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2)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2)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实词。例如: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等四类。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李白、白居易。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去年。

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

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

第二:合成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1、表示一般动作行为: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怕、担心、讨厌、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表示判断(判断动词):是、有

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应当、应该、配、值得、得(dei)、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2、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第一:“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第二:“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

1、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

2、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3、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4、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不能在其词前面加“很”:例如“雪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

单音节: AA式

高——高高(的)大——大大(的)

红——红红(的)慢——慢慢(的)

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

清楚——清清楚楚大方——大大方方

或A里AB式

马虎——马里马虎胡涂——胡里胡涂

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这

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事物的数目和次序的词。如:半、一、二、十、百、千、万、亿、零。

1、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

2、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3、分数: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等。

4、倍数: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十倍、百倍”等。

5、概数: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

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等六类(数目接实词之六类,故此处从(七)开始)。

(七)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1、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2、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

3、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

4、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

5、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副词语法特点:

1.[1]、副词通常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做状语,如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等。又如"就来、马上走、十分好、重新开始";

[2]、副词只有"很""极"可以用在动词、形容词后面做补语,如"高兴得很、喜欢极了"。又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例如: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

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分别比较下边两组词:白布白跑一趟;老朋友老说不完;怪事怪好看;净水身上净是泥。

(八)介词: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例如:

1、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2、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3、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就、凭、用、靠、拿

4、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5、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管、论、顺、连

6、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7、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介词语法特点: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起,构成介词短语,做定语、状语和补语。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作为。

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从早上〕作<到晚上>(表时间),

〔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对学生〕负责(表对象)

〔连根〕拔起来(表对象)

〔比过去〕更好(表比较)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②他(对这个问题)的分析是正确的。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

②他在家里.(动词)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

④我们要比干劲,比速度,比质量。(动词)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③他给了我一本书。(动词)

它们的区别: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九)连词: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连词语法特点: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如"和、及、或者、或、又、既"。关联词语可以看成是连词,如"因为……所以、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另外注意:“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②我曾经(和他)去过。(介词)

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

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连词“和”与介词“和”的不同,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两者共作一个成分,可以互相调换位置而句子的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的词语不是并列关系,不能互换位置。第二,介词“和”前面可以出现状语,连词“和”不能。第三,介词“和”有时可以出现在一个句号或一个成分的前头,连词“和”不能,如例②。

“和”等用作连词和介词,在有的句子里会有歧义,如“我和地谈话”就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他”可能谈话,也可能不吭声。为了准确地表达思想,在书面语中一般把“和”用作连词,把“同”用作介词。例如:

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十)助词: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1、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2、时态助词(动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3、比况助词:似的

4、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助词的语法特点:

1.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现代汉语 词性 词类的划分(2) (1)

词类分析和词性确定 1.实词与虚词的区别 实词与虚词的区别,除了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是否具有词汇意义之外,它们还有五个不同: 能否成句是否定位能否相互结合是否开放使用频率的高低实词﹢﹣﹢﹢﹣ 虚词﹣﹢﹣﹣﹢ 2.实词与虚词之间的中间层次 增加中间层次的目的,是为了更加清楚地显示词类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因为根据共性可以归纳为较大的类,根据个性又可以划分为较小的类。 ①主体词(名词、动词、形容词) ②数代词(数词、量词、代词) ③修饰词(副词、区别词) ④声音词(叹词、拟声词) ⑤关系词(介词、连词) ⑥语助词(助词、语气词) 3.实词与实词的区别 鉴别实词和实词,要根据词的语法功能。对语法功能有两种理解:第一,指能够在句子中担任什么句子成分。第二,指某个词可以跟哪类词结合,结合后是什么关系。第二点比第一点更重要,因为汉语的词类根句子成分不是一一对应的。坚持第二点,确定词性时不必进入句子,就不会给句子成分限定死了。 受“不”修饰带宾语做定语受名量词修饰词性公平﹢﹣﹢﹣形容词 公布﹢﹢﹣﹣动词 公共﹣﹣﹢﹣区别词 公寓﹣﹣﹣﹢名词 4.如何鉴别虚词的词性 判断虚词的语法功能,主要看它跟实词或短语的结合以及结合后的关系。 跟实词的结合语法关系词性 的爸爸的妈妈偏正关系助词 和爸爸和妈妈联合关系助词 对对爸爸妈妈介宾关系介词 吗爸爸妈妈吗表示疑问语气语气词 5.如何鉴别“没有”的词性 被否定的词语肯定形式提问形式 动词名词性的词语有……有没有……? 例:他没有钱。例:他有钱。例:他有没有钱? 副词动词性的词语……了……了没有? 例:他没有来。例:他来了。例:他来了没有?

