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析案例——弗洛伊德_创伤

精神分析案例——弗洛伊德_创伤

创伤

——一例精神分析治疗案例报告

摘自弗洛伊德、布洛伊尔《痍症研究》

奇怪的布丁味

1892年底,我熟悉的一位同事转诊给我一个他正在治疗的病人。这是一个有慢性再发化脓性鼻炎的年轻女士,我称她为露西小姐,30岁。后来才弄清,她顽固存在的疾病是由于筛骨溃疡的缘故。近来,她主诉的一些症状使见识渊博的医生再也不能视为局部感染了。她完全丧失嗅觉,而且持续受到一两种主观嗅觉的纠缠,她感到这是最令她痛苦的。另外,她感到精力差和疲劳,头有沉重感,食欲不振,办事效率低。

露西小姐在维也纳郊区一家工厂总经理的家里做家庭教师。她经常在我诊疗时间来就诊。她是个英国妇女,身体纤巧,皮肤上有色素沉着,除鼻部受感染之外,她显得很健康。她最初的陈述与那位医生告诉我的一样,她感到抑郁和疲劳,并遭受主观嗅觉的折磨。我初步认为,她患的是歇斯底里症,并表现出相当明显的一般痛觉丧失,但未丧失触觉感,大致的检查(用手)没有显示有视野的局限。她鼻腔内完全缺乏痛觉,也没有反射。虽然触压敏感,但作为感觉器官,她对特殊的刺激和其他刺激(如氨或醋酸)没有适当的感觉。那时她的化脓性鼻炎正处于好转时期。

要想弄清这个疾病,就必须解释她的主观性嗅觉感,因为反复的幻

觉是慢性歇斯底里的症状。她的抑郁可能受到创伤的影响,我应当有可能发现主观嗅觉出现的一个客观经历。这个经历也许就是个创伤,使她记忆中出现象征性的反复嗅觉感。我认为可能反复出现的嗅觉上的幻觉与伴随着的抑郁一起引发了一次歇斯底里发作,而反复出现的幻觉性质与其在慢性症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称的。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在这个病人身上表现出来,因为对这个病人的治疗才刚刚开始。然而,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嗅觉的主观感觉以应假设为有一个特定的来源,是来自某些非常特殊的真正对象。

这个预见很快得到验证。当我问她什么样的嗅觉一直使其烦恼时,她答道:“一种烧焦的布丁味。”因此,我只需要假设烧焦的布丁味实际上在她的经历中发生过,且这起着一种创伤的作用。把嗅觉选作创伤记忆的象征物是不同寻常的,但对这种选择的解释并不困难。该病人患化脓性鼻炎后,她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在鼻子的感觉上。我知道这个病人的生活环境局限于她照看着的两个没有母亲的孩子身上,她们的母亲在多年前死于一种急病。

因此,我决定把烧焦的布丁味做为分析的出发点,我将详细的描述这个分析过程。实际上,本来应该是一次诊治的时间却分成几次进行,因为病人只能在我的诊疗时间来,我也只能花较短的时间对她进行治疗。而且,由于她的职责不允许她经常从很远的工厂到我这里来,因此一次单独的讨论常常需要拖延一个多星期,我们常常在短时间内中止谈话,下次再接着讨论。

当我对她尝试催眠术时,露西小姐没有进入催眠状态,因此我只是

在她处于与平常稍稍不同的状态下对她做全面分析的。

小插曲

我将对这个技术做详细的阐述。在1889年,当我参观在南锡的一家诊所时,我听到一位研究催眠术的老前辈里埃波说:“如果我们能使每一个病人都进入催眠状态,那么催眠治疗将是最有效的。”在伯恩海姆的门诊中,似乎这一技术确实存在,而且也有可能从伯恩海姆那里学到这样的技术。但当我试图对自己的病人实施这一技术时,我发现自己的能力有很大的局限性,况且如果我对一个病人三次实施催眠而不成功的话,我就没有诱导催眠的招术了。在我的经验中,催眠成功的百分率远低于伯恩海姆报道的。

因此,我面临的选择是,要么放弃对大多数病例可能适合的宣泄方法,要么冒险尝试这种无催眠梦游症的方法,即催眠作用很轻,甚至可能不存在。我并不在意这种非催眠梦游状态所达到的催眠程度(用量表测量来表明的),就我们所知,对不同病人应使用不同的暗示方式,而僵硬性昏厥、自动性运动等均不是我所要治疗的,也就是说我应当用在比较容易唤醒记忆所遗忘的病人中。不久我就放弃了用各种测验来测量病人达到的催眠程度,因为这样做引起许多病人的抵抗,并动摇他们对我的信任,而这恰恰是进一步心理治疗所必须的。况且我很快就厌烦了发号施令,诸如“你想睡觉了!……睡觉吧!”厌烦听到病人对我的抗议(经常发生在催眠程度很轻时):“但是,医生,我并不困啊。”也厌烦了其后对病人所作的解释:“我并不是指正常的睡觉,我指的是催眠,正如你所见的,你在被催眠,你不能睁开你的眼睛,

等等。”我确信其他许多做心理治疗的医生比起我来能够用更多的技术克服困难。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可能采用一些有别于我采用的技术。然而,我认为如果一个人预料到在使用一个特殊的词汇而使自己经常处于一种窘迫的情境的话,那么他主动避免这一词汇和困境将是明智的。因此,当我的第一次尝试既没有导致催眠,也没有因一定程度的催眠而发生明显的生理改变时,我就放弃了催眠术,而只是要求病人“集中”。我让病人躺下,有意闭起眼睛,作为达到“集中”的一种方法。可能用这种方法,我只要稍稍努力,就能使一个特殊的病人达到最大程度的催眠。但在使用这种技术中,我发现病人并不知道他们的致病因素。

我记起我亲眼所见到伯恩海姆所作的,即在催眠期间的记忆时间却在清醒状态下明显的被遗忘了,而用手轻压可使其再现,这一事件的回忆使我避免了这种新的窘境。例如,他给一位妇女实施催眠术后,她的不良幻觉不复存在,然后他试着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把她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这边来,他没有成功。把她唤醒后,他要求病人告诉他,当她进入催眠状态后,他对她做了什么,她回答说她什么也不知道,但他不接受这个回答,他坚持认为她能记起任何事,他把他的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帮她回忆。你瞧!她果真描述了在催眠中显然没有觉察到的和在清醒状态下也明显回忆不起来的每件事。

这个令人惊奇的实验就作为我的模式。我决定从这个设想开始,即我的病人知道任何具有治病意义的事情,问题是要让他们讲出来。当我在问病人一些这样的问题“这个症状有多久了?”或“什么原因?”

之后,我会碰到这样的回答“我确实不知道”,这时我就用下面的方法,我把一只手放在病人的前额,或者用两只手把住她的头说:“你在我的手的压力下会想出来的。当我放松我的手时,你将会在你的面前见到某些事,或者某些事会进入你的头脑中,抓住它,它们就是我要找的,好,现在你看到了什么或发生了什么?”在我第一次使用这个方法时(不是用在露西小姐身上),我惊奇地发现它产生了我需要的那种精确的结果。我可以肯定的说,从那以后我很少失败。正如已表明的那样,这个分析方法应当被采纳,它能使我在没有催眠术的情况下把每一个这样的分析进行到底。因此,我的自信心增强了,如果病人回答我“我看不到什么”或“什么也没有发生”,我会消除顾虑,将其视为不可能,并使他们相信,他们肯定会知道我想要知道的事情,而这些事情是他们拒绝相信或抵制的。我告诉他们,只要他们喜欢,我就重复使用这种方法,每次他们都会看到同样的事情。病人在尚未学会缓解危机的本领之前,他们否认脑中曾经有过的记忆或想法,认为这些记忆或想法是无用的,而且是一种干扰。当他们把这些记忆和想法告诉我之后,实际上就是我需要的信息。偶然情况下,经过三至四次轻压后,终于引出了信息,病人会这样回答:“其实我第一次就知道了,但我就是不想说”,或者“我不希望情况是那样的”。

这种假设意识受限制的治疗是费力的,至少比催眠术要费力得多。然而它使我受催眠术的支配,使我洞察了常常造成病人记忆遗忘的动机。我能肯定这种遗忘常常是故意的、期望的。

我发现更令人惊奇的是,用这种方法可引出表面上已遗忘很久的数

字和日期,从而揭示了病人的精确记忆是多么的令人难以置信。

在搜寻数字和日期时,我们能从熟悉的失语症理论上得到帮助,它认为再认比回忆容易,因此当一个病人不能回忆起一个特定事件发生的年、月、日时,我们可以向他重复可能有关的年份,12个月份的名称和月份中的31天的日子,当他感觉是正确的数字时,他将睁开双眼。实际上大多数病人是根据特殊的日期做出决定的。例如,病人把注意力放在“从头至尾计数”的方法而说出其日期后,她会说“哎呀,那是我父亲的生日!”并补充到,“肯定是的,因为我们正说道期待他过生日这件事。”

这里,我只是附带地说到这个话题。从所有这些观察中得到的结论是,引起重要治病因素的体验及其所有次要的伴随事件,均正确的保存在似乎已遗忘的病人的记忆中(当时他不能在头脑中回忆起来)。

表面上的胜利——第一个创伤情景

在这长长的而又不可避免的离题后,我再回到露西小姐这个病例来。正如我所说的,我对她实施催眠术的意图不是产生催眠梦游症。她的眼睛始终闭着,面容有些僵硬,手脚不动,我问她是否能记起第一次闻到烧焦的布丁味的情形。

“哦,是的,我完全知道。大约两个月以前,在我生日那两天,我在教室里给孩子们上烹饪课。正好邮递员送来一封信,我从邮戳及其笔迹看出是来自格拉斯哥我母亲那里。我正想打开看,孩子们冲到我面前,从我手中抢去了信并叫嚷到:‘不,你现在不能看信,你必须在生日那天才能看,我们为你保存着。’这时突然有一种强烈的气味,是

她们做的布丁变焦了。从那以后,我总是被这种气味纠缠着,整天存在,当我不安时气味更强烈。”

“你很清楚地看到你眼前的情景吗?”

