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

第三节词类

一、啥是词

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定型的、可以独立地用于造句或组成词组的语法单位。

作为语法单位,它都有自个儿的确定的读音和意义,而且读音和意义的结合是固定的。前面差不多说过,语素和语素组也有自个儿的确定的读音和意义,但词跟语素和语素组别同,词是能够“用于造句或组成词组”的语言单位,而且能“独立运用”,也算是讲,它能够独立地充当句子或词组的一具成分。比如:

(1)我们热爱祖国。

这一句是由“我们”“热爱”“祖国”3个词组成的,这3个词是独立运用于造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3个词还能够独立运用于不的句子中,例如:人民热爱祖国。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祖国是我们的坚毅后盾。

词与语素、语素组的区不,在于能否“独立运用”。比如:

(4)人别能离群索居。(“人”是一具词)

(5)我们热爱人民。(“人”“民”基本上语素,“人民”是一具词)

(6)我们要保护人民币。(“人”“民”“币”基本上语素,“人民”是语素组,“人民币”是一具语素组,也是一具词)“XXX性”3个语

素、2个语素组、1个词

词与词组的区不,在于是否“最小”。所谓最小,是指如此几种事情:

一是指“人、山、手”如此的单音节词,它们本身能独立运用,但别能再分。

二是分开后各部分都别能独立运用,如“葡萄、语言”。

三是分开后有一部分别能独立运用,如“人民、学习”。

四是分开后各部分尽管都能独立运用,但意义与整体运用时别一样了,如:东西、开关、矛盾、黑板、白菜、大米、火车”等。(生产:人们使用工具来制造各种生产资料和日子资料。生:生育、出生。)五是像“站岗、理发、洗澡”之类的,有时合用,有时分用,分用时意义也别变,如“站好最终一班岗、理完发去书店”。这种事情普通以为合用时是词,分用时是词组。

区分词和词组,能够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意义上看,词的意义是单一的,是语素意义的有机融合,而别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如“黑板”是指这种教学用具,用木头和玻璃制成能够在上面用粉笔写字的黑XXX平板,别是任何一块涂成黑群的板子都叫黑板,因此是词;而“黑布”算是黑颜群的布。再如“白菜——熟菜——生菜、大米——生米、香菜——烂菜”等也是这样。

第二,从结构上看,词的结构关系是密切的,普通别允许拆开或插入不的成分;而词组的结构关系比较松散,能够拆开或插入其他成

分。如“白菜”和“熟菜”(熟了的菜,没熟的菜;白的菜)。

第三,从语音上看,词的内部别允许有停顿,词组能够。如“桌上放着几件东西”,“东、西、南、北”;“买两个开关”,“门太紧,开、关都非常费力”。

辨不下列单位是词依然词组:西瓜、大瓜、洗涤、洗碗、马路、门户、门窗

区分词与语素、语素组、词组的最后的决定性的因素是语境。在别同的语言环境里,词和语素、语素组、词组也许具有同一种读音且同一种写法,惟独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才干把词和语素、语素组、词组区分开来。

二、啥是词类

词是能够从别同角度分类的。比如,从语音的角度能够把词分为单音词、双音词、多音词等等,从语义的角度能够把词分为单义词、多义词或者同义词、反义词、褒义词、贬义词,等等。但如此划分出来的类不,都别是语法学上说的词类。语法学上说的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词的语法分类,要紧思考三个方面:第一是词的语法功能。“词的语法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它做句法成分的能力以及这种能力的大小,如它能做啥成分,别能做啥成分,要紧做啥成分,次要做啥成分,常做啥成分,别常做啥成分,等等;二是它跟不的词的组合能

力,如能否受“非常”修饰、能否受数量词修饰、能否带“了、着、过”等。第二是词的语法意义,人们总结出来的词的语法意义,包括表示名称、表示动作、表示性质、表示数目、表示单位、表示介引、表示连接等等。语法意义是人们对词类本质属性的归纳和揭示,在划分词类时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第三是语法分析的需要。划分词类是为了“语法分析的需要”,是为了“说语句结构”。所以能够讲,各种语法书上的词类系统基本上综合思考词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并基于语法分析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它们是客观语言实际与人们主观意志结合的产物。

词类是一种范畴。从理论上讲,范畴是由范畴成员的共有特性来界定的,一具词假如具备了某范畴成员所必需的全部特性,则它属于该范畴,否则就别属于该范畴。然而事实往往有非常多例外,有点词类中的成员并别具备该范畴成员所必需的全部特性,只具备该范畴成员的共有特性中的一部分特性。这就告诉我们,关于一具具体的词类来讲,它的成员是有差不的,有典型成员,也有非典型成员。词类的典型成员具备该词类成员所必需的全部特性,非典型成员只具备该词类成员所必需的部分特性。

比如名词那个类中,典型成员都具备作主语、作宾语、受数量词组限制的功能,如“人、鱼、钢笔、桌子”等,它们是名词类的典型成员。另有一些成员如“人民、车辆、花朵”等则别能受数量词组限制,它们是名词类的非典型成员。形容词中,典型成员都具备作谓语、作定语、受程度副词限制的功能,但有点非典型成员别能受程度副词

限制,如“笔直、洁白、冷冰冰”等。

别同词类的典型成员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差不比较明显,别同词类的非典型成员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差不则也许比较含糊。能够讲,词类划分正是依据各类词的典型成员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差不所作的划分。各类词的非典型成员,是以该词类的典型成员为参照,经过比较,在确定了它与典型成员有脚够的相似性之后归入该词类的。