6. 如何鉴别动态助词“了”与语气词“了”的词性 附着在什么词之后在句中的位置 助词“了1”动词或形容词之后句中 语气词“了2”名词之后句尾 动态助词表示动作已经完成或实现,称为“了1”。语气词表示新情况出现或一种变化,称为“了2”。如果“了”附着在动词之后,同时又出现在句尾,可以解释为动态助词与语气词的重合,成其为“了1+2”。例如:⑴他来了就走。⑵下雨了。⑶他走了。 7.如何鉴别动词“是”与副词“是”。 “是”后面的词语去掉“是”“不”出现的位置用“的确”替换动词名词不可以“是”之前不可以 副词动词或形容词可以“是”之后可以 例如:⑴他是学生。⑵他是走了。⑶他是聪明。 8. 如何鉴别助词“的”与语气词“的”。 去掉“的”能否成立“的”后添加名词句中位置 结构助词不能可以句尾或句中 语气词能不可以只限句尾 例如:⑴这是木头的。⑵他会理解的。当“是……的”这个框架中出现的是动词性短语,特别是主谓短语时就有可能产生歧义。例如:⑶他是卖书的。⑷这本是他借来的。一个意思是说:他是卖书的(人)。这本是他借来的(书)。其中的“是”是动词,“的” 是结构助词。另一个意思强调:他(是)卖书(的)。这本(是)他借来(的)。句中的“是”是语气副词,“的”是语气词,都表示语气的强调。 9.如何鉴别形容词“一样”与比况助词“一样”。 语法意义受“很/不”修饰用“似的”替换 形容词比较义可以不能 比况助词比喻义不能可以 例如:⑴这本书跟那本书一样。“跟”是介词,“一样”是形容词,作谓语。⑵这里的耗子跟猫一样。“跟猫一样”是比况短语作谓语。⑶这里的耗子跟猫一样肥硕。“跟猫一样”是比况短语作状语。⑷他跟孩子一样。这句话有歧义:一是比较,可以说“他跟孩子不一样/一模一样”;一是比喻,可以说“他跟孩子似的。” 10.如何鉴别时间副词与时间名词 时间副词刚刚正在将要就要马上立刻已经曾经时常终于 时间副词只能在句中作状语,位置处于谓语的前面。 时间名词刚才明年现在过去将来秋天往常平时最近早晨 时间名词在句中作状语,位置可以处于谓语的前面,也可以处于全句的前面。例如:⑴他刚刚走。⑵他刚才走了。⑶刚才他走了。 时间名词能用在动词“在”、“到”、“等到”的后面作宾语,能用在介词“在”、“到”、“从”的后面作宾语,构成介宾短语。有些时间名词还可以作主语。

现代汉语词性共2大类,许多老师早已忘记,而我还在重温昔日知识

现代汉语词性共2大类,许多老师早已忘记,而我还在重温昔 日知识 现代汉语的词性可以分为两大类,他们分别是实词(6类)和虚词(6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现代汉语词性共2大类,许多老师早已忘记,而我还在重温昔日知识 一名词定义及例子 1、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2、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3、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4、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后、东、南、中等。 二、动词定义及例子 1、动词来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等。

2、动词来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等。 3、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等。 三形容词定义及例子 1、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 四数词定义及例子 1、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2、基数词。如一、二、百、千、万、亿。 3、序数词。如第一、第二、第三。 4、分数词。如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5、倍数词。如一倍、十倍、百倍等。 6、概数词。如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定义及例子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2、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等。 3、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等。 六代词定义及例子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如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们、自己、别人、大家、大伙等。 2、疑问代词。用来提出问题。如谁、什么、哪(问人或事物)、哪儿、那里(问处所)、几、多少(问数量)、多、多么(问程度)、怎么、怎样、怎么样(问性质状态)、什么、怎样、什么样(问方式行动)等。 3、指示代词。用来区别人或事物。这、那(指人或事物)、这儿、这里、那儿、那里(指地点或所处位置);这会儿、那会儿(指时间);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这些、那些、这么些、那么些(指数量);每、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某、另、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代词一般不受别的词类的修饰。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2)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等六类. 。 (-)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实词。例如: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可分指人和指物、指时间、指处所(地点)等四类。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李白、白居易。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去年。 表处所(地点)的:云南、上海、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分两种: 第一:单纯的:上、下、前、后、左、右、中、东、南、西、北、内、外。 第二:合成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后边、南面、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1、表示一般动作行为: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2、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怕、担心、讨厌、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4、表示判断(判断动词):是、有 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应当、应该、配、值得、得(dei)、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开来、开去、起、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2、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第一:“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虚词) 一、副词: 1、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起限制、修饰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范围、时间、频率、语气等或性质状态的程度的词。 2、具体分类如下: (1)表程度: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太、比较、相当、多么 (2)表范围:全、都、总、共、总共、统统、只、只有、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尽、净、就、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切、一味、统统、唯独。 (3)表时间: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就要、马上、立刻、顿时、赶紧、终于、老(是)、总(是)、早就、起初、原先、一向、从来、偶尔、随时、忽然、永远、始终。 (4)表频率: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偶尔、又、再、还、也、屡次、经常、不断、反复、曾经、仍然 (5)表肯定、否定: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6)表语气: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大概、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却、倒、必定、或许 (7)表示情貌: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渐渐、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3、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做定语。如:不能说“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不能说“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现代汉语 词性 词类的划分(2) (2)

