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信息系统第一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第一二章

第一章

1、信息:定义: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特征: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的反映

2、数据:定义:数据(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3、信息的性质: 1. 事实性;2. 时效性; 3. 不完全性; 4. 等级性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战略级、战术级和作业5. 变换性可以由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载体来载荷。这一特性在多媒体时代尤为重要 6. 价值性信息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4、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2、把它看作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社会实践,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3、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5、安东尼金字塔模型定义:不仅考察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基本结构,而且把企业放在整个经营环境中考察,把企业内外部环境结合起来,系统地描述出了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反映了包含整个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全景。

6、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它是面向工厂企业,主要进行管理信息的加工处理,这时一类最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应具备对工厂生产监控、预测和决策支持的功能。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阔的应用舞台。

7、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

8、物料需求计划定义:即根据产品的需求情况和产品结构,确定原材料的需求数量及订货时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库存。

9、物料:为产品销售出厂而需要列入计划的原材料,需加工的半成品辅助材料。

10、制造资源计划:在MRP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采购等业务环节结合成一个一体化系统。它是将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采购、技术管理等子系统综合起来的一体化系统,它使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提供数据。

11、制造资源计划按需求的来源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

定义:独立需求是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

相关需求是指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

12、主生产计划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

计划。最终产品是指对于企业来说最终完成、要出厂的完成品,它要具体到产品的品种、型号。具体时间段,通常是以周为单位,在有些情况下,也可以是日、旬、月。

主生产计划详细规定生产什么、什么时段应该产出,它是独立需求计划。

主生产计划根据客户合同和市场预测,把经营计划或生产大纲中的产品系列具体化,使之成为展开物料需求计划的主要依据,起到了从综合计划向具体计划过渡的承上启下作用。

13、MRP系统要正确计算出物料需求的时间和数量,特别是相关需求物料的数量和时间,首先要使系统能够知道企业所制造的产品结构和所有要使用到的物料。(PD)

14、物料清单定义:为了便于计算机识别,必须把产品结构图转换成规范的数据格式,这种用规范的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就是物料清单。它必须说明组件(部件)中各种物料需求的数量和相互之间的组成结构关系。

15、MRP的原理:1、基于时间坐标产品结构 2、基于制造业通用公式的需求计划 3、反映生产管理的客观规律

MRP的特点:1、需求优先级计划2、分时段计划 3、可快速修订的计划

16、MRP II逻辑流程图实现:1、企业整体效益2、资金流与物流的信息集成

17:MRPII系统的工作原理:核心在于各级计划系统,1、企业的经营计划是计划的最高层次,是企业总目标的具体体现。在这一计划中,企业的最高决策层根据市场调查和需求分析、国家政策、企业资源能力和历史状况、竞争对手情况等有关信息,制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它的制定要考虑现有资源及未来可获得的资源,具有较大的预测成分。经营计划是以下各层计划的基础。2、主生产计划:以生产计划大纲为依据,把最终产品的数量和交货期分布于每一时间段上,并在生产计划与可用能力之间做出平衡。

MRPII与MRP相比较:之前是一种被动,没有结合高层管理;MRPII结合长期发展、收益等,根据经营目标来实施MRPII.

17、三类发展的发展规律:MRP建立在两个假设的基础上,一是生产计划是可行的,二是假设物料采购计划是可行的;但在实际生产中,能力资源和物料资源是有限的,因而往往会出现生产计划无法完成的情况。为了保证生产计划符合实际,必须把计划与资源统一起来,以保证计划的可行性。后来研究者在MRP 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计划,是系统具有生产计划与能力的平衡过程,形成了闭环MRP,进而又在闭环MRP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营计划、销售、成本核算、技术管理等内容,构成了完整的企业管理系统制造资源计划,全方位得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统一的国际市场逐渐形成,面对国际化的市场环境,供应链管理称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部分,MRPII系统已无法满足企业对资源全面管理的要求,因此逐渐发展称为了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在MRPII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全面得集成企业所有资源信息,为企业提供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和系统化的管理平台。(是发展和包罗)三类发展的特点:1、从局部到整体;2、从内部到外部;3、多级层化趋势;

第二章

1、数据库系统的构成:

1)计算机系统:硬软件、网络系统。

2)数据库:物理数据库(实际数据)、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为数据库的建立、使用、维护而配置的软件。

包括数据描述语言(用于描述数据库的结构)、数据操纵语言(提供对数据查询、更新等操作)、数据库管理例行程序。

4)人员:数据库管理员:为保证数据库的完整性等。

系统程序员:设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人员。

用户:应用程序员、专门用户、参数用户。

5)数据;既包括存放实际数据的物理数据库,也包括存放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数据库;

2、数据库设计的主要内容: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常常首先将现实世界的客观对象抽象为某一种不依赖于计算机系统和某一个DBMS的信息结构即概念模型(E-R模型),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换为计算机上某一DBMS支持的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

3、数据库设计步骤: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设计,物理设计,实施与运行

4、建立概念模型常涉及的概念:

1)实体(Entity):现实世界中存在的对象。

2)属性:实体具有的某种特性。

3)联系:一是实体内部的联系;二指实体之间的联系。

5、设计概念结构的四类方法:自顶向上、自底向上、逐步扩张、混合策略

6、数据模型的定义:它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联系的数据化描述。在数据库系统中,对现实世界中数据的抽象、描述以及处理等都是通过数据模型来实现的。数据模型在数据库系统设计中是用来提供信息表示和操作手段的形式构架,是数据库系统实现的基础。

7、关系模型中的主码:表中的某个属性组,它的值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具有唯一性、不重复性。

8、关系模型的特点:

1 )概念单一。对于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均以关系表示。

2 )必须规范化。

3 )提高了数据的独立性。

9、关系规范化的目标:1)使数据的冗余度达到最小;2)去除数据的不一致性;3、)提高数据的共享性;

10、范式的定义:关系必须是规范化的关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

第一范式(1NF) 基本条件:元组中的每一个分量都必须是不可分割的数据项。定义:在同一表中没有重复项存在;

第二范式(2NF) 定义:关系不仅满足第一范式,而且所有非主属性完全依赖于其主码。解决问题:避免了数据冗余和更新异常;

第三范式定义:不仅满足第二范式,而且它的任何一个非主属性都不传递依赖于任何主关键字。解决问题:消除了插入、删除异常及数据冗余、修改复杂等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第一章当今全球商业中的信息系统 1.互补性资产是指确保基本投资获得价值的资产。如要实现汽车价值,就需要大量互补性资产投资,注入高速公路、马路、加油站、维修设施,以及制定标准和管理司机的一套法律规范体系等。 2.商业模式描述的是企业如何通过生产、运输和销售产品或服务创造财富。 3.业务流程是指组织按照时间顺序开发的逻辑上相关的一系列任务和行动,以产生特定的业务结果以及组织与协调业务活动的特定方式。 4.信息系统如何转变业务,与全球化的关系是什么? 答:电子邮件、网络会议、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已成成为开展商务活动的基本工具。信息系统是快节奏供应链的基础。互联网让许多企业实现了在线采购、销售、广告和收集客户反馈。通过核心业务流程的数字化,组织均正在逐渐演化成数字化公司,努力试图变得更有竞争力和富有效率。互联网让我们可以大大降低生产、采购成本,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销售产品,从而刺激了全球化发展。信息系统发展的新趋势包括:新兴的移动数字平台、在线的软件即服务(SaaS)和云计算等。 5.什么是互补性资产?为什么互补性资产在确保信息系统提供给组织真正的价值上是必不可少的? 答:为了从信息系统中获得有意义的价值,组织在投资技术的同时必须辅以对组织和管理方面的互补性资产投资。这些互补性资产包括新的业务模式和业务流程、组织文化和管理行为、合适的技术标准、规则和法律等。当企业投资新的信息技术时,企业除非进行适当的管理和组织变革以支持该技术,否则不太可能获得高回报。 6.管理信息系统是什么?为什么做服务?是哪两个学科交叉结合的?依赖于什么学科发展? 答:信息系统:从技术的角度看,信息系统从组织内外部手机、储存和分发信息,以支持组织的各项职能和决策、沟通、协调、控制、分析和可视化。信息系统通过三个基本活动——输入、处理和输出,将原始数据转化为有用的信息。从业务角度看,信息系统是为公司创造价值的重要手段,是一系列获取、处理和分发信息的增值活动的一部分,管理者可利用这些信息改善决策制定,提升组织绩效,最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应对公司面临的问题或挑战的解决方案,包含管理、组织和技术三个维度要素。(信息系统的管理要素涉及领导力、战略和管理行为等方面的内容,信息系统的技术要素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数据管理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包括互联网),信息系统的组织要素涉及如组织层次、职能分工、业务流程、文化和政治利益团体等内容) MIS是对企业和管理中信息系统的研究。MIS在解决信息系统开发有关的问题之外,还要处理公司内管理者和员工使用信息系统,以及信息系统应用的影响问题。MIS这一术语也可指为中层管理服务的一类特定的信息系统。MIS 为中层管理人员提供关于组织当前运行情况的报告,中层管理人员使用这些信息来监督和控制业务,并预测未来的绩效等。MIS通常回答的是常规性问题,这些问题通常都是预先设定,并有一套预先确定的程序来解答的。 管理信息系统是管理学和计算机科学交叉结合的。由于信息系统研究涉及技术和行为学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1.什么是信息?信息具有哪些性质和维度? 信息: 信息是对客观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是有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意义,对决策或行为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信息有三方面的特征:首先,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它是“经过加工的”,因而凝聚着人类的劳动;其次,信息是可记录的、可通信的;最后,信息可以形成知识,因而有着“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可以被看做一种产品,一种人类生产活动的结晶。维度:(1)时间维度:及时性、新颖性(2)内容维度:准确性、完整性、相关性(3)形式维度:详尽性、呈现性。信息的其他性质:分享性、等级性。 2.什么是系统?系统具有哪些特性和要素?如何对系统进行分类? 系统(System):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的而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就其本质而言是一定环境中一类为达到某种目的而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事物有机集合体。 特性:集合性、目的性、相关性、环境适应性。要素:输入要素、处理要素、输出要素、控制要素。分类:(1)从系统的物质构成:无机系统、生物系统和社会系统;(2)从形成方式:自然系统、人造系统与复合系统;(3)根据系统与环境联系的方式及密切程度:封闭系统、开放系统、相对封闭系统;(4)从系统的状态与时间的关系: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5)根据系统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自适应系统与非自适应系统;(6)按照具体研究或者服务的对象区分:对象系统;(7)有无控制要素:有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8)按抽象程度:实在系统、概念系统、逻辑系统; 3.什么是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具有哪些主要的应用类型?在战略决策、管理控制、知识工作、业务操作四个层次上,分别有哪几种信息系统可以提供支持? 信息系统是人们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的,用以对组织中的各项活动提供支持或进行控制的系统。 