“和真的一样,就好像我正在经历着。”

“什么事使你如此不安?”

“因为孩子们对我这么有感情,我很感动。”

“她们不是总这样吧?”

“是的,但在我收到母亲的信时是这样的。”

“我不理解为什么孩子们的感情和你母亲的信之间存在对立,你认为似乎是什么原因呢?”

“我想回到母亲那里,但想到要离开可爱的孩子,我感到很悲伤。”

“你的母亲有什么事吗?她是否感到孤独而叫你回去?或者她生病了,或者你正期待着她的消息?”

“不,她不是很健壮但也没有生病,她的一个朋友和她住在一起。”

“那你为什么非得离开孩子?”

“我不能再在这所房子呆下去了,房主、厨师和法国女教师似乎都认为我把自己放在高于我的位置上了,他们联合起来跟我捣鬼,向孩子的祖父说我的坏话。当我向孩子的父亲和祖父抱怨时,我没有从他们那里得到我期望的支持。因此我通知总经理(孩子的父亲)我要辞职,他很友善的劝我在作决定前,最好再考虑一段时间。那时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虽然我应该离开这所房子,但我现在还呆在这里。”

“除了你依恋孩子以及孩子们喜欢你之外,还有什么其他特殊的事

吗?”

“是的,孩子们的母亲是我母亲的一个远房亲戚。我在她死前保证过,我将会竭尽全力照顾两个孩子,我不会离开她们,我将代替她们母亲的位置。但是我的通知却毁了这一保证。”

这似乎已完成了对病人主观嗅觉的分析,我们已弄清原先有一个客观的感觉,这个感觉与一个经历中的小场景密切的结合起来,而这两种对立的情感在相互冲突着:即她后悔要离开孩子们和促使她下决心离开的一种轻视。她母亲的信并没有让她离开,而是她自己打算离开这里,与母亲呆在一起。两种情感的冲突在信来到时上升为一种心理创伤,而气味的感觉与这种创伤联系起来,保留下来成为其象征物。我们仍有必要解释,为什么在这个场景涉及的全部感知觉中,她只是选择了气味作为一种象征物。我想用她鼻子的慢性感染来解释这一点。她告诉我正是在那个时候,她的鼻子再次患中伤风,以致不能闻到任何气味,然而当她处于不安状态时,她觉察到烧焦的布丁味,这突破了她器质上失去的嗅觉感。

抽刀断水

但是,我并不满足于这个解释。他虽然貌似有理,但我遗漏了一些事,即为什么这些不安的和这样的情感冲突一定导致歇斯底里,而不是其他疾病?为什么所有这些事没有保持在正常的精神生活水平上?换句话说,什么是发生转换的合理理由?为什么她不是在头脑中回忆发生事情的生活场面本身,而代之以她所选的感觉作为回忆往事的象征物?如果我们在治疗一个慢性歇斯底里患者时,其转换机制是习惯

性的,那么上述这些问题则可能就是过于好奇和多余的。但就是这个创伤,或者就是这个令人烦恼的小事是露西小姐患上了歇斯底里。

现在我从相似的病例分析中知道,在第一次患歇斯底里之前,必须有一个基本的条件:即有意地压抑意识中的一种观念,并排除在联想性的矫正之外。我认为这种有意识的压抑也是全部或部分兴奋总量转化的基础,与心理联想分开的兴奋总是较易沿着错误的通路趋向躯体的运动感觉。压抑本身的基础可能就是一种不愉快的情绪。这种被压抑的观念和构成自我的占优势的许多观念之间出现不相容,而被压抑的观念则以逐渐成为致病性因素的方式进行反击。

因此,我从露西小姐已屈从于歇斯底里转换这点而推测到在创伤性的决定因素中,可能存在一个她故意要隐瞒和尽力要忘却的因素。倘若把她对孩子的喜爱以及她对这所房子里其他成员一些事情的敏感综合在一起,则只能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她爱上了她的男主人。我十分大胆的向病人做出这一解释,我对她说:“我不认为你的情绪里的所有理由都和孩子们有关,我相信你爱上了你的男主人,即总经理,尽管你自己可能不觉察这一点,但在现实生活中你则暗暗希望能代替她们母亲的位置。由此,我们必然想到在你与佣人们平静地生活了这么多年后,现在你却对他们产生敏感。你怕他们窥探到你地希望并取笑你。”

爱上男主人

她用通常说话的简短方式回答道:“是的,我想是真的。”

“但如果你知道自己爱上了男主人,为什么不告诉我?”

“我不知道,或者说我不想知道,我想把这想法从我地头脑中驱走,

不再想它,我觉得最近成功了。”

“为什么你不愿承认这种倾向,是否你对爱上一个男人感到害羞?”

“哦,不,我不是不合情理地过于拘谨,我们毕竟不能不对自己的感情负责,令我沮丧地唯一原因是他是我的男主人,我为他服务,并住在他的房子里。我感到对他不像对其他人那样有完全的独立性。我只是一个穷女孩,而他是出身于一个好家庭而又如此富有。如果在这点上有任何想法,人们将会取笑我。”

现在,她毫无抵抗地道出了这种想法的缘由。她告诉我,最初几年她在这所房子里生活得很愉快,行使着她的职责,没有任何非分之想。然而,有一天她的男主人,一位严肃的、工作过度的、行为保守的男人开始与她谈论起有关孩子们养育方面的事,他随意而又热诚地告诉她,在照顾两个失去生母地孩子上,他是这样地依赖她。当他说这话的时候,他意味深长地看着她……就在那一刻,她爱上他了,她甚至沉迷于因这次谈话而令她憧憬的希望中。但是,她决定放弃她头脑中所有的想法。她完全同意我的观点,即在她与男主人谈话期间见到的男主人的样子,可能是由于他对亡妻的思念的一种表示,她非常清楚地认识到她对男主人的情感永远不会得到任何回报。

山重水复

我期待着这次讨论会使她的情况发生根本改变,但到目前为止,并没有好转。她继续精神低落和抑郁。与此同时,我对她进行了水疗。在治疗期间,她在早晨感到精神有些振作。而烧焦的布丁味没有完全

消失,但出现的频率减少,强度减弱。她说现在只有在她非常不安时才出现。这种记忆象征物的持续存在使我怀疑除了这一主要的事情之外,还有附属于此事的、意味着许多小创伤的事件,因此我们寻求其他可能与烧焦的布丁有关的事。我们深入到与这个家庭矛盾有关的事情,如孩子祖父的行为等。当我们这样做时,烧焦的味道日益消退。这期间因她鼻部疾病的复发,治疗中断了相当长的时间。这是发现了她的筛骨的骨疽。

再一次诊疗时,她说在圣诞节那天收到了两位男主人和仆人们的许多礼物,好像他们很急切地要补偿对她的伤害,扫除最近几个月中她与他们之间冲突的记忆,但这良好的愿望的表示并没有对她产生任何影响。当我再次询问烧焦的布丁味一事时,她告诉我已经完全消失了。但又被另外一种似于雪茄烟的味道困扰着,她认为这种味道也早就存在,但过去被烧焦的布丁味压倒,现在这种烟味又冒了出来。我对这样的治疗效果不是很满意,这纯粹是对症治疗:我去除了一个症状,却又被另一个症状取代。因此,我毫不犹豫地用分析方法清除这种新的记忆象征物。

第二个创伤情景

但是这次她不知道这种主观嗅觉感来自何处——在什么样的重要场合才具有这种感觉。她说:“我们房子里的人每天都要抽烟,我确实不知道我注意的气味与某些特殊的情景有关。”当时我坚持认为他应该试着在我手的轻压下回忆有关的事。我已经提到她的记忆带有可塑的、生动形象的性质,她属于视觉类型。在我的坚持下,她面前逐渐开始

模糊而零星地显现了一个画面,那是在房子的餐厅里,她和孩子们等两位男主人从工厂回来吃午饭。

“现在我们都围坐在餐桌旁,两位男主人、法国家庭女教师、女管家、孩子们和我,但似乎每天都是这样的。”

“你继续注意这个画面,它将会进一步展开,变得独特。”

“是的,有一位客人。那是个总会计师,他是一位年长的男人,他非常喜欢两个孩子,好像孩子们是他的孙女一样,而且他经常来这里吃午饭,这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耐心点,就继续观看这个情景,必然会有某些事发生的。”

“没有发生任何事。我们起身离开桌子。孩子们说‘再见’,与往常一样我们一起上了二楼。”

“然后呢?”

