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一化学教案:《关注营养平衡》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关注营养平衡》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案:《关注营养平衡》教学设计

(学习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学习资料,如语文资料、数学资料、英语资料、历史资料、地理资料、化学资料、生物资料、物理资料、政治资料、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learning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language materials, mathematics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historical materials, geographic materials, chemical materials, biological materials, physical materials, political materials, other material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ata format and writing method!

高一化学教案:《关注营养平衡》教学设计高一化学教案:《关注营养平衡》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章主要内容为涉及生命基础的一些重要物质,以及他们在人体内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的知识,如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通过这一章的学习,使同学们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简单介绍了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糖类。内容涉及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结构和主要性质,并初步介绍了这几类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有机物在人体内所发生的化学反应和相关的生理过程,以及糖类物质怎样为人类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以加深学生对化学与生活密切关系的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介绍了油脂是人类的主要食物之一。本节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油脂的组成和结构的知识,使学生明确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同时简单介绍了单甘油酯和混甘油酯,要求学生了解高级脂肪酸的饱和程度与在室温下油脂状态的关系。教科书还简单介绍了油脂在动物体内的变化,以及脂肪酸的作用和功能。虽然“哪种脂肪的营养价值高”是作为资料提供的,但为了使化学贴近生活,指导学生认识油脂对人类健康的意义,形成正确的饮食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介绍了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

本节由蛋白质在自然界的广泛存在和与生命的密切联系引入,通过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介绍,使学生了解它们的结构和性质特点,并引导学生应用蛋白质的特性解释和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通过介绍人体必须的几种氨基酸,使学生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以及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通过介绍1965年我国科

学家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体现我国科学家在这一领域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首次作为独立成节的知识进入中学化学教科书。本节的内容完善了营养平衡的观念,可以帮助学生形成科学膳食观。本节教科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维生素。在简单介绍脂溶性和水溶性维生素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和性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对维生素C的还原性进行探究。第二部分介绍微量元素。在简单介绍人体中元素与地壳中的元素有很大的相关性后,以碘元素和铁元素为重点,介绍缺少微量元素的危害和补充微量元素的方法,由此得出正确的饮食观和膳食平衡的理念。

内容结构

二、本章教学内容在模块内容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完成课程标准选修模块《化学与生活》的第一主题“化学与健康”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科学知识;丰富常识生活经验,把

知识运用于实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具体地讲:

1.地位与功能

本章是《化学与生活》模块的第一章,与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共同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第一个主题──“化学与健康”的教学任务。

在必修模块化学2的“基本营养物质”一节中,学生已经从组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学习了三种基本营养物质──糖类、油脂和蛋白质。本章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这几种基本营养物质的性质及在人体内的主要功能,还将学习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初步知识。这些知识与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有密切联系。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丰富学生的生活常识,有利于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处理有关饮食、营养、健康等日常生活问题。本章又是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的知识基础。本章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大作用。

应该注意的是,学生关于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基础较以前的学生有了较大的变化。在必修课程中,只学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几种物质,对于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及衍生关系则很少涉及。因此,在处理本章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基础,控制内容的深广度,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2.内容的选择与呈现

本章分为四节,分别介绍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和微量元

素。简单介绍各类物质的主要成分和性质,重点介绍各类物质在人体中的变化及生理功能,突出这些化学物质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例如,简单介绍了以下内容: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维生素有什么作用?”

“维生素C”

“人体中的微量元素”

“碘、铁在人体中的作用”

以上有很多属于常识性的知识,但又是每个人每天生活中都要遇到的问题。在教学中,应多联系实际,引导学生从中体会化学的重要作用。

本章中安排了较多的拓展性内容,如安排了13个“资料卡片”和一个“科学视野”,这些内容涉及面广。其中,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又很实用的生活常识,如“糖尿病的检测”“油脂的变质──酸败”“蛋白质的互补”“食用碘盐,预防IDD”“补铁工程”等;有科学史料,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的发现”;也有适当扩展的具体物质知识,如“蔗糖和麦芽糖”“蛋白质的主要功能和作用”“酶”等。这样处理,既不增加学生的负担,又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在教学

中,教师应根据教学要求,灵活处理,区别对待。

本章安排了较多的活动内容,采取把学科知识与学生活动结合起来的呈现方式,体现“从活动中学”的指导思想,这些活动努力体现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创造力,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到全章所学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相关知识;活动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知器官,如“实验”“科学探究”“思考与交流”“学与问”“实践活动”等。目的是引导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经历活动过程,体验活动乐趣,同时获得知识。

三、教学目标分析

(一)本章课程标准与模块的学习要求

主题1 化学与健康

内容标准

学习要求

补充说明

1.认识食品中对人类健康有重要意义的常见有机物。

1.1能初步分辩出一些常见食品中的主要营养素,认识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几种常见的有机物。

可从初中知识入手讨论食品中常见有机物对人体健康的作用。

1.2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2.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能列举人体必需的氨

基酸。

2.1知道人体必需的几种常见的氨基酸。

2.2.说明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

2.3知道哪些常见食物中富含氨基酸和蛋白质。

3.通过实例了解人体必需的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及其摄入途径。了解维生素在人体中的作用。

3.1知道人体获得常见的几种维生素及其主要来源、摄入途径。

只要求学生知道几种维生素的重要生理功能即可。

可进行实验探究或讨论:为什么维生素C可作抗氧化剂?

3.2知道维生素C的组成、结构和重要性质。

3.3了解常见的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4.认识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4.1了解人体中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以了解微量元素的知识为主,不必拓展。

可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矿泉水中的微量元素和作用,或人体缺乏某微量元素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4.2知道几种常见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

5.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5.1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可让学生排列一周健康食谱,讨论营养缺失可能会造成哪些危害?

