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一、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1、两者都属于上层建筑,都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两者都离不开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都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

2、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最低的要求。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例如见死不救违反道德,但是不违背法律。反过来,违反法律也不一定违反道德,比如“民告官”行政诉讼的起诉期是6个月,当事人过了起诉期才起诉违反法律制度,但和道德没有关系。

3、两者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说成“法律是万能的”或者说“法律中心论”,两者地位同等重要。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产生时间不同。

法律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法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是社会生活自发演变而形成的,在原始社会就存在相应的道德,例如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因此法律的产生时间晚于道德。

2、结构不同。

法律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具体表现为法律制度、法律条文、法律部门等等;而道德比较零散,没有完整的体系。

3、内容不同。

法律的内容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道德的内容往往只强调义务。如道德要求拾金不昧、救死扶伤、尊老爱幼等等都是给人设定的义务。

4、保障手段不同。

法律的保障力量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手段;道德的保障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遵守和社会舆论的评价,是一种内心的约束。因此法律的保障手段强于道德。

5、调整范围不同。

道德的调整范围远远大于法律。道德要求人们内心善良、与人为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这样的要求,而法律只是对人最低限度的要求,调整范围小于道德。

政治: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联系

政治新课程标准教材 政治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政治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联系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指导思想,使学生懂得做人的道理,了解社会,树立正确得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政治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一、区别主要表现为: 1、含义不同。法律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按照宪法的规定,按照立法程序制定并且颁布实施的规范性文件;道德指生活在一定物质条件下的自然人关于善与恶、荣与辱、正义与非正义、公正与偏见、野蛮与谦逊等观念、原则以及规范的总和。 2、调整的范围不同。可以说大多数的社会关系既可以由法律和道德共同调整,也可以由他们各自调整;但是也有少数的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比如友谊、爱情等。 3、保证实施的力量不同。法律*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道德主要凭借舆论、习惯、内心信念、宣传教育等手段保证实施。 4、产生和变迁不同。法律的产生和变迁更多具有人为的特点;道德的产生和变迁具有自生自发性。 二、联系主要表现为: 1、一国范围内的法律与统治阶级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整体意志的体现。

2、两者都是调节我们行为的规则,均为社会的秩序、正义、安全等提供一定程度的保障。 3、道德和法律在产生、变迁过程中相互渗透,道德可以法律化,法律也可能道德化。 4、道德与法律相辅相成。法律的制定受道德的影响,体现并维护道德的精神;道德补充着法律的不足并支持促进法律的贯彻实施。 XX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一、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1、两者都属于上层建筑,都由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法律和道德都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两者都离不开特定的物质生活条件,都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 2、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是最低的要求。违反道德不一定违反法律,例如见死不救违反道德,但是不违背法律。反过来,违反法律也不一定违反道德,比如“民告官”行政诉讼的起诉期是6个月,当事人过了起诉期才起诉违反法律制度,但和道德没有关系。 3、两者在社会治理中都发挥着独特而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能说成“法律是万能的”或者说“法律中心论”,两者地位同等重要。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产生时间不同。

