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花样年华电影分析

花样年华电影分析

摘要:

本文从色彩、音乐、镜头、意象等多方面分析了由王家卫导演,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国产优秀影片《花样年华》,从不同细节发掘出此电影的精妙之处。

一、变换色彩展示人物内心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暗调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路灯是带点温馨的黄色,慕云所靠之墙,作为前景的是暗黄色,后景的是暗灰,总体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因色彩的微妙调配而产生艺术感。慕云和丽珍靠在作为背景的墙上,雨淅沥下着,色调是犹如水墨画的青灰,平添忧郁氛围。丽珍去宾馆寻找慕云的一段用了很鲜亮的大红色,丽珍的风衣,墙壁,厚重窗帘都是,丽珍离开时,镜头拉远,只见一片血红消融在空旷的楼道里,象征诱惑和冒险。慕云离开柬埔寨寺庙时导演用了许多色彩:纯深蓝的天空背景,慕云走出时的黑影代表忧郁和悲哀;离开后沉浸在金色中的寺庙象征着神圣;始终为黄白色的山石象征着永恒,等等。

在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比如搬家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时、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时、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时,或是去公司上班时,还是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这几种颜色搭配的旗袍是苏丽珍贯穿的。这种几种素色的衣服于影片的灰暗色调、周围环境是相协调的。

但是片中好几次出现苏丽珍提着饭盒去小面摊买饭时,她都是一身颜色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独和内心的寂寞;当他们确定自己的爱人发生婚外恋时苏丽珍去宾馆里见周慕云时,她一身红色的风衣,这一反她穿衣的一贯风格,与她一向喜欢的衣服颜色形成鲜明反差。这里其实是隐喻了她们之间爱情的产生。苏丽珍趁着房东不在去周慕云家时,一袭黄色的旗袍,象征了他们在一起的愉快和温馨。而当苏丽珍决定要跟周慕云走时,她身上的衣服变成了绿色。绿色是富于生机、象征生命的。这就隐喻了苏丽珍下定决心要和周慕云开始新的生活。然而,当它赶到宾馆时,周慕云已经走了,代表希望的绿色在红色的窗帘、红色的床、暗红色的墙壁映衬下,让人感到的是莫大的失落。代表了“色彩是影视画面的抒情符号,能传递感情,表达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绪”。苏丽珍身上不断变化的旗袍色彩,不仅反映了人物心理的微妙变化,而且增强了影片在主题表现上的抒情意味。不断变化的旗袍颜色与暗淡的画面色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灰暗色调的映衬下旗袍的色彩变化更加具有了表现力,隐喻作用更加明显。通过色彩的变化,暗喻了人物心理的变化、情感的变化,间接的而不是直接的深化了主题。暗淡的画面色调,映衬了主题。使得影片的主题表现更加含蓄朦胧。

二、三拍子的节奏律动

在主题音乐舒缓的三拍子节奏下苏丽珍独自拎着饭盒出去买饭时走路的动作,周慕云在小摊上吃混沌时的面部动作、坐在办公室边抽烟边写稿的动作等等,每当主题音乐响起时,人物的动作和着音乐三拍子缓慢节奏运动着。王家卫用慢镜头的手段把人物的动作和电影的主题音乐完美结合,动作与音乐完全一致的节奏,体现时间无声无息如水流淌的缓慢节奏,配合演员脸上沉静落寞的表情,烘托出一种带有挥之不去的忧伤的古旧氛围。强烈的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导演把这些动作用慢镜头拍摄下来配合音乐的旋律放出来,舒缓的节奏感很强。增加了影片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在平缓的节奏下,我们感受到了影片所要抒发的感情思想、感受到了二人由寂寞到相爱再到离去的爱情过程。

梅林茂的三拍子主题音乐在电影中一共出现了九次,每次响起都是一个情节发展阶段的标志:第一次,初搬入住,慕云和丽珍在房东们的麻将桌上相遇;第二次,两人已经较熟悉,彼此的伴侣却总不在家,两人分别在楼梯口和面摊出现,

平行蒙太奇剪切,生活依然无甚交集;第三次,两人觉察到伴侣的反常并且猜出原因,依然是在楼梯和面摊出现,却开始擦肩而过,彼此招呼中心照不宣;第四次,两人已说清了解了自己伴侣的问题,两个寂寞的人在忧郁的音乐中悲伤对峙;第五次,慕云和丽珍关系越来越近,两人都在工作中逃避思考;第六次,丽珍和慕云一起研究武侠小说;第七次,与第一次场景相同,为了躲避流言的两人各自对窗不语;第八次,慕云不再隐瞒,丽珍的哭泣;第九次,片末,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存在了。

除了三拍子主题音乐外,《花样年华》中还使用了其他的听觉语言,如咖啡馆中的背景音乐、慕云搬迁后独自呆在房中时响起的音乐,周璇《花样的年华》慕云离开香港后的那首《QUIZAS》,这些音乐通常都和慕云和丽珍之间的微妙关系有关,传达复杂的情绪,塑造暧昧模糊的氛围,是全片意境的助推器。此外,画外音总配合景物出现,亦有亦真亦幻的效果。

三、精准镜头体现大师风范

经过深思熟虑仔细推敲后的镜头,简单精致且深富内涵。

简单的字幕介绍交代时间地点后,紧接着便听到一片喧嚣中的吴侬软语,依稀可辨清内容,却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镜头水平横移过的不是正在说话的人物,而是墙壁上的泛黄画框,瞬间铺陈了带有老上海特色的香港氛围。随之张曼玉饰演的主角苏丽珍推开门,这是她的第一次清晰特写。光影憧憧下丽珍和房东谈着有关租房事宜,送客时镜头从地面的黑暗往上移动一直定格到丽珍的脸上,脸部光线明亮,丽珍表情温婉,为人物性格的继续揭示作了基本铺垫。与对女主角从暗处拍至明处的方式相反,梁朝伟饰演的周慕云从昏暗的楼梯上楼后,镜头拍摄先是定格在房间上的白色大灯泡上,随后下移到光线昏暗的空间里,特写慕云的脸。慕云出现时,丽珍正要离开,两人站位虽有前后,但却并不重叠,此时镜头切换成场面全景,慕云的观望,丽珍的扫视,两人的第一次见面不过是简单一瞥,轻描淡写,似是不让人注意到,但却安排在画面中醒目的位置,提醒其重要性。随即丽珍出画,慕云和房东交谈完后画面定格在电铃上,亦是一个随后在片中反复出现的意象。短短一个介绍,镜头用得却是极简练的。只是交代背景,却在人物的特写上独具特色且避免重复,