名词的分类标准 一、事物名词/非事物名词 二、量化名词/非量化名词 三、附类:时间名词/地点名词/方位名词(非事物名词、非量化名词) 动词的分类标准 1、根据带宾方式分类 ①及物 a.必须带宾(在于、得以、装作、促使、招致、博得) b.可以带宾(胜、听、说、讨论、学习、保护、研究) ②不及物 a.不能带宾(咳嗽、睡觉、游行、考试、站岗、鞠躬) b.带施事宾(败、来、孔、坐、伸、睁) 必须带宾——粘宾动词: 在于、趋于、处于、给以、加以、借以、予以、合乎、在乎、博得、觉得、显得、懒得“于、以、乎、得”可以视为词缀,是词汇化、语法化的产物。昨天的句法就是今天的词法。 懒得: 她‖懒得〈连脚都不洗就睡觉了〉。 我‖懒得理你。 结构词(与短语、句子结构一致的词)/非结构词(与短语、句子结构不一致的词) 我‖生〈于河北〉。 我‖生于河北。 我‖出生〈于河北〉。 我‖出生〈于〉河北。 语音停顿和语法结构的关系:绝大多数情况下一致,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不能带宾——粘状动词: 长辞、着想、看齐、自居、为生、作对、相称、洗尘、论处、效命、致敬、道喜、争光、用事、商榷 状语多数情况下由介宾短语构成。 及物/不及物(带施事宾语) 中国队大胜。 中国队大胜日本队。 中国队大败日本队。

日本队大败。 离合词不能带宾语,所以有了支配的对象只能置于动宾之间。 鞠躬——鞠了一个九十度大躬 站岗——站好最后一班岗 睡觉——睡了一下午觉 洗澡——洗了个凉水澡 觉睡得可香了。 澡洗得可舒服了。 2、根据宾语性质分类 ①数量 a.单宾 b.双宾(送、教、给、借、告诉、通知) 动词的价:动词是句子的核心,动词与主语、宾语等名词性成分的关联决定了动词的配价数目。一价动词(不能带宾语),二价动词(只能带一个宾语),三价动词(能带两个宾语)。 ②功能 a.体宾(骑、买、喝、驾驶、看望、属于) b.谓宾(打算、感到、允许、认为) c.体谓宾(教、喜欢、需要、告诉、通知) 二、附类 1、趋向动词 2、能愿动词 3、判断动词 三、动词的重叠方式: 1、可以重叠 a.完全重叠单音节AA式双音节ABAB式 (看看、听听、闻闻、打听打听、讨论讨论、研究研究) b.部分重叠AAB式 (见见面、洗洗澡、散散步、理理发、打打拳) 2不能重叠 (会、应、出、有、是、丢、醉、具有、能够、敢于、存在) 四、按照动词的表义功能分类: 1、行为动词(走、坐、看、听、打、批评、宣传) 2、心理动词(爱、恨、怕、想、喜欢、害怕、想念) 3、存现动词(有、是、在、存、出现、先去、消失) 心理动词受程度副词修饰,带宾语。 存现动词可以构成存现句。存现句的主语是方位短语,谓语动词是存现动词,宾语是施事宾语。例如: 台上坐着主席团。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例如: 1.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2.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 3.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4.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5.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有变化等的词。例如: 1.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实行、开始、停止、禁止 2.表示存有、变化、消失:存有、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3.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4.表示判断:是 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能够、愿、愿意、肯、敢、要、理应、应该、配、值得 6.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去、回去,开去、过去 (三)形容词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颜色、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1.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 2.表形状、5.颜色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 3.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 4.表数量的:很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四)数词