5.2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

6.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6.1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

可结合淀粉、葡萄糖、脂肪、蛋白质等的消化和吸收,人体细胞中的一些重要酸碱平衡等进行介绍。

6.2知道食物的酸碱性,知道人体细胞中的一些重要的酸碱平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7.知道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7.1知道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

可让学生查阅某些食品的标签,了解所含的营养成分和添加剂。

7.2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的使用。

8.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8.1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可让学生查阅一些常用药物(阿司匹林、常用抗生素和抗酸剂等),了解药物的有效成分、分子结构与疗效的关系。

8.2知道安全用药常识和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二)本章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了

解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与熔点的关系,油脂在体内的变化

及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功能。

(3)知道人体必需的几种常见的氨基酸,说出氨基酸、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知道哪些常见食物中富含氨基酸和蛋白质。

(4)知道人体获得常见的几种维生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知道维生素C的组成、结构和重要性质,了解常见的维生素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

(5)了解人体中几种常见的微量元素及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知道几种常见微量元素的主要来源和摄入途径。

(6)了解人体新陈代谢过程中的某些生化反应。知道食物的酸碱性,知道人体细胞中的一些重要的酸碱平衡。

(7)知道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的使用。通过实例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淀粉的水解和水果中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的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通过银镜反应等的验证性实验,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学科思想。

(3)通过淀粉水解实验的教学,使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多种手段获取信息,并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4)通过网上查询维生素C有哪些性质和生理作用,使同学们理解学习渠道的多样化,学习时空的概念。

(5)通过调查学校食堂、家庭厨房经常食用油脂的种类,以及超市油脂的品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与生活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树立食品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并能在购买食品时,注意识别食品的安全标识与出厂日期、保质期等相关内容。

(2)通过对食品添加剂的学习,树立正确看待食品添加剂的作用;通过了解某些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树立安全用药常识和医疗保健的重要性。

(3)通过人体营养物作用的学习,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从而建立合理膳食的良好习惯。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方面的重要作用,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4)树立健康新观念,树立现代健康意识,促进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包括:身体健康(饮食、作息、锻练、活动……),心理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等。

四、重难点分析

本章的内容为“关注营养平衡”,与生活、生命密切相关的问题,大多内容为了解,属于常识性知识,同学们通过自学就能解决,但有关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与熔点的关系,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特点,维生素C 的性质等内容不仅是理解其作用,正确合理膳食的前提,也是进一步学习选修《有机化学基础》的基础。综合上述原因,本章的重点应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1.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反应,了解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纤维素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以及与熔点的关系,油脂在体内的变化及脂肪酸在人体内的功能。

3.蛋白质、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人体必需的氨基酸。

4.维生素C的性质和在人体内的功能,碘元素和铁元素对生命活动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尽管在初中已有了一定的有机知识,在必修2中也学习了常见的有机物等,但总体只学了甲烷、乙烯、苯、乙醇、乙酸、糖类、油脂和蛋白质等几种物质,对于在有机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之间的反应及衍生关系则很少涉及,且都比较简单,也都没有深入地学习结构,尤其没有学习醛类物质,对醛基的接触是第一次;对醇的认知也是只有乙醇,没有其他醇的概念,多羟基醛以前没见过;氨基酸的种类较多,结构相对乙醇、乙酸较复杂,维生素C的结构更复杂,同时还没有学习缩聚反应。所以,对葡萄糖、油脂、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C的结构的认识是有一定的困难的。基于以上原因,本章的教学难点确定为:

1.葡萄糖的结构与性质。

2.油脂的组成和结构,油脂在体内的变化。

3.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性质。

4.维生素C的还原性的实验探究。

五、教学方式与教学方法分析

本章内容的特点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多,突出的各类营养物质在人体中的作用和简单变化,常识性知识较多,知识要求不高,学生活动较多,知识拓展多,体现“做中学”的指导思想。全章共有“实验”4个,“资料卡片”13个,“科学探究”2个,“实践活动”5个。针对这种情况,结合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教学中应注意:(一)充分利用教材的栏目,使课堂得到有效的延伸

例如,第一节“实践活动”用瓜果蔬菜等做淀粉遇碘变蓝实验,第二节“实践活动”让同学们调查厨房与学校经常使用的油脂,以及食品超市或商店出售的油脂的品种,“资料卡片”哪些脂肪的营养价值高第三节“实践活动”观察鸡蛋的溶解性,加热的变性,第四节“科学探究”维生素C的化学成分,查询它的性质以及其服用后可能起的药理作用等,让同学们课后动起手来,把课堂内外有机结合起来。

(二)挖掘实验的教育功能,使学生体验化学实验的严谨性

可通过实验配制银氨溶液中滴加氨水的量与实验的成败,以及安全性的关系,做淀粉的水解实验时,让同学们体会控制变量,条件改变对化学反应的影响等实验知识的讲授,让学生体会实验、科学的严谨性,同时,教育学生在做实验时并不是试剂加得越多越好,有时会适得其反。

(三)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和能力

本章内容多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密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生产、生活中的事例进行教学,逐步树立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用学科知识对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如,人体发胖与膳食的关系,淀粉嘴嚼为什么会有甜味,人体不能消化纤维素,但为什么适当吃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有利于健康,油脂变质的原因及其保存方法,糖尿病的检测等。使同学们更深刻体会化学就在我们身边,体现化学在生命活动和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四)采用对比、联系、归纳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单元复习时,与同学们一块总结、概括、列表比较葡萄糖、淀粉、纤维素的有关知识(比较内容可包括化学式、分类、性质、存在、生理作用、工业上的应用等),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知识结构,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学习方法。

六、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

尽可能把实验设计为边讲边实验,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使学生获得成功感。

如:银镜反应,糖尿病的检验,淀粉的水解,蛋白质的性质实验等,均可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设计为边讲边实验。

(二)利用网络手段,延伸课堂

本章内容与生活紧密联系,好多生活中的常识与做法与课本知识

有关,但由于课时有限,不可能一一介绍,老师可借助自己的博客,或提供相应的网站,让同学们利用课后时间或节假日,充分了解相关内容,丰富学科知识。具体参考课外知识建议:

1.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

2.糖的分类

3.葡萄糖的分子结构

4.葡萄糖在人体中的转化

5.葡萄糖的工业制法

6.为什么人不能消化纤维素

7.纤维素的水解实验

8.油脂的消化

9.氨基酸的种类

10.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11.酶

12.鸡蛋为什么不宜生吃

13.重要维生素的生理功能、来源及缺乏症

14.维生素C

15.人体必需常量元素的主要功能

16.智力元素──碘

17.铁在人体中的作用

18.天然矿泉水

(三)可引用大量的生活中的事例

本章的特点就是与生活紧密结合,所以在教学时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使同学们认识到化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习化学能够改变生活,使课堂鲜活起来,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选修1·化学与生活》

高中化学选修一知识点总结 《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糖类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由C、H、O三种元素组成的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碳水化合物(通式为C n(H20)m),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的组成和特征,如鼠李糖C6H12O5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的,如甲醛HCHO、乙酸CH3COOH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分子式C6H12O6,是一种白色晶体,有甜味,能溶于水 3、葡萄糖的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 ; 和新制Cu(OH)2反应: 。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①葡萄糖提供能量的方程式:; ②粮食中的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葡萄糖而被吸收,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直接氧化供能;b、转化成糖元被肝脏和肌肉储存,当血液中的葡萄糖即血糖的质量分数比正常值低时,糖元就释放出来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c、转变为脂肪,储存在脂肪组织里。 5、蔗糖和麦芽糖是二糖,它们水解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6、淀粉是一种重要的多糖,分子式(C6H10O5)n,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的天然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没有甜味,是一种白色粉末,不溶于冷水,但在热水中一部分淀粉溶解在水中,一部分悬浮在水里,长时间或高温可产生糊化。它能水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可表示 为,也可在酸的 催化下逐步水解,其方程式。淀粉的特性:I2能使淀粉溶液变成蓝色。这是实验室检验淀粉或I2存在的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生成的,是构成植物细胞的基础物质,它是白色,无色无味的物质,是一种多糖,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 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的营养食物,但在人体内不可或缺,如:能刺激肠道蠕动和分泌消化液,有助于失误和废物的排泄……。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1教案

之全学案导学练习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人教) 目录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1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四节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 第一节合金 第二节金属的腐蚀和防护 第三节玻璃、陶瓷和水泥 第四节塑料、纤维和橡胶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 第一节改善大气质量 第二节爱护水资源 第三节垃圾资源化 化学模拟卷(一) 化学模拟卷(二) 化学模拟卷(三) 化学模拟卷(四) 化学模拟卷(五) 化学模拟卷(六) 化学模拟卷(七) 化学模拟卷(八) 化学模拟卷(九) 化学模拟卷(十) 附录: 附录(一):常见离子的颜色 附录(二):常见化合物的特征颜色 附录(三):常见物质溶解性表 附录(四):常见物质溶解度表 附录(五):气态氢化物稳定性表 附录(六):无机物俗名、别名与化学名称、化学式对照表 附录(七):有机物俗名、别名与化学名称、化学式对照表 附录(八): 参考答案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考试要求】 1.使学生掌握糖类的主要代表物:葡萄糖、蔗糖、淀粉、纤维素的组成和重要性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变和跟烃的衍生物的关系。 2.了解合理摄入营养物质的重要性,认识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3.使学生掌握葡萄糖、蔗糖、淀粉的鉴别方法。 【要点梳理】 一、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1.葡萄糖的还原性 2.葡萄糖是人体内最重要的供能物质 二、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1. 三、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1. 【备战高考】 1.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考试要求】 1.了解油脂的概念、用途以及物理性质,了解油脂的结构。 2.了解食用油脂对人体健康的意义,科学地摄取油脂,预防高血脂病。 3.用“结构决定性质”这一化学基本思想指导学习。 【要点梳理】 一、油脂的成分 1. 二、油脂在体内发生了什么变化 1. 【备战高考】 1.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考试要求】 1.了解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特点。 2.知道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3.应用蛋白质的特性解释和处理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通过学习人体内必需的几种氨基酸,认识合理膳食的重要性以及营养均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要点梳理】 一、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 1.氨基酸组成了蛋白质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I全部教学案1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I全部教学案1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糖类的组成和分类 2、使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结构简式和重要性质,了解其在人体内的储存方式和氧化分解的生理意义。 3、使学生了解淀粉在人体内的水解吸收过程和纤维素的生理功能。 教学重点:葡萄糖、淀粉的性质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葡萄糖的结构。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 实验准备: 洁净的试管、烧杯、铁架台、石棉网、AgNO 3 溶液(2%)、稀氨水(2%)、 葡萄糖溶液(10%)、淀粉、碘水、H 2SO 4 溶液(20%)、NaOH溶液(10%)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绿叶的事业吧,她总是谦逊地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印度诗人:泰戈尔)诗人为何对“绿叶”情有独钟?

