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词类

第二章词类

第二章词类

目录

第二章词类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

一、什么是词的分类

二、汉语的词能否分类

三、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

四、词类划分的几个问题

五、汉语词类的划分情况

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七、实词和虚词

第二节实词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五、区别词

六、数词

七、量词

八、代词(作业)

九、副词

十、拟声词

十一、叹词

第三节虚词

第四节词类小结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

(作业)

一、什么是词的分类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例如,以下都是词的分类,属于不同角度的分类(试说出其不同):1.

衣服掉了一粒扣。

桌子断了两条腿。

老王买过五斤酒。

爷爷砍过三担柴。

爸爸吃了三碗饭。

2.鸡翁、鹅雄、风台、鞋拖、// 脸拐子、信壳子、泥虫子

3.战斗机、伏击圈、巷战、雷达、警报、站岗、导弹、指挥部

还有其它的分类:

如语义的分类,“天文、地理、亲属、政治”;

词汇组成的分类,“方言词、古语词、外来词”等。

但只有例1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二、汉语的词能否分类

50年代关于汉语的词,特别是实词能否分类,有过一场大讨论。

康拉德(苏联汉学家)的一篇文章《论汉语》(《中国语文》),认为汉语的实词有形态变化,可以划分词类。

高名凯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了三篇文章,认为汉语实词不能划分词类,引发大讨论。,高先生认为:

A 印欧语划分词类根据狭义形态,只有词本身存在的形态变化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大前提)。

B 汉语的实词本身不存在着这种形态变化(小前提)。

C 因此,汉语的实词就无词类可分。(结论)

吕叔湘先生写了《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指出:“可以把高先生的小前提暂时放在一边,把它的大前提动摇一下试试看。”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实,高先生的三段论之所以不正确,首先出在大前提上。

我们说,汉语的词肯定可以分词类,只是它的划分标准肯定不同于印欧语言,我们要寻找出一套能够概括汉语实际,又能够成体系的方法出来,这才是我们要做的。这就是语言学者们对词类划分的标准

了。这个标准,至关重要。

三、传统语法的语法观对词类划分的直接影响

传统语法的根本特点是:把语法看成是一套规则,这些规则告诉人们应该怎么说,怎么写,又称之为规范语法。他来源于拉丁语法,主要表达公式是:

形态——范畴——体系

根据次的形态归纳范畴(类别),包括词法范畴(词类)和句法范畴(句子成分),然后指明词类和句法成分的关系,最后构成体系。他适合于有词形变化的语言的描写。对于像汉语这样的缺乏形态的语言,如何套用传统语法的公式,人们一直在探索。

也就是说:传统语法中词类划分的前提是要有词的形态变化。

三、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

1.词义标准

词义一直是不少语法学家划分汉语词类的重要标准。把词的意义作为一种标准,有其简便易行的一面,但同时词的词汇意义标准也存在很大问题。主要问题是:1)词是表示概念的,概念是没有民族性,那么也应该可以认为,词类是没有民族性的,世界上的语言词类应该是一样的。我们说不是的。

如汉语的“光荣、骄傲”类词,汉语都只有形容词这一类,但在英语里却有“glory glovious gloriously”三类词来表示。

2)词汇意义的分类标准本身很难确定,各有见解。

如:黎锦熙:动词,用来叙述事物之动作变化的。

王力:凡词之指称行为或事件者,叫做动词。

3)词汇意义的类别划分出来的同一类词可能功能不同,对语法分析没有作用。如:等同——同等;公然——公开;刚刚——刚才4)词类必须要有语法形式(词的形态变化、词和词的组合能力)作为物质外壳,这是客观标准。否则仅仅凭语义去划分,容易陷入主观。

2.词的语法功能标准

词的语法的的功能指的是词和词的组合能力。有以下表现:1)句

法功能(句子成分)

句法功能是指词在语句里充当句法成分的能力,即词的职务能力。主要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和充当什么句法成分。

句法功能的主要作用是可以用来区分实词和虚词。对副词和形容词也有区分作用。(为什么)但句法功能对区分其他更下位的词类没有太大作用,如:

主语:森林着火了。九等于六加三。

玩玩可以,赌博可不行。

2)词与词的组合能力

对汉语来说,这是最主要的标准。主要有:

(1)实词:实词和另一类实词的组合能力,包括能不能组合,怎么组合,组合以后是什么关系等。

(2)虚词:虚词依附实词和短语的能力。依附能力不同,虚词的类别不同。

3.词的形态标准

1)构形形态例如重叠、变调(并未组成新词)等。

2)构词形态例如加词缀、轻声、儿化(组成了新词)等。

4.词的意义(概括意义、类别意义)

语法上同类词的概括意义或意义类别,如名词表示事物、动词表示动作、形容词表示形状等的类别意义。

从以上分析我们得知:

1)词义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

2)词的类别意义具有一定的功能,

3)词的语法功能中的句法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词的语法功能中的词和词的组合能力是我们考察词类问题时最主要的标准。

四、词类划分的几个问题

1.划分词类的三个标准,在不同的语言中其重要性各不相同,如:汉语和英语,一个是重在语法功能标准,后者重在形态标准2.在每一种标准中,功能也有主要和次要的区别。

在汉语中,词类的作用往往是兼有多种功能,这里面就有一个功

能的主次问题。

如:批评、表扬

3.同一类词的语法特征也有差异。如:

很+形容词、代词+名词、名词+数量短语

4.不同的词类之间也有共性,使得不同的词类能够归纳出一个更大的词类。

谓词、体词

5.同一词类的次在具有共性的基础上,也会有个性,从而划分出更小的类,如代词的指示代词、疑问代词、人称代词,动词的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等。

五、汉语词类的划分情况

总的来说,大多数语法学家是同意汉语要分词类的。但在具体划分的结果体系上,各家又有分别。我们说过,语法系统是客观的,唯一的,但各位学者的语法体系确是各有千秋的:

见表1

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1.语法形式:

指能表示语法意义的形态、虚词、语序、重叠及句子的语调、重音等外部表

现。

任何语法形式都是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而存在于句法结构中。例如:

英语:动词+ing,汉语动词,后头加轻音的着、了、过

语法形式的特点:

1)不能独立出现或存在,必须依附在其他的语言成分上,独立存在不具有任何意义;

2)哪一种语法形式和能和哪些语言成分结合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3)语法形式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

2.语法意义:

语法形式所表示的内涵。

如动词重叠以后会产生尝试或者短暂义,名词后加“们”表示“多数义”、“名词+动词”所产生的主谓关系、“副词+形容词”所产生的状中关系。

语法意义的特点:

1)语法意义是由附加在别的语言成分之上的语法形式所产生出来的一种附加意义,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概括性;

2)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是对立的统一,二者不可分割。如:“第”

任何一种语法现象都应该是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统一体。语法研究应该二者紧密结合。

七、实词和虚词

1、实词: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意义的是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词、数词、量词、副词、代词、拟声词、叹词

2、虚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只有语法意义的是虚词。包括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作业:

1、(集体做)简述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

2、(小组做)以下一些词语在语法功能上有什么特点。请说说这些词和形容词、名词、副词在功能上有什么不同

紫、民营、高等、综合性、超导体

第二节实词

一、名词

1.意义: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包括表示时间、处所、方位的词。

2.种类:

1)一般名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名称,主要有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物质名词

2)时间名词:现在、早晨

3)处所名词:中国、里屋(地方,在……)

4)方位名词:前、后、以下、东边

当然,我们这些名词的小类主要是从意义的角度进行的划分。其

实,实际这些名词的小类本身也存在着语法功能的差别。

3.语法特征:

语法特征:语法功能和形态。

语法特性: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

例句:

(1)中国的学校一般在1月中旬放寒假。

(2)他飞机去北京。/ 他高兴得笑容。

(3)我们箱子箱子的检查过了。/ 爸爸、姐姐

(4)地上有一纸,他见起来扔进了垃圾箱。

/ 很桌子、很F4

(5)孩子们一窝蜂地跑出去了。

暨南大学有很多同学们考上了研究生。

停车场有100多辆车辆。

我总共买了四件文具。

(6)我在玩电脑游戏方面很有天才。

名词的语法特征:

1)?经常能做主语、宾语、定语和带定语,但不能作和带补语。

2)?名词前一般能加表示物量的数量短语,但不能加副词。

3)?名词不能用重叠形式来表示某种固定的共同的语法意义。亲属称谓的及一些少数的词的变化,只是构词的语素重叠,并不是形态变化。从意义上来说,这些词在重叠后基本意义上并没有变化,只是在形象意义上有一些补充。

4)指人的名词可以加上“们”表示群体复数。不加“们”的可以表示个体,也可以表示群体。

5)名词经常组成介词结构

4.特殊的名词用法

1)时间名词:

(1)我十点钟上床睡觉。

(2)三年前我还是个孩子。

(3)考完试,我睡了三天三夜。

时间名词除了可以做主语、宾语、定语之外,他最大的特点是还可以作状语,表示事情发生的时间(点);作补语,表示事情经历的时间(段)。时间名词在中心语前面也可以表示时段,但中间一般要加结构助词“地、的”。

2)方位名词:

方位名词有单音节的单纯方位词和双音节的合成方位词。单纯方位词变为合成方位有以下名词几种形式:前加、后加、对举、其他方位名词有些可表示时间。

方位词主要用来组成方位短语,表示处所、时间或者数量界限。

方位词也可单用,表示方向或者位置或者时间。

方位词“上、中、下”还有表示条件、范围等引申用法。

5.关于副词修饰名词

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但有些名词可以受少数几个副词修饰,主要有:1)名词受“不”修饰“名词+不+名词”

2)名词受“最”修饰,主要是方位名词

3)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有些名词受“很、太、特”修饰。

(1)??你也太书呆子了,一点情调都没有。

(2)??我觉得跟你特说得来,特知音。

这类词书上有说明,往往这类名词包含一些描述性语义特征,具有特殊性,这类用法的合法性也正讨论。

二、动词

1.意义: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2.种类:

语义特征:[位移]、[自主]、[持续]、

[使动]、[述人]

句法特征:[宾语](1粘宾动词:加以、敢于2带宾动词3不带宾动词)

[重叠](1可重叠动词2不可重叠动词能、出来、存在)

[动态结构助词着、了、过] (1能带动态助词2不带动态助词善于、以为)

根据以上特征,动词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动作行为动词

2)心理活动动词

3)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动词

4)判断动词

5)能愿动词

6)趋向动词

3.动词的语法特性:

比较下面几组词(请学生指出他们在句法功能上的特点):

1、兴趣火气举动战争上边

2、打趣发火打动打仗上来

3、有趣恼火激动对立先进

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动词能前加副词“不”,一般不能加程度副词“很、非常、特别”,除了心理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

3)动词多数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4)动词可以重叠,单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双音节动词的重叠形式是AABB。表示可持续性动作的动词重叠可以表示短暂、轻微的意思,表示非持续性动作的动词或持续

时间较短的动词重叠可以表示尝试的意思。

5)动词可以带补语和状语

4、特殊的动词(动词的附类)

1)判断动词“是”,放在主语和宾语之间,“主语+是+宾语”:例句:

1、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2、曹雪芹是写小说的。

3、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4、遍地是黄金。

5、我是顺便来看看。没别的事情

(1)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或者属于什么。当表示事物等于什么时,主宾语可以互换。

(2)表示归类

(3)表示事物的特征、质料、情况。

(4)表示事物的存在。

(5)用在谓语动词、形容词前,重读,表示强调,相当于的确、确实的意思,不能省略;非重读时,表示一般的肯定,可以省略。

2)是用在句首,表示对某种情况的确认

(1)是金子总会发光。

(2)是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3)用在“A是A,B是B”,对举格式中,表示二者之间存在着区别。

4)但用“A是A”,后面往往接表示转折的小句。

能愿动词

意义:对动词和形容词起到评议的作用,是辅助性的动词,用在动词和形容词前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

种类:

表示可能:能、能够、会、可能、可以、可

表示必要:要、应该、应当、该当、得

表示意愿:肯、敢、要、愿

句法格式条件:

1) 只能带谓词性宾语,不能带体词性宾语,宾语可省略。

2) 具有“X不X”的提问形式

3) 与宾语之间不能用时态助词。

4) 没有重叠形式。

功能:1)在句子里作状语。

2)作谓语或谓语中心。

3)不能重叠。

4)不能带助词“着、了、过”。

5)有时用在主语前面

趋向动词

意义:表示移动的趋向。

种类:单音节趋向动词、双音节趋向动词

功能:单独作谓语或者谓语中心。

用在别的动词或者形容词后面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

语法意义:

1)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和人或事物的位置移动有关

2)表示动作行为的结果

3)表示动作行为的开始、继续或者兴起。

三、形容词

1.意义:表示性质、状态等。

2.种类:性质形容词、状态形容词、不定量形容词

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的区别

性质形容词:能用不否定,能加很表示程度,不能带宾语,能直接修饰名词。

状态形容词:不能用不否定,不能加很表示程度,不能直接而是以带“的”形式修饰名词,有表示程度的构词形式。不能带时态助词,不能带补语。不能用于“越来越”格式,不能用在比较句。

3.语法特征(请学生看例字,说出他们的基本语法功能):

美、安静、充实、新、碧绿、铁青

1)作谓语、谓语中心语、定语,多数能够直接修饰名词,直接修饰名词不能加“很”。新、乱、长容易严肃谨慎/ 周到、亲切/ 矮小、伟大、脆

2)一般的形容词要重叠或者加助词“地”,才可以作状语。少数性质形容词能够直接修饰动词,作状语。远、好、饱干净好听3)一部分形容词可以作补语。

热、稳、结实/ 好好、绿绿、整整齐齐、区区、滚圆

4)性质形容词大都能受程度副词修饰。而性质形容词的重叠式或者状态形容词由于本身具有一定的程度意义或者表示情态,不受程度副词修饰。

了解、赞成/ 红了脸、厚着脸皮/ 端正、方便、繁荣

5)形容词不能带宾语,但是有些双音节的性质形容词兼属动词,做动词时能带宾语。这些动词往往有致使义,又叫“使动词”。还有一些形容词在表示变化或者当事物表现为某种状态时,也可带宾语,这些形容词也兼属动、形两类。

6)有些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重叠以后用法同状态形容词。

重叠形式:

单音节:AA AA的、AA儿

双音节:AABB AABB的AABB儿A里AB(贬义)

状态形容词:ABAB 雪白雪白、漆黑漆黑

有些单音节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这是用法同状态形容词,例如:红彤彤、亮堂堂、黑咕隆咚

两个单音形容词联合重叠:大大小小、红红绿绿固定格式

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1.名词和谓词比较项目

1)能否经常做主语、宾语

2)能否经常作谓语

3) 能否受“不”修饰

4) 能否用肯定否定并列形式(V不V)提问

5) 能否重叠

6) 概括意义

以上6个方面名词和动词、形容词明显不同。根据这种不同,我们将动词和形容词统称为谓词(实际还包括代替动词、形容词的代词)。

2、动词和形容词比较项目

1) 能否带宾语

2) 能否受很修饰

3) 重叠方式和意义

4) ?概括意义

五、区别词

看例字,概括他们的基本语义特点:

金、银、正、副、男、女、青、粉、袖珍、中式、中等、

填鸭式、外向型、综合性、超导体、世界性、大号、无轨

1.意义: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

2.种类:属性有对立性质,因此区别词经常成对或成组出现。

3.语法特征:

看例字,指出他们的基本语法功能特征:

金项链、银手镯、综合性体育盛会、无轨电车、袖珍的

这种方法填鸭式。我们要争取世界性。

不超导体、不副的

1)能直接修饰名词作定语。多数能带“的”形成“的”字短语。

2)不能做主语、谓语、宾语。组成“的”字短语可以做主语、宾语。

3)否定式前面加“非”,不能加“不”。

4.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形容词的功能:

区别词的功能:

1)形容词能充当定语、谓语、状语、补语,能在前面加上副词“不”。

2)区别词只能充当定语,不能充当谓语、状语、补语,不能前加“不”,也不能加“很、非常”。

3)区别词不能带时态助词,但是形容词有的可以。

5.区别词和名词的比较

形容词的功能:

名词的功能:

1)区别词不受数量短语修饰,名词大多受数量短语修饰。

2)区别词一般不能单独做主语和宾语,名词可以。

3)区别词一般不受形容词修饰,但名词可以。

6.区别词和副词

副词的功能:

区别词的功能:

1)区别词一般修饰名词,较少修饰动词和形容词。

2)副词一般用来修饰动词和形容词,较少直接修饰名词。

3)区别词直接修饰名词,具有一定的黏着性和定位性。

7.词和短语的区别

看能否中间插入“的”,意义有否改变

六、数词

1.意义:表示数目(基数词)和次序(序数词)

2.种类:一、二、两、三、/ 十、百、千、万

1)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可以分为系数词和位数词。两者组成复合数词。系数在前,相乘关系;系数在后,相加关系。

基数词可以用来表示倍数、分数、概数的短语。

2)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

汉语序数的表示方法(三种):

(1)“第、初”+数词短语、

(2)数词或者数词短语、

(3)不用数词用“甲已丙丁戊己庚辛壬葵”“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表示序数。

3、数词的语法特征:

1)数词通常要和量词组合成数量短语,才能做句法成分,除了在数学计算时或文言格式中,一般不单独做句法成分。

特殊情况不加量词修饰名词的有:

一针一线、一红一白、睁一眼,闭一眼;前一阵子、四大门派

(1)保留古代汉语用法的数名短语,有一部分中间不加量词。这些量词修饰的名词有的强调是一个整体,有的名词本身是成对出现或表示集体。

(2)有一些数名短语中间也可以再加上量词,组成数量名短语。

(3)受严格限制的数名短语,如:要不就是有“一”,要不就是有“大”。

2)数量短语通常用作定语或补语、状语(举例)。

3)一些数词有固定用法

(1)倍数只能用来表示数目的增加,不能表示数目的减少。

(2)分数既可以表示数目的增加,也可以表示数目的减少

(3)数目的增减是用原来的数目做基准,不是用增减后的数目做基准。

(4)数目的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数量增加:

增加(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

增加到(为)——包括底数,只增加后的总数。

数量减少:

减少(了):——指差额;

减少到(为)——减少后的余数

4、汉语概数的表示方法

(1)成、数、近+ 数词或者数词短语

(2)数词或者数词短语+ 多、来、把、以上、以下、左右、开外、(3)数词或者数词短语+ 几

(4)数词或者数词短语直接表示约数:系数词连用、位数词连用

七、量词

1.意义:表示计算单位

2.种类:物量词和动量词

丈、尺、升、斤/ 个、只、条/ 排、串、打/些、点/头、树、碗/ 捆、挑/ 次、回、趟、/ 枪、笔/ 踢、看

1)物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与数词合成数量短语,常作定语。

(1)专用的:度量衡量词、个体量词、集体量词、不定量词

(2)? 临时借用的:借自名词、借自动词

2)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与数词合成数量短语,常作补语。

(1)??专用的

(2)??临时借用的:借自名词、借自动词

3)复合量词,一般与数词组成数量短语,在名词后头作谓语,不作定语。

架次、吨公里、件套、台次、

/ 车辆、马匹、纸张

时间名词和时量词的争议:一天、半年

应该不成立,中间能加“的”一年的时间、半年交情

3.量词的语法特征

1)出现在数词后边,同属词一起组成数量短语,做定、状、补语。

2)单音量词都能重叠,重叠以后单独充当主语、谓语、定、状,不能做补语。

量词和数词组成的数量短语也可以重叠,组成“一AA”或“一A 一A”式。这种重叠的格式作定语表示数量多;作状语表示按次序进行或者动作的方式;做主语表示“每一”。

3)量词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只有数词是“一”时,才可省略。

4)指示代词+量词,构成指量短语。

数量短语+指量短语=量词短语

量词和名词的搭配关系在普通话和方言中不一样。

体词:数词+量词+名词+人称代词

=体词,和谓词相对

谓词:动词+形容词

八、代词

1.意义:起代替、指示作用

2.种类:

1)句法功能划分:代名词、代谓词、代副词。P27

2)按作用划分:代替人或事物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词;指称或区别人、事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3.语法特征:

1)、人称代词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三身代词包括第一、第二、第三人称代词;

非三身代词包括反身代词(自己、自个儿)等。

注意区别:咱们、我们;您、您们(您几位);他们、他;

代词的虚指(你、我);别人、人家(我、确指);

2)指示代词用来指代人和事物。

“这、那”既有指示作用,也有代替作用,也有对举着用的虚指用法。

“每、各、某、另”的用法(分指、不定指、旁指)

3)疑问代词的作用主要是表示有疑而问(询问)和无疑而问(反问、设问)

疑问代词的任指和虚指两种引申用法,不表示疑问。

任指:表示人或者事物在所说的范围内没有例外。

虚指:指代不能肯定的人或事物,包括不知道、说不出或者不想说出来的。

疑问代词的重叠用法往往表示指代不必或者不愿说出来的具体对象。

“什么……的”表示列举未尽

作业:

1、(集体)根据语法功能把下面的词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三组。

进步、进行、进展、放心、放映、放假

充裕、充满、充电、同意、同感、同样

明朗、明了、明天、效能、见效、效法

2、(集体)简述“二、两”的用法区别

3、(小组)说说介词“向、朝、往”的用法异同

答案和方法

第1题答案:

名词:进展、同感、同样、明天、效能、

动词:进步、进行、放映、放假、充满、充电、同意、效法

形容词:放心、充裕、明朗、明了、见效、

方法:先用副词“不”鉴定出名词与非名词;再用能不能带宾语

鉴定出动词,然后用能不能加“很”鉴定出形容词。不能加“很”又不能带宾语的,可以用副词“没有”来鉴定,能受“没有”修饰的是动词,否则是形容词。

第2题答案:一、可用“二”,也可用“两”的情况

1、量词“米、丈、尺、寸、升、斤、亩”;

2、货币单位“毛、分”前面;

3、“位、倍”前面。

二、用“二”不用“两”

1、?表示序数时

2、? “十”前后、分数中、小数点后

3、? 星期、年份

4、? 数学运算时

5、? 作为构词成分或者构成短语成分

接第2题答案:

三、用“两”不用“二”

1、在不表示度量衡单位的量词前面。

2、表示重量、长度、面积的量词

3、表示约数时

4、 “半、亿、兆”等单位前

5、?? ? 表示成对出现的亲属关系前

6、 “两”构词或者构成短语时

九、副词

1.意义: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2.种类:

1)表示程度2)表示范围

3)表示时间、频率4)表示出所

5)表示肯定、否定6)表示情态、方式

7)表示语气

注意:同一小类的副词,语义用法不一定相同,如“都、只”,

“没、别、不”;副词当中就算同一个词,也可能属于不同的小类。

3.语法特征:

1)副词都能做状语,“很、极”可以做补语。一般在谓语中心之前、主语之后;部分双音节副词可以在主语之前,如“幸亏”。

2)部分表示限制人和事物范围的副词可以用来修饰名词性成分。

3)部分表示说话人对数量的一种看法的副词可以修饰数量短语,并作多种句子成分。在这种用法中,句子所述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

4)单音节副词可以和所修饰的成分直接组合;双音节副词后加不加“地”比较自由。

4.副词的特殊用法

1)副词一般不能单说,只有少部分可以单说

2)部分副词兼有关联作用。有单用的,也有成对使用的。

3)部分特殊副词讨论:

没有:动词+副词

白、净、怪:形容词+副词

作状语的:可能是形容词,也可能是副词。判断主要看其句法功能。

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十、拟声词

1.意义:拟声词是模拟声音的词,又叫象声词。“拟声”也是一种辞格。

2.功能:可以做定、状、补、谓、独立语,也可单独成句。作状语最常见。

拟声词功能和形容词相似,但他也有自己的特点,不同于形容词,是一类特殊的实词。

十一、叹词

1.意义:表示感叹和呼唤、应答的词。

2.功能:作感叹语(独立成分),也可单独成句。他能做句法成分,能单独成句,不是虚词,是实词;但他又不和其他实词发生结构关系,是一类特殊的实词。

叹词的写法不固定,以通用的为主。叹词又是不同的声调,就是表示不同的意义。第三节虚词

一、虚词概说

汉语虚词的主要特点:

1.依附于实词或语句,表示语法意义;

2.不能单独成句,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

3.不能重叠。这些都和虚词无词汇意义有关。

虚词的用法比较灵活,他虽然是一个封闭的类,但使用频率高,而且用法多样,需要仔细考察。

二、介词

1.意义:起标记作用,依附实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整体主要修饰、补充谓词性词语,标明跟动作、性状有关的时间、处所、方式、目的、原因、施事、受事、对象等。

2.种类:

1) 表示时间、处所、方向:

2) 表示方式、方法、依据、工具、比较

3) 表示原因和目的:

4) 表示施事、受事:

5) 表示关涉对象:

二、3.语法特征:

1)不能单独作句法成分,总要构成介词短语作状语,少数可以做补语。介词可以标明名词和谓词之间特殊的语义关系。

2)介词往往由动词转化而来,有的介词还处于过渡阶段。如:在

二、4.几个常见介词的用法

1)??对、对于

标记或介引动作的对象或与动作有关的人或事物对>对于

2)? 关于、对于

“关于”引进涉及的事物,和“对于”有时可以互换,但也有很大的区别:(1)表示关联、涉及的事物,用“关于”;指出对象,用“对于”。

语法讲义:第二章 词类

第二章词类 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 (一)词类的含义 词可以根据不同需要,从不同的角度,使用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a.按词的音节的多少分类:单音词─复音词 b.按构成词的语素的多少分类:单纯词─复合词 c.按词的历史来源分类:新词、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 我们将要说的词的分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即这里所谓“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正因为如此,这里的词类的划分标准应该是语法上的标准,而不是语音的或者词汇的、语义的。总之: “词类”应该是词的语法分类,是根据语法的标准划分而来的词的类别。 (二)词类划分的目的 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什么?现在看来,起码有以下两点是要重视的: 1.语法分析的目的之一,是揭示语法规律的本质。词类在语法当中是一种客观存在,因而,语法研究必须如实地揭示这种客观存在。 2.语法描写、说明的需要。要进行语法描写或者语法解释,词类的概念是重要的。例如,要说明下列语法现象所包含的语法规律就非有词类的概念不可: a.写信 b.我去 吃饭你来 走路他写 ………… ──────────── 动+名→动宾名+动→主谓 实践证明,词类的概念是重要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所以,划分词类的标准就应该是一个语法上的标准,而不应该是一个语音上的或者词汇上的甚至语义方面的。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在词类划分甚至词的定性、归类过程中都有重要的意义。 问题是,这个用于词的语法分类的标准具体是什么?它是词的语法功能。 从整体上来看,“词的语法功能”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词的形态变化。西方大多数语言中,都有非常丰富的形态变化, 如:名词,有“数”和“格”等变化,动词,有“时体”和“人称”方面的变化,而形容词则有“级”的变化,等等。重要的是,具有上述相同形态变化的词,在语法表现上具有一致性。所以,依靠这些变化,基本上可以将词类划分开来。打个比方,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的词类,如同一个社会中不同行业的人们穿着不同的制服,仅仅依靠着装的不同,就足以将不同行业的人们区分开来。 但是,一个十分明显的事实是,汉语的词不具有上述一贯到底的形态变化。比如,汉语的动词有重叠变化,但是并非所有的动词都有这种重叠变化。汉语的名词有一些是有特殊标记的,如“~子”、“~儿”、“~头”等等,但也只是部分名词有上述标记而已,所以,这种形态上的变化或者标记显然不能作为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 二,是词的组合能力和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 汉语的词没有一贯到底的形态变化,正如不同职业的人们没有穿有特征的服装一样──我们不能依靠外部形态上的差异来区别不同职业的人们,但是,我们可以根据特定的人群的活动

十大词类

第一章名词 名词的数 —可数名词与不可数名词 —名词复数的构成形式名词与主谓一致 名词的所有格 第二章冠词和 数词 冠词 —不定冠词的用 法 —定冠词的用法 —零冠词的用法 —冠词的位置 数词

第三章介词、连词与感叹词 介词 —介词的类别 —介词短语的构成 —介词的位置 —介词短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介词的搭配 连词 —连词的类别 —并列连词 —从属连词 感叹词 —感叹词的类别 —感叹词的位置 —感叹号的位置第四章形容词与副词 形容词 —形容词的用法 —形容词的种类 —形容词在句中的位置—英语同源形容的区别 副词 —副词的构成 —副词的分类 —副词的用法 —副词的位置 —ly副词及其同源副词 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构成形式 —原级的用法 —比较级的用法 —最高级的用法

第五章代词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的用法 —人称代词使用时的顺序 —人称代词的特殊用法 物主代词 —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用法 —名词性物主代词 —反身代词 相互代词 —相互代词的用法 —each other和one another —相互代词的所有格 指示代词 疑问代词 不定代词第六章动词 系动词 实义动词 助动词 情态动词 短语动词 普通动词的变化形式 —动词原形 —第三人称单数形式 —现在分词的词尾变化形式 —过去式和过去分词的词尾变化形式 动词的限定形式和非限定形式

第七章动词的时态 第八章虚拟语气和语态 时态的构成 时态的用法 —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式 —一般将来时 —过去将来时

第九章助动词与情 态动词 助动词 情态动词 —表能力 —表推测 —表请求,允许,允诺 —表必要性 —“情态动词+have done”用法第十章非谓语动词 不定式 动名词 分词 独立主格结构

英汉语言对比第二讲

第二章英汉词类对比 一、词类分类的三个标准: a.词义标准凭借词义和客观现实的联系,判断某一词汇所表示的是事物、属性、行为或状态,由此来决定该词是名词、形容词、动词或是副词。英汉无差异。 b.形态标准英语形态比较丰富(各类词缀、单复数、动词的现在时、过去时、完成时等等),汉语形态不丰富。 c.句法标准以某词在具体语境中所表示的语法功能为标准去判断词类。 总结:参照词义和形态标准,主要凭借句法标准来判断词类才是行之有效的。 第一节英汉名词对比 主要从分类、语法功能、构成方式及语法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 1.分类对比英语可数名词和不可数名词的划分,对英汉语学习和翻译具有特别意义。

