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一部分:

一.什么是政治行政二分法?

1、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也就是“政治”和“行政”。

2、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可能象政府职能分工一样明晰,因此“政治”与“行政”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调适。

3、行政更多地表现为一些事务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事务。

4、行政官员对于民选官员负责并执行民选官员的意志。在价值上要保持中立。行政应该以追求效率为前提。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政府、军队、宗教团体以及早期的企业都采用的是这种组织形态,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

特征:1、合理的分工:每个组织的成员都有严格的职责和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利体系:权利与等级一致,形成一个指挥链条。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工作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决定和明日以正规文书的形式下达。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个人的情感影响他们的客观、合理性,并

且会产生裙带关系。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官僚组织必须

为成员提供组织培训,增加成员的处理事务能力。

7、合理合法的行政制度:官僚制组织的人事行政具有以下特点。三.泰勒,什么叫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办事;和谐,而不是合作;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以最大限度的产出,取代有限的产出,每人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获得最大的成功,就是用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代替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以加强劳动力成本控制.工作主要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及工作分析来达到这一目标.

四.法约尔,什么是一般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五.怀特,行政环境的概念?

行政环境: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是行政活动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是行政活动施加影响的对象。

六.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论产生背景?

(一)自由放任的政府遭遇现代化难题。1、私人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2、政治腐败蚕食公共利益。3、公共服务需求迅速增长。

(二)欧洲公共行政管理思想的影响。德国行政学家斯坦因对政治与行政做了初步划分,认为宪政国家有组织的意志,行政则是依据意志的活动;宪政不包括行政,其最大机能是对行政予以限制与秩序。但无行政的活动,宪政的权力就不完备。行政的内容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不研究行政行为的特殊规律。

第二部分:

一.1、西蒙,管理理论的内容?

二.西蒙行政学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谚语:对传统行政学理论的批判

(1)传统的行政原则并非科学原则,而是行政谚语;

(2)行政学必须在研究方法上寻找新的途径,只有提出新的研究方法才能建立真正的行政原则;

(二)、行政学研究方法论

(1)事实与价值的区分

A、理论的区分:

–价值命题是关于偏好的表达,应然问题,规范性陈述,;

–事实命题是关于客观世界上可观察的事物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是然问题,描述性陈述;

B、实践的辨别

–之一:手段与目的的区别;

–之二:可供选择的行为与行为的后果的区别;

C、以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来区分政策问题与行政问题,从而界定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

–政策问题:价值因素居重;

–行政问题:事实居重;

(2)操作定义:

凡用于科学研究的名词定义必须是操作性的,即名词的定义是与实证观察的事实和情况相一致的;

•法定权威的操作定义:

•心理权威的操作定义:

(3)概念工具:

•行政学研究首先要建立的是一系列的概念,作为建立这一学科的理论和原则的工具;

•分析单位:复杂的整体现象包含了各种具体的特殊的层次,每一个层次都有一些基本的分析单位,一个分析单位也就是一个概念;

•西蒙在行政行为的研究上即是以“决策”为基本概念;

–“ 决定” 是分析的基本单位,

–“ 决定前提” 是最小的分析单位;

–“ 决策” 是目前行政行为研究上最流行的概念工具;

(三)、行政决策论

1、行政学研究应以决策研究作为重点

•决策理论的目的即在于为行政学构造一个概念框架体系;

•以决策行为去研究行政的理由:

–传统行政学讨论都只注意“ 执行” ,即“ 行动” 和“ 做” ,而不注意“ 行动” 或做之前的“ 决策” ;

–组织中的操作人员非操作人员对组织目标的实现都很重要,都需要做决策;–传统行政学对组织的说明过于简化、肤浅而且不切合实际,过分重视权力因素而忽略其他同样重要的因素,而对一个组织状况科学恰当的描述,应是对组织中每一个人做什么以及做决策受到何种影响的描述;

–所谓好的或正确的行政行为在本质上就是指有效率的行政行为,而决定效率程

度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看行政组织每一个人决策的理性程度;

–决策(行政)程序对于完成行政工作十分重要;

2、有限理性与决策准则

(1)、理性的含义:

–理性的一般含义:指非感情的一种计算、思考的心智方法。

–西蒙的理性:用“理性”一词来指一种决策行为方式,即“理性“的决策;

(2)、西蒙的有限理性——行政人假设

a, 传统的客观理性——经济人假设:

•经济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理性原则:多方案、明确的结果、充分的信息、确定的偏好顺序;

b, 西蒙对客观理性的反驳:

•知识的不完备性,预见未来的困难性以及备选行为范围的有限性,决定了“客观理性”在实际行动中是不存在的;

c, 有限理性与行政人(管理人)假设

•人类行为是介于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

•应以以”有限理性“为基础的”行政人“取代”经济人“;

•行政人是心理人(有个人的目的、动机、怪癖)与经济人两者的结合,具有有限理性;

(3)、西蒙的行政决策准则:令人满意原则

–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行政人,因此,应该用”令人满意的“准则取代”最优化“准则;

–令人满意的准则:在决策时决定一套标准用来说明什么是令人满意的最低程度的备选方案,如果拟选用的备选方案满足了或者超过了所有这些标准,那么这个方案就是令人满意的。

–当按照原定标准寻找不到任何令人满意的备选方案时,就有必要考虑改变原定的

三.标准;

3、行政决策过程

(1 )、关于决策的含义:

广义的理解:管理就是决策;包含了决定前的调查分析,作决定以及决定作出后的评价等一系列过程;

(2 )、决策过程的四个阶段:

a. 情报阶段:探查环境,寻求决策条件;

b. 设计活动:设计、制定和分析可能采取的备选行动方案;

c. 抉择活动:从可供选择的备选方案中选出一个适用的行动方案;

d. 审查活动:对已经作出的抉择进行评价;

4、决策的类型与技术:

(1)、决策类型:

A、程序化决策:用于处理重复出现的例行活动;

B、非程序化决策:处理非重复出现不能以常规处之而又比较重要的非例行问题;(2)决策技术:

A、程序化决策技术:

•传统的:习惯、及标准化操作程序;

•现代的:数学工具、电子计算机技术

B 、非程序决策技术:

•传统的:判断(经验、直觉和洞察力)、创造性和有条理的思考、培训;

•现代的:探索式解题技术的应用(决策者培训、探索式计算机程序的编制);(四)行政组织理论——对巴纳德组织理论的深化和完善

1、关于组织平衡问题的探讨

(1 )个人参加组织的三个基础:

–因组织目标实现而直接得到的个人报偿;

–与组织规模及其增长紧密相关的、由组织提供的个人诱因;

–与组织规模及其增长无关的、由组织提供的个人诱因;

(2 )只有能维持贡献对诱因的正差额或至少能维持两者的平衡,个人才能通过组织实现其个人目标,组织也才能继续存在;

2、对组织影响力的探讨

•组织成员的决策会受组织影响,有五种影响力:

(1)权威:

•权威:一种能够用来作出指导他人行动之决定的力量

•权威关系:是上级与下线两个个人之间的关系,

•权威的运用对组织有三种作用:

(2)沟通:

①沟通:是组织中某一成员将某些决定前提传达给另一组织成员。

②沟通的重要性:无沟通则组织就不有影响组织成员的决定;

③沟通的双向性:一方面是将命令、资料、意见等信息传达到决策中心;另一方面是决策中心传达到组织各方面;

④沟通程序(方向):上行、平行、下行

⑤沟通的种类:

–正式沟通:组织有意建立的沟通系统;

–非正式沟通:由组织中各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沟通系统;

(3)训练

①训练的目的:旨在使组织成员自行做出满意决策;

②训练的种类:职前训练、在职训练

③训练对决策的影响作用:决策时可给予受训多的人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并减少上级的监督;

(4)效率准则

①含义:个人应基于效率准则作决策,即达到一定成果应选择机会成本最低的行动;

②与理性准则的关系:

–理性准则:要全盘考虑可能的行动,可能的结果以及整个价值体系;

–效率准则:将复杂现象予以简化后的决策依据,是在决策上接近理性准则的方法,是在简化决策情况下求最大成果;

(5)组织认同(组织忠诚)

①含义:指个人以组织价值代替个人价值作为他决策时的指标(决策时以决策对组织产生何种结果来衡量)。

②种类:一是对组织目的的认同,若目的改变,则不再认同;二是对组织本身的认同,即对组织存在、延续、发展的认同,只要组织存在,不论其从事何目的,均可维持其认同。

③功能:是为实现组织目标之所必须。因为个人只有在认同组织或组织单位的目标时,才有可能作出合理或有效的决策。

④可能造成的困难:目标冲突。个人决策时以该组织单位的价值(目标)为决策依据,当小单位的价值与大单位的价值发生冲突时,会导致行政组织的困难,即目标冲突。

3、对组织设计问题的探讨

(1)关于组织的结构形态

A、要建立或改变组织目标,得到组织的目标体系;;

B、组织应设计成层级结构:上层(非程序化决策层)、中层(程序化决策层)、下层(基本作业层);

(2)组织的专业分工

A、分工方法与目的:整个决策系统可分成若干彼此相对独立的决策子系统,以分散决策;

B、分工的原则:从信息处理的角度进行,尽量减少子系统之间的依赖性;(3)组织的工作重心

A、应把组织有限的信息处理能力放在重要的决策任务上;

B、“控制注意力原则”:有效地利用组织的“注意力资源”,

–合理设计组织边界(分界面),使之有选择的注意和吸收那些为组织的长期战略决策所必须的信息;

–组织的上层机构必须设计如何安排议事日程的规则,用来区分紧迫的决策任务与期限较为灵活的决策任务;

(4)组织的权力配置:合理集权与分权

A、集权的利弊:

•利:a.保证各种作业活动的协调;

b.利于发挥决策才能;

c.利于明确责任;

d.利于克服门户之见;

•弊:a.决策者负担过重,无法集中时间和精力考虑重要决策问题;

b.易于导致决策过程重复,下级人员无所作为;

c.易于导致信息沟通网络的扩张和繁忙进而造成决策费用增加;

d.易于造成” 下情不上达“ 致使决策脱离实际;

B、分权的必要性与适当性:

•个人认识能力有限,有必要让各单位和各级管理人员参加重大决策;

•分权要适当:不能绝对分权,因为业务组织活动是集团活动,要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必须有一定的集中协调机制;

(5)观点归纳:

A、应把组织的整体结构设计成层级结构;

B、必须注意组织结构纵横两个方面的专业化分工,认真设计有关的信息沟通网络;

C、必须应用“控制注意力”原则,有效地利用组织的“注意力资源”,把管理者亲自处理的决策任务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使工作任务适合管理者有限的时间和精力;

D、应当正确地处理好集权与分权的关系,要根据实际情况把一部分容易受“门户之见”影响的决策集中起来,交给一个适合的特定部门或单位制定,而对于基

层情况不易上达的某些具体决策工作则应交给基层或中层机构制定。

决策理论学派代表人物西蒙,认为决策贯彻管理的全过程,管理就是决策,组织就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综观其著作,除上述观点为组织方面的外,其余主要是发展了决策的科学方法体系。

2、什么是事实,什么是价值,关系,如何鉴定?