“现在我记起来了,有一个特殊的情景,即当孩子们说‘再见’时,总会计师想要去吻她们,我的男主人突然发怒,竟然向他吼叫:‘别吻孩子!’我感到我的心被刺痛,当时两位男主人正在抽烟,而这种雪茄味就印在我的记忆中了。”

因此,这是第二次,而且是印象更深的一次情景。和第一次一样,它起着一种创伤的作用,而且留下了事后回忆的象征物。但这种情景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呢?

“这两个情景哪个发生的较早一些?是这一个还是烧焦的布丁?”我问道。

“我刚刚告诉你的这个情景发生的早一些,大约早两个月。”

“那么为什么在孩子的父亲阻止那位客人时,你感到刺痛?他的责备不是针对你的。”

“对一个好朋友这样做是不对的再说他还是一位客人。他本可以平静的说。”

“所以这是否只能说是一种伤害你的粗暴做法?你对他的做法感到窘迫吗?或许你可能想,他为这样一件小事就对老朋友如此粗暴,如果我是他的妻子,他更可以对我这样了。”

“不,不是这样。”

“但肯定和他的粗暴有关,不是吗?”

“是的,当别人吻孩子时,他一向都不高兴。”

柳暗花明——第三个创伤情景

现在在我的手的压力下,第三个情景,然而可能是更早的情景,出现了。这是真正起创伤作用的情景。早在几个月前,有一位认识地男主人的女士来拜访他们,在她离开时,吻了两个孩子的嘴。当时孩子的父亲在场,克制自己没有对这位女士说什么,但当她离开后,他把恼怒发泄在可怜的家庭女教师身上。他说若是吻了孩子们的嘴,他要追究她的责任,她有责任制止。如果她允许别人这样做,她要为自己的失职感到羞愧;如果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他将把哺育孩子的责任交给其他值得信赖的人。这事发生在她仍在认为他爱她的时候,她正期待着他们第一次谈话的再次出现,而这件事粉碎了她的希望。她对自己说:“如果他能这样突然地对我发怒,为这点小事而这样威吓我,更何况我对此没有丝毫的责任,以后我难免会有差错,他可能不再对

我有热情。”当总会计师欲吻孩子时受到孩子父亲的责备,这显然令她想起了这一情景。

结局

在这次分析两天后,露西小姐再次来到我这里。我不禁问她什么事使她这么高兴。她好像变了另一个人,微笑着,昂着头。我当时想了一会儿,认为她已成为总经理的未婚妻,但我猜错了。

她否定了我的想法,说道:“没发生什么事,你不知道我的情况,你仅仅在我生病和忧郁时看到我,现在我一直很快活。昨天早晨当我醒来时,已不再觉得有精神负担了,从此以后,我感觉很好。”

“那以后你怎么想?”

“我知道自己已没问题了,我不要自己再为过去而不快乐。”

“那么你现在会与佣人们很好地相处吗?”

“我想我过分敏感大多与那件事有关。”

“你仍爱着你的男主人吗?”

“是的,当然是这样的,但不会造成什么差别。毕竟我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然后我检查了她的鼻子,发现她对疼痛敏感,几乎完全恢复了反射的兴奋性,她也能区分出不同的气味,但是不太肯定,而且只能区分强烈的气味。

这一治疗过程持续了整整九个星期。四个月后,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避暑胜地遇到了这个病人。她精神很好,这使我确信她已保持了康复的状态。

精神分析案例:从赵承熙的眼镜后看世界

弗吉尼亚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的世界知名大学,由美国第三任总统杰佛逊创立。该校先后涌现出五任美国总统和二十几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世界上享有盛誉。2007年4月16日发生韩裔学生赵承熙枪杀32名学生的惨案立刻震惊了全世界,美国总统亲致悼词、弗吉尼亚全州降半旗默哀,世界各国外交部纷致慰问,弗吉尼亚大学荟萃着人类的精英,在这被枪杀的32人中就可能有未来的美国总统或诺贝尔奖得主。

这起事件造成恶劣的国际影响,围绕其也发生了很多话题,比如美国社会是否该禁枪、如何修复韩裔人群直至亚裔人群在西方社会的形象,随着对凶手犯罪动机的深入调查,血案背后真正的根源浮显出来,它不该看作一个孤立事件,不止与一个族群相关,而是一个极严重社会问题的缩影,背景是全人类面对精神、心理疾病发作的高峰,却无力干预、无力解决的困境!

从新闻报道我们已知道,赵承熙性格极其孤僻,患有抑郁症,有自杀倾向,曾被送入精神健康机构进行治疗,据警方证实,行凶当日的早晨还在服用抗抑郁药物。从一个神经症患者绝望的角度,不难理解这场血案的发生,我写本文不是为了给行凶辩护,而是试图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描绘出他心灵成长的轨迹,透析疯狂行为背后的必然原因,展现他被扭曲的精神世界,使得公众了解神经症的治疗和预防,避免类似悲剧再次发生。

在赵承熙室友的眼中,在日常生活中,他是一个“害羞”的学生。“他总是非常、非常安静,静得有些古怪,且喜欢独处,”赵承熙的室友乔·奥斯特说。性格虽然孤僻,但并不凶恶。然而“害羞”“羞于启齿”的原因是他对于内心冲突的极力克制,在表面“安静”掩盖下,内心却经历着剧烈的挣扎、斗争,这从他一年半前创作的剧本作业充分显现出来,“当我们阅读赵承熙的剧本时,就像经历一场噩梦。剧本充满扭曲思维、令人毛骨悚然的暴力,还有一些我根本没听说过的凶器,”

赵承熙的同学如是说。

在一篇名为《理查德·麦克比夫》的剧本中,赵承熙描写了一名男孩由于怀疑他的继父是杀死他亲生父亲的凶手并且经常骚扰他,企图谋杀继父,其中一幕,故事主人公13岁的“约翰”边向继父照片上狠刺飞镖,一边愤愤说:“我恨他。一定要杀死迪克!一定要杀死迪克!迪克必须得死!”最后一幕,约翰试图用“一块吃了一半的干香蕉蛋糕”噎死继父,但未成功。剧本写道:“(继父)躲过一劫,非常愤怒,他挥舞大胳膊,对13岁孩子一顿暴打。” 。另一篇名为《布朗斯通先生》的剧本则讲述,三名高中生如何憎恨他们的数学老师“布朗斯通先生”,其中一人同样名叫“约翰”。剧本写道,三人一边在一家赌场玩老虎机,一边咒骂数学老师。“我想杀死他,”“约翰”说。“我想看着他流血,就像他让我们这些孩子流血那样,”另一名高中生“简”说。最后一幕,“约翰”赢了500万美元,并得到“简”和另外一人的吻。但“布朗斯通先生”突然出现,告诉赌场他们还不够赌博年龄,赌场老板最后把奖金都给了“布朗斯通”。“你永远无法摆脱这个布朗斯通,”戏剧结尾处3人齐声喊道。

在这些“噩梦”中,约翰就是主人公自己,梦是潜意识的反映,第一篇针对的是家庭,第二篇针对的是学校,环境成为刺激因素给他带来痛苦,约翰试图通过杀人来宣泄痛苦情绪,然而反抗的结局是一样的,宣泄被暴力终止,噩梦永远无法摆脱,这长期绝望的愤怒为他枪杀32人的行为积累了能量。

这些恐怖的潜意识如何形成的呢?从赵承熙的童年经历来看,家庭的贫穷、父母的争吵,不缺少机会在“无我”状态下被置入愤怒的种子。早在100多年前,弗洛伊德就天才的指出:童年经历对人的一生有重大影响,尤其在“无我”状态时的创伤,是导致各种心理障碍的祸源。何为“无我”的状态?一般是指由意外事件的打击、身体伤害引起的无意识时期,留下一个精神刺激—肉体疼痛或痛苦情绪的记录。这个“无我”状态可以有多早?国外很多研究者(包括弗洛伊德本人)认为它可以提早到人的出生期、胎儿期,这些时期因生理结构原因使得个体更容易受伤,因而“潜意识噩梦”的根源被埋藏得极其隐蔽。他发明了自由联想法,创立了精神分析学派,在治疗中通过“自由联想”引导患者回忆,抚触记忆伤痕、宣泄痛苦情绪、释放精神压力,将所有恐怖的潜意识浮现并“灭活”,从而达到治愈目的,帮助患者摆脱噩梦,回到轻松健康的心理状态。笔者的回忆录《走出抑郁》(2007年3月份江西科技出版社出版)就详细地亲述姐姐如何运用自由联想法,帮助我发现和解除早期记忆伤痕,释放全部痛苦情绪,治好顽固的抑郁症彻底恢复健康的经历,并且根据实践提出简洁高效的新精神分析方法。

再来观察赵承熙的孤僻:赵承辉的同学回忆了去年文学课新开课第一天时的情景,他们说,学生当时都自我介绍,而赵承辉一句话也不说,学生都在签名册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而赵承辉写的只是一个问号。当老师问,“你是叫问号吗?”他什么也不说。他的同学朱莉·普尔说,赵承辉上课时总是坐在后面,戴着帽子,很少参与课上活动。

