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经典数学题

古代经典数学题

在古代数学史上,有许多经典的数学问题激发了数学家的创造力,推动了数学的进步。以下是一些著名的古代数学题:

1. 勾股定理: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最知名的成就之一。勾股定理描述了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平方等于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用数学公式表示就是:c² = a² + b²,其中 a 和 b 是直角边,c 是斜边。

1. 欧几里得算法:这是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在《几何原本》中提出的一种计算最大公约数(GCD)的方法。欧几里得算法是一种递归方法,不断将较大数除以较小数,直到余数为零,此时的除数便是最大公约数。

1. 三斜线化圆:这是古希腊数学家阿波罗尼奥斯提出的一种求圆周的问题。题目要求用三条切线将一个已知半径的圆逼近,并通过切线长度求圆周长。该问题引申出许多关于圆和椭圆的数学理论,影响了数学史上许多学科的发展。1. 百鸟问题:这是古代中国数学家张秀贞在《算经》中提出的一个数学问题。问题描述了一位商人售卖鸡、鸭、鹅三种鸟的故事,总共售卖100只,总价为100文钱。鸡3文钱1只,鸭2文钱1只,鹅1文钱3只。求各种鸟分别售出多少只?这个问题实际上涉及到了线性方程组的解决方法。

1. 七桥问题:这是一个始于18世纪的数学问题,出自普鲁士(现在的加里宁格勒,俄罗斯)的哥尼斯堡市。问题要求在一个有七座桥的地区行走,使每座桥都只走一次并回到起点。这个问题激发了数学家莱昂哈德·欧拉提出了图论,并证明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没有解的。

在古代,这些数学题目是求解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和锻炼智慧的方法。它们不仅启发了许多数学家的思维,还引领着数学领域的发展。

古代数学趣题欣赏

古代趣题 (一)远望巍巍塔七层,红光点点倍加增; 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各层几盏灯? 【解说】这是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编写的一道著名诗题。题目的意思可以是:有一座高大雄伟的宝塔,共有七层。每层都挂着红红的大灯笼。各层的盏数虽然不知道是多少,但知道从上到下的第二层开始,每层盏数都是上一层盏数的2倍,并知道总共有灯381盏。问:这个宝塔每层各有多少盏灯? 显然,这宝塔的灯是上少下多的。现在设从上到下的第一层(最上层)的盏数为1,则第二层至第七层(在地面的一层)的盏数就分别是1×2=2,2×2=4,4×2=8,8×2=16,16×2=32,32×2=64。总的份数就是(1 +2+ 4+ 8+ 16+ 32+ 64)=127份,故每一份的盏数(即最上层的盏数)是 381÷(1+2+4+8+16+32+64)=381÷127=3(盏) 从上到下的第二层盏数是3×2=6(盏);第三层盏数是6×2=12(盏);第四层盏数是12×2=24(盏);第五层盏数是24×2=48(盏);第六层盏数是48×2=96(盏);第七层(地面上的一层)盏数是96×2=192(盏)。(答略) (二)三百七十八里关,初行健步不为难; 此后脚痛递减半,六朝才能到边关。 请君仔细算一算,每日里数各若干? 【解说】这是一道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的著名数诗算题,在题目中,“六朝”即“6日”的意思。诗题的意思可以作如下的叙述:

从某地到某一边关的路程为378里,某人第一天行了若干里。他自第二日开始,每天行的路程都是前一天路程数的一半。这样经过了6日,他才到达目的地。他每天行的路程各是多少里? 解答时,我们可以假定第六天行的里数为“1份”,那么,其他天数所行里数便是 第五天――1×2=2(份) 第四天――2×2=4(份) 第三天――4×2=8(份) 第二天――8×2=16(份) 第一天――16×2=32(份) 这六天行程的总份数就是 1+2+4+8+16+32=63(份) 因为六天行的总路程数为378里,而这路程已经分成了63份,所以每一份的里数便是 378÷63=6(里) 于是,每天行的里数就是 第一天:6×32=192(里); 第二天:6×16=96(里); 第三天:6×8=48(里); 第四天:6×4=24(里); 第五天:6×2=12(里);