事实命题是关于客观世界中可观察的事物及其运作方式的陈述;可以证明是真是假,能够证明在这个世界上是否实际上存在或发生所陈述的情形;一个事实命题是否正确,取决于它与事实是否相符,即基于实证的、客观的真实性。

价值命题是关于偏好的表述;即宣告某种特定的情形是“应该如此”,“所期望的”,描述的是应然状态,这种命题无客观是非,不能以经验或推理证明其正确性;而一个价值命题正确与否,则是基于人的专断,即基于人的主观价值。

二.什么叫帕金森定律?

组织机构所完成的工作与工作人员的多少这两者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管理层次的增加也与工作本身无关,他认为,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是由一个规律性的动机所导致的,亦即“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

三.沃尔多的综合折中行政观的主要内容,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沃尔多行政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对传统行政学的评论

1、分析归纳了传统行政学的一般特点:

(1)坚守政治-行政两分法;

(2)一般管理取向;

(3)通过科学分析来寻找一般原则;

(4)强调行政活动的集权化;

(5)对“民主”价值的基本承诺;

2、分析了传统行政学的思想框架与哲学基础:

(1)传统行政学的价值取向在于“有效地接受并支持现在的政治秩序”(个人主义、实利主义、平等等等)

(2)传统行政学的思想框架包括:民主使命感、信赖基本规律、信奉进步论与循序渐进论、相信能够据以成立“民主统治阶级”的专门知识;

(3)传统行政学的哲学基础包括: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与实证主义。

3、对韦伯官僚制理论的评论

充分肯定官僚制理论,认为韦伯对官僚制的阐述与其所时代很合拍。

4、对传统行政学的批判:

(1)政治行政两分法是不恰当不可取的(不能解决民主制与官僚制的冲突,不能解决价值问题);

(2)范式批判:其理性主义倾向过分强调组织之间的共性或所谓的原则;(3)批评传统行政学家的“ 科学” 主张:怀疑发展一门行政科学的可能性,但科学思想仍然是有益和必要的

(4 )反对传统行政学家过于重视效率的做法;

(二)、沃尔多对当代公共行政学的评论与看法

1、分析了组织理论发展的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的组织理论;

第二阶段:新传统组织理论;

第三阶段:现代组织理论(决策理论、人本主义观、科学管理说);

2、对比较公共行政的评论;

比较公共行政学所运用的理论模型与实地研究证据之间尚存在距离,其前途有待于实现;

3、对公共政策的评论;

公共政策中的案例研究方法对于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具有潜在的用途,但却不是唯一的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的手段;

4、对新公共行政学的评论;

•虽然新公共行政学的反组织的态度有一定道理,但也是不公正、不合逻辑与不现实的,因为多数创新的技术与方法都是在官僚制组织中产生的,它曾经也处在一个变革的时代;

•新公共行政学尚未出现任何新的综合性思想可以取代传统的思想;

(三)、沃尔多本人的公共行政研究领域

1、历史与公共行政:

从历史中寻找“洞见、假设、与科学结论”

2、官僚制与民主:

官僚制与民主的冲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心问题;(官僚制与民主确有一些相抵触的特点:等级制与平等,纪律监督与自由,等等);但两者并非完全不相容:两者之间应该寻求融合(如建立在能力与专长之上的普遍标准与机会)

3、公共行政与政治

•政治与行政不是可以分离的领域,而是相关领域甚至统一领域;

•应该将经济理性、政治理性以及社会理性的概念同正在发挥重要作用的“公共利益”概念结合起来,以免使公共行政失去道德意味并进而退化成纯粹的“政府行政”;

4、道德与公共行政

•公共行政不应该为了寻求效率而只关心技术与科学问题而回避价值和道德问题•公共行政既是一种伦理道德也是一种意识形态;

•行政理论必须包含道德学说,自觉研究价值观并用之指引经验研究的方向;5、逻辑实证主义与公共行政

•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只能是逻辑上的,实践中两者紧密相连,而逻辑实证主义却将价值问题置之不顾,因为不是一种很有用的分析方法;

•逻辑实证主义导致了一种不成熟的技术取向:即把公共行政视为实现外部界定目标的一种工具,放弃了人类经验领域(审美、道德和形而上学)进而让“理性”为“非理性服务”;

•因此,需要对价值观念进行自我认识与批评,应在“科学性”与“规范性”之间达到一种妥协;

6、科学与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之科学性的怀疑

(1)若就狭义的“科学”概念而言,他不相信存在或可能存在一门公共行政科学;狭义科学观:科学是为“ 经验… 实在‟ 同假设和定律… 安排‟ 在一起的高度抽象的系统化概念以及按照规定的方法论原则获得的合法化知识” );

(2)广义上:包括公共行政在内的社会科学都具有科学性;

广义科学观:科学只不过是导致“ 对具体变化进行控制” 的知识而已)。

7、公共行政:学科、专业和事业

(1)学科地位:一门应用科学;

①与政治学的关系:不仅仅是政治学的子学科(因为政治学未能为公共行政提供一种认识和培育环境)

②与管理学的关系:不应归属于“ 一般” 管理学派:因为行政的价值观以及行政的技术和方法都不能普遍化,它需要一种特异的技术和有特色的哲学)

(2)一种专业:公共行政应该由一个学科发展成为在大学拥有一个独立的专业学院的专业。

(3)一种事业:一种包括许多方面的思想、观点和方法论的事业,具体折衷性、实验性与开放性。

8、公共行政与未来

•公共行政应该探讨由于未来社会变更所引出的一系列的问题:如更少官僚制色彩,更具国际性的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风格;

•由此,公共行政必须变革与转型:公共行政的决策必然会是一个由政策判断、工具判断、法律判断和道德判断组成的联合体,具有多元论的特点(哲学、学科、方法论上);

两种方案

(1)集权主义的方案:

将政府完全一体化并占据支配地位,公共道德与私人道德加以调和;

(2)无政府主义的方案:更为可取

•多重性特点:包含分散的、复杂的经济-社会-政治制度,这些制度对公共道德的理解是多元(歧义)的,

•主权国家被解散而且其明显垂直型权威结构被复杂的、契约性的、非正式的水平关系所取代。

第三部分

一、里格斯的的行政生态学理论

里格行政生态学说的主要内容

(一)行政生态观:

1、行政生态方法的必要性:

①―在现代过渡社会里,一直有一种建立正式的政治行政制度的趋势,但这些制度却仍然只是一些形式主义的制度。有效的行为绝大部分仍取决于传统的结构和压力,如家族、宗教以及一些继续存在的社会和经济领域。因此,只有以生态学的观点——亦即从非行政的因素去观察,才能了解这些国家的政治与行政‖。

②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公共行政,不应该仅仅局限于行政系统本身,而应跳出行政系统,从社会这个大系统来考察,即考察一个行政与该国社会环境的关系;

2、行政生态学的含义:研究―自然以及人类文化环境与公共政策运行之间的相互影响情形‖的一门行政学分支学科;

3、行政生态学的研究范围:

•探讨各国所特有的社会文化及历史等诸因素是如何影响并塑造该国的公共行政;

•研究各国的公共行政又如何影响该国的社会变迁与发展;

(二)与三种基本社会形态相对应的三种行政模式

1、农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融合型行政模式

特点:(1 )以农业生产力为经济基础;

(2 )土地的分配与管理是政府的最重要事务;

(3 )官僚的职位重于行政政策;

(4 )家族与亲族主义的行政风范;

(5 )世卿世禄制度;

(6 )政治与行政不分,权力来源于君主,行政官吏在政治经济上都是特权阶层;(7 )政府与民众沟通少,同一阶级间交往也受空间限制;

(8 )行政活动以地域或土地为基础,行政的主要问题是维持行政的一致和统一。

2、工业社会的行政模式——衍射型行政模式

特点:(1 )自由经济或前苏联式的管制经济为经济基础;

(2 )民众与政府关系密切,有影响政府决策的渠道;

(3 )平等主义的行政风范,成就导向与对事不对人的原则;

(4 )高度的社会流动,发达的沟通渠道;

(5 )政府职能明确,各行政机构分工精细,各司其职,讲求行政效率与科学性;(6 )行政的主要问题是谋求专业化基础上的协调与统一;

3、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棱柱型行政模式

过渡社会的行政模式既具有农业社会行政模式的一些特征,又具有工业社会行政模式的一些特征,明显带有新旧并存的特点。尽管行政行为已经逐渐与其他社会行为分化开来,但是却尚未完全分化;尽管专业化的行政机构已经设立,但是他们还不能正常运作,其功能还很有限。