他们所在的系不大,但赵承辉“像个匿名者,从不与人交谈”。奥斯特、赵承熙和另外4人同住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哈珀楼”2121室。奥斯特说,他回到宿舍时经常看到赵承熙坐在桌子前发愣。他有时会与赵承熙打招呼,但赵承熙往往只用一个字回应他。赵承熙基本不参加校内活动。室友说,有一次,一名学生会成员到宿舍散发糖果,鼓励大家参与学生会选举,但赵承熙连瞅都没瞅他一眼。

有人将赵承熙的孤僻归结为亚洲人难以融入美国文化,这没有道理,我们没有听说姚明需要心理医生。为什么患上抑郁症后人会变得孤僻、更加愤世疾俗?没有经历的人不能理解,它是一种痛苦的折磨,我们可以比作广义的癫痫,时刻都在发作,患者全身都极度难受,时刻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憋闷得仿佛喘不上气来!这样自然趋向于自我封闭,要把注意力投向内部,努力放在自我调节自我控制上,与混乱和颤抖进行无休止斗争。

赵承熙最终没有控制住自己。他不满足于只在想象中杀人宣泄,而是被内心的噩梦控制,最终采取行动了。他在学校宿舍楼里先杀害两人后,向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新闻节目寄去了一个包括照片和视频的包裹,自称被逼入绝境。他在视频中声称:“当这一时刻到来时,我作了这件事,我不得不这样作。”“你有1000亿个机会来避免今天发生的事情,但是你决定放我的血,你迫使我走入绝境,使我只剩下唯一的选择。这个决定是你作出的,你手上将留下你永远洗不掉的鲜血。”神经症发展到严重程度是很可怕的,当一个人所有的记忆中都堆满了混乱、窒息和绝望,当所有正常的记忆都被破坏,他最终也将

失去正常行事的判断依据,因此精神错乱、疯狂不可避免。

神经症的病因对于人类来说还是个谜,人们尚未观察到神经病变,也就不能发明仪器进行定量评估,很容易发生误诊,在赵承熙案中,早在2005年12月13日,一名地方法官就责令赵承熙去医院作评估,法官之所以签署这项命令,是因有证据显示“因精神健康原因,赵承熙对他自己或他人是个危险”。法官签署命令的次日,司法人员让赵承熙去医院作门诊检查。医检结果说赵承熙“感情平缓……否认自己有自杀倾向,不承认有思绪紊乱征兆。洞察力和判断力正常”。在我的著作中,根据电疗及美国最新发明rTMS技术(反复经颅磁刺激)实验提出新的原理,认为神经症的病因是由于大脑记忆细胞因疼痛、痛苦刺激等过载生物电冲动而储存了高电位,导致“自我意识读写器”不能进入或读写,并对其产生刺激,从而产生神经症的极度不适症状,本质是某种类型的大脑皮层异常放电。随着科学研究愈发深入和精密,最终一定会发明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可以迅速有效彻底的治疗神经症。

对于那些反复发作终身服药的患者,他们有必要了解精神分析的知识,尝试自由联想法治疗,以免被耽误生命,最终被扫入精神残疾的垃圾堆去。精神分析也应该被改良,撕去神秘面纱,走近百姓生活。从浅显的角度说,加强患者与外界的沟通,是当下抑郁症心理治疗的主流观点,而精神分析是一种与患者的沟通技巧,帮助患者宣泄心中的压抑、绝望,打开潜意识之门,释放精神压力、消除不适感,技巧并不难学,家属可以学会方法来帮助患者;从深层次的角度来看,在

精神分析案例——弗洛伊德_创伤

创伤 ——一例精神分析治疗案例报告 摘自弗洛伊德、布洛伊尔《痍症研究》 奇怪的布丁味 1892年底,我熟悉的一位同事转诊给我一个他正在治疗的病人。这是一个有慢性再发化脓性鼻炎的年轻女士,我称她为露西小姐,30岁。后来才弄清,她顽固存在的疾病是由于筛骨溃疡的缘故。近来,她主诉的一些症状使见识渊博的医生再也不能视为局部感染了。她完全丧失嗅觉,而且持续受到一两种主观嗅觉的纠缠,她感到这是最令她痛苦的。另外,她感到精力差和疲劳,头有沉重感,食欲不振,办事效率低。 露西小姐在维也纳郊区一家工厂总经理的家里做家庭教师。她经常在我诊疗时间来就诊。她是个英国妇女,身体纤巧,皮肤上有色素沉着,除鼻部受感染之外,她显得很健康。她最初的陈述与那位医生告诉我的一样,她感到抑郁和疲劳,并遭受主观嗅觉的折磨。我初步认为,她患的是歇斯底里症,并表现出相当明显的一般痛觉丧失,但未丧失触觉感,大致的检查(用手)没有显示有视野的局限。她鼻腔内完全缺乏痛觉,也没有反射。虽然触压敏感,但作为感觉器官,她对特殊的刺激和其他刺激(如氨或醋酸)没有适当的感觉。那时她的化脓性鼻炎正处于好转时期。 要想弄清这个疾病,就必须解释她的主观性嗅觉感,因为反复的幻

觉是慢性歇斯底里的症状。她的抑郁可能受到创伤的影响,我应当有可能发现主观嗅觉出现的一个客观经历。这个经历也许就是个创伤,使她记忆中出现象征性的反复嗅觉感。我认为可能反复出现的嗅觉上的幻觉与伴随着的抑郁一起引发了一次歇斯底里发作,而反复出现的幻觉性质与其在慢性症状中所起的作用是不相称的。但这个问题并没有在这个病人身上表现出来,因为对这个病人的治疗才刚刚开始。然而,从本质上来说,这种嗅觉的主观感觉以应假设为有一个特定的来源,是来自某些非常特殊的真正对象。 这个预见很快得到验证。当我问她什么样的嗅觉一直使其烦恼时,她答道:“一种烧焦的布丁味。”因此,我只需要假设烧焦的布丁味实际上在她的经历中发生过,且这起着一种创伤的作用。把嗅觉选作创伤记忆的象征物是不同寻常的,但对这种选择的解释并不困难。该病人患化脓性鼻炎后,她的注意力特别集中在鼻子的感觉上。我知道这个病人的生活环境局限于她照看着的两个没有母亲的孩子身上,她们的母亲在多年前死于一种急病。 因此,我决定把烧焦的布丁味做为分析的出发点,我将详细的描述这个分析过程。实际上,本来应该是一次诊治的时间却分成几次进行,因为病人只能在我的诊疗时间来,我也只能花较短的时间对她进行治疗。而且,由于她的职责不允许她经常从很远的工厂到我这里来,因此一次单独的讨论常常需要拖延一个多星期,我们常常在短时间内中止谈话,下次再接着讨论。 当我对她尝试催眠术时,露西小姐没有进入催眠状态,因此我只是

社会工作精神分析理论案例-HELLO,弗洛伊德

社工知“理”| HELLO,弗洛伊德 “自我”“俄狄浦斯情节”“力比多”这些概念是不是听上去很耳熟?即使完全不了解心理学的人,也都曾经听过这些概念。它们都来自于一位家喻户晓的心理学大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 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影响非常深远,后续的心理动力理论的发展及其在社会工作的应用都源自于这一学说,都是站在“弗洛伊德的肩膀上”。 他为研究代表的精神分析理论到底研究了些什么?跟随小编一起总结回顾吧。 精神分析理论 1887年,弗洛伊德作为神经病理学家,开始采用催眠术对歇斯底里症进行治疗和研究,试图通过对精神病人的研究,揭开人类心灵或精神的神秘面纱。弗洛伊德 1915-1917年发表了《精神分析引论》,1923年发表了《自我与本我》。他从人类的性与原欲本能,阐述了人类心灵的运作的理论。他提出潜意识是个人行为的决定因素、人格结构的组成以及个人发展阶段等主要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行为由本能所驱使、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不良行为的产生主要由于人格平衡被打破。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

我之间的平衡。 主要观点 1、意识层次理论 通过对病人的一系列临床观察,弗洛伊德提出了无意识存在的理论。他认为“无意识是一个巨大的水库,储存着那些通常不为他人接受,自己也经常难以忍受的思想、感受、愿望和记忆。” 人的精神活动,包括欲望、冲动、思维、幻想、判断、决定、情感等,会在不同的意识层次里发生和进行。不同的意识层次包括意识、前意识和潜(无)意识三个层次。 该理论核心观点是,人的任何精神活动都是存在其根源的,并非偶然。 他认为,人类精神活动的根源就是潜意识,它对人行为的影响是无所不在的,因此要解决服务对象的问题就必须探寻潜意识的意义。

