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实验准备:

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用幻灯片展示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板书]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 、-COOH 、-OH 等。

[小组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CHO

[讲述]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以下性质: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1〕1mol该未知物与5mol乙酸完全反应生成酯。

〔2〕1mol该未知物与1molH2加成反应时,被还原成直链己六醇

[讨论]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

[板书]2、结构简式:CH2OH-CHOH-CHOH-CHOH-CHOH-CHO

[设问]由葡萄糖的结构可以预测葡萄糖有哪些化学性质?

[讨论]具有醇和醛的性质。

[板书]3、化学性质:

〔1〕银镜反应:CH2OH-(CHOH)4-CHO+ 2[Ag(NH3)2]+2OH-

CH2OH-(CHOH)4-COO- + NH4+ + 2Ag + H2O + 3NH3

〔2〕体内氧化:

[提问]人生病不能正常饮食时,医生一般会注射葡萄糖水溶液这是为什么?

[讲述]1g的葡萄糖完全氧化放出约15.6KJ的热量。注射葡萄糖可迅速补充营养。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5.回答以下问题:葡萄糖在人体内如储存和被氧化?

[讲述] 储存:葡萄糖以肝糖元、肌糖元等形式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糖元而储存起来。需要时糖元转化为葡萄糖氧化释放出能量。

氧化:C6H12O6(s) + 6 O2 (g) 6 CO2(g) + 6 H2O(l)

[反馈练习]

1、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原因是〔〕

A.结构简单

B.不能水解为最简单的糖

C.分子中含羟基和醛基的个数少

D. 分子中含碳原子个数少

答案:B

2、把NaOH溶液和CuSO4溶液加入某病人的尿液中,微热时,如果观察到红色沉淀,说明该尿液中含有〔〕

A.食醋

B.白酒

C.食盐

D.葡萄糖

答案:D

[课外作业]

1、结合P6科学视野,走访当地医院相关科室的医生,了解对糖尿病如何进行检测?

2、阅读P6资料卡片,并查阅有关蔗糖、麦芽糖的书籍或网站,了解它们的性质。

第二课时

二、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提问]我们日常摄入的食物中哪些含有较丰富的淀粉?

[回答]米饭、馒头、红薯等。

[设问]米饭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阅读教材]P6-P7

[讲述]淀粉是一种多糖,属天然高分子化合物,虽然属糖类,但它本身没有甜味,在唾液淀粉酶的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麦芽糖,故咀嚼后有甜味。

[板书]淀粉在体内的水解过程:

(C 6H 10O 5)n (C 6H 10O 5)m C 12

22O 11 C 6H 12O 6 淀粉 糊精 麦芽糖 葡萄糖 [补充实验]碘遇淀粉变蓝实验。

[置疑]如何用实验的方法判断淀粉是否已水解及水解程度? [方案设计]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评价]对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进行讨论评价。 [参考方案] 淀粉液 水解液

[小组实验]选择最正确方案后进行小组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三、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展示]含纤维素的植物的画面。

[讲述]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一切植物中都含有纤维素,但不同的植物所含纤维素的多少不同。

纤维素是白色、没有气味和味道的纤维状结构的物质,是一种多糖。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 [板书]〔C 6H 10O 5〕n + n H 2O n C 6H 12O 6

[展示]牛、羊或马等草食动物吃草的画面。

[提问]草中的主要化学成份是什么?为什么牛、羊、马等动物能以草为生? [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9

[讲述]草等植物中含有纤维素,牛、羊、马等草食性动物能分泌出使纤维素水解成葡萄糖的酶,使纤维素最终水解成葡萄糖,葡萄糖在体内氧化为这些动物提供的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反馈练习]

1、以下物质遇淀粉变蓝色的是〔 〕 A 、KI B 、I 2 C KIO D 、KIO 3

2、以下物质能水解且水解产物有两种的是〔 〕 A 、蔗糖 B 、麦芽糖 C 、淀粉 D 、纤维素

3、向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硫酸,加热使之发生水解,为测定水解程度,需要加入以下试剂中的 NaOH 溶液 银氨溶液 ●新制的Cu(OH)2悬浊液 ❍碘水⏹BaCl 2溶液,组合正确的选项

硫酸 ∆ 溶液是否变蓝

溶液呈碱性

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 是否有银镜

催化剂

是〔〕

A、 ⏹

B、 ❍

C、 ❍

D、 ●❍

答案:1、B、2、A、3、C

第二节重要体内能源-油脂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工业原料。本节教材紧扣本章关于人体重要营养物质的主题,从标题上就开门见山地指出了油脂在人体中的功能。本节又是学生在高一学习了酯的基础上来介绍的,并通过油脂组成和结构的教学,重点介绍油脂的结构,以及油脂在人体中的功能,弱化了油脂工业用途的介绍,突出了本节的主题,更加突出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这些有关日常生活的知识,对学生是很有用处的。

教材在指出油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的营养物质后,即指出油脂是高级脂肪酸和甘油生成的酯,它属于酯类。教材还说明高级脂肪酸甘油酯有单甘油酯和混甘油酯两种,而天然油脂大多为混甘油酯,并介绍油脂的通式。

对于生活中学生经常见到的油和脂肪,教材从结构上介绍了油和脂的区别。在阐述油脂的

结构之后,即重点介绍了油脂的在人体中的代谢和功能。由于学生在高一时已经熟悉了酯类的水解,所以对油脂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应该不会感到陌生,这正好是知识的运用。教材简单地介绍了生活中油脂的变质的过程,这些也有利于学生应用到生活中去,懂得如何更好的保存油脂。