–一个社会在同一时间里,同时存在着不同的制度、行为与观点,而多元社会、多

元经济、多元价值导致公共行政的多元性也即异质性特点;

(2)重叠性:

–指行政机构的重叠现象,即行政机构不一定产生其应当功能,

–行政行为往往受非行政标准所主宰,而非由行政标准决定;

–行政任务往往由非行政机构来完成;

(3)形式主义:指政府所制定的政策和法令不能付诸实施,形同虚设,徒有虚名。

危害:•造成行政权威合法性危机;

•损害行政行为的效率和品质;

•行政政治化;

•成就取向有限,专为文凭而考试;

(三)对五种行政生态要素的分析

1、经济要素与公共行政

(1)―市场—企业‖结构及其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价值规律与市场原则:等价交换,功利、理性,契约自由,专业化,职业化,公开,竞争这一切都影响着公共行政;

(2)互惠—重配结构及其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互惠:纳贡,以物易物,互补不足;由政治权威进行经济分配,在互中完成社会财富的重配

对行政的影响:一元结构:不能清楚地划分政治制度行政制度;

(3)―集市—有限市场‖结构及其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有限的市场经济——价格不可决:社会经济并未完全商品化,仍受政治、宗教以及个人地位等因素的影响,

对公共行政的影响:在确定行政职务、荣誉、薪水时,市场、身份同时在起作用;

2、社会因素及其公共行政的影响

(1)工业社会中,代表着不同社会利益的各种功能性社团对行政的影响很大;社区:汇聚和表达问题,确认问题及其优先顺序,拟定政策,执行政策

(2)传统与过渡社会中,家庭对行政影响很大;

行政行为常为显赫家庭所左右,受其制约,家族利益远比公共利益优先,导致裙带之风,结党营私,行政封闭效率低下;

3、沟通网络与公共行政

•沟通网络:社会文化水平、使用语言的状况,社会舆论的力量,以及通讯和交通的状况等使整个社会相互沟通的手段。

•动员:指全社会的人口参加庞大的沟通网络的程度;

•同化:指社会普通民众和精英分子共享同一符号,认同于同一基本价值与目标的

程度;

•一元化社会:高度动员与同化的社会;利于行政与公众间的沟通

•多元化社会:低度动员与同化社会;不利于行政与公众间的沟通;

–限制行政机关对于公众利益的聚合与表达范围;会抵消加强政府责任和对公意尊重的努力;妨害政府制定政策、执行法令的功能;

4、符号系统与公共行政

指包括政治神话、政治准则、政治法典在内的的一整套政治符号系统;

①政治神话:指“用以表明主权的最后源泉、人之天性与命运、人的权利义务及主要关系等方面的信念。

②政治准则:指一套决定政府结构以及统治者的选择方式及其应承担的职责等方面的规则;

③政治法典:指将”政治准则“进一步具体化、规范化的各种法律制度;

对公共行政的影响:由符号系统所提供的”共同意识“是形成行政权威所不可缺少的东西。

5、政治构架与公共行政

政治与行政是两种不同的政府功能,这两种功能之间存在着一种“ 功能依存关系”

(1)传统社会中政治构架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A、政治权力与行政权力合而为一:官僚政治:政客与官僚之间无明确区分,专横独断,为所欲为

B、公共权力幅度有限,行政效率低下;

(2)现代社会中政治构架对公共行政的影响:

行政从属于政治,受非官僚权力的制约,行政效率较高;

贡献性与意义:

(1)研究方法上创新:

–比较(国别,制度)的方法;

–生态的方法

(2)提出的三种行政模式具有一定的解释性;

(3)提出的五种行政生态因素奠定了行政环境分析的大体框架;

(4)意义: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公共行政现象及其问题;其注重行政环境分析的观点为我们提出一条不同以往的解决行政问题的思路:即可从改变外部环境入手解释行政问题

彼得原理定义P 255(见书上)

“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组织中的工作是由组织中的那些尚末被提升到其无力胜任的那一级职位的组织成员来从事和完成的

阶层界线分明的典型金字塔结构,较之无层级或平均主义的等级制度更为有效,因为将有更多的人未能被提升到他们所无力胜任的层级。

智能才能测验将导致被测者更早被提升,因而未必能够促进工作效率

―一事成功诸事不顺‖,当人被提升到其不能胜任的职位时(即为成功),则容易导致其身体失调与精神不安(诸事不顺)。

组织中等级层次的增加确是为了追求效率,但已被提升到无力胜任位置的人却通常把任命最多的组织成员作为提高效率的最后方法。

德罗尔的政策科学理论定义P263

政策科学或,政策研究是融合了管理科学、行为科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知识的一门全新的跨学科研究领域其“核心是把政策制定作为研究和改进的对象,包括政策制定的一般过程以及具体的政策问题和领域。

弗雷德里克森,新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内容或观点

1、对传统公共行政学―效率至上‖观的反思与批判;

(1)两种效率观:

①机械性效率:指可以用具体数字来表示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强调以最少投入获得最大产出;(技术效率、生产效率)

②社会效率:指以社会价值观念为目标,规范地予以衡量的效率,即机械效率必须与公共利益、个人价值、平等自由等价值目标结合起来才有意义。

(2)传统行政学所持的是一种机械性效率观,这种效率观是无意义无价值的:①传统公共行政学将效率作为基本价值的效率至上观造成了组织成员与服务对象之间的疏远与隔离,使组织失去了应该表现出的社会价值与责任;

②传统行政学所强调的旨在促进机械效率的某些行政原则(层级制、指挥统一等),正面临着发展的困境,缺乏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③传统行政学的效率至上观促使以机械性效率为标准来评估公共行政服务的绩效(专注于成本利益分析),导致了总体上的无效率;

④传统公共行政学过于迷信效率,造成了长远性的效率缺乏,在公共问题的解决上无能为力并且造成了更多问题(如社会差距加大,进一步的不公平不平等);结论:传统行政学所强调的经济与效率目标,决不是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更不是惟一的价值准则和终极目标;

2、新公共行政学对社会公平价值观的提倡

(1)新公共行政学的社会公平观:

•以罗尔斯的“公平正义”观作为理论依据;公平的自由、公平的参与原则;

公平的自由高于一切:言论、机会、结社等自由;

当公平的自由在原则在由宪法规定的政治程序中得到运用时,就成为公平的参与原则:所有公民都拥有公平权利参与立宪过程,决定立宪结果,参与政治事务;•社会公平:

①意味着对包括组织设计和管理形态在内的一系列价值取向的选择;

②强调政府提供服务的平等性;

③强调公共管理者在决策和组织推行过程中的责任与义务;

④强调公共管理的变革;

⑤强调对公众要求做出积极回应而不是以追求行政组织自身需要满足为目的;(2)新公共行政学期待将“社会公平”价值全面运用于现代公共行政实践,赋予公共行政以伦理内容,以其指导行政官员的行为:

•行政官员及其组织行为应保障公民基本平等自由权的实现;

•有责任和义务为最少受惠者平等获得公共服务作出各种努力;

(3)期待建立一种新型的“民主行政”

•政治的民主必须实实在在的体现在民主的行政过程中;

•公众需要是行政体系运转的轴心,公众的权利和利益应高于政府自身的利益扩张和满足;

•致力推动行政改革的民主化方向;

3、新公共行政学对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法的突破

(1)传统的政治-行政两分法限制了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范围,因而不能满足满足解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危机的需要;

①研究局限于非常狭窄的领域,很少重视与社会、政治密切相关的政策制定与政策分析等问题的研究,致使公共行政游离于社会政治现实之外,不能满足解决社会问题、处理社会危机的需要;

②政治-行政两分法是一种理论上的虚构,在现实的政治与行政运行中,行政体系游离于政策制定之外的状况根本不存在;

(2)公共行政研究应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研究领域乃至研究方法上做一次飞跃

①公共行政发展的焦点应定位于如何发展公共政策。

②在促进公共利益、建构民主行政的目标下,公共政策与行政组织的演进、公共政策制定、公共政策分析评估、公共政策执行等一系列问题应是当代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主题

③非价值中立的研究方法;

社会科学家应以其专业知识和才能从事价值判断。

4、新公共行政学的动态、开放组织观

(1)用行政生态学的视角去认识组织的运作和分解行政现象,认为公共行政组织中存在着四种基本的运作过程;

A、分配过程:

行政组织内部的各种权力、资金与利益的分配,成本效益分析是常用方法;

B、整合过程:

指通过权威阶层来协调组织中成员工作的过程;

目的在于构建一个有凝聚力的、能够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整体;

C、边际交换过程:

指公共行政组织与其他相关组织及目标群体之间建立共生关系的过程;

相关组织包括:立法机构、辅助参谋机构、上级行政长官、利益集团;

D、社会情感过程

一种社会情感的训练过程;

可作为行政管理改革的一种工具,也是一种技术

(2)不断地变革是当代公共行政发展的动力和核心内容

公共行政组织是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具体承担者,其结构与功能状况与公共服务的质量密切相关;传统的官僚制组织结构呆板、僵化,无法对飞速变化的社会作出快速有效的反应;现有的公共组织将自身利益扩张看成组织发展目标,忽视其服务对象-公众的需要,忽视公民的平等自由权利,尤其是忽视经济政治上最少受惠者的权利,使公共行政组织偏离了航道,违背了民主政治的基本准则;因此,公共行政组织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的目标:

①顾客导向的组织形态:即将公众的需求作为组织存在和发展的前提;

②应变灵活的组织形态:加大组织结构的弹性,以便对外界刺激作出迅速反应(回应能力);

三、简评:

1、理论方面的贡献

(1)其对公共行政意义与价值的关注超越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模式;

(2)使公共行政学摆脱了对政治学与管理的附庸地位,迈开了独立发展的步伐;(3)它着眼于建立公共哲学,倡导行政民主,扩大了公共行政的研究范围;(4)其对公共行政组织目标和意义的重新界定给公共行政组织理论赋予了一种规范性的基础,从而完善了公共行政组织理论的内容。