法律是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没有国家就没有法律,法产生于阶级社会;道德是社会生活自发演变而形成的,在原始社会就存在相应的道德,例如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因此法律的产生时间晚于道德。 2、结构不同。 法律有很强的逻辑性和体系性,具体表现为法律制度、法律条文、法律部门等等;而道德比较零散,没有完整的体系。 3、内容不同。 法律的内容强调权利和义务的统一,没有权利就没有义务,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而道德的内容往往只强调义务。如道德要求拾金不昧、救死扶伤、尊老爱幼等等都是给人设定的义务。 4、保障手段不同。 法律的保障力量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手段;道德的保障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遵守和社会舆论的评价,是一种内心的约束。因此法律的保障手段强于道德。 5、调整范围不同。 道德的调整范围远远大于法律。道德要求人们内心善良、与人为善,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这样的要求,而法律只是对人最低限度的要求,调整范围小于道德。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就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就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就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与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就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与。 一、道德与法律的区别 1、法律与道德的产生不同。法律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前提条件,就是国家制定的并且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并且有相关的部门执行,像国家的司法机关等。而道德并不以国家的产生而山产生,早在原始社会,道德就已经形成,直到现在,道德只就是一种精神上的受到社会舆论的制约。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政权,也就只能有一种法律,而道德可以有好几种,比如尊老爱幼、社会公的等都就是。 2、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不同。一个国家的法律就是对一个人具体行为的规范,俗话说精神上的犯罪并不就是犯罪,没有具体的实施改造行动,并不会受到法律制裁。但就是道德不同,一个人的不道德,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受到人们精神上的鄙视,只就是一种无形的制裁,没有行动,但胜过行动。比如一个人不尊敬老人,法律并不会制裁她,但就是人们会谴责她,会瞧不就是她。 3、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瞧以个人就是否有罪,就是要瞧这个人就是否有犯罪的行为,并造成犯罪的实施;道德就不同,一个就是就是好人或坏人有它的评判标准,这个标准在人们心中,俗话说惩恶扬善就就是道德批判的一种表现。而且一个人没有犯法,并不代表她就就是好人,这就就是法律与道德在评价标准上的不同。 4、实现方式不同 法律就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就是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与传统习惯来维系的。 二、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1、道德与法律的合作关系。法律的实施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哈有助与道德的形成;一个人受到道德的约束,有利于与谐的社会发展,但就是当道德失效的时候,法律就会走上台,判定她就是否犯罪,就是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与联系 一、什么就是道德 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就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具有认识、调节、教育、评价以及平衡五个功能。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然而,不同时代与不同阶级,其道德观念都会有所变化。从目前所承认的人性来说,道德即对事物负责,不伤害她人的一种准则。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一)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1、产生的条件不同。原始社会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法律,只有道德规范或宗教禁忌,或者说氏族习惯。法律就是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氏族制度的解体以及私有制、阶级的出现,与国家同时产生的。而道德的产生则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道德就是维系一个社会的最基本的规范体系,没有道德规范,整个社会就会分崩离析。 2、表现形式不同。法律就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一种行为规范,它具有明确的内容,通常要以各种法律渊源的形式表现出来,如国家制定法、习惯法、判例法等。而道德规范的内容存在于人们的意识之中,并通过人们的言行表现出来。它一般不诉诸文字,内容比较原则、抽象、模糊。 3、调整范围不尽相同。从深度上瞧,道德不仅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还调整人们的动机与内心活动,它要求人们根据高尚的意图而行为,要求人们为了善而去追求善。法律尽管也考虑人们的主观过错,但如果没有违法行为存在,法律并不惩罚主观过错本身,即不存在“思想犯”;从广度上瞧,由法律调整的,一般也由道德调整。当然,也有些由法律调整的领域几乎不包括任何道德判断,如专门的程序规则、票据的流通规则、政府的组织规则等。在这些领域,法律的指导观念就是便利与效率, 而非道德。 4、作用机制不同。法律就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主要靠社会舆论与传统的力量以及人们的自律来维持。 5、内容不同。法律就是以权利义务为内容的,一般要求权利义务对等,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而道德一般只规定了义务,并不要求对等的权利。比如说,面对一个落水者,道德要求您有救人的义务,却未赋予您向其索要报酬的权利。向被救起的落水者索要报酬往往被视为不道德。 (二) 法律与道德的联系 1、法律就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就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她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利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就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就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1]法律的实施,本身就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就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与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就是法律的评价标准与推动力量,就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就是一种“恶法”,就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与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和联系

