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重点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重点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重点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重点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重点

一、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的内在规律。

西方管理理论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

1.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20世纪初,科学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其产生的标志。试图从个人、组织和社会三个不同角度来解答资本主义社会宏观和微观的管理问题,为资本主义解决劳资关系、生产效率、社会组织等方面的问题,提供管理思想的指导和科学理论方法。主要学派有: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古典组织理论、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古典管理理论的系统化等等。

2.行为科学理论,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它是为解决效率与人性之间的矛盾而出现的。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是对人性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采取相应的行为准则。人与人、人与组织、组织与组织、人和组织与环境的关系如何处于最佳平衡状态,是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主要学派和理论有:人际关系理论、个体行为理论、群体行为理论、领导行为理论。

3.现代管理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形成的管理理论都属于现代管理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各学派彼此相互独立,但基本目的是相同的,这些理论的核心目标集中在管理的合理化,提高企业的业绩。主要学派有:管理过程学派、社会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管理学派、经验主义学派、权变理论学派、数量管理科学学派等。

4.当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管理思想都属于当代管理思想的新发展。当代管理思想对管理加强了环境、社会和经济各种因素结合的研究,使企业能更快地反应,也为企业提供了如何提升潜力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的新思想和新工具。主要学派有:托马斯·彼得斯的管理思想、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理论、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企业占率和核心能力学说,企业文化理论和企业再造理论等。

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中,可以看出存在如下内在精神和内在规律:

1.把管理的科学性即理性方面同管理的艺术性即非理性有机结合起来。

2.把管理中正式组织的作用和非正式组织的作业结合起来。

3.把管理中的系统性、计划性、程序化等方面特征与灵活性、权变性、

非程序化等方面特征相结合。

4.把管理中的精确性和模糊性相结合。

二.科学管理的基本出发点。

1.效率至上。即谋求最高的工作效率,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

动生产率。

2.挑选一流的工人和实行标准化管理。包括标准化的操作方法、

工具、作业环境等。

3.劳资双方应该共同协作。为追求效率最高,管理人员和工人都

要实行重大的精神革命,在工作中要互相协作,共同努力。

三.科学管理理论关于组织管理的内容。

1.把计划的职能和执行的职能分开,改变任经验工作的方法,代

之以科学地工作方法,以确保管理任务的完成。

2.根据工人的具体操作过程,进一步对分工进行细化而形成职能

工长制。

3.实行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日常事务授权给

下属管理人员负责处理,而自己保留对例外的事项,一般也是重要事项的决策权和控制权。

四.法约尔关于管理职能观点。

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实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计划:就是探索未来,制定行动计划。

组织,就是建立企业的物质和社会的双重作用。

指挥,就是使其人员发挥作用。

协调,就是连接联合调动所有的活动及力量。

控制,就是注重是否一切都按已制定的规章和下达的命令进行。

五.韦伯提出的权力类型的观点。

韦伯指出,任何一种组织都是以某种形式的权力为基础的。有三种权力类型:

1.合理的法定的权力;

2.传统的权力;

3.神授的权力。

韦伯认为,只有合理的法定的权力是行政组织的基础。

六.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3.新型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程度。

七.弗鲁姆提出的期望理论的主要观点。

人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或努力程度(激发的力量)是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M=V*E)

效价,指一个人对某项工作及其结果(可实现的目标)能够给自己带来满足程度的评价,即对工作目标有用性(价值)的评价。

期望值,是指人们对自己能够顺利完成这项工作的可能性估价,即对工作目标能够实现的概率的估计。

八.双因素理论及其在管理中的应用。

赫兹伯格提出了影响人的行为的双因素,即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激励因素,指可以使人得到满意的因素,这是适合人的心理成长因素,如成就、赞赏、工作内容本身、责任感、上进心等,激励因素如能得到满足,可以激励个人或集体以一种成熟的方式成长,使工作能力不断提高;保健因素是指容易使人产生不满和消极情绪的因素,包括金钱、监督、地位、个人生活、安全、工作环境、政策及人际关系等。在实践中职工的不满都属于工作环境或工作关系方面的问题,如果改善这些情况就能消除不满,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但不能激励个人有更好地表现或提高劳动热情。

九.埃德加沙因提出了哪几种人性假设。

1.理性经济人假设(相当于X理论):人是由经济诱因引发工作的动机,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下从事工作;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人的感情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人的感情。

2.社会人的假说:人类工作的主要动机是社会的需要,经过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可以获得基本的认同感;工业革命和工作合理化,使工作变得单调而无意义,因此必须从工作的社会关系中寻求工作的意义;人对非正式组织的社会影响比正式组织的经济诱因对人的影响更大;人们最期望领导能承认并能满足他们的社会需要。

3.自我实现人的假说(相当于Y理论):人的需要有低级和高级的区别,其目的是为达到自我实现的需要而需求工作上的意义;人们力求在工作山各有所成就,实现自治和独立,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技术,以便富于弹性,能适应环境;人们能够自我刺激和自我控制,外来的激励和控制会对人产生一种威胁,造成不良的后果;个人自我实现同组织目标并不冲突,而且是一致的,在适当的条件下,个人应自己调整自己的目标使之与组织目标配合。

4.复杂人的假说: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要和不同的能力,工作的动机不但是复杂的而且变动性很大;一个人在组织中可以学到新的需求和动机,因此一个人在组织中表现出的动机模式是他原来的动机模式与组织经验交互作用的结果;人在不同的组织不同的部门中可能有不同的动机模式,在正式组织中与别人合不来,可能在非正式组织中能满足其社会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一个人是否感到心满意足,肯为组织出力,决定于他本身的动机构造和他同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的性质、本人的工作能力和技术水平、动机的强弱以及与同事相处的状况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人可以依自己的动机、能力及工作性

