多芬给公爵写了一封信,信中写到:“公爵!您所以成为一名公爵,不过是因为偶然的出生罢了。而我所以成为贝多芬,则完全靠我自己的努力;像你这样的公爵,现在比比皆是,将来也少不了,而我贝多芬却只有一个。”

你想更多了解贝多芬吗?你想知道贝多芬有哪些代表作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请大家看书p145页的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由贝多芬先生自我简介。

生:我26岁时不幸患了中耳炎,到1820年,两耳完全失聪,这对一个音乐家来说,是个沉重打击,但这并没有使我屈服,为了克服失聪带来的困难,我用一只小木杆,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你们说我聪明吗?从我的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呢?

组织学生讨论,每4人一组,讨论后汇报小组成果。

生1:敢于同困难作斗争,敢于同命运作斗争。

生2:面对不幸,我们应化悲痛为力量。

生3:贝多芬是一个正直而富有正义感的人,不向权势屈服,有高尚的人格。

出示幻灯片: ① 故居②贝多芬的名言:

I will take fate by the throat, it will not bend me completely to its will.

谁能把它翻译过来?

生: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决不能使我完全屈服。(师:你很棒哟!竖起大拇指)

贝多芬的代表作是什么?

生:《英雄交响曲》。

放曲子《英雄交响曲》让学生欣赏。同时简介《英雄交响曲》创作的原由。

2.我们学过的世界近代史是(1640――1917)这期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通过革命斗争夺取政权,在经济上经过两次科技革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正是这种政治、经济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而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动荡,这种思想上的变化,为文学家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许多文学巨匠应运而生。

出示课件:《列夫·托尔斯泰》头像。

问:你们知道他是谁吗?他是哪国人?他有哪些代表作?

生:他是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人,他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等。

谁读过他的这些著作,请举手?(如果这里很少人看过,可用多媒体出示,作以简介。)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这几部名著?(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生1:小说《战争与和平》是一部描写拿破仑入侵时期,俄罗斯波澜壮阔的人民战争的史诗。全书以包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库拉金四个豪族作主线,在战争与和平的交替中,展现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家庭生活的无数画面,描绘了559个人物,上至皇帝、大臣、将帅、贵族,下至商人、士兵、农民,反映了各阶级、各阶层的思想情绪,提出了许多社会、哲学和道德问题。小说成功地把大规模的战争场面和多方面的和平生活有机结合在一起,描绘了19世纪最初20年纵横俄国城乡的广阔画面。在小说中人民被描写成决定俄国命运的伟大力量,但他又认为历史事件都是命定的,表现了宿命论思想。

生2: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作于1875—1877年。主人翁安娜·卡列尼娜是19世纪俄国上流社会的贵妇人,住在彼得堡。她的丈夫卡列宁比她大20岁,是一位宫廷高官。由于丈夫整天忙于公务,安娜每天只有同儿子在一起打发时间。由于家庭不和,安娜来到莫斯科,在车站,她遇到了“花花公子”渥伦斯基。渥伦斯基立即被安娜的美貌吸引住了,开始追安娜。在渥伦斯基的猛烈进攻下,安娜坠入爱河,还跟渥伦斯基有了孩子。安娜未经丈夫同意

便和他离婚,然后同渥伦斯基去欧洲旅游。三个月后,他们回到了俄国。安娜去见和卡列宁生的儿子谢辽沙,险些与卡列宁遭遇。安娜和渥伦斯基回国后,住在莫斯科。上层社会的社交界不欢迎她,由于卡列宁的拒绝,她又无法正式离婚。她的朋友很少,于是怀疑渥伦斯基对自己的爱情,但渥伦斯基不理解。有一天,渥伦斯基没有及时回来,她去车站接渥伦斯基,等了好长时间也没等到渥伦斯基,她感到非常绝望,跳下月台,自杀身亡。这部小说的另一根线索是安娜的娘家嫂子杜丽和杜丽的妹妹吉提,吉提本来是渥伦斯基的恋人,后来,她和哥哥的同学列文结婚了。结婚后,列文一度觉得生活并不像想像得那样幸福,后来他从上帝那里找到了幸福,他认为既然人是为上帝而活着,那么生活就有了善的意义。