在搬家一幕上导演的安排可谓是别具匠心,首先是在慕云和丽珍指挥搬东西时使用望远镜头,焦点在每个画面中都落在主角身上,避免混乱中主体不清。此外,慕云和丽珍的搬家是同时进行的,在这里导演便采用了平行蒙太奇的方式,穿插剪切两人搬家的场景,有趣的是,两人所在的走廊和大体环境是相同的,但是指挥时慕云出现在画面的左侧,丽珍出现在画面的右侧,(反之在慕云从右侧入画时丽珍则从左侧入画)穿插剪切的时候给观众带来一种平衡感,让并不诗意的“搬家”在这样的处理下也多了几份美感。

在随后的情节中,镜头剪切的作用更加凸显其神武。丽珍向慕云借书一场戏中主要分为这样几个镜头:丽珍在门口等待拿书,拍摄丽珍侧脸;丽珍进屋,平拍丽珍的正脸和慕云的背影;俯拍对话的两人,镜头对准慕云的脸;水平拍两人对话,镜头对准丽珍的脸;继续水平拍,镜头对准慕云;大俯拍,丽珍离开。俯拍时带有窥探的意味,意指两人在众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况下,即使借书都是小心翼翼,以及暗示两人闲适表象下压抑的生活状况。

随着情节的发展,丽珍独自去找慕云一幕中的镜头剪切亦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情感。慕云打电话给丽珍,丽珍听着,等待许久后缓缓吐出疑问语句。随之镜头切换到出租车上的丽珍,表情平静中有焦虑,她下意识地用手摸着嘴边的腮红,似有隐隐担心。在此之后的宾馆场景中,镜头剪切的节奏越来越快:丽珍奔向慕云房间时的镜头分别是——丽珍运动着的高跟鞋,虚化掉的服务生脸部,表示瞬间移动的距离很长,即丽珍跑的速度很快;侧拍丽珍跑上楼梯;丽珍下楼的画面,表示人物曾有过忐忑;丽珍上楼,镜头由下向上移动,能看出楼梯全貌;丽珍伏在楼道的栏杆上喘气,侧拍全景。短暂平静后,剪切节奏比上楼时更快:丽珍腿部行走特写;向房间走去侧面拍摄;离去背影;行走在楼梯拐角;由坐着迅速站起;下楼过程……若干个画面在极短的时间内交替出现,让观众能充分体会到丽珍关心慕云意欲探望却又害怕流言蜚语的矛盾心理,这里不仅用了多个角度,更重要的是剪切节奏与主人公心理节奏达到了契合。

片末慕云在柬埔寨庙中吐露秘密的场景亦是极富艺术感,导演力求用几个简单的画面讲述出一件事情,比起片头的精雕细琢提高了一个层次。首先是庙中僧人全景,此为画面一;画面二,特写阳光下的树洞和手指,暗示之前提到的“树上挖一洞藏匿秘密”;画面三,慕云面部特写,犹豫着靠近小洞;画面四,慕云

背影,全景;画面五,镜头拉近,特写慕云挡住嘴的手指和正在吐露秘密微抖的嘴角;画面六,和尚的头为前景,虚化,慕云为主体,处在一个被观察的位置上。六个画面亦将慕云吐露秘密和这秘密不足为外人道,外人无从理解的含义一展无余。

《花样年华》中的一个绝妙之处在于,拍摄慕云、丽珍与各自的另一半对话时,并未出现另一半的头像,慕云的妻子和丽珍的丈夫在全剧中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而是以画外音的方式表示“存在”,慕云和丽珍的表现,从某种程度上来看应该是独角戏,这样的情况下导演使用的都是特写,方便细致捕捉演员脸上的表情,以此表现情绪。景别的交替使用也是增加艺术感和表示心理的一个重要手段,如丽珍和丈夫对话时的近景、中近景交替使用,丽珍和周太太对话时的特写突出面部紧张忐忑的表情等。

本剧中的特写让人印象深刻,如慕云靠在墙上的正面脸部特写,面摊上吃面时带着忧伤表情的侧脸,配合当场的或浅灰或昏黄的的光线,达到和谐统一。丽珍掉在慕云家中的拖鞋特写,以及丽珍搬走前到慕云家中怀念往事,特写她穿着的高跟鞋和迟疑着伸向那双拖鞋的手,都极具艺术感。一个长镜头特写是当慕云放开丽珍的手离开后,丽珍的手开始抽搐,随后紧紧抓住自己的另一只手臂,青筋毕现。随后镜头移至脸部,丽珍的难过和压抑此时又体现在脸部的特写上。

全片中使用频率较高的还有中景,比如丽珍的半身和提着保温瓶的手,丽珍和慕云在墙上走过的影子等,除充当过渡镜头之外,还会造成一种神秘的感觉,让表达的东西不那么直接,这种开放式的构图也能引发观众的无限想象。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两个场景:一是固定中近景,慕云和丽珍在门口碰到,狭小空间里,两人都注意到了对方的皮包和领带,演员在固定景别中以眼神为轴线穿插了画面,并且为下文作铺垫。另一个则是慕云和丽珍在咖啡馆中的对峙:铺垫镜头有特写留声机和两人交谈的全景,随后则是清一色的特写,首先是丽珍和慕云的脸部特写交替,两人表情淡定地彼此试探。随后则是出彩的部分,慕云点烟时颤抖的手部特写和丽珍搅拌杯中咖啡的手部特写泄露了故作淡定的两个人内心的秘密,表示人物的故作镇定和实际内心的惊慌,细致入微。最后慕云手中的烟雾辅以丽珍的画外音,说不清的复杂情绪尽在清淡的音乐中了。

影片中前景背景的运用非常值得一提,狭小的过道中,如果主人公为主体,

那么身后一般都有虚化的人物作为背景,加强纵深感;丽珍办公室内的隔板和植物通常作为前景,丽珍在后方工作;拍牌局时以门为前景;两人的交流一般都采取一人正面一人半个背影的形式,突出一方的表情。

丽珍躲在慕云家一场,摄影机放在床下进行拍摄,前景是垂落的床单,这样拍摄能突出两人紧张的心理,如同被人监视,增加隐秘感。而丽珍在慕云的宾馆内一起写作时两人亦为背景,房间布置得层次分明,镜头拍摄越过层层窗棂和大盆植物,前景和昏暗光影的组合为这一场景增添了许多朦胧美感。

四、零星意象细节显真功

在这部电影中,似乎没有多余的东西,每一个镜头、画面,每一段对白、音乐,包括每一件道具在影片中都具有不可代替的象征意味。王家卫没有放过每一个细节对主题的表现作用。剧中的典型意象有很多,如旗袍、绣花鞋、留声机、时钟、雨、路灯等。留声机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记录声音和回忆,它总在关键的时候响起,代替主人公的语言,但却恰如其分。丽珍的20多套旗袍华丽大方形态各异,且在不同情绪不同阶段下辅以不同的花色,时而忧郁、时而雍容、时而悲伤、时而大度。淅淅沥沥的雨不管是在路灯下散发银光还是黑暗中仅能感受湿润的气息,都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人物情绪在雨中爆发,亦在雨后平静的水洼中平复。灯光则是整部影片中不可或缺的背景,它永远是散发淡淡忧郁气质的幽暗,让故事在半昏半暗中缓缓发展。

