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巢湖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巢湖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巢湖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巢湖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巢湖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市、县级矿产资源规划编制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2002]98号)文件要求,2002年7月,市政府成立了矿产资源规划编制领导小组,2003年4月委托省地勘局三二七地质队地勘测绘院承担规划的具体编制工作,11月份提交规划征求意见稿,征求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各县区意见,12月份提交规划预审稿,并于12月22日由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预审,2004年4月提交规划报批稿,经市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国土资源厅批准,最后由市政府以巢政办[2005]7号于2005年3月31日正式发布实施。现将规划内容简介如下:

一、规划的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对我市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宏观调控和科学管理,促进矿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矿产资源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安徽省矿产资源管理办法》、《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巢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等,编制《巢湖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1—2010年)》。

二、规划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中央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从市情、矿情实际出发,扩大开发水泥用灰岩,加速金属矿产开发,发展非金属矿产品精深加工,在科学有效管理的基础上,切实做到资源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进一步发挥矿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实现经济效益、资源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

三、规划期限和适用范围

按安徽省国土资源厅统一规定:规划以2001年为基准年,2001~2005年为规划期,2006~2010年为展望期。本《规划》适用于巢湖市所辖行政区域。

四、规划思路与提交成果

在分析全市矿产资源分布、成矿地质条件、勘查、开发利用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市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矿产资源管理等提出规划目标和意见,最后提交规划文本及编制说明一份,专题研究报告一份,附图四张(矿产资源分布图、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图、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规划图、矿产资源开发与保护规划图),附表12份,电子文档及数据库(包括图形库、属性库两个子库)五、规划目标

2005年目标

(一)总体目标

健全和完善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实现管理方式和开发利用方式的转变;健全和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培育矿业资本市场;初步实现公益性地质调查评价、商业性矿产勘查和开发利用分体运行、协调发展;提高水泥用灰岩等主要矿产后备资源储量;矿业秩序明显好转,优化结构,调整布局;资源利用水平和集约化程度显著提高,采富弃贫、优质劣用等浪费资源现象得到遏制;扩大开发水泥用原料矿产,加速铁、铜、铅、锌、银、金、石膏等矿产开发,发展非金属矿产品精深加工。主要矿山“三废”排放率达标,矿山生态环境整体改善。

(二)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目标

1、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1)完成全市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和含山—和县成矿远景区1∶5万区域矿产调查、银屏山区1∶5万土壤化探。

(2)配合实施省规划项目,开展重点矿山生态环境和旅游地质、地质遗迹、江湖大河沿岸地质环境综合调查。

(3)加强铁、铜、铅、锌、银、金等金属矿产和水泥原料等非金属矿产调查评价。有重点地选择性开展区域矿产品加工业需求的高岭土(陶瓷土)、饰面石材等矿产的调查评价。力争提交可供进一步勘查的大中型矿产地7处,其中金属矿3处,非金属矿4处。

2、商业性矿产勘查

鼓励和引导商业性矿产勘查,提高矿区勘查程度。重点提高水泥原料后备资源储量;加强油气资源、铁、铜、铅、锌、银、金等金属矿产勘查,鼓励对地热、优质矿泉水、优质高岭土(陶瓷土)和优质饰面材料、路基用建筑石料等的勘查。力争提交大中型矿床(区)1~2个。

(三)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目标

1、矿石总量和矿业产值

年产矿石总量由2001年的1595.59万吨增至2005年的2100万吨,年均增长8%。采矿业产值由2001年的10.42亿元增至16亿元,年均增长13%,高出全市工业总产值增长率3.5个百分点。

2、矿业结构和布局调整

(1)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程度。大中型矿床开采规模与矿区资源储量规模相适应,小型矿山逐步达到最低开采规模标准。矿山总数压减300个,占现有矿山数的32%,大中型矿山比例由1.59%提高到3%左右。初步改变大矿小开、一矿多开现象。

(2)矿产品结构得到初步调整和优化。低效产品总量得到遏制,产品单一现象有所改观。初级产品比重下降10个百分点,精深加工优质矿产品比重提高8~10个百分点。高标号水泥达80%以上;砖瓦用粘土替代品和节土产品达15%以上。

(3)技术结构优化。鼓励矿山企业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改变小矿山技术和装备落后状况及粗放生产方式,推广先进的采选方法和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率达60%。

(4)加快开发铁、铜、铅、锌、石膏等矿产。新建大中型以上矿山2—3个,逐步形成矿产开发和加工基地,重点培育庐南矿产品开发和深加工基地,使矿业布局渐趋合理。

3.矿产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

(1)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和利用水平。坚持矿山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选矿回收率(简称“三率”)考核制度,固体矿产选矿回收率和开采回采率分别提高2~3个百分点,重点铁矿山分别达83%和78%;采矿贫化率降低1~2个百分点;共伴生矿综合利用率提高3~5个百分点。制止建设采选综合回收率低于60%的金属矿山。

(2)优质劣用、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得到遏制。

(四)矿产资源管理目标

1、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矿产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和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培育矿业资本市场,矿产资源管理水平和服务意识明显提高,执法力度得到加强,投资环境得到显著改善。

2、把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放在首位,大力压减小矿山,推进规模开采,促使矿山企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五)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1、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和监控体系。

2、矿山生态环境整体改善。矿山生态环境治理率达25%以上,重点地区35%左右。复垦土地113公顷,新增耕地5公顷,次生地质灾害得到初步控制。

3、主要矿山和矿产品加工企业污水与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100%,矿产品加工企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90%。

2010年目标

基本建成规范的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和矿业资本市场,实现矿产资源管理与开发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继续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完成“十五”地质矿产调查评价延续项目,开展油气矿产、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调查评价与勘查,逐步形成以商业性勘查为主体的新格局,提交中型以上矿区(床)2—3个,矿产资源的保证程度和可供性显著提高。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程度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资源浪费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发展壮大具有国内外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小矿山总数在“十五”基础上再压减30—40%,大中型矿山比重达6—8%;矿业结构和布局基本合理,新兴庐南矿业基地初具规模。矿石产量年均增长5—6%,采矿业总产值年均增长7—8%。砖瓦用粘土替代品和节土产品达50%以上,优质矿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比重进一步提高,出口贸易进一步扩大。矿山“三废”排放率全面达标,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率达40%以上,重点区域和重点矿山环境得到全面治理,矿山生态环境根本改善。到期末,基本建立起高度开放、技术先进、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竞争有序、高效低耗、科学管理、调控有力的矿产资源开发体系和矿产品供给体系,实现与本市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相关产业互动发展的良性循环。

六、规划分区

(一)勘查规划分区

根据有关政策和落实省规划要求,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和勘查程度,划分鼓励区7个、限制区4个、禁止区5个。