汉语词性分类汉语词性分类大全及介绍

汉语词性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讲——讲讲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 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 3.助动词 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词的分类 词的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按其性质能够分为12类:即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其中前6种是实词,后6种是虚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实词。 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办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 “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 ”“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进展、变化的实词。 1、有的动词表示普通的动作,如:来、去、讲、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恭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如此的动词前面往往能够加上“非常、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可以、情愿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可以、应该、应当、情愿、

能够、也许、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普通的动词前面,如“得去、可以做、能够思考、情愿学习、应该讲明、也许进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普通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称为推断动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样式、性质等的词。 如:“多、少、高、肥、死板、奢靡、胆小、丑恶”。 四、数词:表示事物数目的词。 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 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能够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总5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现代汉语的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de)词可以分为两类12种词性.一类是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一类是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 实词 一.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de)名称叫名词.如“黄瓜、猪、马、羊、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de)叫做“专用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中国”. 2、表示抽象事物(de)名称(de)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品质、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de)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de)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de)动词表示一般(de)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吼、叫、学

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de)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de)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de)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de)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de)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de)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 四.数词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词性分类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

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

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李光有在吗?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李老师有教过你吗?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有受伤吗?受伤没有?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格式里的词。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暖和了。4.趋向动词

汉语词性的分类

汉语词性的分类 汉语词性的分类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名词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例如: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刻的:春天、明年、凌晨、星期天、如今、刚刚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 以上、往常、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面、中间(合成的) (二)动词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例如: 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判、宣传、保卫、学习、研究、举行、开始、停止、禁止 表示存在变化消逝: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进展、生长、死亡、泯灭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计划、喜爱、希翼、害伯、担心、讨厌

表示推断:是 表示也许意愿必要(助动词):能、可以、会、能够、愿、情愿、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到里面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能够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看——看看想——想想 试——试试说——说说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批判——批判批判 讨论——讨论讨论歇息——歇息歇息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讲明。 1.动词“是”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啥”或“属于啥”。例如“鲁迅算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基本上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现代汉语的词性

现代汉语的词性 现代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 一.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的实词。如:"黄瓜、白菜、拖拉机、计算机"。 1、表示专用名称的叫做"专有名词",如"云南、上海、李白、白居易"。 2、表示抽象事物的名称的叫做"抽象名词",如"范畴、思想、质量、品德、友谊、方法"。 3、表示方位的叫做"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中""东""西""南""北""前面""后边""东边""南面""中间"等。 二.动词 动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1、有的动词表示一般的动作,如"来、去、说、走、跑、学习、起飞、审查、认识"等。 2、有的动词表示心理活动,如"想、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 3、有的动词表示能够、愿意这些意思,叫做"能愿动词",它们是"能、要、应、肯、敢、得(dei)、能够、应该、应当、愿意、可以、可能、必须",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4、还有一些动词表示趋向,叫做"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5、"是""有"也是动词,跟动词的用法一样,“是”也成为判断动词。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颜色、状态等,如“多、少、高、矮、胖、瘦、死板、奢侈、胆小、丑恶、美丽、红色……”。 状态形容词通红、雪白、红通通、黑不溜秋等前面不能加“很”。四.数词 数词是表示事物数目的词。如"一、二、两、三、七、十、百、千、万、亿、半"。 ①基数:一、二、百、千、万、亿 ②序数:第一、第二、第三 ③分数:十分之一、百分之二十 ④倍数:一倍、十倍、百倍 ⑤概数:几(个)、十来(个)、一百上下 五.量词 量词是表示事物或动作单位的词。汉语的量词分为名量词和动量词。 1、名量词表示事物的数量,又可以分为单位量词和度量量词。 单位量词表示事物的单位,如"个、张、、只、支、本、台、架、辆、颗、株、头、间、把、扇、等; 度量量词表示事物的度量,如"寸、尺、丈、斤、两、吨、升、斗、加仑、伏特、欧姆、立方米"。 2、动量词表示动作的数量,用在动词前后表示动作的单位,如"次、下、回、趟、场"。 六.代词 代词能代替实词和短语。表示指称时,有定指和不定指的区别。不定指往往是指不确定的人、物或某种性状、数量、程度、动作等。他不常指某一定的人物,也就不可能有一定意义,介乎虚实之间。 1、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的名称。我你您他她它我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