生3:小说《复活》作于1889—1899年。主人翁聂赫留朵夫公爵是莫斯科克拉斯诺贝尔斯克地方议会的议员,也是地方法院的陪审员。有一次,他在审理一起毒害人命案时,发现了一名年轻美貌的妓女流宝芙。他认出了这个流宝芙实际上是多年前他在姑妈家认识的一个养女玛丝洛娃,当时大家叫她卡秋霞。聂赫留朵夫曾经爱过她,后来又玷污过她。法庭判处玛丝洛娃流放西伯利亚做四年苦役。玛丝洛娃听到判决后呼喊自己没罪。聂赫留朵夫心中有愧,决定帮助她上诉。他回忆过去与玛丝洛娃在一起的时光,非常愧恨自己过去对她的抛弃,觉得如果必要的话,情愿跟她结婚。他去探望玛丝洛娃,玛丝洛娃告诉他自己怀孕后,得知聂赫留朵夫路过当地不下火车时,去火车站去找,一节一节车厢地找,见到了在车厢里喝酒的聂赫留朵夫,她拍打车窗,但没有反映。她觉得自己受骗了,从此不再相信男人,而只是利用男人。聂赫留朵夫决定同玛丝洛娃结婚,只有这样,才能使她免除徒刑。但玛丝洛娃不同意。聂赫留朵夫一方面把自己土地以极低的租金租给农民,然后又把租金散发给农民。之后,他来到彼得堡全力为玛丝洛娃上诉,但遭到亲友的白眼。上诉没有成功,在炎热的七月,他同玛丝洛娃一道前往西伯利亚流放。他设法把玛丝洛娃调到了政治犯的队伍里,在这里,玛丝洛娃感到自己受到了公正的待遇,性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这里,一个名为西蒙松的

政治犯爱上了玛丝洛娃,在爱的感召下,玛丝洛娃复活了原来纯洁、明朗的天性。西蒙松和玛丝洛娃还准备结婚,聂赫留朵夫虽然有些失望,但也为玛丝洛娃找到自己的幸福而感到高兴。然而,聂赫留朵夫对这几个月来的耳闻目睹感到苦恼,他觉得自己没有办法解决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罪恶,后来,他在《圣经》中找到了答案:人不但不可恨仇敌,而要爱仇敌。由于他的作品描写了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图景,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因而,列宁称托尔斯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3.出示课件《向日葵》简介:这是世界名画《向日葵》,你知道它是哪位画家的代表作?他是哪国人?想知道这些内容请看书第147-148页的内容。学生自学后,请学生简介梵高生平及作品。

出示梵高自画像,让学生欣赏从色彩、面部表情来揣摩他的心灵世界。

蓝灰色的背景:反映出他内心的不平,对现实的不满。

紧皱的眉头:表现他对未来的思索还没有结果……

英俊而刚毅的脸体现出他坚定的信心。

三、归纳小结。

通过学习,你知道哪些文学巨匠及其代表作品?是不是这一时期只有他们三位代表呢?完成下表。

四、拓展延伸

中外名画欣赏

出示:中国山水画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通过情景剧导入,不仅锻炼了参演同学的艺术表现力,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为教学的展开奠定了基础。

通过学生自学,增强及发挥了教材的可读性,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加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

通过多媒体的使用,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还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人教版部编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简答题汇总

世界历史上第四单元 10课 1、为欧洲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奠定思想和经济基础的两件大事? 2、文艺复兴运动的时间、地区、指导思想(核心)、实质、主要代表及其成就、意义? 3、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哥伦布麦哲伦航海路线及其功绩、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11课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根本原因、开始结束的时间、标志性事件、领导阶级及其代表人物? 2、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复辟的国王? 3、《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目的、颁布的意义? 4、英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这次革命有什么特点? 12课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开始结束的时间标志性事件、领导阶级及其代表人物? 2、美国诞生的时间、标志? 3、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4、《独立宣言》颁布的时间、机构、它提出的内容反应了当时人们什么要求?体现了什么思想? 5、《1787年宪法》规定了美国是一个什么政体的国家? 6、美独立战争的历史意义?它的性质? 13课 1、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 2、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时间事件、达到高潮的事件、高潮结束的时间事件? 3、法国大革命中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被处死的法国国王?

