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城市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城市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安全事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的城市公共经营场所(以下简称公共经营场所)是指:在本市辖区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剧院、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游艺厅等公共娱乐场所;

宾馆、饭店、酒家、餐馆、招待所等公共餐饮住宿场所;

酒吧、网吧、氧吧、咖啡吧、美容美发厅、足浴室、棋牌室、洗浴等公共休闲场所;

体育馆、保龄球馆、台球馆、健身馆、旱冰场、射击场等体育运动健身场所;

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等对外营业场所;

商场、集贸市场、证券交易场所等营业场所;

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幼儿园、学校、医院、图书馆、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

第三条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实行政府属地监管与部门监管相结合的机制。

第四条全市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依法组织查处公共经营场所安全事故。

第五条各级政府商务、文化、体育、旅游、教育、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对本辖区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公安、消防、质监、建设、市政、环保、工商、城管、交通、电力等部门分别对公共经营场所单位安全管理实施专项监督管理。

第二章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生产职责

第六条公共经营场所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场所(单位)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公共经营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加强

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度,完善安全条件,确保生产、经营活动安全。

第八条公共经营场所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

前款所称从业人员包括本单位的职工和在本单位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其他人员。

第九条公共经营场所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取得有关经营许可,且在开展经营活动前,须经公安消防部门消防验收(检查)合格。

第十条本细则所列的公共娱乐场所、公共餐饮住宿场所、公共休闲场所、公共体育运动健身场所不得设置在文物古建筑、博物馆、图书馆和档案馆等建筑物内。

已经设置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会同文物、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门依法予以处理。

第十一条实行租赁承包或委托经营管理的公共经营场所产权单位,应当认真审核承租者或经营者的有关资质,不得将生产经营项目、场所、设备发包或者出租给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或者相应资质的单位或个人。

第十二条公共经营场所产权单位要与经营者(承包者)签订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或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中约定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

第十三条公共经营场所由一家经营者整体租赁承包的,经营期间安全工作由该经营者负责;

有多家拥有产权或者有多家租赁使用的,由产权单位或租赁使用单位组织协商,确定由一家单位负责整体建筑内经营场所的安全管理。

经营使用者对各自经营使用范围内的安全负责,并配合产权单位或委托的统一管理单位做好相关安全工作。

第十四条公共经营场所应当建立安全工作例会制度,定期研究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制定有效的安全生产措施,并对措施的落实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五条公共经营场所应当建立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制度,对本单位容易发生事故的部位、设施,明确责任人员,制定并落实防范和应急措施;

对排查出的事故隐患,应当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资金,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六条公共经营场所应当在每日营业开始前和结束后,对营业区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

营业期间每2小时至少进行1次安全巡查,检查和巡查应当做好记录。

第十七条公共经营场所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

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十八条公共经营场所中具有娱乐功能的餐饮场所、公共休闲场所、公共体育运动健身场所应设置在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建筑内的第一层至第三层的靠外墙部位,不得设置在地下第二层及第二层以下;

已经核准设置在三级耐火等级内的,应当符合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特定要求。

设置在地下一层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地下一层地面与室外出口地坪的高度差不得大于10米,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不得大于200平方米。

(二)应当依照国家工程建筑消防技术标准的规定设置防烟、排烟设施。

(三)应当设置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对设置在四层及四层以上和地下一层且一个厅、室的建筑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的,有关单位应当采取措施限期加以整改。

第十九条公共经营场所严禁使用钢瓶液化石油气。

第二十条公共经营场所应确保使用的电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符合国家有关安全标准,并按规定进行必要的安全检查和维护保养。

第二十一条公共经营场所的特种作业人员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公共经营场所设置的电源线路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临时用电线路应当采取有效防护措施;

电气设备应当安装漏电和过载保护装置。

变配电室应当安排专人负责,在变配电室内不得存放危险物品和其他杂物。

第二十三条公共经营场所应当按照消防安全的要求,保证安全出口的畅通;

不得封闭、堵塞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处不得设置门槛。

疏散门应当向疏散方向开启,不得采用卷帘门、转门、吊门、侧拉门,门内和门外

1.4米范围内不得设置踏步。

在从事营业、经营活动时不得将安全出口上锁、堵塞。

第二十四条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出口数目、安全疏散距离、疏散门和疏散通道的宽度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

安全出口应按照有关规定设置显著指示标志,指示标志应当能够在断电且无自然光照明时,指引疏散位置和疏散方向。

第二十五条公共经营场所内落地式的玻璃门、玻璃窗、玻璃墙应当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安全警示标志应当明显,保持完好,便于公众识别。

第二十六条公共经营场所的库房设置、设施应当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电气设备应当符合防爆要求。

第二十七条公共经营场所不得生产、储存、经营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

第二十八条设有集中收银区的超市等商业零售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收银区设置无购物出口,并设置明显标志。

第二十九条国家实行强制性体育服务标准的体育运动健身场所,应当配备持有相应运动项目执业证书的从业人员,方可对社会提供服务。

体育运动健身场所应当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设施、器材,并在显著位置设置相应的使用说明和警示标志。

第三十条公共娱乐场所的出入口、主要通道应当安装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并保证闭路电视监控设备在营业期间正常运行,不得中断,闭路电视监控录像资

料留存30日备查。

电影放映单位、演出场所经营单位等有固定座位的区域,不得增设临时座位。

第三十一条文化娱乐场所与商场等单位设在同一建筑物内的,文化娱乐场所经营单位应当保证通往建筑物外的疏散通道畅通,并在商场等单位营业结束后安排工作人员指引人群疏散。

第三十二条旅游饭店应当在客房、会议室等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设置中英文对照的逃生疏散指示图;