绿叶利用了廉价的水和二氧化碳,化腐朽为神奇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通过光合作用生成了葡萄糖。人们每天摄取的热能中大约75%来自糖类。 [常识介绍]含糖食物与含糖量。用幻灯片展示教材P4表1-1 [设问]什么是糖? [教材阅读]学生阅读教材P4 资料卡片。 [板书]1、糖的概念: 糖类又叫碳水化合物,大多数糖符合通式C n (H 2O)m 但不是所有的糖符合这个通式且符合这个通式的也不一定是糖。 2、糖的分类: 一、 葡萄糖是怎样供给能量的 [小组实验]学生观察葡萄糖晶体并做葡萄糖溶解实验。 [板书] 1、物理性质:白色晶体,能溶于水,有甜味。 [置疑] 实验测得:葡萄糖分子量为180,含C 、H 、O 三种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 6.7%、53.3%,求葡萄糖的分子式。 [板书]葡萄糖分子式为:C 6 H 12 O 6 [设问]葡萄糖具有什么结构呢?含有氧原子,说明它可能含什么官能团呢? [回答]可能含-CHO 、-COOH 、-OH 等。 分类 单糖:葡萄糖 不能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糖水解生成 二糖:蔗糖、麦芽糖 1 mol 2 mol 单糖 糖水解生成许多 多糖:淀粉、纤维素 1 mol mol 单糖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与实践 摘要:高中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深度学习作为一种教学方式,在结合化学本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从理论到实践多个层次设计化学课堂,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并实现发展学生化学思维、促进学生批判能力提升的教学目的。基于深度学习开展化学教学,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为学生更高层次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基于此,以下对基于深度学习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深度学习;高一化学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引言 新高考采用选科组合模式后,选择化学学科的学生数量有了一定减少,同时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个体差异也逐渐突出[1]。有的学生是初中阶段化学成绩比较好,在进入高中后选择化学学科,也有的学生是化学基础一般,但是对化学学科具有浓厚兴趣,从而选择化学学科。在这种情况下,高中化学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活动时,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创新,采取多元、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获取化学知识,并且还要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思政教育等内容,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推动学生化学素养的提升。 一、深度学习的内涵 对于深度学习的概念,目前国内外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知。当前在国内流行的深度学习的概念为: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能够批判式地学习新思想,并将其和自身以往的认知结合起来,以此作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新时代的一种重要学习理念,深度学习是在浅层学习的基础上提出的。深度学习强调分析、研究、评价等更高层次的认知,关注核心知识,即在学习书本知识的

基础上能够运用批判思维分析和探究知识,并实现学生从低阶思维向高阶思维发 展的目的。 二、指向“深度学习”的高中化学教学实施的重要意义 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围绕挑战性较强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 极学习,收获一定成功体验,并获得较好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强化对学习过程的理解,有效把握化学知识本质,形成积极学习动机,并且整体学习更具独立性、创造性以及批判性。深度学 习与被动、机械、死记硬背理论相对,需学生在学习中能将理论知识转变为思想 营养。深度学习的实现需建立在教师帮助和引导基础上,并不是学生进行自学[2]。一般情况下,学习内容与学生当前水平相比更高,也更具挑战性。因此教 师展开教学时,需深度加工知识,深度学习最终的指向是让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首先,教学变革实现的需要。当前科技发展十分迅速,知识整体增长速度已经超出想象。同时人工智能的开发与运用,正在对社会根基 进行重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以及工作方式,也推动了行业结构 和生存方式的改变。科技在教育教学中的运用,提升了教学质量,也增加了教育 深度和教育广度,使教育教学在实施时面临全新挑战,怎样增强学生社会适应性 是教育教学需重点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学生在实现深度学习情况下,才能加强对 新技能和新知识的掌握,形成全新思想,使个人发展更适应时代需要。因此深度 学习属于信息时代进行教学变革的趋势。其次,课程改革实现的需要。培养学生 核心素养是当前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内容,需教师在课程改革中运用合理 方式推动其全面落实,深度学习能够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满足课程改革实 际需要。进而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可以积极解决,开展学习活动中更具思维深度,运用科学眼光认识世界与观察世界。 三、影响学生深度学习的因素 (一)教学方法固化 教师的教学理念只要不进行系统的更新,教学方法就不会有太大的改变;教 学方法不变,长期就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教学习惯和教学风格.反过来,在这种固

《化学与生活》教材研究分析及教学策略

《化学与生活》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作者:————————————————————————————————日期:

《化学与生活》教材分析及教学策略 广东广雅中学郑洁 一、课标要求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这样描述《化学与生活》课程模块的目标和内容: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探讨生活中常见的化学现象,体会化学对提高生活质量和保护环境的积极作用,形成合理使用化学品的意识,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有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学生应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发展: 1、认识化学在促进人类健康、提供生活材料和保护环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2、能应用所学化学知识对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做出判断和解释; 3、认识化学科学的发展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的积极作用,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材整体分析 1、教材内容和特点: 全书共分为四章,分别为关注营养平衡、促进身心健康、探索生活材料、保护生存环境,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关于本模块内容要求的3个一级主题——化学与健康、生活中的材料、化学与环境保护。 教材的编写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力求使课程内容能够贴近学生、贴近生活,体现了“从生活走向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意在让学生通过本课程模块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化学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科学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材设置了丰富多彩的栏目,如“学与问”、“科学探究”、“科学视野”“实践活动”、“资料卡片”等,还插入了很多精美有趣的图片,给教师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教材设计的活动努力体现主动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参与讨论、实验探究等活动,切实感受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课时安排: 按照《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不计复习时间,各章的课时安排如下: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7课时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4课时 第三章探索生活材料7课时 第四章保护生存环境5课时 第一、二章的知识联系紧密,建议在第一、二章学完后安排一次测试,在全书学完后安排一次模块综合测试。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2023(通用19篇)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2023(通用19篇) 高一化学教学计划2023 篇1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化学教学任务,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要求,本学期需要完成高中化学必修二的教学任务。为了能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有效地学习必修一的内容,特制订一下。 一、指导思想 以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积极开展教学教研工作。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为中心,结合学生现状不断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狠抓教学常规,提高教学效率。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标,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育教学的理论学习,研究新课标,组织切实有效的学习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撑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2.转变教学方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以新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学生,在沟通和"对话"中实现师生的共同发展,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 3.改变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课质量、例题的选择,习题的配备与要求,可根据每个班级学生的实际,灵活处理。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尽可能做到每节课后教师要反思教学过程。 4.发挥备课组的集体作用集体备课,和学案基本统一。每一节课都有一个主备,然后集体讨论,补充完善。备课组要做到资源共享。作业在完成课本上的习题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完成补充习题。 5.完成教材中必要的实验探究和演示、学生实验,并适当补充部分实验,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三、课程的实施与操作