旗袍是《花样年华》中最具象征意义的道具。苏丽珍身上更换了27次的漂亮的旗袍暗含着多层的象征意义。《花样年华》中导演把旗袍作为一种隐喻道具,无形中向观众传达了故事的信息、人物的情绪变化,起到了塑造艺术形象的作用。“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装,象征着高贵、典雅”,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的服装样式都是旗袍。导演王家卫把这样一件代表高贵、典雅的服饰作为女主人公的唯一服装,可谓用心巧妙。在影片中旗袍象征着苏丽珍高贵的个性特点,她一直对自己、对周慕云说“我们不会和他们一样的”,表现了她心中高贵的个性特点。而且旗袍是中国的传统服饰,在一定意义上,旗袍在影片中也是传统思想的象征。正是由于苏丽珍的“高贵”个性,以及受到传统道德思想的影响,使她无法克服自我、冲破道德的束缚去追求自己的真爱。这就是成就了他们“无言的爱情”的主要原

因。

《花样年华》中出现了四次的苏丽珍的一双绣花拖鞋,在影片中有着重要的象征意义。房东的突然回来,苏丽珍被控在周慕云家里,为了避嫌,她穿着周妻的皮鞋假装成刚下班回家,于是就把他的绣花拖鞋留在了周慕云的家里。周慕云一直把这双绣花拖鞋珍藏,就连离开香港去到新加坡,他也带着这双鞋。这就为赋予这双绣花鞋特殊的寓意。它象征着周慕云对苏丽珍纯洁而真挚的爱,是二人之间美好爱情的象征。后来,苏丽珍去了一次周慕云在新加坡住所,她并没有见周慕云,在周的房间里默默地停留了片刻就走了,临走时她悄悄的带走了那双绣花拖鞋……刻画出了她对自己和周之间没有结果的爱情的无奈心理。周慕云在屋内到处乱翻,却再也没有找到这双绣花拖鞋,它永远的消失了。绣花拖鞋的消失,是他们之间爱情永远不会有结果的象征。

片中,丽珍办公室的时钟特写共出现了5次,都是画面静止在时钟上辅以打电话的画外音,暗指时间的流逝,增加现场感,是一种隐喻蒙太奇,作用如同三拍子主题音乐一样,推动和见证情节发展。

周太太办公室的圆弧形桌脚在片中也出现多次,作为画面前景。在周太太与慕云关系正常时能看到周太太的半个背影,关系恶化后则只能看到空荡的圆弧形,而且透过圆弧形观察打电话的场景形成一种窥视状态,给人一种隐秘感,此圆弧桌脚的反复出现也可看做是慕云和妻子关系的暗示。

王家卫用他纯熟的技巧,将一个本平淡无味的故事讲的如此触动人心,从色彩、音乐、镜头意象等多方面成就了《花样年华》的经典地位。

《花样年华》 主题分析

《花样年华》主题分析 “我对你仍有爱意,我对自己无能为力,我很喜欢你,可是好像只能到这里。”《花样年华》何尝不是这样,影片主要讲述周苏二人婚外恋的故事,虽然影片精简,但无论是精致的镜头运用,还是整个画面色彩的鲜明层次,色调搭配技巧的夺人瞩目,又或是极具匠心的音乐艺术都是那样富有感染力,都是导演和摄影师深厚功力的体现。导演王家卫使用巧妙而别致的表现手法不仅仅是反映他们之间的真挚情感,也是映射了那个时代,那个社会,人们普遍的感情生活和道德观念。 镜头是影视作品构成的最基本的单位,运用示意作用的镜头语言表现主题。大量的特写镜头可以更好的突出男女主角的面部表情,从而使观众通过面部表情理解他们此时的情绪。比如画面一开始就一直跟拍苏丽珍,丽珍和房东谈着有关租房事宜,送客时镜头从地面的黑暗往上移动一直定格到丽珍的脸上,脸部光线明亮,丽珍表情温婉,为人物性格的继续揭示作了基本铺垫,与女主从暗处拍至明处方式相反,周慕云是从昏暗楼梯上楼后,镜头拍摄先是定格在房间上的白色大灯泡,随后下移到光线昏暗的空间里,特写慕云的脸,慕云出现时,丽珍正要离开,这样的镜头无不是在暗示他们的感情也会彼此错过,为全片埋下伏笔。 影片在表现人物回归主题时,对于色彩的把握和运用恰到好处。

导演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暗淡,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真实反映六十年代香港对于婚外情的一个社会状况。 音乐不仅使人物形象塑造更加立体化,同时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而进一步深化主题的作用。影片中梅林茂的三拍子主题音乐一共出现了九次,每次响起都是一个情节发展阶段的标志。三拍子音乐是缓慢悠长的,它响起的时候演员的运动速度也被放慢,体现时间无声无息如水流淌的缓慢节奏,配合演员脸上沉静落寞的表情,烘托出一种带有挥之不去的忧伤的故旧氛围。第一次出现时,音乐从镜头根拍丽珍手上的烟开始响起,带着不变的节奏厚重又飘忽,跟拍出门后画面定格在静坐的丽珍身上,镜头拉远,音乐显得余韵深长,音乐和人物行为不仅做到了节奏上的统一,更做到了情绪上的统一,代表的是属于一段岁月的记忆的整体印象和真实生活。 王家卫说:“那是一种难堪的相对,她一直羞低着头,给她一个 接近的机会,他没有勇气接近,她掉转身,走了,故事就这样收了尾。”《花样年华》导演王家卫用独特的叙事风格展现了婚外情舆论对真挚