组织层次:战略层,系统类型:战略支持系统,典型功能:长期销售趋势预测;长期预算计划;长期人力资源计划; 组织层次:管理层,系统类型:决策支持系统,典型功能:成本分析;定价分析;投资分析; 组织层次:管理层,系统类型:管理信息系统,典型功能:销售管理;库存控制; 组织层次:知识层,系统类型:办公自动化系统,典型功能:文字处理;电子邮件;电子日历; 组织层次:知识层,系统类型:知识工作系统,典型功能:计算机辅助设计;虚拟现实; 组织层次:操作层,系统类型:事务处理系统,典型功能:物流管理;现金管理;设备管理;订单登记和管理;工资发放; 4.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未来的信息系统发展具有哪些主要的趋势? (1)20世纪50年代-70年代初:从单机结构到主从结构;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据处理和存储;独立的信息系统理论开始形成(2)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初:数据库技术发展,分布式系统技术出现;从企业全局出发,通过数据的共享,发挥系统的综合能力,帮助管理者分析、计划、预测、控制企业信息;采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信息系统(3)20世纪80年代初-90年代中:个人计算机、关系数据库、网络技术;出现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战略支持系统(4)20世纪90年代中至今:集中体现在图形界面技巧、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集成化、智能化 第二章:1.什么是组织战略?什么是信息系统战略?为什么说信息和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组织的战略性资源?信息系统对于组织的战略意义何在? 组织战略指的是组织的长期目标,组织通过经营活动和资源分配来实现这样的目标。信息系统战略指的是组织在信息系统应用与管理方面的长期目标。为达到这样的目标,组织同样需要完成一系列的任务并分配资源,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组织的战略环境,从而给组织战略的制定与管理带来新的挑战。同时,信息技术与信息系统自身在组织中已经占据了重要的战略性地位,对信息技术、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的有效开发、应用与管理已成为组织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战略意义:首先,信息技术改变了竞争环境,使得企业的经营手段更加快速而灵活,资源调度的手段也更加多元化。其次,信息技术仍处在快速的发展之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在组织中的渗透与融合也使得组织的战略立足点发生着持续而潜移默化的变化。此外,信息作为人类社会的三大资源之一,其本身在组织中具有重要的战略性地位。 2.根据波特的竞争力模型,组织可以采用哪几种基本的竞争战略?信息系统对这些基本竞争战略有合影响?(1)低成本战略办公自动化系统和在线服务系统可以大幅削减在纸张、通信、会务等方面的行政支出,从而实现低成本战略,例: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和咨询企业等;库存管理系统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浪费并允许企业在更小的库存量下正常运转,从而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例:沃尔玛(2)产品差异化战略例:花旗银行、招商银行;计算机辅助系统设计和制造系统给企业提供了按照不同客户的需求设计高质量产品的能力,例:戴尔(3)集中性差异化信息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准确地分析顾客的口味、偏好、购买周期、支付手段等消费模式(4)与顾客和供应商建立紧密联系例:耐克 3.传统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哪些形式?信息系统的应用对传统组织结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出现了哪些新型的组织结构? (1)简单结构:也称作创业型结构,在小型企业中比较常见。(2)官僚层级结构:核心特征是标准化,以职能部门划分工作任务,实行集权式决策。(3)事业部结构:官僚层级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采用产品部门化形式,战略决策和日常运营决策两项职能分离。(4)矩阵式结构:在研发、服务性组织中比较常见,两种部门化形式的融合,最明显的特点是突破了控制统一性的限制。影响:一方面,传统组织结构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可以进行一些良性的调整;另一方面,信息技术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协调手段,比如通过模拟生产运作来安排生产计划,从而使得一些新型的组织结构成为可能。对(1)而言,信息技术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消除信息淤积现象,避免由于组织的扩大所带来的决策延滞问题。对(2)信息技术扩大了控制跨度。对(3)信息技术有助于消除总部与事业部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的总部可以更为及时、全面地获取事业部的运营信息,并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使战略决策更具合理性。事业部之间的横向沟通与联系也可以得到加强,从而有可能提高事业部的协同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消除机构重叠的问题。对(4)电子化的沟通和控制手段有助于克服由于双重监督而带来的混乱情况,更大限度的发挥职能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两种形式的互补优势。新型组织结构:团队组织、虚拟组织、无边界组织 4.组织结构以及其他特点会对信息系统的建设与应用产生哪些主要的影响? (1)信息系统的功能体系和技术特点都应当适应于组织的经营领域、战略定位和目标。(2)信息系统中的工作流程应当能够对组织中业务流程的优化与改革提供支持和促进作用。(3)信息系统应当能够适应组织中的文化氛围以及其他内外部条件。(4)信息系统应当能够适应变化的要求和环境。 第四章:1.数据的组织方式经历了哪些主要的发展阶段?传统的文件系统组织方式存在着哪些局限性?为什么说数据库有助于克服这些局限性? 传统上,业务数据按照域、记录和文件的层次组织起来。数据域是数据的最小单位,例如职工编号。记录是相关的数据域的集合,如职工记录。文件是相关记录的集合,如职工文件。文件可以是电子表格、文档、数据集合或事实的集合,这些文件呢分组可以形成文件夹。文件夹是相关文件的集合,概念上与树的分枝相似。 文件系统实现了记录内的结构性,但整体无结构。程序和数据之间由文件系统提供存取方法进行转换。 参考.资料