1.备课要求 对于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备课,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同时要根据教材内容的广度、深度和《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基础来确定重难点,找出突破难点的方法,螺旋上升地安排核心化学概念、知识与技能的内容。突出促进学生、教师的发展,体现学科特点、教师特色,备课思路过程要有特色。 2.授课要求 ⑴应重视新知识的引入,新知识的引入是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迁移的过程。在新知识引入中既应重视与旧知识的联系,又应创设有利于迁移的情景,因此能否讲好引入是讲好新课的一个关键。 X|k |B| 1 . c |O |m ⑵新授课应树立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化学活动的教学的观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化学活动的教学。化学活动是学生经历化学学习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化学知识的活动。 ⑶应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效的化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的经历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化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策略。 ⑷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的意识和能力。 ⑸新授课应重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创造精神。 3、作业布置与批改 作业是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记录学生成长和评价反馈的重要手段。但是作业过多过难,则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应付,严重地束缚和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和身心健康。故应注意以下几点: ⑴适量性,使适量的作业既可以达到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各种能力的目的,又能够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自学、总结、归纳和反思。 ⑵层次性,作业本身要有层次,应由易到难。 ⑶针对性,设计或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适合其个性发展的作业,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1—1—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人体必须的六大营养素糖类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水1 单 糖 C6H12O6 葡萄糖多羟基醛有多元醇和醛的性质,能发生银镜反应,红色Cu2O 果糖多羟基酮有多元醇和酮的性质 2 双 糖 C12H22O11 麦芽糖有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葡萄糖 蔗糖无醛基C12H22O11+H2O→C6H12O6+C6H12O6葡萄糖+果糖 3 多 糖( C6H10O5)n 淀粉无醛基,属 高分子化合 物 遇碘变蓝(C6H10O5)n + n H2O→nC6H12O6 纤维素(C6H10O5)n + n H2O→nC6H12O6 4 葡萄糖 光合作用6CO2(g)+6H2O(l)→C6H12O6(s)+6O2(g) 呼 吸 作 用 有氧呼吸C6H12O6(s)+6O2(g)→6CO2(g)+6H2O(l) 无氧呼吸C6H12O6→2C3H6O3(乳酸)→2CO2+2C2H5OH 1—2—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 油 脂 植物油液态含不饱和烃基多—C17H33 含双 键 能加成、水解动物脂肪固态含饱和烃基多—C17H35、—C15H31水解水 解 油脂+ 3H2O→高级脂肪酸+丙三醇(甘油) 皂 化油脂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 油脂+ 3NaOH→高级脂肪酸钠(肥皂)+丙三醇(甘油)在人体内功能供热储存能量合成人体所需的化合物脂肪酸有生理功能 1—3—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组成元素一定有C、H、O、N、S可能有P、Fe、Zn、Mo 性 质 盐析(可逆)变性(凝结不可逆)遇浓硝酸显黄色灼烧有焦羽毛味变性条件加热、加酸、碱、重金属盐、部分有机物、紫外线等等 误服重金属盐后要服大量的新鲜的牛奶或豆浆等,加解毒剂、洗胃水解蛋白质多肽二肽氨基酸 氨基酸官能团羧基(-COOH)有酸性、氨基(-NH2)有碱性 人体必 需 赖氨酸蛋氨酸 亮 氨 酸 异亮氨酸 缬氨 酸 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酶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条件温和专一性高效性多样性

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 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6篇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我们要好好计划今后的教育教学方法。以期更好地开展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以下是店铺整理的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1 一、备课组工作指导思想 以教学为中心,扎根于课堂,认真落实教学常规,全面推行学校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注重教学反思和习题研究,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工作目标 1、教材分析 结合学习一般规律,本学期我们计划用两个周结束必修一第四章,剩余时间学习必修二及选四中的部分内容(相关化学反应与能量) 2、分层教学 这学期我们分三个层次,在教学上要体现出区别,具体做法学案不区分,练案二、三层次相同,平行班老师可做适当删减,这样有利于扩大平行班突出学生的知识面。第一层次有童佳佳负责,单独编写,单独使用。 3、注重高效课堂和有效作业 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每个教师对各专题单元的内容的重点及难点做到心中有数,并且在此基础上能做到如何突出重点,又如何突破难点。上好每一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真正做到“高效课堂、有效教学”。精心选择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认真组织考试、认真课后辅导。 树立全备课组一盘的思想,做到统一备课、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辅资料的评讲、统一练习、统一考试和统一批改。 4、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教学理念,努力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勇于探究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能力、动手能力等。同时利用与化学相关的丰富的知识对学生进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5、加强实验 化学是一门实验学科。我们要努力培养学生学会利用实验的科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化学生的基础实验技能,鼓励学生设计和创新实验。 三、集体备课 1.备课方式 我们备课组采取每周1次集体备课的方式。每节课的备课由中心发言人重点发言,其他人员补充,发挥集体的力量,共同探讨教学中重点、难点及亮点的处理,研究探究式教学,充分发挥个人的特长。 2.备课时间 每周二下午一、二节。 高一下学期化学教学计划2 一、指导思想和要求 认真贯彻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新课程改革精神。以学生发展为基础,学生作为现代公民,在获得基本化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情感、态度、价值观和综合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受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课程下化学高考备考。 二、具体工作和措施 1、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改变教师的教学理念 加强教师教育教学的理论研究,学习新课程标准,组织有效的学习和讨论活动,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支持教育改革的深化,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意识 2、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师应以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工作,牢固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努力建立互动的师生关系。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倡导研究性学习、发现性学习、参与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和实践性学习,从而实现学生