弗洛伊德分析案例

弗洛伊德分析案例 弗洛伊德分析案例 【篇一:弗洛伊德分析案例】 深度解析连续培训课程 简介: 弗洛伊德的五个经典案例——小汉斯、“鼠人”、“狼人”、施雷伯法官和少女多拉。这五个案例在心理学史上不但非常有名,而且还经过最广泛的讨论,分别涉及幼儿期心理症、强迫症、恐惧症、妄想症和歇斯底里症。通过对五个案例的深入解读,不仅可以了解精神分析的发展历史,还将看到精神分析在临床中的具体实践过程。在这里,我们跟随的是弗洛伊德的思想,而非仅仅是他的理论。 授课导师: christian hoffmann克里斯汀? 霍夫曼 法国著名精神分析家 拉康嫡系弟子 现任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博士生院院长巴黎七大前任副校长三十多年临床工作经验 进行中的《拉康精神分析理论及临床运用网络课程》 让我们切身地感受到霍夫曼先生 深厚的理论功底和敏锐地临床洞察 ▼ 研究领域: 人类心理脆弱性青少年主体性建构心理病理学临床研究医学和社会模式下的身体新概念研究 部分著作:《精神分析问题》《拉康:拉康的研讨会第2卷》《精神分析学的临床研究》《青少年主体性的信息》《脑和人:新精神分析研究》《精神分析的实践和派系斗争》《弗洛伊德简介:抑制的真相》《隐喻的激情》 翻译:许丹

精神分析家;法国国家临床心理学家和心理治疗师执照;法国心理学博士;临床心理学中法双硕士;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医学和社会学实验室特邀研究员;巴黎第七大学精神分析研究博士学院讲师;具有多年在法国精神病院和机构的实践经验,活跃于精神分析中法国际学术交流,及国内心理咨询师的培训。 回到弗洛伊德 100多年前,弗洛伊德那个时代 没有那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理论、流派 他的临床工作遵循一条最朴素的道路: 看病人 ? 看自己 ? 构架理论 今天,我们有太多的学派、理论、技术 当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我们却迷失在深深的无力中 这是因为 我们被引向了另一条道路: 看理论 ? 看自己 ? 看病人 理论代替了我们的洞察力和创造性 我们成了理论的奴隶 现在,我们要重新回到弗洛伊德 追根溯源 真正领悟精神分析的本质与起源…… ▼ 让我们从《鼠人》开始 用10堂视频网络课程 带你完整学习强迫症的理论和临床实践 授课形式 这10次网课采取在线视频授课的方式,同时结合qq群里预先阅读 讨论。 今年适当的时候霍夫曼先生同意到国内与广大学员进行现场面对

基于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的案例

基于精神分析理论与技术的 一例咨询案例介绍 摘要弗洛伊德创立的精神分析理论内容主要有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学说、性欲学说、焦虑理论等,基于这一理论的心理咨询的技术主要有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分析、阻抗分析、阐释、催眠术、心理防卫机制分析等。这一理论和技术特别适用于与性有关的来访者的咨询与治疗。在对一位23岁大学女生的精神分析中发现,从青春期开始,来访者性的欲望产生,这并没有导致她在性的方面的觉醒,反而导致了这位女生的错误记忆,她误以为自己童年受到过性的伤害。到了23岁,恋爱两年后,这种想法日渐强烈,急切地要求检验,但其父母从未发现异常,存在性伤害的可能基本可以排除,可以分析为仍然是性的欲望在潜意识起作用,是这种欲望导致错误记忆加强。在尊重来访者作为中国文化环境中一员的前提下,对其进行了推理说理分析,使其认识到错误记忆是存在的,伤害并没有发生,解除了来访者的疑虑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咨询并没有按照来访者的要求进行催眠治疗,因为其问题不适合催眠治疗,这并非忽视来访者,反而是为了对其负责。这个案例尽管复杂程度不高,但充分体现了精神分析学说的精髓。通过咨询见习观察,发现运用精神分析,要结合中国国情,对来访者潜意识动机的分析,未必完全暴露给来访者,这也许是与精神分析理论基本精神有些不一致的发现。 精神分析理论可以被看作心理咨询、精神病治疗的奠基理论,其创始人又是代表人物的是弗洛伊德。该理论最重要的著作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论》,另有《梦的解析》。 精神分析理论用潜意识理论、人格结构学说、性欲学说、焦虑理论看待和解释各种心理障碍与疾病的发生,用自由联想、梦的解析、移情分析、阻抗分析、催眠术、阐释、心理防卫机制分析作为具体的技术,展开对来访者的咨询与治疗。 一、理论基础 (一)潜意识理论 弗洛伊德将人的整个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前意识、潜意识。意识

精神分析案例

精神分析案例 引言: 精神分析是一种心理治疗方法,旨在探索和理解个体的无意识 心理动力,以及这些动力对个体思维、情感和行为的影响。精神分 析基于弗洛伊德的理论,强调潜意识的作用,并通过解析无意识内 隐含的冲突和欲望,以实现个体的心理平衡和健康。本文将介绍一 个精神分析案例,展示精神分析在心理治疗中的应用和效果。 案例背景: 李女士(化名)是一个42岁的职业女性,她在一家大型公司担任高级管理职位。过去一年来,李女士一直感到压力巨大,经常感 到疲惫、焦虑和情绪低落。她的家庭生活也受到了影响,与丈夫的 关系紧张,经常发生争吵。李女士决定寻求心理治疗,并选择了精 神分析。 治疗过程: 在李女士的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通过与治疗师的对话和解析,她逐渐开启了自己内心世界的大门。最初的几次会话中,李女士主

要谈论了工作上的压力和与丈夫的冲突。随着治疗的进行,她开始 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经历,并将注意力转向了父母的关系。 在与治疗师的讨论中,李女士逐渐认识到自己童年时父母的争 吵对自己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说自己一直感到无助和恐惧,害怕 再次看到父母争吵,这种恐惧在她的成年生活中持续存在。通过治 疗师的引导,李女士开始探索童年经历对她个人和婚姻生活的影响,并逐渐明白了自己对争吵、冲突的偏见和逃避的倾向。 在治疗的过程中,李女士还发现自己对工作的强烈依赖和工作 成就感的追求。通过与治疗师的沟通,她逐渐认识到自己在工作上 的过度投入是为了逃避与丈夫的关系问题以及内心深处对童年悲伤 和无助的回忆。 治疗效果: 随着治疗的深入,李女士变得更加认识自己,学会了面对内心 的冲突和悲伤。她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需求和内在平衡,并学 会了与丈夫进行有效的沟通和解决问题。在工作方面,她学会了更

精神分析疗法案例

精神分析疗法案例 精神分析心理疗法是一种以改变作为心理障碍基础的潜意识层面的人格为目标的心理障碍根治疗法。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精神分析疗法案例分析,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精神分析疗法案例分析篇1: 埃米·冯·N夫人 安娜的治疗引起了弗洛伊德对催眠的兴趣。早在1882年,弗洛伊德就从布洛伊尔那里听到了安娜的病例,1885年10月,他到巴黎跟随夏科学习催眠,前后有六个月时间。他把安娜的病例告诉了夏科,但夏科对此并不感兴趣,这给弗洛伊德浇了一盆冷水。1886年,弗洛伊德回到维也纳,开了一间自己的诊所,并与玛莎结婚。这时的弗洛伊德,要么是沉醉于新婚燕尔的快乐之中,要么是鉴于他那位前辈同乡梅斯梅尔的遭遇而有些犹豫,总之在将近两年的时间里,他还是限制自己只使用一些常规的治疗方法,包括电刺激、水疗法、按摩疗法等(Jones,1953,Chapt12)。“由于对治疗结果不满意,他从1887年12月开始使用催眠,显然,他试图想把病人的症状压下去。”(RalphR.Greenson:) 从夏科那里,弗洛伊德知道了癔症并非是一种女子特有的疾病。但在催眠方面,他更倾向于南希学派,虽然他们和以夏科为首的萨尔拜特利尔派水火不容。这一派的代表人物伯恩海姆认为,催眠就是“诱发一种增强人对暗示的感受性的心理状态”。弗洛伊德一开始基本上就是这么做的。例如,他曾接诊过一个女病人,这个病人名叫苔莎,25岁,是一个大户人家的女佣人,接连几个星期在夜间醒来就半裸着身子跑到大街上,几乎不吃东西,体重急剧下降。弗洛伊德诊断她为癔病,并给她做催眠治疗。 他把指尖轻轻地放在姑娘的眼皮上,说了些安慰的话。等姑娘入睡后,他便暗示说,她本来是个健壮的姑娘,她的病会好的;她用不着害怕回到自己的房间去,她的胃口会好起来的,夜里也能睡得安安稳稳。十分钟后,他唤醒了苔莎。苔莎睁开眼睛惊讶地叫道:“医生先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读后感_初三优秀作文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是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经典著作之一,是心理学领域中 一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品。通过对不同患者的案例分析,弗洛伊德揭示了潜意识对人类 心理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心理分析理论。阅读完整本书后,我对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方 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人类心理的复杂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这本书的案例分析非常生动,通过具体的实例,展示了患者的内心世界与潜意识的互 动过程。作者通过一位女患者Dora的案例,揭示了潜意识对个人心理的塑造作用。患者Dora在儿童时期经历了一次与父母密切相关的性侵事件,然而她没有将这个事件直接表达出来,而是通过梦境、幻觉和间接表达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内心痛苦。通过分析Dora的梦境和自由联想,弗洛伊德揭示了她潜意识中对性的恐惧和厌恶,并解释了这种恐惧和厌恶 是如何与她的童年经历相关联的。通过对案例的解析,我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意识,它能够对个体的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我们通常并不自觉地意识到它的存在。 《精神分析案例解析》还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心理中的冲突与欲望的力量。通过对患者 的案例分析,弗洛伊德认为人类内心存在着各种欲望与冲动,这些欲望和冲动常常会与社 会道德与规范发生冲突,并产生内心的痛苦。患者的无意识欲望和冲动不仅对他们自己的 心理健康产生影响,还会影响他人和社会。通过精神分析的过程,患者可以自我认识内心 的欲望与冲动,并通过解决内心冲突,达到心理上的成熟与健康。 阅读《精神分析案例解析》也使我对心理分析方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精神分析是一 种通过探索患者内心潜意识的方法来进行心理疗法的方法。通过解析患者的梦境、自由联 想和自我洞察等技术,患者可以逐渐认识和理解自己内心的欲望与冲动,从而达到内心的 平衡与和谐。而作为心理分析师,需要具备高度的敏感性、洞察力和解读能力,才能帮助 患者从迷茫中走出。 通过阅读《精神分析案例解析》,我还了解到弗洛伊德的许多心理理论和概念,如个 人潜意识、防御机制、性与冲动理论等,这些理论对于深入了解人类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通过具体的实例对这些理论进行了生动的阐述,使我对这些理论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