(5)其对培养德才兼备、高瞻远瞩、积极主动的行政通才的强调,深化了公共行政教育的内容

2、对当代美国的公共行政实践产生了重大影响

其减少层级节制、分权、参与、民主行政、对社会民众的需求作出积极回应以及面对面沟通等观念和主张,在美国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行政改革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布坎南公共选择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与观点

(一)公共选择理论界定

1、广义的解释:

(1)、作为经济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

公共选择可以界定为“ 对非市场决策的经济学研究,或者说,是将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政治科学” (丹尼斯·穆勒)。

(2)公共选择的主题:是政治科学的主题:

国家理论、投票规则、投票者行为、党派政治学、官方政治学等

(3)公共选择的方法论:经济学的方法论

把政治过程看成交易过程。

布坎南:“ 公共选择一种对政治的看法,它是在把经济学家的工具和方法扩大应用于集体的或非市场的决策的过程中产生的” 。

被认为是最名符其实的“ 政治经济学” 。

2、狭义的解释:

•作为公共行政学的一个流派,它将公共选择的方法应用于公共行政管理领域,分析政治家、官僚和投票人的行为。

•其关注的重点是政府的管理活动及各个领域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由于公共选择学派将各级行政机关统称为官僚机构,公共选择理论也被称为“ 官僚经济学” 。

(二)公共选择方法论(研究政治的经济学方法)

1、方法上的个人主义

A、以个人为中心的分析视角

•不把“社会”、“国家”、“企业”、“政党”、“法院”等等当作集合性的整体来加以研究,而是力图打开这些“黑箱”,直接分析其中的个人行为。

B、微观经济学的边际分析方法

•个人选择行为的依据或标准:要求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

•公共选择所探讨的基本问题:一个政府机构的代理人在某一事项上增加(或减少)投入所带来的净收益(或净损失),与同样投入在其他事项上所可能带来的净收益(净损失)相比,是多还是少。

C、与经济学上个人主义方法的区别:

•个人在选择或决策时不是孤立的,会受制度环境的影响;

•方法论上的个人主义并不限定个人选择所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既可以是利已主义的,也可以是利他主义的;

•个人选择方案与选择的结果是有区别的,个人只能作出方案选择,但不能选择总体结果,总体结果是个人选择不经意的结果。

2、经济理性人原则与利已主义本性

A、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行为假定:经济理性人假定

•古典经济学的经济理性人假定:“人是一个自私的、理性的功利最大化者”。•公共选择理论将古典经济学的经济理性人假定扩展到人类行为的所有领域:从而填平了消费者行为理论、生产理论、厂商理论与政治、法律理论之间的鸿沟。•“个人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追求效用的最大化者”。无论这个人是政府官员、法官,还是生产厂商或消费者。

•追求个人物质利益满足的利已主义是个人行为的首要因素:

B、理性受限

•理性个人的效用最大化行为受到自身能力的限制(有限理性),个人受其理性与正交易费用的限制,其行为与最大化目标并不总是保持一致;

•政治活动较之经济活动更具不确定性,有时难以做到行为理性;

•人们在政治活动中对活动结果承担的责任相对要轻,这导致共个人往往不太进行理性的比较计算;

C、“新经济人”观:经济理性人假设并不总意味着人是利已主义或一味追求个人经济利益

•政治活动中人们所追求的最大效用,可以是商品、收入、财富、社会地位、权利等利已主义因素,也可以是慈善、友谊、和平、社会进步等精神因素和利他主义因素。

•即:理性假设只是说利已主义因素或个人物质利益是值得追求的,但并不完全否定利他主义的存在。利已主义和利他主义两个因素都有可能实现个人效用的最大化;

•因此,公共选择理论中的“ 经济人” 是“ 新经济人” ,并非美国学者凡布伦所指责的那种追求个人最大经济利益的“ 洁白无暇的经济人”

3、政治的交换过程性质:交易经济学方法

(1)、政治是一种在解决利益冲突时进行交易而达到协议的过程:

A、市场制度中的两人交易为简单交易,两人以上的交易为复杂交易:

一旦市场交易中出现第三方或交易使第三方受益或受损,交易各方要么难以达成一致同意,要么带来较高交易成本,因此人们通过市场进行的活动就只能满足其一部分的目标,而另一部分目的必须通过政治活动而达成;

B、政治的功能就在于建立起人们都能遵守的规则以协调冲突。

民主政治活动中的个人活动也具有交换的性质,人们在自愿交换的基础上,在政治活动中达成协议、协调冲突、制定规则;

C、政治交易过程也存在着权力与强制,但它们以自愿交换为前提,是人们在立宪阶段一致同意赋予政治的,其目的是为了促进自愿交换。

(2)政治交易过程:

•公民投票者:需要:政治家与官僚的服务;给出:选票;

•政治家:需要:权力、地位、薪俸;提供:政策制定、监督;

•官僚:需要:权力、地位、授权、薪俸;提供:公共服务;

(三)、将公共选择方法应用于政治过程的分析

1、公共选择学派的投票理论

2、公共选择学派的官僚理论——政府失败说

(1)官僚是经济人,与民众间是交易关系

•官僚是追求个人利益或效用最大化的经济人,其目标不是公共利益或机构效率,而是个人效用。

作为政治家或官员的个体,他们在政治市场上追求着自己的最大效用:权力、地位、待遇、名誉等,而把公共利益放在次要的地位。

•官僚与民众之间实质上交易关系:

民众以纳税的方式赋予官僚尊严和体面的生活;

官僚利用自身的资源为民众公共利益服务;

官僚是民众雇佣来为民众服务的。

(2)政府会失败:

A、―政府的失败‖: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那样有效:政府的政策往往并不符合弥补市场不足这一目标。

B、政府失败的主要表现形式:政府政策与政府工作机构低效率

政府政策低效率:即所招待的政策不是最好的政策,并不能确保资源的最佳配置;(3)政府失败—政府政策低效率的原因

A、主观原因:

–政策部门的政治家们有意无意为自身的经济人动机所左右,对公共利益的理解有偏差;

–由于自利动机的存在,政治家们也不倾向于为最大限度地增时共同利益而服务,而是依据自己获得的信息和个人效用最大化原则来决策

B、外部原因:

–缺乏一种“确保任何处于某一特权地位时均不能过多牟取私利”的约束机制来制约政府行为方式。

(4)政府失败—政府机构低效率的原因

A、缺乏竞争机制;

B、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机制;

C、政府机构自我膨胀;

D、监督信息不完备;

E、政府的寻租行为;

(5)补救―政府失败‖的政策建议

从现行体制上寻找原因,从制度创新上寻找对策,重建基本的宪法规则,通过新的宪法规则来约束政府的权力:

A、创立一种新的政治技术,提高社会民主程度;

B、在公共部门恢复自由竞争,改善官僚体制的运转效率;

C、改革税赋制度,约束政府权力;

三、简评:

1、巨大的贡献性与意义:一场经济学分析方法的革命:

•将传统经济学的微观理论扩展和应用到对政治制度、行政和利益组织的研究中,从而创造出一种关于“政治系统中不同成员实际上如何运作的内部逻辑一致的实证性理论”;

•改变了经济学家们关对经济政策诸要件的认识,使许多政治现象很容易得到解释;

•为揭示“经济和政治决策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2、对我国行政改革的启发与喻意

(1)承认“经济人”倾向,通过好的制度设计来取代对“好人”政治的期求;

–引入竞争机制;

–政府行为法制化;

–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

(2),承认“经济人”倾向,对其加以合理利用与引导;

(3)承认政府的认知和行为能力有限,谨慎界定我国政府的职能,减少政府的干预范围以减少寻租行为的发生;

–四大领域容易发生寻租行为(政府定价,政府特许权,关税与进口配额,政府采购)

对我国政府管理的启示1、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承认“经济人”假设,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重新确定1)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关于与其他社会成员一样,都是个人效用最大化的追逐者。2)政府的认知、行为能力有限3)“寻租行为”依然存在2、以上理论基点决定了转变政府职能的根本指导思想应包括:1)减少政府干预的范围2)优化政府的干预行为3、基于公共选择理论的“政府失败说”我们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去努力1)转换观念2)引入竞争机制3)政府行为法制化4)健全和完善监督机制

绩效管理:

登哈特的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

(一)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背景

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产生是质疑和超越新公共管理理论(NPM)的一种尝试。(1)NPM的特征(伦敦经济学院院长胡德教授的归纳):

①专业化管理;

②明确目标,测量绩效;

③产出控制,强调实际成果;

④部门拆分与重组以打破部门本位主义;

⑤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质量降低成本;

⑥吸收和运用私营部门的管理风格和方法;

⑦强调有效利用和开发资源

(2)NPM的核心理念

A、管理的自由化:

–管理者必须从政府的繁文缛节的枷锁中解放出来,政治家和其他人必须让“管理者”来管理,要解除规制与分权,使管理过程(如预算、人事、采购)等合理化。

B、管理的市场化取向

–竞争;

–私营部门管理的普遍化(私营部门的管理实践和技术优于公共部门);(二)、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思想来源与概念基础

1、民主公民权理论

(1)公民权的概念:

①一般的理解:公民权即一种合法的身份,具体包括由法律体系规定的公民的权利与义务。

②宽泛的理解:公民权涉及的是一些与一个人在某一政治共同体中成员资格特性有关的更加一般的问题,如公民的权利与责任,而不问其合法身份;

(2)利已主义的公民权观:

•政府的首要目的就是增进社区以及社区内部个人的经济利益,国家以及公民与国家的关系应该只是建立在自利观念的基础上。政府的作用就是确保个人自身利益能够自由、公正的相互影响。

(3)政治利他主义的公民权观(积极的公民权):