质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应。

十.领导者品质理论提出的成功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

亨利认为领导者应具备的12中品质:1.成就需要强烈,把

工作成就看成是最大的乐趣,置于金钱报酬和职位晋升之上,因此愿意完成艰巨的任务;2.干劲大,工作积极努力,希望承担富有挑战性的新工作;3.用积极的态度对待上级,认为上级水平高,经验多,能帮助自己上进和提高,因而尊重上级,与上级关系较好;4.组织能力强,能把混乱的实物组织得很有条理,能从资讯中预料事物发展的动向;5.决断力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各种备择的方案加以权衡并作出选择;6.自信心强,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了信心,对自己的目标坚信不疑,不受外界干扰;7.思维敏捷,富于进取;8.竭力避免失败,并且不断接受新的任务,树立新的奋斗目标,驱使自己前进;9.讲求实际,重视现实,不去关心不肯定的未来;10.不能只对上级亲近,而对下级疏远;11.对父母没有情感牵挂,而且一般不同父母在一起;

12.终于组织,尽忠职守。

鲍莫尔认为,企业家除了掌握领导艺术,具备高效率的企业领导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条件:

1.能与人合作,用感化和说服的方式来赢得人心;

2.实事求是,高瞻远瞩;

3.善于授权,把适当的职权授予下级,自己抓大政方针和重要的事项;

4.善于把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起来调动下级积极性;

5.灵活机智,权宜应变,不生硬僵化;

6.责任心强,对自己严格要求;

7.富于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力求创新;8.勇于负责,敢担风险;9.谦虚谨慎,尊重他人;10.自持严格,受别人尊重。

十一.行为科学理论的历史贡献。

1.行为科学的出现缓和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美国经济危机中的劳资关系;

2.行为科学理论是观看、组织与再现人类行为的一种方式,它提供给我们对于人类行为的了解;

3.行为科学是

管理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和重要方面;4.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对今天的企业管理仍有巨大的现实指导作用。

十二.巴纳德关于组织的基本要素的观点。

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的有意识协调活动和效力的组织”,组织的本质即组织中人的行为。

组织的3个基本要素:1.协作的意愿。即成员为组织贡献力量的意愿;2.共同的目标。这是达到协作意愿的必要前提;3.信息的沟通。前两个要素只有通过信息沟通才能相互联系,形成动态的过程。

十三.组织平衡理论的基本观点。

十四.西蒙决策准则的观点。

应当用令人满意的准则代替传统的最优化的准则。

十五.决策理论提出的决策方法和决策过程。

决策不只限于从几个备选方案中选定一个方案,而是包括几个阶段和涉及许多方面的整个过程。决策过程包括4个阶段:

1.收集情报阶段;

2.拟定计划阶段;

3.选定计划阶段;

4.评价

审查阶段。

十六.经验主义理论提出的目标管理的观点。

目标管理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目标综合管理综合了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目标管理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制定目标;第二阶段是实现目标的过程;第三阶段是对成果进行检查和评价。

十七.经验主义学派关于管理的实质和管理的任务的观点。

1.管理是对人进行管治的一种技巧,是一种特殊的独立的活动,同时也是一个独立的知识领域;

2.管理侧重于实际应用而不是纯粹的理论研究;

管理的任务有三个:1.取得经济成果;2.使企业具有生产性,并使职工有成就感;3.妥善处理企业对社会的影响和企业承担对社会的责任问题。

十八.卢桑斯提出的权变关系。

1.权变关系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变数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即独立的环境变数同从属的管理变数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如果-那么”的函数关系来表示,“如果”是自变数,“那么”是因变数。

2.环境变数,环境变数在通常情况下是自变数。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个方面。

3.管理变数,主要是指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

十九.计划制定的权变论。

1.计划是事先制定的,为了进行某项工作,它预先决定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程序;

2.制定计划的权变方法就是要在拟定计划前对四个方面因素及其关系进行分析:环境中的机会;组织的能力与资源;经营管理上的兴趣和愿望;对社会的责任。

3.制定计划时,应区分不同组织和不同活动,对计划中目标的明确性和模糊性恰当掌握。

二十.企业文化的含义和功能。

企业文化是指一定历史条件下,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由3个不同部分组成:企业精神;企业作风;企业形象。

企业文化的功能:1.导向作用和约束作用;2.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3.辐射作用。

二十一.彼德·圣吉学习型组织的含义。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二十二.学习型组织的真谛。

一方面,学习是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使企业组织具有不断改革

的能力,提高企业组织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学习更是为了实现个人与工作的真正融合,使人们在工作中体现生命的意义。

二十三.彼得·圣吉提出学习型组织含义及其特征。

学习型组织是指通过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气氛,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起来的一种有机的、高度柔性的、扁平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

学习型组织的八个特征:1.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2.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3.善于不断学习;4.“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5.自主管理;6.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定义;7.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8.领导者的新角色。

二十四.彼得斯提出成功的公司必须遵循的原则。

1.看准就干,行动果断,以求发展;

2.接近顾客;

3.自主创业;

4.以人促产;

5.深入基层;

6.专心搞本行;

7.精兵简政;

8.张弛互济。

二十五.波特的基本竞争战略。

企业有3种基本竞争战略,企业的其他战略都是在这3种基本战略基础上制定的。1.成本领先战略;2.标新立异战略;3.目标集聚战略。

二十六.波特提出的行业竞争中的5种竞争力。

波特在对行业结构分析后,认为任何行业的竞争规律都体现5种竞争力的作用,是它们决定行业的盈利能力。

1.潜在入侵者或新入侵者的威胁;

2.供应者的议价能力;

3.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4.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5.行业内现有竞争者的竞争。

二十七.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提出的公共选择方法论的内容。

1.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

2.经济理性人原则与利己主义本性;

3.政治的交换过程性质:交易经济学方法。

二十八.布坎南的公共选择理论关系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

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寻找对策,重建基本的宪法规则,通过新的宪法规则来约束政府的权力:1.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2.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3.改革赋税制度,约束政府权力。