4、法国大革命过程中颁布的文献是什么?如何评价? 5、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6、谁统治期间巩固了法大革命成果?颁布了什么法律文件?他发动的战争怎么看待?14课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从哪个国家开始? 2、首先开始的行业、开始的标志?标志性成果?时代特征?发明成果? 3、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对中国的影响?给我们的启示? 世界历史上第5、6、7、8单元复习 第15、课血腥的资本积累第16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新航路开辟后首先走上殖民扩张道路的是哪两个国家? 2、最先进行三角贸易的是哪个国家?后来成为主要经营者的是谁? 3、说出资本主义原始资本积累的两种方式?它们对欧洲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英国什么时候成为世界最大殖民国家?号称什么?它在印度的殖民机构? 5、18-19世纪,殖民地人民反抗殖民统治的代表性事例? 6、印度反英民族大起义中杰出的民族英雄是谁? 与此事件同时期的中国发生的类似大事件 是什么? 7、拉美独立运动反对哪些国家的殖民统治?其中著名领导人是谁?他有何美誉? 8、画出三角贸易路线图? 第17、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英国宪章运动的时间、斗争的目标、政治纲领、性质、结果?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 ? ? ??? 一、?????? 教材分析 “世界文化之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第一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由前两个单元的家庭、学校中的交往扩展到社会(特指世界范围以及网络世界)中的交往,在全书中属于面向未来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交往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本课主要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中交流沟通,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向世界与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与开阔胸襟。“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分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和谐的文化乐章”两部分,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标志、代表人物入手,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懂得文化没有优劣之别,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2、???? 能力目标。 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三、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法分析。 4、???????? 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素材,课堂教学中通过分组学习、小组竞赛、素材欣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与图片、显示知识框架,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情分析。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懂得文化的多样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但初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还不甚了解,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作些准备,尽可能多地搜集感性资料,教师自身也要多方搜集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 四、教学过程设计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2、过程与方法:运用综合启发式教学法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综合起来,培养学生独创、灵敏的思维品质;从多种角度来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教学重点: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包括《向日葵》的图片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指导学生阅读“引言”内容,教师着重从这一时期文学艺术家的品德修养来说明其高尚的人格,牢牢吸引学生,顺利导入新课。 2)讲授新课: 一、文学巨匠 1、文学巨匠一目,教师首先分析一定的社会文化建立在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基础之上,激烈的社会变革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同时要说明这一时期,在文学艺术方面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及其代表作品,通过三个著

名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加以说明,避免学生误认为这一时期只有xx人物的认识误区。 2、关于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要指导学生阅读,特别要指导学生阅读《战争与和平》的小字部分,以加深学生对托尔斯泰一生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寻找改造社会良方的认识。 3、关于美术名家梵高,着重应处理好两方面的问题,第一,梵高的生活经历集中反映了他关心他人,在逆境中表现出对生活热爱的良好品质;第二,通过《向日葵》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梵高绘画的特点及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梵高经历的小字内容,重点了解梵高的品行及在逆境中的艺术创作,加深对梵高“名言”的认识和理解,对学生进行对待学习和生活要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二、贝多芬及其作品 首先要引导学生说出熟悉哪些有关贝多芬的作品,其次要指导学生阅读贝多芬青年时期双耳失聪,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从事创作的经历,组织活动让学生进行尝试,通过模拟体会贝多芬创作的经历。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到,挫折困难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困境可以使人振奋,培养学生遇到挫折要自强不息的品德。 《英雄交响曲》的教学要处理两个问题。 第一,有条件的地方要播放该乐曲,使学生通过欣赏乐曲受到强烈振撼,加强教学的直观效果,从而体现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培养学生欣赏情趣,使学生通过欣赏乐曲,认识到贝多芬的作品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具有永恒的生命力。 第二,指导学生阅读小字内容加深学生对《英雄交响曲》来历的认识,可结合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拿破仑统治时期内容的回顾加深学生对于艺术作品来源于生活的认识。同时,通过阅读有关内容,认识贝多芬为人正直,爱憎分明,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对学生进行正确人生观的教育。 利用多媒体进行小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2018新版教材)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完整word版,部编教材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期末试题