①超越个人利益,关注更大的公共利益,对公民有着更高的要求。

②公共精神或政治利他主义包含着:爱与责任

③只有爱与责任才可使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协调一致;

④公共精神需要培育和维护,而对正义原则、公共参与和公共审议的不断关注则能够有助于公共精神的培育与维护。

(4)越来越多的人们要求恢复一种基于公民利益而自身利益的公民权

•以公民为中心的政府,把公民视为公民而非顾客、委托人、不仅追求效率,而且追求回应度的提高和公民信任度的增加。

2、社区与公民社会的理论

(1)、健康的社区生活对于现代人的重要性:

•是个人与社会之间的有益中介,

•是现代人生活的主题;

(2)、公民社会对于现代的个人生活与民主治参与都至关重要

•公民社会:一种公民能够相互进行个人对话与评议的地方;这种个人对话与评

议是社区建设与民主的本质所在;

•公民社会:由充当个人与更大社会之间联系舞台的各种社会团体所构成。

•是公民在草根层次积极参与舞台;

(3)、政府在建立、促进和支持公民与其社区之间关系上能够发挥关键性的积极作用:

①政府帮助建立强大的公民互动网络,开辟新的对话与争论渠道,就民主治理问题进行公民教育;

②公共行政官员能够为社区和社会资本建设作贡献:鼓励公民参与决策而增进社会资本;

3、组织人本主义与新公共行政

(1)阿吉利斯的人本观:

认为组织研究应该更关注个人的发展,在组织的发展中促进个人的成长与发展;(2)罗伯特·戈利姆比沃斯基的人本主义组织观

①批评传统组织理论所主张的自上而上的权威、等级控制及标准的工作程序等个人自由个人道德不敏感;

②主张一种组织发展观:即通过组织创造解决问题的开放氛围以使组织成员正视问题而非争斗与逃避;在组织中的个人与群体之间建立信任,用知识和能力的权威来弥补甚至取代角色或地位的权威。决策权责应尽可能接近信息源;使竞争有助于满足目标。

–即最大限度地增进个人与其工作单位之间的相互合作;

–以及建立一些既承认组织使命的实现,也承认组织成员的成长与发展的报酬体制…

–为组织内部的人们增加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空间;

–努力创造冲突得以积极、恰当浮现和管理的条件;

–努力增强对团体过程及其绩效后果的认识;

(3)新公共行政学:强调价值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

4、后现代公共行政

(1)批评主流的行政学思想:

实证主义的知识获得方法;

理性主义的假设(基于市场的理性选择理论),

技术(专家)统治观

(2)信奉“会话”理念:

①公共问题通过“ 会话” 要比通过“ 客观” 地测量或理性分析更有可能得到解决;

②“会话” 理念把行政官员与公民视为彼此充分参与的,他们不仅仅是召集到一起谈话的理性个体,而且是在一种他们作为人而相互接洽的关系中的参与者,③这种协商与达到共识的最终过程也就是个体随着自己的参与而彼此相互接洽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充分包含了人类个性的所有方面,他们不仅有理性,还有经验、直觉和情感。

(三)、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内涵

1、―新公共服务‖理论的概念:

•指关于公共行政在以公民为中心的治理系统中所扮演的角色的一套理念。

•是在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进行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和建立的,

•主张用一种基于公民权、民主和为公共利益服务的新公共服务模式来替代当前的那些基于经济自我利益的主导行政模式;

•是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和新公共行政理论的一种扬弃而非全盘否定;

2、新公共服务理论的基本观点:

(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而不是掌舵;

(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

(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在行动上要具有民主性;

(4)、为公民服务,而不是为顾客服务;

(5)、责任并不简单;

(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

(7)、公民权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三、简评:

–提出和建立了一种更加关注民主价值与公共利益,更加适合现代公共社会和公共管理实践需要的新的理论选择;

1、.吸收了传统公共行政的合理内容,承认新公共管理理论对于改进当代公共管理实践所具有的重要价值,但摈弃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特别是企业家政府理论的固有缺陷;

2、把效率和生产力置于民主、社区、公共利益等更广泛的框架体系中,

3、对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和目前占主导地位的管理主义公共行政模式都具有某种替代作用。

4、有助于建立一种以公共协商对话和公共利益为基础的公共服务行政。

治理(公共管理角度):指对合作网络的管理。即为了实现和增进公共利益,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等众多公共管理主体彼此合作,在相互依存的环境中分享公共权力,共同管理公共事务的过程,也即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以公共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合作过程。

公共治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⑴公共治理是由多元的公共管理主体组成的公共行动体系;私营部门、第三部门(志愿部门、社区部门、准公共行动者)。

⑵公共管理的责任边界具有相当的模糊性;传统上法律和制度规定由政府承担的公共管理责任呈现出交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来承担的趋势。

⑶多元公共管理主体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和互动的伙伴关系;知识与资源上的相互依赖,三种伙伴关系(主导者与职能单位间的关系、组织间的谈判协商关系、系统的协作关系——组织间结合。)

⑷公共管理语境下的公共治理是多元化的公共管理主体基于伙伴关系进行合作的一种自主自治的网络管理。

⑸公共治理语境下的政府在社会公共网络中扮演着“元治理”的角色:在公共管理网络中,虽然政府不具有最高的绝对权威,但它却承担着建立指导社会组织行为主体的大方向和行为准则的重任。是“同辈中长者”,在基础性工作中,政府仍然是公共管理领域最重要的行为主体。

建立法律规范,保持非扭曲的政策环境,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保护承受力差的阶层和保护环境,是政府的首要职责。

意义:

浅谈西方行政学说史六大理论

浅谈西方行政学说史六大理论 摘要:从威尔逊发表《行政学研究》提出行政与政治二分至今已将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形成了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学科。文章通过对西方行政学说史的发展背景和主要的观点的研究,以及产生的主要成果对西方政府的行政效率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吸收西方发达国家政府行政管理成功的经验和方法以及行政学的学术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有很大帮助。 关键词:新公共服务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 公平和效率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西方行政学说理论不断追求和批判的主题。其理论围绕公平和效率做有规律的“摆动”,在管理效率和政治公平的交替中平衡发展。钟摆从右到左依次为:传统公共行政学理论、民营化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民主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一、新公共管理 新公共管理产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经济问题。导致高福利国家财政状况急剧恶化、加上环境污染、失业以及新技术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人们的思维方式日益理性化。除上述原因外,政府等公共组织的急剧扩大带来的财政压力是新公共管理理论提出的直接原因,另外学术领域的发展也为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提出创造了条件。《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将新公共管理定义为:政府机构要小规模运行,并且把服务分包出去,而不是直接通过。强调公共服务的多元化,而不是单一的供给。强调公共服务向使用者收费,不是把缴纳的税金作为公共服务的基本费用。在公用事业基础设施方面,尽可能用私人企业。 国内很多专家学者如陈振明、毛寿龙等都提出过新公共管理的内涵。但本文比较认同谭功荣教授的观点,他把新公共管理的内容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决策与执行二分。也就是说政府只要掌握好经济发展的方向就好,而向前的动力则可以有基层来承担。自己对自己负责;二是绩效目标。通过设立目标、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估体系,激发员工的为了自己的需求而努力对于效率的增加是显而易见的;三是顾客本位思想。顾客的目标是政府服务的标准,政府通过了解顾客的需求建立相应的标准,提高服务质量。 新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是效率。它提出的一系列措施都是围绕如何提高公共组织的绩效展开的与传统行政学相比提倡的工具理性的绝对性较低。在关于人性假设方面新公共管理学是理性经济人,强调每个人都是经济人。因此不再是纯粹的理性人假设。在政府角色方面新公共管理强调政府掌舵比传统行政学中政府是执行者更近钟摆运动中的下端点。因此在钟摆运动中新公共管理处于右端点和下端点之间。二、新公共服务理论 新公共服务产生于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年代,很多西方学者就认为是资本主义的胜利,最早提出新公共服务的概念的是美国公共行政学者罗森布鲁姆在1989年提出的。在他看硇鹿共服务是合乎现代社会价值追求的,也是未来必须努力要实现的,它解决了公共行政不合法合宪的问题。在《新公共服务:服务,不是掌舵》一书有很清晰的描述。表明了新公共服务的理论目标,登哈特夫妇指出社会的共同价值在社会公平的基础上公民参与。新公共服务表达了这样一种模式,那就是可以取代现在的管理模式。新公共服务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二是追求共同利益;三是重视公民权胜过重视企业家