二十九.奥斯本的企业家政府理论提出要重塑政府和企业家政府的观点。

企业家政府是指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政府,即像企业家那样具有创造力与创新精神的政府;奥斯本认为现行的政府应更具有企业家精神,不断地以新的方式运用资源来提高其效率和效能,奥斯本试图把企业经营管理的一些成功方法移植到政府中来,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能像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

三十.企业家政府的基本特征。

1.掌舵而不是划桨;

2.重妥善授权而非事必躬亲;

3.注重引入竞争机制;

4.注重目标使命而非繁文缛节;

5.重产出而非投入;

6.具备“顾客”意识;

7.有收益而不浪费;

8.重预防而不是治疗;

9.重参与协作的分权模式而非层级节制的集权模式;10.重市场机制调节而非仅靠行政指令控制。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是公共管理学科本科专业基础课程,课程学习对实现公共管理类专业培养目标具有关键性基础作用。本课程系统、全面地讲授自1887年威尔逊提出建立行政学主张以来,西方行政学在初创、演进、深化、扩展等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理论,并对相关理论的不断发展、演化进行宏观上的把握与阐述,具有很强的理论性。而且每一个理论的产生、发展均得益于公共行政发展的实践经验,这些理论也在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行政管理活动中指导着具体实践,所以该课程也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同时,对于我国公共行政理论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行政管理实践水平进一步提高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三、知识点 (一)基本知识点 该课程讲解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发展和演变中有代表性学者的理论,主要是威尔逊、古德诺、韦伯、泰勒、法约尔、怀特、古利克、厄威克、福莱特、巴纳德、西蒙、林德布罗姆、威尔达夫斯基、帕金森、麦格雷戈、沃尔多、黑迪、德罗尔、彼得、里格斯、弗雷德里克森、德鲁克、奎德、布坎南、法默尔、库珀、霍哲、奥斯本、登哈特和罗森布鲁姆的主要行政思想与观点,并给予客观的、历史的简要评述。 (二)重要知识点 重要知识点主要是: 1.威尔逊行政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2.古德诺对政治一行政二分法的进一步阐释及有关行政协调的理论; 3.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4.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对西方行政学发展的深刻影响; 5.古利克关于行政在政府中的角色及行政组织理论的基本内容; 6.厄威克对行政管理原则的系统化; 7.西蒙的行为主义行政学说; 8.林德布洛姆的渐进决策理论; 9.巴纳德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 10.威尔达夫斯基的公共预算理论; 11.德罗尔的政策科学思想; 12.彼得原理的基本内容、重要启示及缺陷; 13.里格斯的行政生态学说; 14.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的基本内容及其在公共行政管理中的应用; 15.费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的基本观点。 16.库珀的行政伦理思想; 17.企业家政府理论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18.新公共服务理论产生的背景及其核心观点。 四、基本要求 (一)知识要求(熟练掌握、掌握、理解、了解)

管理学原理第2版_在线作业_1

_1管理学原理(第2版)_在线作业一、单选题 1. ,发表了《管理理论丛林》成为西方现代管理理论形成的标志。1961年12月,()孔茨C.