2019——2020学年度上期 九年级历史 (《世界历史》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符合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A.狮身人面像 B.太阳历 C.《医典》D.象形文字 2.下列各项中,与古代印度有关的是 ①孔雀王朝②种姓制度③两河流域④佛教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3.右图是古代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其中④处应填写的是 A.罗马共和国 B.罗马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拜占庭帝国 4.希腊、罗马古典文化丰富多彩。下面属于罗马文化成就的是 A B C D 5.宗教是对社会现实虚幻的反映,也是一种信仰和文化。下列主张符合基督教的是 A.忍受苦难 B.众生平等 C.因果报应 D.信奉安拉 6.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张明同学的学习笔记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9世纪开始,大约11世纪遍布欧洲各地 B.庄园可耕地的1/3到1/2属于直领地 C.佃户通过耕种“直领地”获得“份地” D.佃户不能参与庄园法庭案件的审理7.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下列各项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无关的是 A.选拔官吏的需要 B.教师行会的出现 C.国王与教皇的支持 D.城市的自由和自治8.中东地区是现在世界上不太平静的一个地区,而这里的阿拉伯人曾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以下属于他们的文明的是 ①伊斯兰教②《天方夜谭》③阿拉伯数字的发明④《医学集成》 A.①②③ B. 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9.“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A.行会组织的出现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现代工厂制度的建立 10.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些 经典作品共同体现的思潮是 A.理性主义B.人文主义C.科学精神D.神权至上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1 新人教版1

世界的文化杰作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人物生活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教学难点:认识这些著名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教学程序 课前引导 提问: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初,欧洲在科学技术和思想领域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世界近代历史的三、四百年的时间里,西方资本主义的发生和发展促使自然科学取得了空前成就的同时,在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的杰出的文学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同当时东方的灿烂的文化成就交相辉映,成为人类文化宝贵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历史时期,欧洲在文学和艺术方面,还有哪些成就呢?新课教学 一、著名音乐家 学生阅读本目,想一想: 1)你从中领悟贝多芬作品有何艺术特色?他的代表作有哪些? 2)贝多芬为何能成为世界近代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 讨论:你欣赏过贝多芬的哪些音乐作品?你认为贝多芬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二、文学居匠 学生阅读本目,思考: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说课讲解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 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上册《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上)》 公开课教学设计_0

《世界历史大事年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使学生掌握世界历史大事的基本线索和特点。 2.通过历史大事年表的试题讲解与分析,掌握中考试题中大事年表的做题方法与技巧。. 教学重难点 重点:时间的掌握和特点的归纳 难点: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做题方法。 教学流程 导入 一、自主学习 1、复习九上课本目录,了解近代世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 2、结合课本147页世界历史大事年表,识记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 二、合作探究 1.归纳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有哪几个时期?包括哪些重大事件? 2.学习制作一个大事年表。 展示教师总结的答案和制作的大事年表 三、精讲点拨 听录音讲解大事年表的特点及示例分析 1、中考试题特点: 大事年表就是把以往发生过的较大事件根据某一主题按年代、月份等时间顺序排列起来。中考历史往往作为材料题出现。特点:主观性和时代性 2、答题方法步骤: (一)“读”。通读大事年表、明确历史脉络。审清设问后再带着问题有目标地细读材料,划出相关信息。 (二)“审”。审清设问,审定中心问题即题目的中心内容(主题),申请关键词、时空、人物、角度等,边审边标注,标出问题的关键词。 (三)“联”。联系课本,结合所学知识,依据题目要求、利用教材知识进行横向、纵向联系。 (四)“答”。运用历史思维分析,规范作答。 3、示例分析讲解

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2年魏源《海国图志》 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 1862年京师同文馆创办 1888年北洋海军正式建立 1894年孙中山创办兴中会 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 1898年百日维新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 (1)简要说明魏源编著《海国图志》的历史背景。 (2)上述大事年表中,有些事件是对魏源思想的实践,请举两例。 (3)从上述大事年表中,找出有直接因果关系的两个事件。 (4)归纳出上述大事年表所反映的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本线索。 四、巩固练习 1、下表是欧美18、19世纪大事年表(部分),以下对该表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尚处于不断上升和发展的阶段 B.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物质条件还不具备 C.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社会主义运动 D.社会主义运动客观上有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的不断完善 2、阅读大事年表,回答下列问题。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1861--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 1868年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70年代电力进入生产领域 19世纪80年代内燃机研制成功