本节教学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在人体内的功能。

本节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油脂的组成、结构、在人体中的代谢及其功能。

2、情感目标: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油和脂肪的区别;油脂在人体内的功能,密切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能力目标:〔1〕.分析思维能力,分析油脂和酯的结构特点,类比酯类的化学性质,推出油脂在人体中的消化过程,进行分析思维能力的训练。

〔2〕.联系生活,知识迁移的能力。引导学生了解油脂的结构,油和脂肪的区别,了解油脂的变质过程,利用自己已学的知识探讨如何更好的保存油脂。

科学思想: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思想指导学习;科学的摄取油脂,预防高血脂病。

科学品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养成严谨治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油脂的结构和在人体内的功能。

教学难点: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学习过糖类,我们知道糖吃多了,人也会发胖,人体胖了,就意味着什么增多了?(脂肪)此时我们的基础能源——糖类,由于能量的过剩,就有转变为一种更高能量的物质——油脂。油脂是人类主要食物之一,是人体中重要的能源物质。

日常生活,炒菜做饭,油脂是人体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人体内的重要营养物质——油脂。

猪油、花生油、豆油、汽油、煤油都是油,它们是同一类物质吗?为何常温下花生油豆油是液态的,而猪油是固态的?高一时我们学过醇和酸能生成酯类,“酯〞和“脂〞音相近,字相似,它们之间又有何联系和区别呢?

一、油脂的组成和结构

油脂是脂肪和油的统称。在室温,植物油脂通常呈液态,叫做油。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叫做脂肪。

[板书] 油脂

一、油脂的成分

1 .结构:

油脂的结构

[提问]从结构上油脂属于哪一类的有机物?能否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的产物将是什么?

[讲解]:油脂是高级脂肪酸与甘油所生成的酯,称为甘油三酯,即油脂属于酯类,与用来做燃料的汽油、柴油不是同一类化合物;汽油、柴油属于烃类化合物。

R1、R2、R3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R1、R2、R3相同为单甘油酯,R1、R2、R3不同为混甘油酯,天然油脂大多数为混甘油酯。

[思考]天然的油脂的水解产物可以有多少种?

[讲解]油脂分子烃基里所含有的不饱和键越多,其熔点越低。

[设问]豆油、花生油等植物油与猪油、牛油、羊油等动物油哪种的分子中的双键会更多?

[讲解]饱和的硬脂酸或软脂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高,呈固态,即动物油脂通常呈固态;而由不饱和的油酸生成的甘油酯熔点较低,呈液态,即植物油通常呈液态。

[板书]植物油〔双键较多〕——熔点低,常温下为液态。

动物油〔双键少或者没有〕——熔点高,常温下为故态。

[追问] 从结构上分析,请你预测花生油可能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化学反应。从性质上讲植物油和动物油哪种性质更加稳定?应当如何保存油脂?为什么?

[阅读]阅读课本12页的资料卡片二——“油脂的变质——酸败〞

[讲解]脂酸败对食品质量影响很大,不仅风味变坏,而且营养价值降低。因为酸败不仅破坏脂肪酸,而且脂溶性维生素等也被破坏。长期食用酸败油脂对人体健康有害,轻者呕吐、腹泻,重者能引起肝脏肿大,造成核黄素〔维生素B2〕缺乏,引起各种炎症。故为防止油脂的酸败,一般会在油脂中加入抗氧化剂。

[实践活动]课后到超市或商店调查油脂的成分表和抗氧化剂的成分。

[板书]二、油脂在人体内的消化和功能

1.油脂的消化过程:

[讲解]油脂消化过程主要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水解过程。

[板书]

[练习]指出硬酯酸甘油酯在稀硫酸催化下的水解产物。

2、脂肪在人体内的存在

[阅读]课本11页资料卡片——“人体内的脂肪〞水

高级脂肪酸甘油水解

高级脂肪酸甘油

二氧化碳+

+

+ 热量

[讲解]油脂存在于人体的众多细胞物质中,承当着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如有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保持体温,维持皮肤弹性等。油脂是脂溶性维生素的溶剂,脂溶性维生素A、D、E、K是同油脂一起摄入体内的,油脂可以促进这些维生素的吸收。所以油脂是人体获得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途径。

3、脂肪酸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

(1)重要的供能物质。

[讲解]油脂在三大营养物质中产生热能最高,每克油脂能产生39.3kJ的热能,为糖类和蛋白质的一倍多。脂肪是人体中重要的能源物质。

〔2〕人体的备用油箱

[讲解]油脂是人体热能贮备最适宜的能源,肝脏虽然能贮存肝糖,但贮量有限,正常情况下只能贮存100g肝糖,仅相当于1674kJ的热能。人体中贮存的脂肪,在人体的糖类能量供给不足时,可以分解,为人体提供能源。此外内脏器官表面的脂肪还有保护内脏器官免受剧烈震动和摩擦的作用;皮下脂肪有保持体温的作用。

需要指出,体内贮存的脂肪过多,对健康是不利的。在一般情况下,每天摄取的油脂数量以热能计占总热能的17%~30%为宜,一个中等劳动量的成年人,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油脂量为1g~2g。

〔3〕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合成如磷脂、固醇等的主要原料。

人体需要的必需脂肪酸只能从食用油脂中获得。必需脂肪酸是细胞的组成成分,也是体内前列腺合成的原料。它与类脂的代谢有密切关系,胆固醇与必需脂肪酸结合后,才能进行正常代谢。如缺乏必需脂肪酸,胆固醇就会与饱和脂肪酸结合,不仅不能进行正常运转代谢,而且容易在血管内壁沉积。根据近代营养学的研究,认为必需的脂肪酸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功效,对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有好的作用。此外,必需脂肪酸对于皮肤和头发的健美至关重要,获得足够必需脂肪酸的人,皮肤润滑而有光泽,毛发乌黑光亮。