三、汉语词类系统简述

西方语法非常早就开始划分词类。我国则是从19世纪末《马氏文通》出版才有了词类的划分。《马氏文通》参照西方语法划分词类的做法,结合汉语实际,把古代汉语的词(字)划分为名字、代字、静字、动字、状字、介字、连字、助字、叹字等9类。普通以为,它是在西方语法词分8类的基础上,增加了为“华文所独”的“助字”一类。这是我国学者提出的第一具汉语词类系统,是一具古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1924年出版的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是继《马氏文通》之后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又一部著作,它继承《马氏文通》传统,又汲取《马氏文通》之后的汉语语法研究成果,把现代汉语的词分为名词、代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9类。这是一具妨碍非常大的现代汉语词类系统。

20世纪50年代,为了编写中学《汉语》教材的需要,从1954年起,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汉语编辑室组织数十

位语法学家一起讨论,集体制定了“暂拟汉语

教学语法系统”,1956年发布。其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11类,比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增加了数词、量词两类。这是一具更加成熟、更加有妨碍的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在全国中学统一使用了近30年。

1984年,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发布了依照1981年“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确定的原则起草、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多次修改、经有关部门和顾咨询审订定稿的《中学汉语教学语法提要(试用)》,其词类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共12类,比“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增加了拟声词1类,成为又一具有广泛妨碍的词类系统。 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语法学家对词类作了具体的深入的研究,在12类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新的意见,有的从名词中分出方位词、处所词、时刻词,有的从动词中分出助动词,有的从形容词中分出区不词、状态词,有的从助词中分出语气词等。假如把方位词、处所词、时刻词、助动词、区不词、状态词、语气词的一具或几个独立成跟名词、动词等平列的类,这么现代汉语的词类就有近20类。

2005年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在对词条标注词类时,把方位词、时刻词、助动词、趋向动词、属性词(区不词)、状态词

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的附类,如此就维持了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12类的词类系统。《现代汉语词典》标注的词类,是先后召开三次有众许多专家学者参加的研讨会、在充分汲取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来的,这也讲明,12类的现代汉语词类系统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同意性。

适应上,汉语的这12类词能够分成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能单独作句法成分的是实词,别能单独作句法成分的是虚词,12类词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叹词、拟声词9类是实词,介词、连词、助词3类是虚词。

本书采纳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可同意性的12类的词类系统,而把时刻词、方位词视为名词的特别小类(具有某个特定句法功能的小类),把能愿动词(助动词)、趋向动词、推断词视为动词的特别小类,把属性词(区不词)视为形容词的特别小类,把语气词仍称为语气助词,它是助词的次类(下位类型)。以下逐一介绍这12类词的语法意义和语法功能。

四、现代汉语实词

(一)名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具体事物、抽象事物、时刻、方位等。例如:

老师干部爸爸人类鲁迅工程师(表示人)

学校教室土地衣服鱼计算机(表示具体事物)

思想精神纪律关系友谊积极性(表示抽象事物)

如今刚刚昨天去年夏天凌晨傍晚(表示时刻)

上下左右东西上面边上前面(表示方位)

名词具有以下语法功能:

1.名词普通都能作主语、宾语。例如:猫捉老鼠。

2.名词普通都能作定语、作中心语。例如:学校的教室。

3.名词普通别能作谓语,但少数表示时刻、节令之类的名词能在一些短句中作谓语。如:今天星期日。改日三八节。

4.表示时刻、地方的名词能作状语,如:我改日去北京。我们北京见。

名词跟动词、形容词的重要区不有二:一是名词普通都能受表示名量的数量词组的限制,如“一张纸”、“三条鱼”、“一筐水果”等。二是名词普通别能受副词的修饰,如别能讲“别

猫”、“非常老鼠”、“突然电脑”等。固然也有例外,比如有少数名词别受数量词组的限制,如“民心、年华、赤子”等,也有极少数名词在特定事情下受副词修饰,比如“后天就国庆节了”,等。

时刻词、方位词是名词的特别小类。

时刻词是表示时刻的名词。时刻词可以作“在”、“到”、“等到”的宾语,同时能用“那个时候”、“这个时候”指代。例如:白天夜里凌晨中午傍晚晚上深夜午夜

刚刚如今过去未来改日今天去年从前

2008年上星期宋朝元旦春节正月

方位词是表示方向或位置的名词。方位词可以作“往”、“朝”、“在”的宾语,或者附着在某些实词或词组后面组成词组作“往”、“朝”、“在”的宾语。方位词能够分成单纯方位词和合成方位词两类。单纯方位词包括“上、中、下、前、后、左、右、东、西、南、北”等。合成方位词有:“上边、上面、上头、当中、中间、下边、下面、下头、前面、前头、后面、后头、左边、右边、边上、东面、西面、南面、北面”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或变化、存在等。例如:

唱跳吃讲批判讨论学习(表示动作、行为)

恨爱喜爱讨厌盘算胆怯想念(表示心理活动)

发生进展成长死亡改变融化(表示进展、变化)

存在有浮现消逝呈现(表示存现、消逝)

可以应该情愿能应该(表示可以、情愿、应该)

去来到里面去起来下去上来(表示趋向)

是(表示推断)

动词具有以下语法功能:

1.作谓语。如:他懂。

2.动词大多可以带宾语。如:讨论咨询题。可以带宾语的动词叫“及物动词”。及物动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也能够别带宾语,如:

下午讨论。别能带宾语的动词叫“别及物动词”。如:睡觉、考试、咳嗽、日子、劳动、合作、约会、毕业。

3.在特定条件下,多数动词也能够作主语、宾语、定语、状语、中心语。如:

劳动光荣。我们热爱劳动。劳动的任务是拔草。他担心地望着我。繁重的劳动。

动词跟名词、形容词的重要区不在于:1.多数动词能带宾语,凡是能带宾语的词确信是动词;2.大多数动词能够后带“着、了、过”表示动态。3.大多数动词别受程度副词“非常”、“太”等的修饰。(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能愿动词、趋向动词、推断动词是动词的几个特别小类。

能愿动词是能够用于其他动词前面表示可以、情愿、应该的动词。它的前面加上否定词“别”就表示别可以、别情愿、别应该。能愿动词可分3个小类:

表示也许的:能可以也许可会能够

表示情愿的:愿情愿肯要

表示应该的:应该应该应当得(děi)

能愿动词能够单独作谓语,或者受副词修饰而作中心语,但别能带名词性宾语,别能带助词“着、了、过”。能愿动词的特别性在于能单独或以“×别×”形式作表示衡量、评议的状语,如“他能来。”“你能别能准时到?”

趋向动词是能够用于动词后面表示趋向的动词。有单纯的和复合的两类。复合趋向动词是由单纯趋向动词构成的:

趋向动词能够单独作谓语,或者受副词修饰而作中心语,它的特别性在于它常常用于动词后面表示趋向,作补语。

推断动词是表示推断的动词。典型的推断动词惟独一具“是”。别典型的推断动词有“为”、“即”、“系”等,普通用于书面语。

推断动词“是”用在主语和宾语之间,如“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它也能够受状语的限制而作中心语,如“过去是,如今也是。”然而它别能带助词“着、了、过”表示动态。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例如:

大小长短胖肥矮小高大漂亮(表示形状)

坏安全伟大优秀勇敢昂贵豪华(表示性质)

肃静激动愉快通红红通通沉甸甸(表示状态)

形容词具有以下语法功能:

1.大部分能作定语。如“漂亮的花朵”,“伟大的人民”。

2.大部分能作谓语。如“语言生动”,“成绩优秀”。

3.作中心语。“非常生动”、“比我好”、“很优秀”等。

4.有许多形容词能作状语、补语。勤奋学习、刻苦读书、打扫

洁净、长得美丽

5. 在特定条件下,有一些形容词也能够作主语、宾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降后。

形容词跟名词、动词的重要区不是:形容词普通都能受程度副词“非常”、“太”、“很”、“更”修饰,而名词、动词别能。但也有例外,如“冰凉”、“洁白”、“笔直”等形容词,本身已表示某种状态和程度,因此别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

有一些形容词因别能作谓语而被叫做“非谓形容词”,又叫“区不词”、“属性词”。它是形容词的一具特别小类。例如:野生袖珍家养大型小型双边多维旧式新式

假性急性上等下等头等特等特级超级单群

有关有形有机无辜应用型复合型世界性

非谓形容词的语法功能要紧是作定语,如“野生动物”,“袖珍词典”,“大型会议”,“新式武器”,“应用型人才”等。有少数非谓形容词既可作定语又可作状语,如“暂时住宅、暂时借用一下”,“急性肺炎、急性发作”等。【黄廖本单独一类,叫“区不词”。好处是能够维持“形容词都能作谓语”的讲法。】

(四)数词

数词表示数目,数目包括基数和序数。

表示基数的,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0)、十、百、千、万、亿”等。其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零(0)”是系数词,“百、千、万、亿”等是位数词,“十”前面

有系数词时,它是位数词;“十”前面没有系数词时,它是系

数词。系数词跟位数词组成复合基数词,如“四十”、“二百”、“三万五千六百四十二”等。

表示序数的,普通形式是“第……”,如“第一、第二、第三、第105页、第120号”等等。在特定事情下,“第”字能够别用,如“二哥、三弟、五楼、605次”等。在文章中表示顺序编号时能够别用“第”,如“一、二、三、四……”。其他表示序数的词有,阿拉伯数字“1、2、3、4……”,外文字母“A、B、C、D……”,天干序数“甲、乙、丙、丁……”等。

数词具有以下语法功能:

数词的本质性的语法功能是跟量词一起组成数量词组。如“五年”、“七斤”、“一把”、“第一回”、“第三次”等。这是数词的本质功能。

基数词单独作定语的事情非常少,往往是由于语用上的需要而省去了能够省略的量词,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只)手拿枪,一(只)手拿笔”,省去量词更简洁。还有“这一时期”、“那一时期”、“前一时期”等。也有一些是别便于使用量词的,如“两姐妹”、“三兄弟”、“七昼夜”等。

小数、分数、概数也是基数词。例如小数“0.14”、“30.7”等,分数“1/2”、“2/30”等,概数“七八(座)”、“三四(个)”、“十七八”、“七八十”、“二三百”等。

用阿拉伯数字“1、2、3、4……”等记数有方便之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要求:

(1)统计表中的数值,如正负整数、小数、百分比、分数等,必须使用阿拉伯数字,如:“48、302、-2、34.5%、1/4、2/5”等。

(2)定型的词、词组、成语、惯用语、或具有修辞群彩的词语中作为语素的数字,必须用汉字,如“一律、一方面、十滴水、三叶虫、二万五千里长征、别管三七二十一、相差十万八千里、第一书记、第四方面军、十三届四中全会”等。

(3)凡是能够使用阿拉伯数字而且又非常得体的地点,特殊是当表示的数目比较精确时,均应使用阿拉伯数字。遇特别事情,或者为了幸免歧解,能够灵便变通,但全篇体例应相对统一。

(五)量词

量词表示人或事物或动作行为的计数单位。

量词所表示的计数单位,能够分为两类,一类是人或事物的计数单位,叫名量词;一类是动作行为的计数单位,叫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人或事物的计数单位。有专用的和借用的两类。

专用的名量词有:

表示个体的,如:“个、只、本、张、条、头、匹、架、把、根、台、项、件、艘、间、栋、辆、块”等。

表示集体的,如:“副、对、双、套、打、群、批、伙、班、堆、捆、排、帮”等。

表示度量衡的,如:“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千米、公

里、海里、克、千克、公斤、吨、亩、公顷、平方米、立方米、升、毫升、元、角、瓦、千瓦、度、分贝”等。

借用的名量词有:

借自名词的,如:“一桶水”的“桶”,“一壶酒”的“壶”,“一盆花”的“盆”,“一碗饭”的“碗”,“一房子人”的“房子”等等。

借自动词的,如:“一捧花”的“捧”,“一挑水”的“挑”,“一封信”的“封”,“一捆书”的“捆”,“一堆土”的“堆”等等。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计数单位。动量词也有专用的和借用的分不。专用的动量词,如:“次、

回、下、遍、顿、遭、阵、趟、番、通、场”等。借用的动量词,如“看一眼”的“眼”,“踢一足”的“足”,“打了几枪”的“枪”,“砍了一刀”的“刀”等。

表示时刻的量词,如“天、日、时、小时、分钟、秒钟”等用于计算动作的久暂,是动量词。

复合量词由两三个别同的量词复合而成的。一类是两个物量词复合而成的,如“件套、台套、台件、篇本、篇部”等,计算同类事物,含有“或”的意思。另一类是物量词与动量词组成的,如“架次、人次、辆艘次”等。

量词的语法功能是跟数词组成数量词组。如“一本”、“三次”等。这是量词的本质功能。

量词前面的数词普通别能省略,惟独下列两种事情是例外:一是数词为“一”且前面有指示代词“这”或“那”时,数词“一”能够别浮现,如“这一本书~这本书”、“那一篇文章~那篇文章”。二是数词为“一”且前面有动词时,数词“一”有时也能够别浮现,如“写一本书~写本书”、“买一件衣服~买件衣服”等。

量词重叠使用,如“朵朵”、“片片”、“篇篇”等,有两种意思,一是“多”,比如“白云朵朵”是“白云一朵又一朵”,“爆竹声声”是“爆竹一声又一声”。二是“每一”,比如“个个基本上好样儿的”是讲“每一具基本上好样儿的”。

量词重叠使用,前面有数词“一”时,还有第三种意思,即“逐一”,比如“一朵朵地数”、“一片片地看”、“一篇篇地读”,是讲“一朵一朵地数”、“一片一片地看”、“一篇一篇地读”,都有“逐一”的意思。

(六)代词

代词表示指不和称代。代词表示的指不和称代,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世界上几十亿人口,人人有名字,但代词仅用“你、我、他(她)”即可指代。世界上万事万物,非“这”即“那”,“这、那”两个代词即可称代世上一切。

代词可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咨询代词三类。

1.人称代词。常见的有:

我咱俺你您他她它

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

自个儿大伙儿不人他人人家大家

人称代词大多数用于代替人,“它”、“它们”指物。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都是跟名词相同。

2.指示代词。常见的如:

这那彼此该

这儿那里这个地方那儿如此那样那么这么

每各某本另不的其余其他一切

有的指示代词是指代人或事物名称的,如“不的、其余、其他、一切、这、那、这儿、那里、这个地方、那儿”,它们的语法功能都是跟名词相同。有的指示代词是指代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如“如此、那样”,它们的语法功能都是跟动词、形容词相同。有的指示代词指代副词,如“那么、这么”,它们的语法功能都是跟副词相同。

3.疑咨询代词。常见的有:

谁啥哪何哪儿哪里多会儿多怎么样

如何如何样咋什么

有的疑咨询代词是询咨询人或事物的,如“谁、啥、哪、何、哪儿、哪里、多会儿”,它们的语法功能都是跟名词相同。有的疑咨询代词是询咨询动作、行为、性质、状态的,如“怎

样、如何、如何样”,它们的语法功能都是跟动词、形容词

相同。还有的疑咨询代词如“有多高”、“有多大”的“多”,它们的语法功能都是跟副词相同。

疑咨询代词有时别表疑咨询,有两种事情。一种事情是任指,如“他啥都懂”中的“啥”,“他谁也别想见”中的“谁”,“我哪儿也别想去”中的“哪儿”。第二种事情是虚指,如“我好似在哪儿见过他”中的“哪儿”,“我也没讲啥”中的“啥”。