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教学案设计全套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单元导学 单 元 线 索

第1课古代埃及 板块一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 材料一2017年5月14日,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中指出:古丝绸之路跨越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材料二古代诗歌《尼罗河颂》中写道:“光荣啊,起源于大地的尼罗河……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物欣欣向荣。你生出大麦和小麦,好叫神庙里欢度节日。” 简述尼罗河文明发展历史。 答案:(1)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若干个小国。 课 (2)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 堂 (3)新王国时代,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 探 (4)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吞并。 究 过渡语:古代埃及的科学文化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金字塔是其典型的文明标志。 板块二金字塔 (1)象征古代埃及国王尊严的是图,名为。

A.印度 B.伊拉克 C.埃及 D.伊朗 4.“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希腊海滨夜潮起,耶路撒冷秋风凉。我是废墟的泪,我是隔代的伤,恒河边的梵钟在何方?”这是凤凰卫视千僖之旅的主题歌。如果他们想去看“法老的陵墓”,应该选择( B ) A.中国 B.埃及 C.印度 D.古巴比伦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

课堂探究板块一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之一,在《圣经》里被描绘成“人类幸福的伊甸园”。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要研究古代两河流域奴隶制社会状况,请简要介绍。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 (2)出现:约公元前3500年起,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南部建立起很多奴隶制小国。 (3)统一: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古巴比伦王国是在怎样统治之下达到鼎盛的呢? 板块二古巴比伦王国 古巴比伦王国是“四大文明古国”(分别是古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之一。四大文明古国的意义并不在于时间的先后,而在于它们是现代文明的起源地。试对古巴比伦王国作一简要概述。 答案:(1)位置:幼发拉底河中游的一个小国。 (2)发展:汉谟拉比在位时,采用各个击破的策略,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的统一事业。 (3)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过渡语: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成文法典——《汉谟拉比法典》。 板块三《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一 材料二第1条倘自由民宣誓揭发自由民之罪,控其杀人,而不能证实,揭人之罪者应处死。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 Revised final draft November 26, 2020