1、鼓励勘查区:鼓励在大中型矿区外围、城市及交通干线外围优质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冶金用灰岩和白云岩、优质高岭土(陶瓷土)和饰面材料等非金属矿以及庐江地区铁、铜、铅、锌、银、金等金属矿和居巢区、庐江、和县、含山县等地区地热、优质矿泉水勘查。

(1)苏家湾铜、金、石灰岩矿鼓励勘查区

(2)银屏—绰庙金(铊)、铅、锌、石灰岩、冶金辅料矿产和地热鼓励勘查区

(3)汤池地热鼓励勘查区

(4)沙溪—东顾山铜、金、铅、锌、银矿鼓励勘查区

(5)沿山铅、锌、铜、金、银、石灰岩、白云岩矿鼓励勘查区

(6)无为盆地石油、天然气鼓励勘查区

(7)黄屯—砖桥铁、铜、铅、锌、银、金、高岭土矿和建筑用玄武岩鼓励勘查区

2、限制勘查区:限制勘查严重污染环境的低品位硫、磷、富硫高灰煤、砖瓦用粘土和城市周边及交通干线一定范围内的勘查。

(1)黄麓镇磷矿限制勘查区

(2)含山煤矿限制勘查区

(3)巢南煤矿限制勘查区

(4)缺口—牛埠硫铁矿、煤矿限制勘查区

3、禁止勘查区:禁止在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地质遗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保护区、湖泊和重要干流以及重要基础设施等限定范围内的矿产勘查。

(1)龙潭洞猿人遗址禁止勘查区

(2)紫微洞风景区禁止勘查区

(3)银山村猿人遗址禁止勘查区

(4)凌家滩古文化遗址禁止勘查区

(5)银屏山风景区禁止勘查区

(二)开发利用规划分区

为充分开发和合理利用矿产资源,实现布局调整和有利于环境保护,根据矿产资源特点及开发现状,划分为鼓励开采区9个、限制开采区4个、禁止开采区5个。

1、鼓励开采区:鼓励开采资源储量丰富而相对集中或浅而富;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较高、易形成规模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省规划要求;开采条件较好、对环境影响可控制的矿产资源集中区的矿产资源。

(1)苏家湾铜、建筑石料用灰岩鼓励开采区

(2)和含巢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熔剂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地热鼓励开采区

(3)巢南水泥用灰岩、电石用灰岩、熔剂用灰岩、耐火原料矿产鼓励开采区

(4)汤池地热鼓励开采区

(5)冶山建筑用石料、水泥用灰岩鼓励开采区

(6)沙溪铜金矿鼓励开采区

(7)陶厂石膏矿鼓励开采区

(8)雍镇铁(钒、钴)矿鼓励开采区

(9)罗河—黄屯铁(钒)、铜、铅、锌、银、金、高岭土、建筑用石料矿产鼓励开采区

2、限制开采区:限制开采资源条件较差、开采技术条件不成熟、造成资源浪费和破坏的矿产以及砖瓦用粘土矿产;国家政策和省规划限制开采的;对环境影响较大但可以治理和恢复的矿种及地区。

(1)黄麓镇磷矿限制开采区

(2)含山煤矿限制开采区

(3)、巢南煤矿限制开采区

(4)缺口—牛埠煤矿、硫铁矿限制开采区

3、禁止开采区:禁止在市级以上各类保护区和重要风景旅游区核心区开采;禁止在铁路、高速公路、省级以上公路和长江、巢湖、裕溪河等主要干流近岸可视范围内及水土流失严重区露天开采;禁止在主要城镇区、高压输电线和其他重要设施限定范围内开采;禁止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恢复的影响和地质灾害危险区开采;禁止开采特殊保护的矿区及国家和省政府规定不得开采矿产资源的其他地区。

(1)龙潭洞猿人遗址禁止开采区

(2)巢湖自然保护区禁止开采区

(3)银山村猿人遗址禁止开采区

(4)银屏山风景区禁止开采区

(5)凌家滩古文化遗址禁止开采区

(三)矿业布局

在现有矿业布局的基础上,根据矿产资源分布状况,结合“十五”计划和相关行业的发展规划,对矿业布局予以调整,形成有区域特色的矿业开发新格局。规划培育3个矿产品开发加工基地和1个矿产品贸易市场。

1、庐南金属和化工原料矿产开发基地

2、和含巢建材及冶金辅料矿业基地

3、庐江冶山乡镇建材矿产开发小区

4、半汤地下热水(地热)开发基地

5、东汤池地下热水(地热)开发基地

6、二坝矿产品贸易市场

七、矿产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

(一)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

1、能源矿产:鼓励开发利用地热资源,扩大利用领域。限制开采硫大于1.5%的高硫高灰煤,开采总量控制在40万吨以内,满足民用和乡镇企业用煤,暂不新建矿山。

2、金属矿产:鼓励开采铁、铜、铅、锌、银、金和浅而富的小型铁、铜、金等矿产。2005年产量铁矿石120万吨、争取铜矿石达10万吨、铅锌矿石达5万吨以上。产品主要外销。

3、非金属矿产:鼓励开采水泥用灰岩,年开采量不低于1000万吨,泥灰岩40万吨。

冶金用白云岩、熔剂用灰岩、电石用灰岩、制灰用灰岩:前2种年开采量分别控制在30万吨和20万吨,电石用灰岩开采量40万吨,制灰用灰岩开采量25万吨。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

硫铁矿、石膏、明矾石、高岭土等矿产,按照以销定产原则,及时调整产量。

建筑用砂和建筑石料:年产量分别控制在5万吨和800万吨以内,禁止优质劣用;砖瓦用粘土开采量以年均5%递减,2005年末控制在170万吨以内。

水气矿产:鼓励开发庐江含碘、锶、锌、硒、锂、偏硅酸、溶解性总固体等达标的优质矿泉水。

(二)提高资源利用率

1、加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可行性论证,严格矿山设计要求。矿山企业要严格按照批准的设计组织实施,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采矿贫化率以及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积极引进和研究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新技术、新方法和新工艺,进行高科技产品的开发,发展精深加工技术,强化高附加值产品的研制,提高资源利用率,制止矿产资源优质劣用。

2、主要矿产石灰岩开采回采率达98%以上,贫化率3%以下;铁、铜开采回采率达80%,贫化率10%,选矿回收率85%;铅锌矿回采率95%,贫化率2%;煤矿采区回采率65%以上。共伴生矿利用率比现有提高3~5%。