花样年华电影分析

摘要: 本文从色彩、音乐、镜头、意象等多方面分析了由王家卫导演,梁朝伟、张曼玉主演的国产优秀影片《花样年华》,从不同细节发掘出此电影的精妙之处。 一、变换色彩展示人物内心 在《花样年华》中,王家卫把绝大部分画面都拍得很暗淡,影片中采用这样的色调,暗示了故事中的时代气氛、生活真实和情感主题,造成一种阴暗、低沉、压抑、伤感的氛围。暗调的使用给人造成一种怀旧、伤感的思绪。影片中把人物放在昏暗的楼梯、走廊、阴暗的房间和黑暗的街道中。灰暗的画面效果为影片蒙上了一层时代的影子,很容易使人感受到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和影片中两个主人公的感情遗憾。暗示着周慕云和苏丽珍不可能击破那块“积着灰尘的玻璃”,他们终究不可能越过内心中道德的束缚。而且整部影片基本上以灰暗的色调为背景,使主题显得厚重、深沉、压抑,把观众的思绪带入了一种“悲”的状态,使人预感到了影片“悲”的结果,让人感受到了一个发生在六十年代香港的爱情故事的真实。路灯是带点温馨的黄色,慕云所靠之墙,作为前景的是暗黄色,后景的是暗灰,总体保持一致的基础上,因色彩的微妙调配而产生艺术感。慕云和丽珍靠在作为背景的墙上,雨淅沥下着,色调是犹如水墨画的青灰,平添忧郁氛围。丽珍去宾馆寻找慕云的一段用了很鲜亮的大红色,丽珍的风衣,墙壁,厚重窗帘都是,丽珍离开时,镜头拉远,只见一片血红消融在空旷的楼道里,象征诱惑和冒险。慕云离开柬埔寨寺庙时导演用了许多色彩:纯深蓝的天空背景,慕云走出时的黑影代表忧郁和悲哀;离开后沉浸在金色中的寺庙象征着神圣;始终为黄白色的山石象征着永恒,等等。 在这部影片中,最具色彩表现力的就是主人公苏丽珍身上的旗袍。苏丽珍身上的旗袍的不断变化间接的映射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人物心情的变化。导演把女主人公的心理变化用旗袍色彩的变化表现出来。就整个影片中女主人公所穿着的旗袍颜色,比如搬家时、在孙太太家里看丈夫打麻将时、和孙太太他们试电饭锅时、嘱咐丈夫给她老板带皮包时,或是去公司上班时,还是其他时候,一般都是以白色加黑色、白色加蓝色和淡黄色加白色搭配的旗袍。这几种颜色搭配的旗袍是苏丽珍贯穿的。这种几种素色的衣服于影片的灰暗色调、周围环境是相协调的。

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的音乐分析

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的音乐分析王家卫电影《花样年华》的音乐分析 《花样年华》是香港著名导演王家卫的一部经典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极具艺术感的视觉风格赢得了全球观众的喜爱。影片中的音乐同样出色,为这部电影增添了更多的艺术内涵和情感深度。在这篇分析中,我们将一起探讨《花样年华》中的音乐如何为电影营造出独特的氛围和情感。 首先,电影《花样年华》的音乐以多样性和中西合璧为特点。这些音乐既有来自于其他电影的经典曲目,也有来自民间戏曲和流行歌曲。这些音乐的选择不仅使电影具有时代感和地域色彩,而且也反映了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例如,电影中使用了拉丁文情歌《Volare》和日本电影《用心棒》的主题音乐。这些曲目的引入,不仅为电影注入了新的音乐元素,也让观众对主人公的情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当周慕云和苏丽珍在狭窄的楼梯上相遇时,《Volare》的旋律适时响起,营造出一种浪漫而神秘的氛围。而《用心棒》的主题音乐则在电影的后半段出现,反映了主人公内心的决绝和勇气。 其次,音乐在电影《花样年华》中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形式和来源的多样性。王家卫在电影中巧妙地运用了各种音乐形式,从流行音乐到古典乐,从西方音乐到东方音乐,展现出其极高的音乐品味和艺术造诣。 例如,在电影的高潮部分,王家卫运用了京剧唱段来表现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这种中西合璧的音乐形式让观众对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这种独特的音乐选择也让观众对王家卫的电影风格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电影中的音乐并不是简单的挪用,而是与电影情节紧密相连。每一个音符、每一个旋律都与电影的画面、情节相得益彰,共同构建出电影的情感深度和艺术魅力。例如,在电影的结尾处,当周慕云终于坦然面对自己的感情时,背景音乐《Quizas, Quizas, Quizas》的旋律缓缓响起。这首歌曲的歌词大意是“或许,或

道不完的《花样年华》——影视视听语言分析

《花样年华》说的其实是一个关于爱、复仇与忏悔的故事。影片以爱情电影为题材,揭示了复仇过程中爱与恨的矛盾以及其后的忏悔。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让人观后动容,我觉得总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主题分析 故事的主题与王家卫依旧与王家卫以往的风格一致,传递出现代都市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疏离,不同的是这部片子讲的是婚外情,就是这个再普通不过的话题,王家卫没有停留在男欢女爱上面,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法时代色彩,民族色彩和人文内涵,王家卫把他们引申到了一个更深的层次。故事发生在60年代的香港,婚姻中是与非的界线如此模糊,真情与偷情,合法与违规,界线又在哪里,这是王家卫发出的疑问,也是这部片子想表达的主题,影片中他将60年代的殖民文化与传统的文化的冲突,道德与情感的矛盾都体现了出来,使得这部片子非常成功。 视听语言分析 《花样年华》的开头为观众描绘了这样的场景:简单的字幕介绍交代时间地点后,紧接着便听到一片喧嚣中的人声,依稀可辨清内容,随之张曼玉饰演的主角苏丽珍推门而入。短短一个介绍,镜头用得却是极简练的。只是交代背景,却在人物的特写上独具特色且避免重复,由此影片的艺术功力便可见一斑。我将通过整体分析和个别剖析相结合,细细来说此部作品的在视听语言上下的功夫: 第一镜头与画面:增加艺术感觉 在搬家一幕上导演的安排可谓是别具匠心,首先是在慕云和丽珍指挥搬东西时使用望远镜头,焦点在每个画面中都落在主角身上,避免混乱中主体不清。 在随后的情节中,镜头剪切的作用更加凸显其神武。丽珍向慕云借书一场戏。俯拍时带有窥探的意味,意指两人在众人抬头不见低头见的情况下,即使借书都是小心翼翼,以及暗示两

人闲适表象下压抑的生活状况。 第二音乐:气氛渲染工具 三拍子音乐是缓慢悠长的,它响起的时候演员的运动速度也被放慢,体现时间无声无息如水流淌的缓慢节奏,配合演员脸上沉静落寞的表情,烘托出一种带有挥之不去的忧伤的古旧氛围。 第三景别:恰到好处的表达 《花样年华》中的一个绝妙之处在于,拍摄慕云、丽珍与各自的另一半对话时,并未出现另一半的头像,慕云的妻子和丽珍的丈夫在全剧中实际上并没有出现,而是以画外音的方式表示存在。 第四意象和构图:支撑影片框架 从以上四点来看,电影可以用视听语言来区分。剧中的典型意象有很多,如留声机、旗袍、雨、路灯等。留声机是那个时代的印记,记录声音和回忆,它总在关键的时候响起,代替主人公的语言,但却恰如其分。 由以上四点,使得整部影片在视听语言上面可圈可点。 剧情分析 《花样年华》的情节并不复杂,它主要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1962年的香港,两对年青的白领夫妻成为邻居,但周太太和陈先生竟然勾搭成奸,而周慕云和陈先生的太太苏丽珍则被蒙在鼓里。后来,周幕云和苏丽珍发现了各自配偶的秘密,两个被配偶遗弃的人开始见面,并共同商量未来可能出现的事情。王家卫的电影太特殊,很多非王家卫影迷认为王家卫电影根本无情节可言,而王家卫影迷是以能看懂王家卫电影的情节为傲的。《花样年华》的电影语言简练到了极致,以至于连绝大多数王家卫影迷在面对它时也显得不知所措。但《花样年华》却没有遭到绝大多数王家卫影迷的唾弃,因为不懂也无所谓,能够让观众体会到感情。