C 答案 2. 某顾客准备在银行办理一期固定存款业务,在可供选择的三家银行中,一年期利率。该顾客面临的决策就是选择哪家银行。这种决策属于, 3.21%,分别是3.15%2.98%)。(确定型决策A. ? A 答案3. 由霍桑试验的结论发展起来的学说是() )。 A. 决策理论学说? B. 科学管理学说? C. 管理过程学说? D. 人际关系学说?答案D 4. )结构效果较好。当员工人数较少,或者组织是新建的、环境简单的时候,(. B. 直线型? B 答案5. 以组织产品、地域和服务对象等为基础,把组织划分为若干单位而组成的组织结构,)。称为( A. 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答案A 6. 在管理决策中,只要选择满意方案即可,无须苛求最优方案,对于这种观点,你认)。为以下哪种解释最有说服力(现实中不存在最优方案,只能寻求满意方案A. ?答案A 7. )方式领导为适宜。根据菲德勒理论,当领导环境非常有利或非常不利时,采取( 以关系导向型的领导A. ? B. 任务导向型领导? C. 资源导向型领导? D. 职位导向型领导?答案B 8. 某研究所中存在许多不同的非正式群体,并因为需求不同而发生冲突,以致影响组)。织的发展。作为该研究所所长,你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D. 引导非正式群体的活动? D 答案. 9. 某顾客准备在银行办理一期固定存款业务,在可供选择的三家银行中,一年期利率。如果这三家银行都存在倒闭的可能,但不知道倒闭的,3.21%分别是3.15%,2.98%)。概率,则这种决策属于(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传统行政历史的国家而言,仅仅靠传统的思维定式、管理方式来控制或减少政府管理的不科学性,来降低行政成本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本文分析了西方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启示 自1887年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00多年来,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研究西方行政理论变革,对我国进一步搞好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亦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阐释。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当时政党分肥制和日益扩大的行政机构运作效率低下问题。而此时企业组织由于运用科学管理,重视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自然成为行政组织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作为他所提倡的新型公共行政研究的一部分,威尔逊提出,应该用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威尔逊认为,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应该以私有经济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也是对工业革命前期社会的反映,韦伯认为官僚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旨在执行某些功能,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2.新公共行政理论阐释。新公共行政理论来源于针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存在问题的探讨。1968年在塞拉丘斯大学米诺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其目的是让公共行政领域中最有前途的年轻学者走到一起来讨论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因此隐含了一种意味,即讨论他们的研究会与该领域成名学者的方法有何不同,后来他们提交的论文和评论被结集出版,命名为《走向新公共行政》。它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关注意义和价值,着重建立规范理论,以期促使未来的人类社会放射出一线曙光。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满足受益者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要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更要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公共行政要关注和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阐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国际性思潮,它于20世纪后期发端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全世界。新公共管理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学、管理主义、企业化政府、重塑政府等。20世纪后期全球化、信息化与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和政府面临的财政、管理与信任危机是新公共管理产生的社会动因。在90年代末期才形成一致的名称——新公共管理。 4.新公共服务理论阐释。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建立在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理论和组织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和超越。新公共服务剖析了新公共管理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从市场模型的应用、对顾客而不是公民的强调和对企业家式管理的赞颂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所隐藏的是对公共精神的损害和对公民权利的否定。 二、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行政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重点和答案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重点 一、简答题 1.简述例外原则 答:是指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的日常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 2.简述人际关系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一是企业职工是“社会人”。二是生产效率的提高,关键在于满足职工的社会欲望,提高职工的士气。三是企业中存在着一种“非正式组织”。 3.简述需求层次理论与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就需要和动机而言的,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是就满足需要的目标(诱因)而言的。双因素理论重点是人们对待工作或劳动的态度,如保健因素是人们对外在因素的要求,激励因素是人们对内在因素即工作本身的要求。 4.简述“经济人”的主要特点 答:(1)、人是由经济诱因来引发工作动机的,其目的在于获得最大的经济利益。(2)、经济诱因在组织的控制之下,因此,人被动地在组织的操纵、激励和控制之下从事工作。(3)、人以一种合乎理性的、精打细算的方式行事。(4)、人的情感是非理性的,会干预人对经济利益的合理追求,组织必须设法控制个人的感情。 5.简述系统管理的特点 答:(1)、它以目标为中心,始终强调系统的客观成就和客观效果。(2)、它以整个系统为中心,决策时强调整个系统的最优化而不是强调分系统的最优化。(3)、它以责任为中心,每个管理人员都被分配给一定的任务,能衡量其投入和产出。(4)、它以人为中心,每个工作人员都被安排进行有挑战性的工作,并根据其工作成绩来付给报酬。 6.什么是目标管理 答:是使管理人员和广大职工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达到工作目标的一种管理技能和管理制度。 7.简述行为科学揭示的人的行为一般规律 答:人的行为是由动机所支配的,而动机又是由需要所引发的,人的行为一般来说都是有目的的,都是在某种动机的策动下为了某个目标。当目标实现后,人就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然后又有新的需要产生,再引发新的动机,这样周而复始。 8.简述非正式组织的积极作用 答:(1)、非正式组织具有促进信息传递的机能。(2)、非正式组织具有通过影响组织成员的协作意愿来维护正式组织内部团结的技能。(3)、非正式组织具有保护个人人格和自尊心的机能,并且能抵制正式组织在这方面的不利影响。 9.简述系统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系统观点。系统管理理论是用系统观点来考察企业的,系统观点以一般系统理论作为依据。(2)、系统分析。所谓系统分析,是指对一个系统内(企业内)的基本问题,勇逻辑的思维推理,科学分析计算的方法,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找出各种可行的备择方案,通过分析对比,选出一种最优方案。(3)、系统管理。系统管理是把组织单位作为系统来安排和经营的。 10.简述企业文化的作用 答:导向作用、凝聚作用、激励作用、教育作用、宣传作用。 11.简述权变的含义 答:所谓权变,简单地说是指权宜应变。所谓权宜,又指因时因事而变通的方法。 12、简述法约尔关于管理的定义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PINGDINGSHAN UNIVERSITY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以罗伯特·哈登特的思想为例 摘要 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罗伯特·登哈特对传统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和批判后提出来的新的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是一种更加关注公共利益和民主的新的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政府在社会发展中扮演何种角色和政府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进行了新的阐释,该理论比较符合世界各国内政变革的趋势,对缓解了社会危机,优化公共服务和提高政府绩效有很大的意义。新公共服务理论对我国的政府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改进以及对公民社会建设有很重要的启示和影响。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20世纪7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以后,为政府改革注入了新的血液,成为传统公共管理理论之后最引人注意的新公共管理理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也相继而至,罗伯特·登哈特在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和反思中提出了新公共服务理论,构