高中化学教案导入

高中化学教案导入 高中化学必修一课堂导入案例篇一 1、在学习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提出如下的问题:在烧开水时,用煤火炉烧,水开时常常会溢出来。水洒在通红的煤上,火不但不熄灭,反而“呼”地一声,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这是为什么? 分析:这个问题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过的,因为水是能灭火的,大多数学生对这个问题很疑惑,甚至处于矛盾中。但阅读了教材之后,学生弄明白,原来是水和炽热的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可燃性,因此就会蹿出很高的火苗来。 启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创设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处于疑问和矛盾之中,然后再将问题展开,层层深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思考中提高认识,掌握新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得到了乐趣,增强学习信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主体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2、学习了铁与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性质后,把这方面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当中。问:“配制波尔多液能不能在铁桶中进行?为什么?”再如:学习了碳酸钠的性质后,问:“做馒头时,面团经过发酵后生成一些酸,此时可加入一些纯碱溶液,用力揉和,然后做成馒头。蒸熟的馒头变得疏松多孔,为什么?” 分析:学生对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推论和探讨,共同用所学知识,解释问题。配制波尔多液不能在铁桶中进行,因为,波尔多液是用硫酸铜和熟石灰按一定比例来配制的,波尔多液中的硫酸铜能跟铁桶上的铁反应,从而腐蚀铁桶,使波尔多液变质。酸跟纯碱(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不稳定会分解生成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受热体积膨胀,从而使得馒头变得疏松多孔。启示:化学现象和化学原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许多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在化学教学中将有关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延伸,就要同生活实际直接挂钩,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得到有效激发。教师越能阐明知识的具体意义,让学生体验到知识的实用性、价值性,就越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使他们产生健康向上的情感体验。这样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推理能力。从而强化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化学知识,针对性地向学习解释生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使学生丰富知识,增长经验,提高生活观察能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持久。 关于课堂导入设计、激发学生兴趣的策略研究探讨 3、日常生活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空气中氧气的存在使得我们生活在一个氧化性的环境中。钢铁腐蚀,铁锅生锈,铜质水管长铜绿,铝质器皿擦亮后变暗都是被氧化的结果。切开的苹果放一段时间,切开的表面会变红,是维C被氧化了。 由于情境的背景材料来源于生活,来源于社会实际,学生感到既熟悉,又奥妙无穷,感到化学就在身边,在生活中,在社会实际中。学习化学,有利于解决实际问题,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人类的进步,学习的欲望高涨,学习的需要不断内化,学习的动力源源不断地产生。 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篇二 高中化学课堂导入法 在课改理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影响和要求下,高中化学的课堂教学必然要走一条“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不能靠加班加点跟学生耗时间这种简单的体力劳动的低效教学,而应该向课堂的四十分钟要效益,切实减轻学生负担。它要求教师必须精心设计每一堂课的教学环节:课堂导入,知识新授,练习巩固,课堂小结。只有这样,高中化学课堂教学,才能走上“有效、优效、高效”的道路。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所以在诸多教学环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化学与生活 第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 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教学设计与反思

探究式教学《糖类》的设计与反思

高中新课程标准围绕学科本质、育人价值、学生发展规律进行修订,强调将学科素养与三维目标相结合。高中化学学科素养主要包含五个方面: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新的课堂教学应满足提高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和素养的需要,不断改进常规课堂教学,重新整合教材内容,教师组织学生深度参与学习活动。教学设计应积极结合教材特点研究创设科学探究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把握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逐步培养学生系统分析复杂问题的学科能力。 一、教材分析 必修阶段的有机化学教学应为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模块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重在提高学生的有机化学学科素养和学科能力。有机物主题下的学生学科核心能力培养,主要为基于学科基础知识和学科基本方法的学科思想(结构决定性质)及认识方式的培养。糖类的学习内容在高中化学必修2、选修1《化学与生活》和选修5《有机化学基础》中都有所涉及。本课教学素材选取了必修二和选修一的糖类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教学,设计了研究糖类物质的科学探究任务。教材编写从生活中的“糖”展开认识糖类物质的化学视角,以知识介绍型方式阐述了葡萄糖的结构、性质及供能的基本原因。同时介绍了糖类物质在人体内发生的一些化学反应,有利于学生全面认识饮食与健康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能力分析 在前期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习了乙烯、乙醇、乙酸等具有官能团的典型有机化合物,对典型有机物的性质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通过学习对结构决定有机物性质的学科思想有了初步的认识。糖类是学生学习遇到的第一个多官能团的重点有机物,在分析的复杂性上增加了难度,对学生分析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学生学科能力发展 本课教学中学生的学科能力发展主要表现分为: A学习理解能力:能够记住核心知识(如典型物质和官能团的性质、结构、用途),将其应用在分析解决葡萄糖的相关问题中,并对葡萄糖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进行观察记忆、概括关联和说明论证。 B 应用实践能力:根据已认识的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分析解释葡萄糖可能具有的特征,能够根据所给信息进行陌生有机物的推论预测,能够设计简单实验验证葡萄糖分子的官能团。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1《一章 关注营养平衡 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公开课教案_11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教学设计授课教师:学校: 一、核心素养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能通过观察蛋白质反应的宏观现象,初步掌握蛋白质的性质及其变化; (2)能从蛋白质的微观层面即氨基酸理解其组成、结构和性质的联系,形成“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的观念; 2、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1)通过蛋白质溶液加热、与金属盐溶液、浓硝酸的反应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能依据探究目的设计并优化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操作。 (2)能对观察记录的实验信息进行加工并获得结论;能和同学交流实验探究的成果,提出进一步探究或改进实验的设想; 3、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1)教导学生在生活上注意营养平衡、注意个人健康问题、科学饮食。 (2)通过对蛋白质知识的探究和对蛋白质方面达到的成就的讲解,让学生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题,利用化学对社会发展做贡献。 二、课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第3节第1课时《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氨基酸的结构特点,以及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2)了解蛋白质的性质及用途。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及学习成果展示逐步提高合作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蛋白质、蛋白粉的了解,让学生学会合理饮食,关注自己的健康。 (2)通过对阿胶制作工程、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讲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为社会做贡献的思想。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蛋白质和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蛋白质的性质。 难点:氨基酸的结构、蛋白质的性质 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实验用品:鸡蛋白溶液、硫酸铜溶液、浓硝酸溶液、蒸馏水、试管、试管夹、酒精灯、 火柴、胶头滴管 六、教学过程: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选修1 第一章 第三节 生命的基础----蛋白质(一) 教案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一) 教学目标: 1、了解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了解肽键及多肽;了解蛋白质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实验培养操作技能与观察能力,使之正确进行实验分析,从而加深对概念的 理解,并抽象形成规律性认识。 3、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4、通过学生实验,使学生的科学态度、思想情趣得到陶冶;通过钟南山院士事迹、结晶牛胰 岛素的成功合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氨基酸、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特点。 教学难点:氨基酸、蛋白质的性质。 教学过程: 蛋白质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是组成细胞的基础物质。动物的肌肉、皮肤、血液、乳汁以及发、毛、蹄、角等都是由蛋白质构成的。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物质基础,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今天我们来学习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食品: 资料卡片 蛋白质是一类非常复杂的化合物,由碳、氢、氧、氮、硫等元素组成。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很大,从几万到几千万。例如,烟草斑纹病毒的核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就超过了两千万。