10道数学古代名题难度高

10道数学古代名题难度高 〔一〕竹原高一丈,末节着地,去本三尺,竹海高几何答案:竹海高7尺一〕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亩。 〔二〕又有田广十二步,从十四步。问为田几何? 答曰:一百六十八步。 方田术曰:广从步数相乘得积步。 以亩法二百四十步除之,即亩数。百亩为一顷。 〔三〕今有田广一里,从一里。问为田几何? 答曰:三顷七十五亩。 〔四〕又有田广二里,从三里。问为田几何? 答曰:二十二顷五十亩。 里田术曰:广从里数相乘得积里。以三百七十五乘之,即亩数。九章算术——勾股 〔五〕今有木长二丈,围之三尺。葛生其下,缠木七周,上与木齐。问葛长几何?荅曰:二丈九尺。术曰:以七周乘三尺为股,木长为句,为之求弦。弦者,葛之长。 〔六〕今有池方一丈,葭生其中央,出水一尺。引葭赴岸,适与岸齐。问水深、葭长各几何?荅曰:水深一丈二尺;葭长一丈三尺。术曰:半池方自乘,以出水一尺自乘,减之,余,倍出水除之,即得水深。加出水数,得葭长。 〔七〕今有立木,系索其末,委地三尺。引索却行,去本八尺而

索尽。问索长几何?荅曰:一丈二尺、六分尺之一。术曰:以去本自乘,令如委数而一,所得,加委地数而半之,即索长 〔八〕今有垣高一丈。倚木于垣,上与垣齐。引木却行一尺,其木至地。问木几何?荅曰:五丈五寸。术曰:以垣高十尺自乘,如却行尺数而一,所得,以加却行尺数而半之,即木长数。 〔九〕今有圆材,埋在壁中,不知大小。以鐻鐻之,深一寸,鐻道长一尺。问径几何?荅曰:材径二尺六寸。术曰:半鐻道自乘,如深寸而一,以深寸增之,即材径。 〔十〕今有开门去阃一尺,不合二寸。问门广几何?荅曰:一丈一寸。术曰:以去阃一尺自乘,所得,以不合二寸半之而一,所得,增不合之半,即得门广。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三道数学题

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三道数学题 比方说著名的勾股定理,这个定理在西方最早是由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所以也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但据说这个定理在中国最早是由西周数学家商高发现的,他发现了“勾三、股四、弦五”的定理,比毕达哥拉斯早五百年。虽然在近代史上,中国的数学成就远远没有像西方那样对世界进步产生深远影响,但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还是值得肯定的。 中国古代的数学著作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讨论,其中有三个最著名的问题,一直到现在经久不衰。 一、鸡兔同笼问题 这个数学问题出自南北朝时期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这本书的作者是谁不知道,但可以确定的是这本书和《孙子兵法》肯定没关系。《孙子算经》之所以也冠以“孙子“的名号,是因为这本书开篇序言第一句话引用了孙子的话:“孙子曰:夫算者,天地之经纬,群生之园首,五常之本末,阴阳之父母……” 这本书里最著名的一个问题就是鸡兔同笼,我记得上小学那会,经常有这种类型的题。这个问题的原文是这么说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 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 就是说,有一群鸡和兔子在一个笼子里,头一共35个,脚一共94个,问 有多少只鸡,多少只兔子。 我记得这种题目是以前学二元一次方程的入门题。设鸡有x只,兔子有y 只,列个方程: x + y = 35 2x + 4y =94 然后算出x=23,y=12,所以鸡有23只,兔子12只。 但是中国古人不懂二元一次方程,他们是怎么算的呢。古人非常机智,他们的算法比列方程还简单。鸡有两只脚,兔子有四只脚,他们假设让鸡抬起一只脚,让兔子抬起两只脚,这个时候笼子里的脚就会少一半,就是94/2=47只。这个 时候的笼子里,鸡是一只脚一个头,兔子是两只脚一个头,而头一共是35个,说明多出来的就是兔子的数量,所以47-35=12,兔子就是12只。 二、物不知数问题 除了鸡兔同笼问题,《孙子算经》上另一个著名问题就是“物不知数问题”。原文是这么说的:“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余二,五五数之余三,七七数之余二。问物几何?” 把这个题化成数学语言就是:一个数被3除余2,被5除余3,被7除余2,求这个数。 小编我上学时数学非常犀利,不吹牛,不过现在都忘光了,如果要我现在来做这个题,我只能用最笨的办法: 被3除余2,这个数就是3a+2 被5除余3,这个数就是5b+3