建了一套比较完善和系统的理论体系。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了政府在公共行政过程中要以公民为管理核心,强调了政府公共行政中价值的追求、责任控制、服务效率等方面的观点,对我国的政府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改进以及对公民社会建设具有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 任何一种理论学说都是在先前的某种思想和某种概念的基础上产生并发展起来的,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罗伯特·登哈特针对新公共管理理论之精髓的企业家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上建立起来的新的公共行政理论。罗伯特·登哈特认为,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中,更具有当代性的理论先驱主要包括:(1)民主公民权理论,(2)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3)组织人本主义和新公共行政,(4)后现代公共行政。 (1)民主公民权理论 罗伯特·登哈特认为公民权是涉及个人影响政治体系的能力,是积极参加政治生活的一种表现。很公民都要求恢复基于公民利益而不是自身利益的公民权。他们去做一个公民该做的事关注公共利益,参与政府行政管理,促进了社会和政府的发展,也促进了他们自己作为负责人的成长。 (2)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 罗伯特·登哈特把关于社区和公民社会的讨论看做新公共服务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罗伯特·登哈特认为要使社区的互动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对我们的启示 李雪妮10108086003 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有两点转变特别值得我们注意,一是管理理论的人性假设基础,也就是说在管理理论所研究的管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一是文化,包括企业文化、民族文化、潮流文化等,尤其是民族文化在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所起到的关键作用。鉴于此,本文将西方管理理论对我们的启示分为两个大板块:人性假设的演变历史对我们的启示以及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启发的管理创新。 启示一:以人为本——西方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演变及其启示人性假设是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基石和演化线索,我们可以从西方管理理论的发展历史中人性假设的演变里获得一些启示。 西方管理思想史上先后出现了六种主要的人性假设,即“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和“道德人”。 1.“工具人”假设。前泰勒时代,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管理范围往往只限于家庭或手工业作坊。与之相适应,这一时期形成了一种基于“工具人”假设至上的管理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以主要用暴力取得绝对集权、组织结构简单、经验管理、以维护自身的权威与地位的稳定为管理的首要目标。 2.“经济人”假设。“经济人”假设起源于享乐主义哲学和劳动分工的经济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私利,为了争取最大的经济利益,工作动机就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 3.“社会人”假设。“社会人”又称社交人,是人际关系学家埃尔顿·梅奥根据霍桑实验的结果于1933年在其发表的《工业文明的人类问题》一书提出的。“社会人”假设理论认为人是有感情的社会性动物,是社会关系的产物,人不仅是经济的,还是社会的,满足人的社会需要比满足人的经济物资需要更能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 4.“自我实现人”假设。这种人性假设是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该假设认为所谓自我实现是指人都需要发挥潜力,表现自己的才能,只有人的潜力充分发挥出来,人才会感到最大满足。 5.“复杂人”假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在新的管理环境下,原有的管理理论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知识要点梳理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知识要点梳理 1.Manager:Someone who works with and through other people by coordinating and integrating their work activities in order to accomplish organizational goals. 2.Classifying Managers:①First-line Managers—Are at the lowest level of management and manage the work of non-managerial employees.②Middle Managers—Manage the work of first-line managers.③Top Managers :re responsible for making organization-wide decisions and establishing plans and goals that affect the entire organization. 3.Managerial Concerns:①Efficiency-“Doing things right”Getting the most output for the least inputs;②Effectiveness-“Doing the right things”Attaining organizational goals. 4.Management Four Functions:page 9;Management Roles:page 10;Management Skills:page 12. https://www.doczj.com/doc/8c11495876.html,anization:A deliberate arrangement of people to accomplish some specific purpos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Organizations:①Have a distinct purpose;②Composed of people;③Have a deliberate structure. 6.Why Study Management:①The universality of management;②The reality of work; ③Reward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a manager. Rewards and Challenges of Being A Manager:page19. 7.Fredrick Winslow Taylor:The “father”of scientific management;Published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1911);The theory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Using scientific methods to define the “one best way”for a job to be done:①Putting the right person on the job with the correct tools and equipment.②Having a standardized method of doing the job.③Providing an economic incentive to the worker. 8.Taylor’s Five Principles of Management:①Develop a science for each element of an individual’s work, which will replace the old rule-of-thumb method.②Scientifically select and then train, teach, and develop the worker.③Heartily cooperate with the workers so as to ensure that all work is don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s of the science that has been developed.④Divide work and responsibility almost equally between management and workers.⑤Management takes over all work for which it is better fitted than the workers. 9.Frank and Lillian Gilbreth:①Focused on increasing worker productivity through the reduction of wasted motion;②Developed the microchronometer to time worker motions

西方管理理论思考题作业题答案(doc 15页)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思考题作业题答案 第一专题西方管理理论产生与发展概况 一、现代管理理论的特征 1.在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研究中,充分运用了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如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使管理思想、管理观念进一步现代化。 2.电子计算机、现代通信设备等高科技成果广泛运用于管理中,使管理方法、管理手段进一步现代化。 3.管理理论向综合和“软化”发展,使管理决策和管理组织进一步现代化。 二、西方管理理论的在发展阶段中发生了那三次重大变革,标志是什么? 西方管理理论在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也发生了三次重大的理论变革: 1.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一次重大变革:也即第一次管理革命,就是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即“泰罗制”的产生,它标志着管理科学的正式产生,也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由经验管理转向了科学管理。 2.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二次重大变革:也即第二次管理革命,就是行为科学理论的产生,在人的假设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 3.西方管理理论的第三次重大变革:也即第三次管理革命,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管理理论的产生。 三、西方管理理论经历了那几个演变过程? 西方管理理论从孕育产生发展到现代管理阶段,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演变过程: 1.从总结企业的具体经验,到阐述一般原理的演变过程

2.从"经济人"假设,到"社会人、"决策人"、"复杂人"假设的演变过程 3.从把管理组织看作是封闭系统,到把它们看作是开放系统的演变过程 4.从以定性分析为主,到把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使用的演变过程 5.从学派分化、百家争鸣,向兼收并蓄、相互综合的演变过程 第二专题古典管理理论 一、科学管理理论的主要管理措施和内容 1.定额管理 一是提出企业要设立一个专门制定定额的部门或机构,并认为设立这样的机构不但在管理上是必要的,而且在经济上也是合算的。 二是通过各种试验和测量,进行劳动动作研究和工作研究,确定工人“合理的日工作量”,即劳动定额。 三是根据定额完成情况,实行差别计件工资制,使工人的贡献大小与工资高低紧密挂钩。 2.差别计件工资制 泰罗提出的差别计件工资制方案包括三部分内容: 一是设立专门的制定定额部门。 二是制定差别工资率。 三是工资付给工人而不是付给职位。 3.挑选第一流工人 挑选第一流工人,就是指在企业人事管理中,要把合适的人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充分发挥人的才能,才

西方行政学说考试题(填空题)