〔4〕承担多种生理功能。

[讲解]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来说,应该兼收并蓄,才能获得完全的营养。有些人只吃瘦肉,害怕肥肉,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

[阅读]阅读课本12页的资料卡片——“哪种脂肪的营养价值高〞,了解必须脂肪酸的相关内容。

[小结]油脂是一种饱和或不饱和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能被人体通过水解进行消化和吸收,在人体中作为直接和备用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人体中其它重要细胞物质的原料,在人体的生理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对于脂肪人体必须有选择的适当摄取,特别是含有必须脂肪酸的食物。

[作业]

1、分析油和脂肪结构上的不同,查阅资料,谈谈日常生活中可以采用那些具体的方法更合理和科学地使用食用油。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用途,掌握蛋白质的性质。

2、介绍几种氨基酸的结构和名称, 了解氨基酸由于羧基和氨基的存在而具有两性的性质。

3、使学生了解肽键及多肽的初步知识。

知识技能: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及性质;了解肽键及多肽;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初步掌握蛋白质的重要性质和检验方法;了解蛋白质的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科学思想: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科学品质: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钟南山院士事迹、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功合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民族自豪感。

科学方法:观察方法和科学抽象的方法。

重点: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难点:肽键的形成。

探究问题框架:

1、氨基酸的性质〔直接给出〕

2、蛋白质的性质〔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设计

[导入]介绍钟南山院士事迹。展示SARS病毒的电子图片,说明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蛋白质的知识。

谈到蛋白质,我们首先来学习氨基酸。

[板书]§1-3蛋白质

一、氨基酸

给出甘氨酸、丙氨酸、谷氨酸的结构引导学生观察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设问]看以上氨基酸的结构式指出哪些官能团?

〔-NH2 氨基、-COOH羧基〕

[设问]那么什么叫氨基酸?

定义:羧酸分子里烃基上的氢原子被氨基取代后的生成物叫氨基酸

[讲解]氨基酸的性质

官能团决定有机物的性质。氨基酸结构中均含有-COOH和-NH2,应具有什么性质?

〔1〕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

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NH2CH2COOH+NaOH→NH2CH2COO-Na++H2O

试写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H2CH2COOH+HCl→Cl-+NH3CH2COOH

〔2〕脱水缩合

1.书写出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书写出氨基乙酸与氨基乙酸脱水的方程式。

2NH2CH2COOH→NH2CH2CONHCH2COOH+H2O

讲解:两个氨基酸彼此之间脱一分子水得到的产物叫二肽。许多氨基酸分子彼此脱水生成的化合物叫多肽。

如:

[板书]二、肽键和多肽

[讲述]蛋白质在希腊文Proteios的意思是“第一〞,即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石。

存在: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乳汁及毛、发、蹄、角等,或存在于植物的种子里。

组成:蛋白质分子中含有C、O、H、N、S等元素。1965年我国科技工作者成功合成了具有生物活性的——结晶牛胰岛素。这是科学史上的一大成就,可以说是科学史上又一“丰碑〞。在认识生命现象揭开生命奥秘的伟大历程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板书]四、蛋白质的性质

〔指导学生实验〕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见课件ppt)

[设问]从本实验可得出何结论?

〔引出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概念〕

[板书]

1.蛋白质的盐析

2.蛋白质的变性

[练习]比较蛋白质的盐析和变性

[思考、讨论]

1、误服重金属怎么解毒?

2、为什么医院用高温,照紫外线,喷洒苯酚和酒精溶液消毒?

3、为什么用甲醛保存动物标本?

3.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讲解]

蛋白质的颜色反应是检验蛋白质的方法之一,反应的实质就是硝酸作用于含有苯环的蛋白质使它变成黄色的硝基化合物。

[设问]在日常生活中还有什么其他方法检验蛋白质呢?

[演示实验]分别灼烧:羊毛线、棉线现象:羊毛线燃烧时燃烧不快,火焰小,离火即熄灭,燃烧有蛋白质臭味,灰烬呈卷曲状为黑褐色结晶,用手指可碾成粉末;棉线燃烧无气味,烧后成灰。

[课堂练习]

1、以下过程中,不可逆的是〔〕。

〔A〕蛋白质的盐析〔B〕酯的水解

〔C〕蛋白质的变性〔D〕氯化铁的水解

答案:C

2、欲将蛋白质从水中析出而又不改变它的性质应加入〔〕。

〔A〕甲醛溶液〔B〕饱和Na2SO4溶液

〔C〕CuSO4溶液〔D〕浓硫酸

答案:B

3.以下图表示蛋白质分子结构的一部分,图中〔A〕、

〔B〕、〔C〕、〔D〕标出了分子中不同的键,当蛋白质发

生水解时,断裂的键是〔〕。

答案:C

二、填空题

4.蛋白质、淀粉、脂肪是三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其中______不是高分子化合物,这三种物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别是蛋白质→________淀粉→_________;脂肪→_________;在蛋白质水解的最终产物分子中,含有_________官能团。

答案:

4、脂肪、氨基酸、葡萄糖、脂肪酸和甘油、氨基、羧基

*5.假设将氨基乙酸和丙氨酸混合反应〔在一定条件下〕最多可得_______种二肽。

答案:四

[小结]蛋白质的性质

〔学生归纳总结后打出投影〕

1、具有两性;