在客房内设置安全须知等安全提示标志或者资料、设施。

第三十三条公共经营场所进行装修、维修、改建等施工作业活动,产权单位或承租人应当选择有相应施工资质的单位进行,并签订专门的安全生产管理协议,明确安全责任,同时报当地公安消防、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备案。

第三十四条公共经营单位不得在营业时间内对经营场所进行电气焊、油漆粉刷等施工维修作业。

第三十五条公共经营场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时接待人数不得超过额定人数,当接近最大额定人数或者人员相对聚集时,应当采取有效的控制和疏散措施,

确保安全。

公共经营场所的最大额定人数,按照相关规定、标准、规范执行。

第三十六条公共经营场所应当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危险目标、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等内容。

应急救援预案应当每半年至少演练1次,并做好记录。

第三十七条公共经营场所在经营场地举办展览、促销、演艺等大型活动,要制定突发事件应急救援预案并报有关部门备案。

活动举办期间,应当落实各项安全措施,配备足够的专职安全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

第三十八条公共经营场所负责人应当掌握应急救援预案的全部内容;

其他人员应当能够熟练使用应急器材,了解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的位置以及本岗位的应急救援职责。

第三十九条公共经营场所应当设置能够覆盖全部营业区域的应急广播。

第四十条公共经营场所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应当迅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组织人员疏散,防止事故扩大,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三章公共经营场所的监督管理

第四十一条各区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级部门主要负责人是本辖区、本部门、本行业公共经营场所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

第四十二条各区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将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级政府工作目标,加强对辖区内公共经营场所安全工作的组织领导。

第四十三条各区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建立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协调解决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并定期组织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对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要实施政府挂牌督办。

第四十四条街道办事处要认真履行公共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职责,经常性的开展安全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要依据职责及时查处或上报区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有关部门。

第四十五条各区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要加大对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安全防范意识和事故救援、处置技能。

第四十六条市级各部门要明确与各区县人民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监管权限的职责划分,对已明确下放和委托的行政执法权,要尽快办理相关手续,充实整合执法力量,确保监管到位。

第四十七条各级公安、工商、质监、商务、文化、卫生、教育、旅游、体育、建设、市政、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经营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谁主办谁负责”、“谁发证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管。

第四十八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公共经营场所注册登记审验工作,严厉查处未取得工商营业执照的经营场所。

对已取得营业执照,但未按规定取得其他从业资质的,要及时报送并协助有关部门进行查处。

第四十九条消防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公共经营场所消防设施验收,依法对经营场所消防制度、消防通道、消防设施、消防器材等进行监管。

公安派出所应加强对“九小场所”的消防安全监管。

第五十条燃气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燃气经营活动和使用环节的安全监管,特别要加大对违法使用钢瓶液化气和非法经营液化气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

第五十一条质监部门要加强公共经营场所电梯、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及操作人员从业资格、燃气充装单位的安全监督管理,严厉打击违法经营行为。

第五十二条各级公安、工商、质监、商务、文化、卫生、教育、旅游、体育、建设、市政、交通等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对本行业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生产工作以及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发现违法行为及安全隐患要依法查处。

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五十三条公共经营场所违反本实施细则有关规定,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给予相应的行政处罚。

第五十四条市人民政府将公共经营场所安全工作纳入对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及市级部门的年度目标考核;

对发生较大以上公共经营场所安全事故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和行业主管部门,依据有关规定处理相关责任人员;

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章附则

第五十五条本实施细则自2022年8月6日起施行。

关于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关于《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 (修订草案送审稿)》的说明 《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本市《条例》)自2005年11月1日实施以来,在明确活动安全工作责任、规范安全管理行为、推动安全工作社会化、保障本市大型活动安全顺利进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7年10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大型群众性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以下简称国务院《条例》),将全国的大型活动安全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管理的轨道。经认真研究对照,本市《条例》的主要制度和内容与国务院《条例》部分条款的规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一致,直接适用国务院《条例》,将难以满足北京市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特殊需要。同时,本市大型活动产业经过4年的发展,活动自身、产业条件和社会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活动规模和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活动数量大幅增长,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因此,迫切需要在贯彻国务院《条例》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对本市《条例》进行修订,以适应首都大型活动的发展趋势,解决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引导和推动首都大型活动的规范、有序、健康发展。为此,市公安局起草了《北京市大型社会活动安全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送审稿)》(以下简称《送审稿》),修订的主要内容包括: -1-

一、根据本市大型活动安全管理的实际问题和发展趋势,调整和增加部分规定 (一)确定承办者负责,政府监管原则,同时明确主办者安全责任,充分体现本市大型活动安全责任由主、承办者共担,确保“责、权、利”相统一。 长期以来,在我市大型活动产业中存在大型活动主办者、承办者等称谓,基于这一实践,本市《条例》中明确了“谁主办、谁负责,由主办者对安全工作全面负责”的原则,规定了主办者的具体安全职责,并规定有承办者的,主办者应当与承办者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各自的具体职责。但是在国务院《条例》中,并未区分主办者、承办者的概念,并确定了“承办者负责,政府监管”的原则。《送审稿》在按照国务院《条例》精神,明确承办者为大型活动安全责任主体,同时,专门增加了第七条,规定了主办者应当承担的安全责任,本市《条例》第十一条、第十四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九条中“主办者”均调整为“承办者”。 (二)细化和规范政府相关部门监管职责 针对目前本市大型活动现场临建设施检查验收标准、特种设备安全验收以及食品安全监管责任不尽明确的问题,根据近年监管工作实际,特别是借鉴举办奥运、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 -2-