1.●【沃尔多】著有《公共行政的事业》等大量行政学名著,是西方【新公共行政】运动积极倡导者和参与者。 2.●【政府失败】是公共选择理论的研究重点,分析政府行为的效率以及寻找使政府最有效率工作的【规则制约体系】,是公共选择理论的最高目标。 3.●1968年新公共行政学高举【社会公平】的气质应运而生,他倡导关注【意义】和【价值】、着重建立规范理论,以期促使未来人类社会绽放出一线曙光。 4.●20世纪六七十年代,行政学摆脱了长期以来对政治科学的过分依赖,由【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 5.●奥斯本采用的企业家政府这一概念,实际上是……使政府这类公共组织向私人企业那样,合理【利用资源】,注重【投入产出】,提高行政效率。 6.●奥斯本所强调的是要改变政府行为的北部驱动力——以“【任务驱动】的政府"取代“【规章驱动】的政府”. 7.●奥斯本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上并没有走极端,他强调的是政府要善于【建立市场机制】,不能【只靠指令控制】进行管理。 8.●巴纳德认为,组织成员对组织共同目标的理解可以分为【协作性理解】和【个人性理解】。 9.●巴纳德认为权威包括:一是主体或是个人方面,把命令作为【有权威的】;二是客体方面,命令【被接受的】性质。 10.●巴纳德认为组织是一个由【协作意愿】、共同目标和【信息交流】这三个相互关联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 11.●布坎南认为,政府政策的低效率是指【所执行的政策不是最佳政策】,这种政策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 12.●从【《行政行为》】一书问世起,西方行政学便开始迈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即以【科学化】的概念、【实证】的研究方法来取代传统的、充满含混命题和教条化陈述的内容。 13.●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行政学说特别受到了【德】国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斯坦因】是其中颇负盛名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的人物。 14.●从学科发展历史来看,行政学是从【政治学】中分离主来而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 15.●德鲁克认为,组织中的目标可分为战略目标、策略目标以及【方案和任务】,他们分别由组织中的各级管理人员和【一般工作人员】来制定。 16.●德鲁克提出的政府机构工作步骤实际上概述了包括目标制定、【分解】、实施、【评估】等环节在内的整个政府机构目标管理的过程。 17.●登哈特认为,在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和概念基础中,更具当代性的理论先驱主要包括【民主公民权理论】、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组织人本主义】和新公共行政学以及后现代公共行政理论。 18.●多届美国行政改革委员会在很大程度上接受了厄威克提出的【行政组织管理】原则。 19.●厄威克长期从事【管理咨询】和研究工作,他在管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把古典管理理论【系统化】。 20.●厄威克认为,管理过程由三个只能组成:【计划】,组织和【控制】。 21.●厄威克认为管理的控制的派生职能同组织的【人事因素】有关,主要包括配备人员、挑选人员及【惩罚】。 22.●法国政治家布丹的《共和六论》以及近代英国政治思想家洛克德【《政府论》】和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德《论法的精神》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等历史性著作中,都蕴含着丰富的行政管理思想。 23.●法默尔更多的是希望告诉我们在公共行政中必须学会接受【反例】,必须学会让【矛盾】站住脚并且学会不再坚持单一的真理。 24.●法默尔认为,公共行政领域更多的认识和努力应致力于通过【言语解释】儿不是通过【实证研究】来发展。 25.●法约尔的理论已有当代美国传统管理学派的学者们加以继承并发展。这个学派亦称【管理过程学派】。这一学派理论观点对于我国管理界有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管理要素说】和【管理原则】,在很大范围内已经得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应用。 26.●法约尔的主要功绩在于开创了组织研究领域。从组织理论上看,法约尔所讨论的主要是【组织结构】问题。 27.●法约尔对管理的定义是通过将【经营】与【管理】进行比较并对管理活动的【要素分析】来揭示的。 28.●公共治理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主张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确定【共同的目标】等途径,实现对公共事务的管理。 29.●古德诺的行政学研究和威尔逊的研究有着相当一致的地方,他也是站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一边,主张公共行政权力的【集中】。 30.●古德诺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表现出的兴趣,主要以不是在于政治与行政的【分离】而是在于二者的【协调】。 31.●古德诺关于“【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以及如何实现二者的创建对其后行政学的独立研究颇有贡献。 32.●古利克采用了威尔逊关于应该构建一门行政学的主题,认为这样一门科学应该建立在一些即可以应用于【公共部门】又能够应用于【私人部门】的基本原则之上。 33.●古利克的个人兴趣一直都主要在【公共财政】、人事和【城市政府】这些领域。 34.●官僚制组织通常要制定一整套规则和程序来规范组织及其成员的管理行为,韦伯认为,它们可以保证官僚制组织的合理性、【合法性】、稳定性和【连续性】。 35.●怀特认为,政府的行政效率从根本上来说是以行政组织中【责任】与【权力】的适当分配为基础的。 36.●怀特早在20世纪20年代便从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客观社会环境】以及【科技环境】等诸方面对行政环境之于行政管理的重要影响作了较为深入、系统的探讨。 37.●怀特指出,端正官纪应从【直接】和【间接】两个 方面进行,这两个途径要相互补充,灵活运用。 38.●怀特作为西方行政学的奠基人,尤其擅长【人事行 政】问题的研究。他坚信行政管理存在着一些具有【普适性】 的理论原则。 39.●霍哲强调,最高管理层应在对组织文化的评估和变 革中扮演关键性角色,必须把【官僚组织】文化改变成为【创 新性和支持性】文化。 40.●霍哲认为,绩效可以分为三个不同层次:个人的、 【团体的】及【组织的】。 41.●霍哲主张,评估政府的目的在于【改进服务】,让 政府对【公民的需求】更负责任。 42.