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篇1

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整规范,

有着各自的调整领域。对它们的调整范围界限不清的话,会导致社会评价

标准不一,终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第一,在产生方式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体系,道

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共同认识;

第二,在调整对象上,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调整外部行为,而法律则直接指向人的外部行为;

第三,在调整范围上,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相比较来说,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很有限了,法律调整的主要是对国家

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产生实在影响的行为和关系;

第四,在表现形式上,道德存在于观念中,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法律

是确定且逻辑严密的规范的集合;

第五,在调整手段上,道德主要依靠人们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谴责

来发挥作用,而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大多数情况下,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

但在实践中二者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有

哪些呢

首先,法律与道德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违法行为在受到法律制裁的

同时,还要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而违背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

究其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具有法律效力,统治阶级通过立法的

形式把体现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从而维护统治的社会价值

观念基础。反之,若把所有的道德准则都变成法律,那么道德就取代了法

律的地位,这与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相悖的。

其次,一方面,法律对道德变化的适应具有滞后性。道德观念随着物

质条件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需要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而法律

通常产生于道德之后,加之法律的稳定性的要求,法律不能及时快速地作

出相应地调整。另一方面,法律在制定时往往具有前瞻性,可能超越当时

的主流社会道德。当道德与法律的步调出现不一致,二者之间的冲突就随

之产生了。

再次,由于道德本身的范围是模糊的,当法律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概念

阐述不清时,法律的强制力就容易与道德规则的约束力相冲撞,由此引发

冲突。

对道德与法律冲突的选择

当道德的指向与法律的规定发生分离时,拥有裁判权的法官到底该如

何选择,在社会上曾引发了无数争论。笔者认为,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

略的大背景下,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不容置疑,道德以及其他规范应当服从

法律;而在法律规则模糊不清以及无法涵盖的领域,则是道德的用武之地。这是由道德本身缺乏客观性和可实际操作性等限制因素所决定的,在缺少

法律约束的条件下,扩大道德的适用范围必然会引起评价标准的混乱。

结语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是亘古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二者之间的矛盾并

非是不可调和的。立足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道德的法律化是解决法律与

道德冲突的问题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尝试在现实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将

尽量多的合理化的道德纳入法律的调节体系,立法时应尽量追求与道德的

统一。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篇2

浅谈道德与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一、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对生活

在一定物质生活条件下的人通过善恶规范、准则、义务、良心等形式,来

规范和约束其行为的一种准则。它是关于是非、荣辱、善恶、美丑等观念、规范和原则的总和,本身不具有强制力,但具有较强的约束力,主要依靠

社会舆论评价、风俗习惯和内心良知来保证实施并发挥效用。道德属于精

神范畴,是社会意识中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

出现。

法律,是由一定政治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由国家

制定并颁布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用以调整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总和。

较之道德,法律具有强制力,它的实施主要依靠外在的强制力迫使人们去

遵守,如果违反法律的相关规定就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受到法律的制裁。法律不是从来就有的,其产生和发展受制于一定的条件,是随着国家和阶

级的出现而产生的,在整个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二、道德在中国现代化变迁中的具体表现

修身、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5000年优秀文化中孕育的治国安邦

之道,这也是历代贤明的君主尊崇的座右铭。然而,伴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变迁,中国社会素来稳定

的伦理道德文化也随之发生了不可避免的震荡,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道德是一定生产方式的产物,是对经济基础比较直接的反映,道德具

有历史继承性,不同的时代道德也具有不同的观念和评判标准。当前,中

国已经实现了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道德伦理也随之发生了深刻

的变革,建立与现代化相应的新的道德观念。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由苛

求转向宽容和谅解,由感性转向了理性,伴随着道德价值的转向,道德不

仅使社会个体层面实现了自我完善,同时也满足了社会集体层面规范的作用。这极大的调动了个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积累。乱世重典,治世隆礼,在道德的规范和约束之下,整个社会的法治也

在不断的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保证。

任何一个事物都是矛盾体,当我们在满怀喜悦地展示改革以来道德领

域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时,又不能不理性的正视道德生活中存在的种种弊病。当前中国社会处在大的变革和转型时期,伴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

人们的道德价值也呈现出多极化的特点。被人们奉为民族血脉的道德文化,在社会演变的过程中开始失重,人们似乎迫不及待的摆脱道德的种种束缚

而去追求一种所谓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一种非理性价值观念逐渐替代

传统的理性价值,致使道德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评价标准和威慑力;当个

人的价值和作用在传统的义利观中得到肯定和尊重的同时,人们在追求价

值的过程中似乎又转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拜金主义又席卷而来,有很多人

在利益的驱使之下,无视道德的约束,不择手段的谋取自身的利益。

贪污腐败、权钱交易、兜售假冒伪劣产品、贩卖毒品、拐卖妇女儿童

等现象屡见不鲜,金钱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之下,

党的一些干部被腐蚀,脱离了人民群众,不法商人见利忘义,置他人生命

安全于不顾,这些现象不仅破坏了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甚至危及到社会的

和谐与稳定。

不仅如此,改革开放以来,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以及部分敌对势力的

干涉,中国传统的美德也岌岌可危,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尊师重道等传

统的价值观念被逐步的弱化,例如当前社会老人过马路不敢搀扶、公交车

上没人愿意给年迈的老人让座,一部分教师缺少师德向学生索要钱物,这

些现象都显现了当前道德的缺失和冷漠。中国传统的美德是中国5000年

灿烂文化得以延续的主要动力和源泉,道德的缺失和沦丧,必然会给中华

民族带来沉重的伤痛,这必须要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

三、如何发挥道德在法治建设中的作用

道德和法律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我国一直强

调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相结合,在德治和法治共同作用下,推动社会的进

步和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当前我国道德信仰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这