2、盐析;

3、变性;

4、颜色反应。

[学生分组实验探究 ]:蛋白质的化学性质

试管编号往装有蛋白质的试管中

添加的试剂或操作

现象继续往试管滴加入水后的现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了解维生素C的结构和作用,通过简单实验了解维生素的一些性质特征;了解维生素的分类及营养作用,知道人们熟知的几种维生素的名称、来源和作用、从哪些食物中可以摄入维生素。了解几种微量元素的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能力方法目标:

通过实验现象了解维生素C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目标:

在了解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知识基础上,懂得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日常生活的食品的探究的热情,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维生素、微量元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教学难点:维生素C的性质

实验探究:探究维生素C的性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合作

教学过程:

[引入] 维生素C的发现是与坏血病的历史密切相关的〔见背景资料〕,维生素究竟有何性质

呢?

[指导阅读]阅读教材第21页,归纳总结维生素C的资料:

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尤以新鲜蔬菜水果中含量较多。

其结构简式为:

通常,它是一种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味酸,分子结构具有很

强的还原性,受热或在碱性环境中易被氧化。

[实验探究]

请同学们设计可行性实验方案来验证维生素C的还原性。

[指导实验]

取规格为0.5g、2mL的维生素C注射液转移入一支大试管中,并在其中加入8mL蒸馏水,振荡,使混合均匀。将上述溶液平均分装入A、B、C、D、E5支小试管中,然后将小试管排在试管架上。在A试管中滴加紫色KMnO4溶液,在B试管中滴加溴水,在C试管中滴加碘水,在D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E试管中滴加FeCl3溶液。

[思考]如何设计实验利用碘水和淀粉溶液进行水果中维生素C含量的相对大小比较?

[提问]除维生素C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维生素以及她们对人体的影响?

[指导讨论]上一节课已将同学分成几组,收集有关资料,并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维生素的营养价值及维生素过量的问题。

[指导交流]

1、维生素的作用:

2、维生素的分类:‘

3、维生素的来源:

4、富含维生素的食品及制剂:[课堂讨论]

富含维生素的常见食品有哪些?

[课堂讨论]

维生素C易溶于水,受热易分解,在碱性溶液中更易氧化分解,痕量的重金属离子(如铜离子)对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一些蔬菜〔黄瓜、白菜〕含有铜金属酶,它能促使维生素C氧化,但这些酶比维生素C更不耐热。请问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减少蔬菜在加工、烹调过程中维生素C 的损失?

[反馈练习]

1、以下有关烹调蔬菜的方法正不正确?

A、蔬菜切后再洗,容易洗干;

B、炒蔬菜的时间不能太长,炒熟即可;

C、炒蔬菜时放一些面碱,使蔬菜易炒熟;

答案:AC

2、夜盲症、脚气病、牙龈出血、大脖子病、骨质疏松症都是由于缺乏什么而导致的?

[引入]缺碘可引起大脖子病,除碘以外,还有哪些元素是人体必需的?

[指导讨论]上一节课已将同学分成几组,收集有关资料,并将课前准备的资料整理,小组讨论汇报。讨论某些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性。

[反馈练习]3、钙是人体必需的常量元素,成年人每天需要800毫克的钙,以下补钙的途径不正确的选项是〔〕

A、经常晒太阳

B、经常饮用钙离子含量高的硬水

C、经常饮用牛奶、豆奶

D、大量补充维生素D

答案: C

4、以下不属于人体微量元素的是

A 铜

B 锌

C 汞

D 氮

E 钙

F 碘

G 铁

答案:AC

5、克汀病是由于缺乏什么而导致的?

A 铜

B 锌

C 汞

D 氮

E 钙

F 碘

G 铁

答案:E

6、缺铁会引起以下哪些症状:

A 侏儒症

B 骨质疏松症

C 甲亢

D 贫血

答案:D

[布置研究性课题]

1、参照教材第25页第4、5题,根据父母和自己的体质、健康状况设计一份合理的家庭食谱,

并附加简单说明。

2、 5I—+IO3—+6H+=3I2+3H2O 请设计实验方案证明所购买的食盐是加碘食盐。

3、请设计实验探究补铁保健食品中是否含有铁元素,其价态如何?

4、家庭小实验:教材第25页第6题

5、教材第25页第7题

附:探究性实验

化学选修3教案

化学选修3教案 【篇一:高中化学选修3全册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 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 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 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 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 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 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 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 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 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 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 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a. 原子符号: zx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 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 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 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第一周期 2 2 第二周期 810 第三周期 8 18 第四周期 18 36 第五周期 18 54 第六周期32 86第七周期 26118 a 表示;副族用 b 表示。 8、9、10纵行 罗马数字:i iiiii ivv vi vii viii (3)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①周期序数=电子层数②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元素最 高正化合价数 (4)元素族的别称:①第Ⅰa族:碱金属第Ⅰia族:碱土金属②第 Ⅶa 族:卤族元素 ③第0族:稀有气体元素 3、有关概念: (1)质量数: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 一、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选修三《有机化学基础》,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有机化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命名,理解并掌握有机化学的反应机理和反应类型,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有机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包括以下十章内容: 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第三章不饱和烃第四章芳香烃第五章立体化学基础第六章醇、酚、醚第七章醛和酮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第十章 杂环化合物 学时分配如下: 第一章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 8学时第二章烷烃和环烷烃 6学时 第三章不饱和烃 4学时第四章芳香烃 6学时第五章立体化学 基础 4学时第六章醇、酚、醚 6学时第七章醛和酮 6学时第八章羧酸及其衍生物 6学时第九章胺及其衍生物 4学时第十章杂环化合物 4学时