弗洛伊德的几个早期案例 发表日期:2006年5月3日【编辑录入:yuxinxin】 弗洛伊德的一生,以1900年为界,大体可以分做前期和后期两段看。前期的弗洛伊德基本上处在一种孤独之中,此时他还没有进入名家行列,学究气也不多,为生计所迫开了一间诊所,一面挣钱,一面积累了大量的临床资料,并以他过人的天赋打开了精神分析的大门。在他这一时期的文章中,各种尚处在形成阶段的猜想、观点和理论假设有很多都还在预示某种可能性,迸发着灵感的火花,透出一股鲜活的气息。这种情形在1900年出版的《释梦》一书中达到顶峰,连他自己也禁不住以颇为自负的口气说:“这本书包含了我有幸能做出的发现中最有价值的部分,这种洞察力即使能让人有幸碰上,一生中也不过只有一次而已”。(《释梦》英文第三版序) 下面就来看看他早期的几个案例。 一、安娜·O 第一个要提到的就是安娜·O,由于这个病例在精神分析史上的重要性,已经有很多学者做过研究,提出了各自的看法。安娜·O原名Bertha Pappenheim,生于1859年2月27日,卒于1936年5月28日。她的父母都出自名门望族,历史上很出过几个智力不凡的人物,母系这一边的后裔中,其中一位就是有名的大诗人海涅。安娜的母亲长于交际,与当时许多著名的商贾、金融家和犹太社团领导有联系,其兄亦为有名望的绅士。安娜幼年时期的情况所见不多。她的英语很流畅,并用法语和意大利语阅读,过着维也纳上流社会妇女的日常生活,骑马,做些剌绣。1888年,她与母亲定居法兰克福,此后她写过短篇小说和戏剧小品,出版过自己的著作,并热心于社会公益方面的事情,在当地颇有影响。1954年,西德曾发行一枚印有她画像的邮票,以示纪念。 按照布洛伊尔的描述,安娜一直很健康,成长期并无神经症迹象。她非常聪明,对事物的领会迅速,有十分敏锐的直觉,智力极强,有很高的诗歌禀赋和想象力,“但受到严厉的和带有批判性的抑制”(《癔症研究》,车文博主编:《弗洛伊德文集》第1卷第35页)。她意志力坚强,有时显得固执,情绪上总是倾向于轻微的夸张,像是很高兴而又有些忧郁,因而有时易受心境支配,在性方面发育很差。布洛伊尔将她描绘成一位“洋溢着充沛智力”的女子。 1880年,安娜21岁。这年7月,她深爱着的父亲患了胸膜周围脓肿。安娜竭尽全力照顾父亲,不到一个月,她自己也出现了诸多症状,如虚弱、贫血、厌食、睡眠紊乱、内斜视等。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与典型案例

弗洛伊德语录: 人生就像弈棋,一步失误,满盘皆输,这是令人悲哀之事;而且人生还不如弈棋,不可能再来一局,也不可能悔棋。 梦是人类对未完成愿望的一种达成。 女人越是拒绝,越是否认其性欲,男人对她的评估就越来越高。 踏上寻找自我之旅,直面潜意识之下的“本我”,通晓发掘意识能量,领悟精神分析之实用。 凡是掌握精神分析知识的人,无异于享受着天堂般的生活。——荣格。 序言: 对自己的内心一无所知,却不知不觉地跌入泥淖而深受其苦,这是神经质患者的不幸,也是许多正常人的实际状态。 第一章——弗洛伊德生平及精神分析学说的发展历程 精神分析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并非某一天以完全形式被发现,而是在从弗洛伊德时代到现在的100多年的认真修正中得以发展的。 精神疾病的发生是又无意识的冲突造成的。精神分析的宗旨在于从无意识中找出造成这些异常人格的来龙去脉。因此,精神分析疗法首先是将无意识里隐藏的冲突外化,然后进行治疗。 直到现在,还没有一个人像弗洛伊德那样,系统地诠释存在于我们内心,却不为我们所知的心理世界。 贫穷的弗洛伊德,推迟了婚期四年。妻子伯纳斯是个大家闺秀,养育三字三女。他对家庭忠诚无二,对爱情忠贞不渝。为了揭示自己发现的人类内心世界,他不惜公开自己的隐私和生活。除了在16岁时有过一次单恋,他一生只爱一个女人,玛莎·伯纳斯。 第一阶段:1856出生到1897年年,为情感创伤论阶段。 母亲19岁时与39岁的父亲结婚,弗洛伊德和同父异母哥哥的儿子年龄相仿,而同父异母的哥哥与母亲年龄相仿。兄妹7人,5个妹妹和一个小弟弟。 3岁时,母亲生的第二个男孩6个月夭亡,弗洛伊德认为弟弟的死因自己而生。 10岁,父亲作为犹太人而遭受侮辱,弗洛伊德喜欢汉尼拔将军的动机如此有关。汉尼拔将军也是犹太人,曾进军罗马。 弗洛伊德在thumsee疗养所曾一个人击退了反犹太主义的进攻,与父亲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弗洛伊德对基础医学十分重视,为此推迟毕业两年。 1880到1882,他遇到了人生中的重要人物布罗伊尔,比他大14岁。两人共同研究癔症的病因,并合著了《癔症的研究》一书。26岁,布罗伊尔向其介绍了催眠术和疏导法。介绍了由此方法治疗的案例安娜·欧。 中上层家庭,美丽聪慧。21岁接受治疗,77岁去世,维护女权方面做过很大贡献,曾发行过纪念她的邮票。 疏导法指压抑的情感得到发泄和净化,以达到治疗精神创伤的治疗方法。 29岁在法国夏科博士处接触到催眠术,以夏科的名字为自己的长子取名。(30岁结婚)一生对夏科十分感怀,从他那里知道癔症的原因来自精神创伤,而且在性的问题上得到启发。两个方面,精神疾病由心理原因所致;心理功能分为意识和无意识两个部分。 1886年弗洛伊德30岁,诊所开业。采用催眠和布罗伊尔的谈话疗法。(核心是询问在发生了什么事情后才发生了这些症状)

弗洛伊德五大案例pdf

弗洛伊德五大案例 弗洛伊德的五大案例包括安娜·奥、沃尔夫人、德尔大夫、多伦和狼人。这些案例在精神分析学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为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情感冲突和人格结构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了实证基础。 安娜·奥是一个患有儿童震颤症的患者,她的病情导致四肢无法自主控制。在治疗过程中,安娜回忆起了童年受虐经历,这引发了弗洛伊德对潜意识、情感冲突和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通过安娜的案例,弗洛伊德认识到潜意识中压抑的欲望和情感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 沃尔夫人是一个患有强迫症的病人,她在弗洛伊德的心理治疗下逐渐恢复了正常的生活。通过沃尔夫人的治疗,弗洛伊德提出了精神防御机制和转移情感的重要性。他认为,个体在面对焦虑和冲突时会采用各种心理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而转移情感则是将内心的情绪投射到其他人或事物上。 德尔大夫是弗洛伊德的另一位心理治疗患者,他的治疗过程中展示了“自由联想”的概念。自由联想即通过无目的地的思考和表达,患者可以自发地表达出潜意识中的情绪和冲突。这一概念对于后来的精神分析和治疗方法产生了深远影响。 多伦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患者,他表现出了多重人格的症状。通过对多伦的病例研究,弗洛伊德提出了“自我”和“超我”的概念。他认为,个体内心中的“自我”试图调和“本我”与“超我”之间的冲突,维持心理平衡。

狼人是一个患有妄想症的患者,他相信自己是一个狼人,并表现出与狼有关的行为和幻觉。通过对狼人的病例研究,弗洛伊德提出了“原始欲望”和“压抑”的概念。他认为,人类心理中的原始欲望对于个体的心理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而压抑这些欲望可能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这些案例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对于理解人类行为和内心世界提供了深入的洞察。