是有着深层次的原因: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市场过多的注重物质财富的

积累,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情况下,使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

变得拜金和冷漠;在社会领域,权力监督力度不够、社会和市场缺乏监督,社会缺乏公平正义、缺少民主法治、人民的诉求不能得到响应,权益得不

到维护,这也直接造成当前道德滑坡的重要原因;在文化领域,利益的多

元化,也直接造成了人们思想的多元化,一些消极的文化渗透到了社会生

活之中,而主流文化却处在弱化的状态,这也是当前道德危机的重要原因。

十八届四中全会,党中央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这在党史上尚属首次。道德和法律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两条红线,社会的公平、正义、民主、法治、诚信、友爱需要法律和道德一起发挥作用。道德和法律都蕴涵

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内容,道德指引着法律的制定和实施,同时也是依法治

国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当前在我国法治建设的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公民法律素质较低、民主法律意识淡薄,有些人甚至在正当权益受到侵害

时都浑然不知,更不知道采用何种方式来维护自身的权益,通常采用聚众

闹事、自焚等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诉愿;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已经建成,但是却不够完善,缺乏体系,这直接造成了法治实施的不彻底,因而

导致法律在应用的过程中具有明显的行政色彩,难以实现真正的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法律是道德建设强有力的支撑,法律将道德中的价值运用到法律实施

过程当中,不仅能够维护道德风尚也能培养道德意识,法律和道德两者之

间是高度统一的关系,法律实施的不完善也会直接影响道德发挥作用,道

德的缺失会影响法治的建设,因此要想早日建成社会主义法治社会,我们

必须坚持法律与道德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首先,要加快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道德建设提供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生存空间;

其次,要加强社会管理,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为道德的发展创造

条件;第

三,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

强和完善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将传统文化与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坚持马克

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的指导,在全社会树立一种新风尚。

最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立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深入的考虑

道德的因素,贴近人民实际生活,把相关的社会问题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以

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强化法律的实施,法律是国家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统治的稳定而制定的制度保障,如果不能有效的实施,最终会失

去存在的意义,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为此国家必须强化法律实施、完善

法律监督,营造良好的法律环境,形成全社会守法、维法的氛围,最后形

成全社会讲道德、受法律的文明风尚,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下一页更多精彩的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

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论文范文

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论文范文 法律规范的结构是假定、处理和制裁或者说是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而道德规范并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或者法律后果。下面是 ___给大家推荐的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在法律与道德之间》 摘要:法律与道德是重要的行为规范,二者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一直是法律理论的焦点问题,正如首席法官伯纳姆说的"对立法机关而言,法律和道德不可分离,对司法机关而言,法律和道德相互独立。" 关键词:法律道德;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哈特 一、引言 《洞穴奇案》是美国著名法理学家富勒著,陈福勇、张世泰译,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著作。富勒虚构了一个洞穴里的___:五名探险者因山崩受困山洞,在受困后的第20天,食物用尽,威特莫尔提出用掷骰子决定吃掉一名成员来救火其他四人的建议,但在掷骰子前却反悔。其他四人却执意要掷骰子,此时威特莫尔保持沉默了,最后不幸的是选中了威特莫尔。四人在获救后,以