中国古典数学题

中国古典数学题 (1):两鼠穿垣 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亦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题意是:有垛厚五尺(旧制长度单位,1尺=10寸)的墙壁,大小两只老鼠同时从墙的两面,沿一直线相对打洞。大鼠第一天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为前一天的2倍;小鼠第一天也打进1尺,以后每天的进度是前一天的一半。它们几天可以相遇?相遇时各打进了多少? 此题刊于我国著名的古典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一书的"盈不足"一章中。《九章算术》成书大约在公元一世纪,由于年代久远,它的作者以及准确的成书年代,至今尚未能考证出来。该书是采用罗列一个个数学问题的形式编排的。全书共收集了246道数学题,分成九大类,即九章,所以称为《九章算术》。 解答本题并不十分繁难,请你试一试。 (2)韩信点兵 传说汉朝大将韩信用一种特殊方法清点士兵的人数。他的方法是:让士兵先列成三列纵队(每行三人),再列成五列纵队(每行五人),最后列成七列纵队(每行七人)。他只要知道这队士兵大约的人数,就可以根据这三次列队排在最后一行的士兵是几个人,而推算出这队士兵的准确人数。如果韩信当时看到的三次列队,最后一行的士兵人数分别是2人、2人、4人,并知道这队士兵约在三四百人之间,你能很快推算出这队士兵的人数吗? (3)和尚分馒头 我国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的名著《直指算法统宗》里有一道著名算题: 一百馒头一百僧, 大僧三个更无争, 小僧三人分一个, 大小和尚各几丁?" 如果译成白话文,其意思是:有100个和尚分100只馒头,正好分完。如果大和尚一人分3只,小和尚3人分一只,试问大、小和尚各有几人? 方法一,用方程解: 解:设大和尚有x人,则小和尚有(100-x)人,根据题意列得方程: 3x+1/3(100-x)=100 解方程得:x=25 小和尚:100-25=75人 方法二,鸡兔同笼法: (1)假设100人全是大和尚,应吃馒头多少个? 3×100=300(个). (2)这样多吃了几个呢? 300-100=200(个). (3)为什么多吃了200个呢?这是因为把小和尚当成大和尚。那么把小和尚当成大和尚时,每个小和尚多算了几个馒头? 3-1/3=8/3 (4)每个小和尚多算了8/3个馒头,一共多算了200个,所以小和尚有: 200÷8/3=75(人)

中国古代数学趣题

中国古代数学 1. 及时梨果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于1303年编著的《四元玉鉴》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 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 问:梨果多少价几何? 此题的题意是:用999文钱买得梨和果共1000个,梨11文买9个,果4文买7个。问买梨、果各几个,各付多少钱? 解:梨每个价:11÷9= 9 11(文) 果每个价:4÷7=7 4(文) 果的个数:(911×1000-999)÷(911-74)=343(个) 梨的个数:1000-343=657(个) 梨的总价: 9 11×657=803(文) 果的总价:74×343=196(文) 2.两鼠穿墙 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第七章“盈不足”中有一道两鼠穿墙问题: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也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今意是:有厚墙5尺,两只老鼠从墙的两边相对分别打洞穿墙。大老鼠第一天进一尺,以后每天加倍;小老鼠第一天也进一尺,以后每天减半。问几天后两鼠相遇,各穿几尺? 解:第一天,1+1=2尺 还有3尺 第二天,2+0.5=2.5尺 还有0.5尺 第三天,解:设还需X 天。 (4+0.25)X=0.5 X=17 2