法律与道德宗教的区别和联系 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法律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诸手段。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道德与法律作为两种调节手段,道德与法律具有明显区别。这主要表现在:从作用机制来说,道德是内在的“自律”,法律是外在的“他律”——道德主内,法律主外;从操作方式来说,道德扬善抑恶,法律惩恶扬善。 道德与法律,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法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政治建设,道德建设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建构来说,“依法治国”依靠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避免随意性和任意性,以此保证国家社会生活秩序和人们的合法权益;“以德治国”依靠社会舆论,依靠人的价值判断,依靠人的良知和传统习惯来维系,在社会生活中也是一种强大的约束力量。 法律和道德都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都是规范人们思想、行为的重要手段。 法律又需要道德的支持。违法一定与道德相连,但违背道德的不一定违法。失德与违法、犯罪之间有一片断层带,这个断层地带显然要靠道德自觉来规范。法律必须以社会上公认的道德为基础和前提,如果缺少道德基础,法律不仅会失去自身的权威甚至会法不责众。 法律与道德相同之处是:第一,它们都是人们的社会行为规范;第二,它们的内容是互相渗透的。在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道德要求常常明文规定在法律里。例如我国宪法第24条、第46条、第51条等条款中,就明确规定了作为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内容的“五爱”以及社会公德的要求。在宪法的其他条款和一系列法律中,也直接规定或隐含了道德的要求。第三,二者建立在同一经济基础上并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在经济基础基本不变而经济体制有了变化、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的情况下,法和道德也会随之发生变化。例如,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宪法作了修改,法律、法规正在进行大量的立、改、废,道德也发生了变化。第四,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追求的都是社会秩序安定,人际关系和谐,生产力发展,人们生活幸福。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是:第一,产生的社会条件不同。道德与人类社会的形成同步,法律是私有制、阶级和国家出现后才有的。第二,表现形式不同。法律不论是成文法还是判例法都以文字形式表现出来,道德的内容则主要存在于人们的道德意识中,表现于人们的言行上。第三,体系结构不同。法律是国家意志的统一体现,有严密的逻辑体系,有不同的位阶和效力。道德虽然有共产主义道德、社会主义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以及家庭美德之分,但不具有法律那样的严谨的结构体系。第四,推行的力量不同。法律当然主要是靠广大干部群众自觉守法来推行,但也要靠国家强制力来推行;道德则主要靠人们内心的道德信念和修养来维护。第五,制裁的方式不同。违法犯罪的后果有明确规定,是一种“硬约束”;不道德行为的后果,是自我谴责和舆论压力,是一种“软约束”。 法与宗教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都是社会意识,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特定人群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属于广义的文化现象的组成部分。在社会发展早期,法与宗教是浑然一体的,没有严格分离。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法与宗教逐渐分离,二者的调整范围也分离开来。法只规范人的行为,退出了对人的精神领域的调整。而宗教却在规范人们行为的同时,还控制着人的精神。在当今社会,除了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法与宗教都严格分离,只有政教合一的国家还把某些宗教教义作为本国法的渊源。道德是法律与宗教之间的桥梁,没有宗教的堤坝,道德难以形成势能,一旦失范,往往一溃千里。而没有道德基础,法律就会显得苍白无力;同时,法律又是道德的最后防线。 中国法与宗教似乎并没有多少联系,其实中国法也同样有着其信仰基础,那恰恰是指儒家的道德伦理教条。换言之,在中国,被神圣化的道德本身,兼有宗教的功能。或许,今天我们要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必须首先从找回我们的道德开始,尽管道德的重建比法制的建立更加艰难。法与道德的关系是法学的一个永恒话题。没有人否认它们的本质区别,但二者之间的联系也同样是不容忽视的。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必然得不到社会和公众的认同,而道德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标准,这些标准也会反映在法律规则及其适用中。道德的失落会导致社会凝聚力的涣散,市场效率降低、风险增大,违法行为的道德成本降低,政府与司法机关的威信贬损……,面对失落的道德,如果法律拒绝援之以手,我们对法律信仰从何而来?为什么法官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的基本道德标准应当、而且必须在司法中受到重视呢——当法律规则与道德标准出现明显断裂时,应当修正的也可能是法律;当法律规则暧昧不清时,道德标准当然可以作为解释法律的一种尺度。如果连法律家们都对公共道德缺少起码的信念和认同,又怎能侈谈把法律解决不了的难题留给道德去调整呢?没有宗教的约束和良心的谴责,面对法律的无可奈何,很想大声疾呼,若要使法律成为社会的信仰,每一个大学生,应该从诚实、守信、善良、人道、责任、宽容等等道德规范学起,从不作弊、不撒谎、孝敬父母、尊重他人、信守承诺,这些微小的德行做起。