西方行政学说

1、例外原则:泰勒认为在组织机构的管理控制上应实行例外原则,即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把一般 的日常性事务授权给下级管理人员去处理,而自己只保留对例外事项(即重要事项)的决策和监督权,如有关企业重大政策的决定和重要人事任免等。 2、指挥:法约尔认为管理的第三种要素是指挥,指挥即运用领导艺术以推动组织业务,减少无效 耗费的功能。即通过为下级人员示范,通过熟悉组织的业务情况,使组织成员活动得到保证。 3、工作定额原理:选择合适而熟练的工人,把他们的每一项动作、每一道工序的时间记录下来并 把这些时间加起来,再加上必要的休息时间和其他延误时间,就得出完成该项工作所需的总时间,据此定出一个工人的“合理的日工作量”。这就是所谓的工作定额原则。 4、法约尔跳板:由法约尔提出,在遇到一些需要快速办理的事情时,为提高办事效率,需要跳过 原有的管理路径,在平行的两者之间建立直接联系的渠道,即建立跳板或天桥;若两者无法协调,再报告上级,由上级协调。这一情况下称作管理过程中的跳板法则。 5、寻租:寻求租金。指为人们凭借政府保护进行的寻求财富转移而造成的浪费资源的活动,其本 质在于获得更大的利润。表现在政府身上则为:政府利用行政法律手段来阻碍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之间自由流动、自由竞争,以维护和取得既得利益,造成权力滥用、行贿受贿等腐败现象。 6、情境规律: 福莱特认为,人只有在环境的逻辑和事实的需要下,才肯接受权威。然而,组织中上下级关系却并非经常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因此很容易伤害人们的感情,为此,权威的运用纯粹根据情境需要来进行,不能滥用。 菲德勒认为,根据不同的组织环境采取不同的领导方式。对此,正确的做法是:根据经理人员固有的风格,然后分配他们担任适合于他们的工作,亦即: 在最有利和最不利的情境下(LPC分值低)→采取以工作为中心的专制型领导 在中间状态(LPC分值高)→采取以关系为中心的民主型领导 只有这样,绩效才会高,这就是所谓的“情境规律”。 7、政府失败:指国家或政府的活动并不总是像应该的那样“有效”或像理论上所说的能够做到的 那样“有效”。政府失败包括公共政策失误、政府机构低效率、政府扩张、政府寻租活动等等。 8、彼得原理:即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彼 得指出,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将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 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至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而且,工作任务大多是由尚未晋升到不能胜任阶层的那些员工完成的。 9、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 的形成原因的定律。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像金字塔一样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体现工作与工作人员无关,管理层次的增加也与工作本身无关。它是受一个规律性动机导致的,也即“工作的增加只是为了填埋完成这一工作时可资利用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帕金森定律。 10、制度:诺思认为,所谓制度,就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制度作为一种社会游戏规则在经济生 活中的作用在于它能够通过降低交易成本促进交换的发展和市场的扩大。 它是为决定人们相互经济和社会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由道德、习惯和行为准则等非正式约束与宪法、法令和产权等正式约束所组成。 11、诺斯的国家模型 国家是一种在特定地区内对合法使用强制性手段具有垄断权的制度安排,主要功能是提供法律和秩序。 统治者(国家)也是一个具有福利或效用最大化行为的经济人。 (1)国家为取得收入而以被称为“保邦”与“公正”的服务作为交换。 (2)国家为使收入最大化而为每一个不同的集团设立不同的产权。 (3)面临其他国家或潜在统治者的竞争。 关于国家的起源?国家目标? 12、诺斯悖论:国家权力介入产权安排和产权交易,是对个人财产权利的限制和侵害,导致无效的 产权安排和经济的衰落。这就是有名的“诺思悖论”。 诺斯悖论实质上揭示了一个道理: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一部分: 一.什么是政治行政二分法? 1、政府的职能可以分为政治职能和行政职能,即国家意志的表达和国家意志的执行,也就是“政治”和“行政”。 2、政府机构之间的分工不可能象政府职能分工一样明晰,因此“政治”与“行政”必须在某种程度上达到调适。 3、行政更多地表现为一些事务性、程序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事务。 4、行政官员对于民选官员负责并执行民选官员的意志。在价值上要保持中立。行政应该以追求效率为前提。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是什么?有什么特征? 官僚制是指一种以分部—分层、集权—统一、指挥—服从等为特征的组织形态,亦即现代社会实施合法统治的行政组织。韦伯认为,从纯技术的观点看,“官僚制”是效率最高的组织形式,政府、军队、宗教团体以及早期的企业都采用的是这种组织形态,它是一种高度理性化的组织机构的“理想类型”。 特征:1、合理的分工:每个组织的成员都有严格的职责和分工。 2、层级节制的权利体系:权利与等级一致,形成一个指挥链条。 3、依照规程办事的运作机制:工作不是随心所欲的进行。 4、形式正规的决策文书:决定和明日以正规文书的形式下达。 5、组织管理的非人格化:个人的情感影响他们的客观、合理性,并 且会产生裙带关系。 6、适应工作需要的专业培训机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官僚组织必须 为成员提供组织培训,增加成员的处理事务能力。 7、合理合法的行政制度:官僚制组织的人事行政具有以下特点。三.泰勒,什么叫科学管理理论? 科学,而不是单凭经验办事;和谐,而不是合作;合作,而不是个人主义;以最大限度的产出,取代有限的产出,每人都发挥最大的工作效率,获得最大的成功,就是用高效率的生产方式代替低成本的生产方式,以加强劳动力成本控制.工作主要是通过时间和动作研究及工作分析来达到这一目标. 四.法约尔,什么是一般管理理论? 管理理论是“指有关管理的、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是经过普遍经验检验并得到论证的一套有关原则、标准、方法、程序等内容的完整体系”;有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仅适用于公私企业,也适用于军政机关和社会团体。这正是其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石。 五.怀特,行政环境的概念? 行政环境:是指围绕着行政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行政管理、行政行为以及行政效果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行政环境是行政活动的生存、发展空间,同时也是行政活动施加影响的对象。 六.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论产生背景? (一)自由放任的政府遭遇现代化难题。1、私人垄断损害消费者利益。2、政治腐败蚕食公共利益。3、公共服务需求迅速增长。 (二)欧洲公共行政管理思想的影响。德国行政学家斯坦因对政治与行政做了初步划分,认为宪政国家有组织的意志,行政则是依据意志的活动;宪政不包括行政,其最大机能是对行政予以限制与秩序。但无行政的活动,宪政的权力就不完备。行政的内容对国家和社会来说,具有相对独立性,不能不研究行政行为的特殊规律。 第二部分:

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西方新公共管理的基本理念 篇一: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 西方新公共管理理论主张 1、以顾客为导向,奉行顾客至上的全新价值理念。新公共管理完全改变了传统模式下政府与公众之间的关系,政府不再是发号施令的权威官僚机构,而是以人为本的服务提供者,政府公共行政不再是“管治行政”而是“服务行政”。公民是享受公共服务的“顾客”,政府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尊崇顾客主权,坚持服务取向。新公共管理关注政府项目实施的有效性,表现出一种目标导向的趋势,行政权力和行政行为从属和服务于“顾客”的满意度这一中心。政府以提供全面优质的公共产品、公平公正的公共服务为其第一要务。在新公共管理看来,政府是负责任的“企业家”,而公民是其尊贵的“顾客”。这是公共管理理念向市场法则的现实复归。作为“企业家”的政府并非以赢利为目的,而是要把经济资源从生产效率较低的地方转移到效率较高的地方,“由顾客驱动的政府是能够提供多样化和高质量的公共服务的政府”。对公共服务的评价,应以顾客的参与为主体,注重换位思考,通过顾客介入,保证公共服务的提供机制符合顾客的偏好,并能产出高效的公共服务。 2、治道变革,政府职能由“划桨”转为“掌舵”。新公共管理主张政府在公共行政中应该只是制定政策而不是

执行政策,政府应该把管理和具体操作分开。用《改革政府》的作者戴维·奥斯本等人的话说,就是政府的角色应是“掌舵”而不是“划桨”。他们认为传统政府低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忙于划桨而忘了掌舵,做了许多做不了、做不好、舍本求末的事情。正如彼得·德鲁克在其名著《不连续的时代》中所写道的:“任何想要把治理和实干大规模地联系在一起的做法只会严重削弱决策的能力。任何想要决策机构去亲自实干的做法也意味着干蠢事。”至于掌舵的主要途径,新公共管理认为要通过重新塑造市场,不停地向私人部门施加各种可行和有利的影响让其“划桨”的方式来进行。 3、公共管理中引入竞争机制。传统公共行政力图建立等级森严的强势政府,强调扩张政府的行政干预。新公共管理则主张政府管理应广泛引入市场竞争机制,通过市场测试,让更多的私营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提供,提高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成本的节省。以竞争求生存,以竞争求质量,以竞争求效率。竞争性环境能够迫使垄断部门对顾客的需要变化作出迅速反应。相对于动用政府本身的公务员来说,合同外包是允许政府实验各项政策的全新供给体系,通过市场测验可以判断出新政策的合意性。“风险规避,尤其是政治风险的回避,是公共行政人员推行民营化的主要动机”。 4、重视效率追求。追求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出发点和落