《花样年华》影评:时间是一种情绪

《花样年华》影评:时间是一种情绪 对于《花样年华》这部电影,我想说的是,看的过程中有一种快感,那是一种偷窥关乎别人情感方面隐私的快感。这样说并不是在暗示我是个有着很强的窥私欲的人,事实上是应该归咎于梁朝伟和张曼玉的演技。全片的意识流泛,给人的感觉不是婚外恋,而更像是恋爱前对于表白的预演。或许很多人在看过之后都能获得一种身份代偿,找到曾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尘封的记忆。“那些消逝了的岁月,仿佛隔着一块积着灰尘的玻璃,看得到,抓不着”。或许,就像有人说的那样,王家卫的电影总是让人在不知不觉中掉到一种情绪里去。 时间流逝让人无法挽留,正因为此,一向有着十分严谨的时间观念的王家卫,总是会在一种流散、靡丽的叙事和画面中将现实世界的时间消解。一分钟变成了一小时,梁朝伟和张曼玉饰演的角色的一个眼神,一次擦肩而过,一次对于对方情感的试探,便都成了在时间上无限延续的一种情绪。在本片中,不难观察到王家卫不停走着的时钟许多镜头,又时刻提醒观众不要陷入那种虚诞的时间涡旋中去。正是如此,男女主角正好是被夹在这样一种时间的夹缝中,缓慢地移着步子,朝着某一个方向寻找出路当真正走出那段困境

之后,才恍然发现,再也找不回当时的那种“心境” 于是,便妄想着在记忆中想方设法的回到过去的某个原点,但,也只能做出一种自我安慰的种种假设而已。 法国生命哲学家柏格森在他的《创造进化论》给了时间两种定义,一种是惯常的用钟表度量的时间,即“空间时间”、“物理时间”;另一种是通过直觉体验到的时间,即“心理时间”或“主观时间”,他称之为“物理时间”的“绵延”。只有物理时间流经人的心灵而产生独特的感受和回忆时,才算得上是真正的时间,像河水那般常流不息。王家卫的时间哲学便是物理时间的消解与心理时间的汩汩涌动。他常常用极为精确的数字或者是赋予时间内涵的道具将时间量化、物化,直观的表现出来,呈现出来的不再是线性的接续的存在,而被分割成了若干碎片,在其上展示的是人物在某一时刻的心理体验或情绪波动。当物理时间内化为心理时间,时间绵延成人物个体命运的载体,把握时间便意味着记住已经过去的打上命运烙印的记忆。也只有在记忆里,时间才真正属于自己,并且可以随意掌控。 本片还有一个让人叫绝的地方就是作为周慕云妻子和孙丽珍的丈夫的两人的不在场。或许在别的导演拍摄的时候可能会设置诸如两人约会正好被其伴侣发现之类的情节,进而顺势展示出人物矛盾冲突,从而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浅谈电影《花样年华》中的美学表现

浅谈电影《花样年华》中的美学表现 摘要:著名导演王家卫的电影作品《花样年华》极具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 被誉为史上最为经典的怀旧爱情片,对中国电影的美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含蓄、悲情的爱情故事让观众享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使心灵受到了深深的触动。此片的成功离不开色彩、服装和音乐等元素的完美融合,导演王家卫在电影中也 融入了对历史、文化、艺术的高度认知,给观众呈现出了独特的美学世界,使这 部电影具有相当高的审美意义和美学价值。 关键词:《花样年华》;音乐;色彩;服装;美学 影片的故事主要讲述的是在1962年的香港,报社主编周慕云和太太搬进了 一幢公寓,与他们同时搬来的还有另一对年轻的夫妇——苏丽珍和她丈夫。苏丽 珍在一家贸易公司当秘书,而她的丈夫由于工作关系常常出差。周慕云的妻子和 苏丽珍的丈夫一样,经常不在家,于是独自留守的周慕云和苏丽珍便成了房东太 太麻将桌的常客。在逐渐的交往中,周慕云和苏丽珍发现对方有许多与自己共同 的兴趣和爱好,比如看武侠小说等等,相互之间也变得越来越熟悉。直至有一天,两人突然发现各自的另一半原来早已成为了一对婚外恋的主角,周慕云和苏丽珍 不得不共同来面对这个现实。两颗受伤的心小心翼翼、难舍难分,却最终化成了 无缘的伤痛。 一、音乐的美学运用 电影是一门视听综合发展的艺术,电影音乐对演员情绪表达有推波助澜的神 奇作用,好的电影音乐可以带领观众不知不觉地走入剧情,同时引起观众的情感 共鸣。影片《花样年华》以大提琴为主旋律,渲染出一种主人公在低沉诉说的意境。音乐第一次响起时,女主角拎着饭盒款款走在狭窄楼梯间,与男主角两次擦 肩而过,表现出一种寂寞孤独的生活状态,同时也预示着两人之间将有故事要发生。例如,雨天男女主在面摊上,早已知道伴侣出轨的事情,雨声伴随低沉的大 提琴,似乎诉说着各自心中的痛苦,一种凄凉的情绪四处蔓延。再如,黑暗中烟

缺席与在场_《花样年华》中的非常规叙事手法与影像表达

缺席与在场_《花样年华》中的非常规叙事手法与影像表 达 缺席与在场:《花样年华》中的非常规叙事手法与影像表达 近年来,王家卫导演的电影作品逐渐引起了广大影迷的关注。其中,1990年上映的电影《花样年华》更是成为了他的 代表作品之一。该片以独特的叙事手法和影像表达,让观众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情感体验。本文将聚焦于《花样年华》中的非常规叙事手法及其影像表达,探讨它们是如何在影片中展现出缺席与在场的主题。 《花样年华》以两个主要时间段为基础,展示了男主角碧凡与女主角玛丽的爱情故事。然而,电影却并没有按照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展开。相反,王家卫导演运用了非常规的手法,使影片呈现出一种缺席与在场的叙事风格。 首先,王家卫导演运用了碎片化的叙事结构。电影中的叙事并不是按照传统的时间线展开,而是通过多个时间段的交叠与穿插,让观众体验到了时间流逝和记忆的错位感。在《花样年华》中,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场景在影片中相互交叠,展示出了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与情感的转变。这种非线性的叙事方式,使得观众在观影过程中更容易与影片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和情感共振,进而深入地理解影片中所刻画的爱情故事。 其次,王家卫导演在《花样年华》中还采用了各种形式的反复镜头。通过反复出现的场景和人物,影片中呈现出了一种深刻的记忆与情感回荡。比如,玛丽穿着旗袍走过回廊的情景一再出现,成为电影中的一个重要意象。这种反复镜头的运用,不仅让观众更好地理解角色的情感变化,也让他们感受到时间