因此,蛋白质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我们学习蛋白质组成和结构。 一、蛋白质组成和结构 蛋白质的复杂结构: 1、氨基酸组成了蛋白质 蛋白质在酸、碱或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水解的最终产物是氨基酸。下面是几种氨基酸的例子: 氨基酸特点,写出氨基酸的通式。 氨基酸分子中既有氨基(-NH2),又有羧基(-COOH),因此它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具有两性。 通式: 有氨基(-NH2),又有羧基(-COOH),因此它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具有两性。 现在从动植物体内蛋白质水解产物中分离出来的氨基酸有几百种。但是,构成主要蛋白质的氨基酸只有20多种。 什么是两性物质,推测氨基酸的性质有那些? 既与酸反应又与碱反应,还能互相反应(从结构上去分析) 2、多肽 肽: 一分子氨基酸中的羧基和另一分子氨基酸中的氨基之间脱去一个水分子, 经缩合反应而生成的产物.肽键: -CO-NH-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一第一、二章复习大纲

2009 届人教新课标选修 1 化学第一、二章复习大纲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一.生命的基础能源 ----糖类 1、糖的分类:(包括元素组成、代表物、代表物的分子式) 2、葡萄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比较(从来源、物理和化学物质、生理功能) 3、葡萄糖和淀粉的特征反应。 4、蔗糖、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注意产物)。 二.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1、高级脂肪酸: 硬脂酸: C17H35COOH 软脂酸: C15H31COOH 油酸: C17H33COOH 2、油脂的结构、性质 3、油脂在体内的变化过程和脂肪酸的功能。 三.生命的基础 ---蛋白质 1、蛋白质的存在与重要性。(P13) 2、蛋白质的组成和结构和氨基酸的结构与性质: 3、蛋白质的性质。(注意盐析和变性的方法) 4、人体内蛋白质的来源(动物性蛋白质、植物性蛋白质) 5、蛋白质的生理作用 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1、维生素的种类、性质和生理作用(从溶解性、在体内的消化过程、包含的种类、来源和生理作用方面去对比) 2、维生素 C 的来源、结构、物理和化学性质 3、维生素 C、 I、Fe 对人体的重要功能、缺乏的危害与补治措施比较。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一.合理选择饮食 1、水在人体的生理作用 2、酸性食品、碱性食物包含的种类 3、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二.正确使用药物(注意各种药物的功用和不良反应) 人工合成药物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抗生素—青霉素 (根据药物功能) 药物抗酸药—胃舒平(含氢氧化铝) (根据药物来源) 天然药物(取自植物、动物和矿物)—麻黄碱 选修 1 化学第一、二章综合练习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 1 C: 12 N:14 O:16 Mg: 24 P:31 Cl : 35、 5 Ca:40 1.日常生活中食用的白糖、冰糖和红糖的主要成分是( ) A. 淀粉 B. 葡萄糖C.蔗糖 D.果糖2.现在,我们把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而最初,专家把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叫做绿色食品,海洋提供的食品叫做蓝色食品,通过微生物发酵制 得的食品叫做白色食品。根据最初的说法,下列属于绿色食品的是 A. 大米 B. 海带 C .食醋( ) D. 食盐

2023年兴化市高中化学学业水平测试复习教学案一体化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选修一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旳基础能源——糖类 班级: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习时间:_____ __________ 【课前自主复习】 1.糖类是绿色植物__________旳产物。由____、____、____三种元素构成旳一类有机化合物,也叫做______________(通式为___________),但其实此名称并不能真实反应糖类旳构成和特性,如_________是糖却不符合此通式,而符合此通式旳,如_________、_________却不是糖类。 2.葡萄糖是最重要、最简朴旳____糖,在自然界中分布十分广泛,存在于__________等带甜味旳水果里。葡萄糖分子式________,是一种____色晶体,有____味,____溶于水。 3.葡萄糖旳还原性: 和银氨溶液反应旳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和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旳现象是。 4.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源: 粮食中旳糖类在人体中转化成________而被吸取,在体内有三条途径,即:a、直接氧化供能:葡萄糖提供能量旳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被肝脏、肌肉等组织合成______而储存起来。当血液中旳葡萄糖即血糖旳质量分数低于正常值______时,肝脏中旳肝糖原可以转变成________,并且补充到血液中,以