3、对低品位贫矿和难选冶矿石及硫、磷等矿床实行控制和保护。

八、矿业结构调整

(一)规模结构

大中型矿山开采规模必须与矿区储量规模相适应,达到国家和《安徽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所制定的标准;小型矿山要符合《安徽省24个矿种小型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和本规划的要求。对立窑水泥企业,按照“限制、淘汰、改造、提高”的方针,重点改造和提高年产20万吨以上规模企业,限制年产10-20万吨规模企业发展,淘汰年产10万吨以下生产线。大力压减砖瓦用粘土和建筑石料等非金属矿小矿山,布点过密的小矿山,通过改组、改造、联营、兼并等措施,使其开采规模逐步达到规定标准,至时达不到的,即予关闭。砖瓦用粘土矿山原则上一个乡(镇)保留1个矿山。

(二)矿产品结构

调整目标是向高科技、深加工、系列化、高附加值和环保方向发展,延长产品链,提高资源的经济效益。提高金属矿产产品质量和增加新品种。非金属矿产品向深加工、系列化发展,水泥生产向高标号、特种化方向发展;调整砖瓦用粘土产品,逐步禁止粘土类实心砖生产,以新型墙体材料和节土产品取代,取代率

15%以上。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发展新型建材和新型墙体板,同时发展混凝土外加剂等化学建材,使我市的建材工业由以水泥生产为主,向水泥和各种新型建材生产并举转变。石膏、明矾石、高岭土、方解石等矿产要加大技术开发力度,生产超细粉体材料、改性材料和特种用途材料系列化产品,扩大用途,提高资源效益。

(三)技术结构

充实大中型矿山与开采规模相适应的专业技术队伍,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逐步改变小矿山技术和装备落后状况及粗放生产方式;推广先进的采选技术、装备、工艺、方法和综合利用技术,应用率达60%;露采矿山采用正规台阶式采矿方法和工艺,井采矿山采用先进开采方法和工艺,铁矿采用无底柱分段崩落法和分段矿层法。禁止小煤矿独眼井开采;淘汰技术设备落后、污染环境严重的小选矿场。

(四)组织结构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大中型企业为主体,按照产业关联、专业分工、优势互补原则,通过联合、收购、兼并及股份合作等方式改组改造矿山企业,争取新建1-2个规范的大型矿业公司或矿业集团,形成采选、加工、销售一体化的综合经营体系。构筑大中型企业与小型企业科学分工、优势互补、分层竞争的结构模式,创造条件上市。调整所有制结构,加快“国退民进”步伐,促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发展

九、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一)总体要求

1、坚持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并重原则。严格执行《矿产资源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森林法》等法规。对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利用进行全程动态监测管理,建立和健全监督管理体系;制定相应规范性文件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强制性标准。

2、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原则。开发过程中对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破坏,要充分研究,统筹安排,制定预案,防治结合,重点要防止次生地质灾害。

3、坚持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补偿原则。明确采矿权人的权益和责任,履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

4、坚持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原则。重点治理矿山生态环境问题严重而又相对集中地区,先行试点,示范推广。

5、完成治理面积113公顷,治理率25%,新增耕地5公顷。重点区治理率35%。

(二)新建矿山生态环境保护

1、坚持新建、在建、扩建矿山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准入条件。实行一票否决制。把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区地质灾害评估报告作为项目审批的必备条件。

2、严格审查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坚持矿山建设与环境保护整治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适时监管,强制落实到位。

3、强制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和设备,提高开采技术水平;严格执行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标准。

4、实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和土地复垦责任制、契约制。规范矿山开采与保护环境行为,履行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义务,实行书面承诺制和履约保证金制度。

5、严格控制新占基本农田,砖瓦用粘土矿山向岗丘地转移。

(三)生产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建立矿山生态环境预警系统和公示制度。矿山定期报告和专业动态监测相结合,形成矿山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构建预警系统,年度公示。建立地质灾害危险卡和生态环境警示卡,送达主管部门领导和采矿权人,强制执行,避免灾害的引发。

2、“三废”必须按当地和本规划要求达标排放,并对现有矿山企业进行清理、整顿和改造,限期达标。整改后仍达不到基本要求的强制关闭。

3、露采矿山停采的宕口及时整理复垦、复绿;砖瓦用粘土矿山要边采边整治复垦;引进新技术,提高矿渣和尾砂的二次利用率,对短期内无法利用的,容满后应即时复绿、复垦。

4、加快规模生产进程,引进先进设备,提高机械化程度。从严控制建筑用砂石和砖瓦用粘土小矿山的采矿许可证发放和延期,按本规划要求统筹安排后,重新用市场机制有偿出让采矿权。

5、执行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履约保证金制度。

(四)关闭矿山生态环境整治

1、开展矿山生态环境调查。查明矿山生态环境现状、存在问题,对危害程度及变化趋势作出评价,提出治理规划意见,建立市、县(区) 、矿山三级环境综合统计指标与监测数据库系列。

2、组织技术研究和试点。优先抓好重点地区老矿山和大中型国有矿山,开展技术、规范、标准研究与制定,建立验收制度。

3、市、县两级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监督业主履行治理义务。

4、露采宕口,视工程地质条件,进行边坡稳定性工程整治;严重影响城区、重要旅游景点和交通干线可视范围内自然景观的,作必要的景观环境恢复整治;将关闭宕口纳入当地绿化造林计划,选择适宜物种予以复绿。

5、井采矿山永久性封闭井口;塌陷区根据塌陷深度,分别采取回填复垦或改造为蓄水塘,用于养殖和灌溉。

6、鼓励对尾矿的二次利用,固体废弃物堆积地作必要的整理后予以复绿;被破坏的基本农田复耕,岗丘地发展养殖和高效经济林。

7、采取整治与使用权租赁相挂钩为主,申请国家和省环境保护与治理专项资金、土地开发复垦专项资金、按权属关系政府资助等途径为辅的原则,筹措治理资金。

8、恢复整治后有利用价值的土地,限定使用范围,有偿出让使用权;城市规划区和其他适合于建设用地的矿区,采取政府收购储备、拍卖、挂牌等方式予以开发利用。

(五)矿山生态环境整治重点工程

对矿山生态环境破坏严重而又集中在城区周边及交通干线近侧的地区,开展重点整治,确保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规划设置巢湖市郊、居巢区散兵地区、含山县东关地区、庐江县矾山地区、无为县昆山地区等五个地区矿山生态环境重点治理项目。2005年前治理92.43公顷,治理率35%。