的流转和人生的无常。 另外,王家卫导演在《花样年华》中还借助影像表达,将缺席与在场的主题展示得淋漓尽致。他善于运用影像语言,通过镜头的运动、景深的处理和色彩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比如,电影中经常运用迷离的光影效果,使得观众在观影时仿佛置身于迷幻的梦境中。这种影像手法的运用,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进一步突出了影片中缺席与在场的主题。 此外,影片中的空间表达也是王家卫导演运用影像手法的重要方面。他善于运用特定的场景和布景,通过空间的打通与划分,传递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比如,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导演都运用了相机的推动和凝视,来表达碧凡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种空间表达的手法,使得观众进一步感受到了角色内心情感的流转和外在行为的关联。 综上所述,《花样年华》通过非常规的叙事手法与影像表达,展现出了缺席与在场的主题。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反复镜头的运用、影像与空间表达的手法,王家卫导演成功地打造出了一部既具有艺术质感又富有情感共鸣的电影作品。《花样年华》以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影像表达,不仅使观众更好地理解了爱情的起伏和时光的流逝,也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一部经典之作 综合以上分析,王家卫导演在电影《花样年华》中运用非常规的叙事手法和影像表达,成功展现了缺席与在场的主题。通过碎片化的叙事结构、迷离的光影效果以及空间的打通与划分,他创造出一种强烈的情感氛围,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迷幻的梦境中。这种独特的叙事风格和影像表达不仅让观众更好地理

花样年华影评3篇

花样年华影评3篇 花样年华影评1 第一次看《花样年华》,不记得是在什么时候。若非为了写点什么,大抵永远不会再看第二遍。不是这个电影不好。只是它本身其实就像是一团雾气,再看也是模糊。而我以为,它的精华也尽在这模糊里,隐隐约约、欲说还休、欲罢不能……直到最后也没落个清明,就不了了之了。若是,扯开那层薄纱,一切了然,反而令人失落。就如这部影片的英文名《Inthemoodforlove》所说的,它要表达的,就是一种心绪,关于爱的。 没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问我,讲什么的呀。我整理思路,思索如何向她传达那一团情绪。最后,我干脆利落、斩钉截铁地说,婚外恋。话一出口,我自己就呆住了。哦。朋友有些失望地应着,走了。留我一人愣在那。原来,这样的情节美就美在形式,一旦剥去优美伤感的外衣,核心也变得苍白无趣,即便那是人人趋之若鹜的爱情。这样说,似乎也不准确,因为一旦变成核心,就不再是爱情了,而是一种关系。有时间,有空间,有主体,而爱情只是一种心绪,莫非,剥去的那件外衣才是真正的爱情? 行而上是指不存在于时间、空间的现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维,或是与生俱来的第六感才能感觉到的终极之物。好极了,我终于给爱情找到了最准确的定语。爱情就该是这样的终极之物。这样的解释再好不过了。他们没有接吻、没有做爱、没有结婚、甚至都没有住在一起。导演高明极了,那么多个孤男寡女独处一室的夜晚,都没有发生任何的有色事件。最为亲密的镜头也不过是,陈太太靠在周先生肩上的背影,和一双握在一起的手。这还不足以破坏爱情的纯度,保证他们不会成为性伴侣、夫妻,而仅仅是爱情的双方。这种爱情,最终会开成遥远的佛国里,古老的石洞里一朵淡紫的花。一首永恒的诗。就像修行的人,有隐忍,有放弃,才能成全真正的道行。 我不该在看电影还去影片的情节梗概,里面说,陈太太的儿子是秘密中的秘密。不言自明,那也就是说那是两人的儿子了。于是,两

浅谈电影《花样年华》与《外出》的艺术相似性与差异性(1)

浅谈电影《花样年华》与《外出》的艺术相似性与差异性 《花样年华》和《外出》这两部电影都被认为是中国电影艺术 的代表作之一,它们分别代表了中国影视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 术表现,它们的相似点在于,都有强烈的时间性主题,同时也探讨 了人性的本质。但是,它们的艺术表现方式和主题深度有所不同。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两部电影的艺术相似和差异之处。 一、时间性主题的相似性 《花样年华》和《外出》这两部电影都探讨了时间性的主题。《花样年华》通过时空交错的手法,展现了香港复杂多变的社会历 史背景,表现了人在时间的长河中所遭受的不同阶段的挫折和伤痛,以及对爱情的不同层次的认识。《外出》则通过不同的角色,展现 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所带来的深刻变化,表现了时间和空间变化之 间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两部电影都用时间性主题表达了中国 历史和现实中的人文与社会变迁。 二、审美取向和表现手法的不同 《花样年华》和《外出》在审美取向和表现手法上存在显著的 区别。《花样年华》在影像、音乐和构图上,强调了导演对于情感 和感性的表达追求,使得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更加鲜明丰满;同时, 前卫深刻的影像语言也令影片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和收视。而《外出》则是一部对现实世界具有冷静客观审视的作品,导演呈现了气氛感 和纪实风格,并较好地把自然美与现实美相结合,使得影片更加真 实肺腑和有温度。 三、人性的阐释深度有所不同 《花样年华》和《外出》都是一部以人为本的电影作品,导演 在电影中深度思考了人性的本质。《花样年华》的人物对爱情的追 求是对于生活的一种幻想,而且不同的人物角色又有着不同的追求

和开放,展示了爱情不同的面向。而《外出》则是借助时间与自然 的力量,展现了一个人在强大自然、拮据生活与团结互助中找到了 另一个自我。通过这个主题,导演陈建斌很好地展示了当代中国人 的敬业精神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综上所述,虽然《花样年华》和《外出》这两部电影都是中国 电影重要的艺术代表之一,但是它们之间在主题及表现手法上存在 着巨大的差异。导演对于人性的阐释深度不同,而且在电影的画面、音乐、情节、节奏等方面也有了很多不同的表现手法,因此这两部 电影呈现出了截然不同的审美魅力。