谋杀罪被起诉。最高法院裁定四人有罪并处以绞刑。50年后,一位老人被捕,并被控50年前犯有谋杀罪。这个老人就是当年被漏掉的吃人自保的探险者,现在需要对他的行为做出判决。与50年前一样,最高法院最后作出维持原判,判决老人绞刑。 看完案情,笔者基于一个普通公民的角度完全肯定的认为四人无罪,虽然他们确实实施了杀人的行为,但是那是在极端危险的情况--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胁,可以认为是人一种求生的本能,为了保全自己的生命而不惜牺牲他人的生命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五人也达成一个共同的协议,暂且认定为是对五人有同等约束力的规则。既然是规则,五人就得按此规则来行事,外人无权干预。而五人也确实是这么执行的。正如一个疯狂的赌徒,为了赢回赌本,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做赌注,既然是你情我愿,没有强迫,又有了口头协议,那么无论结果如何不利都是不可罚的。当然,以上是笔者脱离法律人的立场的观点。当读了九位大法官的判决陈词,即被带入了一个新的法律的世界,但是对十四位法官的陈述都不能完全的说服我,我更倾向于做出有罪的判决,因为一个人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只要实施了违法的行为,就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在有罪无罪反复的纠结中,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有了新的认识。 二、不同法学派对法律和道德关系的认识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与法律有本质的联系。下面是带来的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整规范,有着各自的调整领域。对它们的调整范围界限不清的话,会导致社会评价标准不一,终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产生方式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体系,道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共同认识; 第二,在调整对象上,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调整外部行为,而法律则直接指向人的外部行为; 第三,在调整范围上,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相比较来说,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很有限了,法律调整的主要是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产生实在影响的行为和关系; 第四,在表现形式上,道德存在于观念中,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法律是确定且逻辑严密的规范的集合; 第五,在调整手段上,道德主要依靠人们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来发挥作用,而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大多数情况下,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实践中二者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法律与道德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违法行为在受到法律制裁的同时,还要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而违背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究其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具有法律效力,统治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把体现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从而维护统治的社会价值观念基础。反之,若把所有的道德准则都变成法律,那么道德就取代了法律的地位,这与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相悖的。 其次,一方面,法律对道德变化的适应具有滞后性。道德观念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需要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而法律通常产生于道德之后,加之法律的稳定性的要求,法律不能及时快速地作出相应地调整。另一方面,法律在制定时往往具有前瞻性,可能超越当时的主流社会道德。当道德与法律的步调出现不一致,二者之间的冲突就随之产生了。 再次,由于道德本身的范围是模糊的,当法律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概念阐述不清时,法律的强制力就容易与道德规则的约束力相冲撞,由此引发冲突。 对道德与法律冲突的选择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分析论文 推荐文章 形势与政策中美关系的走向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2篇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篇热度:中美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800字4篇热度:中美南海关系形势与政策论文热度: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是法哲学的基本问题之一;自然法学派认为,道德与法律有本质的联系。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篇1 浅谈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与法律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毕竟二者属于不同的社会调整规范,有着各自的调整领域。对它们的调整范围界限不清的话,会导致社会评价标准不一,终将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法律与道德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产生方式上,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体系,道德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自发形成的共同认识; 第二,在调整对象上,道德通过影响人们的内心信念来调整外部行为,而法律则直接指向人的外部行为; 第三,在调整范围上,道德调整的范围几乎覆盖社会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相比较来说,法律调整的范围就很有限了,法律调整的主要是对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产生实在影响的行为和关系; 第四,在表现形式上,道德存在于观念中,缺乏明确的标准,而法律是确定且逻辑严密的规范的集合; 第五,在调整手段上,道德主要依靠人们内在信念和社会舆论的谴责来发挥作用,而法律主要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道德与法律的冲突。大多数情况下,道德与法律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但在实践中二者发生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道德与法律产生冲突的原因有哪些呢? 首先,法律与道德之间不是对等的关系。违法行为在受到法律制

裁的同时,还要受到社会道德的谴责,而违背道德的行为却不一定违反法律。究其原因,并不是所有的道德规范都具有法律效力,统治阶级通过立法的形式把体现本阶级利益的道德准则上升为法律,从而维护统治的社会价值观念基础。反之,若把所有的道德准则都变成法律,那么道德就取代了法律的地位,这与制定法律的初衷是相悖的。 其次,一方面,法律对道德变化的适应具有滞后性。道德观念随着物质条件的发展而变化,这种变化需要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完成,而法律通常产生于道德之后,加之法律的稳定性的要求,法律不能及时快速地作出相应地调整。另一方面,法律在制定时往往具有前瞻性,可能超越当时的主流社会道德。当道德与法律的步调出现不一致,二者之间的冲突就随之产生了。 再次,由于道德本身的范围是模糊的,当法律对其所辖范围内的概念阐述不清时,法律的强制力就容易与道德规则的约束力相冲撞,由此引发冲突。 对道德与法律冲突的选择 当道德的指向与法律的规定发生分离时,拥有裁判权的法官到底该如何选择,在社会上曾引发了无数争论。笔者认为,在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大背景下,法律的至高无上性不容置疑,道德以及其他规范应当服从法律;而在法律规则模糊不清以及无法涵盖的领域,则是道德的用武之地。这是由道德本身缺乏客观性和可实际操作性等限制因素所决定的,在缺少法律约束的条件下,扩大道德的适用范围必然会引起评价标准的混乱。 结语 法律与道德的冲突是亘古存在的一个问题,但是,二者之间的矛盾并非是不可调和的。立足传统文化与现代法治,道德的法律化是解决法律与道德冲突的问题重要途径。我们可以尝试在现实中找到二者的契合点,将尽量多的合理化的道德纳入法律的调节体系,立法时应尽量追求与道德的统一。 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篇2 浅谈道德与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2篇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是人类社会中两个重要的规范体系,它们共 同构成了社会秩序与个人行为的基础。尽管法律与道德在内容、来源和执行方式上存在一定的区别,但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关系。本文将分析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以及它们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 法律是由国家或社会权力机构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规则 和制度,通过法律,社会可以对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并确保公平、正义和秩序的实现。法律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违反法律规定将会受到法律制裁。法律的制定依据是社会共识和立法程序,它通常通过立法机关的程序进行制定,包括通过选举选出的代表进行立法和制定规则。 道德是个人或社群在行为准则、价值观和道德理念方面 形成的一种规范性要求。道德是一种内在的、自愿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来源于个体的良知和社会的文化传统。道德规范主要通过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和家庭教育等方式传递和形成。尽管道德不具有强制力,但违反道德规范可能导致道德谴责、社会排斥和道德内疚感等后果。 法律与道德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与互动关系。首先, 法律往往是道德的外在表现和具体规范。法律往往以道德为基础,将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转化为可执行的具体规则,把它们作为法律条文的内容。例如,法律禁止盗窃和故意伤害他人的行为,这一规定是基于道德原则中的尊重他人财产和生命的原则。 其次,道德可以对法律产生影响和指导。道德可以通过