选择在巢湖市郊重点治理区内,以合巢公路柘皋河至城区沿线约2公里宽的可视范围作为示范区。

1、关闭小矿山,规模以上矿山逐步转移并关闭。

2、采取治理与使用权相挂钩为主,申请专项资金、政府扶持与企业分担为辅的办法筹措资金,并争取政策优惠,开展治理。

3、重点进行开采宕口整治、废石处理和绿化。

4、适合建设用地的采取政府收购储备或挂牌、拍卖等形式,有偿出让使用权,并实行治理人优先原则。

5、开展政策、技术和标准研究,总结经验,示范推广。

十、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建设

1、科学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控制总量,适时投放。

2、遵循《规划》确定的“鼓励、限制、禁止” 勘查和开采的矿种和地区,保证矿业布局的科学性、合理性,避免人为分割矿区,原则上一个矿区不重复设置探矿权和采矿权。

3、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秩序的治理整顿,打击非法勘查、开采行为,改善投资环境,为发展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奠定基础。推进矿产资源资产化管理,维护国家对矿产资源的所有权。合理使用矿业权价款,纳入市级财政预算内地勘基金,用于公益性矿产资源调查,使之达到良性循环。

4、健全和规范探矿权、采矿权市场,停止行政审批授权制。采用招标、挂牌、拍卖等方式,有偿出让探矿权和采矿权,规范探矿权和采矿权的转让行为,促使依法合理流转。

5、扩大对外合作交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投资者进行勘查和开发;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赴区外和国外开发矿业。

6、在比较效益的原则下,充分利用外地资源,保持适度资源储备,实现可持续发展。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调剂余缺。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课件资料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 (2013-05-04 23:35:41) 转载▼ 《蚌埠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主要内容 一、总则 (一)规划期限。 近期至2015年,中期至2020年,远期至2030年,并展望城市远景发展。 (二)规划范围。 1、城镇体系规划范围:蚌埠市所辖的三县四区范围,总面积为5952平方公里。 2、城市规划区范围:包括蚌埠市区,怀远县的城关镇、马城镇、找郢乡、荆芡乡、魏庄镇和古城乡,五河县的沫河口镇和临北乡,固镇县的新马桥镇和王庄镇,国土面积为1776平方公里。 二、城市规模 2030年,蚌埠市域人口规模为470--500万人,城镇化率70%左右。 2030年,蚌埠市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19.5平方公里。 三、城市性质与职能 城市性质:华东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之一,华东地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皖北中心城市和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 职能一:华东地区乃至全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淮河第一大港,安徽省的交通门户之一; 职能二:电子信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精细化工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泛长三角的新型产业基地,皖北对接长三角的领军城市; 职能三:“淮河文化”高地和休闲度假胜地; 职能四:皖北地区金融服务、商贸物流、教育科技、医疗服务、综合交通和旅游集散中心; 职能五:山水环境优美,城市服务设施完善,宜居宜游的现代化大城市。 四、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抓住大交通改善、承接产业转移和自主创新试验区契机,以跨越式发展为目标,通过新兴产业培育、产业升级改造和转变增长方式,建设华东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挥华东交通枢纽的作用,巩固皖北中心城市地位;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城市,不断增强城市竞争力和影响力,力争进入安徽省先进城市行列。 (二)城市发展战略。 1、中心城市(中心功能)强化战略。 (1)整合外部优势:运用好各项政策,契合有力的外部环境,做大做强中心城市,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标签: 铺镇 形态 快速路 县城 第三极 分类: 发展经济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5年度)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沿海诸河,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地跨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山东五省40市;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全部在山东省境内,范围涉及10个市。在本公报水资源分析计算中,采用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分区和面积,淮河流域分为淮河上游(王家坝以上)、淮河中游(王家坝至洪泽湖出口)、淮河下游(洪泽湖出口以下)、沂沭泗河四个水资源二级区;山东半岛单为一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 2005年淮河片平均降水深1030mm,折合降水总量3398亿m3,较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23%。其中,淮河流域平均降水深1087mm,折合降水总量2924亿m3,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偏多24%;山东半岛2005年平均降水深776mm,折合降水总量474亿m3,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相比偏多14%。 2005年全片地表水资源量1111亿m3,水资源总量1400亿m3。其中淮河流域地表水资源量1010亿m3,水资源总量1266亿m3。 全片入海总水量491亿m3,入江水量438亿m3。 经对310座大中型水库(含洪泽湖等大型湖泊)统计,2005年末蓄水总量200亿m3,比上年末增加21亿m3。其中大型水库(含湖泊)54座,蓄水总量170亿m3,比上年末增加17亿m3。 2005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44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占60.0%,地下水占29.0%,跨流域调水(引江、引黄)占10.8%,污水回用等其他水源供水占0.2%。全片总用水量544亿m3,其中农田灌溉占59.8%,林牧渔畜占8.4%,工业用水19.4%,生活用水占9.8%,城镇公共用水占1.7%,生态环境用水占0.9%。全片用水消耗量33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2%。人均年用水量265m3,农田灌溉(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50m3,万元工业增加值(当年价)取用水量86m3。 据对220个城镇1149个入河排污口实测,2005年淮河片主要城镇入河废污水量58亿t,主要污染物质COD入河排放量122万t。其中淮河流域实测了186个城镇1055个排污口,入河废污水量45亿t,入河COD量98万t。对淮河流域12100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水质较好的Ⅰ、Ⅱ类水河长占10.8%,水质尚可的Ⅲ类水河长占22.0%,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67.2%。对山东半岛1757km河长进行全年期(平均值)水质评价,无Ⅰ类水,Ⅱ类水河长占6.1%,Ⅲ类水河长占18.3%,水质劣于Ⅲ类的受污染河长占75.6%,污染较为严重。

广东:全力扼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广东:全力扼守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水利建设,提出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三条红线”,即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从水量、水质和节水三个层面约束人们的用水行为。这对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水利、建设幸福广东有何意义?广东如何扼守“三条红线”? 现实: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增加,全省用水量急剧增加。据广东省水利厅发布的《广东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04年比1997年,全省用水量增加25.8亿立方米,增幅达 5.9%。用水量的剧增,一方面加剧了水资源供需矛盾;另一方面,有加剧水环境污染。水利专家指出,每消耗1吨水,将会产生约0.8吨污水,直接污染水环境,导致恶性循环。 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给水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据《广东省水资源公报》显示,2007年全省废污水排放总量124.9亿吨,比1997年排放总量98.13 亿吨增加26.77亿吨,增幅达27.3%。巨大的污水

排放量,严重超过河流的环境容量,导致许多河流被污染,河流不再健康,可利用的水资源越来越少,进一步加剧水资源紧张局面。 近年来,广东干旱缺水频繁。2004年,珠江口咸潮上溯严重,威胁珠江口部分城市的饮水安全,在国家防总的支持下,珠江流域实施千里调水压咸,以解燃眉之急。在此之后,每年进入枯水期,都进行调水压咸。 资料显示,广东人均水资源量并不丰富,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1830亿立方米,按2008年人口计,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927立方米,比全国人均水资源量略低,不到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1/4。由于广东人均水资源量不大,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扼守“三条红线”,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对缓解广东水资源供需矛盾,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幸福广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水量:实施水量分配与总量控制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制定主要江河水量分配方案,是“三条红线”之一。