电影《花样年华》评析

电影《花样年华》评析 【内容摘要】电影《花样年华》讲述的是一个老套的婚外恋故事,但从思想和艺术效果上看,影片给人的震撼与启示不是外在的,画面的,而是文化的,审美的,直凿人心里的。《花样年华》的思想性就在于它对在婚外恋背景下的男女欲挣脱传统道德枷锁的探讨,而艺术特色上影片则采用唯美的摄影风格、残缺的画面构图以及渲染气氛,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音乐,加之旗袍的变化,含蓄的表达了东方男女主人公之间难以言说的感情纠葛。 【关键词】婚外恋传统道德摄影风格音乐旗袍 《花样年华》是香港导演王家卫指导,香港著名演员张曼玉和梁朝伟主演的一部影片,荣获第53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特别技术奖等奖项。影片以一个遭丈夫背叛的女人和一个遭妻子背叛的男人为主人公,讲述了他们相遇、相知、相爱到相离的故事。影片以一种诗的语言娓娓道来,讲述了一段消逝岁月里的记忆。 一、《花样年华》的思想内涵 (一)对婚外恋的探讨 婚外恋是现代社会人们热衷的一个话题,关于婚外恋的影片数不胜数。但大部分的影片只是围绕婚外恋本身试图揪出谁对谁错。而在这部影片中导演却没有把镜头对准周慕云和苏丽珍与各自配偶的感情冲突,而把镜头伸向两位看似是“婚外恋”受害者的男女主人公。导演试图在两个“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人身上,找到叙事的视角。正是因为周苏二人相同的境遇让彼此慢慢靠近,不知不觉地他们也陷入了他们当初所深恶痛绝的婚外恋泥沼中。尽管苏丽珍曾说“我们不会跟他们一样”,但他们还是陷入这种困境。周苏二人唯一与他们各自配偶不同的或许就是他们没有冲出道德的枷锁,最后选择离去,各自回到自己孤独,寂寞的生活中。周苏二人的这段感情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他们对自己配偶背叛的怨恨,也使他们对这种感情多了一份理解。影片试图告诉观众:任何一个男人和女人只要遇到合适的土壤、空气和水分就可能开出爱情之花,或许在这个问题上并没有谁对谁错的问题。就像周苏两人的爱情,尽管最终他们选择把感情埋葬在心底,但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影评 花样年华影评(一) 说起港片,不得不想到王家卫。而说到王家卫,最令笔者印象深刻的便是这部《花样年华》。这部影片叙述了发生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老上海的爱情故事。整部影片弥漫着一种悠闲、懒散而又沉闷、忧伤的气息。就如张曼玉身着旗袍优雅地走在昏暗的街巷,那一种冷静而高贵的寂寞,让人有一种不可触及的寒冷。而那包裹在紧身旗袍下的白皙性感的身体,却让人感到有股压抑已久的欲望与热情在静静地骚动。解读《花样年华》,其实就是解读一个时代,以及在那个时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 影片讲述了一对被各自伴侣背叛的女人和男人的彼此相爱,却又无法结合的悲剧故事。承受背叛,是一种令人非常痛苦、愤怒的事情,相爱而又不能结合,则更是令人遗憾和悲伤。为了向人们展示人物的这种压抑和忧伤,影片在拍摄中有很多独到的表现

手法,值得我们研究。 构图—— 首先,影片的构图十分独特。本片大多采用不完整构图,以中近景为主。人物一般不在画面中央,而是居于很不显眼的地位,有时只露出身体的一部分,比如说一侧肩膀和胳膊,或身体的下半身又或是胸部到腰部之间的一部分,让人觉得很不平衡,很局促。我们看到的很多电影,构图一般都很完整,尤其像张艺谋导演的作品构图都十分对称,人物也是放在主要位置上来表现。 可本片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构图手法呢?如果我们从人物的遭遇以及他们的性格特征上来分析,就不难得出结论。主人公的生活很压抑,他们的心态拘谨而又消沉,他们几乎从未站出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识。在面对背叛时,也是那么的隐忍和懦弱。他们一直都像是被命运摆弄的小人物,在无奈的现实面前压抑包裹着自己的情感,无法表达,无处宣泄。而影片采用不完整构图,正是为了达到这种效果。 服装——

论电影《花样年华》的独特艺术风格-2019年文档

论电影《花样年华》的独特艺术风格 、通过色彩运用暗示主题 色彩是电影《花样年华》的一个重要特点之一。首先,王家卫在电影中大量运用色彩的铺陈。本片的主色调是灰绿色与鲜红 色,两种属于不同色系的颜色对比突出了内在差别。色彩铺陈从某种角度说是利用大块的颜色及其形成的基调表现人物的内在情绪。这种铺陈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影片的布景呈现出大色块,影响着整个电影的主旋律。例如,在灯光的照耀下, 整个楼梯显现出不一样的昏黄色。在这种大色块的影响之下,影片不可避免地带着一种似有若无的回忆感。正是这种带回忆性质 的画面使得整部作品都蒙上看似一层伤感的阴影。而行走其间的 男女主人公的内在情绪也随着颜色的缓慢变化逐渐流露。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置身于影片所营造的环境之中, 会电影所刻画的“那个时代”以及主人公的情感。另一方面,影片中的人物造型也大多以同色系为主,重在颜色的铺陈而少纷繁复杂之感。男女主人公、孙太太、男主角的同事,等等,一系列 人物在出场过程中大多保持着始终如一的外在造型。孙太太的造型中,浓墨重彩的装束以及鲜艳夸张的造型充分突出了那个年代中年妇女的基本特点。一方面她是男女主角最初关系即邻居关系建立的桥梁,另一方面她又是以道德卫士的形象出现在人们的视 中。影片中她充满暗示性地对女主角说年轻人应该懂得自爱, 不应该过多在外应酬。从这里可以看出外在的道德约束是男女主角之间不可逾越的束缚。而此时,孙太太的造型较为夸张,造型中的整体色彩以鲜艳为主。在她造型中的危险气息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其外在的颜色铺陈。 其次,电影《花样年华》中大量运用明暗以及各种色彩的对比。整体色调的明暗对比以及女主服饰色彩与周围颜色的对比对于暗示主题有很大的提示作用。影片自身在明暗对比较多,暗示了整个影片的整体主题。影片常常出现较长的黑暗过渡或者明暗定格,这在无形中放慢了影片的整体速度而给予观众更多思考的空间。例如,在男女主角在不同的地方听着收音机中

花样年华电影观后感

花样年华电影观后感 《花样年华》是由王家卫导演的一部经典电影,该片于2000年上映。它以香港为背景,描绘了1960年代和1980年代两个时期的故事。电影以其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美丽的画面风格而闻名,给观众留下深刻 的印象。 首先,我要说的是电影的叙事方式。导演王家卫以非线性的方式呈 现故事,通过片中的回忆和闪回,将观众带入主人公的内心世界。他 运用快速剪辑和颠倒的时间线,在观众的感官上创造了一种错综复杂 的体验。这种独特的叙事方式增强了电影的艺术感,并使观众更加投 入剧情,深入思考角色的情感和内心。 其次,电影采用了精美的画面风格。王家卫在每一帧画面中都注重 细节,运用光影和色彩的对比来表达情感。他将香港的繁华和忙碌与 主人公内心的孤独和迷茫相结合,通过镜头语言将这种复杂的情感传 递给观众。特别是电影中的舞蹈镜头,通过优雅的舞姿和流畅的镜头 运动,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自由和激情,给观众带来了美的享受。 同时,电影中的演员表现也非常出色。梁朝伟和张曼玉分别饰演男 女主角周慕云和苏丽珍。他们的表演十分细腻,将角色的情感表达得 淋漓尽致。尤其是梁朝伟的表演,他通过微妙的面部表情和身体语言,将周慕云内心的复杂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观众可以从他的眼神中感 受到角色的忧伤与迷茫。张曼玉也同样出色地演绎了苏丽珍这个角色,她的优雅和复杂性使得角色更加立体和真实。演员们的集体表演给电 影增添了很多戏剧性和感染力。