A. 英语可数名词前可以直接用泛指限定词、数词来修饰和限定,如,an hour,another teacher,two books; 不可数名词不可以直接用泛指限定词、数词来修饰和限定。若要表达不可数名词的量,则要借助单位词,如three pieces of paper, two kilos of meat. B. 汉语中没有单复数词形的变化,名词一般都能直接受数词或数量词组前置修饰。如,一张纸,几点意见,两种生活,三天等等。 C.模糊的、不确定的数量关系的表达。英语:可数名词的复数;汉语:数量词组、副词、名词重叠形式等。 1)changes have happened to him since we were separated. 许多、一些、很大的变化 2) 在毕业典礼上,一句句千叮万嘱的话语使这些不羁的学子也有些动容了。Words\remarks D.英汉互译实践(增、减词) 1)up the street they went, past stores, across a broad square, and then entered a huge building. 2) there are canteens around the campus. (小饭馆) 3)Adversaries(对手)are powerful without question. 4)一条条新修的公路把这个小镇和外界连(connect…to)在一起。 5)这个古旧的小寨(village)坐落(lie in)在清秀(green)的群山之中。 6)清冷的夜空(chilly clear sky)繁星密布(crowd in)。 2. 构词对比 在英语中,主要通过加缀、合成、转类、缩略和借词等方式构成新的名词。汉语也可以通过以上方式构成名词。 要点:通过加缀构成名词的理解与翻译。 1)the doctor’s extremely quick arrival and uncommonly careful examination of the patient brought about his very speedy recovery. (英语:更加注重静态表达,重名词) A. 医生迅速到达,并非常仔细地检查了病人,因此病人很快就康复了。(汉语:倾向于多用动词) B. 医生的迅速到达和非常仔细的检查使他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2)参加学术讨论会是十分必要的。 A. the participation in academic conference is of vital necessity.(更贴近原文表达,书面化、正式) B. it is necessary to participate in academic conference. (参见:连淑能,静态与动态p133-158 ) 词类转换原则:在翻译中,为了表达的需要,改变原文中词的类别,使译文自然、流畅,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英语中由动词、形容词添加后缀派生出来的抽象名词,在词义基本不变的情况下,往往可以将他们转换为汉语中相应的动词或形容词。而汉译英时,形容词或动词也可根据英文表达习惯,转换成英语中相应的名词形式。 1)加热器可防止车窗上形成雾。 The heater prevents the formation of mist on the car window. 2)发言人表示相信,人民能够解决这个问题。 The spokesman expressed confidence in the ability of the people to resolve the problem.

现代汉语语法 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 讲义 北京语言大学 郑贵友

第一章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二、语法单位 三、句子成分 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 第二章词类 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 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 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 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六、兼类问题 第三章短语 一、定义 二、短语的种类 三、短语的构成手段 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 第四章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分的性质 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 谓语的语法构成 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 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 四、定语 五、状语 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 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七、中心语 八、独立语

第五章单句 一、基本概念 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 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 四、非主谓句 五、单句和短语 第六章歧义分析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二、歧义的种类(1) 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 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三、歧义的种类(2) 第七章复句 一、复句的含义 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 三、复句的分类 四、广义的并列关系 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六、广义的转折句 七、复句的扩充 八、复句的紧缩

(完整版)古代汉语词类

古汉语词类 一、名詞:名詞主要是表示人、事物、時間或者地點名稱。 時地名稱有可分爲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時間名詞時表示時間概念,在句子中可用作 狀語。如: 初,鄭武公娶於申。(《左傳·隱公元年》)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方位名词表示地點、處所、方位等意義,可用作狀語。如: 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左傳·僖公四年》)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荀子·勸學》) 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左傳·成公二年》) 一般來說,名詞不受副詞修飾;專有名詞之前一般不加數詞,也很少加指示代詞;時 間名詞可以接受數詞、指示代詞修飾,而方位名詞則不能。 二、動詞 能願動詞又叫作助動詞,它經常用在主要動詞前起輔助作用。但有時候能願動詞也可 以單獨作謂語。古漢語中常見的能願動詞有"可、能、得、願、宜、敢、肯、欲、足"等。例: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魏風·碩鼠》)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隱公元年》) 非曰能之,願學焉。(《論語·先進》) 三、形容詞 1.表性質的形容詞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子·第二章》)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 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左傳·昭公二十 二年》) 棲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紛牣其中。(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呼河伯婦來,視其好醜。(《史記·滑稽列傳》)

2.表狀態的形容詞爲數最多,按其結構可分爲以下幾種: 1)單音節或多音節形容詞。 2)疊音形容詞--用疊字的方式組成的形容詞。《詩經》中使用了大量的疊音形容詞,使得語音節奏感極強。如: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詩經·周南·葛覃》)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詩經·周南·桃夭》) 3)加词头或词尾構成的形容詞。用作词头的主要是"有""其",例: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诗经·周南·桃夭》) 用作词尾的主要有"乎、如、若、爾、然"等,如: 四、數詞和量詞 3、分數的表示法 古代漢語表示分數的方法不很科學,說法多種多樣,沒有形成一致的表示法。例如要表示"某物的幾分之一"的意思,可以有這樣幾種說法:(1)幾分某之一;(2)幾分之一;(3)幾某之一;(4)幾之一。例: 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漢書·律曆志》) 故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史記·貨殖列傳》)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4、概數的表示法 概數就是約數,它表示數目不確定。其表示方法大致有三種類型。 (1)以兩個相鄰的數目連用,來表示數目的不定。例如: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論語·先進》) 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三國志·魏書·方技傳》)(2)在數詞後加上表示約數的"可、許、所、餘"等,表示數目的不定。如: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魏學洢《核舟記》)。 普施行之,年九十餘,耳目聰明,齒牙完堅。(《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3)在數詞前加"將、且、數"等,表示數目的不定。如: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列子·湯問》)

第二章词类

第二章词类 目录 第二章词类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 一、什么是词的分类 二、汉语的词能否分类 三、汉语划分词类的标准 四、词类划分的几个问题 五、汉语词类的划分情况 六、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 七、实词和虚词 第二节实词 一、名词 二、动词 三、形容词 四、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比较 五、区别词 六、数词 七、量词 八、代词(作业) 九、副词 十、拟声词 十一、叹词 第三节虚词 第四节词类小结 第一节词类的划分 (作业) 一、什么是词的分类 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

例如,以下都是词的分类,属于不同角度的分类(试说出其不同):1. 衣服掉了一粒扣。 桌子断了两条腿。 老王买过五斤酒。 爷爷砍过三担柴。 爸爸吃了三碗饭。 2.鸡翁、鹅雄、风台、鞋拖、// 脸拐子、信壳子、泥虫子 3.战斗机、伏击圈、巷战、雷达、警报、站岗、导弹、指挥部 还有其它的分类: 如语义的分类,“天文、地理、亲属、政治”; 词汇组成的分类,“方言词、古语词、外来词”等。 但只有例1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二、汉语的词能否分类 50年代关于汉语的词,特别是实词能否分类,有过一场大讨论。 康拉德(苏联汉学家)的一篇文章《论汉语》(《中国语文》),认为汉语的实词有形态变化,可以划分词类。 高名凯先生在《中国语文》上发了三篇文章,认为汉语实词不能划分词类,引发大讨论。,高先生认为: A 印欧语划分词类根据狭义形态,只有词本身存在的形态变化才能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大前提)。 B 汉语的实词本身不存在着这种形态变化(小前提)。 C 因此,汉语的实词就无词类可分。(结论) 吕叔湘先生写了《关于汉语词类的一些原则性问题》,指出:“可以把高先生的小前提暂时放在一边,把它的大前提动摇一下试试看。”这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其实,高先生的三段论之所以不正确,首先出在大前提上。 我们说,汉语的词肯定可以分词类,只是它的划分标准肯定不同于印欧语言,我们要寻找出一套能够概括汉语实际,又能够成体系的方法出来,这才是我们要做的。这就是语言学者们对词类划分的标准