共计: 50学时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讲解、演示、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同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实验设备等手段,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实验设计 为加深学生对有机化学的理解和应用,设计以下实验: 实验一: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和鉴别实验二: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实验三: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鉴定实验四: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机理探究实验五:有机化合物的应用和性能评价 五、考核方式 采用平时作业、课堂表现、实验操作和期末考试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核,以全面了解学生对有机化学的学习情况。其中,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占20%,实验操作占30%,期末考试占50%。 六、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包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性质、合成和转化,以及有机化合物的反应性和机理探究。教学难点是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和复杂有机化合物的合成和转化。

高分子材料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三教案

第五章合成高分子 第二节高分子材料 第1课时通用高分子材料 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是20世纪人类的伟大成就,也是高分子化合物发展的重要成果。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以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为代表的合成高分子材料不.仅给社会和人们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而且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本节教学内容是在学完高分子基本合成方法和结构特点之后,从“三大合成材料”人手认识合成高分子材料的概貌。“三大合成材料”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教学中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身边的常见物质人手。充分利用广泛的生活事例,将会使学生感到熟悉、亲切、生动,可增强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教学策略侧重于使学生了解高分子合成材料的分类及主要用途;帮助学生了解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中典型代表物的有关聚合反应、聚合物的结构、性能特点;通过活动课或探究性学习介绍治理“白色污染”的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关注和爱护自然,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三大合成材料的组成和结构的特点 讲义教具 【新课导入】 [展示]嫦娥5号登月的照片。 [引入]2020年11月24日凌晨,嫦娥5号在长征5号火箭巨大的推力下,启程前往月球,经20多天旅程后带着月壤返回,这是中国航天“探月工程”向世界展示出“中国力量”。其中制作国旗材料之一是高强度芳纶纤维,属于高分子材料。 【讲解】 高分子材料按用途和性能可分为通用高分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黏合剂、涂料等)和功能高分子材料(包括高分子分离膜、导电高分子、医用高分子、高吸水性树脂等)等类别。 任务一:塑料 1.塑料的主要成分及常见的塑料

高中化学选修3第一章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 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 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 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 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 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 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 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 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 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 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 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A z X 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 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8e-微粒 10e-微粒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全册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 全册 第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一课时 知识与技能: 1、进一步认识原子核外电子的分层排布 2、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层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3、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及其能量关系 4、能用符号表示原子核外的不同能级,初步知道量子数的涵义 5、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能用构造原理认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教案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共价键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三节分子的性质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第三章晶体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 第二节分子晶体与原子晶体 第三节金属晶体 第四节离子晶体 归纳与整理复习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高中化学选修3全套教案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实验准备: 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3溶液(2%)、稀氨水(2%)、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2SO4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用幻灯片展示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板书]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 6H 12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 、-COOH 、-OH 等。 [小组实验]实验1-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结论] 葡萄糖分子结构中含-CHO [讲述]葡萄糖除具有醛的性质外,我们还发现它具有下列性质: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最新原创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教案最新原创 本教案以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全册为依据,对课程内 容进行解析,同时结合实际生活和教学实践,为教师教学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第一章溶液与溶解 本章讲解了溶液的概念、组成、性质和溶解过程的影响 因素等内容。建议先就“溶液和溶解”这一重要概念进行学生思维启蒙。在学完课本内容后,可以通过以下教学方法促进学习效果: 1. 举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例如,前置任务设定为让 学生体验药片、颗粒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溶解实验。 2. 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实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 进行溶解实验的模拟演示,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对于例子的理解。 3. 给学生演示加溶液制备的方法。让学生用实验方法学 习如何用加溶液法制备溶液,增加实际操作中的体验感。 4. 利用实际例子来讲解溶解的影响因素。举例,饮料在 夏天不易结冰,因为夏季外界环境的高温导致了饮料的溶解度增加,从而难以形成冰块。 第二章化学平衡 本章讲解化学平衡的概念、原理和相关公式等内容。学 生需要了解酸碱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平衡常数及其计算方法,并掌握通过物质浓度、反应时间等方式来影响反应平衡的方法。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教学方式: 1. 联系实际生活,通过化学平衡目标值的揭示可以进一步让学生实际体验到平衡的重要性。例如,老师可以通过介绍肝炎疫苗接种,以此展示医学领域应用化学平衡的实际意义。 2. 能够对化学平衡方程式进行模拟展示,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软件等方式实际体验反应平衡的变化规律。 3. 采用情景模拟方式,通过多种教学模式展现化学平衡反应的不同应对策略,从而提升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第三章化学热力学 本章主要讲解了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热学性质,以及热力学原理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具体来说,课程内容涉及了热力学系统、焓、熵、自由能等概念。以下是一些教学建议: 1. 利用实验活动逐步教授热力学系统高温区域和低温区域的概念,通过实验结果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模型演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热力学的基本原理,例如模拟实验“让学生利用模型标示学习物质的热学性质”。 3. 通过仿真实验来运用热力学原理,例如“让学生利用计算机模拟软件模拟重要气体中气体离子的热运动”。 第四章化学动力学 本章课程内容包括反应机理、反应动力学和速率常数等方面。学生需要学会如何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反应过程的速率变化,掌握通过温度、浓度等控制反应速率的方法。以下是一些学习活动的建议: 1. 制作实体模型让学生进行实验。例如,让学生自己制作“化学钟”模型进行观察实验,以此展现反应过程速率的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1.2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第一课时