法与道德的关系

法与道德的关系 应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法与道德相区别: 1、法与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不同范畴。前者属于制度的范畴;而道德则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 2、法与道德的规范内容不尽相同。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益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即应当做什么或者不应当做什么,并不一定要求社会或者他人对其承担等量的义务。 3、法律规范与道德规范的结构不同。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 4、保证法与道德实施的力量不同。法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施;而道德主要凭借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观念、宣传教育以及公共谴责等等诸手段。 5、法与道德的形成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法是按照特定的程序制定的,主要表现为有关国家机关制定的各种规范性文件,或者是特殊判例;而道德通常是潜移默化的。 6、法与道德的调整范围不同。可以说大多数的社会关系即可以由法和道德共同调整,也可以由它们各自调整;但是也有少数的社会关系只能由道德来调整。 7、法与道德的发展前途不同。法必然要经历一个从产生到消亡的过程,它最终将被道德所取代,人们将凭借自我道德观念来实施自我行为。 (二)、法与道德相联系 1、一国范围内的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都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的体现。 2、法与统治阶级的道德相互渗透。 3、法与道德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徒法不足以自行”,它需要其它手段的配合,其中法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4、道德的状况制约立法的发展。 5、道德对法的实施起着举足轻重的促进作用。 6、道德有助于弥补法律调整的真空。 7、法必须以道德作为价值基础。8、法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 论述法的产生与发展的规律 法,属于历史范畴。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阶段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的。 1、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社会规范 2、法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奴隶主阶段和奴隶阶段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存在严重的对立,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和激烈的对抗,正是这种矛盾和斗争,导致了国家和法的产生。 法与原始习惯的区别;1、两者体现的意志不同2、两者产生方式不同3、两者实施的方式不同 4、两者适用的范围不同 5、两者的根本目的不同 法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通过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首先和主要体现统治阶段意志并最终决定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法是意志与规律的结合,是阶级统治和社会管理的手段,它应当是通过利益调整从而实现社会正义的工具。法是指国家法,包括国内法和国际法。而把非国家主体创造或发展的规范体系排除在法的范围之外。 法的本质; 法是经济阶段意志的体现:法是“意志”的体现和反映。法是“统治”阶段意志的反映。法是统治“阶级”“公共”的意志的反映。法是“被奉为法律”的统治阶段的意志。 法的内容是由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培植了人们的法律需要,同时又决定着法的本质。法的基本特征: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与区别-法理学论文-法学论文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与区别-法理学论文-法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范文第三篇: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与区别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法理学核心的问题之一。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不是法哲学的局部问题,而是贯穿于整个法哲学的全局问题。凡是法治不及之处,皆是德治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德治。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个法治完善和健全的国家中,法律几乎已成了一部道德规则的汇编。 一、道德和法律的起源 (一)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

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发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二)法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二、法律与道德的含义 (一)道德的内涵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

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达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的,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在相应的变化,不同的物质生活、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 (二)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体现了法律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更体现了法律的物质制约性。 三、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维持社会秩序的规范,二者之间联系密切。起源上法律和道德都是从古代社会最原始的风俗、习惯等演化而来的。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关系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关系 法律与道德是人们社会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虽然有相互关联之处,但在本质上有一定的区别。法律是一种具体规范和规则的体系,而道德则是一种人们内在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本文将从不同维度探讨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关系。 一、定义和形式 法律是由国家或其他权威机构制定和规定的一套具体的规范和规则,以强制力保障人们的权益和正常社会秩序。法律的形式主要体现在法典、法规和法案等。它通过立法、执行和司法程序来保护社会秩序和维护公平正义。 道德是人们内在的伦理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它是社会和文化的产物。道德不同于法律的具体规范和规则,它强调个体的自觉和自愿的遵守,是对人类行为的品质评判标准。 二、约束力和违背方式