2014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安徽省水利厅

发布单位: 安徽省水利厅 编制单位: 安徽省水文局 审定: 张效武 复审: 王家先王德胜 初审: 汪俊飞朱岳松 丁峰张广萍 编写:祝丽萍吴春艳张延孟云侠章莹孙璞储挺韩志国姚梅

目录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 三、蓄水动态 四、水资源开发利用 五、水质状况 六、重要水事 附:主要指标解释

安徽省水资源计算分区图

2014年安徽省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安徽省地处中纬度,为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气候特征。受季风气候影响,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洪涝旱等自然灾害经常发生。全省辖16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个流域。 2014年全省生产总值(GDP)20848.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9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120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252.4亿元。全年工业增加值9581.4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530.9亿元。常住人口6082.9万人,城镇化率49.2%。全省有效灌溉面积6497.5万亩,实灌面积5206.5万亩。 1.降水量 2014年全省年降水量1278.5毫米,比2013年多24.9%,较常年值多9.0%,属降水偏丰水年。年内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1~4月、5~9月、10~12月份全省降水量分别为340.5毫米、847.2毫米、156.9毫米,分别占全年降水量的25.3%、63.0%、11.7%。三个流域降水情况是:淮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1013.8毫米,较常年值多7.5%;长江流域1468.3毫米,较常年值多9.2%;新安江流域2060.9毫米,较常年值多15.2%。 2.水资源量 2014年全省水资源总量778.48亿立方米,比2013年多32.9%,较常年值多8.7%。其中地表水资源量712.8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8.9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与地表水资源量不重复量65.62亿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资源量为1279.78立方米。全省入境水量8854.88亿立方米,出境水量9427.81亿立方米,比2013年分别多1041.78亿立方米、1191.75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78.65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25.75亿立方米。 2014年年末与2013年同期比,淮北平原浅层地下水储存量增加14.51亿立方米。 3.供用水量

2020广州市二模文综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20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二) 文科综合(地理部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奶牛场倒牛奶是书本里讲述“大萧条”时提到的标志性事件。新冠疫情下,这一幕正在美国东北部重新上演—威斯康星州、密歇根州、宾夕法尼亚州等地的奶农陆续开始把牛奶倒入下水道、池塘、农田。但是,美国不少超市里的牛奶却开始缺货,一些超市甚至开始“限购”。据此完成1-3题。 1.倾倒牛奶的地区主要集中在() A.落基山麓 B.五大湖沿岸地区 C.西部海岸 D.墨西哥湾的沿岸 2.奶牛场既倾倒牛奶又产奶的最主要原因是() A.奶牛产奶的生产特点 B.失业救济人口大增 C.牛奶易变质、难储存 D.气候异常冬季高温 3.一方面奶牛场倾倒牛奶,另一方面城市牛奶短缺的原因是() A.维持市场价格 B.恐慌心理抢购 C.市场供大于求 D.产业链被中断 森林系统水源涵养能力由林冠截留能力、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土壤蓄水能力等各部分所组成(如下图所示),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南方流城森林的林冠截留能力、土壤蓄水能力约是北方流域的二倍;而森林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则相反。据此完成4-5题。 4.南方森林枯落物最大持水能力较北方 小,这是因为南方() A.枯落物分解较快 B.山地多,平地少 C.林冠截留雨水多 D.常绿林,不落叶 5.北方土壤蓄水能力较南方弱,最主要 原因是() A.枯枝落叶少 B.平原广大,地势较低平 C.林冠截留少 D.土壤质地疏松,粒径大 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也包括在城市居住的流动人口.2020年4月,我国发布了2019年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下表是部分省(直辖市)常住人口数据表。据此完成6-8题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XX市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 XX市人民政府 二〇一五年八月

目录 一、总则 (1) (一)编制的依据 (1) (二)指导思想 (1) (三)基本原则 (2) (四)规划定位、期限及适用范围 (3) 二、规划背景 (4) (一)矿产资源特点及优势矿产 (4) (二)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取得的成就及存在的问题 (7) (三)矿产资源需求预测及可供性分析 (12) (四)社会经济背景 (14) 三、规划目标 (15) (一)总体目标 (15) (二)2016—2020年规划目标 (15) (三)2021—2025展望期目标 (19) 四、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 (20) (一)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与矿产资源勘查规划矿种 (20) (二)地质矿产调查评价 (20) (三)矿产资源勘查 (22) (四)勘查准入条件和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区块矿 (28) 五、矿产资源总量调控、开发利用布局优化与结构调整 (32) (一)调控开采总量 (32) (二)优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布局 (33)

(三)调整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结构 (40) (四)新建矿山准入条件和开采规划区块 (42) 六、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44) (一)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向 (45) (二)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循环经济重点示范工程研究项目 (47) (三)加强矿产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保证措施 (47) 七、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 (48) (一)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布局 (48) (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重点治理工程 (51) (三)矿山建设不同阶段的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措施 (53) 八、规划实施和保证措施 (55) (一)完善规划体系 (56) (二)加强规划实施管理 (56) (三)推进科技创新和重大项目实施 (58) (四)加强规划基础建设 (58)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字体:大中小【打印】来源:监测处时间:2003-06-05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第十一条“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定期发布环境状况公报”的规定,现发布2002年《北京市环境状况公报》。 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局长史捍民 2003年6月1日 中央关怀 4至5月,全国政协副主席胡启立率领调研组对我市大气质量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并提出了进一步改善首都大气环境质量的建议。 5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在考察南水北调中线北京段工程时强调,北京要管好水、用好水,发展节水型工业、节水型农业,建设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保证首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9月17-20日,以全国人大环资委副主任委员张皓若为组长的全国人大调研组,对我市落实“绿色奥运”、改善环境质量情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了改进工作的意见。 12月27日,经过全市上下的艰苦努力,市区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比例提前实现年初确定的55%的工作目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来贺信,表示祝贺和慰问。 综述 2002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和第五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积极开拓创新,努力落实国务院批复的《北京市环境污染防治目标和对策》(1998-2002年),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为重点,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主线,强化环境监督管理,全面推进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与建设工作,实现了全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2002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为3130.0亿元,总人口达到1423.2万人,能源总消耗4510.7万吨标准煤。首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城市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居环境有较大改善,市民生活质量不断提升。但同时,耗煤量过大、机动车快速增加、水资源紧缺、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等因素,依然严重制约着首都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的迅速改善。