17 2天=2小时49分 在第三日凌晨2时49分相逢,相逢时大老鼠穿 3.47尺,小老鼠穿 1.53尺。 3.隔壁分银 只闻隔壁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四两一份多四两,半斤一份少半斤。试问各位能算者,多少客人多少银?(注:旧制1斤=16两,半斤=8两) 此题是民间算题,用方程解比较方便。 解:设客人为x 人。 4x +4=8x -8 x =3 4×3+4=16(两) 答:客人3人,银16两。 4.李白打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是一道民间算题。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单位,1斗=10升),这样遇店见花各3次,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 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 斗。 [(2x -1)×2-1]×2-1=0 x = 8 7

中国古代数学趣题

中国古代数学 1. 及时梨果??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于1303年编着的《四元玉鉴》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 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 问:梨果多少价几何?? 此题的题意是:用999文钱买得梨和果共1000个,梨11文买9个,果4文买7个。问买梨、果各几个,各付多少钱?? 解:梨每个价:11÷9=9 11(文)? 果每个价:4÷7=7 4(文)? 果的个数:(911×1000-999)÷(911-7 4)=343(个) 梨的个数:1000-343=657(个) ? 梨的总价:9 11×657=803(文) 果的总价: 74×343=196(文) 2.两鼠穿墙

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第七章“盈不足”中有一道两鼠穿墙问题: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也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今意是:有厚墙5尺,两只老鼠从墙的两边相对分别打洞穿墙。大老鼠第一天进一尺,以后每天加倍;小老鼠第一天也进一尺,以后每天减半。问几天后两鼠相遇,各穿几尺? 解:第一天,1+1=2尺 还有3尺 第二天,2+0.5=2.5尺 还有0.5尺 第三天,解:设还需X 天。 (4+0.25)X=0.5 X=17 2 17 2天=2小时49分 在第三日凌晨2时49分相逢,相逢时大老鼠穿 3.47尺,小老鼠穿 1.53尺。 3.隔壁分银? 只闻隔壁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四两一份多四两,半斤一份少半斤。试问各位能算者,多少客人多少银?(注:旧制1斤=16两,半斤=8两)? 此题是民间算题,用方程解比较方便。? 解:设客人为x 人。?

古代著名算题目

古代著名算题目 古代数学在世界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古希腊、古印度、古埃及等文明都有自己独特的数学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其中一支璀璨的分支,历经千年不衰,留下了许多经典算题。本文将介绍几个著名的古代算题,并解析其方法与思想。 一、《九章算术》中的《日期章》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的重要著作之一,其中的《日期章》涉及到了一些与日期计算相关的算题。其中一道著名的题目是:已知甲乙两人合力做完一件工作需要15天,乙临走时单独做这件工作需要30天。问甲单独做完这件工作需要多少天? 解题思路:设甲、乙分别代表两人的工作效率,那么根据题意,合力做完这件工作的效率为甲+乙,乙独自完成工作的效率为乙。根据题意,合力完成这件工作需要15天,乙单独完成需要30天。假设这件工作的工作量为1个单位,则可以得到以下方程: 15(甲+乙) = 1 30乙 = 1 通过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甲的工作效率为1/30,即甲单独完成这件工作需要30天。 二、《张丘建算经》中的《开物算经》

《张丘建算经》是古代中国算术方面的经典著作之一,其中的《开物算经》涵盖了许多实际问题的解法。其中一道著名的题目是:有秤状不正,而已知秤质之差;料之等秤质差,有石六十无一,次之有石十六无一;次之有石九无一;次之有石四无一;次之有石二无一;次之有石三十无一。问秤质各多少? 解题思路:设秤的质量为x,根据题意可得出以下方程: 6x - 1 = a^2 16x - 1 = b^2 9x - 1 = c^2 4x - 1 = d^2 2x - 1 = e^2 30x - 1 = f^2 其中a、b、c、d、e、f分别是整数。通过求解这个方程组,可以得到秤的质量为7/2斤、9/2斤、3/2斤、5/2斤、2斤和11/2斤。 三、《孙子算经》中的《商宜》 《孙子算经》是我国古代军事数学的著作,里面记载了许多与战争有关的算题。其中一道著名的题目是: 有一军队共三千人,士兵分列十阵,每阵若罢五十人,则还余二百人;若罢六十人,则还去三百人。问有几阵? 解题思路:设总阵数为x,根据题意可得出以下方程:

中国古代数学名题

數學名題欣賞中国古代数学名题 1、雞兔同籠: 今有雞兔同籠,上有35個頭,下有94只腳。雞兔各幾隻? 想:假設把35只全看作雞,每只雞2只腳,共有70只腳。比已知的總腳數94只少了24只,少的原因是把每只兔的腳少算了2只。看看24只裏面少算了多少個2只,便可求出兔的只數,進而求出雞的只數。 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國古代有人想出更特殊的假設方法。假設一聲令下,籠子裏的雞都表演“金雞獨立”,兔子都表演“雙腿拱月”。那麼雞和兔著地的腳數就是總腳數的一半,而頭數仍是35。這時雞著地的腳數與頭數相等,每只兔著地的腳數比頭數多1,那麼雞兔著地的腳數與總頭數的差等於兔的頭數。我國古代名著《孫子算經》對這種解法就有記載:“上署頭,下置足。半其足,以頭除足,以足除頭,即得。”具體解法:兔的只數是94÷2-35=12(只),雞的只數是35-12= 23(只)。 2.韓信點兵: 今有物,不知其數。三三數之剩二,五五數之剩三,七七數之剩二。問物幾何?這是我國古代名著《孫子算經》中的一道題。意思是:一個數除以3餘2,除以5餘3,除以7餘2。求適合這些條件的最小自然數。 想:此題可用枚舉法進行推算。先順序排出適合其中兩個條件的數,再在其中選擇適合另一個條件的數。 3.三階幻方: 把1—9這九個自然數填在九空格裏,使橫、豎和對角線上三個數的和都等於15。 想:1+9=10,2+8=10,3+7=10,4+6=10。這每對數的和再加上5都等於15,可確定中心格應填5,這四組數應分別填在橫、豎和對角線的位置上。先填四個角,若填兩對奇數,那麼因三個奇數的和才可能得奇數,四邊上的格裏已不可再填奇數,不行。若四個角分別填一對偶數,一對奇數,也行不通。因此,判定四個角上必須填兩對偶數。對角線上的數填好後,其餘格裏再填奇數就很容易了。 4.兔子問題: 十三世紀,義大利數學家倫納德提出下面一道有趣的問題:如果每對大兔每月生一對小兔,而每對小兔生長一個月就成為大兔,並且所有的兔子全部存活,那麼有人養了初生的一對小兔,一年後共有多少對兔子? 想:第一個月初,有1對兔子;第二個月初,仍有一對兔子;第三個月初,有2對兔子;第四個月初,有3對兔子;第五個月初,有5對兔子;第六個月初,有8對兔子……。把這此對數順序排列起來,可得到下面的數列: 1,1,2,3,5,8,13,…… 觀察這一數列,可以看出:從第三個月起,每月兔子的對數都等於前兩個月對數的和。根據這個規律,推算出第十三個月初的兔子對數,也就是一年後養兔人有兔子的總對數。