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第一课时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一、教学目标 1. 进一步认识周期表中原子结构和位置、价态、元素数目等之间的关系 2. 知道外围电子排布和价电子层的涵义 3. 认识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 4. 知道周期表中各区、周期、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间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2.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复习法、延伸归纳法、讨论法、引导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什么是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包括哪些方面?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生】元素的性质随核电荷数递增发生周期性的递变。 元素的性质包括:金属性、非金属性、原子半径……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原子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师】不错,说到底元素的性质是由原子结构所决定的,今天,我们将进一步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板书】第二节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 元素的性质跟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有相应的关系,所以要探究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的关系首先得研究元素周期表。在必修2中我们已经对元素周期表做过探究,请同学们结合P15-16页『科学探究』内容回忆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的相关知识。 【板书】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

【科学探究】P15-16 【学生思考、讨论、回答】 【小结】 1. 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周期,其中有三个短周期,三个长周期和一个不完全周期。每周期具有元素的数目分别为2、8、8、18、18、32、26种。 一、1s1——1s2 二、2s1——2s22p6三、3s1——3s23p6 四、4s1——4s24p6 五、5s1——5s25p6六、6s1——6s26p6七、7s1——? 通式:ns1——ns2np6 第一周期结尾元素只有一个1s能级,2个电子,所以电子排布跟其他周期不同2. 元素周期表共有18个纵列, 【板书】 1. 价电子层:能级上的电子数可在化学反应中发生变化的能层。 2. 价电子:价电子层上的电子。 3. 每个纵列的价电子层的电子总数相等 3. s区有2个纵列,d区有8个纵列,P区有6个纵列;从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可以看出,s区、d区、ds区的元素在发生化学反应时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及倒数第二层的d电子,呈现金属性,所以s区、d区、ds区都是金属。 【归纳】 S区元素价电子特征排布为nS1~2,价电子数等于族序数。d区元素价电子排布特征为(n-1)d1~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副族序数;ds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1)d10ns1~2,价电子总数等于所在的列序数;p区元素特征电子排布为ns2np1~6;价电子总数等于主族序数。 4. 元素周期表可分为主族、副族和0族:从图1—16可知,副族元素(包括d 区和ds 区的元素)介于s区元素(主要是金属元素)和p区(主要是非金属元素)之间,处于由金属元素向非金属元素过渡的区域,因此把副族元素又称为过渡元素。 5. 这是由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和元素周期表中性质递变规律决定的,在元素周期表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元素

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修三教案芳香烃

第二章烃 第三节芳香烃 2.3.2 苯的同系物 苯是最简单的芳香烃,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教科书在复习苯的结构和性质后,重点介绍了苯和苯的同系物。教学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苯的结构和性质,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从烷烃的同分异构体的规律和思考方法,迁移到苯的同系物的同分异构体问题。要注意脂肪烃和芳香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对比;要善于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能力。 教学难点:苯的同系物的组成、结构及其性质 讲义教具 【新课引入】 复习引入:苯的结构与性质 【学生活动1】 1.苯的同系物的定义 2.苯的同系物的通式 3.书写分子式为C8H10,且分子中含有苯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4.阅读表2-2,总结苯的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讲解】 一、苯的同系物

1.苯的同系物是指苯环上的氢原子被烷基取代所得到的一系列产物,其分子中有一个苯环,侧链都是烷基。 2.苯的同系物通式为C n H2n-6(n≥7)。 3.分子式为C8H10且含有苯环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 4.苯的同系物的物理性质 (1)苯的同系物为无色液体,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密度比水的小。 (2)三种二甲苯的熔、沸点与密度 ①熔点:对二甲苯>邻二甲基>间二甲苯。 ①沸点: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①密度: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 【实验2-2】 实验内容实验现象解释 (1)向两支分别盛有2 mL苯和甲苯的试管中各加入几滴溴水,静置溴水沉到液体底部溴水的密度大于苯和甲苯的密 度 (2)将上述试管用力振荡,静置两支试管中液体均分层,均是 上层为橙红色,下层几乎无色苯、甲苯与溴水均不能发生化学反应,但能够萃取溴 (3)向两支分别盛有2 mL苯和甲苯的试管中各加入几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静置紫红色酸性KMnO4溶液沉到 液体底部 紫红色酸性KMnO4溶液沉到 液体底部 (4)将上述试管用力振荡,静置苯未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 色,甲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褪色苯与酸性KMnO4溶液不反应,甲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实验结论】 甲苯分子中含有苯环和甲基,因此其化学性质与苯和甲烷有相似之处。同时,由于甲基与苯环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甲基使苯环上与甲基处于邻、对位的氢原子活化而易被取代,而苯环也使甲基活