对公众舆论、立法者和执法者的影响,对法律进行修订和完善。例如,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动物权益的关注,推动了相关法律的修订和出台,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动物福利。 此外,法律和道德在社会秩序维护和社会行为规范方面 发挥着不同的角色和作用。法律主要通过制定法律规则和规范,对个体和社会行为进行强制性的约束和惩罚。法律的执行需要依靠执法机关进行监督和执行,以保证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公平的实现。而道德主要通过个体的道德自律和社会的道德观念,对个体行为进行规范和约束。道德的实施主要依赖于个体的道德选择和良知的引导。 综上所述,法律与道德是紧密联系的两个规范体系,它 们相互作用、互为依靠,共同构建了社会秩序和个人行为准则。法律规范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和强制性,能够通过法律制裁对违法行为进行惩罚。而道德规范则更多地依靠内在的自愿和个体良知的引导,对个体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现代社会中,法律和道德的合理结合和互相促进,是社会稳定和进步的重要保障。 (3000字已到达上限,以下为第二篇) 法律和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两个核心规范体系,具有不 同的特点和功能。在社会中,法律和道德相互联系、互相影响,共同维护了社会秩序和个体行为的准则。本文将继续分析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从不同角度探讨它们在社会中的功能和作用。 首先,法律和道德在规范行为和约束社会成员方面发挥 着重要的作用。法律作为一种强制性规范,通过制定明确的法律条文和规则,对社会成员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法律的制定和执行依赖于国家机构和政府的权力,确保公平、公正和秩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相关论文1500字

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相关论文1500字 我们都知道,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法律与道德的1500字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法律与道德的1500字论文篇一:《法律与道德评价》 摘要:法律实证主义以恶法非法的观点与自然法学派对立,并以此形成独立的法学流派,但因恶法亦法的主张褒受误解和之一,然而,法律实证主义的内在逻辑要求对法律进行道德评价,并以此确立公民的守法义务。 关键字:道德评价;守法;义务 一、实证主义与法律权威 关于法与道德的关系,自然法学派认为法律与道德存在必然的联系,并以此得出了恶法非法的观念。法律实证主义则认为,法律与道德没有必然的联系,法律与社会事实问题才是关于法的定义的核心问题,并由此得出了恶法亦法的观念。我们可以看出法律权威的来源。自然法学派认为“恶法非法”,正如凯尔森所说:“若实在法从自然中获得其效力,那么实在法就根本不具有自身的效力,人们就只应服从自然规范”。人们甚至可以得出:恶法非法,不应当是法律的法律就不是法律,我们不仅可以批评它,也可以违反它。而和现实中人们对于法律的遵守和评价有很大差距,自然法在把法律权威交给道德的正当性时,已经失去自身存在的价值。法律实证主义则把是与应当是做了区分,认为不应当以应然的法律来否定实然的法律,法律的应然性和实然性是有区分的,并从强制性的一面解读法律的权威性,使法的权威性回归到了法律的自身特征上面去。法律的权威不来自法律的道德正当性,而来自法律自身的强制性。如安乐死问题,现行大部分国家还是禁止安乐死,可如果从自然法角度,我们可能得出安乐死的道德正当性,由此得出可以在法律禁止的情况下实施安乐死,如何维护法律权威性,便需要依靠法律自身的强制性。

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参考论文

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参考论文 法律规范的内容主要是权利与义务,强调两者的衡态;道德强调对他人、对社会集体履行义务,承担责任。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参考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参考论文篇一 《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研究》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法律和道德存在着一定的联系,通过法律和道德来规范人们的行为,是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本文对了解法律与道德之间关系的意义进行分析,并探究两者之间存在的不同之处,与两者的关系,从而促进我国精神文明建设。 关键字:法律;道德;关系 作者简介:渠浩誉,德州学院,法律硕士。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12-001-0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迈向了新台阶,我国在重视经济发展的同时,越来越重视精神文明建设。人们的道德、素质对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而道德和法律,这两者之间又存在这一定的关系。所谓的法律和道德关系指的是进行法律规范化、道德规范化,这两者规划化之间存在的关系,其实就是法律和道德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一、了解法律和道德之间关系的意义 目前,人们对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还存在疑问,摸不清这两者的区别和联系。一直以来,人们都是以道德与不道德来评价一个人的行为,根据人们的行为来判断是否应该得到认可,或是受到应有的惩罚。但是,很多行为虽然不道德,但是未触犯到法律,因此,就会出现法律受到道德的批判,而法律却不会对道德进行批判的现象。人们对道德的概念模糊不清,很多时候是根据自己的主观意识,去判断哪些行为属于不道德行为,哪些行为应该受到刑法处罚,人们的主观意

论文范文——法律与道德关系

论文范文——法律与道德 摘要: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社会、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中,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有的人认为法律即道德,违反道德的法律是“恶法”,不具备法的属性;有的人认为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两者有严格的界限;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法律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必然联系,两者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新时期出现新的内容,两者的融合更加紧密,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法治 一、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法律有四个特征。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四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道德是人和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道德一般有四个特性。第一是规范性。它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准。第二是渗透性。道德规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第三是稳定性。道德规范的稳定性比法律还要强。一种道德观念形成的道德规范上百年、上千年不会变的。最后它与法律的最大区别主要是自律叫自律性。道德按它调节的社会关系领域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与家庭道德。道德的本质是社会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反映。它是人类文明的一种现象,最能反映人的本质的就是人和人的关系,是人类诞生、进化和成长过程中完善自己的一种尺度或一个标志。 (二)法律与道德的区别 道德与法律两者相辅相成,法律需要道德的支撑,道德需要法律的辅佐,但是两者也有区别:

道德法律论文

道德法律论文 法律是依托权利而存在的,法律是权利和义务的结合体,有着强制力和约束力。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法律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道德法律论文篇1 从道德法律化到法律道德化 摘要:本文旨在探讨道德秩序与法律秩序之间的关系。从历史上看,法律秩序的形成来自于道德的法律化,然而并非所有的道德都需要法律化,将道德法律化的途径也是需要严格控制的;从动态上观察,道德与法律存在着相互转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也将促使法律道德化,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将一些原本属于法律调整的道德问题重新交回道德进行调控,既能在发展中保证法律的公平与正义,也能维持社会应有的道德观念。 关键词:道德法律化;法律道德化;相互转化一、道德法律化 (一)道德秩序向法律秩序转变的原因 其一,牺牲统一的道德观是社会进步的选择,多元社会观念的形成意味着传统观念逐渐瓦解、多元化道德观逐渐形成,即道德观念的分裂使得法律不得不产生。 其二,法律是伴随着道德分裂、人口流动和社会分层与分工的出现而出现的。社会利益的不断分化,使得社会矛盾不断突出,此时如果不依靠具有国家强制力的法律来调整社会秩序,社会则会在不断激化的矛盾中消失。 其三,法律的确定性,法律的可预测和引导的功能,使得生活在社会中人们获得了一种确定的秩序。在这种变迁中,旧的制度渐渐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法律逐渐从中摆脱道德和人们的主观意识的束缚,而成为科学完备、逻辑清晰的确定化体系。 其四,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在不变的环境中,习惯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是容易形成的,但个人并不能意识到自己是独立存在的,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自我意识的强化,个体挣脱了自己和群体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与区别-法理学论文-法学论文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与区别-法理学论文-法学论文 ——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论文范文第三篇: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与区别 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法理学核心的问题之一。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不是法哲学的局部问题,而是贯穿于整个法哲学的全局问题。凡是法治不及之处,皆是德治用武之地,法治不可能完全德治。从某种意义上讲,在一个法治完善和健全的国家中,法律几乎已成了一部道德规则的汇编。 一、道德和法律的起源 (一)道德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为道德产生于人类

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道德作为人类特有的现象,不是人主观自发的,也不是神的意志,而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道德的本质是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二)法的起源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法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二、法律与道德的含义 (一)道德的内涵 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看,道德根源于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

恩格斯讲:一切以往的道德论归根结底都是当时社会经济状况的产物。而社会直到现在还是在阶级对立中运动的,所以道德始终是阶级的道德。这表达道德的内容最终由经济条件决定的,并伴随经济的发展而在相应的变化,不同的物质生活、不同社会集团,有着不同的道德观。 (二)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国家意志和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律的内容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体现了法律的国家意志性和统治阶级意志,更体现了法律的物质制约性。 三、道德和法律的关系 法律与道德都是人类维持社会秩序的规范,二者之间联系密切。起源上法律和道德都是从古代社会最原始的风俗、习惯等演化而来的。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相关论文2000字(2)

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相关论文2000字(2) 2000字法律与道德的相关论文字篇二 《法律与道德》 摘要:本文通过对茅于轼《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一文的阅读,对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作了简要的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法律道德茅于轼 道德与法律作为调整一定社会关系的行为规范,它们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著名的经济学家茅于轼是自由市场经济体制的倡导者,认为经济自由度与一国经济发展水平是成正比例关系的,自由度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也较高。在他《给你所爱的人以自由》一文中,提出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只有健全的立法和严肃的司法是不够的,“法律并不是十分可靠的规则”,“无形的规则,包括伦理、传统文化乃至语言规则,都或强或弱的影响着人们的经济生活,它们起的作用大大超过了法律的作用”。他认为法律的交易费用太高,不利于追求效率,而道德则相反,道德是人们的一种内心约束,“它的执行成本等于零”,百姓头脑中历来形成的观念,法律很难调控,只能依靠道德来约束。 人们普遍认为,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的经济,完善的法律体系和公正的执法、司法对于市场的正常运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茅先生的论述在肯定法制保障的同时,强调了道德在市场经济运行、发展中的作用,尤其是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上的独特优势,这些论述使人耳目一新。道德是人们发自内心的约束,道德的“执行成本等于零”,法律是交易费用极高的活动,国家维持公、检、法以及私人法律服务消耗了巨大的国民生产总值,但决不能因此而降低法律规则在维持市场经济运行中的重大作用。因为这是建设法治国家所必然经历的发展阶段。等到良好的法律获得了普遍的服从,没有人犯法,法律只是“看而不用”,法趋于消亡,经过一个凡事皆由道德调整的阶段,最后连道德规范也被自然习惯所取代,自己也一起消亡了,那么法律的交易费用也就自然趋向于零了。而实际上良好道德的建立同样是需要消耗巨大的国民生产总值的。一个讲道德的社会,与一个不讲道德只讲法律的社会相比,前者的社会运行成本