(七)副词

副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程度、频度、广度、时刻限度、空间限度、情态、方式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程度的,如“非常、十分、很、最、更、更加、太、极其、格外、分外、越、越发、愈、略微、稍、过于”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频度的,如“常、常常、时常、经常、时时、往往、间或、累次、屡次、屡屡、重新、再、再次、再三”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广度的,如“只、仅、仅仅、光、统统、总、共、总共、一概、一律、单单、净、一齐、一共、脚、脚脚、至少”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时空限度的,如“刚、刚才、才、一向、从来、早晚、立即、立刻、顿时、已、差不多、曾、曾经、正、正在、在、将、将要、终于、快要、就要、随处、处处、到处”等。

表示动作行为的情态、方式的,如“大肆、肆意、猛然、突然、公然、难道、径直、擅自、胡乱、亲自、互相、相互、大力、稳步、阔步、单独、暗暗、悄悄、背地”等。

表示确信、否定的,如“的确、真的、准、一准、必然、别、没、

未、不、莫、勿、别必、别曾、是否”等。

表示语气的,如“竟然、可能、偏偏、反正、反倒、幸亏、幸而、大约、似乎、可能、究竟、岂、万万”等。

副词的语法功能是作状语,修饰、限制动词和一部分形容词,以及动词性词组、形容词性词组。作状语是副词的本质性的功能。例如“刚来”、“一准出席”、“别必计较”、“非常好”、“很美丽”等等。

副词“极”、“非常”还能够作补语,如“好极了”、“激动得非常”、等。“非常”作补语时要用补语标志“得”。

语气副词作状语可置于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前,也可置于句首,如:“他可能走了。”“你莫非也要走吗?”“竟然你还要走吗?”

(八)叹词

叹词表示讲话人感叹、召唤、应答等声音。例如:

表示赞美的,如:“哇!(好美丽啊!)”“啊,(多美呀!)”

表示惊叹的,如:“嗬!(你如何在这个地方!)”“哎呀,(糟了!)”

表示哀叹的,如:“唉,(怨谁呢?)”“嗐!(人老了,没用了!)”

表示召唤的,如:“喂,(你是谁呀?)”

表示应答的,如:“嗯。”

表示愤慨的,如:“哼,(走着瞧!)”

表示鄙视的,如:“呸!”

叹词的语法功能是作独立成分,或独立成句。叹词后面是逗号的,可以为它作独立成分;叹词后面是句号、感叹号的,可以为它独立成句。

叹词有时也作定语、状语,如“哎哟哎哟的叫唤声”、“哎哟哎哟地叫着”。

(九)拟声词

拟声词模拟事物和动作发出的各种声音,也叫象声词。例如“唰、扑通扑通、咚、咕咚、叮呤呤呤、哗啦、哗啦啦、唧唧喳喳、叽叽喳喳、呜、呜呜、轰隆隆、叭、砰、砰砰、叽里咕噜”等。

同一具拟声词能够表示别同事物发出的声音,同一具事物发出的声音也能够用别同的拟声词表达,因此惟独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够明确懂拟声词所模拟的是啥声音,如在“北风呼呼地吹”中,“呼呼”是风声,在“他呼呼大睡”中,“呼呼”是睡觉打鼾的声音。

拟声词常作定语、状语,如“轰隆隆的雷声”、“砰砰的枪声”、“雨劈里啪啦地下着”、“河水哗哗地流着”。

拟声词也常作独立成分,如:“轰隆隆,远处传来了雷声。”“咯喳,车把断了。”

拟声词也常独立成句,如:“砰砰砰!街口上传来枪声。”

五、现代汉语虚词

现代汉语虚词共有三种,这算是:介词、连词、助词。

(三)介词

介词表示介引,介引与动作行为相关的时刻、处所、缘故、目的、对象等。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

(完整版)现代汉语词类 第三节词类 一、啥是词 词是最小的、音义结合定型的、可以独立地用于造句或组成词组的语法单位。 作为语法单位,它都有自个儿的确定的读音和意义,而且读音和意义的结合是固定的。前面差不多说过,语素和语素组也有自个儿的确定的读音和意义,但词跟语素和语素组别同,词是能够“用于造句或组成词组”的语言单位,而且能“独立运用”,也算是讲,它能够独立地充当句子或词组的一具成分。比如: (1)我们热爱祖国。 这一句是由“我们”“热爱”“祖国”3个词组成的,这3个词是独立运用于造句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这3个词还能够独立运用于不的句子中,例如:人民热爱祖国。我们的祖国越来越强大。祖国是我们的坚毅后盾。 词与语素、语素组的区不,在于能否“独立运用”。比如: (4)人别能离群索居。(“人”是一具词) (5)我们热爱人民。(“人”“民”基本上语素,“人民”是一具词) (6)我们要保护人民币。(“人”“民”“币”基本上语素,“人民”是语素组,“人民币”是一具语素组,也是一具词)“XXX性”3个语