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细则

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细则 根据《印发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函〔2012〕52号)的要求,为全面评估考核各地级以上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目标完成情况,并发挥评估考核的推动、激励和约束作用,推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细则。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省政府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 管理制度目标完成情况、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考核对象为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二、组织机构 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监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审计厅、统计局、物价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组,开展考核、评分工作。 省水利厅牵头负责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省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考核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日常事务。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自查并配合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组的考核工作。 三、考核内容 (一)考核内容为各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和分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重点考核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

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考核指标和标准。考核分为指标考核、工作测评和公众评价三部分,具体指标和标准分别为: 1.考核指标。2011~2015年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为3大项9个指标,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其中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包括用水总量、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等3个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包括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3个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包括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等3个指标。其中水功能区考核名录、指标以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省水利厅分年度下达;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由省环境保护厅下达。指标考核的具体方法见附录1。 2.工作测评。2011~2015年各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测评分为用水总量管理、用水效率管理、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及体制建设、信息化及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工作测评的具体方法见附录2。 3.公众评价。每年通过省政府门户网站开展网络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重点调查公众对所在地级以上市水资源管理、节约与保护等工作的满意程度。公众评价的具体方法见附录3。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湖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年) 发布部门:规划处发布人:发布时间: 2011-11-16 14:21:22 浏览次数:8

目录 一、现状与形势1 (一)矿产资源概况 (1) (二)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现状 (2) (三)矿产资源供需形势与保障能力 (4) (四)首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实施成效 (5) (五)矿产资源勘查开发与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 二、指导原则和规划目标7 (一)指导思想 (7) (二)规划原则 (7) (三)规划目标 (8) 三、矿产资源调查评价与勘查11 (一)基础地质调查与矿产资源调查评价 (11) (二)矿产资源勘查 (12) (三)勘查规划分区和勘查规划区块 (14) 四、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15 (一)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 (15) (二)有序集约开发矿产资源 (16) (三)开发利用规划分区和开采规划区块 (16) (四)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 (18) (五)矿产资源开采总量调控 (19) (六)矿产资源保护 (19) 五、矿业经济发展与结构调整20 (一)矿业经济空间布局 (20) (二)矿业经济结构调整 (21) 六、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22 (一)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 (22) (二)矿山环境的恢复治理 (22)

(三)积极推进矿山土地复垦 (22) (四)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分区 (23) (五)实施重点工程 (23) 七、规划实施保障措施24 (一)推进规划的法制建设 (24) (二)完善规划的管理体系 (24) (三)健全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 (25) (四)加强规划实施的监管 (25) (五)推动规划编制的公众参与 (26)

2011年亳州市水资源公报资料

综述 2011年底,亳州市户籍人口604.22万人,常住人口486.32万人。年生产总值626.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60.9亿元,增长25%。其中:第一产业164.04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248.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第三产业214.21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全年粮食总产量468.5万吨,比上年增加6.51万吨。 亳州市地处皖西北边陲,黄淮平原南端,位于东经115°53′~116°49′、北纬32°51′~35°05′。西部、北部与河南省接壤,西南部于阜阳市毗邻,东部与淮北市、蚌埠市相倚,东南部与淮南市为邻。辖谯城区和涡阳、蒙城、利辛三县,国土面积8374平方公里。 亳州市分属淮河、涡河、洪泽湖三大水系。主要河流有涡河、西淝河、茨淮新河、阜蒙新河、芡河、北淝河等。涡河为亳州市的重要水源,涡河的主要支流左岸自上而下有:惠济河、小洪河、亳宋河、武杨河、武家河、五道沟、青阳沟;右岸自上而下有:宋汤河、赵王河、油河、界洪河、涡楚河、北凤沟、阜蒙新河等。涡阳河自市境西北向东南流经涡阳县至蒙城县东南入怀远县,境内长173公里,流域面积4039平方公里:西淝河源于谯城区淝河镇,向东南流经涡阳县、利辛县,在利辛县展沟镇出境入凤台县界,境内长125公里,流域面积2267平方公里,茨淮新河自利辛县大李集镇入境,向东流经利辛县境南部,至蒙城县邹楼出境入怀远县,境内长66公里,流域面积1401平方公里。亳州市大型闸坝有亳县闸(大寺闸)、涡阳闸、蒙城闸、阚疃闸共4座,中型闸坝有包河闸、高阁闸、贾集闸、油河闸、洺河闸、铁佛寺闸、十河闸、百尺河闸、朱楼闸、武家河闸、五道沟闸、朱集闸、四星陈闸、芮集闸等共30余座。根据对亳州市区地质

最新《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五) 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六) 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规划实施措施。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七) 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规划图纸 (一) 供水现状图 (二) 水源规划图 (三)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图 (四) 输水管线工程规划图 (五) 配水管网工程规划图 (六) 配水管网最大时平差图 (七) 配水管网最大时加消防时平差图 (八) 分期建设规划图 三、附件 (一) 说明书 是编制规划文本的技术支撑,规划说明书的内容是分析现状、论证规划意图、解释规划文本等。 (二) 基础资料汇编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0年度)

淮河片水资源公报(2000年度) *综述 * 水资源量 * 蓄水动态 * 水资源利用简析 * 水质概况 * 重要水事 综述 淮河片包括淮河流域和山东半岛,总面积约33万km2。其中淮河流域面积约27万km2,包括河南、安徽、江苏、山东、湖北五省40个地(市)172个县(市)。在水资源分析计算中,将淮河流域划分为王家坝以上、王蚌区间、蚌洪区间、淮河下游区、南四湖区、沂沭河水系6个水资源二级区(见淮河片水资源分区图)。山东半岛面积约6万km2,包括山东省9个市31个县(市)。 淮河流域2000年平均降水量1029.6mm,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多16.7%,属偏丰水年。但气候异常,春季及夏初少雨,严重干旱;而秋季降雨偏多,发生罕见秋汛;