弗洛伊德研究过的10个奇怪的案例

弗洛伊德研究过的10个奇怪的案例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观点和理论在今天看来可能过时了,但他对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术的进步有着不可否认的影响。虽然,我们在弗洛伊德那里听到的所有事情都会归根到性,但他一些有趣的病人案例仍然值得一看。 10.玛蒂尔德·施莱歇玛蒂尔德·施莱歇尔(Mathilde Schleicher)是弗洛伊德于1886年成为一名私人的“精神病医生”后的首批病人之一。她的故事令人心碎。施莱歇尔是一位音乐家,她的麻烦始于她被未婚夫抛弃。她总会偏头痛,而且心理健康问题也一团糟,导致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1886年4月,她被送到弗洛伊德那里进行治疗,然后他开始进行一系列催眠疗法。到了1889年6月,她已经不再抑郁,并且十分感激他的帮助,还送了他一本有题赠的书,以感他为她所做的一切。但没过一个月,她的抑郁便转变成了躁狂和失眠。她经常说她要从自己的音乐事业中获得荣誉和财富,并且时常会抽搐。弗洛伊德将她转送到了威廉·斯威特林(Wilhelm Svetlin)医生的私人诊所,在那里她不仅被诊断出患上日后称作为躁郁症或是双向障碍的疾病,而且还被诊断为女性瘾者,因为她常常脱光衣服呼唤弗洛伊德。其他的记录显示她的情况更糟。显然,她相信自己每一次排便都是一次生产过程,并且试图把她的“孩子”藏在枕头下面。施莱

歇尔在接下来的七个月中都不断配着鸡尾酒服用像是罂粟、吗啡、水合氯醛甚至大麻之类的镇定剂。渐渐地,也许可说是毫无意外地,她的躁狂症状消退了,在1890年5月允许离开。她死于9月,那时弗洛伊德仍然在使用水合氯醛和一种叫索佛那的新药治疗她再次出现的抑郁症状。不过,没人注意到她的尿里尽是血——是药物引起肝脏损伤的迹象——到发现时已经太晚了。9.“小汉斯”案例弗洛伊德曾治疗过一名被他称为“小汉斯”(Little Hans)的5岁男孩,他是被他的父亲带到这里来的。这位父亲想要在汉斯恐惧马匹的问题上寻求帮助。考虑到他只有5岁,家住在一个忙碌的马车客栈旁边,再想到汉斯曾和马儿发生过不愉快的经历,他害怕它们并不令人吃惊。它们很大,并且很吓人。尤其是拉马车的马更令他惊恐,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曾经看见过一匹(被强迫拉动满载着人的)马儿倒在他面前的街道上死掉。因为是弗洛伊德,你可能可以猜到他对小男孩的恐惧的解释绝不只是目击过一匹创伤性死亡的马匹。据弗洛伊德的说法,汉斯特别害怕黑鼻子的马,并且认为这和他父亲的胡子有联系。汉斯也不喜欢带着眼罩的马,弗洛伊德觉得这和他父亲的眼镜有关。最后,弗洛伊德将小男孩的恐惧诊断为恋母情结(Oedipus complex)的延伸。马代表了他的父亲,大部分是由于那个胡子和眼镜的比较,还因为公马的生殖器官很大。弗洛伊德说,小汉斯正处在一场对母亲带有性意识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与治疗

基础医学院90601414 苏昆松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治疗 关键词: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治病 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思想就是人类的发展需要对“不纯洁”儿童式的冲动进行压抑,人到了成年后仍要不断地与这种反社会的和破坏性的冲动进行抗争。由于本能欲望是求生存的原动力,人总是在不断地寻求欲望和冲动的满足,但这些欲望冲动常常为社会和道德要求所不容许,这时人就感到了焦虑。为了防止焦虑的发展,就要设法干预、抑制或消除本能的冲动。当自我力量足够强大,采取防御机制中的压抑能获得成功,但当自我力量减弱,压抑未能成功,便产生了神经症性的心理冲突。压抑与被压抑两种冲突势力相妥协的结果就是对急于寻求表现的本能冲动予以化装,使之以神经症症状的形式表现出来。 弗洛伊德指出:神经症的症状是性的满足的替代物。症状是被压抑到无意识中的欲望寻求满足的曲折的表现,症状能在无意识中带来满足,但同时在意识中又产生了焦虑。 精神分析治疗重在寻找症状背后的无意识动机,通过分析,使病人自己认识到其无意识的症结所在,产生意识层次的领悟,使无意识的心理过程转变为意识的,使病人真正了解症状的真实意义,这样,症状就会消失。为此,弗洛伊德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自由联想的析释、梦的析释、有效处理治疗中的阻抗与移情。 心理失常治疗方式有多种,首先是自由联想的析释。弗洛伊德认为,浮现在脑海中的任何东西都不是无缘无故的,都是有一定因果关系的,借此可发掘出无意识之中的症结。运用“自由联想法”,就是精神分析者让患者在全身心都处于放松的情况下,进入一种“自由联想”的状态,不给患者的思路以任何有意识的引导,鼓励患者对头脑中的所有想法都毫无误差,不加任何评价地报告给精神分析者,不论其如何微不足道、荒诞不经、有伤大雅,都要如实报告。同时,精神分析者把患者所报告的材料加以分析和解释,直到分析者和患者双方都认为找到了发病的最初原因,即从中找到患者无意识之中的矛盾冲突为止。 其次是梦的析释,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系,而是被压抑的欲望伪装的、象征性的满足。梦的工作通过凝缩、置换、视象化和再修饰把原本杂乱无章的东西加工整合为梦境,这就是梦者能回忆起来的显梦。显梦的背后是隐梦,隐梦的含义是梦者不知道的。梦的析释就是从显梦中破译出隐梦来。从而揭示出梦境中所表达的潜意识的本能欲望,寻求其真正意义。弗洛伊德认为这一方法可发现患者被压抑的欲望,使梦者(患者)认清真相,摆脱困境。 最后可以有效地处理治疗中的阻抗与移情。“阻抗”的概念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他将阻抗定义为患者在自由联想过程中对于那些使人产生焦虑的记忆与认识的压抑。其本质在于患者对于治疗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弗洛伊德认为,那些不能向别人承认的东西,不愿谈论的东西更有意义和更具有分析价值。精神分析者需经过长期努力,通过分析阻抗产生的原因,帮助患者认清阻抗,这样治疗才会有进展。“移情”的概念最早出自于精神分析学说。弗洛伊德对此的定义是:“......(移情)指一系列重生心理体验,它们仅仅源于患者的过去生活,也适应于他与当前医师的关系。”弗洛伊德发现患者对精神分析治疗者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与童年生活中关键人物的关系。他将人的这

喜剧中的创伤书写

喜剧中的创伤书写 作者:屈巧红 来源:《美与时代·下》2022年第07期 摘要:德语影片《伯尔尼的奇迹》是2003年由宋克·沃特曼执导的一部喜剧电影,他以1954年的世界杯决赛为背景,讲述了一段由无到有的父子关系,以足球作为引子,牵出了二战结束后的“创伤”主题以及德国战后重建的艰辛历程。影片《伯尔尼的奇迹》中的创伤研究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弗洛伊德的创伤理论、潜意识理论以及本能理论对影片中所涉及到的“创伤”类型、根源以及修复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与探究,从而揭示出创伤研究对于个体乃至整个社会与民族的意义。 关键词:弗洛伊德;创伤;精神分析;伯尔尼的奇迹 一、德语影片《伯尔尼的奇迹》中的创伤类型 “创伤”一词最早来源于希腊语,最初指的是外来的冲击给人身体造成的物理性伤害,后来人们在社会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渐渐赋予了其越来越多的内涵并最终将其核心意义集中在精神分析层面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开创了创伤分析的先河。弗洛伊德是最早将“创伤”提升到理论分析层面的人,他也被称为创伤理论的开创者,他所提出的精神分析法则为创伤研究提供了基础。他对“创伤”的定义是,“一种经验如果在极短时间内使心灵遭受高度刺激,以致個体不能用正常途径谋求适应,从而使心灵的有效能力分配受到永久的扰乱,这种经验就是创伤,也称为创伤性神经官能症”[1]。 综上所述,创伤共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肉体可见、肉眼可感的病理意义上的创伤;二是指某些事件对人精神世界和心理境况所产生的肉眼不可见的伤痛。这种肉眼不可见的伤痛能够使人的心理状态失衡,让人产生各种消极体验,瓦解人的精神力量[2]。从受创主体的角度来分析,创伤又分为个体创伤和集体创伤。而个体创伤与集体创伤又不是完全独立的两个概念,他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又相互转化。个体创伤是特殊的集体创伤,集体创伤又是个体创伤的普遍存在形式。 在电影《伯尔尼的奇迹》中,不仅体现了个人的创伤,而且体现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时代背景下的集体创伤。 (一)个人创伤——卢班斯基的冷漠以及与现实生活的脱节 有关于个体创伤的概念,凯鲁斯(Cathy Caruth)曾在她的经典著作《无主的经验:创伤、叙事和历史》(Unclaimed Experience:Trauma,Narrative,and History)中将其定义为:“在突然的或灾难性的事件面前,[个体原有的]经验被覆盖,对这些事件表现出通常是延迟的,