《花样年华》所展示的主题也非常引人深思。电影以爱情和时光流 逝为主线,通过主人公的情感变化和对过去的回忆,探讨了内心的孤 独和对幸福的渴望。电影中的角色都有着自己的追求和梦想,却常常 被现实所束缚。他们通过回忆和遗憾,试图抓住逝去的时光和流逝的 爱情,却终究无法逃脱岁月的无情。这一主题触动了观众的内心深处,让人在电影结束后产生了很多思考。 总的来说,电影《花样年华》是一部非常具有艺术性和思考性的作品。王家卫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精美的画面风格使得电影在观众心中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演员们的出色表演以及影片所讲述的主题都让观众 深入思考人性的复杂和时光的流逝。这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不仅仅是因为它的美学价值,更因为它传达给观众的情感和思考。 对于我个人而言,电影《花样年华》带给了我很多启发。它教会了 我珍惜眼前的时光和重要的人,不要被过去的回忆和未来的幻想所困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和梦想,重要的是要真正活在当下, 并珍惜眼前拥有的一切。电影中的主人公们追寻着内心的自由和幸福,却常常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实现。这让我明白了幸福是相对的,要懂 得在现实中找到自己的快乐和满足。 总而言之,电影《花样年华》是一部非常值得观看的作品。它通过 独特的叙事方式、精美的画面、出色的演员表演和深刻的主题,向观 众传达了对爱情、时光和人生的思考。这部电影触动了观众内心的柔 软处,让人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思考自己的生活和追求。在这个快节奏 和浮躁的社会,我们往往忽略了人生中真正重要的东西。电影《花样 年华》像一面镜子,让人反思并懂得珍惜眼前的人和时光。

花样年华电影观后感花样年华观后感800字

花样年华电影观后感花样年华观后感800字 《花样年华》是一部由王家卫执导的电影,于2000年上映。整部电影以香港为背景,通过讲述两个男女主角之间的情感纠缠,展现了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无奈。观看完《花样年华》,我被它那独特的叙事方式和深刻的情感所吸引,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 首先,电影采用了非线性的叙事方式,通过交织不同时间段的镜头来展现故事的发展。这种叙事方式给人一种错综复杂的感觉,让人有时难以区分当前发生的事情是属于过 去还是未来。但正是这种打破时间顺序的方式,使得观众更好地感受到主人公们内心 的挣扎和纠结。同时,这种叙事方式也给观众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让观众自己去 揣测故事的发展与结局,增加了观影的乐趣。 其次,电影中的情感表达非常深刻。主人公们都表现出了一种无法言表的孤独和失落感。特别是主人公之一的周慕云,他在无法与心爱的女人在一起后,选择了娶了另外 一个女人,这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爱情的辛酸和无奈。他们这种内心矛盾的情感 状态,通过优美的画面和细腻的表演得到了很好的表达。同时,电影中的配乐也很出色,通过悠扬的曲调和动人的旋律,进一步增强了观者的情感共鸣。 最后,我认为《花样年华》通过对现实生活中的挫折和无奈的描绘,传达出了一种对 人生的思考和反思。电影中的主人公们经历了种种不幸和错失,最终都只能选择接受 现实,放下过去继续生活。这种对于时光的流逝和命运的不可掌控的思考,引发了对 人生意义和存在的思考。同时,电影中刻画出的香港的都市生活,也展现了现代社会 中人们孤独、迷茫的一面,这也让我感到深深地共鸣。 总的来说,《花样年华》是一部充满哲理和情感的电影作品,在故事情节、叙事方式 和情感表达上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通过对挫折和无奈的描绘,引发了对人生 意义的思考,并将这种情感通过优美的画面和动人的配乐传达给观众。我相信,这部 电影会让每个观众都从中找到自己的共鸣和感悟。

论电影《花样年华》的叙事特色

论电影《花样年华》的叙事特色 电影《花样年华》讲述的是中年人所经历的心情故事,表现的是当代人普遍存在的内心冲突与情感困境,传达的是难以捕捉的微妙情绪,以其精致唯美获得2000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花样年华》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在于其独特的叙事特色。故事在充满东方情调的画面背景下,采用大量的片段与细节的叙事手法,留下充分的叙事和表演空白,给观众提供丰富的想象空间,具有内敛和含蓄之美;通过与众不同的缺席与在场的人物形象处理方式,既淡化主人公紧张激烈的内心冲突和丰富复杂的心理活动,又恰当地避免了尴尬情感的直面呈现,从而充分渲染了怀旧情绪,使其隐含的意义得以深化。 一、富有东方情调的叙事背景 《花样年华》的背景是英国统治下的20世纪60年代的香港。作为中西文化的一个交融点,香港难免会受到西方文化和观念的影响,这无疑对男女的婚恋观有着或强或弱的影响。但导演并没因此设计一系列充满激情、带有西方色彩的过于享受生活的颓靡情节,而是从故事情调、细节、氛围和结局等多方面都渗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和影响。 首先,引人注目的东方服饰。《花样年华》这个影片里最让人感受到浓烈东方情调的是女主人公苏丽珍频繁更换的旗袍。旗袍是中国女性的传统服装,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象征,美仑美奂的旗袍能很好地衬托出传统女性的优雅、高贵与矜持。女主人公频繁地更换旗袍既渲染出一种属于东方的典雅韵致,也含蓄让观众感觉到季节的更替和时间的流逝,能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的脉络,同时也更有利于故事情节的叙事。 其次,画面背景的东方色彩。影片中不绝于耳的搓麻将声与人物的一口浓重的上海话,邻里之间的你来我往与说三道四,狭窄的楼梯,长长的弥漫着雨雾的小巷,在风雨之中飘摇不定的白炽灯,木制的高高的窗棂,这些画面都打上了旧上海景观的烙印,真实再现了六十年代香港的社会状况;而回响在画外空间的音乐有当年香港流行的谭鑫培的京剧、周旋的歌曲,从而使《花样年华》的画面与音乐有着旧上海的华丽与颓靡。这些构成了《花样年华》的东方背景和东方情调。 再次,主导进程的传统观念。影片很好的表现了在传统的东方社会里道德伦理观念对人的约束及克制力量,表现了东方人丰富曲折的情感层面。东方人一般没有西方人的直率和奔放,导演王家卫深谙东方传统文化的精髓,演绎出一种东方韵致:一切都是那么淡淡的,一切都是那么意犹未尽、含蓄节制,表现出一种含蓄美。并且即使男女主角由彼此的依恋发展为更深层次的某种情结,也比一段随意的私情显得更深入持久。但是,由于文化因素和负罪感的影响,他们从不因这种本能的冲动而放纵自我,有非分之举。他们依然诚心地信守着各自婚姻的誓言,即使他们各自的配偶已将其背弃并践踏。这完全符合东方传统道德标准和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