《世界文化之旅》教案 ? ? 一、教材分析 “世界文化之旅”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中第三单元“我们的朋友遍天下”的第一课“多元文化地球村”的第一课时。本单元是由前两个单元的家庭、学校中的交往扩展到社会(特指世界范围以及网络世界)中的交往,在全书中属于面向未来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世界范围内的交往已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本课主要介绍各国不同的文化以及如何在不同文化中交流沟通,目的是培养学生面向世界与面向未来的开阔视野与开阔胸襟。“世界文化之旅”这一课分为“丰富多彩的文化”和“和谐的文化乐章”两部分,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节日、标志、代表人物入手,帮助学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懂得文化没有优劣之别,从而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与习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知道在面对文化差异时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 2、能力目标。 加深对不同文化的了解,学习其他文化的优点和长处。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既尊重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对本民族的文化有强烈的自豪感,同时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的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的文化。三、教学策略分析 (一)、教法分析。 4、以学生发展为本,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动起来,课前指导学生收集素材,课堂教学中通过分组学习、小组竞赛、素材欣赏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团结协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 2、依据教材内容设计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与图片、显示知识框架,利于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学情分析。 本课依据的课程标准是“我与他人的关系”中“交往与沟通”部分:“懂得文化的多样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但初中学生对本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还不甚了解,缺乏相应的感性认识,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前作些准备,尽可能多地搜集感性资料,教师自身也要多方搜集资料,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 ? 四、教学过程设计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部编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人类形成:距今约二三百万年。到15世纪末期,人类大体经历了原始社会(最初阶段)、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2.大河流域(适合农耕):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3.四大文明古国: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印度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 第1课:古代埃及(尼罗河的赠礼) 1.建、亡:约公元前3500年,出现奴隶制小国。约公元前3100年,初步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经历时代:古王国时代、中王国时代、新王国时代。 3.强盛期:在新王国时代图特摩斯三世时,成为最强大帝国。 4.古埃及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木乃伊、象形文字。 5.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历史地位),它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1)金字塔作用:古王国时代,法老为自己修建的陵墓。 2)金字塔代表:胡夫金字塔(最大)、哈佛拉金字塔(狮身人面像)。 3)金字塔与法老的关系:金字塔象征法老的尊严与权力。古埃及国王称“法老”,集军、政、财、神大权于一身,是全国最高统治者。胡夫之后,金字塔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逐渐衰落。 第2课:古代两河流域文明发展的高峰——古巴比伦王国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1)地理位置:“两河”指西亚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有“新月沃地”之称,今伊拉克一带。 2)建国:约公元前3500年,产生小国。约公元前24世纪,初步统一。民族:苏美尔人。 3)两河流域文明成果:楔形文字、阴历、60进位制、《汉谟拉比法典》。 2、古巴比伦王国 1)建立:公元前18世纪,第6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奴隶制国家,他自称“众神之王”,加强中央集权。 2)强盛期:汉谟拉比在位时。 3)灭亡:公元前1595年,王国被外族灭亡,后经历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时期。公元前539年,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消灭。 3、《汉谟拉比法典》(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制定) 1)历史地位及影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2)制定目的: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3)法典信息:古巴比伦王国的三个社会等级: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奴隶。 古巴比伦王国的一大特征:家庭奴隶制。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商品经济比较活跃。 第3课: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古代印度地理位置: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2)早期文明遗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约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 3)鼎盛期:孔雀王朝。统一印度,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民族:雅利安人。 4)古印度文明成果:“阿拉伯数字”、种姓制度、佛教。 2、森严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创建,是印度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各等级世代相袭,等级间贵贱分明) 1)种姓制度的等级阶层及职责: 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祭祀; 第二等级:刹帝利,掌管军事和行政权力; 第三等级: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商业; 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居民),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为前三个等级服务。 四个等级外,还有最卑贱的“不可接触者”——贱民,他们在社会上遭受歧视和凌辱。 2)种姓制度的影响:在印度影响深远。激化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对后来印度社会的发展带来不良影响。 3、释迦牟尼创立佛教 创立时间:公元前6世纪。创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被尊称为“释迦牟尼”。 主要教义:提出“众生平等”,宣扬“忍耐顺从”。 传入中国:公元前1世纪(西汉末),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 第二单元古代欧洲文明——希腊文明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 2、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1、重点: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2、难点::大师们的作品,艺术性强,寓意深奥,对于涉世不深的初中生来说,还达不到真正理解和欣赏的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还必须开展符合中学生特点的教学。 达标导学: 1导入新课 显示图片:三位文艺大师的肖像,媒体播放:贝多芬《英雄交响曲》。刚才欣赏的音乐是什么?近代文学艺术出现了哪些文艺大师? 2展示目标 3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完成下列表格) 文艺作品来源于社会现实,请你列出一部你喜欢的文学作品或艺术佳作,说说它是如何反映社会现实的? 五、达标练习 1、被列宁成为“俄国革命的镜子”的伟大文学家是( ) A、果戈里 B、屠格涅夫 C、列夫·托尔斯泰 D、泰戈尔 2、贝多芬的哪一部作品是表现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的英雄业绩的?( ) A、《命运交响曲》 B、《英雄交响曲》 C、《月光奏鸣曲》 D、《悲怆奏鸣曲》 3、身残志坚、顽强与命运抗争的艺术家是( ) A、凡高 B、列夫·托尔斯泰 C、贝多芬 D、约翰·施特劳斯 4、下列哪一位不是自然科学家( ) A、牛顿 B、达尔文 C、贝多芬 D、爱因斯坦 六、拓展提升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教案 新人教版 (I)

2021年九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教案新人教 版 (I) 教学目标: 1、了解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2、掌握古代世界主要战争的两面性作用 3、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的扩张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哪些深远的影响? 教学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教学难点: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温故互查 1.简述日本大化改新的时间、内容及其意义。 2.简述查理·马特改革的时间、内容及其意义。 3.说说罗马教廷在西欧封建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二、设问导读: (一)希波战争 1.波斯帝国的形成与扩张:公元前 6 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波