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 选择性必修3 第一章第二节 第1课时 分离、提纯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三第一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分离、提纯》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分离、提纯是《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选课程主题1“基础实验”的内容。 1.内容建议 围绕物质的分离和提纯选取实验活动,掌握必需的实验操作技能。 2.学业要求 (1)掌握过滤、蒸馏、萃取等基本实验操作。 (2)掌握实验装置组装的基本原则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的功能价值:本节是学生在了解部分简单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的基础上,系统地、深入地学习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方法和步骤,为学生之后的探究学习活动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指导。本节内容是研究有机化合物不可或缺的一步,学好本节课内容为研究有机化合物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有机物的分离和提纯的方法主要有蒸馏、萃取和重结晶,在人教版旧教材中的必修一第一章呈现了蒸馏和萃取的内容,同时在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第一章中重复学习了有关蒸馏和萃取的相关知识。对比旧教材,人教版的新教材将蒸馏、萃取和重结晶的方法集中在选修3的第一章学习,避免了重复学习的不必要。人教版新教材和旧教材在这一模块中呈现的内容和栏目都是相似的,新教材在旧教材的基础上增加了对苯甲酸提纯实验的描述:补充苯甲酸的有关物理性质的信息、实验记录和数据处理以及讨论环节。 新教材内容的改变带来的教学启示:在本节内容中不能只是粗略介绍蒸馏和萃取,要结合学生的认知详细学习蒸馏和萃取、重结晶的相关知识,建立“通过物质性质差异分离提纯的方法”的方法模型;苯甲酸实验内容的增加要求我们重视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取关键信息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数据处理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核心素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知识、能力等: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了有关重结晶的相关知识,在必修二中对蒸馏具有初步了解,同时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 但是学生对于如何运用重结晶和蒸馏的方法提纯和分离有机物还不清晰,对于萃取的操作并不了解,也还未构建“通过物质性质的差异选择分离提纯的方法”的方法模型,应用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待加强。 四、素养目标 【教学目标】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2章第2节教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本章比较系统的介绍了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内容比较丰富。首先,在第一章有关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基础上,介绍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键参数——键能、键长、键角;接着,在共价键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分子的立体结构,并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对简单共价分子结构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进行了解释。最后介绍了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分子间作用力、氢键等概念,以及它们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并从分子结构的角度说明了“相似相溶”规则、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等。 化学2已介绍了共价键的概念,并用电子式的方式描述了原子间形成共价键的过程。本章第一节“共价键”是在化学2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运用的第一章学过的电子云和原子轨道的概念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共价键,通过电子云图象的方式很形象、生动的引出了共价键的主要类型σ键和π键,以及它们的差别,并用一个“科学探究”让学生自主的进一步认识σ键和π键。 在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中,首先按分子中所含的原子数直间给出了三原子、四原子和五原子分子的立体结构,并配有立体结构模型图。为什么这些分子具有如此的立体结构呢?教科书在本节安排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和“杂化轨道理论”来判断简单分子和离子的立体结构。在介绍这两个理论时要求比较低,文字叙述比较简洁并配有图示。还设计了“思考与交流”、“科学探究”等内容让学生自主去理解和运用这两个理论。 在第三节分子的性质中,介绍了六个问题,即分子的极性、分子间作用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溶解性、手性和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除分子的手性外,对其它五个问题进行的阐述都运用了前面的已有知识,如根据共价键的概念介绍了键的极性和分子的极性;根据化学键、分子的极性等概念介绍了范德华力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电负性的概念介绍了氢键的特点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根据极性分子与非非极性分子的概念介绍了“相似相溶”规则;根据分子中电子的偏移解释了无机含氧酸分子的酸性强弱等;对于手性教科书通过图示简单介绍了手性分子的概念以及手性分子在生命科学和生产手性药物方面的应用 第二节分子的立体结构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共价分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初步认识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 3、能用VSEPR模型预测简单分子或离子的立体结构; 4、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难点: 分子的立体结构;利用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立体结构 教学过程 创设问题情境: 1、阅读课本P37-40内容; 2、展示CO2、H2O、NH 3、CH2O、CH4分子的球辊模型(或比例模型); 3、提出问题: ⑴什么是分子的空间结构?

最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教案1 一、说理念 高中生,其心理特点是处于发展成熟期,思维特点是处于形象到抽象的过渡期,而这节课刚好是高二化学必修教材中的第三章铁和铁的化合物中的专题课,因此,设计这节课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各种席位能力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及实际问题的处理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的习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来观察和理解生活中的问题。在设计这节课是,通过大量的实际例子来引导学生思考,并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让学生人人参与,正确分析各种现象,并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二、说教材 化学说课稿铁和铁的化合物铁,是已经发现的金属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铁的化合物也是我们生产生活中最普遍的物质,这一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也是教学大纲的重点,还是每年高考的重点,在这节课中,其难点在于对铁及其铁的化合物化学性质的应用,因此掌握这节课就是要掌握这些重点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掌握铁及其铁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了解他们在实际中的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充分利用学生已学的知识和经验,如钠、镁、铝等金属的认识和应用,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人人参与,主动学习和思考,使他们将获得的知识在问题中得到应用。 3、情感与创新,通过问题的讨论、交流和探索,进一步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对知识的迁移转化能力,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 四、说教法 本节课采用“实例引导”的教学反复市,以生活中最常见的例子来导入新课,层层深入,不断地让学生的思想活跃起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让铁和铁的化合物的物性和化性完整地被体现出来。同时,我采用“反馈教学”的方式,设计大量的练习,不断反馈学生掌握所授知识情况,让学生主动思考和理解,发挥其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同样也培养他们的创新性思维,在这种教学过程中,结合互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学案