简析几个典型的古代数学问题

简析几个典型的古代数学问题 关键词:鸡兔同笼百鸡问题孙子定理 数学在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在古人的智慧中,我们可以发现数学之美,探寻数学之趣,数学的好玩之处,并不限于数学游戏。数学中有些极具实用意义的内容,包含了深刻的奥妙,发人深思,使人惊讶。中国古代的数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天文学等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其中的一些脍炙人口的趣味小问题也让我们在探究中发现数学之美。 1.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一道经典的数学趣题。它记载于大约1500年前的《孙子算经》中,书中是这样描述的:“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雉兔各几何?”这句话的意思是: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用解法一(假设法):已知鸡兔共有35只,如果把兔子的两只前脚用绳子捆起来,即,将兔子看做两只脚的鸡,鸡兔总的脚数是35×2=70(只),比题中说的94只要少24只。可知这24只脚是兔子,因此有兔子24÷2=12(只)。所以有鸡35-12=23(只)。解:假设全是鸡:35×2=70(只)比总脚数少:94-70=24(只)它们脚数的差:4-2=2(只)因此有兔子:24÷2=12(只)鸡:35-12=23(只)解法二(方程法):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4x+2(35-x)=942x=24x=1235-12=23(只)故:有鸡23只,兔12只。除此之外还有解法3:(兔的脚数×总只数-总脚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鸡的只数总只数-鸡的只数=兔的只数解法4(总脚数-鸡的脚数×总只数)÷(兔的脚数-鸡的脚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解法5:总脚数÷2—总头数=兔的只数总只数—兔的只数=鸡的只数解法4:鸡的只数=(4×鸡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 兔的只数=鸡兔总只数-鸡的'只数6解法7兔总只数=(鸡兔总脚数-2×鸡兔总只数)÷2 鸡的只数=鸡兔总只数-兔总只数一个简单的鸡兔同笼问题却能有如此多的解法,

中国古代数学趣题

中国古代数学 1.及时梨果 元代数学家朱世杰于1303 年编著的《四元玉鉴》中有这样一道题目: 九百九十九文钱,及时梨果买一千, 一十一文梨九个,七枚果子四文钱。 问:梨果多少价几何? 此题的题意是:用999 文钱买得梨和果共1000 个,梨 11 文买 9 个,果 4 文买 7 个。问买梨、果各几个,各付多少钱? 解:梨每个价: 11÷9=11 (文)9 果每个价: 4÷7=4(文)7 果的个数:(11 ×1000- 999)÷( 11 - 4 )= 343(个)997 梨的个数: 1000-343=657(个) 梨的总价:11 ×657= 803(文)9 果的总价:4 ×343= 196(文)7 2.两鼠穿墙 我国古代数学典籍《九章算术》第七章“盈不足”中有一道两鼠穿墙问题 : 今有垣厚五尺,两鼠对穿,大鼠日一尺,小鼠也日一尺。大鼠日自倍,小鼠日自半。问何日相逢,各穿几何 ? 今意是 : 有厚墙 5 尺,两只老鼠从墙的两边相对分别打洞穿墙。大老鼠第一天进一尺,以后每天加倍;小老鼠第一天也进一尺,以后每天减半。问几天后两鼠相遇,各穿几尺 ? 解:第一天, 1+1=2 尺还有 3 尺 第二天, 2+0.5=2.5 尺还有 0.5 尺 第三天,解:设还需X 天。 (4+0.25)X=0.5 X= 2 17

2 天=2 小时 49 分 17 在第三日凌晨 2 时 49 分相逢,相逢时大老鼠穿 3.47尺,小老鼠穿1.53 尺。 3.隔壁分银 只闻隔壁客分银,不知人数不知银,四两一份多四两,半斤一份少半斤。试 问各位能算者,多少客人多少银?(注:旧制 1 斤= 16 两,半斤= 8 两)此题是民间算题,用方程解比较方便。 解:设客人为 x 人。 4x+4=8x- 8 x=3 4×3+ 4=16(两) 答:客人 3 人,银 16 两。 4.李白打酒 李白街上走,提壶去打酒; 遇店加一倍,见花喝一斗; 三遇店和花,喝光壶中酒。 试问酒壶中,原有多少酒? 这是一道民间算题。题意是:李白在街上走,提着酒壶边喝边打酒,每次遇 到酒店将壶中酒加一倍,每次遇到花就喝去一斗(斗是古代容量单位, 1 斗= 10 升),这样遇店见花各 3 次,把酒喝完。问壶中原来有酒多少? 解:设壶中原来有酒x 斗。 [( 2x-1)× 2- 1]× 2- 1= 0 x=7 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