夏季江苏淮北地区遭受了高强度特大暴雨袭击。山东半岛2000年平均降水量538.9mm,比多年平均少21.5%,属枯水年份。全片地表水资源量为877.1亿m3,水资源总量为1233.4亿m3;入海入江总水量597.85亿m3(其中入江水量248.65亿m3,入海水量349.2亿m3)。2000年末,全片大型水库(含湖泊)蓄水总量为133.5亿m3,比上年末增加49.35亿m3。 2000年淮河片各类供水工程总供水量555.65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占49.4%,地下水占32.1%,引江水占12.2%,引黄水占5.7%;流域片总用水量为551.75亿m3,其中农业用水占70.3%,工业用水占18%,生活用水占11.7%;流域片用水消耗量341.5亿m3,占总用水量的61.9%。流域片人均年用水量275 m3,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269 m3,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取水量为68 m3。 2000年淮河片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和矿坑排水)为63.2亿t。对淮河流域7924km河长进行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Ⅰ、Ⅱ、Ⅲ类水河长占24.4%,全年发生多起严重污染事故。山东半岛1070km河长全年期水质评价结果,受污染的河长(水质劣于Ⅲ类水)占88.5%,污染十分严重。返回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2000年淮河流域年降水量为600~1800mm。北部沿黄河一带降水量较小,为700mm左右;东部沿海地区1000~1400mm;西南山区一带1200~1600mm。1600mm的高值区位于伏牛山、桐柏山和江苏新沂河下段,河南鲁山地区为最高,达1800mm以上。山东半岛年降水量的为400~1000mm,东南部为500~1000mm,西北部为400~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我国水污染现状及治理 文 中 国 是 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家和水质型缺水的国家。联合国规定,地区年人均水资源量小于1 700 m3,称为资源型缺水。中国人均水资源,已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1/4,是一个资源型缺水的国 家。同时,因为水源的水质达不到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水质标准,中国还是一个水质型缺水的 国家。 水利部统计, 2003 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 640 亿吨。其中海河、辽河、黄河、淮河 污染最为严重,地下水水质有恶化趋势。而全国农村中约有 6300 多万人饮用高氟水, 200 万人饮用高砷水, 3800 多万人饮用苦咸水, 1 . 9 亿人饮用水有害物质含量超标。? 国家环保总局最近发布的地表水水质报告表明,七大水系中珠江水系总体水质较 好。而广东省环境保护局局长李清代表强调,虽然珠江干流的水质都能达到国家Ⅱ类、Ⅲ 类水质标准,但水环境污染的问题仍不容忽视。“突出的污染问题在城市河段,由于工业发 展较快,像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城区附近的珠江支流问题相对突出”。?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3 月 23 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 2005 — 2006 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 会议听取了发展改革委关于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的汇报。会议认为,解决

农村饮水困难,对于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促进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几年中央和地方加大工作力度,解决了 6000 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深受群众欢迎。制定并实施“ 2005 — 2006 年农村饮水安全应急工程规划”,再解决2000 多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很有必要。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领导,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一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要编制好分阶段工程规划,适度集中工程建设区域,优先解决对农民生活和身体健康影响较大的饮水安全问题。二要防治并重,综合治理。水源地保护要与水质处理相结合,特别要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严格监控化肥、农药的使用,水源地附近要禁止发展高污染工业,防止和逐步减轻对农村饮用水源的污染,让群众喝上干净的水。三要因地制宜,建管并重。要合理选择饮水工程的建设形式、规模和标准,强化项目管理,建立产权明晰、责权统一的农村饮水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实现农村饮水工程的良性运行。四要增加投入,确保工程所需资金足额、及时到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进行的饮用水监测显示,水质量问题已经非常严重。全国26个省、区的180个县市,有43.3%的人在喝着不安全的水。 为便于衡量水质状况,方便评价水体,中国把水体分为如下几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鱼虾产卵区;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及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区域。 据此标准,中国的水污染问题已经处于一个相当严重的局面。根据水利部1997年的统计[1],全国河流中,污染河长(包括Ⅳ类、Ⅴ类河长占总河长%,劣Ⅴ类河长占15%)已占总河长65 405 km的%。完全污染、失去水的使用价值的劣Ⅴ类河流占总河长的15%。而松辽、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强制性内容,是指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城市详细规划中涉及区域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管理、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内容。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基本依据。 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是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的必备内容,应当在图纸上有准确标明,在文本上有明确、规范的表达,并应当提出相应的管理措施。 省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省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区域。包括:自然保护区、退耕还林(草)地区、大型湖泊、水源保护区、分滞洪地区,以及其它生态敏感区。 (二)省域内的区域性重大基础设施的布局。包括:高速公路、干线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区域性电厂和高压输电网、天然气门站、天然气主干管、区域性防洪、滞洪骨干工程、水利枢纽工程、区域引水工程等。 (三)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包括:城市取水口、城市污水排放口、城市垃圾处理场等。 城市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市域内必须控制开发的地域。包括:风景名胜区,湿地、水源保护区等生态敏感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地下矿产资源分布地区。 (二)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 (四)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包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确定的具体控制指标和规定;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建筑群、重要地下文物埋藏区的具体位置和界线。 (五)城市防灾工程。包括:城市防洪标准、防洪堤走向;城市抗震与消防疏散通道;城市人防设施布局;地质灾害防护规定。 (六)近期建设规划。包括: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近期建设用地的具体位置和范围;近期内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风景资源的具体措施。 城市详细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 (一)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土地主要用途; (二)规划地段各个地块允许的建设总量; (三)对特定地区地段规划允许的建设高度; (四)规划地段各个地块的绿化率、公共绿地面积规定; (五)规划地段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的规定;

北京水资源公报(2009年)

(2009) 北京市水务局

目录 一、概述 二、水资源 三、水资源利用 四、水质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北京市水资源公报》 编委会 主办单位:北京市水务局 编制单位:北京市水文总站 审定: 审核: 审查: 技术负责:赵学丽、窦艳兵、黄振芳 公报编制:范庆莲 地表水资源量部分:范庆莲、白国营 地下水资源量部分:刘文光、刘翠珠 供用水量:戴岚 水质部分:焦忠志、姜体胜

一、概述 2009年全市平均降水量448mm,比2008年降水量638mm少30%,比多年平均值585mm少23%。为枯水年。 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6.76亿m3,地下水资源量为15.08亿m3,水资源总量为21.84亿m3,比多年平均37.39亿m3少42%。 全市入境水量为3.03亿m3(未包括南水北调河北应急段调水2.6亿m3),出境水量为8.23亿m3(其中包含污水和再生水6.2亿m3)。 全市18座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总量为13.54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3.49亿m3。 官厅、密云两大水库年末蓄水量为11.58亿m3,可利用来水量为1.99亿m3(包括密云水库收白河堡水库补水0.68亿m3)。 全市平原区年末地下水平均埋深为24.07m,地下水位比2008年末下降 1.15m,地下水储量减少5.9亿m3,比1980年末减少86.2亿m3,比1960年减少106.9亿m3。 2009年全市总供水量35.5亿m3,比2008年的35.1亿m3增加0.4亿m3。 全市总用水量为35.5亿m3,其中生活用水14.7亿m3,环境用水3.6亿m3,工业用水5.2亿m3,农业用水12.0亿m3。 2009年监测水质总河长2545.6km,其中有水河长2323.7km。符合Ⅱ类水质标准河长943.8km;符合Ⅲ类水质标准河长134.8km;符合Ⅳ类水质标准河长159.4km;符合Ⅴ类水质标准河长21.0km;劣于Ⅴ类水质标准河长1064.7km。达标河长1072.1km。 大中型水库除官厅水库水质为Ⅳ类外,其它均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 监测湖泊面积719.6hm2。符合Ⅱ~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559.6h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98.0hm2;劣于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62.0hm2。达标面积642.6hm2。 浅层地下水水质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308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3030km2。 深层地下水水质明显好于浅层地下水,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2872km2,符合Ⅳ~Ⅴ类水质标准的面积为563km2。 基岩水均符合Ⅲ类水质标准。