●进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行政学理论无 论是在广度上还是在深度上都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并且终出 现了由传统意义上的【公共行政】向现代意义上的【公共管理】 转型的发展趋势。 43.●亏得将准备实施备选方案这一过程使用的方法叫 “【执行分析】”。 44.●奎德认为,政策分析的本质不仅是要考虑【应该怎 么办】,而且更要首先考虑【应该干什么】。 45.●奎德认为,政策分析是在【运筹学】和【系统分析】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46.●扩大职责范围、权力下放、【分散责任】和【群众 参与管理】,是麦格雷戈认为在组织中实施贯彻执行Y理论的 几种具体方法。 47.●里格斯基于对不同社会形态国家的社会经济结构 及文化、历史与公共行政之间的相互影响进行【比较研究】, 进而创立了【行政生态学】这个重要的行政学分支学科。 48.●里格斯提出的过渡社会(发展中国家)公共行政的 三个基本特点是【异质性】、形式主义、【重叠性】。 49.●里格斯在《行政生态学》中以【泰国】作为融合型 行政模式的典型代表,以【菲律宾】作为棱柱型行政模式的典 型代表 50.林德布洛姆对渐进分析的层次进行了划分,即划分为 简单的渐进分析、【断续的渐进分析】和【策略分析】三个层 次。 51.●林德布洛姆认为,政策分析之所以不能进行理性化 的周密分析,而要采用渐进分析,是因为决策与政策的制定必 然要受到政治、【技术】和【现行计划】的制约。 52.●麦格雷戈的人事管理理论主要变现为他基于对传 统X理论内核的扬弃而提出的以注重发挥人的才干和热情、重 视【人的行为】、尊重【人格】为特征的Y理论。 53.●麦格雷戈在《企业的人性方面》中把Y理论叫做 “【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结合”。 54.●目标管理这一概念最初是由德鲁克在《管理的实 践》一书中作为一种新管理方法提出来的,其宗旨是用【自我 控制的管理】代替【压制的管理】。 55.●所谓公共选择是指【非市场】的集体选择,实际上 就是【政府选择】。 56.●泰勒认为,规模较大的企业不能只依据【职能原则 和管理,而必须应用例外原则。 57.●泰勒所谓的第一流的工人是【适合于其工作】而又 【愿意努力干】的人。 58.●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方法论主张应该运用【历史】 方法和【比较】方法对不同政府所共有的行政管理规律进行研 究。 59.●威尔逊的政治与行政二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 都认同行政管理的完善取决于从行政公务中积极排除【政治 性】因素。 60.●威尔逊认为,在行政管理活动中,【公共舆论】将 其权威性评判家的作用。 61.●威尔逊在《行政学研究》一文中从行政学【研究的 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 作了明确界定。 62.●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泰勒主张明确划分【计划职 能】与【执行职能】,改变传统的经验工作方法。 63.●韦伯认为,尽管社会组织在不同发展时期具有不同 的性质和特质,但【权威】和【控制】是各类社会组织都不可 或缺的要素之一。 64.●韦伯是最早对社会生活中的组织现象进行系统研 究的学者之一,因此,有人把韦伯称作【组织理论之父】。 65.●沃尔多把组织理论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 是传统组织理论时期,第二阶段称之为【新传统组织理论】时 期,最后一个阶段称之为【现代组织理论】时期。 66.●沃尔多说,在公共行政领域,除了【案例研究方法】, 上很少有什么其他探讨公共政策的方法。 67.●沃尔多在公共行政领域除了是一个【创造者】之外 他还更多的是一个【评论家】。因此,他所起的作用与其他行 政学家有所不同。 68.●西蒙的【有限理性】决策模式和林德布洛姆的【渐 进决策】模式都是从实证角度对立性决策模式做了分析和评 论。 69.●西蒙对西方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基于 对行政学所谓“正统”研究方法的批判而提出的【行为主义】 行政学说。 70.●新公共服务理论是美国著名行政学家【罗伯特.登 哈特】基于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反思,特别是针对企业家 政府理论缺陷的批判而建立的一种新的行政学理论。 71.●新公共行政学派鲜明主张社会科学家应该仪器专 业知识和才能从事价值判断,他们强调【批判理论】、道德哲 学对行政学研究的意义。因此,他们推崇后逻辑实证主义哲学 的思辨方法,将【价值理论】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 72.●行政管理”是英文“Public Administration”一 词的汉译,传统上亦称【公共行政】或公共行政管理,也译为 【公共管理】 73.行政生态学是以【行政现象】、行政行为与【行政环 境】之间相互关系为研究对象。 74.●以西蒙为代表的当代西方主义学派政治学者的重 要方法论主张之一就是提出【新的概念】工具去从事研究。 75.●在巴纳德看来,所谓组织平衡实质上就是【贡献】 与【诱因】的平衡,它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 76.●在德鲁克看来,政府机构是“用经济活动所得的盈 余来支付的【服务性设施】”,其管理的母的在于“【出色的服 务】”。 77.●在方法上,渐进决策模式注重事物变化量的积累, 以量变导致质变;它强调在进行改变时维持【社会】和【组织】 的稳定,因而主张【不间断】的修改,而不是引起动荡的变革, 逐步对政策加以修改冰锥中改变政策。 78.●在公共行政领域,对效率的解释大致可分为两种基 本类型,即【机械性效率】与【社会性效率】。 79.●在古利克看来,在一个多元化社会中的【民主制】 政府优于【集权制】政府,因为前者能够产生新思想,具有自 由批评的矫正效应并要求老百姓对最终结果做出评价。 80.●在科学管理运动兴起后……例如,莱芬韦尔就把科 学管理的原则运用于【机关办公室管理】;库克也曾将科学管 理运用到【教育和市政机构】;而怀特则用科学管理理论研究 政府行政管理。 81.●在奎德看来,与政策分析密切相关的政治因素主要 变现在【政治可行性】与【谁是真正的委托人】两个方面。 82.●在行政学研究中,西蒙是以【事实】与【价值】的 区别为其方法论的出发点。区分这两种因素的理论依据是逻辑 实证主义学派的知识理论。 83.●正是法默尔选择的哲学【认识论】高度才使得其理 论对于公共行政尤其是行政理论的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方法 论】意义。 84.●自20世纪70 年代至80年代,美国政府部门广泛 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运动,倡导政府部门积极寻求【满足 公众】的基本需求,尽力追求产品与服务品质,并通过不断发 展的组织体系与能力稳步改进服务品质。 85.●综观古利克的整个行政学思想,我们不难发现它明 显具有【一体化】和【实践性】的特征。 86.●作为一位与泰勒处在同时代的法国管理学家,法约 尔没有像泰勒那样去果度关注作业现场的操作效率问题,而是 试图寻求一种更广泛适用性的“【一般管理】”