管理信息系统第一二章

第一章 1、信息:定义:信息是关于客观事实的可通讯的知识 特征:信息是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特征的反映 2、数据:定义:数据(又称资料)是对客观事物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数据经过处理仍然是数据。 只有经过解释,数据才有意义,才成为信息。 3、信息的性质: 1. 事实性;2. 时效性; 3. 不完全性; 4. 等级性通常把管理信息分为战略级、战术级和作业5. 变换性可以由不同的方法和不同的载体来载荷。这一特性在多媒体时代尤为重要 6. 价值性信息是劳动创造的,是一种资源,因而是有价值的 4、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1、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2、把它看作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学理论转向社会实践,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3、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5、安东尼金字塔模型定义:不仅考察了企业内部的业务流程和信息系统基本结构,而且把企业放在整个经营环境中考察,把企业内外部环境结合起来,系统地描述出了企业内外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的传递和接收过程,反映了包含整个供应链信息管理的全景。 6、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它是面向工厂企业,主要进行管理信息的加工处理,这时一类最复杂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般应具备对工厂生产监控、预测和决策支持的功能。企业复杂的管理活动给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典型的应用环境和广阔的应用舞台。 7、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三个计划:物料需求计划、制造资源计划、企业资源计划 8、物料需求计划定义:即根据产品的需求情况和产品结构,确定原材料的需求数量及订货时间,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库存。 9、物料:为产品销售出厂而需要列入计划的原材料,需加工的半成品辅助材料。 10、制造资源计划:在MRP的基础上,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采购等业务环节结合成一个一体化系统。它是将企业的生产、财务、销售、采购、技术管理等子系统综合起来的一体化系统,它使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提供数据。 11、制造资源计划按需求的来源不同,企业内部的物料可分为独立需求和相关需求两种类型: 定义:独立需求是指需求量和需求时间由企业外部的需求来决定; 相关需求是指根据物料之间的结构组成关系由独立需求的物料所产生的需求 12、主生产计划是确定每一具体的最终产品在每一具体时间段内生产数量的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知识点

《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知识点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1、信息概念有两个层次: 本体论层次: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改变方式 认识论层次:主体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的状态及其改变的方式。 分类: 语法信息:信息的外在形式,由主体感知。 语义信息:信息的逻辑涵义,由主体理解。 语用信息:信息的效用,由主体根据目的来判断 2、信息支持决策的观点: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受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对决策者增加知识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 3、信息资源观点:1)谁先得到信息和利用信息,谁就具有主动权,谁的信息丰富和准确,谁就能统筹全局,后来者的信息作用将大打折扣,难以获得主动权和主导权,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2)我们面临着物资和能源逐渐匮乏的重大社会发展问题,信息的资源转化性质让我们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增添了一条宝贵的途径。 因此:信息资源就是一类战略性资源。 4、数据、信息和知识的三层次结构关系: 达文波特和普勒塞克认为:1)数据是有关事件的离散的客观事实;2)对数据加以背景、分类、计算、更正和精简等处理后,数据就转变为信息;3)知识是相关信息以及经验、价值观和洞察力等的动态组合,是对信息的理解。 5、信息特性主要包括:普遍性、客观性(事实性)、无限性、层次性(等级性)、相对性、依附性、动态性(时效性)、知识性、异步性、易传性(转移性)、共享性、转化性、可伪

性、不完全性等 6、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信息划分方法: 按管理层次分: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按业务领域分:营销、物流、生产、财务、人事 按信息来源分:企业内部信息、企业外部信息 7、战略信息:组织生存与发展决策相关的信息,制定战略需要大量外部信息与内部信息。控制信息:管理控制信息,主要是内部信息。便于掌握资源利用情况并更有效地分配资源。作业信息:与组织日常活动相关,是内部信息,保证切实完成作业。 8、信息度量概念的启示: (1)越接近信息源的信息的量越大,为此不仅要收集很多数据,更重要的是收集和选用与问题最直接的信息源的信息。例如,产品研发和营销策划等管理上越来越重视来于客户的信息。 (2)信息量越大,能消除越多的不确定性。例如,广告是向潜在的客户传递有关产品和服务的信息,要在极有限的时间内达到尽可能好的效果,广告信息的设计和选择极为关键。 9、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能够延长或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技术。 10、信息化(Informatization):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应用先进信息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从而大大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以及大大改善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质量的过程。 11信息化六个要素:1)开发利用信息资源2)建设国家信息网络3)推进信息技术应用4)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课后题答案1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课后题答案1 管理信息系统第二章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2.1你认为应怎样定义管理信息系统? 答:P25 2.2从层次上划分,MIS可分为哪几类?从系统功能和服务对象划分又如何呢? 答:从层次上可将信息系统分为业务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从系统的功能和服务对象,可分为国家经济信息系统、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事务型管理信息系统、行政机关办公型管理信息系统和专业型管理信息系统等。 2.3简述应用环境对MIS开发的影响。 答: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应用以及效率的发挥,其前提是与该系统所处的环境保持动态协调性。即环境提出的需求制约管理信息系统目标环境因素的差异,需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及应用方式上有相应的差异。一般来说,管理信息系统所处的环境中,下列因素可以对该管理信息系统产生影响:1.生产过程的特征差异2.组织规模的差异3.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差异4.组织的系统性差异5.应用者因素的差异 2.4MIS开发中,如何协调人与系统的关系? 答:管理决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活动,既有结构化的也有非结构化的。由于决策问题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式也不一样。因此,在信息处理中,要充分考虑人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的特点,努力保持人和机器的和谐,这样才能设计出真正优秀的信息系统。人机和谐主要应从以下方面着手:1人性化界面。信息系统作为一个人机交互系统,界面的人性化设计应当使系统的使用者在应用信息系统时,感到得心应手,有助于准确解决管理中的各种问题。2人与机器的合理分工。在系统中,对人与计算机进行合理分工,消除对计算机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以为计算机可以代替人的一切劳动,从而在繁琐的日常业务处理中更好地应用计算机。3终端用户的计算能力。用户

管理信息系统期末复习提纲

第一章 管理信息系统 一、信息的定义,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信息的定义、数据的定义: 数据:是以文字、数字、图像、声音等方式对客观实体的属性的反映,是发生事件的记录。 简而言之:数据是表示客观实体属性的数值。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1.信息是客观世界事物特征的反映 2.信息是可通信 的 3.信息经过加工后可以形成知识 知识:对信息的进一步加工,是对事物的规律和原理的认识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图们: 数据至信息的转换图 执行级的信息对于管理级来说是数据。 信息与数据的关系 Ⅰ数据是原料,而信息是产品。 管理级 信息+决策规则 管理决策 汇总数据 执行级 信息+决策规则 业务数据