城市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城市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认真贯彻执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城市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加强我市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工作,有效预防安全事故,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本实施细则所称的城市公共经营场所(以下简称公共经营场所)是指:在本市辖区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剧院、录像厅、舞厅、卡拉OK厅、音乐茶座、游艺厅等公共娱乐场所; 宾馆、饭店、酒家、餐馆、招待所等公共餐饮住宿场所; 酒吧、网吧、氧吧、咖啡吧、美容美发厅、足浴室、棋牌室、洗浴等公共休闲场所; 体育馆、保龄球馆、台球馆、健身馆、旱冰场、射击场等体育运动健身场所; 金融、保险、电信、邮政等对外营业场所; 商场、集贸市场、证券交易场所等营业场所;

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幼儿园、学校、医院、图书馆、养老院等人员密集场所。 第三条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实行政府属地监管与部门监管相结合的机制。 第四条全市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工作实施综合监督管理,指导、协调和监督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依法组织查处公共经营场所安全事故。 第五条各级政府商务、文化、体育、旅游、教育、卫生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本部门的职能职责,对本辖区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生产实施行业监督管理; 公安、消防、质监、建设、市政、环保、工商、城管、交通、电力等部门分别对公共经营场所单位安全管理实施专项监督管理。 第二章公共经营场所安全生产职责 第六条公共经营场所经营单位要严格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对本场所(单位)的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第七条公共经营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及标准,加强

最新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细则

最新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细则 (经典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述职报告、条据书信、合同协议、演讲致辞、心得体会、导游词、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work summary, work plan, debriefing report, article letter, contract agreement, speech, experience, tour guide,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 want to know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共场所管理行为,加强公共场所管理,维护公共秩序和市容环境,保护广大人民群众安全和权益,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公共场所,是指向社会公众开放或者 经营服务设施,包括但不限于:商场、超市、酒店、餐饮场所、娱乐场所、公交车站、银行、邮局、医院、公园、广场、地下通道等。 第三条公共场所管理应遵循“服务、安全、便利、卫生、文明”的原则,保障公共资源的合理利用,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创建和谐社会。 第四条公共场所管理工作应当依靠公共场所使用者、经 营者积极参与,建立健全公共场所管理制度和长效机制。公共场所使用者、经营者有义务遵守公共场所管理规定,维护公共场所管理秩序。 第五条本条例适用于全市所有公共场所的管理行为。 第二章公共场所管理的基本要求 第六条公共场所应当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安全、便利、 卫生、文明,为使用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第七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承担保障公共场所安全、维 护公共秩序的主体责任,并根据公共场所特点,采取必要措施,防范安全事故和两类及以上以上以上群体性事件的发生。

第八条公共场所使用者应当遵守国家法律法规,遵守公 共场所管理规定,维护公共环境卫生,不得损坏公共设施、破坏公共秩序,不得有违禁品入内,不得干扰正常经营和服务秩序。 第九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保障使用者的生命、财产安全,规范服务行为,节制经营行为,保护顾客合法权益。 第十条公共场所应当设立服务台,提供咨询、服务、投 诉受理等服务,为使用者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第十一条公共场所应当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产妇、 儿童等特殊群体的使用权益,设立专门的服务设施和设备,为特殊群体提供便利。 第三章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 第十二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定期 开展安全演练,落实应急救援措施,加强安全防范和事故预防。 第十三条公共场所设立安全警示标识,指示疏散路线和 出口,落实消防安全制度,定期检查消防设施的运转情况,保证消防设备完好有效。 第十四条公共场所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落实 各类安全控制措施,预防和处理各种事故。 第四章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管理 第十五条公共场所应当保持环境卫生,保障使用者健康 权益,杜绝各种病媒和人群聚集带来的传染疾病。 第十六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制定环境卫生管理制度, 定期进行卫生清洁和消毒,妥善处理垃圾和卫生污染。 第十七条公共场所使用者应当保持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刻,共同维护公共场所环境卫生。 第五章公共场所的文明管理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解读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解读 1.公共场所责任: 《细则》规定了公共场所的责任方,包括场所经营者、管理者和使用 者等。其中,场所经营者需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定期进行 卫生培训,保证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场所管理者应当加强对公共卫生管 理的监督和实施;场所使用者应当遵守公共卫生法规,不得破坏公共卫生 秩序。 2.卫生设施设备: 《细则》对公共场所的卫生设施设备提出了明确要求。公共场所应配 备洗手池、洗手液、纸巾等卫生设施,并保持其正常使用。此外,公共场 所应当配置垃圾箱,并定期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场所内的垃圾不滋生细菌。 3.食品安全管理: 公共场所提供的食品应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保证食品安全。《细则》 对于食品摊点、餐饮单位等场所提出了具体要求,包括从业人员健康证明、食品经营许可证等,以确保食品从源头到消费者的安全可靠。 4.传染病预防控制: 《细则》明确了公共场所在传染病预防控制方面的责任。公共场所应 当建立传染病监测和报告制度,及时发现并报告可能存在的传染病病例。 同时,公共场所在发生传染病疫情时,要积极配合相关机构的应急处理, 并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保护公众的健康安全。 5.清洁卫生:

《细则》对公共场所的清洁卫生做出了详细规定。公共场所应当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环境整洁,减少病菌的滋生。同时,公共场所还应当提供必要的卫生用品,如卫生纸、手纸等,保持场所内卫生用品的充足供应。 6.宣传教育: 《细则》强调了对公众的宣传教育及培训工作。公共场所应当加强卫生法规、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提高公众对公共卫生管理的重视,增强公众的卫生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的出台对于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它明确了公共场所的责任和要求,提高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标准和规范,保障了公众的健康安全。同时,该细则还为公共场所的监督和管理提供了具体依据,有助于形成科学、规范的卫生管理体系。因此,各地应当积极贯彻执行该条例实施细则,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监督和落实,确保公共场所的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2)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一、总则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是为了规范和促进公共场所的管理秩序,保障公众的安全、健康和利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而制定的法规。本细则是对《公共场所管理条例》的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用于指导公共场所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二、公共场所的分类和管理范围 1.公共场所按功能和特点分为以下几类: –商业综合体:包括购物中心、超市、商场等; –娱乐场所:包括电影院、KTV、游乐园等; –餐饮场所:包括餐馆、酒吧、咖啡店等; –公共交通场所:包括机场、火车站、地铁站等; –文化设施: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剧场等; –公园和广场:包括市民公园、城市广场等;

–教育机构:包括学校、培训机构等; –医疗机构:包括医院、诊所等。 2.公共场所管理的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安全管理:包括消防安全、人员疏散等; –卫生管理:包括卫生设施、食品安全等; –环境管理:包括噪音、空气质量等; –秩序管理:包括禁止抽烟、禁止乱丢垃圾等; –设施管理:包括设备维护、设施更新等。 三、公共场所管理的责任主体 1.政府部门:负责制定、修改和实施公共场所管理相关法规和政策,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并依法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2.所有者或经营者:公共场所的所有者或经营者有责任负责场所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包括设施设备的维修和更新、安全卫生的管理、秩序的维护等;

3.公众:公共场所的使用者应遵守管理规定,主动维 护公共场所的秩序和环境,不得进行违法行为或破坏公物。 四、公共场所管理的措施 1.安全管理措施: –公共场所应制定消防安全预案,配备必要的消 防设施,定期进行消防演练; –安全出口应符合相关标准,并设置明显的标识; –公共场所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排除安全 隐患。 2.卫生管理措施: –公共场所应配备干净卫生的公共卫生间,并定 期进行清洁消毒; –餐饮场所应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标准经营,确保 食品卫生安全; –公共场所应设置垃圾分类桶,并定期清理和处 理垃圾。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引言概述: 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是保障公众健康和安全的重要措施。为了规范公共场所的卫 生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各地纷纷出台了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实施细则。 一、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责任 1.1 公共场所经营者责任: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定期 进行卫生检查和清洁消毒工作,确保公共场所环境卫生。 1.2 政府监管责任: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监督检查,及时 发现并处理违反卫生管理规定的行为,保障公众健康。 1.3 公众参与责任:公众也应当积极参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自觉遵守卫生规定,举报违规行为,共同维护公共卫生环境。 二、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标准 2.1 卫生设施标准:公共场所应当配备洗手间、垃圾桶等卫生设施,并定期清 洁消毒,保持清洁卫生。 2.2 食品安全标准:餐饮场所应当遵守食品安全卫生规定,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避免食品中毒事件发生。 2.3 空气质量标准:公共场所应当保持空气流通,定期通风换气,确保空气质 量符合卫生标准。 三、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培训

3.1 卫生管理人员培训:公共场所应当定期组织卫生管理人员进行卫生管理培训,提高其卫生管理水平和意识。 3.2 公众健康教育: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公众健康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卫生管 理的重视程度,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3 卫生管理知识普及:公共场所应当在显著位置张贴卫生管理知识宣传资料,提醒公众注意卫生管理规定,促进公众卫生意识的提高。 四、公共场所卫生管理奖惩机制 4.1 奖励措施:对于卫生管理工作出色的公共场所,可以给予奖励,鼓励其继 续保持良好的卫生管理水平。 4.2 惩罚措施:对于违反卫生管理规定的公共场所,应当依法给予处罚,直至 责令停业整顿,确保公共卫生安全。 4.3 鼓励举报制度: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举报制度,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监督,保障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效果。 五、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监督评估 5.1 监督机构设立:建立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监督机构,负责对公共场所卫生管 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整改要求。 5.2 评估标准制定: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评估标准,定期对公共场所卫生管 理水平进行评估,为改进卫生管理提供参考。 5.3 公众参与评估:鼓励公众参与公共场所卫生管理评估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促进公共场所卫生管理的持续改进。 结语:

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为切实提升我市公共场所安全防范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上级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 在城市建设中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用一年时间完成城区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并辐射带动乡镇,完成全市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安全防范能力。 二、组织领导 成立x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x任组长,副市长、公安局局长x任副组长,市政府办、市公安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教育体育局、市财政局、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商务局、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政务服务管理局、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x公路管理局丰城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X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设在市公安局,负责全市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协调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相关单位建设责任落实和竣工验收,协调铁路等单位做好管辖区域内公共场所安全防护设施建设工作。 三、工作职责 按照“属地管理、逐级监管”,“谁主管、谁负责”,防范工作 “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明确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维护、监管工作。具体职责如下: (一)市公安局:加强协调指导,推动各成员单位强化措施、各司其职、协同配合,确定防护设施建设是否符合安全需要;落实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 (二)市教育体育局:牵头落实直属学校、体育中心等职责范围内的安全防护设施建设、维护和管理工作,配合做好其周边安全防护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法规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法规 公共场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商场、学校、医院还是 公园等公共场所,都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活动。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公共场所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为了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各国纷纷制定了相应的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法规。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法规的出台是为了规范公共场所的运营和管理,保障人们的 基本权益。这些法规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消防安全 公共场所的消防安全是保障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环节。法规要求公共场所 建筑必须符合消防安全标准,配备消防设施和器材,并定期进行消防设备的检测和维护。同时,公共场所也要制定消防演练计划,定期组织演练,提高员工和公众的消防意识和应急能力。 二、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 公共场所必须设置合理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通道,确保人们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快 速安全地离开。法规要求公共场所的安全出口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如宽度、数量、标识等,同时还要保持通道的畅通,不得堆放杂物或设置障碍物。 三、安全设施和设备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法规还要求公共场所必须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设备,如监 控摄像头、报警器、安全门禁系统等,以便及时发现和应对安全问题。此外,公共场所还要加强对设施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四、安全巡查和安保人员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法规要求公共场所必须进行定期的安全巡查,及时发现和排 除安全隐患。同时,公共场所还要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保障人们的安全。这些安保人员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备一定的应急处理能力。 五、安全宣传和教育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法规还要求公共场所对公众进行安全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 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通过宣传海报、安全提示、安全演练等方式,向公众传递安全信息,教育公众掌握应急处理方法。 六、责任追究和处罚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法规明确了责任追究和处罚的制度。对于违反安全管理法规 的公共场所,相关责任人将受到相应的处罚,包括罚款、停业整顿等。同时,对于因公共场所安全问题导致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关责任人也将承担法律责任。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法规的出台和执行,为保障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起到 了重要作用。然而,要想真正提高公共场所的安全水平,还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公众要增强安全意识,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公共场所经营者要加强安全管理,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政府部门要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法规的有效执行。 总之,公共场所安全管理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是保障人们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的 重要手段。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公共环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更好的保障。

公园安全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公园安全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一、为加强公园管理,确保公园设施和绿化的健全,以及公园工作人员和游人的安全,使公园的公益性得以最佳体现,根据我区公园的具体情况和实际需要,制定本管理规范实施细则。 第二章工作制度 一、保安实行24小时设岗值班,严格按照公园主管部门要求如数出勤值班,做到时时有人在、事事有人管。要求每班次必须提前15分钟交接,并做好交接班工作记录。 二、若需调整的,需经过公园主管部门同意后方可实施。 第三章工作规范 一、遵守法令法规和公园有关规章制度。 二、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治安、防火、防盗工作,维护公园治安秩序,保证公园绿化、建筑、设备、公共财产及游客的安全。 三、遵守保安管理规定,履行保安员岗位责任制,服从指挥,积极完成公园布置的各项治安保卫任务和其它突击性任务。 四、上岗穿着保安服,仪表整洁、端正,文明执勤,不准留长发和胡须。 五、准时上下班,坚守工作岗位,不准聊天、会客,做到勤巡逻、勤检查,

掌握治安动态,维护公共秩序,礼貌待人,处事公道,文明执法。 六、对危害治安的不法分子要敢于斗争、奋力擒拿,发生事故或案件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保护现场,酌情做好紧急处理。 七、严禁利用职务之便进行监守自盗、敲诈勒索。对公园内发生的事件须如实、及时上报,不得隐瞒或虚报。 八、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及时准确做好执勤记录。 九、团结、互助,严禁赌博、拉帮结派及进行影响公园形象、损害公园利益的活动。 第四章园容管理 一、切实加强公园绿化管理,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违章破坏绿化。 二、对游人进行指引及疏导,避免游人蓄意或过失对古树名木、文物古迹造成破坏。 三、加强公园道路、导游图牌、服务指示牌、座椅和公共卫生设施的管理,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违章破坏。 四、保护公园内水体清洁,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向公园小溪或人工湖内排放污水或倾倒垃圾。 五、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在公园内排放烟尘、有害气体或倾倒垃圾。 六、禁止公园内焚烧树枝树叶、垃圾等其他杂物。 七、切实保护好公园内供游客游览、歇息的亭、廊、榭、阁等园林建筑,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进行任何破坏。 八、禁止任何单位或个人擅自占用公园用地。

成都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规定

成都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规定 为了维护公共场所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成都市人民政府制定了《成都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规定》,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介绍关于成都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规定的相关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成都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公共安全和公民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成都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下列公共场所: (一)度假村、影剧院、录像厅(室)、音乐厅、曲艺厅、歌舞厅(场)、卡拉0K厅、游艺室、棋牌室、台球室、游乐场、电子游戏室等公共娱乐场所; (二)体育场(馆)、游泳池(场)、溜冰场、赛马场、健身房、保龄球场、高尔夫球场、射击场等公共体育场所; (三)火锅店、咖啡馆、酒吧、氧巴、美容室、桑拿浴室、茶馆(楼、坊)等公共餐饮服务场所; (四)俱乐部、文化宫(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场所; (五)风景旅游区、公园等公共游览场所; (六)汽车站、码头、火车站和民用机场等广场;

(七)集贸、劳务、人才、证券等交易市场; (八)举办庙会、山会等场所; (九)举办花会、灯会和大型订货会、展览(销)会、交易会、体育比赛、文艺演出等活动的场所(含户外的影视剧拍摄场所); (十)销售或租赁书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的专业市场; (十一)法律、法规规定或市人民政府决定应当纳入治安管理的其他公共场所。 单位内部对外营业的前款规定的公共场所的治安管理适用本条例。 旅店业的治安管理,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市和区(市)县公安机关是本市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主管机关。 工商行政管理、文化、体育、新闻出版、环保、卫生、交通、广播电视、城建城管等部门,应按各自职责协同公安机关实施本条例。 第四条公民在公共场所活动,应遵守法律、法规和规章。 公民对公共场所中的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举报,受法律保护。 第二章治安管理