法律具有强制力,其违背通常会导致法律制裁的产生。法律是一个国家对社会成员进行管理和约束的工具,违反法律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或法律程序的追究。 道德则没有法律的强制力,它更多地是依赖于个人的良心和内心的约束。当一个人违反道德准则时,可能会面临社会批评、道德谴责或失去信任等后果,但这不像法律那样具有具体的法律制裁。 三、规范对象和范围 法律主要是对公共行为和社会关系进行规范,它通过制定具体的法律条文来保护公民的权益,维护社会秩序。法律一般具有普遍的适用性,适用于整个社会的各个成员。 道德则更加注重于个人行为和个体的伦理规范。它不同于法律的普遍适用性,道德并不要求每个人都遵守同样的行为准则,而是基于人们的内心选择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每个人的道德观念可能有所不同。

四、关系与相互影响 在社会生活中,法律和道德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法律往往会 受到社会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影响,在立法过程中考虑到道德的 因素。而道德也可以通过法律的强制力来促使人们遵守道德准则。 虽然法律和道德有相互关联,但并不是所有的道德准则都能被 法律界定和制裁,而也并非所有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都能被视为 道德行为。法律和道德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冲突,例如某些法律 可能违背了公众的道德观念,引发社会争议。 五、总结 综上所述,法律与道德在定义、形式、约束力、对象和范围等 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区别。法律是一套具体的规范和规则,具有强 制力,主要对公共行为进行约束;而道德是人们内在的伦理价值 观念和行为准则,强调个体的自觉和自愿的遵守。尽管二者有区别,但在社会生活中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维护了社会 秩序和个体的行为准则。同时,理解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关系, 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应用它们,提升我们的道德水准,完善 法治社会。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区别及矛盾冲突 道德是一定社会、一定阶级向人们提出的处理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各种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是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第一,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以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法律的实施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 第二,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 第三,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立法者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道德与法律除了联系外也存在一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法律与道德产生的条件与消亡各不相同。法律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而道德则不以国家的产生为前提。 第二,法律与道德调整的对象与范围有所不同。在现代国家,法律调整的对象仅限于人们的外在行为,而道德所调整的不仅仅是人们的外在行为,它还规范人们的心理动机。 第三,法律与道德的表现形式与调整机制各不相同。许多道德规范表现为一种抽象的原则与信念,违反道德规范的后果是行为人要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而法律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行为规范是由相应的国家机关追究行为人的法律责任。 第四,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道德评价具有“扬善惩恶”的特点,而法律评价所针对的主要是违法犯罪行为。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既相辅相成,相互区别,也相互矛盾和冲突。人类的道德观念不是天生的,是受到后天的宣传教育及社会舆论的长期影响而逐渐形成的,道德是在信仰支配下的行为,不同的立场得出不同的结论。由于这种多元性,除了最基本的道德标准以外,我们不可能用同一个稍高层次的道德标准去要求所有的人。因此,即使是最健全的法律也不可能与其中的任何一种高层次的道德标准完全一致,而仅仅只能努力与最基本的道德保持统一步调。此外,由于道德的约束力更多地依靠自律,法律更多地依靠强制力实施,因而德的要求和对法律的要求具体到个体身上就不能达成完全的统一。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在人类社会中,法律和道德是不可或缺的规范,它们旨在引导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正。尽管法律和道德都有其独立的特点和功能,但它们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区别和联系。 一、法律的定义与特点 法律是由国家或特定组织依据一定的程序和规则所制定和颁布的,具有强制性的规范。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社会成员的权益和利益,对于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法律会给予相应的制裁和处罚。法律具有以下特点: 1. 法定性:法律是由法定主体制定和颁布的,如国家立法机关、政府部门等,法律的形成需要经过法定的程序。 2. 强制性:法律是有强制力的,它约束所有社会成员的行为,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法律的制裁。 3. 规范性:法律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对于个人和社会行为有具体的要求和限制。 二、道德的定义与特点 道德是指人们根据社会、文化和个人意识形态所形成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道德是非强制性的,它源自于人们内心的自觉和良知,其目的在于引导人们进行善良、正直、公正的行为。道德具有以下特点:

1. 非法定性:道德不是由国家或机构制定的,它是人们自发形成的 行为准则和规范,不存在明确的强制力。 2. 自愿性:道德是建立在人们自愿的基础上,个体在行为中根据自 己的道德标准进行选择和判断。 3. 内在性:道德是内化于人们内心的一种行为准则,与人们的个人 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密切相关。 三、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法律与道德在权威性、强制性、制定程序、执行方式等方面存在一 定的区别。 1. 权威性:法律是由国家或机构制定和执行的,具有明确的权威性,违反法律会受到法律制裁;而道德的权威性相对较弱,依赖于社会共 识和个人的道德判断。 2. 强制性:法律具有强制性,对于违法行为会进行法律制裁;而道 德不具备直接的强制力,依靠个体的自觉和内在的道德标准。 3. 制定程序:法律的制定和修改需要遵循一定的程序,如立法、审 议等;而道德的形成则较为自由,可以根据个人和社会的需要不断演 变和调整。 4. 执行方式:法律的执行通过法律机构和执法人员进行,其违反与 否可以进行量化和实际的判断;而道德的执行则需要个体自觉地遵守 和实践,难以通过明确的标准判断。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与联系 道德与法律是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的两个不同层面,但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在人类社会中,道德和法律都起着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但它们的性质、来源和适用范围有所不同。 首先,道德是指人类社会中普遍认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它是一种内在的自觉在准则,不受外界强制或约束。道德规范通常来源于个人的良知、自由意志和道德感,是对于人类共同的行为原则和价值观的体现。道德准则具有普遍性和内在性,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论文化背景和社会环境都普遍适用。例如,尊重他人、诚实守信、关爱弱者等道德规范都是人类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观。 法律则是指由国家、政府或其他组织制定的,约束社会成员行为的规范。法律是对道德规范的具体化和明确化,是一种外在的强制或约束力量。法律的内容通常来源于社会的需要和政府的权威,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和修改。法律的适用范围通常局限于某一特定的国家、地区或社团,具有时空性和相对性。法律具有明确性和强制力,违反法律规定将面临各种法律制裁和处罚。 尽管道德和法律有着不同的性质和层面,但它们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首先,道德和法律都是对社会行为的规范和约束。无论是道德规范还是法律规范,都能够引导人们遵守社会准则,保持社会秩序和稳定。道德规范通常能够影响法律制定和执行的方向和内容,而法律规范也能够通过法律手段加

强和巩固道德准则的约束力。 其次,道德和法律都是社会的基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通常体现了人们对公正、善良、正义等价值的追求,法律规范也往往反映了一个社会对公共利益、社会正义和法治的价值追求。道德和法律的基本价值观念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社会的道德和法律体系。 另外,道德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互为补充。道德规范通常具有较高的抽象和通用性,而法律规范则能够在实际应用中具有明确和具体的指导作用。在某些情况下,道德准则可能无法对具体问题做出明确的规定,而法律则能够填补这一空白,提供具体的处理方式和规则。 然而,道德和法律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和冲突。道德规范更注重人的内心感受,强调人的良知和责任意识,追求人类灵魂的升华;而法律更注重外在行为的规范,强调权利和责任的法律地位,追求社会的和谐与秩序。有时候,法律规定的行为可能与道德感觉相悖,引发人们对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和矛盾。 总之,道德和法律是社会规范和行为规范的两个不同层面。道德是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不受外界强制;而法律是由国家或其他组织制定的规范,具有明确性和强制力。尽管道德和法律在性质、来源和适用范围上存在差别,但它们在规范行为、反映社会价值观念和互为补充等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只有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遵守法律法规,才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与联系 法律和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维护社会秩序和规范人们行为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尽管法律和道德有着相似之处,但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些关键的区别和联系。 首先,法律是由国家或政府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和准则,旨在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法律通常通过立法程序制定,具有强制力和可执行性。违反法律规定的行为将受到法律制度的制裁和处罚。与之不同,道德是指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道德并非由政府或法律机构制定,而是通过社会和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方式形成。道德并没有强制力,它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自律和内心的道德判断。 然而,法律和道德并非完全独立,它们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和互动。首先,法律往往反映了社会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法律的制定通常基于社会公正、人权保护、公共利益等道德原则。法律的存在和执行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人民的权益,促进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其次,道德可以影响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当社会对某种行为普遍认同为不道德时,政府和立法机构可能会采取措施制定相应的法律来禁止或限制这种行为。 然而,法律和道德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区别。首先,法律是强制性的,而道德是自愿性的。法律通过法律制度和执法机构来保障其实施和执行,而道德依赖于个人的内心和自律。其次,法律是具体和明确的,而道德是抽象和模糊的。法律通常以具体的法律条文和规则的形式存在,而道德更多地是一种价值观念和准则,缺乏具体的操作指南。 在现实生活中,法律和道德往往是相互补充和相互作用的。法律的存在和执行有助于约束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而道德的存在则提供了一种更高层次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人们做出正确的道德选择。法律和道德的共同作用有助于建立一个更加公正、和谐和有序的社会。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道德与法律是一对孪生兄弟,它们之间虽然有区别,但也有着共同点。联系: 1、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2、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区别: 1、性质不同。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体现了统治阶级意志,维护了社会秩序,保障了公民权利,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道德可以说是由道义和德行组成的,道德中包含着道德的内容,而道德又离不开法律,这是因为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具有软性约束力,而法律属于经济基础的范畴,具有硬性约束力。正因为道德具有软性约束力,所以它能够给人的行为提供方向、指引和激励,人们在违背道德时总是希望通过违背道德得到“惩罚”,但却总是难以抵挡道德的强大约束力。法律就不同,虽然其强制性让2015年08月25日星期四晴道德与法律的联系和区别 如果法律对于不守规则的人都处以严厉的制裁,那么一个良好的社会秩序将无法实现,每个人都可能会随心所欲,任意妄为,甚至做出触犯法律的事情。这样的社会只会走向混乱,失去其原本的意义。所以,法律对人的行为规范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道德与法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既然道德与法律是一对孪生兄弟,那我们就应该全面地认识他们。有些人认为道德与法律完全是两个概念,它们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即使存在,也只是偶尔出现的联系,所以就会轻易地放弃道德。我觉得他们的想法很不全面。