西方行政管理理论

对于我国这样一个具有悠久传统行政历史的国家而言,仅仅靠传统的思维定式、管理方式来控制或减少政府管理的不科学性,来降低行政成本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本文分析了西方的传统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行政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西方行政管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启示 自1887年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威尔逊在《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研究》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应该把行政管理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来进行研究,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100多年来,西方的行政管理理论不断发展创新,有力地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和科学进步。研究西方行政理论变革,对我国进一步搞好改革和提升管理水平亦有借鉴意义。 一、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1.传统公共行政理论阐释。传统公共行政的理论基础主要是伍德罗•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马克斯•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威尔逊提出政治、行政二分法的目的主要是解决当时政党分肥制和日益扩大的行政机构运作效率低下问题。而此时企业组织由于运用科学管理,重视技术而得到迅速发展壮大,自然成为行政组织模仿和学习的对象。作为他所提倡的新型公共行政研究的一部分,威尔逊提出,应该用行政管理的稳定原则——企业式原则,来指导公共机构的运作。威尔逊认为,为了提高政府运作的效率,应该以私有经济企业的行政管理为榜样。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也是对工业革命前期社会的反映,韦伯认为官僚组织好像是一架精心设计的机器,旨在执行某些功能,而机器上的每一个部件都为机器发挥最大的功能起着它们各自的作用。 2.新公共行政理论阐释。新公共行政理论来源于针对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存在问题的探讨。1968年在塞拉丘斯大学米诺布鲁克会议中心召开会议,其目的是让公共行政领域中最有前途的年轻学者走到一起来讨论他们的研究内容和方法,并因此隐含了一种意味,即讨论他们的研究会与该领域成名学者的方法有何不同,后来他们提交的论文和评论被结集出版,命名为《走向新公共行政》。它高举社会公平的大旗,关注意义和价值,着重建立规范理论,以期促使未来的人类社会放射出一线曙光。新公共行政认为,公共行政的合法性是建立在满足受益者的需求和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公共行政要关注公共利益的实现,更要关注少数族群和弱势群体的利益,公共行政要关注和致力于实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3.新公共管理理论阐释。新公共管理是一种国际性思潮,它于20世纪后期发端于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并迅速扩展到其他发达国家乃至全世界。新公共管理有各种不同的称谓,如以市场为基础的公共行政学、管理主义、企业化政府、重塑政府等。20世纪后期全球化、信息化与国际竞争加剧的挑战和政府面临的财政、管理与信任危机是新公共管理产生的社会动因。在90年代末期才形成一致的名称——新公共管理。 4.新公共服务理论阐释。新公共服务理论是建立在民主社会的公民权理论、社区和市民社会模型、组织人本主义理论和组织对话理论的基础上,对新公共管理理论的批判和超越。新公共服务剖析了新公共管理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从市场模型的应用、对顾客而不是公民的强调和对企业家式管理的赞颂三个方面对新公共管理的局限性进行了批判,明确指出,建立在个人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的新公共管理所隐藏的是对公共精神的损害和对公民权利的否定。 二、西方行政管理理论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行政管理思想是西方社会特定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发展条件下的产物,体现了西方公共行政发展的趋势和方向。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改革的理论与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公共行政理论是指对于公共部门及其管理的理论研究。它源自于西方国家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经过长期的发展与演变,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本文将对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进行概述,并探讨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 1. 派权理论 派权理论是20世纪初西方国家公共行政理论的主流。它强调将公共行政的权力下放到最低层级,充分发挥基层单位的自主权。这一理论的核心理念是民主。由于派权理论赋予了基层公共机构更大的自主权和自由度,因此它对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2. 经济理性选择理论 20世纪70年代后,西方国家的公共行政理论又出现了新的变革。经济理性选择理论被视为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理论基础。它主张引入市场机制,激励层级制度,以提高行政效率和效益。 3. 公共部门经营理论 在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公共部门经营理论在西方国家迅速兴起。公共部门经营理论主张让公共机构像企业一样运营,通过引入竞争机制、设立绩效考核等手段来提高效率。 4. 市民参与理论 西方国家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理论是市民参与理论。该理论提出了公共管理应该更多地考虑公民的意见和需求,通过民主参与的方式来决定公共事务的问题。 二、对我国的启示 1. 摒弃官本位思想,树立公民观念 我国公共行政长期以来受到传统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公共机构和公务员普遍存在着以权力为中心,服务对象被动接受的现象。西方公共行政理论中的市民参与理论为我国的公共行政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我们需要转变传统的官本位思想,树立以公民为中心的理念,让公共服务更加公平和透明。 2. 提倡创新思维,引入市场机制

请论述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请论述西方行政管理理论的发展历程。 西方现代行政管理理论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两个标志性事件预示了这一研究的开端。一是1887年美国学者、后来成为美国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发表了一篇《行政学之研究》的文章。二是1926年罗纳德怀特撰写了美国第一本大学教科书《公共行政原理》。 1.古典理论 古典理论也称程序学派和制度学派。20世纪初至30年代是这一学派的鼎盛时期,70 年代又有过古典学派的复兴。古典学派的研究出发点和目标是“效率和经济”,注重行政程序、组织结构和行政原理的研究,着重规划、组织、人事、指挥和控制这些管理功能。 古典学派有三位重要的代表人物。首先是被称为程序学派的创始人的法国人亨利法约尔。他在1916年出版了《工业管理及一般管理》一书。首先,他指出管理是企业的职能之一,并继而指出管理的五大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其次,他提出了著名的管理的14项原则,即分工、权利、责任、纪律、命令一致、指挥统一、公利先于私利、报酬、集权、等级制、秩序、公正、主动精神、集体精神,他强调了集体精神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再次,法约尔提出了著名的“法约尔跳板”。此外,法约尔认为,组织的效率取决于组织的一些内在要素、要注意对员工的培训。 马克斯韦伯是另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他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官惊制的特征,并分析了它在西欧工业社会中的作用。官僚组织是一种以管理为目标的社会组织的特定形式。他的官僚制理论是和他理论联系在一起的。他认为,权威的形式有三种:一是魅力权威, 靠自身的一些超凡脱俗的特征或天赋,或一般人不及的能力对追随者产生影响;二是传统权威,即权威的行使依赖的是传统、习俗、习惯以及公认的准则;三是合理合法的权威,也称理性权威,其行使依赖的是组织的规章制度、法律法令等。在韦伯看来,以理性权威为特征的官僚组织表现了与工业社会相吻合的组织特征这一特征表现在:①层级结构中的每一个职位都是构成一个完整的组织形态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此结构中有明确的分工制度,为完成工作目标,每一职位有相应法定权力;③各种工作决定有一定的记录在案的法定公式;④行政权和立法权分离,行政人员只是具有管理专长的管理者,而非立法者每一个层级的行政人员必须具有特殊的才能和经过特殊的训练人员的选拔通过公开竞争考试进行;⑦每一职位都必须规定明确职责范围;⑧职位不属私人所有。 第三位代表人物是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泰罗通过强调研究时间动作以获得人与机器 的最高效能,开创了一个追求效率的时代。它的科学管理理论包括以下一些内容:①劳动方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与流派

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思想与流派 一、政治—行政二分法理论 1.代表人物包括威尔逊、古德诺和怀特等 2.现代公共行政学的创立 3.公共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构建 4.公共行政学理论的思想基础 二、官僚制度学派 1.官僚制度及其组织和管理问题 2.为公共行政学确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学科体系 三、科学管理学派 1.典型代表—泰勒 2.重要的理论基础 3.职能化和技术化 4.效率 四、行政管理学派 1.代表人物包括法约尔、古利克、厄威克 2.从管理实务出发去探求管理的原则 3.一套推而广之的管理理论和规则 4.组织内部较高层及的管理问题 5.组织研究领域 五、社会系统学派 1.创始人—巴纳德 2.对公共部门中的人的行为进行解释 3.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管理 六、理性决策理论 1.典型代表—西蒙 2.以社会系统论为基础,研究如何对组织活动进行统一管理 3.管理行为的过程分析 4.决策—重要的管理职能 七、行政生态学派 1.代表人物—高斯、里格斯 2.为公共行政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借用生态学的方法来研究行政系统与社会环境 的关系 3.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论——比较行政学 八、新公共行政学派 1.代表人物包括沃尔多和弗雷德里克森等 2.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公共行政学界最活跃的一个学派 3.拓展了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围 公平与民主——公共行政学的目标和基础 政治与行政之间的关联性 民主主义的行政模式 九、公共选择学派 1.代表人物包括布坎南、奥斯特罗姆夫妇等

2.西方经济学中以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政治问题的一个重要学派 3.开辟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新思路——引入经济学的理论与原则 十、新公共管理理论 1.代表人物包括奥斯本 2.将私人部门和企业管理的方法用于公共部门 3.提供了新的公共行动模式 4.引发了公共行政领域持续的改革运动 十一、新公共服务理论 1.代表人物包括等哈特等 2.第三种选择——在传统公共行政学和新公共管理理论基础之上 3.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和方向 十二、治理理论 1.代表人物包括罗西瑙、彼得斯等 2.20世纪90年代 3.对全球治理、国际政治、国内行政及社会管理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综述

西方公共管理理论综述 流派归类与公共管理理论的历史沿革 公共管理原则导向的流派 White的《公共行政学导论》和Willoughby的《公共行政学原则》使公共行政学者都相信公共行政存在着指导行政现 象的科学原则;MaxWeber的《论官僚制度》探讨了现代组织原则与规范,发明了层级制。Gulick、Urwick等人的《行政科学论文集》,深入探讨了法约尔管理过程与管理原则。 首先为古典管理学派,该学派主要关注行政效率,寻求为行政管理提供一系列方法与技术,为提高行政效率而在操作层面上进行科学研究及组织工作。该学派为公共行政学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Taylor将科学引入管理领域,提高管理理论的科学性。Taylor在《科学管理原则》中提出共同利益为基础的科学管理原则,并指出:“科学管理原则普遍适用于各种人类活动”。科学管理理论强化了人们对消除浪费

和提高效率的关注,从而成为了公共行政的核心价值追求。 其次为行政管理学派,该学派从管理实务出发,建立了一套管理理论和规则,作为管理者的行为准则。HenriFayol的主要贡献是开创了组织研究领域,拓宽了科学管理的研究领域。Gulick对行政功能和组织的规范与实证研究,并提出了一体化组织原则与行政七职能理论。提出了组织四大原则,即协调原则、层级链原则、职能原则和职员原则,结合组织与原则分析。 最后为官僚制度学派,Weber的管理制度理论的产生与其历史时代有着直接的联系。Weber的官僚模型有着高度结构化、标准化、非人格化、理想形态等特征的行政组织体系,是强制控制的合理手段,能够达到最高程度的效率,因而是对人类行使权威的最理性工具。 公共管理“理性”质疑的流派 20世纪30年代,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派理论受到了挑战。传统的公共行政学把组织视为机械形式,把人当机器,只是片面的追

第1章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1章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一部分初创过程中的西方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第1章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 一、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与产生背景 1.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思想渊源 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公共行政管理理论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尤其是来自德国公共行政管理研究思想的影响。 2.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背景 就产生背景而言,威尔逊公共行政管理理论的产生主要源自对自由放任主义的反动。民主主义者力图通过加强国家力量来控制垄断,而先前适应早期简单社会生活的政府体制变得越来越不能胜任这一要求,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正是在这种资产阶级内部不同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因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而日益激化以及反映中产阶级利益要求的民主主义者发动了一场政治变革运动的社会条件下,威尔逊明确地提出了要建立一门独立的公共行政管理科学。 二、威尔逊公共行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1.公共行政管理学研究的必要性 需要是科学发展的内在动力之一。在威尔逊所处时代之前的很长一个时期,对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系统研究并没有得到人们的重视,谁也没有从作为政府科学的一个分支的角度来系统地撰写过行政学著作。 到了威尔逊所处的时代,资本主义已进入了上升阶段,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公共事务日益增多,政府的职能不断扩大,而且更加复杂、更加困难,公共行政管理研究被提上议事日程以及公共行政管理学的产生,是和时代生活所提出的要求分不开的,因为当时“与制定一部宪法相比较,贯彻一部宪法变得愈来愈困难了”,政府的公共行政管理工作迫切地需要有科学的理论予以指导。 2.公共行政管理学的目标和任务 行政学研究的目标,在于首先要弄清楚政府能够适当而且成功地