素、2个语素组、1个词 词与词组的区不,在于是否“最小”。所谓最小,是指如此几种事情: 一是指“人、山、手”如此的单音节词,它们本身能独立运用,但别能再分。 二是分开后各部分都别能独立运用,如“葡萄、语言”。 三是分开后有一部分别能独立运用,如“人民、学习”。 四是分开后各部分尽管都能独立运用,但意义与整体运用时别一样了,如:东西、开关、矛盾、黑板、白菜、大米、火车”等。(生产:人们使用工具来制造各种生产资料和日子资料。生:生育、出生。)五是像“站岗、理发、洗澡”之类的,有时合用,有时分用,分用时意义也别变,如“站好最终一班岗、理完发去书店”。这种事情普通以为合用时是词,分用时是词组。 区分词和词组,能够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从意义上看,词的意义是单一的,是语素意义的有机融合,而别是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如“黑板”是指这种教学用具,用木头和玻璃制成能够在上面用粉笔写字的黑XXX平板,别是任何一块涂成黑群的板子都叫黑板,因此是词;而“黑布”算是黑颜群的布。再如“白菜——熟菜——生菜、大米——生米、香菜——烂菜”等也是这样。 第二,从结构上看,词的结构关系是密切的,普通别允许拆开或插入不的成分;而词组的结构关系比较松散,能够拆开或插入其他成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实词。例如: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等四类。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李白、白居易。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去年。 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 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 第二:合成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1、表示一般动作行为: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怕、担心、讨厌、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表示判断(判断动词):是、有 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应当、应该、配、值得、得(dei)、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2、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第一:“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第二:“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现代汉语》的词类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类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类分类 一、名词 名词是现代汉语中最基本的词类之一,用来表示人、事、物、地方等具体或抽象的概念。名词可以分为专有名词和普通名词两大类。专有名词是指特指某个人或事物的名称,如中国、北京、李明等;普通名词则是指泛指一类人或事物的名称,如书、桌子、花等。名词还可以按照性质分为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可数名词可以用来表示可以计数的事物,如一本书、两个苹果;不可数名词则表示无法具体计数的事物,如水、米饭等。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状态、变化等的词类。动词可以分为实义动词和系动词两大类。实义动词用来表示具体的动作或行为,如走、跳、写等;系动词则用来表示主语的状态或特征,如是、变成、看起来等。动词还可以按照时态分为过去时、现在时和将来时,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 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用来描述名词性质、特征、状态等的词类。形容词可以分为基本形容词和形容词性量词两大类。基本形容词用来表示名词的性质或特征,如美丽的、高大的等;形容词性量词则用来表示数量和程度,如几个、很多等。

四、副词 副词是用来修饰动词、形容词、其他副词或整个句子的词类。副词可以分为时间副词、地点副词、方式副词等。时间副词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时间,如昨天、明天等;地点副词用来表示动作发生的地点,如外面、里面等;方式副词用来表示动作的方式或方法,如快速地、小心地等。 五、代词 代词是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词类。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不定代词等。人称代词用来表示说话人、被说话人或与说话人、被说话人有关的人或事物,如我、你、他等;指示代词用来指示特定的人或事物,如这、那等;疑问代词用来提问特定的人或事物,如谁、什么等;不定代词用来泛指一类人或事物,如一些、几个等。 六、介词 介词是用来表示名词与其他成分之间关系的词类。介词可以分为时间介词、地点介词、方式介词等。时间介词用来表示时间关系,如在、从等;地点介词用来表示位置关系,如在、上等;方式介词用来表示行为方式,如以、用等。 七、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语、短语、从句等的词类。连词可以分为并列连词、

现代汉语词类

三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时间、处所等名称的词,能够用数量短语修饰而一般不用否定副词“不”、“没”修饰。 1. 名词的语法特征 ①名词在句子中经常充当主语和宾语。例如: 人都来全了。 文章不是这样写出来的。 昨天我在图书馆看了一天书。 大会现正在向各位代表征集意见。 ②名词一般可以用数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桶)水(一道)闪电(两件)衣服(两个)孩子(三瓶)啤酒 ③名词前一般不能加副词,但少数几个副词可以加在名词前面。例如: 商店里光人。 书店里净新书。 ④名词经常作介词的宾语,共同组成介词短语,例如: [用毛笔]写字 [向朋友]致意 [从那天]开始 [给老人]看病 [在国内]征集 2. 名词的类型 ①一般名词 一般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一般名词不受“不”、“没”等副词的修饰,在句中充当主语和宾语。 根据名词前面出现的量词,可以将一般名词分为个体名词与集合名词。 个体名词可以计个体量,前面可以受个体数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棵)树(两盘)磁带(三头)牛(八辆)卡车(九朵)玫瑰 集合名词不能计个体量,只能用集合量词修饰。例如: (一批)衣物(一些)马匹(一些)青年(一部分)群众(一部分)船只 ②抽象名词 抽象名词是表示抽象概念意义的名词。例如: 作风道德境界气氛风尚思想心灵灵感 党性友谊观念想法原因内容形式政治 文化社会革命欲望力量交际裨益师资 修饰抽象名词的量词限于“种”、“点”、“类”等,例如: (一种)观点(一种)境界(一点)灵感(一点)裨益 个别抽象名词可以受动量短语修饰。例如: (一场)革命(一次)苦头(一阵)痛苦(一番)斗争 ③专有名词 专有名词表示特定的人或事物的名称,一般不用量词修饰。例如: 中国北京香港渤海泰山长城 太阳火星地壳国务院葡萄糖酸钙