如果一个人仅仅具有道德修养,却并不遵守法律,最终也只会落得被人唾弃的下场,甚至还会身败名裂。道德与法律虽然表面上看似乎没有联系,实际上,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为一旦道德缺失,人们就会做出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的事情,进而伤害他人的权益,造成更大的伤害;如果一个社会缺乏了道德,就会导致国家政治腐败,社会秩序混乱,人们将会肆意破坏社会公共财物,并使用暴力来达到自己的目的,最终导致社会危机。因此,道德与法律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doc

道德与法律的区别和联系? 道德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思想关系,是一种特殊的社意识形态或上层建筑,是以善恶为标准,调节人们之间和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就是国家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和意志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一、道德和法律的区别 1、法律与道德的产生不同。法律的产生以国家的形成为前提条件,是国家制定的并且带有强制性的行为规范,并且有相关的部门执行,像国家的司法机关等。而道德并不以国家的产生而山产生,早在原始社会,道德就已经形成,直到现在,道德只是一种精神上的受到社会舆论的制约。一个国家只能有一个政权,也就只能有一种法律,而道德可以有好几种,比如尊老爱幼、社会公的等都是。 2、法律和道德的规范不同。一个国家的法律是对一个人具体行为的规范,俗话说精神上的犯罪并不是犯罪,没有具体的实施改造行动,并不会受到法律制裁。但是道德不同,一个人的不道德,会受到社会舆论的谴责,会受到人们精神上的鄙视,只是一种无形的制裁,没有行动,但胜过行动。比如一个人不尊敬老人,法律并不会制裁他,但是人们会谴责他,会看不是他。 3、法律与道德的评价标准各不相同。看以个人是否有罪,是要看这个人是否有犯罪的行为,并造成犯罪的实施;道德就不同,一个是是好人或坏人有它的评判标准,这个标准在人们心中,俗话说惩恶扬善就是道德批判的一种表现。而且一个人没有犯法,并不代表他就是好人,这就是法律和道德在评价标准上的不同。 4.实现方式不同 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障实施的;而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维系的。 二、道德和法律的联系 1、道德和法律的合作关系。法律的实施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哈有助与道德的形成;一个人受到道德的约束,有利于和谐的社会发展,但是当道德失效的时候,法律就会走上台,判定他是否犯罪,是否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