现代汉语第二章

现代汉语第二章 1 第 2 章语法 2 1、语法与语法体系 ·语法就是语言结构得规律 ·语音、词汇、语法三大部分构成了语言得主体。就是语言得三大要素。 ·语音就是语言得物质外壳。 ·词汇就是语言得建筑材料。 ·语法就是组词造句得规则。 3 4 ·任何语言都具有语法,不同得语言有不同得语法规律。每一种语言都要遵从一定得 组词造句规则。 ·词语组合成句子不就是任意得,有某种规则在起作用:如果符合这个规则,句子就合 符规范,否则就不合规范。 5 ·弟弟很聪明。 · *弟弟聪明很 · *很弟弟聪明 · *很聪明弟弟 · *聪明很弟弟 · *聪明弟弟很 6 语法得两种含义 ·一种语言得结构规律得总与叫语法结构。 ·研究语言结构规律得科学叫语法学。 ·我们平时所说得“语法”,事实上具有两个含义:

·1、说话写文章要合语法。 ·2、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语法。 ·前一句中得“语法”就是指语言得结构规则本身。 ·后一句中得“语法”就是指研究语法规则得科学,即“语法学”。 7 语法研究什么? ·语法包括词法与句法两部分。 ·词法:主要就是指词得构成、变化与分类规律; ·句法:主要就是指短语与句子等语法单位得构成与变化规则,包括短语结构规则、句 法结构规则、句子类型等内容。 8 关于汉语语法得研究 ·我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中国语法得著作就是《马氏文通》(1898年),作 者马建忠。使原附属于“经学、训诂学”得语法学称为一门独立得学科。“西方语 法学得附庸”。 ·《新著国语文法》(黎锦熙):创建现代汉语语法体系。 9 汉语语法得演变 ·语法得变化比起语音、词汇来要缓慢得多。因为它就是一个由各种抽象规则交织成得 有紧密联系得体系。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 ·陈涉者,阳城人也。今天星期天。 ·汉语词序得发展变化 ·现代汉语得偏正结构“小名+大名”,例如“桑树”“凤凰山”。但古代汉语中有相反得词序:《左传》:丘舆、丘获、城颖、城濮、城隶语法单位与句法成分 语法单位与句法成分 ·句法成分就是短语与句法结构得组成成分。 ·句子成分分析法

高二语文第二章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二语文第二章必背知识点归纳 高二阶段的学习既不像高一是对环境感到陌生,也不会像高三那样学习紧张。在这一年里,学习成绩的进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自觉性,也是提高自学水平为高三打基础的重要时期。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高二语文第二章必背知识点归纳,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二语文第二章必背知识点归纳1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采桑子重阳》) 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

高中英语语法总结

高中英语语法大全 学习提纲 目录 第一章:词类、句子成分和构词法 第二章:名词 第三章:代词 第四章:数词 第五章:冠词 第六章:形容词、副词 第七章:介词 第八章:动词 第九章:连接词 第十章:简单句 第十一章:并列句、主从复合句 第十二章: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 第十三章:主谓一致 第十四章:动词时态 第十五章:情态动词 第十六章:动词不定式 第十七章:名词性从句 第十八章:It的用法及其固定搭配 第十九章:倒装结构 第二十章:定语从句 第二十一章:被动语态 第二十二章:高中语法中的省略现象

第一章词类、句子成分和构词法 1、词类:英语词类分十种: 名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冠词、动词、副词、介词、连词、感叹词。 1、名词(n.):表示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名称。如:boy, morning, bag, ball, class, orange. 2、代词(pron.):主要用来代替名词。如:who, she, you, it . 3、形容词(adj..):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或特征。如:good, right, white, orange . 4、数词(num.):表示数目或事物的顺序。如:one, two, three, first, second, third, fourth. 5、动词(v.):表示动作或状态。如:am, is,are,have,see . 6、副词(adv.):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说明时间、地点、程度等。如:now, very, here, often, quietly, slowly. 7、冠词(art..):用在名词前,帮助说明名词。如:a, an, the. 8、介词(prep.):表示它后面的名词或代词与其他句子成分的关系。如in, on, from, above, behind. 9、连词(conj.):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如and, but, before . 10、感叹词(interj..)表示喜、怒、哀、乐等感情。如:oh, well, hi, hello. 2、句子成分:英语句子成分分为七种: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表语、宾语补足语。 1、主语: (1)由名词、代词(人称代词用主格)、动词不定式、动名词等充当,说明动作是“谁”发 出的,主语是句子陈述的对象,说明是谁或什么,表示句子说的是“什么人”,或” 什么事“,如“我写字”中的“我”,做出写字这个动作。“写”则是谓语,“字”是宾语,是接受谓语“写”这个动作的对象,因此是宾语。如:The painter painted a very nice picture. (画家画了一幅漂亮的画。) / They fought against SARS bravely. (他们勇敢地与非典搏斗。) / To see is to believe.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 Helping animals is to help people. (帮助动物就是帮助人类。) (2)动词不定式或动名词做主语时可用it代替,而不定式或动名词移至表语或宾语之后。 如:It is very comfortable to have a Class A seat during the long journey. (在长途旅行中能有个甲等座位简直太舒服了。) / Eating too much is bad for your health.(=It is bad for your health eating too much.) (吃得太多对你的身体不利。)(比较好看,避免头重脚轻) (3)口语中常见主语或“主--系”省略:(It is) nothing. ((那)没有什么。)/ (It) doesn’t matter. ((那)没有关系。) / (I) thank you. ((我)谢谢你。) (4)反意问句的附加问句,主语必须是代词:The man looks worried, doesn’t he? (这个人 看上去很着急不是吗?) / Tigers are dangerous animals, aren’t they? (老虎是危险的动物不是吗?) (5)祈使句一般省略主语。加主语时往往用来指定某个人。Keep the keyboards clean, children. (孩子们请保持键盘的清洁。) (省略了主语) / You go there and fetch me a glass of water. (你去给我弄一杯水来。) (6)主语一般在句首,但在问句中会处于第二位和句尾;倒装句及there be句型主语在动 词之后。如:Computers are made in this factory. (计算机生产于这家工厂。) / Where are they? (他们在哪儿?) / Does the boy like staying home? (这个男孩喜欢呆在家里吗?) (7)主语与谓语必须保持单、复数的一致, 而谓语与表语或宾语之间没有这一要求。 Neither Jim nor Rose has passed the exam.(Jim和Rose都没有通过考试。)/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 hardworking and brave people. (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 (8)主语可以由从句充当,详见“主语从句”。

文言文语法

文言文语法 第二章文言文语法 第一节词法 一、实词的活用:在古汉语中,原属甲类的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时可以临时用作乙词类,这就叫做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多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有时也可活用。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用作动词。如: 1、用讫再火令药熔。(用火烤) 2、大楚兴,陈胜王。(称王) 3、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运行到中午) 4、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向西进军) 练习: 指出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并解释。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2、二月草已芽。 3、左右欲刃相如。 4、驴不胜怒,蹄之。 5、师还,馆于虞。 6、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7、子房前。 8、(儒者)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9、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10、赵王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

(二)名词作状语。如: 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像人一样) 2、至天都侧,从流石蛇行而上。(像蛇一样蜿蜒) 3、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在朝廷上) 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畚箕) 5、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 6、越人少恩,生男女,必货视之。(像对待货物) 7、失期,法皆斩,(按法律) 8、南取汉中,西举巴蜀。(向西、向南或南面、西面) 9、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 10、谨食之,时而献焉。(到时间) 练习: A、指出活用为状语的名词并解释。 1、匈奴之性兽聚而鸟散。 2、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 3、(孙)策亦亲戚待之。 4、吾义固不杀人。 5、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6、乡邻之生日蹙。 7、日割月削,以趋于亡。 8、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B、名词作状语的用法,至今仍保留在现代汉语中的某些成语和双音词中,成为凝练的结构,填词并体会。 ——吞——咽、——蟠——踞、——消——散、——起——涌、——崩——解、——食——吞、——新——异、 ——黑、——凉、——亮、——黄、——缩、——拥…… (三)、形容词用作动词。如:

现代汉语语法 歧义分析

现代汉语语法 讲义 北京语言大学 郑贵友

第一章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二、语法单位 三、句子成分 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 第二章词类 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 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 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 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六、兼类问题 第三章短语 一、定义 二、短语的种类 三、短语的构成手段 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 第四章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分的性质 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 谓语的语法构成 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 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 四、定语 五、状语 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 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七、中心语 八、独立语

第五章单句 一、基本概念 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 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 四、非主谓句 五、单句和短语 第六章歧义分析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二、歧义的种类(1) 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 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三、歧义的种类(2) 第七章复句 一、复句的含义 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 三、复句的分类 四、广义的并列关系 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六、广义的转折句 七、复句的扩充 八、复句的紧缩 第六章歧义分析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一)歧义的含义 所谓歧义,指的是以下的语言现象: ①公园里有三个幼儿园的孩子。 (有三个孩子,他们是幼儿园的/孩子属于三个幼儿园) ②我借他一本书。

第二章词类研究2

第二章词类研究 本章教学内容: 一、汉语词类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 二、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三、词类划分中需明确的几个问题 四、各家词类数目多少简析 五、关于词的兼类和难处理的词 第一节汉语词类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 一、汉语词类研究出现过三次高潮: 第一次是30 年代文法革新讨论: (1)究竟实行“一线制”还是“双轴制”?词类与句成分是两码事还是合二为一? (2)划分词类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 方光焘“广义形态说” 陈望道“功能说” 第二次是50 年代关于汉语词类问题的讨论: (1)汉语有没有形态 ? (2)汉语有没有词类分别 ? (3)如果有词类划分,其划分标准又是什么? (4) 划分标准是一个还是几个?几个标准中哪个是主要的?几个标准同时使用呢,还是一次以用一个为主? 传统语法词类观-结构主义词类观 第三次是80 年代对汉语词类问题进行再认识: (1)试图提出解决词类问题的新途径; (2)建立起有层次的词类系统; (3)提出确定词性的具体方法; (4)对词类进行定量分析与研究。 二、词类问题为何仍是老大难问题? 第一、我们对词类的认识,来自西方印欧语言学。 汉语: a词没有形态标记、形态变化, b词类跟句子成分基本上是一对多 c不少句法结构关系难以判断 “容易掌握” .. “便于掌握” ..

述宾还是偏正? 第二、共时平面上的词存在着不同的历史层次和领域层次。 “金” 日常用语无机化学专业书报 “金子”金不能跟这些元素化合 “金戒指”汞比金还重 “金的”加入 0. 01 克金 区别词名词 第三、更根本的原因 在于以往讨论汉语词类问题时,大家都只举些典型例子,没有对汉语的词进行全面的考察。 第二节关于划分词类的依据 ·词类:词的语法分类——按照其各自语法功能不同而分出来的类别。 ·可是这一认识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一、句成分标准 ·即以词在句子中担任的职务作为划分词类的标准。 ·马建忠《马氏文通》:双标制 字有定义,则有定类 字无定义,故无定类, 欲知其类,必依其句中位置来定。 ·黎锦熙《新著国语文法》:双轨制 下定义用的是词类别义,分析时却全部改用句成分标准。 “凡词,依句辨品,离句无品。” 词有定类只是词典上的词类,语法中的词类必须入句才能显示。 ·傅东华:一线制 句成分与词类合二为一,全面对等。 本质上否认了汉语有词类 马氏→黎氏→傅氏 部分词全体词最为彻底

古代汉语词类

古代汉语词类 古汉语词类 一、名詞:名詞主要是表示人、事物、時間或者地點名稱。 時地名稱有可分爲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時間名詞時表示時間概念,在句子中可用作 狀語。如: 初,鄭武公娶於申。(《左傳·隱公元年》) 朝聞道,夕死可矣。(《論語·里仁》) 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 方位名词表示地點、處所、方位等意義,可用作狀語。如: 東至於海,西至於河,南至於穆陵,北至於無棣。(《左傳·僖公四年》) 上食埃土,下飲黃泉,用心一也。(《荀子·勸學》) 從左右,皆肘之,使立於後。(《左傳·成公二年》) 一般來說,名詞不受副詞修飾;專有名詞之前一般不加數詞,也很少加指示代詞;時 間名詞可以接受數詞、指示代詞修飾,而方位名詞則不能。 二、動詞 能願動詞又叫作助動詞,它經常用在主要動詞前起輔助作用。但有時候能願動詞也可 以單獨作謂語。古漢語中常見的能願動詞有"可、能、得、願、宜、敢、肯、欲、足"等。例:三歲貫女,莫我肯顧。(《詩經·魏風·碩鼠》) 蔓草猶不可除,況君之寵弟乎?(《左傳·隱公元年》) 非曰能之,願學焉。(《論語·先進》) 三、形容詞 1.表性質的形容詞如: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老

子·第二章》)仰之彌高,鑽之彌堅。(《論語·子罕》) 清濁大小,短長疾徐,哀樂剛柔,遲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濟也。(《左傳·昭公二十 二年》) 棲波之鳥,水化之蟲,智吞愚,強捕小,號噪驚聒,紛牣其中。(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呼河伯婦來,視其好醜。(《史記·滑稽列傳》) 2.表狀態的形容詞爲數最多,按其結構可分爲以下幾種: 1)單音節或多音節形容詞。 2)疊音形容詞--用疊字的方式組成的形容詞。《詩經》中使用了大量的疊音形容詞,使得語音節奏感極強。如: 葛之覃兮,施於中谷,維葉萋萋。(《詩經·周南·葛覃》)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詩經·周南·桃夭》) 3)加词头或词尾構成的形容詞。用作词头的主要是"有""其",例:桃之夭夭,有蕡其实。(《诗经·周南·桃夭》) 用作词尾的主要有"乎、如、若、爾、然"等,如: 四、數詞和量詞 3、分數的表示法 古代漢語表示分數的方法不很科學,說法多種多樣,沒有形成一致的表示法。例如要表示"某物的幾分之一"的意思,可以有這樣幾種說法:(1)幾分某之一;(2)幾分之一;(3)幾某之一;(4)幾之一。例: 冬至,日在斗二十一度四分度之一。(《漢書·律曆志》) 故關中之地,於天下三分之一。(《史記·貨殖列傳》) 大都不過參國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傳·隱公元年》) 4、概數的表示法 概數就是約數,它表示數目不確定。其表示方法大致有三種類型。 (1)以兩個相鄰的數目連用,來表示數目的不定。例如: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論語·先進》)若當灸,不過一兩處,每處不過七八壯,病亦應除。(《三國

现代汉语语法歧义分析

- - 现代汉语语法 讲义 语言大学 贵友 第一章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二、语法单位 三、句子成分 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 第二章词类 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 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 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 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六、兼类问题 第三章短语 一、定义 二、短语的种类 三、短语的构成手段 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

第四章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分的性质 二、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 谓语的语法构成 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 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 四、定语 五、状语 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 语、补语的顺序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七、中心语 八、独立语 第五章单句 一、根本概念 二、句型确定的原那么和方法 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 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 四、非主谓句 五、单句和短语

第六章歧义分析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二、歧义的种类(1) 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 歧义一词多义造成的歧义词兼类造成的歧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三、歧义的种类(2) 第七章复句 一、复句的含义 二、复句中的关系词语 三、复句的分类 四、广义的并列关系 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六、广义的转折句 七、复句的扩大 八、复句的紧缩 第六章歧义分析 一.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的