公共场所的安全管理规定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第三十四条公共场所的管理责任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二定期检查本单位各项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情况,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并将检查、消除情况记录存档; 三确保该场所实际容纳人数不超过设计的最大容量; 四设置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设施; 五保持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六制定应急疏散方案,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前款规定的公共场所包括影剧院、歌舞厅、文化宫、网吧、体育场馆、图书馆等文体娱乐场所和旅游景区;宾馆、酒楼、商场等商业经营场所;机场、车站、码头等交通枢纽场所;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以及其他对公众开放、人员聚集的场所. 第三十五条在公园、旅游景区、广场、公共道路、体育场馆、会场、展览馆等场所,举办下列单场次预计参加人数在一千人以上大型活动的,承办者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公安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公安机关批准后方可举行,公安机关应当在七个工作日内作出决定: 一体育比赛、民间竞技等体育活动; 二演唱会、音乐会等文艺演出活动; 三产品展览、商品展销等活动; 四游园、灯会、庙会、花会、焰火晚会等民间传统活动; 五庆祝、庆典、人才招聘会等活动; 六名人签名等宣传活动; 七现场开奖的彩票发行活动; 八其他大型活动. 影剧院、音乐厅、公园、娱乐场所等在日常业务范围内举办的活动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三十六条大型活动承办者应当落实各项安全措施;保证活动场所的设备、设施安全运转;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维护现场秩序,采取控制和疏散措施,确保参加活动的人数在安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 第三十七条鼓励大型活动的承办者为参与活动的公众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第三十八条公安机关对大型活动负有安全管理监督职责.大型活动举行前,应当对活动场所进行实地检查,发现安全隐患,应当书面通知承办者予以整改.在活动举行前未能整改合格的,责令暂停举行活动;拒不整改的,责令停止举行活动.大型活动中,应当维持活动现场周边的治安、交通秩序;对现场秩序混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紧急情况依法处置. 第三十九条文体娱乐场所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禁止使用火炮.但经市政府批准的除外. 第四十条举办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烟花爆竹燃放活动,主办单位应当向市公安机关提出申请. 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烟花爆竹燃放活动燃放作业单位和作业人员,应当按照焰火燃放安全规程和经许可的燃放作业方案进行燃放作业. 对危险等级较高的焰火晚会以及其他大型烟花爆竹燃放活动,公安机关应当加强监督检查. 第四十一条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对城市道路、桥梁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责: 一建立巡查制度,制定应急预案; 二建立健全道路、桥梁养护责任机制,及时排除安全隐患或者采取其他安全保障措施; 三在养护、维修作业现场设置明显标志和采取安全措施. 城市道路、桥梁损坏影响通行安全时,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应当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并告知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严重影响通行安全时,城市道路主管部门应当采取封路、封桥措施,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予以配合. 第四十二条禁止盗窃、破坏、非法销售、非法收购城市道路上设置的各种井盖、沟盖、交通指示牌及其他市政设施. 井盖、沟盖出现破损、移位或者丢失的,产权单位知悉后应当立即设立警示标志,并及时予以更换、补缺或者正位. 第四十三条游泳池、海滨游泳场等游泳场所的管理责任单位应当履行下列安全管理职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范本10篇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范本10篇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范本【篇1】 1.0 总则 1.1 为创造整洁、文明、卫生的办公环境,营造良好的办公和生活秩序,特制定本制度。 1.2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办公室、食堂、宿舍、库房、门卫等。 1.3 责任范围:本着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划分环境卫生包干区域。公共区域(如走廊、楼梯、道路、卫生间、会议室等)及本文未划分区域由保洁员负责;部门区域(如办公室、办公桌椅、宿舍楼房间等)由使用人负责。 1.4 办公室、食堂、宿舍楼、门卫室内严禁吸烟,执行公司禁烟管理制度。 2.0 办公区域环境卫生管理标准 2.1 办公室 2.1.1 每天擦拭两次地面,保持干净无尘、无泥、无杂物。 2.1.2 办公桌椅放置整齐,无灰尘、无泥浆,每天擦拭一次。 2.1.3 窗台干净整洁无杂物,每天擦拭一次。 2.1.4 每两周擦拭玻璃窗,保持干净、明亮、无灰尘、无乱贴。 2.1.5 墙壁洁白、无灰尘、泥浆,无脚印手印,墙角无蜘蛛网。 2.1.6 电器设备(包括电脑、打字机、风扇、电灯等)、电源开关要完整、整洁、整齐。做到不乱放,无灰尘。 2.1.7 办公桌上办公用品放置整齐、整洁、无灰尘。 2.1.8 废纸篓有套袋,经常清倒。 2.1.9保险箱、档案柜、书架放置整齐整洁,不乱放、无灰尘。 2.1.10 暖气片每天擦拭一次,保持干净无尘。 2.2 会议室 2.2.1 每天清扫地面一次,做到地面干净,无杂物、无泥土。 2.2.2 每两周擦拭一次玻璃窗,保持干净明亮无灰尘。 2.2.3 每周清理一次墙角、墙壁,保持墙壁洁白、无灰尘、泥浆、墙角无蜘蛛网。 2.2.4 每天擦拭一次会议桌椅,保持整齐、干净无尘。 2.2.5 每天按时开窗关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公共场所经营者在经营活动中,应当遵守有关卫生法律、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以及相关的卫生标准、规范,开展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宣传,预防传染病和保障公众健康,为顾客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 第三条卫生部主管全国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的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国境口岸及出入境交通工具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由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铁路部门所属的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对管辖范围内的车站、等候室、铁路客车以及主要为本系统职工服务的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应当根据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需要,建立健全公共场所卫生监督队伍和公共场所卫生监测体系,制定公共场所卫生监督计划并组织实施.