西方管理理论复习题

西方管理理论研究》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管理科学学派对管理的看法是什么?答:管理科学学派认为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就是用数学符号和公式来表达计划、组织、控制、决策等合乎逻辑的程序,求出最优解答,以达到企业的目标。 2、第一代管理理论包括哪些理论,重点解决什么问题? 答:第一代管理理论暨古典管理理论,它包括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和韦伯的行政组织理论,重点解决的任务指派+制度管理,以“效率”为价值导向。 3、解释“经济人”假设及以此为前提应采取的管理方式。 答:经济人假设是指:当一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面临若干不同的选择机会时,他总是倾向于选择能给自己带来更大经济利益的那种机会,即总是追求最大的利益。以此为前提应采取的管理方式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政策。 4、为什么将西方管理理论的孕育产生阶段划定在18-19 世纪? 答:18—19 世纪虽然一些经济学家提出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管理思想,但在这一时期管理尚未形成专门的科学,在实际中还基本上是一种手工作坊式的管理经验。因此,我们把西方管理理论的孕育产生阶段划定在18—19 世纪。 5、如何理解科学管理理论“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的基本思想? 答:①管理的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②科学管理的精髓在于劳资双方的密切合作,目的在于雇主和雇员实现最大限度的富裕;③一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应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要用科学知识代替个人经验。 6、德鲁克提出的管理的任务。 答:①设定组织机构的特定目标和使命;②确保工作富有生产力,并且使员工有所成就,产生效益;③管理组织机构产生的社会影响和应承担的社会责任。 7、简述韦伯组织理论关于组织类型及其权力基础的观点。 答:组织类型包括神秘型组织、传统型组织、合理化合法化组织。理想的组织应以合理合法权力为基础,只有法定权力才能作为行政组织体系的基础,这样才能有效地维系组织的连续和目标的达成。

丁煌《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精要》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 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圣才出品】

第1章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1.1复习笔记 一、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 1.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 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尤其是来自德国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思想的影响。 2.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主要源自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反动。民主主义者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而先前适应早期简单社会生活的政府体制变得越来越不能胜任这一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正是在这种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日益激化以及反映中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社会条件下,威尔逊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公共行政管理科学。 二、威尔逊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在威尔逊所处时代之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对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系统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谁也没有从作为政府科学的一个分支的角度来系统地撰写过行政学著作。

到了威尔逊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了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多,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而且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公共行政管理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以及公共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和时代生活所提出的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当时“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迫切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 2.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目标和任务 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的是什么任务,其次要弄清楚政府怎样才能够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尽可能少的金钱或人力上的消耗来完成这些专门的任务。威尔逊从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起点和具体研究内容两个方面对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和任务作了明确的界定。 (1)威尔逊认为行政学研究首先要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承担什么职能任务,行政学应该以行政职能作为其研究的起点。 (2)再次就是要研究政府用什么方式方法进行管理,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完成任务,这些构成了行政学各个部分的具体研究内容。 (3)威尔逊特别强调,作为一门科学,行政学的研究不能限于“纯粹技术细节的那种单调内容之上”,而应对行政管理的各个方面开展理论研究,使行政学的理论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形成“行政管理比较高深的理论”。 3.公共行政管理的实质 威尔逊对公共行政管理的本质主要是通过将其与政治和宪政制度等概念进行比较而揭示的。 (1)行政管理是政府工作中极为显著的一部分,它是行动中的政府;它是政府的执行,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作业

《公共管理理论研究》作业 一、市场经济国家中的政府职能与政府能力的关系? 答:政府职能,亦称行政职能,简单的说,就是一个社会的行政体系在整个社会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发挥的作用。政府职能反映着公共行政的基本内容和活动方向,是公共行政的本质表现。 政府职能与政府能力是两个关系至为密切的概念。政府职能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国家和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管理时应承担的职责和所具有的功能。它涉及的是政府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的问题;而政府能力则指政府实际能够履行这种职责和功能的程度,它要解决的是政府如何去做、何时做、通过什么方式去做的问题。可见,政府职能框定了政府能力的基本内容和发展方向;政府能力的大小强弱则决定了政府职能的实现程度。二者互为条件、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政府职能相对拓展的当今,政府能力及其提升,对于提高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水平,有效地履行其职能,进而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一) 政府职能对政府能力的影响长期以来,政府职能错位(政府管了不是自己管的事) 、越位(政府管了不该管的事) 和缺位(该管的事没人管) 现象严重,导致一系列问题,尤其是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给政府能力提升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一是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降低政府管理效力政府职能范围与政府效力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必然导致严重的管理失误、管理不力。二是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削弱社会管理能力政府职能的无限扩张导致社会对政府的高度依赖。 (二) 政府能力对政府职能的影响行政权力与政府能力之间的影响和作用是相互的。政府能力是政府职能得以实现的保障,如果政府能力欠缺,势必影响到政府职能的实现。随着政府能力的增强,政府职能将进一步规范和合理。政府职能的转变与重构

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论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摘要: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传统行政历史的国家而言仅仅靠传统的思维定式、管理方式来控制或减少政府管理的不科学性来降低行政成本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只有借鉴国外新行政管理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构建具有国际行政管理先进水平的约束机制,才能促进我国行政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分析了西方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 启示自1887年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00多年来,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研究西方行政理论变革,笔者认为,对我国进一步搞好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阐释 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

分法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当时政党分肥制和日益扩大的行政机构运作效率低下问题。而此时企业组织由于运用科学管理,重视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自然成为行政组织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作为他所提倡的新型公共行政研究的一部分,威尔逊提出,应该用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威尔逊认为,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应该以私有经济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也是对工业革命前期社会的反映,韦伯认为官僚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旨在执行某些功能,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2.新公共行政理论阐释 新公共行政理论来源于针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存在问题的探讨。1968年在塞拉丘斯大学米诺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其目的是让公共行政领域中最有前途的年轻学者走到一起来讨论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因此隐含了一种意味,即讨论他们的研究会与该领域成名学者的方法有何不同,后来他们提交的论文和评论被结集出版,命名为《走向新公共行政》。它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关注意义和价值,着重建立规范理论,以期促使未来的人类社会放射出一线曙光。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满足受益者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要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更要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公共行政要关注和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阐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