维持血糖浓度旳相对稳定。运动时需要供能,机体首先消耗糖,肌糖原通过几步反应转化为________,然后氧化释放出能量,供应肌肉运动使用;c、转变为______,储存在____________。 5.蔗糖和麦芽糖是____糖,它们水解旳化学方程式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淀粉是一种重要旳____糖,重要存在于植物旳______或______里,其中______含淀粉较多。分子式为________,是一种相对分子质量很大旳天然________化合物,______甜味,是一种____色粉末,____溶于冷水,在热水里淀粉颗粒会膨胀,有一部分淀粉______在水里,另一部分______在水里,形成胶状淀粉糊。它能水解。淀粉在体内旳水解过程可以表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也可以在酸旳催化作用下逐渐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淀粉旳特性:_______能使淀粉溶液变成____色。这是试验室检查______存在旳重要原理。 7.纤维素是__________通过__________生成旳,是构成__________旳基础物质,它是____色,______气味,______味道旳纤维状构造旳物质,是一种____糖,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纤维素在酶或浓硫酸催化下发生水解,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纤维素不能作为人类旳营养食物,但它在人体组织消化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中化学人教版(选考)选修1学业分层达标训练: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含解析)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考)选修1学业分层达标训练 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A基础练 1、下列关于油脂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纯净物②是高级脂肪酸③可以在碱性条件下水解④可以使溴水褪色⑤摄入过量的油脂易引起多种疾病,所以最好不吃油脂A.①②⑤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 D.③④ 解析:油脂是多种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混合物,属于酯类物质,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能水解,有些油脂中含有不饱和烃基,能与溴水反应。油脂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不能过量食用,但人体也不能缺少,选D。答案:D 2、不能用于鉴别淀粉和纤维素的方法是( ) A.分别加入碘水,观察颜色变化 B.分别加入硫酸煮沸,再加入NaOH溶液中和,然后加入银氨溶液,加热,观察有无银镜生成 C.分别加热水,观察溶解性 D.放在嘴里咀嚼,感觉有无甜味产生 解析:对于A项,分别加入碘水,观察颜色反应,淀粉变蓝色,纤维素不变色;对于C项,分别加热水,观察溶解性,淀粉能部分溶于热水中,纤

维素不溶;对于D项,放在嘴里咀嚼,淀粉有甜味产生,纤维素无甜味产生。由于性质不同,A、C、D三项可以鉴别淀粉和纤维素。而分别加入硫酸煮沸,再加入NaOH溶液中和,然后加入银氨溶液,加热都能发生银镜反应,所以不能用此方法鉴别淀粉和纤维素,答案为B项。 答案:B 3、植物油厂为提取大豆中丰富的油脂,下列方案设计合理的是( ) A.将大豆用水浸泡,使其中的油脂溶于水,然后再分馏 B.先将大豆压成颗粒状,再用无毒的有机溶剂浸泡,然后对浸出液进行蒸馏分离 C.将大豆用碱溶液处理,使其中的油脂溶解出来,然后再蒸发 D.将大豆粉碎,然后隔绝空气加热,使其中的油脂蒸发出来 解析:油脂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A项错误;用碱溶液处理会发生化学反应,C项错误;油脂的沸点较高,不宜采用蒸发的方法分离,D 项错误。 答案:B 4、下列关于油脂的有关知识,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油脂都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B.油脂的饱和程度对油脂的熔点有着重要的影响 C.油脂属于酯类物质 D.食用油放在玻璃瓶中比放在塑料瓶中保存更科学 解析:油脂中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烃基能和溴水、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A错误;油脂的饱和程度越大熔点越高,B正确;油脂是高级脂

高中化学必修一

高中化学必修一 篇一:高中化学必修一目录大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1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二节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第三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一节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

第二节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四节硫酸、硝酸和氨 归纳与整理 附录Ⅰ 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 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Ⅲ 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元素周期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必修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第三节化学键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归纳与整理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 归纳与整理 第四章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 第二节化学与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 归纳与整理 结束语 附录Ⅰ相对原子质量表 附录Ⅱ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附录Ⅲ一些常见元素中英文名称对照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与生活选修1第一章关注营养平衡 第一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 第二节重要的体内能源---油脂 第三节生命的基础---蛋白质 归纳与整理 第二章促进身心健康 第一节合理选择饮食 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高中化学第1章关注营养平衡第1节生命的基础能源——糖类第2课时淀粉和纤维素

教学资料范本 高中化学第1章关注营养平衡第1节生命的基础能源—— 糖类第2课时淀粉和纤维素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淀粉和纤维素

1.掌握淀粉的检验方法。(难点) 2.掌握纤维素的生理功能。(重点) 一、淀粉是如何消化的 1.淀粉的组成及物理性质 (1)组成 分子式:(C 6H 10O 5)n ,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物理性质 溶解性:冷水中不溶,在热水中淀粉颗粒膨胀,部分溶解。无甜味。 2.淀粉的水解 (1)在人体内的水解过程 淀粉――→淀粉酶麦芽糖――→麦芽糖酶 葡萄糖。 化学方程式为 淀粉 n+nH2O――→淀粉酶 nC12H22O11麦芽糖 , C12H22O11麦芽糖+H2O―――→麦芽糖酶 2C6H 12O6葡萄糖 。 (2)淀粉也可在酸的催化作用下水解,最终生成葡萄糖。化学方程式为 淀粉 +nH2O――→催化剂 nC6H12O6葡萄糖 。 3.淀粉水解的实验探究 试管1 试管2 试管3

实验步骤加入0.5 g淀粉和4 mL水,再向 其中加入几 滴碘溶液 在试管2中加入0.5 g淀粉和4 mL的硫酸溶液,加热3 min~4 min,然后把得到的溶液分成两部分,分别装 入试管2和试管3中 滴加几滴 碘溶液 用NaOH溶液中和试管中 的硫酸溶液至弱碱性, 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 水浴加热 实验 现象 溶液变蓝溶液不变蓝有光亮的银镜形成 结论淀粉溶液遇碘单质变为蓝色,淀粉在稀硫酸催化作用下水解生成了葡萄糖 化学方程式错误! CH 2 OH(CHOH) 4 CHO+2Ag(NH 3 ) 2 OH――→ △ CH 2 OH(CHOH) 4 COONH 4 +2Ag↓+3NH 3 +H 2 O 1.馒头没有甜味,但咀嚼后有甜味,为什么? 【提示】 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有甜味的麦芽糖。 2.淀粉水解液在加入银氨溶液之前为什么要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 【提示】 因为银镜反应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所以加入NaOH溶液中和硫酸,否则不能生成银镜。 二、纤维素有什么生理功能 1.纤维素的组成及物理性质 (1)组成 分子式:(C 6H 10 O 5 )n,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物理性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