《精神分析5篇范文》

《精神分析5篇范文》 精神分析 精神分析又称心理分析,产生于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的奥地利,由维也纳医生弗洛伊德始创。行为主义重视正常行为的分析,精神分析学派则重视异常行为的分析,因为它起源于精神疾病的治疗实践。 精神分析学说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或者动机。欲望以无意识的形式支配人,如果欲望或者动机受到压抑,就容易产生精神疾病。精神分析这种技术,通过释梦或者自由联想等手段,发现病人无意识的内容,使无意识的内容外显化,即宣泄出来,就能达到治愈精神疾病的目的。 经过弗洛伊德的努力,精神分析理论和技术的应用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心理学,它已经成为一种无所不包的哲学观和世界观,构成了现代西方一种主要的社会思潮。 (一)弗洛伊德简介。 弗洛伊德1856年出生于捷克,后来由于父亲生意失败举家迁往德国的莱锡比,在弗洛伊德四岁时又移居奥地利维也纳,在那里生活了将近八十年。他自幼聪慧好学,成绩优良。1881年以优异的成绩在维也纳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85年被任命为维也纳大学神经病理学的讲师。1886年在维也纳开设私人诊所,开始运用催眠术治疗癔病患者。学术生涯由此拉开序幕。 (二)精神分析的研究对象

弗洛伊德将无意识(是指人类心理活动中,不能认知或没有认知到的部分)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佛洛依德对此有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大海中的冰山,能被人看到的,就好比意识,但它只是冰山的一小部分。而藏在水面下的大部分,就像无意识一样,它在人的全部精神活动中占主要地位,因此,精神分析研究的对象,应该是无意识内容。 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可以分为前意识和潜意识。 前意识指无意识中可以回忆起来的经验。它处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担负着“稽查者”的任务,它严密防守、把住关口,不允许潜意识中的本能欲望和原始冲动进入到意识层面。但是当“稽查者”丧失警惕性时,潜意识的内容就可能乔装打扮迂回地渗入意识层次。 潜意识是无意识中永远无法回忆的内容。它包含人本能的欲望和原始的冲动。但由于这些内容和冲动无法被我们的风俗、道德、法律和习惯所容纳,而被排挤到意识阈以下。但他们并没有消失,而是在潜意识中积极活动,追求满足。潜意识中的内容虽然不为人所觉察,但在人的一生中却占有支配地位。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分析潜意识的方法。 (三)精神分析的方法1.自由联想 自由联想通常让来访者自己选择想谈的话题,可以包括多个方面,如家庭、工作、人际交往、爱好或发病经过等,鼓励来访者摆脱意识的束缚,把自己脑中想到的东西不加掩饰地说出来,不管说出来的东西彼此之间是否有联系,是否合乎逻辑或幼稚可笑,也不要怕难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方法篇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心理学 ——方法篇 弗洛伊德将其精神分析学说用于心理治疗,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他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有: 催眠与自由联想 弗洛伊德曾向当时著名的精神病学家夏柯(Charcot)学习催眠治疗,后来与J.Breuer合作用催眠术从事癔病的治疗和研究。Breuer曾使一名癔病病人在催眠状态中回忆起与她的病有关的一切情绪体验,并全部说了出来。病人说出来后觉得心情舒畅,最后症状消失,恢复了正常。他与弗洛伊德于1895年发表了“癔病的研究”论文,提出一个学说,认为被推到意识以外的情绪体验将大量的心理能力把持住,所以生病,在催眠回忆中把这些情绪都说出洗净了,被阻塞住的心理能力发泄了,因此病就好了。他们把这一方法称为净洗法(catharsis)或发泄法又叫谈心疗法(“talking cure”)参见:《西方心理学史大纲》253页)。后来弗洛伊德在临床实践中发现用催眠术治疗神经症得不到根治。病人的某些症状消失了,另一些症状又出现,何况有些病人根本不能进入催眠。他设法让病人在觉醒状态下身心放松,想到什么就立即尽量地说出来,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同样可获得疗效。弗洛伊德称这个方法为“自由联想法”。弗洛伊德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好比漂在大海上的一座冰山,人所觉察到的意识,只不过是露出海面的那一小部分,潜藏在海平面下的那一大部分则是人的潜意识。发生在很久以前曾引起过情感强烈波动的一些生活事件,表面上似乎被遗忘了,实际上并未从记忆中消失,只不过被压抑到潜意识中。与这些事件相伴随的被压抑的情感,并未善罢甘休,而是蠢蠢欲动,造成各种心理冲动,可影响个体行为,或成为患病的原因。让病人通过自由联想,回忆过去遭受情绪创伤时的情景,重新体验当时的情感,使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心理活动得到“发泄”,并对它进行分析可使病人痊愈。 阻抗分析 咨客表现出联想的不够自如,常表现出说话中断,吞吞吐吐或没有什么话可说了。或故意避开一些问题,或则与咨询师辩论。阻抗是不愿把潜意识里的内容表现出来的表现,因为

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

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 当一个个体经历创伤性事件后,如何理解和处理这种心理创伤成为心理学领域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探讨两位大师对心理创伤的理解和启示。 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是经典的精神分析学家,他们对心理创伤的研究有着独特的见解。在荣格的理论中,他认为心理创伤是由于个人在成长过程中,因无法理解和处理内心的冲突而产生的。这些冲突可能导致个体的自我意识受损,进而影响正常的生活。 弗洛伊德则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他认为心理创伤是由于个体的本能受到抑制或被剥夺而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本能不能得到充分的表达和满足,导致内心的紧张和不满。为了缓解这种紧张,个体可能会形成一些不良的心理习惯,甚至发展成神经症。 对比弗洛伊德和荣格的理论,我们可以发现两者在心理创伤的理解上存在一定的异同。荣格更强调内心的冲突和成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而弗洛伊德则更本能的需求和满足。然而,两位大师都认为心理创伤会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需要通过适当的治疗方法进行干预。

在治疗心理创伤的过程中,弗洛伊德和荣格都提倡使用精神分析疗法。弗洛伊德认为应该通过自由联想、释梦等方式帮助患者深入了解自己的内心世界,释放被压抑的本能。而荣格则更注重于分析和解决患者内心的冲突,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我认知和情感平衡。 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资源。他们的理论不仅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心理创伤的成因,还为治疗和预防心理创伤提供了有效的思路和方法。在面对心理创伤时,我们应该积极寻求专业帮助,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重拾心理健康。 烧伤是一种严重的身体创伤,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适,还会对其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在烧伤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创伤后成长是烧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将探讨心理与行为干预对烧伤康复期患者心理状态及创伤后成长的影响。 在烧伤康复期患者中,心理与行为干预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当前的心理干预方法仍存在局限性和不足,如缺乏针对性、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等。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更有效的心理与行为干预方法,以改善烧伤康复期患者的心理状态和促进其创伤后成长。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样本为烧伤康复期患者。在研究开始

心理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少女杜拉..的故事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经典少女杜拉的故事 弗洛伊德第一人称口吻叙述 【第一部分】 一、杜拉的家庭结构与社会关系 1、杜拉的家庭结构 杜拉—-也翻译为多拉,德拉,朵拉.真名:(lda)伊达,杜拉·基施尔(欧文·斯通)。估计全名是:伊达·基施尔。18岁的少女。杜拉正处黄金时代-—一个聪明貌美的女孩.杜拉身材高大,发育良好,浓密的栗色头发扎成辫子盘在头上,棕色眼睛里射出玩世不恭的眼神. 父亲——40岁,父亲因其才智、性格和生活环境成为家里的主要人物。是一位具有非凡才智的人,也是一个很顺利的大企业家。曾患:肺结核;视网膜剥离症;麻痹和轻微的精神错乱;梅毒;散在性血管毛病。 姑母—-姑母有明显的心理症状,但没有歇斯底里症。在婚姻生活不美满的压力下,她姑母死于消瘦(一种营养不良症),该病进展很快,以至其症状在临床表现上不明显。在她发病后,她把她姑母当做模范. 堂弟—— 年轻的堂兄-- 另外一位堂兄—— 伯父——偶然遇到她父亲的一位哥哥,一位不安神经症的单身汉。

叔父的小孩——玩火,堂弟惯于尿床 杜拉与父亲——她非常依顺父亲,父亲的举动和特质深深地损害 了她的批判能力。她6岁以后,父亲的几场大病使她对父亲的感情更加强烈了。杜拉一直倾向于父方。从她父亲那边,她不仅得到家族天生的禀赋与智力上的早熟,而且也得到该病的倾向性体质。 杜拉对她父亲的批评这时最厉害:他不诚实,他有骗子的天性,他只顾自己寻欢作乐,以及他有欣赏最适合自己东西的本能。 母亲——我从未见过她母亲。我推想她母亲是一个缺乏教养的女人,并且可能是一个愚笨的女人:把所有的兴趣放在家务上,尤其在丈夫病倒被孤立之后更是如此。事实上,她母亲有所谓的“家庭主妇精神病"迹象,不能理解儿女们较活泼的兴趣,一天到晚为了保持家具的洁净而忙碌--干净得几乎到了使人不能使用或享受的地步。患:“家庭主妇精神病”;强迫性洁僻。 杜拉与母亲-—杜拉和她母亲的关系不睦已有多年,她鄙视她母亲,并且常常无情地批评她母亲,因此,她母亲对她完全没有影响力.她是父母争吵的来源。情绪不好及个性上的变化,现在已成为主要问题。她显然对自己和家庭都不满,对父亲态度不友善,跟母亲关系恶劣。 哥哥——家里除她以外还有父母和比她大1岁半的哥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