第五条鼓励和支持公共场所行业组织开展行业自律教育,引导公共场所经营者依法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宣传、普及公共场所卫生知识。 第六条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违反本细则的行为,有权举报。接到举报的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及时调查处理,并按照规定予以答复。 第二章卫生管理 第七条公共场所的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公共场所经营者应当设立卫生管理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公共场所的卫生工作,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和卫生管理档案。 第八条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档案应当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卫生管理部门、人员设置情况及卫生管理制度; (二)空气、微小气候(湿度、温度、风速)、水质、采光、照明、噪声的检测情况; (三)顾客用品用具的清洗、消毒、更换及检测情况; (四)卫生设施的使用、维护、检查情况; (五)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的清洗、消毒情况; (六)安排从业人员健康检查情况和培训考核情况; (七)公共卫生用品进货索证管理情况;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11篇)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 一、教室、实验室、微机室、阅览室、会议室(大礼堂)、楼梯等公共场所安全管理的原则是“谁主管(主办)、谁负责”。 二、公共场所须有专人负责管理,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各公共场所结合各自特点,制订出有关安全管理规章制度。 三、公共场所必须保持安全通道畅通,必须配备相应种类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并设置应急通道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器具。 四、公共场所配备的消防器材和设施,必须由专人管理,确保消防器材完好,并掌握所配消防器材和设施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消防器材不得挪用、玩弄和损坏,违者处罚。 五、公共场所必须加强电源管理,切实执行安全用电规定,严禁乱接拉电源,严禁各种违章用电,严禁超负荷用电,不得擅自拉接临时电线。 六、严密火源管理,切实执行安全用火规定,严禁各种违章用火、玩火。 七、组织大型活动,必须具备各项安全措施,进行安全检查、整改隐患,贯彻“安全第一”的原则,组织执勤人员,做好值勤工作,维持秩序,处理违章或应急事件。 八、严禁携带易燃、易爆、有毒等危险品或各类刀具、凶器等管制器具进入公共场所,贵重物品、现金、有价证券等要妥善保管,谨防在公共场所丢失、失窃。 九、进入公共场所应文明礼貌,遵守各公共场所的各项规章制度。严禁在公共场所哄闹、肇事、打架斗殴、偷窃赌博、酗酒、流氓、有伤风化、损坏公私财物等违纪违法行为。

十、发生事故或案件,须保护现场,及时报告院保卫处或报警,协助组织调查。 公共场所安全管理制度(二) 一、公共场所的法人代表(负责人)是其经营场所卫生安全的第一责任人。 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须进行健康检查(每年一次)、接受卫生知识培训,取 得健康合格证明且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要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操作时穿 戴整洁的工作衣帽。 三、公共场所室内空气质量、微小气候、水质、采光、照明、顾客用品用具 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等须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要求;反复使用的公共用品用具一 客一换一消毒。 四、公共场所经营者须根据规模、项目设置清洁、消毒、保洁、盥洗等设施 设备和公共卫生间,并保持正常运行。 五、公共场所消毒间须独立密闭设置,要配备足够数量的消毒设施和消毒设备,且运转正常;消毒程序符合要求,消毒记录及时规范。 六、公共场所须配备安全、有效的预防控制蚊、蝇、蟑螂、鼠和其他病媒生 物的设施设备及废弃物存放专用设施设备。 七、公共场所经营者采购洗化用品、消毒产品等公共卫生用品时须索取检验 合格证明和其他相关资料,并建立台账。 八、公共场所经营者须制定公共场所危害事故应急预案(方案),发生危害健 康事故的应当立即处置,并及时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九、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室内须有醒目的禁止吸烟警语和标志,有专(兼)职人员对吸烟者进行劝阻。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5篇

公共场所管理条例实施细则5篇 公司管理条例篇1 一、物业接管验收管理制度 1、验收前的准备工作 本验收管理制度是指由__网络能源有限公司新厂房项目招标组向深圳市__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的物业验收和移交工作。 __物业组织项目专业人员组成验收小组参加验收工作。 验收小组根据提供的图纸,按照项目设计要点、竣工图、设施清单、所有设施设备出厂合格证书、设备调试运行记录、试验报告等进行验收。 2、验收的实施 验收小组在验收过程中,可先按专业分工及标准、计划、设备清单进行单项验收,然后再进行综合验收;实物的验收,主要应核查设备和主要部件的规格、型号、制造厂,并清点数量、安装位置等。 3、验收后的处理工作 验收小组专业人员根据分工写出单项的验收报告,验收小组负责人根据验收报告,写出物业的综合性验收评定意见书,呈交项目招标组。对存在问题的设备、设施写出书面报告,上报项目招标组。管理处负责人代表物业管理接收单位同物业的交接单位进行正式移交,并办理有关手续。验收小组要会同项目招标组签字生效,将全部、档案资料移交给管理处存档。 4、验收后不合格的处理工作 对在验收发现存在问题的设施、设备,管理处制订整改落实措施,并报项目招标组和__物业审核。 5、设备验收 验收的条件是设计图纸与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符合;主要设备、设施安装位置与安装质量符合;设备或系统的技术性能应与设计要求符合,检查结果记录在《验收交接记录表》中。对移交的竣工图,在《验收交接记录》中记录。对物业的其它配套系统、设施进行验收,验收结果也记录在《验收交接记录表》中。