斯帝国。 波斯帝国先后征服埃及等国家和地区。 2.希波战争:公元前5世纪中期,波斯帝国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结果:希腊军民赢得战争的胜利。 3.希腊战争是东方帝国波斯与西方希腊城邦在各自发展过程中的一次碰撞,也是早 期东西文明的一次重要冲突。马拉松长跑来源于希波战争。 (二)亚历山大大帝东征 1.马其顿王国:公元前4世纪,希腊北部的马其顿王国强大起来。公元前4世纪后期它打败希腊联军,控制了希腊。 2.东征路线及帝国建立:公元前4世纪后期,亚历山大继王位,他出兵东征,扫荡了小亚细亚,攻入埃及,回师占领了两河流域,灭掉波斯,足迹远达印度,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定都巴比伦。 3.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亚历山大东征把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三)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1.扩张:公元前27年后,罗马帝国在屋大维的统治下,发动多次侵略战争,疆域不断扩大,到2世纪,达到最大规模。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洲,地中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全册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教案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人类的活动 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指导元谋人是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2.了解北京人发现的过程,指导根据化石推测北京人的特征及生产、生活的情况。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炼知识要点。 2.通过观察《人类进化示意图》《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说出人类进化的大致过程及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情况,初步掌握阅读历史地图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是目前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2.通过讲述北京人遗址发掘过程中的小故事,体会考古学家执着探索的精神,结合北京人遗址中的考古发掘,认同北京人遗址在同期遗址中的重要地位。教学重点:北京人教学难点:劳动创造人本身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课件及资料图片,发给学生预习指导,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自主学习。 教学过程:活动教师活动图片导入达尔文猿身像及达尔文真实画像设问: 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幅图片的特殊之处? 2.观察第二幅图片,认识达尔文及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 1.多媒体资料:人类进化示意图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图片,看看能不能发现这个猿身像的头是谁的,为什么要这样做?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达尔文暨生物进化论。设计意图设疑导入,从达尔文猿身像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历史情境。环节课程导入新课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图片,讲述人类猿进化学生认真观察图片,描述人类进化的过程。锻炼学生的图片理解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而来。 2.多媒体资料《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设问: (1)依据地图观察中国古人类主要分布在哪个流域,说明什么问题? (2)探索人类产生奥秘的时候,是依靠什么来判定远古人类生存、存在的时间的? 3.牙齿的秘密——初识“元谋人”资料:首次报道:1965年5月,地质工作者在云南元谋进行地质考察时,偶然发现两颗浅灰色、石化程度很深的猿人牙齿化石,经研究发现,两枚牙齿同属于一个男性成年人个体,有明显的原始性状。经测定,生存年代距今约170万年,为亚洲最早的原始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九上导学案 08-23 第23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主备人:王珍荣审核:历史组课型:新授课 班级组名组别_________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掌握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方面的成就。 2、通过文学家及其作品了解社会,培养对外国名著的兴趣。 3、通过学习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难点: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应。 【学法指导】合作探究,收集材料。 【知识链接】 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梵高 1、贝多芬: 西方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作曲家。他的作品集古典主义音乐之大成,开浪漫主义音乐之先声, 是了一个承前启后的伟大音乐家。出生于波恩一个音乐世家。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包括九部 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五部钢琴协奏曲,十部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一系列弦乐四重奏曲,声 乐曲,剧乐曲,以及许多其他乐曲。 2、列夫·托尔斯泰被列宁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俄国现实主义文学最伟大的代表。出生于贵族家庭,曾求学于喀山大学,1844年从军,同年 发表处女作《童年》。他的主要创作是从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到1905年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 革命,这正是俄国社会大变动时期。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 3、梵高 19世纪荷兰著名画家。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 27岁才 开始绘画,37岁去逝。凡高在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作了大量油画、素描和版画,这些表现了他对 生活充满了热情。凡高是西方美术史上最同情穷人的一个画家,是在艺术上最不墨守成规而勇于 探索的一个画家。梵高作品欣赏: 《向日葵》《罂粟花》《星夜》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一)著名音乐家 1.作曲家:德国作家既是伟大的作曲家,也是,它是代表作是 2.代表作 作品:《》是其中代表作品之一,为而作,完成于1804年。 影响:它标志着贝多芬在和的成熟。 (二)文学巨匠 1背景:在近代,社会政治经济都处于激烈的变革之中,人们的思想发生重大变化,这为文学家 提供了写作素材。 2代表: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作家之一,被列宁称为“”,代表作品有 《》《》和《》。 (三)美术名家 1梵高:一位有世界影响的(国别)画家。 2代表作品:《》是其代表作之一,他创作于法国南方,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比热爱。 二. 合作探究(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携手解决下面问题吧) 1、梵高的《向日葵》的创作背景如何?你是怎样欣赏他作品的?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全套教案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教学后记: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古代印度》精品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 第3课古代印度 1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印度的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兴起 教学难点:如何看待佛教的教义 2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印度这一名称起源于印度河,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最早把印度河以东的广大地区称为印度,后来西方人沿用了这一名称。在我国的《史记》中把印度称为“身毒”,《汉书》中把它称为“天竺”,《大唐西域记》中才把它成为印度。现在印度共和国的印地语的国名为“婆罗多”,起源于古代婆罗多族。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3课:古代印度。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古代印度河流域文明 1.教师提问:古代印度河上游两岸土地肥沃。造成这里土地肥沃的原因和我们前面讲过的哪个国家相似? 提示:非常准确,就是埃及。 2.教师讲述: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来自中亚的一支游牧部落侵入印度。他们自称雅利安人,陆续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河北部建立起许多小国。到公元前三世纪,恒河下游的摩揭陀国经济发展较快,力量强大,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除南端以外的印度。但是,这种统一是不巩固的。不久,印度又陷入分裂的状态。同学们还记得中国历史元朝史中,元朝统治者的民族分化政策吗? 元朝为了巩固它的统治,把全国各族分为四等。而印度的雅利安人。在征服过程中也产生了不同的等级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 目标导学二:森严的种姓制度 1.学生自主学习: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古代印度有几个等级,他们的名称是什么,各等级有哪些社会阶层,各等级的职责或义务如何? 提示:印度的等级制度,也叫种姓制度。种姓在印度的梵文中称“瓦尔那”,意为“肤色,品质”;第一等级婆罗门,即僧侣。第二等级刹帝利,包括国王武士和官吏,掌握军政大权。前者是人民的精神生活的统治者,后者是国家的世俗统治者。第三等级是吠舍包括农牧民、手工业者,要向国家纳税,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以奴隶为主。随着主产和分工的发展,在种姓之外又出现了大批的不可接触者,即最受歧视和压迫的贱民,各个等级间职业世袭,互不通婚,界限森严甚至不能共食、共住。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分析婆罗门祭司将种姓制度赋予神秘色彩的目的何在?种姓制度的实质又是什么?