Ⅱ数据和信息可以相互转换 ●数据可转换成信息。?数据被接收者吸收,对其行为产生了影响,就成了信息。 ●一级的信息也可能是另一级的数据 二、理解信息的各属性(事实性、等级性、 不完全性、滞后性、可压缩) 信息的特征(各属性) a 客观性(事实性) 信息的最早概念:“关于客观事物的可通信的知识” 客观性是信息的第一和最基本的性质。 保持信息的真实和准确是信息系统第一要务 福特汽车公司在中国有6家合资企业,全都安装了计算机系统,要求与母厂信息共享。可这些伙伴对信息共享不感兴趣,一些重要数据常常不能按要求上网。美国人却很认真,譬如你这边没有把库存信息输入计算机,他那边就以为你是断炊了,于是火速从美国调运零部件。当在路上走了6个月的零部件(赶上夏天的长江洪水)送到江西的合资企业后,却发现这种零部件非但不缺而且还大量积压。美国人沮丧得直跺脚. 为什么真实的库存信息不能及时传到母厂,是技术原因还是管理原因? 该案例与虹越花卉CRM 案例的相同点? 信息客观性应该从两个角度考虑: 1、信息系统开发者2、信息使用者 b 滞后性(时效性) 信息加工过程 数据加工以后成为预信息或统计信息,统计信息再经过加工才成为信息。信息使用才能产生决策,有决策才有结果。 信息新度:在信息处理中,由于信息采集往往是周期性的,采集的周期和处理的 Δt1 Δt2 Δt3 Δt4 t1 < t2 < t3 < t4 < t5

管理信息系统(第七版)黄梯云 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1.第一章信息系统和管理 1.关于信息概念的内涵,以下哪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A信息是对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特征的反映 B信息是可以通信的 C信息是记录客观事物的、可鉴别的符号 D信息是经过加工以后、对客观世界产生影响的数据 2.大数据的属性特征是指() A体量大、不确定性、价值密度低、变化速率高 B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高、变化速率高 C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变化速率高 D体量大、多样性、价值密度低、变化速率低 3.组织中信息流表现为() A它是独立存在的,与其他管理活动无关 B信息流伴随物流,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C信息流伴随资金流,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D信息流伴随物流、资金流、事务流,实现组织中各项活动的管理、调节和控制 4.数据资料中含信息量的多少是由()决定的 A消除对事物认识的“不确定程度” B信息的时效性 C加工数据量的多少 D信息通信的距离 5.云计算为企业提供的便利主要表现在() A为决策提供数据来源 B对数据进行挖掘从而获得知识和洞察力 C提供了依靠外部资源进行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服务模式 D促进企业与顾客的沟通 6.大数据价值密度低,是指() A大数据的多元异构性 B大数据中有价值数据的比例小 C大数据的积累速度快 D大数据的变化速率高 7.与传统的管理信息系统相比,战略信息系统() A更注重企业的外部环境 B更注重企业内部信息的挖掘 C只处理企业的外部信息 D提供关于外部环境的信息

8.关于信息的性质,主要表现在() A事实性、时效性、完备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 B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备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 C事实性、时效性、一致性、等级性、变换性、价值性 D事实性、时效性、不完备性、等级性、不变性、价值性 9.关于企业信息系统近年来发展变化的特点是() A系统类型增多、不断从企业内部向外部发展 B自动化程度提高、系统功能更加专门化 C开发水平提高、开发成本下降 D更新换代速度加快、更加支持高层战略决策 10.信息系统在保护个人隐私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是() A相关企业承诺保护用户隐私,同时,政府要建立保护个人信息隐私的法律、法规 B让顾客认识到企业的信息收集和使用过程都是公平、公正、合理的 C用户拒绝提供任何个人隐私的相关信息 D企业向顾客承诺保护其隐私来降低顾客的隐私顾虑 11.管理信息系统是() A数据处理系统 B计算机应用系统 C对信息进行管理的人和计算机相结合的系统 D业务处理系统 12.管理职能主要包括的四大方面是() A战略、组织、领导和控制 B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C计划、协调、领导和控制 D计划、组织、领导和反馈 13.企业信息系统促使和支持企业组织结构发生变化,提高了企业的灵活应变能力和竞争力。有关对此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部门分工出现非专业化分工的趋向,企业各部门的功能互相融合 B中间层次减少,使分支机构和下层管理人员决策权利得到加强 C企业上下之间联络通路缩短,经营计划能更快捷的得到贯彻执行 D企业横向之间联系得到加强,遇到问题能快速沟通拿出对策 14.按照重要程度,管理信息可划分为() A战略信息、战术信息、作业信息 B外部信息、内部信息 C一次信息、二次信息、三次信息 D数字信息、图象信息、声音信息

第二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9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 第二节管理信息系统与环境 >> 第三节管理信息系统的分类 >> 第四节MIS与现代管理方法 >> 第五节制造资源计划(MRP II) >> 第六节企业资源计划(ERP)>> 第一节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一、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定义一:MIS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使用的系统。 定义二:信息系统是一个能向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 定义三:管理信息系统通过对整个供应链上组织内和多个组织间的信息流管理,实现业务的整体优化,提高企业运行控制和外部交易过程的效率。 内部业务流程和外部商务流程集成的平台。 二、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1、面向管理决策--根据管理的需要,及时提供所需要的信息作出 决策。 2、综合性--应用不同领域,为不同层次决策服务。 3、人机系统--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组成部 分。 4、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融进现代化管理思想。 5、多学科交叉的边缘科学--计算机科学、应用数学、管理理论、 决策理论、运筹学等。 三、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 (一)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