二、公共设施维护管理制度 1、管理处负责厂区内公用设施、设备的日常管理、检查维护,确保设施、设备处于良好运行状态。 2、公用设施、设备标识系统规范完整、准确无误。 3、厂区内疏散指示器、安全出口不得损坏。 4、厂区内的设备、设施损坏,须及时修理和更换。 5、市政公用设施、设备如发生损坏,立即通知市属有关部门维修或更换。 6、任何部位和个人不得损坏或挪用公用设施、设备。 三、临时用电、用水管理规定 1、临时用电计划申请 1)施工前,由施工单位或根据施工项目和用电量大小,向管理处递交临时用电计划申请表。 2)临时用电计划申请表中,应列明所使用电动设备的名称、功率和数量。 3)管理处派技术人员对其机械电气设备进行检查核实。 4)申请人或单位必须提供操作人员的上岗证复印件,每人一证。操作人员无证的,管理处一律不予批准申请。 2、临时用电管理规定 1)凡施工所使用的电动设备、工具及电线等器材,必须符合国家有关产品质量规定和安全要求。 2)在管理处技术人员指定的地点接线,并安装漏电保护开关、用电计量表、施工配电盘(箱)。 3)电动工具、临时照明线路应使用合格插头、插座。 3、临时用电施工限制 1)不影响厂区内机电设备的正常运作。 2)不超出供电负荷量允许范围。 3)噪音很大的电动工具,严格按规定时间进行操作,不影响业主的正常作息和生活。 4、禁止以下行为:

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通用13篇)

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范文(通用13篇) 经营场所安全管理制度篇1 (一)消防设施:设置醒目的防火标志,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消防通道、安全出口符合紧急疏散要求、标志明显并保持畅通。 (二)机电设备:要保证机电设备的安全运转,其电缆敷设必须符合安全要求,保持绝缘良好,有可靠的避雷、接地装置,定期进行检修。 (三)危险物品:根据危险物品的种类、特性,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告知职工危险物品的成份、危害程度、使用方法及发生事故后处置措施等;现场电焊等作业不违反“六条禁令”,做到“四不动火,十不烧”。 (四)用电管理(含临时用品):电力设施安装、维护、维修、使用要由专业电工负责,各作业场所要设置安全电闸,确保电气设备、发电机等安全运转和用电线路完好。 (五)防雷设施:高层建筑、危险物品车间、仓库、电力设施、电气设备、计算机网络等重点部位要安装防雷设施,并按规定进行检测检验。 (六)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等环节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测检验。

(七)高处作业:严格管理梯子、脚手架(通用的或塔式的)、吊笼、升降工作平台、动力工作平台等登高装置的安全使用和安全作业,严禁承载超重,由专业人员负责安装、维护和拆除。 (八)现场作业人员控制:现场作业人员要按规定正确配戴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遵章守规,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 (九)自备发电机(组): 1、放置 自备发电机切忌受潮,应安装或放置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周围不能堆放易燃品,以免发生废气中毒和火灾;同时,环境应清洁,周围不准放置产生酸性、碱性等腐蚀性气体的物品。 安装30千瓦以上的发电机时,机组最好是固定在平坦的水泥基座上,若没有,也可在底盘下垫上橡胶板以减少震动和噪音,切忌垫旧轮胎等弹性物品。 配备自备发电机的生产经营单位,其发电机电气装置、机房定置必须符合电力、环保等有关部门的规定要求;自备发电机房应有良好的采光、排气、排污设施,防止各类中毒、火灾事故的发生。 2、安装 要看说明书,并请正规的专业电工或供电所人员来安装,接线时注意内、外线的设置。

福建省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工作指导手册

目录 综合篇 1、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范围 (1) 2、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任务 (1) 3、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基本方法 (2) 4、公安派出所受理备案工作要求 (4) 5、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管理档案内容 (6) 6、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日常治安管理工作规定 (6) 7、民警日常治安检查行为规范 (8) 行业场所篇 1、娱乐场所 (10) 2、按摩服务场所 (19) 3、旅馆业 (23) 4、印章业 (32) 5、典当业 (39) 6、印刷业 (44) 7、旧货业 (48) 8、废旧金属收购业 (51) 9、机动车修理业 (54) 10、报废汽车回收业 (57)

综合篇 一、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范围 特种行业,是指以法律、法规规定由公安机关实施特定治安管理的工商服务行业。依据《福建省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目前,我省公安机关列管的特种行业有:旅馆业、印章刻制业、印刷业、旧货交易业、废旧金属收购业、典当业、拍卖业、报废机动车回收业和机动车维修业,其中,旅馆业、公章刻制业、典当业需经公安机关许可。 公共场所,是指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场所。目前,我省公安机关列管的公共场所有:歌舞、游戏游艺等营业性娱乐场所(以下简称娱乐场所),设置按摩项目的服务场所,营业性射击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举办大型公众性文体商贸、庆典、展览等活动的场所。其中,营业性射击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网吧),举办大型公众性文体商贸、庆典、展览等活动的场所的管理涉及其他专业管理单位,将另文说明。 二、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治安管理的任务 公安机关对特种行业和公共场所(以下简称行业场所)实行治安管理,主要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对行业场所进行治安监督检查和治安业务指导,基本任务是:依据国家的法律规范,依靠行业场所从业人员,严格行业场所治安秩序管理,保障公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