道德与法律论文范文

道德与法律论文范文 一:论道德与法律的关系 道德和法律是相互联系的。它们都属于上层建筑,都是为一定的经济基础服务的。它们是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控手段,自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任何社会在建立与维持秩序时,都不能不同时借助于这两种手段,只不过有所偏重罢了。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益、相互推动的。其关系具体表现在: 1、法律是传播道德的有效手段。道德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社会有序化要求的道德,即一社会要维系下去所必不可少的最低限度的道德,如不得暴力伤害他人、不得用欺诈手段谋取权益、不得危害公共安全等;第二类包括那些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进人与人之间紧密关系的原则,如博爱、无私等。其中,第一类道德通常上升为法律,通过制裁或奖励的方法得以推行。而第二类道德是较高要求的道德,一般不宜转化为法律,否则就会混淆法律与道德,结果是法将不法,德将不德。法律的实施,本身就是一个惩恶扬善的过程,不但有助于人们法律意识的形成,还有助于人们道德的培养。因为法律作为一种国家评价,对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法律所包含的评价标准与大多数公民最基本的道德信念是一致或接近的,故法的实施对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普及起了重大作用。 2、道德是法律的评价标准和推动力量,是法律的有益补充。第一,法律应包含最低限度的道德。没有道德基础的法律,是一种恶法,是无法获得人们的尊重和自觉遵守的。第二,道德对法的实施有保障作用。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足以自行。执法者的职业道德的提高,守法者的法律意识、道德观念的加强,都对法的实施起着积极的作用。第三,道德对法有补充作用。有些不宜由法律调整的,或本应由法律调整但因立法的滞后而尚无法可依的,道德调整就起了补充作用。 3、道德和法律在某些情况下会相互转化。一些道德,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凸现出来,被认为对社会是非常重要的并有被经常违反的危险,立法者就有可能将之纳入法律的范畴。反之,某些过去曾被视为不道德的因而需用法律加以禁止的行为,则有可能退出法律领域而转为道德调整。 法律与道德又相互交叉与渗透,其两个重要表现为:一是法律意识与道德观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精选9篇)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精选9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论文吧,论文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小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篇1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我们青少年现在都会对电视感兴趣,而在电视上就有一个节目就是说法律,并且也为我们播放了一幕幕残忍、血腥的场面,其中有一个故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 一个小女孩,父母离异后和父亲、继母生活在一起,继母对她很不好,经常虐待她,最终打残了女孩的胳膊,继母因此而被判刑这个法律事件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这是一件小事,但女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继母不懂法,因此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产生,通过这件事,就更加明确了我们中学生应该学法、守法,更加要传法的义务,让我们周围的人懂得一些法律知识,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生。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有坚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信念,树立远大理想,确立人生的奋斗目标,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勤学苦练,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党的方针路线指引自己;用优秀思想文化影响自己,激励自己;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力提高知法、用法,守法和护法的水平,让法律一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国家也为保护我们青少年而制定了多条法律,如《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是为维护我们青少年的权利和利益而制定的,但是有的同学却偏不遵守法律的规定,漠视法律,胡作非为。如在校抄作业、打架斗殴、考试作弊……这不仅是违犯了法律,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的不公平,这样做会导致某些同学成绩下降,法律意识淡薄,将来走上社会也是社会的一个污

道德和法律论文

道德和法律论文 道德和法律的关系一直是法学家们经久不衰的话题,在每个历史阶段都有着举足轻重的现实意义。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道德和法律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道德和法律论文篇1 论法律和道德的关系 摘要:法律和道德是支配社会发展的两股力量,二者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法律和道德交相辉映,在经济政治的基础上左右着历史的走向。现实中法律和道德的冲突激烈,这促使我们以古看今,从古代法律道德关系的处理中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法律道德法治 人类法律发展史告诉我们,从法律的产生到法治的实现是一个道德法律化和法律道德化交互演进的过程。道德法律化强调人类的道德理念铸化为法律,即善法之形成过程;法律道德化强调法律内化为人们的品质、道德。然而,不管法律这张天网如何恢恢,总有漏网之鱼;不管法律调整的范围多么广阔,总有鞭长莫及之处。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凡是法律不及之处,皆是道德用武之地,法律不可能完全取代道德。显然,中国古代礼法结合、德主刑辅的思想为我们今天采用德法并治之治国模式提供了一种可行性的历史考证。 一、道德与法律关系的法理探析 (一)法律和道德的概念及其特征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一定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和利益的行为规则体系,它是通过规定人们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确认、维护和发展有利于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社会关系和会秩序。道德是人们关于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荣誉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等观念、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它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的信念力量来保证其完成。道德主要是从个人和社会整体的利益关系上来反映和调整社会的经济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

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思修论文

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思修论文 法律与道德是重要的行为规范,二者都属于社会的上层建筑。法律和道德的关系一直是法律理论的焦点问题。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思修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道德与法律相关的思修论文篇一 《论法律与道德》 摘要:法律和道德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今中外的哲人和智者都试图给出答案。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间是不可能划上一条泾渭分明的楚汉河界的,它们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发挥着不能彼此相互替代的重要作用。唯有“法律”与“道德”携手,才能真正地达到法治的目的。法德相融,相互渗透与协调,法律适当道德化,道德适时法律化,“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才能营造出一个和谐社会。 关键词:法律;道德;道德法律化;限度;法律道德化 法律和道德是维护社会正常秩序的两大调控手段。自从人类进入文明社会以来,法律和道德就始终相伴、形影不离,犹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它们凭借着自身的独有优势规范着人们的言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人们习惯借用西方的一句谚语“凯撒的归凯撒,上帝的归上帝”来定位道德与法律的关系,认为法律和道德调整着各自的领域。我不反对这种观点,但在法律调整而道德不调整的领域以及道德调整而法律不调整的领域外,还存在一个法律和道德交叉调整的领域。正如博登海默说:“道德和法律代表着不同的规范性的命令,其控制范围部分上是重叠的,道德中有些领域是位于法律管辖范围之外的,而法律中也有些部门几乎是不受道德判断影响的。但是存在着一个具有实质性的法律规范制度,其目的是保证和加强对道德秩序的遵守,而这些道德规范仍是一个社会的健全所必不可少的。”[1]法律是在原始社会的末期随着氏族社会的解体以及私有制和阶级的出现而产生的,换言之,法律与国家的产生同步,而在法律出现之前道德就已经存在了,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范文 第1章引言 在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今天,法律和道德对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它们是考察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准。在社会治理中,根本上来说法律与道德要相辅相成,相互适应。但是由于现实社会的复杂性,在实践中,法律和道德的结合往往不能达到人们期望的状态,正确认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关系问题,对于在社会中更好的发挥二者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了。因此,本文力图通过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分析研究,针对我国社会现状以及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对法与道德关系的完善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促进我国法与道德关系协调发展尽一点绵薄之力,以达到双方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 第2章法律与道德的概述 2.1法律的概念和特征 2.1.1法律的概念 法律是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它起到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作用,正义是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来保证其实施。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减少社会