古汉语词类

古汉语词类 一、名詞 名詞主要是表示人、事物、時間或者地點名稱。 名詞可以分爲兩大類:一類是事物名詞,另一類是時地名詞。事物名詞也可以分爲專有名詞、普通名詞和抽象名詞三類。專有名詞是指國家、民族、姓氏、職官、人、物、地、時代等的專門名稱。如: 骞.身所至者,大宛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康居 ..、大月氏 ...、大夏 身毒國 ..東南可數千里。(《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在大夏 徑匈奴 ..。(《漢書·張騫李廣利傳》) ..,匈奴得之,傳詣單于 處狄.二十年而行。(《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及竇太后 ..。(《漢書·儒林傳》) .....為丞相 ...崩,武安侯田蚡 請句踐 ..女女於大夫。(《國語·越語上》) ..女女於王.,大夫 從者狐偃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司空季子 ..、魏武子 ..、顛頡 ..、趙衰 晉公子重耳 ..之及於難也,晉人伐諸蒲城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 寺人披 ...請見。(《左傳·僖公二十四年》) 京叛大叔段 ...。段.入于鄢.。(《左传·隐公元年》) 晉軍函陵 ..。(《左傳·僖公三十年》) ..,秦軍氾南 秦時 ..殺人,臣活之。(《史記·項羽本紀》) ..與臣游,項伯 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論語·八佾》) 乃不知有汉 ..。(陶潜《桃花源记》) ..,无论魏晋 孔子 ..舞於庭,是可忍,孰不可忍?”(《論語·八佾》) ..謂季氏 ..:“八佾 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論語·述而》) 遂命曰“和氏之璧 ....”。(《韩非子·和氏》) 以上例子中的加點詞都是表示國家、民族、姓氏、職官、人、物、地、時代等概念的專有名詞。 普通名詞是指人、物、地共有的名稱,如: 方今天下適定,海內願安,士.無賢不肖,皆樂立名於世。(朱浮《爲幽州牧與彭寵書》) 君子 ..慎其所立乎?(《荀子·勸學》) 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韓非子·五蠹》) 彼,丈夫 ..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子·滕文公上》) 窈窕淑女 ..,君子 ..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願受一廛而為氓.。(《孟子·許行》) 雞犬 ..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老子》第八十章) 今有一人,入人園圃 ..。(《墨子·非攻上》) ..,竊其桃李 鑿戶牖 ..以爲室,當其無,有室.之用。(《老子》第十一章) 蜩.與學鳩 ..笑之曰:“我決起而飛,搶榆枋 ..……”(《莊子·逍遙游》) 非梧桐 ..不食,非醴泉 ..不飲。(《莊子·秋水》) ..不止,非練實 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國.。(《呂氏春秋·貴因》) 以上例子中的加點詞都是表示人、物、地等概念的普通名詞。 抽象名詞是指人、物、地、時的性質、現象、功用的名稱,如: 強本.而節用,則天不能貧。(《荀子·天論》)

不定代词、复合不定代词、指示代词-秒杀技巧

中考英语秒杀技巧四: 不定代词;复合不定代词;指示代词 代词,是代替名词或一句话的一种词类。 第二章不定代词;复合不定代词;指示代词 1.不定代词: 不明确指代某个人、某个事物、某些人、某些事物的代词叫不定代词。不定代词可以代替名称和形容词,表示不同的数量概念。不定代词没有主格和宾格之分,在句中可作主语、表语、宾语和定语等。 不定代词的句法功能 不定代词成分 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表语和定语all ,both,each,neither,either,much,little, many ,few,other ,some,any ,one everyone,everybody,everything,someone, 在句中可作主语、宾语和表语somebody,something,anyone,anybody,anything, no one,nobody,nothing,none every ,no 在句中只能作定语 重点考察: both 两者都 either 两者中任意一个 neither 两者中没有一个 all 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人或物 none 三个或上个以上的人或物中没有一个 以上五个单词要分清单复数,确定数量,二个还是三个及以上。 another 另一个不特指 one 。。。the other。。。一个。。。另一个 特指(复数one。。。the others。。。) 由于我们已经学过了冠词的“the”,在遇到上述两个词组时分清是否特指很重要!! few 几乎没有(否定) 可数 a few 有几个(肯定)可数 little 几乎没有(否定)不可数

a little 有一点儿(肯定) 不可数 上述四个词需要分清两点,一个是“肯定还是否定”第二点是“是否可数” 2.复合不定代词: 由some,any,every,no与one,body,thing一起构成的代词叫复合不定代词,如something,everybody,anyone,nothing等。由one和body 构成的复合不定代词可相互换用。 用法例句 复合不定代词一般用作单数,在句中作主语、宾语或表语Nobody is aliment. 没有人缺席。(主语) Do you need anything? 你需要点什么吗?(宾语) Grammar is not everything. 语法不是全部。(表语) 复合不定代词被定语修饰时,定语须放在它 们后面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the radio. 收音机没有什么问题。 由some构成的复合不定代词用法与some 类似,而由any构成的复合不定代词用法与any类似。当any构成的复合不定代词用于肯定句时,常表示"无论什么东西,随便什么东西/事情"There’ s always somebody at home in the evenings. 晚上总有人在家。 Is there anything interesting in the newspaper? 报纸上有什么有趣的东西吗? 重点考察: angthing important 疑问或否定句中 something important 肯定句中 又有固定搭配too much money much too fat enough money fat enough 需要记忆 3.指示代词重点考察: It 上文提到的事物,一般固定搭配find(动词) it + adj + to do sth one 上文提到的同类事物的一个 that 比较级,放在than后面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XXX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XXX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 现代汉语语法讲义 XXX XXX 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祝你一臂之力,汉硕咨询高老师QQxxxxxxxx9 第一章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二、语法单位 三、句子成分 四、句子分析——分析句子的两种方法 第二章词类 一、词类的含义及词类划分的目的 二、词类划分的标准 三、词的一级分类和再分类 四、各类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区别 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象体词 五、各类虚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 六、兼类问题

第三章短语 一、定义 二、短语的种类 三、短语的构成手段 四、简单短语和复杂短语 五、单义短语和多义短语 六、自由短语和固定短语 七、短语和词宏观上的同与异 第四章句子成份 一、句子成分的性质 2、主语、谓语主语的语法构成主语的语义类型谓语的语法构成 三、动语、宾语动语的语法构成有宾动词 无宾动词宾语的语法构成宾语的语义类型 四、定语 五、状语 六、补语补语的语法构成补语的语义类型宾语、补语的按次数量宾语和数量补语 七、中心语 八、独立语

第五章单句 一、基本概念 二、句型确定的原则和方法 三、主谓句主谓谓语句双宾语句连动句 兼语句存现句“把”字句“被”字句“是”字句“有”字句“所”字句 四、非主谓句 五、单句和短语 第六章歧义阐发 1、歧义的含义及歧义研究的目标 二、歧义的种类(1) 同音造成的歧义同形造成的 歧义一词多义形成的歧义词兼类形成的歧义 语义关系不同造成的歧义 三、歧义的品种(2) 第七章复句 一、复句的含义 2、复句中的关系词语 三、复句的分类 四、广义的并列关系

五、广义的因果句因果关系目的关系假设关系 条件关系 六、广义的转折句 七、复句的扩充 八、复句的紧缩 第一章语法概说 一、语法和语法学 一)语法 1.语法的含义及其作用 1)语法的含义 语法,是语言中的词、短语、句子的组织规律。 语言有三个要素,语音、词汇和语法。个中,语音是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表达肯定意义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资外壳。词汇,是语言中的语素、词和固定短语以及现成话的集合,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而语法则是语言“建筑体”的建筑法则。 西方传统语言学认为,语法包括两个大的方面:词法和句法。 词法,主要涉及词的构成、词的分类和词形变化等内容。 句法,主要讨论短语和句子的构造规律。 不过,这个分类对于汉语语法来说,不完全合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