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

1.名词解释 1.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美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和教育家,著名的行政学家和政治学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其行政学方面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被誉为行政学开山之作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中。 2.韦伯:德国社会学家,官僚制理论奠基人。一生致力于社会、经济和政治问题的研究,写下了《经济与社会》、《国家社会学》在内的大量学术著作,对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和管理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对于西方行政学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便是所谓“官僚制”(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理论。 3.泰勒:美国管理学家,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不仅从事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还从事社会活动和领导工作的才能。他的科学管理理论主要体现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 4.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西方管理科学发展史上最早运用“系统”观点表述组织概念并建立了一套影响深远的组织理论体系的著名美国管理学家。撰有包括管理学名著《经理人员的职能》和《组织与管理》在内的大量重要论著,其系统行政组织理论的主要观点就体现在《经理人员的职能》这本被誉为管理学经典的代表作中。 5.西蒙:美国著名行政学家,著有《行政行为》、《公共行政》、《组织》等多部行政学经典著作。在《行政行为》中系统论述了决策理论,用科学化的概念、实证的研究方法取代了传统的研究方法,开创了行为主义行政学派。他对西方行政学的主要理论贡献就在于他基于对行政学所谓“正统”研究方法的批判而提出的行为主义行政学理论。 6.林德布洛姆: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创始人。作为在政治学和经济学界均享有盛誉的著名学者,他曾担任美国政治学会会长。在政治学领域的研究中进行了一些开创性工作,从对政策的分析研究尤其以“渐进决策模式”饮誉美国政治学界和行政学界。代表作有《政策分析》、《渐进调适》。 7.帕金森定律:帕金森在对组织机构的无效活动进行调查和分析中提出的关于组织机构臃肿低效的形成原因的定律。帕金森在组织机构活动中发现这样一个事实:组织机构所完成的工作与工作人员的多少之间并没有什么联系,管理层次的增加与工作本身无关。他认为,造成这种事实的原因,是有一个规律性的动机导致的。亦即“工作的增加知识为了填满完成这一工作是可资利用的时间”。这就是所谓的帕金森定律。帕金森把他提出的帕金森定律概括为两条(做为动机要素的)法则:其一增加部署的法则,其二是增加工作量的法则。 8麦格雷戈:当代美国著名的行为科学家和管理学家。提出了“Y理论”,并在此后出版的《领导和激励》、《职业的经理》等著作中进一步充实和发挥了这一理论。他的人事管理理论主要表现为他基于对传统X理论合理内核的扬弃而提出的以注重发挥的才干和热情、重视人的行为,尊重人格为特征的Y理论。 9.彼得原理:是彼得根据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的失败实例的分析而归纳出来的。具体内容是: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

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

一、西方行政学的产生 1、中西早期行政管理思想; 2、1845年法国科学家M·A·安培“建立管理国家之科学”的设想;—-“行政学产生的胚胎”。 3、1865年-1868年德学者斯坦因七卷本《行政学》最早提出“行政学”一词(指行政法); 4、1887年美学者(总统)威尔逊发表开创性的《行政学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将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加以研究。 5、1900年美学者古德诺出版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进一步明确指出政治与行政的区分。(自此行政学作为一个新的、独立的研究领域得以确立)。 6、1926怀特《行政学导论》、1927威洛比《公共行政原理》,对其内容进行系统研究和阐述。行政学理论体系得以形成。行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之所以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首先产生在美国,然后迅速扩及到西方各国,是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和行政权力的扩大,提出了行政学的研究要求;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行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3、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18世纪初期普鲁士的任官制度和19世纪中期英国的文官制度以及之后美国文官制度改革运动的发展二、西方行政学的发展历程 丁煌《西方行政学理论概要》分为四个阶段: (一)初创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理论 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美国威尔逊:行政学创始人,《行政学研究》,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建立一门独立的行政学科; 美国古德诺:行政学家,《政治与行政》,对政治与行政的分离理论作了进一步发挥; 德国社会科学家韦伯:“社会学之父",《论官僚制》,官僚制理论的奠基人, “理想的行政组织体系”。 美国泰勒:管理学者,《科学管理原理》,倡导科学管理; 法国法约尔:管理学者,《一般管理原理》,提出了一般管理的一些基本原理(管理的十四条原则); 美国怀特:行政学家,撰写第一本行政学教科书《行政学概论》,系统地提出了行政学理论框架. (二)演进过程中的西方行政学理论 美国古利克:行政理论家,从分工与整合、全体与部分关系入手提出了分工的局限性和工作协调的重要性,对公共行政作综合研究;其论文《组织理论按语》中提出了著名的管理七职能论:POSDCORB,由计划(Planning)、组织(Organizing)、人事(Staffing)、指挥(Direating)、协调(Coordinating)、报告(Reporting)和预算(Budgeting)。 英国厄威尔:行政理论家,对行政管理的原则进行了归纳和概括;与古利克合著《行政科学论文集》中的两篇论文《行政管理功能》和《组织技术问题》提出了他认为适用于一切组织的八项原则:即目标原则、相符原则、职责原则、组织阶层原则、控制幅度原则、专业化原则、协调原则、明确性原则。因此,他的主要贡献是综合性的而不是创造性的。其贡献在于建立“行政管理格言”。 美国福莱特:女政治哲学家,集中注意于行政管理中冲突的研究并提出三种处理冲突的方法:一是一方获胜并支配另一方,二是顺应和妥协,三是通过寻找共同点“相互结合”。她提倡研究人们在组织中相互作用,以帮助行政管理更加关心人,促进行政学与心理学的结合。著有《动态行政管理》,创立了动态管理理论,为正统行政学向行为主义行政学的过渡架设了桥梁。 美国巴纳德:管理学家,著有《经理人员的职能》等论著,最早运用系统观点对行政组织进行全面深入分析并建立了一套系统的行政组织学说。 美国西蒙: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获得者,著有《行政行为》、《公共行政》、《管理决策新科学》,对正统行政学的行政原则进行猛烈抨击,率先将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和决策概念引入行政管理研究,建立起一种较为完整的决策理论体系; 美国林德布罗姆:政治和经济学家,政策分析的创始人,著有《政治与市场》,以渐进调适的观点对行政决策的过程、方法进行了全面分析,建立了渐进决策模式。 美国维尔达夫斯基:行政学家和政治学家,著有《预算过程的政治》等大量著作,他对西方行政学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公共预算理论方面。 美国帕金森:行政理论家,著有《帕金森定律及关于行政的其他研究》,对官僚组织的弊病进行了精辟分析,提出了著名的帕金森定律; 美国麦格雷戈:行为科学家和管理学家,著有《企业的人性方面》,对人事管理的传统观点—X 理论进行了总结与批评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新观点- Y 理论; 美国沃尔多:行政学者,著有《行政国家》等大量论著,对行政学的历史发展和内容范围进行了全面探讨并对西方行政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

西方公共行政理论

课程名称西方公共行政理论 教材信息 名称西方行政学说史 出版社武汉大学出版社 作者丁煌 版次2009年4月第2版 复习范围: (1)出题形式包括:单选题、多选题、判断题、名词解释、论述题。 (2)以此复习资料为线索,在此基础上对照和阅读教材,按照复习要点进行复习。基于题型的多样化,所以复习中要注意掌握好要点,抓住问题的关节点。 (3)此复习提纲所列出的为问题的要点,涉及具体问题、尤其是论述题时还需参照教材中的内容进一步展开论述。 导论西方公共行政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西方行政学的产生(p.1-2) ✧行政学与其他领域一样,具有十分悠久的历史。然而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则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事情 ✧德国学者斯坦因于1865年至1868年发表的七卷本《行政学》著作,首次提 出“行政学”一词,但当时的行政学主要是就行政法而言的 ✧作为一门独立学科,行政学最早出现于美国,始于威尔逊的“行政学研究” (1887)一文和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1900)一书 行政学产生的背景(p.2-5): (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政府职能的扩张和行政权力的扩大,提出了行政学研究的要求 (2)科学管理运动的兴起,推动了行政学的形成与发展 (3)相关学科的理论发展和政府的行政管理实践,为西方行政学的产生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第二节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 一、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创立时期(1887-1918)(p.7) ✧19世纪末,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了城市化、工业化国家的行列, 由此而来的社会和政治问题,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和政府行政管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迫切需要一门科学来指导国家行 政管理活动,以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其职能和完成其使命,于是,行政学应运而生 ✧公共行政学的创始人:威尔逊、古德诺 二、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正统时期(1919-1941)(p.7-8) ✧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是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正统时期” ✧视经济和效率为行政管理的基本准则 ✧将官僚制度及组织和管理问题作为研究重点 ✧试图通过行政现象的科学分析,发现行政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尝试为公共行 政学确立一个基本的理论模式和学科体系 ✧主要代表人物:韦伯、怀特 三、西方公共行政学的批评与转变时期(1941-1959)(p.8)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方世界各国放弃了 传统的庸俗经济学所倡导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开始了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干预 ✧各国政府在官僚体制、行政权力、行政职能等方面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正统行政学的理论原则面临挑战,公共行政学研究者对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 展和内容范围进行了全面探讨,提出了新的观点和主张 ✧主要代表人物:沃尔多 四、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应用与发展时期(1960s)(p.8-9) ✧20世纪60年代是科学技术大发展时代,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应用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