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

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 安徽省鑫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受宿州市水利局的委托,现对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进行竞争性谈判,欢迎具备条件的供应商参加谈判。 一、项目名称及内容 1、项目编号:AHXCSZ-2020013 2、项目名称:2019年宿州市水资源公报采购项目 3、项目单位:宿州市水利局 4、资金来源:财政资金 5、项目预算:20万元 6、标段(包别)划分:无 7、简要规格描述或项目基本概况介绍: (1)全面调查统计来水、蓄水、用水、耗水、水质等有关资料;(2)分析水资源变化情势及开发利用和保护现状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分析用水指标、用水效率和效益;(3)宿州市重要水事;(4)报告编写与印刷。 二、供应商资格 1、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第二十二条规定; 2、本项目不接受联合体谈判; 3、供应商存在以下不良信用记录情形之一的,不得推荐为成交候选供应商,不得确定为成交供应商: (1)供应商被人民法院列入失信被执行人的; (2)供应商或其法定代表人或拟派项目经理(项目负责人)有行贿犯罪记录的; (3)供应商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的; (4)供应商被税务部门列入重大税收违法案件当事人名单的; (5)供应商被政府采购监管部门列入政府采购严重违法失信行为记录名单的。 以上情形第(1)(3)(4)(5)以“信用中国”(略)、“信用宿州”(略)或其他指定媒介(国家税务总局网站(略)、中国政府采购网(略)、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略))

发布的为准,查询截止时点为谈判截止时间。 情形(2)由供应商提供无行贿犯罪记录承诺函。 三、报名及谈判文件领取办法 1、谈判文件领取时间:2020年3月9日08时00分至2020年 3月 12 日17时 2、谈判文件价格:每套人民币0元,谈判文件售后不退 3、报名方式:凡有意参加投标者,请于报名时间内电话(略)并将法人代表授权书及营业执照复印件扫描发送至邮箱1096221474@https://www.doczj.com/doc/6610002814.html,进行报名领取招标文件,否则其投标将被拒绝。 4、文件获取地址: 网上领取。 四、响应文件提交截止时间、开启时间、及地点 1、截止时间:2020年3月 18日下午15时00分(北京时间) 2、开启时间:2020年3月 18日下午15时00分(北京时间) 3、提交地点:宿州市水利局9楼会议室,投标供应商法人代表或授权人必须按时出席。 五、谈判时间及地点 1、谈判时间:2020年3月 18 日15时 2、谈判地点:宿州市水利局9楼会议室。 六:联系方法 (一)项目单位:宿州市水利局 地址:宿州市政务新区通济一路39号 联系人:褚安琪 电话(略) (二)招标代理机构:安徽省鑫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地址:宿州市汴河中路181号安厦时代广场B栋1601室

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细则

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细则根据《印发广东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暂行办法的通知》(粤办函〔2012〕52号)的要求,为全面评估考核各地级以上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三条红线”目标完成情况,并发挥评估考核的推动、激励和约束作用,推动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确保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目标的实现,特制定本细则。 一、适用范围 本细则适用于省政府对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完成情况、制度建设和措施落实情况的考核。考核对象为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 二、组织机构 省水利厅会同省发展改革委、经济和信息化委、教育厅、监察厅、财政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环境保护厅、住房城乡建设厅、农业厅、审计厅、统计局、物价局、质监局等有关部门组成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组,开展考核、评分工作。 省水利厅牵头负责我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省节约用水办公室负责考核工作的综合协调和日常事务。 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负责本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的自查并配合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组的考核工作。 三、考核内容

(一)考核内容为各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目标任务和分阶段工作任务完成情况。重点考核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等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重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考核指标和标准。考核分为指标考核、工作测评和公众评价三部分,具体指标和标准分别为: 1.考核指标。2011~2015年广东省最严格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分为3大项9个指标,即用水总量控制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其中用水总量控制指标包括用水总量、生活和工业用水量、地下水开采量等3个指标;用水效率控制指标包括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3个指标;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指标包括主要江河湖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等3个指标。其中水功能区考核名录、指标以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省水利厅分年度下达;跨地级以上市河流交接断面水质达标率由省环境保护厅下达。指标考核的具体方法见附录1。 2.工作测评。2011~2015年各地级以上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测评分为用水总量管理、用水效率管理、水资源保护、政策法规及体制建设、信息化及人才队伍建设等5个方面。工作测评的具体方法见附录2。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学习资料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 度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主要专项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

目录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 (3) 《城市排水工程专项规划》 (5) 《城市电力工程专项规划》 (7) 《城市电信工程专项规划》 (9) 《城市燃气专项规划》 (11)

《城市消防专项规划》 (13) 《城市应急避难场所专项规划》 (16) 《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内容及要求《城市给水工程专项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说明书、基础资料汇编等)。 一、规划文本 (一) 总则 内容包括编制规划的目的、规划依据、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规划期限与规划范围等。 (二) 规划目标与规划建设标准。 内容包括规划供水规模、人均用水量标准、消防水量标准、用水最大时管网水压标准和进行消防校核时水压标准,水质执行标准等。 (三) 水源规划。

简述水源供需平衡方案及各水源地建设规模,水源供水保证率等,根据水量平衡方案和各类水源类型提出水源配置原则,提出水源地保护范围及重点保护措施。 (四) 给水工程规划。 包括供水工程总体方案、厂站的选址位置、占地面积、供水规模,建设标准和内容、自动化、信息化管理目标,输配水管道的敷设原则、在城市道路上的布置原则等。 (五) 节水规划。 制定规划节水目标,提出节水措施。 (六) 分期建设规划。 明确分期建设目标,重点阐述近期建设项目、投资估算。 规划实施措施。从法规保障、行政管理、技术指导、资金筹措、事故应急反应等各方面提出具体措施。 (七) 附则 提出本规划的适用范围,解释权限;要求本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和其他相关专项规划相协调。 二、规划图纸 (一) 供水现状图 (二) 水源规划图 (三) 给水工程总体规划图 (四) 输水管线工程规划图 (五) 配水管网工程规划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