矛盾。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经济基础决定法律,法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从而为其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手段[1]。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现象,它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产生、发展而出现,法律将随着阶级斗争之间的消灭而自行消亡。 2.1.2法律的特征 (1)具有规范性和普遍性。 法律的规范性是指法律规范是一种一般的、抽象的行为规则,不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而是为人们规定一种行为模式或行为准则,在相同的情况下可以反复适用。法律的普遍性是指法律规范在国家权力所及的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对全体社会成员有效,每个人都必须遵守。 (2)具有严格的结构和层次。 每个法律规范在逻辑上都由假定模式、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部分组成;不同法律规范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法律制度和不同法律部门构成紧密联系的一个整体。法律有法定的创制方法和表现形式,不同等级的规范文件之间有严格的效力和从属关系。 2.2道德的概念和特征 2.2.1道德的概念

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相关论文

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相关论文 所谓“情、理、法”三者,以法为先。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最为优先的原则,只有在法律无法调整的领域,才考虑以社会善良风俗为原则。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相关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相关论文篇一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摘要: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过程中,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将会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法律是由国家颁布的行为规则,在法律规范中包含着国家对人们应该做什么、允许做什么和禁止做什么的要求。道德则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关系最终决定、按照善恶标准来评价并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维持的规范、原则和意识的总称,它评价人们行为和思想的标准是善与恶,包括公正与偏私、光荣与耻辱、正义与非正义等,它是依靠社会舆论、社会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持的。法律与道德作为人类社会的主要行为规范,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统一性表现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影响。 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性 中图分类号:DF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11-0210-02 一、法律与道德的含义、属性及特征 (一)道德的含义 道德是社会调整体系中的一种调整形式,它是人们关于善与恶、美与丑、正义与非正义、光荣与耻辱、公正与偏私的感觉、观点、规范和原则的总和。它以人们的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的方式为特点调整人们的内心意愿和行为。 (二)道德的属性 道德作为由一定经济基础决定的上层建筑中的意识形式和社会调整形式,具有以下属性:

1.物质制约性和历史性。物质制约性指道德的根本内容和性质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最主要的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的。 2.阶级性。在阶级社会中,道德具有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道德。 3.民族性。道德具有民族性,指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道德,或者说道德具有民族的特点。 4.人类共同性。道德的人类共同性不是指人类有亘古不变的道德,而是指人类社会共同的道德内容。 二、法律的含义及特征 (一)法律的含义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式》中指出,在一定的物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个人除了必须以国家的形式组织自己的力量外,他们还必须给予他们自己的由这些特定关系所决定的意志以国家意志即法律的一般表现形式。”“由他们的共同利益所决定的这种意志的表现,就是法律。”[1]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法的概念的阐释,吸收国外法学研究的成果,将法定义为:法是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以权利和义务为内容,以确认、保护和发展统治阶级所期望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发展目标为目的的行为规范体系。 (二)法的特征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法的定义,可将法的特征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法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法对人们如何行为提出了明确的指示;法的内容具有一般性和概括性;法是反复适用的。人的行为是法的调整对象。第二,法是出自国家的社会规范。社会规范的种类繁多,除了法之外,还有道德规范、社会礼仪等。法区别于其他社会规范的首要之处在于,法是由国家创立的社会规范。第三,法是规定权利和义务的社会规范。法是通过规定人们的权利和义务,以权利和义务为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动机,指引人们的行为,调整社会关系的。 三、中西方关于法律与道德关系的思想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思修论文》的内容,具体内容: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法治经济制度的完善,依法治企工作的推进,以及国际化竞争加剧,企业成本与法律风险提高,企业迫切要求更高、更专业化的法律与管理人才为之服务。以下是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法治经济制度的完善,依法治企工作的推进,以及国际化竞争加剧,企业成本与法律风险提高,企业迫切要求更高、更专业化的法律与管理人才为之服务。以下是今天我要与大家分享的是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1 《浅谈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摘要:法律与道德的关系问题,在古今中外的社会、道德、政治和法律思想中,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热门话题。有的人认为法律即道德,违反道德的法律是"恶法",不具备法的属性;有的人认为法律是法律,道德是道德,两者有严格的界限;另外的一些人则认为法律与道德有联系,但没有必然的联系。事实上,法律与道德有着密切的必然联系,两者在维护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互渗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在新时期出现新的内容,两者的融合更加紧密,研究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对于现阶段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德治与法治的统一,维护社会的稳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法律道德统一法治 一、法律与道德的辩证统一关系 法律和道德都是人类社会特定经济关系的产物,法律属于社会制度范畴;道德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两者都是调控社会关系和人们行为的重要机制。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强制实施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传统习惯和思想教育调整行为的规范。两者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两者并立互补,协调发展,才能使社会、国家得以有效的维系和保障。 (一)法律与道德的内涵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一般来说,法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法律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会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广义的法律则是指一切有权制定规范性法律文件的国家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这里说的一切国家机关包括了各自、自治区、直辖市的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法律有四个特征。一是法律是概括的、普遍的、严谨的社会规范。二是法律必须国家制定和认为的。三是法律规定的权利与义务是国家认可和保障的。四是法律由国家强制力来保障实施的。 道德是人和人关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规范。道德一般有四个特性。第一是规范性。它是一种行为规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标准。第二是渗透性。道德规范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第三是稳定性。道德规范的稳定性比法律还要强。一种道德观念形成的道德规范上百年、上千年不会变的。最后它与法律的最大区别主要是自律叫自律性。道德按它调节的社会关系领域来分类,一般可分为三类: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婚姻与家庭道德。道德的本质是社会成员之间、人与人之间关系最深刻的反映。它是人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法和道德都是相互依存着,交替出现着的,如以法治国或者以德治国的文明历史。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论文篇一 《论法与道德的关系》 【摘要】在众多社会群体的几千年的文明中,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法和道德都是相互依存着,交替出现着的,如以法治国或者以德治国的文明历史。纵观历史,无非是过激的法治或者德治,但是两者中的任何一者从未消失,反而总是在另一者的极端终结时,以更重要的方式出现。而在高文明的现代,很多社会群体都实现了法治的根本原则,同时紧抓道德的建设,使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补充,使得社会群体的政治环境与经济环境和谐融洽。而本文着重通过对两者的共同点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点进行比对,使得二者关系更加明朗,使法与道德两者更好的促进社会群体的融洽发展。 【关键词】法律;道德;法治;德治 一、法与道德本质的共同点以及区别 分析了解法与道德的关系,首先要深入剖析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包括相同点以及区别,从而才能更明了两者衍化出的各种社会形态,最终对其掌握,充分的为社会群体的和谐发展和目标实现作出正确导向和决策指导。 (一)法与道德的本质共同点 1.两者都是一个具体的完整的系统的概念,道德起源于最原始社会各个部落的群体生活习惯,没有明确的准则,一切出发点均为习惯。同时,也依靠大多数成员的习惯进行着调整。由于其存在着相当的自我控制与自我改变的属性,所以存在着更多的无方向性。当其发展到一定程度,成员关系的层次和相互关系逐渐复杂,各自成员的观点也复杂多样,为了更好实现大多数人的意愿,道德则顺势而生。但是,当社会规模与复杂关系发展到更大的阶段,为了继续维护社会群体成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主题的论文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为主题的论文 法律与道德为主题的论文篇一:《法律与道德的分离》 摘要:本文通过对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再解读,重新认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得出了西方法律在演化的历程中实际上是存在一个去道德化的过程,亦即法律逐渐脱离于对道德的依附独立发展的过程。这种认识对我国当下的法制建设有着重要的警示意义。 关键字:法律文化;理性;分离;法治 在前市民社会法律和道德都是一元的。也就是说在前市民社会法律的被评价标准是一元的。法律代表的是某一利益群体的利益,维护的是单一的道德价值。随着商品经济的兴起与发展,法律逐步去掉了对道德、伦理的要求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回到当前我国的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事业上,正是要使当下的法治建设如何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去掉法律中传统的与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道德戒律使得法律获得独立的地位。 一、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法律与道德 大体上可以说,在西方城邦文明以前的社会中法律和道德都是一元的。也就是说在前市民社会法律的被评价标准是一元的。即用一元的道德伦理观念去评价法律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在那时,以形而上学或神学为基础的一元论的世界观使得法律与道德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引起广泛的争论。在处理法律与道德之关系时,无论是神学自然法还是理性自然法,都将法律与道德严格整合到了一个价值体系之中。在处理法律与道德之关系时,无论是神学自然法还是理性自然法,都将法律与道德严格整合到了一个价值体系之中。法律与道德之地位是不平等的,道德的位阶高于法律,法律的合法性也必须求诸于道德。我们甚至可以看到在早期城邦时代家庭伦理作为一种连接人与人的最基本的纽带具有的强大的力量,在许多世纪内,城邦需尊重各家庭、各胞族及部落的宗教信仰,它无权过问这些小团体的内部事务。它不能插手家庭里的事务,不能审判家事,对妻子、儿子及保护人的审判权利与职责属于父亲。也时有这样的事发生,若要在某一个地方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和组织,立法家们一定不忘将民众分为部落与胞族,就好像社会组织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形式了。在这些团体内,他开始封英雄、设祭礼、立传统。欲创立正式社会的人,常常都基于此。家庭的组织秩序确定了法律的实质内容,在继承、所有权等方面深受父权的影响。因此很难想象在人类文明的早些日子里法律能超越道德因素。无论从法律的制定还是所制定的法律被遵守,都无不体现出一种超越世俗的因素。古希腊人依据自然正义的学说将法律建基于理论性的道德基础之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