现代汉语的词类

现代汉语的词类 1.现代汉语的词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 虚词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与附着,包括连词、介词、助词。 此外还有叹词与象声词,它们是比较特殊的词类,也归入虚词。2.区分动词与形容词 词的归类,难度最大的是区分动词与形容词。这里把动词与形容词作个比较: 第一,“能带宾语的是动词”,“不能带宾语的是形容词”。这区分动词与形容词的充分条件。但根据这充分条件,只能确定“能带宾语的都是动词”,却不能说“不能带宾语的都是形容词”。因为不及物动词也不能带宾语。第二,能加“很”(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是形容词(其中一个语素有显示程度的作用,这个形容词不受程度副词修饰)。但这个条件也不很充分,因为有的动词也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能带“很”),如动词“了解”就可以带“很”。不过,动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主要是表现心理活动的动词,其他动词一般不受程度副词修饰。所以,能否受程度副词修饰(加“很”)还是可以作为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辅助区别条件。另外,还有一类形容词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不能充当谓语,只能用来

修饰名词,如“初级”、“西式”、“国营”、“主要”等,我们称它们为“非谓形容词”。 第三,动词与形容词都可以重叠,但动词重叠后表示“尝试”的意味,如“休息休息”;而形容词重叠表示某种程度,如“冷清――冷冷清清”表示程度的加强,“(个子)高――(个子)高高的”表示程度恰到好处。另外,双音节动词与形容词的重叠方式也不同:双音节动词重叠是ABAB式,双音节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AABB式,例子见上。 第四,动词可以带时态助词“着、了、过”表示时态,形容词不能。能否带时态助词是动词与形容词的一个带普遍性的区别条件。另外,用副词不与很也可以帮助区别名词、动词、形容词第一、凡不能受“不”与“很”修饰的是名词。 第二、能受“不”修饰不能受“很”修饰的是动词。(助动词与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既能受“不”修饰又能受“很”修饰) 第三、既能受“不”修饰又能受“很”修饰的是形容词。(本身带有程度的形容词不能受“很”修饰) 练习: 热爱(动词)热情(形容词)热烈(形容词)限制(动词)限度(名词)有限(形容词)效用(名词)使用(动词)耐用(形容词)特殊(形容词)特点(名词)特地(副词)武断(形容词)武功(名词)武装(动词)绿(形容词)绿色(名词)绿化(动词)动机(名词)机动(形容词)开动(动词)疑问(名词)可

现代汉语词类表

现代汉语词类表实词

eg.This is your book and that's mine. mine is green. 现代汉语词类表虚词

附:常见关联词语(文言文虚词含义和用法) 1 并列关系: 2 承接关系:……又……又…… ……一……就…… ……一面……一面…… ……首先……然后…… ……有时……有时…… ……便…… ……一会儿……一会儿…………于是…………既……又…… ……才…… 爸爸不抽烟, 也很少喝酒。……接著…… 李老师既会拉小提琴, 又会吹笛子。哥哥拟好作文大纲, 才打草稿。 我一做好功课, 便到球场踢球。 3 递进关系: 4 选择关系: ……不仅……而且…… ……不是……就是…… ……不但……还…… ……或是……或是…… ……不但不……反而…… ……宁可……也不…………连……也…………还是…… ……何况…… ……甚至…… 滥用药物不但会损害心智, 还会造成不可他不是打球, 就是踢球去了。 复原的脑部损坏。 祖父尚且参加体育活动, 何况我们青少年呢! 我宁可给老师责罚, 也不说谎, 隐瞒真相。 5 转折关系: 6 假设关系: 尽管……可是…… 如果……就…… 虽然……但是…… 假使……便…… ……却…… 要是……那么…… ……然而…… 如果明天下雨, 旅行就要取消了。 尽管天气严寒, 可是伯父仍到海滩游泳。要是你不听爸爸的劝告, 那么定会闯祸。 妈妈爱静, 爸爸却爱动, 两人性格截然不同。 7 条件关系:8 因果关系: 只要……就…… 因为……所以…… 只有……才…… 由于……因此…… 无论……都…… 既然……那么…… 不管……也…… 只要多读多写, 语文水平就可提高。由於弟弟粗心大意, 因此做错了两道数学题。不管多少险阻, 我也无惧前进。因为志文的腿摔坏了, 所以需要用拐杖来走路。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大全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大全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1)词类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1)词类 汉语的词能够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理解"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能够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理应、愿意、能够、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能够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四.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能够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水准、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您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人家大家大伙(自己能和其他代词连用,起强调作用。例如:我自己你们自己)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问数量)多多么(问水准)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处所)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水准)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代词同它所代替的或指示的实词或短语的用法相当,它所代替的词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它也能充当什么句子成分。 七.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能够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 八.介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等。 九.连词:连词能够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能够看成是连词,如"由于……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十.助词:附加在词、短语、句子上起辅助作用的词。助词能够分为三类。一类是结构助词,它们是"的、地、得、所、似的";一类是动态助词,它们是"着、了、过";一类是语气助词,如"啊、吗、呢、吧、呐、呀、了、么、哇"。 十一.叹词: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叫做叹词。如:“喂、哟、嗨、哼、哦、哎呀”。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十二.拟声词:这是模拟声音的词。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2)短语 词和词按照一定的规则能够组成短语,短语是词和词构成的比词大、比句子小的语法单位。汉语里有许多种短语,最基本的是下面几种。 联合短语:由地位平等的词组成的短语叫做联合短语。如"白菜、芹菜""香蕉、橘子、甜橙""调查、研究""接受并且审理""雄伟、壮丽""又白又胖"。 偏正短语:偏正短语中的一部分是中心词,前面总是有修饰语。如"大城市、小村庄、优异的成绩、电子计算”(这是以名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慢走、努力工作、仔细地分析、特别大、最优秀"(这是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偏正短语)。 补充短语:这是补充成分在后面的短语,如"坐下、掉下去、拿起来、算得准、说得妙、放在这里"。 动宾短语:这是动词后面带着宾语的短语。如"买菜、写小说、看电视、走亲戚、跑材料、修理汽车、收购药材"。 主谓短语:被陈述对象在前,陈述者在后构成的短语,叫做"主谓短语",好像一个句子,但是没有句子的语气,因而没有句子的独立性。如"电灯亮、电话通、学校开学、山河壮丽、春雨绵绵、河水奔腾、祖国富强"。 介词短语:介词在前,其他词语(主要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在后组成的短语。如“在中国、对他们、往新疆、从今年、关于他、向大家、朝北京方向、以这种方式、为广大群众、比个人的利益"。 的字短语:用"的"在最后组成的短语,相当于一个名词。如"教书的、开车的、走路的、先进的、手里拿把花的、头上打着蝴蝶结的"。 兼语短语:由一个动宾短语套接一个主谓短语构成的短语,由动宾短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如:请他参增大会叫他进教室老师叫我去邹忌讽齐王纳谏 连动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动词或动词性短语构成的短语。如:去死上来看下去听吊起来打放下就走掏出钱买抡起拳头打去北京旅游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上山采蘑菇拿出笔作记录固定短语:固定短语是约定俗成的语汇,是语言使用的特殊现象。这些短语往往结构固定,使用的过程中不能随便拆装;意义稳定,不能望文生义,随意曲解。这些短语以四字成语为主,当然那还包括一些俗语、谚语、格言警句、歇后语等等。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词类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词类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词类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词类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动词: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