⏹(二)基于管理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三)管理信息系统结构的综合〉 (一)基于管理任务的系统层次结构表2.2 不同管理层次的信息特性 图2.2 管理信息系统的金字塔形结构P29 图2.3 安冬尼金字塔模型(Anthony's Pyramid) (二)基于管理职能的管理信息系统结构 各职能部门都有着自己特殊的信息需求,根据需求专门设计子系统,以支持其管理决策活动。 销售与市场子系统、生产子系统、物资供应子系统、财务和会计子系统、人事子系统、高层管理子系统、信息处理子系统 1.销售与市场子系统。 业务处理(订单的处理); 运行控制(雇佣\培训\销售量定期分析); 管理控制(与市场计划比较); 战略管理(新市场的开拓)。 使用的信息: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 顾客调查信息、收入和技术预测等。 2.生产子系统。 业务处理(下生产指令、装配单); 运行控制(进度和计划比较); 管理控制(进度报告);

管理信息系统(第四版)课后答案解析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案例分析:奇瑞公司的SAP/ERP 实施与信息化建设 一、奇瑞公司的ERP 实施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企业资源规划是企业经营和管理技术进步的代表。它融合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处理功能,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通过系统的计划和控制功能,结合企业的流程优化,有效地配置各项资源,以加快对市场的响应速度,降低成本,并且把企业信息集成的范围扩大到企业的各个部门,管理整个运转体系,提高其运转效率,为企业创造更多价值。 二、在分析该公司各信息系统应用业务领域及其作用的基础上,试讨论管理信息在分析该公司各信息系统应用业务领域及其作用的基础上, 系统具有的特点。 系统具有的特点:1、它是一个为管理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 2、是一个对组织乃至整个供需链进行全面管理的综合系统 3、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 4、是一个需要与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相结合的信息系统 5、它是多学科交叉形成的边缘学科。管理信息系统的目的在于辅助决策,而决策只能由人来做,因而管理信息系统必然是一个人机结合的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系统的使用者,又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因而,在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要根据这一特点,正确界定人和计算机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各自的长处,使系统整体性能达到最优。 三、分析和讨论该案例反映了ERP 哪些经营理念为什么 分析和讨论该案例反映了: 1、采用精益生产方式。其目的是通过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使管理体系的运行更加顺畅。 2、实现全球大市场销售战略与集成化市场营销。奇瑞信息化的目标是先进管理思想指导下,在国际化、全球大市场视野下,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向导,建立一个集成的功能强大的信息交互平台。 3、新的技术开发和工程设计管理模式。 ERP 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对系统各部门持续不断的改进,最终提供令顾客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而奇瑞公司在成功实施ERP 的同时,购置和开发一系列网站,实现PLM、ERP、SCM、CRM、门户网站等初步集成,基本实现对客户和经销商的电子化服务。 4、ERP 的内容在发展。 有些独立软件如供应链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等都是面向决策的,在电子商务环境中,为了利用ERP 提高交易效率和改进决策制定过程,就必须改变业务运作模式,实现ERP 与SCM、CRM 的功能整合。而奇瑞公司通过进一步完善和建设ERP、CRM、LMS、SCM、EPS、DSS、基础建设等信息系统并有效集成,建设奇瑞汽车电子商务综合信息平台,最终规范和理顺了公司的全部管理和业务流程。 第三章管理信息系统的技术基础 数据处理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答:数据处理先后经历了简单数据处理、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阶段。在简单数据处理阶段,数据与程序没有分离,需要手工安装数据的存放方式和处理过程,仅用于简单数据计算的场合。文件管理阶段有了专门的数据文件,数据采用统一方式组织,能够满足复杂数据处理的需要。数据库系统阶段通过数据模型和数据库系统的组织,数据及其联系被统一考虑到数据库结构中,实现了全局数据的统一,适合大型信息系统应用的要求。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请阐述信息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区别和联系 2、结合一个实例,说明管理信息系统是人机一体化的系统. 3、从管理层次分类看,不同层次的管理信息系统在目的和功能上有何不同? 4、什么是CRM?结合实例说明它有哪些应用。 5、什么是电子商务?它和管理信息系统有何联系? 6、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历经了哪些阶段?各个阶段的典型应用技术是什么? 7、决策支持系统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四、简答题 1、答:区别: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活动,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和运用等,信息管理是管理的一种;而管理信息则是指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信息的一种。联系:管理信息是信息的一种,因此管理信息时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管理重要的资源,是科学决策的基础以及实施信息管理控制的依据。 2、略 3、答:管理信息系统按照管理任务的层次由高到低进行划分可分为战略管理层、战术管理层和作业管理层。战略层的目的是支持企业的战略性的决策,系统的功能表现为全局性、方向性,或关系到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问题的分析与决策.战术层和作业层管理的主要目的则是提高工作效用和工作效率,管理信息系统为战术层提供资源配置、运作绩效等经营状态的分析评估和计划落实的控制优化等功能,为作业层提供准确便捷的数据收集处理功能。 4、答: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客户关系管理,客户关系管理包括企业识别、挑选、获取、发展和保持客户的整个商业过程。其核心是客户价值管理,它将客户价值分为既成价值、潜在价值和模型价值,通过一对一营销原则,满足不同价值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客户忠诚度和保有率,实现客户价值持续贡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盈利能力.CRM目前在银行、通信、商贸等大型服务企业中得到较为理想的应用。 5、答:电子商务就是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连网技术来改变商务活动中的信息流程,从而改变业务流程,提高企业竞争力的一切商务活动.它包括了企业内部的协调与沟通、企业之间的合作及网上交易等三方面的内容。电子商务也是一类管理信息系统,但管理信息系统不一定需要应用互联网技术,而电子商务强调应用互联网管理商务活动的信息流. 6、答:管理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经了以下几个阶段: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的事务处理系统(TPS);70年代初期开始的管理信息系统(MIS);70年代中期出现的决策支持系统(DSS);70年代后期的办公自动化系统(OAS) 7、答:DSS具备如下基本特征:1)DSS是一个人机交互式的计算机系统,它的作用是辅助人的决策而不是代替人的决策;2)DSS由数据库、模型库、知识库和友好的人机对话部分和图形部分组成;3)DSS用来帮助决策者解决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的问题。