九年级历史上册 第八单元 第23课 世界的文化杰作教案2 新人教版

世界的文化杰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世界近代史上文学、美术和音乐等方面的成就,重点掌握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梵高和他的《向日葵》,贝多芬和他的《英雄交响曲》。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世界近代的文学艺术成就是世界近代社会生活在文学艺术方面的反映;通过对三个著名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可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回忆更多的内容,使学生在自学中受到深刻的教育。②让学生在课余阅读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文学艺术作品,加深对这类文学作品的理解,同时了解西方社会的现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 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品;梵高和《向日葵》;贝多芬和《英雄交响曲》。 教学难点: 通过对本课的文学、美术和音乐三个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概述了世界近代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就。同时让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 教法设计:

历史情境设计法;讨论探究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故事导入:利用引言导入(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贝多芬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2.情景剧导入:(设计如下) 让一位同学扮演贝多芬先生,另一位同学扮演他的朋友“公爵”先生。二人对话如下: 贝多芬说:“我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人。最看不惯那些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人;最讨厌那些以权压人、附庸风雅的人。”正说着来了一位朋友。 “公爵”先生走上台来,说到:“亲爱的朋友,好久不见,非常想念你。”二人拥抱。“我这是无事不登三宝殿,想请阁下到寒舍去演奏,不知可否?” 贝多芬说:“为何事而举办演奏会呢?” 公爵说:“有几位法国朋友到我这里玩。” 贝多芬说:“什么朋友?” 公爵说:“法国军官。” 贝多芬一听,忙说:“对不起,我不能为这种专门侵略别国的人演奏。” 公爵听后,非常生气的说:“我命令你必须去演奏,否则……”哼 贝多芬也非常生气的说:“不可能。”然后把公爵送给他的一尊胸像摔碎,“送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