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 形容词: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如"多、少、高、胖、死板、奢侈、胆小、丑恶"。 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量词: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副词:副词总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副词通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

现代汉语的词类

论现代汉语词类 一、引言 1. 现代汉语是指中国大陆普通话所使用的汉语。它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包含了丰富多彩的词汇体系和语法规则,对其进行词类研究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语言。 2. 词类作为语言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对语言中不同类型的词汇进行分类的方法。对于理解和运用语言,了解词类的概念和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3. 本论文旨在通过对现代汉语中各种词类的定义、特点、语法特征、用法等方面的分析和探讨,全面介绍现代汉语中的词类体系。 二、词类定义 1. 词类是指对语言中的词汇根据其词性和基本语法特征进行分类的方法。在现代汉语中,词类可以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七类。 2. 词类的基本特征和共性主要包括:一、除了助词外,其他词类都可以独立构成句子。二、词类的不同在于其语法功能和句法位置。比如名词可以作为主语、宾语、定语等,而动词可以作为谓语等。 三、名词 1. 名词是指表示人、事、物、地点、机构、时间等具体或抽象事物名称的词汇。名词的特点包括有词义明确、可数不可数、单复数等。 2. 名词的功能和作用包括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表语等。名词在句子中的位置灵活多变,可以位于句首、句中、句尾等位置。 3. 名词的语法特征和用法包括与数、格、性等方面的关系。比如名词可以单数或复数形式出现,可以有不同的格形式,也可以带有限定语等。 四、动词 1. 动词是指表示动作、状态或发生事件的词汇。动词的特点包括有词义明确、可变化、时态等。 2. 动词的语法特征和用法包括与主语的人称、数、时态、语气等方面的关系。比如动词可以与主语的人称、数、时态相呼应,也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 3. 动词变化和时态指动词形式的变化和在不同时态下表示的意义。动词的变化包括有词形的变化以及动词的语态。时态包括有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等。

现代汉语词类表

现代汉语词类表 名称定义语法特点类别举例 名词 表示人或事物 名称的词。词前可加数量词,不能加“不”、“很” 副词。 词后不能加时态助词“了”。 具体名词人牛山水 抽象名词 友谊立场 观点思想 表示方向位置 的词。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后。方位词东西南北 代词 替代或指示作 用的词。能够替代或指示各类实词,且不带修 饰成分。 人称代词我你他我们 指示代词这那这里 疑问代词谁哪什么 动词 表示行为动作或发展变化的词。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 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或过去。 不及物动词 (自动词) 醒病觉悟 及物动词 (他动词) 看写打 调查讨论认为 表示可能、必要或愿望的词。(能愿动词或助动词)词后不能加“着”、“了”、“过”时态 助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 表示可能能能够可以 表示必要该当应当 表示愿意敢肯愿意 表示动作趋向的词。用在动词、形容词后。趋向动词 来去上下 进来出去 形容词 表示人或事物 的性质或状态 的词。词前可加副词。 词后可加“着”、“了”、“过”时态助 词,表示持续、完成或过去。 性质形容词大小英明 状态形容词 雪白 红通通 数词 表示数目的词。与量词结合,称数量词。 基数词百千万亿 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 分数词百分之二十 倍数词一倍十倍百倍 概数词几(个) 一百上下 量词 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与数词或指示代词“这”、“那”结合。 名量词 (物量词) 一把(镰刀) 一屋子(人) 动量词去一次说一遍 副词修饰、限制动 词、形容词或 其他副词的 词。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前作状 语。 不能和名词组合。 表示程度很太最非常 表示范围都全只统统 表示时间正刚又曾经 表示否定未没有(看见)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能愿动词,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表示趋向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的词。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高——高高(的)大——大大(的)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②序数:第一、第二、第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 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代词代替实词和短语。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和特点

各类词性和特点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 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 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 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 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