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基础 1,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数据和信息的关系是什么? 数据是存储(或记载)于某种媒介物上的物理记号或符号,它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它符号,也可以是图像、声音或者味道。 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会对接收者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它对决策者增加知识具有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 信息的特征:信息是 1.对客观事物特征和变化的反映;2.经过加工的;3.相对价值性;4.现实或潜在价值 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载体;信息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语义解释; 数据经过处理才是信息,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信息来源于数据;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是原材料和产品的关系 信息和数据是相对的,信息与数据可以相互转化; 信息是更直接反映现实概念的,而数据则是信息的具体体现。 2,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结构的基本组成和关系如何? 从软件构成角度看,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系统软件平台上的应用软件。其软件结构由市场销售、生产管理、物资供应、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信息管理、高层管理等子系统组成,同时每个子系统都涉及事务处理、作业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计划四个层次的信息管理活动。每个职能子系统都有自己的应用程序和专用数据文件。此外,还有一些为多个子系统服务的公用数据和公用程序。 3,请叙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和层次结构。 从管理信息系统中的管理职能来看,主要涉及对企业的人、财、物、信息资源的管理和对产、供、销过程的管理。同时,这些管理职能涉及事务处理、作业控制、管理控制和战略计划四个层次,这些方面是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功能结构的基础。因此,一个完整意义上的管理信息系统应该包括四个层次的资源管理和过程管理功能。它至少包括市场销售、生产管理、物资供应、人力资源、财务会计、信息管理、高层管理等功能子系统。 4,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能够对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存储、维护和使用的,由人和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组成的人机系统,为人们的管理和决策提供服务。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 1、何为数据?何为信息?信息和数据有何区别? 所谓数据是由原始事实组成的。要表示数据通常有三个方面事情要做:数据名称、数据类型、数据长度。 当原始事实按照具有一定意义的方式组织和安排在一起时,它就成了信息。 信息是按一定的规则组织在一起的数据集合,是对数据进行处理而产生的。这种组织规则和方式具有超出数据本身以外的额外价值。 2、什么叫系统?五个基本要素?特性?有哪几类系统?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个元素(部件)有机集合而成的,能够执行特定功能的综合体。 五个基本要素:输入,处理,输出,反馈,控制. 特性: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相关性,开放性,稳定性,相似性。 按抽象程度分类:概念系统,逻辑系统,实在系统 按系统功能分类:社会,经济,军事,企业管理 按与外界关系分类:封闭式与开放式 按系统内部结构分类: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 3、什么是系统方法?什么是系统观点?说出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是一种立足整体、统筹兼顾、使整体与部分辩证地统一起来的科学方法。 所谓系统观点,就是不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把一个系统内部的各个环节、各个部分,把一个系统的内部和外部环境都看成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着的综合体,从整体上追求系统的功能最优。 系统方法解决问题的主演步骤: ①定义问题:列出一个或一组希望达到的目标 ②列出资源和约束:供选择的技术或手段以及每个系统所需的“成本”或资源 ③给出方案:一个或一组数学模型 ④评估被选方案 ⑤选择最佳方案并实施 ⑥总结解决方案的有效性 4、什么是信息系统? 信息系统是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可以输入、处理、输出数据和信息,并提供反馈、控制机制以实现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 5、什么叫管理?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管理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实践活动,是管理者在一定的条件下,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各种资源和实践环节进行规划安排、优化控制的总称. 管理信息系统是运用系统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以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处理技术为工具和手段,具有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存储和传递等功能,同时具有预测、控制、组织和决策等功能的人——机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征: ①它是一个人——机系统,在管理信息系统中,需要充分发挥人和计算机系统的长处,一些工作由计算机系统处理,一些工作要由人进行处理,使人和计算机系统和谐工作。 ②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系统,它是人和信息技术的综合体,也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综合体。

第章 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第1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1管理信息系统基础 当今,计算机网络和信息技术的应用,正不断改变着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传统商务模式,企业流程甚至商业规则都在信息环境下被重新认识和改写。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企业中的广泛应用,客观上要求具备与之适应的管理思想、理论和工具。作为20世纪80年代起逐步形成的一门学科,管理信息系统正是体现了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理论及实践意义,它也成为了当前网络经济下企业开展信息化、提高竞争力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之一。 1.1.1管理信息系统的概念 1.管理信息和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的对象是信息以及与之相关的信息活动。信息活动包括信息的收集、存储、加工、传递和运用等。因此信息管理是管理的一种。狭义的信息管理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广义的信息管理除了管理信息本身以外,还包括对信息技术、信息处理设备和信息工作的人力等因素进行合理的组织与控制等。 管理信息是指经过加工处理后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是信息的一种。如今,管理信息在国民经济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第一,管理信息是极为重要的资源。 第二,管理信息是科学决策的基础。 第三,管理信息也是实施管理控制的依据。 第四,管理信息是内外联系的纽带 2.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MIS)与管理信息密切相关,它是以管理为目的,通过信息手段来进行计划和控制的系统。顾名思义,管理信息系统涉及管理、信息和系统三个方面。 1970年瓦尔特·肯尼万(Walter T.Kennevan)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以书面或口头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 1985年高登·戴维斯(Gordon B.Davis)给出了被MIS界普遍接受的定义:“MIS是一个利用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用户-机器系统。我国国内对MIS的定义。 管理信息系统在中国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早期从事管理信息系统工作的学者曾将管理信息系统该定义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随着技术不断向前发展,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也出现了更多流派和争论。 3.对管理信息系统的认识 管理信息系统可以看作一个由人和计算机等设备组成的,能进行管理信息的收集、传输、存储、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人—机系统。 将管理信息系统视为一个一体化系统或集成系统。 数据库技术在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地位日益显著。 管理信息系统还会涉及到应用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分析以及辅助决策。 1.1.2管理信息系统的性质和特点 由上述对MIS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它组成的主体是人,要解决的是管理问题,从这个角度看它属于社会系统。同时,管理信息系统应用了大量