专业提供全册教案导学案说课稿试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三 全册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学习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 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和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跃迁及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学习重点】 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 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式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3、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学习难点】 1、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2、基态、激发态与光谱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学习时间: 一、开天辟地——原子的诞生 现代大爆炸宇宙学理论认为,我们所在的宇宙诞生于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约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少量的以及极少量的锂。其后,经过或长或短的发展过程,氢、氦等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地合成其他元素。 核外电子排布的一般规律 (1)核外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布在能量较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依次排布在能量逐步升高的电子层(能量最低原理)。 (2)原子核外各电子层最多容纳个电子。 (3)原于最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 层为最外层时不能超过2个电子)。 (4)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K 层为次外层时不能超过2 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目不能超过个。w.w.w.k.s.5.u.c.o.m 说明:以上规律是互相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理解。例如;当M 层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8 个电子;当M 层不是最外层时,最多可排18 个电子 二、能层与能级w.w.w.k.s.5.u.c.o.m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由内而外可以分为: 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 符号表示:K、L、M 、N、O、P、Q⋯⋯ 能量由低到高 原子核外每一层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能层一二三四五六七⋯⋯ 符号⋯⋯ 最多电子数⋯⋯ 即每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但是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 能级的符号和所能容纳的最多电子数如下: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全册教案与学案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全册教学案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教材分析: 一、本章教学目标 1.了解原子结构的构造原理,知道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能用电子排布式表示常见元素(1~36号)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2.了解能量最低原理,知道基态与激发态,知道原子核外电子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跃迁产生原子光谱。 3.了解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知道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4.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系的关系,了解元素周期系的应用价值。 5.能说出元素电离能、电负性的涵义,能应用元素的电离能说明元素的某些性质。 6.从科学家探索物质构成奥秘的史实中体会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在抽象思维、理论分析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本章知识分析: 本章是在学生已有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原子的结构,从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介绍了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以及原子光谱等,并图文并茂地描述了电子云和原子轨道;在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介绍了元素周期系、元素周期表及元素周期律。总之,本章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比较系统而深入地介绍了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为后续章节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尽管本章内容比较抽象,是学习难点,但作为本书的第一章,教科书从内容和形式上都比较注意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原子结构的知识,在原子水平上认识物质构成的规律,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知识解释一些化学现象。 注意本章不能挖得很深,属于略微展开。 相关知识回顾(必修2) 1.原子序数:含义: (1)原子序数与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原子序数====。(3)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a. 原子符号:A z X A z b. 原子结构示意图: c.电子式: d.符号表示的意义:A B C D E (4)特殊结构微粒 汇总: 无电子微粒无中子微粒 2e-微粒8e-微粒 10e-微粒 18e-微粒 2.元素周期表:(1)编排原则:把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横行叫周期;再 把不同横行中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有上到下排成纵行,叫族。 (2)结构:各周期元素的种数0族元素的原子序数

新人教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全部教学案 引言 【知识要点】 组成和性质 化学研究 1、分子的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元素种类一样 2、分子组成相同——结构不同——性质不同 3、分子组成不同,但结构相似——性质相似 4、无机物中,化学组成相同,但晶体结构不同,从而导致性质不同。 第一章原子结构与性质 第一节原子结构 【学习重点】 1、根据构造原理写出1~36号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2、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3、泡利原理、洪特规则。 【学习难点】 1、电子云和原子轨道; 2、基态、激发态和光谱。 (第1课时) 【知识要点】 一、原子的诞生 1932年勒梅特首次提出了现代宇宙大爆炸理论:整个宇宙最初聚集在一个“原始原子”中,后来发生了大爆炸,碎片向四面八方散开,形成了我们的宇宙。大爆炸后两小时,诞生了大量的、少量的及极少量的Li,然后经过长或短的发展过程,以上元素发生原子核的熔合反应,分期分批的合成了其它元素。 元素宇宙中最丰富的元素占88.6%(氦1/8),地球上的元素大多数是金属,非金属元素(包括稀有气体)仅种。 二、原子结构模型(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历史)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是原子学说的奠基人,他认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万物都是由间断的、不可分的粒子即原子构成的,原子的结合和分离是万物变化的根本原因。 1、道尔顿原子模型(1803年)英国科学家道尔顿是近代原子学说的创始人。他认为原子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它们是坚实、不可再分的实心球,同种原子的质量和性质都相同。

2、汤姆生原子模型(1904年)英国科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他认为原子是一个平均分布着正电荷的粒子,其中镶嵌着许多电子,中和了正电荷,从而形成了中性原子。(也称“枣糕”模型或“葡萄干布丁”模型) 3、卢瑟福原子模型(1911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根据α—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带正电荷的核,它的质量几乎等于原子的全部质量,电子在它的周围沿着不同的轨道运转,就象行星环绕太阳运转一样。(电子绕核旋转的原子结构模型) 4、玻尔原子模型(1913年)丹麦物理学家玻尔通过光谱研究提出电子在核外空间的一定轨道内绕核做高速圆周运动的理论。(核外电子分层排布的原子结构模型) 5、电子云模型(1927年—1935年)又称现代物质结构学说。奥地利物理学家薛定谔等人以量子力学为基础,根据微观世界的波粒二象性规律,提出用量子力学的方法描述核外电子运动,即用电子云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已经能利用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来拍摄表示原子图像的照片,并且能在晶体硅表面上用探针对硅原子进行“搬迁”。 三、能层与能级 1、对于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按能量的差异将其分成不同的;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电子能量越。由里向外,分别用字母:、、、、、、…表示相应的分别第一、二、三、四、五、六、七能层。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 2、对于多电子原子,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将其分成不同的。同一能层里,能级的能量按s、p、d、f、……的次序,即E(s)<E(p)<E(d)<E(f)。 注意:K层指包含一个能级,即s能级;L层包含两个能级,s和p能级;M层包含三个能级,s、p和d能级;N层包含四个能级,s、p、d、f能级。每个能层中,能级符号的顺序是ns、np、nd、nf…… (2)任一能层,能级数能层序数(填“>”“<”或“=”) (3)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的两倍 (4)同一能级容纳的电子数相同 [练习]: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排布式。 H 2He 5B 1 Ne 11Na 19K 10 [思考]钾原子的电子排布为什么是2、8、8、1而非2、8、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