管理信息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P22本章思考题: 1、信息有哪些特性?(P3) 答:信息具有很多重要的特性,包括真伪性、层次性、可传输性与可变换性、共享性等等。 (1) 真伪性。信息有真伪之分,客观反映现实世界事物的程度是信息的准确性。 (2) 层次性。信息是分等级的。信息和管理层一样,一般分为战略层、策略层和执行层三个层次。 (3) 可传输性。信息的可传输性是指信息可以通过各种局域网络、互联网等媒介快速传输和扩展的特性。 (4) 可变换性。可变换性是指信息可以转化成不同的形态,也可以由不同的载体来存储。 (5) 共享性。从共享的角度来讲,信息不同于其他资源,它不具有独占性。 2、信息流在企业中有什么作用?(P4) 答:在企业中信息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体表现在: (1)伴随着物流等其他流的产生,都有与之对应的信息流产生; (2)信息流反映其他流的状态,并且对其他流具有控制和调节作用。 3、信息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P12) 答:信息系统的基本构造是由输入、处理、输出和反馈四个部分组成。 (1)系统输入:是一个获取原始数据的活动。通过输入,系统捕获或收集来自企业内部或外部环境的原始数据。 (2)处理:部分将原始输入的数据转换成更具有意义的形式。 (3)输出部分:将经过处理的信息传递给人或用于生产活动。 (4)反馈:是指描述系统运行状况的数据,它将信息返回给组织的有关人员以便帮助他们评价或校正输入。 4、理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层次与管理层次性的关系?(P15) 答: 5、说说你对系统方法的理解?(P12) 答:系统的方法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方法,同时也是一种实践的方法,是一条行动的指南。如果人们在实践中遵循系统方法,使用系统的方法做指导,就应该处处从系统的整体角度来考虑问题。相反的,人们如果违背系统方法,做事不从整体来看,过分注重局部是无法认识问题的,成语中所谓一叶障目、管中窥豹就说的是这种行为。 6、如何理解MIS的战略作用与面临的挑战?(P20-P21) 答:MIS的战略作用: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企业所面临的竞争更趋激烈。以客户为中心、利用计算机技术和面向整个供应链成为在新的形势下发展的基本动向。 在信息化程度较强的环境下,企业的资产、流程、文档都用信息管理,决策者所需的关键信息,随时随地可以在企业中获得。开发新产品、雇佣员工、订单管理,以及协调产品和服务均通过信息完成。全球信息化也为企业带来了

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章节

第一节信息化概览 (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推动应该说是有很大作用的,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从科学计算转向事务处理,也就是向管理渗透。现在的管理组织都使用了信息系统,离开了这些信息系统,许多企业的管理就难以进行下去。所以说信息化对我们国家来说、对我们企业来说重要程度是不言而喻的。) 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主要有三大资源,即物质、能源和信息。工业革命使人类在开发、利用物质和能源上取得巨大成功,最终结果是创造了工业时代。现如今,随着以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什么是信息化? 信息化是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前进的动态过程,它反映了从有形的可触摸的物质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到无形的难以触摸的信息产品起主导作用的社会演化和转型。 在这一过程中,整个社会通过普遍地采用信息技术和电子信息设备,更有效地开发信息资源,使信息资源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例逐步上升直至占主导地位。 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信息化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1993年美国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NII(通常称为―信息高速公路‖)。(举例美国1993年2月,克林顿上台后,实行“信息高速公路”,使美国经济得到超强发展。到1999年12月为止,美国持续103个月增长。按照以住经验,美国经济将面临衰退,事实并非如此。经研究,知识就是财富。) 1995年西方七国集团首脑会议提出了建设全球信息社会的目标。 1999年美国又进一步推出―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加大了对关键信息技术的研究投入。 在这场―世纪角逐‖中,我国也不甘示弱。 我国早在1984年,邓小平就指出:―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 江泽民曾先后指出:―要进一步把大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提到战略高度,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倍增作用‖;―要把信息化提高到战略地位上来,要把信息化列为发展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针‖。 信息化加快了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有力地推动经济增长。 信息化对国民经济的推动主要表现为在以下三方面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如左图所示。 其中计算机在管理方面的应用占到全Array部应用的70 %。由此可见―管理信息系 统‖的重要性。 习题册P28(我国现状) 我国自1983年大力推广微型计算机 应用以来,―管理信息系统‖在理论和实践 上发展迅速。 1986年2月国务院批准建设了国家经 济信息系统; 1993年成立了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公室; 1994年组成由24个部委局参加的国家信息化联席会议,统一领导与组织全国信息化及重点工程建设; ―八五‖期间国家开发了一批大型信息系统,其中有:国家经济信息系统、电子数据交换 系统、银行电子化业务管理系统、铁路运输系统、公安信息系统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